会计师事务所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影响的对策研究

2024-05-07

会计师事务所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影响的对策研究(精选8篇)

篇1:会计师事务所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影响的对策研究

会计师事务所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影响的对策研究

组织结构影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高低,因此.本文探讨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当前的组织结构及其产生的影响,寻找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组织形式,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作 者:段飞  作者单位:吉林诚信会计师事务所,吉林,长春,130021 刊 名:企业家天地(下半月版) 英文刊名:WORLD OF ENTREPRENEURS 年,卷(期): “”(7) 分类号:F123.16 关键词:组织结构   有限责任合伙制   公司制  

篇2:会计师事务所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影响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会计事务所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会计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经历脱钩改制后几年的探索和磨练,积极与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接轨,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许多会计师事务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规范内部管理、提高人员素质、狠抓执业质量、全面纵深拓展业务以及所与所之间的重组整合来谋求长足的发展,确实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一部分事务所已在市场的优胜劣汰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中的龙头,但仍有一部分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在竞争中显得被动,面临的问题还较多,从一定程度上讲,这些事务所面临的问题具有共性。怎样认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是这部分事务所事业成败的关键,对于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也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笔者认为,当前一大部分中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较普遍的问题:

一是管理层素质良莠不齐,部分发起人难担管理重任。

改制后的中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的发起人中,大部分是原事务所的正式员工,有的已经是所级领导或是业务骨干,有的却是因为事务所符合发起人条件的人员不多,为达到发起人人数要求而成为发起人的,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并不突出。这样势必导致发起人个人素质差异较大,考虑问题的角度、层面不一致,使事务所很难形成高效率的核心团体。

二是内部管理不到位,工作效率、执业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

1、办公室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缺乏明确的办公室工作职责。中小规模事务所由于工作人员少,尤其是后勤人员少,办公室工作人员大多不懂业务,同时往往身兼数项工作,即要对外衔接各有关主管部门,还要管理内务及后勤,甚至还兼打字员、复印员、档案报管员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办公室工作效率及水平的发挥,不能起到理想的作用。

2、缺乏科学的内部考核和激励机制,人才流动性大,高素质人才少。中小规模事务所由于发展时间短、员工人数少的原因,没有完善、科学的员工竞争与激励机制,内部考核不到位,财务核算不细化,致使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旺季淡季一个样;另一种是真正高素质的人才不安于现状,想到更大规模的事务所寻求发展。这样必然导致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高素质的业务骨干,一旦承接大项目,在人员配备方面就感觉有压力,往往是发起人和全所各部门一齐上,才能拿下大项目。

3、质量管理不规范,三级复核未严格执行,执业风险大。中小规模事务所由于人员结构的不完善,部门设置的不健全,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三级复核不能全面执行的情况,主要有:①项目负责人并不都是注册会计师,部门经理在复核环节,即要负责项目负责人一级的审核,又要负责部门经理一级的审核,而事实上部门经理又不可能是每项业务的实际项目负责人,导致操作者与责任承担者不一致;②未按业务种类分设总审核,验资、审计、评估、基建项目由一人负责审核,由于审核人员受专业限制,往往对评估、基建项目的审核停留在对报告格式或个别文字的修改,未深入实质。③一些重大客户的业务存在一定风险,但事务所顾于情面或利益而违背职业准则出具报告。

4、业务培训不到位,业务水平难提高。中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由于规模不大、人员不多,大多未设置专职组织培训的人员或部门,不能系统地、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往往是新业务来了,临时突击学习一下就开始执业。又由于业务连续不断地进行,使业务培训不能定期进行,即使培训,也因部分人员在外执业而无法全部到齐。

三是业务开拓及客户管理不系统。

篇3:会计师事务所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影响的对策研究

(一) 业务承接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被咨询单位的充分了解。

在拟定项目建议书之前, 应该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 如所处行业、企业规模、人员结构、行业地位和客户需求等, 为起草项目建议书奠定基础。现实中,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在了解被咨询单位的方式上多采用询问的方式, 对客户所在行业以及从事相关业务并没有知识储备, 往往也没有相关的财务资料进行初步分析。

2.没有拟定详细的项目建议书, 直接拟定一个粗略的业务约定书。

在业务约定之前, 应该对被咨询单位进行深入的了解, 通过这些了解来拟定项目计划, 看能否在企业自身的基础与事务所的能力下达到被咨询单位的业务要求。项目建议书是根据上一阶段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及相应的分解, 结合咨询人员的经验, 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对客户需求的理解,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项目建议书应该包括详细的对客户的了解, 以体现咨询人员对客户的理解, 表示事务所有能力接受客户单位的咨询委托, 并愿意认真、敬业的展开咨询业务并体现出咨询的工作范围, 这是项目建议书的核心。

3.业务约定书内容不全, 难以形成有效的约束。

一些会计师事务所跟客户签订的咨询业务约定书, 只是笼统的交代了事务所应做的事, 客户应做的事, 但是没有细化和量化。在对客户的要求上, 也只是笼统的谈到被咨询单位对会计咨询进行资料提供上的协助, 没有细致的规定客户在进度配合上的时间表等。

(二) 执行咨询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拟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咨询工作计划主要包括:会计师事务所为完成咨询项目所准备投入的人力、时间及项目的阶段性工作成果。理想的咨询工作计划是一个体现为包括图例与文字说明的项目流程图, 其中详细说明项目在每一个阶段的具体安排及阶段性工作成果。咨询工作计划是咨询项目管理的指南, 咨询人员与客户应该共同遵守。但是, 有些事务所在整个咨询业务的开展中没有一个相应的计划, 导致在咨询业务执行过程中, 进度缓慢、条理不清等。

2.事务所对咨询业务经验不够, 业务在摸索中模糊前进。由于事务所对一些新业务项目没有多少经验, 导致在面临企业、审计等各方面问题时, 显得捉襟见肘, 应付不力。

3.执行不力。执行方案一直是企业的软肋, 同时也是很多咨询公司的“软肋”。在咨询过程中, 事务所不断地对企业提出改进方案, 但是这些方案往往成了一纸空文, 没有执行, 对企业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因此, 咨询公司为企业制定的方案, 一定是能够得到很好实施的方案, 然后与企业紧密合作, 帮助它一起去执行。

4.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追踪、业务监督、员工培训和辅导的程序实施力度不够。在业务追踪方面, 由于咨询人员缺乏相关经验与专业胜任能力, 出现与业务进度脱节的状况, 没有进行有效的业务追踪。

(三) 咨询报告存在的问题

1.没有形成完整的咨询报告。

一般来说, 咨询人员应根据客户单位存在的问题入手,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出具相应的咨询报告。也可以站在战略发展的角度, 对客户单位出具相应的经营管理战略计划书。但是由于咨询业务的特殊性, 一些事务所没有针对客户的问题出具相应的咨询报告, 而是一些零零碎碎的建议。

2.没有对客户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咨询过程中, 发现了问题, 知道了解决途径, 但是没有对客户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解决方式也就没有传达到相应的财务人员那里, 导致咨询人员提出的建议没有对客户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起到实质性作用。

