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健康总结

2024-04-26

幼儿园教师健康总结(共9篇)

篇1:幼儿园教师健康总结

很荣幸有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天时间,但也让我受益良多,这次的培训学习也对我今后的工作有许多的借鉴之处。

应该说这次的培训给了我自己一个全身心放松的机会。60岁的林老师童心依旧,满面天真烂漫的笑容让你觉得他已经超越了年龄的界限。整天的培训由他亲自说、唱、跳,把体质能的幼儿体操部分演示给大家,而他简单的一句:“要想玩别人,就先玩自己”。给了我们全新的教育理念,是啊,如果在组织孩子们活动的时候,自己都不会玩,怎么去带着孩子们玩呢?孩子们最需要开心的玩,能让孩子们在玩中不知不觉的学习是我们追求的最高教育境界,会玩又谈何容易呢?如果自己没有一颗想玩的童心,我们永远只是会说教的老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师。

相对于我们女老师而言,男老师身上的阳刚和勇敢是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的,这次给我们培训的是亚太体智能课程的创始人——来自台湾的林永哲老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和善而又充满活力的老师,身上的打扮很是抢眼,戴一顶蓓蕾帽,帽檐朝后,脖子间系了一条绿黄相间的领巾,手腕上带了两个护腕,下身则是一条白色的裤子,脚着红色的鞋子,着实比我们年轻人还要新潮。林老师非常的幽默风趣,言谈间很有主持人的风格,他说的话虽然很简单,却能打动你的心,而且他能够注意和我们的互动,调动现场的气氛,他不做综艺节目主持人实在有点可惜了。

林老师虽然年近60,但他坦言自己永远6岁,就如他所说,自己不是6岁的心态,如何去教育6岁以下的孩子,“要玩别人,先玩自己”,每一天的太阳都一样,只要你带着享受的心态去工作,那么职业瓶颈和倦怠也许会离你远去。快乐很重要,只要你怎么去看待,是的,觉得简直好久都没有这么开心和快乐了,可能是忽略了生活中那些让自己快乐的点滴,也可能是平淡的生活磨灭了自己对生活的激情,但是,在这里,我找到了久违的开心。

下午,林老师又换了一套鲜艳的服装,教我们跳带动操。现场众人起舞,合着好听的音乐,很有健身房的感觉。跳了一下午,出了一身的汗,体力有点不支了,可是林老师依然劲头十足,实在是佩服他的精力。

生命在于运动,真的.不错,虽然一天的培训有点累,但是我的头脑和我的身体都得到了一次活动和洗礼,感谢这次培训的机会,如果你珍惜生活中每一次的馈赠,那么,你会从馈赠中获得很多!

篇2:幼儿园教师健康总结

现代化的城市需要现代化文明的支撑,而文明的程度除了经济和精神的指标之外,个人卫生习惯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社会是由无数的个人组成的,社会的文明进步实质是个人类社会文化明进步的体现,只有个人类社会文化明程度不停晋升,全般社会的文明进步才成为可能,而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长大以后才更有可能成为一个文明的社会人。

今天的小儿童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设置装备摆设者,要想造就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必需从小抓起,这就为小儿童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说过,教育是未来的事业,教育的目的为完成生活做准备。为了使小儿童未来能具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必需高度重视小儿童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三——四岁小儿童正处于动作、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养成的品行习惯将伴随人的一生,并对完整人格的形成孕育发生重要影响,同时,这又是一个好模仿的年龄阶段,各种行为尚不决型,生活环境和教育方式具有塑造其行为模式的功能,所以小儿童园和家庭是培养小儿童生活习惯的重要场合,教师和家长则相应成为了小儿童的行为示范。

随着国际化多数市地位的逐步确立,上海城市人口中外来人口的比重已经占有了相当分量,而且这种比重还有逐渐加强的趋势。随之带来的便是外来人口子女入园增多的现象,就本园今年入园的生源情况分析,外来人口子女比例占85%,其中尤以民工子女为多。由于外来人口的素质乱七八糟,个人卫生习惯也各有差异,这就要得本来就良莠不齐的家庭环境和家长示范作用呈现出越发多元化的特点,有的甚至对小儿童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孕育发生负面影响。

