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风险管理报告

2024-05-07

投行风险管理报告(精选6篇)

篇1:投行风险管理报告

一、对投行的看法

(一) 对投行的看法

中国现代投资银行的业务从发展到现在只有短短十多年的时间,还存在着规模过小、业务范围狭窄、缺少高素质专业人才、过度竞争等问题。但是,中国的投资银行业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市场需求,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经济进入全面发展状态,与此同时,市场和企业对投融资的需求会日益旺盛,也将越来越依靠资本市场,这些都将为中国投资银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中国投资银行业仞处于发展初期,其发展潜力是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结合国际经验,中国投资银行业必将向着规模化、全面化、专业化、国际化、混业型发展,以努力开拓各种市场空间。

(二) 对平安银行及平安银行投资银行部的看法

20xx年,原深圳发展银行与原平安银行的吸收合并、更名换标工作以及IT系统整合等工作顺利完成,并于 20xx年7月27日正式更名为平安银行。20xx年1月,两行业务系统整合成功上线,标志着两行整合的完美收官。

平安银行,总部设在深圳,拥有28家分行,450个营业网点,在北京、香港设立代表处,并与境外众多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平安银行将依托中国平安强大的资源优势,包括约7,000万个人客户和200万个公司客户,提升交叉销售的广度与深度,综合利用中国平安强大的品牌、渠道、客户、产品、IT等优势资源。在公司业务方面,平安银行也独具特色,在全国率先推出围绕核心企业、开发上下游企业的全方位授信模式——“供应链金融”;同时,国际业务、离岸业务稳健发展,成为国内4家获得离岸网银业务

资格的商业银行之一。平安银行天津分行的投行部,其业务以企业并购、项目投融资、公司理财为主,主要服务于华北片区各大企业及金融机构。

(三) 对投行工作者的认识

由于我本人并未曾在投行工作与实习过,只能通过网络或熟人介绍对投行工作者有一点了解,下面就说一些我自己的很粗鄙的认识,可能不是很切合实际:

1.强大的身体素质和心里承受能力。每周平均工作不少于40小时,不分昼夜、黑白颠倒的生活几乎打乱了一个人所有的社交生活和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一旦进入这一行,就必须做好长期奋斗的心理准备,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尽最大努力获得学习经验,保持坚持不懈的专业精神。并且,本行业优胜劣汰,竞争十分激烈、残酷,必须谨慎又谨慎,对于一时的失误必须拥有强大的承受力。

2.充足的知识储备。基于投行的业务范围,投行从业人员需要有着丰富的知识体系,有着金融、财经、科技、法律等知识背景,熟悉国际、国内的主要经济指标和统计数据,以及对它们的解读及应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采购经理指数(PMI)、就业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消费者物价指数(CPI)、零售指数等经济指标的含义与分析用途;并对综合产业、房地产、技术、电信、交通、公用事业、银行、能源、原材料和消费品等主要产业部门的推动因素和财务评估方法反应敏锐。

3. 反应迅速、判断准确。投行工作者必须能充分了解市场,时刻关注市场动态,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介大量阅读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动态,保持灵敏的嗅觉,对国际和国内宏观经济走势、行业发展等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

4.团队精神。在投资银行中获得成功的关键是团体协作,该行业比其他任何行业都需要团队协作的精神。能够将每一个人团结起来,共同为客户服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5.一定的工作技能。对于毕业生来说,刚进入投资银行时基本都是从分析员做起,要想成功地做好这个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如信息检索、写报告、处理电子表格、思路清晰地分析问题以及较强的数学功底。

6.学会推销自己。投行业务,说白了就是buy side 和sell side,如果有机会接触客户并参与创造利润,如何能够说服客户,让对方将业务委托给我行或将产品成功推销出去——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当然还需要有一定的关系网络,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构建自己的人脉。

7.女性职业前景看好。继20xx年7月高盛任命余佩佩接替张果军出任公司总裁后,已经有4名女士担任全球性投资银行的高层:除了余佩佩,其它3名女性主管包括摩根士丹利CEO林水仙、瑞银集团业务联席主管陈嫦芬及美林企业融资部主管黄慧珠。在内地市场,也已有孙玮、刘小俞、王学明、袁淑琴、李晶与赵竞等本地女性跻身于中高层职位。

二、在投行实习期望达到的目的

1.熟悉投行架构、业务及其操作流程等,揭开投行的神秘“面纱”。

2.每天都有新东西可以吸收,学到很多领域的知识。投行的服务对象可能处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等,希望有机会能够较深入地接触一些项目,通过比较全面系统的训练,能够对一个国家、一条政策、一个行业、一个经济区域、一家公司的重要方面做出正确而系统的判断。并希望能够深入地接触到客户公司的灵魂,学习其企业管理——尤其是发展策略、财务方面等的第一手经验。

3.培养自己成熟、认真、独立、坚强的品性,为进入职场做好准备。

4.累积具体的工作方法、工作经验等,提高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工作效率,丰富社会经验,掌握信息管理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篇2:投行风险管理报告

