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恭必敬成语含义及典故

2024-04-11

必恭必敬成语含义及典故(精选12篇)

篇1:必恭必敬成语含义及典故

一、必恭必敬成语解释

发 音 bì gōng bì jìng 释 义 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出 处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用 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伪善的态度。

二、必恭必敬成语典故

这个成语来源于《诗经.小雅. 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罹 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周幽王 姬宫涅是西周的最后一个国君,他昏庸暴虐, 政治腐败。 公元前779年,褒国进献了一个姓姒的美女,叫 褒姒。周幽王十分宠爱她。褒姒一向不爱笑, 幽王用音乐歌舞、美味佳肴都不能让她笑。有人献计点燃报警的 烽火台,召来各路诸侯兵马,使他们上当,让褒姒笑一笑,幽 王欣然同意。他带褒姒到行宫游玩,晚上传令点燃烽烟,各地诸侯见到烽烟,以为有盗寇侵扰京城,纷纷率领兵马赶来相救。到了一看,只见幽王在喝酒取乐。幽王派人对他们说:“没有什么盗寇,让你们辛苦了!” 诸侯受骗,匆匆地来,匆匆地去。褒姒看了不由大笑,幽王也很开心。褒姒生了个儿子叫 伯服,幽王废掉申后,立褒姒为王后;废掉申后生的太子 宜臼,立伯服为太子。 宜臼遭到废黜,住在外祖父 申侯家里。他对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满怀忧愁,心中十分痛苦,写了一首题目叫作《小弁》的诗,抒发自己的心情。诗的第三节说:“看见屋边的桑树和 梓树,一定要必恭必敬。我尊敬的是自己的父亲,我依恋的是自己的母亲。谁人不是父母的骨肉,谁人不是父母所生?上天生了我,可我的好日子到何处找寻?” 由于幽王无道,诸侯纷纷叛离。 公元前771年,宜臼的外祖父申侯联合 犬戎的军队进攻 镐京。幽王下令点燃烽烟,但是诸侯受过骗,都不派救兵。犬戎的军队攻下镐京,杀了幽王,掳走了褒姒。

三、必恭必敬成语造句

1、在领导面前小李总是表现得必恭必敬。

2、于是她必恭必敬地将递给工作人员。

3、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必须抱着必恭必敬的态度向他们学习。

4、他必恭必敬地书递给了老师,请求解答两个疑难问题。

5、他的态度既友善又必恭必敬。

6、约翰.丹尼斯对史密斯先生必恭必敬。

7、东欧现已有三个国家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必恭必敬,而且还可能会唯唯诺诺。

8、大家在他面前,从来都是必恭必敬的。

9、她对任何权威人士总是必恭必敬。

10、对面挺直的站着赵白眼和三个闲人,正在必恭必敬的听说话。

11、小芳拿起笔,必恭必敬地给王老师写了一封回信。

12、你该留下来看一看他们以他的权威是多么的必恭必敬。

13、呵呵,看到人高马大的牛头必恭必敬的向弱不胜衣的孟婆解释来意,惹人好笑。

14、皇上像个剪去双翅的苍鹰,一直对这位大权在握的老伯母必恭必敬,百依百顺。

15、看样子你像位高贵的绅士,不过我可不确定会对一个使用轻快铃声的绅士必恭必敬。

16、光绪皇帝,像个剪去翅膀的苍鹰,一直对他这位大权在握的老伯母必恭必敬,百依百顺。

17、约翰。丹尼斯对史密斯先生必恭必敬。

篇2:必恭必敬成语含义及典故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不迫:不急促。形容态度镇静,不慌不忙,从容镇定。

二、从容不迫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思想集道家思想之大成,庄子对名利非常淡泊,却喜好沉思,对各种事物都有自已独到的见解。一天,庄子和好友惠子同去濠水边游玩,只见水流缓缓,清澈见底,石缝之上,鱼儿悠闲地摆动着美丽的尾鳍。庄子不由地赞叹说:你看这些鱼儿出游从容,在水里多么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反问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晓得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不知道你的内心可你也不是鱼,怎能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回答说:因为我到了濠水桥上,看见鱼儿在从容不迫、自由自在地游,所以觉得鱼很快乐。这时风在吹,鸟在飞,水在流,庄子和惠子在辩论着,小鱼儿依然在从容不迫地悠游。人如果想和鱼儿一样自由快乐,从容不迫,就需要身体和心理都健康,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健康的身心

三、从容不迫成语造句

1、自信不疑,从容不迫,气定神闲,信心百倍,雄心勃勃。

2、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3、流年七月,我能想象自己如容畅唱的那样,从容不迫,不时怀念。

4、在大家的掌声中,他从容不迫地走上了讲台。

5、在敌人的刺刀面前,刘胡兰从容不迫。

6、全班同学遇事都很慌乱,只有班主任从容不迫的领导大家。

7、五一劳动节全校去效外植树,校长从容不迫的首先种植一棵小树给大家看。

8、每天安时休息好才能从容不迫的完成每日的工作而不用过份的紧张。

9、他的修养真到家,无论处理什么事总是从容不迫。

10、我有问题请教表哥并与他一起讨论问题,他侃侃而谈、从容不迫的样子,真让我佩服啊。

11、他总是从容不迫的面对一切事情,所以他每件事处理的都非常好。

12、每次回到乡下,我都很羡慕家乡人那种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

13、他无论遇到怎样头绪纷繁的事,总是能有条不紊、从容不迫地处理好。

14、他的衣着虽不亮丽,但一举一动,从容不迫,落落大方。

15、会场周围绿树成荫,到处人山人海,大家从容不迫走进会场,认真听取专家讲解,大家感到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16、即使现场气氛十分紧张,他仍然不疾不徐,从容不迫地说明来意。

17、遇到困难我们一定要有心平气和的心态,一定要从容不迫的去面对。

18、当她昂首走向敌人的屠刀时是那么从容不迫视死如归。

19、对感情的事他一向从容不迫,可见爱得不深。

20、面对挫折我们要从容不迫,绝不能向困苦低头。

21、面对劲敌,他依然从容不迫地冷静面对。

篇3:圣经成语及谚语典故探析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 其意义已被约定俗成, 并被书面语所接受。它是以本民族的历史、经济、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等为基础形成的, 一般都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及深远的社会历史渊源。源于基督教《圣经》的成语典故非常多, 现截取其中的几个成语来窥一斑而知全貌。

1、lay the axe to the root of something把斧子放在某物的根上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正着手消灭、根除某物, 出自《新约·马太福音》。原句为the axe is laid unto the root of the trees斧子已经放在树根上, 这是施洗约翰在旷野讲道时针对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那种假冒为善的行为所说的话。约翰看见许多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也来受洗, 就对他们说:“毒蛇的种类, 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忿怒呢?你们要结出果子来, 与悔改的心相称。现在斧子已经放在树根上, 凡不结好果子的树, 就砍下来丢在火里。”意思是上帝的审判已迫在眉睫。