于是就出现了刚入园的民工孩子穿戴不敷整齐卫生,不懂得保持自身洁净及环境卫生,不懂得洗手、擦脸与入厕的正确要领,不懂得吃饭时保持自身及桌面、地面的清洁。这种不良倾向如果不加遏制,后果将不堪设想。社会心理学家勒温的场内部作用力学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两股力量或是在单独的条件下或是在相互依赖的条件下,相互抗衡的结果。所以,我们应采取同时增加改变力和削弱抵抗力的策略去克服小儿童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形成良好的习惯。加之这一年龄阶段的小儿童,个人卫生意识尚处于朦胧状态,可塑性非常强,这就更要求教师在小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积极采取有利措施,帮助小儿童及时改正不良倾向,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篇3:幼儿园教师健康总结

健康的身心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 幼儿健康的心理与幼儿教师健康的心理状态密不可分。目前的幼儿教师以女性居多, 她们同时扮演着母亲、妻子、女儿和幼儿园教师等各种社会角色, 不仅承担着非常复杂而繁重的家庭职责, 而且还承担着夯实儿童发展所需基础的重要职责, 所有这些都要求她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也更需要她们付出极大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加之女性特有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 使得幼儿园教师较其他教师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当前, 有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如雨后春笋, 层出不穷。但是, 研究呈现出“两极少, 中间多”的特点, 焦点是中小学教师, 而对幼儿园教师和大学教师却关注甚少。事实上, 幼儿园教师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力量, 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 其心理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质量。因为幼儿期是儿童人格形成的萌芽阶段, 幼儿的心理发展很不成熟, 自我辨别和自我控制能力较低, 但是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 倾向于把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 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直接影响。因此, 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应该引起人们的充分关注。本研究的目的, 在于了解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

二、调查方式和调查对象

(一) 调查方式:以问卷调查法为主, 以测验法为辅

(二) 调查对象:幼儿园教师

三、分解变量, 建立指标体系

(一)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指不仅没有心理疾病, 且在个体身体上、心理上以及社会上均能保持最高、最佳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心理健康标准: (1) 具有健康心理的人, 人格是完整的;自我感觉是良好的;情绪是稳定的, 且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 能保持心理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 有自知之明。 (2) 一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 有充分的安全感, 且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 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 (3) 心理健康的人, 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 并能切合实际地不断进取, 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

(二) 教师心理健康

除了具备一般个体心理健康的基本特质外, 还应有教师职业所决定的特殊的性质。俞国良在《北京大学学报》中撰文认为, 教师心理健康应具有以下标准: (1) 对教师角色认同, 热爱教育工作, 勤于教育工作, 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 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并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2) 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3) 正确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 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 能平衡自我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4) 具有教育独创性; (5) 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三) 结构指标

主要从幼儿园环境建设、教师“减负”、教师培训与进修、教师对心理咨询的观念、教师的价值观进行问卷调查, 结合问卷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

(四) 操作指标

问卷从幼儿园心理环境建设、教师正确价值观的构建、教师“减负”、教师培训进修、教师心理咨询五方面进行调查的。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研究时间与对象

1. 时间:2009年6月

2. 对象:幼儿园24名教师, 24份问卷全部收回, 有效率为100%

(二) 调查结果

1. 有效被试情况

2. 有效被试对象总体情况:以青年教师为骨干, 学历大部分为大专, 教龄以5~10年的居多

3. 问卷中数值偏高的项目

(三) 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1. 微薄的收入给教师带来的压力

近年来, 我国民办幼儿园虽然发展迅猛, 但办园条件和办园质量普遍较差, 其中办园经费不足是普遍的、最大的问题, 而且由于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 导致办园者短视行为严重, 人本观念淡漠, 教师生存状态、幼儿健康发展均受到严重影响。我园教师的月总收入普遍只有800~2000元甚至更低, 达到2000元以上的很少。而微薄的薪酬使教师的生活质量普遍较差, 使幼儿教师倍感失落和苦闷, 自卑、逆反、倦怠充斥着她们的职业生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 第一是生理需要, 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吃、喝、住、行, 只有先满足人的最底层的需要, 人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

