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职员之死读后感

2024-04-11

小职员之死读后感(精选9篇)

篇1:小职员之死读后感

这个假期我读了《契诃夫小说选》,其中一篇《小职员之死》让我记忆深刻,故事讲述了一位小职员在看歌剧时不小心打喷嚏溅到了一位将军头上,他慌忙道歉,将军说没什么,可小职员心中无比慌乱,怕得罪将军,于是接二连三地道歉,最终将军不耐烦发怒,小职员居然被吓死了。

多么可笑,一个人居然因为一个喷嚏而被吓死了,我看到一半也笑了起来,它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当时俄国森严的等级制度,以及人民的悲惨生活。

文中的小职员慑于权威,委曲求全,在长官面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最终失去了自我,被自己吓死。我们就好像小职员,将军就像压力,比如说平时的作业,有时作业有点多,第二天总会有人说觉得疲于奔命,作业写到十一二点,课堂上迷迷糊糊的,但也总有人感到奇怪:我六七点就写完了啊!所以我们要学会面对压力,比如在学校把知识都听明白,这样写作业就不会卡住不会做而费时间问同学了,在学校中午多做些作业,这样也能早点完成作业,多出的时间听新闻看书报,听音乐放松一下不是很好吗?我们不能像主人公那样把压力往极端处想,要学会减小压力。

我同时也感受到:性格很重要,对于一切都要有乐观的心态,绝不能只因别人的一句话或一件小事就被吓死。

气度也是十分重要的,气度比较大的成了大将军,显得气度较小的就只能成为一句小职员,被自己吓死。

细节决定成败。为什么最后小职员被吓死了呢?因为将军让他滚,为什么让他滚?因为他不停地道歉,将军烦了,为什么道歉,因为他喷嚏打在将军头上了,为什么喷嚏打在别人头上?只因为他没捂嘴,一个如此小的细节却使他最终被吓死了,真是细节决定成败啊!我们在生活中不也是这样吗?物理描述的一字之差天差地别,数学运算一个符号导致一大题全错,语文一定之差意思千差万别……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所以我们要把握好细节。

从这个小说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而我也要在生活中实践它,以免重蹈覆辙。

 

篇2:小职员之死读后感

小职员切尔维亚科夫看歌剧时打了一个喷嚏担心溅着前排的将军而恐慌起来,于是一次次地道歉,一次次请求谅解。最后将军终于“脸色发青,浑身颤抖”,大呵一声让他“滚开”。于是,切尔维亚科夫“头晕目眩”“昏昏沉沉”回到家里,“后来就……死了”。

打一个喷嚏为何这么紧张恐惧以致抑郁而死?是自身胆小怕事?假如他溅到的是一个平民百姓他会这么恐惧?悲剧的根源在这个社会!只有等级森严、弱肉强食的病态社会才会有这样的荒诞剧!才能孕育出这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小人物!

病态的社会导致小人物畏首畏尾、人格异化,尊严丧失! 艺术大师就用这种辛辣的笔墨入木三分的揭露了这个社会的病根。

小说通过切尔维科夫的越来越恐惧与将军越来越愤怒对比将小人物的可怜可嫌刻画得细腻而真实!把对被黑暗社会吞噬的小人物的同情表达到了极致!也把对俄国社会的憎恨推向了极点!

篇3:小职员之死读后感

一、关系的恶化:结构分析

《绳子》的故事梗概是这样的:赶集的时候,奥什科纳老爹捡了一条绳子,被和他有仇的马具皮件商玛朗丹诬陷为捡了钱包不上交,无论奥什科纳老爹怎么解释都没人相信他捡了条绳子,即便后来钱包被另外一个地方的人上交了,市民们仍然怀疑老爹,认为上交钱包的是老爹的同伙,最后老爹在证明不了自己清白的抑郁中死去。

《小职员之死》(也译作《一个文官的死》)讲的是庶务官切尔维亚科夫在剧场看戏时,不小心打了个喷嚏溅到了三品文官布里扎洛夫将军的脑袋上,为了解释自己是无意的,切尔维亚科夫三次解释,最终被将军的一声怒骂给喝退,在解释不得的情况下,切尔维亚科夫死了。

在此基础上,对两篇小说进行结构分析可以发现主体间关系的变化最终导致了主人公的不幸结局[3]:

《绳子》:奥什科纳老爹生盾马具皮件商玛朗丹捡绳子

老爹讲述真相,维护声誉仍然怀疑(另一种更残酷的方式)市民确实清白的老爹在无法证实自己的清白的情况下无奈地死去

《小职员之死》:切尔维亚科夫等级矛盾布里扎洛夫将军切尔维亚科夫将军切尔维亚科夫无意的小公务员在解释自己的无意失败时死去了

从传统意义上分析,莫泊桑的《绳子》是在批判在金钱的干扰下社会的冷酷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契诃夫的《小职员之死》则是批判俄国森严的等级制度对人性的扭曲和对人们的摧残。但是如果根据所分析的关系结构来看,实际上是可以将两个小说归入同一个主题:人们在矛盾关系中生活,在怀疑中证实清白、寻求解脱,又在无奈中走向死亡。

二、生存的困境:主题解析

在矛盾中生活,在怀疑与证明的交互中摆脱,但最终却在无奈中走向死亡。这矛盾是什么?又为什么摆脱不了而走向死亡?

(一)在矛盾中生活

在两篇小说中,存在两种不同的矛盾:奥什科纳老爹与马具皮件商玛朗丹的矛盾是生活中的矛盾,切尔维亚科夫与布里扎洛夫将军的矛盾是等级制度下的矛盾。从文本本身看,《绳子》是直接将两人的矛盾指出,而《小职员之死》并没有直接指出双方的矛盾,而是隐含于行文当中,所以可以将前者视为显性矛盾,后者则为隐性矛盾。无论是显性矛盾还是隐性矛盾都是实际的社会矛盾,无论是等级地位上的矛盾还是同一阶层人之间的生活矛盾都是一种客观存在。换句话讲,无论是谁都会处于矛盾中,而这种矛盾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矛盾,是实实在在的潜在着的甚至是致命的矛盾。

这就是所谓的在矛盾中生活,而生活真正的就主角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像奥什科纳老爹和切尔维亚科夫这样的受损害的一方。

(二)强大的怀疑与无奈的死亡

在矛盾的作用下,奥什科纳老爹被别人怀疑而切尔维亚科夫则是自我怀疑。奥什科纳老爹是在他人的怀疑中竭力地去证明自己的清白,切尔维亚科夫在自我怀疑中去不懈地说明自己的无意。但是,无论怎么证明和解释,受到怀疑的他们都只有无奈地走向了死亡,这意味着什么呢?生活在矛盾产生的怀疑之下的人们,步入了一种生存困境:人总在因为客观上不存在的“污点”去徒劳地证实自己的清白。这个“污点”对于老爹来说是人情关系冷漠下的不信任产生的,对于小公务员来讲是社会等级制度强加于他的心灵和生活的。而种种的这些是个体的人所无法摆脱的,是永远存在的,是永远笼罩在每个人头上的。

