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污染源设置与操作许可证管理办法

2024-04-23

固定污染源设置与操作许可证管理办法(通用4篇)

篇1:固定污染源设置与操作许可证管理办法

【法规名称】 固定污染源设置与操作许可证管理办法 【颁布部门】

【颁布时间】 2003-01-22 【效力属性】 已修正 【正

文】

固定污染源设置与操作许可证管理办法

第 1 条

本办法依空气污染防制法(以下简称本法)第二十四条第三项规定订定之。

第 2 条

本办法适用对象,为依本法第二十四条第一项指定公告之固定污染源。

中央主管机关得依固定污染源制程、设备之种类、规模,将前项固定污染源分为第一类固定污染源或第二类固定污染源,并指定公告之。

第 3 条

本法第二十四条所称变更,指设备之更换或扩增、制程、原(物)料、燃料或产品之改变,致增加空气污染物排放种类,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任一空气污染物年排放增加量达许可证记载之年许可排放量百分之二十以上。

二空气污染物年排放量推估较许可证记载之年许可排放量增加达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氮氧化物达四十公吨以上。

(二)硫氧化物达六十公吨以上。

(三)挥发性有机物达三十公吨以上。

(四)粒状物达十五公吨以上。

(五)一氧化碳达一百公吨以上。

(六)其他经中央主管机关指定公告者。

前项第二款第三目所称之挥发性有机物,系指含有机化合物之空气污染物总称。但不包含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化物、碳酸盐、碳酸铵等化合物。

第 4 条

本法第七十六条所称设立,系指固定污染源已建造完成、建造中、已完成工程招标程序或已完成工程发包签约者。

第 5 条

公私场所申请固定污染源设置许可证时,应填具申请表,连同经依法登记执业之环境工程技师或其他相关专业技师签证之空气污染防制计划,向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为之。

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得调阅前项依环境工程技师或其他相关专业技师签证规则汇订而成之工作底稿影本。

第 6 条

前条所称之空气污染防制计划,其内容应包括下列事项:

一计划目标。

二污染源厂场周界外两公里范围内之环境座落图说。

三厂场设施平面配置图说。

四生产制程流程图说及产制期程。

五原(物)料与燃料之种类、成分及用量,产品种类及生产量。

六主要原(物)料、燃料输送、贮存及堆置方式。

七排放空气污染物之种类、成分、浓度及其排放量。

八空气污染物收集设施、防制设施之种类、构造、效能、流程、使用状况及其设计图说。

九空气污染物收集设施、防制设施之设置经费及进度。

一○公私场所设立施工期间采取之污染防制措施。

一一其他经主管机关指定之事项。

第 7 条

公私场所新增(设)或变更固定污染源依本法第六条第二项、第三项或第八条第二项规定,应经模式模拟证明其污染物排放量不超过容许增量限值者,于申请固定污染源设置许可证时,应同时检具符合空气品质模式模拟规范及污染物容许增量限值之证明文件。

第 8 条

公私场所新增(设)或变更固定污染源依本法第六条第三项或第八条第三项规定,应采用最佳可行控制技术,而未采用公告最佳可行控制技术附表所列可行控制技术者,于申请固定污染源设置许可证时,应同时检具下列文件:

一采用低污染性原(物)料、燃料、低污染制程或空气污染控制设施之污染减量说明资料。

二空气污染减量措施或控制设施之相关操作参数、纪录方式及频率。

三空气污染物质能平衡或其他计算说明资料。

四其他经主管机关指定之资料。

第 9 条

应实施环境影响评估之固定污染源,其所属公私场所得检具空气污染防制计划及第七条或前条规定之文件,合并于环境影响评估程序审查,俟环境影响评估审查通过后,迳向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申请核发设置许可证,并缴纳证书费。

前项许可证内容,依审查通过之环境影响说明书、评估书及审查结论核发。

第 10 条

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受理固定污染源设置许可证之申请后,应通知公私场所于七日内缴纳审查费及证书费,并应于三十日内完成审查,经审查符合规定者,应于完成审查后十四日内通知公私场所领取设置许可证。

前项申请文件经审查不合规定或内容有欠缺者,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应即通知公私场所限期补正;届期未补正或未缴纳审查费及证书费者,驳回其申请。但已于期限内补正而仍不合规定或内容有欠缺者,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得再通知限期补正。各次补正日数不算入审查期限内,且补正总日数不得超过九十日。

