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仿真实验报告

2024-05-15

ms仿真实验报告(精选6篇)

篇1:ms仿真实验报告

固体结构及电子态计算模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际操作初步地了解和掌握Materials Studio,特别是其中的Dmol3和Castep模块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通过学习Materials Studio软件,能够自己独立地进行简单的固体结构模型的构造和相关电子结构的计算和分析。

二、实验原理

第一性原理的理论计算的主要理论基础是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和相对论效应,在第一性原理的发展过程中,相继提出了变分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Hartree-Fock近似、Slater矩阵、关联相互能、密度泛函理论以及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等。其基本思路就是它的基本思想是将多原子构成的实际体系理解为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多粒子系统,运用量子力学等基本的物理原理最大限度地对问题进行“非经验”处理。密度泛函理论现在已经成为计算凝聚态物理的重要理论基础,并被广泛应用于原子、分子、团簇、固体和表面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的计算。

随着计算机的高速发展,使得计算物理成为可能。依靠高性能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市场上研发出了很多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尤其是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的软件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Materials studio。其模块中的Dmol3程序是一个先进的密度泛函框架下的量子力学程序,它不仅可以模拟固体、表面、低维体系,而且能够模拟气相和液相。它可以计算体系的能量,能带结构,态密度,磁性等。

三、实验主要步骤

⑴ 建立α石英晶体:

①选择P3221空间群;

②确定晶格参数;

③加入Si和O原子,确定相关参数;

⑵ AlAs半导体能带结构及相关计算

①导入AlAs半导体结构,并选择单胞;

②在Dmol3模块中选择Calculation,设置能带结构计算的相关参数;

③计算完毕,选中得到的*.xsd文件;

④在Dmol3没款中选择analysis,选择Band structure后点击View,得到能带图;

⑤同理可以计算AlAs的电子态密度、电子密度等。

四、数据分析及实验结果展示

图为α石英晶体,其中黄色+是硅原子,红色+是氧原子。

如图是Materials studio 7 中系统自带的α石英晶体的空间结构。发现跟之前做的略有差别,结构图中还包含了Si-O键,其中各个原子在空间上的位置与上图是一一对应的。

为了画出系统自带α石英晶体空间结构图的效果,需要对图形做一些修饰。右击背景选择Display Style 可以对atom和lattice的样式作出修改。

在菜单build中选择bond,画出Si-O键后,与系统自带的标准图就十分相似了。

左图是AlAs空间结构图;右图是AlAs在单胞中的空间结构图。

如图,是通过Dmol3模块计算得到的AlAs能带结构(纵坐标的能量单位是Hartree,1Hartree=27.2eV)。从图中可以看出AlAs的价带顶和导带底之间存在一定宽度的能隙,宽度大约为0.1Ha(2.2eV),能隙宽度正好是半导体材料范围,所以从能带中可以看出AlAs材料是一种半导体。

如图,是通过Dmol3模块计算得到的AlAs电子态密度图。电子态密度图在-0.4-0.35Ha之间有一个峰,在0-0.1Ha有个谷,基本上和能带结构相吻合。

如图,是通过Dmol3计算得到的电子密度图。

五、体会和评论

Materials studio作为一个成熟的商业化科研软件,的确非常好用,大量的图形界面便于初学者快速上手。因为研究方向相近(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缘故,平时也经常需要进行大量运算,所用的软件为Gromacs和NAMD。由于都是开源软件,其使用起来就没有那么方便,都需要在Linux系统下通过命令行来完成任务,图形显示也需要借助第三方软件才能完成。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理论基础是牛顿第三定律为中心的经典力学,研究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整个体系通常会包含几千甚至几万个原子。而第一性原理计量是基于量子力学,虽然研究的体系相对小,但是计算量也非常大,对于较为复杂的系统单单依靠PC端是无法完成的,所以特别了解了下,Materials studio也有Linux系统下的版本,支持多核多节点运算。

分子动力学模拟在生物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可以模拟多肽、蛋白质、甚至一段DNA。随着纳米材料的兴起,生物大分子与纳米材料相互作用,也成为一个热门领域。可以借助Materials studio强大的建模模块,构造出想要的纳米材料,再讲生成的纳米材料参数输入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两款软件可以配合使用。

篇2:ms仿真实验报告

1905 年,年仅26 岁得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说,发表了在物理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得光电效应理论,10 年后被具有非凡才能得物理学家密里根用光辉得实验证实了。两位物理大师之间微妙得默契配合推动了物理学得发展,她们都因光电效应等方面得杰出贡献分别于 1921 年与192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光电效应实验及其光量子理论得解释在量子理论得确立与发展上,在揭示光得波粒二象性等方面都具有划时代得深远意义。利用光电效应制成得光电器件在科学技术中得到广泛得应用,并且至今还在不断开辟新得应用领域,具有广阔得应用前景。

二、实验目得 (1)了解光电效应基本规律,加深对光量子论得认识与理解;(2)了解光电管得结构与性能,并测定其基本特性曲线;(3)验证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并测量普朗克常量.三、实验原理

当光照在物体上时,光得能量仅部分地以热得形式被物体吸收,而另一部分则转换为物体中某些电子得能量,使电子逸出物体表面,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逸出得电子称为光电子.在光电效应中,光显示出它得粒子性质,所以这种现象对认识光得本性,具有极其重要得意义.光电效应实验原理如图 1 所示。其中 S 为真空光电管,K为阴极,A 为阳极。当无光照射阴极时,由于阳极与阴极就是断路,所以检流计G中无电流流过,当用一波长比较短得单色光照射到阴极 K 上时,形成光电流,光电流随加速电位差 U变化得伏安特性曲线如图 2 所示.1、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得关系 光电流随加速电位差 U 得增加而增加,加速电位差增加到一定量值后,光电流达到饱与值,饱与电流与光强成正比,而与入射光得频率无关。当变成负值时,光电流迅速减小。实验指出,有一个遏止电位差存在,当电位差达到这个值时,光电流为零。

2、光电子得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之间得关系 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具有初动能.在减速电压下,光电子在逆着电场力方向由 K 极向 A 极运动.当 时,光电子不再能达到 A 极,光电流为零.所以电子得初动能等于它克服电场力所作得功。即

(1)

根据爱因斯坦关于光得本性得假设,光就是一粒一粒运动着得粒子流,这些光粒子称为光子。每一光子得能量为,其中为普朗克常量,为光波得频率。所以不同频率得光波对应光子得能量不同。光电子吸收了光子得能量之后,一部分消耗于克服电子得逸出功 A,另一部分转换为电子动能。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

(2)式(2)称为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由此可见,光电子得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成线性关系,而与入射光得强度无关.3、光电效应有光电阈存在 实验指出,当光得频率时,不论用多强得光照射到物质都不会产生光电效应,根据式(2),,称为红限。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同时提供了测普朗克常量得一种方法:由式(1)

与(2)可得:

。当用不同频率()得单色光分别做光源时,就有

任意联立其中两个方程就可得到

由此若测定了两个不同频率得单色光所对应得遏止电位差即可算出普朗克常量,也可由直线得斜率求出 h。

因此,用光电效应方法测量普朗克常量得关键在于获得单色光、测得光电管得伏安特性曲线与确定遏止电位差值。

实验中,单色光可由水银灯光源经过单色仪选择谱线产生。水银灯就是一种气体放电光源,点燃稳定后,在可见光区域内有几条波长相差较远得强谱线,如表 1 所示。单色仪得鼓轮读数与出射光得波长存在一一对应关系,由单色仪得定标曲线,即可查出出射单色光得波长(有关单色仪得结构与使用方法请参阅有关说明书),也可用水银灯(或白炽灯)与滤光片联合作用产生单色光.为了获得准确得遏止电位差值,本实验用得光电管应该具备下列条件:

(1)对所有可见光谱都比较灵敏;

(2)阳极包围阴极,这样当阳极为负电位时,大部分光电子仍能射到阳极;

(3)阳极没有光电效应,不会产生反向电流;

(4)暗电流很小。

但就是实际使用得真空型光电管并不完全满足以上条件。由于存在阳极光电效应所引起得反向电流与暗电流(即无光照射时得电流),所以测得得电流值,实际上包括上述两种电流与由阴极光电效应所产生得正向电流三个部分,所以伏安曲线并不与 U 轴相切。由于暗电流就是由阴极得热电子发射及光电管管壳漏电等原因产生,与阴极正向光电流相比,其值很小,且基本上随电位差U呈线性变化,因此可忽略其对遏止电位差得影响。阳极反向光电流虽然在实验中较显著,但它服从一定规律.据此,确定遏止电位差值,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交点法:

光电管阳极用逸出功较大得材料制作,制作过程中尽量防止阴极材料蒸发,实验前对光电管阳极通电,减少其上溅射得阴极材料,实验中避免入射光直接照射到阳极上,这样可使它得反向电流大大减少,其伏安特性曲线与图2十分接近,因此曲线与 U 轴交点得电位差近似等于遏止电位差,此即交点法。

(2)拐点法:

光电管阳极反向光电流虽然较大,但在结构设计上,若就是反向光电流能较快地饱与,则伏安特性曲线在反向电流进入饱与段后有着明显得拐点,如图 3 所示,此拐点得电位差即为遏止电位差。

四、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 1、实验仪器 光电管,光源(汞灯),滤波片组(577、0nm,546、1nm,435、8nm,404、7nm,365nm 滤波片),50%、25%、10%得滤光片,直流电源、检流计(或微电流计)、直流电压计等。

2、仪器得使用方法 (1)光源(汞灯):

双击实验桌上光源小图标弹出光源得调节窗体,单击调节窗体得光源开关可以关闭或打开光源.光电管:

双击实验桌上光电管得小图标,弹出光电管得调节窗体;再单击调节窗体中得光电管会弹出调节光电管得方向键。←键:光电管水平向左移动,→键,光电管水平向右移动,↑键:光电管垂直方向增加高度,↓键:光电管垂直方向减小高度.双击调节窗体中光电管得背面(侧面中得背面),即可弹出显示光电管背面信息得窗体,以便完成实验中得线路连接。

(3)滤波片组盒子:

双击实验桌上得滤波片组盒子,弹出滤波片组盒子得调节窗体.盒子中存放有(577、0nm,546、1nm,435、8nm,404、7nm,365nm 滤波片以及 50%,25%,10%得滤光片)。

(4)电源及测试系统:

双击实验桌上得电源及测试系统,弹出电源及测试系统得调节窗体.单击电源开关可以打开或关闭电源;左击电流档,电流调小,右击电流档,电流调大;左击电压档,电压调小,右击电压档,电压调大;单击电源极性按钮可以改变电源输出极性.五、实验内容 1、接线电路图如图 4 所示。

在 577、0nm、546、1nm、435、8nm、404、7nm四种单色光下分别测出光电管得伏安特性曲线,并根据此曲线确定遏止电位差值,计算普朗克常量。

实验中光电流比较微弱,其值与光电管类型,单色光强弱等因素有关,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得测量仪器。例如,选用 GD-4、GD-5、或 1977 型光电管,选用得检流计得分度值应在 A/分度左右。如果要测量更微弱得电流可用微电流计,可测量 A 得电流。

由于光电管得内阻很高,光电流如此之微弱,因此测量中要注意抗外界电磁干扰。并避免光直接照射阳极与防止杂散光干扰。

作得关系曲线,用一元线性回归法计算光电管阴极材料得红限频率、逸出功及值,并与公认值比较.2、测定光电管得光电特性曲线,即饱与光电流与照射光强度得关系,实验室提供有透光率50%,25% ,10%得滤光片,请用 577、0nm 波长为光源,在光电管、光源位置固定时,测光电管得正向伏安特性曲线,验证饱与电流与光强关系。

六、实验数据记录 1、2、

七、实验数据处理 1、在四种单色光下光电管得伏安特性曲线如图

得到普朗克常量为.得关系曲线如图

得到光电管阴极材料得红限频率; 逸出功;; 公认值,故相对误差为。

2、

光电管得光电特性曲线如图

篇3:ms仿真实验报告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采用6~8周龄的健康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50只, 体重 (20±2) g, 由湖南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 分笼喂养, 每笼5只, 自由摄食及饮水, 自然昼夜采光, 室温23~26℃, 湿度50%左右, 定期换垫料, 消毒笼具。一般观察记录各组动物的精神状态、体重、饮水量、尿量和毛发光亮度等情况。适应性饲养1周后开始正式实验。

1.1.2 主要试剂和药物胰岛素试剂盒 (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 ;TG试剂盒 (上海申索佑福医学诊断用品有限公司) ;TC试剂盒 (浙江夸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HDL试剂盒 (上海沪峰化工有限公司) 。益肾中药 (金匮肾气丸, 同仁堂制药公司) ;疏肝中药 (逍遥丸, 九芝堂制药公司) ;益肾疏肝汤 (熟地3 0 g、黄精3 0 g、柴胡10 g、天花粉3 0 g、玄参10 g、苍术10 g、肉桂5 g、泽泻10 g、当归10 g、槟榔10 g、厚朴10 g, 冷水浸泡2 0 min, 武火煮沸后, 改用文火维持15 min, 药汁倒入烧杯中, 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 浓缩至100 ml后封瓶放冰箱备用) 。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分组给药将5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益肾组、疏肝组、益肾疏肝组, 每组10只, 造模成功后, 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4 周, 益肾组给予益肾中药 (金匮肾气丸) 以等体积生理盐水溶解后灌胃4 周, 疏肝组给予疏肝中药 (逍遥丸) 以等体积生理盐水溶解后灌胃4 周, 益肾疏肝组予益肾疏肝汤灌胃4 周。用药剂量按人常规剂量并以体表面积-剂量换算法计算给药剂量灌胃, 即1 g小鼠每天的给药量为:70 kg人一天的用药量×0.002 6/20[4]。于实验第4 周末空腹状态 (禁食12 h) 下, 测定各组小鼠空腹血糖 (FBG) 、空腹胰岛素 (FINS) 。计算各自胰岛素敏感指数ISI=ln[1/ (FBG×FINS) ][5], 根据体重增加、空腹血糖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 确定MS造模成功[6]。

1.2.2 动物处理于实验第4周末空腹状态下, 双手心夹住小鼠尾巴来回滚搓, 使小鼠尾静脉充分充血后, 用剪刀剪去尾尖0.5 cm, 尾静脉血即可流出, 使用快速全血葡萄糖测试仪测定FBG;静注水合氯醛 (4 ml/kg体重) 麻醉动物, 采用特制的硬玻璃吸管, 管长15 cm, 前端拉成毛细管, 取血时, 用手从背部捉住动物, 同时用示指和拇指握住颈部, 利用对颈部所加的轻压力, 使头部静脉淤血, 将消毒的吸管用抗凝剂湿润其内壁, 从内侧眼角将吸管转向前, 并轻压刺入, 深4~5 mm达到后眼眶静脉丛, 血液自然进入吸管内, 取0.2 ml血液, 除去加于颈部的压力, 同时抽出吸管, 3 000 r/min离心5 min, 抽取血清, 严格按放免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测定INS。