这种无意识,在小说中看来表面上是一种怀疑,自我怀疑或者他人怀疑,而根本上所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情关系的冷漠,人性中美好的自然情感的消失。只不过,在莫泊桑看来是来自“钱包”,即金钱导致了人情关系的冷漠与人与人间的不信任;在契诃夫看来,这种关系是森严的等级制度导致的。但是,现在看来无论是金钱还是等级制,这一切的根源就是人性的扭曲,因为人看重金钱,看重等级地位,而不看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人性中美的一面。在这种现实下,人们便人人自危,相互怀疑或者自我怀疑,而在这种强大的怀疑中,脆弱的人们便会无声息地死去,无论你如何反抗和斗争,也只能是困兽犹斗,终究摆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莫泊桑和契诃夫在客观批判社会时,主观上揭示了这种人类生活的困境:客观的矛盾下,在强大的集体无意识的怀疑中人们徒劳地摆脱这怀疑,却始终找不到一条出路,而只能无奈地死去。

三、反面的警示:不止步便意味着灭亡

莫泊桑笔下的金钱,契诃夫笔下的社会等级地位,抽象地讲就是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而按现代人的解释实际上就是权力或者话语权。无论是1883年还是现在,权力的分布不均是客观存在并且永远持续着的,这就是最根本的矛盾。

在权力分布不均的矛盾下,每个人为了争夺权力去不断摆脱自己所处的不利地位,就像老爹的解释和切尔维亚科夫的道歉一样,很多人都在努力地表达,努力地争取。然而,权力的不均始终控制着这个世界的一切,上帝死了,权力便是上帝,一个不公平的上帝。每个人为了保住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权力而去诋毁去诬陷别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每个人都是在重复着这样的行动。其实,市民们可以不用怀疑老爹,但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会脱离自己的权力集团,因为他们联合在一起怀疑老爹就得到了一种权力,组成了一个权力集团,脱离,就意味这自己失去了指责他人诋毁他人的权力。布里扎洛夫将军更不可能直接地亲切地和颜悦色地堆切尔维亚科夫说一声没关系,因为那是降低自己的身份。这样做会被同一权力集团的人嘲笑,就像贵族们只允许沃伦斯基和安娜偷情而不容忍他们的结婚一样。于是所有人都在权力的操纵下去保护自己而伤害别人,同时又在被别人伤害。在权力的操纵下,让自己去怀疑别人,让别人自己怀疑自己,再让自己被别人怀疑,同样也让自己怀疑自己。怀疑源自恐惧,恐惧权力的丢失,这才是真正的困境。

一旦落入这样的困境中所有的个人式的摆脱都成为徒劳的,因为充、当着上帝的权力,它是永恒的不动的权威,它不会自动地屈尊来适应某一个人的需要,无论你有多么虔诚都不可能,更何况这个上帝还是不公平的。而个人想要摆脱困境,除非若干小的权力拥有者集结成一个可与现今的大权力集团相抗衡的权力集团,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去

争夺权力,而这种情况下,暴力革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现代的人们恐惧暴力革命,恐惧流血,恐惧死亡更胜于恐惧权力的丢失。虽然有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当今社会的权力依旧分布不均,比失去权力更可怕的威胁即失去生命的威胁并没有被消除。

因此,在恐惧权力丢失的同时不如放弃一些权力。这样每一个人在放弃的时候便会拥有整体的权力平衡,人们也就不会再因为权力的不均而变得冷漠和相互攻击,一切也就恢复了平静。

可惜的是,每个现代人都在拼命地追求着话语权力,在潜意识中认可了权力的不均,也就是无意识地不让自己脱离黑暗。而追求不平衡的权力分布就如同在信仰撒旦一样,只会让人们堕落,只会加剧权力不均的社会的动荡。

所以,莫泊桑与契河夫的两篇的小说的结局——死亡,也就是在暗示着人类疯狂追求不均权力的最终结果——灭亡。如果现在的人们不改变对分布不均的权力的态度,就只有在这种不均所产生的矛盾中生活着,并且在徒劳地寻求解脱的过程中无奈地死去。

参考文献

[1]莫泊桑(著)郝运赵少侯(译).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第1版.

[2]契诃夫(著)冯加(译).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7第1版.

篇4:“小混蛋”之死

1968年夏天,在文革最高潮时,北京发生了“小混蛋事件”。多年来,经由王朔小说、电视剧《血色浪漫》等文艺作品的演绎,这一事件已成为江湖上的传说,至今仍众说纷纭。

“这件事的前因后果,特别是最后一幕,除去在座的几位当事人能说得清楚,其他的众多传闻大都是杜撰。”曹都都告诉笔者。

在2008年到2013年间,笔者多次访谈了事件的核心当事人王南生,重要参与者刘沪生、江小路,见证者王冀豫、曹都都等。当年,他们大都是北京“三校”(翠微路中学、育英中学和太平路中学统称“三校”,其生源大部分是部队大院的孩子)的老红卫兵。

笔者试图寻找死者周长利(即“小混蛋”)的亲友,遗憾的是未能联系到,只能根据能接触到的现有材料,呈现另一方的陈述和观点,以尽可能真实地还原这一事件。

结怨“红八月”

事情的缘起,可以追溯到文革初期。

文革发动前夕,在毛泽东授意下,周恩来成立并亲自主持了保密级别甚高的“首都工作组”,甚至林彪、江青都未能与闻。这个机构的宗旨是“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保卫文化大革命、保卫首都”,下设七个小组:部队指挥组、治安组、枪支弹药清查组、电台(清查)组、社会人口清查清理组、监狱看守组、外事侨务组。之后北京出现的红卫兵打流氓、抄家、遣返等,都可从这一初始布局中找到依据。

1966年8月初,北京发生流氓用刀刺伤47中红卫兵及砍伤外交人员等事件,被定性为阶级报复。之后,北京出现了镇压流氓的高潮。

在公安部长谢富治的授意下,凡是在公安机关“挂了号”的、哪怕只有轻微犯罪行为的人员,都由基层派出所提供名单、地址,由红卫兵抓到各个学校,实施“群众专政”。在这一过程中,多人被打死打伤,这一事件被称为“打流氓”。

由此,老红卫兵(又称“老兵”,指文革初期成立的红卫兵组织的成员,以干部子弟为骨干)和“流氓”之间结下了梁子,为日后双方的打群架埋下了伏笔。

到了1967年,对老红卫兵们来说,却已换了人间。

曹都都记得,仿佛一夜之间,他的父母成了黑帮。他家所在的海军大院里,二级部长以上的干部大都遭受了批斗和关押,靠边站了,还不时传来谁谁受虐致死的噩讯。王冀豫回忆,他所住的空军大院里,家里的大人不是被隔离审查,就是出去“三支两军”了,很多家庭只剩下“留守儿童”。