第 11 条

设置许可证应记载事项如下:

一设置许可证之有效期间及证书字号。

二基本资料:

(一)公私场所名称及地址。

(二)公私场所负责人姓名、身分证明文件字号及住址。

三设置许可内容:

(一)固定污染源之名称、原(物)料、燃料用量或产品产量、设计操作条件。

(二)空气污染防制方法及设备之名称、型式、设计处理容量及处理效率。

(三)空气污染物之收集排放方式、排放管道口径及排放口位置。

(四)空气污染物之排放种类、年许可排放量。

(五)空气污染物之年许可排放量推估依据。

(六)固定污染源许可公告批次及专责单位或人员应符合设置之规定。

(七)其他经主管机关许可事项。

第 12 条

公私场所应于取得固定污染源设置许可证后,始得进行固定污染源设备安装或建造,并应依许可证内容进行设置或变更。

第 13 条

公私场所依本法第二十四条第二项规定,申请固定污染源操作许可证时,应填具申请表,并检具下列文件,向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为之:

一目的事业主管机关核准设立之相关证明文件影本。

二空气污染防制计划差异说明书。

三试车计划书,其内容如下:

(一)试车步骤或程序及达到申请最大产能操作条件所需日数。

(二)推估各试车步骤或程序之空气污染物产生情形及防范污染排放超过标准或限制范围之措施。

(三)空气污染物排放检测计划。

四其他经主管机关指定之文件。

第一项第三款第一目之试车日数,不得超过九十日。但经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核准者,不在此限。

第 14 条

公私场所依本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申请固定污染源操作许可证时,应填具申请表,连同下列文件,向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为之:

一目的事业主管机关核准登记或核准营运之相关证明文件影本。

二空气污染防制措施说明书。

三空气污染物排放检测计划。

四其他经主管机关指定之文件。

第 15 条

前条所称之空气污染防制措施说明书,其内容应包括下列事项:

一防制目标。

二污染源厂场周界外两公里范围内之环境座落图说。

三厂场设施平面配置图说。

四生产制程流程图说及产制期程。

五原(物)料与燃料之种类、成分及用量,产品种类及生产量。

六主要原(物)料、燃料输送、贮存及堆置方式。

七排放空气污染物之种类、成分、浓度及其排放量。

八空气污染物收集设施、防制设施之种类、构造、效能、流程、使用状况及其设计图说。

九其他经主管机关指定之事项。

第 16 条

公私场所有数固定污染源,其型式、规模、操作条件及污染防制设备均相同者,得报经主管机关核准,择一定数量污染源进行检测作业。

第 17 条

固定污染源操作许可证之审查及核发程序如下:

一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受理固定污染源操作许可证之申请后,应通知公私场所于七日内缴纳审查费及证书费,并于三十日内完成书面审查。经审查符合规定者,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对于依本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申请者,应通知其进行试车;对于依本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申请者,应通知其进行空气污染物排放检测。

二公私场所接到前款试车通知者,应依试车计划完成试车,并于核准试车时间届满后十五日内,向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提报空气污染物排放检测报告,其检测结果符合排放标准者,得继续进行试车;公私场所接到前款空气污染物排放检测通知者,应于四十五日内依核定之空气污染物排放检测计划完成检测,并向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提报空气污染物排放检测报告。

三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应于收到前款检测报告后十五日内完成审查,经审查符合排放标准者,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应于完成审查后十四日内通知公私场所领取操作许可证。公私场所依本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申请操作许可证者,应检具目的事业主管机关核准登记或营运之许可文件,向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领取操作许可证。

公私场所无法依试车计划完成试车者,得于试车期限届满前向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申请展延。

第一项申请文件或空气污染物排放检测报告经查不合规定或内容有欠缺者,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应即通知公私场所限期补正;届期未补正、未缴纳审查费及证书费或未提报空气污染物检测报告书者,驳回其申请。但已于期限内补正而仍不合规定或内容有欠缺者,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得再通知限期补正。各次补正日数不算入审查期间内,且补正总日数不得超过九十日。

第 18 条

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审查公私场所依第十三条或第十四条规定提出之空气污染物排放检测计划时,符合下列情形者,应令其进行空气污染物检测:

