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朝阳区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专项项目申报指南.doc

2024-04-22

2018年度朝阳区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专项项目申报指南.doc(共6篇)

篇1:2018年度朝阳区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专项项目申报指南.doc

2018朝阳区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一、申报条件

(一)申报单位在朝阳区办理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具有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二)有项目实施的基础和条件,有良好的信誉度;

(三)有高效的运行管理体系,产业化能力强,坚持不断地技术创新,有效促进社会科技进步;

(四)单位负责人具有完成项目所需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五)组织能力强、能率领研究开发队伍开拓创新的技术带头人和相应的研究开发团队;

(六)单位重视知识产权工作,有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对研究成果有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七)暂不受理非区属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医疗机构等事业单位项目。如有产学研用合作项目,应以区属单位或本区内企业为主体申报。

(八)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申报朝阳区协同创新项目。

(九)鼓励符合朝阳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已获国家、北京市立项,并将在朝阳区进一步产业化开发的项目申报。

二、项目申报的时间及程序

(一)项目申报时间、地点

1.项目网上申报截止时间为2018年1月19日。

2.网上审核通过后,提交材料至朝阳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地址:朝阳区大屯路西奥中心B座22层朝阳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3.企业项目申请、资料填报咨询电话:65099827 65099683 联系人:林鹏

周迎辉

企业递交材料联系电话:64842996 联系人:满伶莉 技术支持:

65202201 项目申报咨询、材料递交时间:工作日上午9:00-11:00,下午2:30-4:30

(二)项目申报程序

1.请登陆朝阳区科委网站,网址http://,享受“首都科技创新券”政策补贴支持,获得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单位的合作机会。《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朝阳工作站业务简介及流程》请登陆朝阳区科委网站“相关下载”栏目查看。

联系人:赵凯,64842996 QQ:***

篇2:2018年度朝阳区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专项项目申报指南.doc

“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 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主要经济作物(包括园艺作物、热带作物、特色经济林以及大田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生态位互补。启动实施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着力突破制约主要经济作物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瓶颈,提高经济作物产量、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对于满足人民多元化需求、农产品有效供给,以及实现精准扶贫和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均具有重要意义。

依据国务院《“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发〔2016〕43号)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启动实施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

该专项以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提质增效”为目标,围绕“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技术集成与示范”全创新链进行系统部署。专项的实施将通过创新优质高产、提质增效的理论和方法,提升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通过研发高效快速的育种新技术,结合常规改良途径,创制一批性状优

良的新种质,选育若干适合机械化生产、抗性强、品质优、产量高的突破性新品种;通过集成良种繁育、轻简高效栽培、产品加工增值、防灾减灾等关键技术,建立全产业链的示范模式,最终实现主要经济作物产业提质增效,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专项围绕总目标,系统部署33个任务方向。基础研究部署9个任务方向,解决重要经济性状形成与调控、经济作物对环境的响应机制及优质丰产生理基础等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部署12个任务方向,解决高效育种技术研发与品种创制、无病毒苗木繁育和设施生产关键技术研发、灾害风险预警及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研发、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研发等技术问题。技术集成与示范部署12个任务方向,进行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和产业链一体化示范,为产业提质增效提供示范模式。

根据重点专项的统一部署,结合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链条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基础研究周期长和对整个专项实施的引领和带动作用,2018年度指南发布多年生园艺作物无性系变异和繁殖的基础与调控、果树果实品质形成与调控、果树抗性机制与调控、花卉重要性状形成与调控、热带作物重要性状形成与调控、特色经济林重要性状形成与调控、杂粮作物抗逆和品质形成与调控、园艺作物生长发育对设施环境的响应机制与调控、大田经济作物优质丰产的生理基础与调控等9个任 — 2 —

务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3.71亿元。项目实施周期为5年。

一、基础研究

1.多年生园艺作物无性系变异和繁殖的基础与调控 研究内容:针对柑橘、苹果、梨、葡萄、桃、香蕉、荔枝、草莓、猕猴桃等多年生园艺作物的体细胞变异、嫁接繁殖、离体快繁、无性生殖、自花结实与自交不亲和、开花与果实发育等生殖和繁殖的关键科学问题,解析芽变(体细胞变异)的基因组基础及变异性状形成和调控机制;研究离体繁殖过程中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规律和分子基础;挖掘控制无性生殖的关键基因并解析其调控机制;解析嫁接(砧穗互作)影响产量、品质和抗性的生理和分子基础,以及自花结实与自交不亲和的分子基础和调控网络;针对错开果实成熟期的产业需求,解析开花与果实发育的分子基础与调控机制。

考核指标:发掘重要经济性状的体细胞突变基因以及调控无性生殖和繁殖的关键基因20~30个;构建无性生殖和繁殖以及自花结实的遗传调控网络1~2个;建立田间体细胞变异和离体无性系变异的快速检测技术2~3套;研发提高无性繁殖效率和自花结实率等调控技术3~5项;阐明多年生园艺作物无性系变异和繁殖的分子基础与调控机制,授权基因发掘等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为多年生园艺作物种苗高效繁育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撑。

执行期限: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果树果实品质形成与调控

研究内容:针对苹果、柑橘、梨、葡萄、桃、香蕉、荔枝、草莓、猕猴桃等果树果实品质形成与调控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果实色泽、香气、风味、苦涩味和质地等重要品质的物质基础,揭示关键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品质物质在果实中的积累特点,挖掘其合成、代谢和运输的关键结构基因和调控因子,鉴定其生物学功能并阐明其作用机理,解析关键品质物质的调控机制;研究重要品质成分在果实成熟及品质保持过程中的代谢规律,解析其保持机制;研究光照、温度和水分等环境因子调控果实品质的机制和措施。

考核指标:挖掘鉴定控制果实品质性状的优异基因15~20个;构建光照、温度和水分等环境因子影响果实品质形成的调控网络2~3个;明确重要品质物质形成与调控的关键环节,研发提高果实品质的原创性调控技术3~5项;阐明果树果实品质形成的分子基础与调控机制,申请基因发掘、品质提升等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为果树品质改良和栽培调控提供理论支撑。

执行期限: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果树抗性机制与调控

研究内容:针对苹果、柑橘、葡萄、梨、桃、香蕉、荔枝、草莓、猕猴桃等果树逆境应答的生物学基础与调控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果树应答非生物(干旱、盐碱、低温、高温、营养失调等)或生物(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等)逆境的生理与代谢基础,鉴定在抗性中发挥作用的代谢途径和关键代谢产物;阐明果树逆境抗性形成的遗传基础,解析抗性调控的分子机制;挖掘具有抗性功能的关键基因及调控元件,鉴定重要调控蛋白,解析其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解析果树逆境应答的信号传导途径,构建基因调控网络,建立抗逆调控技术。

考核指标:鉴定参与抗性应答的重要代谢物3~5个;挖掘介导抗性的关键基因及调控元件10~15个;鉴定果树抗性材料100份,研发提升果树抗性的调控技术3~5项;阐明主要果树逆境应答的生理、代谢和分子机制,揭示其抗性调控机理和调控网络,授权抗性评价、基因利用等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为果树抗性改良和抗逆栽培调控技术突破提供理论支撑。

