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务监委会制度

2024-05-05

村居务监委会制度(精选5篇)

篇1:村居务监委会制度

村 务 监 督 委 员 会 制 度 汇 编

目录

一、工作职责

二、例会议事制度

三、培训学习制度

四、财务(资产、资源、资金)监督制度

五、村务监督制度

六、村务公开监督制度

七、监督工作定期报告制度

八、民主评议制度

九、申诉制度

十、监督程序

十一、监委会成员工作纪律

十二、档案管理制度

一、工作职责

(一)监委会主任应自觉履行监督职责,组织监委会开展日常监督工作,向村“两委”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列席“两委”会议。监委会主任兼任本村纪检委员,应及时上报本村党风廉正建设情况,做好协调工作。

(二)对不能履行职责的监委会主任,经镇纪委同意,村党支部可以重新提名,提交村民代表大会组织补选。

(三)监委会委员享有的权利。

1、参与监委会组织的会议和各项活动,向监委会提出意见和建议。

2、经监委会同意,同时有两名以上委员参加,可以审查和复制本村村务管理的相关材料。

3、经监委会同意,同时有两名以上委员参加,可以对反应村级组织违反村民自治和管理的问题进行初步调查核实。

(四)监委会委员应履行的义务

1、接受监委会的领导,执行监委会的决定。2、保守秘密,遵守监委会工作纪律。

3、参与监委会各项活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及时反映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例会议事制度

(一)村民监督委员会在镇纪委和村党支部的领导下,行使监督工作,对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二)村民监督委员会讨论、决定事项采取民主协商、民主表决的方式进行,一人一票,原则上决议事项须经参加会议的委员半数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三)村民监督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例会。主要商讨“两委”对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办理情况,评议当月村“两委”及村小组的工作情况,村务、财务公开及村务管理的情况。

(四)村民监督委员会会议由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负责召集和主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临时决定召开监委会会议。

1、工作需要,经三分之一以上委员提议的;

2、三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联名提出的事项;

3、涉及村集体或村民的重大问题需要临时召开监委会会议的;

4、镇纪委安排的重要工作需要临时召开村民监督委员会会议的

三、培训学习制度

(一)村民监督委员会每月坚持集体学习两次。学习时间要相对固定,如遇特殊情况可以顺延。

(二)学习的内容以党的政治理论、党在农村的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法规制度、基层党建和民主政治制度等为主。

(三)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以自学为主,集体辅导为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讲究学习方法,定时交流,总结提高,确保学习质量。

(四)鼓励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参加学历教育,不断提高知识层次。

(五)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要积极参加上级安排或组织的政治理论和业务工作培训学习。

四、财务(资产、资源、资金)监督制度

(一)监督村民委员会的财务收支和管理工作;

(二)财务报账前进行审核,主任参与财务会签;

(三)监督、核查村财务制度、财务计划、承包合同及其他经济合同的执行和实施情况;

(四)按期审查财务账目和有关资料,对有疑问的事项进行质询,提出纠正不合理支出和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可以要求当事人解释或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和举报;

(五)年终总结财务收支监督情况,并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

(六)参与上级部门对村级财务的审计工作。

五、村务监督制度

(一)监督、检查本村村务公开制度落实情况,对村务公开的内容进行审核;

(二)主任列席村委会议,参与监督村务会议的决策过程;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专题会议监委会委员可全部列席;

(三)负责对群众反映问题及时进行调查、核实,调查结果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村委会通报并责成村委会在10日内予以答复。

(四)年终总结村务监督情况,并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

六、村务公开监督制度

(一)监督村委会的财务收支和管理工作,按时实行村务公开。

(二)监督、检查村财务制度、财务计划、承包合同及其他合同的执行和实施情况。

(三)按季度审核财务帐目。

(四)监督理财按季、年中、年终的公开情况,对财务公开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五)年终总结民主理财小组工作,并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

