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建设

2024-04-12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建设(共9篇)

篇1: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建设

崇左市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建设

崇左市安全生产委员会(2005年2月18日)

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安委会的总体部署,真正做到安全生产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认真贯彻执行,早在2002年5月就开始建立起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并逐步健全和完善,使我市的安全生产工作真真正正的落到基层、落到一线。采取有效措施,举全市之力,奋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局面,全市安全生产形势趋于稳定好转。总结起来,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成立安全生产机构,明确职责,狠抓人员配备的落实

崇左市辖区内共有7个县(市、区),79个乡(镇),858个村(居)委会。我市抓安全生产工作,首先从建立机构抓起。从2002年3月份起,我市市、县成立了安监局。为了使我市在广大的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建立起安全生产的宣传阵地和监督管理网络,确保我市安全生产和经济运行,在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环境中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在建立健全市、县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同时,我市各乡(镇)成立了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和乡(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落实了乡(镇)安全助理员和各村(居)委会安全员,增强了安全生产第一线管理员力量。崇左市已完成由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的体系建设。市、县(市、区)一级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为市、县(市、区)政府所设立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定位为当地政府管理、协调、指导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部门。其网络遍布崇左市辖区内各乡(镇)、村,在人员上各乡(镇)均配备了一名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助理员(扶绥县东罗镇、新宁镇每个镇配备2名专职安全员),配备率为100%。在机构上全市各乡(镇)都成立了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或安全生产委员会,全市858个村(居)委会均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有一些村委会还成立有安全生产委员会,每个村(居)委会均都配备了一名安全生产管理员,管理员大都由村(居)委会支书或主任担任,全市各村(居)安全员配备率为100%。全市各乡(镇)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或安委会主任均由乡(镇)长担任,副主任由分管安全生产的副书记或副乡(镇)长担任,成员有乡(镇)政府办、司法所、国土资源所、乡安全监督员、各村委会支书或主任(村安全员)等有关部门组成。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查本辖区内的安全生产工作,配合当地县(市、区)委、政府安排的安全生产各项检查活动,搞好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治理工作,有些县(市、区)的乡(镇)还设有矿山安全生产排查、道路交通安全生产排查、中小学安全生产排查、船舶安全生产排查等小组,负责专项的安全生产检查,为本乡(镇)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安全的社会氛围。通过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上下贯通、层次分明的安全生产监督网络后,各县(市、区)充分利用网络对本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管,及时处置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各县(市、区)安全生产网络是以县(市、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为中心,各乡(镇)安全生产助理员为主干线,覆盖各村(居)委会的安全员为支网的网络体系。正因为有了安全生产监督网络,我市非法小煤井刚一上开挖,即被及时举报,有关部门立即检查,并将其炸毁,有效地控制了小煤窑的死灰复燃。其他行业的安全生产也得到有效监管。

二、组织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提高乡(镇)助理安全员和村(居)安全员的管理素质,安全生产管理成效明显

为了使各乡(镇)安全生产助理员掌握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我市组织举办了全市乡(镇)安全生产助理员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培训班。培训班着重讲授安全监督管理知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法令,矿山、道路、易燃易爆等行业重大事故的防范,安全事故的处理以及行政责任制的追究等等。通过培训,使安全助理员掌握了安全知识,提高对执法监督管理的本领,从中培养出一批宣传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基层宣传员。全市各县(市、区)乡(镇)一级安全生产助理员均受过崇左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基本掌握党和国家安全生产各项方针政策、安全生产的基础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崇左市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各村(居)委会安全管理员均经过各县(市、区)政府的安全知识培训,村级安全员通过培训后,使他们懂得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安全防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到安全生产一些专业知识,使他们在所管辖的范围内敢于管理,依照政策、法规和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懂得管理。同时还给乡(镇)安全助理员和村(居)委会安全员颁发行政执法证,使他们既有责又有权,对安全生产懂得会管和敢管,并能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如我市采石场主要分布在远离城镇的丘陵地带,以前一般是依靠国土资源局和劳动局管理,由于人手不足,条条分割,往往是以点带面,留有隐患,业主为了眼前利益,没有采取良好的保护和防范措施,采石场经常发生事故。自从乡(镇)配备安全生产助理员和村(居)民委员会配备村(居)安全员以后,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乡(镇)安全助理员和村(居)安全员的日常工作接触生产生活第一线,能及时发现安全生产第一线存在的隐患和重大问题,对存在的隐患能及时地要求企业(单位)纠正、整改,消除事故隐患;对不能及时整改的事故隐患,及时向乡镇政府和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反映,使县、乡两级有关部门能及时了解重点隐患情况,采取措施进行解决,消除事故隐患,起到了消灭、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作用。另外,充分调动乡(镇)安全助理员和村(居)安全员的宣传、教育、监督作用,对农村的手扶拖拉机、中型拖拉机、多功能农用运输车的管理,同样也收到很好效果,能确保当地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总之,乡(镇)助理员和村(居)安全员有他们独到之处,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对我市广大的乡(镇)、村屯的安全管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安全生产工作上实行 “网络式”管理,安全生产工作才真正起到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落实经费,发挥安全员队伍的积极性

目前,我市各乡(镇)已拥有了947名安全助理和安全员的安全生产网络监管队伍,为我市安全生产的稳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各县(市、区)政府根据崇左市委、市政府的决定,从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落实好补助经费,村一级安全员每月增发补贴10—20元,有一些乡镇发放的补贴高达70元,作为安全生产工作补贴,经费由当地财政拨款。