2、look back from the plough手扶着犁向后看

此成语的意思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出自《新约·路加福音》。一个人要跟从耶稣, 但要求容他先去辞别家里的人。对此, 耶稣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 不配进上帝的国。”而put one’s hand to the plough手扶着犁, 指着手做某事的意思。

3、take over the mantle of somebody接过某人的外套

此成语的意思为继承某人的衣钵、事业或传统, 源出《旧约·列王纪上》。以利亚被犹太教认为是最大的先知, 他奉上帝之命指责了以色列王亚哈信奉异教、虐待百姓, 并预言了旱灾, 复活了妇人死去的儿子等。为了躲避王后耶洗别的迫害而逃走, 当受上帝之命返回大马色时, 以利亚遇到以利沙, 将自己的外衣搭在以利沙身上, 收他为门徒, 使之继承为先知。最后, 师徒2人过约旦河之后, 被火车隔开, 以利亚乘旋风升天。从此以利沙继承了他师傅的衣钵, 做了以色列的先知。

4、prodigal son浪子回头

源出《新约·路加福音》中耶稣所讲的比喻, 在英语中常用来指忏悔的罪人。耶稣在耶路撒冷讲道时说, 一个人有两个儿子, 小儿子索取了应分得的一份家业后, 迁到远方, 他不走正路、挥霍一空, 又遇到灾荒, 经历一番苦难后, 回到父亲那里, 表示悔改。父亲叫仆人拿出上好的袍子和戒指给他, 并为他宰牛吃喝。勤劳的大儿子对此很不理解, 父亲对他说:“你和我同住, 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你的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 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故有“浪子回头金不换”之说, 意思是浪子的改邪归正是用金子也无法换得的。

二、来源于圣经的谚语典故

谚语是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 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 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谚语多半在民间口语中广泛流传, 表达人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 闪耀着人民智慧的光芒。出自圣经的谚语典故也不在少数, 现举几个例子。

1、the devil can cite Scripture for his purpose魔鬼也会引证圣

此谚语喻指有时坏人为了自己的需要也会引经据典来为自己辩护, 使人上当受骗。出自《新约·马太福音》, 耶稣开始传道之前, 曾在旷野受魔鬼的试探。耶稣两次引经上的话挫败了魔鬼的试探。于是魔鬼也开始引经据典了, 可是它引的都是些断章取义。它把耶稣领到耶路撒冷的殿顶上, 对他说, 你若是上帝的儿子, 可以从这里跳下去, 因为经上记着说:“主要为你吩咐他的使者, 用手托着你, 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耶稣却回答说:“经上还记着说, ‘不可试探主你的上帝’。”魔鬼计穷, 就离开了耶稣。

2、a prophet is not recognized in his own country先知在故乡无

人尊敬

这个词语相当于我国谚语:本地的姜不辣。出自《新约·马可福音》。耶稣在他家乡拿撒勒的会堂里讲道时, 大家都为他的智慧、异能称奇。当知道他是本乡的木匠之子后, 就厌弃了, 很看不起他, 也不相信他。为此, 耶稣说:“大凡先知, 除了本地亲属本家之外, 没有不被人尊敬的。”

3、what soever a man soweth, that shall he also reap人种的是什

么, 收的也是什么

本词语的意思是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比喻做了什么样的事, 就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出自《新约·加拉太书》。保罗给加拉太教会写了一封信, 信里劝告信徒要慷慨行善, 如果一味满足私欲, 必将导致败亡, 因为人种的是什么, 收的也是什么。

4、can the leopard change his spots豹岂能改变斑点呢

本词语是本性难移的意思, 出自《旧约·耶利米书》:“古实人岂能改变皮肤呢?豹岂能改变斑点呢?若能, 你们这习惯行恶的, 便能行善了。”这是耶和华针对恶人而说的, 意思是恶人难改恶行。

从《圣经》的故事里产生了许多成语、谚语, 对语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并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用语。以上例子只是沧海之一粟, 但从中我们不难知道熟悉了成语、谚语典故的来源, 就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和掌握这些成语和谚语, 从而了解其文化背景和内涵。

参考文献

[1]代彭康, 陈邦俊.圣经词典[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9.

[2]骆振芳, 莫如喜.西方宗教典故[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8.

篇4:不知所措成语含义及典故

措:安置,处理。

1.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2.多指窘迫、慌张时的状态,也指失望、困惑、感激时的神情状态。

二、不知所措成语典故

诸葛恪 ,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东吴大将诸葛瑾 的长子。诸葛恪少年成名,弱冠之年便官拜骑都尉 ,后升任左辅都尉。他三十二岁时,又被孙权 封为抚越将军,官拜丹阳太守。诸葛恪任丹阳太守时,因成功安抚吴郡、会稽、新都、鄱阳四郡,再升任威北将军,进封都乡侯。

当时,东吴大将周瑜 、鲁肃 、吕蒙 等人都已相继离世,统管东吴兵马的是丞相陆逊 。由于陆逊并不喜欢诸葛恪,所以诸葛恪平日里不得不对陆逊说一些称赞的话以求自保。

陆逊去世后,诸葛恪升任大将军。此时,太子孙亮 年纪尚小,孙权便让诸葛恪担任太子太傅,中书令 孙弘 担任太子少傅。

后来,孙权病重。临终前,他召见了诸葛恪、孙弘以及侍中孙峻 等人,命众人好好辅佐太子。

次日,孙权病逝。因为与诸葛恪关系不睦,担心遭暗害的孙弘便找孙峻商议,欲假传遗诏,铲除诸葛恪。孙峻将孙弘的这一企图悄悄告诉了诸葛恪。诸葛恪得知此事后,立即布下杀局,然后请孙弘过府商议操办孙权丧事一事。孙弘不知有诈,欣然前往,结果刚一进门就被杀害了。除掉孙弘后,诸葛恪立即为孙权办丧事,并辅佐孙亮登上帝位。

与此同时,诸葛恪写信给驻守在公安县 的弟弟诸葛融 ,告诉了他孙权去世前后的一些事情。他还在信中说:“太子孙亮得承皇位,悲喜交加,不知所措。吾将遵照先帝临终遗训,尽力辅佐幼主,不负先帝嘱托,全力效忠。”此外,他还嘱咐诸葛恪要整顿好自己驻守之地的军备,同时注意加强边疆防守,不让外敌有可乘之机。

孙亮虽然登上皇位,但因为年纪尚小,无法处理政事,东吴大权实际上掌握在诸葛恪手中。待孙亮长大一些后,诸葛恪仍未交回实权,孙亮深为痛恨。于是他联合孙竣设局召诸葛恪入宫赴宴,将其诛杀。

