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盛反义词

2024-04-18

茂盛反义词(通用9篇)

篇1:茂盛反义词

凋零、稀疏、枯萎、稀少、凋落

用茂盛造句

1、森林里茂盛的树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不清。

2、美丽的人民公园里,每到春天,便百花盛开,树木茂盛。

3、在那寒冷的严冬,原本树木茂盛的山岗披上了厚厚的积雪。

4、母亲就像一棵纤纤细细的树,她在我的人生道路上为我输送水份

5、任何草场如果有长得太茂盛的趋势,就需要在秋季进行第二次放牧。

6、夏天繁茂的枝叶在微风中摇摆,好像在向人们招手致意。

7、我们徒步穿过了那片生长茂盛的人工林。

8、春天的花园风景秀丽,树木茂盛,花香四溢。

9、然后他从茂盛的梅树上把梅芽取下,嫁接到那些杏树苗上。

10、我想父亲是一树,一棵宽大茂盛的树,他在我的人生道路上为我遮风避雨

11、夏天到了,茂盛的枝叶为我们遮挡炙热的太阳。

12、凹地上覆盖着一层肥沃的黑土,植物长得茂盛。

13、茂盛的枝叶被风一吹,就哗啦啦响了起来,使我明白,春天已经到了。

14、狮子的众多正暗示着其他猎物的众多,同时也意味着植物的茂盛。

15、这正是树林最茂盛浓密的地方,也正是木筏的.出发地点。

篇2:茂盛反义词

茂盛[mào shèng]

词语解释:

篇3:《论语》反义词的修辞作用

作为语录体的《论语》言简意赅, 含蓄隽永, 散骈结合, 节奏明快, 读来琅琅上口。反义词在其中起到了很好的修辞作用。何九盈、蒋绍愚二位先生说:“在古汉语中, 特别是上古汉语中, 一对反义词经常是成双成对地出现, 或一起出现于单句, 或分别出现于复句而词性总是相同, 语法地位也常常相同, 它们在句子中造成了很好的修辞效果。” (1)

《论语》中反义词在修辞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语义表达、构词和修辞格运用这三方面。

一、语义表达方面

1. 表示矛盾对立

反义词在表意方面最突出的作用就是揭示事物之间的矛盾对立关系, 引导人们在事物矛盾对立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选择。《论语》反义词在这方面的作用更是明显。例如:

(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 舍之则藏, 唯我与尔有是夫。” (述而·第七)

(2) 危邦不入, 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 无道则隐。 (泰伯第八)

(3) 爱之欲其生, 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 又欲其死, 是惑也。 (颜渊第十二)

(4) 子曰:“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里仁第四)

(5)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 (微子第十八)

(6) 子曰:“君子求诸己, 小人求诸人。” (卫灵公第十五)

“用”时“行”, “舍”时“藏”, 这是智;天下“有”道时“见”, 无道时“隐”, 这也是智;“爱”的时候想他“生”, “恶”的时候想他“死”, 又想他生又想他死, 这是“惑”, 也就是“不智”;“喻于利”是“小人”, “求诸人”也是“小人”, 当然要做“君子”, 要“喻于义”, 要“求诸己”。“不可谏”的“往者”当然要放下, 要面对“来者”才有意义。《论语》通过反义词揭示了对立矛盾情况下的两种相反行为的优劣, 使人们能作出正确的取舍。

2. 表示统一性

事物存在矛盾对立的同时, 还存在同一性, 矛盾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对立性可以变成同一性。《论语》中反义词的运用表现了事物的这种关系, 引导人们在矛盾对立的事物中注意其相同点, 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1) 有若无, 实若虚, 犯而不校, 昔者吾友, 尝从事于斯矣! (泰伯第八)

(2) 邦有道, 贫且贱焉, 耻也。邦无道, 富且贵焉, 耻也。” (泰伯第八)

(3) 子曰:“生, 事之以礼, 死, 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 (为政第二)

(4)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 能恶人。” (里仁第四)

(5) 子曰:“众恶之, 必察焉;众好之, 必察焉。” (卫灵公第十五)

上面例句中, “有”和“无”, “虚”和“实”虽然是矛盾对立的, 但在修养极高的“吾友”身上却可以做到相“若”, 也就是无大差别。“贫贱”和“富贵”也是相反的情况, 但它们也有相同的地方, 也就是国家“有道”时“贫贱”和“无道”时“富贵”都是可耻的。对待父母, 不管“生”时“死”时, 正确的做法就是都要符合礼。“好人”和“恶人”两种相反的行为在“仁人”身上得到统一。大家都“恶”和大家都“好”的时候都要保持清醒, 去“察”清楚再下结论。《论语》善于引导人们看到矛盾事物中的相同之处, 这相同之处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3. 表示浑括

“浑括”乃“全”义, 反义词表浑括就是使用成双成对的反义词以表示事物的整体性, 即用代表事物对立双方的反义词概括整体事物, 从而使词语既高度概括又不失具体。如:

(1)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子罕第九)

(2) “不仕无义。长幼之节, 不可废也。君臣之义, 如之何其废之。 (微子第十八)

(3) 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学而第一)

上面例句中, “进退”用来代表接待宾客的工作。“昼夜”中的昼指白天, “昼夜”表示一整天。“长幼”中“长”指长辈, “幼”指晚辈, “长幼”概括了长晚辈之间的关系, 乃五伦关系之一, 后多用“父子”“兄弟”代表这一伦。“君臣”也用来概括上下级关系, 乃五伦之首。“出—入”概括了人所处的所有场合, 表示所有场合都要做到“孝悌”。

二、构词方面

单音节的反义词经常连用, 时间久了, 就会凝固成一个反义复合词。《论语》处在单音节词为主的时期, 但也开始出现了单音节词形成反义复合词的例子。如:

(1)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 小德出入, 可也。” (子张第十九)

“出入”由原来的表示进出义的两个反义词“出”“入”构成复合词后, 产生了新的意义, 表示“不相符, 有差别”之义。

(2) 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不戒视成谓之暴, 慢令致期谓之贼, 犹之与人也, 出纳之吝, 谓之有司。” (尧曰第二十)

