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系党支部总结

2024-04-22

机械制造系党支部总结(通用6篇)

篇1:机械制造系党支部总结

机械制造系党支部工作总结

机械制造系党支部现有共产党员8人,在学校党委及院党委的领导和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党支部锐意进取,务实奉献,在党建工作、政治思想工作和教学、课程建设及科研工作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出色地完成了学校党委及院党委下达的各项任务,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支部的创造力和凝聚力。

一、党支部上届任期内所作工作 1.高度重视支部党员教育工作

本支部高度重视支部党员教育工作,通过每周例会、民主生活会等多种渠道,及时贯彻中央、省及学校有关文件精神、学校党委和院党委的决定,并结合本支部工作实际,认真地制定思想政治学习教育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工作中突出党员在各项工作中的带头作用,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2.多渠道,加强支部党员教育

党支部充分运用灌输、引导、管理、熏陶等方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通过上党课、组织生活、听取报告、实践活动等多种渠道对支部党员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风、党纪以及形势、理想、信念的教育,切实增强了党员教育工作,提高了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3.积极推进师德建设,教师示范作用突出

结合大众化教育的新形势,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关于转变教育思想大讨论的宣传、发动、推光工作,形成了人人参与教育思想大讨论的局面,增强了教师的改革意识、发展意识、人本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教育观念日益更新。党员教师兢兢业业地工作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在教书育人、构建和谐校园等各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4.党支部能够按照学院党委的部署,认真围绕“创先争优”活动为中心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在对第一阶段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后,形成了《机械制造系创先争优活动点评工作专题报告》、《机械制造系支部对标定位报告》等文件,为我支部开展创先争优下一阶段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党支部认真坚持每月一次的组织生活,每学期一次民主生活会。能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按照规定认真做好了党费收缴并上缴工作。

5.围绕建党九十周年加强支部党员的党性教育

借建党九十周年的契机,机械制造系党支部开展了重温入党誓词、建党九十周年征文、唱红歌等一系列活动,使党员的党性得到加强。

6、切实做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党支部在教研室工作中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求党员严格按照师德规范履行教师职责,因此支部在形成科学、严谨、务实的教风方面起到了核心作用。建立了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思路:1.坚持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学校间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做到时间落实,内容超前准备,不打乱仗,使学习有序开展。对教师的学习提出明确要求:按时参加、认真学习,提高认识。学习内容做到与上级安排的相结,注重学习的实效性;2.支部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及时发现问题并注意做耐心的思想工作,解除思想上的疙瘩,化解矛盾;3.及时向上级组织和教代会反映老师的意见、要求和建议;4.关心教职工生活,多次带着慰问品看望生病的教师;5.关心无党派人士的思想和生活,主动和他们谈心,帮助解决个人问题。

二、存在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1.开展党支部党员活动形式不够多样,今后加大创新力度,紧密结合中心教学实际,在进一步提高党员素质上下工夫,制定出有效可行的学习制度、方法、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活动,力争使党支部建设收到最好效果。

2.党员主动学习意识不足。今后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理论联系实际,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做到学以致用。

3.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支部的党建工作,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顾全大局,维护集体利益。

篇2:机械制造系党支部总结

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中,汽车制造技术系党支部在汽车工程学院党委、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密结合汽车制造技术系实际,以创建学习型党支部、党员先锋岗、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中心内容,围绕学院发展中心工作,创新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党建工作,为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队伍的团结稳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一年来的支部工作总结如下:

1、健全组织,规范制度。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一年来我系党支部坚持不断强化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并与师德建设结合起来。6月份,我系支部组织全体党员组织了“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烈,学习革命老区精神”汽制系赴西柏坡调研学习主题活动,此次活动增强大家凝聚力。继续坚持和完善学习制度,重点抓好“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贯彻和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的深入学习实践,11月底,我支部组织全体党员以观科十八大报告视频的形式学习十八大报告,大家并结合自己的工作提交了学习心得和体会,取得了好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广大党员、全体教职工的政策理论水平和道德素质,以达到转变作风、思想统一、质量提高的目的。

2、完善教职工学习制度。完善学习,考核制度,保障学习活动扎实开展。我系党员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党员在线学习课时,在支部会上,大家互相督促提醒,纷纷交流自己的心得与体会。

3、认真做好党员的管理、发展工作及党费的收集上缴工作。努力做好吕世霞老师的入党工作,引导团员青年及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奠定坚实基础。

4、此外,我支部还结合上级党委相关工作,先后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支部活动:(1)“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烈,学习革命老区精神”汽制系赴西柏坡调研学习;(2)学习十八报告主题活动;(3)党员献爱心捐助活动;(4)退休教师欢送活动;(5)制作校园宣传栏等。

总之,一年来,汽车制造技术系党支部在汽车工程学院党委、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党支部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汽车制造技术系党支部

篇3:机械制造系党支部总结

一、高校院系党组织工作体制、运行机制的现状

长期以来高校院系的领导体制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定, 认识上往往不易于统一。由于制度建设上存在长时间的缺失, 这就导致了在认识和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两难”问题, “以党代政”、“以政代党”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 即使在同一所高校也由于院系党政领导的个人素养和能力差异, 存在着不同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 在部分高校院系党组织的作用弱化、边缘化倾向也时有发生。这些都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院系党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 其主要表现在:

1. 院系的党政关系不够默契。

由于思想认识、个人素质和领导艺术等方面的差异, 有的党政领导干部不能将所负责的工作置于全局的角度考虑, 缺乏沟通交流, 往往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 即使党政工作有一定的交融, 也是远没有形成默契的配合, 究其主要原因有三:其一, 有的党政领导干部对于围绕发展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认识不高。其二, 有的党务领导干部引领发展的能力不足。一方面是理论水平不高, 缺乏对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深入探讨, 另一方面是对院系的教学、科研业务知之甚少, 对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及其走势缺乏了解, 在统筹谋划和开拓创新方面的能力不强, 工作起来就显得“底气”不足, 导致党建工作与行政工作不能紧密地结合起来, 呈不紧不松的状态。其三, 有少数行政领导干部是民主党派或无党派人士, 缺乏党内的生活锻炼, 在自觉接受党委监督方面的意识不强。

2. 院系党组织角色的定位不准确。

有的二级院系党组织事无巨细, 往往党政不分, 以党代政;有的二级学院党政难分, 互相推诿, 甚至党政矛盾突出。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的发生, 剔除一些其他因素, 仅就院系党组织负责人而言, 与其角色定位不太准确不无关系。作为高校二级学院的党组织负责人与行政领导者的关系是:地位上互相平等, 工作上各有侧重, 作用上同样重要, 效果上互为支撑。由于书记和院长分别是学院党务与行政的主要负责人, 所以书记在党建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应该当好主角, 而在行政事务管理方面要当好配角。围绕中心加强党建工作, 要在“把握”中心和紧紧“围绕”上下功夫。学院作为教学单位, 其中心工作是教学科研, 学院党的建设必须主动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开展工作。学院书记不仅要善于扮演主角, 特别要善于在扮演配角的过程中体现主角的作用, 不能脱离中心任务当主角。要在“参与”中体现“保证”和“监督”, 在“保证”中体现“监督”, 在“监督”中突出“保证”, 不断进行角色转换[3]。

3. 院系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工作职能发挥得不充分。

在实际工作中, 无论是学院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得不突出, 还是在三项主要职能方面履行得不够好,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的院系党组织不能够有效地通过制度的建立、完善与实施来发挥其作用, 履行职能。一方面是民主集中制贯彻力度的不足。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一直强调各级领导班子要坚持做到四句话: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我认为,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集中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本精神和基本要求。”单就院系而言, 在民主集中实现上就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学院领导班子层面的民主集中制贯彻得不深入, 沟通不多, 讨论不开;谁分管谁负责谁说了算, “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倾向比较严重;集思广益、畅所欲言、集中智慧的合力不强。二是面向全体教职工层面的民主集中制落实得不好, 院领导依法治院的观念不强。同时以教代会为主要载体的院务公开工作更是有待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是落实党政联席会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好。有的学院党政领导对党政联席会的重要性认识不清, 坚持得不好, 机动性、随意性比较大, 党政联席会的议事规则和程序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 相关工作也准备得不充分。由于院系党组织不是通过制度来发挥作用和履行职能的, 所以往往造成不是参与决策, 而是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的不良影响;不是监督保证, 而是居高临下、监管挑错的印象。

二、高校院 (系) 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现实意义

为了加强高校院 (系) 党委 (党总支) 的政治核心地位, 加强党对高校政治方向的把握, 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2010年8月下发的条例中将院 (系) 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正式确立为院 (系) 级单位党组织的工作体制和决策方式[4], 高校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

1. 高校院系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有助于促进院系领导班子的团结。

院系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本身就是标志着高等学校院系党政共同负责的领导体制的基本确立。院系党政共同负责能够表明党政之间不存在“谁领导谁、谁听谁”的问题, 而是作为领导集体通过民主集中制共同保证院系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从而保证上级的各项指示得到贯彻落实。院系党政作为领导集体不仅要对学校的党委和行政负总责, 同时还要对本院系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学生管理、招生就业以及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工作的实施共同负责。这种集体领导、民主管理的方式必然能够使得院系党政领导之间的矛盾大幅减少, 同时更可以将一些互相猜疑, 无中生有, 无事生非的现象根除。这种制度有助于促进院系党政领导班子保持团结和谐, 并且对于院系事业健康快速的发展更是能起到推动作用。实践也多次证明, 只要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得好, 院系党政领导团结就能搞得好, 事业也能得到发展, 人心思进;相反一旦这项制度在院系方面落实的不好, 就会导致很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

2. 高校院系实行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有助于加强党对院系工作的领导。

我国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其实质也是集体领导和民主管理, 院系通过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实际上也是实现了院系共同领导、共同负责的基本思想, 这种领导体制与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是一脉相承的。由于院系相对来讲教学方面的工作内容较多, 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都可划归教学内容, 如果院系继续实行院系院长 (主任) 负责制, 党组织领导在这些重大问题上就几乎没有发言权了, 必然会导致院系党组织领导地位降低、领导权削弱。长此下去, 党组织领导地位降低, 会使党的文件精神和工作任务很难在院系层面得到贯彻落实当然, 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也不是党要管院系的一切工作[5]。