一有固定排放管道且依规定应设置采样平台;或属逸散性污染排放有适当之代表性周界位置可检测者。

二具有经中央主管机关核发许可证之环境检验测定机构可进行检测者。

第 19 条

公私场所固定污染源依第十七条进行试车或检测时,其操作条件应达操作许可证申请最大产量、原(物)料或燃料使用量百分之八十以上;无法达百分之八十以上者,应以试车或检测时之实际操作条件增加百分之二十为上限,作为操作许可证核定内容。

第 20 条

操作许可证应记载事项如下:

一操作许可证之有效期间及证书字号。

二公私场所基本资料:

(一)公私场所名称及地址。

(二)公私场所负责人姓名、身分证明文件字号及住址。

三操作许可内容:

(一)固定污染源名称、原(物)料、燃料用量或产品产量及其操作条件、操作期程。

(二)空气污染防制方法及设备之名称、型式、处理容量及操作条件。

(三)空气污染物之收集排放方式、排放管道口径及排放口位置。

(四)空气污染物之排放种类、年许可排放量。

(五)空气污染物之年许可排放量推估依据。

(六)空气污染物排放之监测、定期检测、申报及其他应遵行事项之规定。

(七)固定污染源及空气污染防制设备操作纪录规定。

(八)空气污染防制设施或监测设施之检查、保养、纪录及其他应遵行事项之规定。

(九)固定污染源许可公告批次及专责单位或人员应符合设置之规定。

(一○)其他经主管机关许可事项。

第 21 条

公私场所应于取得固定污染源操作许可证后,始得操作,并应依许可证内容进行操作。

第 22 条

固定污染源设置及操作许可证记载之各项许可条件、数值,得有百分之十之容许差值。但仍应符合相关管制及排放标准之规定。

第 23 条

公私场所因操作内容异动而与操作许可证记载内容不符,未涉及变更者,依下列规定办理:

一制程、设施或操作条件异动者,应于异动前,依操作许可证申请及核发程序,重新申请。但未增加空气污染物排放量者,得不重新进行检测。

二改用低污染性原(物)料或燃料、拆除或停止使用产生空气污染之设备、增设防制设备或提升防制效率者,得于事实发生后三十日内检附相关证明文件,向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申请换发许可证内容。

依前项第一款规定重新申请操作许可证者,应填具申请表,并检具空气污染防制措施差异说明书、试车计划书及异动所需之工程期程等相关文件。

试车日数不得超过九十日。但报经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核准者,不在此限。

第 24 条

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受理第一类固定污染源设置、操作许可证之申请,其审查期间得延长十五日;受理第七条或第八条之固定污染源设置许可证之申请,其审查期间得延长三十日。

第 25 条

许可证于有效期间内因毁损、灭失或其记载之基本资料有异动者,公私场所得于事实发生后六十日内检具证明文件,向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申请换发或补发。

逾前项期间,经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通知换发或补发许可证者,应于接获通知后十日内检具证明文件,向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申请换发或补发。

第一项公私场所固定污染源设置完成并已取得操作许可证者,免申请设置许可证之换发或补发。

第 26 条

依本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申请许可证展延者,应填具申请表,向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为之。申请展延操作许可证者,并应检具一年内最近一次之检测报告,或其他足以说明符合本法相关规定之证明文件。

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受理前项展延许可证申请后,应于三十日内完成审查,经审查符合规定者,应于完成审查后十四日内通知公私场所缴纳证书费,并领取许可证。

第一项申请之文件不合规定或内容有欠缺者,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应即通知公私场所限期补正;届期未补正或未缴证书费者,驳回其申请。但已于期限内补正而仍不合规定或内容有欠缺者,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得再通知限期补正。各次补正日数不算入审查期限内,且补正总日数不得超过三十日。

第 27 条

公私场所预计得于三个月内完成固定污染源设备安装或建造者,得填具申请表,连同空气污染防制计划及第十三条第一项第三款、第四款规定之文件,向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同时申请设置许可证及操作许可证。

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受理前项设置及操作许可证之申请,应依第十条规定审查,经审查通过后,通知公私场所领取设置许可证并进行试车,再依第十七条第一项第二款、第三款、第二项、第三项及第十九条规定,审查及通知领取操作许可证。

第 28 条

公私场所固定污染源因产能或产品变动快速,须持续申请许可产能异动或变更者,得一次申请未来五年内将达成之产能条件许可或原(物)料、燃料使用量之最大操作条件许可。其进行试车或检测时,得以一定制程条件作为操作条件,不受第十九条规定之限制。