二、中小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咨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事务所规模小, 服务面窄。

我国的中小型事务所小的只有几个人, 大的也最多有几百人, 客户多为国内客户, 长期客户寥寥无几; 营业额从几万、几十万不等, 多的也只有几百万元。事务所规模小, 人手相对不足, 造成了在开展业务时无法展开, 只能针对企业的一个问题进行咨询管理, 无暇顾忌企业在管理、内控等方面的问题。

2.缺少核心竞争力, 没有知名品牌。

我国咨询业从当初的引进、创建到形成产业, 在人才培养、组织建设、服务形式、行业知名度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 我国咨询公司为数不少, 但由于管理咨询服务行业一直缺乏管理研究和探索能力, 能给自身明确进行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的公司为数不多。因而难以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自然也就使咨询公司难以形成知名品牌, 难以形成众望所归的行业权威, 严重制约了我国管理咨询业的发展。

3.咨询服务的质量和层次不高。

据零点调查公司的调查, 企业对接受管理咨询的满意率仅为55%。我国的咨询公司难以像国外咨询公司那样获得丰富的企业实践案例, 对成功或失败的积累都很不够, 技术与方法就更显不足。一些咨询服务提供者理论上缺乏系统性, 且大多缺乏实际的企业经营和管理经验, 提供的咨询实践或者属于教条主义的生搬硬套, 或者流于点子大王似的炒作, 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的质量有待提高。

4.事务所咨询业务模块管理模式、咨询手段落后。

许多机构仍停留在上门调查、电话访问、表格统计等传统方法上, 收集的信息准确率不高, 时效性不强。而国外咨询公司具备严密的操作规则和程序, 公司内部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来控制服务质量。如严格筛选雇员, 并确保其经过专门培训; 为某一特定客户服务的项目小组在规定年限内不得为这一客户的竞争对手服务等。

三、提升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执行会计咨询质量的对策

(一) 加强会计咨询的质量控制

1.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对质量控制制度承担最终责任。承担咨询业务的会计师必须做到:按照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业务准则的规定执行工作;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报告。

2.会计师事务所应当通过下列措施实现质量控制的目标:合理确定管理责任, 以避免重商业利益轻业务质量;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业绩评价、薪酬及晋升的政策和程序;投入足够的资源制定和执行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 并形成相关文件记录。

3.在业务执行的过程中, 事务所应当制定政策和程序, 以合理保证按照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业务准则的规定执行业务, 使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负责人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报告;使项目组的所有成员应当了解拟执行工作的目标, 并且项目负责人应当通过适当的团队工作和培训, 使经验较少的项目组成员清楚了解所分派工作的目标。项目负责人应对业务进行监督, 包括:追踪业务进程;考虑项目组各成员的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 以及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执行工作, 是否理解工作指令, 是否按照计划的方案执行工作;解决在执行业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 考虑其重要程度并适当修改原计划的方案;识别在执行业务过程中需要咨询的事项, 或需要由经验较丰富的项目组成员考虑的事项。

4.对项目组成员的工作进行复核。复核人员应考虑:工作是否已按照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业务准则的规定执行;重大事项是否已提请进一步考虑;相关事项是否已进行适当咨询, 由此形成的结论是否得到记录和执行;是否需要修改已执行工作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已执行的工作是否支持形成的结论, 并得以适当记录;获取的证据是否充分、适当;业务程序的目标是否实现。

(二) 规范会计咨询的流程

事务所应当严格按照咨询业务的主要流程来进行, 尤其是能对质量控制产生强大作用的流程步骤, 一个都不能少。

1.在与客户的初步接触后, 加深企业的了解, 拟定详细的项目建议书, 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把握, 并在详细的项目建议书上拟定周全的业务约定书。

2.事务所在决定接收客户单位的委托后,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与特点起草相应的咨询计划。

3.事务所在执行咨询业务过程中应做好工作进程的相关记录。

4.事务所应该针对委托单位出具完整、详细的咨询报告。

(三) 准确定位, 打造品牌会计师事务所

每个管理咨询公司的内部和外部资源都是不一样的, 学业有专攻。市场定位非常重要, 它代表了咨询企业提供的产品定位。管理咨询服务是一个很大的概念, 作为不同的公司应该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重点凸现在某一领域的专业性, 如营销策略, 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文化建设等, 尤其是资源有限的中小型的咨询公司。如麦肯锡就是把客户群定位在CEO 等领导决策层, 这是和自身优势紧密联系的。只有建立起该领域的专业形象才能有效区别于其他公司, 同时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 才能为客户提供实质性的服务和指导, 最终被客户认可和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形成良性循环。打造品牌才能有名牌。品牌的信誉价值是构成品牌价值的主要内容。名牌是品牌驰名者, 也是咨询公司的最大资源。如果客户心目中有一定的信任度和美誉度并建立了较牢固的依赖度和忠诚度, 咨询公司就能够拥有较大的市场覆盖面。

(四) 提升素质——营造以人为本的核心竞争力

创造核心竞争力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拥有一支高素质, 知识结构、年龄层次搭配合理的优秀人才队伍。创建学习型组织, 持续提高员工的咨询能力。如果不是持续地提高其员工的咨询能力, 公司便不可能总是站在咨询方案创新的前沿, 也不可能成为市场需要并保持不断发展的公司。管理理论的先进并不等于咨询方案的优秀, 而优秀咨询方案只有在客户运作过程中才得以体现, 并可以切切实实地领会咨询方案的内容。管理咨询公司对员工有异乎寻常的高标准要求。创建学习型组织, 在组织内鼓励终身学习并适时安排对口的培训以及相关领域的信息交流等等。应该把对组织化学习的强烈追求变成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工具。不但藉以强调其在智力资源的市场领先者地位, 而且在公司内部激发整体活力。

(五) 行为——形成强大的执行力

执行力一直是咨询公司和企业都比较困扰的问题, 要么是好的方案企业执行不到位, 要么就是方案本身就有问题根本执行不下去。解决这个问题管理咨询公司必须做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管理咨询方案本身应是有针对性, 时效性强而又可衡量的。针对性——只有依据企业实际状况量身定做出的方案才是最有针对性的。将策划方案做成固定模式, 任何项目都按这个模式去套, 这样的方案根本谈不上针对性, 效果也就更无从谈起。时效性——也就是可操作性。大多企业管理者都不是专家, 因此咨询公司提供的方案一定要简洁明了, 通俗易懂, 这样才利于企业执行。可衡量性——方案的效果与企业期望实现的现实或潜在的效益挂钩, 具有可衡量性。

(六) 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和案例库, 建立较完善的支撑体系, 加强知识管理