3. 为院 (系) 党组织主动参与、决策院 (系) 主要工作提供制度保证, 努力确保院 (系) 的正确办学方向。

《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十一条第2项规定:通过党政联席会议, 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基层党委 (党总支) 围绕院 (系) 中心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在院 (系) 重大问题的决策上通过主动参与讨论, 和党政共同负责来把握院 (系) 正确的办学方向, 同时院 (系) 党委 (党总支) 通过营造和谐向上的院 (系) 氛围, 提倡、号召全体党员和积极分子时时顾大局、讲政治、讲正气, 处处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使党员同志成为院 (系) 教学科研的骨干和带头人, 成为院 (系) 稳定、改革、发展的先锋和中坚力量[4]。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高校领导体制经历了六十多年的调整变化, 党政职权交替更迭, 但是党对高校的政治责任却始终都没有改变过。“党在高校的重要任务是为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主要功能是对学院的领导和监督。”

4. 为院 (系) 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提供组织保证, 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紧密结合。

“坚持党的领导是高等学校及其院 (系) 领导体制的政治前提”, 历史经验证明, 什么时候放松或削弱了党对高校的领导地位和政治上的保证监督作用, 高校就不能政治稳定、和谐发展, 社会主义大学的任务和使命也无法保证完成[4]。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个培养任务在本质上就决定了高校在任何时候都必须要加强党的领导, 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并不断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步教育和学习。基层党委 (党总支) 和行政的职责分工虽然各有不同, 但是在培养人、教育人的目的和作用上是一致的、统一的。党组织系统做好全院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其实质是为了促进和保证教学、科研中心工作上层次、上水平, 保证党组织在师生中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发挥;行政系统配合党组织做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同样体现了坚持和服从党对高校的领导, 保证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落实教师党支部书记参加系所党政联席会制度的若干有效途径

制度建设重在执行, 在实际工作中, 如果不按制度办事, 再好的制度也只是一纸空文。要把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到实处, 就必须提高党政领导干部自身的素质, 严格按照制度办事, 力求做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

1. 必须提高院 (系) 党政领导的自身素质。

无论怎样好的制度, 都要靠人来执行的, 执行者的自觉性如何, 对制度的贯彻执行至关重要。因此, 院 (系) 党组织必须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积极做好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考核、推荐和任用工作。院 (系) 党政领导要自觉遵守党政联席会议制度, 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观点, 树立民主作风, 真正做到为部门的工作着想, 努力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院 (系) 主任要经常关心党组织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院 (系) 书记也要熟悉相关的业务工作。使得院 (系) 领导一班人能够真正做到懂业务、会管理、有威信、爱岗敬业、团结合作、开拓进取, 努力提高院 (系) 党政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 并真正做到根据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去办事。

2. 妥善处理院 (系) 党政两个“一把手”之间的关系。

在院 (系) 工作中, 主要负责人应当从整体利益出发, 杜绝拉山头, 搞小帮派等一切不利于团结的行为。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往往都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对于矛盾不要选择回避的方式, 而是要出于公心, 妥善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如果确因个别领导管理水平低、业务素质差、工作作风霸道, 而给部门工作带来不利影响的, 校党委应及时地秉公处理, 消除该类不利影响, 为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相反, 如果在该类问题上处理的不好, 这不仅会对院 (系) 党政工作产生影响, 而且还会对学校整体工作产生不必要的影响。作为院 (系) 党政领导干部应该做到宽于待人, 严于律已, 豁达大度, 一切以大局为重;平易近人, 礼贤下士, 从善如流;要坚持原则, 办事公道, 做到大事讲原则, 小事讲风格, 并以领导干部自身的人格力量来增强领导集体的向心力、凝聚力, 促进领导班子的团结, 在群众中树立威信, 为贯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

3. 正确处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

正确处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 就是要做到既能发挥院 (系) 党组织和行政的集体功能, 同时又能做到事事有人管, 人人有专责。领导班子成员要按照分工, 积极做好分管工作, 不能推诿和扯皮。在高校院 (系) 实际工作中, 由于党组织和行政职责范围的划分是相对的, 因此党政领导应该默契配合, 既强调分工, 更强调合作, 共同做好本部门的组织领导工作。在集体领导的基础上, 能够明确职责, 实行目标管理, 做到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院 (系) 党政领导一定要克服不愿抓党建的倾向, 同时也要防止出现“党只管党”的现象。院 (系) 党组织必须加入到院 (系) 的领导工作中来, 在院 (系) 工作中保证和监督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贯彻执行。在领导班子内部, 党政一把手与其他领导成员的关系不应该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而应当是平等的同志关系, 大家都是一票。通过党政联席会议进行议事决策, 实行集体领导, 并逐步完善院 (系) 的领导体制。