老红卫兵自己的组织——曾经风光一时的“红卫兵纠察队”和“首都中学红卫兵联合行动委员会”(简称联动)等,也先后遭到中央文革镇压。一群奉旨造反、制造“红色恐怖”的未成年人,被挑唆和利用完毕后,摇身一变沦为“可教育好的子女”。“那种‘沉舟侧畔的感觉,当时的民众也许很难理解。”曹都都说。

这些少年身上开始躁动着一种无法无天的暴力倾向,成群结队游荡街头,打架斗殴。

他们之中,“王小点”的名头渐响。

王小点,大名王南生,1949年出生于南京,其父王文轩曾任国防部五院(七机部前身)副政委,开国少将,文革后出任中纪委委员。

在部队大院中长大的王南生,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不能欺负人但绝不能被人欺负,要打架就要打胜。曹都都说,他们在外行动,常常是群体而上,谁胆怯或是不敢出手,回到院里便会被奚落甚至孤立。

文革开始的1966年,王南生在北京翠微中学初三读书,1米8左右的个子,是学校的篮球健将。8月,他和另外6个同学在翠微中学发起成立了红卫兵。“那时候,中学生比大学生有战斗力,初中生比高中生有战斗力。”他说。

失势之后,老兵们开始到处捣乱。按王冀豫的话,他们虽然不能在政治上发挥作用了,但是还可以收拾流氓。

1967年5月29日,红卫兵成立一周年的时候,老兵们在天安门广场召开纪念大会,有组织地喊出口号:“镇压流氓!打倒流氓!”

“小混蛋”崛起

不光是老兵们,在“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等最高指示的不断煽动下,几乎各个阶层都被唤起了暴力的潜质,特别是“痛打落水狗”式的群体暴力倾向。

经过“红八月”残酷打击的玩主(又写作“顽主”),休养生息,开始复苏。他们以地域为界,形成了一个个“码头”,并开始了彼此之间的兼并和冲突。

其中,十六七岁的“新街口小混蛋”渐成气候。

“小混蛋”本名周长利,为北京西城区积水潭、新街口一带平民子弟玩主的首领。根据《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1968年的北京江湖》,周长利的父亲因建国前开过铁匠铺,家里被归为资本家,一家8口住在德胜门城楼与西海之间的一个简易楼里。周长利的出名并非因为打架凶猛。他身边的二号人物边作军说,领头人一般是不动手的,“他只要说一句,‘我新街口小浑(混)蛋,报过了名,我们就往上冲”。周长利善于策划和组织,名气越叫越响。

“小混蛋”的另一左膀右臂、后来曾写作《天字》系列小说的王山(网名“四横竖”)认为,“红八月”过后,社会出现了一种对老红卫兵的再造反心理。但起初,由于老兵打流氓运动的余威尚在,顽主方面羽翼未丰,双方基本井水不犯河水。双方的第一战,发生在1967年的6月,地点在西单闹市。

据王山说,事情的起因是:前一天,周长利等人第一次进到属于老兵传统地盘的新侨饭店吃饭,遭到讥笑。当天,他又因戴了墨镜(这被认为是高干子弟的专利),在西单商场里被老兵羞辱。怒火中烧之下,周长利不问青红皂白把35中的老红卫兵卫×打得头破血流,还抢走了他的军装和鞋。

这之后,双方冲突不断。根据《1968年的北京江湖》一文,边作军称,在月坛公园,周长利带着两个人靠苏式武装带突围,七八十个老红卫兵没拦住。在紫竹院公园,周长利一方以10人对付80多个红卫兵,不但以少胜多,还抢了对方11辆自行车。

但在王南生等看来,这纯属无稽之谈。据他们所知,当时北京没有发生过这等规模的打群架,否则他们“早灭了小混蛋了”。

无论如何,双方积怨日深,确是事实。

导火索

1968年6月间,几天内接连发生的三件事,就与“三校”这个群体直接相关了。

第一次是刘沪生和几个朋友到北海公园划船,结果有人被抢去了军装,还被钢丝锁打破了脑袋。

事后,小邱子带了一个人来到北大医院,塞给刘沪生50元钱。“当时50元钱比工人一个月工资还高呢!”刘沪生说。他问小邱子是谁干的,小邱子不说话,说:“这事就这么算了吧!”

后来刘沪生才知道,那天跟小邱子一起来的,就是“小混蛋”,他来查看情况。那是刘沪生头一次见到“小混蛋”。

不久,刘沪生和姜晓军、苏新民在西四一带理发,姜独自出去买冰棍,看见小邱子,打招呼间,对方一群人围了上来,问他:你哪的?姜反问:你们哪的?那伙人说:我们是“小混蛋”。姜说:我是“三校”的。那伙人说:叉的就是你们“三校”的!

话音没落,一人从背后给了姜晓军一刀,捅在了肩胛骨上,另一个给他大腿一刀,捅断了一条肌腱。

王南生与姜晓军相熟,得知消息后去看他。在他看来,“叉的就是你们三校的”,这是在公然向老兵挑战了。他把身上的钱都给姜晓军留下了,还撂下一句话:“晓军,你好好养伤,我一定给你报仇!”

冤家路窄。仅仅在第二天或第三天中午,还是在同一个地点——西四丁字街,双方就狭路相逢了。

对方用刀顶住王南生的后腰,双方口角了几句,但没动手,本来都要擦肩而过了,王南生突然听到弟弟王毛点的喊叫,扭头看见弟弟正被追打。他把自行车一扔,拿起车上的钢丝锁,迎面冲了过去。

据边作军回忆,他当时从旁边一个木箱子上卸了一根抬把,迎面朝王南生抡过去。

王南生抬手一挡,瑞士手表被打飞了,棍子上面的钉子划破了他的肩头和手臂。

混战时,周长利一直没有动手,双手叉腰,独自站在路边观战。打完架,王南生走到他跟前问:“你就是小混蛋?”周长利很沉稳,没动,也不说话。

“你记着,三天之内我要不碎了你,我那个‘王字立起来写!”王南生说。

当天傍晚,王南生和刘沪生等人去西城公安分局报案。警察提到,他们正要找小混蛋找不到。王南生说:“那好啊,我们帮你们找。找到之后,把他送到你们这儿来,可以吗?”对方表示欢迎,但提醒他们,不能打人,可以自卫。另一个警察还补充道:“你们只要不打死他就行。”

因为衣服上都是血,王南生没敢回家,在学校过的夜。大家分头串联,邀约各大院的老兵,第二天一起去找小混蛋算账。

据边作军回忆,当天周长利教训他们:要打又不往死里打,人家肯定要回来寻仇。得,明天咱玩去,躲开他们。

集结

边作军记得,那一天是1968年6月24日。早上,他和周长利等8个人按约定在北京动物园集合,先在早点铺吃饭,准备饭后乘车去香山。因是出去玩,他们没带家伙,还带着吉他。

但王南生和曹都都确信,那天是6月23日。

王南生清楚地记得,那就是在报案后的第二天。曹都都则记得,那是个星期天,亨得利表店在文革中首次开始卖进口手表。他去排队为家里买表,因此错过了集合时间。

集合地点在王南生所在的翠微中学。早上,老兵们陆续赶来。“小坛子”(姓谭,其父时任工程兵副司令)也来了。“那时候,我们这帮‘三校的人对小坛子印象不大好。因为小坛子经常跟小流氓混在一起,和小混蛋也很熟。”王南生说,“那时对那些不入流的干部子弟,我们也照样动刀子。”因此,他故意当着小坛子的面大声说:“今天谁也别给小混蛋说好话,谁要是给他求情,别他妈怪我翻脸!”