四、乡(镇)、村安全助理、安全员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乡(镇)和村一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自2002年成立以来,在当地政府和安委会领导下,监督管理本乡(镇)和本村安全生产工作,分析和预测本乡(镇)、村安全生产形势,拟定工作规划,履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职责,组织开展本乡(镇)、村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和监督管理活动,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按时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各乡(镇)、村安委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按照当地县(市、区)政府的要求,定期召开有政府办、村安全员、司法所、工商所、国土资源所等部门参加的安全生产工作例会或联席工作会议,由乡(镇)安全助理或村安全员汇报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交流反馈当月或本季度安全生产情况,开展专项的安全整治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下月或下季度的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村一级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由村安全员组织各屯村民小组组长参加,传达落实乡(镇)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精神,通报近期本村屯安全生产情况,布置下一步的安全生产工作。如天等县龙盛村的安全员每季度至少召开两次由各屯村民小组组长参加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有些会议还邀请农用机械、拖拉机手和采石场业主等高危行业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为防范事故的发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广泛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活动。各乡镇安全助理员和村安全生产管理员结合当地安全生产情况,在当地乡(镇)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安全助理员和安全员经常深入到各村屯、矿山、农用车机手家中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并利用广播、版报、标语和发放安全生产宣传材料,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的各项法律法规。有些乡(镇)在安全助理和安全员的倡导下,还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来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社会氛围。如崇左市太平镇乙古村先后组织了2075名群众收看安全生产的电视教育片,组织布定屯的文艺队以对歌和唱山歌的形式来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有些村屯还在安全助理、安全员的提议下,制定安全生产的村规民约,让广大群众由“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思想理念,促进了当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稳定。

(三)乡(镇)、村屯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崇左市各乡(镇)均与各村(居)委会及村安全员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各村民委(安全员)又分别与本辖区内各屯村民小组组长、各采石场业主、农用机械和拖拉机机手等企业和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乡(镇)一级签约率达到100%。把安全生产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企业和个人。有些乡(镇)还制定安全生产奖惩办法,收取风险抵押金,在责任书上明确规定责任、义务和权利以及奖惩条件,做到奖罚分明,充分发挥乡(镇)安全助理和村安全员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

(四)建立台帐,实行动态管理。我市乡(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对所有监督管理对象都建立有台帐,对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开展经常性地检查和监督活动,随时掌握监督对象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证照年检等情况。例如:扶绥县渠黎镇属于比较偏僻的山乡,交通工具缺乏,农机载客较为严重,自从配备了乡(镇)安全助理员和村(居)安全员后,他们严格履行职责,工作认真负责,经常对农用车机手和广大群众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大大增强了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意识转变,使广大群众能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从而有效地遏制各类事故发生,确保渠黎一方的平安。

(五)依法行政,服务业主。我市各乡(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面广点多,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存在一定难度,但镇党委、政府十分关心支持安全生产工作,如安全助理员和安全员在执法中受到不理解及不明真相的群众辱骂和人身攻击时,镇政府采取坚决措施,全力支持安全助理员和安全员,这些做法给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人员增强了工作信心,从而使得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打击报复。切切实实依法对违章违法的生产经营者进行处理。同时,在生产经营业主遇到困难时,安全助理员和安全员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企业特别是为招商引资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环境,得到大多数业主的一致好评。

(六)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活动。乡镇安全助理、村安全员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经常性地深入到各村屯开展安全生产督查工作。一是检查村屯校舍危房;二是检查集贸市场火灾隐患、农药、老鼠药等安全隐患;三是检查农用车和拖拉机违章载人现象;四是加强对本辖区采石场及乱采滥挖的监控和上报;五是检查本辖区内各类水库、山塘的安全隐患;六是观察和报告自然灾害险情和森林火灾;七是各村屯烟花炮竹销售点的安全监控和违法销售的取缔;八是各村屯加油站点的监控和违法销售取缔以及沼气池的安全监控;九是各村屯码头、渡口的安全摆渡和违章载运行为的取缔等等。大部分乡(镇)村安全助理和安全员能认真履行职责,对检查出来的安全隐患或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建立台帐,立即勒令整改和打击取缔违法生产行为。对一时解决不了和遇到阻力的,绝大部分乡(镇)助理和村安全员能够立即向上一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迅速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打击非法生产行为。如大新县那廉村伏汤屯一棵千年古树,由于年久枯死,只剩一副主干,枯树高达四十多米,尾直径约2米多宽,枯树位于该屯中心,树干周围有十多户民房,居住着几十人,随时都有倒坠的危险,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乡党委、政府接到村安全员的报告后,立即动员住户搬迁,排除枯树,消除了安全隐患。又如该县叫利屯村民赵敏权非法私藏来源不明的炸药3.5公斤,导火索20多米,雷管20枚,经村安全员检查发现后,立即上报并没收爆炸物品,消除了事故隐患。乡(镇)安全助理和村安全员还能主动根据当地党委、政府的部署,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如天等县属大石山区,村屯道路弯多路窄坡陡,农用车是该县各乡(镇)的主要运输工具,农用车载客成为了一个突出的安全隐患,采石场也是该县安全隐患的另外一个突出问题,乡(镇)安全助理和安全员能够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采取“人盯场”、“人盯车”、“人盯路”的方式,明确自己对每个采石场、每辆农用车、每条乡村道路的监管责任,形成了该县农用车、采石场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抓的安全监管的良好态势,保证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得到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从总体上看,乡镇及村一级安全助理和安全员均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积极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当地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真正起到了政府和有关部门耳目和安全生产稳定器的作用,使崇左市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络监督作用,正是由于有乡镇助理和村安全员参与管理安全生产工作今年使我市各类安全事故呈下降趋势,为崇左市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和好转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网络的重要作用和基本经验

一是能及时把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即使传达基层群众,使安全生产人人皆知,家喻户晓;二是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顺民心,合民意;三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的建立健全真正起到了互相沟通安全生产信息的桥梁作用;四是能及时把握安全事故隐患的脉搏,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五是能及时处理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减少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

六、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乡(镇)、村安全生产预警机制。为全面掌握各乡(镇)、村高危行业的分布情况,要求各乡(镇)、村对矿山、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等逐一统计,层层上报,并要求:凡是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告上级安监部门(或报警),然后由市、县两级安监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实地论证后,确定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予以整改,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

(二)进一步提高乡(镇)、村安全助理、安全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制定计划,通过经常性的专题培训和自学方式,让乡(镇)、村安全员更系统、全面地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管理的专业知识,使大家从敢管提高为能管、会管、管好,为乡(镇)及村级的安全网络高质有效的运转提供有力保障。

(三)进一步完善乡(镇)、村级安全管理机构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工作制度。建立正常的定期检查和汇报工作制度,把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做到奖罚分明,分工明确。充分发挥乡(镇)和村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作用,调动乡(镇)安全助理和村安全员的积极性,真真正正实现安全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保证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四)继续加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安全助理、安全员分布广、人头熟、地域通的优势,向广大村民广泛宣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文明理念,让他们在日常生活、生产的行为中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提高“我不伤害别人,也不让别人伤害”的思想意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五)进一步提高乡(镇)、村安全助理、安全员自觉履行职责,牢固树立守土有责,保一方平安的思想观念。敦促各乡(镇)、村安全助理、安全员经常进村入屯,对本辖区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不间断的监督检查,做到腿勤、嘴勤、手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上报,防范事故的发生。