三、不知所措成语造句

1、你是我猜不到的不知所措,我是你想不到的无关痛痒。

2、大火熊熊燃烧起来,她不知所措地站在那儿。

3、事情来得这么突兀,使他简直不知所措。

4、节奏和语调的千变万化,使计算机茫然不知所措。

5、他被突来的质疑问得张口结舌,不知所措。

6、哈尔2德变得目瞪口呆,他不知所措地瞧着道林格雷。

7、像狐狸一样狡猾的尼克松又一次使他的对手不知所措。

8、她不知所措,她左顾右盼。好像在找什么东西。

9、看着这一泻千里的洪水,所有的居民顿时就不知所措了。

10、看着她不知所措的样子,我也很着急。

11、养成读书的习惯,人就一辈子不寂寞,关不成读书的习惯,人一辈子不知所措。

12、乍一来到新世界,他们茫然不知所措。

13、他听说自己要被处分,一时不知所措,一连几次写错了自己的名字。

14、他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常常不知所措,好比歧路亡羊般。

15、他焦虑之际总是念念有词,不知所措。

16、你会把你不知所措的眼神看作你已经明白了。

17、因为消息来得太突然,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18、我们互相直视对方,愕然而不知所措。

19、程仁呆了,这个意外的遇见,使他一时不知所措。

篇5:大器晚成成语含义及典故

喻指“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这是今天的通常解释。究《老子》引文的原意,当是指最能够装东西的器物反而不装东西。参见著名语言学家王光汉的大著《词典问题研究》中《“大器晚成”初义辨》一文。

二、大器晚成成语典故

东汉末年,有个名叫崔琰的人,剑法很好,他特别喜欢交朋友。可是,有些人却认为他不学无术,除了舞刀弄棒,学问上一窃不通。一次,他去拜访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主人让管家出来告诉他说:“主人正在潜心读书,无暇闲谈。”崔琰知道人家是嫌他没知识,感到无比羞愧,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成为一个能文能武的人。从此,崔琰虚心拜师求学,学问逐渐增多起来;当时独霸北方的袁绍就把他招为谋士。袁绍被曹操所灭后,曹操久闻崔琰才干,劝崔琰归顺自己。在曹操的大本营邺城(今临漳邺镇)中,崔琰出了不少主意,很受曹操器重。

有一次,曹操和崔琰商量,想立小儿子曹植为太子。崔琰说:“自古以来,都是立长不立幼,您立曹植,曹丕心里不服,大臣们也不服,这就种下了祸根。纵观古今,因为废长立幼引起的骨肉相残还少吗?请主公三思而行!”其实曹植还是崔琰的侄女婿,但尽管是亲属,崔琰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崔琰的公正。

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崔林年轻时一事无成,亲友们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却很器重他,他凭自己的经历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大器晚成),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器的。”后来,崔林果然成才当上了大官。

三、大器晚成成语造句

1、章学诚是大器晚成的一个典型。

2、老师说像宋代苏洵就是个大器晚成的人。

3、舅舅四十多岁了才当上院长,真是大器晚成。

4、报纸上形容王老爹说:“老爹笔耕数十年,金鼎获奖,大器晚成。”。

5、自古以来,少年得志的固然多,大器晚成的也不少。

6、我这小孩是笨鸟慢飞,盼他可以大器晚成。

7、谈到她的高中经历时,莉顿说:“当时我不火,我属于大器晚成吧。”。

8、爱德华托马斯是诗歌界的大器晚成者。

9、只要能成材,大器晚成也未尝不可。

10、三国时的吕蒙,年少不知读书,后来猛醒发愤,最终大器晚成。

11、第三组,即那些在研究期间才有性侵略的人,看似“大器晚成”。

12、40岁了,在事业上还没啥建树,这还叫大器晚成吗?

13、历史上大器晚成,中年以后才成就事业的例子,不胜枚举。

14、你别瞧不起人,铁杵磨成绣花针,只要有心,哪怕大器晚成!

15、村上春树大器晚成,29岁才写他的第一部作品。

16、这位画家大器晚成,年轻时毫无名气。

17、他60岁才考上了进士,真是大器晚成啊!

18、为什么有的人比他人大器晚成?

19、柯川有点大器晚成,起步晚且犹豫不决.

篇6:八拜之交成语含义及典故

八拜 : 1.封建时代对世交长辈所行的礼节。 2.指结为异姓兄弟。

八拜之交指: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部分地区可简称拜交。

二、八拜之交成语典故

在中国宋代,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有一段故事:文彦博听说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按辈分他应该是我的晚辈,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训他不可。”有一次,文彦博任北京守备,李稷听说后,便上门来拜谒。文彦博故意让李稷在客厅坐等,过了好长时间才出来接见他。见了李稷之后,文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 李稷因辈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彦博拜了八拜。文彦博以长辈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气。成语“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后来,人们用“八拜之交”来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

三、八拜之交成语造句

1、李军长和我爷爷是八拜之交。

2、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为八拜之交,共图大业。

3、他祖父同我祖父是八拜之交,我母亲又是他姑姑,所以我们两家渊源很深。

4、今日在圣贤炉前成了八拜之交,有福同享,有马同骑。

5、日在圣贤炉前成了八拜之交,有福同享,有马同骑。

6、我的父亲和他曾有八拜之交。

7、八拜之交这种事,在现代社会中,已很少见了。

8、八拜之交,情同手足;刎颈之交,义同生死。

9、如同江湖般,契约者之间既有八拜之交的兄弟,也有不共戴天的仇敌。

10、准奏,张文远原就是朕的八拜之交,加封为一品相国大夫。

11、并与当今天子皇太极,天下兵马大元帅花破军是八拜之交,官场之上,可谓如日中天。

12、司马狂、龙青日、段瀛有八拜之交,他一定会出面调停。

13、尤其吴靖北和周万成皆是我龙行搜神弟子,和我们有八拜之交。

14、林贤弟就是这样对待你八拜之交的大哥吗?

15、三人文武齐备,潇洒同行,结下了八拜之交。

16、他可是与我爹有八拜之交,世伯父唯一的嫡子。

17、王昌明与随天是八拜之交,这在随家是尽人皆知的事情。

18、他与柳暮烟的父亲柳雄出身草莽,两人是八拜之交,只是一个走黑道,一个走白道。

19、空见大师坐化圆寂,此乃武林一大损失,只是那谢逊和在下有八拜之交,义结金兰。

篇7:浅析燕赵成语典故中的人文精神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构成重要部分的燕赵成语典故, 它所承载的内涵和信息, 往往是历史文化的精髓, 蕴含着时代的精神和灵魂, 而这种精神正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原动力。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燕赵成语典故中的人文精神, 以便对未来发展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燕赵成语典故中的人文精神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改革进取、包容开放的创新精神

典故“胡服骑射”是其典型代表。在公元前309-307年赵武灵王为提高军事实力而推行的一场卓有成效的军事革新, 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使战国成为七雄之一提供了必要条件。胡服骑射改革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穿胡服, 二是习骑射, 这两方面都体现了学习先进的包容开放的思想。正是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和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成就了赵武灵王的丰功伟业。

二、奉公守法、清正廉洁的法治精神

燕赵成语典故中奉公守法的精神在春秋赵简子时期就有所表现。赵奢不畏平原君权势而征其租税, 显然体现了执法必严精神;平原君听了赵奢的话后, 不仅交了租税, 且以之为贤, 荐之于赵王, 则明显体现了奉公守法精神。