执行期限: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4.花卉重要性状形成与调控

研究内容:针对月季、菊花、梅花、百合、牡丹、兰花等花卉重要性状形成与调控的关键科学问题,发掘我国原产野生花卉特异品质和抗性性状的优异基因资源,揭示其遗传调控机制;研

究成花诱导、花器官决定和花型发育的遗传和生理基础,揭示其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花色和花香等次生代谢过程的物质基础,揭示其合成和代谢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花卉作物应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信号转导途径,阐明其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花卉产品采后品质形成与保持的遗传和生理基础,揭示其调控的分子生理机制。

考核指标:挖掘具有高产优质高抗育种价值的关键基因10~15个;发掘具有特异和高抗性状的野生花卉资源50份以上;研发提高花卉观赏品质和抗性的调控技术3~5项;阐明花卉特异观赏性状、抗性性状以及采后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和遗传调控机理,授权基因利用等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为花卉高效育种、栽培调控和采后处理提供理论支撑。

执行期限: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5.热带作物重要性状形成与调控

研究内容:针对木薯、橡胶树、甘蔗、杧果、菠萝产量形成与环境适应等关键科学问题,以木薯为热带模式作物,研究光合产物形成、运输与积累的分子调控机制,耐旱、耐寒与养分高效利用的调控网络与关键基因,解析重要基因功能,通过分子设计创制新种质;围绕天然橡胶产量形成因素,解析乳管分化的分子调控网络,橡胶粒子蛋白复合体活性调节,乳管堵塞成因及排胶 — 6 —

调节机制,研究橡胶幼态自根无性系高产生理、细胞及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挖掘关键功能基因及分子标记;研究甘蔗糖分运输与积累及抗逆的分子调控机制,杧果糖酸代谢与品质调控,菠萝体细胞胚高频再生与成花、果实糖分积累机制,构建主要热带作物基因组及分子育种数据库系统。

考核指标:挖掘热带作物产量性状形成和抗逆的上游调控基因及优异等位基因15~20个;创制优异新种质20份以上;建立数据库1个;研发产量与品质调控技术2~3项;阐明木薯、橡胶树等热带作物产量性状形成与环境适应的分子机制和遗传调控网络,获得基因发掘、调控技术等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为热带作物高效育种和栽培调控提供理论支撑。

执行期限: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6.特色经济林重要性状形成与调控

研究内容:针对茶、桑、油茶、核桃、板栗、枣、柿、杏、枸杞、花椒、油橄榄等特色经济林重要性状形成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其花器官形成、性别分化、叶片和果实发育以及自交不亲和性的规律与调控机制;研究多不饱和脂肪酸、多糖、健康功能因子等重要品质物质的形成与调控机制;研究光合产物积累、养分运输分配等与经济产量有关的性状形成的生理和分子基础,克隆关键基因和调控因子,解析其调控机制;研究特色经济林树种在

生物和非生物逆境条件下的适应与防御机制。

考核指标:创建特色经济林树种功能基因研究体系3~5套;建立产量、品质、抗性等基因的调控网络,筛选关键调控因子20个以上,并解析其功能;研发提高特色经济林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技术3~5项;阐明特色经济林树种重要性状形成和调控机制,授权基因发掘、品质调控等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为特色经济林高效育种和栽培调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执行期限: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7.杂粮作物抗逆和品质形成与调控

研究内容:针对谷子、高粱、青稞、荞麦、甘薯和食用豆等杂粮作物抗逆和品质形成与调控的关键科学问题,构建其基因组和泛基因组图谱,发掘杂粮作物抗病虫害等生物胁迫及抗旱耐盐等非生物胁迫、养分高效利用、营养与食味品质、株型和穗部发育、块根膨大、C4高效光合作用等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效数量性状位点(QTL)控制位点;克隆参与抗逆和品质性状形成的关键基因并鉴定其功能,解析杂粮作物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养分高效利用、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形成的分子遗传机制及调控网络;构建突变体库、高效遗传转化等材料技术平台和基因数据库与网络平台;发掘有育种利用价值的优异等位变异,研发其高效利用技术。

考核指标:构建杂粮作物高质量基因组及泛基因组2~3个;发掘和鉴定抗旱、耐逆、抗病虫、品质及关键产量性状的主效基因位点20~30个;克隆并精细解码抗旱、耐逆、抗病虫、品质、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的关键基因8~10个;创制杂粮作物突变体库3~5个;研发提高杂粮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遗传改良技术1~2项;获得有育种利用价值的优异等位基因10个以上;创建高效遗传转化、数据库和分子育种平台2~3个;阐明主要杂粮作物抗逆和品质性状调控机制,授权基因功能、遗传利用评价等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为杂粮作物高效育种和栽培调控提供理论支撑。

支持年限: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8.园艺作物生长发育对设施环境的响应机制与调控 研究内容:针对番茄、辣椒、茄子、黄瓜、西甜瓜、典型根茎叶菜和葡萄等园艺作物生长发育对低温弱光、高温高湿、次生盐渍化、低CO2等亚适宜设施生长环境的响应机制与调控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设施光温条件对重要生长发育性状的影响、设施特殊生境与作物光合作用能量代谢、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研究园艺作物对设施环境因子的感知与适应机制、设施作物抗逆信号网络与激素调控、设施作物抗逆反应中的器官互作机制;研究设施作物连作障碍发生的根际生物学机制及其可持续生产的生态调控

途径,挖掘利用设施作物抗逆、高产和优质相关的关键调控基因,创新设施作物生长发育和抗逆调控途径和方法。

考核指标:鉴定抗逆、高产和优质相关功能基因 10~15个,揭示与设施环境下作物抗逆、高产和优质相关的信号调控途径2~3条,突破设施作物抗逆、高产、优质和高效生产的调控方法 5~8项;解析主要园艺作物对设施环境的应答与适应机制及其与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系,申请基因功能、调控方法等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为园艺作物设施生产关键调控技术突破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

执行期限: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9.大田经济作物优质丰产的生理基础与调控

研究内容:针对油菜、大豆、花生和棉花优质丰产生理基础及其调控的关键科学问题,在各主产区开展多年多点试验,从生长进程、个体群体光合、干物质累积转化、激素调控、产量和品质形成等方面开展研究,利用栽培生理基本原理、关键代谢产物形成过程,揭示产量和关键品质形成规律及其生理生化基础,明确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的机制及关键参数指标,建立简易快速评价体系;从群体个体、组织器官、代谢组和分子水平,研究栽培措施与资源配置对土壤—根系互作的影响机制,阐明根系与冠层结构协同发育及高效调控机制;解析典型高产、大面积丰产和平— 10 —

均产量等产量差的形成机制,以及光、温、水、肥利用效率的差异形成机制;研究主要逆境因子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规律与反馈机制;构建大田经济作物优质丰产关键栽培和调控措施。

考核指标:创建大田经济作物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的精准快速评价体系3~4套;挖掘环境因子利用与栽培调控互作潜力,构建大田经济作物优质丰产动态高效调控网络6~8套;建立产量提高10%~15%、品质提高5%~10%、增效20%以上的关键栽培调控技术4套;阐明油菜、大豆、花生、棉花产量和品质形成的生理机制,申请相关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为大田经济作物优质丰产栽培调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执行期限: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申报要求

1.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2.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7个,项目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30家。

