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测速方式的优缺点

2024-05-13

各个测速方式的优缺点(精选5篇)

篇1:各个测速方式的优缺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道路交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机动车数量的猛涨,带来了很多交通问题和安全隐患。为此,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近两年加大了对非现场处罚设施的投入,而机动车超速自动监测系统(俗称“电子警察”)就是其中之一。机动车超速自动监测系统,即机动车超速违法行为监控与图像取证系统,是测速技术与图像采集技术的有机结合,通过对监测车道内机动车行驶速度的实时、自动测量,对超速违法的机动车辆图像(含车辆牌号、车型等)进行拍摄,自动记录车辆行驶时的速度值、车辆图像、日期、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作为执法证明。它的出现,极大地缓解了交通管理中警力调配不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超速事故的发生。

机动车超速自动监测系统比较常用的测速原理主要有雷达、激光、地感线圈以及视频等,再辅以适当的拍照记录传输系统就构成了各种原理的监测系统,为了方便大家了解和认识,现对这几种不同原理的监测系统进行原理介绍和性能比较。

一、测速多普勒原理

雷达为英文Radar一词的译音,该词是由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一语中诸字前缀缩写而成一语中诸字前缀缩写而成,为无线电探向与测距之意。雷达用于测速主要是应用了多普勒原理,当一定发射频率的雷达波束射到移动目标时,其反射频率携带的目标速度信息与发射频率不同,两者之差称为多普勒频率,多普勒频率与目标的移动速度成正比。当目标向雷达天线靠近时,反射信号频率将高于发射机频率;反之,当目标远离天线方向而去时,反射信号频率将低于发射机频率。使用雷达测速对角度的要求较高,测速系统应正对运动物体的移动方向,当测速角度小于5°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不大于1km/h,通常可以忽略不计;否则,应对角度带来的Cosine效应进行修正,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

以一种常见的雷达原理超速监测系统为例,对于固定安装在道路上方,以一定角度俯视单一机动车道的监测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安装角度带来的影响,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这种悬挂设计在车流量较小的公路上可以对单车道进行监测,安装时需要搭设龙门架。

雷达原理的监测系统应用广泛,具有技术成熟、价格相对较低等优点,容易推广。目前,使用较多的是一种窄波束高性能雷达,它的波瓣角约在4°-6°,测速时间可以达到几十个毫秒。窄波束高性能雷达与早期宽波束雷达相比较更适于对单车道超速情况进行监控。宽波速雷达的雷达波发射锥角度一般在10°-30°间,扫描面比较广,监测区域大,当相邻车道两车并排进入超速监测区域或同车道两车连续进入超速监测区域时,雷达监测系统无法明确认定哪一部车辆违规,很容易造成错抓误判。宽波束雷达的测速时间一般为几百毫秒,因此,车速过高的车辆经过监测区域一段距离后才能测出它的速度,这时可能已来不及捕捉其图像信息,从而造成漏抓或误抓的情况。因此,宽波束雷达不适用于单车道的车速监测系统。

二、激光测速原理

激光测速原理也被称作激光雷达原理(Ladar,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即激光探向与测距之意。Ladar设备采用红外线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发射出一定频率极窄的光束精确地瞄准目标,通过测量红外线光波在Ladar设备与目标之间的传送时间来决定速度。由于光速是固定的,激光脉冲传送到目标再折返的时间会与距离成正比。以固定间隔发射两个脉冲,即可测得两个距离;将此两距离之差除以发射时间间隔即可得到目标的速度。在理论上,发射两次脉冲即可测量速度。而实际上为避免错误,一般Ladar设备在一秒钟内发射高达上千组的脉冲波,以最小平方法求其平均值计算目标速度,就可以得到非常准确的速度。测速时间可以达几毫秒至几十毫秒,相比雷达具有更高的测速准确度;同时,Ladar的发射锥角度只有不到0.1°,其狭窄光束使两车被同时侦测到的机会等于零,因此,以Ladar测速可以明确认定受测目标。这些特性使Ladar监测系统在较高车流量的路况上能够准确地工作。

同雷达原理监测系统一样,对于固定安装在道路的上方,以一定角度俯视机动车道的Ladar监测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安装角度带来的影响,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校正,这种悬挂设计只对单独车道进行监测。但与雷达监测系统相比,激光测速具有测量速度快、监测目标准确、测速准确度高等特点,在两车道车辆并行或车辆连续进入监测区域时,可以有效地得到车速,而不会出现错抓误判的情况。此外,由于激光二极管发射率很窄,其侦测器极易接收到精确的波长,因此在日间有强烈阳光时仍能正常操作。相对于雷达,激光测速产品价格较高。