在赵简子的主持下, 晋国新的刑法铸于大铁鼎之上, 以示不可更改, 人人必须遵法行事。典故“铸刑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赵氏祖先守法的积极性。成语典故“奉公如法”或“奉公守法”就是由赵奢故事演化而来。赵奢也在司马迁的笔下成了我国历史上“奉公守法”精神的化身。同时通过赵奢的升迁我们也可以理解, 赵国的国君和贵族也是十分拥护和赞扬赵奢的这种精神的。

三、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这从“三家灭智”“三家分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四战之地、四战之国中也有所显。曾是春秋五霸的晋国, 政权落入异性贵族手中, 智伯瑶势力最大, 为削弱韩、魏、赵三家实力, 向他们索要土地。韩、魏都给了, 赵氏独不给, 不怕牺牲始终不投降, 显示了极为顽强的毅力。后赵联合韩、魏“三家灭智”, 赵氏的政治地位得以加强, 显示了其大无畏气魄。

四、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和谐观念

这在抵掌而谈、将相和、负荆请罪、刎颈之交等成语典故中清晰可见。苏秦与赵王抵掌而谈, 明显是一幅君臣和睦的动人场景。蔺相如为免将相不和而授秦人以可趁之机, 为廉颇让道。廉颇知其苦心后, 向其负荆请罪, 二人结为刎颈之交, 又恰是一幅将相和谐的美丽图画。

我国现在倡导建立“和谐社会”, 在燕赵大地中流传久远的这种“和”的理念在现实社会中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要借史之鉴, 发扬光大。

五、临危勇出、多谋善断的大无畏气魄和高度智慧

这在毛遂自荐、一言九鼎、三寸之舌、两鼠斗穴、许历谏军、完璧归赵、渑池之功、围魏救赵、因势利导、窃符救赵等成语典故中清晰可见。其中, 毛遂自荐、窃符救赵等更多体现了临危勇出的责任感, 而其它几个成语典故则更多体现了多谋善断的高度智慧。

六、浓厚的世情气息

军事活动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受世俗人情的影响, 政治军事人物也要与社会上的各色人物打交道。因此, 与赵国军事相关的成语典故也反映着当时的世俗风情, 具有浓厚的世情气息。市道之教、奇货可居, 反映了人的市侩作风;步履蹒跚、犹豫未决、不遗余力、南辕北辙, 反映着各色人物的行为特征;价值连城、天下无双、羽毛未丰, 反映着人对事物的评价;三人成虎、攻难守易, 反映着生活哲理。

总而言之, 在历史的浩瀚云烟中产生在燕赵大地的成语典故如汪洋大海, 本文从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为切入点, 以点滴之水, 以期见大海之全貌。也只有这种蕴含着精神和灵魂, 才能穿越时空的隧道, 历久而弥新。

参考文献

[1]刘洁修:《汉语成语考释词典》, 商务印书馆, 1989年8月第一版。

[2]成晓军、宋素琴:《燕赵文化纵横谈》, 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9年。

[3]郝良真:《论赵文化的开放性》, 《赵文化论丛》,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6年。

[4]孙瑛、张润泽:《赵文化论集》, 崇文书局, 2006年。

[5]马国凡:《成语》,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78年。

[6]张学衔、张兆飞:《中华成语探源》,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

[7]郝在朝:《邯郸成语典故集》,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1997年。

[8]刘洁修:《汉语成语考释词典》, 商务印书馆, 1997年9月版。

篇8:大而无当成语含义及典故

当:底。虽然大,却无底。原指大得无边际。后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实际、不合用。《庄子·逍遥游》:“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二、大而无当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楚国狂士接舆对肩吾(古神话传说的人物)说北海有一座姑射仙山,山上的神仙可以让世界五谷丰登。肩吾认为接舆的话大而无当、不近人情,就对连叔说接舆在吹牛。连叔沉思了一会,对肩吾说接舆的话不一定是没有道理的。

国产电影“大”而空洞,去年内地电影市场总票房首次突破百亿大关,但今年影市,在银幕数量从去年的6000块增加到8000块的情况下,票房总量却并无明显增长,高军认为:“说明观影人次没有增加,这是不符合常理的。”他指出:“今年几乎没有一部拿得出手的国产电影。比如《关云长》,有姜文,有甄子丹,这个阵容算是文武双全吧?可再看看票房!我们的电影都在‘大’,但却太空洞!有很多影视公司着急着上市,这只能说明电影可以与资本对接了,但如果有这么多的资本,却拍不出好电影,这才是中国电影的悲哀!”高军认为,目前的内地影市正处于一个“大浪淘沙”的阶段,剩者‘为王!”

三、大而无当成语造句

1、这只表,质量太差,走时不准确,大而无当。

2、他常说些大而无当的话。

3、这大而无当的繁华的古城,终于像一个断了气的病人,整个地寂然死去。

4、不过,如此大而无当的控制只会败坏了奥运气氛。

5、我从来没有接近大而无当项目。

6、那张他房间里的超大书桌很大而无当.

7、成熟和幼稚是对一个人最大而无当、最不负责任、最没用的概括。

8、拜亚大而无当,列卡度可算较为硬净,级数始终差着一点。

9、这毛人也不是个大而无当的傻帽,被我捡便宜捅了十几刀,早已怒不可遏。

10、四点钟的时候,陈述玄驾车驶进X高校宽达二十米,大而无当的正门。

11、搞这些大而无当的名堂,无非是显示圣界的高大神圣而已了。

12、所以,我一直觉得,这里的价值应远远超过厅里那座看似排场却大而无当的办公大楼。

13、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篇9:黔驴技穷成语含义及典故

一、黔驴技穷成语解析

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中说,黔地无驴,有人从外地带来一头,放牧在山里。老虎看见驴是个庞然大物,以为是神,老远就躲开了。后来逐渐靠近,加以戏弄,驴大怒,踢了老虎一脚。老虎看透驴的本事不过如此,就把它吃掉了。后用“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再无办法了。

二、黔驴技穷成语典故

黔地(这里的黔不指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老虎于是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唉!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如果不使出它(仅有)的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如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

三、黔驴技穷成语造句

1、他的知识不多,已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

2、黔驴技穷无非是耍不出新花样。

3、你的建议对他将非常有价值,因为他现在已经黔驴技穷了。

4、如果你真的把我逼到黔驴技穷的话我也会狗急跳墙的。

5、对不起!我会唱的歌都唱完了,已经黔驴技穷了,请容我下臺一鞠躬。

6、敌人黔驴技穷,只好举白旗投降。

7、就在我一筹莫展黔驴技穷之时,一个小问号进入了我的眼帘,定睛一瞧是密码提示!

8、他耍的是长鞭,要是能欺身上前,贴近而斗,他可就要黔驴技穷了。

9、凤姐现是黔驴技穷才把在中国的老招搬到美国上演。

10、张强由于学些不刻苦,考试的时候面对交张白卷,真是黔驴技穷了。

11、现在看来,这个可恶的家伙已经是黔驴技穷了,我们对他不得不防着点。

12、她一口气唸了一长串的绕口令,直让跟进的他陷入黔驴技穷的境地,急得脸红脖子粗。

13、看他猛搔头皮,当已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就饶他一回吧!

