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的文言文词

2024-05-11

常考的文言文词(精选10篇)

篇1:常考的文言文词

1.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5.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6.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7.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8.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9.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0.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1.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12.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13.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4.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5.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16.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7.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18.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9.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20.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1. 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2.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3.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4.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5.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6.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7.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8.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29.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30.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篇2:常考的文言文词

2.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4.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6.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7.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8.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9.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篇3:常考的文言文词

通过对历年考研数学真题的重点题型进行研究与总结,发现分段函数及其变体经常出现在考研数学真题中. 下面我们对分段函数及其变体在考研数学中的常考题型归纳总结如下:

( 一) 分段函数的一般形式

分段函数的一般形式经常在考研数学中经常考的题型: 分段函数的极限、连续性、可导性、导函数的连续性等等.

( 二) 分段函数的变体形式

( 1) 符号函数:

符号函数在考研数学中很少出现,在近十年的考题中没有出现过符号函数,但在很多练习中有关于符号函数的例题和习题,如:

试证明: 对一切x∈( - ∞,+ ∞ ) ,

( 2) 取整函数: y =[x]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 见图2) .

注: 取整函数结论.

证明 因a/ x- 1≤[a /x]≤a/ x,

故 a - x≤x[a /x]≤a.

依据夹逼定理,则:

取整函数在考研数学中经常考的题型: 取整函数的二重积分. 如2005年数学一( 15) .

( 3) 绝对值函数: 如

绝对值函数在考研数学中经常考的题型: 函数的可导性、绝对值积分. 如2005年数学二( 21) 、数学三( 17) .

( 4) 极限式函数:

如:

极限式函数在考研数学中经常考的题型: 函数的极限、函数的可导性、函数间断点及其分类. 如2004年数学二 ( 1) ,2005年数学一( 7) 、数学二( 7) .

( 5) 最值函数:

最值函数在考研数学中经常考的题型: 最值函数的二重积分. 如2008年数学二( 18) 、数学三( 17) . 而且最值函数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也有应用: 最大值与最小值函数的分布函数.

( 6) 变限积分函数:

变限积分函数在考研数学中经常考的题型: 变限积分函数的可导性、几何应用、计算. 如2007年数学一( 3) 、数学二( 3) 、数学三( 3) ,2009年数学一( 3) 、数学二( 6) 、数学三 ( 4) ,2013年数学二( 3) . 而且变限积分函数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也有应用: 分布函数.

摘要:“高等数学”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对历年考研数学真题的重点题型进行总结,本文主要讨论了考研高等数学中常考的一大类函数——分段函数的用法.

篇4:谈高考常考的英语省略结构

【关键词】 高考 英语 省略结构 类型

随着现代英美社会的发展以及高速生活节奏的出现,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人们在说话、写作过程中也追求简单、快捷。因此,省略结构的考查也自然成为近年来英语高考试题中的常考点。

省略是英语中的常见现象。省略结构用词简练,语言流畅,在意义清楚的情况下用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突出信息并使上下文紧密连接。本文拟就高中英语出现的省略类型进行探讨。

一、 主语的省略

英语祈使句中的主语通常省略,不必填补。这是语法性省略,也就是指句法结构要求的必要省略。例如:Come here,please.

在英语口语中常出现不依赖上下文的省略,省略后并不影响理解,这种情况多见于句首部分,常省去主语、部分谓语。例如:

(That) Sounds fine to me.

二、谓语/动词短语的省略

谓语(VP)包含助动词+表述语( predication),表述语(VP)包含主动词(main verb)及其宾语、补语、状语等等。省略谓语时,应去掉全部表述语,保留助动词。这种省略形式,除在回答问题外,只能出现在并列句和主从复合句中,而且在它后面分句的谓语动词要与前面的相同。例如:

He isnt studying in Beijing now, but his brother is. (助动词)

You arent a college student, but your brother is. (联系动词)

James has as many reference books as Jack (has).

一般来说,如果上述状语从句中主语是名词,助动词或联系动词往往不予保留。例如:

Jane works harder than her classmate.

