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汉学校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文档

2024-04-22

高汉学校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文档(精选7篇)

篇1:高师院校《物理教学论》课程改革

1.认清物理教学论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人们历来对物理教学论这门课程在观念上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一部分老师和学生认为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了那么多的物理专业知识,从事初中物理、高中物理的教学是完全没有问题,知识的储备也是绰绰有余的。可是,且不论学生在学习大学物理知识时是否真正消化理解了,是否能理论联系实际,就现代社会而言,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储量不再是传统的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而是一缸水甚至是一江水与一碗水的关系。还有老师和学生认为物理教学论就是对教学的理论和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的分析,属于比较浅显的内容。认为中学内容学生已经学过,从小学到大学接受了这么多年教师的教学,潜移默化就知道该怎样教学了。而事实上无数的实践证明,具有相同的知识水平的两位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会有很大的区别。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仅有相应的物理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要会教、教得好。

1.2对于物理教学论的教学,有较多的教师流于形式。重视物理教学理论的教学,而对学生的教学实践指导却涉及较少,使得学生兴趣缺乏。学生缺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完善自我的教学技艺和增强自信的过程,这样会使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另外,这门课在课时的安排上也不太合理,学生的实践教学指导的课时太少,不利于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

1.3我国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学科教学论的研究不够重视,认为学科教学论课程知识较浅,没有很高的学术性和专业性,似乎谁都能胜任学科教学论的教学,因此在教师的安排上较为随意。有老师曾通过访谈的方式调查了全国9所高师院校的31位正在从事物理教学论研究或教学工作的教师,了解这些教师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其中有三年以上中学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有6人,仅占19.35%,而本科毕业后继续学习(包括硕士、博士和进修)方向为教学论的教师有11人,占35.48%,即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属于“半路出家”这种现象不利于师范生的发展,也不利于师范院校自身的发展。[2]作为学科教学论的教师不仅要熟悉中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很高的教学艺术和技能,而且还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知识。

1.4通过抽样对分别工作1~5年的正在从事教师工作的毕业生进行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新教师都要经历三年以上的锻炼才能较好的胜任教学教育工作,这就说明了我们输送的毕业生绝大多数都是半成品,而不是优质成品。统计结果也表明新教师最欠缺的五项素养:1)、对中学物理教材的分析能力;2)、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热爱学生,有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5)、校本教材、地方教材的研究能力。这实际上的缺失。

1.5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的生源质量有所下降,生源的数量却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这也就造成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高校毕业生的人数激增。社会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对教师岗位的需求有所增加,但相对于高师毕业生人数的增加,那是小巫见大巫。工作岗位,尤其是各方面条件较好的工作岗位,那是一岗难求。毕业生往往要经历一轮又一轮的考核,一轮又一轮的筛选,才有可能获得教师的一席岗位。就业难,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话题。通过调查发现,有一些专业课成绩很好,教学技能不太理想的学生在找教师工作的过程中屡屡受挫;而另一些师范技能良好,对中学物理的教学较为熟悉的学生在考聘教师岗位的过程中要顺利得多。高师物理教学论这门课,不仅是物理师范专业的一门课,还应该成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促进学生就业的一门课,还应该成为把学生从半成品逐渐向成品转变的一门课。

2.高师物理教学论的改革

2.1更新观念

首先要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中学物理教学论这门课在物理师范专业的所有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与力、热、光、电等专业课息息相关,而且是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实践的一门课,是与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最直接相关的一门课。让学生明确学习这门课的意义,这样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竭的动力和明确的动机。其次,要让学生知道这门课的具体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主要的教学模式,做到心中有数。再次,学生从小学到大学至少经历了十二年以上的求学过程,受教于很多的教师,每个教师都有着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而这些教学理念和方法都在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学生。这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的是符合新课标课程标准的,有的却是过时的、束缚学生发展的。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就要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摒弃以前所接受的过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接受适应现代教学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另外,作为从事物理教学论教学的教师也要更新观念。这门课的教学不仅是一门教材的问题,还是要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创新的一门课。要教给学生最实际、有用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还要有很好的教学艺术水平和师范技能,良好师风师德和不断创新的精神等。老师也得教到老,学到老。

2.2革新、充实教学内容高师院校要培养合格、优秀的基础教育人才,其教学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要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而改革。作为培养基础教育物理教师的一门重要课程—物理教学论也需要革新、充实教学内容。以阎金铎、田世昆主编的《中学物理教学概论》为例,这本教材主要讲了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和原则、物理教学方法论、物理教学测量和评价。二是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形式。包括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概念教学、规律教学、练习教学、复习教学和中学物理课外活动实践。三是中学物理教学技能训练。包括中学物理教学手段与教学技能、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和中学物理教学研究。[3]在《物理教学论》的教学中,我把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分成了三个部分,理论+实验+实践。理论部分除了介绍了当前国内外教学的最新理论、最新观念和最新成果外,还着重介绍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应对措施,教师的教学艺术、新课导入艺术、提问技巧、如何进行有效的听课和评课。通过观察发现,如果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的,听课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于是在这一部分,我把如何进行有效的听课和评课作为一个重点,学生参与评课是对学生综合教学素质的一个锻炼。而且在本门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听课和评课也是两个必要的环节。在实验部分,除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初、高中物理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对开放性实验的制定和解决,培养学生对原有实验或实验器材的创新和改革,培养学生自制实验器材的能力。在实践部分,坚持学生的讲课、说课贯穿始终,学生和教师的评课全程相随。在这一环节,通过学生和教师的评课以及教师的总结,让学生中逐渐熟悉每一种课型的大致讲解模式,以及具体的各种教学艺术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另外,对现代社会招聘教师逢进必考的情况,考虑到学生对中学物理内容不够熟悉,以及将大学物理内容和中学物理内容衔接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们还设置了高中物理知识的专题讲解,主要让学生弄高中物理中的疑难问题。总之,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课程的设置应切实为促进学生就业服务。