1.项目前的准备

投行的业务是围绕辅导企业上市、帮助企业再融资等进行的,这样就决定了 投行(卖家)的交际圈是各大金融机构(买家)、以证监会机构为代表的政府监管机构、各类上市前、上市后的辅导企业和广大公众投资者 。

成立项目(投行针对企业融资、再融资的很“艰难”的过程)之前,投行首先会遣派“项目部门”的同事去进行企业现场调查,短则几个月,长则可能好几年。前去调查的人员所负责的工作就是对企业的真实情况进行摸底,他们精通于会计财务、相关行业研究、国内市场研究等等。等到调查结束了,就要将企业的整个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不仅是今后盈利的水平,更要考虑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员工的素质水平,企业决策者的道德水准等等,如果在

其中哪一项实在过不去,那么投行的同志们就会认为这个项目就是有待商榷的。毕竟投行负责的不仅仅是让企业拿到钱,而是还应该具备一些最基本的道德水准与风险意识能力。对于道德水准,首先企业应该是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企业对待员工和社会的态度应该是抱着回报、感恩的态度;而风险意识能力就应该是当企业今后面临困难时的态度,面临公众质疑时的坦荡等等。

2.投行如何辅导企业

大体流程 :项目评审——立项——企业辅导:项目管理部——资本市场部——证监会——投资询价——研究报告

当项目经过各方面评审通过,最后可以立项之后,就进入了企业辅导阶段,就是将 企业改制,由有限性企业改制成股份制

企业 ,这就需要精通于经济法、税法、企业管理等的同志“上场”了,企业的改制的核心就是在不影响企业整体架构与生产销售的基础上,围绕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对企业“改造”,让企业成为一个符合上市公司标准的企业。企业的改组是由 项目管理部 来完成的,项目部是前期打头阵,项目管理部就是守住项目部攻下的“阵地”。

在这之后又该哪个部门上场呢?是 “资本市场部” ,这个部门就相当于在“阵地”上,表明说明书,分析这个阵地的价值、升值潜力,然后向监管部门报送关于公司的基本面、经营状况、拟融资额等信息——“报会”。 证监会 大头一点便是“过会”,资本市场部还需要联系各大金融机构,先进行非公开的 投资询价 ,对公司的价值先进性大致的摸底考察,好让拟上市公司和自己心里都有个底,并做好最坏的打算,这个询价过程中,投行会提供这个拟上市公司的 “研究报告” ,内容涉及到了预估的发行价上下限,这个非公开的询价过程

可以是在餐桌上面,可以是亲自登门各大金融机构的,总之非公开的过程比较随意,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市场的负责人会到全国各地的出差,登门拜访各大投资金融机构,仅仅收上来的名片就多得不得了!

关于询价

这个非公开的询价过程是很有意义的,不仅是发行价的预摸底,也是聆听公众质疑的绝佳时机,面对各大专业投资机构的质疑,想要逃过这群专业研究机构的火眼金睛可谓是难上加难,再说了早点发现问题的存在总比伤口腐烂了、化脓了要好。

同时,询价也是个博弈的过程,承销商与上市公司的博弈。 在上市公司提供虚假报表、销售单据谎报事情的时候,投行要擦亮自己的眼睛,省得今后惹麻烦上身 ;而当承销商满地的跑,为上市公司寻找“财源”时,也会遭到拟上市公司的不信任。比如说,上市公司可能会认为,承销商有意压低了发行价格,在同行中赚口碑。并非所有的合作都会不愉快,但是, 信任 在此就发挥出了它的价值。

公司在过会后,通常几个月之后,就是“领证监会的批文”,领到批文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拟上市公司即将得到他们想要的资金了,在过会到领批文的时间。就是承销商编写各种文件报告、非公开询价的过程。领到批文后,就是公司网下初步询价、定价、确定网上网下投资比例、网下发售、网上发售、上下回拨、资金验资的全过程,一场轰轰烈烈的上市过程就这样华丽地落下了尾声。

我们也可以看到,投行的同志们在这个阶段就得时时刻刻擦亮自己的眼睛,而且还要全国各地四处出差,其中的辛苦与劳累,也只有他们才能体会。

二、关于实习工作

小编所在的是部门是资本市场部,才进去的时候该部门正在进行一个项目的非公开询价阶段,当时证监会公布了很多新的上市规定,于是“导师”便让小编比对其他上市企业公布的发行文件,这也是了解投行前线最好的方式。

此外,小编的另外一个工作就是建立、整理各种各样的数据表格,它们是关于新股发行上市的基本资料,也有债券类的,通过建立这些表格,投行的同志们才能够了解到作为承销商、媒介,他们关心的是什么,以及需要得出什么样的信息。

在实习的过程中,自然免不了要和投行的同事进行接触,因此小编在其中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业务。在其中如何学会怎样与同事打交道,才是永恒不变的话题。除领导同事外,还有一起实习的学生。一起实习的有好几个同学,有些是公司客户推荐过去的,员工内推的,网申申过去的,海途内推等推荐过去的都有,因此实习生间的关系相互处理也很重要。

