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悠悠

2024-05-03

江水悠悠(通用10篇)

篇1:江水悠悠

雨后的竹林,空气中弥漫着土和叶的清香,那是大地母亲温暖怀抱的味道,竹叶被雨水滋润后,显得格外清绿,茎络分明,沿着石板走去,穿过竹林,迎面而来的是浩浩荡荡的江水,一场烟雨过后,大地晴朗,江面平静。

自古以来,“竹”都为文人雅士所喜爱,有人爱它的清幽又雅致的意境,有人爱它清新又自在的悠闲,有人有爱它清丽又脱俗的风致。它是苏轼笔下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它是朱熹笔下的“生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它是刘禹锡笔下的“依依以君子,无地不相宜”。

我的家乡有一片竹林,竹杆很高,直冲云霄,竹叶茂盛,极尽幽深,不见尽头。我对竹林深处充满无尽幻想,却无暇探索。我便想到,若是古代,或是陶渊明,或是李白,若看到这番景象,肯定会欣然前往,那便是柳暗花明的所在。

在竹林深处,一块幽静闲适的地方,建一茅草屋,在初春时,万物复苏。在雨后摘一片竹叶,放于唇边吹奏出悦耳的竹叶歌,和着鸟叫声组成独特的交响曲。炎炎夏日,在竹林中泡一壶茶,下一盘棋,享受着归隐后悠闲自在的生活。闲暇时漫步来到江边,乘一叶扁舟,在泛江之上,任风吹,任鸟飞,任渺茫之目舒展来回。在酣美的斜阳的照耀下,江面清明灵动,如同幼童那明亮的双眸。

终于有一天,我踏入那片幽深青碧,沿着竹林幽径暇行数百步,眼界豁然开朗,原来这竹径所通处乃是江边。淡淡的余辉披在远方的山头,似一层红色的面纱,轻轻地盖在美丽的新娘头上,娇羞而又温柔。面纱下,传来丝丝呓语,好似淡淡的倾诉,又好似清风、流水的合唱,恬淡而又清爽。凉爽的清风又如同母亲温暖的双手,静静地抚摸这一片绿江,那高耸丛生的灌梗衬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水中画,我便沉醉于此……

当天空渐渐由深蓝色变为深灰色再变为深黑色时,一轮皎洁的月儿挂于天空,散发出的月光如同一层轻纱。暖一壶小酒,坐在舟中,一边喝着美酒,一边欣赏美景,再吟诗一首,好似惬意,不必去理会世俗的牵绊,薄薄的水雾浮在江面上,舟中的我,脚下是一层淡淡的白雾,身上好似披了一件浅浅的纱衣。船儿随风飘荡,轻轻柔柔,如同美人纤细的手在拨动琴弦,轻缓而引人陶醉,遥想着太公在江边钓鱼时的悠闲,想你也同我此时一样吧!

在这片幽静里,心仿佛被这现实的景象所沉浮,沉醉于这竹,这水,一个人在这幽静的环境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平常一定要说的话,一定要做的事,现在都可以不说、不理。这就是独处适时之地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美妙好了。

竹,不为尘世所干扰;不为世俗所颠覆;不为名利所诱惑。江,洗濯尘世的污垢;洗涤世俗的嘈杂;洗礼人心的贪婪。我愿以竹为友,以江为伴,尽享这造物主赋予我们的无尽宝藏!

篇2:江水悠悠

从此,懂诗和不懂诗的人都明白了那滔滔奔流的长江水与你离别的愁绪,到底孰长孰短。一凤凰台前的估赣衿觯你在时已化作尘土,现在你与它一同化作尘土,埋没在这荒凉幽僻的小径中,身后的长江水拍击着两岸的黄土,叙说着当年的往事……一身白衣,孤身一人来到长安,怀着你的理想与抱负,来到天下人都向往的长安。你梦想着“扶摇直上九万里”你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但你终归是失望了。尽管曲江边上丽人如云,五陵酒肆高朋满座。却只是一个坟墓,埋葬了你的梦想。你思忠君,君却是犹逸享乐,不理朝政;你望报国,国却是权臣当道,民不聊生。

这现实与理想的差距重重的压在你的身上,让你难以承受,此时的你才明白,丽人如云无非是过眼云烟,高朋满座也只是一时喧嚣。于是你选择了放弃,你潇洒的走了,一壶清酒,一叶扁舟顺着悠悠江水,纵情在山水之间,像一阵风,在属于你的天空下飘荡着。二秋天的风吹落了树叶,你的诗乘着落叶而来,轻轻的落在我的身上,唤起我无尽的思念。“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每念至此,心中便是激情澎湃,我不禁为你的万丈豪情所染。生不逢时也好,怀才不遇也罢,什么也无法拘束你的豪放,你的豁达。纵是失意不得志,却还依旧故我。在绿水之湄,你时时纵酒,在青山之颠,你处处放歌,饮得一世英明,留下一路潇洒。在花间月下,你“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冰冷的酒与这皎洁的月光被你一同饮下,三分啸成剑气,七分酿成诗句,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三本该是处于山水之巅放歌,于绿水之湄纵酒,继续着你潇洒的一生。但安史之乱的战火打破了你平静的生活。虽然隐居深山却无时不忧心天下百姓。其实在你的心中,那个年轻时的梦从没有因现实的压迫而消失。于是你再度出山去圆你年轻时的梦,这青山绿水终究没能留住你的步伐,你毅然卷入这历史的大潮当中,你渴望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无奈世事难料,你的梦就像你年轻时的梦一样破碎。年迈的你带着遗憾飘然远去,从此世上再难寻你,你的人生划上了一个不算句号的句号。

篇3:潘立纲:心如春江水手绘高山云

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 代表国家软实力的“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传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文化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未来国家需要增强软实力的战略需求下, 文化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展现文化人精神追求、人格品行, 尤其是那些平和淡泊、埋头耕耘, 默默地为传统艺术、为社会执着奉献的文人的人生故事、生活感悟, 是发扬传统文化最有价值的推动力。

我们寻访到这样一位执着于书法艺术的追梦者。他六十年如一日, 始终保持平和的心境, 将艺术的熏陶和积累作为他人生最幸福的追求;同时, 作为一个资深的媒体人, 传媒、艺术互为滋养, 彼此相长, 锻造了他敢于承担、乐于奉献的人生;在奉献中收获快乐, 在快乐中积极进取——他就是书法艺术家潘立纲先生。

20世纪90年代初, 潘立纲先生应邀为首届中国相声节书写领队扇面

潘立纲简介

潘立纲先生, 安徽寿县人, 年逾七秩。退休前为合肥晚报社资深文化记者、美术编辑, 省新闻美协秘书长;2006年被聘为安徽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合肥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画名人研究会副主席、中华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安徽民企百强国信建设集团首席企业文化顾问、安徽广播电视台《我爱诗书画》艺术总监等。

