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市局2007年工作总结

2024-04-30

建德市局2007年工作总结(精选6篇)

篇1:建德市局2007年工作总结

建德市司法局2007年工作总结

2007年,司法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在普法依法治理、规范司法所管理体制、完善人民调解“以奖代补”制度、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其中,我市人民调解工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先进县(市、区)”荣誉称号。主要做法和特点有:

一、以建设“法治建德”为契机,认真组织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夯实司法行政工作的法治基础。

(一)做好依普基础工作,推进普法教育依法治市规划实施。在深入调研全市依法治市普法教育工作的基础上,组织起草了《建德市2006年依法治市普法教育工作总结》和《建德市2007年依法治市普法教育工作要点》。《要点》从依法治市、普法教育、依普机制三方面,将依普工作归纳为24项任务,并明确各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鉴于我市人事变动的实际,对市依普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市依普讲师团成员作了调整,调整后的依普讲师团成员涵盖了党政机关、政法机关、社会团体、涉及“五难”和热点部门。市委、市政府将依法治市普法教育工作列入对各乡镇(街道)和市级机关单位的目标管理考核,市依普办制定下发了相应的考核办法,对依普考核工作进行了细化。为加强我市普法教育阵地建设,培育和弘扬法治文化,命名市委党校、市人民法院审判法庭、市看守所、市司法局148办公室等八家单位为“建德市法制宣传教育基地”。组织编印了2007《建德市普法教育依法治市工作文件资料汇编》,《汇编》分为依普工作文件和依普工作资料上下两篇。

(二)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民法律素质。为加强对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先后邀请了杭州市行政学院法学副教授朱晓明、杭州市律师协会会长胡祥甫为全市领导干部作《责任政府视野下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物权法》专题讲座;通过教师面授和观看VCD教学片的形式,开展了农村干部法律知识培训;举办了全市社区工作者第二期法律知识培训班;举办由普法讲师团成员和法制副校长为主 讲的,以《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法制讲座98场。组织“五五”普法重点对象指定读本学习工作。成立“建德市《物权法》宣讲团”,应邀为各乡镇(街道)、机关单位普法对象作专题讲座。先后14次组织法律工作者、司法行政人员、依普讲师团成员到大同、寿昌、三都、大慈岩、杨村桥等乡镇开展“法制下乡”和法律“六进”活动。在建德市政府门户网上开辟了《法制专题》栏目,现已刊发了领导讲话、学者观点、法律法规、司法案例等图文稿件100余篇,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应。围绕“弘扬法治精神,促进依法治国”主题,倾力开展第七个“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活动期间,在《建德信息》整版刊载“12〃4”溯源、“12〃4”主题、领导讲话和法治时评等宣传文章;与新安江街道府西社区、杭州滑稽艺术剧院共同举办建德市2007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专场文艺晚会;于11月21日在市广播电台《空中说法》首播依法治市普法教育系列专题,每天一次;与市保密局在市中心地段刊出大型法制彩色图片宣传专栏;组织依普讲师部门在新安江文化广场开展大型法制宣传活动,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免费发放法律挂图、法律书籍、法律知识光盘、普法卡通扑克等法制宣传宣传资料,开展现场法制宣传活动。

(三)以星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根据省、杭州市有关星级“民主法治村(社区)”评比标准,组织动员全市已被命名为三星级“民主法治村(社区)”的行政村和社区,积极参与四星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的创建申报活动,经层层推荐、审核、杭州市抽考,我市又有1个社区被浙江省命名为五星级“民主法治村(社区)”,7个村、2个社区被杭州市命名为四星级“民主法治村(社区)”。截至今年11月底,我市共有182个行政村、19个社区分别被命名为三星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其中,有四星级“民主法治村”27个、四星级“民主法治社区”7个,五星级“民主法治村”1个、五星级“民主法治社区”1 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我市三星级以上的“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率分别为78.45%和79.17%,圆满完成了我市“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任务。

二、以乡镇机构综合改革为契机,进一步理顺司法所管理体制,夯实司法行政工作的组织基础。

(一)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理顺司法所管理体制,建立新安江、梅城、寿昌、乾潭、大同、三都六个直属司法所与所在的乡镇(街道)内设司法所联合办公的工作运行机制。配齐配强司法所工作人员,目前,全市16个乡镇(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员共有48人,专职司法助理员44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7人,年龄35岁以下的16人,市委办发(2007)77号文件中明确司法所长由乡镇(街道)综治办副主任兼任。组织开展省级示范司法所、杭州市规范化司法所创建活动,狠抓司法所组织、业务、队伍和“四室一库”(办公室、调解室、接待室、谈话教育室和档案库)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强归正人员衔接登记工作,扎实做好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按照杭州市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从4月份开始,对全市2004—2006年1147名刑释解教人员全部进行了调查核实。按照案件性质、回归时间、家庭地址、就业和改造情况等逐一登记建档。为加强对归正人员的组织领导,在全市16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健全了安置帮教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指定了帮教人员,落实了帮教措施,开展帮教活动。完善市级安置帮教基地2个。据统计,今年1—11月,我市共有归正人员159人,帮教156人,帮教率为98%;安置151人,安置率为95%;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为2.5%。在做好归正人员日常安置帮教工作的同时,还组织30余名网迷青少年赴省少管所参观学习和现场进行法制教育。

