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愁情 教案

2024-05-25

悠悠愁情 教案(精选4篇)

篇1:悠悠愁情 教案

悠悠愁情

——古诗词中的愁绪赏析

一、导语:

有人说诗伴愁怨而生,愁乃诗之源,《诗三百》中近半写愁。《楚辞》则纯粹是忧愁。《古诗》之基调亦为“悲愁”。愁由诗入赋,由赋至文,沿袭至今。因此说,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愁造就了文学、发展了文学、丰富了文学。

今天,就请大家随我一起遨游于文学的殿堂、诗词的海洋,去感悟、体验文人墨客那浓浓的愁情吧!

一、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嗅不出,听不到的情绪。古代诗人却运用种种修辞手法,将愁绪转化为有重量,有长度,有色彩,有音响,有生命的形象,并与诗人的情感结合,构成新的意境,妙言迭出。

1、“愁”的长度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横江欲渡**恶,一水牵愁万里长”。李白将抽象的愁转化为“三千丈”白发和一线万里长江,“愁”有了长度。

这到了南唐后主李煜笔下,又翻新意出新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比“白发三千丈”更为深远广阔,不仅有了长度,而且有了动态。不可见的愁绪成为流不尽,淌不完的滔滔江水。

“若问此愁深浅,天阔浮云远。”郑城将愁绪引向高远莫测的苍穹和流动的浮云,写出了愁的新意境。

2、“愁”的体积

“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赵嘏的笔下,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的群山高峻突兀,却抵不上“愁”的一半,“愁”的体积有多大?世间无物可比。

3、“愁”的重量

“愁”在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笔下更有一番新的情趣:“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竟会有重量,凝聚,滞重,连船也载不动。诗人超常的想象力可察可见。

4、“愁”的数量

朱敦儒的“莫将愁绪比飞花,花有数,愁无数。”漫山遍野的飞花衬托出“无数”之愁,无尽的愁思立刻化为可见可感的形象。“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眼中,春江水是愁人泪,怎流得尽淌得完呢?

二、“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历代诗人喻愁方法,多种多样。从“愁”的内容来看的。

(1)有思念故乡的愁,如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2)有思亲怀友的愁,如韦应物“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寄李儋•元锡》)。友人不在眼前,孤独的滋味让诗人万千感慨。

思念丈夫愁绪深重莫过李清照。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抒写了词人重阳佳节思念丈夫所受的煎熬愁苦;《玉簟秋》“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寄托了对夫君似红花飘落、如河水闲流、绵绵无绝、遥遥无期的浓浓相思和深深眷恋,真可谓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朋友遭贬,心情沉重,就让清风明月带去对友人思念思念和牵挂吧。(3)感时伤己之愁。陆游《卜算子》“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黄昏暗淡时,凄风苦雨中,独自一人,这是孤寂的愁;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子规鸟在空旷的秋山黑夜凄凄啼叫,冷漠悲凉,这是凄苦的愁;陆游《钗头凤》“一怀愁绪,几年离索”,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皆成追忆,眼前空余孤独的自己,这是无奈的愁;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夜不成寐,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愈感凄清,这是寂寞的愁;

(4)别离苦恨之愁。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人虽别离,但情深不断,情感越深,诗人之愁情更令人吁唏不已。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有情人多情善感,更苦对别离,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哽咽难言。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友人一别,天各一方,举目四望,寸断愁肠。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直抒离别之苦,凄凄愁情。

(5)忧国忧民之愁。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世上疮痍哀伤悲叹,民间疾苦经年忧愁。而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虽年迈力衰独处孤村,但并不悲哀绝望,表达了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文天祥《金陵驿》“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则是诗人借用传说表达自己化鹃啼归的眷眷心愿,表明自己虽然不得已离开故土,但对家乡的热爱眷恋依然如故,至死不渝,可谓哀苦忧愁之至。

三、愁”字的写作技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愁”写得川流不息,无尽无休。李煜在《虞美人》中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句以春水比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了。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绝、无尽无休。这一形象化的设喻,使之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2、运用夸张的手法,把“愁”写得深重幽长。李白在《秋浦歌》中写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此名单看“白发三千丈”真叫人无法理解,说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固然而长,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夸张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突出了内心深重幽长的愁绪,并将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渲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3、运用移就的手法,把“愁”写得无比凝重。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写道:“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人用“舟轻”载不动自己的愁苦来表现愁之多,之深重,使抽象的“愁”变成了有重量的东西了。

4、运用似人的手法,把“愁”写得富有人性。张先在《天仙子》中写道:“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诗人本想借听歌钦酒来解愁,但不仅没有遣愁反而心里更烦了,于是喝了几杯闷酒之后便昏睡过去,一觉醒来,日已过午,醉意虽清,愁却未曾稍减,句中赋予“愁”以人性,使“愁”像人一样具有感情。