公私场所依前项规定申请设置及操作许可证时,应检具第五条、第十三条或第十四条规定之文件及下列资料或文件:

一自申请日起五年内之预定产能资料或原(物)料、燃料操作条件。

二申请未来最大产能条件或最大操作条件下预估之污染物排放量。

三产能或产品快速变动之说明。

四固定污染源设置之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连续自动监测设施计划,或其他报请中央主管机关认可,足以证明其排放污染物符合规定之替代监测方案,及空气污染物排放之监测、检测、申报之作业因应方式。

五其他经主管机关指定之文件。

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受理前项许可证之申请,得以其未来五年内最大产能条件或最大操作条件,作为设置及操作许可证核发之依据。

第 29 条

公私场所依前条规定取得操作许可证者,其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且不受第二十二条所定百分之十容许差值之限制:

一产能变动快速者:

(一)操作条件之产品产量、原(物)料或燃料使用量每增加达许可申请量百分之二十时,于一个月内依规定完成检测。检测时操作条件之产品产量、原(物)料或燃料使用量应达增加之实际量百分之八十以上。

(二)定期记录主要原(物)料、燃料、产品及防制设备相关操作事项,并依规定进行检测及申报作业。

(三)前目之操作及检测纪录,除另有规定外,应于每年一月、四月、七月及十月之月底前向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申报上一季之纪录。

二产品变动快速者:

(一)每日记录主要原(物)料、燃料及防制设备相关操作事项。

(二)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空气污染物之检测。

(三)前二目之操作及检测纪录,应每半年定期向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申报。

三其他经主管机关指定之事项。

第 30 条

已取得设置或操作许可证之公私场所固定污染源,其申请文件有虚伪不实者,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得撤销其设置或操作许可证。

已取得操作许可证之公私场所固定污染源,违反本办法相关规定并具有本法第八十二条第二款至第七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必要时,得废止其操作许可证。

第 31 条

本办法所称之空气污染物年许可排放量,其推估依据之顺序如下:

一公私场所连续自动监测之资料。

二主管机关或公私场所自行或委讬执行之检测报告数据。

三中央主管机关公告之排放系数及控制效率。

四国内外相关技术论文与测试数据。

五其他经主管机关认可之排放系数或替代计算方式。

公私场所固定污染源空气污染物年许可排放量,得作为设置许可证及操作许可证变更之依据,其增加量百分比计算,应以相同之推估依据计算之。

第 32 条

经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依本法第二十四条第一项规定办理许可证审查核发时,得准用本法第七十九条第二项规定订定之收费标准,向公私场所收取审查费及证书费。

第 33 条

经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政府其他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中央主管机关得公告停止部分或全部委讬:

一受委讬机关无法配合中央与地方主管机关执行许可管制业务,经中央主管机关认定者。

二地方主管机关提出委讬机关不宜继续接受委讬之理由,报经中央主管机关认可者。

三主管机关依法实施总量管制,另有相关规定者。

四受委讬机关提出不再继续接受委讬理由,报经中央主管机关同意者。

五其他经中央主管机关认无委讬之必要者。

第 34 条

本办法自发布日施行。

篇2:固定污染源设置与操作许可证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陕西省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办法》的通知

陕环发〔2012〕58号

来源:总量处日期:2012/9/4 15:54:58

各设区市环保局、杨凌示范区环保局、西咸新区规划土地环保局:

为了加强我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工作,进一步做好污染减排工作。结合我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省厅制定了《陕西省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六月十三日

陕西省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陕西省《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新、改、扩建设项目排污指标(总量指标)许可,依照《陕西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管理暂行办法》(陕环发〔2012〕40号)执行。

在本省辖区内向环境排放大气与水污染物的工业企业、城镇污水处理厂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等已投入试生产试运行或投入生产运行的排污单位的排放许可管理适用本办法。

其他排污单位排污许可管理由各(设区)市级环保局参照本办法执行。

固废与辐射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依照相关法律规定执行。

第三条 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下列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的核发:

(一)各设区市污水处理厂。

(二)装机容量在20万千瓦以上的火力发电厂。

(三)上市企业。

第四条 除第3条以外的排污许可证发放,由各(设区)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职责核发,核发结果应报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以便建立统一的省级数据平台。

第五条 排污许可分为总量审批和排污许可证颁发。排污许可证分为排污许可证和临时排污许可证两类。

第六条 本办法的排污许可因子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烟粉尘等。

第七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遵循公开、公正、严格、细致的原则做好本辖区的排污许可管理工作。