潘立纲1993年取得高级职称后作为无党派人士当选合肥市政协委员, 同年获得北京国际书画大赛书法金奖;1997年获全国职工书法展一等奖;2000年在人民大会堂获“世界华人优秀艺术家”荣誉证书及银奖;2013年获中国国学研究会“国学传承发展特别贡献奖”金奖等。2002年随中国书协主席等参加外事艺术活动。其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澳门博物馆、黄帝陵颂祖碑林、人民画报社、海南凤凰国际机场以及日本高知县、泰国钦赐淡浮院, 韩国韩瑞大学、国民日报等以及多国友人收藏。

其个人有书画评论文集《艺苑掠影》、《书缘百家》以及《中国合肥旅游手册》等正式出版。1993年起应邀担任《中日书法名家作品精鉴》、《20世纪世界书法作品鉴赏》、《国际现代书法篆刻名家作品荟萃》、《国际现代书画集》、《中国名人录》、《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等40多部专著的副主编、主编等, 为其中800多人书画作品撰写序或评析短文;2008年在安徽省政府举办仪式, 向中央文史馆、国家图书馆、安徽省博物馆等捐赠33米99人1400余方印蜕的盒装《潘立纲集印选》绫裱印谱长卷;2012年出版《潘立纲捐赠书画作品集》等。

阅历丰富, 助力传媒艺术两相长

作为资深编辑的立纲先生, 朝乾夕惕, 勤奋进取、情系读者, 数百篇自撰文稿、评论、访谈、游记及赏析短文, 其内容涵盖美术、摄影、书法、建筑、民俗、名胜等领域, 甚至装帧与设计他也多有涉猎。他是媒体群中的高产作者与多面手之一, 经他策划组织的活动都办得红红火火, 极有气场和影响。

——凌卓平 (摘自《远近潘立纲》)

记者:我们非常有幸能够采访您, 欧阳中石先生曾指出:中国书法, 是闪烁在中华文化之上的绚丽光环, 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绚丽光环。您对此有何看法?

潘立纲:首先感谢《海峡科技与产业》对我的关注和鼓励。我曾结识、采访了陆石、高占祥、沈鹏、张海、娄师白、钟明善、陈立夫、苏平、李百忍、刘夜烽、刘子善、王涛等一批海内外艺术名家, 和欧阳中石先生却无缘直接交往。幸运的是至少有过两次文字“碰面”:2011年8月, 国务院参事室和中央文史馆专为中央领导参阅主编的《国是咨询》, 在“文化视角”栏先后用了王蒙、我、欧阳中石的作品, 欧阳先生的墨宝竟然放在拙文的另页文下;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的大型图书《国宝档案》第576页全页介绍欧阳先生及其作品, 同档第577和578页则是关于我的介绍和拙字。他的两幅字是“中华好客, 情交天下”、“自强不息”;我的两件是“大爱无疆, 孝行天下”、“认真”。有意思吧!这就是我与这位书法大家欧阳先生擦肩而过的书法缘分。

书法是我国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老光辉的艺术瑰宝, 它是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的传统艺术, 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光辉灿烂!大唐鼎盛时期, 书法走向了世界, 广泛影响了东南亚。最典型的是受中国书法影响, 以汉字为基础有了日本书道、韩国书艺等。记得十多年前我随团到韩国访问, 在一所大学正赶上日本一书道代表团与该校书艺团体互相切磋、各显神通。韩国教授赵诚惠女士大抱不平, 极力要求我发言。

当得知对方翻译对汉语书法术语不会翻译时, 赵教授侠义地站起来当起了我的翻译。不喜欢人多面前说话且毫无准备的我, 那天还真说了不少, 关键的两句话是强调我国书法的悠久历史和日本、韩国受我国的影响, 强调了彼此书法的渊源关系。现在世界各地都在学习中国书法, 作为中国人不仅感到自豪, 也感到了责任。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书写艺术, 在提高书写水平、追求完美意境的同时, 中国人自己也千万牢记维护汉字的地位。

2012年1月16日, 安徽省政府参事室、省政府文史馆举办迎春联谊会, 潘立纲馆员快速完成整四尺草书横幅后在钤印。右为安徽省政府参事、合肥市政协副主席王世清特地到台前友情帮忙。

记者:我们知道, 您也是一位媒体人, 是一位资深的媒体前辈, 您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艺术积淀。您如何看待艺术和传媒之间的关系?

潘立纲:你们过奖了。2010年, 我为安徽省电视台策划了一档至今还在播放的关于诗书画的节目, 拍节目时的前期作品结集出了一大本书画集, 现在期待着拍卖、助学、酬谢艺术家等活动。甲午马年前夕, 我的老单位《合肥晚报》的朋友聘我为总顾问, 协助他们举办了一次有百大集团参加的迎新春书画大展, 四十位书画家的百多幅艺术作品在大商场展出, 报社连续多期为艺术家每人拿出半个版面进行宣传。

这个活动很快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几十家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关注、报道, 结果是丰富了节日的文化生活;广大观众、商家、主办单位和艺术家共赢;众多媒体参与互动并受到启发;应该说是超出了预期效果, 连晚报社都感到出乎意料。艺术家因有媒体的宣传而被更多的人与团体认识了解, 从而更好地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媒体也因有艺术家的参与而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

记者:作为记者, 您觉得新闻工作会为您艺术创作带来哪些有益的经历?而艺术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又会给您的新闻工作带来哪些益处?

潘立纲:我在《合肥晚报》担任美术编辑和文化记者时工作很忙, 但也很快乐。我的座右铭是情系读者, 善待作者。朋友为我补了一句:委屈自己。在当时领导的支持下, 《合肥晚报》领先全国, 为书画家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园地, 经我手发表了数以万计的书画作品。我除了来不及请人时自己连夜绘制题图、插图外, 没用过自己一件书画作品。退休时我和一位负责人说, 我问心无愧, 朋友说我委屈了自己。没错, 谁不想多发表作品呢?我说很快乐也是心里话, 因为我结识了全国各地不少书画艺术家, 练就了“眼高手低”的些许功夫;长期兼任安徽省新闻美协秘书长工作, 和全省各地报刊美编友谊长存;除了采写、编辑大批新闻稿件外, 出版了20万字《艺苑掠影》、29万字《书缘百家》书画评论文集;有缘应聘为北京《国际书画篆刻家大辞典》系列丛书副主编并承担了《中日书法名家作品精鉴》、《中韩书法家作品精赏》、《20世纪世界书法作品鉴赏》、《20世纪国际文化大系》、《国际现代书法篆刻家作品荟萃》等大型图书的编写工作;也才有条件完成了33米99人1400多枚印蜕的《潘立纲集印选》长卷的捐赠工作以及《潘立纲捐赠书画作品集》捐赠、出版、展出、捐资助学等系列事项……