于实验第8周末空腹状态下, 测定FBG (方法同上) ;静注水合氯醛 (4 ml/kg体重) 麻醉动物, 将小鼠固定, 胸部备皮, 常规消毒, 在胸骨左侧3~4肋间摸到心尖搏动, 右手持注射器, 在胸骨左缘1 cm处将针头插入肋间隙, 在左手触摸到心跳的配合下, 垂直刺入心脏, 当持针手感到心脏搏动时, 再稍刺入即到达心腔, 最大量抽血, 测定血清三酰甘油 (TG) 、总胆固醇 (TC) 、高密度脂蛋白 (HDL) 。右上腹部备皮, 于肋缘中点处纵向剪开腹部皮肤及肌肉层, 充分显露腹内脏器, 取出肝脏, 放入4%甲醛溶液中固定。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1.3.1 小鼠行为和体态变化观察记录各组小鼠的精神状态、体态、体重和毛发光亮度等情况。

1.3.2 测定TC、TG、HDL及FBG禁食12 h后, 尾部取血, 使用快速全血葡萄糖测试仪测定FBG;静注水合氯醛 (4 ml/kg体重) 麻醉动物, 体外心脏取血, 送湖南中医药大学生化试验室, 3 000 r/min离心5 min, 抽取血清,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测定TC、TG、HDL。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资料的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实验数据中的资料均先经方差齐性检验, 在方差齐的情况下, 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方差不齐时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和秩和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大鼠行为和体态变化

造模前各组小鼠均活动灵活, 反应敏捷, 体态匀称, 饮食、饮水、尿量正常, 皮毛光亮柔顺。造模后模型组、益肾组、疏肝组、益肾疏肝组小鼠较对照组体态肥胖, 精神较差, 活动少, 反应稍迟钝, 饮食、饮水、尿量偏多, 皮毛光亮柔顺度稍差, 个别出现体毛枯黄、脱毛现象。益肾组、疏肝组、益肾疏肝组小鼠在给药后精神逐渐好转, 活动渐渐增多, 饮食、饮水、尿量逐渐接近正常, 皮毛逐渐光亮。

2.2 造模评估

模型组、益肾组、疏肝组、益肾疏肝组小鼠造模后体重及体重增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 说明高糖、高脂饮食可导致小鼠体重明显增加, 是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 *P<0.01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0.01

模型组、益肾组、疏肝组、益肾疏肝组FBG、IN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 IS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 , 说明MS小鼠造模成功。见表2。

与对照组比较, *P<0.01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0.01

2.3 用药后各组TC、TG、HDL的变化

2.3.1 用药后各组血清TC比较益肾疏肝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TC偏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益肾疏肝组与益肾组、疏肝组相比血清TC均偏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益肾疏肝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TC偏高,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益肾组、疏肝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TC偏低,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益肾组血清TC与疏肝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益肾疏肝汤可显著降低MS小鼠血清TC, 疗效优于金匮肾气丸、逍遥丸。见表3。

2.3.2 用药后各组血清TG比较益肾疏肝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TG偏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益肾疏肝组与益肾组、疏肝组相比血清TG均偏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益肾疏肝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TG偏高,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 01) ;益肾组、疏肝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TG偏低,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益肾组与疏肝组相比血清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说明益肾疏肝汤可显著降低MS小鼠血清TG, 益肾疏肝汤优于金匮肾气丸、逍遥丸。见表3。

2.3.3 用药后各组血清HDL比较益肾疏肝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HDL偏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益肾疏肝组与益肾组、疏肝组相比血清HDL均偏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益肾疏肝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HDL偏低,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益肾组、疏肝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HDL偏高,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益肾组与疏肝组相比血清H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益肾疏肝汤可显著升高MS小鼠血清HDL, 益肾疏肝汤优于金匮肾气丸、逍遥丸。见表3。

与对照组比较, *P<0.01;与模型组比较, △P<0.05;与益肾疏肝组比较, ▲P<0.05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0.01;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 △P<0.05;compared with benefits of kidney and liver group, ▲P<0.05

2.4 用药前后各组FBG的变化

2.4.1 用药后各组FBG比较与分析益肾疏肝组与模型组相比FBG偏低,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 01) ;益肾疏肝组与益肾组、疏肝组相比FBG均偏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益肾疏肝组与对照组相比FBG偏高,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 01) ;益肾组、疏肝组与模型组相比FBG偏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益肾组与疏肝组相比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说明金匮肾气丸、逍遥丸、益肾疏肝汤均可降低MS小鼠FBG, 益肾疏肝汤疗效优于金匮肾气丸、逍遥丸。见表4。

2.4.2 用药前后各组FBG差值的比较与分析益肾疏肝组与模型组相比FBG差值偏高,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益肾疏肝组与益肾组、疏肝组相比FBG差值均偏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益肾疏肝组与对照组相比FBG差值偏高,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益肾组、疏肝组与模型组相比FBG差值偏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益肾组与疏肝组相比FBG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肾气丸、逍遥丸、益肾疏肝汤均可降低MS小鼠FBG, 益肾疏肝汤疗效优于肾气丸、逍遥丸。见表4。

与对照组比较, *P<0.01;与模型组比较, △P<0.05, △△P<0.01;与益肾疏肝组比较, ▲P<0.05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0.01;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 △P<0.05, △△P<0.01;compared with benefits of kidney and liver group, ▲P<0.05

3 讨论

MS是多基因和多种环境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疾病, 脂代谢、糖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参与了MS的发病过程, 寻找这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的核心因素, 是从根本上解释MS发病机制和治疗MS的关键。

中医学无MS这一病名, 现代学者多将其归属于“消渴”、“血浊”、“肥胖”、“聚证”等范畴, 郎宁等[7]认为MS是多种综合征的总和, 个体表现不同, 所以其病机侧重点亦不一样, 肥胖者当以脾为中心, 与肝密切相关;高血压者当以肝为中心;血脂异常者当从痰瘀论治;糖代谢紊乱者当以脾、肾为中心兼及他脏。笔者认为, 肾虚肝郁是MS的基本病机。人体的各种气化功能活动的源动力是命门相火, 朱丹溪说相火“具于人者, 寄于肝肾两部”。肝有此火司气机之升, 尽疏泄之职, 任将军之管;肾有此火, 输布一身之火, 使水火得济, 以奉生身之本[8]。肾精肝血充沛, 则相火得以制约, 静而守位, 气化功能正常, 不断将物质化为功能, 同时通过功能的作用, 完成物质的代谢, 即所谓“气归形, 形归气”。《灵枢·五变》云“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 指出五脏虚弱是发生消渴的重要因素[9]。《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治“消渴病之小便多, 饮一溲一”, 是中医治疗消渴的先驱。其后, 宋·严用和则谓“补脾不如补肾, 肾气若壮, 丹田火经上蒸脾土, 脾土温和, 中焦自治”。明·张景岳认为肾阴、肾阳总领全身之阴阳, 即“五脏之阳非此不能发, 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因此, 益肾以固本之源, 精气充则脏腑功能得以增强, 精血得以资生, 百谷精微得脾气以运化, 运化正常则病无所生。