2.3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复制和转移,而是知识的生产、建构、理解、体验和感悟的过程。[4]对于物理教学论的教学,它与传统物理理论知识的讲解有所不同,它不需要严密的推导和证明,它需要的是学生的参与和体会。所以在本门课程的“理论+实验+实践”的各个环节,都致力于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环境,采用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2.3.1精讲理论,以教学案例讲理论。我主要借助多媒体实施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观摩得到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和教学技巧的启发,观摩后让学生充分的发表意见,有哪些是值得学习的地方,有哪些还做得不够好,可以改进,怎样改进。给学生观看的教学视频既有完整的一节课的教学,也有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具体的、分开的教学视频。比如对于概念教学,它可以分为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巩固深化几个环节。就对概念的引入,我们又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了概念引入的不同方法。比如运用演示实验引入新概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新概念,从复习已有知识引入新概念,利用物理学史资料或趣味故事引入新概念,由逻辑推理引入新概念,通过边学边实验引入新概念,以学生易产生错觉的前概念为切入点纠正概念,从而引入概念等等。另外分别向学生展示优秀的经典教学视频,也展示不太好的课堂教学视屏,让学生在好的教学案例中得到启发和熏陶,在不够成功的教学案例中找到问题。

2.3.2重视实践,加强技能训练。增加学生教学实践,校外见习、教学实习的机会和时间,并注重指导。充分运用微格教育,录下学生讲课和说课的全过程,然后再逐段回放,让讲课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作充分的点评,并在教师的总结点评中获得教学水平的提升。

2.3.3搭建互动平台,既可以是在课堂上的教学互动,也可借助网络平台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2.3.4教师鼓励和指导学生作教学研究,写教学论文,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学习的兴趣。

2.4考核的评价要注重过程

物理教学论相关内容的讲授主要是让学生对中学物理的教育教学有了自己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的实践体会。学生在体会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在对本门课程学生成绩的考核,若仅考虑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是不完善的,也是不妥的。对本门课的考核要注重过程,为此本门课程由考勤、作业、观察日记、专题研讨发言、教学仪器的设计、课件的研发制作、高考内容考核成绩、讲课说课成绩、教育实习等来量化成绩。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功能。

上述改革只是初步尝试,有些内容和环节已在进行,有些还在酝酿实施。课程改革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哪门课程的改革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涉及方方面面,因此,必须全面加以考虑多方面着手。另外,以上改革难免考虑不周全,只是希望我的文章能引起广大同行的兴趣,启发更多的师生去探索和创新,共同提高物理教学论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罗元辉.高师院校中学物理教学论课程的改革和创新[J].黔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3):17—19

[3]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2:高汉学校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文档

关键词素质教育校本课程特色教育探索

近年来,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坚持学科教学与特色教育并举,积极探索书法艺术教育特色,通过实施书法校本课程,学生的书写能力不断提高,三十多名学生参加江苏省书法艺术考级,其中八名学生达到八级,二十多名学生达到六级以上,学生的作品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奖。2006年5月学校在侯北人美术馆举办了师生艺术作品展,其中展出学生书法作品20件。2008年11月,学校结集出版了第一本师生书法作品集;2010年底通过苏州市书法特色学校验收;2011年10月通过“江苏省硬笔书法实验基地”验收;2011年12月通过江苏省书法特色学校验收,成为省内唯一一所获此荣誉的特殊教育学校,得到了兄弟学校以及书法界的一致好评。

一、完善课程体系,实现书法教学的课程化

在书法教学实践中,我们曾面临种种困难,如缺乏系统的硬笔与软笔教材,教师大多缺乏书法方面的专业知识,学生练习时间得不到保障。这些都直接制约了书法教学的有效开展。因此,我们一方面通过讨论提高对书法教学的认识,另一方面自编教材,使书法教学逐步走上课程化的轨道。

1.充分认识聋校开展书法教学的意义。聋哑孩子由于听力损失,接收到的信息大打折扣,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却比常人要强,这可以弥补他们的先天不足,所以非常适合诸如写字、画画、刺绣、刻纸等的练习,有利于他们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1)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习的成绩。在书法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眼、手等感官认真观察汉字,细心比较,找出特点和规律,反复练习,就会逐渐掌握汉字的构成规律,巩固对汉字的识记,减少错别字。

(2)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训练,聋生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逐步发展为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在书法教学中,可以选择同一类型的字让学生练习,再放在一起分析比较,找出规律,思维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3)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一手好字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欣赏古代书法家书法作品的同时,还可让学生对古人的优美诗文进行书法再创作,做到艺术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4)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聋生的意志薄弱,做事难以持之以恒,遇到困难就会退缩,书法教学是改变聋生这种缺点的有效途径。教学中让学生明确写一手规范、漂亮的字必须坚持不懈。教师一定要多鼓励,正面引导,帮他们树立信心、坚持练习、养成习惯。因此,书法教学的意义超出了练字本身,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2.系统编写适合聋生特点的书法校本教材。我校根据近十年的书法教学实践,在《中学生字帖——颜体的写法》一书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编写了一本适合聋校三四年级学生学习的书法教材。全书分成两大部分,三年级重点学习8种基本笔法,由基本笔画衍生出的笔画和基本笔画的组合变化,初步接触书法作品的形制和章法。上学期安排20学时,下学期安排20学时。四年级重点学习偏旁部首和字的结构,进一步学习书法形制和款印常识,让学生在学会欣赏作品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书法作品的创作。上学期安排20学时,下学期安排20学时。