三、关于实习经验

小编在实习过程中的一个核心体会是:多看、多听、多想。先判断出工作的环境是怎样的,大家平常是按什么套路玩的,然后自己照猫画虎地摸索学习。我们所在的环境还是很不错的。

员工都是80后,当然领导都是70、60后了,平日里大家也有打打闹闹的时候,勾心斗角的现象并不严重,这样的办公环境让小编感觉很舒服。平常大家评论穿衣风格,讨论时事闲话,这样的开放式工作环境也提高了效率,大家开会的气氛活跃,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一场场思想风暴诞生出很多好点子。大家不忙的时候,也上微博、上淘宝什么的,只要工作完成了,领导不会反对。投行的.流动率挺高的,毕竟业务都差不多的,挖人、跳槽的事情那是便饭。

篇3:投行风险管理报告

最近,华纳音乐集团(WMG.NY)和“中远控股”(1919.HK)在IPO过程中,都发生了承销商分析师看淡发行人的现象。实际上,华尔街主要投行与纽约州总检察官2003年达成有关分析师独立性的庭外和解协议后,目前,华尔街分析师对其分析的公司给予“买入”或“坚决买入”的建议已由占其全部上市公司评级的77%下降至53.4%。分析师们已不再像以前那样极力推崇其投行部门客户的股票。与华纳音乐集团相比较,“中远控股”上市案例暴露了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如何避免外资投行贪恋业务而向发行人隐瞒负面报告的问题。

分析师看淡华纳,美林退出承销团

华纳音乐集团于5月11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募集资金5.56亿美元。其承销团成员包括高盛、摩根、雷曼兄弟、花旗、美洲银行、德意志银行、瑞士银行(UBS)、BearStearns等华尔街主要投行(其中高盛和摩根为主承销商),而美林集团却在之前主动退出承销团,没有和其他投行一道分享总计2600万美元的承销费。

据《纽约时报》报道,这其中的原因是美林的著名媒体产业分析师柯恩女士(JessicaReifCohen)在上市前对华纳音乐集团的研究报告较为负面,与华纳音乐集团、其他承销商、甚至美林投行部门所认可的投资和估值水平相距甚远;在此情况下,美林无法有效履行其对发行人的股票销售义务,不得不选择悄然退出承销团。华纳音乐集团当初之所以选择美林参加承销团的主要原因是希望借助柯恩女士在媒体投资界的影响力,美林在该项目中的一进一退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按照IPO的市场惯例,华纳音乐集团在3月份向承销团成员的分析师们作了一次管理层演示,分析师接下来将准备其研究报告以作为未来市场推介的基础。4月初,柯恩女士告知美林的投行部同事,她并不看好华纳音乐集团的业务发展前景,并认为华纳音乐集团的每股估值不超过17美元,这对于美林投行家们来讲无疑是一个噩耗,因为他们早已告诉其客户每股估值会在30美元左右,而且华纳音乐集团的控股股东(ThomasH.LeePartners)及其他承销团成员都认为每股不应少于25美元。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2003年华尔街十家主要投行(其中包括美林)与纽约州总检察官斯皮策(EliotSpitzer)达成有关分析师独立性的庭外和解协议之前,美林的投行家们会有足够的能力要求并迫使柯恩修改其分析报告的结论,以帮助投行部门推销其客户的股票。但是,根据2003年的庭外和解协议,华尔街已将投资银行和股票分析分开,投资银行部门不得对分析部门施加任何压力,分析师的报酬不再根据他们对投资银行业务的贡献来定,而取决于他们分析的质量;华尔街的分析师被要求出具独立的研究报告,投行部人员与分析师的任何交流必须以电话会议的方式进行,合规部的律师也必须在场以防止任何违反协议要求的问题出现。因此,美林投行部人员无法要求柯恩修改其意见;在华纳音乐集团为柯恩特别举行的第二次演示仍未能说服柯恩之后,美林就只好被迫选择退出承销团。

但美林可以聊以自慰的是,最终资本市场的反应证实了柯恩的分析,投资者普遍认为华纳音乐集团每股22-24美元的招股价格区间偏高,承销团不得不将上市价降低到每股17美元,而华纳音乐集团上市后股价表现持续低迷,跌破了发行价,并基本上在16.0-16.5美元区间波动。

从华纳音乐集团上市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到,经过2003年和解协议后,华尔街分析师们的独立性确实得到了加强,投行部门对分析师的影响力被有效制约。根据华盛顿大学商学院最近一份研究报告,华尔街分析师已不再像以前那样极力推崇其投行部门客户的股票。在和解协议前,分析师们对其分析的公司给予“买入”或“坚决买入”建议的占其全部上市公司评级的77%;而目前,该比重已下降到53.4%。

主承销商出负面报告,“中远控股”市场推介露败绩

“中远控股”6月30日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95.2亿港元(约合12.2亿美元),上市价格为4.25港元,是其招股价格区间4.25-5.75港元的下端。挂牌交易首日以3.7港元的低价开盘,最终报收于3.825港元,较上市价跌了10%。考虑到当日主承销商(包括汇丰、瑞士银行和摩根大通)已采用了稳定后市操作,该后市表现已属非常糟糕。