5、运用衬托的手法,把“愁”字写得苦闷难吐。辛弃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写道:“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屋楼。爱上屋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词中采用衬托的手法来抒情,通过回顾少年的不知愁苦,反衬如今饱尝愁苦而又愁苦难吐的心情,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词人以苦衬会,以有写无,以无写有,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无处倾吐,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四、诗人的心情往往在苦闷中达到一种哲理的高度,他们多有自己独特的人生态度,不被愁完全束缚住,从愁情中挣脱出来,铸成了一个完整的自我。以李白为例赏析。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浮云”喻奸佞小人,“日”喻指皇帝。诗句暗示皇帝已经被奸佞所包围,朝政已经腐败。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豪情万丈地说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榭又清发。

意气奋发地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洒脱达观地说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五、诗人 把自己的悲慨融合在开阔博大的景色之中,融合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所以写出了“大江东去浪滔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气势磅礴的词句。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人 把自己的悲慨融合在开阔博大的景色之中,融合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所以写出了“大江东去浪滔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气势磅礴的词句。

定**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五、总结“愁”也就成为诗人笔下恒定的感情浪潮。

篇2:悠悠愁情 教案

教材分析

本次阅读链接围绕“悠悠水韵”这一话题安排了“生命之本”、“文明之源”、“心灵之泽”三个板块的内容,以“水文化”为切入点把本单元文化主题拓展到更为广阔的领域。

学情分析

本次阅读链接将带领学生跨越时空追根溯源,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逐步了解水、亲近水、珍惜水、热爱水。

教学目标

1、感悟“水文化”。

2、在跨越时空追根溯源的过程中感受水的神奇和博大。

3、了解水、亲近水、珍惜水、热爱水。

教学重点难点

1、在跨越时空追根溯源的过程中感受水的神奇和博大。

2、了解水文化的精髓——水是“生命之本”、“文明之源”、“心灵之泽”。

教学准备

查找相关文化背景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本单元出现的“水”。

回顾本单元课文中出现过的描写水的段落或句子,感受水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出示课件)

“水光潋滟晴方好”——《饮湖上初晴后雨》

“溪水多么清!溪中照着蓝天的影子,又照着桥的影子;照着蓝天上浮游的云絮的影子,又照着山上松树林的影子。秋天里,蓝色的雏菊在岸边开放,溪中的流水照亮它们的影子。”

“我常常觉得这是一条发亮的、彩色的溪。”

“我听见桥下的溪水正在淙淙地流着。我看见溪中映照着远山的雪影,映照着石桥和溪石的雪影。我看见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松坊溪的冬天》

“只见一道宽八十多米、高七十多 米的大瀑布似银河决口,从九天甭泻而下,拍石击水,发出轰然巨响,犹如万马失蹄,千军扑地,气势磅礴。喷烟吐雾处,万练倒悬,细如珠帘,粗若冰柱;飞瀑跌落处,掀起轩然大波,碎玉四溅,银珠轻扬,如蒙蒙细雨,似点点飞雪。阳光射来,瀑布杀市化作一道七彩长虹,晶莹缤纷。”

“这里只是一条平凡的河,宽四五十米,不太深,水中的石头隐约可见,浅水处还有大一点儿的石头露出水面。河水很平静。几片叶子无力地漂浮着,水面上还长有绿藻,投下一颗石子也不过漾起一圈小小的波纹。”

——《黄果树瀑布》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千米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记金华的双龙洞》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草原》

小结:无论是“水光潋滟”的西湖,还是充满自然灵性的松坊溪,无论是叫人“惊心动魄”的黄果树瀑布,还是“一路迎着溪流”的双龙洞,无不显现着水的神奇和灵性。

过渡:水是如此神奇而有灵性的物质,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同学们展开联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你们能想到的水的特点、水的重要性和水的优秀品质。

预设:

1、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动物和植物也离不开水。

2、我们人体的70%左右的组成部分是水。

3、我们生存所依赖的地球表面的72%也是水。

水如此重要、如此神奇和博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地学习和探讨一下吧。

二、自读课文,小组交流,结合资料畅谈水文化。

1、讨论为什么称水是“生命之本”:

找学生阅读这段文字,并谈一谈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体会相对五十亿年的古老地球来说,人类文明的出现就好比一年365天中的最后1天那样短暂年轻,而在漫长的地质年代进程中水起着重要的作用:海洋单细胞——多细胞——原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人类。

总结:随着海洋的出现,世界上开始有了简单的生物,生命的延续和进化从此开始,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在水里诞生,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水是一切生命的摇篮”。

2、讨论水是“文明之源”:

通过阅读文字,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水文化史。

提出问题讨论:通常我们会把黄河比作什么河?(母亲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比喻?母亲河和母亲有哪些方面的联系呢?