此外, MS发病与肝的关系颇为密切。《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肝者, 将军之官, 谋虑出焉”[10], 说明其能疏导和协调全身各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反之, 肝气郁逆, 气血违和, 脏腑功能紊乱, 邪气自内而生;卫外不固, 邪易由外而袭, 内伤外感, 诸病丛生。《血证论·脏腑病机论》指出饮食物的消化完全依赖肝的疏泄:“木之性主乎疏泄, 食气入胃, 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 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 则不能疏泄水谷, 渗泄中满之症在所难免[11]。”可见肝的疏泄功能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气血的生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临证指南医案·厥》则说:“盖肝者, 将军之官, 善干他脏者也……若震及心脾而为悸为消[12]。”由于各种不良因素, 比如嗜酒肥甘、劳累过度、长期焦虑、久卧少动、年老体弱等均可导致肝失疏泄, 以致体内气血及津液输布、运化失常, 物不归正化, 反而形成痰浊、瘀血等一系列病理产物, 困阻于体内, 致使血糖、血压、血脂增高, 形体日渐肥胖, 最终损伤脏腑、经络而产生多种疾病。总之, 肾虚不固是本病发生的基础, 肝失疏泄是本病发生及发展的核心环节。

因此, 本研究采用益肾疏肝中药治疗MS收到良好疗效, 近年临床研究表明其有效率达86%, 与单用西药治疗组比较有较大优势。前期研究也表明该法能上调患者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 从单一层面解释了该法的部分机制。通过本研究发现, 益肾疏肝中药能有效改善MS小鼠糖脂代谢, 疗效优于单纯的益肾中药或疏肝中药, 从益肾疏肝的角度出发, 可能是中医药治疗MS的突破口之一。

摘要:目的:采用实验研究方法, 观察益肾疏肝汤对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 syndrome, MS) 小鼠糖代谢、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益肾组、疏肝组、益肾疏肝组, 造模成功后, 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4周, 益肾组给予益肾中药 (金匮肾气丸) 以等体积生理盐水溶解后灌胃4周, 疏肝组给予疏肝中药 (逍遥丸) 以等体积生理盐水溶解后灌胃4周, 益肾疏肝组给予益肾疏肝汤灌胃4周, 空腹状态下, 测定各组小鼠体重、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高密度脂蛋白 (HDL) 、空腹血糖 (FBG) , 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用药后益肾疏肝组小鼠TC、TG、HDL明显低于模型组、益肾组及疏肝组 (P<0.05) ;益肾疏肝组小鼠FBG明显低于模型组 (P<0.01) , FBG明显低于益肾组、疏肝组 (P<0.05) 。结论:益肾疏肝汤能有效改善MS小鼠糖脂代谢, 疗效优于金匮肾气丸、逍遥丸。

篇4:ms仿真实验报告

【摘要】现代化汽车生产企业产品更新速度快,要求缩短设计研发周期,仿真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到制造行业。本文依托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仿真实验室软硬件设备,开发“汽车综合仿真实验项目”,并对每个子项目的要求、能力培养等情况进行阐述。

【关键词】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研究生仿真训练 汽车综合仿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61-0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专业仿真技术的发展,要求汽车生产企业在设计研发阶段要加快进度。在这样新的形势下,对高校机械相关专业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研究生掌握数学、力学、机械、电子电工等传统基础课程知识,同时还要掌握现代设计方法,会运用成熟的专业仿真计算软件进行建模与优化设计。一个只懂得用传统机械设计方法进行设计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作机械零部件图的学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

我校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在充分利用中央地方共建资金和交通运输部建设资金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仿真实验室。目前该仿真实验室有服务器一台、工作电脑20台。购买了Hyper-mesh、AVL-FIRE、GT-suite等专业仿真软件。本综合仿真实验项目通过利用这些专业仿真软件,分步骤、分阶段进行模拟仿真训练,在研究生开题之前,将课题研究中所用专业软件和基本技能训练一遍。下面以“汽车综合仿真实验项目”为例,将综合仿真实验项目分解为三个子训练项目,说明整个训练项目的流程。

一、发动机燃烧室三维设计仿真训练项目

本训练项目利用Hyper-mesh软件建立发动机整机三维模型,主要是包括燃烧室和进气道部分。然后将发动机燃烧室及进排气道模型分离出来。对燃烧室模型进行网格划分,进行缸内三维仿真计算,可以得到燃烧放热规律及缸压曲线。在进行改进设计过程中,可以对气道、活塞、凸轮轴(配气相位)等零部件进行优化设计。利用缸内三维仿真模型还可以进行气道流动仿真计算。特别针对带有进排气气道的燃烧室模型,可以对凸轮轴进行优化设计,开展进气流量、发动机回火等问题的研究。

本项目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三维模型分离技术、掌握网格划分技术、初步掌握三维仿真的理论基础和三维仿真分析能力。

二、发动机整机性能仿真训练项目

在本训练项目中,首先获取发动机整机性能仿真所需要的基本几何参数数据,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发动机整机仿真计算模型。在模型中,输入发动机管路及缸内几何尺寸、发动机点火顺序、气门升程曲线、摩擦功曲线、过量空气系数及边界等条件,将训练1中所得到的发动机燃烧放热规律带入到整机模型中,进行整机性能仿真计算。根据不同转速和不同负荷条件设置一系列计算工况,计算发动机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动力性、经济性,可以得到发动机的外特性曲线和万有特性图。

本训练项目要求学生掌握发动机整机仿真模型的建模方法,理解模型中参数的物理意义,掌握vibe等燃烧模型的设置方法。能够根据发动机不同工况对燃烧放热规律进行合理调节,得到精确合理的计算结果。

三、整车性能仿真训练项目

根据某整车的基本结构,简化物理模型,从GT-DRIVE的模板中选用复合模块、控制模块、连接模块、传感器及执行器模块等,搭建仿真模型,建立汽车系统的各总成和部件的机械连接和信号连接,并对各部件和总成进行参数化处理,完成整车建模。然后进行仿真计算得到各个挡位下的加速度、最大爬坡度、最高车速、最大功率等整车动力性指标和百公里油耗等经济性指标。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动力传动一体化研究的认识。

本项目要求学生在掌握汽车基本结构和电控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整车仿真建模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设计目标进行仿真计算,并能够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四、小结

汽车综合仿真实验项目包含了发动机零部件优化设计、发动机缸内三维仿真于燃烧排放特性分析、发动机整机性能仿真分析、整车动力传动性能仿真等一系列优化设计与仿真的子训练项目。即使不能让每个学生全都做一遍,但通过团队合作,将与本学科领域相关的学生分组,可以分解完成每个子项目。既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仿真技术在汽车现代化设计中的作用,又锻炼了学生开展实际项目的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琪瑞,李东海.能源动力仿真实验教学系统设计与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05.

[2] 杨秉耀,刘丽葵.加强研究生实验技能培训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6.

[3] 马玉真,宋方臻.用于研究生教学的机械类课程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的开发[J].教育教学论坛,2012.9.