“出纳”单独“出”为“拿出”义, “纳”为“纳入”义, 两个反义词构成偏义复词, 表示“拿出去”。

《论语》中的反义词在后世构成复词的有:往—来, 动—静, 得—失, 举—措 (错) , 上—下等。

三、修辞方面

1. 在对偶中使用反义词

对偶修辞是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 表示相反、相关或相连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格。按照意义关系对偶可分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种。其中反对就是使用反义词使对偶的两句内容对立而形成反照。《论语》中的这种对偶句, 形式整齐匀称, 反义词在互相对应的位置上, 节律分明, 音节和谐, 极富表现力和语言美。如:

(1) 子曰:父在, 观其志。父没, 观其行。 (学而第一)

(2) 子曰:“众恶之, 必察焉;众好之, 必察焉。” (卫灵公第十五)

(3) 子曰:“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 (阳货第十七)

(4) 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第十七)

(5) 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及其老也, 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 (季氏第十六)

2. 在对比中使用反义词

对比修辞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相互对照。《论语》在对比修辞中使用反义词:

(1) 子曰:“贫而无怨难, 富而无骄易。” (宪问第十四)

(2)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第二)

(3)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 小人骄而不泰。” (子路第十三)

(4) 子曰:“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知者动, 仁者静;知者乐, 仁者寿。” (雍也第六)

(5)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 齐桓公正而不谲。” (宪问第十四)

(6)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宪问第十四)

对比修辞中使用反义词, 由反义词造成意义的强烈对比, 使事物的差异性更加突出。

3. 在排比中使用反义词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用来加强语势, 强调内容, 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论语》中的排比句中多有使用反义词:

(1) 动容貌, 斯远暴慢矣;正颜色, 斯近信矣;出辞气, 斯远鄙悖矣。 (泰伯第八)

(2) 亡而为有, 虚而为盈, 约而为泰, 难乎有恒矣。 (述而·第七)

(3) 子曰:“生, 事之以礼, 死, 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 (为政第二)

(4) 古之狂也肆, 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 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 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阳货第十七)

(5) 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 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尧曰第二十)

排比中使用反义词, 气势磅礴, 有一气呵成之感, 其中的反义词交叉对举, 表明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 使是非显豁, 态度鲜明, 语言清楚明朗, 极具说服力。

反义词在《论语》表意、构词、修辞格等方面的使用, 使语言表达深刻、生动, 体现了反义词在汉语词汇系统中, 不管是现代汉语还是古汉语中都富有表现力的一面。

摘要:反义词是词汇系统中相当活跃, 表现力比较强的部分。《论语》的语言深刻隽永, 对后代语言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反义词在《论语》中有比较多的运用, 对语义的表达起到了很好的修辞作用。

关键词:《论语》,反义词,修辞

参考文献

[1]饶尚宽.先秦单音节反义词简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1994, (8) .

[2]高守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M].语文出版社, 1994.

篇4:施茂盛的诗

铁塔的阴影仍有些炙热,晚霞却已吹出灰烬。

老人三三两两向长堤汇聚,在太极的招式里养一只鹤。

坝上垂钓者只是一个孤影,江面烟雾散淡。

运载圆木的驳船两侧,江水泛起泡沫,

像一位凉亭独酌的中年胃中滞留的隔夜浊酒。

喧闹一时的拆船厂已关闭多年。

废弃的吊车顶篷乌鸦年年来筑新巢。

空地上堆满拆下的废铁,雨水令它们不断膨胀。

荒草是唯一的美景,但却不是诗。

江风这样拂过像拂过死而后生的心脏。

教堂后面的黄杨林蓄满旧时光,侧漏的光线

隐身幽静。颓垣上去年的枯藤缠在一起。

拐角那间理发室即使傍晚也少有人至,

与它毗邻的邮电局平时总是虚掩着玻璃门。

仿佛这才是世界应有的秩序而每人都在其中就绪。

每天,他骑着破旧的自行车上班和下班。

有时经过那座旧码头,他会下车

在木栈桥上走一走。他抽完一支烟,

然后重又骑上车,穿过小街消失在一群鱼贩中。

在这孤岛小镇,他遗世般生活,闲暇里有一点点踟蹰。

暮色

从窗口望去,远处的楼群正交替沉入重重暮色,

仿佛天边一头独自旅行的座头鲸扎向大海。

一群惊觉的麻雀从枯叶间和草丛里涌起。

它们如此热烈,似乎是被一种愿望驱赶着弹出了身体。

而留在树冠里的那只,拼命用尖叫把自己唤醒。

这暮色缓解着他的不安。它的底部笼罩着一排冬青。

冬青紧挨着墙角,旋转的风绘出它们新的轮廓。

马路上行人疏离,如蜉蝣般踏着虚空而来。

他们为一天结束于此而忘却了应有更多宽慰,

好让他们从明天开始,在一群陌生人身上得以重塑。

他感受着暮色中整个世界与旧秩序在缓缓汇合。

酒馆里酒徒仍是一脸苦闷,小职员刚理完发。

一辆推土车驶过,它那钢铁的内心本能地抖动着。

他看见煤气厂上空的闸门在合拢,

所有经过的星辰都将撒下它们的灰烬。

此刻,或许小镇的另一头有谁也和他一样,

站在窗口长久观察着暮色从楼顶倾泻而下。

他刚从梦中醒来,目睹的景象消失后又在这里重逢。

两个愁苦的人,他们会在某一天正午过后清冷的阳光里,

像两片叶子从医院的门前擦肩而过。

元音

教堂清凉的午后还停留在某个元音里,

它将首先由唱诗班的孩子们唱出。

一天中最静谧的时刻,只有慈悲在长长叹息。

而我们坐在漆黑的长椅上,

身子荒凉,像两座清澈的废墟。

宽阔的光亮涌动着莫名的微澜。

微澜处一只隐身的蝴蝶翩然而至。

“它栖息在绞刑架的绳索上。

那年,我在囚室的铁窗口遇见了它。”

——哦此刻为何他脸上的喜色要在嘴角收住?