出发时,大概有二三十人,骑着自行车,带着家伙。一路上,城里的老兵们不断从建工部、国家计委、物资部等大院里出来,汇入车流。据说,最多时达到一二百人。

刚开始,听说小混蛋可能在北海公园一带,队伍涌向北海公园方向。后来又听说,他可能在北京动物园一带。于是,后队变前队,都往动物园赶。

遭遇

据边亚军回忆,他最先吃完早点,一出来,就看见黄压压的一片(解放军旧式军装为黄色),立刻大喊:“他们在这哪!”之后扭头狂奔。刚好一辆公共汽车已经启动,他扒上了车门跑掉了。

当时,动物园的对面是一片商业区,南边有一条东西向的铁道,铁道边上是条土路,通向二里沟和甘家口之间。周长利和小邱子就顺着土路往西跑。

老兵们追了上去,先把小邱子打倒在地。小邱子躺在铁路上,谁过来都要上来刺一刀。刘沪生看他他快不行了,就在那护着他,不让别人再刺他了。刘沪生至今认为:“小邱子挺仗义的,在后面护着,要不然小混蛋跑不了那么远。”

小邱子一共挨了20多刀,后来缝了100多针。据说,那之后他就废了,不再当“佛爷”(即小偷)了,以修鞋为生。

其他的人继续追赶周长利。当时,江小路因参与“粮校武斗”事件,刚被公安局放出来不久,身体虚弱,坐在别人的车架上。他看到,周长利身材不高但很匀称,肌肉发达,“跑起来非常矫健,像一个运动员”。

在103路电车二里沟站前面,周长利被哉住了。最先追上来的,是王南生的弟弟王小六,以及舡部、百万庄申区的几个人。他们命令周长利跪下,扒了他的裤子和鞋,摘了他的手表。

周长利突然挣脱开去,只穿着绿色军用线袜朝前跑。老兵们追上去,有人朝他背上砍了一菜刀。他停了下来,一群人骂着,一路推搡着他走。

重创

王南生赶到时,周长利正被押着迎面走来。小胖子、刘××等人在后面用刀子顶着周长利,王小六夹着他的鞋和裤子。

周长利后背有一道五六寸长的伤口,白衬衫上一片鲜血。“这一菜刀我知道是谁砍的,但当事人不愿讲,我也不提了。”王南生如是说,“不过那一刀只是皮肉伤。”

看见王南生,周长利说:“小点,你的手表丢了,我赔你。”王南生说:“你不用说赔我,我知道你会偷,你的东西都不是好来的。”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苏××推开了。“小点,别跟他废话了!”苏上来就给了周长利头上一锤子。

据后来审讯王南生的公安人员向他透露,根据医院的尸检报告,周长利受了三处致命伤。这是第一处。

跟着,祝××上去,又给了周长利一剪子。“这是第二处致命伤。”王南生说。

这时,他急了,拦着其他人说:“行了,别打了!”他对周长利说:“你跪下!叫红卫兵爷爷!”

说这话的时候,他很激动,感觉这就像一种“审判”。“小混蛋扑通跪下了,清清楚楚地叫了声‘红卫兵爷爷。”

周围的人都在嚷着:“小点,让我剁一刀!…‘让我给他一叉子!”王南生喊道:“都别他妈打了!他都给你跪下了,还打他干什么?!把他送公安局去!你们走吧,都别管了!”以后,大部队陆续散去。

最后一击

王南生打算先把周长利送到附近的海军总医院。正好旁边有个骑车看热闹的路人,刘沪生遂命令他:“你过来!骑车带上他!”他不干,说:“这人浑身全是血,我不带他。”刘蛮横地说:“你带不带?你不带他,连你一块揍!”

此时周长利还很清醒,对那人说:“你就带着我吧,弄脏了你衣服,我买新的赔你。”

那人不得已,带着周长利骑在中间,王南生骑在最左边,在他们之间是小坛子。周长利的右边是马猴子,再边上是刘沪生。一群人沿着水电科学院所在的路向海军总医院骑去。

突然,有人拿着擀面杖冲上来,一下子打在小混蛋头上。王南牛?中后面跟着的人喊:“你们他妈的别打了,血都溅到我身上了!”

这时,周长利向王南生求情说:“小点,今天放过我吧。”王说:“别废话!现在先把你送医院治伤。完了以后,送你去海淀公安分局。你呀,玩到这儿就算到头了!”周长利可能不想进公安局,于是又转向旁边的小坛子:“你跟点儿说说,我服了,放过我吧。”

这时,一群人都看着小坛子,眼露凶光。小坛子挂不住了:“你他妈废什么话,你以为我不敢叉你?!”说着,一刀扎了过去。

周长利两腿一蹬,身子一下就直了,然后直挺挺地从车上栽下来,倒在了地上。

后面跟着的一些人又拿着菜刀拥上来了。“这是流氓装死!小点,你别管他,我们要打他了!”

周长利撑着坐了起来,正好面对着王南生,说了一句:“都叫你们红卫兵爷爷了,救救我,救救我!”说完,扑通又倒下了。

王南生看他身体还在动,喊道:“谁也不许打了!”他跑到路边的中国水利科学研究院的传达室,想借电话叫急救车,传达室的人死活称“电话不外借”,他只好拜托对方给公安局和海军总医院打电话。

这时,有人把他从传达室里拉了出来,让他赶紧走。他对呆若木鸡的小坛子说:“你还不赶紧走,这一刀出事了!你记住,什么都别说,赶紧走!”