“中远控股”的市场推介活动在五月底展开,由于投资者普遍认为航运业周期性下降不可避免并将在2006年对航运公司的业绩产生不利影响,“中远控股”所面临的资本市场环境非常不利。其中,具有戏剧性的一幕是在预路演前主承销商汇丰和瑞士银行的分析师分别发表了研究报告给有关的机构投资者,认为“中远控股”2006年净利润因受国际运费下降的影响将降低17-18%,引起市场哗然,不少投资者质疑为何主承销商在如此看淡发行人盈利前景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推出该上市项目。而更为奇怪的,根据香港有关媒体的报道,“中远控股”的管理层是从报纸上而非自己的主承销商处得知如此负面的分析报告的。

在一片看淡声中,尽管“中远控股”提高了派息率,并得到了和记黄埔、恒基和淡马锡等企业投资者4亿美元的拔刀相助,最终“中远控股”的国际配售部分仅得3倍的超额认购,而香港公开招股部分更只获得了香港散户一半的认购额,余额不得不回拨至国际配售部分。整个市场推介即使不是一场灾难,也不能不称为一次失败。

“中远控股”错失三次调整时机,其中包括解聘主承销商

从“中远控股”上市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到:一方面,华尔街分析师们在出具上市前研究报告时确实获得了相当程度的独立性,因此汇丰和瑞士银行的分析师们可以在预路演前发表对投行部门客户极为不利的研究报告,而其投行部门也无法阻止该类报告的出炉。但另一方面,“中远控股”的主承销商们末能及时将该负面报告的信息告知其客户,无疑是失职并损害了客户利益。按照目前的市场惯例,担任发行人主承销商的投行部人员(包括其资本市场部人员)事先完全了解其分析师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尤其是有关估值方面的核心内容,并应将有关信息反馈给其客户。尽管发行人及主承销商的投行部人员不能施加压力来影响有关的分析报告,但他们可以也应该根据有关研究报告的内容来共同确定市场推介(尤其是预路演阶段)的销售策略。

因此,“中远控股”未能在预路演开始前获得有关负面分析报告的重大信息,使其错失了调整市场推介策略的时机和可能,其中包括:推迟或搁置市场推介和上市计划;与有关分析师作进一步沟通和解释;解聘主承销商而另请高明。而后两种选择正是华纳音乐集团上市时发生在美林身上的。市场普遍揣测,“中远控股”的主承销商们在研究报告发表前一直未与发行人沟通并隐瞒分析师报告的取向是为了避免被发行人解聘。

篇4:投行业务操作风险的管理

经过对公司投资银行业务规章制度的认真学习和思考,我试着归纳出了公司投资银行业务的操作风险点。我认为,对公司投资银行业务操作风险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九个业务流程中:

一、预立项审查(《股权性融资及公司债券业务流程管理办法》)

在此方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3个操作风险点进行检查,以加强风险管理。

1、预立项申请时是否按要求提交预立项申请表、保密协议、承诺函等文件。

2、保密协议对方单位有无正式签章,是否经过股权融资部初审、质量控制部复审。

3、预立项是否经公司分管投行业务领导批准。

二、立项审查(《股权性融资及公司债券业务流程管理办法》和《投资银行项目立项委员会议事规则》)

在此方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7个操作风险点进行检查,以加强风险管理。

1、是否提前2天提出立项申请。

2、报送立项审查资料是否齐全。

3、是否经过股权融资部初审、质量控制部复审。

4、对于主承销商的股权类证券发行、实质性分销及重大并购重组项目,是否召开了项目立项审核会议。

5、投资银行项目立项委员会的人员组成是否符合《投资银行项目立项委员会议事规则》的规定。

6、项目立项委员会工作会议的程序是否符合《投资银行项目立项委员会议事规则》的规定。(见《投资银行项目立项委员会议事规则》5-2)

7、对于一般财务顾问和其他不承担实质性风险的项目,未通过立项委员会集中审查的额,是否有公司分管投行业务领导的确认手续。

三、尽职调查(《证券发行上市尽职调查工作规程》)在此方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7个操作风险点进行检查,以加强风险管理。

1、是否按监管机构的规定对应进行尽职调查的项目或阶段均进行了尽职调查。

2、保荐代表人是否编制尽职调查计划;若拟采取现场尽职调查形式,尽职调查计划是否报质量控制部备案。

3、尽职调查报告的内容是否详细说明了尽职调查涵盖的期间、调查范围、调查内容、调查程序和方法、发现的问题、评价或判断的依据等。

4、尽职调查人员是否在各阶段尽职调查工作结束后10日内,整理完毕尽职调查工作底稿并经保荐代表人确认后,报质量控制部审核后由投资银行业务总部综合管理部归档。

5、每一阶段的尽职调查工作是否建立独立、健全、规范的工作底稿,内容是否完整。

6、项目执行方案确定:项目组是否根据尽职调查工作结果制订项目执行计划书;项目执行计划书是否报综合管理部备案。

7、《项目具体执行计划书》的内容是否完整。

四、过程控制(《股权性融资及公司债券业务流程管理办法》)