4. 建立、健全相关监督机制。

认真而严肃地把握好每一个监督环节, 任何形式的监督都应该具备必要的组织形式和工作形式, 一旦缺少其中任意一项, 监督都将变得空泛而缺少效果。就目前高等学校的情况来看, 应该非常注重工会和二级教代会对院系工作的监督作用, 院 (系) 党总支则应该下功夫, 着力做好群团工作, 发挥其组织领导优势, 以便最大限度地统一思想, 统一认识。通过加强党内监督, 健全党内生活, 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的建设, 并在干部和群众中形成一个网络, 以做到消除唯利是图、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坚持原则, 决不护短。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 将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 形成真正有效的监督体系, 保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贯彻执行。

院系层面的管理, 只有当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确立, 由院系党政共同负责的领导体制才能够真正确立。院系党政共同负责的领导体制不仅可以推进院系集体领导化的进程, 实现院系民主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 同时还能有效地避免党政之间由于职责不清、分工不明而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从而保证院系的各项工作可以持续健康的发展。

摘要:近年来, 有关进一步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完善高校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问题日渐引起党中央重视。在2010年8月13日, 中共中央正式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明确提出将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作为院 (系) 级单位党组织的工作体制和决策方式。本文从高校院系党组织工作体制、运行体制现状出发, 根据在高校院 (系) 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现实意义, 对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参加系所党政联席会制度的落实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党政联席会议

参考文献

[1]王郦玉, 刘同兰.高校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运行机制的研究[J].科技文汇, 2011, (9) :5-7.

[2]张登沥.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2, (7) :630-634.

[3]吕志霞, 张钟声.健全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理论探究[J].校园之声, 2011 (11) :113-114.

[4]张天华.高校院 (系) 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运行机制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8) :103-105.

篇4:机械制造系党支部总结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学生党支部 “院(系)—专业—班级”模式 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32-03

提高学生党支部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题中应有之义。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的科学性是学生党支部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标杆。如何创新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提高其科学性,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党的建设总体要求中“五个建设”总体布局的应有之义、“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围绕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创新,探究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的科学性,力求为新模式的形成与构建和学生党支部建设发展的创新驱动提供支撑。

一、旧模式的弊端

学生党支部构建旧模式,即“院(系)—专业—班级”构建模式,是按院(系)设置学生党支部,在院(系)以下的年级或班级建立学生党支部,通常在院(系)或年级或班级上建立学生党支部。这一构建模式的形成发展是一个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辩证过程。这一模式形成以来,基本符合高等学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规律和要求,促进了学生党支部建设发展。但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占据高等学校半壁江山,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党员比例不断增大的新形势下,该模式进入了基本不适合阶段,影响和制约学生党支部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提高。

(一)影响和制约学生党支部的覆盖面。影响和制约学生党支部的覆盖面,主要有三种情形:其一,以院(系)为单位构建学生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建在院(系)上理论上能全覆盖,实践操作性不强。既不完全符合《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案例》第九条中“高等学校院(系)以下单位设立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可以按年级或院(系)设置,学生中正式党员达到3人以上的班级应当及时成立学生党支部”的规定及总体要求,又不完全符合院(系)实际。一个院(系)的学生少则上千、多则几千,学生党员分布在各专业各年级各班级,学生党支部显得有些松散。其二,以年级为单位构建学生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建在年级上,会出现一年级、二年级没有学生党支部,三年级有学生党支部的格局,学生党支部不能全覆盖。这一情形的变通做法,是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案例》第九条中“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可与业务相近的部门或单位联合成立党支部”的规定在一、二年级建立年级联合学生党支部。其三,以班级为单位构建学生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同样会出现一、二年级各班级没有学生党支部,三年级各班级有学生党支部的格局,学生党支部也不能全覆盖。

(二)影响和制约“两个作用”的发挥。“两个作用”即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大学生党的支部委员会要成为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班级核心”,是发挥“两个作用”的保障。旧模式的这一弊端。首先,学生党支部建在院(系)上,有悬空而相距甚远的感觉;工作环节过多,耗时过长,作用被耗散。其次,学生党支部建在年级上,“两个作用”在有学生党支部的三年级发挥较好,在没有学生党支部的一、二年级却难以发挥。再次,学生党支部建在班级上,“两个作用”在有学生党支部的班级发挥较好,在没有学生党支部的班级也难以发挥。最后,学生党支部习惯旧工作方式,履职的执行力不够。有的在“推动学生班级进步”、“影响、带动广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组织学生党员参与班(年)级事务管理”、“支持、指导和帮助团支部、班委会及学生社团根据学生特点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不够;有的与团委学生会、团支部、班委会及学生社团联系不紧密,各自为政现象时有发生。

(三)影响和制约学生党支部活动的辐射面。学生党支部建在院(系)或年级或班级上,活动局限在有学生党支部的三年级或班级,没有学生党支部的一、二年级或班级,覆盖面小,影响和制约辐射面。创新驱动力不足,活动方式及内容形式囿于学生党支部建立的载体与范围,难以很好地在支持、指导、帮助和参与团委学生会、团支部、班委会及学生社团活动中融入学生党支部活动内容,使之辐射到院(系)各专业各年级各班级乃至全校,也影响和制约“两个作用”的辐射面。受专业、年级等因素影响和制约,活动方式及其内容形式创新不够,生机不满,活力不够,吸引力不足,凝聚力不强。有的活动方式、内容形式与专业、学生实际和生活不贴近,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紧密,与各年级各专业要求符合度不高,学生参与度不高,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党支部活动的辐射面。