(三)积极稳妥地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一是建立机构。为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建德市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由政法各部门、财政、人事、教育、民政、劳动保障等机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司法局,负责日常工作。二是健全制度。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了建德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意见和实施办法,与公安、法院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社区矫正衔接办法等相关文件规定,制定了乡镇(街道)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职责、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三是搞好经费保障。市财政局按省财政厅、司法厅“浙财政字[2006]108号”文件要求,按矫正对象人均2000元的标准列入今年财政预算。为规范社区矫正经费使用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与市财政局联合制定出台 了《建德市社区矫正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对经费的使用范围、补助标准、结算方式、监督管理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四是以点带面,全市推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在新安江街道、三都镇先行试点,通过一系列准备,5月份,两个试点单位完成了矫正对象的衔接仪式。9月初,根据试点工作情况,召开了全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全面启动会议,会后,全市各乡镇(街道)都先后召开了社区矫正对象衔接仪式,完成了全市322名社区矫正对象的衔接工作。

三、以全面推行人民调解“以奖代补”政策为契机,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夯实司法行政工作的群众基础。

(一)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排查调处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迎新春、保平安”、“护春耕、保平安”及每月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基础上,组织调解人员针对元旦、春节、“两会”召开、“五一”长假、国庆长假等重要时期和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活动,加大了对易激化、群体性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主动介入社会热点、难点和信访案件等社会矛盾的化解工作,有效地维护了各个时期的社会稳定。1—11月份,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654件,调解成功4572件,调解成功率为98.24%,防止非正常死亡1起1人,防止民转刑案件5起14人,防止群体性上访34起740人,防止群体性械斗13起905人。

(二)进一步规范调解工作程序,完善调解工作制度,全面推行人民调解“以奖代补”政策。我市人民调解“以奖代补”政策,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已取得明显成效,但在推行中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今年,重点加强了对村(居、社区)调解干部的业务培训,完善对人民调解“以奖代补”政策的指导、申报、考核、兑现等工作程序和工作制度,着力规范调解工作台帐,建立调解工作数据库。定期分片召开司法所长工作例会,分析研究“政策”推行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总结交流工作经验,集中组织观摩人民调解工作台帐。完善工作考核机制,加大对司法所工作的指导、检查、考核力度。规范基层调解工作,使我市人民调解工作达到“四有”(有组织、有人员、有场所、有经费)“五统一”(调解程序统一、文书格式统一、分类标准统一、结案归档统一、调委会印 章统一)。为进一步加大人民调解“以奖代补”政策的奖励力度,我局从今年起,对村(居、社区)调委会以口头方式调解的民间纠纷,调解成功的,由原来每件奖励2元提高到5元;一般民间纠纷,调解成功的,由原来每件奖励10元提高到15元。同时,将纠纷赔偿标的在3000元以上的;群体性纠纷人数在10人以上的;涉及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被侵权案件等都纳入了奖励范围,调解成功的,每件奖励50元。人民调解“以奖代补”政策得到了中央、省、市等各级领导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政法委副书记***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应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司法部吴爱英部长、浙江省委赵洪祝书记、杭州市委王国平书记对我市人民调解“以奖代补”做法也都先后作出了批示。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的同行也纷纷前来学习取经。

(三)与法院建立诉调对接机制。今年8月份,在拱墅区诉调结合良性互动现场会后,及时建立了指导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诉调对接衔接机制的相关文件。我局确定在市法院立案庭、乾潭、梅城、寿昌法庭设立了四个人民调解工作室,在全市设立16个指导站,以加强对委托调解和诉前劝导的业务指导,目前已初步建立与法院的诉前劝导机制和诉中委托调解互动机制。

四、以《建德市法律援助实施办法》为契机,推进法律援助规范化建设,夯实司法行政工作的社会基础。

(一)加强法律援助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12348”和法律援助工作制度,《建德市法律援助实施办法》经过一年的试行,运行良好,于2007年9月27日经市政府批准正式实施。该《办法》对法律援助的范围和对象、申请和审批、形式和程序、部门之间的合作以及经费使用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为规范法律援助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办案质量监管体系,规范案件接待、受理、登记、审查、审批、指派等工作程序,落实办案质量跟踪反馈、庭审旁听、案卷抽查等措施。规范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工作程序。