数据和案例是现代咨询业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本。国内咨询公司应该不断积累咨询实战经验, 在咨询服务实践中结合我国企业的管理实际, 加快对管理咨询理论、咨询服务方法和咨询技术的研究开发, 建立自己的数据库、案例库。事务所可以通过网站和刊物开展全国管理咨询业相关数据和发展趋势的调查、统计和分析, 及时发布国内外管理咨询业界信息, 登载咨询公司的优秀案例, 开展国内外管理咨询学术交流, 向社会和企业推荐优秀的咨询机构和管理咨询师, 在咨询机构与企业之间搭建起相互交流和联系的窗口与平台。另外, 还应加强与国际管理咨询业的交流与合作, 积极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提升我国管理咨询行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发挥对本土企业现状和文化充分了解的先天优势。知识在管理咨询业中既是资源又是产品, 是管理咨询公司的立足之本、服务之源, 是决定管理咨询公司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 因此知识管理也就成为管理咨询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鲍旭东.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及其发展[J].市场周刊与管理探索, 2005 (2) 78-79

[2].王致用.管理咨询业务流程概述[J].财会月刊, 2006 (8) 62-63

[3].周君.对我国中小企业利用会计咨询服务的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6 (3) 89-91

[4].左新培.关于现阶段民营管理咨询行业发展的思路[J].理论建设, 2006 (3) 79-80

篇4:会计师事务所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影响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现存问题;强化措施

随着我国司法行政工作的不断发展,律师事务所的管理者深刻的意识到建立和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是一条必经之路,也是提高律师事务所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一、律师事务所内部会计控制的概述

律师事务所的内部会计控制是律师事务所控制管理的基础组成部分,是为了确保律师事务所资产的安全和资料的完整而制定的一套完整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系统。律师事务所内部会计控制的本质是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工作制定的一系列自我约束和协调的控制程序和方法,能够有效的明确律师事务所会计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使律师事务所在日常管理及业务处理过程中具有缜密性和严谨性。

为保证律师事务所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正常的、及时的、有效的进行,首先应该对律师事务所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控制,也就是说把律师事务所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都纳入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并用合理的会计语言进行核算;其次是实现内部会计控制的可操作性,使其成为律师事务所管理者的行动指南,成为律师事务所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还有,要形成内部会计控制的科学的、规范的工作机制,最后是有效的实现内部会计控制效果,使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得到及时有效的发挥。

二、律师事务所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现存的问题

(1)律师事务所工作者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到位,缺乏风险控制意识。目前,有很多律师事务所的管理者和会计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没有明确的认识,片面的认为内部会计控制是会计管理人员和会计检查的责任,于己无关,因此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上也存在应付、敷衍的不良现象。内部会计控制不是简单的制度、文件的编辑,而是一种对会计控制管理工作的立体的、动态的监督方法,它贯穿于会计控制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另外,律师事务所管理者与会计工作人员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和控制观念也比较淡薄,致使律师事务所过分追求扩大经营规模和商业利益,而忽视了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重要性,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松懈,出现无管理制度、无专人管理、无会计记入的“三无”现象,使律师事务所的财产安全难以得到保证。

(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制度落实不到位。律师事务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行动指南,管理者和会计人员是通过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来实现风险控制的目标的。随着律师事务行业不的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管理中被广泛应用,促使律师事务所健康有序的运行和发展,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律师事务所中应用范围和深度的扩大,也给内部会计控制带来新的契机,对律师事务所内部会计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律师事务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时效性和合理性,为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工作的进行提供依据。另外,有些律师事务所即使有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是依然存在制度没有具体落实的情况,在执行上走形式主义,使内部会计控制的功能和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因此造成了资本金缺乏有效管理以及事业发展基金严重不足的不良状况发生。

三、强化律师事务所内部会计控制的具体措施

(1)更新内部会计控制的管理理念,提高内部会计控制意识。对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管理理念进一步创新,把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看做一种创造价值的方法:做好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减少律师事务所损失,就是增加了价值,反之,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不到位,就是造成了律师事务所的损失;另外,在内部会计控制管理上,内部会计控制要随着律师事务所经营状况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律师事务所经营环境的变化作出及时有效的调整;还有就是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机构要具有独立性,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人员要强化监督检查力度,提高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执行力;最后,要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制度,进一步强化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工作能力。

(2)强化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要加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宣传,提高工作人员内部会计控制意识,通过积极宣传和营造和谐工作氛围以及建立监督评价体系,赢得员工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管理工作的肯定和支持。会计人员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载体,所以只有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的工作人员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得以实施和发展。因此要加强对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来保证律师事务所资产和资料的完整安全,因此会计人员要具有扎实的业务功底,深刻认识财务、税务等多项相关的监管法规,掌握运用管理会计、风险计量、价值估值等理论,并且熟悉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制度、工作流程等內容,以促进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创新发展。

(3)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管理机构,成立综合的管理部门。要健全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管理机构,建立严格的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全面协调对各项业务的控制管理、业务核算以及监督检查。对各级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做好细致的分工,成立综合的内部会计控制管理部门,增强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能力。

(4)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监督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内部会计控制观念,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律师事务所广大工作人员的参与管理、配合管理的积极性。建立控制水平的高低与其所得的绩效成正比的监督评价体系,到达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效果。针对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定期的查漏补缺,及时的整理和完善,把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同时将律师事务所的部分收入与内部会计控制相联系,建立风险管理考核小组,利用监督考核体系对各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测和督促。从而建立和完善一个动态的、科学的、及时的内部会计控制模式。

结语

总之,我国律师行业的不断发展,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身的优势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加强律师事务所的内部会计控制是根本性措施,律师事务所只有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贯彻落实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才能保证律师事务所资产和资料的安全和完整,才能确保律师事务所稳健经营以及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梁颖.关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以和对策探析[J].现代商业.2007.26.

[2]林国荣. 律师事务所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4

[3]毕华.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现代审计与会计.2005.04.08

[4] 姜亚青. 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原则及方法的一点认识[J]. 出版与印刷. 2008(03)

[5] 孙再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思考[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6,06

篇5:会计师事务所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影响的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明确了我国代理记账的相关规定及发展代理记账行业的意义,而后基于我国代理记账行业的发展现状剖析了我国代理记账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促进我国代理记账行业规范发展的对策,以期促进我国代理记账行业的长期良性发展。

关键词:代理记账;会计核算;监管

代理记账是指经批准成立的中介机构代理企业的会计核算、记账、报税等一系列的会计工作的行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大量的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代理记账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会计核算解决方式,也为众多的中小企业主们所推崇。但目前我国代理记账行业尚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这个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探索解决我国代理记账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代理记账概述

代理记账行业的发展始于改革开放后,随着小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这些群体的逐渐发展壮大,其自身的会计核算能力难以跟上发展要求,代理记账这种形式应运而生。1993年《会计法》修订,在此次修订中,增加了对“代理记账”的规定,规定明确了“允许那些不具备单独设置会计机构或者配备会计人员条件的单位,委托有关的会计服务机构进行代理记账”,从而首次确立了我国代理记账业务的法律地位。为了具体规范代理记账业务,财政部于1994年6月23日发布了《代理记账管理暂行办法》,对从事代理记账的条件、代理记账的程序以及委托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等作了具体规定。新修订的《会计法》再一次确认了代理记账的法律地位。我国《会计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