热爱书法, 人品艺品缺一不可

潘立纲先生长期致力于书法的研究和创作, 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寻访碑林、观摩艺展、拜访书画名家, 加上自己潜心研习秦篆、汉隶, 临摹各朝各体的碑帖, 手摹心记,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安徽省博物院专职书法家凌卓平称赞其书法“风格彰显凝重浑穆、气象高古, 益发见其人格化的融入, 以及学识、修养、秉性的互渗。”安徽省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王家琰则评价潘立纲, “诗文书画, 就像他的为人一样朴实无华, 清淡疏朗, 简约恬静, 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潘先生诸体皆善, 尤擅篆隶。其书法作品, 见诸各类展览和大赛, 并以其精湛的艺术成绩获得人们的认可。

——徐文清、郝莹 (摘自《潘立纲:文以载道厚德载物》)

记者:结合您的书法历程, 谈谈您对书法的理解。

潘立纲:中国书法, 起于一点一画, 基于一字一词, 成于款识章法。优秀的作品求工于一笔之内, 寄情于点画之间, 完美于精气神韵。最佳境界应该是“纳古法于新意之中, 生新法于古意之外, 陶铸万象, 隐括众长”。这几句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却很难。唐太宗李世民在《王羲之传论》中说:“详察古今, 研精篆素, 尽善尽美, 其惟王逸少乎!”这位酷爱书法的大唐皇帝亲自撰文历数诸多书家作品之短后, 独赞王羲之, “其余区区之类, 何足论哉”!

看看现代某些书家, 自以为大, 忘乎所以, 真令人为之赧然。但书法也绝非高不可攀, 还是那位作古已1365年的唐太宗, 他曾颇富哲理地开导其朝臣:“书学小道, 初非急务”, “凡诸艺业, 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 不能专精耳”。结合时下某些所谓大家的应酬之作和不少离退休老同志的勤奋耕耘的优秀作品, 上述两方面的祖训, 都警示我等:学海无涯, 天外有天。

记者:中国书法把蕴藏在个人身心的思想感情化作了一种有形有色、有歌有情、有节奏有韵律的艺术形式。正所谓书如其人, 您觉得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对其书法作品会有哪些影响?

潘立纲:上面几个问题的看法实际上也回答到了这个问题。中国书法同样是一门学问。千金难买亡人笔, 我们还是不要太关注太在乎社会上某某作品一平尺多少多少万的炒作报道, 要学习其作品、取长补短;要淡泊宁静、远离名利;逝世后作品天价的艺术家, 其生前大多穷困潦倒却专心致志, 古今中外的典型范例真的太多太多……

记者:您觉得, 要想在书法艺术领域取得一些成绩, 需要哪些素养。

潘立纲:要想在书法艺术领域取得一些成绩, 人品、艺品缺一不可。不论能否取得成绩, 既然热爱书法艺术, 我认为就要坚持修品、修学、修性, 坚持养德、养识、养艺。这也是做任何事必须坚守的, 更是为人一生所必须坚守的。

字如其人人如其字

立纲是一个慈善家, 乐施好舍。有人说如今书画市场是一剂春药, 对许多爱好者和收藏者的诱惑也是难以言说的, 有的人只恨搜刮的太少。因于此, 立纲的捐赠才令我倾心。他情系桑梓, 曾为家乡做过许多公益活动。2002年, 为寿县新建博物馆赠过作品捐过款;2006年, 为肥东一中捐赠过2000多册图书;2008年, 为中央文史馆、国家图书馆、安徽省文史馆、安徽省博物馆等七单位捐赠过33米印有1400余方当代书画名家常用印的印谱长卷。这次又将自己珍藏几十年的140余幅书画名家的精品力作, 无偿捐赠给皖西博物馆。立纲说得好, “这些书画作品属于社会, 属于大众, 己藏不如共有, 独赏莫若众享。”这是心灵的纯粹, 没有淡定从容, 没有静心养气, 没有赤子之心, 是不可能有这样高风亮节的思想境界的。

——王家琰 (摘自《立纲有精神》)

记者:我们知道您也是一位非常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 您如何看待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

潘立纲:无论是伟大人物还是小老百姓, 大家都是沧海一粟, 是社会的一个细胞, 哭着来到人间, 笑着远去天堂, 是任何人都不可少的人生旅途。我曾经说:大人物面前我不小, 小人物面前我不大。我既然来到人间做了一名普通百姓, 我就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我的拙字和拙文, “但写真情并实境, 任他埋没与流传”。两者之间的关系, 我在回答第三题时罗列了一点, 不再赘述。我会继续努力, 尽力做些有益社会的事情。我会和广大书法爱好者一样, 努力为弘扬中国书法艺术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记者:对于当下的书法界, 您有哪些看法或建议?

潘立纲:盛世的当代中国, 全国人民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奋力拼搏。当今书法界自然也与时俱进, 美梦多多。现在有人担忧不少当官的和有钱的都进入了书画界, 书画艺术还怎么提高?

我认为这是杞人忧天。艺术界具体到书法界, 它的提高不是哪一个人可以左右的, 特别不是哪一位高手可以把整体提高的。但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如果利用自己的影响将一盘散沙似的团队凝聚在一起, 团结一心、相互切磋、克服浮躁、共同提高, 这有什么不对?凡事都有两面性, 那就要“公”字当头、事业为重, 各凭各的良心了!

记者:您已经七十多岁了。您平时的生活安排是什么样的?您觉得艺术会让一个人保持年轻的心态吗?

潘立纲:后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有人到了自己的本命年, 去求签算命, 穿红衣系红带, 担忧重重, 身边亲友也瞻前顾后;我却真的淡定开心。不经意间自己成了古稀老人, 我既没有担忧, 也不会玩幽默把七十二岁俏皮地说成是二十七岁。我很赞成毛主席的一句话:“多少事, 从来急;天地转, 光阴迫。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我和过去在职时一样, 干一件事就一定要干好。不同的是, 退休后不想干的事绝不尝试, 例如吸烟、喝酒、打牌、赌钱等;不想处的人绝不联系, 例如口是心非、阳奉阴违、阴阳怪气、两面三刀的人。现在做事用加法, 处人用减法, 感到相当自由。

退休第二年, 我有幸被安徽民企百强的国信建设集团聘为企业文化顾问, 同年又被聘为安徽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有了荣誉, 也添了份责任。我在这家公司和文史馆尽力而为, 付出自己贫弱的知识、智慧, 收获真正的尊重、尊严。我曾作为馆员代表在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和省政府文史馆联欢大会上发言, 我的发言居然被国务院参事室和中央文史馆专为中央首长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参阅主编的《国是咨询》选用。特别是在国信集团, 我的努力得到了上至中国建筑业协会下到集团各个项目部的一致肯定。基于此, 我当然开心, 至今也依然笔耕不辍。我的生活不算有规律, 但基本是公益活动第一, 承担的责任第一, 读书第一, 写字第一, 孙女外孙第一, 五个第一时有冲突, 我总是后者让前者。每天大多是晚上十二点前休息。一个人只要有自己的爱好并坚持下去, 就一定会一直保持精力旺盛的心态。

联手彼岸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书画界几乎人人都会说的一句经典是“笔墨当随时代”, 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很难。不是吗?现在许多人模糊了财富与价值的不同概念, 社会的虚假浮躁之风也没能让高雅的书画艺术界幸免于难, 衡量艺术价值则总是以个人财富多少判定, 更有了一平尺卖多少钱、举办多少次个人展览、出版多少部个人作品集来确认艺术家的价值, 却很大程度忽略了文化建设和社会责任……

——潘立纲 (摘自《砚田感悟拾零》)

记者:“十二五规划中指出, 推动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您是如何看待文化产业链的形成?