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助动词,可以将助动词全部保留或顺次地作部分保留,但至少须保留第一个助动词。例如:

We will be building a new hospital, but

如果谓语动词是“情态助动词+不定式完成体”,那么,省略时保留“情态助动词+have”,因为只保留情态助动词,一般理解是“情态助动词+不定式”的省略形式。例如:

Tom must have gone abroad, and

如果谓语动词是进行体的被动语态(is/am/are/was/were + being+过去分词),那么,“being+过去分词”是个不可分割的单位,应同时删去,不能将being保留下来。同时,因为 is/am/are,was/were,been和being是同一个助动词“be”的四个基本形式,在省略结构中是相互排斥的。例如:

John was being questioned by the teacher at that time, and Peter was, too.

John must have been being questioned by the teacher, and

三、 形式“空缺”的省略

两个主语不同的句子,谓语(VP)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如果连词连接起来进行对比,则其相同的部分在后面分句中可以省去,这样,后面分句中会出现“空缺”的现象。例如:

John is peeling an apple, and peter ____ an orange.

“空缺”处通常被省略的是动词,或者动词和其宾语、补语等。

四、 其他形式的省略

复合句中常见的省略形式很多, “从句主语+be”的省略和wh?鄄 疑问从句的省略,也比较普遍。

1.“从句主语+be”的省略。这种类型的省略只限于某些以连词when, while, if, until, though等引导的状语从句,而且这些从句的主语必须和主句的主语相同;同时,从句的谓语动词又有动词be的某一形式;主语和be省略后,直接跟连词后的谓语部分可以是:

形 容 词: Apologize when necessary.

名词: Though a lawyer by training, he proved himself to be a good teacher.

代词: Errors, if any, should be corrected.

介词短语: While at college, he was a prominent ath?鄄lete.

现在分词:Look out for cars when crossing the street.

过去分词:Once exposed, they will be sentenced to death.

2. wh?鄄 疑问从句的省略。 wh?鄄 疑问从句是一种间接疑问句,当它作宾语用时,如果它的内容与上文重复,间接疑问句可以全部省略,只保留一个wh?鄄 词。例如:

Someone has used my bike, but I dont know who (has used my bike).

被动语态的wh?鄄 疑问从句也可以省略,但省略部分的语态和不省略部分的语态必须保持一致关系,保留的wh?鄄 词应变成“by+wh?鄄 词”。例如:

The cup was broken by someone, but I wonder by whom (the cup was broken).

五、特殊省略结构

1. 无动词祈使句

即:Adv. + with+ NP(名词短语)

这里的副词(adv.)必须是表示运动方向的副词,如away, off, on, up, down等。“adv. + with”相当于祈使语气的动词,含有动作方向的意义。例如:

Off with your hat! (=Take off your hat!)

这里的介词总是用with,不能变动,但with前的副词,with后的名词(短语),可以根据意义需要调换适当的词语。例如:

On/Off with your coat/the light/the taps!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方向性副词可以用方向性意义的介词短语来替代。例如:

In front of the table with those chairs!

2. 无主句的祈愿句

与事实相反的if 条件从句可以单独使用,表示祈愿,但在if从句中往往插入副词only。“If only”相当于I wish。例如:

If only I had taken mothers advice!

3.不定式感叹句

不定式感叹句多半用to think引起,后面跟that 从句或of 短语。其逻辑主语通常是指说话的人,意思相当于I am astonished/It surprises me to think that... 例如:

To think of your leaving us so soon!

4.固定词组引导的疑问句

(1)“How come” + that 从句

“How come”相当于“How does/did it come about/to pass (that)...”,用来表示惊奇,其意义相当于“How can it be that...”或“Why is it that...”。例如:

How come you didnt tell me about this before?

(2)“What if/though”+从句

“What if”相当于“What will/would happen计”,“What though”中的though等于even if。例如:

What if World War Ⅲ should happen?

5.特殊陈述句

(1)名词+and+分句

“名词+and”相当于if, after或when引导的状语从句。名词前往往带有表示数量概念的词语。例如:

One more effort and we shall succeed.

(=If we make one more effort, we shall succeed.)

and前的名词,有时可改用副词。

(2)格言句

格言句很多是古老的谚语,因此它的结构形式和现代英语不同,往往只把两个名词或者两个动词并列起来,不用连词连接。这种句子的形式属于并列复合句,但内容是主从复合句,而且多数在内容上属于条件句。例如:

The more (we can get), the better (it is).

(If something/someone is) out of sight, (it/he will soon pass) out of mind.