在此方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5个操作风险点进行检查,以加强风险管理。

1、获准立项的项目,项目组是否每两周向质量控制部提交《项目运行报告》。

2、每两周的业务管理例会(内容主要是对项目收支情况、进度、人员工作、面临的问题等)是否按期召开。

3、项目运作过程发生重大变化事项时,是否按照《股权性融资及公司债券业务流程管理办法》的规定上报。

4、当发现项目存在重大缺陷或重大风险隐患时,项目组是否及时向质量控制部、投行银行总部总经理申请,并经分管投行业务领导批准而解除协议。

5、对证监会的反馈回复和发审会意见回复,是否经过质量控制部审核。

五、内核审查(《证券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内部核查工作规程》、《股权性融资及公司债券业务流程管理办法》和《投资银行内核委员会议事规程》)

在此方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6个操作风险点进行检查,以加强风险管理。

1、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上市公司再融资申请文件是否经过公司证券发行内核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才向公司申请向有关部门报送。《证券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内部核查工作规程》

2、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上市公司再融资申请文件是否经过投资银行项目质量控制委员会核查无异议后才提交公司证券发行内核委员会审核。(《证券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内部核查工作规程》第十三条)。

3、是否提前5天向投资银行内核委员会提出内核审查申请。《股权性融资及公司债券业务流程管理办法》

4、向投资银行内核委员会报送的资料是否齐全。(《股权性融资及公司债券业务流程管理办法》)

5、投资银行内核委员会的人员组成是否符合《投资银行内核委员会议事规则》的规定。

6、投资银行内核委员会议的工作程序和议事规则是否符合《投资银行项目立项委员会议事规则》的规定。(见《投资银行内核委员会议事规程》第十二条至第二十六条)

五、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辅导工作(《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辅导工作管理办法》)

在此方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10个操作风险点进行检查,以加强风险管理。

1、市场开发人员是否对于满足立项标准指引的股份有限公司有计划地进行联系接触,每次接触是否向直接领导提交客户访问报告,是否形成书面记录。

2、对于立项审核委员会立项审查通过的辅导项目,是否经投资银行业务总部总经理审核确认后,签署正式辅导协议。

3、签署辅导协议后,是否成立辅导工作小组。

4、辅导工作小组是否制订辅导计划及实施方案。辅导计划及实施方案是否提交公司投资银行项目质量控制委员会审核通过。

5、辅导计划及实施方案经公司投资银行项目质量控制委员会审核通过后,辅导工作小组是否准备辅导备案材料并向辅导对象所在地的证监局申请辅导备案。

6、辅导工作小组是否每月向综合管理部和公司投资银行项目质量控制委员会进行一次定期报告。对于发生的辅导过程遇到的重大事项,是否向综合管理部和公司投资银行项目质量控制委员会书面临时报告。每次召开中介机构协调会前,辅导工作小组是否将拟订的会议内容提交公司投资银行项目质量控制委员会讨论。

7、辅导工作小组是否每3个月按时向辅导对象所在地的证监局报送辅导备案报告。辅导备案报告是否在报送证监局之前提交公司投资银行项目质量控制委员会审核。

8、辅导计划及实施方案执行完成后,辅导工作小组是否撰写辅导总结报告,提交公司投资银行项目质量控制委员会审核通过,报送地方证监局。

9、对于无法申请公开发行股票的,是否向辅导对象及地方证监局书面声明解除辅导协议,终止辅导工作结束至主承销商推荐之间的持续关注义务。

10、辅导对象所在地的证监局出具辅导监管报告后,辅导工作小组是否将辅导工作底稿移交综合管理部,并向综合管理部申请辅导工作总结。综合管理部是否做到:对于辅导工作底稿移交齐全、完整的项目总结申请,组织召开立项审核委员会工作会议对该辅导项目进行项目考核、总结。未移交完整辅导工作底稿的辅导项目,不予进行项目总结、考核和结算。

六、主承销股票发行项目定价工作(《主承销股票发行项目定价工作规程》)在此方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6个操作风险点进行检查,以加强风险管理。

1、市场开发人员是否对于满足立项标准指引的股份有限公司有计划地进行联系接触,每次接触是否向直接领导提交客户访问报告,是否形成书面记录。

2、对于立项审核委员会立项审查通过的辅导项目,是否经投资银行业务总部总经理审核确认后,签署正式辅导协议。

3、签署辅导协议后,是否成立辅导工作小组。

4、辅导工作小组是否制订辅导计划及实施方案。辅导计划及实施方案是否提交质量控制部审核通过。

5、辅导计划及实施方案经质量控制部审核通过后,辅导工作小组是否准备辅导备案材料并向辅导对象所在地的证监局申请辅导备案。

6、辅导工作小组是否每月向综合管理部和质量控制部进行一次定期报告。对于发生的辅导过程遇到的重大事项,是否向综合管理部和质量控制部书面临时报告。每次召开中介机构协调会前,辅导工作小组是否将拟订的会议内容提交质量控制部讨论。