(六)对离任的村干部进行财务审查,村委会换届选举前按照规定对本届村级财务进行监督审查。

(七)负责本村财务审批管理人员和常委会其他人员不得担任民主理财小组监督成员。

七、监督工作定期报告制度

(一)村民监督委员会每年至少应向乡镇纪委汇报两次工作开展情况。

(二)村民监督委员会要及时向乡镇纪委报送工作安排、总结、统计报表、工作信息等材料。

(三)村民监督委员会发现村干部有违法违纪问题,要及时向乡镇纪委报告情况。

(四)村民监督委员会对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负责,每年报告一次工作。

八、民主评议制度

(一)民主评议或测评村干部结合年终工作总结,每年进行一次。

(二)民主评议的内容:

1、村监委会成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作风;

2、村监委会成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3、村监委会成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4、村监委会成员的实际工作成绩。

(三)民主评议采取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形式进行。首先村监委会成员逐人进行个人述职,其次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三个档次进行无记名投票测评,最后将评议结果记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记录簿存档。

(四)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称职的村干部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基本称职的予以鞭策,对不称职的予以警告、直至罢免。凡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的村委会成员,应当进行罢免和改选

九、申诉制度

(一)村民反映的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或者对村委会作出的处理不服的,提出申诉,监督委员会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二)申诉程序由申诉提出、受理和处理三个环节组成,并依次序进行。

1、提出申诉。申诉人提出申诉,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

2、对申诉的受理。监督委员会接到申诉书后,应对申诉人的资格和申诉的条件进行审查,分别不同情况,做出如下处理:

①对于符合申诉条件的应予以受理;

②对于不符合申诉条件的,应书面答复申诉人不予受理;

③对于申诉书未说清申诉理由和要求的,要求重新提交申诉书。

3、对申诉的处理。对受理的申诉案件,应当进行全面的调查核实。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处理决定:

① 村委会管理行为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适用法律法规正确、事实清楚,可以维持原处理结果;

② 管理行为存在着程序上的不足,决定被申诉人补正;

③ 对于被申诉人不履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职责的,决定限期改正;

④ 管理行为的一部分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错误的,可以变更原处理结果或不适用部分;

⑤ 管理行为所依据的内部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相抵触的,可撤消其原处理决定。

(三)举证责任

1、申诉人:要向村监督委员会提交证明申诉对其有意见的证据材料,以及申诉人的身份证据材料。

2、村委会:必须提交能证明事实、处理过程、履行法定义务的证据材料,以及作出行政决定或对事件处理的法律依据。

(三)证据审查与质证

监督申诉是一个法律行为,村监督委员会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具有行政法上的效力,因此为了确保处理决定的正确,村监督委员会必须对申诉当事人双方所提交的证据材料、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进行书面审查。

十、监督程序

村民监督委员会六步监督法

第一步,由两委会干部提供村事务、财务、村务公开及村干部个人工作及廉洁情况等;

第二步,提交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审核; 第三步,广泛听取和收集村民的意见;

第四步,村务监督委员会向村委会提出意见或向村支部汇报意见,向镇指导委员会反馈意见;

第五步,有关部门采纳或者解释意见并向村务监督委员会回复;

第六步,村务监督委员会向村民答复意见处理情况或进行解释。

十一、监委会成员工作纪律

(一)监委会坚持“依靠村民、合法监督、职责明确、程序完备、民主集中”的原则履行监督职责。

(二)监委会代表村民行使监督权,不直接参与村“两委”决策和管理,不干涉村“两委”的正常工作。

(三)监委会成员应当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持公道正派,不得假公济私,滥用监督权力。对违反有关规定的,由上级部门依纪依法予以处理。

(四)监委会成员应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对不认真履行职责或当年村民代表信任度测评不过半的责令其辞职。

十二、档案管理制度

(一)村民监督委员会应指定专人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

(二)凡是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中形成的对工作有参考价值和保存价值的文字、报表、图像等资料要进行整理归档。