(二)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认真组织学习新颁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积极参与上级业务部门举办的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素质,注重服务质量。对群众来电来访热情接待,及时准确、深入浅出地给予解答,做到事事有登 记,件件有记录。据统计,法律援助中心全年共解答法律咨询3881件,其中接待来访2421件,来电咨询1460件,(其中中心接待解答来电来访985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95件,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180件工作任务,其中涉及残疾人39人,妇女60人,未成年人48人,老年人15人;共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达702万余元。

(三)加大法律援助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开展“法制下乡”和法律“六进”活动,发放法律援助宣传资料。向基层发放400余块法律援助(12348)热线电话宣传牌。在沿街设立法律援助宣传栏,并制作了宣传内容进行了刊登。利用新闻媒体对法律援助信息、法律援助典型案例和法律援助工作者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 扩大社会影响力。

五、以开展“法律服务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围绕拓展和规范两大重点,夯实法律服务队伍的执业道德基础。

(一)注重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开展“1234”法律服务主题实践活动,以乡镇(街道)司法所为平台发挥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的智力优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进一步加强企业法律顾问工作,主动参与市领导信访接待和重大信访案件的调查处理。积极参与“法制下乡”、法律“六进”和市政府组织的文化、科技、法律、卫生“四下乡”活动。积极组织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工作者为重点工程建设、城市管理、康庄工程、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

(二)注重法律服务业务建设。据统计,1—11月五家律师事务所共办理各类案件1198件,其中民事730件、经济221件、刑事94件、行政11件、非诉讼44件、法律援助98件。公证处共办理各类公证1925件,其中国内民事公证658件、国内经济公证883件、涉外公证384件。一年来,未发生重大的违法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投诉案件。

(三)注重法律服务队伍建设。今年,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工作者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律师法》、《公证法》、司法部59号、60号令、杭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律师工作的意见》,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强化队伍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聘请行风监督员。

六、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为契机,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夯 实司法行政工作的思想基础。

(一)抓班子自身建设,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建立健全局中心组学习制度和每周一局务会议制度,局里重大事项均由局班子集体讨论商定。召开了民主生活会,认真听取干部意见和建议。

(二)抓队伍的政治理论学习,增强队伍的政治敏锐性。组织全体干部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精神、新《党章》、《公务员处分条例》、龚顺忠同志先进事迹等。同时,加强机关干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组织参加了全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考试。

(三)抓业务学习,提高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年初,针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特点,进一步完善了局里的学习制度,制定了以自学为主,集体讨论为辅的学习教育方案,每月安排两次周三的集中学习。重点组织学习了《物权法》、《劳动合同法》等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颁法律法规。同时,积极组织干部参加国家公务员知识更新学习培训及行政执法培训。

(四)抓制度建设,提高办事效率。修改完善了《2007年建德市司法局机关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建德市司法局综合管理制度》、《2007年建德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案》等各项管理制度和绩效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局班子成员和局机关科室联系乡镇(街道)司法所工作制度,从制度上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五)抓作风建设,提升司法行政队伍形象。从4月份开始,在全局开展以“团结和谐干在实处,廉洁高效再创新业”为主题的“作风建设年”活动,通过宣传发动、查改问题、总结提高三个阶段,开展 “学习型、廉洁型、高效型、节约型、创业型”机关创建。活动中,全体机关干部自觉践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进一步树立了“为民、开拓、务实、清廉”的新形象。

建德市司法局

篇2:建德市局2007年工作总结

“三坚持”“四措施”“六走进”廉政文化促工商

张家口市工商局深入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扎实推进全市工商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从2005年起,采取“三坚持”、“四措施”“六走进”在全市工商系统中广泛开展廉政文化促工商活动。

“三坚持”:一是坚持廉政文化建设与工商文化建设相结合原则。廉政文化是工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廉政文化促工商活动过程中,注意把廉政文化融入工商文化中,统筹安排,一并组织,共同推进,使廉政文化与工商文化相得益彰,为促进工商系统廉政文化和事业发展提供精神支柱。二是坚持针对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廉政文化促工商活动,紧紧抓住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和关键,通过其率先垂范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同时,面向大众,依靠广大干部职工的集体参与,运用各种形式和方法,形成一个相互支持与配合的整体,提高整体效果。三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开展廉政文化促工商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不按部就班,在总结、利用、整合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实际,不断地更新和充实内容,丰富活动载体,创新形式和办法,使廉政文化建设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适应形势和任务发展的需求。