篇3:2018年度朝阳区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专项项目申报指南.doc

7月11日,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的通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 经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和单位进行评审、评估, 科技部和财政部2012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立项项目的审定工作已完成。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立项项目包括技术创新项目、公共技术服务机构补助项目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项目, 共计7 423项, 中央财政预算计划安排资金48.038 5亿元, 首次拨付资金额度为36.003亿元。其中技术创新项目6 417项, 计划安排资金41.038 5亿元, 首次拨付资金额度为29.003亿元;公共技术服务机构补助720项, 计划安排资金5亿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286项, 计划安排资金2亿元。

为进一步提高创新基金工作的公开性、公正性, 接受社会监督, 在项目公布之日起2周内, 接受社会各界对立项项目提出的异议和举报。

篇4:2018年度朝阳区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专项项目申报指南.doc

新材料是《指南》重点支持的高技术领域,其中,纤维是高分子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纺织、信息、航空、汽车、环保、卫生、建筑等领域。《指南》明确提出支持新型成纤聚合物开发,应用新型成纤聚合物制备的具有特殊性能或功能的纤维及制品;高性能纤维(碳纤维、芳纶、聚苯硫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及其原料、半成品,高性能纤维制品及复合材料;环境友好、可生物降解型纤维及制品;高性能及多功能复合产业用纺织品材料;差别化纤维开发及应用。

在先进制造技术方面,《指南》提出支持纺织行业专用设备,包括高性能驱动、智能控制、高可靠的纺织机械专机和专用配套部件;线测控系统与高性能的产品检测仪器;数字化纺织机械和绿色纺织机械。不包括性能一般的普通纺织机械。

针对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关键技术,《指南》提出开展纺织等重点污染行业清洁生产关键新工艺和新技术研发。支持纺织等重点行业污染减排和“低排放”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开发。

据了解,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是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专项用于扶持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政府专项资金。2013年《指南》明确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环境与资源、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八大重点领域技术方向。

创新基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支持创新、鼓励创业、重点突出、竞争择优的原则,重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技术创新。2013年创新基金支持的重点是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带动作用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关键技术、关键创新产品项目;围绕十大重点振兴产业,为技术改造、产业升级、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供先进技术支持和配套服务的创新项目。创新基金项目评审采取专家与企业“背靠背”的评审方式和竞争择优的评审制度。(郝杰)

陈树津赴东华大学考察科教工作

5月27~28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陈树津、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纺织之光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张翠竹等领导赴东华大学考察科技和教育工作。

在教育座谈会上,陈树津听取了学校有关纺织之光教育奖项评选的汇报,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淑慧介绍说,纺织之光教师奖、学生奖、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对促进纺织人才培养、推动学科建设发挥了很大作用。她表示,东华大学将进一步规范评审程序,激励学生热爱纺织,促进教师聚焦纺织业重大需求,解决行业重大课题,为企业培养更多更好的纺织人才,以此回报企业的捐助。

陈树津对东华大学纺织之光教育奖评审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说,东华大学一直是行业教育的标杆院校,在纺织之光教育奖评审中程序严格,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评审工作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每年培养出大批行业需要的人才。陈树津表示,纺织之光科教基金会要继续扩大影响,要在行业内大力宣传获奖教师、学生的业绩,推广教育教学成果,还要跟踪获奖学生走出校门后的成长之路。在纺织之光的影响下,促进学校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为建设纺织强国贡献力量。

在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汇报会上,东华大学副校长俞建勇等4位教授介绍了由纺织之光资助的4个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的进展情况。俞建勇表示,纺织之光科教基金会的资助为这些项目的突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东华大学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推进基础研究项目尽早出成果。陈树津表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度重视基础研究项目,将密切跟踪项目的进展情况,全力配合学校的科技攻关,为项目的最终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做好服务。(郝杰)

纺织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申报启动

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获悉,为推动纺织行业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创新企业的示范作用,引领和带动更多的纺织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纺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促进纺织行业科技进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决定在全行业继续开展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认定工作,企业申报即日启动。

凡符合《纺织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企业,可通过各级行业协会申报,也可自行向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申报,截止日期为7月30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对各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批准,并为获 “纺织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荣誉称号的单位颁发证书和授牌。

据了解,纺织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科技开发方向要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研究开发与创新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前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比例不得低于3%,并建有省部级以上技术开发中心,或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郝杰)

“联胜杯”第八届全国染色学术研讨会召开

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染整专业委员会承办的“联胜杯”第八届全国染色学术研讨会于5月16~17日在江苏苏州召开。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染整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卢润秋,苏州联胜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涂胜宏,东华大学教授宋心远,上海涂料、染料行业协会高级顾问章杰,染整行业知名老专家到会。来自上海、北京、内蒙古、山东、浙江、江苏、广东、河南、河北、福建、山西、安徽、湖北、四川、台湾等省市的160多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卢润秋为扬州江都印染机械有限公司等单位颁发了“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技术研发中心”牌匾。授牌仪式后,东华大学教授宋心远做了题为“涂料染色与节能减排”的专题报告;章杰做了题为“禁限用重点危害化学品的新动向和替代品”的报告。中国纺织科技暨人才服务战略联盟副理事长陈立秋、常州市新浩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浩然、苏州联胜化工有限公司染色项目工程师贾红军分别做了题为“提高染色工艺品质亟须张力控制”、“多组分纤维织物一浴法染色的实用技术 ”、“联胜染色”的专题报告。

nlc202309051146

本次会议,既有最新的科研学术报告,也有企业实际生产问题的互动讨论,大会交流和互动讨论气氛热烈,参会代表从不同的角度都能够有所收获。(谭凯)

脚踏实地推进干部队伍培养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人事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5月27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人事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中纺联今年的中心工作,加强内部建设,更扎实地做好今后的组织人事工作。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副会长孙瑞哲,顾问宋冬菊,党委副书记、常务副秘书长陈伟康,纪委书记兼人事部主任王久新,以及中纺联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近8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陈伟康主持。

会议开始,与会者就加强中纺联各单位的内部建设,特别是在人事管理、人力资源开发、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了交流。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将制度建设作为中心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基础,制定了50多项制度,其中涉及人力资源的就有20余项,在用制度规范行为、加强内部管理方面成效卓著。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坚持新员工实习制度,3个月在企业生产一线的实习期、以师徒结合的方式培训新员工,将提高员工素质落实到基础工作中。

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重视加强基本制度的建设,与时俱进地修改、完善制度,为培养和提高员工素质和业务水平,从制度上给予保证。如:出差报销时要附出差总结并提供到办公平台等细节,将制度不断细化,同时领导带头使得制度具有很强的执行力。

中国服装协会在队伍建设方面,通过搭建完善的选拔、交流、培养、使用人才的机制,制定良好的员工发展规划,完善的薪酬体系和奖惩机制,保持队伍稳定,提高队伍素质。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9项指标对员工进行不同层次的综合考评,并将这些考评与评优、奖罚结合,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方法,强化管理工作。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通过开展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尊重知识,崇尚技术,推动行业高素质技能人员的培养并由此贯通中纺联加强人才培养的思路,强化自觉性,得到更多启发。。

中国纺织出版社通过转变人事工作的理念和管理手段,用感情、待遇和事业留人,吸引有共同价值观念的人的坚守。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则重点关注如何实现单位与员工个人的共赢,使制度在员工中得以自觉、自发的执行。