三、地感线圈测速原理

地感线圈测速一般要用到两个线圈,两个线圈之间区域即为超速监测区域。当机动车进入第一个线圈时会在电路中产生电磁感应,同时触发计时器开始计时;走出第二个线圈后,计时结束,根据两个线圈之间的距离和产生感应的时间差,以距离除以时间就可以算出车辆通过超速监测区域时的速度。有时为提高测速准确度,可以加入第三个线圈,取得车辆经过各线圈时的平均值,将其作为测量值。相对于其它测速方式,该系统因没有更多精密高智能化的设备却能获得比较高的捕获率,因此性价比较高。其不足之处是安装施工时会破坏路面,影响路面寿命,且线圈在地下容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形状改变,还受重型车辆挤压、路面修理等损坏,使用2-3年就需要更换线圈,实际维修养护费用高于其它测速设备。

四、视频测速原理

最早出现的视频原理测速监测系统是虚拟线圈视频测速系统,即在视频图像中的车道上,相距(30-50)m处设两个虚拟线圈,由于摄像机采集图象的速度是一定的(x秒/帧),通过计算图片的帧数可以得到经过的时间,利用车辆通过两个虚拟线圈的时间差,就可得出车辆的运行速度。其优点是简单方便、不破坏路面、不用更换线圈。该测速原理最主要的缺点是测速误差大,容易受到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其次,凡经过虚拟线圈的物体均被记录下来,无效数据多、误判车辆多;再次,一次只能对一个车道的一辆车进行测速,两辆车或数辆车同时经过时无法测速,更无法判别其是否超速。由于误判车辆较多及测速误差太大,目前视频测速基本已被淘汰。

现在比较准确的是精确视频机动车测速系统,该系统主要采用了目标识别与目标跟踪技术。这些技术原来主要用于航天领域。目标识别技术为图象的特征模式识别,其基本原理是对所要识别的目标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建模。正确建模是该技术的关键。目标跟踪技术也可称为目标锁定跟踪技术,就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不丢失目标。该系统应用在机动车测速方面,应保证在60m距离内不丢失机动车目标。

具体方法是,通过多路采集卡将测速及车牌摄像机的图像信号实时传送到计算机中,由计算机进行实时分析计算。对图像进行目标识别,在判别出真正的目标后进行目标锁定并对锁定的目标进行实时跟踪,同时计算出车辆的精确位置并得出目标运动的矢量轨迹曲线图。图像中车辆的位置都是可以准确确定的,而每幅图像的采集时间是40ms(PAL制标准)固定不变,所以,可得出非常精确的位移差ΔS和时间差Δt。从矢量曲线图中取A、B两点,即可得出其位移差ΔS和时间差Δt,V=ΔS/Δt,式中:V—汽车运动速度,ΔS—A、B两点之间的精确距离,Δt—汽车由A点到达B点所需的准确时间。摄像机由上向下,俯视看路面,路面上任何车辆的一举一动都会在系统的监视之下。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取路面上的车辆信息,所以得到的速度非常精确。

总之,不同原理的监测系统有其各自的优缺点,目前在国内应用最广泛的主要是地感线圈原理和雷达原理的监测系统,这两种监测系统在满足一定测速准确度要求的条件下价格相对便宜,性价比较高。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各种原理的监测系统会更加完善,发挥各自的长处,还会涌现出更多新的产品,为更好地维护道路交通安全服务。

篇2:各个测速方式的优缺点

1、SBR法污水处理工艺 SBR法是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不同,SBR技术采用时间分割的操作方式替代空间分割的操作方式,非稳定生化反应替代稳态生化反应,静置理想沉淀替代传统的动态沉淀。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SBR工艺优点:

(1)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动力增大,效率提高、运行效果稳定。

(2)耐冲击负荷,池内有滞留的处理水,对污水有稀释、缓冲作用,有效抵抗水量和有机污物的冲击。

(3)反应池内存在DO、BOD5浓度梯度,有效控制活性污泥膨胀。(4)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5)工艺流程简单、造价低。主体设备只有一个序批式间歇反应器,无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统,调节池、初沉池也可省略,布置紧凑、占地面积省。SBR工艺缺点:

(1)自动化控制要求高。

(2)排水时间短(间歇排水时),并且排水时要求不搅动沉淀污泥层,因而需要专门的排水设备(滗水器),且对滗水器的要求很高。(3)后处理设备要求大:如消毒设备很大,接触池容积也很大,排水设施如排水管道也很大。

2、CASS法污水处理工艺

CASS是在SBR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SBR池内进水端增加了一个生物选择器,实现了连续进水(沉淀期、排水期仍连续进水),间歇排水。设置生物选择器的主要目的是使系统选择出絮凝性细菌,其容积约占整个池子的10%。生物选择器的工艺过程遵循活性污泥的基质积累——再生理论,使活性污泥在选择器中经历一个高负荷的吸附阶段(基质积累),随后在主反应区经历一个较低负荷的基质降解阶段,以完成整个基质降解的全过程和污泥再生。CASS具有以下优点:(1)建设费用低;(2)运转费用省;

(3)有机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质好,通过过滤和消毒后,就可以作为中水回用;

(4)管理简单,运行可靠,不易发生污泥膨胀;污泥产量低,性质稳定。

CASS具有以下缺点:(1)冬季或低温会对运行有影响;(2)构造复杂。

3、A/O法

A/O工艺是由缺氧池和好氧池串联而成,作用是去除有机物的同时得到良好的脱氮效果。A/O又称前置反硝化,最显著的工艺特征是将脱氮池设置在除碳过程的前面,先将废水引入缺氧池,回流污泥中的反硝化菌利用原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将回流混合液中的大量硝态氮还原成氮气,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然后进入后续的好氧池,O段后设沉淀池,部分沉淀污泥回流A段,以保证A段有足够的硝酸盐。

采用该方法优点是处理效率高,流程简单,投资省,操作费用低,缺氧反硝化过程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容积负荷高,缺氧/好氧工艺的耐负荷冲击能力强。但由于没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从而不能培养出具有独特功能的污泥,难降解物质的降解率较低;若要提高脱氮效率,必须加大内循环比,因而加大了运行费用。另外,内循环液来自曝气池,含有一定的DO,使A段难以保持理想的缺氧状态,影响反硝化效果,脱氮率很难达到90%。

4、曝气生物滤池

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先进的污水生物处理工艺,它综合了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两大类污水生物处理法各自的优点,又具有生物化学反应和物理过滤两种功能。

曝气生物滤池中填装改性陶粒滤料,滤料表面上生长着大量的细菌,运行一段时间后形成一定的生物膜。曝气生物滤池在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过程中由于同化作用,在滤料表面生长大量新的细菌体,使生物膜变厚。同时由于截留部分悬浮物,滤池的水头损失增加。当水头损失达到一定的范围内,应对其进行反冲洗,将老化的生物膜反洗出来,反冲洗排水流入调节池重新处理。

在地埋式中水处理工程应用中,由于曝气生物滤池的提升高度较大,高程布置很难协调,一般用作后处理工艺,但其高程布置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5、MBR法污水处理工艺

MBR又称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膜的种类繁多,按分离机理进行分类,有反应膜、离子交换膜、渗透膜等;按膜的性质分类,有天然膜(生物膜)和合成膜(有机膜和无机膜)按膜的结构型式分类,有平板型、管型、螺旋型及中空纤维型等。MBR工艺的优点:

(1)由于膜的高效分离作用,分离效果远好于传统沉淀池,出水水质稳定。

(2)该工艺剩余污泥产量低,降低了污泥处理费用。(3)占地面积小,不受设置场合限制(4)操作管理方便,易于实现自动控制 MBR工艺的缺点:

(1)膜造价高,膜-生物反应器的基建投资高;(2)膜污染容易出现,给操作管理带来不便;(3)MBR工艺的能耗高。

6、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通过接触曝气形式改良、演变出的一种生物膜处理技术。它具备生物膜法的基本特点,既可利用附着在填料表面上的微生物群体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氧化,以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又与其它生物膜法有所区别:(1)反应器内的填料全部浸没在废水中,以供微生物栖息生长,故又称淹没滤床反应器;(2)供氧方式与强度不同,采用机械设备向废水中充氧,不同于生物滤池靠自然通风供氧,氧气的传质速率高,提高生物降解效率。

此工艺的优点为

(1)比表面积大。生物接触氧化法由于有填料作为载体,且所投填料比表面积比一般生物膜法大,可形成稳定性好的高密度生态体系,挂膜周期相对缩短,在处理相同水量的情况下,水力停留时间短,所需设备体积小,场所占地面积小。