(展示资料)中华母亲河——黄河像母亲一样孕育了蕴藉深厚的中国文化,正如毛泽东所说:“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奋斗和繁衍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这里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水温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先民们便定居在这里;中国文明初始阶段的夏、商、周三代以及后来的很多王朝的政治经济活动中心也都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的许多古代经典文化著作,也产生于这一地区;许多标志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城市建设、文学艺术等也同样产生在这里,国家重要文物——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殷墟甲骨文也是在这里发现的。所以,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哺育了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源。

同样,纵观世界文化源流,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犹如中国的黄河那样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埃及人称尼罗河是他们的生命之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被称为“两河文明”的古巴比伦文明;地中海地区孕育了灿烂的古希腊文明,世界闻名的爱琴海就是地中海东部的一个大海湾,那里每年都会有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去。

3、浸润其中,与水对话,水是“心灵之泽”:

古往今来,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大师都对水发出了由衷的赞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文字的魅力吧!全班齐读,感受水文化的精髓。

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展示课件):

“水是万物形成的始因,一切都是由水产生出来的,最后都要还原为水。”

——古希腊 泰勒斯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道德经》

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上善若水,从善如流,如水人生,随缘而安。

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

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

做人如水,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

做人如水,你静,我便长守,决不打扰你的安宁;

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

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做人如水:能适应任何环境,就像水一样,能包容万物,本身却非常的纯静。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

李白在无奈和感伤中咏出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销)愁愁更愁”,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又是何等的豪迈与激昂。

以上优美的文字无不展现出了水人合一的唯美境界,让我们化身其中用心去体会先哲们对生命的感悟吧。

三、布置作业:拓展阅读,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篇3:小船悠悠的幼儿语言教案

活动目标:

1、享受听故事的乐趣。

2、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及思考能力。

活动准备:课件、纸笔、蓝色腊光纸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

不着地,不腾空,高高一座楼,造在水当中。

2、谈话引出课题:

(1)你见过什么样的`小船?

(2)海龟爷爷过生日,小动物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小船,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样子的吗?

3、欣赏故事《小船悠悠》。

4、提问:

(1)哪些小动物?

(2)它们做的什么小船?

5、第二遍欣赏故事。

6、提问: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做什么小船?

7、幼儿动手绘画,贴在大图画纸上。

8、给作品取名字。

篇4:游戏习作课《悠悠你我他》教案

教学目标预设:

1、在学玩球、玩花样、擂台赛的过程中,师生愉快地渡过两节课,同时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怀着愉悦的心情学习习作,。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同学玩悠悠球的动作和比赛的场景,从心情、动作、场景进行描写。

3、学会倾听别人的文章,并试着评价与修改。

教学准备:师生各备一只悠悠球。

教学流程预设:

第一课时

一、从玩入手,激发兴趣

1、引入:

师:何老师知道你们都爱玩,那你们知道最近风霏杭州各个学校的玩具是什么?(老师拿出悠悠球)不仅是你们,连我在幼儿园读中班的儿子也玩起了悠悠球,你看,这个奥特曼悠悠球就是我从儿子那儿借来的。

2、说原因说心情:

师:上至六年级的学生,下至幼儿园中班的小不点儿,统统爱上了玩悠悠球,你们为什么喜欢玩悠悠球?这节课我们就来玩悠悠球。好不好?听说今天这节课是玩悠悠球,此刻你是什么心情?

学生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心情:兴奋、高兴、激动)

(设计意图:习作来源于生活。悠悠球是学生校园课余生活中的最爱,选择这一游戏作为今天习作的内容,学生的兴趣可想而知,自然而然地,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外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了。兴趣是老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高昂起来,课堂的气氛轻轻松松,无拘无束。)

二、玩、说、写,观察细节

1、玩球写动作

1)师试玩球:何老师没好好地玩过悠悠球,我先来玩玩!(师玩)唉呀!怎么没玩几下就不动了?怎么搞的?(学生众说纷纭)

2)生玩球,师点拔一:说说容易做起来难,你倒试试!请同学们和我一样注意他的玩的动作。(请一学生上台来玩)问学生:他玩得怎么样?(鼓励学生用其它的词一形容他的动作:有没有其它的词来形容他:很棒……)你注意到他的动作是怎样的?谁说说,(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甩、拉、提)。

3)生玩球,师点拔二:谁还愿意上来试试?(另一生再试)

我们还是注意他玩的动作。不错呀,是比何老师玩得好。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他玩悠悠球的动作?(随机板书:纯熟、一气呵成、熟能生巧……)同学们确实观察得很仔细,请同学们把刚才何老师玩悠悠球和这两位同学玩球的表现、特别是动作写下来。