之后,王久新对整个中纺联的纪委、党建和人事工作进行了总结、布置并提出要求。宋冬菊在会上指出,人社部将“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作为2013年的工作主线,这也是中纺联组织人事工作的主线,各单位一是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的建设,二是要积极探索建设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努力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干部。

王天凯指出,当前行业和中纺联所面临的形势,使得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具有强烈的紧迫性。同时,各单位要注意一是发扬民主集中制,要坚持按程序办事;二是脚踏实地推进“懂行业、有思路、肯干能干”年轻干部的培养;三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注重讲大局、善沟通;四是重视廉政建设,提高防范意识。

会上,陈伟康还宣读了《关于加强中纺联各单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最后,王天凯与部分单位领导签订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013年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潘峰)

把握宏观大势 提高服务水平

中纺联召开“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党员学习会

“我国经济正处于从接近10%的高速增长阶段向7%左右的中速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5月28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举办的党员学习会上分析说,我国经济原有的平衡被打破,需要重新寻找并建立新的平衡,经济运行总体形势还比较脆弱。

风趣生动的语言和详实的数据分析,让党员学习会气氛热烈,并引来了阵阵掌声,现场更是座无虚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副会长孙瑞哲、党委副书记陈伟康、纪委书记王久新出席会议。

余斌此次演讲的题目为“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他从我国经济处于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状况以及关注当前突出问题,谨防叠加效应冲击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当前经济的形势和政策。

他在演讲中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仍然面临着不少风险和挑战,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金融领域存在着潜在危机等。在此背景下,预计今年我国经济增长有望略高于7.5% 。

他最后强调,我国宏观经济仍处在增长阶段转换和寻找新平衡的过程中,呈现中长期潜在增长率下降与短期回升动力不足的交织状态。今年余下时间内,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既定方针,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稳需求、调产能、守底线,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欧阳潇)

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对接会举行

5月25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转移办公室主办的虎门·红安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对接会在湖北红安县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转移办公室、湖北红安县政府、广东虎门镇政府相关领导以及东莞市纺织协会代表、红安县经济开发区部分纺织企业代表40余人出席会议。

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纺织产业转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杨峻提出,希望虎门、红安两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信息交流,互通有无,把中国中部轻纺服装之都打造成现代纺织园区。红安县副县长刘堂军介绍了该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县经济开发区产业状况,以及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投资环境等有关情况。与会领导和企业家们还就沿海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方向、纺织产业链延伸和向内地产业转移等方面展开了讨论和交流。通过这个对接交流平台,企业家们互通有无,相互借鉴,收获良多。

nlc202309051146

虎门和红安各自特色明显。虎门拥有上规模的服装企业1000多家,具有显著的区域经济特色。全镇服装生产量达到2 亿件(套),销售总额近140 亿元。拥有织布、定型、漂染、拉链、绣花、 纽扣、配件等服装产业配套行业上百家;有中国女装名 镇”称号。

而红安,坐拥大别山,毗邻武汉,周边百公里内有300万人口,其中在外打工者近50多万,据统计从事与纺织有关的劳动力就有30多万人,土地资源丰富,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投资商。

会后,与会代表考察了建设中的中国中部轻纺服装之都及汉川服装工业城。(侯宝杰)

中丽制机“红五月”竞赛见成效

化纤市场主导产品涤纶丝因前期受价格大幅回落的影响,下游企业的加弹、织造等领域的需求有所减少,这也直接影响了化纤纺丝机的关键部件喷丝板的生产和销售。

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北京中丽制机喷丝板有限公司应对挑战,以科技创新、采用新工艺、降低成产生本,加大产品市场竞争力。

日前,公司拿到了上百万元的订单,在 “红五月”开展了劳动竞赛,激励员工、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图为员工正在抓紧生产。

(程力秀 文/摄)

美棉携手布克兄弟推广奢华纯棉制品

近日,美国知名服装品牌布克兄弟(Brooks Brothers)携手美国国际棉花协会及美国彪马棉协会分别在西安和成都举行了两场2013年春/夏季服饰发布会,推出全新 Supima 棉制运动服饰及家居布艺系列。该系列采用美国Supima 长绒棉,其面料不仅柔软光滑,还具有柔韧、抗起绒和耐穿等实用特点,颇具奢华特性。

布克兄弟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克劳迪欧·戴尔·维奇奥表示:“Brooks Brothers 拥有悠久丰富的历史,工艺精湛且仅选用最优质的原料。我们认为,纯棉制品不仅穿着舒适,还能显示奢华感,且手感柔韧、经久耐穿,这正是消费者所期待的穿着感觉。”

对于此次合作,美国国际棉花协会中国地区总监毛凯琳表示:“采用美国彪马棉生产的服装能够充分展示Brooks Brothers品牌的卓越品质,也表现了该品牌对美棉的高度信赖。此次合作是美国国际棉花协会和美国的标志性品牌布克兄弟, 以及世界优质长绒棉美国彪马棉强强合作的开始。”

美国彪马棉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esse Curlee先生强调:“中国是美国彪马棉最大的原棉进口市场,并且中国众多顶级纺织厂对于美国彪马棉的高品质非常认可。我们希望通过与布克兄弟的合作,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美国彪马棉制成的衬衫和毛衣等纺织品。”(郝杰)

凯盛家纺秋冬新品唯美发布

5月20日,凯盛家纺在时尚之都上海举行了2013秋冬新品发布会。当晚七点,发布会在凯盛家纺上海江宁路旗舰店户外广场璀璨上演,演绎了米兰、丘比特、罗马、威尼斯、狄安娜五大风格,浓郁的欧陆风情令人沉醉。广场上人山人海,挤满了观众。

据凯盛家纺品牌主管杨英介绍,本次凯盛秋冬新品重在表现灵动感,材质上精选磨绒、天丝、贡缎等面料,拥有柔软、透气、保暖的亲肤触感,一扫秋冬的厚重与沉闷,为人们打造轻松愉快的居家生活。在秀台上,米兰风格的绚烂色彩,丘比特风格的喜庆搭配,狄安娜风格的圣洁妩媚,威尼斯风格的柔软简约,罗马风格的高贵优雅,都令人眼花缭乱。

本次新品发布会还展示了时尚家居服和臻品芯类精致的面料、设计及做工。还记得2012年冬天,范冰冰与王菲身着羽绒被服,引各大媒体疯狂报道;而本次,美丽模特们身着由乌克兰大朵鹅绒被改制的羽绒被服,演绎冬季时尚美丽不再冻人。(文中伟)

德州恒丰集团宁夏恒丰纺织开工

近日,宁夏恒丰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万锭纺纱项目一期工程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毛纺织园举行开工仪式。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市委书记赵永清、利通区区委书记石瑞林、区长马维敏及吴忠市市委市府和利通区区委区府有关部门领导、德州恒丰集团理事长苏建军、党委书记马保东、陵县恒丰纺织总裁、宁夏恒丰纺织董事长罗东义等出席了开工仪式。

开工仪式上,苏建军介绍了恒丰集团的发展情况以及宁夏恒丰纺织的投资建设规模,并对吴忠市和利通区对企业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马维敏高度肯定了恒丰项目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并表示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借恒丰速度,充分展示利通风采。