二、构建课堂模式,实现书法教学的规范化

编写校本教材是实施校本课程的基础,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着力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实施校本课程、取得课程实效的关键。

1.激发学生书法兴趣。学习兴趣能推动学生自觉和积极学习。只有当学生对书法学习感兴趣时,才能积极主动而又愉快地投入。所以在书法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校本课程教材中丰富新颖、富有情趣的教学内容,如让学生欣赏古今名家名帖及观看名家表演视频,讲些书法家学书法的轶事或展示各种字体的用笔和结构规律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加强引导、及时鼓励、树立榜样等方法使学生保持持久而稳定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灵活多样、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来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同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又可以转化成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2.营造良好书法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书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热情、实施校本课程的重要条件。首先,在课堂教学起始阶段,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如在教室里张贴书法作品,或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书法作品,引导学生对书法产生愉悦情绪和美感体验,产生强烈的书写冲动;其次,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学习中发展、提高思维能力,形成思维的习惯,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次,教师应重视自身的感染力,从尊重、关心学生出发,做到表情和蔼、语言生动、示范准确,尤其是自身的深厚的书法素养将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学生因为榜样的作用,会对书法产生强烈的兴趣。

3.加强书法课堂教学。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校从地方课时里安排三至六年级每周一节书法课,由专任教师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运笔方法和书写技巧的训练,努力提高书法课堂教学的效率。

(1)在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要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颜体字的8种最基本笔画。在练习中分别安排一些相关的常用汉字,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熟记。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运笔方法与书写技巧,而且能提高他们对字形、结构的掌握和理解。

(2)在教学中,充分重视教师示范的作用。对于聋生来说,在写字时教师用语言来讲解写法理解起来有困难,但他们善于模仿,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写字的规范性,一丝不苟,有严谨科学的态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书法技巧等。

(3)在教学中要加强写字训练。在书写过程中要让学生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要让学生仔细观察范字的笔画、字形;认真分析范字的用笔特征、字形结构特征和各种笔画位置,做到心中有数;下笔临写,把眼中看到的、心中体会到的用手表现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练习中还要注重比较点评,让学生写好后与范字进行比较,知道哪儿接近了,哪儿不对,再书写,再比较。在反反复复的训练中,让学生的书写能力不断提升。

(4)在教学中要加强对汉字的辨别。要教会学生认识古碑帖中繁体字、异体字以及多笔少画、笔画变形或易位等的字,并明确与之相对应的简化字、正字或本字的规范写法,再让学生按照

字帖的本来面目去写。这样,学生不仅能正确处理好习字与用字的关系,还能让学生的临帖与古帖形神兼似,让学生更准确地练好笔画,学会结构。

(5)在教学中要加强书法创作教学。鼓励学生尝试书法创作不仅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书法艺术水平。比如当学生练笔画到一定的程度后,可以让学生认识一下书法作品的形制和章法,尝试让部分进步较快的学生写大字和简单的三四个字的作品。这样更能激发他们学习书法的积极性。学生都有不服输的精神,可以先带后,从而达到学生整体进步的目的。

4.规范五步教学。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根据聋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通过几年的摸索,我们形成了书法课堂教学“五步教学法”:①“导”,通过各种方法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②“讲”,交代学习内容,明确主题,采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教学方法进行示范书写,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书写的基本知识;③“练”,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通过各种形式的书写练习,使学生掌握运笔方法,感受书写规律,熟练书写;④“评”,师生间、学生间互评,肯定优点,激发写字兴趣,指出不足,让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此培养他们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书写美观的效果;⑤“举”,课堂的最后环节。如在教三点水这个偏旁时,让学生举出类似的字,通过举一反三找出同类字的书写规律,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建立评价体系,实现书法教学的常态化

在实施书法校本课程过程中,我们还十分注意建立符合聋校特点的评价体系,组织开展活动,科学评价学生,促进书法教学广泛深入开展,并逐步形成学校的特色。

1.开展经常性的书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人对事物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因此,丰富多彩的书法实践活动是提高校本课程实施水平的重要途径。

我校经常组织学生欣赏书法作品,参观书法展览,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书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学生只有兴趣来了,眼界宽了,才会唤起学习激情,投入到书写中去。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字也要有一定的练习时间。每天中午半小时的“天天练”是学校对每位学生的要求,并由教师专人负责批改,以表扬为主,把学生每天的练习成绩记录下来,开展评比活动。天天坚持书写,坚持评比,从不间断。

为了检验学生的书写成果,激发书写热情,学校经常开展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竞赛活动,如每月一次的黑板报比赛,办手抄报比赛,每个学期一次的书法比赛,每年一次的书法考级,校园里的环境布置;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书法比赛,让学生的书写能力在各种活动中得到提升。

2.建立科学性的课程评价体系。书法教学中的评价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教学中,我校努力改变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通过指导学生自主评价,采取观察比较法、题跋评价法、反馈评价结果等方法,确立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书写技能、情趣和美感,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探索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书写质量、执笔方法、写字姿势及其作业书写习惯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价。根据几年来的实践,结合学校实际,我们构建了一套学校书法(写字)教学评价体系,每个学期末对全校学生进行写字测试并评奖,重在激励。