“四措施”一是学。学习是教育的前提。我局组织干部认真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腐倡廉理论学习纲要》以及中央、省局党委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实施办法》等重要内容,并组织全局干部开展了知识竞答。局党组集中学习了省局的《实施办法》和《系列违纪违法案例剖析》等文章,并要求全体干部结合典型案例的剖析和反思,透视这些人员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拒腐防变。二是宣。宣传是廉政文化教育的扬声器。我局制定了《工商廉政文化主题教育实施意见》,通过搭建多个宣传平台来加大宣传力度。在红盾信息网开辟廉政文化教育专栏,通过正反两方面典型材料,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预防腐败能力。在六楼会议室播放反腐警示片,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自律意识。邀请市纪委领导作了《两个条例》辅导学习,使全局干部接受廉政教育。组织观看《信天游》,组织撰写观后感在全局干部中形成“倡廉”共识。三是束。制度约束是廉政文化教育的基石。我局针对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认真从制度上查找原因,并及时进行了整改。去年上半年,我局制定了《2005年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办法》、《市局违反效能建设处理办法》、《人事管理规定》等制度,已基本形成了一系列长效管理制度,真正做到用制度规范行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最大限度地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四是查。明察暗访是廉政文化教育的良方。我局继续加大明察暗访的力度和频率,并将检查结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今年以来,市局效能督察队对局机关和各工商所的12315模拟投诉,着装、佩证、上班纪律等进行经常性的明察暗访,并将结果及时在红盾网发布。起到了警钟长鸣的作用。

“六走进”:一是组织廉政文化走进机关活动。以党风廉政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以培养廉洁高效、公道正派的机关作风为目的,大力开展廉洁奉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公道正派的学习与教育,增强机关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第一,选择有代表性的廉政书籍,发给机关处、室领导干部学习,在机关干部中开展“读书思廉”活动。第二,组织观看反腐倡廉电教片,写观看感,增强教育效果。第三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传播廉政警言、警句。第四举办红盾廉政书画展。许多干部精心创作,经过筛选、装裱和布展,富有特色的红盾廉政书画展即将开展。二是组织廉政文化走进基层活动。坚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基层固本强基的一个重要抓手,与开展标杆工商所评比以及普法教育、所务公开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基层干部职工廉洁奉公。三是组织廉政文化走进家庭活动。结合家庭美德教育,教育干部家属当好反腐倡廉的“宣传员”,拒腐防变的“监督员”,拒收贿赂的“守门员”,抵制腐败的“战斗员”,多吹枕边廉洁风,共筑家庭廉政防线,促进廉洁自律。四是组织廉政文化走进市场活动。召开廉政建设座谈会,广泛听取关于加强工商人员廉洁自律的意见与建议。五是组织廉政文化走进企业活动。第一,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向企业通报工商队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和廉洁自律守则,自觉接受企业监督。第二,通过召开述职述廉、企业联络员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与建议,完善与改进廉政建设工作。六是组织廉政文化走进网络活动。以张家口市红盾网为依托,建立反腐倡廉专栏,介绍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宣传党纪政纪法规,使之对内成为教育干部职工学习政策法规的园地,对外成为宣传工商系统廉政文化建设的窗口。

篇3:扎实做好2007年经济运行工作

一、以保障经济平稳运行为目标,认真做好煤电油运等运行保障要素协调

目前,煤电油运和一些重要原材料供给能力显著增强,经济运行支撑条件进一步改善。但是,受运力制约、电网负荷峰谷差拉大、安全生产和气候等因素影响,局部地区、部分时段的紧张问题仍然存在。要继续搞好煤电油运供需形势的监测分析,加大对重要行业、重点地区和关键时段运行情况的动态跟踪,充分发挥经济运行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强运行调节,保障有序供应,为党的“十七大”召开提供良好环境。

切实做好煤炭产运需衔接。在完成年度煤炭产运需衔接的基础上,要重点督促煤炭供需双方强化诚信意识,严格按照合同数量和质量组织供应,提高合同兑现率。在统筹兼顾前提下,重点做好电力迎峰度夏和冬季供暖两个消费高峰季节、华东和华中等主要消费地区的煤炭供应保障。与此同时,巩固和发展煤炭订货改革成果,加快推动建立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的现代化煤炭交易体系的各项工作。

