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2024-04-16

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精选12篇)

篇1: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任务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应该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一年级语文的主要任务是拼音和识字教学,识字教学中我摒弃了以往教学中不分重难点,一律由老师教字音,分析字形,讲解字义,再由学生机械抄写的老式教法。

低年级教学以汉语拼音教学为主,这是小学阶段学生识字、阅读的基础。在教学汉语拼音时每个教师都会感到拼音教学中会存在一些难点,在教学这些难点时相应地会采取不同的方法。我在教学中感到:ɑ、o、e的四声教学、声母b、d、p、q的区分和j、q、x与ü的拼写规则的教学特别费劲,这几点曾让我大伤脑筋,我经过反复研究、向老教师请教、查阅相关教学资料后,难点得以突破。在此,把自己的教学体会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小学阶段汉语拼音是基础,有首儿歌唱得好“汉语拼音用处大,学习汉字需要它。帮我学好普通话,我们决心掌握它。”《语文课程标准》也将汉语拼音的学习目标准确地定位在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上。由此可看出,学好汉语拼音是小学生自主识字、学好语文的基础,必须人人过关。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有很大的差异,总有部分小学生在汉语拼音的学习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拦路虎”、“绊脚石”,学习起来很吃力,掌握得不够扎实。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的难关就是教师教学的难点,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闯过“拦路虎”,踢开“绊脚石”。这就对汉语拼音的教学提出了更新、更灵活的要求,即: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1.学会运用儿童语言

一年级是刚从幼儿园上来的“小宝宝”,面对这群天真、幼稚的孩童,怎样才能携起他们的双手,领着他们走进知识的殿堂呢?我彷徨过,连已经是做了妈妈的我也曾对此束手无策,但我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自己在一起玩耍时又很融洽,玩得津津有味,原来他们有自己的语言。“近山知鸟音,近水识鱼性”,我必须先懂得小孩子的语言,了解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行为习惯,然后才能因材施教。于是我经常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成了他们的“大朋友”,在和他们一起玩耍、游戏中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语言特点,课堂上把教学内容用儿童化了的语言传授给他们,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寓教于乐,寓情于景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还小,自控能力不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他们只对讲故事、做游戏这些内容感兴趣,教师必须设法把干瘪枯燥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才容易接受,而且要不断变换方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才会更好。例如:在教“j、q、x和ü相拼要去掉ü上两点”这一教学内容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j、q、x家住在南方,那里天气很热,ü住在遥远的北方,那里天气很冷,要戴帽子。有一次ü到j、q、x家里做客,那里天气太热了,ü就把帽子脱掉了,所以j、q、x和ü在一起玩(相拼)时,ü头上的帽子就不见了,但小朋友们要记住,ü脱掉帽子后他的名字并没有变,还是读ü,不能念u。这样一来,学生既喜欢听,又学到了知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达到了教学目标。

3.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任务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应该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一年级语文的主要任务是拼音和识字教学,识字教学中我摒弃了以往教学中不分重难点,一律由老师教字音,分析字形,讲解字义,再由学生机械抄写的老式教法。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汉字知识和识字方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利用学过的偏旁、部件和熟字分析记忆生字的字形,结合课文词句和生活实际理解字义词义,教师只对重点、难点做指导和讲解,在教学中我还发现,有些生字在它的音、形、义上总会或多或少地找到一些规律,如:

汉字“六”,共四画,一点在上,两点在下;

“闪”:门内有一人;

“坐”:二人土上坐;

“长”:先撇后横,竖提加捺

这样一来,孩子们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生字,这比直接告诉他们“这个字念什么,该怎样写”的效果好多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识字水平和识字能力。4.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而且在形式上也活泼有趣,在教学中我尝试通过表演、竞赛、游戏和野外参观等不同的形式,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5.和家长密切联系,共同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都是活泼好动的,他们的天性都是积极向上的,我抓住这一点,经常和孩子的家长相互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特征,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和家长密切联系,及时反馈学生的全面信息,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制定教学计划,以便因材施教,和家长共同搞好对孩子的教育工作。

三亚市丹州小学 关人燕 2012-5-7

篇2: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一)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教学语言必须儿童化,使学生感到亲切而又贴近。在教学中做到导入有童趣、读文有童趣、识字有童趣、写字有童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一节课里,要注意采用猜谜导入,上课伊始,学生的眼球便被谜语吸引住了,兴致勃勃地把小手高高举起,表达自己的意愿。学生也会较快地进入课堂,开心地参与到整个课堂中来,为后面的有效学习奠定了基础。为让学生有兴趣去读文,可采取以下方法:一是赛拼课文:学生和同桌比赛,看谁最快把课文拼读完。二是猜拳读文:学生通过猜拳决定谁先后读(此举让学生在玩中读),看谁读得准?三是赛读说文:学生在班上自我推荐读文,并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看谁读得准、读得流利?看谁说得好?四是听读练说:老师配乐朗读,学生侧耳细听,并展开想象,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它们像什么?五是看谁会读:通过“我做你的`小老师”练习朗读活动,让学生学会有感情朗读,并在班里进行感情朗读展示。这五步读书,让学生真正乐意地参与到读书中去。识字是最枯燥的,学生也害怕识字课,可充分利用同桌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同桌间的玩耍中识字。用一认二拼三记四组词五展示法。具体操作如下:一是认,即让同桌比赛看谁认的字多。二是拼,即学生认完字后对不对呢?让同桌两个人一起通过拼拼音检查对不对,同时巩固认字。三是记,同桌间玩“我教你记字”的游戏,看谁的办法记字快而又牢固。四是组词,同桌开火车比赛组词,不会的可以让同桌当小老师教。五是展示,通过四环节的识字,学生开始在班里展示自己的识字能力了,一班整张桌子的比赛。这样的操作识字,能让全班学生都动起来了,发挥同学间互帮的作用,这样的方法比集体学习生字的效果还好。