7、辅导工作小组是否每3个月按时向辅导对象所在地的证监局报送辅导备案报告。辅导备案报告是否在报送证监局之前提交质量控制部审核。

8、辅导计划及实施方案执行完成后,辅导工作小组是否撰写辅导总结报告,提交质量控制部审核通过,报送地方证监局。

9、对于无法申请公开发行股票的,是否向辅导对象及地方证监局书面声明解除辅导协议,终止辅导工作结束至主承销商推荐之间的持续关注义务。

10、辅导对象所在地的证监局出具辅导监管报告后,辅导工作小组是否将辅导工作底稿移交综合管理部,并向综合管理部申请辅导工作总结。综合管理部是否做到:对于辅导工作底稿移交齐全、完整的项目总结申请,组织召开立项审核委员会工作会议对该辅导项目进行项目考核、总结。未移交完整辅导工作底稿的辅导项目,不予进行项目总结、考核和结算。

八、股票销售(《股票销售业务管理流程》)

在此方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10个操作风险点进行检查,以加强风险管理。

1、是否按规定成立股票承销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的组成是否符合《股票销售业务管理流程》的规定。

2、项目承做人员是否在发审委审议通过后的三个工作日内将其提出的初步发行与承销方案,报公司股票承销领导小组审核。

3、发行前,资本市场部是否根据公司股票承销领导小组论证结果向中国证监会报送发行与承销方案。

4、以包销方式承销证券的,是否充分考虑公司的净资本和流动性状况,根据自身的净资本充足情况确定最大的承销业务规模,是否按规定向公司注册地证监局报备。

5、公司担任主承销的上市公司的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或配股项目,是否采用代销方式,是否与发行企业协商好并在承销协议中明确发行失败后的处理措施。

6、资本市场部是否及时向询价对象提供报价申购表,在确定的发行价格区间内进行累计投标询价,以簿记建档等方式确定最终发行价格。发行价格是否经公司股票承销领导小组同意后报中国证监会备案并将定价结果予以公告。

7、上市公司配股的,配股的价格是否报公司股票承销领导小组同意。

8、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格与认购对象的确定原则等发行方案是否报公司股票承销领导小组同意。

9、建立回拨机制的,资本市场部是否提出建议并报公司股票承销领导小组决定。如果启动回拨机制,资本市场部是否将网上发行与网下发行之间的回拨数量报股票承销领导小组,并在网上申购资金验资当日通知上证所。

10、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的有效申购总量大于发行数量时,资本市场部是否将配售规则及具体配售安排报公司股票承销领导小组同意。

九、持续督导(《证券发行上市持续督导工作规程》)

在此方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9个操作风险点进行检查,以加强风险管理。

1、若保荐代表人因调离公司等情形被中国证监会从名单中去除,是否及时更换保荐代表人,通知发行人,并在五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报告,说明原因。

2、保荐代表人是否为每一项目建立健全持续督导工作档案,并及时提交质量控制部审核后交综合管理部归档保存。

3、发行人证券发行上市后一个月内,保荐代表人是否根据证监会和交易所的相关规定、保荐协议及发行人实际情况等编制所保荐项目的持续督导计划,并报质量控制部。

4、在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代表人是否按照《证券发行上市持续督导工作规程》的规定向质量控制部报告。

5、保荐代表人在持续督导期间对发行人进行尽职调查工作,并以尽职调查清单、保荐工作备忘录或保荐工作函等书面形式与发行人进行沟通,交发行人董事会秘书或相关责任人签收,并获取加盖发行人公章的回函。

6、发行人每年年报公布前,保荐代表人是否就其该次年报公布是否给公司带来保荐责任做出基本判断,向质量控制部报送持续督导总结报告。

7、保荐代表人是否在每一会计年报公布后十个工作日内,编制完成前一持续督导工作档案,并报质量控制部审核通过后归档保存,档案内容是否完整。(《证券发行上市持续督导工作规程》第二十三条)

8、持续督导工作结束后三个工作日内,保荐代表人是否将保荐总结报告书上报质量控制部。质量控制部是否自持续督导工作结束后十个工作日内协调完成审核,并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报送保荐总结报告书。

篇5:投行风险管理报告

摘 要:先进的管理模式、充分有效的资本运作使得投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必然选择。在投资银行业务带来高利润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本文将对国内银行在开展投行业务中如何控制风险进行分析。

关键词:投资银行金融危机风险监管

我国在加入WTO后,国内金融市场以与国际接轨。众多跨国投行纷纷在中国开设分支机构,与我国的金融机构“分蛋糕”。当我们还在赞叹跨国投行高额的收益、高效的资本运用率时,金融危机的出现给予我们当头一棒。拥有150多年历史,客户群包括戴尔、英特尔、美国强生、百事、壳牌石油等世界知名企业,被誉为全球最具实力的股票和债券承销和交易商之一的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更是引起我们对跨国投行的反思。