2. 幼儿园教育改革和对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素质要求的压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 在当今幼教界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滚滚浪潮。《纲要》对幼儿教师角色作了新的界定, 同时提出了新的期望与挑战。教师已从单一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课程的共同开发者, 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角色承担能力, 需要相应的专业素养, 必须成为学习者、研究者。无论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考虑, 还是为了符合国家对教师的要求, 幼儿教师必须为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 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展开各种课题研究, 为自己的学历提升, 需要参加算机、英语、理论知识等培训, 教师必须付出大量的精力去提升学历, “学无止境”对幼儿教师来讲, 恐怕体会尤为深刻。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教材五花八门、课程摇摆不定等问题, 使得幼儿教师无所适从, 处于迷茫状态。而“班级人数太多”“活动场地太小”“设备材料不足”“新旧观念制约”等状况, 还有面临的职评问题、考评问题以及来自自身的情感问题、家庭问题、子女问题等等, 凡此种种, 幼儿教师身上的压力远远超出其他职业者的压力。

3. 家长过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的压力

幼儿教师其职业的特殊之处在于所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 由于孩子年龄小, 加之独生子女备受父母关注、疼爱, 面对班级幼儿以及幼儿身后的家长, 幼儿教师往往感到一种重要的社会责任被赋予双肩。很多幼儿教师把幼儿能不能得到发展的责任归咎于自己, 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而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 开设各类兴趣班, 下班后或周六班、加时班, 使教师始终处于疲惫的状态。教师从早到晚像抹了油的转盘, 始终处于连轴状态, 日复一日, 这些教师身心疲惫, 并对工作产生厌倦感。

4. 幼儿园的管理制度、工作氛围带来的压力

幼儿教师往往都是女性, 有着共同的弱点:情绪容易波动, 从众心理较强;注意领导和同伴对自己的评价, 会为一点小事唠叨不休等, 这些弱点集中于一个群体中, 就会造成教师之间较难相处, 而“你上我下”“择优上岗”“优胜劣汰”的竞争, 使教师之间的关系复杂得多。同事之间关系变化的这种负面效应, 无疑是形成教师心理压力的又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五、促进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策略

促进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过程, 需要从社会层面、组织层面和教师个体层面入手, 综合各种因素, 创设和谐发展的组织氛围, 进而提高教师的适应能力, 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 注重引导, 变压力为动力

时代的发展使教育的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 幼儿教师要积极应对。幼儿园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学习培养机会, 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 外出参观学习、拓展训练等等。在注重业务提高的同时, 更要重视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使教师意识到, 幼儿教育工作是一种承担着社会责任的专业性的职业。从而, 能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质, 并以自己职业的社会价值和专业独特性而自豪。红烛、春蚕的奉献精神固然可贵, 但更应该看到奉献的同时, 教师的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

(二) 给予机会, 达到自我实现

作为园长、管理者, 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把教师看成幼儿园未来发展的生命线, 树立“为教师发展服务”的管理思想, 设法创造每位教师“自我实现”的机会, 让每位教师获得成功, 获得自信。园长要有博爱精神, 心里装着每位教职工, 与每位教师坦诚相见, 平等对话。面对不同的个体, 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多一点引导、鼓励, 少一点批评、指责;多一点率先示范, 少一点空洞说教, 让每位教师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三) 优化组合, 提高工作效益

在一个幼儿园中, 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是客观存在的。有许多人认为, 幼儿园的教师应该年轻为好, 因为年轻教师, 充满着活力;幼儿亦喜欢年轻、漂亮的教师。其实, 老教师的保教经验, 尤其是对幼儿生活上的细微照顾, 这是年轻教师所不具备的。因此, 园长在考虑班级教师组合时, 要注意学历、年龄、个性等方面的合理、良性组合, 让有经验的老教师带刚毕业的青年教师, 在青年教师的班上配以有经验的保育员, 这样可以以老带新, 以新促老, 形成一个团结和谐、心情舒畅的群体, 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从而挖掘最大的能量。