篇5:仿真实验报告

塞曼效应就是法拉第磁致旋光效应之后发现得又一个磁光效应。这个现象得发现就是对光得电磁理论得有力支持,证实了原子具有磁矩与空间取向量子化,使人们对物质光谱、原子、分子有更多了解.塞曼效应另一引人注目得发现就是由谱线得变化来确定离子得荷质比得大小、符号。根据洛仑兹(H、A、Lorentz)得电子论,测得光谱得波长,谱线得增宽及外加磁场强度,即可称得离子得荷质比.由塞曼效应与洛仑兹得电子论计算得到得这个结果极为重要,因为它发表在J、J 汤姆逊(J、J Thomson)宣布电子发现之前几个月,J、J 汤姆逊正就是借助于塞曼效应由洛仑兹得理论算得得荷质比,与她自己所测得得阴极射线得荷质比进行比较具有相同得数量级,从而得到确实得证据,证明电子得存在。

塞曼效应被誉为继 X 射线之后物理学最重要得发现之一。

1902 年,塞曼与洛仑兹因这一发现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她们研究磁场对光得效应所作得特殊贡献).至今,塞曼效应依然就是研究原子内部能级结构得重要方法。

本实验通过观察并拍摄Hg(546、1nm)谱线在磁场中得分裂情况,研究塞曼分裂谱得特征,学习应用塞曼效应测量电子得荷质比与研究原子能级结构得方法。

二、实验目得 1、学习观察塞曼效应得方法观察汞灯发出谱线得塞曼分裂; 2、观察分裂谱线得偏振情况以及裂距与磁场强度得关系;3、利用塞曼分裂得裂距,计算电子得荷质比数值。

三、实验原理 1、谱线在磁场中得能级分裂 设原子在无外磁场时得某个能级得能量为,相应得总角动量量子数、轨道量子数、自旋量子数分别为。当原子处于磁感应强度为得外磁场中时,这一原子能级将分裂为层。各层能量为

(1)其中为磁量子数,它得取值为,、、、,共个;为朗德因子;为玻尔磁矩();为磁感应强度。

对于耦合(2)假设在无外磁场时,光源某条光谱线得波数为

(3)

式中 为普朗克常数;为光速。

而当光源处于外磁场中时,这条光谱线就会分裂成为若干条分线,每条分线波数为别为 hc B g M g M E EhcB     )

()

(1 1 2 2 0 1 2 0 0~1~ ~ ~ ~          

所以,分裂后谱线与原谱线得频率差(波数形式)为

(4)式中脚标 1、2 分别表示原子跃迁后与跃迁前所处在得能级,为洛伦兹单位(),外磁场得单

位为(特斯拉),波数得单位为。

得选择定则就是:时为 成分,就是振动方向平行于磁场得线偏振光,只能在垂直于磁场得方向上才能观察到,在平行于磁场方向上观察不到,但当时,得跃迁被禁止;时,为成分,垂直于磁场观察时为振动垂直于磁场得线偏振光,沿磁场正方向观察时,为右旋偏振光, 为左旋偏振光.若跃迁前后能级得自旋量子数都等于零,塞曼分裂发上在单重态间,此时,无磁场时得一条谱线在磁场作用下分裂成三条谱线,其中对应得仍然就是态,对应得就是态,分裂后得谱线与原谱线得波数差.这种效应叫做正常塞曼效应。

下面以汞得谱线为例来说明谱线得分裂情况.汞得波长得谱线就是汞原子从到能级跃迁时产生得,其上下能级得有关量子数值与能级分裂图形如表 1—1 所示。

表 1—1 原子态符号

0 1 1 2 1、0、—1 2、0、—2 1 2 2 3/2 2、1、0、—1、—2 3、3/2、0、-3/2、—3 可见,得一条谱线在磁场中分裂成了九条谱线,当垂直于磁场方向观察时,中央三条谱线为成分,两边各三条谱线为成分;沿磁场方向观察时,成分不出现,对应得六条线分别为右旋与左旋偏振光。

2、法布里—珀罗标准具 塞曼分裂得波长差很小,波长与波数得关系为,若波长得谱线在得磁场中,分裂谱线得波长差约只有。因此必须使用高分辨率得仪器来观察。本实验采用法布里—珀罗()标准具。

标准具就是由平行放置得两块平面玻璃或石英玻璃板组成,在两板相对得平面上镀有高反射率得薄银膜,为了消除两平板背面反射光得干涉,每块板都作成楔形。由于两镀膜面平行,若使用扩展光源,则产生等倾干涉条纹。具有相同入射角得光线在垂直于观察方向得平面上得轨迹就是一组同心圆.若在光路上放置透镜,则在透镜焦平面上得到一组同心圆环图样.

在透射光束中,相邻光束得光程差为

(5)

(6)

产生亮条纹得条件为

(7)

式中为干涉级次;为入射光波长.我们需要了解标准具得两个特征参量就是 1、自由光谱范围(标准具参数)

或同一光源发出得具有微小波长差得单色光与(),入射后将形成各自得圆环系列。对同一干涉级,波长大得干涉环直径小,所示。如果与得波长差逐渐加大,使得得第级亮环与得第()级亮环重合,则有

(8)

得出

(9)由于大多数情况下,(8)式变为 并带入(9)式,得到

(10)

它表明在中,当给定两平面间隔后,入射光波长在间所产生得干涉圆环不发生重

叠.2、分辨本领

定义为光谱仪得分辨本领,对于标准具,它得分辨本领为

(11)为干涉级次,为精细度,它得物理意义就是在相邻两个干涉级之间能分辨得最大条纹数。依赖于平板内表面反射膜得反射率。

(12)

反射率越高,精细度就越高,仪器能分辨开得条纹数就越多。

利用标准具,通过测量干涉环得直径就可以测量各分裂谱线得波长或波长差。参见图2,出射角为得圆环直径与透镜焦距间得关系为 ,对于近中心得圆环很小,可以认为,于就是有

(13)

代入到(7)式中,得

(14)

由上式可推出同一波长相邻两级与级圆环直径得平方差为

(15)

可以瞧出,就是与干涉级次无关得常数.设波长与得第级干涉圆环直径分别为与,由(14)式与(15)式得

得出 波长差

(16)波数差

(17)3、用塞曼效应计算电子荷质比 对于正常塞曼效应,分裂得波数差为

代入测量波数差公式(17),得

(18)

若已知与,从塞曼分裂中测量出各环直径,就可以计算出电子荷质比。

四、实 验内容 通过观察绿线在外磁场中得分裂情况并测量电子荷质比。

1、在显示器上调整并观察光路。

实验装置图

标准具光路图(1)、在垂直于磁场方向观察与纪录谱线得分裂情况,用偏振片区分成分与成分,改变励磁电流大小观察谱线分裂得变化,同时观察干涉圆环中成分得重叠.(2)、在平行于磁场方向观察与纪录谱线得分裂情况及变化。

(3)、利用计算机测量与计算电子得荷质比,打印结果。

五、实验结果 经过测量可得

=154、0mm

=166、0mm

Dk=166、0mm

Dk—1=257、0mm

Dk’=154、0mm

Dk-1′=252、5mm

带入上述公式可得电子得荷质比

取二者平均值得

实验误差 E=(1、72—1、64)/1、76=4、7% 六、误差分析 1.测量磁场时霍尔元件可能未与磁场完全垂直而导致测量得磁场偏小而导致结果偏大.2.未能给出法珀腔介质折射率而就是使用 n=1 代替而导致结果偏大。