潘立纲:这也是个大课题。我谈你们第二条艺术与传媒之间的关系时, 两个例子说明了一丁点问题。一个非常美好的文化产业项目, 没有完整的延伸的多兵种的文化产业链是很难完成的;而产业链的完备则必将是各个关联环节共赢的更为理想的结果, 应该说文化产业链是文化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形式。伴随时代的发展脚步, 通过一批各有特长热心人的殊途同归的努力, 文化产业将会大放异彩、前途无量!

记者:弘扬中国书画传统艺术, 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 请您对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建言献策。

潘立纲:再次感谢贵刊对我的关注与鼓励!谈到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 请允许我多说几句。作为大陆中国人, 港澳台我都去过。在澳门, 何厚铧、马万祺、崔世安等人都接见我们并合了影;我从台湾回来, 在国务院参事室《馆员风采》等处发表了《我们真是一家人》。台湾留给我的印象十分美好, 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祖国宝岛台湾的无尽思念……

我希望通过你们的热情努力、无私奉献, 以《海峡科技与产业》为平台, 积极架起新的沟通两岸四地的桥梁, 让四地的同胞兄弟特别是书画艺术家联手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共同努力。具体做法很多, 比如说, 由贵刊牵头成立类似“中国海峡两岸 (或四地) 书画家联谊会”组织, 精兵简政, 下设一个策划总部 (负责各项专题工作) ;一个联络总部 (港澳台各设一个联络部, 以便联系) , 定期或不定期轮流举办笔会、展览展销、理论研讨等;出版专版、专刊, 分期分批介绍四地书画家;条件成熟时出版书画集、论文集等;邀请热爱书画艺术的社会贤达、先进企业等加盟, 办更多的有益发展书画艺术的活动……

结束语

篇4:吹渡春江水

对顾先生的题词,某大学韩教授在其博客提出质疑:“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关山月》,“吹度”在古诗文中屡见不鲜。至于造出一个“吹渡”自以为可以和“春江水”相吻合,其实,那实在是不懂“吹”和“渡”何以结合和何以表意的!说一句直白的话,那是不懂“吹度”而造出自以为是的所谓“创新”的“吹渡”,实在大谬不然!呜呼哀哉!

镇江市教科所青年学者裴伟当即对韩教授的质疑作出回应:“吹渡春江水”是明代翰林、广东诗人区大相《赠吴孝文归黄山》诗的最后一句,全诗是“载酒临春台,徘徊不能已。东风如有情,飘荡樽前起。为将看花意,吹渡春江水”。这首诗收在《明诗纪事》里面。藏书家陈克刚先生发微信给裴伟说:“吹渡”一词,前人常用。并不足怪。读唐诗,至少见过有名人的几篇。如柳宗元《杨白花》有:“杨白花,风吹渡江水。”张籍《岸花》有:“东风吹渡水,衡著木兰桡。”由此可见,区大相的诗作,是有理据的。“吹渡”不是生造词。

韩教授再次回复:“有人认为网上有‘吹渡春江水’诗句,就以为是有来历的,其实这是段玉裁所说的‘浅人’而已。”并继续感慨地说:“呜呼哀哉:语文啊,语文专家啊,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啊!”韩教授是语言学的权威学者,韩裴之争似乎不是一个等量级的对话。当年,刘半农作诗嘲笑写了错字的中学生,鲁迅先生说:“自然,他是教授,凡所指摘,都不至于不对的,不过我以为有些还可有磋商余地……”

韩教授认为,凡来磋商的都是“浅人”。而且“不管是谁,不管是古人今人,说什么‘吹渡春江水’都是不可思议的错误”。并且宣称:书不可信,网不可信,“退十万步讲,就是版本有依据,也是不足为证的”。韩教授的理由是,“语言的解释和运用必须有理据可言”。但什么是“理据”呢?现代语言学不再追问符号之间的关联,而是从实际使用中寻求意义。在伽达默尔看来,词之所以为词,只是由于事物进入了语言。“渡”之与“度”,在“越过”的意义上,有相通之处。于大漠旷野用“吹度”,临滔滔江水用“吹渡”,即情即景,何以便“大谬不然”?

临江的金山寺是佛教圣地,镇江西津渡观音洞为佛教名胜,洞前书有“共渡慈航”,渡口是观音大士“渡人”的地方。春风吹拂,化雨情浓。裴伟说:“这个活动不仅是让三位老前辈在春江水暖的时节来实现‘精神的还乡’‘文化的寻根’,而且作为语文传承的‘摆渡人’,他们也让年轻骨干教师来接受开示,从而尽快‘离尘脱俗’,提升到新的境界。”显然,“渡”化为意象,寄托着审美的情感与理想。朱光潜先生说:“美就是情趣意象化或意象情趣化时心中所觉到的‘恰好’的快感。”

裴伟所言是诗意的诠释,韩教授之责难为朴学的考证。倘若韩教授穿越到唐朝,责问李太白“吹度”之来历,诗仙大概也会汗不敢出。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篇:“夫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诗是智的觉照与美的品赏,而非概念化的认知。诗句之诠释缘情入境,由“语句”的认知,进到“图景”的想象,再由此进到“意趣”的体会,终而可以进到“道”的证悟。诗无达诂,学问之道,本无定法。诗或许不必字字有出处,句句有来历。幸而“吹渡”居然有出处与来历。

篇5:江水悠悠

赠沈录事江水曹二大使诗

作者:沈约  朝代:南北 受言帝庭。

观风上牧。

逸翰双举。

为腓为服。

遍轨瓯吴。

萦涂海陆。

岌岌貂冕。

篇6:江岸江水作文

江水东去,浪花翻腾,江岸冷峻,默然屹立;江水汹涌,浩瀚无垠,江岸坚实,平稳厚重。奔流的江水有了江岸的限制,变得娴静温婉,纵然有时会激动,也不会恣意淹没广袤的土地,不会冲毁农田屋舍;静静的江岸有了江水的激情,便不再寂寞无聊,不再显得老气横秋。江水与江岸,就这么和谐完美地存在着。

江岸该是一位智者的身体吧,有着沉稳厚重的睿智,有着令人见而生敬畏之心的气魄;江水该是智者的思想或是灵魂,大气磅礴,永远向前。那么,上天该是给了大地多么完美神奇的组合,正如那神样的阿基琉斯和他的铠甲一般,不分彼此,合为一体。大江正如一幅自然水墨画:江岸为画框,江水为流动着的画面,让人于江水的奔腾中窥见蓬勃的朝气,让人于江岸的静伫中体味深沉和厚重。