篇3:高汉学校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文档

转变观念, 强化《美术教学论》课程的重要性

近年来, 我国美术教育发展较快, 同时也存在着单一化倾向, 即师范院校把美术教育作为单一专业技巧教育, 而不是艺术素质文化教育, 模仿专业艺术院校人才培养, 淡化了师范性的特点, 甚至偏离了教育方向。在课程设置中, 以传统写实性绘画为主, 教育课程相对较少。教师的角色认识也存在误区, 许多教师注重专业技法课而不重理论课, 尚未形成“大美术”的观念, 存在“画得好就能教得好”、“名师出高徒”等陈旧的教学观念, 只比绘画创作水平, 以成为“画家”为追求目标, 而忽视了其培养对象首先是一名教师这一基本角色, 把画家和美术教师混为一谈, 忽视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要求也是追求精英教育, 向美院看齐, 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到评价标准都效仿美院, 这无疑偏离了高师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办学宗旨, 不能适应新时期对美术教师的要求[2], 使美术教学难以达到严密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更不能成为“反思性实践者”[1]。许多美术教师有较好的专业技能, 却难以达到高校教师的文化涵养[3], 依旧用师徒传授的方式培养学生, 这种知识的片面性制约了美术教育教学的效果, 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美术教育的理念是应该分布在所有课堂上的, 如果只落在为数较少的理论课课堂上, 就显得太单薄, 每一位高师美术教师都应担当起这一份责任, 顺应时代需求。国家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正在逐步进行, 这就要求高师美术教师角色要变“画家型”目标追求为“教授型”, 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全新的知识结构以及不懈的研究能力和创造力[2]。

美术专业学生虽跨进了高师这个门槛, 其专业思想并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大部分学生认为做老师就是写写教案、讲讲课、改改作业什么的[4], 不需花时间训练、研究美术教学方法, 认为美术教学论学术性不高, 可学可不学, 课谁都能上。还有很多学生表示自己不想当教师, 学也没用, 只对素描、色彩、国画、油画、设计等技法课感兴趣。在这些错误观点的影响下, 教学论课程相比专业技法课程就矮了几分, 自然成了“小儿科”, 《美术教学论》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就需要教师树立起教育的前瞻性和教育实践性的指导思想[5]。所以, 我们在《美术教学论》课程教学中, 应该向学生强调教师师范素质主要是通过教育专业课程来实现的, 美术教学论的实施, 是高师培养合格美术教师的有力保证。通过美术教学论的目的、意义及基本性质的讲解, 强调教学论在整个高师教学中的正确地位和作用, 重在引领、矫正学生对教学论教学作用的误解, 树立《美术教学论》课程是培养学生师范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美术教育观和热爱美术教育的思想,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改进《美术教学论》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1. 建立高师院校与中小学校美术教师的协作关系。随着素

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中学美术课程内容也有很大改变, 不再是教学生写写画画的简单技能式教育, 在小学、初中美术课中就涵盖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领域, 高中美术包括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五个系列。高师美术教师如果缺少对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的足够认识, 就会导致美术教育专业教学与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实践脱节。以前的美术教学常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 与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隔阂, 这也是导致美术教学论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 我们与中小学美术教师建立起协作关系, 及时了解动向, 使美术教学论教学与中小学美术教改同步共进, 在教学中明确方向, 开拓创新, 着力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师演示案例教学。

示范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美术教学论对于具有操作性的教学内容, 最有效的方法是亲历演示, 如美术常识、美术欣赏、美术绘画、美术设计等案例教学, 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和要求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 能具体、形象地反映教学内容, 使课堂教学鲜活起来, 提起学生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指导学生进行教学模拟试讲。理论与应用的兼顾和整合, 是教学论教学方法的新特点, 教师要明确教学论教学的两重意义:教师既是教学生如何学, 又是教学生如何教, 学生既是从师学, 又是学为人师, 就是说教中有学, 学中有教。这一特定的内涵说明了我们的教学对象不但要善学, 而且要善教, 善为人师[5]。我们在《美术教学论》的教学中由以前理论讲授为主改为增加模拟试讲练习部分。在案例教学结束后, 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模拟试讲实践中, 让学生先在课余互相进行模拟试讲, 再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至少模拟试讲一次。其目的是使学生逐步摆脱走上讲台的胆怯心理, 从开始不懂得如何上课发展到能用较流畅的语言顺利地讲授一节课, 使其具有初步的教学技术和能力, 并且感受和理解美术教学的方式方法。抽取部分典型学生在模拟试讲结束后, 由学生、老师进行点评, 这样利于同学们共同提高、进步。另外还组织学生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 观看往届试讲较好同学的录像, 及时进行观后点评。

在学生进行教育实习前, 院系再次组织模拟试讲, 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分派给本院系教师课余进行指导, 教师在学生试讲过程中要作详细记录并作针对性指导, 评出试讲成绩, 不合格同学重新备课、重新试讲, 教师重新指导, 直至合格。通过这种强化练习, 保证了教育实习的效果。

完善教学实习

教育教学不能只在教室里或模拟状态下进行。教学实习是将教学论所学的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学方法、手段、技能运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实战演习。是对师范生进行职业培训的最有效的方法。教育实习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成为高师学生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 高师学生对教育实习只是一种被动接受学习的模式, 实习往往流于形式。为保证教育实习有序、有效施行, 我们在教育实习环节上作了以下改进:

1.做好实习生思想教育工作, 使学生认识到教育实习的重要性, 热爱实习岗位并按时完成实习任务。强调在实习过程中能

锻炼提高教学技能, 养成良好的职业品格, 以利于毕业后“零距离”地胜任工作岗位。

2. 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 完善实习管理。

选好实习学校后, 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以利于提高实习质量, 取信于实习学校。实习学校派出指导教师先对实习生指导两周 (我校教育实习共8周) , 实习生在接受指导之后全面负责教学工作, 保证一定的讲课时数。并且在实习期间参加实习学校的一切活动。实习生在实习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交流, 巩固实习成果, 上交实习报告和有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签字的听课记录及指导教师评定的成绩, 当“逃兵”或弄虚作假者扣学分。这样就杜绝了学生不重视实习而导致的散漫、不受实习学校管束的状况, 以保证教育实习质量的不断提高。