除此之外,我国《注册会计师法》第十五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可以承办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注册税务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第二十条规定”注册税务师可以接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委托,从事建账建制、办理账务业务。”这表明了我国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可以从事代理记账业务,明确了开展代理记账业务的合法机构。

发展代理记账有利于中小企业节约成本、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效益。

二、我国会计代理记账行业的发展现状

1.行业内部竞争激烈

随着代理记账行业的发展,我国国内代理记账公司日益增加,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代理记账机构数量众多。以上海市为例,截止2014年,具备代理记账资格的单位有七百多家。广州的代理记账机构有五百多家。而在经济相对不够发达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代理记账机构的数量在二百多家。代理记账公司很多只是几个人的小企业,从最初有一些客户资源到成立公司,形式简单,行业门槛不到,这就导致业内同行数量众多,行业竞争激烈。

2.委托方与受托方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信息不同。在代理记账的过程中,委托方和受托方对于财务知识拥有不同的信息量,从而对代理记账业务产生的影响是可能造成代理记账公司利用自身的财务知识优势损害委托方的利益。很多代理记账公司为了拉生意,留住客户,只顾短期利益,帮助企业偷税漏税,或者迫于企业压力,对原始凭证审核不严格,无法按照会计准则准确进行会计核算,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3.代理记账公司规模发展受阻

代理记账的行业门槛很低,只需要几万元的注册资金和三人以上具备从业资格的会计人员,就可以设立代理记账机构。很多代理记账机构都是原本该行业的从业人员,因为积累了一些客户资源,便离开原来的代理记账公司自立公司。这就导致了现在代理记账公司数目众多,但规模较小。

据2014年福建省代理记账行业协会调查,在随机抽取的20家代理记账公司中统计了企业人数,其统计结果如下:

由此可见,代理记账行业内的公司规模主要集中在5-20人,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规模小也导致行业内的品牌企业数量不多。

4.行业内部的同质化严重

一方面,目前的代理记账机构的服务范围主要集中在代理记账、纳税申报、内部审计、工商注册、代理年检等服务,主要都是比较基础的服务项目,而其他相对比较附加值比较高的服务能够提供的代理记账企业比较少,这就导致服务范围方面差异化程度低;另一方面,从服务质量方面来看,目前我国代理记账行业内品牌比较少,服务水平也都处于较低的水平,能够体现高品质服务的企业很少,因此,行业内各企业的服务质量差别不明显。

三、我国会计代理记账行业面临的问题

1.行业环境不理想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委托方对财务工作的认识存在问题,认为代理记账机构有义务替企业处理会计核算上的瑕疵,认为会计核算就是为了应付税务,甚至认为代理记账机构应该帮助企业偷税漏税,这种社会认识下,客观上使得很多为了维护客户资源的代理记账机构不得不迫于企业的压力而无法完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为企业和自身都带来一定的风险。另外,由于很多中小企业主的财务意识不强,也不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所以其提供的原始会计资料很多并不符合会计核算的要求,有些则伪造一些原始会计资料,这就使代理记账行业的从业人员和整个代理记账行业面临较高的风险。

从财政支持力度上来看,虽然近年来国家对小型微利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客观上对仍属于小微企业的代理记账公司有一定的扶持,但是从这个行业的角度来看,仍缺乏针对代理记账行业的相关优惠政策。

从法律角度来看,代理记账行业仍然处于规范力度不够的状态,相关法律法规仍有待完善,整个市场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整合,才能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2.相关的行业监管不到位

现在政府部门对代理记账公司的监管主要来自工商管理部门的登记管理和财政部门的业务监管。根据规定,如果要设立代理记账公司的话,需要经过财政部门业务资质审批。但是代理记账公司设立之后,就基本上无法接受财政部门的业务监管。所以,代理记账公司设立之后,既不受财政会计管理机构管理,又不受注册会计师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管理,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

3.相关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在代理记账从业人员中,包括一些年纪较大的会计从业人员,这部分人员经验很丰富,职业精神很好,原则性较强。但是由于年龄和知识结构老化,对于会计改革,新的财税政策往往理解的不够深刻,加上会计电算化的普遍推行,使得年纪较大的会计人员难以适应新的会计工作。而代理记账从业人员中的另一部分年纪较轻,学历较高的人员,由于这一行业的整体收入水平不高,导致这部分人的流动率较大,一些道德水平低的从业人员甚至利用委托公司代理记账时掌握的商业秘密谋取私利,这更造成了社会上对于代理记账行业的负面效应。从目前的代理记账行业内的学历和职称情况来看,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学历主要集中在大专生,还有很多中专毕业,而从职称情况来看多数从业人员只有会计上岗证,有的甚至连会计上岗证都没有。

4.行业服务缺乏专业性

由于代理记账行业内企业众多,竞争激烈,差异化又很低,这就使得代理记账行业是个供给相对同质化的行业结构,造成了这个行业在选择交易对象,决定交易价格和确定交易标准的时候,主动权都掌握在企业主,这种买方市场的结构最终造成了很多代理记账公司就是被委托方牵着鼻子走,提供的服务完全是去迎合委托方,缺乏专业的精神。很多代理记账公司为了拉拢客户,帮助企业主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导致这个行业内很混乱,发展很无序。

另外,代理记账行业内没有一个统一的质量标准,业内企业为了争夺客户,降低服务价格,然后再压缩服务内容,对企业委托的代理服务内容简化,或者不认真对待。而很多中小企业的企业主并不懂财务,只有在遇到税务稽查或审计的时候才会发现财务上的漏洞。这种信息不对称也增加了代理记账行业内的道德风险,结果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反而使得很多规范化管理,严格按照财务规范提供代理记账服务的公司变得没有竞争优势,最后失去业务,或者也不得不降低服务从而降低价格来夺回市场。长此以往,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四、促进会计代理记账行业规范发展的对策

1.创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方面,对代理记账行业进行更多的宣传,加大宣传代理记账行业的积极意义和服务范围,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代理记账行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另一方面,要逐渐改变企业主对于代理记账的一些误区,加强政策法规的宣传,加强对违反相关相应法律法规将受到的处罚进行宣传,让企业主认识到代理记账公司“可为”和“不可为”,帮助代理记账公司向良好健康的方向发展。其次,要加大国家对行业的财政扶持。政府管理部门对刚出于起步阶段的中介机构可以给予相应的财税方面的优惠政策,对创业初期的小型企业,可以有政府机构组织,为这些小型企业购买代理记账服务。达到“财政出资、中介服务、企业受益”的目的。

2.增强行业监管力度

首先,要出台行业质量标准。由相关部门质量代理记账行业质量标准,包括可以成立一些行业协会等组织进行自律性的行业内管理。同时,可以组织行业内从业人员的学习,提高行业整体的服务质量;其次,监督管理部门要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监管部门对代理记账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保证代理记账机构的工作合乎行业质量标准,对从事代理记账行业的个人和机构建立起中介机构档案库,定期检查,对于违法违纪的代理记账机构要进行相应的处罚,提高行业的纪律性。对于行业内违法经营、无证经营、做假账等行为要坚决的予以制止;再次,对于代理记账从业人员的独立性应该进行保护,代理记账行业的从业人员应该能够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遵守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认真履行其工作职责。然而,现实中,代理记账行业的从业人员的独立性却无法受到保护,这阻碍了整个行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相关的监管机构强化管理,对不合法的委托人提供不实的会计资料或要求代理记账机构作出不符合法律、法规的会计处理,要进行处理。