14、如果这些办法都无法解决问题,那我可就黔驴技穷了。

15、他没啥本事,等黔驴技穷时,我再出手将他降服。

16、要经常学习,仅靠现有的那点本事,日后会感到黔驴技穷的。

17、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罪犯黔驴技穷,只得低头认罪。

18、现在的他已经算得上是黔驴技穷了,没有什么花样可以耍了。

19、孔明先生对孟获七擒七纵,孟获纵非黔驴技穷,亦会为之仁德屈服。

20、当年美军在越南最终黔驴技穷,黯然撤出。

21、看上去阿桑奇越来越像已经没有秘密可挖,黔驴技穷了。

22、他们队虽然开始凭体力好占了一点上风,但很快黔驴技穷,被我们打得溃不成军。

23、我看他如今是黔驴技穷,变不出花样了。

24、有些事情让我们黔驴技穷,穷途末路,到最后只能向时间求救。

25、而就在最近,还有报告称摩萨德已经黔驴技穷了。

26、只要我们把他逼到黔驴技穷的地步我们就成功了。

27、如果我这样帮你你都不能成功的话我也没办法了,因为我也黔驴技穷了。

28、当“文化”这个词主导政策辩论时,你就知道大家都已经黔驴技穷了。

29、他现在已经是黔驴技穷了。

30、囚犯想越狱,那不过是黔驴技穷,他们怎能逃得出看守员的眼睛?

31、我真的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我现在是黔驴技穷了。

32、足智多谋的小张,竟在评委的面前显得黔驴技穷了,无言以对了。

33、我们没必要一定要黔驴技穷才回打败他,我们本来就有很强的实力。

34、做菜做得黔驴技穷,晚上去学校吃饭。

35、这个网站建立之初就是一群黔驴技穷的人做出来的。

36、黔驴技穷时,也不要拿别人乱开刀。

37、如果真的有黔驴技穷的哪一天我一定会投奔到你的门下来。

篇10:抱薪救火成语含义及典故

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宾语。比喻没能阻止,反而扩大了灾祸。常用来比喻人惹了祸事,自讨苦吃。含贬义。

二、抱薪救火成语典故

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魏国的安釐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安釐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兵士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

魏国军队的接连败北,使安釐王坐卧不安。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釐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釐王本来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合的事后,就对安釐王说:“侵略者都是贪得无厌的,你想用领土、权利,去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的欲望。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胆小的安釐王只顾眼前的太平,一味地委屈求和,根本不听苏代的话,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到公元前225年,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魏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

三、抱薪救火成语造句

1、我们做事要讲究方法,不能抱薪救火。

2、对於对方的无理要求,我们不能太软弱,否则无异抱薪救火,只有招来更多的麻烦。

3、他都犯错了,你还鼓励他?我不赞同这种抱薪救火的教育方式。

4、对方需索无度,如果一味应了他,那我们岂不是在抱薪救火?

5、当今社会,抱薪救火的例子举不胜举,这是造成社会腐败的根源之一。

6、你这种抱薪救火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走向歪路。

7、他们俩吵架,你不劝,反而也加进去,你这不是抱薪救火吗?

8、遇到困难应冷静思考,用正确的方法解决,抱薪救火,只会适得其反。

9、他们斗得这么激烈,是因为你那次调解不当,有如抱薪救火。

10、他们俩吵架,你不劝,反而也加进去,你简直是抱薪救火?

11、对于对方的无理要求,我们不能太软弱,否则无异抱薪救火,只有招来更多的麻烦。

12、立委批评金钱外交就如同抱薪救火,对方有所仗恃,当然予取予求了。

13、不可!如此一来便如同抱薪救火,火势愈织。

14、将鱼MM托付给李白照顾,只怕是抱薪救火。

15、像这样用黄金去喂饱那些贪婪的饿狼和毒蛇,无异于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16、惟郁结伤脾,气血枯槁者,误投则有抱薪救火之危。

17、哎!你这样对我,犹如抱薪救火,薪不尽而火不灭。

18、青松子万万没想到这不但没达到效果,反而有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的味道。

19、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如以汤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益也。

篇11:必恭必敬成语含义及典故

从汉语发展的历史来看, 魏晋南北朝的语言, 上承秦汉, 下启隋唐, 处于语言急剧变化的历史时期。无论语音语法还是词汇, 比之先朝, 都有了质的改变。尤其是词汇, 作为语言三要素中最为活跃的一种, 其变化特别显著。《世说新语》作为中古语料的价值早已得到时贤的认可, 而对刘注却关注不足。本文试对刘注中成语和典故作一番讨论。

【哀梨蒸食】哀梨, 哀仲家的梨子, 个个如升, 味甘美。愚人不能辨别滋味, 得好梨蒸熟了吃。比喻人不识货, 将好东西糟蹋了。如:

桓南郡每见人不快, 辄嗔云:“君得哀家梨, 当复不烝食不?”

刘注引旧语:“秣陵有哀仲家梨甚美, 大如升, 入口消释。言愚人不别味, 得好梨烝食之也。”后又写作蒸食哀梨。如:

暮年渐解人间事, 蒸食哀梨亦自奇。 (陆游《齿痛有感》)

【不二法门】法门:佛教指入道的门径。惟一能够直接入道的、不可言传的门径。谓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 於一切法无言无说, 无示无识, 离诸问答, 是为入不二法门。”后用以指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如:

“文殊师利问维摩诘云:‘何者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是真入不二法门也。’” (4/35引《维摩诘经》3)

【不拘小节】小节:细枝末节。不拘泥于小节, 指不为琐事束缚。如:

祖车骑过江时, 公私俭薄, 无好服玩。逖性通济, 不拘小节。又宾从多是桀黠勇士, 逖待之皆如子弟。永嘉中, 流民以万数, 扬土大饥, 宾客攻剽, 逖辄拥护全卫, 谈者以此少之, 故久不得调。 (引《晋阳秋》)

【登龙门】登龙门的意思是一经名家援引, 声名大增。如:

李元礼风格秀整, 高自标持, 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 有升其堂者, 皆以为登龙门。

刘注引《三秦记》曰:“龙门, 一名河津, 去长安九百里。水悬绝, 龟鱼之属莫能上, 上则化为龙矣。”《后汉书》李贤注同样征引《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 水险不通, 鱼鳖之属莫能上, 江海大鱼薄集龙门下数千, 不得上, 上则为龙也。”与刘注相类。也写作“一登龙门”。如:

一登龙门, 则声誉十倍。 (李白《与韩荆州书》)

【东山再起】晋代谢安辞官隐居东山, 朝廷几次封官他都不肯就任, 后于四十岁复出仕, 官至宰相。后世遂以“东山再起”喻再度得势。

戴安道既厉操东山, 而其兄欲建式遏之功。谢太傅曰:“卿兄弟志业, 何其太殊?”戴曰:“下官‘不堪其忧’, 家弟‘不改其乐’。”