(二)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过渡时期,记忆全靠死记硬背,他们擅长于记形象和具体材料。学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和兴趣有极大的关系,高兴时效果好,反之较差。由于汉语拼音无法进行实物直观,所以它的直观性教学的开发就得老师自己动手制作,动脑想如何利用好有限教具。要充分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识记字形,使抽象的符号形象化。长此以往,学生看了图就能感知图意与字的关系,既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还可制作生字卡片、活动教具,让学生直观形象的记好生字、生词。

(三)注重课堂消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由于学生他们忘得较快,回家辅导比较困难,就得特别注意课堂消化,让学生在课堂上消化,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因此在每天上新课之前,都应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复习,然后再新课。受学生理解能力的限制,在家没有父母的很好的辅导,作业应该在课堂中完成,家庭作业也应该少布置,如果布置也就是让他们排好字头回去书写字母。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同桌的两个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他们相互指认、相互拼读,让他们从小养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并逐步提高水平和能力。

(四)教师的评价

篇3:浅谈提高初中议论文教学的有效性

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 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 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议论文教学目标:阅读简单的议论文, 区分论点与论据 (道理、事实等) , 发现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 并通过自己的思考, 作出判断;写简单的议论文, 努力做到有理有据。而初中生思维方式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这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 容易固执和偏激。因此, 他们在学习议论文之初, 会出现不得要领的状况。对于学习程度一般的尚且不说, 即使是学习程度比较好的, 在学习之初, 也会出现一些误区。教学中, 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作文越是写得好, 形象思维越发达, 初学议论文时所遇到的困难就越大。针对以上现象,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提高议论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掌握基本知识, 了解文体特征

议论文教学可以先就基本知识——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和结构作明确的阐述,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用议论文知识去学习分析。初期也可以用简单易记的模式使学生理解掌握三要素的特点和作用: (1) 启承转合式, 如《敬业与乐业》; (2) 什么——怎么样式, 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3) 逐层递进式, 如《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 (4) 总——分——总, 如《谈骨气》。学生有这几种模式作为基础, 后面的学习就能做到举一反三了。论证方法有各自不同的语言标志。如举例论证的“如”, 引用论证的“子曰”。对比论证一是有“反之”“但是”之类的标志;二是反义词的运用。比喻论证的句子中包含本体和喻体, 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传授相关议论文的知识。

二、创设情景营造气氛, 运用规律支配课堂

议论文相对其他文体, 显得比较枯燥, 教学方法不当, 学生就可能产生厌学情绪。因此, 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主动、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 让学生真正愉快地参与教学中来。通过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要突出, 教学过程要注重以下几点:

1.情景创设, 激发情趣

议论文的教学情景创设十分重要。情景创设恰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时, 我先在黑板上出示了一道数学题:“1+1=1”, 并让学生判断这个数学题的答案对不对, 当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对, 并说出了正确答案时, 我顺势导入新课, 学生的情趣一下被调动起来了。

2.初步感知课文, 把握论点

阅读议论文, 把握住了论点, 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怎么抓文章的论点?首先, 明确论点常处的位置。其次, 明确辨析论点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拿着这些尺子去衡量, 去学着分析。如《不求甚解》学生感知后就会发现本文批驳的对象是:对于任何事物都不求甚解是不好的。论点是:读书要把握住精神实质, 不要死抠字句, 求其表面。

3.再读探讨, 理清结构

一般议论文, 多为引论 (提出问题) 、本论 (分析问题) 、结论 (解决问题) 三个部分组成。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章理清思路, 明确结构特点。

4.细读内容, 分析论据

首先引导学生分清两类论据:事实论据 (主要是指事例、史实、数字等) 和道理论据 (包括经典著作、名人名言以及科学原理等, 有的只有道理分析) 。还要让学生明确每个论据的作用, 对于连续列举的事例论据, 还应当分析它们排列的次序和叙例的详略。

5.精读课文, 归纳论证

学习议论文要重视引导学生对论证过程的分析。理清全文的论证层次, 强调论证中的过渡语句, 让学生明白议论文思维的严密性, 而不是论点和论据的简单相加。可借助一些语言标志, 弄清文章内在联系, 把握作者的思路是如何推进的以及这样推进的道理。

6.品读课文, 感悟语言

议论文论述性的特点, 决定了它语言的概括性、抽象性、准确性、严密性、鲜明性。内涵丰富的语言, 要反复地品味。有的关键性语句, 要联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来理解。如《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里面的反语、特殊称谓等, 学生不了解背景根本无法理解。

7.迁移拓展, 学以致用

教读课文以教师引导为主, 引导学生感悟, 教会学生学习。同时, 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如学习《敬业与乐业》, 应引导学生树立对工作对自己的责任感等。

三、结合学生的实际, 进行写作训练

学以致用, 不仅体现在会读上, 更体现在会写上。初中学生世界观已初步形成, 对事物已有了自己的看法。学习一两篇议论文之后, 可以就班级或学校的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如上课迟到好吗?上课嚼泡泡糖行吗?上网利弊谈, 等等。既可锻炼学生议论文的写作能力, 也可加强思想认识, 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分析完一篇文章后, 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反思或收获。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先让学生写提纲, 对学生的提纲教师要进行点评, 而后再让学生对此进行拓展, 形成一篇600字的小文章。这样训练时间一长, 学生自然会写议论文。

只有让学生多读多练, 才会熟能生巧, 真正学好议论文, 实现议论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 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 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初中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及特点导致他们学起来非常困难。为此, 提高初中议论文教学的有效性非常重要。

关键词:议论文,思维,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大出版社, 2001.