人散后,江小路才赶来,在周围转了一圈。“心里觉得挺恐怖的,地上好多血。”

等曹都都回家放下表去找队伍时,路遇熟人,说架已经打完了,对方没几个人,根本不堪一击。中午时分,他去海军总医院看了看。门诊楼内乱糟糟的,门外一辆板车上还有血迹。他听说,人拉来时就已经死了。

“流氓杀人犯”

事后,王南生等人顺着运河边回了学校。中途,他让小坛子把刀扔在了运河里。

中午,他们一起到工农兵食堂(即惠丰堂)吃的饭。王南生嘱咐大家:“这回事情弄大了,大家要统一口径,都别主动说出去。如果公安局要问,你们就往我身上推。前面的事我都担着,因为我已经向公安局报过案。后面怎么回事,咱们都不知道。”

下午,王南生准备回家,刚到罗道庄,就被两个骑挎斗摩托车的警察截住了。当晚,他和部分涉案者被关进了西城公安分局的拘留所。之后,他被转到海淀分局的看守所。

为这一案,公安部门前前后后抓了70多人。由于王南生拒不交待,或许还有其他原因,祝××和刘沪生等少数主要参与者,始终没有被抓。

关押期间,在王南生就读的翠微中学、他家所在的七机部大院等,举行了四次上千人规模的批斗会。他胸前挂着一块大牌子,上写“流氓杀人犯王南生”。他每次都在台上喊:“我不是流氓,我们是打流氓的!”每次都招来一顿打。后来,牌子上终于去掉了“流氓”两个字,变成“杀人犯王南生”。

当年9月,他与同案的苏××、小坛子、刘××、马天儿、柱子、秦桧儿一起,被转到了北苑学习班。这个学习班开始叫“黑帮子弟学习班”,后改称为“中央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学习班”。那天被迫骑车带周长利去医院的那人本来与此案毫无干系,可能因为他父亲也是个黑帮,也被关进了这里。直到那时,他们才知道这个“冤大头”叫杨××。

王南生前后一共被关了400多天。1969年底,因一度被打成“叛徒、特务”的父亲获得释放,根据这个学习班不成文的规定,他也获释了。

按照“三天内离开北京”的释放条件,王南生去了外地,在父亲的老部队——40军120师当了兵。

“兵匪合流”

据《1968年的北京江湖》一文所说,周长利死后,北京市的玩主每人军用挎包里装一把菜刀,“见到红卫兵,就办”。

王冀豫认为,这种说法缺乏根据。他猜测,这可能指的是其后在江湖中崭露头角的达智桥“菜刀队”。但“菜刀队”的玩主们并未与大院的老兵们发生大规模的正面冲突,大家时常碰到,还点点头。在王冀豫看来,“菜刀队”实际上吸取了“小混蛋”的教训。

1969年,大院里的老红卫兵们当兵的当兵,下乡的下乡,好勇斗狠的风气不再。后起的大院子弟与玩主迅速融合,进入了王山所说的北京文革历史上极其独特的“兵匪合流”时期。

王冀豫在山西插队时,曾在永济火车站遇到过昔日小混蛋的一帮兄弟。双方都很客气。

这些人多是从新疆跑出来的劳改犯、劳改就业人员,专门在陇海线上扒窃,被称为“吃大轮的”。为向王冀豫演示其神偷妙手,有两人顺手从一个给生产队卖驴的老大爷身上偷了100多元,随后又把钱还给了他。

“他们在向我展示,盗亦有道,这种钱是老头的活命钱,不能偷的。”王冀豫说。

“混蛋找我来了”

让王南生等人不能接受的是,至今一些不了解历史的人仍然认为,他们这些有背景的干部子弟无法无天,可以打死人不偿命。

这一案的涉案人员中,大都被关了一至三年不等。王南生承认,他们中确实没有被判处死刑的,但他认为,这并非因为“优待”,没被重判的原因有三:一是因为责任很难完全分清;二是大都是未成年人犯罪(那天的参加者中,不满19岁的他算是最大的);三是周长利是被立案的刑事犯。他希望那些认为周长利是对抗权贵子弟的平民英雄的人注意一个事实:这些人身上穿的军衣、手上戴的手表、天天下馆子挥霍的钱,都是偷、抢而来。而且,当年从上到下都提倡所谓的“群众专政”“文攻武卫”,私设公堂、草菅人命的情况司空见惯。

“小混蛋事件”前的1967年8月,王冀豫曾在“粮校武斗”中伤人致死,被关进监狱,后也转到了北苑学习班。据他所知,当时对于文革中未成年人的过失杀人,基本上都没有重判。与他同监的一个姓刘的中学生,因被“黑帮子弟”抢走毛主席像章而杀死了对方,证据确凿,但一年后无罪释放了。“不能用今天的法律观念诠释文革中的乱象。”王冀豫说。

但王南生承认,小混蛋再怎么样,罪不至死。“我们虽没有杀人的主观故意,但客观上等于用私刑杀了他。因此,不说在法律意义上,即使在江湖道义上,我对小混蛋也还是有亏欠的。我个人对他的家人表示歉意。”

周长利死后,王山等人一直怀疑有人出卖了他。怀疑曾集中到某一个人身上,因为在动物园转车耽搁了很长时间,就是在等这个人。但是怀疑始终没有得到印证。随着年龄渐长,王山开始有了一个奇怪的推测:这个出卖消息的人,很有可能就是周长利自己。那时,他交了许多老兵朋友,推心置腹,引为知己,甚至不惜为此冷落自己的老朋友。

曹都都一直觉得,周长利阴魂不散。1972年,小坛子重病住院,他和王南生等几个人去看他。小坛子在病床上坐着,手上玩着一把钢丝锁。大家劝他:“你没什么大事,好好养病。”他说:“是啊,我也觉得没什么事。”接着,他又莫明其妙地说了一句:“混蛋找我来了。”

篇5:《小团圆媳妇之死》读后感

“那小团圆媳妇刚来的时候,做婆婆的打了一只饭碗,也抓过来把小团圆媳妇打一顿。她丢了一根针也抓过来把小团圆媳妇打一顿。她跌了一个筋斗,把单裤膝盖的地方跌了一个洞,她也抓过来把小团圆媳妇打一顿。总之,她一不顺心,她就觉得她的手就想要打人。她打谁呢?谁能够让她打呢?于是就轮到小团圆媳妇了。有娘的,她不能够打。她自己的儿子也舍不得打。打猫,她怕把猫打丢了。打狗,她怕把狗打跑了。打猪,怕猪掉了斤两。打鸡,怕鸡不下蛋。惟独打这小团圆媳妇是一点毛病没有,她又跑不掉,她又不能丢了......”