一、投资银行概述

投资银行概念是个舶来品,我们借鉴的是美国的称谓。英国、法国、日本等有所不同。有学者认为它是“最典型的非银行投资性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上为企业发行债券、股票,筹集长期资金提供中介服务。”①我国没有专门的投资银行,而由证券公司承担相应的业务。但是,投资银行业务并不局限于证券市场,其活动范围涉及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投资银行的业务范围广泛,其主营业务为承销国家发行的债权、企业股票或债券,辅之以基金管理、资产管理、兼并收购、私募发行等其他金融衍生品。不同投行在业务选择上有所区别,侧重点不同,因而也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类:第一,独立投资银行模式②。以雷曼兄弟、美林证券、摩根斯坦利、第一波士顿公司、野村证券等为代表。第二,非独立投资银行部门模式。以德意志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为代表。第三,金融控股公司模式③。以花旗银行、美洲银行、汇丰银行等为代表。

二、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投行业务时的风险控制

金融危机强大的破坏力以及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的悲惨结局都提醒我们高效益与高风险并存。有学者认为,“美国投资银行业危机源于监管制度的缺陷,包括资本充足性监管不足、资产风险集中度监管缺失和紧急救助制度缺失。”④也有学者认为,“美国投资银行危机的原因在于融资模式存在缺陷、高风险投资的利息收入和交易性损益比重过大、过度依赖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及过度负债经营等。”⑤尽管观点不一,但是可以得出一致的结论,即投资银行业务是高风险业务,国内商业银行在进行投行业务时要注意对风险的控制。具体包括外部控制和内部监管。

1、政府对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监控

银行属于影响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我国对商业银行业经营资格、业务范围、责任能力能方面都有严格要求。但是,为了与跨国投行的竞争,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是必然选择。我国政府一方面要遵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规律,不能过于限制商业银行业务拓展;另一方面,考虑到国家经济独立和金融安全,必须对风险控制采取必要的措施。

第一,制定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完善商业银行监管制度。我国针对商业银行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公司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等。这些法律或者层级较低,或者不易具体操作,且对投资银行业务都没有明确规定。笔者认为,可以参考和借鉴国外相关法律,如美国《1940年投资公司法》、《1940年投资顾问法》英国《金融服务法》等,在完善《商业银行法》、《公司法》、《证券法》的同时,依据投资银行业务的特点,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具针对性、操作性更强的配套制度。投资银行业务的出现对监管主体设计提出新的要求。“分业管理”模式下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除了各司其职外,以银监会为主,协同其他“两会”共同监管投资银行业务。

第二,实施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审查开展投行业务商业银行资格。我国对商业银行的设立采取注册制,其中重要的一项即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商业银行法》第13条规定“设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十亿元人民币。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一亿元人民币,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五千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应当是实缴资本。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审慎监管的要求可以调整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但不得少于前款规定的限额。”鉴于美国投行业务危机的原因之一就是实际自由资本不足,我国在判断商业银行能否开展投行业务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审查其自由资金是否充足。笔者认为,采用绝对数的做法不符合投行业务流通性强的特点,设置浮动比率更科学,根据商业银行具体开展投行业务量分别规定自有资金的量。这也有利于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开展投行业务的侧重点。

第三,监督执行信息披露制度,构建商业银行信用等级。虽然我们一直认为跨国投行信誉好,但是,如高盛集团、世通公司、安然公司等国际知名公司也曾发生证券欺诈等信用危机。我国的金融市场尚处于萌生阶段,问题较多。尤其是证券市场,关于虚假信息、内幕交易的新闻不断,诚信市场尚未完全建立。目前,国内商业商业银行,真正做到靠自身经营创造良好信誉的并不多,而像四大国有银行所依靠的是“国家信誉”,很少有人考虑其自身信誉。如果从每年的高额不良资产看,这几家商业银行的“私信誉”并不高。“国家信誉”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依靠国家之个强大的后盾,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并不担心自身破产,客户也更放心;另一方面,这几家银行不会考虑通过提升服务质量,为客户谋取利益最大化赢得更高口碑,而是保持相对保守的经营模式。如果商业银行要开展投行业务,必须建立新的信用评级制度,将不良资产率作为衡量商业银行信誉的重要标准。对不同信用等级采取限制从事投行业务范围的措施。

2、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监管

按照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其作用。”在关注政府外部监控的同时,应该注意到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监管的完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严格防范道德风险。绩效考核制度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带来道德风险。“在市场景气时期,投资银行高管和执行人员为追逐高额奖金,不断扩大次贷证券业务,却让公司和股东承担巨大风险。”⑥商业银行在开展投行业务时,必须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与激励机制相平衡。将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高管和执行人员的利益与商业银行长远利益相结合。并制定严格的问责制度,对于违规操作的高管或这姓人员予以责任追究。

第二,严格审核金融衍生品。投资银行业务的一大特点就是创新性强,短时间内可以推出各种类型的金融衍生品。我们一方面强调国内商业银行应加强金融创新,另一方面在吸取跨国投行因过度运用“杠杆比率”,开展高风险业务而引发一系列危机的教训,应该对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加以控制。对于有可能引发资产风险集中的金融衍生业务应予以慎重考虑,不能只见到高额回报率就盲目推行新产品,应该综合考虑短期效益和长期利益。