(四)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给教师一份温馨

幼儿园要注重情感管理, 建立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 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 同时充分发挥工会、团支部、党组织的作用, 组织教师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 在每位教师生日时, 送上一份祝福, 帮助解决由生育、子女入学等一系列问题所带来的后顾之忧, 使她们安心工作。园长要真诚面对教师, 创造机会让教师参与幼儿园的民主管理, 让教师敢于说话, 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让主人翁精神根植于每位教师的心中。

(五) 更新教师个人观念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全面提高自身修养, 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具有正确的工作角色观念, 克服由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带来的心理困扰;能正确地认识自我, 悦纳自我;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合理地调控情感, 保持健康的心态;不要对自我期望过高, 减轻自我压力;学会与人交往, 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要合理分配工作和休息时间, 避免过度劳累。

总之, 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为使幼儿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首先应该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其中, 不仅要依靠教师本身, 还要求全社会重视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的维护。

摘要:近年来, 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据调查, 肩负着基础教育之根本的幼儿教师,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些问题损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 影响了职业的发展, 而且由于幼儿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处于身心发育关键期的幼儿, 所以无疑对幼儿的发展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了解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分析引起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 积极采取措施, 增进和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不仅是出于对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更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关键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因素,策略

参考文献

篇4: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与研究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新课程改革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幼儿教师尤为特殊,尤其是现代充满竞争的社会,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孩子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幼儿问题,轻则影响师幼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幼儿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幼儿,幼儿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会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平时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

教师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幼儿有很大影响,在幼儿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幼儿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活动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幼儿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幼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篇5:幼儿园教师健康总结

第一、注意教师的言行对幼儿人格发展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影响幼儿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注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幼儿教师应该从幼儿早晨入园的那一刻起,即开始为他们营造一种温暖,关爱民主的心理气氛。这要求教师无条件地爱孩子,无论美或丑,无论聪明亦愚钝,充分的接纳和尊重幼儿。

第三、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密切配合幼儿园社会性的培养与教育进行。我国著名医学家曾经说过“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因此,在幼儿园里,让幼儿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养成合作性行为,能为幼儿园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⑥。

篇6:幼儿教师需要心理健康

伴随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竞争日益激烈,幼儿教师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心理问题较多呈现。关注幼儿教育应从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开始,少年强则国强,这样也是关注国家的富强和发展。

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已近十年,接触了许许多多的幼儿教师,这个群体,被人们誉为“痴心的春蚕”、“辛勤的园丁”;这个职业,是一个美丽的职业,她是孩子人生旅途上的第一座灯塔,是孩子走出家门时迎来的第一缕阳光。然而很少有人能体会到这个看似柔弱的群体承受了多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激烈,幼儿教师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正遭受严重的侵害,这些心理问题常见的表现有:烦躁、担忧、挫折、无效能、脾气起伏不定、自尊降低,从工作与人际交往中退却等等。

我们幼儿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自己的心理品质:

一、 拥有自信心。

目前全国正掀起学习与贯彻〈〈纲要〉〉的热潮,园本课程建设、回归生活的教育也在各地的幼儿园如火如茶的展开着,这一切都在不断地冲击着幼儿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水平,许多幼儿教师因此变的提忧和不自信。由此忧患意识乃人之常情,但千万别失去了自信心。因为以自我接纳为前提的自信心是支持个体的重要精神支柱,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也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幼儿教师自身充满自信、自尊的人格魅力,将会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也有助于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  拥有平常心。

在当今竞争日趋剧烈的社会里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生存的压力、下岗的危机,使得人们经常在心理矛盾冲突中自我折磨。幼儿教师也是人,她们一样有人的喜怒哀乐,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需求,此时更需要有一颗平常心才会在面对开似琐碎、平凡的事情中感受快乐、喜悦和幸福;才会在竞争的环境中沉着自制,荣辱不惊,坦然地面对失败和挫折,不苟求生活也不强求生活。同时,幼儿教师这种知足常乐的积极心态将会对那些天真烂、有着、各种不同心理需要的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受到温暖,形成安全感、信任感,也有助于幼儿健康心理的养成。

三、  拥有宽容心。

幼儿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胸怀 应像包容百川的大海,对待幼儿永远充满爱和宽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幼儿都有其闪亮点,为此幼儿教师应以赏识的眼光去挖掘每个幼儿的独特个性,促使幼儿自我浅能的不断发展;同时,幼儿教师若能充分地给予幼儿理解而不是求全责备,那么教师虚怀若谷的人格力量将感召幼儿学会原谅别人、学会与别人和睦相处,而这一切都是幼儿必须具有的良好心理品质。