(2)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污泥浓度高、泥龄长的特点。对于一些较难降解的有机物具有较强的分解能力,系统耐冲击负荷强,高效率。有关报导表明,在一般条件下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体积负荷可达3~10kgBOD5m-3d-1,是普通活性污泥法的3-5倍,COD去除率是传统生物法的2-3倍。

(3)相对普通活性污泥法来说,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法的污泥产量少,在操作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污泥膨胀,也无需频繁调整回流污泥量及DO值。(4)设备简单,操作容易,维修方便,运行费用低,综合能耗低。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通过接触曝气形式改良、演变出的一种生物膜处理技术。它具备生物膜法的基本特点,既可利用附着在填料表面上的微生物群体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氧化,以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又与其它生物膜法有所区别:(1)反应器内的填料全部浸没在废水中,以供微生物栖息生长,故又称淹没滤床反应器;(2)供氧方式与强度不同,采用机械设备向废水中充氧,不同于生物滤池靠自然通风供氧,氧气的传质速率高,提高生物降解效率。

此工艺的优点为

(1)比表面积大。生物接触氧化法由于有填料作为载体,且所投填料比表面积比一般生物膜法大,可形成稳定性好的高密度生态体系,挂膜周期相对缩短,在处理相同水量的情况下,水力停留时间短,所需设备体积小,场所占地面积小。

(2)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污泥浓度高、泥龄长的特点。对于一些较难降解的有机物具有较强的分解能力,系统耐冲击负荷强,高效率。有关报导表明,在一般条件下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体积负荷可达3~10kgBOD5m-3d-1,是普通活性污泥法的3-5倍,COD去除率是传统生物法的2-3倍。

(3)相对普通活性污泥法来说,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法的污泥产量少,在操作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污泥膨胀,也无需频繁调整回流污泥量及DO值。

(4)设备简单,操作容易,维修方便,运行费用低,综合能耗低(1)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冲击负荷和水质变化的耐受性强,运行稳定。(2)生物接触氧化法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建设费用较低。(3)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泥产量较低,无需污泥回流,运行管理简单。(4)生物接触氧化法有时脱落一些细碎生物膜,沉淀性能较差的造成出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稍高,一般可达到30mg/L左右。大部分生物接触氧化法都是采取连续曝气的方式,若以间歇曝气、连续进水的方式运行可以达到相同或者较好的处理效果,则可以降低电耗,本试验对生物接触氧化法在间歇曝气运行条件下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

间歇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微污染水源水是可行的,在保障水体溶解氧质量浓度不小于4 mg/L的前提下,间歇曝气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效果与连续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相当,能节省气量60% ~ 80%。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生物接触氧化特点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采用固定式生物填料作为微生物的载体,生长有微生物的载体淹没在水中,曝气系统为反应器中的微生物供氧。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微生物固定生长于生物填料上,克服了悬浮活性污泥易于流失的缺点,在反应器中能保持很高的生物量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介绍 1.格栅

格栅的主要作用是将污水中的大块污物拦截,以免其对后续处理单元的机泵或工艺管线造成损害。2.调节池

为了保证处理构筑物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设计时宜设计调节池,来调节污水的水质水量,以保证处理效果。3.水解酸化池

本处理工艺中的水解酸化池可使固体物质降解为溶解性物质,使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以减小后续处理的负荷。4.接触氧化段

接触氧化池是浸没曝气式生物滤池,池中设有填料,利用填料上挂有的生物膜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吸附并氧化分解。微生物所需要的氧气采用风机曝气。接触氧化池具有以下特点:填料比表面积大,池内充氧条件好,解除氧化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量高于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及生物滤池,因此,它可以达到较高的容积负荷;由于相当一部分微生物固着生长在填料表面,运行管理方便;由于池内固着量多,水流属完全混合型,因此它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用能力;因污泥浓度高,当有机负荷较高是其F/M仍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因此污泥产量可相当于或低于活性污泥法。5.沉淀池

竖流沉淀池利用重力分离法,对污水进行固液分离。水由中心管的下口进入池中,由于反射板的拦阻而流向四周分布于整个水平断面上,缓缓向上流动。当沉降速度超过水的上升流速时,颗粒就向下沉降到污泥斗,澄清后的水由池四周的堰口溢出池外。本方案中的竖流沉淀池采用方形结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特点