[2]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篇4:浅谈中职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

关键词:中职语文;议论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號】 1671-1297(2013)01-0164-01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到底作文课要怎么上,也一直困扰着我们。中职生的语文基础整体都比较差,在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中要求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写作,这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题。记叙文的写作已经很多年了,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接触的也都是记叙文或者是抒情性散文,这类文章他们还能写出来,也不乏精品的出现。议论文的写作却是问题多多。在批改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议论文的写作理论知之甚少,尤其在寻找中心论点时有些盲目,有一些直接给出的作文题目都不能很好地抓住中心来论述,或者就是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和广度,致使议论文的写作成为一个难点,也直接影响到了作文课的教学情况。到底在课堂上对学生怎样指导?对于理论知识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传授?值得去好好思索一下。

在我看来,无论写什么样的文章都是反映写作者对于客观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即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因而,写什么,即文章的内容,是学生写议论文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比如在基础模块(上册)的第一个表达交流中,要求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也就是对材料或者话题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要求有针对性、准确、深刻、新颖。可是学生对所给材料的把握上往往只求标新立异,甚至出现偏离材料的观点,使文章从一开始就错了。如命题作文《一步与一生》,学生都能谈及人生的一步对一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走好了这一步会让以后的人生受益无穷,如果走不好那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但是在行文中却与自己的思想相差千里,谈及坚持、拼搏等品质对于人的影响,使得文章失败。其实议论文写什么不是指在选材范围上画框定调,而是唤醒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认识,调动学生主动去体悟生活的情感性,从书本以及生活中广泛地汲取精神营养。我认为这一过程主要是指充实自我、提升自我认识的四个对话:①与自己的对话。认识真实的自我,从内心深处愿意去展示一个丰富的、有意义的自我的世界。②与自然的对话。将自己的心灵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用眼去观察,用心去倾听,用情感去体验自然赋予的灵动的美感。③与社会的对话。将自己置身于社会舞台中,用独立的人格学会与周围人交流、交往、和谐相处,懂得珍视生命、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④与经典文学大师的对话。

多读经典文学作品,通过文字加强与大师灵魂之间的对话,强化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辨析能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品味,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富有个性的人。

但是从我们学生的写作现状来看,出现了如激情偏执、无病呻吟、意志薄弱、缺乏理性、跟着感觉走等问题。为了完成作文任务或者一味追求作文的高分数,学生忽略了“我手写我心”的写作初衷,不注意对生活体验、感悟的积累,导致作文材料十分贫乏。没有丰厚的积淀,就没有作文的悟性、灵性和个性,而那些技巧性的东西讲得再多,学生也只能将理论运用得很笨拙,写出的文章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花架子。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时,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调动学生感受体验的积极性,由一则材料或者是一个话题启发学生对于身边事物以及现象进行思考,由被动的写作转化为主动的思考成文,最起码能正确把握材料。只有掌握了写什么做到有话可说,才有可能解决学生心理上的恐惧与厌恶,也会为写作兴趣的培养创造条件。在帮助学生了解了写作的内容后,其次就是要加强学生对于议论文文体的规范意识。现在学生往往喜欢自由化的写作,尤其擅长写散文,可以随意发挥,不必讲究行文的格式。这样自由的、散文式的创作习惯大大地影响到了中职生议论文的写作,大部分学生写作没有章法,随意性大。中职生随时面临着求职的机遇,对于文体的规范还是有必要的。从三段论的模式到总分总式到总分式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必修课本中涉及到并且在作文训练课上讲解过的知识点,可是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讲过就忘,也就无法运用在自己的议论文写作当中了。因此需要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进一步强化议论文结构的规范性,在长期的训练中形成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意识,在此基础上再去讲求创新和发展个性。

篇5: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低段语文教学

西充太平小学:杨小艳(***)

新课改实施以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逐渐得到认可和推广,教师不再一味以灌输的方式授课,学生在学习中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得到重视。在语文课堂中各种有益的教学方法不断被尝试。其中,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让孩子在快乐中有所获。

一、游戏,启发孩子的识字能力

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识字是他们首先面对的重要学习任务。由于孩子年龄普遍偏小,精神集中的时间也比较短,对字的记忆能力也不是很强。针对这种情况,传统的死记硬背的识字教学并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还容易让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厌烦、枯燥、畏惧等不良情绪。游戏教学针对孩子的贪玩天性,寓教于乐,让小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知识。比如,在学习“人、口,手,足”等常用汉字时,教师可以让孩子说一说,摸一摸去感知这些字表示的意思,还可以让孩子组成一个词组或说一句话,让学生通过上下语境的联系记住生字,“人”字可以用“好人,坏人”“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等,“手”可以用“手指”“手机”等,“口”可以用“口袋”“衣服上有两个口袋”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比赛或用字造句,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此外,可以让学生互相指认生字,这种方法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不会让学生望字却步。

二、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很难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长时间阅读,用传统方法强行约束学生阅读并不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往往适得其反。而阅读是学生今后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适宜的方法让学生主动集中精神读书。有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认识生字后,分配给学生扮演课文中角色的任务。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对扮演充满期待,在课后对照课文反复演练,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课文的熟悉,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在课后对照课文,分别扮演角色,并按照角色要求设计台词。角色扮演游戏不仅能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领会课文的内在含义,同时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对阅读的兴趣。

三.寓教于乐,寓情于景

低年级孩子自控能力不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他们只对讲故事、做游戏这些内容感兴趣,教师必须设法把干瘪枯燥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才容易接受,而且要不断变换方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才会更好。例如:在教“j、q、x和ü相拼要去掉ü上两点”这一教学内容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j、q、x家住在南方,那里天气很热,ü住在遥远的北方,那里天气很冷,要戴帽子。有一次ü到j、q、x家里做客,那里天气太热了,ü就把帽子脱掉了,所以j、q、x和ü在一起玩(相拼)时,ü头上的帽子就不见了,但小朋友们要记住,ü脱掉帽子后他的名字并没有变,还是读ü,不能念u。这样一来,学生既喜欢听,又学到了知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达到了教学目标。

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任务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应该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一年级语文的主要任务是拼音和识字教学,识字教学中我摒弃了以往教学中不分重难点,一律由老师教字音,分析字形,讲解字义,再由学生机械抄写的老式教法。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汉字知识和识字方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利用学过的偏旁、部件和熟字分析记忆生字的字形,结合课文词句和生活实际理解字义词义,教师只对重点、难点做指导和讲解,在教学中我还发现,有些生字在它的音、形、义上总会或多或少地找到一些规律,如:

“闪”:门内有一人;

“坐”:二人土上坐;