6.习惯用语

英语里,有些省略结构已成为固定词组,不再当作省略形式看待,更不需要对省去部分给以增补。例如:

John is as stubborn as a mule.

as stubborn as a mule是个习语,其意义相当于very stubborn,其中as a mule是修饰形容词stubborn的强调语,通俗英语往往把第一个as省去,成为:John is stubborn as a mule.

如上所述,英语省略结构的类型比较繁琐,而且,有时省略的成分在句中占有相当的分量,能表达一定的信息,这无疑就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因此在解题时,除了应特别注意进行语境分析,从上下文中找出相关的省略成分外,还要对常用的省略知识有所了解,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找出解题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张道真. 实用英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

[2]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1

[3]徐兵.英语模式语法.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10

篇5:常考的文言文词

及常考句子翻译归纳

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3.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0.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1.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2.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3.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4.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5.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7.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18.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19.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0.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1.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22.纵情:古,骄傲,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尽情。

23.见机:古,看到细微的预兆,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今,看机会,看形势,如“见机行事”。

24.猖狂:古,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今,肆无忌惮。

25.学者:古,求学的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6.从而:古,两个词,“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连词,如“吾从而师之”;今,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

27.众人:古,一般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今,大家,很多人。

28.不必:古,不一定,如“弟子不必不如师”;今,不需要。

29.气候:古,天气,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今,一定地区内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候情况,或比喻动向、情势等。

30.经营:古,收藏,名词,如“韩魏之经营”;今,动词,计划或管理。

31.可怜:古,可惜,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可爱,“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今,对他人的不幸表示感谢怜悯。

32.从事:随从人员,名词,如“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今,干某项事业。1

33.其实:古,它的真相,如“自以为得其实”;今,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34.方丈:古,一丈见方,如“室仅方丈,可容一人”;今,寺院的主持。

35.往往:古,到处,如“墙往往而是”;今,相当于“每每”“常常”。

36.颜色:古,脸色,如“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今,色彩。

37.不行:古,不能走路,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今,不可以。

38.成立:古,成人自立,如“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今,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39.洗马:古,太子的侍从官,如“寻蒙国恩,除臣子洗马”;今,给马洗身。

40.上报:古,报答皇恩,如“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今,向上级报告。

41.告诉:古,申诉苦衷,如“则告诉不许”;今,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42.区区:古,拳拳之情,如“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今,数量少,不重要。

43.辛苦:古,辛酸苦楚,如“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今,身心劳苦。

44.侥幸:古,幸运,如“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今,企求非分,意外获得成功。

45.成家:古,安家,如“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今,娶妻。

46.少年:古,青年,如“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今,少年儿童。

47.志气:古,心志和气力,如“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今,做成某事的决心和勇气。

48.强者:古,身体强壮的人,如“少而强者不可保”;今,多指精神意志方面强的人。

49.牢笼:古,包罗,如“漱涤万物,牢笼百态”;今,关住鸟兽的东西。

50.同归:古,一样的归宿,如“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今,一同回去。

51.形容:古,形体容貌,名词,如“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今,动词,描述。

52.风流:古,风韵,如“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今,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53.态度:古,言行举止所表现出的神态,如“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今,对某事的观点和做法。

54.风骚:古,姿容俏丽,如“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今,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55.偏僻:古,偏激,不端正,如“行为偏僻性乖张”;今,远离人口集中居住的地区或远离交通要道。

56.尴尬:古,容易出麻烦,如“如今正是尴尬去处”;今,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

57.左右:古,反正,如“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今,左边和右边。

58.轻易:古,动词,贸然行事,如“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今,毫不费力,轻而易举,形容词。

59.野马:古,春天林泽间的雾气,如“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今,野生动物的一种。

60.果然:古,饱的样子,如“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今,与事实相符。

61.春秋:古,一年,如“蟪蛄不知春秋”;今,春天与秋天。

62.羊角:古,旋风,如“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今,羊的触角。

63.虽然:古,虽然这样,如“虽然,犹有未树也”;今,连词。

64.无功:古,忘记立功,心无作为,如“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今,没有功劳。

65.舅姑:古,公公婆婆,如“待晓堂前拜舅姑”;今,舅舅和姑姑。

66.县官:古,官府,如“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今,县里的最高行政长官。

67.无道:古,不称道,不称赞,如“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今,暴虐,没有德政。