终于打得小团圆媳妇病了。她做梦梦见婆婆又在打她了,或者用梢子绳把她吊在房梁上了,或是梦见婆婆用烙铁烙她的脚心,或是梦见婆婆用针刺她的手指尖。一梦到这里,她就大哭大叫,而且嚷着她要“回家”。

人们于是传着说这孩子身上一定有鬼呢。

于是人们想着各式的办法驱逐这鬼。

求偏方,跳大神,洗澡澡......似乎一切能救那小小可怜性命的招法都使用尽了的了。

人们把大缸里的开水烧滚了,要给小团圆媳妇当众脱了衣服洗澡。小团圆媳妇被烫得昏死过去,活过来又被按到开水里,昏死过去就又想办法救活她。连续这样洗了三次。

人们以为着自己是善心的,在这个孩子昏死的时候想着各种的方法去救她活过来,活过来就又想着看她再一次被按进开水里的挣扎和昏死。人们原是怕她死了的。可是又在催促着她的死呢。

小团圆媳妇最终还是死了。黑忽忽笑呵呵的样子终于消失了,人们似乎都在遗憾的失望着什么。

篇6:小公务员之死读后感300字左右

小公务员因其“小”。内心渴望攀登权利的阶梯,所以对于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印象十分在意。表现在平时谨小胜微,出处留意,上班时早点到,不提前下班,家中有事能不请假尽量不请假而是由同事帮忙“顶一下”,内心希望能得到好的“印象分”。

确实挺有意思,以前在部队机关时,有同事有没事也晚上去办公室“露个脸”的,有家中有人去世还坚守岗位的,想不通是为什么。

新单位后,周五因会议整理录音的事。反正没有按C的意思周末加班搞出来。而是将错就错的将录音文件交上。周一接到电话,问怎么没有整理。周二到办公室一切很平静,没有想像中的暴风骤雨。

无欲则刚,还是继续发挥特长和优势。不要让自己真的成为一个小公务员。

篇7:小公务员之死读后感300字左右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小公务员在戏院看戏,突然他打了个喷嚏,唾沫星喷到了他前面做的大将军身上,大将军连忙用手套擦唾沫,小公务员一见是大将军,就道歉起来,大将军原谅了他,可他依然一直道歉。回到家,他还是惶惶不安,第二天他又去找大将军道歉,弄得大将军是哭笑不得。第三天他还去找大将军“对不起……”还没说完,大将军就骂他滚出去。小公务员听了,回到家慢慢死了。

这是一个多么可笑的故事呀!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有是多么愚蠢啊!将军既然已原谅你,那你又何必再去找麻烦呢?这是小肚鸡肠,平常人们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不跟小事斤斤计较,遇到什么都能理解!

啊,让我们一起放宽心胸,不跟小事计较,快乐的成长吧!

篇8:小职员之死读后感

一、小中见大, 各具特色

契诃夫与莫泊桑都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主题, 善于从平常人的生活琐事中去描写和刻画人物, 透过不被人注意的现象去揭露社会上的种种弊病, 以小见大, 含蓄隽永, 而不是靠曲折离奇的情节去吸引读者。

契诃夫往往运用某些微不足道的平凡的素材, 反映出带有本质性的社会问题。《小公务员之死》写小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打喷嚏把唾沫星子喷洒到将军的头上而忧郁致死的故事。显而易见, 打喷嚏是司空见惯的日常小事, 一个地位低下的小公务员竟因喷嚏打在将军的脑门上终日惶惶不安, 再三赔罪, 最后因将军大喊两声“滚出去”而死掉。作者就是通过这样一件小事揭示出造成这种恐惧和奴才心理的原因是“大人物”长期奴役, 反映了俄国警察制度的本质和社会现实的黑暗。

在这一点上, 莫泊桑和契诃夫有相似之处。在《项链》中, 作家把生活中错综复杂的矛盾交织在小职员妻子玛蒂尔德身上, 产生出令人难以预测的结局。正当玛蒂尔德感到生活很不幸和痛苦的时候, 教育部长的一张请柬从天而降, 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暂时的满足, 借了一挂项链, 兴高采烈地去参加晚会了。正当玛蒂尔德在舞会上“狂热”“陶醉”的时候, 不料项链丢失, 悲剧由此开始。当玛蒂尔德苦熬十年, 历尽艰辛还清债务的时候, 却意外得知女友的项链是假的。这正是对玛蒂尔德虚荣心的绝妙讽刺, 从而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给人的毒害, 有力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

分析这两篇小说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塑造“小人物”形象时继承和发展了果戈理《外套》中流露出对“小人物”的同情之心的主题。同时应该看到他们高明之处:在同情“小人物”不幸遭遇的同时, 注意到他们身上的缺陷, 并加以嘲讽与批评。《小公务员之死》中, 切尔维亚科夫之死固然是俄国专制制度下阶级压迫造成的罪恶后果, 但从主人公为“唾沫星子”溅到将军头上不厌其烦, 卑躬屈节, 再三道歉的行为之中, 明显流露出切尔维亚科夫之死, 除了阶级压迫这个根源外, 专制农奴制在“小人物”身上造成的畸形性格:奴性和怯弱是置其于死地的另一个原因。

而《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不幸是因为社会的极不公平, 金钱带来的罪恶造成的。但从“但是有时候, 她丈夫办公去了, 她一个坐在窗前, 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 那个晚上, 她是多么美丽, 多么使人倾倒啊!”等处心理描写, 表明玛蒂尔德尽管遭受了十年苦难, 但是她对人生的认识仍然是迷茫的, 不难看出玛蒂尔德对社会认识的浅薄, 爱慕虚荣的性格是导致悲剧的另一个原因。

小中见大, 并注意从人性的弱点上挖掘人物悲剧的原因是这两篇小说的共同特征, 但他们艺术风格又有明显的不同:契诃夫侧重于辛辣嘲讽, 莫泊桑对社会现实地揭露尤其深刻。

契诃夫往往用那出色的幽默和机智来代替自己对人和事的评价, 他的幽默饱含辛辣。在《小公务员之死》中契诃夫的幽默才能表现得充分而强烈。笑, 成为他嘲讽现实的一种有力武器和手段。切尔维亚科夫因为喷嚏把唾沫溅到一个将军秃头上而诚惶诚恐, 引起一系列荒唐可笑举动, 将军大叫一声“滚出去!”使他呆若木鸡, 将军又大喊一声“滚出去!”让他吓破了胆, 回家“往长沙发上一躺, 就此……死了”。作品确实让人感到可笑, 可笑之余, 又不禁产生可悲的哀婉情绪。正如高尔基说:“他憎恨一切庸俗、肮脏的东西, 他用一种诗人的崇高语言和幽默家的温和的微笑来描写了人生的丑恶, 很少有人在他那些短篇小说的美丽的外表下面, 看出那个严厉斥责的含义来。”

莫泊桑作品对现实社会具有较深刻的揭露性和重大的认识价值。《项链》通过玛蒂尔德这一人物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上、中、下三等人的生活状况。玛蒂尔德向往的是上层社会豪华奢侈的生活, 她很羡慕那样的生活, 想挤也挤不进去。原因何在?就因为在那样的社会里, 没有金钱、没有地位, 也就没有前途, 没有一切, 婚姻也不例外。莫泊桑就是通过这个人物的描写, 从而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把贫富作为衡量人的贵贱高低的唯一砝码的畸形价值观, 以及金钱对人们心灵的腐蚀, 给家庭、社会造成的灾难。《项链》的深刻批判性还通过“项链”这个意象表现出来。“项链”在小说中就是作家找到的最佳的意指符号, 是整个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象征, 它的本质就是“虚伪”。