开放的市场应当自由充分竞争,但是,考虑到银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和国家经济主权的独立,以及投资银行业务高风险等因素,依然需要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宏观调控。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尚属起步阶段,需要国家和政府在今后的发展中给予更多的指导和法律支持,不仅使国内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更具竞争力,而且有益于商业银行法律制度的完善。

参考文献:

篇6:春晖投行在线投行业务推荐书单

第一类:境内投资银行业务入门类

1.《中国资本市场二十年》,中国证监会,中信出版社2012年3月。

2.《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转型与突破》,祁斌,中信出版社2013年1月。

3.《企业上市审核标准实证解析》(第2版),张兰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

4.《红筹博弈:十号文时代的民企境外上市》(修订版),李寿双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

5.《中国企业债券融资:创新方案与实用手册》,杨农,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9月。

6.《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工具实用手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系列培训教材),时文朝,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年1月。

7.《企业资产证券化操作实务》,葛培健,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8.《中国资本市场论坛》2012年刊:程前,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10月;2013年刊:程前,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年10月。

9.《金融信托投融资实务与案例》,王巍,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年1月。

10.《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制度解析》,马骁,法律出版社2009年12月。

11.《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并购与重组经典案例解析》,杨桦、蔡建春,中国和平出版社2011年3月。

12.《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企业价值评估和定价研究》,赵立新等,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年7月。

13.《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法评估研究》 赵立新等,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年7月。

14.《控制权博弈:企业成长的高端战场》,杨桦、范永武,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8月。

15.《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案例解析》,中国证监会会计部2012年10月。

16.《计学撮要——会计审计实务前沿专题研究》,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技术部。2011年刊: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年9月;2013年刊:立信会计出版社2013年11。

17.《资本交易税务管理指南及案例剖析》,徐贺,中国税务出版社2012年9月。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释义(修正版)》,安建,法律出版社2013年3月。

19.《中伦律师实务丛书:资本市场业务》,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法律出版社2013年5月。

20.《股权投资基金运作:PE价值创造的流程(第2版)》,叶有明,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

第二类:经济学、管理学思维与投资银行进阶类

1.《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修订第12版),保罗•海恩等,史晨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2年3月。

2.《逃不开的经济周期》,拉斯·特维德,董裕平译,中信出版社2008年11月。

3.《管理思想史(第6版)》,丹尼尔•A•雷恩,阿瑟•G•贝德安,孙健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4.《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原书第8版))》,查尔斯 W.L.希尔(Charles W.L.Hill),加里斯 R.琼斯,薛有志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8月。

5.《蓝海战略:超越产业竞争开创全新市场》,W.钱·金,勒妮·莫博涅,吉宓译,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2012年7月。

6.《营销管理(第14版•全球版)》,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王永贵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

7.《定位: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阿尔•里斯,杰克•特劳特,谢伟山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

8.《当代产业组织理论》,林恩•派波尔、丹•理查兹、乔治•诺曼,唐要家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7月。

9.《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戴维•斯托厄尔,黄嵩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4月。

10.《投资银行:制度、政治和法律》,阿兰·莫里森、小威廉·维尔勒姆,何海峰译,中信出版社2011年9月。

11.《华尔街投行百年史》,查尔斯R.盖斯特,寇彻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5月。12.《最后的大佬——拉扎德投资银行兴衰史》(上)、(下),威谦•科汉,徐艳芳译,中信出版社2009年1月。

13.《价值:公司金融的四大基石》,蒂姆·科勒、理查德·多布斯、比尔·休耶特,金永红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1月;

14.《资本投资与估值》,理查德·A·布雷利、斯图尔特·C·迈尔斯,赵英军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15.《估值:难点、解决方案及相关案例》,埃斯瓦斯·达莫达兰,李必龙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10月。

16.《兼并、重组与公司控制》,威斯通等,唐旭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2月。

17.《门口的野蛮人:历史上最著名的公司争夺战》,布赖恩•伯勒、约翰•希利亚尔,张昊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9月。

18.《资本之王——全球私募之王黑石集团成长史)》,戴维•凯里、约翰•莫里斯,巴曙松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

19.《私募帝国:全球PE巨头统治世界的真相》,贾森•凯利,唐京燕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6月。

20.《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雨珂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1月。

第三部分:投行人生与情趣

1.《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上)、(下),施罗德,覃扬眉等译,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2月。

2.《曾经德隆》,王世渝,新华出版社2008年6月。

3.《华尔街追梦实录》,约翰•罗尔夫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又名《华尔街的大马猴——投资银行家的双面人生》,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华尔街投行人士真实经历实录。

4.《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赵大伟,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3月。

5.《一本书学会佛教常识》,张培锋,中华书局2011年4月。

6.《同业鸦片》,顽石,中信出版社2014年1月。

7.《大清相国》,王跃文,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7月。

8.《曾国藩》(“野焚”、“黑雨”、“血祭”),唐浩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7月。

9.《亮剑》,都梁,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1年4月。

上一篇:公司与班组安全责任书下一篇:smt防静电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