(四)影响和制约学生党支部的创新发展。学生党支部建在院(系)或年级或班级上,覆盖面、辐射面和“两个作用”受到不同程度限制,习惯原有思维和工作方式,影响和制约“五个建设”和“三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创新驱动发展。如学生党支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改造主观世界,破解“读书无用论”、片面发展、不切实际的就业择业创业思想倾向,革新工作方式、活动方式和路径方法等思想建设的创新发展;班风、学风、校风等作风建设的创新发展;学习型党支部等组织建设的创新发展;党员教育、管理、发展,党费、团费、班费管理等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创新发展等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实现学生党支部的创新发展,形成科学的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有助于经受“四种考验”,避免“四个危险”,实现学生党支部建设目标。

(五)影响和制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生党支部建在院(系)或年级或班级上,一是与教师党支部建在专业教研室上不匹配,难以很好地实现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对接与共建,不利于教师党支部指导和带动学生党支部建设,影响和制约“两个作用”在人才培养中的发挥。二是与学生专业学习、专业技能培养联系不紧密,影响和制约学生党支部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打造专业特色品牌活动。三是与教师专业教学科研联系不紧密,专业教研成果难以很好地转化到有利于学生专业发展、成长成才的活动中来。四是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联系不紧密,难以很好地实现学生党支部活动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接和统一,势必延缓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进程,影响和制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新模式的构建

创新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是要形成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及其学生党员特点的科学的构建新模式。创新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使其具有科学性,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适应性问题,解决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基本不适合的问题;二是设置点问题,解决学生党支部构建在哪里的问题;三是形成问题,解决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的形成问题。

(一)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的适应性。高职高专院校及其学生党员的特点,直接影响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的科学性。创新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扬弃”构建旧模式,遵循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规律,学生党支部设置工作应遵循“四个必须”:“必须纳入设置范畴,创新模式”、“必须对照条件,遵守规定”、“必须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必须及时调整,保持连续性”。适应高职高专院校的学制短、规模小;学生党员总数不多,预备党员多、正式党员少;学生党员发展不平衡、分布不平衡;学生党员在校时间短,长不过2年,短不到半年;各年级各班级建立学生党支部的条件不同等特点,才能解决适应性问题,促进学生党支部构建旧模式阶段性质变,质变为新的基本适合,构建起科学的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

(二)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的设置点。学生党支部设置点是学生党支部的构建地,直接关系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的科学性。院(系)、专业、年级、班级、宿舍是学生党员的学习、工作、生活平台和载体,是可供选择的学生党支部设置点。在多元设置点中,选择专业设置点,将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上,既能纵向全覆盖,又能横向覆盖院(系)各年级各班级各专业;既能扩大学生党支部覆盖面,又能拓宽学生党支部活动辐射面;既能克服院(系)设置点过高过宽的缺陷和年级、班级设置点过低过窄的缺陷,又有利于学生党支部成为引领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专业发展、学业进步的各专业的各年级各班级的核心。因此,专业设置点是最符合实际的最佳设置点,学生党支部应当建在专业上。

(三)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的形成。从高职高专院校及其学生党员特点出发,以院(系)为单位构建,以专业为设置点建立学生党支部,把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上,有多少个专业,建多少个学生党支部,每个专业学生党支部涵盖该专业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班级,在二年级、三年级各班级设立党小组,在一年级各班级建立党的基本知识学习小组,也就形成了学生党支部“院(系)—专业—班级”构建新模式。运行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以院(系)为单位构建学生党支部,建立相应的“某院(系)某专业学生党支部”、“某专业某班党小组”和“某专业某班党的基本知识学习小组”,就会形成“专业学生党支部——专业班党小组——专业班学习小组”的学生党支部内部体系。

三、新模式的科学性

相对旧模式,新模式符合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规律,符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个实践要求”,更具科学性。其科学性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符合“三个要求”,符合度高。“三个要求”,即学生党支部设置与建立的规定及其总体要求、专业性要求、人才培养目标性要求,是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的科学性的要求。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符合“三个要求”。以院(系)为单位构建学生党支部,把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上,把党小组和学习小组建在班级上,确保覆盖面辐射面,落到专业实处,提高了符合度,搭建了发挥“两个作用”的专业平台,提供了鲜活的学生党支部活动载体和专业依托,有利于学生党支部结合专业开展工作,成为年级和班级的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具有对接的现实可能性,对接性强。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对接,是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的科学性又一要求。“教师党支部一般按院(系)内设的教学、科研机构设置”。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以专业为对接点,把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上,与教师党支部建在专业教研室上的“某院(系)某专业教师党支部”相适应,使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有了同一性和对接的现实可能性。在院(系)党组织的制度建设中,赋予专业教师党支部指导、带动相应专业学生党支部开展工作的职责,一旦形成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的对应关系、对接机制和联动机制,也就实现了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对接。