3. 加强学校派出的指导老师和辅导员同实习生的联系。指

导教师经常到实习学校检查指导, 和辅导员共同帮助学生解决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改变了以前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 学校介入少, 学生的实习管理完全由实习学校负责的情况, 不但给实习学校增加了负担, 也让学生产生了一种“学校把我们推出去不管了”的感觉, 心理产生了落差。现在从学生实习组织发动到学生实习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 都由学生所在校和实习学校分别具体组织实施, 保障了实习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 强化师范生的实践教学, 确保实习质量, 真正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以及适应社会、适应就业的能力。

结语

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 对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中学美术教师, 重教育教学方法是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必须改进的工作, 美术教学论作为高师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重要必修课之一, 仍需进行不断地改革和探索, 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和满足求知欲中学习美术知识, 使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艺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获得长足发展。

摘要:《美术教学论》是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培养合格美术教师的重要课程, 是训练学生从事中学美术教学能力的保证。为适应培养目标的需要, 我们对高师《美术教学论》课程的教学从思想观念、教育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改进。

关键词:美术教学论,高师,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裴丽华.高师院校美术教师的角色[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8 (6) .

[3]郭晓, 张勇.站在艺术教育制高点[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9.

[4]尹丽云.高师教学论教学与“三变”[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24) .

篇4:高汉学校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文档

当前,社会正在从一个“学历社会”迈进“学习社会”,传统学习已满足不了人类发展的需要,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已成为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师范教育是培养将来的教师,教师这个职业更是需要教到老学到老。因此,教育的目的已不能仅限定在使教育者获得一定数量的知识,而应当将重点放在培养和开发他们的智能,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上。师范教育更应该让学生知道这个理念,这样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才能培养出适合“学习型社会”的人才。

二、高师院校师范类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1.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大家都知道综合英语课程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能力进行训练的课程。学好它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所以作为这门课的任课老师更有责任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学到更丰富的知识。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学习动力,要让学生能学到知识首先是让他们对这门课有兴趣。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根据单元主题到网上搜索与之相关联的短片、视频、音乐、或背景知识等补充教学内容,利用教室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教学手段,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英语,提高课堂效率,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布置学生到网上或图书馆搜索相关资源,或是找些幽默小故事、英语笑话或英文歌曲等让学生课前5分钟表演,来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小组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Gmup work是整个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的语用教学环节,group活动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学生对于语用的体验。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问题,或是运用所学知识按照老师的要求共同完成一定的任务。这时老师仍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老师要备好课,充分考虑活动的可操作性,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而不是“能者多劳”,一个小组只等一两个成员完成任务。实践证明,小组活动减轻了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怕羞、怕出错等心理障碍,使他们表现出了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语言练习时间和机会。

3)针对师范生的特点,进行小讲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教师技能

高师院校的学生虽然前三年学的是高中课本,但和高中生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课堂掌握教学的基本方法,成为一个合格的师范类毕业生。从三年级的学生开始,每周有两次课笔者都能把15分钟给学生,指定课文的部分内容,让学生充分备课,轮流到讲台上讲课。同学都能认真备课,珍惜到讲台的机会,第二轮讲课时都沉着了很多,把握课堂也更加地老练了。

2.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因此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向学生传授学习英语的方法和技巧,经常给他们介绍好的英语学习网站。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对外语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教学能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补充教学内容

1)一二年级的学生夯实语法基础

课堂上除了必要的听说读写练习外,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一二年级时会通过课堂给他们夯实语法,对英语的语法有个系统的认识,并通过补充练习,熟练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每周会拿出一节课,按语法章节给学生系统讲解,有些学生在单元课程才学过,或掌握较好的语法知识可以让学生到讲台来讲解,讲完再通过练习巩固。

2)三四年级的学生补充高考练习和四级练习

高师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有着自己的特点,三年级他们学的是高中的牛津课本,所学的知识和高中生一样,课堂上会拿高考练习来给他们做,巩固英语知识。但他们和高中生不一样,学校要求他们要考四级,而且四级的分数不到390分不发毕业证。所以他们又有着考四级的任务,而且他们是英语专业以后要凭英语水平吃饭,四级或六级证书是说明英语水平的权威,况且很多用人单位会直接规定必须达到英语四级。教师在教授这些有着双重任务的学生时,又不得不给他们增加四级辅导,补充四级练习。

3)五年级的学生补充就业指导

篇5:高汉学校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文档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 微型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是计算机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1]。该门课程将计算机的硬件知识和软件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特别需要实践教学来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该门课程的实验教学显得非常重要。但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 实验课的教学普遍存在着枯燥乏味、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 导致教学效果差, 学生动手能力不强。要想改变这种情况, 必须加快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以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教学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基本问题的掌握。

1《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的重要性

培养本科生的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实验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 不但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 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验教学是高师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中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专业技术性较强, 涉及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较多, 具有术语、概念及原理性理论知识较难理解, 教学内容抽象、枯燥, 教学信息量大等特点[2]。特别是学生在理论知识还没有完全透彻掌握的情况下进行实验, 往往造成理论与实践学习相脱节, 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必须依靠大量的上机实践和动手实验, 才能加深理解和较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加深和巩固课本上的理论知识, 而且会增强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强化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毕业后成为信息产业的技术骨干。无论从课程本身的特点, 还是从专业素质的培养来看, 加强该课程的实验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