加强电力运行调节。今年的电力运行调节应着力做好保证电力供应和优化电力供应两个方面的工作,制定并完善好电力应急预案,重点保证迎峰度夏度冬、“十七大”召开以及重要节假日期间电力的正常供应。电力供需基本平衡的地区要按照在平衡中强化节约、在节约中优化平衡的要求,科学制定电力供需平衡方案,通过实施替代发电等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可再生能源、水电、核电以及大型高效火电机组的设备利用小时,积极促进节能减排。一些电力供需仍存在季节性、时段性紧张的地区,要继续按照“有保有限”的原则,编制并实施好有序用电方案,确保居民生活、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枢纽等重点单位的用电不受影响。几个容易遭受台风影响的沿海地区,要编制并演练好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切实提高预防和应对台风灾害的能力,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努力增加石油天然气的有效供应。根据区域、行业季节需求特点,协调好天然气、成品油供应。为做好全年油气供应工作,进一步加强总量平衡和调控,加大对重点地区、敏感品种的资源布局及调运衔接。协调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企业,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挖掘潜力,增加生产供应。严格控制成品油特别是柴油和航空煤油出口。严禁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工业项目违规建设和投用。重点协调好北京市天然气供应,确保奥运设施试运行需要。明确天然气保供序位,确保城市居民、公共事业等用气。

搞好交通运输协调。针对各种运输方式供需状况,制定和完善政策,鼓励使用水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发挥综合运输网络的作用。加强运输协调,确保煤炭、石油、粮食、化肥等重点物资运输。对东北进关物资和运输紧张地区,尽可能利用不同的运输方式。

二、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要紧紧结合经济运行工作职能和特点,立足行业、地区实际情况,把握经济运行工作的重点领域,抓住节能降耗减排的关键环节,对推进节能降耗减排工作做出总体安排。在能源领域,要积极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强化需求侧管理工作;在原材料领域,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加快产业升级改造;在加工工业领域,积极推广应用节能节材技术,培育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推动品牌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降低物流损耗。

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资源配置方式,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完善既能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又能体现节能降耗与污染减排要求的经济运行调节机制,将有限资源、运力优先向循环经济、综合利用、节能降耗减排搞得好的领域和企业倾斜。支持煤矿优化用户结构,支持用户优化资源结构。加强供用电分析协调,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和国家产业政策明确的限制类、淘汰类产品生产严格控制其用电需求。

强化能源需求侧管理。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要把需求侧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建立需求侧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今年,在冶金、有色、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选择一批用电大户,推动实施变频改造、冰水蓄能、负荷管理等项目,大力推广先进节电、移峰技术,努力促进电力负荷特性的优化和电能使用效率的提高。针对天然气供应整体偏紧的趋势,加强天然气需求侧管理,推动天然气利用政策的制定。根据季节特点统筹安排资源,各地要制订天然气供应序位表,做到有序供用气。

加大淘汰落后工作力度。淘汰落后既是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推进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能力。继续完善市场准入条件,提高准入门槛,加强准入管理。对已经发布的行业准入条件,要抓好落实。在制修订重点行业市场准入条件中,突出节能减排方面的要求,对准入门槛偏低的,要修订提高,已有先进标准的,要加大实施力度。要按照行业准入条件,实施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各地要做好本地区企业准入管理的初审和日常监管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规定程序对申请准入公告的企业组织复核,经公示后适时公告符合准入条件企业名单。强化准入,层层把关。

搞好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应用推广。在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同时,要注重通过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生产工艺,推广应用新的节能技术和产品。电力行业,通过替代发电,优化发电生产组织,促进节能降耗减排工作。铝行业,推广不停电条件下停开槽技术、烟气净化系统的应用,提高电解铝液直接铸轧比例和铝加工材综合成品率。铜冶炼、铅锌冶炼行业,采用富氧熔炼、大型沸腾焙烧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作,配合双转双吸制酸等工艺,结合余热发电,减少二氧化硫排放。水泥行业,鼓励对新型干法窑系统废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采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科学处理和利用工业废弃物、城市污泥和生活垃圾生产水泥。机电行业,继续在中小电机行业推动用冷轧硅钢片代替高耗能的热轧硅钢片,搞好“以冷代热”的有关协调工作,加大高效、节能、低噪音电机推广应用;推广非晶材料生产配电变压器,引导和支持使用新材料制造节能型变压器。纺织行业,重点推动节能节水新技术及废水深度治理回用技术、苎麻生物脱胶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聚酯弃片及废旧纤维的回收利用。

三、搞好现代物流和品牌建设,推进增长方式转变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继续完善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一是充分发挥全国现代物流部际联席会议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强对全国现代物流工作的综合协调。二是从解决物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入手,按照《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继续推进有关政策的落实。在总结前两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工作。三是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互相融合、联动发展。四是加强物流基础工作,继续推进省市物流统计和物流标准化工作。

稳步推进品牌建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快出台《关于加快我国自主知名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抓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研究和试点,支持公共品牌的创建活动。选择纺织服装、轻工家电、电子通信、机械设备、医药化工、建筑材料、交通物流、商贸餐饮、旅游观光和特色农业等十大领域,实施自主品牌建设重点工程,今年重点研究制定服装行业自主品牌建设指导意见。