刘注先引《续晋阳秋》曰:“逵不乐当世, 以琴书自娱, 隐会稽剡山, 国子博士征, 不就。”后复引《戴氏谱》曰:“逯字安丘, 谯国人。祖硕, 父绥, 有名位。逯以武勇显, 有功, 封广陵侯, 仕至大司农。”又见:

谢公在东山, 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 将发新亭, 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时为中丞, 亦往相祖。先时, 多少饮酒, 因倚如醉, 戏曰:“卿屡违朝旨, 高卧东山, 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 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答。刘注引《妇人集》载桓玄问王凝之妻谢氏曰:“太傅东山二十余年, 遂复不终, 其理云何?”谢答曰:“亡叔太傅先正, 以无用为心, 显隐为优劣, 始末正当动静之异耳。”

【膏肓之疾】膏肓指药力达不到的地方, 膏肓之疾指极其严重难以医治的疾病。膏, 古代医学指心头脂肪, 肓, 心脏与隔膜之间。其典出《左传·成公十年》:“居肓之上, 膏之下, 若我何?”如:

戎性至俭, 不能自奉养, 财不出外, 天下人谓为膏肓之疾。 (引王隐《晋书》)

【经国之才】治理国家的才能。经, 治理, 《左传·宣公十二年》:“子姑整军而经武乎?”经国, 治理国家, 《荀子·非十二子》:“不可以经国定分。”经国之才, 指治理国家的才能。如:

琨字越石, 中山魏昌人。祖迈, 有经国之才。父璠, 光禄大夫。琨少称俊朗, 累迁司徒长史、尚书右丞。 (引王隐《晋书》)

【旁若无人】好像旁边没有其他的人, 形容说话做事态度坦然如常或高傲自大。语出《史记·刺客列传》:“已而相泣, 旁若无人者”。如:

阮籍丧亲, 不率常礼, 裴楷往吊之, 遇籍方醉, 散发箕踞, 旁若无人。楷哭泣尽哀而退, 了无异色, 其安同异如此。 (引《名士传》)

【普天同庆】全天下的人一起庆祝。

淮字伯济, 太原阳曲人。建安中, 除平原府丞。黄初元年, 奉使贺文帝践阼, 而稽留不及。群臣欢会, 帝正色责之曰:“昔禹会诸侯于涂山, 防风氏后至, 便行大戮。今溥天同庆, 而卿最留迟, 何也?” (引《魏志》)

【清虚寡欲】清静虚无, 少生欲念。如:

冲字文和, 荥阳开封人。有核练才, 清虚寡欲, 喜论经史, 草衣缊袍, 不以为忧。 (引王隐《晋书》)

【手不释卷】释, 放开;卷, 书本。书本不离手, 形容勤奋好学。如:

凯字敬风, 吴人, 丞相逊族子。忠鲠有大节, 笃志好学。初为建忠校尉, 虽有军事, 手不释卷。 (引《吴录》)

也作“手不释书”。如:

江惇字思悛, 陈留人, 仆射虨弟也。性笃学, 手不释书, 博览坟典, 儒道兼综。征聘无所就, 年四十九而卒。 (引徐广《晋纪》)

【望秋先零】零, 凋落。一见秋天来临, 就先枯萎凋落了。比喻身体衰弱。如:

君以直道陵迟于世。入见王, 王发无二毛, 而君已斑白, 问君年, 乃曰:“卿何偏蚤白?”君曰:“松柏之姿, 经霜犹茂;臣蒲柳之质, 望秋先零。受命之异也。”王称善久之。 (引顾恺之《顾悦传》)

“君”即顾恺之的父亲顾悦, 顾悦与简文帝同岁而头发早白。蒲柳即水杨, 这种植物早早地就凋谢了, 后常用此比喻衰弱的体质。也写作蒲柳之姿。

【我见犹怜】犹, 尚且;怜, 喜欢。我见了尚且喜欢。如:

温平蜀, 以李势女为妾, 郡主凶妒, 不即知之。后知, 乃拔刃往李所, 因欲斫之。见李在窗梳头, 姿貌端丽, 徐徐结发, 敛手向主, 神色闲正, 辞甚凄惋。主于是掷刀前抱之曰:“阿子, 我见汝亦怜, 何况老奴。”遂善之。 (引《妒记》)

【吴牛喘月】吴地炎热, 水牛怕热, 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 就害怕的喘起来。《事类赋·卷一》引《风俗通》曰:“吴牛望见月则喘, 使之苦于日月, 怖而喘焉。”比喻因疑心而害怕。如:

奋答曰:“臣犹吴牛, 见月而喘。”

刘注云:“今之水牛, 唯生江淮间, 故谓之吴牛也。南土多暑, 而此牛畏热, 见月疑是日, 所以见月则喘。”《汉语成语词典》书证例为李白《丁都护歌》:“吴牛喘月时, 拖船一何苦!”稍晚。

【新亭对泣】新亭, 又名“劳劳亭”, 故址在江苏江宁南, 三国吴时建筑。晋朝从北方逃到江南的那些统治阶级中的有名人士, 一有闲暇就到新亭去喝酒聚会。一次聚会时有些人对当时的局面感到悲伤, 因而相对哭泣起来。后来就用“新亭对泣”表示忧世忧国者的悲愤情绪和思念故国之感情。如:

过江诸人, 每至美日, 辄相邀新亭, 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 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 克复神州, 何至作楚囚相对?”

刘注引《春秋传》曰:“楚伐郑, 诸侯救之。郑执郧公钟仪献晋, 景公观军府, 见而问之曰:‘南冠而絷者为谁?’有司对曰:‘楚囚也。’使税之。问其族, 对曰:‘伶人也。’‘能为乐乎?’曰:‘先父之职, 敢有二事。’与之琴, 操南音。范文子曰:‘楚囚, 君子也。乐操土风, 不忘旧也。君盍归之?以合晋、楚之成。’”也作“楚囚相对”。

成语和典故是重要的语言材料, 刘注既凝练了一定数量的成语, 也使用和产生了不少典故, 它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活跃至今。通过阅读《世说新语》刘孝标注, 不仅可以更好的理解刘义庆的原文, 而且能够开阔视野, 了解成语和典故的渊源, 丰富文学知识。

参考文献

[1]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中华书局, 1983年.

[2]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M].中华书局, 1984年.

[3]柳士镇《.魏晋南北朝历史语法》.[M].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

[4]方一新, 王云路《.中古汉语读本》.[M].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3年.