“长”:先撇后横,竖提加捺

这样一来,孩子们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生字,这比直接告诉他们“这个字念什么,该怎样写”的效果好多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识字水平和识字能力。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而且在形式上也活泼有趣,在教学中我尝试通过表演、竞赛、游戏和野外参观等不同的形式,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六.和家长密切联系,共同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

篇6:浅谈低年级写字教学论文

语文新课程目标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能正确、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可见,写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普及性的常规教育,学生通过长期的写字训练,可以受到美的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坚毅意志、审美观念和一丝不苟、爱好整洁等良好习惯,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道德文化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写字并未受到高度重视,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虽连在一起,实际上教学中只注意字的形音意辨析,极少真正地重视写字指导,以至于目前小学生写字存在许多问题。

教师如何让学生把字写得规范、美观呢?在多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感悟到教师的职责就是激发兴趣→培养习惯→科学指导→表扬激励。

1、培养兴趣。

兴趣是写字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然而兴趣不是学生自发产生的。它有赖于教师采用恰当的手段去激发。在讲枯燥的笔画时,我采用情景教学,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了,复杂的长短、轻重、一波三折的变化变得容易了。多数学生写得非常到位。

2、虚宫格。

长春版教材要求使用虚宫格,刚开始教时,感觉费事,但时间长了觉得虚宫格的优点太多了。以往有的学生写的字有时在田字格里可劲逛,有时写在一个角上,有时写得非常小,这在虚宫格里办不到。虚宫格能帮助学生找到笔画起止、走向、距离、大小、比例。总之,采用虚宫格进行教学,有利于教师落实笔画、间架结构。

3、培养习惯。

在指导学生写字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对小学生来讲,写字习惯要比字写得好差与否重要得多。学生的字写得不太整齐美观,勤练就会有进步,写错几个字下次还有机会纠正,可习惯养成了那是很难改变的。为此,在写字课上,我注意多对学生书写姿势作评价。姿势正确的学生不仅能受到老师的表扬,而且还能得到一个红花卡片为奖励。姿势正确,字又写得好的学生,作业可得优上加红花,姿势不正确的,字写得再好也只能得优。

4、寻找规律。

汉字成千上万、千变万化,我不可能每个字都做示范。因此,平时十分注意在指导学生书写时,帮助学生在练字过程中逐步寻找汉字的书写规律。我教给学生写字时,告诉学生我们中国的汉字讲究左右对称,而上下不对称,如“三”、“丰”。我还强调突出主笔。绝大部分汉字的笔画都有主次之分,书写时应该把主笔相对写得开放些,而其他笔画则相对收缩些。如“中”的主笔是中竖,就应该把中竖写长,而把“口”相对写扁一些,宽一些,“大”的主笔是撇捺展开,而将上面的一横相应写短些。那么,一个字中到底谁是主笔,应视具体的字而定。教学中,我总是先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比较,或者参照范字来确定。如我在教“来”字时,让学生试着确定主笔,有的说撇捺是主笔,有的说第二横是主笔,有的说中竖是主笔,我根据学生的说法依次把字写在黑板上,结果学生看到前两种字形时都笑了,最后通过比较,大家很容易把主笔找出来了。经过长期训练,逐步给学生打下干什么都有主次的有序基础。

5、德书并进。

我国历来有练字修德,德书并进,字如其人的说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不忘汉字的育人功能。如在学完“一”,要讲“二”和“三”时,我发现两个同学正在争座位而要打起来时,我说:“笔画之间如果互不相让会怎样?同学之间应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我想:通过写字而内化成为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持之以恒的毅力、尊重他人的品格和做事专一的精神,这也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吧!如果一个人能把字写好,那么他一定能把许多事情干得很好。

6、表扬激励。

小学生都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根据这一特点,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各种竞赛,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如开展最佳坐姿评比、最佳作业评选,翻开学生的作业本,首先看到的是在写得好的字的左下方,我给学生们画的那可爱的笑脸,下面还常常有这样的评语:进步了!写得不错!进步很快!当然作业中有明显的毛病也要在评语中写出来,我总是这样写:请注意运笔!请注意字的结构!要加大笔画粗细对比等。学生们都以自己的作业本为自豪。经常听到学生们说:“我有18个笑脸了!再得7个我就能当上每周明星了。你有几个?”在这简洁的话语中,可以探寻到学生们追求向上的心声。

篇7: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窝沿小学教师:谭梅

2013年10月12日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我从去年开始任一年级语文课,现接着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在这一年级多的识字教学中,我确实感到很头痛,小学语文识字量大,内容枯燥,学生学得累,我也教得很累。到最后却还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掌握一套能够使学生提高识字能力的方法与技巧,让我们的农村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得以提高。于是,我绞尽脑汁努力寻求教学之良方:借助网络资源,与教师们共同探讨,充分利用课外书籍。终于从中找到了识字教学的一些有效方法,与在座的老师们参:

一、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我们应开创新的识字方法、运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鼓励学生做小老师

如让学生把课文中生字教给班级的所有同学;可以让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小老师,教小组成员识字,检查小组成员的识字效果,认读生字时都可以让学生来做领读小老师。这样既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2.在游戏中识字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培养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容易接

受的”。如:开火车识字、摘果子游戏等,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玩中创新。如一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柳树醒了》的识字教学,在教学时,可以把硬纸片做成各种水果的样子,然后写上本课的生字:“醒、雷、澡、枝、软、梳、稍、”,教师再用双面胶把他们贴在黑板上,让我们的学生来玩一个“摘水果”的游戏,看看谁摘的水果多,谁最棒!采用这种游戏教学,既调动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得以提高,还让学生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可见,这小小的识字卡片能为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插上翅膀。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教给方法,引导学生识字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课堂上要摆正彼此的位置,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识字,这样,就需要我们有耐心、有创造性地教给学生一些简便的识字方法,1、熟字加偏旁

就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学习生字,用以前学习过的生字加上偏旁成新的生字,这样记忆起来就比较简单。同时在上课的时候还可以利用游戏的方法来加深印象。我让一组同学扮演偏旁,另一组同学扮演另一半字,其他的同学都拍手大唱“找朋友,找朋友,我要找个好朋友”,然后组合在一起指名学生认字,然后再让台上的小朋友,继续再去寻找还可跟谁组成好朋友。