3.在图上找圆心时不够准确而导致误差.4.汞灯放置位置不一定就是垂直得,因此光线方向分量有误差。

七、思考题 1、如何鉴别 F-P 标准具得两反射面就是否严格平行?如发现不平行应该如何调节?例如,观察到干涉纹从中心冒出来,应如何调节? 答:实验时当眼睛上下左史移动时候,圆环无吞吐现象时说明 F—P标准具得两反射面基本平行了.当发现不平衡时,利用标准具上得三个旋钮来调节水平。如果当眼睛向某方向移动,观察到干涉纹从中心冒出来时,由干涉公式可得该处得等倾干涉条纹所对应得厚度较大。此时应调节旋扭减小厚度;相反若干涉条纹有吞吐现象则条纹得级数在减小,那么该处得等倾条纹对应得厚度较小,此时应调节旋扭增加厚度。最后直至干涉条纹稳定,无吞吐现象发生.2、已知标准具间隔圈厚度 d=5mm,该标准具得自由光谱范围就是多大?根据标准具自由光谱范围及 546、1nm 谱线在磁场中得分裂情况,对磁感应强度有何要求?若 B=0、62T, 分裂谱线中哪几条将会发生重叠? 标准具厚度 d=5mm

自由光谱范围 ,所用得 Hg 灯λ=546、1n m,故

Δλ=1、065A、故磁感应强度应大于 0、72T,若B=0、62T,中间得三条谱线将发生重叠.3、沿磁场方向观察,Δm=1 与Δm=-1得跃迁各产生那种圆偏振光?用实验现象说明。

篇6:交通仿真实验报告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2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系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交通仿真实验

实验名称:

基于 M VISSIM 的城市交通仿真实验

业:

交通工程

级:1002 班

号:

U201014990

名:

李波

指导 教师:

刘有军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3

实验时间:

2013.09 ----

2013.10

实验报告目录

实验报告一:

无控交叉口冲突区设置与运行效益仿真分析

实验报告二:

控制方式对十字交叉口运行效益影响的仿真分析

实验报告三:

信号交叉口全方式交通建模与仿真分析

实验报告四:

信号协调控制对城市干道交通运行效益的比较分析

实验报告五:

公交站点设置对交叉口运行效益的影响的仿真分析

实验报告六:

城市互通式立交交通建模与仿真分析

实验报告七:

基于 VISSM IM 的城市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研究

实验报告成绩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五 实验六 实验七 综合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实验报告一:

无控交叉口冲突区设置与运行效益仿真分析

一、实验目的

熟悉交通仿真系统 VISSIM 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其基本功能的使用.二、实验内容

1.认识 VISSIM 的界面;2.实现基本路段仿真;3.设置行程时间检测器;4.设置路径的连接和决策;5.设置冲突区

三、实验步骤

1、界面认识:

2、(1)更改语言环境—(2)新建文件—(3)编辑基本路段—(4)添加车流量 3、(1)设置检测器—(2)运行仿真并输出评价结果 4、(1)添加出口匝道—(2)连接匝道—(3)添加路径决策—(4)运行仿真 5、(1)添加相交道路—(2)添加车流量—(3)设置冲突域—(4)仿真查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时间;

行程时间;

#Veh;车辆类别;

全部;

编号:

1;

1;

3600;

18.8;

24;可知:检测器起终点的平均行程时间为:18.8;

五、实验结论

1、检测器设置的地点不同,检测得到的行程时间也不同。但与仿真速度无关。

2、VISSIM 仿真系统的数据录入比较麻烦,输入程序相对复杂。

实验报告二:

控制方式对十字交叉口运行效益影响的仿真分析

一、实验目的

掌握十字信号交叉口处车道组设置、流量输入、交通流路径决策及交通信号控制等仿真操作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内容

1.底图的导入 2.交叉口专用车道和混用车道的设置方法和技巧 3.交通信号设置 4.交叉口冲突区让行规则设置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三、实验步骤

1、了解基础数据 2、(1)新建文件—(2)加载底图—(3)调整比例—(4)保存工程文件和底图配置文件 3、(1)东进口直行仿真—(2)东进口右转仿真—(3)东进口左转仿真—(4)西进口仿真—(5)其他各进口仿真 4、(1)定义信号控制机—(2)设置固定配时类型信号灯组—(3)设置固定配时类型信号配时方案—(4)设置其他进口信号控制—(5)设置优先原则 5、(1)添加相交道路—(2)添加车流量—(3)设置冲突域—(4)仿真查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实验仿真演示

如下图。数据设置正确,仿真运行正常流畅。

五、实验结论

1、十字信号交叉口处车道组设置、流量输入、交通流路径决策及交通信号控制等仿真操作十分复杂,参数设置过程繁冗、工作量大,设置过程中需要精细。认真。相关参数需要事先计算好,明白原理,然后正确录入。

2.交叉口的车道连接要异常小心,否则容易出现行车错误。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实验报告三:

信号交叉口全方式交通建模与仿真分析

一、实验目的 掌握常用检测器的设置方法,通过改变车速分布、交通组成(车辆构成)以及交叉口控制方式分析不同条件下各种交通评价参数的变化。

二、

实验内容

1、常用检测器的设置与评价结果输出 2、改变车速分布 3、改变车辆构成 4、无信号交叉口的相关设置

三、

实验步骤

1、(1)新建文件—(2)加载底图—(3)调整比例—(4)保存工程文件和底图配置文件

2、常用检测器设置与评价:

1)改变车道长度 2)为东进口和西进口重新添加车辆 3)为东进口和西进口添加路径决策 4)在西出口车道 1 上设置数据检测器 5)对车辆数量及占有率进行评价 6)在其他出口车道上设置数据检测器 7)对其他进口车道上的行程时间和延误进行评价 8)设置排队计数器 9)对排队长度和排队次数进行评价 10)设置节点 11)节点评价设置

3、改变车辆分布与车辆构成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1)新建期望车速分布 2)新建车辆构成 3)改变裕华路上的车辆构成 4)使用节点方法进行评价

4、改变交叉口控制方式 1)删除交叉口处的所有信号灯 2)交叉口处的冲突区域集设置 3)3D 模式下仿真查看 4)查看节点评价文件 5)将让行交叉口改为停让交叉口 6)3D 模式下仿真查看

四、

实验结果与分析1、西出口断面数据检测

数据检测断面

1: 检测断面 1: 西出口 1 措施: 数据检测断面编号 从: 统计平均间隔的起始时间 到: 统计平均间隔的结束时间 车辆数量: 车辆数 占有率: 占有率 [%]

措施;从;到;车辆数量;占有率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

;

;;

;

;

;全部车辆类型;全部车辆类型 1;0;600;21;0.02、四个断面上车道数量与占有率检测

数据检测断面

1: 检测断面 1: 西出口 1 数据检测断面

2: 检测断面 1: 西出口 1, 2: 西出口车道 2, 3: 西出口车道 3, 4: 西出口车道 4 数据检测断面

3: 检测断面 5: 南出口车道 数据检测断面

4: 检测断面 6: 东出口车道 1, 7: 东出口车道 2, 8: 东出口车道 3, 9: 东出口车道 4 数据检测断面

5: 检测断面 10: 北出口车道

措施: 数据检测断面编号 从: 统计平均间隔的起始时间 到: 统计平均间隔的结束时间 车辆数量: 车辆数 占有率: 占有率 [%]

措施;从;到;车辆数量;占有率

;

;

;;

;

;

;全部车辆类型;全部车辆类型 1;0;600;21;0.0 2;0;600;211;0.1 3;0;600;57;0.0 4;0;600;177;0.1 5;0;600;35;0.03、东进口直行车道上行程时间与延误

(1)延误

编号

1:行程时间检测段 1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时间;

延误;Stopd;Stops;

#Veh;Pers.;#Pers;车辆类别;全部;;;;;;

编号:;

1;

1;

1;

1;

1;

1;

3600;

14.0;

8.6;

0.46;

174;

14.0;

174;

全部;

14.0;

8.6;

0.46;

174;

14.0;

174;