68.布衣:古,平民,如“布衣之交”;今,棉布作的衣服。

69.中国:古指中原,如“莅中国而抚四夷”;今,中华人民共和国。

70.亲近:古,皇帝亲近的侍从,如“左右亲近不为一言”;今,亲密而周到。

71.尘埃:古,监狱,如“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今,尘土。

72.卑鄙:古,地位低,见识浅,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今,品德低下。

73.便宜:古,方便,适合,如“可以便宜(biànyí)从事”;今,读作piányí,价格低廉。

74.不过:古,不超过,如“从此道之吾军不过二十里”;今,表转折的关联词。

75.反而:古,返回,从而,如“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今,连词,跟上文意思相反。

76.反复:古,扭转并恢复,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今,多次重复。

77.感激:古,感动,奋激,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今,深深的感谢。

78.故事:古,旧事,前例,如“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今,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79.可以:古,可以靠,可以用来,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今,能够。

80.烈士:古,刚直侠义之士,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为正义牺牲的人。

81.穷困:古,窘迫,走投无路,如“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今,贫穷困苦。

82.人情:古,人民的普遍情况,如“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今,情面,送礼。

83.身体:古,亲身体验,如“身体力行”;今,躯体。

84.首领:古,头颅,如“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今,集团领导人。

85.私心:古,自己的志愿.心愿,如“恨私心有所不尽”;今,自私的心理。

86.私人:古,党羽,亲信,如“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今,个人和个人之间的。

87.响应:古,像回声一样应和,如“天下云集响应”;今,用言语行动来表示赞同.支持某倡议、口号等。

88.向前:古,先前,如“凄凄不似向前声”;今,向前方。

89.行为:古,品行,作为,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部的活动。

90.宣言:古,扬言,如“(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今,宣告,声明。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考句子翻译归纳

第一册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

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

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

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

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

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

劳。

第二册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

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

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

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

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第三册

15.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足以遮挡天日。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16.虽乘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这样快。

1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的地面上月光满地,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里面有藻、荇等水草交错,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18.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他喜欢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钻牛角尖。

19.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亲友请客,五柳先生

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

2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他安

然自若!

篇6:初中常考的作文

1、回顾初中三年成长过程,你一定有很多感受,从学习, 生活,爱好等方面作出自我评价 ( 毕业 回顾评价)

例文:

篇7:高考常考的成语

沧海横流 沧海:指大海;横流:水往四处奔流。海水四处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

沧海桑田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沧海一粟 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沧海遗珠 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人所遗漏。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

草菅人命 草菅:野草。把人命看作野草。比喻反动统治者随意谑杀人民。

侧目而视 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差强人意 差:尚,略;强:振奋。勉强使人满意。

蟾宫折桂 蟾宫: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尝鼎一脔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脔:切成块的肉。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

晨钟暮鼓 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诚惶诚恐 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城下之盟 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魑魅魍魉 原为古代传说中的鬼怪。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充耳不闻 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出神入化 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出类拔萃 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奇制胜 奇:奇兵,奇计;制:制服。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出水芙蓉 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处心积虑 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老虎。形容蓄谋已久。

处之泰然 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垂涎三尺 口水挂下三尺长。形容极其贪婪的样子。也形容非常眼热。

春风得意 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春风化雨 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春秋笔法 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唇亡齿寒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多事之秋 秋:岁月,时期。事故或患难很多的时期

咄咄逼人 咄咄:表示惊奇的声音。气势汹汹,盛气凌人,出口伤人。形容本领赶上或超过前人,令人赞叹

大材小用 把大的材料当成小的材料用。比喻使用不当,浪费人才。

大动干戈 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大而无当 当:底。虽然大,却无底。原指大得无边际。后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实际、不合用。

大方之家 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大放厥词 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大腹便便 便便:肥胖的样子。形容肥胖的样子。

大快人心 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大器晚成 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大巧若拙 拙:笨。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

大相径庭 径: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高考常考的.成语大全》()。

大智若愚 某些才智出众的人,看来好象愚笨,不露锋芒。

待价而沽 沽:卖。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替谁工作。

戴月披星 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日夜赶路,旅途辛苦。

殚精竭虑 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心思。

箪食壶浆 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箪食瓢饮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当仁不让 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当务之急 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