据介绍,宁夏恒丰纺织是吴忠市2013年重要的招商引资落地工业项目之一,是利通区毛纺织园区最大的投资项目,主要生产各种高档精梳纯棉、羊毛、羊绒及其他动物纤维混纺纱线、各种功能性新型纤维纱线,是一家具备生产高科技纺织产品的企业。苏建军表示,该项目一期工程7.5万纱锭新设备将于2013年底竣工投产,二期7.5万锭工程将于2014年完成,同时在2015年和2016年还将分别新上7.5万锭,最终在利通区形成30万纱锭规模。(赵国玲 黄磊)

篇5:2018年度朝阳区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专项项目申报指南.doc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 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 “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提出的要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8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针对我国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发展模式创新不足、技术能力尚未形成、融合新生态发展不足、核心技术/软件支撑能力薄弱等问题,基于“互联网 +”思维,以实现制造业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为主题,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制造业与互联网、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创模式、强能力、促生态、夯基础”以及重塑制造业技术体系、生产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为目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相结合,探索引领智能制造发展的制造与服务新模式,突破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发网络协同制造核心软件,建立技术标准,创建网络协同制造支撑平台,培育示范效应强的智慧企业。

线、控制网络和互联网组成的复杂大系统模型,提出工业互联网系统的质量指标、评价方法、优化设计方法。研发由制造执行、系统控制、设备监控和网络感知等组成的工业互联网验证平台。针对典型行业,形成以工业互联网系统组成的行业解决方案,对网络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和质量评价。出版专著1 部及以上,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著作权不少于10 项,制定1 项及以上国家、行业或核心企业相关标准,发表SCI/EI 检索的高质量学术论文不少于10 篇。1.2 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节点设计方法与技术(基础前沿类)

研究内容:针对工业环境智能感知、工业数据边缘处理、工业实时控制和工业应用服务一体化设计的问题,研究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节点设计方法,包括:数据驱动的高效自适应边缘计算方法、可编程边缘计算模型的构建方法、智能算法功能块规范、控制网络智能互联方法等。研发支持功能块规范的嵌入式系统程序运行环境,开发智能感知、边缘计算、实时控制和应用服务等功能的功能块程序集。研发边缘计算节点原理样机,支持多种工业网络智能互联和边缘计算功能。构建多种工业异构网络互联系统,提供离散行业解决方案。考核指标:实现数据驱动的高效自适应边缘计算方法,可编程边缘计算模型的构建方法,以及控制网络智能互联方

考核指标:开发不少于50 种算法的智慧企业制造大数据分析算法库。研制具有个性化、服务化和智能化等模式的制造大数据原型平台,提供企业制造大数据分析算法库。研发流程行业和离散行业的典型行业验证数据集,提供流程行业智能化或离散行业个性化的制造大数据解决方案。出版专著1 部及以上,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著作权不少于10 项,制定1 项及以上国家、行业或核心企业相关标准,发表SCI/EI 检索的高质量学术论文不少于10 篇。

1.4 制造企业数据空间构建方法与技术(基础前沿类)研究内容:针对制造企业制造大数据发展与利用问题,研究制造大数据体系结构,建立设计资源、管理流程、制造过程、产品服务等大数据模型。研究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集成、更新和演化方法,异构多源制造数据的高效存储和索引方法。研究制造大数据治理方法,包括面向设计/管理/ 制造/服务大数据的关联理解与挖掘、知识演化与推理、智慧要素描述与生成、人机整合与增强、自我维持与安全交互等方法。研制覆盖设计、制造、服务、管理等多业务的数据空间管理系统原型,形成典型行业解决方案。

考核指标:构建制造大数据体系结构,建立设计资源、管理流程、制造过程、制造服务等大数据模型。研发异构多源制造数据的关联挖掘、知识推理、人机协同、自我维持、息物理模型与统一计算框架的标准接口规范,实现信息物理系统的灵活扩展功能。研制支持个性化定制生产管控的信息物理原型系统和实验验证平台各1 套,具备在不停机条件下支持不少于3 类产品、每类产品不少于5种型号的混线生产能力。形成汽车、3C 等离散行业解决方案。出版专著1 部及以上,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著作权不少于10 项,制定1 项及以上国家、行业或核心企业相关标准,发表SCI/EI 检索的高质量学术论文不少于10 篇。

1.6 智能生产线虚拟重构理论与技术(基础前沿类)研究内容:针对制造企业物理资源与数字世界之间存在交互数字鸿沟,研究智能工厂虚拟重构设计方法,提升智能工厂设计与构建能力。研究面向制造过程的部件、资源和系统等智能生产线的镜像理论。研发智能生产线在虚拟空间的同步重组方法,建立多任务虚拟场景中生产单元分层动态重构、物理仿真和可信性度量系统。构建大数据驱动的制造过程数字孪生仿真平台,实现生产设备离线虚拟组合设计仿真、智能生产线在线实时虚拟运行、生产工艺离线和在线仿真与优化等功能。形成离散行业智能生产线虚拟重构解决方案。

考核指标:建立智能生产线虚拟动态重构方法,实现制造过程的部件、资源和系统等虚拟与物理实体的映射。研制物理实体与虚拟场景动态同步重建技术,孪生仿真粒子数不

考核指标:提出并建立“互联网+”环境下产品个性化设计模式、理论和方法体系,揭示“互联网+”产品定制设计机理和演化规律,突破“互联网+”产品定制设计关键技术不少于5 项,研发“互联网+”定制设计工具与构件不少于30 项,构建“互联网+”定制设计资源库和案例分析库,完成“互联网+”产品定制设计原型系统,形成面向服装、电梯、盾构机等典型行业和产品的“互联网+”定制设计解决方案并得到应用验证。出版专著1 部及以上,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著作权不少于10 项,制定1 项及以上国家、行业或核心企业相关标准。

1.8 支持个性化设计的众包平台研发(基础前沿类)研究内容:针对现有研发设计体系难以适应互联网环境下海量个性化需求爆发,双边匹配准确度偏低、设计工具标准和在线流程管理规范缺失等问题,探索“互联网+”众包产品设计规律,研究开放式网络环境下众包产品定制研发设计模式、机理和自组织生态化网络系统;研究精确需求导向的众包产品个性化设计方法与支撑技术,包括多主体在线交互设计技术、设计资源匹配与共享技术、个性化需求分类与异构数据集成技术、基于大数据的设计资源关联挖掘、动态更新、状态反馈及智能推送技术等;构建众包产品设计、制造与服务的资源案例库、设计服务库和使能工具集;研发支持个性

支持设计、分析、制造规划和维护服务等各环节的复杂产品全生命周期模型管理原型系统;面向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典型产品开展应用验证。考核指标:提出基于模型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设计技术理论框架、模型定义方法和管理体系,制定不少于5 项统一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模型规范和数字化评价标准,突破不少于10 项产品全生命周期模型构建与管理技术,实现不少于20 项模型管理软件工具和构件,建立不少于2 套通贯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知识库/数据库/案例库,研发完成1 套复杂产品模型管理原型系统,面向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典型产品开展应用验证,产品数字化率不低于8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不少于40%。出版专著1 部及以上,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著作权不少于10 项,制定1 项及以上国家、行业或核心企业相关标准。

1.10 智能工厂设计仿真技术与软件工具开发(基础前沿类)