(2)时间 编号(东进口直行):从路段

在6.3 m 到路段在132.6 m, 距离

354.4 m

时间;行程时间;#Veh;车辆类别;

全部;;

编号:;

1;

1;

名称;东进口直行;东进口直行;

3600;

38.3; 174;4、东进口排队长度

排队计数器

1: 在路段位于

50.300m

均值:在时间间隔中的平均排队长度[m] 最大值:在时间间隔中的最大排队长度[m] 停车:排队车辆中的停车次数

时间;平均;最大;停车;

编号:;

1;

1;

1;

600;

10;

57;

71;5、节点评价数据

节点 1:

裕华路与育才街交叉口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节点: 节点编号 车流: 移动(方向 从-到)车辆(全部): 车辆数, 全部车辆类型 人均延误(全部): 人均延误 [s], 全部车辆类型 延误(全部): 车均延误 [s], 全部车辆类型 Stops(全部): 车均停车次数, 全部车辆类型 t 停车时间(全部): 车均停车延误[s], 全部车辆类型平均排队:平均排队长度 [m] 最大排队: 最大排队长度[m]

节点;车流;车辆(全部);人均延误(全部);延误(全部);Stops(全部);t停车时间(全部);平均排队;最大排队;

1;东-西;

174;

13.4;

13.4;

0.46;

8.6;12.7;61.4;

1;东-北;

12;

13.8;

13.8;

0.50;

9.7;

1.3; 19.2;

1;东-南;

13;

26.4;

26.4;

0.77;

20.7;

3.1; 13.9;

1;西-东;

146;

12.7;

12.7;

0.45;

7.8;

9.5; 60.0;

1;西-北;

11;

26.6;

26.6;

0.73;

19.2;

3.4; 19.9;

1;西-南;

27;

15.2;

15.2;

0.59;

10.1;

3.2; 19.5;

1;南-东;

10;

82.3;

82.3;

1.90;

64.2; 55.9;99.9;

1;北-西;

16;

25.3;

25.3;

0.69;

18.0; 20.4;63.1;

1;南-北;

12;

92.8;

92.8;

2.08;

70.6; 56.1;99.8;

1;南-西;

21;

107.0;

107.0;

2.76;

82.3; 56.2;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99.9;

1;北-南;

17;

29.3;

29.3;

0.65;

21.4; 21.0;63.1;

1;北-东;

22;

42.2;

42.2;

1.00;

32.7; 21.0;63.1;

1;全部;

481;

23.7;

23.7;

0.69;

16.8; 22.0;99.9;

0;全部;

481;

23.7;

23.7;

0.69;

16.8; 22.0;99.9;6、改变车速分布与车辆构成后的节点评价

节点 1:

裕华路与育才街交叉口

节点: 节点编号 车流: 移动(方向 从-到)车辆(全部): 车辆数, 全部车辆类型 人均延误(全部): 人均延误 [s], 全部车辆类型 延误(全部): 车均延误 [s], 全部车辆类型 Stops(全部): 车均停车次数, 全部车辆类型 t 停车时间(全部): 车均停车延误[s], 全部车辆类型平均排队:平均排队长度 [m] 最大排队: 最大排队长度[m] 节点;车流;车辆(全部);人均延误(全部);延误(全部);Stops(全部);t停车时间(全部);平均排队;最大排队;

1;东-西;

172;

14.8;

14.8;

0.46;

9.2;16.2;75.5;

1;东-北;

13;

17.3;

17.3;

0.62;

13.0;

2.3; 20.1;

1;东-南;

13;

23.6;

23.6;

0.62;

18.3;

3.6; 13.5;

1;西-东;

146;

14.3;

14.3;

0.49;

8.6;12.1;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65.4;

1;西-北;

11;

36.4;

36.4;

0.91;

29.0;

3.7; 19.2;

1;西-南;

28;

13.3;

13.3;

0.46;

9.3;

3.1; 24.9;

1;南-东;

10;

82.3;

82.3;

1.90;

64.2; 55.9;99.9;

1;北-西;

16;

25.3;

25.3;

0.69;

18.0; 20.4;63.1;

1;南-北;

12;

92.8;

92.8;

2.08;

70.6; 56.1;99.8;

1;南-西;

21;

107.0;

107.0;

2.76;

82.3; 56.2;99.9;

1;北-南;

17;

29.3;

29.3;

0.65;

21.4; 21.0;63.1;

1;北-东;

22;

42.2;

42.2;

1.00;

32.7; 21.0;63.1;

1;全部;

481;

24.9;

24.9;

0.70;

17.5; 22.6;99.9;

0;全部;

481;

24.9;

24.9;

0.70;

17.5; 22.6;99.9;7、让行规 则下节点评价

节点 1:

裕华路与育才街交叉口 节点: 节点编号 车流: 移动(方向 从-到)车辆(全部): 车辆数, 全部车辆类型 人均延误(全部): 人均延误 [s], 全部车辆类型 延误(全部): 车均延误 [s], 全部车辆类型 Stops(全部): 车均停车次数, 全部车辆类型 t 停车时间(全部): 车均停车延误[s], 全部车辆类型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平均排队:平均排队长度 [m] 最大排队: 最大排队长度[m]

节点;车流;车辆(全部);人均延误(全部);延误(全部);Stops(全部);t 停车时间(全部);平均排队;最大排队;

1;东-西;

173;

0.4;

0.4;

0.00;

0.0;

0.0;

0.0;

1;东-北;

12;

0.7;

0.7;

0.00;

0.0;

0.0;

0.0;

1;东-南;

14;

1.8;

1.8;

0.07;

0.0;

0.0;

0.0;

1;西-东;

145;

0.6;

0.6;

0.01;

0.0;

0.0;

0.0;

1;西-北;

13;

5.2;

5.2;

0.38;

1.4;

0.0;

0.0;

1;西-南;

28;

0.5;

0.5;

0.00;

0.0;

0.0;

0.0;

1;南-东;

15;

3.3;

3.3;

0.07;

1.4;

0.9; 21.4;

1;北-西;

19;

0.6;

0.6;

0.00;

0.0;

0.0;

0.0;

1;南-北;

23;

15.5;

15.5;

1.00;

5.7;

1.2; 21.3;

1;南-西;

29;

5.4;

5.4;

0.17;

0.9;

1.0; 21.3;

1;北-南;

18;

3.1;

3.1;

0.06;

0.2;

0.0;

7.3;

1;北-东;

25;

6.6;

6.6;

0.48;

2.0;

0.1;

7.3;

1;全部;

514;

2.0;

2.0;

0.10;

0.5;

0.3; 21.4;

0;全部;

514;

2.0;

2.0;

0.10;

0.5;

0.3; 21.4;8、停车让行下节点评价

节点 1:

裕华路与育才街交叉口

节点: 节点编号 车流: 移动(方向 从-到)车辆(全部): 车辆数, 全部车辆类型 人均延误(全部): 人均延误 [s], 全部车辆类型 延误(全部): 车均延误 [s], 全部车辆类型 Stops(全部): 车均停车次数, 全部车辆类型 t 停车时间(全部): 车均停车延误[s], 全部车辆类型平均排队:平均排队长度 [m]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最大排队: 最大排队长度[m 节点;车流;车辆(全部);人均延误(全部);延误(全部);Stops(全部);t 停车时间(全部);平均排队;最大排队;

1;东-西;

174;

0.3;

0.3;

0.00;

0.0;

0.0;

0.0;

1;东-北;

11;

0.4;

0.4;

0.00;

0.0;

0.0;

0.0;