二、刻画人物, 各有所长

在刻画人物方面, 契诃夫和莫泊桑都达到了人物性格的高度典型化。在这两位短篇巨子笔下, 切尔维亚科夫、玛蒂尔德身上所具有的特质已不完全是他们自己的特质, 而是带有普遍性, 即“个性寓于共性之中”了。《小公务员之死》描写的重点是当时人物的社会心理:长期在沙皇统治之下, 由于对“大人物”的恐惧而形成的奴性心理。在《项链》中, 作家把十九世纪法国社会里那班郁郁不得志的小资产阶级者醉心虚荣浮华的共性凝聚在这个小职员妻子的富有鲜明个性的形象里。

在人物心理刻画上, 契诃夫有其独特的风格。他主张“应当尽力使人物的精神状态能够从他的行动中看明白”。所以他很少直接叙述人物怎么想, 而是通过人物言行, 点破人物心理活动, 这种方法可称之为:行为暗示描写。在《小公务员之死》中, 就实践了他的创作主张。切尔维亚科夫一看到影响到前排的文职将军, 他开始“慌起来”:

切尔维亚科夫咳了一声, 把身子向前探出去, 凑近将军的耳根小声说:

“对不起, 大人, 我把唾沫星子溅在您身上了……我一不小心……”

“不要紧, 不要紧……”

“看在上帝面上, 原谅我。我本来……我不是故意要这样的!”

“哎, 请你坐好吧!让我看戏!”

切尔维亚科夫窘了, 傻头傻脑地微笑, 开始看戏。他看啊看的, 可是不再觉得幸福了。……压下自己的胆怯, 喃喃地说:

“我把唾沫星子喷到您身上了, 大人……请您原谅……我本来……出于无意……”

在这些描述中, 作家并没有直接融及人物的内心世界, 然而, 读者通过主人公的表情、动作、语言, 深切地感受到他急于“解释”、非常恐惧的内心世界。契诃夫这种通过人物外在表现揭示内心世界的手法, 使其人物的心理更加真实可信, 人物形象也更加生动感人。

与契诃夫不同, 莫泊桑在《项链》中, 除通过玛蒂尔德的言行表现她的种种内心活动外, 还以大量的篇幅直接描述人物怎么想, 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可称之为:直接心理描写。第一部分写玛蒂尔德的种种梦想, 是非常精彩的笔墨。她的种种梦想展现了人生追求, 价值取向, 也折射了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又如舞会上的四个排比句“陶醉于”, 极写玛蒂尔德一时的幸福感受, 集中表现了她的虚荣心。

契诃夫在刻画人物时, 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人物某方面性格特征, 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小公务员之死》集中描写了“喷嚏事件”, 打一个喷嚏致人死命, 这件事本身就是滑稽可笑。作家在描写人物时使用了夸张的手法, 你可看得出他的夸张, 但又感到它完全符合生活的逻辑。契诃夫正是恰如其分地运用了夸张手法, 才使它笔下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状态显得异常地突出、生动、鲜明。

而莫泊桑则通过内涵丰富的细节描写来加强人物性格的渲染。《项链》的结尾当玛蒂尔德的女友告诉项链是赝品时, 小说戛然而止, 看似出人意料, 但细细品味, 却在情理之中, 因为在小说的中间作家做了三次巧妙的暗示铺垫。这些细节描写, 不仅增加了情节的波澜, 而且加强了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使人物更加真实可信。

三、语言简洁, 清新优美

契诃夫和莫泊桑都是语言大师, 他们在运用语言上造诣非常深, 简洁凝练是他们共同特点。

契诃夫要求语言简洁凝练。契诃夫认为:“简练是才能的姊妹”, “写作的艺术就是提炼的艺术”。他能够用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个生动的形象来, 三言两语描绘出一幅鲜明的生活图画。《小公务员之死》仅仅一千六百字, 就描写出了一个令人不能忘怀的形象, 构成了一篇感人至深的小说。契诃夫在具体描写上是惜墨如金的, 他牢牢抓紧小官吏的精神状态, 描写他五次向将军道歉, 描写他的疑团越滚越大, 描写他的恐怖一次比一次加深, 都简洁明了, 排除了不必要的叙述过程。

而莫泊桑在《项链》中除了语言的简洁外, 还体现了清新优美的风格。例如在第一部分:“她梦想那些幽静的厅堂……她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她梦想那些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三个句子排比而下, 充分展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表现她想入非非的欲念。每个句子内部整散结合, 语言优美。整部小说读起来如同我们听一支优美的歌, 曲虽终, 而余音袅袅。正如《漂亮朋友》译序里评价的那样:“他以凡人小事为题材, 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创作形式, 以他那犹如‘一泓清水’的语言风格倾倒了读者, 征服了世人”。

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以小见大、含蓄隽永、人物形象典型化、语言简练是契诃夫和莫泊桑两位作家艺术创作上的共同特征, 但由于他们所处时代和社会的不同, 个人经历的差异, 这两篇小说艺术风格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 我们在学习他们的作品时应倾向其共同点, 同时, 认真区别其不同点, 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他们各自的艺术特色, 才能真正地学习和借鉴他们精湛的艺术成就。

参考文献

[1]契诃夫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

[2]文学作品鉴赏理论与实践.语文出版社, 2001.

篇9:小公司之死

一天,几位原公司的朋友出来小聚,谈起创业的构想,没想到他们也正在考虑这个问题,于是海阔天空,信马由疆,最后,一个最不熟悉的行业电子吸引了大家的共同兴趣。我们感兴趣的出发点是与灯具配套的遥控智能系统,一个简单的遥控器能够控制家庭内所有的灯具开关,当时市场上还没有同类产品,因此我们直观的觉得这是一块较大的空白市场,应该具有广阔的前景。说干就干,第二天我们就开始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我的创业也就此起步。

市场分析,前景广阔

我们兵分三路,一路负责产品技术可行性;一路负责公司注册咨询;我这一路负责市场调查和消费者测试。经过两个星期的咨询、调查,结论令我们为之振奋,首先是产品技术并不复杂,可以由台湾获得,成本也不高;其次是市场充满机会,进一步的研究消费需求,我们发现,消费者对于一种遥控器能够控制房间内所有灯具的概念非常感兴趣,并且认为可以带来快速开关灯具;省去临睡觉前下床关灯的麻烦;半夜小孩哭闹快速反应;网虫不下网;夜晚回家未进屋就有光明迎接等利益,而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人认为这是现代生活的象征。购买意向调查显示,只要价格合理,超过80%的被访者有兴趣尝试。由此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可以长期发展的趋势,尤其在珠三角这种比较现代的地区。深入的竞争调查也令我们振奋,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种能满足这些需要的产品,因此产品利益及竞争策略就迎刃而解了,就用消费者的需求作为我们的品牌利益,这也是竞争对手所不能企及的优势。