四、加强监测分析,继续完善经济运行监测网络和信息发布制度

要继续把监测分析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这是做好经济运行各方面工作的基础。一方面,要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形势的监测分析,及时掌握宏观情况,准确把握宏观经济走势。另一方面,要密切跟踪重点行业、重点地区情况,包括重点产品国内外供求形势的变化和重点地区市场供应情况。做好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跟踪分析,及时掌握结构调整进展情况,重点关注工作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坚持重要情况及时报告的制度,以便尽早进行研究和组织协调。

加强监测分析基础建设,建立和完善经济运行监测网络体系。我委经济运行调度信息网络系统恢复启用项目已经正式立项,并进入实施阶段,争取年内投入运行。总体架构是,建立以部门、协会为依托的行业经济运行信息调度系统,以省市、中心城市和县市经济运行部门为基础的地方经济运行信息调度系统,以国家统计局大中型企业联网直报系统为支撑、以企业为对象的信息快速反映系统,基本形成覆盖行业、地方和企业的经济运行监测网络体系。通过系统建设,有效利用统计、交通运输、海关等有关部门和各行业协会(联合会)的信息资源,及时收集和反馈地方经济运行情况,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掌握经济运行中的第一手信息、第一手情况。各地要配合做好这项工作,并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和完善地方经济运行监测网络系统。

要把建立健全分析例会制度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抓好。认真做好月度、季度分析,根据各地实际,逐步形成季度部门、协会分析例会制度。继续坚持季度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制度,创新信息发布形式,丰富发布内容,调整发布频次,进一步发挥信息发布对经济运行的引导作用。

五、切实加强应急保障工作,统筹做好各项工作

应急保障工作要把重点放在预案管理和体系建设方面。结合“十一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实施,推进应急物资保障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应急物资资源调查与分类工作,编制重要应急物资目录,确定应急物资能力储备的品种和规模;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及配送项目建议。建立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

统筹兼顾好经济运行各项工作。围绕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所需重点产品的正常生产,协调解决好影响企业生产的突出问题,确保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进度。组织好《糖业管理条例》、《促进酒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制定,维护好蔗农的利益,加强糖精限产限销工作。推进纺织等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加强和完善医药储备管理,组织编制2007年度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计划,开展中药材扶持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工作。

篇4:2007年贵州老龄工作成绩斐然

2008年4月11日,贵州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召开第八次全体会议。会议肯定了2007年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取得的成绩。他们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认真履行职责,圆满完成了2007年年初制定的老龄工作目标,推动了全省老龄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是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7年底,全省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40.9万人和221.5万人,全省养老、医疗保险基金征缴收入分别达到52.05亿元和16.5亿元。制定下发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等政策措施,拟制《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险工作的意见》,养老保险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及时划拨了全省百岁老人生活补助费;确保了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并筹措了2.8亿元资金专项用于提高52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连续三年调增了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平;将114家省属国有企业2000多名离休干部“两费”纳入财政支付范围,分别安排专项资金4862万元和700万元,确保困难企业离休人员离休费按时足额发放,医药费按规定实报实销;共分配军休经费9405万元,确保了军休干部生活待遇落到实处;对农村五保老人和70岁以上老人增发20-30%的保障金,农村五保老人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7年全省88个县(市、区)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前3年实现了以县(市、区)为单位的全省覆盖;2007年全省已有106.09万户、256.7万人纳入农村低保,发放农村低保金近5.9亿元。

二是为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2007年,全省共筹集安排敬老院资金3515万元,各地新建、改建、扩建农村五保供养机构130所;全省共有13.7万农村五保对象纳入供养范围,农村敬老院862所,集中供养7242人,比上年增加508人,床位利用率从2006年的62.29%提高到70%;启动了17个贫困县的建设计划,共投入补助680万元,老干部活动阵地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形成以街道、社区为主的为老服务格局,初步建成覆盖全省的社区老年福利服务网络。

三是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关爱老年人的利益。每年组织一次老年人《法律援助条例》宣传月活动,提供义务法律咨询;开展了关心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关怀空巢老人活动,建立联系关爱制度;开展“三支一扶关爱老人、共创和谐”、“春晖映晚晴”活动。

四是老年思想教育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各成员单位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学习中央、省委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重要文件精神,及时通报本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认真听取离退休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

篇5:建德市局2007年工作总结

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外贸顺差过大、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中信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陈济军认为,这些问题无疑是下一阶段宏观调控着力解决的问题,而从紧的货币政策与稳健的财政政策配合,打好“组合拳”,将是调控取得成效的积极手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对此,陈济军指出,当前的经济形势较为严峻,2008年又是落实十七大科学发展观的起始之年,因此,明年宏观调控的力度将比今年更大,其执行力度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完善证券市场机制 将加大流动性回收力度