第八条 排污许可证的申请和受理程序依照《陕西省环境保护厅行政许可申请受理与决定送达制度》执行。

第九条 新(改、扩)建项目在试运行前30日向具有核发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领临时排污许可证,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30个工作日内申请换发排污许可证。

第十条 排污单位申领排污许可证,须提交申请报告和发证机关认可的技术支撑单位出具的核查报告。排污单位申领临时排污许可证,须提交申请报告并附总量审批文件。

第十一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受理后20个工作日内作出许可证决定。

第十二条 排污单位符合下列条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排污许可证:

(一)生产装置和工艺及污染治理设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

(二)排污口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三)污染物达标排放达到总量控制的要求。

(四)排污口安装有在线监测仪器,并通过有效性审核。

第十三条 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许可证包括正本和副本,排污许可证的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效力。正本载明下列第(一)、(三)、(五)、(八)项内容,副本载明下列各项内容:

(一)持证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

(二)主要生产设备和产品、主要污染防治设施及其处理能力。

(三)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强度)控制指标和允许排放总量。

(四)排污口位置,污染物排放方式与去向。

(五)本证的有效期限。

(六)本证的年检时间、年检记录。

(七)违法、违章记录。

(八)发证机关和发证时间。

第十四条排污许可证有效期为三年,临时排污许可证有效期不超过一年,限期治理期间临时排污许可证有效期与限期治理期限相同。

第十五条 排污单位在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内须到发证机关进行年审,年审结果记入排污许可证副本。年审提供以下资料:

(一)企业生产经营和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报告。

(二)市级以上监测部门监测报告或经有效性审核的在线监测数据。

(三)发证机关下一级环保部门准予年审或不予年审的意见。

第十六条符合以下条件的通过年审:

(一)产能、规模、工艺等未发生明显变化。

(二)上主要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三)无其它环境违法行为。

第十七条存在以下问题的不能通过年审:

(一)超标或超总量排放主要污染物的。

(二)产能、规模、工艺等发生明显变化。

(三)存在环境违法行为且未整改完毕的。

第十八条排污单位应在排污许可证到期前30日向发证机关申请换证。排污单位发生资产重组、产权变更、法人变更等情况的,应在变更后30日内向发证机关申请变更排污许可证。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吊销其排污许可证:

(一)以不正当行为获取的排污许可证。

(二)经限期治理仍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

(三)发生重特大污染事故或生态破坏的。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发证机关注销其排污许可证:

(一)排污许可证有效期满未申请延续的。

(二)因停产、转产或其他原因不再排放污染物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条 排污许可证申请表、排污许可证、临时排污许可证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式、统一编号。

第二十二条排污许可证和临时排污许可证的正本应悬挂于主要办公场所或主要生产经营场所。

第二十三条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全省排污许可证审批及发放数据平台,将结果在网上公布。

第二十四条排污许可证和临时排污许可证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或出售。无证和超标超量排污等违法排污行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篇3:固定污染源设置与操作许可证管理办法

1 烟气连续排放监测系统 (CEMS系统) 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 (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 是可实现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的现代化仪器设备。通过该系统可以方便地检测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通过传输系统实时传输检测结果至管理部门。可远程监测各现场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对数据库进行分析, 统计出日报、月报、年报、及实时数据报表和统计图形, 真正达到连续准确可靠的监测目的。

2 西安市CEMS系统发展的三个阶段

西安市CEMS系统起步相对较晚, 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2.1 CEMS系统从无到有阶段

2005年西安市首次在安装CEMS系统, 就此开始了CEMS引进和开发阶段。在此之前对火电厂的排放监测都是使用人工取样, 实验室分析, 工作量大且实时性差。引进了连续烟气监测系统在当时是个很大的提高, 但这个阶段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淡漠, CEMS系统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及足够的重视, 缺乏环境管理依据, 环境管理对自动连续烟气监测仪缺乏专业的使用人员和维护人员, CEMS系统的监管处于空白阶段, 加之部分企业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人为致使价格昂贵的CEMS系统大部分成为摆设。