(1)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冲击负荷和水质变化的耐受性强,运行稳定。(2)生物接触氧化法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建设费用较低。(3)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泥产量较低,无需污泥回流,运行管理简单。(4)生物接触氧化法有时脱落一些细碎生物膜,沉淀性能较差的造成出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稍高,一般可达到30mg/L左右。生物接触氧化适用范围

篇3:中西思维方式优缺点的几点启示

1 辩证整体思维与个体分析思维

中国思维方式的一个特点就是辩证整体性。中国哲学, 无论是儒、释还是道, 从一开始就追求一种“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境界。善于从千变万化的现象中发现万物的统一性, 把自然看成统一的整体, 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包含, 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西方思维方式的一个特点就是注重个体分析, 无论是人与自然还是精神与物质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 二者是分离对立的, 二元的。这种对立的二元宇宙观使西方人致力于对万事万物清楚透彻的研究, 由此形成了个体分析式思维。

辩证整体思维的优点在于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有利于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发展过程, 从而更好地了解事物的全貌, 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辩证整体性思维强调整体利益, 个体要服从集体, 事事要以大局为重, 舍小家为大家,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中国人的“天人合一”思想, 这种思想在当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背景下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这种思维模式的缺点在于不注重试验和分析, 难以揭示现象背后的深刻原因, 对本质的研究带有神秘性、或然性, 无法上升为完整的整体利益, 无法进行精确地微观分析。辩证整体的集体主义思想使整体始终凌驾与个体之上, 压抑了个体的创造性;同时否定个体人格的独立性, 养成了人们保守、内向、克制、依赖的人格, 不利于个体的发展。

西方个体分析思维的优势在于把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分解为具体的细节和简简单单的元素, 强调事物发展的详细过程, 个体分析式思维使得西方人善于解决问题, 做事精确高效。另外, 西方人天生爱冒险, 并强自身的成功要靠个人奋斗, 要通过个人奋斗来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西方人还酷爱自由、天性热情、有进取心。然而分析式思维也会导致一系列问题, 因为如果事事都用简单的方式来处理, 缺乏对事物整体的把握, 就无法看清其全貌, 就会以偏概全, 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另外, 过多的强调个体, 否认多样性, 产生自我中心趋向, 导致个人主义的盛行。对事物多样性的否认也就意味着排他性和侵略性, 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就会造成一系列危害自然和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

2 隐约模糊性思维与论证精确性思维

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典型特征就是模糊性, 这种思维特点造就了中国人隐约含蓄的思维方式, 例如中国人非常善于比喻, 喜欢借外物隐喻内心, 通过外物间接地表达自己和其它事物, 李白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来暗示政途坎坷。朱庆馀在参加考试之前曾经献给当时为水部郎中的张籍许多他自己的诗作, 后来朱庆馀登科及第, 写了一首最为后人乐道的诗, 这就是《近试上张水部》“昨夜洞房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董希平, 2006) 这首诗言外有言、意外藏意, 句句说新娘等待拜见公婆的焦急, 也句句写作者不知自己是否合主考官心意的担心, 恰如其分的地传达了朱庆馀的心声。这种隐喻诗正是模糊性思维的一大优点, 含蓄, 隽永, 有一种不言自明的意境美。但这又容易导致各种误解, 使人无法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由于界限不明, 概念灵活多义, 因此就可以对其进行任意解释, 随意解读, 阻碍对事物的详细研究和探析。

西方人思维方式的一大特征就是论证精确性, 从古希腊时起, 西方人就很重视实体和属性的精确性研究。黑格尔曾经说过“东方无尺度的实体的力量, 通过了希腊精神, 才达到了有尺度有限度的阶段。希腊精神就是尺度、明晰、目的, 就在于给予各种形形色色的材料加以限制, 就在于把不可度量者与无限华丽富有化为规定性和个体性。” (黑格尔, 1981) , 精确性可谓西方思维方式最大的优点, 如果说有瑕疵的话, 可能就是西方人太较真了, “蜗牛爬行”是一句用来形容人行动缓慢的成语, 但还真的有外国专家用秒表和尺子测蜗牛的爬行速度。