“十七大”前夕,回望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还不曾有哪一个五年,像过去五年这样惊心动魄、波澜壮阔。在宏观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一系列的新政新举,催生了中国资本市场一个全新的时代。市场成倍增长对安全与效率提出挑战——尚福林说,过去短短几年中,我国资本市场的市值、交易量、指数、开户账户、融资量等都呈现了倍数级的增长,对市场运行安全与效率提出了很大挑战,必须对现行发行、交易、清算、过户、账户管理、信息披露等运行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市场效率,使市场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节能减排、建创新型国家

在目前形势下,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至少可以在两个方面对投资过热引发的经济增长偏快发挥效应: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压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另一方面能够扭转投资方向由高污染高消耗行业向低污染低消耗行业转移。推行节能减排工作确实对抑制当前的经济过热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当然,要真正实现节能减排工作在保护环境和抑制经济过热方面“一箭双雕”的功效,尚需在落实责任制和完善配套措施上多下功夫,这样才能使节能减排工作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注民生 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篇6:建德市局2007年工作总结

一、严格执法,认真履行好煤矿安全监察职能。

1、强化煤矿安全监察执法。编制《福建煤监局2007年度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提出了“抓两头带中间,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监察与服务并重”的工作思路,根据煤矿生产的不同季节、水文、气候等特点,按照“重点监察在点、专项监察在线、定期监察在面”的原则,强化“三项监察”。重点监控煤矿事故多发地区、多发矿井和灾害严重矿井,重点监察煤矿水害防治、顶板管理和“一通三防”,抓好节假日、“两会”、“十七大”等党和国家重大政治活动期间的重点监察。全年累计监察138个矿井,发现各类安全隐患810条,下达(制作)各类执法文书417份,责令26家煤矿停止井下作业(施工)、撤出作业人员,对33家煤矿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立案调查,分别作出警告、停产整顿、罚款和暂扣《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行政处罚,累计实施经济处罚130.447万元,收缴率达100 %。对在监察执法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严格做好后期跟踪检查,整改率为100%。对于煤矿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均及时立案调查,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公正、详细地查明违法违规事实。2007年查处的26个行政处罚案件中,没有发生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保证了行政执法的及时性和威慑力。我局编写的《依法监察,规范执法,不断提高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执法效能》一文,在10月份全国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执法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上受到充分肯定。

2、严肃煤矿安全事故查处。认真贯彻执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对2007年发生的23起煤矿事故,均严格按照《条例》的规定和要求,依法立案调查,将事故原因分析透彻,准确认定和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指导企业制定针对性强的整改措施;并举一反三,以典型事故为案例,广泛开展安全警示教育,促进区域范围内所有矿井共同整改提高。龙岩永定“10·7”透水事故发生后,丁明干副局长带领事故调查处有关人员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全过程指导现场的施救工作。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对全省所有煤矿水害问题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2006年发生的43起事故的结案情况、处理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促落实,并进行案例整理,编印了2006年福建省煤矿事故案例汇编。对今年已结案的20起事故调查报告及时做出批复,将处理情况向全社会通报,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3、强化部门联合执法。积极协调省经贸委、国土资源厅、工商局等部门,成立经常性协调机构,建立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事故调查、煤矿关闭以及隐患排查治理等联合审批、联合调查、联合执法机制。先后5次联合成立检查组,就落实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春节期间煤矿停产检修及节后复工各项准备工作、煤矿整顿关闭、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建设项目执行“三同时”工作情况、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以及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等开展联合督查,形成了多部门、多层次协作配合、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我局监察人员每次深入基层,都会主动联系市、县两级安监部门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让基层派人跟随、配合,促进基层真心实意地配合我局抓好日常监管,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

二、突出重点,有效减少事故并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1、扎实抓好煤矿水害防治工作。根据工作部署,先后于4、6、9月份专题下发《关于贯彻落实省领导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强化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开展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督查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水害防治的通知》,要求各煤矿企业按照赵铁锤局长视察福建煤矿时提出的水害防治“八有”要求,坚持不懈地抓好水害防治工作。6月份,针对雨季来临,我局与省经贸委等单位成立联合督查组,对龙岩、三明、泉州、南平等地区和福煤集团所属煤矿的水害防治及隐患排查、治理、报告等工作进行专项督查,针对发现的不足和薄弱环节提出具体指导意见,认真落实防范措施。9月份,要求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福煤集团把水害隐患排查作为深入开展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再次开展水害隐患排查专项行动,落实防洪防汛防透水各项措施。为深刻吸取永定县“10·7”透水事故死亡5人的教训,我局下发紧急通知并组织有关人员,对全省煤矿水害问题开展一次全面疏理,排查隐患,实施有效的整改;责令永定全县所有煤矿停产整顿,要求水害问题没有解决的矿井,不能复工生产。