(三)按和保管期限、类别、保密程度进行收集整理,在工作中随时收集,并于每年的12月底前进行分类收集整理后,编制好卷内目录,形成卷宗并妥善保管。

(四、)档案资料收集要齐全、完备,分类合理,保管期限准确,立卷规范。

篇2:村居务监委会制度

为确保“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落在实处,真正让辖区居民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实行有效的民主监督,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结合我社区居委会实际,制定本制度:

1、居务公开的各项工作由社区居委会班子成员每季度进行一次进度分析,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自查,进度分析及全面自查,要严格按照工作责任目标和居务公开的内容逐项进行。

2、居务公开的内容每月定期接受议事监督委员会检查,实行检查的主要形式是:居民民意测验,对社区居委会成员询问、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参与有关活动,对财务进行审计、审核,组织社区成员民主评议。

3、接受各级监督检查,搞好社区成员意见的落实,对上级组织的监督检查要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接受社区成员意见;对群众提出的质疑要及时作出解释;对群众提出的要求,要及时予以答复。

篇3:检委会列席制度探析

关键词:检委会,列席制度,监督

检委会制度的核心价值在于将民主集中制引入到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和议事程序之中, 民主集中是检委会制度灵魂, 以“民主议事、民主决策、集体负责”这种方式形成对检察长负责制的有效制约和补充, 防止单一首长负责制可能产生的考虑不周和独断专行[1], 随着社会法治建设的进步和公民法治意识、权利意识、监督意识的提升, 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合法权利以及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成为公民关注的重点。检委会作为检察机关的最高决策机构, 其在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事项时, 其公开和透明度一直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检察委员会在审议有关议题时, 可以邀请本院或者下级人民检察院的相关人员列席会议”。可见, 我国建立了检委会列席制度, 但列席范围不包括其他检察人员和上级人民检察院的人员和相关人员, 其范围显然较窄, 削弱了检委会会议活动的公开程度[2]。在民主集中制原则基础之上构建科学、公正的决策机构是检委会制度建设的必然选择, 而检委会列席制度正是应民主、科学、公正决策之需要而产生。列席制度的完善, 对确保检察机关正确行使权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检委会列席制度现状和缺陷

根据《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 检委会在审议有关议题时, 可以邀请本院或者下级院的相关人员列席会议。这就将检委会列席人员范围局限在本院和下级院的内部, 而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法律专家学者、公安局局长、新闻媒体人士等外部人员既没有明确禁止也没有明确允许, 导致各地司法实践不相统一, 各地检察机关在实践中各有创新, 有的大胆探索, 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检委会, 有的将人民监督员列席检委会, 有的将公安局长列席检委会, 有的将新闻媒体人士列席检委会, 还有的将上级检察院检委会委员、本院青年干警列席检委会等等。各地探索和创新的背后, 必然是检察实务的客观需要, 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没有法律明文授权, 缺乏法律依据;二是实践不相统一, 有损司法统一;三是程序制度不规范, 列席人员权利义务不明确。虽然实践中列席制度执行状况看起来很混乱, 实际上是一个不规范的问题。

二、建立检委会列席制度的意义

(一) 是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的统一

任何一项公权力的运行, 都应当受到监督, 这是公民履行建议、监督权力的途径。《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其检察权的行使应当接受公民监督。将外部监督引入检委会, 构建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统一的监督制度, 是保障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有效途径, 这对提高检委会议事决策的社会认同度和配合执行度都具有积极作用。

(二) 是检务公开的深化

程序公开是程序公正的重要保障和核心价值, 检察机关应当依法公开检察职权相关的不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有关活动和事项, 包括案件信息公开、法律文书公开以及检委会决策程序、内容等公开, 这是现代司法理念的内在要求, 检委会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处于全封闭的不公开状态, 缺乏透明度, 与时代发展和司法要求相适应的问题不断暴露[3]。在检委会中引入列席制度, 对进一步扩大检察司法业务的社会效果、法律效果和政治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三) 可以提升检察干警专业化水平