江岸站在大地上思考,不会让上帝发笑的那种。它思索着历史轮回,思考着沧海桑田,思索着自然巨变和人事变迁,就那么静静地、孤独地安然地思考着。而同时,它又给江水一个限制,不是佛门清规,不是金科玉律,而是引导着江水流向深邃浩渺的大海,造福江岸边的.生灵。江岸,于平静中实现其价值,不是墨守的愚钝,而是以静为动,宠辱不惊的睿智。

江水在大地上奔跑,无所犹豫,无所畏惧,正如一个单纯的不谙世事的孩子,远长不大,却永远那么“高大”。自天地伊始,江水便开始奔跑,虽有江岸的限制,却没有任何怨言。于是,有了马拉松的执著,有了太史公的隐忍,有了无数为民请命的呐喊者。江水给世界一个答复一个没有问题的答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源头未尽,永不言弃。

我想,生活着的人们,应如江岸与江水的合成体。有江岸般的躯体,有江水般的灵魂,在冷峻、幽容、淡雅的外表下,供奉着一颗永不言弃的执著的心。用稳重的身躯面对世界,用单纯而又澎湃如浪涌的心灵去欣赏、感念世界,即使终究要离开,也要给世界一个华丽优雅的背影。

千年前,一位古稀老者站在江畔凝眸,面对眼前的那片江水感慨:“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他看到的是时光易逝,年华易老,因而留下了流传千年的教育莘莘学子珍惜时光的名言。而我说:“奔流如斯,当不舍白驹过隙之时。”人是应当奋斗不息的,奔跑之时,要如失控了的F1赛车那般;喘息之时,要如巍峨山峰那般,而不是愁眉紧锁,呻吟时光易老,哀怨岁月蹉跎,却不付出任何行动,空在世上走一遭。

篇7:江水照塔影

沱江水长。这条由长江母亲用一只臂膀延伸而来的江水蜿蜒而下,流经一座高崖之下。站在崖上放眼望去,江水似一条银链,将两岸的风景串缀起来。岸的对面是柔软,如江岸女子;这岸是刚强,似纤夫的臂膀。年复一年,不息的江水,在朝阳夕辉的映衬下,如一幅从历史渡来的画卷,在四季中不倦地铺展着自己的美丽……

我们的家曾坐落在这座高崖边。建房前,这里曾是农人世代耕作的农田。不难想象,这里曾有过稻花飘香,麦浪翻滚、油菜花黄的美景。

崖背面的不远处坐落着一尊远近闻名的锁江塔。这座白塔六楞九层,高耸云天,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世间变迁中,无论风云如何变换,她一如山颠的松柏那样巍然屹立在山峰之上,遥望着江水。她突兀高耸的姿态,恰如一颗明珠镶嵌在沱江之岸,使这里莽莽的山野有了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色彩。每当天晴日朗登临塔顶,便可一览江中风情,观两岸风光了。

塔的东侧有一个巨大的深坑,据说是建塔时的遗迹。如今它已经演变成了深坳,里边长满了树木和荆棘,这些茂密的绿色一年四季茂密在掩盖着坑里深奥不测的内容;坡上的桐油树年年开着紫花,不知疲倦地用年轮和成长记载着塔的悠久。坑周边的埂道宽不过两米,却在岁月的流逝中在家属区的道口上默默地承担着迎来送往的任务。

塔下的院落是一座寺庙。从塔和寺庙中供奉的佛龛可见,早在2000多年前佛教就已传到了这里。由此想来这是塔临沱江的缘故吧!沱江用柔情的臂膀拥抱着两岸的人民,使这里成了中华民族繁衍的又一座摇篮,也成了佛教传承的地方。遗憾的是,_的暴风骤雨毫不留情地冲毁了这里。塔上寺庙中许多佛主神龛都被损毁,塔内破败不堪!僧人在远离佛主和不能礼佛的年代,又作起了农民,为了生计又种起了庄稼。僧人也常来家属区大院兜售自己种的包谷和红苕等。他们以此换取一些零用钱来购买盐巴和灯油。凡与僧人交道时,人们多不会太计较,僧人就更不会计较。这样的买卖做起来往往非常容易,好似刚交易就看到僧人转身的姿态,还有他们头上留下两排剃度疤痕的身影以及旧的不能再旧的袈裟抛下的一阵清风……

与锁江塔一样富有传奇色彩的是两岸崖上伫立的两座高过十米的石像。这岸是男人,臂膀前抱着一条扁担,刚强地站立着;那岸是一座女像。那女子低眉垂首,像在倾听这岸男子的绵绵情语。曾言传,这两尊石像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因为沱江连年发水,两岸人民的生活过得不安生,情人也不得相见。这对爱人就是在沱江枯水季节见过面定下终身后,终因洪水不断再也不得相见,只能隔水相守了一辈子。这个传说和锁江塔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历史上这里连年遭水灾的事实,也反映了这里因水而有的民间文化。

平日里,无论何时面向沱江,你都会在长舒一口气后长久地凝望着她,远望江那岸的柔美。她的美不只是因为她有一尊神女像,更因为对岸绿树成荫、遍地涂抹着绿色。浓绿的是翠竹。竹风之中掩映着人家。早晚炊烟起时,烟雾便在竹间缭绕。远看那景象大有工笔书画的细腻,也有水墨画的潇洒。望之,会给你带来无尽的遐想与度岸而去的向往的。

很少看见对岸有人走动。当朝阳初上,晚霞将落时分,可见农家女手提竹篮,脚踏卵石,来到江边洗淘。那木棒击打衣服的声音,通过石头的放大传得很远很远,也能传到对岸。江水阻隔不了空中传来的美妙的生活节奏和声响的。

除了竹子,彼岸还种着庄稼。坡地上种着一片片油菜。每到黄花繁茂时,包围在绿色中的黄色远看像一朵朵葵花,向我们招摇着生活的希望。而到了麦子成熟的季节,麦田里就会显现出自己特有的颜色。这金黄着染了那岸的土地,她是对岸人民生存的依赖。麦子和油菜收成后那片土地所呈现出的熟稔的颜色,是绝不与这岸沙滩和石头的颜色相同的。

这岸沙石遍地。有沙的地方就有鹅卵石。远离沙石的地方是嶙峋怪石的展场。那里石头叠摞。各种形状的石头在以最美的姿态展示着自己的外型。石间是柔软的水流勾勒出的绵柔。虽然水不够深,小小的水湾处却生长着无数的黑豆似的蝌蚪和无忧无虑的螃蟹。有的水泡处,还有几条退水时未及离开的小鱼儿在自由地游弋着。

这岸的沙子可以爬得很高很远。水到那里就有沙子的身影。这些白灰色的颗粒,在阳光下发着银光,给这里石头刚性营造的氛围带来了一点点柔和。

沙上也是种子开花结果的地方。每年到了豌豆开花的季节,这里就会一丛丛地盛开着白花。到了豌豆结果的时候,就有千万个豆荚摇曳在江风之中。一场风雨之后,再来到这里,就会看到豌豆在沙子的怀中孕育出的一棵棵幼苗。那些可爱的“伢子”可是我们圆甜蜜梦想的由头……