2、不断强化顶板事故预防。福建局始终把顶板事故预防作为监察工作的重点之一,监察人员每次下矿,都亲自深入巷道,进入采掘工作面实地检查,对于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能及时整改的当场要求煤矿企业进行整改,一时无法完成的都要指定县煤行办负责督促落实,限期反馈整改情况;对存在重大隐患或整改不到位的,则坚决责令停产整顿。督促煤矿企业健全完善、严格执行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要求总工程师和煤矿技术负责人、安全员要遵循顶板事故预防的规律特点,建立健全自查自纠制度。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大安全培训力度,全年共培训煤矿“三项岗位人员”8249人,有4万多名一线矿工参加安全培训,紧紧依靠人员素质提高促进顶板工作有人管,有办法管,管得住,管得好。

3、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活动。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报告和治理专项的有关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及时将上级的有关精神和要求传达到基层,对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到早部署、早治理。结合每月的监察任务,先后4次派出监察组分赴各地,就地方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煤矿企业制定实施方案、开展自查自纠和落实隐患整改等进行检查指导。9月份与省经贸委联合成立专项检查组,分赴龙岩、三明、泉州等地,就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煤矿企业自查自纠和隐患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10、11月份,结合国庆和“十七大”期间的安全工作,认真组织“回头看”活动,重点针对国务院督查组在福建督查时提出的问题,督促及时整改;对前一阶段排查治理工作不认真、效果不明显的单位和煤矿企业,要求他们重新“补课”;对已经查出、但尚未彻底治理的重大隐患,逐条落实治理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提高整改率;对一般性隐患,防止经常反复。据统计,去年6至10月份,全省332家生产矿井、10处基建矿井都认真组织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改行动,累计自查隐患17600条,整改16882条,整改率95.9%,其中:重大隐患813条,整改率100%;列入治理计划重大隐患7条,安排治理资金112.8万元,目前基本上全部完成整改工作。

三、开拓进取,扎实推进“落实年”、“攻坚年”各项工作

1、坚决完成整顿关闭任务。根据国务院安办的统一部署,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分期分批深入基层,逐个市、县(区)做好与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沟通协调,紧紧依靠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和基层各部门,按照关闭矿井的标准认真组织实施关闭工作。今年我省按时完成了29家矿井的关闭任务,三年完成关闭小煤矿98家,超额完成10家。7月份,我局专门派出监察人员对已关闭的29对矿井实施抽查,督促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日常巡查制度,落实地方监管责任,严防已关闭矿井“死灰复燃”。龙岩、三明、泉州等地均建立、制订了全市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职责、制度及配套扶持、补偿和减免经济政策,组织监督、检查各产煤县(市、区)人民政府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任务、目标落实情况。大部分产煤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也相应建立了关闭矿井日常巡回检查制度。

2、扎实推动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主动联系省经贸委和国土厅,共同研究制定煤炭资源整合整体方案,及时出台了《关于煤矿建设项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福建省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暂行标准》两个配套性文件,简化了资源整合审批程序,大大节约了煤矿企业的工作成本和工作时间,调动了企业主的积极性。上半年,有针对性地选择了永定县、大田县等县市进行试点,积极指导试点县的煤炭资源整合工作。6月份,我局组织监察人员赴龙岩市,向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传达推动煤炭资源整合、解决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矿区范围划定等有关精神。目前,省经贸委已批复的全省62个煤炭资源整合项目正处于立项之中。

3、有效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编印《福建煤监局推动小煤矿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基本作法和下步工作打算》、《福建省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实施意见》。在永定县组织召开全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及规范煤炭开采秩序现场会。4月初,与省经贸委联合印发了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意见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办法,有力推进全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活动。目前,全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全省共有56家煤矿企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建设,并已基本完成建设工程。

4、全面实施科技兴煤、科技兴安策略。今年共向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等部门提出了《福建省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开发研究》等五个煤矿安全科研项目的申报,其中《煤矿风险辩识系统研究与开发》科技计划项目获得省科技厅批准为2007年度省科技计划项目。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我局积极向省发改委申请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建设项目,并以福煤集团为试点,研究建设符合福建省情矿情需求的安全监控系统,分批次在各县(市、区)加以推广,最终将建成全省联网,实现监控手段数字化,有效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成立了煤矿安全生产专家组,先后分6批次对全省5个重点产煤县40多家有代表性的矿井进行了技术指导,共发现煤矿安全问题100多个,帮助煤矿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0多项,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上一篇:乡镇老龄办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数学小学一年级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