3 圆式思维和直线式思维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多表现为圆式、迂回式。中国人重视圆融、和谐的人际关系, 希望达到“天人合一”的圆满境界。圆式思维方式的另一特点就是说话喜欢绕弯子, 常常避开主题。例如, A:那个事你那个了没有, B:那个事不容易那个。圆式思维的优点在于人伦观较强, 重视长幼有序、礼尚往来, 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在相互交往中不容易产生矛盾, 集体主义观念较强。缺点就是容易让人养成自我压抑和慎言的性格, 常常表里不一。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属于直线式思维, 往往呈线性展开, 并在一个方向上向前运行, 是一种由点到线, 然后再以线为主体的直线式思维方式。直线式思维方式强调万事万物的统一性, 非矛盾性和排中性, 西方人认为一件事要么是对要么是错, 没有中间选择。西方人说话喜欢开门见山, 先提出自己的要求, 然后再陈述原因。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在于他们按法则办事, 公私分明, 人情和事情两分。他们不但喜欢说话开门见山, 而且还喜欢和别人争论, 总是有必须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这样有利于发展和延伸自我。缺点就是人情味淡漠, 人与人之间疏远冷漠, 在交往中往往容易发生冲突。

4 保守性思维与开放性思维

自古以来, 中国就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再加上半封闭式的大陆环境, 造就了中国人长期的闭关锁国, 缺乏与外界的沟通和联系, 思维闭塞, 重视乡土观念, 重视落叶归根, 这就导致了思维的内向保守性。“天人合一”的大一统思想和一体化的社会政治结构使得中国人努力寻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重视历史传统, 凡事唯圣、唯书、唯上, 不喜欢接受新生事物。这种思维的优点就在于中国人有求稳的心理和好静的性格, 倡导做事做人平心静气、洁身自好、节制欲望、不争名夺利。缺点就是容易造成安分守己、知足忍让、害怕竞争、缺乏怀疑和批判精神、不敢否定和超越前人、相信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这种思维方式压抑了人的天性和创造精神, 不利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

西方开放性的海洋地理坏境有利于海洋贸易和海洋运输业的发展, 海洋贸易和海洋运输业的发展带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盛, 商品经济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互通有无, 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外向性。在海洋贸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西方人逐渐形成了向外开放性的思维方式。这种开放性的思维方式使得西方人重视对自然的认识、改造和征服, 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向外开放性思维方式的缺点就是西方人容易人喜新厌旧, 见异思迁, 更容易具有对外侵略性, 像西方国家推行的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5 结束语

中西思维方式各有其特点和优缺点, 在一个经济全球化、文化交流日益繁盛的大的国际形式下, 中西思想文化交融是总的趋势, 但交融并非混合。文化交流发展的未来应该是中西各自以其传统的优势为主导, 相互借鉴, 共同发展。我们要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光辉灿烂史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同时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摒弃其中的不合理部分。

摘要:中西方都曾创作造过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 然而受经济制度、地理环境及语言哲学观等诸因素的影响, 中西思维方式在各自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中西思维方式孰是孰非, 不可一概而论, 但纵观整个人类历史发展长河, 特别是放眼于当今日新月异的时代, 认真研究和比较中西思维方式的优缺点, 做到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对于把握现代化科学思维方式, 提高中国人民的思维水平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思维方式,优缺点,差异,启示

参考文献

[1]潘文国.含英语对白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5.

[2]董希平.唐诗名篇的人生哲理[M].北京:海潮出版社, 2006.

[3]连淑能.论中西方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1 (2) :40-46.

[4]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M].商务印书馆, 1981.

[5]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6]李珂.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对比看英汉表达方式的差异[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05, 36 (2) .

[7]聂大海.汉英语言差异的哲学思维渊源[J].河南大学学报, 2004, 44 (1) .

[8]胡颖.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分析[J].西安社会科学, 2008, 26 (3) .

篇4:浅谈几种供暖方式的优缺点

摘要:到目前为止大部分采暖建筑物可以分户控制,但要真正做到按热量收费,我们还要能够做到分户计量和制定合理的收费制度。

关键词:供暖方式 优缺点

0 引言

目前国内常用的几种供暖方式有,双立管水平串联式和传统单管顺流式散热器采暖、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和电热膜辐射采暖它们不仅可以适应于不同地区和不同场所的供暖,而且还可以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这几种供暖方式均有各自的优缺点。下面就它们的优缺点论述如下;