2.减一减

就是把以前学过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变成新的生字。例如学习了“百”去掉一横就是“白”。“多”去掉了一半就成了“夕”。学习过程

也可以变成一个游戏过程,让学生来扮演不同的生字,让他们说去掉哪一个部分就可以变成新的生字了。这样课堂上的气氛也活跃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记住的生字就多了。

3.猜一猜

就是把字变成一个字谜让学生来猜。例如:“三人同日去看花——春”,“一口咬掉牛尾巴——告”,“牛走独木桥——生”,“1+1不等于2——王”,“六十天——朋”。又如在学习“明天”的“明”字时,可以出一道谜语“一边阴一边阳,一边热一边凉”让生猜;通过这样的猜字谜游戏,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认识的效果大大提高。

三、自主识字,激发学生识字情趣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每个学生都盼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如:认识“司”字时,有的学生用“同”字去掉一笔“丨”就变成了“司”,有的学生用“词”去掉“讠”旁就变成了“司”。学习“李”字时,有的学生说“李”就是“

十、八、子”这三个字组成的,有的学生说“李”就是“木、子”这两个字组成的。这时我们要保护学生这种热情,激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因为我们要的是他们愿意主动思考的这个过程。

四、联系生活,拓展识字

生活是很好的识字课本,社会也是很好的识字课堂。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重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那么怎样将识字与生活融洽起来呢?首先,要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形成识字的兴趣。比如:《小学生守则》,《中

小学生日常行动规范》,课程表,同班同学的姓名等,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

4.互读结合,随课文识字

篇8: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一、教学管理学术论文选题的原则及途径

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是教学管理学术论文选题的一条基本原则, 也是它的生命力所在。教学管理工作学术论文选题首先要满足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和未来工作的需要。正如马克思说:“价值就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 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属性。”从实际出发, 寻找个人创造优势与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为教学管理工作服务, 是教学管理学术论文选题的一条重要原则, 也是论文体现学术价值的基础。

(一) 选择有针对性的题目

随着形势的发展, 教学管理工作在前进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针对这些带倾向性的问题选题, 好处是指导工作、吸引读者, 既受编辑垂青, 又蒙读者喜爱。针对性的学术论文不仅要求提出新的议题、新的观点和新的结论, 而且要求有的放矢, 解决问题,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以阐述, 起到释疑解惑的作用。

(二) 选择补充性的题目

在选题中要发现一个前人根本未曾涉及的研究领域是困难的, 而最为普遍的情况是:发现了一个有意义、有兴趣的题目, 但已有不少研究论文公诸于世。在这种情况下, 就要善于发现已有研究论文的不足之处, 对其加以补充, 使之更加丰富、完整。补充性的题目, 更加直接地依赖于已有的论题, 只要不断去精炼、去深化、去思考, 仍然可以写出自己新的补充性论题来。

(三) 选择亟待解决的题目

作为教学管理工作学术论文, 要环绕教学管理工作在当前亟待解决的某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关系到教学管理工作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有的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关键问题;有的虽然是一般性问题, 但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诸如:如何推动教学管理创新;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和引进竟争机制等等, 都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并解决的。

(四) 选择热点题目

即围绕教学管理人员的兴奋点、教学管理工作的敏感点, 教学管理部门的关注点。密切结合当前教学管理工作的动向, 回答人们关心的热点、难点。要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引起人们新的思索并及时付诸笔端。

(五) 选择有争论的题目

发展的道路不是“求同”, 而是求异。常有这样一种情况, 人们对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但众说纷纭, 甚至有争论。这种争鸣性质的题目, 可作为教学管理工作学术论文选题的对象。选这类题目进行学术研究, 一定要在此基础上, 必须要有不同于以往学术研究中已经提出的论点和结论。

(六) 选择匡正性的题目

匡正性的论文是对已有的流行观点不当之处的否定与纠正。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局限性和求同心理, 对某些片面的甚至错误的观点一时还难以辨别, 但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 有些流行观点的不科学性就逐渐暴露出来, 这就需要对这种观点不当之处进行纠正。

二、选题者应具备的条件及素质

(一) 要选择典型材料

俗语说,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收集、选择、整理材料, 是选题要考虑占有资料的条件, 如果能选择获得丰富资料的论题, 就会有利于该学术研究工作的展开。在教学管理学术研究中, 要以论题为中心, 详细地占有有关材料。同时对掌握到的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分解、归纳、加工, 使之有用、可靠, 并能支撑、证明观点, 使之上升为新概念、新理论。

(二) 要深入调查、研究

有些论题, 仅靠手头资料进行研究是不够的, 必须做实地调查, 经过调查, 对研究对象有深入的了解, 获得真实可靠、丰富生动的第一手资料, 从而使对该论题的研究能有效地进行。只有把教学管理工作者当前所做的工作、所想的问题、需要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通过自己的工作和实践, 深入调查研究, 抓好典型和总结经验, 才能使自己所选择的论题既有本院校的特点又符合其他院校的情况, 概括出大范围内进行某些工作可遵循的原则及方法。

(三) 要选题适中

要从实际出发, 把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需要相结合, 更重要的是按作者本人对本学科研究的深浅程度, 掌握学科知识的范围和驾驭能力而定。只有选题与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相适应, 可以拿得起来, 可以处理得了的问题, 才有利于展开。对于基层教学管理工作者, 对于初学写作者, 论题选择要由小到大, 由浅到深, 一篇论文只谈一个问题, 一件事情, 这样易于把握, 便于展开论证, 把问题谈清, 才能有—定的深度。

(四) 要有新的思路

论文的题目就如一面多棱镜, 可以从多方面论证, 论证有新意, 就能提高论文价值系数。新的思路, 使论文成倍增值, 可引起社会的重视。同样的素材, 选题的角度不同往往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有些老题目只要有新思路, 同样可以产生新意。