营销策略制订,战略战术明晰

2002年3月,广州利秀克斯电子公司成立(因为一些原因,这里用的是假定的公司名),市场及产品策划紧锣密鼓。首先我们把品牌命名为具有舶来品和西化特点的“利秀克斯”,在商标设计上尽量贴近电子化和现代感的特点,结果其英文商标大部分人以为是“伊莱克斯”。

其目标市场包括两个部分:1、城市家庭,以新婚和小孩出生不久的年轻家庭为主,这些人具有收入较高,品位较高和新居为主的特点;2、房地产开发商,期待有新的房产卖点,其目标群定位同以上人群。

针对目标市场的需要,我们的产品对应发展了两个系列,一是具有节能控制系列的节能控制系统(针对单路控制和多路吊灯控制),用于满足既有需要,命名为节能星;另一个就是我们的主打产品,可以控制四路、六路灯具的多路控制遥控系统,命名为智慧星。这几种产品都采用小的接收器,以能够安装进吸顶灯内为标准,不破坏整体美观。

在定价方面由于缺乏参照,针对过去节能遥控系统的价格,多为20元以下,我们把节能星的价格定为稍高于老产品的35元,以取得快速切入,把智慧星 1(4路控制)定为228元/套,智慧星2(六路控制)定为298元/套,以保证运做费用,该价格经市场调查,大部分目标群体都愿意接受。

在渠道方面,我们确定了分销与直销相结合的方式,在分销方面,采取直供小区灯具终端,开发市内小区,利用批发开发市郊市场的办法;在直销方面重点发展房产开发商,争取一次性覆盖整个楼盘,保证零售,同时开展商区直销,扩大渠道接触面。

借机入市,深受打击

2001年11月,利秀克斯产品开始按计划上市,所有的宣传、直销按照计划推进,我们最初的设想是许多消费者会一看到广告,就会有购买需求,进而产生购买,原来的调查也支撑了我们这种想法,但是结果却出人意料,广告出街了一个月,应者寥寥,要求安装的更是少的可怜,是广告效果不佳,还是宣传力度不够?一种失败的情绪笼罩在公司内部,大家都感觉到了前途的渺茫,一些股东也提议是不是开始撤退,省得损失太多。这时,我们的投入已经快断档了,而没有销售的情况给了我更大的压力,我一边劝说大家“广告需要有一个产生效果的过程与时间,希望大家耐心等待”,一边寻找对策,当时我的心里也没有好的办法,但是我知道,问题一定出在消费者那里,于是立即开始新一轮的市场调查。

消费者的调查令我们大吃一惊,大部分人已经收到了产品信息,也有安装的冲动,但是仍担心安装的风险,因此回应者不多。我们在市场调查初期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没有考虑到市场的缩小效应,当时调查的结论放到市场实际中就会严重缩水,这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

转变策略,逐鹿群雄

消费者的需求可以划分为必然需求与边际需求,而边际需求的产品就会产生购买和使用障碍,速容咖啡当年也碰到了这种情况,解决的办法就是先试用,再购买。办法找到了,我立即着手进行下一步的推广。

先安装试用,再付款的方案出台了,在市区的所有用户都可以享受先安装,后付款的优惠政策,期限是两个星期,不满意可以退货。应该说,这种办法已经在其他行业有所尝试,但在电子领域绝对是第一家,也是产品特点决定的一种良好做法。

广告一出,形势立即好转,要求参加者由少变多,直至络绎不绝。最直接的销售出现在直销领域,方案出台第一周,我们就接到了100多个要求安装的电话,小区直供终端也售出了几十套产品,一个月后,我们的销售就达到了十几万元,且收款也极为顺利,基本上没有呆死帐发生。与此同时,房产商方面也传来喜讯,经过样板房试安装操作,一家有3000多户规模的房产商要求进行安装。原本空闲的安装队一下子忙的不可开交,为此我们又开始扩招安装工人,最多时达到 100余人。

为进一步炒热市场,我们开始在各大媒体上采用整版软文的形式进行整体推广,市场进一步升温,销售超出预期。本着“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原则,一个更大的计划产生了,与灯具配套销售。我们利用经销商的关系,在一些知名品牌的灯具上直接安装遥控系统,这样消费者就有了两个选择,一个是智能化的,一个是普通的,通过对比可以有效推进我们产品的销售,而且大批量的灯具多为安装公司购买,有新的卖点,也容易向客户交代。这种做法使得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我分明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但是危机也许就隐藏在胜利之中,关键时刻,成功与失败也只有一步之遥。

产品,成为我永远的痛

在如此大好形势下,我一方面要求快速进行楼盘开发,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市场促销力度,以期通过销量成长降低成本,并实现我最担心的产品规范化生产,保证产品质量。若按此发展下去,也许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前途仍是极为光明的。但是,上市近两个月的时候,产品质量问题出现了。我们原本想通过直接引进台湾的产品进行销售,但由于成本太高而作罢,于是采用国内委托加工的方式生产,但是国内上规模的电子厂不多,而且一般不进行对外加工,退而求其次,我们的产品生产是在一家规模很小的电子厂进行的,基本上是手工出品,于是产品质量问题就成为我最担心的因素。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我不得不请一大批技术人员逐个进行产品检验,当时我们的技术要求是在50米范围内,实现360度自由控制,这样就可以保证18楼以下的住户在楼下就可以控制灯具开关。刚刚上市的产品都达到了这样的要求,而且也取得了良好的口碑传播。

但是,一个月之后,我们开始接到投诉,遥控距离变短,且灵敏度下降,市场对产品的检验往往比我们的工作人员更加真实与准确。立即查找原因,想办法解决,并开始对用户进行新品更换,如果当时我们能很快的查明原因,也许这一切都会从头改写,但遗憾的是,我们变得束手无策了,一方面,直到此时我们才知道,台湾的技术是已经落伍的技术(指我们引进的技术);另一方面,生产工厂为了降低成本,大量使用了质量没有保证的电子元件,导致这种问题是全面性的,而不是某一项改进所能解决的。面对如此困境,我们期待着通过解释与维护工作,保持现有客户,以保证市场规模;同时快速接触上规模、有技术的电子厂家,实现产品更新换代。但是市场是无情的,不可能给我们充足的改进时间,2001年底,危机全面爆发,在解释及调换多次仍不满意后,超过80%的个人用户要求退货,而我们刚刚开发的楼盘才刚刚安装了1/3,并且楼盘开发商也要求停止安装,并拆除所有已经安装的产品,此时,已经是无力回天了。

在内忧外困之下,我们开始着手进行经销商会议,采取经销权贩卖的方式操作市场。然而,这样一次没有结果的会议,仍然进一步加快了公司的衰亡,资金没了,产品积压,投诉不断,新产品开发仅仅是一句空话,内忧外困之下,在最后一次机会面前,我们都成了失败者,一些股东撤资离去,公司也基本处于停业状态,直至关门。现在,当我又成了打工一族的时候,回想当初,也不知是对或错。

上一篇:笋芽儿 教案下一篇:四个最直接的稳健投资理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