道貌岸然 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得陇望蜀 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德薄能鲜 鲜:少。德行浅薄,才能不足(表示自谦的话)。

灯红酒绿 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

登堂入室 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等量齐观 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雕虫小技 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顶礼膜拜 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

东山再起 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东施效颦 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东涂西抹 涂、抹:原喻从事文辞。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

洞若观火 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

豆蔻年华 豆F: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独步天下 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超群出众,无人可比。

断鹤续凫 断:截断;续:接;凫:野鸭。截断鹤的长腿去接续野鸭的短腿。比喻行事违反自然规律。

对簿公堂 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

咄咄怪事 表示吃惊的声音。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

德薄才疏 薄:浅;疏:空虚。品行和才能都很差。常作谦辞。

陈言务去 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务必要去掉陈旧的言辞

瞠目结舌 瞠:瞪着眼睛;结舌:翘起舌头落不下。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乘风破浪 乘:趁着。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人的志向远大,气魄雄伟,奋勇前进

抽薪止沸 抽掉锅底下正燃烧的柴火,使锅里的水不再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从善如登 指为善如登山那样不易,比喻学好很难

吹毛求疵 求:寻找;疵:缺点,小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

唇齿相依 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才疏学浅 疏:浅薄。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参差不齐 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蚕食鲸吞 象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象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比喻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别国的领土。

篇8:HR常考的“压力面试题”

压力面试是招聘官筛选人才选择面试的其中一种方式,即制造一种紧张的气氛提出一串难以回答的问题,观察求职者的抗压能力及应变能力。为了防止求职者在面试中不知所措,大脑死机,以下招聘官常考的“压力面试题”,助你在面试稳稳胜出,奋战到底。1、告诉我,你最大的弱点是什么?回答这种问题的秘诀在于不接受这种否定暗示。不要否认你有缺点,没人会相信世界上有完人;相反,你应该承认一个微不足道的弱点或一个小小的缺点,然后再说那都已经成为过去了,表明自己是怎样克服这个缺点的。2、你认为自己的哪项技能需要加强?麻烦又来了,你不可能宣称自己无所不能,但如果你简单地承认自己在哪方面需要改进,压力面试主考就会像嗜血的鲨鱼一样一口咬住你。你该重新定义一下这个问题以便躲开这一点:既然谈到这儿,我想说我已具备了这份工作所需的所有技能。这也是我所以对这个职位感兴趣的原因。3、你认为什么样的决定犹为难做?如果你用他问题中的这些词来回答,就只能对自己不利了。主考会立刻猛扑上来。那回答的秘诀是什么呢?要摒弃那些否定性的词汇:“我没发现有什么决定特别难做,但确实有时做一些决定要比做其他的决定要多费一些脑筋,多做些分析。也许你把这叫做难,但我认为我拿工资就是做这些事情的。”4、你靠那点微薄的薪水是怎么过活的?有没有不得已而借钱呢?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引你说出一些个人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和财政危机。当然,也许主考所说的不错,然而你一定要回避这个问题:“你见过哪个我这个岁数的人对工资已经很满意呢?当然,我想得到更高的薪水,这也是我到这来参加面试的原因。至于现在嘛!我还可以付帐并保持收支平衡的。”5、你与现在的老板相处很久了,为什么不继续干下去了呢?假设说主考已经击中了你的要害,他说得完全是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非得同意他问题中对你不利的因素。“我喜欢现在这份工作是因为它既稳定又有挑战性。而在那里我已经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了,因此我到此来应聘。我希望换一家公司以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6、你不认为自己的年龄应该早就升到更高的位置了吗?这是个刺激人的问题。但也可以不那么看,而把它当成是对你的能力和成绩的一种赞美。“我干这份工作只为了长远打算,要收获就必须付出,在这份工作中我已经获得了很多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我来此应聘正是为了把学来的这些有益的东西派上用场。”7、你为什么要辞掉现在的工作?这是在压力面试中极为常见的问题,你可以单独拿出一个作为原因,也可以都拿出来以便使对方相信你离开现在的岗位是合情合理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明智之举。8、现在这份工作你最不喜欢的是哪一点?又是典型的用否定词表述的压力问题。你应该时刻把握老板的需要:“我觉得现在的工作各方面都不错,但是我正准备迎接新的挑战,等待肩负起更重的担子,取得更大的成就。希望把自己所学用到更富挑战性、更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岗位上。”9、你认为在工作中曾遇到过的最艰难时刻是什么时候?不要搜肠刮肚地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你首先也应该料到会问这个问题,然后带着一个对你和你的公司来说结局皆大欢喜的故事去参加面试。你可以讲一次与下属产生的矛盾,并且说明自己是如何创造性地解决了矛盾,最后做到皆大欢喜的。你也可以讲一次对你来说极富挑战性的经历。10、你觉得什么人在工作中难于相处?你现在已经学会了千方百计避免作否定回答的技巧,那么你很可能简单地回答:“我觉得没什么人在工作中难相处。”,但却都不十分可信。你应该利用这个机会表明你是个有集体协作精神的人,“在工作中唯一不容易相处的是那些没有集体协作精神的人,他们不肯干却常抱怨,无论怎样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他们都无动于衷。” 面试本事就是一件有压力的事情,而压力面试更会让面试的难度增加,不过能多从人情、沟通、合理等传统思维定位考虑,结合招聘压力面试题,在充分准备后,一定会让面试结果理想得多。