可惜他已失语多年,

所说的或许也并非如此。

那年,他还看见独让晚霞决绝的群山

在旷野边缘沉沦,

当火车掠过道旁新坟时。

仿佛世界可被原谅却又难以摆脱,

那令他屈服的耻辱轻轻吹拂。

他的每个眼神都会

凝结成一颗轻霜般的灰尘,

像我们死后主理应赦免我们的。

歌声响起。唱诗班的孩子们唱起了赞美诗。

它由某个元音引领,向着旷野一棵苍翠的松柏而去。

它粗糙的枝干上,一只蝴蝶紧紧吸附着。

一切竟会如此凑巧,那天回家途经,

他会再次遇见。仿佛是谁有意刻下的标记。

除夕记

我略感有些冷。窗外,一只假的鸟在用

真嗓子鸣叫。为它某个出离的角色。

而一场破败的烟火也已开始,

从飞扬的骨灰中复活的一群夜叉俯首呢喃。

旧夜空愈加荒芜、寂寥。

每颗星子披同一件艳俗的外衣。

街头,披头散发者突然安静下来。

少年伺机乘滑轮飞掠屋顶。

但愿你们是对的!我们以荒谬示人。

而你们,有的是时间把自己装扮成他人。

于是今夜你们周旋于各类盛宴。

在沸腾的广场上紧紧地、紧紧地抱住自己。

整个过程,你们当醒悟——

我们只是出离但并未在你们的醒悟中

不知所终。虽然那涌出我们身体的

是骨灰的余烬而不是幻影和仙乐。

此刻,老时光仍在某个角落不停地鸣叫。

时钟内树枝乱颤,击打你们,也将击打我们。

斧头记

一把白额大斧从卷刃中跃起,内心洋溢着汪洋。

此刻,它需要有新的沉默来滋养它的自我。

它仁慈地一转身,看见墙上的

月桂图:自古以来的砍伐还未结束。

月光微微颤栗。它偕幽魂神游。

它披头散发,神游至无常谷、断肠崖。

何时它有一劈,凸现难得觅见的清冽之美,

令它在我们面前仿佛大病初愈一般?

是山中一块光滑似镜的鹅卵石,

支撑着它所笼罩的黑森林的旧秩序。

尝试在虚无处历练,在灵光一闪中摄人心魄;

nlc202309090756

被漫长的沉思包裹,像孤立墙角的那位无辜者。

当我们清晨醒来,与它抱作一团,

我料想它的苦闷和我们一样没有出口。

但,无论它垂挂着,无论它是在说“不”,

它内心洋溢的汪洋从未停顿过。

似乎是我们需要它那无懈可击的一劈尽快来到。

仿佛唯有如此,一切才可在它的技艺下有所了断。

蝴蝶记

我从一堆废弃的瓦碟上不合时宜地醒来。

像绮梦丢失的那只豹,授人以口实。

其实我并非一只豹。我是一只苦脸的

豹纹蝶,身上有你们漂亮诗句划出的印痕。

当你们用隐喻,绘出我的色彩与嗅觉,

我正在复习我混沌的美学。

有时也不全然是。有时——

哦,让我再想想,有时我又该如何脱下?

连着骨头和皮一起脱下,

还在掏空的枝头筑一座新坟。

新坟内我静候我再次恢复成一只豹纹蝶。

然后,从你们荒凉的笔端翩然而起。

我试图掀起你们呼吸中绵延的海洋

和群峰。在你们做爱间歇,

我将自己的一对翅膀高高抬起,

让你们看清你们做爱吐出的骨头和皮。

我是一只雄性豹纹蝶,你们知道我缺失什么。

就像你们清醒后,需要有一次新的颠覆来完成。

蔷薇记

当它们出自嗅觉的需要微微有些苦。

我们顺势咽下,随后有了通灵的一晤。

又引来蜂蝶翩然其上。它们的

呼吸,银子一样薄。

蜷曲在午后渐弱的香气里,

冒名一只老虎,心怀着忧疾。

其间,有荒废的诗意正重重泼向我们。

一阵莫名的鸟鸣,令满园蔷薇哗然,

几乎酿成大祸。哦,是的——

我与希梅内斯有着同样孤僻的嗜好。

除了他,谁会熟知这无人修葺的蔷薇园

不久会崩溃于它们此刻的烂漫。

绘不全它的林林总总,也无以应对。

脚下,它凌乱的小径从四面八方涌来。

而我像在唤醒沾满一身的刹那,

以所有的刹那换日益憔悴的自我。

我们握了握手,为对方掸去衣角的灰尘。

又像是轻轻触及际遇中偶然的块垒。

散步记

清晨,我看见枯枝上滚动着剔透的露珠。

我微微一颤,仿佛看见它们从昨夜的

一洼浊水中,脱颖而出。

而鱼正跃出湖面,令湖水死于渴意。

鸟寂寥飞过。漫天的鸣叫声中

它辨认自己:古塔的风铃所召唤的那只。

公园内,新漆的栏杆被一座凉亭取走。

像制度归位,节制来到握笔的手上。

西侧的草坪上,一棵青菜

从荒谬中一路走来,终于长成了青菜。

有人开始渐渐跟上我的节奏,

但他是慢下来。他以慢下来与我合而为一。

我也有过瞬间的幻觉。在我疯掉之前,

我为我的旁观者,从另一个柏拉图身上醒来。

他肯定在一堵断墙上看见自己的缺陷已难修复,

但他需要藉此时时准备返回自身。

在马路对面,小贩在烧烤架上来回翻动。

他们相信,每人都应有一座牢笼可供自娱。

篇5:茂盛的反义词是什么

{茂盛}Maunsell

注音:mào shèng

解释:形容发展得很旺,结果很卓著。

篇6:茂盛的反义词和造句

2) “一日无书,百日荒芜。”这是古代诗人陈寿说的。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书”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如果没有书,人类文明将无法延续下去。而书,也是一个伴我成长的伴侣。

3) 每天走在路上,但见原野空旷,土地荒芜,十室九空,残破不堪,十分凄凉。

4) 公园里,人烟稀少,白雪皑皑的场地旁,一间屋子里冒出了热气。人们都躲在家里,没人出来了。啊,冬天真冷啊!