在检委会制度中引入列席制度, 将青年干警列席到检委会, 干警通过听取各检委会委员对案件事实、证据等论证、分析, 对争议问题的辩论、交锋, 能够提高对案件事实的分析能力和对疑难问题的解决能力, 能够提升干警的法律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 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 将列席制度引入检委会, 将青年干警列席检委会, 为青年干警搭建交流学习业务知识平台, 提升干警解决疑难、复杂案件的能力。

三、完善检委会列席制度建议

检委会决策程序上的封闭性, 不利于体现检察决策的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也不利于检察权的监督制约。检委会列席制度的引入, 对加强检委会议事监督, 促进检委会决策公正, 提升检委会公信力具有积极作用。但是, 检委会是检察机关的内部机构, 所以列席的范围不能过宽, 也不能过窄, 过宽了可能影响检察权的正常行使, 过窄了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 本着这样的原则, 笔者认为目前的列席范围除了本院不担任委员职务的院领导和内设机构负责人以及内部相关人员叫外, 还应明确规定, 检委会在审议非涉密事项或者讨论不涉及个人隐私、国家秘密等案件时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法律专家、青年干警列席检察委员会;并将列席人员的权力义务明确;将列席制度法律化。

(一) 明确纪检监察负责人固定列席检委会

《人民检察院监察工作条例》第十条规定:“监察部门的正职领导人员应当参加检察委员会, 不是检察委员会委员的, 可以列席检察委员会会议。”将纪检监察部门人员列席到检委会, 其立法目的是通过纪检监察部门参加或者列席检委会会议, 对检委会委员行使职权、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民主集中制、遵守廉洁自律情况进行监督, 防止检委会成员在讨论案件过程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情形发生。笔者认为:纪检监察部门人员列席检委会是必要的, 其理由有三:一是将纪检监察部门人员列席检委会, 将监督引入检委会会议, 实现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二是将检委会决策置于监督之下, 有利于决策的公正、透明;三是纪检监察部门人员列席检委会, 必要时可以对会议遇到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纪律方面的问题作阐释。由于该条例未对纪检监察人员参加和列席检委会的具体职能义务进行详细规定, 实践中纪检监察人员列席检委会大多流于形式, 未履行监督职能、发表监督意见。为了加强对检委会议事决策的监督, 建议将纪检监察部门人员参加、列席检委会制度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对是检委会委员的纪检监察部门人员, 明确其与其他检委会委员不同的职责, 在召开检委会会议时, 首先由其宣读检委会纪律要求, 重点强调发言顺序、民主集中等问题;二是对于列席检委会会议的纪检监察部门人员, 建立列席人员案件保密制度, 建立列席纪检监察人员对检委会审议过程执行廉洁自律情况发言制度, 建立会前作要求, 会后作点评的制度;三是建立纪检监察人员列席检委会责任追究机制, 对于纪检监察人员未履行职责, 造成严重后果的, 严格依照制度追究其监督责任。

(二) 建立上级院列席下级院检委会制度

最高检《关于加强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检察院工作领导的意见》第十八条规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可以通过派员旁听下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会议、审查会议记录等形式, 加强对下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意见》规定了上级检察院派员旁听下级检察院检委会会议制度, 由于没有具体的操作流程和程序规范, 实践中上级人民检察院旁听下级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会议开展很少, 为充分履行上级院对下级院检委会的指导监督职能, 提升下级院检委会的决策能力和水平, 保障下级院检委会正确行使检察职能, 建议一是由省院统一制定上级院旁听下级院检委会会议的工作规范, 明确规定上级院旁听下级院检委会会议的启动程序、操作流程、发言规范;二是以制度形式明确旁听人员的权利义务, 规范旁听人员的职责, 旁听人员可以对检察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可以提供专业咨询;三是明确规定旁听人员不得参加检委会具体案件和具体事项的表决, 不得对下级院检委会决定作出影响, 不得干涉下级院办理的具体案件。