岸边的怪石上,每日都有纤夫的脚印在此重重地落下。有时对岸的纤夫与这岸的在同拉一条船儿。拉纤的汉子身体清瘦,肌肉扁平,光着几近裸露的身子,挽着从船上递来的麻绳,用黝黑的肩膀释放的力量,在江岸踏着动人的脚步溯流而上。他们的肩膀和脚步换来的是船儿的航行,更是弄活江上风景的艺术。

到了雨季,若是在傍晚来到崖边凭栏远望,可见江水滔滔,滚滚东去。那洪水急切流去的身影像是一位时间的行者在追赶着落日,行往自己的客栈。

等到天渐渐黑了下来的时候,泊在两岸的渔船就会一个个把油灯点上,让光明留在舱内,再把水面的繁忙点亮。立在船头上的鱼鹰像是就要出发的战士,时而抖擞羽毛,时而把头引向天空。这一切预示着渔舟唱晚的曲音就要在江面响起,沱江那繁忙的夜渔就要开始了……

沱江之美是自然的造作,而沱江岸上另一种意义的美却是三线建设大军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和敢于奉献的精神换来的!

篇8:江水炖江鱼

黑龙江属于高纬度的亚温带地区,每年封江时间长达半年之久。为了御寒越冬,封江前生活在江里的鱼特别贪食,再加上有丰足的饵料,长得都很肥胖。再说,黑龙江流域没有大的工业城市,人口比较稀少,江河污染也比较轻,所以才有难得的美味“龙江鱼”。在不同的季节,禁捕的鱼不一样,吃鱼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明水期,人们划着渔船,张网捕鱼;冬季里,千里冰封,渔民凿冰眼下冬网捕鱼。无论在什么季节,捕捞上来的江鱼都十分新鲜,味道特别美。尤其是冬季里捕捞到的江鱼,更是珍贵。

去年春天,我从哈尔滨回到勤得利,多年没见的老朋友,再次重逢,自然十分亲热。他们约了几个朋友陪我下江去玩。临行前没有什么好带的,只是装了一大塑料壶当地产的白酒——带酒不是为了自己喝,而是准备送给那个打鱼的朋友。

乘车离开场部20多公里,便到了黑龙江边。来之前,朋友已经用电话和一位渔民联系好了,让他坐在停泊江边的渔船上等待我们的到来。

来到江边,上了渔船,那个渔民兄弟将渔船推下水,发动着机器,渔船冲开平静的江水,突突地径直朝坐落在对面江岛上的网房子驶去。

渔民把我们送到江岛上后,开船下江打鱼去了,把我们几个人留在岛上。实在闲着无事可做,只能坐在沙滩上欣赏对岸的景致。天气很好,暖洋洋的太阳晒得人懒洋洋的想睡觉。可是为了能吃上美味的江鱼,我们还要采集一点野葱——当地人称之为“江葱”的一种野生植物。

采回来“江葱”,剥洗干净,又等了一会儿,还不见渔船回来,大家都觉得饿了。也是怪了,到了野外,肚子总觉特别饿,好在我曾在黑龙江边生活过近30年,十分熟悉渔民的生活,提醒大家说:“我们在这里散开四处找找,看看有没有鱼?”

几个朋友听我这么说,都很诧异,忙问:“怎么找啊,下水里去抓鱼吗?”我笑着对他们说:“亏你们还住在江边呢,连打鱼人的规矩都不知道。渔民下江打鱼是很辛苦的,特别是放淌网更是个力气活儿,他们不仅要把几百米长的大网一把一把撒进江水里,还得拉上船。打到鱼如果处理不好,在鱼快要出水的刹那间会逃掉。如果网上的鱼多,又不能马上回去卖掉,就得暂时保存起来。可他们把鱼放在什么地方保存呢?多在水边的沙滩上挖个深坑,一直挖到坑里渗出水,然后把鱼埋在沙子下面。埋完鱼,怕回去的时候找不到,一般都在上边做个记号。”

知道了这个秘密,大家散开,沿着岸边四处寻找,很快就发现了几个埋着鱼的坑。里面不仅有鲤鱼,还有草根鱼、胖头鲢鱼、鳊花。我从里面挑了四条黑龙江大白鱼,南方管这种鱼叫“翘嘴红”,松花江边叫它“岛子”。每条都有六七斤重。黑龙江大白鱼的生活习性很有趣,喜欢在水面游弋嬉戏,捕食水面的小鱼。根据它的这种习性,人们经常用根很长的绳子,绑上一块浮漂,栓上一把较大的鱼钩,在钩上挂上一条小鲦鱼儿,拖在船后逆水而上。大白鱼发现目标,会毫不犹豫地扑上去,一口咬住,结果自然被钓了上来。

黑龙江大白鱼,是黑龙江出产的名贵鱼之一,肉质特别细嫩,属于黑龙江里的上等鱼,但比起闻名遐迩的兴凯湖出产的大白鱼,味道还要逊色一些。一般来说,大白鱼的烹制方法和鳊花鱼相仿,先腌制,然后在油锅里炸成鱼块,或者煎着吃,味道真的很不错,尤其大白鱼的下腹部,炸出来以后全是鱼油,特别香。

唐代诗人杜甫曾在《峡隘》一诗中提到:“闻说江陵府,云沙静眇然。白鱼如切玉,朱橘不论钱。水有远湖树,人今何处船。青山各在眼,却望峡中天。” 既然这么多条水系都出产大白鱼,为什么只有兴凯湖和黑龙江的大白鱼被列为名贵鱼种,而其他河流中出产的大白鱼却没有什么名气呢?这和大白鱼的食物结构及它们生存的水质有着直接关系。

黑龙江大白鱼只吃江里的小鱼和小虾,不吃其他食物,这是它肉味鲜美的原因之一。其二,黑龙江是中俄的界江,江两岸几乎没有什么工业,当然水质也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特别清澈,生活在这样江水中的鱼肉味儿当然也就鲜美了。再有一点就是黑龙江一年之中封江期长达半年之久,而在这期间大白鱼一直处在半冬眠状态,几乎不捕食任何事物,只靠消耗体内脂肪越过漫长的冬季,体内的废物也排放得特别干净,这也是它肉味鲜美的原因之一。况且黑龙江封江的时间长,鱼的生长速度慢,同样的大白鱼在黑龙江中长到成鱼,要比南方江河中的大白鱼长一倍以上的时间,这也是它肉味儿鲜美的另外一个原因。大白鱼早在唐朝就以“湄沱之鲫”而名扬九州。