实验教学环节作为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突出其重要性, 许多高校已把《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单独列为一门课程, 紧随理论课开设, 并且单独计算学分。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常用可编程接口芯片的使用方法, 能够灵活运用芯片设计综合性实验, 具备软硬件开发的基本能力, 培养踏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作风,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将来的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因此如何搞好实验教学,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极其重要。

2 实验课现状

从当前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 当前师范类院校学生反映《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难学难懂, 存在学生对该门课程不感兴趣, 应付考试的现象, 导致该门课程学生考试成绩普遍偏低, 很多学生不能灵活运用芯片进行开发设计, 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等问题。

(1) 实验课节数偏少。这门课需要以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做前导, 尤其是学生先要学习汇编语言, 所以许多院校制定教学计划时把该门课程安排较靠后时间, 一般在第六学期讲授。师范类计算机专业安排的理论及实验课时都压缩了, 硬件课门数少、课时压缩, 课时有限, 理论教学学时数为51, 实践教学学时数为16。由于安排的学时少, 所以讲授的内容偏少。尤其是作为与计算机接口课密切相关的汇编语言, 一般每周两学时, 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偏少, 深度不够, 运用汇编语言编程能力较差。接口实验过程中需要编程, 由于课节少, 时间不够, 实验老师只好给出程序, 然后给学生讲解。

(2) 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硬件课不像软件编程课调试程序那样有趣, 多数学生觉得硬件课难学、枯燥乏味, 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过程中不仅需要连接线路, 而且还要编程。如果实验没有成功的话, 要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来排查失败原因, 费时费力, 有时可能由于一根导线没有接通, 就会导致花费两节课甚至更长时间也没有办法完成实验, 因此学生产生了厌学、畏难的心理, 部分学生对该课程产生了抵触情绪。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甚至没兴趣, 他们对学习应付了事, 老师也没有办法, 最后要考虑学生毕业、就业等问题, 只能降低要求。

(3) 教学方法陈旧, 实验进度与理论进度不同步。一般《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流程是:教师先讲理论, 接着给出实验程序, 然后让学生连接线路后运行实验程序, 最后观察实验结果就结束了, 如有时间, 接着写实验报告, 有的学生甚至在实验室无所事事, 应付了事。另外, 实验教材等同于操作手册, 学生很少主动思考, 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该种方式缺乏创新性, 很难将所学知识转化到实际设计与开发中, 根本达不到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目的。实验和理论同步进行, 导致做实验时需要的相关理论内容往往还没有讲到, 因此实验课上教师只能花上较长时间先讲解本次实验用到的理论知识, 学生对于实验原理不能很好的掌握, 留给学生硬件连接、软件编程和调试的时间不够, 所以老师只能给出实验程序, 学生在连接好电路后, 运行给出的实验程序, 学生只需简单的连线和导入程序。学生在做实验时没有思考、编程的时间。

(4) 实验器材陈旧过时。有的院校为节约资金, 器材更新较慢。往往只能做几个固定的实验, 实验不能扩展, 甚至实验仪器数量较少, 几个学生共用一台仪器, 不能做到人手一台。

(5) 实验教学通常采用教师为主, 学生为辅的方式。实验教学中通常学生处于次要地位, 在教师的指令下操作, 所以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果学生只能是机械操作, 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得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没有提高, 同时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6) 考核方式不合理。成绩评定往往采用学生出勤、课堂纪律以及实验报告是否工整来决定学生最后的实验成绩, 导致实验课上认真思考, 动脑的学生往往没有拿到高分, 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改革措施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建立开放的实验环境。为保证在上课时间没能完成实验的学生完成实验, 实验室应选定时间对学生开放。这样可以使课上未完成实验的学生在课后时间来继续实验。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实验题目,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并进行实验与研究, 进一步提高其动手能力。在实验室开放的情况下, 学习较差的学生可以随时补做一些基本训练的实验, 学习优秀者可进行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验, 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为学生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提供条件。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电子设计大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3]。教师应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硬件课的兴趣, 使学生明白《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不是单纯的硬件, 而是软硬件的结合, 这门课程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软件编程能力, 还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采取实验教学与电子设计竞赛等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省市举办的电子设计大赛。每年举行一届电子设计竞赛, 从中选拔出优秀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在预赛时, 要求每个班级选出一定数量的学生参加。此外, 鼓励学生选择硬件的课题作为毕业设计。

(3) 灵活的教学方式。采取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采用灵活的上课方式, 在实验室进行理论课的教学。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 灵活调整实验教学节数和时间。根据理论教学进度, 及时安排实验, 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计划灵活制定, 教师合理调整教材章节顺序, 即打破原有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框架, 可以先讲完某个实验用到的理论内容, 然后再做实验, 这样既节省了时间, 又使学生掌握了实验的理论知识。实验课上学生能有充裕的时间编程、调试程序、排查电路, 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 增强学生的信心, 不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将近期末的时候, 给学生布置综合性实验, 根据完成情况, 计作实验成绩的一部分。同时教师要精心做好实验准备, 理论课上布置下次实验课的题目和要求, 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熟悉实验课上要用到的理论知识, 让学生自己思考完成实验的大致思路。教师应设计合理的实验课教学方案, 精心设计好实验题目, 题目要具有典型性, 以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原则, 以满足将来实际工作的需要。