(三) 建立青年干警列席检委会制度

检委会委员多大具有较强的法律基础和司法实践经验, 其法律知识相对丰富, 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思维面较广, 而青年干警由于从事法律工作时间较短, 接触的案件较少, 大多青年干警工作单一, 只接触本部门的案件, 对其他业务部门的案件不了解, 然而, 上检委会讨论的案件, 来自于不同部门, 具有复杂、疑难等特点, 将青年干警列席检委会, 可以让青年干警近距离观看检委会委员运用法律知识和逻辑思维对案件进行分析、讨论、决策, 对提供青年干警业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青年干警检委会制度:一是在列席范围上, 笔者不赞成所有上检委会的案件都通知青年干警列席, 对于案件争议不大, 只是依照程序必须召开检委会处理的案件, 没有必要通知青年干警列席检委会, 对于哪些案件需要通知青年干警列席检委会, 可以由检察长决定;二是建立青年干警列席检委会权利义务告知制度, 防止案件秘密泄露;三是建立青年干警列席检委会发言制度, 在案件承办人汇报完案情后, 可以由列席干警发言, 避免只列席不发言的形式主义, 列席干警通过对比自己对案件的分析和检委会委员的分析, 发现自身的不足, 达到真正学习提升目的。

总之, 完善检委会列席制度, 对提高检委会正确履职能力, 提升检委会决策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 但在列席人员范围上是否还需要扩大, 笔者认为根据司法实务的需要, 还需继续探索, 对于公安机关负责人、法院院长是否可以列席检委会, 笔者认为, 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 是检察机关的监督对象, 如果将被监督者列席检委会, 由于公安机关负责人、法院院长, 位高权重, 社会影响力较大, 难免会对检委会委员行使职权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Z].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 2008.2.

[2]段天威.基层检委会规范化问题的研究[J].实务探索, 2015.09.

篇4:开发区管委会制度初探

关键词:开发区管委会;行政主体资格;面临困境;制度建议

一、我国开发区管委会所面临的困境分析

(一)管委会行政主体资格不明确。管委会在开发区运行发展中地位不可或缺,但是,我国法律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对开发区管委会的地位、权限、职责做出具体规定,管委会应该具有怎样属性,学界至今仍然争论不断。仅有少数界定为所在地人民政府派出机构。从一些司法实践看,管委会因为行政主体不明确,致使在一些诉讼案件中被判其行政行为无效。

尽管有的地方作为先行者,由当地立法机关制定并颁布了地方性法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管委会的行政主体资格问题,但是,作为普遍现象的是,绝大多数管委会的行政主体资格仍旧雾里看花,不够明确,这直接导致了管委会办事效率低下,各个方面的工作都不能顺利进行,无法实现大展拳脚、实干高效的设立初衷[1]。

(二)管委会职能权限不清。管委会作为派出组织这一属性决定了其享有多重职权,首先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还兼顾辖区内行政和社会事务的职能。不过,开发区在实际的运行中,由于法律的缺失、性质的不明、职权的模糊,各地开发区的上级政府对开发区管委会开发管理运行等方面的授权存在着随意性的特点,常常朝令夕改,缺乏科学的筹划和长远的考虑,关键的权力往往不能下放给开发区或者下发不久又因为种种原因收回。

(三)管委会权力运作缺乏监督。事实上,造成管委会权力运作不规范,缺乏监督制约的根本原因还是归结到行政主体资格不明这个根本原因上来,无法在法律层面明确的界定管委会主体资格,才会导致管委会的职权和职责界限不明、模糊不清的局面。开发区所在地方人民政府总是根据政治和经济大气候的变化很随意的进行任意的收权和放权,导致开发区管委会的职权无法得到清晰界定并保持稳定性,这种收放权行为一般是随意而又无长远规划的,往往导致管委会享受的权力不稳定、不长久、不成制度。与此相对应的是一般开发区普遍不设立人大工委,就没有条件对管委会进行有实际效果的监督。正是因为如此,在我国很多地方的管委会越级行政,滥用权力的事件层见叠出,管委会公权力无序膨胀和自我扩张。不难想到,这种监管机制的缺失,仅仅依靠开发区管委会自律肯定无法真正起到作用,一定会凸显很多弊端,成为开发区发展的掣肘。因此,在开发区设置人大工委等机构成为现实的必然需求,通过完善监督机制,才能真正将防范工作落到实处。