(三)具有共建的现实可能性,现实性强。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结对共建,是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的科学性的要求。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把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上,构架起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横向联系的由此达彼的相互贯通的专业桥梁和纽带,就有了结对共建的现实可能性。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对接以后,在专业平台上实现结对共建。一方面,通过教师党支部指导和带动学生党支部建设,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促进学生党支部的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指导学生党支部“创先争优”,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促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学生党支部建设,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指导学生党员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争当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共产党员。另一方面,通过总结反馈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经验和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要求,促进教师党支部自身建设、专业教研室建设、学科专业建设,进一步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强。学生党支部的稳定和可持续,是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的科学性的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的题中之义。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把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上,克服了旧模式把学生党支部建在年级或班级而出现的名不副实的非连续性缺陷。专业有相对的稳定性,建在专业上的学生党支部,专业在其进退机制运行中没有退出,学生党支部就保持存在,可避免学生党支部因学生党员毕业离校失去依存而导致非连续性,保持学生党支部的连续性,有了相对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前提,有利于实现学生党支部建设发展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统一,有利于学生党支部的传承、巩固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具有明确的目标性,人文精神强。学生党支部的目标性,是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的科学性的要求,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的要求。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明确了学生党支部自身“三型”建设目标,又明确了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协同创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人才培养目标,统一于人才培养工作实践,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把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上,与教师党支部结对共建,凸显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教师是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者、高校根本任务执行者、人才培养承担者,这些角色有利于党员、教师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职责,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有利于教师党支部以专业教研室为支撑,以党员教师为骨干指导学生学习与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人才培养工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总之,适应高职高专院校及其学生党员特点,以专业为设置点形成的学生党支部“院(系)—专业—班级”构建新模式,把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上,把党小组建、学习小组建在班级上,能够克服旧模式影响和制约学生党支部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弊端;符合“三个要求”,符合度高;具有对接和共建的现实可能性、相对的稳定性、明确的目标性,对接性、现实性、可持续性、人文精神强,符合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规律,具有科学性,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党支部建设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2012-11-08

[2]金福尧.高校“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的对策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

[3]胡安定.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规律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广西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专项课题(13DJ026);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党建工作研究课题(GLSZDJ201301)

【作者简介】胡安定(1964— ),男,广西全州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行政管理。

篇5:机械制造系党支部总结

先进事迹材料

测控技术与仪器系有13位专任教师,是一个团结、文明、和谐的系。测控系党支部有党员8名,其中,博导1人,高级职称3人,博士学位4人,博士后2人,在读博士3人,是一个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的“三高” 党支部,更是一个凝聚力强、荣誉感高、具有无私奉献氛围的坚强集体。两年多来,测控系党支部在校院两级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围绕学校(学院)的中心工作,在努力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中,以党建为抓手,在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一条促和谐、谋发展的新路。

一、以提高团队思想觉悟为保障,健全学习工作制度,注重思想政治建设

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是测控系党支部十分重视的一项基本工作。一方面,按照校党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与要求不定期地进行专题学习与研讨,另一方面按照党内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的要求,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参观学习和党内外座谈等多种形式的党员教育活动,把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结合起来,构建党员思想交流的平台。在支部书记和委员的带领下,全体教师党员积极参与并深入学习与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中国共产党新的章程,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使每个党员树立并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认真思考在新的形式下,如何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实践科学发展观。

支部以学校提出的“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要求教师党员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断自觉加强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以对党的教育事业认真负责的思想高度,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求教师党员不仅精业更要敬业。如:年轻教师在老教师指导帮助下,积极参加试讲、教学比赛,严格过教学关,认真讲好每堂课,关注学生学习动态,注重与学生互动、教学反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宋寿鹏、徐琳等老师分获校教学比赛奖,有6人次获院教学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李伯全、许桢英、张西良等老师分别获校优秀教学质量二、三等奖。

二、以增强团队凝聚力为抓手,加强组织建设,团结协作

测控系支部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始终把促和谐,求发展为目标,以保持支部和党员的先进性为准则,加强组织建设,以增强团队凝聚力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系里形成了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宽松的工作环境,重大事项全体教师共同商议的良好的工作氛围。

测控系5名非党员中,包括2名民盟盟员,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都为党外人士,5名教授中有3人为党外人士。在发挥好党支部政治核心、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加强与党外人士团结协作,密切联系群众,党内党外共同学习进步,开展多种形式学习、娱乐活动,荣辱与共,顾全大局,在党支部支委、系主任、学科负责人之间以及教师之间形成相互理解、互相支持氛围,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积极进取良好氛围和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党支部和系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为事业发展共同努力。如,一方面党支部全力支持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各项工作,积极配合、执行他们提出的各种措施;另一方面党支部和党员积极为他们在教学改革、专业学科发展、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及建议。又如,年长教师给予年轻教师更多理解、关爱、爱护、帮助和指导,年轻教师对年长教师尊敬、关心和照顾,勇挑重担,对在职进修、读研究生青年教师,其他老师乐于提供帮助、便利,将困难留给自己。再如,广播操比赛等集体活动,每位教师积极主动参加,有困难相互帮助,如利用中午等休息时间,一起锻炼、学习、提高;有人提出一个好的建议,大家积极响应,分工落实。以上这些促进了系各项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完成。