阅读此文的读者还阅读了:

银行面试常见问题 专业秘书面试试题 办公室文员面试题 九种特色面试命题 面试常问的五个问题

篇9:高一语文常考的作文

愚以为,“学而知之”不如“行而知之”,从古至今,学而知之成为大儒者,不乏其人。但真正成为治国大器,其言为万世范,其行为万世仰者,又有其几?倒是那些学有所成,而力行不辍者,撑起了华夏的脊梁!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秦始皇大概做梦也想不到的是,焚书坑儒仅仅过了四年,就有了“大泽乡下义旗扬”,“新建阿房壁未干,沛公兵已入长安”这样的大结局。 “夷平六国成一邦”的千秋大梦短短几年时间内就被终结了。

而让秦王朝完蛋的竟然不是喜欢是古非今的儒生,却偏偏是不怎么读书的刘项。在这里不是鄙薄读书人,而是说明有时行动更能直指问题的实质,原本隔着一层薄薄的窗户纸,只要一捅就破了,远胜那千言万语的灭亡预言。

有人说孔子是生而知之的天才,他自己却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也许你会说,那他就是学而知之的圣人了。你可曾深想:他难道不是行而知之的圣人?他立的诸多原则,不是在替三皇五帝背书,而是直面现实的褒贬。“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正是他行而知之的结晶。

西方先哲苏格拉底更是以身试法,让箴言成了千古。“认识你自己。”恐怕更是行而知之的体会,而非学而知之的结果。

苏格拉底还有一句名言,就是“回到问题本身”。是的,就拿我们的宪政梦来说,多少是非诉讼,几多引经据典,可我们对宪政的认识依旧莫衷一是。是什么造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我们已经不乏西方的启蒙,亦有百年宪政的沉痛教训,有关的文献更是汗牛充栋,几十年的时间更让我们明白,实行宪政刻不容缓,这是社会实践告诉我们的常识,可谓行之知更深,践之情更切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躬行方悟前人错,亲践才分晦与明。在今天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我们在强调“学而知之”同时,更要重视“行而知之”。 知可导行,行可正知,知行合一,方为真知。

篇10:常考的雅思口语话题有哪些

雅思口语话题大概能够划分的类型有5个:

1、个人信息类(有关考生本人的基本信息的话题,如,姓名、乡、工作&学习、&住宿、公寓&别墅等);

2、兴趣娱乐类(其中包含了个人兴趣爱好以及娱乐活动等,如,音乐、电影、舞蹈、摄影、博物馆、衣服、购物、旅游等);

3、社会生活类(其中包含了社会现象和生活方式等,如,健康、体育、运动、公共交通、公园、帮助他人、假期);

4、媒体科技类(其中包含了科技信息类和电视报纸媒介类,如,手机短信、app、报纸新闻、广告、电视节目);

5、其他(根本没有办法归于上述任何一类的话题)。当然有些机经上也会有更详细的划分,但是小编觉得如果再详细划分的话会有很多模棱两可的话题,不清楚到底要怎么分类,所以不必细致的再分。