篇2: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建设

根据县党委、政府和安委会的总体部署,真正做到安全生产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认真贯彻执行,早在2010年3月就开始建立起乡(镇)、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并逐步健全和完善,使安全生产工作真真正正的落到基层、落到一线。采取有效措施,举全市之力,奋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局面,全市安全生产形势趋于稳定好转。总结起来,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成立安全生产机构,明确职责狠抓人员配备的落实 我镇抓安全生产工作,首先从建立机构抓起。为了使我镇在广大的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建立起安全生产的宣传阵地和监督管理网络,确保我镇安全生产和经济运行,在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环境中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结合我镇实际,成立了乡(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落实了各村(居)委会安全员,增强了安全生产第一线管理员力量。全镇24个村(居)委会均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有一些村委会还成立有安全生产委员会,每个村(居)委会均都配备了一名安全生产管理员,管理员大都由村(居)委会支书或主任担任,全市各村(居)安全员配备率为100%。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或安委会主任由镇长担任,副主任由分管安全生产的副书记或副镇长担任,成员有镇政府办、司法所、国土资源所、镇安全监督员、各村委会支书或主任(村安全员)等有关部门组成。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查本辖区内的安全生产工作,配合当地县(市、区)委、政府安排的安全生产各项检查活动,搞好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治理工作为本镇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安全的社会氛围。

二、组织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提高镇助理安全员和村(居)安全员的管理素质,安全生产管理成效明显

为了使镇安全生产助理员掌握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组织举办了全镇安全生产助理员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培训班。培训班着重讲授安全监督管理知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法令,矿山、道路、易燃易爆等行业重大事故的防范,安全事故的处理以及行政责任制的追究等等。通过培训,使安全助理员掌握了安全知识,提高对执法监督管理的本领,从中培养出一批宣传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基层宣传员。村级安全员通过培训后,使他们懂得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安全防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到安全生产一些专业知识,使他们在所管辖的范围内敢于管理,依照政策、法规和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懂得管理。同时还给镇安全助理员和村(居)委会安全员颁发行政执法证,使他们既有责又有权,对安全生产懂得会管和敢管,并能依法履行监管职责。自从乡(镇)配备安全生产助理员和村(居)民委员会配备村(居)安全员以后,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乡(镇)安全助理员和村(居)安全员的日常工作接触生产生活第一线,能及时发现安全生产第一线存在的隐患和重大问题,对存在的隐患能及时地要求企业(单位)纠正、整改,消除事故隐患;对不能及时整改的事故隐患,及时向乡镇政府和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反映,使县、乡两级有关部门能及时了解重点隐患情况,采取措施进行解决,消除事故隐患,起到了消灭、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作用。另外,对农村的手扶拖拉机、中型拖拉机、多功能农用运输车的管理,同样也收到很好效果,能确保当地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总之,乡(镇)助理员和村(居)安全员有他们独到之处,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在安全生产工作上实行 “网络式”管理,安全生产工作才真正起到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镇、村安全助理、安全员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镇和村一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自2010年成立以来,在当地政府和安委会领导下,监督管理本乡(镇)和本村安全生产工作,分析和预测本乡(镇)、村安全生产形势,拟定工作规划,履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职责,组织开展本乡(镇)、村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和监督管理活动,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按时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定期召开有政府办、村安全员、司法所、工商所、国土资源所等部门参加的安全生产工作例会或联席工作会议,由乡(镇)安全助理或村安全员汇报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交流反馈当月或本季度安全生产情况,开展专项的安全整治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下月或下季度的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村一级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由村安全员组织各村民小组组长参加,传达落实乡(镇)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精神,通报近期本村安全生产情况,布置下一步的安全生产工作。

(二)广泛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活动。乡镇安全助理员和村安全生产管理员结合当地安全生产情况,在当地乡(镇)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安全助理员和安全员经常深入到各村、农用车机手家中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并利用广播、版报、标语和发放安全生产宣传材料,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的各项法律法规。有些在安全助理和安全员的倡导下,还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来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乡(镇)、村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高刘镇与各村(居)委会及村安全员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各村民委(安全员)又分别与本辖区内各村民小组组长、农用机械和拖拉机机手等企业和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把安全生产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企业和个人。还制定安全生产奖惩办法,收取风险抵押金,在责任书上明确规定责任、义务和权利以及奖惩条件,做到奖罚分明,充分发挥乡(镇)安全助理和村安全员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

(四)建立台帐,实行动态管理。我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对所有监督管理对象都建立有台帐,对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开展经常性地检查和监督活动,随时掌握监督对象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证照年检等情况。大大增强了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意识转变,使广大群众能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从而有效地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网络的重要作用和基本经验

篇3: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建设

第一、要加强安全文化理论研究,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安全理论体系框架。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为指导,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着力把丰富的安全生产实践检验上升到科学的理论, 反过来更好地指导实践。要强化理论研究的规划组织工作, 吸收各方面的专家学者, 甚至可以邀请国外的专家参与研究, 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要高度归纳、深入提炼、精准概括, 尽快提出一套成熟的充分反映安全生产规律特点的理论成果。

第二、要突出抓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继续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创办若干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的要求,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示范引导。要优化安全文化示范企业标准, 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精, 使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真正成为基础过硬的有说服力的安全文化标杆企业。要推行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动态管理, 对于发生了事故或出现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又不力的企业, 要果断摘牌, 做到能进能出, 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要搞好经验总结, 注意挖掘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的经验和亮点, 在全国推广, 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第三、要强化安全生产文艺创作。要坚持尊重安全生产规律与尊重艺术规律相结合, 着力打造一批精品力作, 用好的作品感染人, 好的故事影响人。要组织安全生产的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 深入一线、深入生活, 既要搭好天线, 更要接好地气, 既要充分展现艺术性, 也要充分展现真实性, 切实做到寓教于艺。要坚持两手抓, 既要注重讽刺、批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企业和行为, 更要注重宣扬、讴歌安全生产的先进典型经验, 着力传播正能量。要充分发挥煤矿文工团的作用, 支持和鼓励文工团发挥文艺创作和巡回演出的龙头作用, 为人民写戏, 为生命放歌, 成为安全知识的宣传队、安全文化的播种机、安全形象的代言人。