(五) 要注意研究, 吃透编辑意图

提高论文采用率, 是每个作者的心愿。然而, 有的选题, 虽然作者体会较深, 有所研究或很熟悉, 但是不一定是某刊物在某一时期所需要的, 结果是“石沉大海”。有的选题, 由于作者信息不灵, 别人已做过研究, 自己又重复研究, 结果是事倍功半。要提高论文的采用率, 就要善于研究、分析各种刊物的版面和特点。只有知己知彼;吃透编辑意图, 才能百战百胜。

(六) 要有良好的竞技状态

篇9:浅谈初中议论文教学

1 深入浅出,系统讲解议论文一般常识,使学生对这种文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轻文体常识记忆并不是不要讲文体常识。一种知识的学习,一项技术的掌握,都离不开对其基本常识的熟练掌握,熟练到了如指掌不假思索的程度,才能得心应手。如同学习汉语拼音要熟悉声母韵母,学习汉字书法要熟悉基本笔画、笔顺一样。这种熟悉不是记忆式的熟悉,而是眼見而心应的直接反映。议论文教学也是一样,其基本知识也是需要学生必须掌握的,如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一般论证的方法)例证法、理证法、对比证法、比喻证法)等。再如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议论文标题的一般形式等,也应让学生熟练地掌握。

熟悉这些基本常识,不是靠对这些术语的讲解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在议论文的讲解中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这就不是单靠课本中的几篇议论文的教学所能解决的问题,要找一些课外的议论文让学生大量地阅读,在阅读中领悟,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记忆,在阅读中掌握。

指导学生阅读议论文,首先要让学生读懂文章,而读懂文章的基本标准是领会文章的中心论点。因此,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是议论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一点。怎样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呢?首先,教师必须了解议论文的一般规律。其一般规律是什么呢?就文章的形成方面来说,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且用事实或道理证明自己观点和主张的正确;就其文章的内容来说,是作者提出问题、提出论点,用一定的论证方法来论证;就其文章的结构来说,是绪论——本论——结论。

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作者是丁肇中教授,他在美国大学工作时发现一些中国学生不知道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的问题。就此问题,作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在文中,作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用大量的事实和道理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正确。分析本文的结构,属于典型的绪论、本论、结论的形式。文章的1、2自然段是本文的绪论部分,提出问题,提出论点;3~12自然段及13自然段的前几个层次是本论部分,深入地分析了问题,论证了论点;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结论部分,向中国学生提出希望。指导学生明白了议论文的这一规律,通过一定篇目的阅读练习,学生就会比较容易地把握一般议论文的论点了。

由上面的规律可以看出,论题(问题)是议论文的基础,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灵魂依附于基础。任何一篇议论文的论点,都是以一个特定的论题为基础的,没有论题,论点则无从产生;同样,不提论点,只把问题摆出来,即使堆砌的再多,也不能称其为议论文。由此还可以知道作为议论文重要组成部分的标题,为什么多有两种情况,一是提示文章的论点,二是提示文章的论题,文章的论点和论题也多在开头部分提出。了解议论文的这一特点,也有利于对文章论点准确地把握。

把握了议论文的论点,还要弄清文本使用了什么样的论据,是怎样论证的。论据的形式一般有两种: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人类生活的典型事例和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一般议论文中运用的事实论据多是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和自然界中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现象。因为这些事例和现象为人们所熟知,所以作为论据更具有说服力。如梁启超撰写的《敬业与乐业》一文,就用了唐朝百丈禅师的例子来证明论点;丁肇中撰写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用明朝王阳明的例子从反方面证明论点;等等。道理论据包括名人名言、格言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理等。《敬业与乐业》一文中作者多次运用孔子的话来证明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作者用儒家经典著作《大学》里的话来提出论点等,都是运用了名人名言的效应。

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点和论据靠论证联系起来。可以说,一篇议论文除了标题之外,从头至尾都是一个论证的过程。论证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初中议论文教学中,一般多用到4种方法:例证法、理证法、对比证法、比喻证法。例证法即是用事实证明论点,理证法即是用道理证明论点,在议论文中这是两种最基本的证法。对比证法是把两个不同的事例有时是一反一正的两个事例,或者是两种道理抑或一对一错的两种道理放在一起对比着论证。它是以例证法或理证法为基础的,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开篇即用两个实例的对比得出论点。这是用事例对比着进行论证,以例证法为基础;《鱼我所欲也》一文中也有几处对比论证,而这种对比是两种不同观点或道理进行对比,以理证法为基础。可见对比证法不过是把两种不同的事例或道理放在一起对比着论证罢了。比喻证法其实是一种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只是讲法不同,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的道理讲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一些。还有一种所谓的引证法,即引名言证法,其实就是理证法的一种不同说法。另外还有类比证法、归谬法、抓矛盾证法等,在初中议论文里不常见到,这里不再讨论。

2 让学生认识议论文

从表达观点、驳斥观点的角度来看,议论文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类型。立论主要阐述自己的观点,驳论先驳斥对方的观点,而后再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初中课本里,《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属于驳论,其余的议论文都是立论。虽然有些文章有驳斥不同观点的地方,但只属于一个小小的局部,从整体来看仍属于立论。从文章应用的场合来看,有讲话、发言阐述自己观点的一类,有专门写文章阐述自己观点的一类。在这一类文章里面,有典型的议论文,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等;有杂谈(包括杂文)一类,如培根的《谈读书》、马南村的《不求甚解》、鲁迅的《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等。另外,还有一种表达观点、说明道理、劝说别人接受意见的书信也属于议论文。像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用大量的篇幅讲了一个有声有色的故事。但通篇看来,主要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的,所以也属于议论文。还有一类文章开头提出一种观点,接着只讲一个故事,稍加议论最后结尾。因为主要是为了讲明道理的,所以现在的一些辅导教材、参考资料和有些试卷上也把其归为议论文,如《守住自信》这篇短文。看来可以这样概括:主要是为了阐明观点、说明道理的文章,都属于议论文。明白了这一点,区分议论文和其他文体就不是难事。