[5]朱铸禹《.世说新语语汇校集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篇12:最新成语典故、出处、作者、含义

典故:完璧归赵: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典故:负荆请罪: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含义:负:背着;荆:荆

典故:怒发冲冠: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含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气愤到极点

典故:刎颈之交: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含义: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誓同生死的朋友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成语:门庭若市:出处:《战国策 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含义: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

典故:醉翁之意不在酒:出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含义: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成语:水落石出:出处:《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含义: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

典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出处:《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汗,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含义:天所宠爱的人

典故:风流人物:出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出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含义:对一个时代有影响的人

典故:风骚:出处:《沁园春?雪》“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出处:《国风》《离骚》

含义: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指文学才华。

《鱼我所欲也》作者:孟子

成语:舍生取义。出处:《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含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孟子为了正义而舍去生命。

《秋水》作者:庄子

成语:望洋兴叹 出处:《庄子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含义:望洋,仰视样子。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成语:贻笑大方。出处:《庄子》

含义:大方,指知识渊博,学有专长的人。表示知识短浅,见笑于人。

《劝学》作者:荀况,《荀子》

成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出处:《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含义:靛青从蓝中取得,颜色却比蓝色更深 成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出处:《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含义:没有日常积累就不能有成果

成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出处:《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含义:一直坚持不松懈,就会取得成就

《蒹葭》《诗经 楚风》 成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含义:所说的那人,正在水的那方

《最先与最后》作者:鲁迅

成语:不为最先,不耻最后: 出处:《韩非子》说赛马的妙法,在于“不为最先,不耻最后”

含义:赛马的时候,既不要跑在最先,也不要跑在最后。

传说:处世金针 金针:传说织女用于刺绣之针,后以金针比喻密法诀窍

含义:做人的诀窍。

成语:不为戎首:出处:《礼记檀弓》“勿为戎首,不亦善乎”? 含义:不做发动战争的人。

成语:不为祸始:出处:《庄子刻意》“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 含义:不做制造灾难的人。

《师说》作者:韩愈

成语: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含义:三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论毅力》作者:梁启超

典故:盘根错节。出处:《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含义:树根盘结,枝节交错,比喻情况错综复杂。

典故:迎刃而解。出处:《晋书》:“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含义:原意是说,劈竹子时,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顺着刀口自己就裂开了。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

典故:功亏一篑,出处:《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含义:做事因差最后一点努力而未能完成。《促织》作者:蒲松林

成语: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出处:《神仙传》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含义: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成语:蠢若木鸡。出处:《庄子 达生》作者:庄子 含义:形容神貌呆笨

《涉江》作者:屈原

成语:阴阳易位。出处:《楚辞集注》

含义:自然界极端混乱的现象,这里用来比喻楚国当时政治混乱。

典故:接舆髡首,桑扈蠃行 出处:《涉江》“接舆髡首兮,桑扈蠃行”接舆,春秋时楚国的隐士,即《论语》里的“楚狂接舆”,因为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表示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桑扈,古代隐士,即《庄子》里的子桑户,含义:接舆剪去头发,桑扈裸体走路。他们的异常行为表示不与统治者合作。传说:鸾鸟凤皇:比喻贤士远离,小人窃位。

典故:伍子逢殃:春秋时吴国大臣伍子胥因劝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应,后令伍子胥自杀。

《垓下之围》作者:司马迁

典故:四面楚歌。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含义:比喻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处境。

典故:无脸见江东父老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 含义:表示说话人自卑困窘。

《荆轲刺秦王》作者:司马迁

成语:图穷匕现 出处:《史记 刺客列传》“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含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相露出来

《毛遂自荐》作者:司马迁

典故:毛遂自荐。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含义: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典故:脱颖而出。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含义: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就能表现自己。

《雷电颂》作者:郭沫若

传说:湘夫人:传说尧的女儿,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死后成为湘水神称湘夫人

传说:湘妃竹,斑竹,又称泪竹。出处:传说舜南巡时死去,他的妃子娥皇、女英在湘江间哭泣,眼泪沾染了竹子,竹竿上有了斑点,所以称斑竹、泪竹。

《故都的秋》作者:郁达夫

典故: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出处:《淮南子?说山》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含义:以小见大,见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传说:廿四桥的明月 出处:《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指扬州,传说城里有二十四座桥,因有24位美女吹箫于桥上而得名。“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作者:杜牧

典故:秋士:出处《淮南子?缪称》“春女思,秋士悲”。含义:古时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画意绵绵》作者:柯灵

传说: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补苍天。”

含义:女娲:神话中上古女帝名,有说是伏羲的妹妹,有说是伏羲的妻子。相传共工氏为祝融所败,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女娲炼五色石补天。

成语:多财善贾:《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含义:贾:做买卖。原意是本钱多,生意就做得开。后指资本家会做买卖。

典故:五十步笑百步: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含义: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谈白菜》作者:李锐

成语:君子之交:出处《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含义:交:交情。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琵琶行》作者:唐 白居易

成语:五陵年少。出处:《瑟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含义:指京都富豪子弟。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

典故:三国周郎赤壁。出处:《资治通鉴》公元208年,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击败曹操。含义:周郎,即周瑜

成语:风流人物。出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含义:风流:杰出的。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也指举止潇洒或惯于调情的人。

《呆气》作者:邹韬奋

成语:浩然之气: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含义: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成语:纸上谈兵: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含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典故:废寝忘食: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寢食者。” 含义: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成语:甘之如饴:出处:郑玄笺:“其所生菜,虽有性苦者,甘如饴也。”

含义:饴:麦芽糖浆。感到象糖那样甜。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过秦论》作者:贾谊

成语:瓮牖绳枢,出处《过秦论》:“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徒之徒也。”

含义:牖:窗子;枢:门的转轴。破瓮做窗,绳作门轴。比喻贫穷人家。传说:陶朱猗顿:出处:《过秦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陶朱,就是春秋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跑到陶地自称陶朱。猗顿春秋时鲁国人很有钱。含义:富人的代称

《阿房宫赋》作者:杜牧

典故: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出处:《阿房宫赋》“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含义:独夫指秦始皇;戍卒指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指刘邦谷公元前206年率军先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并派兵守函谷关。楚人一炬指项羽公元前206年入咸阳,并焚烧秦的宫殿,大火三月不灭。

《行路难》作者:李白

典故:闲来垂钓碧溪上。出处:相传吕尚曾在小溪上垂钓,后来遇西伯姬昌,得到重用。

含义:比喻到了晚年也有可能被重用

典故:长风破浪会有时。出处:《宋书﹒宗悫传》南朝宗悫少年时,叔父问他志向,他回答“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含义:表示志在四方。

传说:梦日边。出处:商初大臣伊尹将要受汤王的聘礼时,梦见自己乘船在日月边经过。含义:作官任职。

《过华清宫》作者杜牧

传说:一骑红尘妃子笑:妃子:杨贵妃

传说:霓裳一曲千峰上:霓裳:《霓裳羽衣曲》唐代宫廷中著名的乐舞 《无题.》

传说:青鸟殷情为探看:蓬山,蓬莱山的简称,传说中的海上仙山。青鸟,神话中西王母饲养的三足鸟,它能传递信息,所以用它来指代使者。

《鸿门宴》作者:司马迁

典故:鸿门宴:出处:《史记。项羽列传》,项羽设宴招待刘邦,意在谋杀刘邦,结果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逃出了鸿门 含义:喻指暗藏杀机的善待。

成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设宴招待刘邦,意在谋杀刘邦,在鸿门宴上,樊哙劝刘邦离开,说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含义:比喻别人掌握生死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成语:秋毫无犯: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刘邦欲使张良劝说项羽,对他说:自己入关以来,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为了等待将军的到来。