5) 钻石之所以昂贵,是因为稀少;生命之所以宝贵,是因为短暂。

6) 赞扬,像黄金钻石,只因稀少而有价值。

7) 夜幕降临,沙滩上已人烟稀少了,只见空中出现了一束束五颜六色的烟花,有的烟花飞向大海,有的烟花冲上天空,月亮姐姐也耐不住寂寞出来看热闹了。

8) 他本来是一个很高明的司机,却偏偏在人烟稀少、道路平垣的地方出了事故,这真是所谓“骑驴觅驴”。

9) 商人的诀窍就是把一种货物从丰富的地方贩到稀少昂贵的地方。爱默生

10) 仅交易活跃的股票,避免介入那些运动缓慢,成交稀少的股票!

11) 最后,对两汉辞赋“九体”作品较为稀少的原因及“九体”作品在产生后不绝如缕的因由进行了分析。

12) 他俩站在急速稀少下去的牺牲者群中,但是他俩旁若无人地说话。

13) 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废不了整个人生。

14) 因了命途中的你们,我才没有荒芜了青春。

15) 只想,在灵魂荒芜的深处,开出一束心花,不再有噩梦的袭扰。那文字,便是一粒粒罂粟的种子,抛洒在纵陌参差的心田,期待一场脱俗的盛放,弥漫开来,未世安然。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16) 夏天灿烂的背景下是一片荒芜,你看见了么,我站在大片大片的荒草中,阳光直直的照射下来,微微的闭上眼,突然大笑或者哭泣。都还是会象个孩子般的满足。我喜欢拥抱在夏天里,好像它就是我的一切。

17) 那老人说:“年前这里还很荒芜,但今天高楼林立,真是沧海桑田般的巨变。”。

18) 有的幸福会荒芜,有的幸福始终温暖。人生不就是这样吗?有的人你会一直喜欢,有的人你渐渐不再喜欢了。有的爱始终相守,有的爱无法善终。一切一切,都在告诉你尘世间的无常变幻与不可把握。张小娴

19) 有些人,他们的心田只能耕种一次,一次之后,宁愿荒芜。后来的人,只能眼睁睁看它荒芜死去。

20) 这个城市繁华空旷,膨胀着虚浮的快乐,而我,满目荒芜,找寻陌生的熟悉。你的手伸过来的时候,我隐忍着的疼痛与柔弱,层层蕴开。你说,该回家了。这里虽繁盛喧嚣,却始终不属于我们。乡音袅袅,生生扯落我眼底的泪。

21) 谁等待了一生最终成风,荒芜了的世界渺渺成灰。

22) 即使春天来了,卑污者的心田照旧是一片荒芜。

茂盛造句:

1) 钻石般的大颗露珠。在茂盛的青草上到处颤动。闪烁出五彩缤纷的光点。

2) 夏日是荷花盛开的季节。今年南苑的荷花生长得格外茂盛。你看荷塘深处的碧波中,凌波仙子们在微风中时而隐现,时而上升,她们身着粉裳翠裙飘逸着向人们翩翩起舞。

3) 柳树茂盛的像一把大大的芭蕉扇,给人清爽。

4) 夏天,小草长得十分茂盛,在烘热的风的吹拂下,就像一层层的涟漪。

5) 来到宽阔的“松树道”,两旁载满了茂盛的松树。风姐姐来了,她扶摸着松树弟弟,松树弟弟发出了“沙沙沙”的声音,仿佛在说:“欢迎你们的来到,欢迎你们的来到!”松树弟弟还不时给我们一些“松果”呢!

6) 含羞草的枝叶茂盛,叶子很奇特,一根很细的茎,两旁有些细细的像小针一样的东西。含羞草的花盛开时,椭圆形的花瓣紫中带红,就像一个个小绒球。虽然它小,不起眼,但你仔细观察时会觉得它美丽又可爱,很招人喜欢。

7) 洛阳牡丹的茎又细又短,老干可达米,枝叶特别茂盛。它的叶子又扁又短,绿得好像就要底下来似的。

8) 花盆里,有一株茂盛的郁金香,绽开的花朵是黑色的,微微四散的花瓣如同黑色的丝绒,散发出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9) 春天,杏树开花了,花都开的哪么茂盛,开得那么热闹。每个枝头都是挨挨挤挤的花朵,真是花团锦簇。

10) 御花园里,古柏参天,每一棵都长得十分茂盛。各式各样的怪石异花点缀在园内。

11) 桂花树的叶子可茂盛了。舒展开像一把撑开的伞,又像一个大蘑菇,还像一列列士兵守着我门的校园。

12) 钻石般的露珠,在茂盛的青草上到处颤动,闪烁出五彩缤纷的光点。看!那宽大的荷叶上,闪动着晶莹的珍珠,一颗,两颗,千颗,万颗……像夜空璀璨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满了宝石,又像千万双闪光的眼睛。

篇7:关于茂盛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稀疏:1.亦作“稀疎”。 2.不稠密。 3.犹言冷稀疏

枯萎:干枯萎缩:荷叶完全~了。枯萎

稀少:1.很少;不多。稀少

凋落:凋谢。凋落

干枯:①草木由于衰老或缺乏营养、水分等而失去生机:一夜干枯

零落:①(草木)凋落:零落成泥碾作尘。 ②流落:零落零落

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田园~。荒芜

凋零:①(草木)凋谢零落:万木~。 ②衰落:家道~。凋零

茂盛的造句

1 新栽的小树,枝叶茂盛,长势很好。

2 森林里各类植物生长得很茂盛。

3 打开窗子,可以看到院子里那两株枝叶茂盛的百年梧桐。

4 对面山冈上树木长得茂盛,一片翠绿。

5 今年春天雨水调和,庄稼长得很茂盛。

6 今年风调雨顺,庄稼长得很茂盛。

7 春天,百鸟争鸣,草木茂盛。

8 试验田里,庄稼长得很茂盛。

9 山坡上长满了茂盛的青草。

篇8:英语反义词的用法初探

本文主要探讨英语中词的反义聚合关系以及它们的用法。

反义聚合的词称为反义词。反义词是指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反义词是现实想象中矛盾、对立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它不仅大量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还大量运用在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中,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我们来审视一下反义词在具体语言中的运用。

1 固定搭配中的反义词

英语中有许多由一对反义词构成的固定搭配,如here and there,now and then,pros and cons,day and night,biack and white,up an down,home and abroad,等等。在这样的词组搭配中,有一点事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词组中的反义词的位置是固定的。一旦它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该词组的意思也就会随之发生变化。让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I like to go to the opera now and then.