2.2 CEMS系统发展阶段

2007年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在我国全面展开, CEMS系统作为总量核算的重点考核内容之一, 大量应用到火电厂以及城市供热锅炉、工厂锅炉等污染源, 此时安装的CEMS产品类别多种多样, 安装、检测方法五花八门。但大部分照搬其他地区的技术和方法, 没有考虑到本地的实际情况。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管理, 这个阶段出现的CEMS产品参差不齐, 良莠难辩, 安装位置缺乏规范性和合理性, 数据处理缺乏一致性, 实际测得的数据缺乏权威性。

2.3 CEMS系统成熟阶段

2009年后, 集中性的对排污企业CEMS系统的安装、调试、使用、维护、联网、数据上报等要素进行了进一步规范, 使得CEMS系统变成了一套完整的监管体系。对污染物监测参数及定期比对要求都做了具体要求。并将数据传送到环保监测部门, 真正实现CEMS的有效应用。

3 CEMS系统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CEMS系统监管难度大

保证CEMS系统需手工比对以确定其上报数据的真实性, 但由于早期烟气自动在线设备安装时, 对CEMS安装位置未做硬性规定, CEMS系统在建设前期未征求有关环保部门的意见, 导致目前部分CEMS系统的手工监测需监测人员爬上保护措施极差的直梯, 并且部分监测平台位置较高, 我市最高的在线监测平台距离地面达45米, 增加了监测难度, 增大了监测人员的安全隐患, 不利于日常的监督管理。

3.2 CEMS数据的真实性、稳定性、合理性不足

CEMS监测数据的真实性、稳定性与合理性主要基于CEMS监测系统的安装位置的合理性及监测系统日常运行维护的经常性与规范性, 根据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试行) (HJ/T75—2007) 和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HJ/T 397-2007) , 要求CEMS系统颗粒物的采样点应设置在距阀门或变径处上游方向不小于2倍烟道直径, 下游方向不小于4倍烟道直径处。而手工参比方法, 其颗粒物的采样点应设置在距阀门或变径处上游方向不小于3倍烟道直径, 下游方向不小于6倍烟道直径处, 但在实际中, 企业锅炉房受场地所限, 排气烟道纵横交错, 汇流、分流烟道增多, 能够满足监测规范要求设置采样孔的位置不足。近年不少企业锅炉房都实施了改造, 锅炉吨位进一步提高, 烟道直径加大, 但建设场地并没有随之扩大, 监测位置出现扰流、絮流、旋流的机会加大, 无法保证对烟气排放情况的真实反映。采样位置布设不合理也会加大日常维护的难度, 造成部件缺损等问题, 尤其是烟尘测量数据, 必须经常进行擦拭等维护工作, 导致测量数据错误故烟尘仪的维护工作量很大, 导致数据的真实性无法保证。

3.3 CEMS系统正常运行维护困难

CEMS系统为实时监测采样系统, 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腐蚀性气体长期接触, 容易出现损坏现象, 因此CEMS需留有足够的配件保证设备正常的运行与维护, 但随锅炉或主机买入的CEMS产品属配套采购产品, 不被重视, CEMS供货品质较差。单独招标采购的产品, 污染企业如果对CEMS作用认识不清, 存在敷衍完成环保任务的思想, 就会不重视质量, 一味追求低价中标。政府部门制定采购的CEMS产品, 排污企业通常也不过问质量和功能。产品质量较差会直接影响CEMS的使用寿命, 增加日常运行维护的难度, 我市少数在线设备使用不足一年即产生严重质量问题, 难以稳定运行。另外, 为了拿到合同, 有的供货商对用户的承诺远远超出了自身的实力, 致使售后服务不能满足CEMS正常运行要求, 导致安装调试时间长、安装质量差、备品备件不足或不合适、不能及时提供更换部件、售后服务的技术人员水平低等。仪器供应商对企业专职人员的培训工作不到位, 导致企业人员对仪器不够了解, 对仪器进行误操作。同时, CEMS购买用户存在忽视到货验收、安装调试检查, 造成设备先天不足;为了控制投资, 设备质量不保证, 备品配件不充足。 (下转第168页)

3.4 企业重视不足

目前, 由于CEMS的数据仍不作为环境日常监督执法的依据, 因此排污企业对于CEMS系统的运营整体积极性不高, 企业内部管理上存在相互脱节或职责不清现象, 少数企业甚至没有将CEMS纳入正常的生产管理范围, CEMS运行管理人员基本上没经专门培训, 技术水平不能满足要求。有的电厂出国培训的人员不负责运行维护, 而运行维护人员得不到培训, 运行中日常维护差, 不能定期对仪器进行标定。个别企业无专人负责CEMS仪器运行, 私营企业人员流动性大也会导致CEMS运行维护的不足。