第四、要扩大安全文化建设成果的传播。要搭建好安全生产文化的传播平台, 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作用, 广泛运用网站、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大众性传播渠道, 使好的作品能够与群众及时见面。在搞好国内宣传的同时, 还要加强安全生产的外宣工作。

篇4: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建设

关键词: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 队伍建设

1 乡镇安监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1.1 企业量大面广与属地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 高邮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作为正科级建制成立于2005年,全市23个乡镇(园区)安监站于2010年正式挂牌成立,按当时每个乡镇(园区)实际配备2名监管人员计算,基层监管人员只有60多人。根据高邮市统计局统计数据,我市共有规模以上(年销售额在2000万以上)企业470家,中小企业更是量大面广,安全生产工作涉及冶金等工商贸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存储、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特种设备、船舶修造、农机、学校等各个领域,按照属地管理要求,面对我市众多的企业,基础企业安全监管难度较大,工作中时常因人手不足,工作力度和覆盖面达不到预期目标。

1.2 乡镇安监人员专业性要求与流动性大的矛盾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要求,安全监察员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外,还需要经过长期的监管工作实践才能逐渐胜任工作。一名称职的乡镇安监站安全生产监察员的成长需要一定周期的培训、指导,培养一名优秀的安全生产监察员则需要更长时间的理论和实践积累。然而,乡镇安监机构由于编制不足,人员往往身兼数职,精力牵扯过多,很难全身心投入到安全工作中。再加上人事调整频繁,比如2013年9月,我市乡镇区划再次调整,合并为13个乡镇和3个园区,安全监管监察的区域扩大了,但监管监察人员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充实,原来从事安全监管的部分人员被安排交流、轮岗或转岗,新进的同志又要有个调研学习的过程,耽误安全监管有效时间,影响了乡镇安监工作的有序开展。

1.3 乡镇安监人员权责不对称的矛盾 按照安全生产有关法规,基层安监人员是代表当地基层政府对生产经营单位履行安全生产监察职能,但事实上,工作在一线,真正发现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的乡镇安监站监管人员没有执法权,往往乡镇安监站工作人员将查出的隐患反馈给企业,要求其整改,却得不到相关企业的重视。乡镇安监机构没有执法权,遇到这种情况,安监站工作人员往往束手无策,只能口头或书面制止再报告市安监局或其他有执法权的行业主管部门,甚至可能一说了之。而市安监局或相关有执法权的行业主管部门也面对人少事多、精力不够的尴尬局面,导致安全生产隐患不能在第一时间排查治理,监管职责不能发挥到位,产生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1.4 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与安全监管要求的矛盾 企业安全生产检查的总体要求是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但乡镇安监站安监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实际检查过程中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无法贯彻这一要求。安全检查工作往往受到企业主安全意识不高、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思想的抵触,特别是小微企业,安全欠账较多,安全投入普遍不足,对安全检查,企业负责人或者避而不见,或者盲目乐观习惯性违章。企业很多生产隐患都是老问题,但企业多以生产繁忙为借口就是不整改,乡镇安监人员的安全监管工作未能收到实效。

2 加强乡镇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解决乡镇安监人员编制,提高待遇稳定队伍 目前,安监执法人员特殊岗位津贴已经实施,执法服装也已经配备到位,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关键的人员编制问题及监管装备配备情况还需加大争取力度。要争取贯彻扬州市编委要求,每乡镇安监站1个行政编制、2个事业编制配备落实到位;乡镇合并后,基础安监人员监管面积加大,要积极向上争取经费支持,为基层安监机构配备执法车辆等监管装备,真正有利于安监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此外,根据基层安监工作责任重、压力重、任务重的特点,适当发放加班补贴,使每一个基层安全生产监察人员能够安心、舒心、热心、尽心地投身工作。

2.2 理顺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开展乡镇委托执法 明确基层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理顺管理体制。选择若干人员素质较高、经验较丰富、建设进度较快的乡镇开展委托执法试点工作,与市安办签订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委托书,授权其行使部分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行政执法权。

2.3 延伸安全监管网络,确保安全生产监管全覆盖 对于集中在村(社区)的中小企业,发动群众,依靠村(社区)加强安全监管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要把村委会(社区)主任、治安队长纳入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在村(社区)中设立安全监督员,将他们纳入各乡镇安办统一管理,并落实一定的工作经费,进一步延伸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网络,推动安监工作得到全覆盖,监控无死角。

2.4 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严格开展行政执法工

作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基层安监人员加强自学提高业务能力。譬如提供考核奖励鼓励乡镇安监站监管人员参加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组建具有安全资质的高素质安监队伍。

3 结束语

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纪律严明、充满活力的基层安监队伍,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精干高效、保障有力”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彻底解决安全生产过程中矛盾,真正实现对生产经营单位的有效实时监管。

参考文献:

[1]介承梅.深化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4).

[2]甄盼好.严格执行安规保证安全生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11).

篇5: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建设

莘县编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作者: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3年第02期

一是整合相关机构,从体制上加强监管力量。设立县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作为县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常设机构,负责全县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将药品监督检验所更名为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所,增加其食品监督检验职能;将农业执法大队进行重新整合,组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中心,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篇6: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建设

一、县(市)区安监局编制、人员、安监站情况

目前,全市24个县(市)区均已成立了安监局和监察执法队伍(监察大队),除高新区安监局隶属高新区科技局外,其余县(市)区安监局均已独立设置,为直属县(市)区政府的正科级单位,机构、编制、人员“三到位”;监察大队除高新区外,各县(市)区均已成立,也实现了机构、编制、人员“三到位”。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安监局编制总数189个,现有监管人员220人;监察执法队伍编制总数199人,现有监察人员216人;24个县(市)区乡镇共有安监站288个,编制总数713人,现有974人。基本形成了“三级机构四级监管网络”的监管监察体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省内兄弟城市相比,我市在安监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工作上还存在着不少差距。主要是:

(一)人员编制不足。近年来,尽管县市区安监机构在人员编制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但总体来说,目前的人员编制远远不能适应繁重的安全生产工作任务需要。特别是乡镇安监站,虽配有1名分管领导及1至2名专职安监员,但大多都属兼职、无编制、无经费、且乡镇其他工作任务繁重,乡镇安监人员工作基本上是应付式的,单独、直接参与安全监管工作的不多。

(二)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由于安全生产涉及到矿山、化工、建筑、机械、法律等许多领域的专业知识,而安全监管人员又多数是从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调配过来及安置的军转干部,因此专业人员、尤其是高层次专业人才非常少。同时,由于受进入来源、学习经历与层次水平的影响,干部满足岗位需求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表现为参差不齐,专业技术支撑乏力。

(三)监管装备、经费不足。县市区安监部门监管执法装备、经费严重不足,检测仪器、检验设备基本为零,安全检查防护用品也配备不足,安全检查靠“手摸、耳听、鼻闻、眼看”,缺少检查手段。因县市区安监部门基本没有专项执法经费,影响了安全生产检查、隐患排查、重点行业和领域专项治理等监管工作的开展,造成安全监管难以到位。

(四)专业知识培训不足。安监系统人员,特别是监管监察人员在培训层次、培训范围、培训方式和培训时间等方面缺乏一个具体长远规划,造成监管执法人员水平不能紧跟安全生产发展趋势。

三、几点建议

(一)建议省安监局出台相关政策,明确规定将人员编制、装备经费保障等硬性指标纳入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以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

(二)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监管人员业务素质。培训是

篇7: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建设

食品安全监管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显得愈来愈重要,新时期的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着 严峻的挑战。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是极其复杂的,既有社会变革时期法律法规、道德准 则失范因素,也有科技进步、环境变迁、全球化趋势的影响。既有监管部门监管方法因 素,也有企业行为、消费者行为因素影响。因此,建设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一个 系统工程,只有当这个系统的每一个要素或环节的功能都能有效发挥,才能形成有效的 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应当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对食品供应者提供安全食品的行为进行调 整的基本途径。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各国都建立了比较成熟完善的法律体系,覆盖所有 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完整链条。我国也制定并颁布了《食品安全法》这样一部基本法律。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食品安全法》与原来已经存在并继续发挥作用的《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之间的协 调性还比较差,需要将各个法律法规统一起来,还要做很多工作。今后还应该在以下几 个方面加强:一是制定产品责任法。尽管现有与食品有关的法律都涉及到食品供应者的 法律责任,都没有明确食品安全责任的归责原则,这对激励食品供应者提供安全食品有 不利影响。英国、美国的实践证明,产品责任法的设计及司法实践是国家成功干预食品 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路径。二是解决执法过程中对执法者的监督问题。“监督监管者” 在我国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监督监管者”除了立法机构要有所作为外,还要 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执法的机制,在法律上设计食品安全相关方(消费者、生产者)介入 行政执法的程序,使行政执法的自由裁量权受到有效制约,疏忽、懈怠,玩忽职守现象 得到遏制。三是应当加强食品安全配套法规的规划工作,明确各有关监管机构制定法规 的权限,避免“行政法规部门化,部门利益法制化”,解决监管机构之间法规的矛盾和冲突,使整个法规体系协调一致,无缝衔接,形成闭环。

2、建立食品安全技术法规体系

将食品安全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分离出来,建立我国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体系。

①清理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产品和卫生标准,将国家公共标准和社会私人标准(含企业标 准、行业标准、协会标准、产业联盟标准)区分开来;②改革食品标准管理体制,对按 照前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标准化体制进行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建立统一、协 调的标准体系,还原标准的自愿采用性质;③建立强制执行的技术法规体系;④加强技 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前期基础性研究工作,建立食品安全检测数据库,使各项技术指标 建立在危险性评估等科学的方法基础上,提高合理性和有效性,⑤积极推动技术法规和 技术标准的国际化,在基础标准和重要技术标准方面提高采标率,尽快与国际接轨。

3、建立食品安全协作监管机制

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度过程中的混合监管 体制,这种体制的高成本、低效率已经严重妨碍着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改革现行体制 应当分步实施。

短期目标应当对现在的分工进行调整:①逐步将分散的监管职能整合到几个比较集 中的部门,按照监管工作性质和能力要求,由专业化程度低的部门向专业化程度高的部 门集中,考虑到政治障碍的影响,可以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合并同类业务,最后实现部 门整合;②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职能分别由不同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监 督管理局等食品安全综合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科学评估,对消费者进行安全 教育,保护消费者利益,制定统一协调的政策法规体系,监督其他职能部门食品安全执 法行为。其他部门负责具体对企业生产者、经营者的监督管理;③重心下移,将监管力 量部署到食品安全链条最薄弱的地区和环节。在县及县以下的乡镇地区是食品安全高发 地带,应当有足够的部门监管食品安全事务;④进一步完善垂直管理体制,除一些重要 的食品安全领域外,应当将省以下部门交由地方政府实行分级管理,实现财权、人权和 事权相统一,责任和权力相匹配。

长期目标应当由政府部门独自监管转变为以政府部门为主,社会相关力量共同参与 的协作监管机制。政府监管部门的力量有限,占有的监管资源有限,在中国这样一个小 生产数量占绝对优势的国家,仅仅依靠少数政府部门的力量根本无力承担起监管责任,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共同监管。因此,应当把消费者联盟(协会)、社会中介组织、舆论 媒体、生产者纳入监管主体范围,实现监管对象的全覆盖。食品安全政策的制定是监管

部门承担的社会公共管理事务,但是政策能否正确制定并得到有效执行还需要企业和消 费者的积极配合。虽然消费者作为一个分散的群体组织成本很高,但可以委托消费者协 会等社会团体参与政策制定,反映消费者的意愿和要求,提供有效信息,增强各项食品 安全政策的可操作性和群众基础。听取消费者和企业意见也要成为制定食品安全政策的 基本程序,以增加监管部门和企业的互动了解,得到企业配合支持。