1;东-南;

14;

0.7;

0.7;

0.00;

0.0;

0.0;

0.0;

1;西-东;

145;

0.5;

0.5;

0.01;

0.0;

0.0;

0.0;

1;西-北;

14;

2.3;

2.3;

0.14;

0.1;

0.0;

0.0;

1;西-南;

27;

1.3;

1.3;

0.11;

0.2;

0.0;

0.0;

1;南-东;

13;

4.9;

4.9;

0.00;

0.0;

2.6; 30.4;

1;北-西;

17;

6.8;

6.8;

0.06;

0.1;

1.9; 24.9;

1;南-北;

22;

18.9;

18.9;

0.64;

5.2;

4.1; 30.3;

1;南-西;

28;

15.4;

15.4;

1.43;

1.4;

3.9; 30.3;

1;北-南;

18;

15.9;

15.9;

1.33;

0.8;

3.5; 24.9;

1;北-东;

24;

16.5;

16.5;

1.58;

3.2;

3.5; 24.9;

1;全部;

507;

3.8;

3.8;

0.24;

0.5;

1.6; 30.4;

0;全部;

507;

3.8;

3.8;

0.24;

0.5;

1.6; 30.4;

五、

实验结论

1、常用检测器的设置对结果的输出影响巨大 2、改变车速分布会形成不同的时间延误 3、改变车辆构成也会影响仿真结果的输出 4、无信号交叉口与有信号控制的交叉口,随车流量的增加,延误先增加后减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小 实验报告四:

信号协调控制对城市干道交通运行效益的比较分析

一、实验目的

在第二章十字信号交叉口仿真的基础上,通过添加路口各方向上的过街行人和各路段上的非机动车,完善机非混合城市交叉口的相关仿真设置,掌握交叉口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仿真方法。

二、实验内容

1、人行横道的设置和行人的添加 2、交叉口行人过街信号设置 3、非机动车道的设置 4、非机动车流的添加以及路径决策 5、非机动车信号设置 6、三、实验步骤

1、了解基础数据 2、新建文件与导入底图 3、创建行人车辆构成 1)添加行人速度期望分布 2)创建行人车辆构成 4、交叉口东进口方向过街行人仿真 1)创建东进口人行横道 2)为东进口人行横道添加流量 3)为东进口人行横道添加行人信号 4)编辑交叉口节点 5)为东进口行人和车流交汇添加冲突区 5、交叉口其他方向过街行人仿真 6、创建非机动车车辆构成 7、交叉口东进口方向非机动车仿真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8、交叉口其他方向非机动车仿真 9、优化交叉口各交通流间冲突设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不合理的信号设置以及衔接不当的信号相位会造成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之间的混乱。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五、实验结论

1、行人的不确定性给交叉口的仿真带来一定的模糊性和差异性 2、非机动车道的连接较困难 3、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地位不可低估 4、合理安排交叉口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通行有助于提高交叉口的效率

5、不合理的信号设置以及衔接不当的信号相位会造成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之间的混乱。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实验报告五:

公交站点设置对交叉口运行效益的影响的仿真分析

一、实验目的

掌握路网、城市干道交通信号协调和公交站点线路的仿真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城市干道两相邻交叉口道路仿真系统的建立 2、干道信号协调仿真 3、无公交专用道情况下公交线路和公交站点的设置 4、有公交专用道情况下公交线路和公交站点的设置

三、实验步骤

1、了解熟悉基础数据 2、新建文件与导入底图 3、城市干道两相邻交叉口道路仿真系统的建立 1)完善和改变裕华路与育才街交叉口设置 2)创建裕华路和体育街交叉口 3)连接两个相邻交叉口 4、干道信号协调 1)修改裕华路和体育街交通信号参数 2)创建裕华路和体育街信号机 3)设置裕华路和体育街交通信号创建评价指标 4)调整信号控制机的偏移 5、无公交专用道情况下公交线路和公交站点的创建 1)创建公交站点 2)创建公交线路 6、有公交专用道情况下公交线路和公交站点的创建 1)设置公交专用道路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2)创建公交站点 3)创建公交专用线路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不同信号控制偏移条件下的延误时间:

(1 1)

编号(裕华路东西干道):从路段

在7.7 m 到路段在131.1 m, 距离

723.6 m

时间;行程时间;#Veh;车辆类别;

全部;;

编号:;

1;

1;

名称;裕华路东西干道;裕华路东西干道;

3600;117.8;124;(2 2)

编号

1:行程时间检测段 1

时间;

延误;Stopd;Stops;

#Veh;Pers.;#Pers;车辆类别;全部;;;;;;

编号:;

1;

1;

1;

1;

1;

1;

3600;

68.2;

47.8;

1.52;

124;

68.2;

124;

全部;

68.2;

47.8;

1.52;

124;

68.2;

124;(3 3)

编号(裕华路东西干道):从路段

在7.7 m 到路段在131.1 m, 距离

723.6 m

时间;行程时间;#Veh;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车辆类别;

全部;;

编号:;

1;

1;

名称;裕华路东西干道;裕华路东西干道;

3600;170.7;

96;(4 4)

编号

1:行程时间检测段 1

时间;

延误;Stopd;Stops;

#Veh;Pers.;#Pers;车辆类别;全部;;;;;;

编号:;

1;

1;

1;

1;

1;

1;

3600;121.1;

93.8;

2.32;

96;121.1;

96;

全部;121.1;

93.8;

2.32;

96;121.1;

96;

五、实验结论

1、不同信号控制条件下,得到的仿真评价参数不一样 2、城市干道两相邻交叉口道路仿真系统的建立相对复杂 3、干道信号协调仿真设置必须事先计算好协调方案的相关参数 4、无公交专用道和有公交专用情况下公交线路和公交站点的设置的区别相对较大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实验报告六:

城市互通式立交交通建模与仿真分析

一、

实验目的掌握交通仿真系统 VISSIM 进行立交桥仿真的方法

二、

实验内容

1、控制点选取 2、道路的起终点高度设置 3、道路的厚度设置

三、实验步骤

1、了解熟悉基础数据 2、新建文件与导入底图 3、设置立交主路 1)设置北进口至南出口路段 2)输入北进口流量及仿真测试 3)设置南进口至北出口路段 4)输入南进口流量及仿真测试 5)设置其他路段 4、设置立交匝道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匝道的设置线性不够好 2、缓和点的个数取得偏小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五、实验结 论

1、立交桥的设置更加复杂。

2、涉及到高程的输入必须十分仔细地设置控制点的高程

3、匝道的设计必须根据地形和实际设计车速以及交通状况设置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实验报告七:

基于 M VISSIM 的城市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研究

一、实验目的

掌握环形交叉口处车道组设置、流量输入、交通流路径决策和冲突区设置等仿真操作的方法和技巧以环形交叉口为依托,掌握添加天空、房屋、树木等三维模型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环形交叉口的设置方法 2、三维静态模型的添加 3、三、实验步骤

1、了解熟悉基础数据 2、新建文件与导入底图 3、创建进出口车道 4、环岛内路段设置 5、添加流量并设置车流运行规则 6、添加三维场景 7、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五、实验结论

1、环岛的设置比较简单,因为没有信号控制,设置让行规则即可 2、三维模型加入后,使得仿真更加具有立体感和真实感,更加逼真。

3、细节的设置是的整个软件更加完善和饱满。

指导教师批阅意见: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指导教师签字:

2013 年

备注:

注:1、报告内的项目或内容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补充。

上一篇:初中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下一篇:民营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