4 结语

4.1 进一步加强环境管理制度的确立

尽快出台相关配套的管理规定, 进一步明确CEMS购买、检定、认可、验收、联网、数据使用等管理要求, 使监测数据真正成为环保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和依据。将环境管理前置, 及时规范企业行为, 为设备运行期环境管理提供便利。

4.2 严格招投标市场准入, 加强源头监督管理

严把设备准入关, 加强对已安装CEMS的排污企业的调查和监督, 维护市场招投标的统一、开放、竞争和有序。对于CEMS用户普遍反映问题严重、不守信誉的生产商, 政府部门应提出限制准入要求。对于不负责的设备机构也应按相应的法规进行处罚。

4.3 加强CEMS运营与管理

强化CEMS运营与管理, 建立和完善CEMS供应方和用户方的行业管理、协作机制及技术交流机制, 着重解决好共性问题, 培训好CEMS运行和维护人员。督促企业制定完善的CEMS运营管理制度,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 定时对仪器进行标定。逐步将CEMS系统纳入排污企业处罚依据中来, 提高排污企业对CEMS系统的重视度, 切实发挥CEMS系统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HJ/T 75-2007) [S], 2007.

[2]环境保护部.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试行) . (HJ/T76-2007) [S], 2007.

篇4:固定污染源设置与操作许可证管理办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习题设置;习题操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更为关注讲授环节,学生练习往往不被重视,或者虽被重视而将时间置于课后,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种不尽如人意的状态,即教师讲得很多,而学生接受很少,长此以往,陷入教学恶性循环的怪圈. 为此,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总结先进经验,特别是强调习题操作的优势,积极谋求教学改革,力争在课堂上达到精讲与精练的效果,以使学生的负担得以减轻的同时,促进其智力和能力的同步发展.

数学习题的设置原则

对于教师来讲,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安排习题,应当把握下述四个原则.

1. 强调目标的针对性

课堂习题应当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并强调其针对性,要具体了解学生希望处理的问题,从而择优筛选出那些具有启迪功能、代表作用的问题. 一堂课的时间并不长,当教师完成新课讲授以后,剩余的时间已经不多,因此,习题必须要以针对性为前提,突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重难点.

2. 强调层次的均衡性

课堂习题的设置既要让学生吃饱,也要让其吃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发展的机会. 因此,教师在研究给予题目的内容时,应当考虑到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规律,使题目满足层次性要求. 比如,可以把练习划分成三个不同层次:层次一,强调基础练习,也就是教材里面的基本题目,这些内容要求所有学生均能理解;层次二,强调拔高练习,也就是对基本题目的变式与综合,这部分题目相对灵活,用于训练学生将知识变为技能的能力,需要让多数学生在努力后完成;层次三,强调挑战练习,也就是提供一些开放性更强、创造性更高的问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突破自我.

3. 强调质与量的协调性

课堂习题的设置应当重视质量、减少数量,提高练习效率. 对于教师来说,应当让有限时间得到更加合理的应用,尽量选择那些典型性与易混性题目,并使题目保持一定的规律变化特点,从而达到重质且减量、择优且普遍的特色. 对于基本题来说,应当达到一题覆盖一类的效果,保证学生借助问题理解与掌握新知识;而对于拔高题和挑战题来说,则要帮助学生实现触类旁通与举一反三,促进其综合能力的进步.

4. 强调练习评价的准确性

学生完成练习后得到及时且准确的评价,一方面可以让其理清解题思路,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巩固. 这两方面的作用也就决定了问题操作之后的评价不能仅仅“就题论题”,而要带领学生进行习题内涵研究,力争站在多个视角分析问题,从而进一步拓展知识面,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评价手段是多元化的,即可以利用“一题多解”“错例分析”的办法,也可以形成“变题讨论”的局面,在评价过程中,师生共同对题目的类型、覆盖的知识点,以及解题的步骤等内容予以归纳,从而发现规律、注意事项、易错点等.

数学习题的操作策略

在强调了数学习题的设置原则,并且按照原则给出恰当的问题以后,接下来便步入习题的具体操作环节,这一环节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教师的指导工作仍然不能被忽略. 具体的操作策略可以从三个角度考虑.