研究内容:针对缺少数字化设计仿真软件工具,导致的智能工厂设计周期长、生产过程效能难以预测,无法验证所设计的智能工厂制造能力等问题,研发智能工厂跨领域设计、仿真一体化软件工具,实现制造系统软—硬件交互,物理系统—信息系统仿真与设计。研究组成智能工厂关键要素物料流、能量流、信息流交互的语义建模方法和可视化组件技术,1化优化的要求。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研究结合在线学习/优化和大数据的多目标/多任务实时优化方法,研发装置实时优化运行与协同控制一体化技术与工具软件,研究装置实时优化与车间实时调控的智能联动方法,研发多目标/多任务协同的智能车间实时调控与运行优化工具软件与平台。

考核指标:形成结合在线学习/优化和大数据的多目标/ 多任务实时优化混合智能算法库,算法种类超过10 种;开发装置实时优化运行与协同控制一体化工具软件1 套;突破装置实时优化与车间实时调控的智能联动方法,智能车间运行优化单次耗时小于2 小时;开发多目标/多任务协同的智能车间实时运行优化平台1 套,在3 类智能工厂应用验证,并集成到智能工厂管控平台。出版专著不少于2 部。

1.12 智能加工产线的工艺感知与产品加工精度控制技术(基础前沿类)

研究内容:针对批量零件加工过程缺乏有效的工艺感知技术,制造数据难以同步收集和孤立导致的加工质量建模与溯源困难等问题,开展零件加工生产线数据多粒度同步采集、工艺感知、加工精度控制技术等研究。研究长链条加工过程的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开发面向批量零件加工的产线工艺参数与状态的数据采集系统;研究上下游加工工艺参数的耦合机制分析方法,建立智能产线零件加工精度预测模型;

3征智能提取系统;研究自适应产品定制化需求的生产系统布局、生产工艺流程及路径规划、底层控制设备动态在线调整与动态重组技术,实现工艺变更和产线重组时制造系统关键装备的虚拟定义、原地重组。

考核指标:1)开发产品装配工艺智能生成软件1 套,支持定制化产品装配工艺自主规划和工序自主编排;2)提供柔性制造系统工艺过程场景智能感知硬件设备及场景特征提取软件工具1 套,具有场景特征识别与工件定位识别功能;3)开发面向产品混线制造的生产线关键装备虚拟定义和功能重组软件工具1 套,支持多工序在线协同调度和物料系统动态重组变更;4)在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离散制造业进行应用验证;5)制定标准不少于6 项,出版专著不

少于2 本。

1.14 制造企业主导的制造服务价值网融合技术与方法

(基础前沿类)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制造业核心企业服务价值链延伸与协同模式创新不足,以及向价值链高端转移缺少平台支撑的突出问题,围绕产品三包期内外的制造核心企业及其协作企业群业务协同的实际需求,研究互联网+环境下基于业务驱动与资源共享的服务生命周期价值链协同模式与优化机理,重构产品服务生命周期价值网络。研究核心企业主导的制造

5方云平台及业务驱动的多价值链协同模式与协同机制,包括多制造企业为核心的多价值链协同形态与运行机理。研究多价值链业务协同与优化方法,多价值链企业群业务重构与组织方法,跨企业价值链的多链协同模型,跨企业价值链的多链协同与优化技术等。围绕供应/营销/服务等业务流程,开发面向典型行业的多价值链协同与优化构件,研发支持多价值链协同的第三方云服务平台。形成基于第三方平台的多价值链协同解决方案,基于第三方平台实现多制造企业为核心的多价值链业务协同。

考核指标:提出基于第三方平台的多价值链协同模式、方法和技术,突破3—4 项多价值链及链间协同优化技术。研发供应/营销/服务等多价值链协同与优化构件,形成支持多价值链协同的第三方云服务平台原型及解决方案,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软件著作权不少于20 项,制定国家、行业(联盟)或企业标准不少于2 项。基于第三方平台实现不少于3 家核心制造企业及累计3000 家协作企业的供应、营销或服务多价值链业务协同,要求核心制造企业间、制造企业与平台运营企业间无关联关系,协同效率提升30%。成果在汽车、工程机械等典型行业得到应用。

7率不低于30%。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著作权不少于25 项,制定国家、行业或核心企业相关标准不少于5 项。

2.2 产品自适应在线设计技术平台研发(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针对产品设计适应性差、在线交互能力弱、协同响应速度慢等问题,研究环境及制造大数据驱动的产品自适应设计系统架构,研究自适应与在线交互相结合的产品优化设计方法;研究包含设计数据、经验、模型等在内的显性设计知识组织管理技术,研究涵盖产品自适应在线设计主要环节的多源异构大数据分析/融合/冲突消解及协同自适应控制等技术;构建产品在线设计、制造、应用与迭代反馈过程的设计知识库、构件库与工具集;开发数据驱动的产品自适应在线设计制造集成技术平台并开展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大数据驱动的产品自适应在线设计集成方法、模型与系统架构,突破自适应决策与控制等关键技术不少于5 项,研发产品自适应在线设计集成工具和软件构件不少于20 项,构建不少于2 个行业的产品自适应在线设计知识库,开发不少于2 套产品自适应在线设计技术平台,建立产品自适应在线设计技术验证系统,形成产品自适应在线设计集成解决方案,覆盖需求决策、设计探索、方案设计、参数优化、制造服务、故障预测等完整设计过程,在不少于

9设计资源共享与协同平台。成果支持不少于2 类集团制造企业及所属企业/工厂的全面应用,实现面向产品设计/制造/服务全生命周期的研发设计资源共享与集成,研发设计资源共享比例不低于70%,制定研发设计资源共享与集成的国家、行业或企业标准不少于3 项,形成研发设计资源分布式共享与集成模式。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2.4 智能加工产线工艺全流程智能决策技术与系统(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针对智能工厂零件批量加工过程中缺乏制造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导致工艺能力低下、工艺决策缺乏科学依据等问题,开展工艺能力分析与决策技术研究,开发相关系统。研究零件加工过程数据与机理分析相结合的全流程性能预测方法,研究零件加工过程的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算法,开发基于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加工产线全流程决策平台;研究产品能耗和效率与设备状态、工艺参数的关联关系,开发基于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效率、能耗监测与管控技术平台;研究基于零件批量加工数据分析的加工工艺与流程优化方法,开发智能加工产线的全流程智能决策和优化软件系统。

考核指标:1)构建1 套适用于批量零件加工制造的大数据工艺能力分析平台;2)开发智能加工产线加工效率预测

1一套车间级的工业异构网络融合架构及系统;5)支撑采集类、交互类和控制类混合业务流的信息融合与跨网传输,控制类数据传输时延达到毫秒级,在制造车间实现现场级技术验证;6)形成标准7 项以上,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 项,取得软件著作权不少于4 项。

2.6 面向智能工厂的现场级工业物联网关键设备(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围绕智能工厂行业产线和工艺匹配的管理及各类业务数据实时交换实际需求,开发兼容现有工业总线标准的高速协议转换设备。开发支持时间敏感网络(TSN)的高速以太网网关设备。开发工业物联网新型网关和数据交换设备,可支持多种工业无线网络、双线以太网接入,提升工业物联网的多业务承载能力。开发网络性能可视化分析监控平台,设计易于操作的网络配置软件及标准数据调用接口,实现相关性能信息在终端平台上的图形化显示和网络的远程配置。研究新一代双线以太网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时间同步技术,实现工业现场网络高带宽和多业务承载。