3.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应该从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两个方面来考虑。

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来看,一方面可以组织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再教育,加强从业人员自身的能力提高,但是长远来看,提高从业人员的薪金待遇才是长久的吸引人才的根本。而提高薪金待遇又必须从提高行业内服务的附加值着手。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提供企业亟需的高附加值服务,是提高行业收入的关键,也是提高从业人员薪水从而留住优秀人才的关键。

从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来看,可以建立行业内的档案管理制度,从代理记账公司和代理记账从业人员两个方面双管齐下的对代理记账行业进行管理。建立行业协会,对于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公司和个人予以处罚,并建立信誉档案,出现问题的公司和个人在信誉档案上会出现污点,这样会使得代理记账公司和个人都有所顾忌,对法律法规的遵守会更加严格。

4.加强行业服务的升级

对于委托客户提供的资料,代理记账公司也应该建立资料保密制度,所有经手的客户会计资料,代理记账从业人员都不能向其他未经授权人员提供,更不能提供给其他的委托单位。委托单位的会计档案由业务主管保管并对其安全承担责任,会计档案的移交应该做好移交手续,未经委托单位或其授权人员书面同意,代理记账机构不得向任何无关人员出示委托单位的会计资料。提高服务质量。服务质量的提高不是以对企业的要求言听计从为代价的,代理记账公司应该从行业的规范处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有自己的原则,这是对企业的负责,也是对自身的负责。提高服务质量,是成为企业在财务方面的帮手,可以为企业提供最新的财税政策,帮助企业建立合理的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为企业所服务,真正在财务方面帮助企业建立自身的完整财务体系。

参考文献:

篇6:会计师事务所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影响的对策研究

一、管理会计制度的发展现状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管理会计制度在30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管理会计是为了服务企业内部管理而存在的,我国的管理会计制度的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在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1979年,开始了探索适应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制度体系。上世纪80年代初的管理会计制度建设在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下不断调整和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管理会计制度。

上世纪90年代至今,管理会计制度进入了管理会计工具整合和创新阶段。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进人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发展阶段,管理会计制度以其市场化特性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突出作用。管理会计制度渐进式的发展变化,从局部扩大到整体,带有制度的惯性依赖性的在适应其它经济制度和经济环境的同时,跟随政府指引的发展方向不断发展变化。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经济环境的不同要求管理会计制度适应环境的变化,本文将对管理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性总结,同时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管理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相关的管理会计机构设置不规范

目前我国没有一个专业性的指导和研究管理会计方面的组织、协会或者团体机构,这不利于管理会计的发展和创新。由此我国在管理会计相关机构的设置和组织方面需要完善。同时与之相关的`工作组织不规范,由于没有系统的机构设置或团体组织,和管理会计相关的工作组织、工作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规范性。

2.使用范围相对较小

由于我国的企业会根据企业成本核算的需要设了管理会计,所以很多企业没有管理会计,企业在管理会计在公司战略和公司的预算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目前没有得到重视,这也就造成了企业在建立管理会计时没有对管理会计形成科学的认识,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形成了不利的发展影响。管理会计制度在企业管理会计设立方面需要进行引导和科普,同时对于管理会计设立的条件进行科学化的规范和要求。

3.对于管理会计方面的研究和知识普及的缺乏

管理会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我国的管理会tf;研究领域相对较小,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完整,学科体系一定程度上不规范,理论体系没有清晰的主线,在理论研究方面存在欠缺。同时理论研究的不完善,管理会计在经济发展中,企业没有对其形成科学化的认识,相关的管理会计知识没有在企业层面的到普及,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在我国的运用和发展。从管理会计体制方面应诙形成促进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研究发展的动力,完善相关的制度机制,促进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研究和普及。

4.管理会计实践的欠缺

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缺乏和相关理论知识的普及化程度低,企业在运用管理会计方面的积极性低。同时我国在引进国外的管理会计的应用经验和研究成果,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发展状态不相符,也造成企业在运用管理会计方面的阻碍。相应的我国管理会计制度在实践方面存在欠缺。

三、对管理会计制度的建议

根据本文对我国管理会计制度发展现状的简述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总结,本文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1.培养和加强企业管理会计的意识,大力提倡和发展管理会计战略鐘*惟财面的颜淡薄,需要加强麵管赠十制度只,贼固有的落后观念。认诞十对的帮助’对于姓的固挪念是考虑錢的成这个麵就没有从公司ms略的角膀虑麵纷,只有调整了錢的念’才雜得管廳侧丨触认可,管理封挪肋就下降。

2.结合典型案例的研究深化管理会计理论

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理论知识的深化和发展,在结合典型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深化对管理会计体系和理论知识,从而达到指导我国管理会计的运用和发展。成立相关的研究机构和规范的组织,推动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发展。我国的管理会计制度对于相关的研究机构和组织进行合理的规范和要求,对于其职能范围和作用做明确的规定。

3.完善相关的立法,同时加强管理会计的教育

会计的信息失真现象是会计行业历史性的难题,管理会计同样会存在信息失真的情况,对于此,完善相关的管理会计法律法规是有必要的。同时对于从事管理会计的人员表的教育也很重要。

对于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的教育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在高校设立于管理会计相关的专业性学科和课程;完善我国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管理制度,对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的选拔和教育进行规范;加强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的再教育。

管理会计制度的完善需要每个测度的完善,无论从理论知识的层面还是实践的角度,本文有限的针对目前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对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做出贡献。

篇7:会计师事务所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影响的对策研究

南阳师范学院2014届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完 成 人:

班 级: 2010-04 学 制: 四年 专 业: 财务管理专业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4-04-06

目 录

摘要 ··············································(1)

一、引言 ··········································(1)

二、公司治理结构概述 ·······························(1)(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含义及特征 ·························(2)

1、权责明确,各司其职 ·····························

2、委托代理—纵向授权 ·····························

3、激励与制衡机制并存 ·····························(二)公司治理的模式 ·································

1、外部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 ·························

2、内部监控型公司治理模式 ·························

3、家族监控型公司治理模式 ·························

三、世界发达国家公司治理结构的分析及发展趋势 ·········

(一)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分析 ·························1.完善的股权结构 ·································2.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为辅 ·······················(二)日本的公司治理结构分析 ···························

1、法人相互持股 ·································

2、经营者掌权和银行监督 ···························(三)世界各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趋势 ·····················

1、股东的股权地位日益动摇 ·························

2、机构投资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3、董事会的独立性日益增强 ·························

四、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现状及问题 ············

(一)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 ······················(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

(2)(2)(2)(2)(2)(2)(3)

(3)(3)(3)(3)(4)(4)(4)(4)(4)(5)(5)

(5)

(5)(6)

1、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状态失灵 ·····················(6)