在句中,“now and then"是一个固定的搭配,意思为”at irregular intervals;occasionally"(“有时,偶尔”)。但是一旦这个词组变成了“then and now”意思就变成了“not only in the past but in the present day”(不仅在过去,现在仍然是……)。因此,上句话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应当是:我有时喜欢去听听歌剧。

2 英语谚语中的反义词

英语的谚语中使用了大量的反义词。反义词的运用使得对比更加鲜明、意义更加凝练。如:

He who has never hoped can never despair.

Man struggLes upwards;water flow downwards.

A man is a weal or woe as he thinks himself so.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What is learned in the cradle is carried to the grave.

3 修辞用法中的反义词

3.1 矛盾用词法(oxymoro)

矛盾修辞法指的是体现词组层次的一种修辞方法,它把两个相矛盾的词语或表达式结合在一起,从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文学效果,如honest deception(诚实的欺骗),ture lies(真实的谎言),wisefool(聪明的傻瓜)等等.矛盾修辞法是文学作者经常使用的一种技巧,目的就是为了取得特殊的语义表达效果。我们看下面两个句子:

(1)The major again pressed to his biue eyes the tips of the finer that were disposed on the edge pf the weeled chair with careful carelessness,after the Cleopatre modle and Mr.Dombey bowed(Dombey and Son)

(2)Love is cruel,love is sweet,———

Cruel sweet,

Lovers sigh till lovers meet,

Sigh and meet———

Sigh and meet,and sigh again———

Cruel sweet!O sweetest pain!

(Thomas MacDonagh,Love is sweet)

在词组careful caerlessness中,这两个反义词在词义上的冲突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看似矛盾的词组却反而生动形象地将少校那种伪装做作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样,爱情的滋味又怎是单单一个cruel或sweet可以表达的,二者的结合不正表达出了恋爱中的男女们那种矛盾的心情吗?

3.2 似非而是的修辞手法(paradox)

与矛盾修辞法不同的是,似非而是是应用于句子层次的一种修辞手法,句子自相矛盾从而显得非常谬论,但是细细琢磨之下却又在情理之中。下面的一段话就是这种修辞手法的一个具体运用

(1)urse:His name is Romeo,and a Montague.The only son of your great enemy.

Julet:My only sprung from my only hate.Too early seen unknown and known too late!

Podigious birth of love that it is to me,That I must love a loathed enemy

(Shakespeare,ROMEO AND juliet)

(2)The chile is father of the man.

(William Wordsworth)

My only sprung from my only hate(我惟一的爱来自于我唯一的恨)这句话听起来十分荒谬,因为爱与恨是两种对立的情感,因此很难想象爱情怎么能够孕育仇恨之中呢?但是在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疯狂的爱上了仇人家的儿子罗密欧,明知违犯了家庭的规定,却又欲罢不能。这句话巧妙地表达出了她那痛苦复杂的心情,同时也预示了这对恋人悲剧性的结局。同样,孩子又怎能是人类的父亲?但是大诗人华兹华斯这句名言不也和中国的古谚“三岁看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有意无意地说些反话,以表达一些讽刺、调侃之意,有时还可以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如把一个骨瘦如柴的人偏偏说成“fatty”或把一个大胖子称做“skinny”,在不同的场合下都可以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英语中的反义词几乎无处不在,它在语言词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到大名师的著名讲座,小小的反义词却反映了人们对大至客观世界小至个人情感的深刻认识。

摘要:反义聚合的词称为反义词。反义词是指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反义词在英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不仅使用在一些固定搭配及谚语中,而且还被大量应用于各种修辞手法中,在表达思想的同时加强了语言的对比,促进了语言的精确性、鲜明性和表情性。小小的反义词反映了人们对大至客观世界小至个人情感的深刻认识。

篇9:草木茂盛的城市

我所在的城市是座古城,左邻右舍有许多前朝的邻居。

我与清朝的曾外甥滚过玻璃球,和明朝的N代曾孙打过架……我在近距离打量着他们的生活。

万历年间的沈家大门,是个大杂院,每天扭头透过后窗,院子里站成一棵树。

下雨的时候,那棵湿漉漉的桑树殷红绛紫的果儿,撒落浅浅一地。天井内积满雨水,人只能顺着檐雨下的走马廊檐,进进出出,来来往往。正厅四间,厢房二套,门厅带厨房,天井用小块方砖图案铺就,横椽雕梁画柱。院内住着老四兄,小三辈。普通巷陌的寻常百姓人家,一代又一代,如流水,似落花,老房子的子孙们生生不息,繁衍不止,让本来宽松有余的小天地,变得像鸟巢一样,已容纳不下膨胀的人口。分家——是当年争吵得最热闹、最敏感的话题。若干年过去了,院内的老人少了,小辈们衔泥芳燕纷纷飞,空留老屋清冷、寂寞,但仍埋着祖宗二老家的土冢,让外人走入,误以为进了名人纪念馆。

用一百年,四代人推算。明末沈家的第24代孙和清初陈家的第23代外甥女谈恋爱,俩人站在没有人去汲水的井边。

陈家井的大门旁,地上镶嵌一眼乾隆年间的八角琉璃井。穿过一长方形的过道门堂,迎面是一堵花墙。花坛内怒放的天竺,星星点点的果儿小灯笼似的红得耀眼,密密的叶子绿得碧亮。花墙两侧的轴线上,低矮的粉墙,划出三个自成一体的小院。厚厚斑驳的木门,挡断了外面的风,拦住了里面的花香。