考核指标:1)釆用OPC—UA 架构,Cycle time 小于10us,低于500ns 级抖动;接口带宽大于1Gbps,满足现场监控数据以及音视频监测数据等各种工业大数据传输;支持SDN 和IPV6 技术,实现对时间敏感网络和非时间敏感网络

3抗扰度达到工业EMC 三级,支持冗余配置、安全防护;高可信智能控制系统诊断覆盖率大于90%,并通过安全完整性等级(SIL)3 级认证;PLC 控制具备逻辑控制、运动控制功能及自学习能力,指令系统兼容IEC61131—3 等国际标准,具有分布式控制和多控制器协作控制运算能力;控制引擎支持256 个控制任务实时调度,调度周期不超过16 毫秒,每周期PLC 指令不少于10~100 万条;研发1 套智能化过程监控软件平台和在线可视化编程开发调试工具,同时支持最少1 种指令编程方法和1 种图形化编程方法,在流程工业或者离散制造取得应用示范;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 项,取得软件著作权不少于7 项。

2.8 智能工厂管控平台通用架构及开发工具(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针对智能生产中的加工制造过程管控平台需求,研究支持云平台的智能工厂管控平台系统的参考模型、集成方法、业务要素与软件架构,开发通用的适应智能加工制造过程二次开发的智能工厂通用管控平台架构及开发工具,研究通用的、开放的、面向对象的工厂管控二次开发语言标准。研究平台的业务功能自适应演化与定制等技术,开发面向智能制造的原材料、设备、产品、人员与MES 系统的双向互通技术,实现生产排程到设备执行的自动下达与数据回

5研究内容:针对长寿命复杂产品运行跨度长、工作工况复杂、运维数据量大、事故后果严重、保障服务困难且成本高等问题,开展面向全生命周期的长寿命复杂产品制造服务融合技术研究,研究复杂产品服务生命周期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技术和面向设计制造改进的复杂产品服务生命周期信息闭环反馈与融合技术,突破数据驱动的复杂产品状态异常检测、趋势预测与故障诊断等关键技术,建立面向全寿命的复杂产品群体维修时机协同优化、目标导向的整机与部件维修策略全局优化、基于状态预测的备件规划等优化模型,研发复杂产品制造服务集成管理平台、核心算法库和软构件,开展典型行业应用,支撑长寿命复杂产品高效安全运行、产品持续改进和制造企业的业务转型。

考核指标:提出面向全生命周期的复杂产品制造服务融合技术、方法和模型,突破6—7 项复杂产品服务生命周期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维修时机和维修策略协同优化、面向设计制造改进的复杂产品服务生命周期信息闭环反馈与融合等制造服务关键技术,开发复杂产品制造服务集成管理平台,提供至少20 种算法与模型构件,在至少2 个行业的企业开展平台应用,设计制造和服务信息集成度提高20%,状态预测和故障诊断准确率提高10%。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软件著

7套高端装备在线互联实时运行服务平台,服务云平台能支持百万感知节点同时在线运行并提供管理服务。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软件著作权不少于20 项;制定国家、行业或核心企业标准不少于2 项。

2.11 产品服务生命周期集成平台研发(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针对制造企业服务化及发展服务型制造的需求,面向产品设计、制造以及三包期内外的服务生命周期,研究产品服务生命周期集成管理模式。开展产品设计/制造/ 服务业务流程及集成管理、产品服务生命周期设计/制造/服务资源共享、产品全生命周期闭环质量控制、服务生命周期配件管理与精准服务、服务价值链协同与优化、数据驱动的产品增值服务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发设计/制造/服务集成管理系统与服务价值链业务协同系统等,面向制造核心企业构建产品服务生命周期集成管理平台。在离散制造行业遴选制造企业及协作企业群开展应用,形成面向产品服务生命周期的设计/制造/服务集成解决方案。

考核指标:突破产品服务生命周期的设计/制造/服务集成管理、资源共享以及服务价值链协同等不少于5 项关键技术,形成设计/制造/服务集成管理系统与服务价值链业务协同系统,构建形成典型行业产品三包期内外服务生命周期集成管理平台,申请相关发明专利或登记软件著作权不少于25

9不少于5 种;研制云制造平台1 个,提供制造微服务引擎、面向软件定义制造的流程引擎、大数据分析引擎、仿真引擎和人工智能引擎等工业智能引擎功能不少于5 种,提供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仿真计算的算法与模型构件不少于30 种,提供具有边缘计算能力的工业设备、产线和服务接入模型与接口不少于10 种,支持4 种以上主流工业现场通信协议,提供平台开放API 接口不少于200 种;在不少于5 个行业的10 家制造企业实现平台应用,接入工业设备1 万台以上,实现企业设备、产线、业务上云,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30%以上,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以上;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软件著作权不少于20 项,制订国家、行业标准不少于3 项。

2.13 网络协同制造系统集成技术与工具研发(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针对支持大规模定制和复杂产品定制的网络协同制造平台开发及应用实施过程中技术集成的需求,研究网络协同制造平台体系架构及其设计方法;构建网络协同制造集成技术标准体系,研发模型定义与管理、数据解析与交换、数据/模型与业务融合等网络协同制造系统集成支撑技术和标准;开发支持智慧企业、智能工厂/车间与智能生产线之间系统的互联互通接口及规范;研制数据接入与分析、业务

1软件,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下的智能供应链/营销链/服务链协同支撑软件,开放式制造资源管理、多主体多目标智能调度、全流程可视化管控等软件与工具,企业数据空间构建及产品数据链/制造数据链/服务数据链/资源数据链集成支撑软件;研发数据驱动的制造企业战略管控、智能决策与预测运营支撑系统,构建支持大规模定制生产的网络协同制造平台。在汽车制造、家用电子电器、工程机械、轻工、纺织服装等开展大规模定制生产的典型离散制造行业开展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支持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的网络协同制造发展模式。突破产品设计/制造/运维服务一体化、智能供应链/营销链/服务链协同以及多源异构数据集成等不少于5 类关键技术,制定不少于7项国家、行业或核心企业的网络协同制造集成与协同标准。研发不少于20 项支撑软件与工具,申请发明专利或登记软件著作权不少于20 项,形成支持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的网络协同制造开放式架构与支撑软件构件库,构建形成支持大规模定制生产的典型行业网络协同制造平台。成果在不少于2 类行业的3 家及以上核心制造企业中实现应用,示范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提升30%,精准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形成支持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的网络协同制造技术解决方案。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3智能供应链/营销链/服务链协同以及多源异构数据集成等不少于5 类关键技术,制定不少于7 项国家、行业或核心企业支持复杂产品定制生产的网络协同制造集成与协同标准。研发不少于20 项支撑软件与工具,申请发明专利或登记软件著作权不少于20 项,形成支持复杂产品定制生产的网络协同制造开放式架构与支撑软件构件库,构建形成支持复杂产品定制生产的典型行业网络协同制造平台。成果在不少于2 类行业的3 家及以上核心制造企业中实现应用,示范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提升30%,精准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形成支持复杂产品定制生产方式的网络协同制造技术解决方案。

3.集成技术与应用示范

3.1 多品种大批量混线加工智能工厂集成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应用示范类)