1 双立管水平串联式散热器采暖

双立管水平串联式系统的特点是热水经总供水立管和各层水平支管,用多组散热器散热的一种供暖系统。其优点如下:①在热用户入口处安装锁闭阀和热计量表,可以实现分户控制和分户计量;②在热用户内安装集水器并加阀门来控制不同房间的温度,实现分室控温;③管路简单,施工无立管穿越楼板,本层敷设水平支管时,可埋设在沿墙50mm深的沟槽中,室内没有明管比较美观;缺点:①是水平方向串联过多散热器时,易造成前端过热而末端过冷现象;②水平支管埋设在垫层中,要占用30mm的建筑物高度,增加了楼板的荷载同时也增加了土建造价;③水平支管需埋设在沿墙50mm深的沟槽中,,一般是用水泥将沟槽灌死,这为将来系统的维修留下了隐患与不便。建筑物下层散热器的设计片数较单管顺流式系统少,系统的散热器初投资比垂直式系统低,但由于每户都增设了锁闭阀、热计量表和散热器温控阀,因而系统的总造价比单管顺流式系统要高。虽然系统总造价稍高一些,但系统本身的优点以及国家政策的导向,使该系统迅速成为目前国内最常用的系统之一,特别是在居住建筑、各层有不同使用功能或不同温度要求的建筑物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 传统单管顺流式散热器采暖

单管顺流式系统的特点是立管中全部的水量顺次流入各层散热器。其优点是系统形式简单、施工方便、造价低;缺点是不能进行局部调节和分户控制及计量,易出现局部区域过热或过冷的冷热不均现象。该系统曾是国内一般建筑应用最广泛的采暖形式之一,目前由于国家供暖行业和用户对供暖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单管顺流式供暖系统在居民住宅建筑中的应用受到很大影响,但其优点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仍被用于办公建筑、学校、医院、公共建筑、工业企业建筑及公有住宅的采暖中。

3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简称地暖,是以低温热水为热媒,以地板为发热体、以辐射传热为主,对流换热为辅,是一种对房间热微气候进行调节的节能采暖系统。通过预埋在房间地面下的地暖专用热水管来加热地板,进而实现由地面向房间的散热供暖。其所需供暖热水温度一般不超过60℃。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以采暖房间的整个地面作为散热面,散热面积大,散热面表面温度远低于传统散热片,热量大部分以热辐射形式散出,与传统的供暖方式相比,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具有以下优点:①洁净、卫生、舒适。地暖是热量通过地板主要以辐射的方式散热,其特点是热源面积大、温度低,对流少,不易引起扬尘,室内空气清洁卫生。室温自下而上逐渐递减,给人以脚暖头凉的舒适感觉。②高效、节能、运行费用低。地暖在人体受益的高度内温度较高、热媒传输热损失小、可利用低品位热源,节省能源。维修简便,仅需定期清洗过滤器的过滤网。可方便地在分水器前安装计量表,易实现分户计量。③地暖有较好的蓄热性。由于地面层和混凝土层热容量大,因此在间歇供热的条件下,室内温度变化不明显。④不占室内面积易装修。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的热水管道,除使用中可调节的分、集水器及阀门外,全部埋在地面以下,不占任何使用面积,便于装修和家具布置。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缺点是:要占用50-70mm的建筑物高度,不仅造成楼板或地面每平方米要至少增加20Kg的静荷载,而且土建初投资也有所增加;由于盘管是埋在结构层里,所以系统维修很难。近几年我国很多地区已广泛采用这种采暖方式,特别是各种新型保温材料和塑料管材的出现,管材价格的下降,都加速了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在我国的发展。该系统特别适用于大开间、矮式窗、热媒温度低、装修要求高的建筑物,因系统可以进行局部调节和分户控制、分户计量的功能,如今在住宅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已成为目前我国常用的供暖形式之一。

4 低温电热膜辐射采暖

低温辐射电热膜供暖系统,是以电力为热源、以电热膜为发热体、大部分热量以辐射方式送入房间。电热膜是一种通电后能发热的半透明聚酯薄膜。有可导电的特质油墨、金属载流条经印刷、热压在两层绝缘聚酯薄膜间制成的,配以独立的温控装置。电热膜一般安装在天棚内,对房间辐射采暖,工作时表面温度在40℃~60℃之间。该供暖方式无室外热源和热网,室内部分一次性投资高于室内热水供暖系统投资。其运行费用比同等条件下热水供暖系统高。该方式主要优点如下:①无污染,维修量小,室内美观、空间利用率高。②用户可随意调节室温,方便、灵活,室内环境舒适。③用户行为节能可较大幅度降低供暖运行费用。

篇5:各个测速方式的优缺点

2000年建设部以76号文件颁发了《民用住宅节能管理规定》, 提出了分户热剂量的方向性问题, 发出了供暖改革的信号。2003年, 建设部等八部委局联合下发《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决定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以及山东、河南等地区开展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 这标志着我国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笔者仅就集中供热和分户壁挂炉供热方式优缺点, 谈一下粗浅的看法, 以期能为广大用户在选择供暖方式时提供点帮助。