含义:比喻十分纤细的东西,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拿民间一针一线。

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刘邦到鸿门去见项羽,项羽留他饮宴,范增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准备趁机杀死刘邦。

含义: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实则想害人。

成语:劳苦功高: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樊哙奏明项王,说刘邦劳苦功高。

含义:比喻功劳十分卓著

《渔家傲》作者:范仲淹 典故:燕然未勒。出处:《后汉书》。窦宪打败侵边的匈奴,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而归。后人就用燕然勒石表示克敌制胜,未取胜就说燕然未勒。

含义:抗敌大功还未告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

典故: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出处:仲谋,孙权的字,孙权在京口建立政权。

含义:无处寻找英雄孙仲谋了。

典故:“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任,”出处: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在京口建立政权,当年为了恢复中原大举进兵。典故: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出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指刘裕当年为了恢复中原,大举北伐,胜利后在此建立政权。

含义:指精锐的部队。

典故:“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象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只落得自己北望而仓皇失措。封狼居胥: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而还。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北伐失败,作者借此事咏当时南宋近事,指宋孝宗隆兴元年,张凌北伐,在符离兵败的事。

典故:可堪回首,佛狸词下,一片神鸦社鼓

含义:佛狸:后魏太武拓跋泰的小字,他击败宋文帝,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词

典故: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含义:廉坡老了,饭量还好吗?表示到了晚年还要为国出力

《扬州慢》作者:姜夔

典故:春风十里。出处:杜牧《赠别》 “春风十里扬州路”

含义: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

典故:《黍离》之悲也 出处:《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磨,中心摇摇。”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悲叹宫室宗庙毁坏,长满禾黍,触景伤情,而作《黍离》之诗。

含义:哀伤亡国之辞。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典故: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出处《扬州慢》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含义:豆蔻:杜牧《赠别》:“豆蔻梢头二月初”。形容少女美丽;青楼,妓院,杜牧在扬州常和名妓来往,写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诗句

《梦吟天姥吟留别》作者:李白

成语:摧眉折腰 :出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含义:形容低头弯腰,在上官前讨好的样子。

典故:“脚著谢公屐”,出处:《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谢公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含义: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

传说:“空中闻天鸡”出处:古代传说,东南有桃都山,山上有大树桃都,每当太阳初升,照到此树,天鸡就叫起来,天下的鸡也叫起来。《孔雀东南飞》 典故:命如南山石。出处:《诗经﹒小雅﹒天保》 含义:比喻活的像南山的石头一样的长。

《咏荆轲》

典故:雄发指危冠:出处: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 含义:怒发冲掉了帽子

典故:图穷事自至:出处《战国策。燕策》上说,荆轲奉燕太子之命去刺秦王,以献燕国督亢地图为名,预先把匕首卷在图里。献图时,地图展到最后露出了匕首。含义:图穷匕首现

《读山海经》作者:陶渊明

传说:精卫填海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出处:《山海经 北山经》本是炎帝的少女,名女娃,溺死于东海。死后化为鸟名精卫,唱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

含义:用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传说: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出处:《山海经 海外西经》 含义: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于常羊之野。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而舞

《陈情表》作者:李密

成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出处:晋?李密《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含义: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指身体;吊:慰问。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成语:气息奄奄。出处:《陈情表》:“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含义:呼吸十分微弱。形容生命垂危,即将断气的样子;比喻事物到了消亡阶段。

成语:朝不虑夕。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含义:早晨不能考虑晚上该怎么办。形容形势危急或事情紧急,只能顾及眼前,无暇作长远打算。也作“朝不谋夕”。

成语:乌鸟私情。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含义:鸟雏长大后,衔食哺其母。这里比喻子女奉养长辈的孝心。宣公十五年》魏武子要把爱妾杀掉,他的儿子魏颗没有听父亲的话,把父亲的这个爱妾嫁了出去,这个爱妾的已故父亲,为了报答魏颗,在一次战争中。他接草绊倒了敌人救了魏颗?典故:死当结草。出处:《左传》

含义:死后也要报恩。

成语:日薄西山。出处:《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含义: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

《浅说一首<清明>绝句》

传说:寒食节:节令名。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他的臣属介子推事因为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一天进火冷食

《六国论》作者:苏洵

典故:抱薪救火。出处:《史记》:“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含义: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六国论》作者:苏辙

成语:远交近攻:出处:《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功。” 范雎:战国时魏国人,入秦后,说服秦昭王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使秦国强大起来,征服了韩国 含义:结较远的国家,进攻近的国家。

成语:心腹之患:出处:《后汉书*陈藩传》:“内政不理,心腹之患。” 含义:心腹:比喻要害。比喻隐藏在内部的祸患。

《窦娥冤》作者:关汉卿

典故:苌弘化碧,出处:苌弘:周朝的贤人,后蒙冤为人所杀,传说血化为碧玉。

含义:旧时比喻有冤狱

典故:望帝啼鹃。出处: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含义:旧时比喻有冤狱

典故:飞霜六月:出处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 战国时,皱衍对惠王很忠心,燕惠王却听信谗言把他囚禁,他入狱时仰天大哭,正当夏天,竟然下起霜来,后用“六月飞雪”来比喻冤狱。含义:旧时比喻有冤狱

传说:东海孝妇:出处 :《窦娥冤》” 东海曾经孝妇冤”传说汉朝有个年轻寡妇,对婆婆很孝顺,后来婆婆自缢身死,寡妇被诬告杀死婆婆,官吏把她杀了她死后东海一带大旱三年 《社稷坛抒情》作者:秦牧

典故:揭竿起义

含义:指黄眉和黄巾起义。屈原列传》? 《史记

成语:从容辞令 :含义:说话得体,善于应酬。《赤壁之战》

成语:强弩之末:出处:《史记?韩安国列传》:“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汉书?韩安国传》:“且臣闻之,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

含义:强弩所发的矢,飞行已达末程。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成语:守义不辱:出处:《赤壁之战》“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刘邦统一天下,田横逃到海岛,后来刘邦召他入朝做官,他认为是一种耻辱,走到洛阳附近就自杀了。

《伶官传序》作者:欧阳修

成语:满招损,谦受益。《尚书》“满招损,谦受益” 含义:骄傲自满招来损失,谦逊虚心得到好处。

《谏逐客书》作者:李斯

成语:逐客令:出处:《谏逐客书》秦始皇曾经下令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含义:后来泛称赶走客人为下逐客令。

成语:移风易俗 出处:《荀子?乐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含义:转移风气,改变习惯

成语:杜门却扫

出处:梁 江淹《恨赋》《北史?李谧传》:“遂绝迹下帷,杜门却扫,弃产营书,手自删削

含义:却扫:不再扫径迎客。关上大门,扫除车迹。指闭门谢客,不和外界往来。

成语:裹足不前,出处:《谏逐客书》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上一篇:省常中2013届高三学生寒假语文复习建议下一篇:游少林寺作文8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