(4) 采购多功能的实验器材, 做到每人一台仪器。实验课上为防止个别学生懒惰, 不能几人同组做实验。如果上课学生较多, 应把学生分成几组, 分批次上实验, 确保实验课上人手一台实验仪器, 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实际动手的机会。要求学生爱护实验设备, 损坏的实验箱应及时维修。采购多功能实验器材, 使学生不必局限于常见的几个实验题目, 还可以尝试课堂以外的实验。例如可做液晶显示实验取代以往的LED显示实验, 显示学校名称、学生班级学号、专业姓名等, 使学生觉得有趣, 又使得学生接触了新器件,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5) 重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实验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的原则。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使学生始终处于独立思考, 积极探索中,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上多增加讨论时间, 当场解决学生的疑惑, 课后安排答疑和网上答疑,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注意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独立创新能力, 增加学生自行设计、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 鼓励创新[4]。

(6) 完善实验课程考核方式, 严格要求学生。实验课上要严格要求学生出勤和纪律, 平时成绩要占期末成绩一定的比重, 特别要根据学生在实验课的表现来评定成绩, 先完成实验的多给分, 做不出来的少给分。另外缺席实验的学生一定让他们找时间把实验补上。期末考试一定要进行综合性实验考核, 采取设计性和研究性相结合的实验考核方式。学生从教师给出的一些实验考试题目中随机抽取。在这门课总成绩中实验成绩要占适当比重。学生实验成绩由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过程、数据分析和实验报告等几部分组成。考试可采取笔试与实验相结合、现场实验考试与平时实验成绩相结合的方式[5]。考核实验过程中, 教师随时检查学生的设计情况, 最后采用答辩和根据学生完成实验情况相结合的办法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总结

通过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方面较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进一步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不断提高学生综合实验能力, 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师要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微机原理与接口》是高师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 该门课程由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组成, 二者并重。但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 实验课的教学普遍存在着枯燥乏味、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方法陈旧的现状, 导致教学效果差, 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等问题。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 分析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课程教学的现状, 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创新能力,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戴梅萼, 史嘉权.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 (第4版) [M].清华大学出社, 2008 (2) :9-10

[2]田辉徐惠民.“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体系与内容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0 (4) :35-36

[3]苗中华, 高守玮, 马世伟, 高艳霞.《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授课方法探讨与实践[J].科技世界.2012 (7) , 第19期:67-68

[4]金茜, 王曼丽, 张吉明, 黎强, 崔建明, 郑萍.地方师范院校化学及相关专业学生开展化学实验技能大赛与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4 (1) :94-96

篇6:高汉学校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文档

关键词:环境教育学;教学创新;课程建设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3JGA120)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2.075

环境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1962年《寂静的春天》问世,第一次引起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水俣病事件、米糠油事件等“全球十大环境污染事件”的不断发生,也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实施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成为了当务之急。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小学、高等院校推广环境教育,旨在培养和提高我国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法律意识和环境伦理观念。而高师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任务,在高师院校开展《环境教育学》课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1 丰富的教学内容

秉承英国学者卢卡斯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卢卡斯环境教育模式:“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和“为了环境的教育”,《环境教育学》课程教学主要采取演讲并重策略进行环境教育教学。教学建设主要从介绍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开始,比较国内外环境教育的现状;讲授环境教育教学策略以及方法手段;对环境教育的跨学科性进行分析和评价。

在授课的过程中,对比国内外环境教育教学的特点,分析国内目前环境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发展趋势。从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出发,针对目前热点的环境问题,如雾霾、温室效应等,并且结合其他环境领域相关的知识,对环境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进行分析和介绍。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考的能力以及运用环境相关知识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伦理观。

2 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幻灯片和视频作为课件的两大组成部分。首先,课程教学过程中所有的多媒体课件均由任课教师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配合有图和表,以及与课程有关的相关内容。并且,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还会以专题的形式,针对热点的环境问题,进行讲授。同时,在《环境教育学》教学过程中,专门会设有课程教授学生如何制作环境教育学方面的课件;另外,针对讲课过程中的演讲与口才也设有专门的课时进行讲授。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开始,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环境相关知识理解当今环境问题以及传授知识的能力。

课件中还会以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当今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所采用的视频虽然来源于网络,但是均为任课教师精心挑选的具有代表性的视频,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和学会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讲授课程,从而传授知识的方式。

3 加强课堂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为高师院校的学生,课堂实践尤为重要。对于《环境教育学》这门课程,首先通过教师的讲授让学生了解环境教育的精髓和内涵,在前面所说的了解多元化教学手段以及课件设计方式的基础上,通过专题演讲的形式,培养和考验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制作课件的能力以及从事环境教育教学的能力。

因此,在《环境教育学》的课堂实践中,学生分别以“斯德哥尔摩公约”、“温室效应”、“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热点问题为主题,分组分工合作,制作课件,通过演讲的方式展示课件并展示环境教育教学的能力,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通过课堂实践,可以看出,《环境教育学》的课程建设和设计是合理的,不但向学生传授了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且通过课堂实践,给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直接体会从事环境教育教学的过程,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4 结语

广西师范大学作为一所高师院校,环境专业不仅培养的是在一线工作的专业型人才,同时也是培养未来从事环境领域相关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才,环境教育学这门课程的开设,不仅对高校学生环境意识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有助于提高他们未来从事环境教育的教学技能。所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丰富的课堂内容为基础,加强课堂实践,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从事环境教育教学的能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开拓他们的视野,使其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伦理观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江家发. 环境教育学[M], 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 韩梅. 高师院校环境教育课程内涵及其建设[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3(34): 90-92.

[3] 邵凤娈, 姜巍, 赵倩. 高校开设环境教育公共必修课探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3, 38(2): 6-10.