在学校和学院各项工作中,成绩优异,获得了一系列表彰奖励。如:党支部被评为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民盟江大主委李伯全老师被评为江苏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张西良老师被评为校优秀教师、校优秀共产党员,许桢英老师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称号,潘海彬、徐琳、许桢英、张西良等老师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等,学院两次广播操比赛中测控系分别获得一、三等奖,获校纪委征文比赛路欣老师作品“给领导干部的一封信”获一等奖,“我为江大发展献一计”金点子征集活动,潘海彬老师作品获鼓励奖。在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等活动中教师踊跃积极,捐款参与率和捐款金额平均数均位于学院前列。

三、以教书育人为中心,关爱学生,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测控系的每位党员、教师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忠诚崇高教育事业,热爱神圣教师职业,把每位学生都作为自己的孩子和朋友,对学生专业学习中的严和生活中的爱视为己任,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从学生进入大学校门、四年学习生活每个阶段、到就业离校,都给予他们全心关爱、教育、帮助,把他们培养成为高素质的测控专业人才。

如:新生入学教育高度重视,资深教授、学科带头人李伯全等老师做专业介绍,为他们开启专业知识的大门;全部党员教师均担任班主任或导师,及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专业思想和崇高理想,制定大学目标和人生职业规划;在日常教学、学生管理中,注重后进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潘海彬、徐琳、许桢英等班主任经常深入课堂、宿舍、实验室等,还常常陪学生在食堂吃饭,或者把学生请到家中,与学生交流谈心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深得学生信任、尊敬和热爱,特别是测控0801班在许桢英班主任辛勤工作下,第一年不及格率仅为0.9%,为全学院最低;李伯全、陈进等老师对少数学习缺乏自觉性、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付出了更多心血,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关心,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约学生谈心,及时给予学习指导,如对这些学生的毕业设计,他们常常在实验室额外耐心指导,促进这些学生能顺利毕业。

又如,将本科生班级导师工作落到实处,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特色鲜明,成绩显著。张西良、李伯全、许桢英、罗开玉、鲍丙豪、张世庆等老师定期召开班级专业思想交流会、科研立项辅导会、科研进展汇报会和科研总结经验交流会等,在实验室创造各种便利和条件,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大大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和科研兴趣,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测控学生大学生科研项目达到30余项,省、校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近10项,张西良等老师指导测控学生获江苏省机械创新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江苏大学创新设计竞赛二、三等奖4项。学生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专利10余件。

再如,关心学生生活、就业等困难,全面给予学生关爱。在认真做好学生培养教育工作的同时,李伯全等老师十分重视经济困难学生,多次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帮助联系勤工俭学岗位;陈进等老师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先后帮助联系就业企业来校招聘20余次,帮助40多位学生落实了就业单位;陈进、罗开玉等老师指导学生在外实习期间,发现学生身体不适,及时给予关心,帮助联系就医,安排陪护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师们教书育人工作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学校的肯定,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省、校先进班级,党员和教师多人次被评为校“三育人”先进个人、校优秀教师、校优秀共产党员、校先进工作者和校优秀班主任。测控专业学生毕业率100%,学位授予率95%左右,考研率接近50%,升学率接近30%,一到教师节、毕业离校或者返校,学生们纷纷以各种形式向老师表示感激之情。

四、以发展为目标,开拓创新,不断促进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是测控系党支部党建工作的最终目标。在我国高等教育处在改革发展和激烈竞争的重要时期,作为成立刚满十年的年轻测控系,党支部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党建思路,认清机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战胜挑战,坚定发展的信念,坚持发展的道路,积极进取,推动测控专业学科跨越式发展。在系全体党员、教师的努力下,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水平连年提高,主要表现在:

(1)专业建设,虚心向优势、品牌专业学习,超常规自我超越和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加强课程、教材、专业建设,反复讨论修订专业培养大纲和课程教学大纲,创新开展工程实践训练等多方面教学改革与建设,改进课堂、实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自编测试技术等多部教材,鲍丙豪老师负责的“测试技术”课程获校精品课程,系完成省校教改项目3项,李伯全和陈进老师负责的教改成果分别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和二等奖,新获在研校教改项目近10项。自2000年创办测控本科专业以来不到5年时间,经过全系教师的努力创建,2004年以94.8分的优异成绩通过省教育厅学士学位授予权的评审验收,得到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又经过4年改革与建设,2008年获得了江苏大学品牌专业,并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2)学科和科研工作开拓创新,主动依托强势学科、融入省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成绩显著。主持和参与承担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尤其是青年教师许桢英博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系完成结题鉴定10余项,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项,其中李伯全、张西良老师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申请发明专利50余件,授权10余件,发表三大收录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在2003年获得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硕士学位授权点基础上,2009年又获得仪器仪表工程硕士授权点,目前正申报一级学科硕士点,为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申报做准备。(3)实验室建设,充分利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有新突破。在工业中心测控实验室建设基础上,经过积极争取,2008年获得央地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项目150万元,经过科学规划、合理配置,成立了“现代仪器”“微机测控”“传感器检测与信号处理”3个研究工作室,开发了16位凌阳单片机综合应用、DSP图象处理等30余个新实验项目、无线单片机家庭安全监控综合应用、遥控电子开关设计等近10个创新训练项目,大大改善了教学科研与研究生培养条件,同时成为本科生毕业设计和科研创新实习实践基地。与美国NI公司建立了“虚拟仪器校企联合实验室”,与凌阳公司建立了 “嵌入式系统校企联合实验室”。