4、严格食品安全法律和法规的实施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我国行政执法存在的顽症。法律不能得到有效执行的原因,首先在于有些法律本身的弹性太大,如规定处以货值金额50%到3倍的罚款这类规定就 为人情执法和权力寻租留下了空间;其次是各种法律之间的处罚幅度不一致,卫生、质 检、工商、食品、商务各个执法部门往往依照部门法规行事。为了严格法律的实施,① 要以《食品安全法》的颁布为契机,将各个部门法规与《食品安全法》相左的内容统一 起来,尽量减少自由裁量幅度。②加强执法监督。针对目前各级人大主要关注司法监督,很少过问行政执法的现状,应当在程序上将行政执法纳入人大执法监督的范围。人大机 关应定期检查食品安全法律的执行情况,行政执法机构接受人大代表的质询,并定期向 同级人大汇报食品安全法律执行情况。食品安全执法还应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和舆论监 督,重大案件要将案情及出发结果及时向社会各界通报,使执法过程更加、公开、公正、公平、透明。把上级业务监督、人大依法监督、社会公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的监督格局,将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执法效果。④加大民事法律维权力度。修 改现行消费者维权法律,在受到不安全食品损害后,消费者应当通过司法途径追究食品 安全生产企业责任,要求对生产者按照惩罚性处罚原则赔偿消费者生命和健康损失;同 时,消费者也应要求失职、渎职的监管部门承担连带责任,赔偿消费者损失。

5、进一步完善食品小企业安全监管政策

在现有食品安全市场准入政策的基础上,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经 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监管政策,弥补国家政策不足。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和 居民收入、消费者偏好差异很大,对食品安全的有效需求也存在很大差异。应当在保障 基本食品安全水准的前提下,实行不同级别的差异性的食品安全政策。②使监管资源配 置和监管对象特点相匹配。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到,目前我国食品生产单位的近80%分布

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小企业小作坊,而监管资源的近80%却配置在县城以上的大中型 城市,资源配置和监管对象错位问题不解决,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就不能提高。③对 最低收入群体实施安全食品专项补贴。收入水平很低的群体,由于没有足够的货币支付 能力消费安全食品,会导致他们选择风险较高的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率较高,降低了整 个社会的福利水平。针对这种情况,在理论上国家可以考虑研究设立最低食品安全保障 线,采用发放食品券的方式,保障低收入群体的食品安全。

6、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绩效评估

篇8: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建设

近年以来, 在省、市农业部门大力指导和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 区农业部门从宣传教育、推广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农业执法、农产品检测等环节入手, 多举措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与源头监管, 到目前为止全区无一例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确保了向市场提供安全、放心农产品, 保障了广大消费者食用安全、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但是, 农产品生产源头监管力量薄弱、生产者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仍然淡薄, 农产品准入制度的实施缓慢等诸多因素依然影响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达川区农产品生产现状

据2013年达川区统计年鉴表明, 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251万亩, 其中种植粮食122.79万亩, 经济作物72.20万亩, 粮经比为63.0∶37.0;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情况如下。

1. 粮油生产

2013年粮食实现播面122.79万亩, 其中水稻49.44万亩、玉米21.20万亩、小麦19.00万亩、薯类24.23万亩;总产45.5万吨, 其中水稻241万吨、小麦4.02万吨、玉米8.35万吨。油菜实现播面27.5万亩, 总产4.57万吨。

2. 蔬菜生产

全区蔬菜播面达到39.5万亩, 蔬菜总产98.7万吨, 其中建立“赵-双”、“金-河”、“马-木”、“金-堰”4个万亩蔬菜示范区, 建立常年蔬菜生产基地2.65万亩。

3. 水果、茶叶生产

全区水果主要有柑橘、梨、葡萄、脆李等品种, 种植面积近9万亩, 年产量4.16万吨;种植基地30个、面积4.5万亩。在龙会、福善等乡镇建立起0.57万亩茶叶生产基地;目前投产1 200亩, 年产茶叶175t。

二、多措并举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与监管

2013年, 区农业部门围绕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监管、产品认证、科技培训等关键环节, 大力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 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 强化宣传教育培训

各地充分利用现场会、培训、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方式, 宣传绿色防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 积极营造农产品安全生产、消费浓厚社会氛围;区农业部门组织53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人员200余人, 48个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种植户) 及相关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70余人, 南城各超市负责人、三里坪农贸市场、南贸市场鲜活农产品销售业主代表计40余人进行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技能培训。一年来全区共开展宣传培训50余期, 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 受训人员达到2万余人次, 接受咨询20万余人次, 以此使管理者依法监管、生产者掌握生产合格农产品技能、销售者掌握销售合格农产品的规定、消费者安全消费。

2. 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逐步扩大

一是在米城、堡子等乡镇发展5万亩“米城”贡米优质稻基地;二是在黄都、景市、葫芦等乡镇建立起1.5万亩达州脆李生产基地, 在黄都乡堰塘湾村达州脆李、石梯镇愉活村柑橘、赵家镇石垭村水果、亭子镇青云村发展水果标准果园建设1 300亩;三是在龙会乡张家山建立标准茶园1 300多亩;四是在双庙、大堰两个乡分别建成标准蔬菜园500亩、300亩;五是百节、马家等乡镇建立3.5万亩乌梅生产基地;六是在双庙、赵家、马家等乡镇建立起18万亩苎麻生产基地。

3. 强化“三品一标”认证

区农业部门狠抓蔬菜、水果、优质粮油等农作物标准化建设技术的培训、生产服务的指导和农产品品牌的创建, 以辐射带动更多的农产品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 扩大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总量规模。目前, 全区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产品总数已达到27个, 其中达州脆李、达县乌梅、米城大米、达县苎麻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辣椒、茄子、番茄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3个, 认证面积达73.55万亩, 认定产地面积约占食用农产品生产面积的50%以上。

4. 延伸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链条

区农业部门强化监管措施, 划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 对52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2个街道办事处明确150多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和检测员、602名村级协管员, 并对其实行定岗、定责、定任务, 由此完善了区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 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逐步实现了全覆盖。

5. 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在柑橘、蔬菜、茶园、优质粮油等标准化生产区域, 一方面利用科技赶场、技术咨询、现场指导等方式宣传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先后发放技术资料5万余份, 培训3万人次, 指导种植户安全用药1.5万余人次;另一方面安装太阳能杀虫灯20盏、频振式杀虫灯80盏 (原有50盏) , 装挂诱虫“黄板”3.5万多张, 利用性诱剂、“稻鸭共育”、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水稻、蔬菜、柑橘、茶园等病虫害10多万亩。