[4] 杨海艳, 王建, 白世彪, 等. 从哈佛大学课程设置看美国的高校环境教[J]. 高等理科教育, 2013,(3): 75-62.

篇7:高汉学校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文档

1 师范院校函授学生的基本特点

成人教育具有招生范围广、教育教学方式灵活等特点, 深受具有继续教育需求人员的喜爱, 近年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办学层次逐步提高。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的同时, 也使成人教育自身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逐步成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院校专升本函授学生, 除具有普通成人高校学生的一般特征外, 还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1 职业特征明显。

师范院校作为中学教师的摇篮, 招生对象具有较为突出的职业特点。师范院校专升本函授学生大多数都是来自中学教学一线的教师, 为了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再一次走进大学的校门。

1.2 学习针对性强。

这类学员长期工作在中学教学一线, 对教学内容及教改情况较为熟悉, 对于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认识更加深刻。所以参加专升本阶段学习, 不仅希望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 而且能对中学教学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

1.3 对教与学的理解更深。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谈到:“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 在善于引导启迪, 使学生自奋其力, 自致自知”。专升本的学员大多数已在中学工作多年, 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学生, 教师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实现教学相长的同时, 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对此, 他们有更深刻的理解。

2《物理化学》函授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

物理化学是化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是研究化学运动普遍规律的科学, 是把化学领域中各个现象联系起来, 对一般规律性予以更深刻、更本质的探讨[1]。印永嘉先生曾经说:“无机化学是化学的四肢, 有机化学是化学的躯体, 分析化学是化学的眼睛, 物理化学是化学的灵魂[2]。”

笔者从事《物理化学》函授教学工作多年, 对《物理化学》课程教学重点、难点有较好的把握, 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如何通过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 提高《物理化学》教学工作质量, 确保学员通过学习能够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已成为衡量《物理化学》教学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准。在给专升本学员授课过程中, 学员们普遍反映现在中学化学的许多化学现象和问题无法用中学化学的原理和知识来解释。因此在物理化学的函授教学中注重与中学化学的联系, 激发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此, 笔者总结多年教学经验, 结合学员的自身特点和《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物理化学与中学化学相结合, 正确认识物理化学与中学化学的关系。

中学化学的知识较浅, 但包含了化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化学又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中学生们会对学习或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提出疑问, 如“石墨在常温常压下是稳定态, 为什么金刚石不会转变成石墨”, “为什么冻梨在冷水中解冻后, 里面解冻了而表面却有一层冰”, “为什么浓硫酸或浓硝酸的浓度不是100%”, “为什么植物施肥过多会枯萎死亡”……很显然, 要想回答这些问题, 就必须深入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掌握化学运动的本质问题, 根据物理化学的理论才能得到答案。因此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 只有做到深入、全面理解教材中的内容, 掌握更深层次相关理论知识, 教学时才能深入浅出、举重若轻, 更灵活驾驭教材内容, 全面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员意识到, 只有掌握了物理化学的理论, 才能做一名优秀的中学化学教师。只有学好物理化学, 才能提高教学水平。

2.2 教学内容的调整。

在物理化学的函授教学中, 要根据中学化学的知识体系, 对所讲授内容有所侧重, 这样才能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对提高中学教师的能力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教学中不必过分追求对一些冗长繁琐的公式推导, 而应重点讲解公式的物理意义、应用范围, 并且辅助练习题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与中学化学内容联系不大的内容如统计热力学部分在函授教学中可略去不讲;与中学化学联系比较大的内容如溶液、化学平衡、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电解等内容应重点讲解, 使学员掌握问题的本质, 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在讲解中学化学内容时才能“站得高、看得远”, 才能做到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

2.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函授教学一般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该方法使学员学习兴趣低, 效果较差。如果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到授课内容与中学课程的联系, 必能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可在授课过程中采取讨论的形式, 如在讲到化学平衡的内容时, 可先提出一系列关于化学平衡移动的问题, 让学员讨论。当然, 提出的问题要比中学的内容难度稍大, 这样学员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 讨论才会热烈, 学习的兴致高涨。然后老师再启发和引导得出正确答案。这样的学习效果与简单的讲授会有很大的差别。

2.4 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

重视网络课程的作用。函授教学采取集中授课形式, 大部分时间需要靠学员自学完成。学员在自学过程中经常遇到难题而又无法向老师请教, 使自学质量大大下降。现在高校普遍开设了网络课程, 学员可以通过网络了解课程的要求, 通过教师的电子教案自学课程, 而且教师可以定期布置、批改作业, 随时进行答疑。而且学员在中学教学中遇到一些所谓的超纲内容, 可随时向老师请教。这种方式使学员自学的积极性提高, 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2.5 理论讲授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物理化学实验是化学实验的一个分支, 通过物理化学实验的学习, 不仅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而且可以培养学员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成人教育课程中, 物理化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 学员缺乏兴趣[3]。在函授教学中, 有针对性地选择与中学化学紧密相连的实验。如通过“饱和蒸气压的测定”的实验, 可以使学员进一步理解压力对沸点影响的本质;“液相平衡”实验可以使学员自己验证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对“极化曲线的测定”可对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另外可开设一到两个与中学化学实验相关的综合物理化学实验, 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仪器的选择、数据的处理等工作, 这样可培养学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面提高中学教师的素质。

总之, 高师院校物理化学函授教学不仅要抓住本门课程的重点内容, 而且应与中学化学相联系, 激发函授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上海师范大学, 等.物理化学[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2]李志伟, 吴文胜.无机化学教学体会[J].广东化工, 2010, 37 (6) :154-155.

上一篇:辩证法的要素评析下一篇:我喜欢冬天的校园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