黑龙江出产的大白鱼,鱼肉白而细嫩,味美而不腥,一直被视为上等的经济鱼类。前些年到黑龙江畔人家做客,一般都要摆上一桌白鱼宴招待客人。除了白鱼宴以外,渔民还有一种用湖水炖白鱼的吃法,其风味更是独特。这种做法十分简单,即把活鱼剖腹洗净,加上湖水清炖,佐以盐、胡椒粉、香菜末等。鱼炖熟后,汤白如乳,鱼肉特别鲜嫩,喝其汤,食其肉,妙不可言矣!除了这种吃法外,还有一种从清朝传承下来的传统吃法,就是把大白鱼清蒸后,去骨刺,阴干,使鱼肉成丝状。准备食用时,再上锅蒸10分钟左右,风味尤为特殊,名曰“赛蟹肉”。

据说,“赛蟹肉”的这种吃法,是清初宁古塔将军萨布素所独创的一道菜肴。

一次,萨布素将军邀请江南才子吴兆骞到他家中做客。席间,萨布素指着一道菜说:“此菜乃素亲手所做,特请先生鉴赏。”吴兆骞品尝后,先说是松花蛇肉,品数口后又道是螃蟹肉。萨布素将军这才一语道破天机地说:“此乃兴凯之大白鱼也,我常食之,每觉其味与长白山松花蛇、辽西河蟹之风味相似,故以特技制之,果得其妙。”另外,大白鱼不仅味道鲜美,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具有补肾益脑、开窍利尿等作用。特别是鱼脑,更是不可多得的补品。

黑龙江中不仅出产大白鱼,还有重达上千斤的鳇鱼,及小到如同虾米一般的“黄瓜香”,更有闻名遐迩的“三花”和“五罗”。这些鱼都是黑龙江中的名贵鱼。我拎的四条大白鱼足有20多斤。见到鱼,大家都忙碌了起来,找几块石头支起一口铁锅,用江水刷了几遍,柴禾遍地都是,随便捡。刮掉鱼鳞,去掉鱼苦胆,把鱼肠用刀子破开洗净,将鱼剁成几大段,和鱼杂一起放入锅中,添上江水炖起来。记住,炖鱼一定要冷水下锅,否则味腥不说,炖出来的鱼肉还不鲜。加水的量也是有讲究的,只要把鱼淹没就可以了,切不可添水太多。生起火,炊烟袅袅升起,缭绕在黑龙江畔,有着一股说不出来的诗情画意。

锅里的水很快开了,沸水把鱼从锅底翻上来,再摁下去,江畔潮湿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好闻的炖鱼香味。往锅里抓把盐,再放进去几只干辣椒,再把采来的野葱也放了进去,这时打鱼的两个朋友也回来了——他们是看到岸边的烟火才回来的。半天工夫,收获不小,足足打了十几条大鱼回来。

一伙人围着大铁锅,席地而坐,用柳条棍儿制成的筷子在锅里不停地往各自碗里夹着,大碗的白酒在人们手里来回地传递着,呵呵……还有比这更惬意的事情吗?当地的朋友们已经说不出话了,就是一个字:“吃!”敞开肚子使劲地吃啊!

最好吃的当然要数鱼肠和鱼泡了,因为朋友们并不知其味,多数都被我消灭了,只剩下一点儿让他们尝尝。他们尝了以后,个个后悔不已,连声感叹,天下竟有此等好吃的尤物! 可惜已经晚矣,被勾出来的馋虫,怎么也回不去了。

红日偏西,我们都吃饱了,也喝足了,该回去了,又挑了几条大鲤鱼带上,一起去的几个朋友眼睛又放光了:晚上又有得吃了。

篇9:品味江水哲理美文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我的印象里,长江水一直是那么的气势磅礴,是何等的桀骜不羁。如今家住长江边,日观滔滔流水,夜听涛声阵阵,却渐渐体验到了江水的别样韵味。

从窗口远远看去,那日夜川流不息的江水,或许是依恋河床的宽大舒适,抑或是留恋两岸的美丽风景吧,似乎整天悠然倚躺在河床上,俨然一位“二八佳人懒起床,任它黄日映西墙”的少女,表情是那样的靓丽,性子是那样的恬静。走近江边细看,但见她在宽阔的江面上流动不已,一路波涌着丰腴的胸脯,飞扬着浪花的眉眼,有的`甚至还来它几个旋转美体的亮相,尤其是那波浪连连亲吻河岸的模样与声响,无不凸显出江水对寄托自己生命形态、包容自己成长壮大的河床依依不舍……然而就是这些从雪山出发,从远古走来的江水,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百里、千里,一心向低,一路向东;千年、万年,勇往直前,奔流大海!

前几天,伫立雨台山水厂取水车间旁,我分明感受到,那一腔纯朴、满目柔情、骨子里透出“顺应人心”情怀的每一滴江水,好像对隆隆机声的召唤有知有觉似的,无不踊跃向前,个个争先恐后,以接受自来水厂的挑选。被水泵一眼命中的江水,不以自己被提升至新的高度而沾沾自喜;没有被选中的江水也无怨无悔,一个漂亮的旋转回首向东,抖擞精神又去迎接新的挑选。凝望这些匆匆赶来又悄悄远去的江水,我忽然想起曾经在三峡大坝坛子岭上看到的场面。眺望大坝上游,那蜿蜒而来的江水直抵大坝脚下,清澈与蓝天辉映,平静似高悬明镜,好一幅“高峡出平湖”的风景画。其实我们的心里都清楚明白,平静的表面下并不平静。这会儿,一眼瞅见巍峨大坝的股股江流,刹那间宛如一列列冲上战场的勇士,一个个奋不顾身扑进那一排排引水隧洞中,用自己的粉身碎骨年发电达800多亿度,为三峡电厂年发电量夺冠世界之最作出了巨大贡献。俯瞰大坝下游,这些刚刚历经了一番轰轰烈烈的战场勇士们,依然静躺在河床上,兀自蜿蜒东去……

篇10:江水的造句

1、江水汹涌奔泻而来,如箭离弦,如马脱缰,如猛虎出山。

2、远看那连绵起伏的青山,如同一条滔滔的江水一样,连绵不绝。近看那一碧千里的绿毯,一阵凉风吹来,绿毯好似泛起了微波,是那么的生机盎然。

3、清清的江水明澈见底,船儿连同游人全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江水之中。

4、月上中天,银光似水,倾洒在江面上,粼粼的波纹反射出清冷的银辉,江水已失去往日的汹涌和湍急,却有着祥和的境界,这里没有大江东去的感慨,也没有逝者如斯的哀叹。这里只有劳作之余的休憩,只有人们满足的快乐。

5、我在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

6、岁月悠悠,飘逸的白云牵走童稚的歌谣,汹涌的江水载走纯真的幻想,梦想的天空又多了些许灿烂的云霞,引领着无数的追梦人为之奔跑,如夸父逐日般执著。

7、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

8、江水汹涌奔泻而来,如箭离弦,如马脱缰,如猛虎出山。江水穿山破壁,气势汹汹奔腾而下;奔腾叫嚣的江水,如瀑悬空,砰然万里。江水像滚沸了一样,到处是泡沫,到处是浪花。