1. 利用精练促进学生的协作交流

利用精练促进学生的协作交流亦可以称之为借助协作交流达到精练效果,从而让学生对知识与技能产生深度理解. 学生在独立练习时,自己也完全有可能得到正确的结果,但是其弊端很明显,其一是解题速度较慢,其二是解题视角较单一. 而学生在独立练习以后,将自身成果同其他同学分享,大家共同研究后再得到的结论,往往源于不同角度,这是学生能力促进的良方. 比如,接触到全等三角形条件的有关内容时,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任务,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绘制出一个三角形,且让三角形两内角的度数是40°与60°,同时一条边为5 cm. 每一名同学独立完成,皆可以绘制出与要求相符的三角形,而在接下来的问题交流环节,学生则可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了解大家所绘制的成品是否完全一致,学生会看到:有三种不同的三角形,都满足教师的要求. 交流与分享的过程,让学生增强了知识的相互了解,从而达到深度探讨的可能,了解到这些三角形的共同之处,并对其背后所隐含的规律加以总结,明确了何为“对应相等”的概念,继而说明判断三角形全等的两种手段. 无疑,这样的做法是学生独立操作问题所难以达到的.

2. 利用生活联系满足练习的拓展需求

同样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提法,使问题处在生活实际情境中不失为一种最有效的问题操作策略. 这一策略让数学练习问题回归到生活、应用到生活需求当中,是一种既有现实意义、又有较高挑战性的安排,更容易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 对此,教师可以将既有问题重新包装,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环境中引申开来,给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比如平时最常见的购物情境、乘车情境等. 如讲解与二次函数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可将枯燥的问题加以转换,举出下面情境:去超市购买苹果,如果苹果的价格为2.6元/斤,那么y(所用钱数)同x(苹果斤数)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它属于哪一类型的函数?而若是用50元去买苹果,那么y(苹果斤数)同x(苹果价格)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它属于哪一类型的函数?接下来,教师还可以将问题上升到另外的层次:若苹果现价为2.6元/斤,在两度提价以后达到y元,那么y与x(增长率)之间存在哪种关联?借助这样的问题,学生从生活角度理解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数的内涵,从而将数学应用价值展现出来,这更能激发学生发挥自身才智的积极性,促进其应用能力的进步.

3. 利用精练问题掌握数学思想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利用多种途径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以后,很多学生都会产生利用知识点解题的热情,抓住这个机会,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有关的练习内容,使学生了解到知识内容与问题处理间的关系,但此时需要注意的是,题目不能偏难偏怪,而是要偏向于利用精练问题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思想,既应使学生在此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也应使其受到基础变式题的训练,用以使其易发生错误的地方得到纠正. 在练习问题给出时,可以给学生预留充分的思考时间,这样的做法可以使其创造空间更加开阔,符合学生求异思维培养的原则. 比如,在接触到与平方差公式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提供一组基于基础知识的变式问题:A. (-1+x)(-1-x);B. (x+2y)(-x+2y);C. (-2b-5)(2b-5);D. (3m-5n)(5n+3m);E. (-3ab+c)(3ab+c)…上面所提供的这些练习,信息含量比较大,其中既有直接借助公式的内容,也有使公式加以变化的内容,后面其实还可以加上综合化的计算内容,能突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学生进行练习时,教师要对反馈效果及时观察、了解,掌握学生的疏漏,并马上给予纠正. 当学生普遍完成以后,教师再给出如下一组问题:A. 借助平方差公式计算704×696;B. (x+y)(x-y)(x2+y2);C. (a+b)2-(a-b)2…这几个练习能对学生的想象力产生明显帮助,使学生借助灵活的思维运用公式,并依靠转化思想达到简便计算的效果,同时还利于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形成. 最后,还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利用精练问题掌握数学思想,应当同课堂教学内容保持紧密的联系,要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内容的前提下进行问题训练,且在问题训练中接受新思维方式的磨炼,而并非本末倒置地先处理思维发展问题.

一节初中数学课的习题训练内容是参考教材知识体系,再加上学生当前所处的实际知识能力水平所予以设定的. 对于整个教学过程来讲,习题训练是其中一个关键性组成部分,如果习题教学设置与操作得当,不仅可以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加巩固,还可以对其技能和思维有良好的启发作用. 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遵循习题的设置原则下,把握生活应用、协同交流、思想应用等几种策略,让习题训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上一篇:医疗调研报告下一篇:led照明市场营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