二、关于完善开发区管委会制度以及行政主体资格确立的建议

(一)明确与完善开发区管委会的相关立法。首先应修改

《地方组织法》。《地方组织法》的条文中并没有明确的有关开发区管委会的规定,只是对地方组织设置给出了比较模糊的原则性的描述, 《地方组织法》第六十四条规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和精干的原则,可设立必要的工作部门”。但是对于什么条件下可以设置、可以设置什么部门、设置的程序等具体操作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因此,这是完善立法的第一步骤。其次制定《开发区法》,以明确开发区的性质和地位。进而制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法》等,二者是子母法的关系。

(二)赋予开发区管委会相应的权力。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开发区作为特殊的经济区域,实行特殊的管理模式,赋予管委会特殊的管理权限,给予重点扶持。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按照事权统一的原则,赋予管委会同级政府的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应的行政管理职能,代表同级政府在区内行使相应权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开发区更好更快地发展,为周边及内陆地区提供改革开放的经验,为国家和地方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加强对开发区管委会的监督。权力的赋予如果不进行制约,便会滋生腐败,正如权力的两面性。如果监督制约良好,将有利于制度的进一步实施。因此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首先,所在地人民政府有责任不断增强领导,对现行体系加以改进和完善,健全监督机制,发挥上级主管单位的领导和监督作用,切实、及时、有效加强对管委会监督。其次,发挥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对开发区管委会行政行为的监督作用,笔者建议可以在开发区设置人大工作委员会。再次,要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作用,管委会在成立时一般都会设立纪检、监察或审计等内设机构,要最大限度的利用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力度。

参考文献:

篇5:村居务监委会制度

居务公开民主管理总结

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关怀下,2010年我们按照规范、创新提高、落实的基本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了社区居务公开的透明度,居民自治观念大大增强,确保了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效畅通了社区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渠道,社区民主建设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我们居委将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列为居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主任为组长的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有党员代表居民骨干为主的居务监督小组。

二、居委两委班子依法民主选举产生各项工作卓有成效

本届二委班子于2009年6月换届选举产生,本届两委班子完全按照《组织选举法》,充分尊重居民民主意愿,通过居民大会及居民代表会议充分酝酿,民主选举产生。居委各条线分工明确组织健全,两委班子成员廉洁奉公、勤奋踏实。2010年居委各项工作卓有成效,成功创建了示范居委会、县级文明小区及崇明县五好基层党组织。

三、居务公开全面真实

1、设有固定的居委公开栏,定期更新更换居委公开栏各项内容,真正做到党务居务两公开,特别是居民群众特别关注的两委班子工作目标措施、社会救助工作的透明度以及党费缴纳、年终访贫问苦的资金情况。

2、建章立制

为了使居务公开真正落实到实处,居委建立健全居务公开的各项制度,联系社区实际,制定居委会工作制度,形成规范运行的工作体系。

四、民主决策科学规范

1、建立完善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居委重大事务都实行民主决策。

2、居民组长居民代表依法选举产生。

3、健全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确保政令上通下达。

五、民主监督切实有效

居务监督小组切实履行职责,对居委党务居务工作定期监督审核,对居委重大工作及时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党支部和居委干部会还经常走下去广泛听取社区居民群众的呼声。通过提高社区居委工作的透明度,增强了居民的参与意识、管理意识和监督意识,给居委各项作带来了生机活力,大大融洽了干群关系,同时有力的促进了社区作风转变,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完善和充实政务公开内容,确保社区各项工作能得到居民的信任和认可,让党委放心让居民满意。

上一篇:微信公众平台认证下一篇:地理期末测试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