篇6:机械制造系党支部总结

本人到监所系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在院领导的坚强领导下,在系领导的精心指导下,在其他部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帮助下,我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认真履行职责,大胆开展工作,积极摸索经验,带领和团结我系教师和学生努力建设和谐校园,文明系部,为学院和系稳定、发展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显而易见的成绩。现对以往的工作学习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前段的培训情况,找出经验的教训,以利于今后为学院和系的建设做出更好更大的贡献。一、学习体会、提高了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认识

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工作,但是,通过这次学习,我们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战略地位,如何在全面建设和谐校园,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把更多的优秀的大学生凝聚到党的队伍和事业中来,是高校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任务,是高校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的时代课题,更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重大举措。

2、把握了当前在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的新问题,新挑战,也同时查找和深刻反省了自身工作中的弱点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学生在入党问题上以及对党员的教育上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党员的数量和质量,面对问题与挑战,如何改进和提高,也成为这几天我思考的重点。在我的工作中,也存在着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政治信仰的确立、人生价值观教育研究与实施的薄弱,对发展中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及转化存在着脱节的现象,对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党性修养、理论学习以及对党的情感教育也存在着较大的不足,我想,应该在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上,下工夫做工作,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3、增强了工作的责任心

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后,确实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责任更大,在各位领导的讲话和辅导报告中,都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了这一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我们的强国梦,都心系这一代大学生。我想,这一代大学生在我们国家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我们,恰是这么重要的一代人的老师,我们这一代岂不负有更艰巨的历史使命吗?这种感受在我们心中涌动起一种神圣感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感。

4、提高了业务水平

在和同事们的讨论和交流中,大家立足于工作实际,探讨共同存在的问题,介绍自己成功的经验,有默契也有交锋,有各自的优势也有自身的弱点,相互补充,相互借鉴,异彩纷呈,大家从中收益颇多。二、工作设想

我想从学生的党建工作、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整体的学生工作这三个层面阐述自己的看法,我们都承载着这三个方面的大量工作,在忙于处理事务性工作的同时,容易在工作规划、工作思路、工作重点等方面发生偏差与混乱,产生困惑与徘徊,致使工作停留在低层次上。本次培训过程中,我和同事们也进行了较好的交流,更加理清了思路。我想从这三个层面来展开,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事批评指正。

1、牢固树立把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放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首位的观念。在这一条中,有两个概念需要强调一下,一是“牢固树立”,也就是说,不能此一时,彼一时,一阵清晰,一阵模糊;二是“首位”,首位即龙头地位,这是不能动摇的。在实际工作中,也就是要保质保量地发展大学生党员,注重发展规模,结构,梯队,质量的统一。重点是保证质量,要建立发展党员的有效机制,健全各项制度,完善发展流程,同时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建党对象的发展、以及预备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几个环节的工作,做到管理与教育的完整性。形成成功的经验。

2、始终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生工作的重点来抓,核心是做好德育工作,教学生学会做人。而品德教育当以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为中心内容,教育不落在培养人格上,起不到作用。在健全人格教育中,我们曾就人格的内容进行了多次讨论,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结论,在前几天的报纸上看到了题为“权威教育学者、专家研讨‘培养具有民族精神血脉的现代中国人格’”的文章,我非常兴奋,感觉找到了知音,找到了工作中的契合点,这种提法恰是我在思考但又未能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内容,我会在以下的工作中,更好的研究并践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同时,在以下几个重点难点课题上做艰辛的努力,一是网络社会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二是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工作,三是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和情感教育。

3、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形成学生工作的大思路,集学生的管理、教育、服务三位一体,也就是说,要有完整的工作规划、系统的工作思路,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下面的工作中,我们准备适应学生的需要,取长补短,扩大服务内容,如就业指导,信息交流等,增加有特色的研究小组,我们会不断总结,争取成果。

以上三个层面,构成一个同心圆式的教育管理模式,由核心的党建工作扩充开来,是一个不断开放,自我充分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也意味着我们培养的学生一定是我们党的接班人,是有志向、有理想,同时会做人、做事、做学问,学到了生活的常识、生存的技能、进而真正明白生命意义的国家各行各业建设的骨干力量。任重道远,我们当不辱使命。

监所系党支部

上一篇:大学实训试卷分析下一篇:和集小学民主评议行风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