而且,对于上述话题的分类,考生需要了解一些必知的信息,例如,个人信息类的话题基本上是每次考都会出现的,因此能够叫做必考试话题,考生也可以着重准备。而对于兴趣娱乐类话题也是必考试话题,但是会考其中一些话题,如1-8月份的考题中每次都会考博物馆、衣服、电影的话题。同样社会生活类、媒体科技类等也是必然有一些话题会每次出现的。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每类话题都会同时出现,但是个人信息类话题基本是每个话题都是必考题,而其他类话题则是会考其中一些,比例根据具体的考次而定。

雅思口语进阶过程:模仿+复述+原创

一、模仿(Imitation)— 跟读是起点

要打好口语的基础,模仿是最初的一个过程。只有通过有效的模仿,考生们才能够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出好的英语语感,潜移默化地接受英语思维的影响。

1. 方法

众所周知,模仿最基本的方法便是跟读。跟读的途径可以是两种:一种是听录音跟读;一种是看录像跟读。对于还处在备考初期,口语较弱的考生来说还不急于接触雅思考试的真题,不管是录音还是录像,都可以选择较简单,较实用,较生活化的材料跟读如新概念的一二册。可以对着镜子矫正自己的口型,语速由慢及快的练习。

2. 目的

① 语音语调

发音正确与否直接决定说话对象是否能领会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英语的发音方式与汉语肯定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从一开始就不能很好地掌握英语的发音,或是形成了较为奇怪的语调,养成习惯之后就再难纠正过来。所以从最基本的词汇开始对语音语调的训练是模仿最直接的目的。有时只听录音还不能完全了解个别发音的过程,如θ和e 的音,所以通过录像来学习就可以更加直观,让发音得以完善,变得更加到位。

② 句式句型

有了单个词汇或词组的扎实基础,接下来模仿句子的步骤就会更容易进行。因为如果单词的发音准确,对于词组或句子中爆破和连读等语音技巧就能更顺利地掌握。另外对句式和句型的熟悉已经可以开始让考生慢慢接触和适应英文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对英文的逻辑如怎样界定事物等产生一个基本的概念,这是隐形的目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对句子整体语调的把握也是重点,考生可以开始最基本的交流。

二、复述(Repetition)— 背诵是基础

模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到达一定程度以后,对于段落篇章的内容考生便可以开始练习复述。学习语言的过程与记忆密不可分,而体现记忆过程的最初形态便是背诵。

1. 背诵

对于雅思考生来说,背诵的内容仍然不一定要参考雅思题目的答案和范本,因为这仍然是一个积累词汇,巩固语法句型,培养语感及英文文法的时期。选择一些有趣的英语故事可以让背诵的过程显得不那么枯燥。而笑话作为幽默的载体更能最大限度地展现英语的逻辑思维方式。这些材料除了具体生动的内容和情节外,还有不少习语,如果能选择性地加以背诵,既能保证背诵的效率,又能掌握更多地道的表达,学会怎样用英文的方式描述事物,之后亦可以运用到雅思考试中。背诵的故事可以由短到长,循序渐进。当然,一些生词量不大的优美诗歌或短文也是好的背诵材料。有音频的材料仍旧可以先跟读,再进行背诵,这样可以保证语音的正确性和对内容的表现力。同时,考生可以通过录音与原声比对的方式来检查自己的背诵情况。

2. 替换

真正的复述练习并不等于背诵,背诵只是复述的一种最基本的形态。记忆好的东西要懂得灵活地运用,这也是考生们在考试的时候最需要明白的一点。在背诵的基础上,考生们可以练习对已有内容中的词汇甚至是句型表达进行替换。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同样的意思,这才是复述所要达到的目的。

雅思口语--切莫把考官视为机器

1 、口语考试的成绩与你的真实水平是正相关的,但不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在你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它能够准确地测出你属于哪一个档次的。但是,一旦经过充分的准备,那么你的成绩将会被人为的放大,而这完全取决于两个人在现场的主观博弈——你和考官。

2 、“要把考官当人看”,而不是“机器”(虽然你心里是这么想的)。口语考试考察的是考生的“沟通”能力,而非单纯的“口语”能力。

所以,如果你在考试开始前没有礼貌地和考官打招呼,没有尊重地问问考官的名字,说话的时候表情冷漠,没有笑容,目光呆滞,总是保持一个声调,使人感到乏味,离开考场时忘了对考官说“再见”,总之就是没有给予考官对正常人应有的礼貌和尊重时,你是休想得高分的。