3 有些术语称谓在议论文中与在记叙文、说明文中的区别

在语文这门学科里,有些术语称谓,在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里都有不同的名字,比较容易混淆,需要加以区别。如“比喻”这种手法,在议论文中叫做比喻论证,在说明文中叫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在记叙文中叫做比喻的修辞方法。再如“对比”这种手法,在议论文中叫做对比论证,在说明文中叫做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在记叙文中叫做对比的修辞方法。这些术语和称谓的不同叫法,很容易让学生混淆。如果让学生分析问题的时候和本文的文体联系起来,就不容易弄错。

总之,学生对议论文的一般常识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达到一定的熟悉程度,才能像庖丁解牛一样,对议论文从“所见无非牛者”到“未尝见全牛”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分析起来,“游刃有余”。

篇10:浅谈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论文

单位:遵义县山盆镇李梓小学

作者:孟丽

【内容摘要】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学生通过长期的写字训练,可以受到美的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坚毅意志、审美观念和一丝不苟、爱好整洁等良好习惯,有益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因此,小学阶段必须重视写字教学,特别是对于低年段学生,这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基础工程。【关键词】低年级

写字教学

兴趣

方法

一、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之一就是: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教师具有示范性的特点,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影响。教师要以身作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引导。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板书要整洁、漂亮,平时给学生批改作业也要把字写得端正、整洁,最好一笔一画写正楷字,这样就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影响。小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向你学习。小学教师写字决不能“龙飞凤舞”,或者写已被废止了的简化字,这样会使学生眼花缭乱,无法辨认。每一位教师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写一笔好字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二、让学生心怀敬畏学写字

中国汉字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创新的成果和结晶,在学生接触汉字的最初阶段,老师可以给孩子们讲讲汉字的起源以及汉字的演变过程,让孩子们能打心眼里喜欢和敬重汉字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充分激发孩子们学习书写汉字的兴趣。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不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授基本笔画的教学时,开始学生只要明白大概的要求,如起笔、收笔的不同要求和简单的写法就可以了,不要用很长时间的来教基本笔画的写法,在以后的具体汉字的教学中,再逐步强化每一个笔画的要求;也可以根据学生理解能力,用以形象的比喻。比如,在教授顿笔时,告诉学生有了顿笔就像给字化了妆,会更好看。另外,在讲解写法时,要善于举反例。让学生自己辨别美丑,得出结论,自己体验成就感。

四、各科渗透,形成氛围

要养成一个好的写字习惯是非常不容易的,学生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良好的写字习惯不能靠几节写字课。还要求各学科教师都提高对书写教育的重视,使各科教学结合有关教学内容有机渗透写字教育,形成各学科齐抓共管的写字教育,在学生中形成了“提笔即是练字”的良好氛围。

五、教给方法与技巧

我们都知道,大部分字都有偏旁,教师在讲解时要让学生对这些偏旁能够举一反三。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结构安排。当然,汉字的结构变化是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在书写时做到认真观察,尽量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当学生掌握所写字的比例和准确位置之后,必须让其反复训练。在练习中慢慢把握好字形,最终练成一手具有个人艺术特点的好字。

六、给学生充分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勤练是写好字的保证,只有引导学生通过勤练,才能使学生逐步把字写端正、美观,才能使学生逐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才能使学生对自己的练字信心与日俱增。为做到强化学生的练字兴趣,可以安排每日一练活动,每天抽出20分钟练字;每周或者每月以班级开展一次评比活动,选出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每学期举办两次硬笔书法大赛,由学校统一发奖。各层面练字活动的持久开展,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习字环境,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保持积极的写字兴趣提供了保障。

只要你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有的孩子字写得不好,并不是他不行,而是他不认真。或是老师要急着收作业;或是孩子自己已经不耐烦了,总之,潦草地写完作业便大功告成,从不问写字的质量如何。所以,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写作业的时间,低年级的学习负担并不是很重,我们不要布置太多的作业,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学校,在课堂上完成作业,这样,教师的指导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在每一次写字之前,教师都要进行写字姿势的指导,指出正确的握笔方法,强调字迹工整、美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七、要多表扬,树立孩子的信心

人人都有求好的心,而孩子是最喜欢的就是被老师夸奖,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无论哪一个孩子,在表扬他的字有进步以后,明显地能够感觉到他的劲头更大了。可以把一些原来写字并不好而现在有进步的同学的作业拿给全班学生看,这样既满足了这个同学的成就感,又激励了其他同学,同时又树立起了孩子想要把字写好的信心。

篇11:浅谈低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的论文

一、关注每一个学生,精心设计各项教学活动

《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形象直观,教学内容都是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要做好《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教师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使课堂教学活动尽量多地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在课前准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选择活动的依据,找准教学活动开展的切入点。我们的教学资源来自学生的生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在学习中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提升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在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时,我把教材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改变,运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有关“小马虎”的动画资料。我通过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察发现一年级的学生经常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一些不细心、不认真的不良现象,尤其是很多学生在学习上很粗心。于是,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传递悄悄话”“争做小教师”等游戏,将学生的生活与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真正结合起来。这样,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活动都是非常真实的、自然的、所有学生都非常熟悉的,也是学生学会生活所必需的,采用这样的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真正实现了教学的高效实效性。