9、我喜欢幻想,小时候,我幻想着:孤儿都能有父母;乞讨者能变成富豪;死去的人能再活过来;孩子们能永远拥有快乐;幻想着……我的幻想是千言万语表达不完的,就像起伏的群山连绵不断,像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10、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11、时间,不会像大自然的春天那样年复一年的出现,却像滔滔江水,昼夜不停地向前流逝。

12、江水一泻千里,仿佛一条披着金鳞的巨龙涛声震耳欲聋。一个个浪花像一个个淘气的小孩,在江中翻滚、奔涌、升腾。

13、当三闾大夫抱着石头与江水相拥,当西楚霸王自刎时的鲜血染红了整片夕阳,当普罗米修斯裸着身体被巨鹰啄食,当拉奥孔扭曲着身体仍想保卫自己的儿子,历史的悲风中发出阵阵悲鸣,但他们生命的结尾却那么响亮有力,数千年来仍叩击着人们的心灵,播放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

14、江水看着像棕色,但棕色里参杂着红色,灿烂的阳光洒在平静的江面上,仿佛点点碎金。江面偶尔波动几下,“碎金”在微波中闪烁,是那么亮,那么美。

15、眼前的景象颇似一幅中国画:溶溶的月色,悠悠的江水,卖粥的小艇,“长须”轻拂的古榕,寒光闪闪的古炮,耍拳弄棒的人们……啊,鹅潭的夜色真美,那是富有中华民族传统的美。

16、祖国啊!我是你巍峨大厦上的一粒石子;我是你滔滔江水中的一朵浪花;我是你无垠土地上一片的泥土;我是你连绵群山中的一个皱褶。

17、人生就像奔腾的江水,没有岛屿与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18、涓涓细流,汇在滔滔不绝的大江里;江水像微微拂动的丝绸。

19、岸边的奇花异草,是留不住奔腾向前的江水的。

20、大海的宽容包容了从四面八方奔腾而来的江水;森林的宽容包容了许许多多的葱葱绿树;大地的宽容包容了世间万物;天空的宽容包容了无边无际的蓝天……

21、梦想好比那奔腾的江水;梦想又似那一片片艳丽的花瓣;梦想是一缕缕温暖的阳光。

22、江水一浪接一浪,不断地冲洗着岸边的岩石,把岩石冲刷得十分光洁。

23、江面浪花跳跃,江水欢快地唱着歌儿。不时有几只白色的江鸥在浪尖上掠过。江面上的轮船满满地装着货物,发出轰轰声,在飞快地行驶,为辽阔的江面增添了不少生机。

24、岸边的奇花异草,是拘留不住奔腾向前的江水的。

25、观赏长江的人络绎不绝,江水仿佛一条龙在游动,陆上一条人龙,公路上一条车龙,三龙汇集在一起气势磅礴。

26、天慢慢晴了,太阳也高高的升起。到了中午,江水在热情的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金光四射,好似一条盘起的金龙正准备腾飞奔腾。

27、漓江水好柔呀,柔得使人忍不住要去抚摸,却又不忍碰皱她。微风掠起的波浪,好像亭亭的舞女拖着的裙幅,她是那样软,那样美。

28、漓江水好静呀,静得仿佛能听见她在你耳边低语,偶尔微风飘过,清脆的水声就像一个小姑娘在轻歌。

29、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山岭巍峨起伏,显示的是自己坚强的体魄。草原纵横千里,袒露的是自己宽广的胸怀。人类拦江筑坝,展现的是自己豪迈的气魄。

30、你是一条雄性的河,又是一条慈母般的河。你那静谧的江水,拍岸的惊涛,像一首深情的母亲摇篮曲,像一部悲怆的命运交响乐,回旋在故乡的红土地上。

31、这里不时有瀑布从山间扑向江心,溅起一片片水花。江水随着山势的变化,九曲盘折,峰回路转。我在船头看得目不暇接,不知不觉就过了这如诗如画的巫峡长廊。

32、在一个“风和日丽”和“鸟语花香”的春晨,我沿着江边散步,一边觉得“春江水暖”,一边欣赏远处的“碧水青山”。这时正是“春暖花开”和“百花盛开”的季节,我不禁陶醉在这“春光明媚”和“蜂飞蝶舞”的气氛里。

33、山峰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的泉水瀑布,飞泻冲荡在它们之间,江水清澈,两岸群山高峻,山上树木茂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34、那些雅致灵秀之处也少不了小桥流水;回肠荡气之处少不了滚滚江水;飘逸洒脱之处少不了莹莹瀑水,这幽幽清水给了大自然自然之美,正如绽放的花朵一样美丽动人。

35、煊红的夕照把江水染成瑰丽的金波,在水天相接的抖动着碎金子似的海面上,飘来几只归舟。

36、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江水平静下来,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霎时间江面上洒遍了银光。

37、如今,我真想再次回到长江边,看看江上的薄雾和洒在江面上的阳光,听听高昂奔放的歌声,再欣赏欣赏那明月下宁静美丽的江水夜景。

38、春是一纸写意渲墨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嫣红如火的江花星星点缀着碧蓝的江水,水流云在,春日的阳光淡淡洒在江面上,一抹微红粼粼而起,让人见了,都想拿起水墨画笔,把这幅美景临摹带回家。

39、中秋节的月在新江桥显得格外宁静。没有汽车的桥上安静极了,桥下江水滔滔,游船往来,月光照在水面,洒下一片银辉。对面繁华的街道上传来时隐时现的越剧声。月亮是那么亮,使五彩的霓虹都黯然失色。

40、江水像滚沸了一样,到处是泡沫,到处是浪花。

41、蔚蓝色的天空。在深秋时节,一尘不染,晶莹透明。朵朵霞云照映在清澈的嘉陵江上;鱼鳞的微波,碧绿的江水,增添了浮云的彩色,分外绚丽。

42、还是万物复苏?“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小鸭子入水了,岸上桃花点点枝头,春意盎然。“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小燕子回家了,呢喃着搭着新窝,鸟鸣山涧,春回大地,花也粲然,燕也欣然。

43、霎时,两江上空礼花绽放。灿烂的烟花从夜空慢慢划落,消失在苍茫的江水之中。两江三岸的霓虹已黯然失色,重庆夜的美丽让我这个初来的陌生人惊叹了,我和广州沉默着对望片刻,我们都被这美丽惊呆了。

44、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老百姓,别咆哮的江水吞噬。

45、半城烟户,参差的屋瓦上,都还留有着几分未化的春雪……更还有高戴着白帽的远近诸山,与突立在山岭水畔的那两枝高塔,和回流在兰溪县城东西南三面的江水凑合在一道,很明晰地点出了这幅再丰华也没有的江南的雪景。

46、时光是滚滚奔流的江水,能把幻想冲刷得无影无踪;时光是熊熊燃烧的烈火,能把美梦烧得灰飞烟灭;时间是隆隆前行的巨轮,能把谎言辗得尸骨无存。

47、滚滚长江东逝水,奔流到海不复回。虽如荏苒时光般流逝,但滔滔江水的豪迈之音仍然荡气回肠。“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上一篇:第四次监理例会会议纪要下一篇:优秀教师年度考核自我评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