3 、“多算胜,少算不胜”。我们不能打无把握之仗,而要在考试前积极备战,从而使雅思口语考试的科学性在你的成绩上体现的微乎其微。因为口语考试采用的是题库制,所以所有的题目都能从网上找到“机经”。你完全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的备考。

雅思口语考试7大错误观点要不得

错误观点1:考官的问题有正确答案

考官点评:在对考试的所有误解中, 这种观点是最普遍的,也是最有害的。数学题有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在对话中,你可能会犯语法错误或发错音,但就内容而言,是没有对错的!有些回答可能会有点长,或有点诙谐,或有点创意……

错误观点2:要多用生僻词回答问题

考官点评:这一观点存在的问题是,如果你突然用到一个很生僻罕见的词,或一个非常复杂的句子,它们与你的回答相符吗,还是显得很突兀?那个单词或句子运用得合适吗?如果不合适,就会出现连贯性的问题。

错误观点3:外表有魅力就能得高分

考官点评:这种策略肯定会适得其反。男性考官和女性考官都不会欣然接受这种企图明显的操纵,因为考官讨厌这种试图操纵结果的企图。同样,如果考生在考试开始时说“我只想说,你今天真是太漂亮/太帅了”之类的话,这纯粹是在浪费口舌,只会给自己惹麻烦。

错误观点4:这只是一个语言测试

考官点评:事实上,雅思考试不仅仅是语言测试。考试中假设的文化场景也是对你的应对能力的考查。所有的语言都根植于它们背后的文化环境,所以语言交流的本质也就是文化的交流。要想在雅思考试中取得成功,考生就必须“遨游”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

错误观点5:语速越快越好

考官点评:虽然偏慢的语速会导致考生在语言流畅度方面得分偏低,但反过来就不一定

成立。考官不仅会听考生语言是否流畅,也要听是否连贯。所以即使考生的语速很快,但

如果不断重复,而且还出现很多逻辑错误,同样也得不了高分。

错误观点6:像老外一样讲话

考官点评:考生没有必要像老外一样讲话。当你在使用第二语言时,很多因素会影响你的表达——文化背景、所受教育、母语的语音系统等。因此你完全没有必要非要像外国人一样讲话。

错误观点7:要多用优美的句子

考官点评:如果你在考试时引用了一个优美的句子,而这句话与考生在此之前和之后说的话完全不符。无论在词汇还是风格方面,这句话都显得格格不入。考官会认为,这些“优美的短语”都是考生死记硬背的,而且会在连贯性方面给考生打低分。

雅思口语高分小技巧

雅思口语高分小技巧一、多用虚拟语气

虚拟语气可以使人感觉表达者是在考虑达到最佳的结果或方式,尽量避免不好的结果或方式,或者推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出可能解决的办法;所以考生应当在自己的雅思口语中多运用would (had) rather、would (had) sooner、would (just) as soon之类的表达,或者在陈述句中使用过去式表示虚拟语气,或者使用if等引导的从句表示“可能性”。

雅思口语:用礼貌征服考官

雅思口语高分小技巧二、多用疑问句

雅思口语中,陈述句的表达可能显得生硬、没礼貌时,尽量使用疑问句、否定句或从句,尽量避免自己的主观判断或武断,以积极的、建议的、比较的、人性的语气,代替消极的、命令的、直接的、武断的语气;

雅思口语高分小技巧三、多肯定他人

考生在说话的时候要以他人为中心,以肯定他人、赞同他人为前提,让自己显得谦卑、渺小。说完之后,还要附带一句“Thank you”或“Thanks”。其实,这种礼貌的表达方式是来自古老的中国。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共同点,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了解英语中礼貌的表达方式,尽量让自己的英语表达更有礼貌,融入社会。

雅思口语高分小技巧四、多用情态动词

西方人在与他人交流时,比较多地使用情态动词:can、could、may、might、would等等;情态动词(Model Verbs)又称为情态助动词(Model Auxil-iaries),表示说话人的语气,可表达建议、要求、可能和意愿等,使得说话的语气比较有礼貌;

雅思口语高分小技巧五、正确运用“please”

上一篇:初中英语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语篇导入式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