1) 从安全性来看, 集中供热比分户壁挂锅炉供热从安全性上更可靠

(1) 在操作方式上, 集中供暖热源设备是由取得安全操作证与技能操作证的专业人员操作, 可保证供热设备24小时均有专业人员在岗值守。分户式采暖方式一般是由用户自己操作, 对用气安全知识、壁挂炉安全知识的掌握良莠不齐, 而且用户不可能24小时对壁挂炉进行安全检查;

(2) 燃烧设备上, 集中供热比分户壁挂锅炉供热更安全:

集中供热使用的是大型锅炉, 该锅炉一般厂家是无法仿造和“山寨”的, 锅炉制造企业信誉良好。资质齐全, 在源头保证了设备的安全可靠。分户式壁挂锅炉供热尽管控制简单明确, 自我保护功能齐全, 自动化程度高, 保护装置多, 可靠性较高, 但生产厂家良莠不齐, 产品质量也是无法保证100%合格, 一旦自动化失灵, 在室内造成燃气泄露将会给家庭、社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3) 燃烧方式上, 集中供热比分户壁挂锅炉供热更安全

集中供热锅炉操作空间大, 人员操作技术水平高, 锅炉燃烧对操作间室内基本无影响。而分户式壁挂锅炉供暖, 燃烧用空气取于室内, 所以一般开壁挂炉均需打开放置壁挂炉房间窗口, 以防止室内缺氧或残留可燃气体, 对室内空气造成环境污染。

2) 从经济性来看, 集中供热比分户壁挂锅炉供热具有大大的优势

在这里仅以沈阳市普通住宅200m2为例进行经济运行费用的估算。

(1) 供暖热负荷Q的估算

全国主要城市热指标估算值

注:以上热指标是依《城市冷、暖、汽三联供手册》提供的估算值, 根据各城市的有关气象资料计算而来。

Q=qm2=82kcal/hm2×200m2=16 400kcal/h=19kW

(2) 采暖耗气量Q1计算

Ql=h·D·Q/Hc×η=8×152×16 400/8 550×0.9=2 592Nm3

式中, h为采暖季每天锅炉运行小时数8小时;

D为采暖季天数;

Hc为标准立方米天然气低发热值8 550Keal/Nm3;

η为燃气式壁挂炉效率90%;

折算成单位面积年耗气量为:

QM=2 590/200=12.96Nm3。

(3) 采暖季运行费用估算

沈阳市天然气价格为2.4元/Nm3, 采暖季运行费用为:

¥=2 592×2.4=6 220.8元/年;

折算成单位面积采暖费为:

¥d=6 220.8/200=31.1元/m2。

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使用单体燃气式壁挂炉采暖费用为31.1元/㎡, 比沈阳市燃煤锅炉房集中供暖21元/㎡大约要多出10元/㎡。

3) 从舒适度来看, 集中供热比分户壁挂锅炉供热具有大大的优势:集中供暖是24小时不间断、持续的给供暖, 建筑物本身蓄热和散热维持一定的平衡, 使室内形成一个比较稳定室内环境。

壁挂炉供热是不间断的供热运行方式决定了, 建筑物的蓄热远远小于散热, 室内人员会因建筑物的冷辐射造成不舒适的感觉。

4) 从技术改进潜力来看, 集中供热比分户壁挂锅炉供热具有更大的技术支持。

改革开放30多年, 我国集中供热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 技术已经很成熟, 供热机组的热电联产综合热效率可达85%;区域锅炉房的大型供热锅炉的热效率可达80%~90%。

当然现阶段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比如热源能耗、热力平衡、供热质量以及收费方式等方面, 但随着技术革新和进步, 集中供热将给广大热用户提供更为稳定、高质的供热服务。

在国外分户壁挂炉供热技术也已经很成熟并广为采用, 主要原因是国外小城镇居民比较分散的实际国情决定的。在我国居民比较集中的城镇还是更适合集中供暖。

总之, 对于广大居民用户分户式壁挂锅炉供热仅是一种可选择的供热方式, 在有条件采用集中供热的地区应当尽量采用集中供热, 以提高居民室内的采暖质量。

参考文献

[1]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028-93) .

[2]城市冷、暖、汽三联供手册.

[3]意大利赛维奥壁挂炉样本.

上一篇:春节活动主题教案大班下一篇:三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