6.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

截至目前, 区农业执法队先后出动车次108次人员640人次, 立案查处种子违法案件27件、农药违法案件7件, 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1件, 与市农业局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对辖区农产品生产基地、专合社、农贸超市所生产销售的生鲜农产品进行执法抽检, 重点检查了5家农贸超市农产品认证标志的合法使用, 涉及大米、食用油、蔬菜等8大类。全区已完成日常风险监测21批次, 共抽检样品867个, 总合格率为96.2%, 涉及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和食用菌三大类;配合市农业局开展了大米重金属专项风险监测, 在大风乡东风村1组、10组共抽取了10个大米样品;配合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抽检1批次, 抽取40个蔬菜样品, 合格率97.5%。

7. 强化产地准出监管

一是与区域内的48个生产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的生产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46份, 要求其建立生产管理、质量自检、生产记录等配套制度, 以强化行业自律。二是以2013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百日行动”为契机, 以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为主要查处对象, 重点检查了生产基地内投入品的来源、储存和使用情况, 从根本上遏制了违禁农资进入生产领域。三是在双庙、赵家、河市、大堰、管村等蔬菜、水果生产基地, 建立乡镇产地准出检测站, 落实辖区生产记录、产地证明指导、健全责任措施, 切实做好合格产品出产地, 产品质量可追溯的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农业环境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

近些年来,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极为缺乏, 为防病虫、农作物长势快好, 过多依赖和使用化肥、化学农药, 忽视视农业、物理、生物等综合防治病虫措施和有机肥的施用, 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 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农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由于农村畜禽养殖得到较快发展, 而这些畜禽粪便至少有一半以上未得到利用就直接排放。加之农村生活垃圾的成份呈多样化的趋势, 许多城市生活垃圾向农村运送扩散, 而大部分农村并没有最基本的垃圾填埋处理场地, 广阔的天地成了垃圾的天然排放场, 严重影响到农村土壤、水源和空气的质量。城市工业"三废"和生活污物排放量增加, 以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等, 使农田土壤、农区水系及大气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导致部分农田或菜田受到污染。另外, 由于城市的扩建, 原有良好的农田土壤、农区水系和大气, 有可能面临遭受污染或破坏的危险。

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项体系建设不完善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上, 一方面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自检能力薄弱。农产品生产企业、批发市场、基地建立检测点的建设仍不足, 大部分生产经营者还没有能力建立检测设施。另一方面, 检测机构的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乡镇一级的检测机构数量仍较少, 食用农产品安全类质检机构的数量不足, 投入品类机构偏多而其检测任务不足。

3. 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和生产过程控制难度大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尚处在起步阶段, 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还较薄弱, 在生产环节, 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大多为分散式的单位和个体, 规模化程度还较低, 农业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由于长期受传统生产观念的影响, 生产者缺少社会监督和自我约束限制, 科学施肥、用药及标准化生产规程很难在生产上完全实施。特别在当前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农资价格过高, 产出与投入比例失调, 投入多, 回报少的情况下, 片面追求产量, 忽视质量, 加上农资经营环节不规范。虽经多次农资打假整顿, 一些不法商贩和生产者仍然违规使用禁药, 这种分散农资经营体制问题给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以及生产过程控制带来极大的困难。同时, 农药、种子、兽药等生产资料的标签不规范, 商品名多、杂、乱, 包装简陋, 也很难分辨出其主要成分和用途, 农民无所适从, 很难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责任追究提供依据。

四、建议与对策

1. 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追溯制度

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 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 对生产农产品的农户, 实行严格的户籍编码制度, 一户一码, 不管每户生产何种农产品, 都使用统一配发的、每户唯一的编码。每批产品上市, 除加贴编码外, 还应加贴本批产品采收日期, 同一采收日期的产品, 为同一个批次。对经检验部门检验的, 还应附带产品检验合格证书。一方面是一但发现质量问题, 便于该批次产品的召回而不影响其它批次产品;另一方面是可以根据编码溯源找到生产者, 有利于责任追究。

2. 加强检验检测机构建设

加大对检验检测机构建设的投入, 保证检测机构正常开展检测工作;加强现有检测机构检验人员的业务培训, 以适应新的工作任务要求;在现有条件下, 尽可能加大检测频率, 及时上报检测数据, 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详实的基础依据。

3.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建设

一要加强农业部门监管机构建设, 在各级农业部门设立农产品质量管理工作机构, 明确职责任务, 核定人员编制。二要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为突破口, 确立“统一监管、分类监测、专业服务、综合执法”的体制框架, 做到机构、编制、经费三落实, 着力改善各级执法机构装备条件, 加快各级农业部门执法队伍体系建设。三要通过多种渠道, 对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施用等相关农产品安全知识进行全面普及性培训;举办农业行政执法、农产品检测、速测、农资经营、标准化基地管理等人员的专项业务培训班, 增强法律意识和业务知识, 提高服务能力。

4. 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监管

一是农技推广人员、植保人员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家中, 积极指导农民科学种植, 科学施肥、科学用药、适时采收, 要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示范等多种途径的方式, 千方百计引导生产者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二是检测部门要不定期对各生产基地的产品进行监测, 及时将检测结果上报农产品质量监管部门, 监管部门要根据检测结果时时监管。三是监管人员要经常深入到生产者中间, 多了解、多询问、多查阅有关生产记录或档案, 发现违规生产, 要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置, 必要时, 可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四是加强农业投入品源头监管。建设农业化学投入品信息管理平台, 将全区所有农业化学投入品购销活动纳入管理体系, 实行农业投入品进、销、存台帐网上监管和农业投入品经营条码管理推广试点, 搞好实时监控;强化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 清理、取缔不具备法定资质条件、或整改不到位的经营户;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活动, 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等违法行为。

5. 全面推广科学施肥和病虫综防技术

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坚持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 做到底肥机械条施, 追肥为垄沟深追肥, 有效地提高肥料利用率。积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对病虫防控实施农业防治、农业与技术、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综合措施, 尽量减少应用农药进行化学防治。必需使用时, 也要严格控制农药的用量, 在使用上, 认真选好农药品种、用药时间、用药浓度, 使农药污染减少到最小程度。