4)学生习作

老师红笔划出学生写得好的句子

5)一生读。让你的耳朵做你的老师,听听看,他哪句话写得特别有意思?还有吗?或者说我觉得自己有一句话写得特别好的,请大家听一听。

小结:同学们很会玩,对动作的描写也很准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进行动作描写是本节游戏习作指导课的重点。在一次次玩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他玩时的动作”,“他玩得怎么样”,“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他玩悠悠球的动作”,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将动作描写写得具体细腻。习作片断完毕,“让你的耳朵做你的老师”,请学生听听同学的哪些句子写得特别好,也鼓励学生将自己认为写得特别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这样,在多说、多看、多听、多写的过程中,形成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多元并存的教学机制。)

2、说玩法,学玩球

1)在我们班里,哪些同学是会玩悠悠球的?请站一站,看来还有人像何老师一样不会玩这风霏杭城的悠悠球,那真是太遗憾了。

2)说玩法:小小一个悠悠球怎么能把我们难住呢?何老师对站着的同学有个请求:愿不愿意把玩悠悠球的方法、窍门告诉我们?谁先来说说。说明白了吗?(他哪里没说明白,应该怎么说)

3)学玩悠悠球:照着他说的方法,谁愿意一试,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他的动作和表情。(A你是不是按照他的方法试的,咦,那你怎么玩不起来,你现在的心情如何?板书:失望、不甘心B同学们注意了吗,他的哪些动作和前面同学说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对呀,只要改变这个动作,多加练习就会玩得很好的,别灰心,加油!)

小结:小小一个悠悠球,玩起来大有学问,同学们细心观察,留意同学的动作,个个是个有心人。

3、玩花样,写变化

1)、听说我们班里有玩悠悠球的高手,不仅能这样上下甩着玩,还能玩花样,变化多样,哪位高手愿意上来露一手?请大家注意观察他玩的花样(一生上台试)厉害不厉害?表现不俗哪!大家说说,他玩的花样是怎么样的?(“摇篮”、“放狗咬人”、“溜狗”、“外星人”、“彗形回放”、“爱菲尔铁塔”、“爬行者”……)

还有哪些同学也会玩花样的,都上台来,给我们露一手,观看的同学仍旧仍旧注意观察他玩的花样和他玩的时候的表情。评评:这些花样悠悠球玩者中,你对谁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呢?他的哪一个动作把你吸引住了?

2)、这几位同学的花样悠悠球给我们的印象深刻,我们把他们刚才是怎么玩的写下来,注意玩的时候的`手上动作和脸部的表情,玩的同学就把自己怎么玩的或当时的心情写下来。

3)学生片断习作

4)交流:学生读自己的文章。师问玩的同学:他这么写,你觉得他写出了你的水平了吗?你觉得他哪句话写得特别好?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玩得很棒,观察得认真,写得也特别有意思,下课的时候请同学们好好练习练习,下节课我们要举行悠悠球大赛。

(设计意图:要将同学玩花样悠悠球的动作描写达到最优化,就应该适时提醒、拨出、演示、点拨、纠正,还要关注学生习作中精彩词句的放大与指导。教师创造多重机会,让会玩花样的同学上台展示,学生观察“他的哪一个动作把你吸引住了”,及时让学生“说说他玩的花样是怎么样的”,对于学生说得不大清楚的时候,教师及时介入点拔、纠正,当学生完成这个片断描写时,教师和学生共同讲评、修改,仍旧请学生的小耳朵当老师,将听到的好句子说出来。)

第二课时

一、大赛悠悠球,写场景

1、上节课,我们得到了宝贵的玩悠悠球方法,欣赏了花样悠悠球,这节课,我们要来点刺激的,我们将举办“夏令营”班首届悠悠球大赛,比赛的规则是:每组选派一人参加,球甩出去后停留的时间长,又能收回去的人为赢。给同学们3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比赛开始。

2、小组讨论选派的人员并练习。

3、比赛:请台下的观众特别注意台上比赛者的动作、表情。

比赛后,现场采访A类:比赛者,你的心情如何?

B类:观看者,刚才我看到你直跺脚,怎么回事?你为什么哈哈大笑?

(设计意图:这里安排了两类的采访,一类是比赛者,主要采访比赛者的心情,另一类是观看者,意在让受访者说出自己看到的精彩场面。感觉瞬间即逝,教师的采访是为了让学生将眼中所看到的,心中所想到的快速地表达出来。说能带动写的欲望,也能让即时产生的感受定格。)

3、请同学们将这场有趣的、激动人心的比赛记录下来,特别注意台上比赛者的动作、表情和台下观众的表现。

4、学生写作。老师用红笔钩出学生精彩的句子。

5、交流。把你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句子读出来。

6、拟题:如果让你将两节课写的内容合起来,要成为一篇完整的作文,还得补充点什么内容?(过渡的语句,加上个结尾、补上题目)你想给自己的作文起个什么题目呢?

上一篇:听雨_初一作文下一篇:动态消息写作的要求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