2、董事会结构不合理 ······························(6)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6)

4、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缺陷 ···························(7)

五、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 ····················(7)

(一)完善股东会制度 ·······························(7)

(二)完善董事会制度 ·······························(8)

(三)完善监事会制度

······························(8)

(四)推进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 ·························(9)

(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立法体系 ·······················(9)

(六)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 ·····················(9)

六、总结 ·······································(10)参考文献 ·······································(10)Abstract ·······································(11)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 者:夏玉欢 指导教师:韩江波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深入,构建完备而高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上市公司在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提高公司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比如内部人控制公司营运,外部监督管理不足,缺乏对经理人的有效激励,代理人侵害委托人权益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存在问题;现状;对策研究

一、引言

目前,我们初步了解到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带有经济转轨时期的特点,虽然公司化改造已完成,但是股权相对比较集中,董事会和经理层得决策与运作还受到旧体制的影响,同时公司所有者代表缺位,内部人控制现象比较突出,公司缺乏对经营者有效的激励机制,对经营者的监督、制约功能没有形成有机力量,全社会对提高公司治理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尊重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观念比较淡薄,如何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发展潮流相适应的公司治理结构尚需要不断摸索。

二、公司治理结构概述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含义及特征

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它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权责明确,各司其职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它代表产权的所有者对所属公司拥有最终的控制权和决策权;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它对股东大会负责,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监事会是公司的自我监督机构,它对

股东大会负责,依法对董事会和经理的行为进行监督;经理是公司决策的执行者,对董事会负责,在公司章程和董事会授权的范畴内行使职权,开展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之间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相互协调。

2、委托—代理,纵向授权

股东作为委托人将其财产交由董事会代理,并委托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人员进行监督;董事会拥有法人财产权,它将法人财产权委托给经理人员进行经营管理。在经理以上层级,主要是通过委托—代理契约来维系,也不排除劳动契约的关系;在经理以下层级,由于公司规模的不同,也分为若干不同的层级,这些层级之间是通过劳动契约来维系的。无论是委托—代理关系,还是劳动契约关系,从股东大会到公司最基层的作业班组,都是自上而下的授权。

3、激励与制衡机制并存

由于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代理人的动力、信息的不对称性等问题,所以就有对代理者进行激励和建立制衡关系的必要。从激励方面来看,主要就是委托人如何通过一套激励机制促使代理人采取适当的行为,最大限度地实现委托人所预期达到的目标。从制衡方面来讲,在公司内部,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董事会与经理人员之间、监事会与董

(二)公司治理的模式

1、外部控制公司治理模式

外部监控型公司治理模式又称为市场导向型治理模式,因外部市场在公司治理中起主要作用而得名。这种公司治理源自于“格鲁美利坚”式资本主义,以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高流通性的资本市场和活跃的公司控制权市场为存在基础与基本特征。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是这种公司治理模式的典型代表。

2、内部监控型公司治理模式

内部监控型公司治理模式又称为网络导向型治理模式。因股东(法人股东)和内部经理人员的流动在公司治理中起主要作用而得名。这种公司治理来自于“日耳曼”式资本主义,以后起的工业化国家(如日本、德国和其他欧洲大陆国家)为代表。内部监控型公司治理模式以股权的

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之间都是一种制衡关系。

相对集中和主银行(或全能银行)在公司监控方面的实质性参与为存在基础与基本特征。

3、家族监控型公司治理模式

家族监控型公司治理模式,是指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实现分离,公司与家族合一,公司的主控制权在家族成员中进行配置的一种治理模式。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是家族企业和家族监控型治理模式存在的基础与基本特征。韩国及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是这种治理模式的典型代表。

三、世界发达国家公司治理结构的分析及发展趋势

(一)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分析

美国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经过长期的发展美国公司治理逐渐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由事实、法规、习惯和公司内部文件所构成的框架。这个框架也就是通常被称为的美国模式,其精髓就是股东主权的新古典观念,竞争性资本市场的外部控制和一元制下的外部董事制度。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完善的股权结构

在美国,最重要的股东是机构投资者,但是这些机构投资者并不是真正的所有者,他们只是机构性的代理人,是为本基金的所有者和受益者运用资金的,他们在公司的股票份额占有很大的比例。机构投资者一般都参与公司的治理,这不仅加强了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股权分散而导致的股东对经营者监督不足的问题。

2、以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为辅

企业主要通过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的方式从资本市上直接筹措长期资本,而不是依赖银行贷款。建立了激励和约束机制。为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和依赖,美国在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中建立了对企业员工的奖励和约束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外部力量特别是资本市场的股价的波动性得以实现;二是把股东财富最大化视为公司的最高目标,注重分工和制衡。的经济思想,而且在立法上全面的推行了劳动与资本共同治理公司的模式。

2、机构投资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日德等内部人模式国家中,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正趋于松散,机构投资者正在发挥着作用。在原来银行占支配地位的国家里,现在的银行在重新评价它们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银行业正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加强成本控制,强化核心竞争力和减少外围业务。在重组过程中,银行减少了对公司的直接参与。德国最大的两家银行将其持有的长期股份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公司,这样母银行可集中于金融中介业务。通过公司直接到国际资本市场筹资,日本银行与企业间传统的关系也日趋松散。在最近的银行业重组中,主办银行开始清理非金融性分支业务。在许多欧洲银行的私有化进程中,银行发行股份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卖出银行持有的公司股票。

其次,在外部人模式中,很大一部分机构投资者和公司不再是传统的疏远关系,而是偏好更多样化的关系投资,并强化与公司管理层的关系。近年来,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和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数额越来越大,它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仅通过用脚投票来表达对管理层的不满,相反,机构投资者正日益加强和管理层的接触,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

3、董事会的独立性日益增强

目前,独立董事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已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在美国,越来越多的董事会选择将总经理作为唯一的内部董事,其余均为外部董事,在外部董事中,独立的外部董事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在日本等主要的内部人模式国家中,企业董事会中也开始引入外部董事。

四、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现状及问题

(一)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

中国经济尚处于转轨过程中,新的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旧的经济体制依然发生作用,使得中国目前面临的公司治理结构背景及其复

杂,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还要考虑现实条件的约束: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政府的行政干预在短期内不会改变;由于各种特定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旧的利益格局的牵制和阻碍,我国虽然建立了专职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但其职能还远未到位;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发展滞后,市场信号迟钝或失真;银行商业化进程缓慢,银行贷款的软预算约束仍然存在;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职工的就业刚性仍然存在,企业中的党组织、工会和职代会角色及定位尚未解决。

(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1、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状态失灵

从公司治理结构产生的历史逻辑来看,公司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在我国,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股份制企业在股权的流动性以及股权结构的合理化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股权仍由政府持有,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占上市公司股份的95%左右,这种股权高度集中状况不仅妨碍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损害公司治理绩效,而且会直接诱发大股东操纵和大股东“掠夺”。