6. 大力推行农业生产标准化生产

篇9:加强网络证券监管法制建设

【关键词】网络证券业;监管;法制建设

一、互联网络对证券业的深刻影响

网络证券亦称网上证券,是电子商务条件下的证券业务的创新,网上证券服务是证券业以因特网等信息网络为媒介,为客户提供的一种全新商业服务。网上证券包括有偿证券投资资讯(国内外经济信息、政府政策、证券行情)、网上证券投资顾问、股票网上发行、买卖与推广等多种投资理财服务。随着网上证券业务的不断推广,证券市场将逐渐地从“有形”的市场过渡到“无形”的市场,现在的证券交易营业大厅将会逐渐失去其原有的功能,远程终端交易、网上交易将会成为未来证券交易方式的主流。在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网上证券作为证券市场创新的一种新形式,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表现是:第一,证券市场的品种创新和交易结算方式的变革,为网上证券建设提出了新的需求;第二,网上证券建设又为证券市场的发展创新提供了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支持,两者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得到了快速发展。未来的证券公司将不再以雄伟气派的建筑为标志,富丽堂皇的营业大厅不再是实力的象征,靠铺摊设点扩张规模已显得黯然失色。取而代之的是,依托最新的电子化成果,积极为客户提供投资咨询、代人理财等金融服务,发展与企业并购重组、推荐上市、境内外直接融资等有关的投资银行业务,努力建立和拓展庞大的客户群体将成为其主营目标。未来的证券公司的市场营销将不再依赖于营销人员的四面出击,而将集中更多的精力用于网络营销。通过网络了解客户的需求,并根据客户的需求确定营销的策略和方式,再将自己的优势和能够提供的服务通过网络反馈给客户,从而达到宣传自己、推销自己的目的。在未来网络互联、信息共享的信息社会里,证券公司将不再单纯依靠自身力量来发展业务,而是利用自身优势建立与银行、邮电等行业的合作关系。各行业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前提下联手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交叉服务。这种合作会给各方带来成本的降低和客源的增加,从而达到增收节支、扩大业务的目的。

二、网络金融业的发展对政府监管的挑战

互联网的使用给整个证券市场带来的这场革命,正在重置证券商和客户的关系、消融对证券市场管辖的地域界线,也给监管者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传统的证券发行和交易体制下,通常是由证券发行人和承销商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证券的发行任务,但在网络技术运用到证券市场后,证券发行人可以利用互联网绕开证券承销商而直接向投资者发售证券,由此产生证券发行市场非中介化的问题。证券发行市场的非中介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监管机构忽视:首先,由于缺少专业机构的参与,网络信息披露的真实与否不易甄别,证券欺诈行为更加有机可乘,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增加,投资者权益保护的难度急剧提高。其次,由于缺乏承销商的监督,发行人可以在未经证券监管机构核准的情形下直接向投资者发行证券,从而规避监管部门对证券发行的监管,进而对证券发行监管体制造成冲击。再次,由于市场分散,投资者的交割缺乏足够的制度保证,一旦发行人不履约将会损害投资者的权利,甚至引发混乱。其次,由于缺乏承销商的监督,发行人可以在未经证券监管机构核准的情形下直接向投资者发行证券,从而规避监管部门对证券发行的监管,进而对证券发行监管体制造成冲击。再次,由于市场分散,投资者的交割缺乏足够的制度保证,一旦发行人不履约将会损害投资者的权利,甚至引发混乱。最后,网络的无国界性,也与现行的证券发行的地域性特征产生了冲突,使各国的证券监管机构不得不面临证券发行管辖权的困扰。

三、我国网络证券业监管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1.健全和改进网上证券交易市场准入制度。网上证券业准入政策既关系到国家金融安全和正常的金融秩序,又涉及金融创新的尺度和金融业竞争力的提升问题。目前,我国的网上证券交易市场准入政策无论是在公平竞争环境的创造还是在安全技术指标的控制等方面都难以适应网上证券交易发展的客观需要。为此,我们在构建网上证券交易准入政策时,需要进一步改变监管理念和改进监管手段,既要鼓励和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证券交易过程中的运用,又要确保交易过程的安全。具体而言,在准入方面应该确立自由竞争的理念,一方面要打破行业壁垒,推动网上证券交易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制定完善和可行的技术及其他准入标准,不至于使网上证券交易陷入到无序和混乱状态之中。

2.积极推进网上证券交易信息披露的监管改革。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灯光是最有效率的警察,信息公开已成为证券法的制度基石。然而,基于证券纸质时代背景下建立的信息披露监管的理念、手段、原则都不能完全适应汹涌而来的证券电子化时代需求,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包括:(1)对于类推监管进行必要的反思,要适时地推进和建立/以网络为导向0的监管理念;(2)在监管原则方面,需要对于真实性原则的判断标准做出相应的调适,对完整性原则进行必要的拓展,对准确性原则做出进一步的细化,对及时性原则予以丰富和发展,建立即时披露制度,确立公平披露原则;(3)改进监管方式,推进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现代信息披露手段和方式;(4)强化对网络公开说明书、网上路演、定期报告的网上披露的监管,建立实时信息网上披露及监管制度。

3.着手制定《网上证券发行与交易预防欺诈法》,填补网络证券欺诈责任追究方面的空白,并建立因技术性风险而带来的意外损失责任承担规则,鼓励券商和系统集成商共同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投保,当交易系统出现问题导致投资者损失时,由多方共同承担责任。同时加强对网络讨论区的监管,针对网络证券欺诈的新特点,积极完善相关立法和司法规则,构建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有效机制,打击证券欺诈。

4.网络时代资本市场法制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方面、多层次的法律问题,并与网络技术、网络立法与执法等外部环境密切相关。网上证券交易规范发展还需要一系列配套的制度和改革,包括:建立与电子证券相适应的证券存管、结算、出质及交易规则,强化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证券监管组织体系,完善证券自律监管,加快电子商务基本法的立法进程,提供网络交易安全法律保障,利用网络特点加强投资者教育,增进国际间的合作与协调,健全证券争端机制,扩大争议解决渠道等。

参考文献

[1]冯果.网络时代的资本市场及法制监管之重塑[J].法学家,2009,6.

[2]浅析网络证券业的发展[OL].http://www.doc88.com/p-73842653796.html.

上一篇:仙源镇脱贫攻坚汇报材料下一篇:《垂直极限》观后感10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