陈家井,过去最热闹的地方,附近的居民都到这里挑水、淘米、洗菜、汰衣裳。那老井渗出的水,清冽甘甜,冬暖夏凉。

那时候,去井边汲水,我会想,如果是与他们的祖先相逢,该说些怎样的邻里之间客套话?初次见面也许会说“久仰”;好久不见问一声“久违”;等候客人用“恭候”;宾客来到称“光临”;未及欢迎说“失迎”;起身作别称“告辞”。

季家院子,则是清代较大的家族和部落。零散分布的院落,有逶迤的冬青小径相连。院落里,树木扶疏,静幽幽,能听到风吹花落。若时逢中秋,老桂的香气袭人;仲夏时季,成熟的枇杷、羞红的石榴,探头张望,挂出围墙……

古色古香的诗意居住,偌大的院落里,走出来的欢笑男女,望着他们一个个远去的背影,匆匆走去。有时候,走进院落,我总看见一座小院里,有一个人,坐在干净的天井里,老柿子树下,摆着一张小方桌,将明净、清冽的酒,倒在古朴典雅的青瓷花碗中,在不紧不慢,不温不火,弥散的酒香氛围中,缓缓地品,细细地呷,在舒缓的节奏中打发悠闲的岁月时光。

住在隔壁的前朝邻居,与祖先无关。

老房子虽好,却是人家的,只能欣赏。后来,堂兄调剂到一间老房子,搬进了宫氏住宅。其实,这房子正是小城最有名、最古老的明代建筑,纵横四进四排,气宇轩昂。厅堂,厢屋,书房一应俱全。门开洞天,曲径通幽,紫藤花架,婉转回廊。如此大片保存完整的古代民居,除皖南徽州外,在全国也属罕见。

堂兄搬进后,我去过两次。自前门入,侧门出;后门迎,边门送,让你感悟,人生的路并非只是一种走法。其实堂兄住的只是一间厢房,上天花下地板,四壁木墙,花格漏窗,月移梅花动,人住在里面恍有一种置身《红楼梦》,林妹妹与贾宝玉谈情说爱,琴棋书画的感觉和意境。

后来,我有机会寻访了距我不远的前朝邻居。在一临街店铺内,上得小楼,谁知长廊过道曲折迂回,天外有天,房外有房,像走进八卦阵一样。

还有一对老夫妇,住在一条幽深的小巷。同样的花格透窗,同样的小院内,一口老井旁,斜站着一株腊梅,鹅黄的花苞绽放,浮动暗香,隆冬的老井内,游弋的金鱼,条条膘肥体胖。

每个人都有自己怀旧的宅院,把有些东西,保存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草木茂盛的城市

好多年前,我还是一个少年,惊蛰过后,雨水接踵而至。洋铁皮屋顶被雨点敲打,有隐隐的雷声,那时候,我的外祖母总要拍拍床,提醒我们这些小孩子,蛇虫醒了,它们睡了一冬天,该出来了。

外祖母让我们拍床,是要驱散那些蠕动了的蛇、虫、百脚,她要让我和弟弟在醒了的大地,在裸露腿脚奔跑时,不被蛇虫叮咬。

草木茂盛的城市,有诗歌、鲜花和爱情。有天晚上,我在小酒馆里喝醉酒回家,有一段路闭着眼睛在走,听到叶子和风的絮语,窸窸窣窣,恍若看到一个古代高髻女子,脖子后面摩娑的细碎发丝。

我栖身的城市,在江的下游,有两千多岁,是个老人,白发苍苍。春天里,有个朋友从上游给我发邮件,我学古人给他回信:君住江之头,我住江之尾。你看,我的问候,溯流而上,“嗖”地一声,迅捷到达。大地上,一条江,而使我的生活从此变得有诗意。

一个城市,还能看到油菜花,这是我生活在这座城市,感到最奢侈的事情。

清明前后,大地铺展壮美的油画,郊外的油菜花开了,沿田埂一路奔跑,点染水中的垛田和村庄。我的外祖母就睡在金黄的油菜花丛中,听着耳熟能详的子孙足音,渐渐地,由远及近,隔着光阴来看她。

城市里没有水稻、麦子、玉米、高粱……城市的土层中,或许有铜币、陶罐、瓷、井栏,以及一盏曾经照亮远古黑暗的铜灯。

有人挖地基时,一不小心挖到老祖宗的坟墓。饱含清气花香的雨水,让一段已经风干的记忆复苏。那些不朽之身,被浸泡在博物馆的福尔马林药液里。荣华与富贵,过眼烟云,转瞬即逝。满足或失落的表情,让子孙们去猜想。

在一个民间鉴宝会上,有个女人,捧着个大陶罐,请专家鉴定。这是一只朴素的陶罐,女人说,家里建房时,在一棵银杏树根须下挖到它。陶罐的釉光早已褪却,有明显的流水纹。可以想象,一只罐子,在地下埋了这么多年,雨水从它的一侧流过,留下痕迹,又悄然渗到地下去了。这只陶罐是谁的?为何埋在这儿?埋它的人,会想到日后落到谁人之手?这是大地上的事情,大地有大地的秘密。

我早起看天青色。其实,在我之前,已经有很多人早起床了,他们在大地上行走,去做不同的事情,他们是一些卖菜的、做早点的、打工、开出租的……晚上我睡得迟,在聆听城市安详的天籁,我的朋友刘小鹅给我打电话,他们没睡,正开车去大山梯田的路上。我以为起得早,其实有人比我起得还早;我以为自己睡得迟,其实有人比我睡得更迟。所以,大地上的事情,总是这样让我始料未及,我不是最幸福的人,也不是最痛苦的人。

nlc202309090229

在这个草木茂盛的城市,我经常会与一棵古树相遇。仰望这些枝叶沧桑的高大乔木,是时光码头的上游和下游。它们从远古来,站在某个角落,像若干年前来到这座城市的祖辈那样,是这里的老居民。