2、董事会结构不合理

从原则上讲,董事会受托于股东,是公司治理的决策核心,通过与经理层之间制衡关系的建立,最大限度地防止“内部人控制”局面的产生。作为一个重要的机构,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职责之一就是使股东能够通过董事会对公司的管理层施加影响,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股东的权益能够受到保护。但是在公司的实际运作中,董事长的选举多是上级任命或是选举之前与主管部门协商,征得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意,董事的任命或解聘虽然也有股东大会来决定,但实际上却由政府机构指派,这样一来,董事会只是承转上级行政领导命令的机构,失去了董事会应有的作用。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管理观念不到位,缺乏紧迫感。受到传统管理思想、方法、手段的影响,我国部分企业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执行不到位,单位负责人行政干预、会计工作,内部会计监督流于形式。不少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重视不足,即使制定了一些相关制度,但基本上为会计管理或财务管理的部门性制度,甚至

和业务脱离,和具体实施差距较大。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有效运行,有赖于内部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管理范围增大,管理层次增多,管理职能分解,客观上需要一个规范的法人结构,加强内部控制,以保障所有者,债权人等的合法权益。

4、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缺陷

大股东掌握了公司控制权,控制了公司对外披露的政策,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核心代理问题,导致了大股东的权利滥用,降低了所披露信息的可靠性。信息不对称,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披露不充分。公司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被大股东操纵,外部中小股东由于股权分散,持股比例小,产生搭便车的动机,缺乏监督动力,公司信息的加工和生成服从于大股东的利益,信息的透明度不高。对不当关联交易及重大会计差错等重要事项披露不足。在控股股东的超强控制、内部制衡机制失灵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对于关联交易要素如交易金额、定价方式等不予披露,甚至刻意隐瞒和造假、以掩盖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

五、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

(一)完善股东会制度

首先,股东对公司重大事项应具有知情权和参与决定权。制定股东大会议事规则,明确决策程序,股东大会决议应公平、透明,时间、地点的选择应有利于让尽可能多的股东参加会议;完善股东投票制度,包括代理投票、投票权征集、累积投票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扩大股东参与股东大会的比例。其次,公平对待所有股东,包括中小股东和外资股东。政府作为股东,不得越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对公司的人、财、物进行直接干预。最后,建立股东诉讼制度。董事、监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致使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的,参与决议的董事对公司负赔偿责任。如果公司怠于通过诉讼追究董事责任时,建立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即股东可以代表公司提起派生诉讼,这将有利于追究有关董事的责任。若股东因董事违反信息披露方面的义务而遭受损失时,可向董事提起侵权的直接诉讼,要求董事与公司

和其他有关机构及人员一起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二)完善董事会制度

首先,应该完善董事的产生程序,董事会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董事会的健全与否对公司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董事的选任也就显得异常重要。其具体措施除了用累积投票制代替一股一票制外,还应规定董事候选人提名制,即规定一定数额股份的股东可以提一名董事候选人,这样有利于小股东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候选人,而不是在大股东或董事会提名的董事候选人中被动的做出选择。其次,完善董事会的工作程序,保证董事会作为会议形式执行职能,具体要求是:上市公司董事会至少设立2名以上与大股东没有关联的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设立以独立董事为主的提名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独立董事有权聘用中介机构帮助他们做好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工作和审查关联交易的公正性。最后,完善董事会的约束机制。具体表现为他们在董事会所通过的各种议案中是如何表决的,特别是给广大中小股东造成巨大损失时,如果判定董事会要负经济或法律责任,凡是没有投反对票的独立董事,都应该负连带责任,这可以通过查询董事会做出这一决定时的会议记录了解到;市场约束,业绩优良的独立董事,会迎来更多地买者,而如果一个独立董事对企业和股东造成重大损失,则他作为独立董事的市场价值就会贬值,甚至失去所有的潜在雇主。

(三)完善监事会制度

查权、质询权;对于报告、中期报告、临时报告及重大交易、投资项目等的财务报告,必须由监事审查并签署同意意见方为合格;监事会行使监督权所花费的合理费用,应有公司承担等等。

(四)推进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

在进一步完善年薪制的基础上,应区分企业不同类型,制定出台增量资产奖励股权、股票期权激励等政策。重点推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试点,在此基础上,条件成熟的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也可以试水起航。对有突出贡献的科研设计人员、项目负责人及管理、技术骨干,实现扭亏为盈或大幅度减亏的企业负责人和其他有功人员,同样应给予奖励。为了避免和防止59岁现象,针对企业高管层退休前后收入差异过大的状况,有必要采用期权制等办法加以改进。

(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立法体系

建立健全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监管机制目的在于削弱公司控制者的信息优势和垄断势力,使得公众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能成为一种公正的交易关系。在公司治理结构中,重要的是完善股东诉讼代表制度,对于董事权力的滥用和股东权力的保障,各国法律都规定了各种抑制及救济办法。其中,股东的代表诉讼提起权是有效的最终的制御手段。因此,我国在建立和健全法人运行机制和治理结构的同时,更应设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从立法上确立和完善保护公司,股东及债权人权益不受侵害的法律保障体系。

(六)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

首先,应该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准则,规范信息披露行为。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制定信息披露的准则;其二是制定信息披露规则体系。信息披露准则主要包括诚信准则、持续准则、对称准则、敏感性准则。信息披露规则体系是对信息披露工作的具体规定,即在内容、形式、时间等方面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的强制性要求与约束。其次,应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责任机制。强化上市公司经理层对公司信息披露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的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应特别强化公司高管人员对其信息造假行为的民事赔偿责任,形成对信息欺诈行为强有力的法律约束机制。最后,改革审计制度,强化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应严格规范中介服务行业的职业准则,整顿中介服务行

业的服务行为,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监督和处罚力度,建立执业风险机制和禁入制度,严厉打击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虚假陈述等违法犯罪行为。

六、总 结

本文论述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一般理论,分析了公司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可以看出公司治理结构不仅在中国有很强的现实性,同时也是全球的一个共性问题,并希望对于公司治理问题能够引起重视,吸取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国际,国内经验教训,经过努力,制定出一个基本的准则,更深刻的研究具有中国国情的有关问题,比如一些上市公司中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及内部人控制下的一股独大的问题,更好的解决中国具体且紧迫的实际问题。

参 考 文 献

[1] 郑红亮.中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研究:一个理论综述.管理世

界,2000,(3).[2] 林红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5(12).[3] 李文沁.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防范与公司治理的策略[J].统计与决策,2005,(8).[4] 唐琼华.国有企业制度创新与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5] 王保树.完善国有企业改革措施的法理念.中国法学,2000,(2).[6] 胡少华.公有股上市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J].经济评论,2001,(6).[7] 杜莹,刘应国.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2,(11).[8] 蒋苏娅.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若干问题探讨[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9] 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10]孙永祥.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1]林伟.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理论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listed Company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XIA Yu-huan

篇8:会计师事务所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影响的对策研究

尽管我国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数量上约占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总量的80%以上, 但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多数会计师事务所面临激烈竞争, 又存在市场定位不清晰、业务无特色优势等问题, 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 中小企业抗风险的能力较差,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既是中小企业的组成部分, 又是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主体力量, 必然受到较大的影响。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一、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特点