研究内容:以智能工厂行业级解决方案为总体目标,研究大批量精密加工柔性化混线生产的智能工厂的设计仿真、运行优化和动态重构解决方案,研究新型工业网络、工厂管控平台的纵向集成应用方案,实现制造单元、柔性产线、生产车间多层次全要素互联、全数字集成、全过程监控,支持全制造流程工艺参数感知、加工精度建模和智能补偿、加工制造质量决策等,并采用制造大数据理论实现智能工厂高效运行,以国产高端数控装备为基础、以自主知识产权管控系

5决方案,研究工业网络、多品种加工智能工厂管控平台的纵向集成技术,研究加工工艺过程的感知与数据分析技术,实现生产车间加工全要素互联、全过程监控,支持全制造流程工艺参数感知、加工精度建模和智能补偿、加工精度决策等,以大数据理论实现多品种小批量加工智能工厂高效运行,以国产高端数控装备为基础、以自主知识产权管控系统为核心,以航空航天复杂结构件加工生产线为背景建立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1)以复杂结构件的加工生产为背景建立智能工厂应用示范,具备完整的设计运行仿真和信息—物理交互能力,支持20 种以上工艺数据在线感知;2)开发适应4 种以上国内外主流数控系统的加工装备精度建模和精度自愈软件1 套;3)开发复杂构件加工精度与工艺过程优化决策软件1 套;4)支持主流工业总线、3 种以上工业无线网络协议转换,支持10 种以上设备单元互联互通和状态监控;5)支持多品种小批量复杂零件加工大数据驱动全流程生产运行优化与决策的智能工厂管控平台。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2:1。

3.3 支持大规模定制生产的网络协同制造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应用示范类)

7化配置、流程精细化管理以及企业智能化决策的和精准化服务;实现对年产20 万台套以上规模的多品种混流生产(连续不切换)企业的支持,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提升30%,精准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形成支持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的制造企业网络协同制造发展模式。

有关说明:由制造企业牵头申报;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2:1。

3.4 支持复杂产品定制生产的网络协同制造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应用示范类)

研究内容:针对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港口机械、海洋工程、地下工程、能源电力等支持复杂产品定制生产的制造企业实现战略管控、智能决策与预测运营的需求,研究复杂产品定制生产方式下制造企业网络协同制造发展模式和整体解决方案。集成本专项技术和软件研发成果,研发模型驱动的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一体化集成技术与接口,构建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一体化的技术体系;研究智能供应、营销和服务价值链协同技术与接口,构建用户参与的智能供应链/营销链/服务链协同技术体系;研究产品数据链、制造数据链、服务数据链与资源数据链的集成技术与接口,构建制造企业数据空间;形成支持复杂产品

9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服务、技术资源协同共享等技术;开发典型应用案例、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技术资源,汇聚制造企业、系统集成商、专业机构等优势资源,包括行业解决方案、专业技能培训课件等,形成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技术资源池;构建网络协同制造技术资源服务平台;建设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技术应用体验基地;开展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技术资源服务规模化应用示范,促进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技术资源共享互联,支持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考核指标:提出支持众创的网络协同制造技术资源共享服务模式;突破关键技术,形成技术资源众创、个性化服务定制等工具3 个以上;以众创模式开发技术资源或产品20 个以上;形成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技术资源池,包括典型应用案例、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行业技术专家资源等

篇6:2018年度朝阳区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专项项目申报指南.doc

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及院士工作站建设专项

项目申报指南

一、总体安排

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实施科技英才“双百双千”工程,按照《2017年全省科技工作要点》安排部署,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突出“高精尖缺”,大力引进支持一批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带资金的高层次产业创新创业团队,支持一批院士工作站建设,加快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集聚和使用,围绕突破一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选择,为我省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提供人才智力支撑。2018年度,专项重点支持大智移云、先进装备制造、大健康和生物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高性能新材料、现代农业、钢铁和化工产业技术升级等领域的人才团队。

二、支持重点

优先主题一:产业创新创业团队

产业创新团队(指南代码 5000701)重点支持由企业引进,以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为核心,以团队协作为基础,以企业重大创新需求为目标,对我省产业发展有较大推动作用的产业创新团队。

申报条件:

1.团队由1名负责人和3名以上核心成员组成。团队成员专业结构合理,具有关联性和互补性。

2.团队负责人应是企业近5年内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前一般应在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任职并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在企业、机构担任技术骨干,在相关研究领域达到国内先进以上水平,掌握我省产业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成果。

3.团队有稳定的主攻方向,根据企业的需求,在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有明确的目标任务。

4.团队负责人本人应承诺团队入选后在企业的服务年限不少于3年,每年在企业的工作时间不少于3个月。

5.引进团队的企业应在河北行政区划范围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经营运行状况良好,具有良好的成长性,能为团队完成研发、转化等目标任务提供资金、设备、人力等各类要素保障。

引进团队负责人的类型及需要提供的材料详见申报材料说明。

产业创业团队(指南代码 5000702)重点支持带技术、成果、项目、资金落户河北创办企业的优秀团队,创办企业符合我省产业发展方向,能引领推动我省产业创新发展。

申报条件:

1.团队掌握国内领先以上水平的核心技术成果,产权归属明晰,目标产品明确,符合我省产业发展方向,并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等方面有新突破,能够解决所属行业领域重大技术瓶颈,提升相关产业发展水平。引进的院士重大科技成果在我省转化推广,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3.交流活动类应突出:围绕产业创新、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了决策咨询、考察交流、高端论坛等院士行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4.引进院士团队在推动我省创新平台建设、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优先主题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英才(指南代码 5000704)“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英才”人选由经认定的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推荐,原则上应具备下列条件:

1.应是企业在技术攻关、产品开发、成果转化等方面所需的关键创新人才,掌握相关核心技术或创新成果,为企业的创新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对企业急需、特需人才,可在学历、职称上适当放宽。

3.应是近5年内从省(境)内外引进,承诺入选后在企业的服务年限不少于3年,每年在企业的工作时间不少于3个月。

4.应有今后3年在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品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目标任务。

引进创新英才的类型及需要提供的材料与产业创新团队负责人相同。

凡申报2018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小巨人企-4

利、荷兰、西班牙、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以色列、印度、乌克兰、新加坡的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即成员member或高级成员fellow,见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网站http://)。

3.国际著名学术组织主要包括: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美国)、电气工程师学会(英国)、国际电工委员会、美国物理学会、美国医药生物工程学会、美国计算机协会、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美国航天航空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国际儿科肿瘤协会、世界儿科感染学会、世界眼科学会联盟、世界精神病学协会、世界心胸外科医师学会。

4.世界知名大学以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排名前200名的境外大学为参考,限申报年度最新排名。

六、申报材料

(一)项目申请书及附件材料请用A4纸双面打印或复印,附件材料请附目录,装订成册,报送一式3份。

(二)引进产业创新团队负责人的类型及需要提供的材料: 1.人事关系转入申报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首次劳动合同应在申报截止日前5年以内签署,提供劳动合同。

2.人事关系保持不变,与申报企业合作,且本人与申报企业签订工作或合作协议的,首次协议应在申报截止日前5年以内签署,提供与企业签订的工作或合作协议。

上一篇:读《父爱安全网》有感下一篇: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