我在一幢楼的顶层,写着一些俗气的文字。刘小鹅知道后,弱弱地问我,你写的这些,别人写过,会不会落俗套?我说不会。刘小鹅是1980年出生的,那时他喝的第一口牛奶,和现在喝的牛奶,肯定不是来自同一头奶牛;现在吃的桃子,和从前吃的,也不是同一棵树上结的,就像这大地上的牛粪、庄稼、汽车、楼房,许多事情,并不重复,也不一样。从高处看,人像树上的一只跳动的虫子。

移动的城池

冷兵器时代,一支箭镞,就这么低低地飞着,掠过城河,便悠悠地落在古城墙之上。

有谁见过在古城池上,两位兵士抱臂行礼;古代文人相遇,双手作揖,礼貌谦让。城墙下,不见狼烟升腾,老树拴马,却见荒烟蔓草,杂树丛生。

不是每座城市的古城墙,都有南京、西安那么伟岸。小城的古城墙,即使坐过某位古人,人们也早已淡忘。站在古城墙上,市井对农耕瞭望,那时候,城河必定是在低处,一低头,看见河对岸一块石埠头上,闪着一个年轻女子在城河里汰衣的身影。木槌声,左一下,右一下,声音贴着河面传得很远。或者,随手掷出一枚小石块,便有惊鸟,扑簌簌地掠过城河去了。

城墙不见城砖。刨开疏松的黄土,那些砖,被时间的重力,压裂成碎块。

对一条河流的打量,有时并不一定要那么深沉。彼时,城河对岸有一片果园。园子里长满平民主义的水蜜桃,其华灼灼。

郊野之食,甘之如饴。城河里飘浮着一种六角菱,味道鲜美。河水是活的,菱角的味道就鲜。此外,城河还出产河蚌、蚬子、螺蛳、细虾,这些都是城河活的化石。

许多城市有河,也有古城墙。我到南京时,坐车从明城墙旁经过,并没有到城墙上溜达、转转,终是一种遗憾。

城墙是段隐喻。红薯是字,种在城墙上,藤叶漫爬;红薯长在土里,甚是茁壮,一个挨着一个,不知哪朝的泥土的地气,承接它,鼓鼓地,堆积小城斑驳时光。

城墙上的城砖,不知什么时候,被人一块一块地抱回家了,垫作门前屋后的台阶,苔迹漫漶。

小时候,我常随外祖父到住在城墙上的人家做客。有一户人家,就住在城墙上,从城墙上走到他家,要踩一节一节的台阶,房屋是坐落城墙脊上的,小屋前,有一处平台,绕过小屋,顺着台阶,就下到水边的石埠头。

这样类似于吊脚楼的建筑,从城墙上进入是客厅、房间,屋角有一副木梯,顺楼梯而下,听得脚下踩着木地板啌珰啌珰之声,厢房、厨房在城墙根之下,房子冬暖夏凉。拉开栓着的一扇木门,临河小街上有三二人走动,就见到城河。这时候,河面并不宽,两条船,挤挤挨挨,就像两条永远交汇不到的直线,擦身而过。

中国人心目中的宇宙天圆地方,城墙是一处可供凭吊和思考的地方。想一千多年前,陈子昂登幽州台时,独步怆然。还有,贾平凹住在西安城内,会不会时不时到古城墙上散步?

城墙是厚重的历史,许多人从小都是啃着城砖一样厚厚的书长大的。我的一位同事,将一部书设计成一块城砖的形状。不知道里面,装进的是怎样的奇思妙想。

城墙是一道规矩。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人总是这样,鱼贯而进,鱼贯而出。进出之间,一个个背影在城墙之下的苍茫暮色中,变得缥缈和迷蒙。

城墙不是幽会的地方。20年前,我在夜晚的城墙,看见两个中年男女手挽手,在树丛茂密的幽静深处散步。那个女人的老公,不知从哪个角落斜刺而来,两个男人面面相觑,其中散步的那位胖男人尴尬得满头大汗。城墙毕竟不是最隐蔽的地方。换到今天,则移师一处咖啡馆或者茶吧,让追赶爱情的人,声声呼唤,回顾苍茫。

20年前,我住的城池很小。城墙是市井的一角,住在城之脊背上,屋后临水,在古城墙上踱步,宜歌、宜咏、宜争吵;宜谈情、撕纸、马桶碰撞。这时候,房屋像密密麻麻的蠕动小卒,移动的城池,早已越河而过。

老城的方言

老城的方言,时有几分高古,像水缸里沉淀下来的砂粒,有直白的叙事与清晰的表达。

比如,水嘴。这年头,但凡与水沾边的词,都有几分贬义。如,水货、水军……“水嘴”,不是自来水的龙头,老城方言,指说话不算数的人。

本来,我帮一个人办事,那个人说,太好了!这事拖了好久,直到今天还不曾有空办。你帮我做了,我请你喝酒。后果我把那事办了,那个人再也没有提请喝酒的事。

他大概是嘴上随便说说,早把这件事忘了?凡人是非常在意吃这件事的,倘若食言,必定是耿耿于怀。

其实我并没有把喝酒这件事当回事。做那件事,也是为自己做,但一个人说话也不能太随便,随便说的次数多了,别人会认为他“水嘴”。

还有一个人,请我给他的朋友写文章,文字的质量对他的朋友很重要。他说,麻烦你了,写好了,请你喝酒。后来我文章写好,交给他,那个人和他的朋友,好像忘了说过的话。

我知道那些都是客套话,但客套话也不宜多说。我不是嘴馋,在乎别人请我喝酒,而是反感他的说话“水嘴”,不算数。

老城的方言,南腔北调,俚和雅,像面,发酵后揉和在一起,有事世洞察的智慧。

喝酒,老城里称吃酒。吃喜酒,就是参加婚礼。有一天在街上遇到张大爷,我说这几天没见,您老上哪儿去啦?老头儿笑咪咪的:“侄子结婚,去吃喜酒了。”