(一) 资金较少、人员较少、规模较小

目前我国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资本较少, 多数只有三四十万。拥有的注册会计师数量通常也就十名左右, 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少到只有几名注册会计师。其办公环境大多数也比较简单, 对事务所承接的业务分工也不甚明确, 从业人员的平均素质偏低, 营业额一般不大。

(二) 专业特色比较突出, 业务面比较窄

在我国的会计服务市场上, 大部分事务所尤其是中小所只能从事审计、验资等业务, 加上执业资格的限制,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范围窄, 业务量少, 高水平人才纷纷流向大型会计师事务所, 使中小事务所难以承担较大的审计业务, 造成会计师事务所强者益强, 弱者尤弱。

二、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的问题

(一) 相互之间以价格竞争为主

不少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以价格竞争为主。为了笼络客户, 一些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竞相降低报价, 恶意竞争的情况比较严重。由此一来, 整个行业的经营水准难以提升。

(二) 事务所的独立性不足

一些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由于知名度不高、业务开展不顺, 不得不通过四处托关系的方式来扩大业务。这样一来, 这些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受到较大影响。

(三) 审计不严

一些企业找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办理审计业务, 主要是为了应付法律的强制规定和行政监管。这些企业想花尽可能少的钱, 用尽可能简便的方式完成审计。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改善经营情况, 往往不得不降低报价, 简化审计程序, 为客户提供各种方便以留住客户。这样也就使审计不再那么严格。

(四) 审计质量不高

我国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水准本身就显得不足, 再加上一些其它原因, 使这些中小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不高。

(五) 业务比较单调

我国注册会计师可以办理的业务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

1. 审计业务

这类业务包括就被审计单位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的一般目的的审计业务, 验资以及就被审计单位年度会计报表以外的其他特定事项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的特殊目的的审计业务。

2. 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

这类业务包括财务会计制度设计、代理记账、管理咨询、税务筹划、资产评估、外包业务、投资决策、财务重组、个人理财、法律咨询等。从法律角度看,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可以从事的业务范围相当广泛,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 目前我国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主要局限于审计业务以及一些简单的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如代理记账、税务代理等。

我国绝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是中小所, 而这些中小所大多以审计和验资为主要业务, 这样就出现业务过于单调的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为了缓解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上述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专业化经营

中小型事务所的客户主要是本地区一些中小型外商投资企业及国有企业 (如厂长、经理离任审计等) , 因此应该认真研究本区域的经济特点, 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实现行业专业化和业务专业化。一是可以根据本区域的一些优势特色产业, 有意识地积累行业审计经验与审计资源, 包括行业专门人才、专门机构、行业审计经验、行业客户等资源的积累;二是根据事务所自身的资源和服务优势, 从审计、验资、会计服务、税务代理等业务中, 挑选一种或几种优先发展, 有意识地培育服务特长, 最终形成优势。

(二) 积极拓展业务

为了改变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较为单调的状况,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因地制宜, 找准优势所在

由于中小事务所人力资源、技术有限, 在拓展业务时不可能一网打尽, 小而全的经营模式只会直接限制业务增长, 造成收入增长速度下降。事务所应结合实际, 根据现有的客户资源和人力资源, 适当集中优势资源在某一个或几个业务上, 为客户提供有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争取成为这个服务领域的专家, 扩大市场份额, 最终形成自己的品牌。从长远来看, 事务所的竞争必然是品牌的竞争。品牌不仅会给事务所带来声誉, 同时也会带来高额的溢价收入。虽然我国的中小型事务所短期不能形成强大的品牌, 但是它们可以从细处着手, 在某些业务上形成自己的特色, 这样就会源源不断地吸引更多的客户, 进而在某类业务上形成垄断地位, 在行业中获得竞争优势。

2. 重视质量, 提供物超所值的优质服务

中小所要想在非审计服务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除了要提供特色化服务之外, 更重要的是提供高质量的优质服务。过去很多中小事务所通过低价竞争来招揽审计业务, 在执行审计服务时, 有些事务所敷衍了事地编制工作底稿, 根本不实施规范的审计程序, 就直接出具审计报告。他们的这一做法还受到很多企业的青睐, 因为审计服务是这些企业“被迫”需要的。这种由外部环境而非内部需求引起的审计需求使得被审计单位将审计价格是否低廉作为选择事务所的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 而忽略了审计质量的高低。但是在非审计服务领域, 情况就截然不同, 非审计服务是客户为了管理好公司让企业增值而主动需要的服务, 需要的就是切实、有效、高质量的服务。

(三) 加强人才培养

要根据事务所发展目标、经营模式、前景规划, 进行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确定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后, 在对未来发展预期的基础上, 确定与发展战略相对应的人才资源需求, 包括人员数量、结构, 人员所拥有的知识、能力和水平等。可以通过前瞻性的人才招聘和内部培养两个方面来积累储备人才, 使得人才数量和结构能够满足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要求。前瞻性的人才招聘主要是根据事务所发展规划进行招贤纳才。一是适当招聘高校相关专业的优秀学生;二是从社会上招聘有一定工作经验、有良好道德和潜能的人员;三是要着眼于需求性人才培养教育, 要针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人才需求进行招聘并着力培养, 本着“缺什么, 补什么”的原则, 因地制宜地开辟人才培养和实践锻炼的途径。内部培养主要是从事务所内部选拔部分在业务一线工作、认同企业文化、有培养潜质的优秀员工进行培养。也可以鼓励员工参加境外注册会计师资质的考试, 为事务所将来开拓境外市场做准备。

(四) 加强风险控制与防范

1. 外因方面

(1) 完善中小现代企业的管理体制, 重构审计的三方关系, 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加强中小企业对审计重要性的认识, 让众多的中小企业真正意识到社会审计的作用, 主动要求审计。

(2) 建立统一的监管体制, 在税务、工商、金融机构等个部门实现信息财务共享, 以避免会计信息的失真, 为注册会计师创造良好的职业环境。

(3) 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 出台一些扶持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政策措施。

2. 内因方面

(1) 加强学习与培训, 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能力。事务所应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学习, 并针对学习内容进行考核。特别是在新准则颁布或法律法规有变动后, 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新知识, 尽快将新准则运用到工作当中。注册会计师应在审计过程中积累经验, 自觉主动地学习, 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合适正确的审计方法和程序, 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审计成本。

(2) 使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复核制度落到实处。中小会计师事务所人员少、机构设置不完善, 导致业务质量控制流于形式。对此,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也明确指出, 在小型事务所识别出需要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的业务后, 可以聘请具有适当资格的外部人员或利用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3) 事务所体制转变很重要。现在我国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以有限责任为主, 少数一部分为承担无限责任的合伙制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多年来我国就倡导转变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 采取有限责任合伙制, 鼓励审计工作人员成为事务所的合伙人。这种体制转变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的产权更加明晰、权责更加明确、经营更加规范。

摘要:我国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数量上约占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总量的80%以上, 但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文章分析了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特点, 指出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给出了四条建议。

上一篇:公司转正自我鉴定短文通用下一篇:贷款合同日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