二、了解每一个学生,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是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只有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尊重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差异性才能更好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和认知水平不同,家庭条件、生活环境以及生活经历都存在着很大不同,由此导致他们形成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气质性格和不同的特长。教师要深入了解和研究自己的学生,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特点,依据学生的这些规律和特点来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以促进全体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新课程改革反复强调提倡教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也会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小组讨论活动,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主动探究新知的意识。当然,在刚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也走了一些弯路:由于没有制定小组合作讨论的规则,常常会出现教师提出讨论主题之后,有些学生为了抢答,胡乱喊叫;有些学生为了提出独特的见解,只顾着想自己的答案,而忽略了倾听别人的看法;还有的学生为了表现自己,高声打断别人的发言,没有基本的礼貌可言,我曾经一度对小组讨论的可行性产生怀疑。可是, 后来我还是会思考,既然新课程改革提倡这样的教学模式,它就一定有其独特的优势。我教的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但是自制能力相对较差,出现场面混乱的情况也属正常。同时,小学生又特别信任自己的教师,并且乐于模仿教师。于是,我设计了一个“角色互换”的活动。一上课,我就坐到了学生中间,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但是这一次我要当学生,所以我想请同学们来当教师,大家先来看看我们小组是怎样讨论学习的,然后大家再来说说看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随后,结合当堂课的教学内容,我和就近的小组一起开始进行话题的讨论,其他学生都非常好奇,觉得非常新鲜,于是,他们开始认真地观察我们的举止和倾听发言。当我们讨论完成之后,很多“教师”都纷纷举起了手,他们发现的事情可多了:你们小组讨论之前,先规定好了大家发言的先后顺序;一个同学发言的`时候,其他学生都必须认真听;一个学生讲完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其他学生才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有的同学说得好的时候,其他同学都在夸奖他;有的学生接受了其他学生的帮助之后会主动有礼貌地说谢谢,别看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可是他们观察得非常认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把小组讨论的要点都挖掘了出来。这个时候,我及时肯定和表扬学生的这些发现:“同学们,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希望同学在以后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你们也可以像这个组的同学一样,甚至比我们更优秀,好不好?”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总是会抓住适当的机会进行强化,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发展每一个学生,让教学活动走出课堂

《品德与生活》课程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教学效果又可以真实地体现在生活当中。要检验我们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真正地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是否懂礼貌,是否能够通过学习真正地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起积极主动的探索意识。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只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还可以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去,通过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加强跟家长的沟通,由学校活动延伸到家庭、社区和学生其他生活空间,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服务。

篇12:浅谈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经常听到同行老师抱怨,初中的语文很难教,特别是我们这里的学生,家庭缺少文化氛围,在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面很狭窄,从而造成他们文学感悟能力低下,理解不深入,在阅读教学上,他们走进文学作品,更不要说理解文章里面的思想内涵了。过去我也有同感,然而这段时间我在教学实践中从课堂上,从学生那里仔细摸索,获得了有益的启示,阅读教学还真的别有一番情趣。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七年级学生阅读层面狭窄,理解能力较弱,但不失天真纯朴,热情好奇,求知欲旺盛,富有童心童趣,他们以自己特有的眼光看世界,看人生,总喜欢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来判断理解作品,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特点。七年级学生充满好奇心,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语文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他们的思考、发言积极,甚至无所顾忌,所谓“童言无忌”即指这个意思。他们敢于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直接的表达出来,而并不担心别人的反应,这一点非常可贵。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交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为学生搭建说话平台,帮助学生学会与文本沟通,拉近学生与作者的生活距离,满足学生的各种提问,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选择那些学生感兴趣的,描述生动形象,故事美丽奇幻,语言优美凝练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交流、体验,才能满足他们的年龄特征和求知的欲望。语文教材要充分利用,课外书目推荐也要适时跟进,只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求知的欲望,阅读的兴趣,都让他们读,作阅读体验。

可是,毕竟七年级学生受年龄限制,缺乏丰富的阅读经验,教学时教师要善于立足学生,为他们“寻点搭桥”,以创造学生与文本结合的最佳路径,帮助他们走进文本。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应转变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做一个引导者,引领学生主动探究新的学习方法,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从而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所谓“寻点搭桥”,简而言之,就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实际需求,寻找一个最佳突破点,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建一座心灵之桥,使学生能够体悟文本的内涵。那么,怎样搭建好这座心灵之桥呢?

教师首先自己要吃透文本,轻松自如的驾驭文本。应树立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则要准备一桶水的意识,多方查找搜集资料,要有自己的阅读体验,深化自己的阅读理解,这样教师驾驭课堂才会游刃有余。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树立一个阅读榜样,让学生意识到,真正的阅读是心灵的探究和体悟,阅读过程就是一个探究过程。“寻点搭桥”教师为先。

“寻点搭桥”法不光是建立在文本之上,而且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之上。怎样才能找到最佳结合点呢?就学生方面,能够在文章中读到自己,情不自禁的联想到自己相似的情感,熟悉的生活,眼前的时代特征,进而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的内容就可以视为文本与学生的最佳结合点了。教师要善于在文本中寻找创建这个点。我在教《归园田居》时,针对诗歌主旨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两个结合点:第一是让学生说说诗人在诗歌中做了什么;第二是让学生说说诗人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吗,为什么?课堂就集中讨论交流这两个问题,前者离学生的生活较近,让学生有话可说,后者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尝试的结果是学生的课堂情绪十分高涨,阅读体验十分丰富,效果也十分明显。

阅读教学还要善于培养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联想和想象中帮助学生深入文本。七年级学生的优势资源在于他们热情、好奇、思维活跃,富有求知欲,主要体现在联想想象能力强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视觉、多方位的联想与想象,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将文字形象转化为文学形象,使学生认识到文学作品是从实际中来,文学形象有虚构性,但这些虚构的艺术典型具有生活的真实性,从中可以看到整个人生社会的面貌。教师要善于抓住作品中的文学形象,促使学生联想社会上的人和事,理解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进而认识复杂的人生社会。例如,《皇帝的新装》一文,作家成功的塑造了一个昏庸、虚伪、愚蠢至极的皇帝的形象,联想丹麦王国那个时代和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昏君祸国殃民、残害忠良的事,还要联系今天的社会某些虚伪的阴暗面,让学生交流起来,就有话可说了,批判的主题也不难理解了。在结束本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想想回宫以后,皇帝表现会怎样?还可以让学生写《皇帝新装》的续篇。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作品的思想内涵会把握得更深刻的。

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景、情、趣、理的基础上进行想象与再造想象。好的作品往往以富有诗情画意的景、情、趣、理来打动读者,文本的景、情、趣、理当然是通过语言文字的塑造来展现的,学生感悟时,是一个由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思维的变化过程,进而再产生联想创造新的思想认识。只要我们从学生出发,根据七年级学生学情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创造能力。

上一篇:论债权转股权的缘由及途径会计毕业论文下一篇:打保龄球的好处及礼仪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