吃喜酒,吃的一个高兴。吃,是慢慢品。喝,有点儿性情、鲁莽。“吃”比“喝”,优雅、斯文多去了。

老城居民,有很大一部分,是六百年前的苏州移民,带着吴侬软语的韵脚。比如,睡觉,称为“上苏州”。一个小孩子,在他母亲的怀里睡着了,老人会说这个小把戏“上苏州”了。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迁姑苏阊门一带居民迁徙过长江。悠悠时光里,祖先把对故土的怀念留在梦里,苏州是温柔之乡,“上苏州”,成了上代移民在梦里与故乡相见的机会。

nlc202309090229

清晨的早茶店,一碗鱼汤面抚慰着老城人的胃。鱼汤面的汤,是用鳝鱼骨熬制。一锅汤熬上三四个小时,汤里的骨髓、胶原蛋白、鱼香鲜,被一股脑儿地调动出来。这时候,就有人走进店里,用吴头楚尾的方言问一句:早茶格曾有呢?店家应答:有了。撒上碧绿的葱末、胡椒粉,“呼啦呼啦”地吃面,佐一盘五味干丝。

问一碗面“格曾有”?老城居民的方言,有江南的遗风雅韵。

小把戏,多少带有点老城温热亲昵的地气。“小把戏”是耍把戏的,他们玩得很开心,上树掏鸟蛋,下河摸鱼。滚铁环,耳畔呼呼生风,一去三五里,犹不肯回。我至今记得那种亲切的语境。那时候,我和外公、外婆住在一古旧的砖桥旁边,桥坡很陡,常有拉煤的人,顶着风在吃力地上桥爬坡。这时候,外婆总是先唤我的小名,然后吩咐:“小把戏,去帮人家推一把!”推一把,其实是对那拉煤工人的感情援助。“小把戏”的力气很小,那被帮助着爬上桥顶的人的回头一笑,眼光中包含感激。然后,抹一把脸上的汗,满足地冲下桥去。

“波俏”二字,是说女孩子长得好看,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顾盼生辉。眼角生波,婉转流俏,有江南的烟水气。

甩大袖,是指不做事,不问事,背着手说说话的人,油瓶倒了也不扶,诸事与他无关。大袖,京剧中的水袖,轻歌曼舞,舞动起来,尤其好看,但不实用,看上去很美,只能欣赏,对于穿衣吃饭并不实用。老城里的人,不喜欢甩大袖的人。

老城的方言,是老城人口头上的活化石。这块二千多年的厚土,随手抓一把语言的沙粒,也有几分文化。

城市的古物

这必定是一个老旧的故事,关于这个城市的两件古物。

人到中年,我在夜晚遥听天籁和夜归者的脚步声,时常想起儿时触摸过的,那尊青铜大钟和一对文臣石雕。

那尊大铜钟,又叫飞来钟,我不知它去了哪儿?飞来钟,传说是从城河里打捞上来的。关于它前世今生,小城的文人们有各种各样绘声绘色的版本,但不管怎样,反正它是一口大钟。

上小学时,我见过大铜钟,在公园一个安静小院里,倒扣在一弯葡萄架下。同学父亲是那家单位的会计,看钟人破例让我们进去,坐在大钟旁边,还摘葡萄给我们吃,我用手指去敲那口大钟,訇訇然有大吕之音,钟面冷峻光洁。

城市古物,它们属于民间。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呼喊我。有天晚上,我就着半斤猪头肉,喝了酒,就到老公园去了。

那一对明代石雕,穿一式的高冠袍衣,站在小城这一片席天幕地之上,一个是垂暮的老者,一个是胖胖的中年人。原先他们是站在一位户部左侍郎老先生墓前神道上的。老先生的墓,不知道迁到哪儿去了?留下这一对旧臣,肃然恭立,夜幕下站成两尊凝重。

借着淡淡天光云影,可以看到头上高耸的皂帽,飘逸的衣袍,双手拱着经卷,颔眉低首,眼帘低垂,态度还是那么低调内敛。

本来,人生没有功名利禄的大喜大悲,一个人的五官表情,就应该是宁静的,目光柔和,面容亲切。

夜晚的凝视,是抚慰的。那天我喝多了,站在石像面前,像一个不谙事的顽童,触弄老者一蓬长长的髯须,就和石雕说起了话。

我想说,老爷爷呀,您认识我吗?我是这个城市的晚辈后生,过着平凡的生活。您在这个世上栉风沐雨时,我还没有出生,我也不知道我在哪儿?有一次,我的朋友于二请我吃梅花粥,拈花而笑,想过一天雄鸡打鸣的古代生活,我当然无法想象古代是个什么样子。看到您手执经卷,刚才我的老婆问我,您是文官,还是武将,我说您是老爷爷,是从旧书中走出来的慈祥古人,在这个城市,已经站了六百多年。

我想翻翻您手执的经卷,上面到底写过什么。是关于一个人,还是一座城市?那册书,面对着我的,始终是竖卷着的姿势,闭合了多少尘封的秘密。

一个上了年纪的城市,会传下很多古物。比如字画、铜镜、漆器,它们大多被小心翼翼呵护在博物馆里。我不知道,这两件古物为何流落民间?大概是它们形制巨大,且又经得住世事的目光流连,手指摩挲,日晒雨淋。

还有一株700年前的紫藤,它原先是长在一条石板路小街上的,一到暮春,一串串、一嘟噜,叮叮当当悬挂在行人的头顶。紫藤为谁所栽?寂寂地走在紫藤架下的人,没有谁晓得。后来,紫藤街搬迁了,有人在老公园的湖心岛上,为它找到了一处新家。不愿意搬家的紫藤,刚开始有些生气。第一年,没有动静,到了来年,紫藤才睁开眼睛,又花开氤氲了。

古物在民间。或者说,存放民间的古物接地气。我经常去老公园里散步,在这个长满参天大树,有着古木旧物的大园子里,我贪恋那些植物和嘉木在夜晚所释放出的丝丝缕缕的清气。

那尊青铜大钟不在了,石雕还在,经风侵雨蚀,石纹漫漶。我有时走过去,坐在不远的一张石凳上,朝它们张望,忽然觉得他们是这个城市,两个不曾走远的老居民。

责任编辑 王小朋

上一篇:品质工程师英文简历下一篇:在德育课中实施体验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