四、 拥有同情心。

同理心即同情与理解,同感受或共情。〈〈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应以关心同学,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这里了“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其实即使要求幼儿教师拥有一颗同情与理解的心,能常常换个角度、站在幼儿的立场来想问题,以了解幼儿的真实感受,即“感幼儿之所感”。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有与该角色适应的行为模式,是就容易造成人们的思维定势。如果我们能经常地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即以心换心,我们就不会在未充分了解别人之前就对其妄下评论,这是人际关系和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五、  拥有恒心

一个幼儿教师要想克服教育工作中遇到的一切困难,就需要在优良的意志品质,即拥有一颗恒心。因为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保证,一个缺乏意志的人不仅会杂器事业上一事无成,而且会因经受不住生活中的一点点挫折和失败而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其坚强勇敢的性格,需要教师去陶 和培养,一个意志坚强的幼儿教师也会是一个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也就容易为幼儿营造愉快的心境,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的发展。

总之,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富强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身心都健康的幼儿教师。社会的发展要求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那么人才奠基阶段的幼儿园教育我们更应加倍重视,很难想象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幼儿教师会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幼儿来,伟大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应当具备他所要培养的学生那样的`品行”。所以幼儿教师呼唤心理健康,社会也需要心理健康的幼儿教师!

伴随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竞争日益激烈,幼儿教师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心理问题较多呈现。关注幼儿教育应从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开始,少年强则国强,这样也是关注国家的富强和发展。

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已近十年,接触了许许多多的幼儿教师,这个群体,被人们誉为“痴心的春蚕”、“辛勤的园丁”;这个职业,是一个美丽的职业,她是孩子人生旅途上的第一座灯塔,是孩子走出家门时迎来的第一缕阳光。然而很少有人能体会到这个看似柔弱的群体承受了多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激烈,幼儿教师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正遭受严重的侵害,这些心理问题常见的表现有:烦躁、担忧、挫折、无效能、脾气起伏不定、自尊降低,从工作与人际交往中退却等等。

我们幼儿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自己的心理品质:

一、 拥有自信心。

目前全国正掀起学习与贯彻〈〈纲要〉〉的热潮,园本课程建设、回归生活的教育也在各地的幼儿园如火如茶的展开着,这一切都在不断地冲击着幼儿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水平,许多幼儿教师因此变的提忧和不自信。由此忧患意识乃人之常情,但千万别失去了自信心。因为以自我接纳为前提的自信心是支持个体的重要精神支柱,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也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幼儿教师自身充满自信、自尊的人格魅力,将会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也有助于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  拥有平常心。

在当今竞争日趋剧烈的社会里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生存的压力、下岗的危机,使得人们经常在心理矛盾冲突中自我折磨。幼儿教师也是人,她们一样有人的喜怒哀乐,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需求,此时更需要有一颗平常心才会在面对开似琐碎、平凡的事情中感受快乐、喜悦和幸福;才会在竞争的环境中沉着自制,荣辱不惊,坦然地面对失败和挫折,不苟求生活也不强求生活。同时,幼儿教师这种知足常乐的积极心态将会对那些天真烂、有着、各种不同心理需要的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受到温暖,形成安全感、信任感,也有助于幼儿健康心理的养成。

三、  拥有宽容心。

幼儿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胸怀 应像包容百川的大海,对待幼儿永远充满爱和宽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幼儿都有其闪亮点,为此幼儿教师应以赏识的眼光去挖掘每个幼儿的独特个性,促使幼儿自我浅能的不断发展;同时,幼儿教师若能充分地给予幼儿理解而不是求全责备,那么教师虚怀若谷的人格力量将感召幼儿学会原谅别人、学会与别人和睦相处,而这一切都是幼儿必须具有的良好心理品质。

四、 拥有同情心。

同理心即同情与理解,同感受或共情。〈〈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应以关心同学,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这里了“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其实即使要求幼儿教师拥有一颗同情与理解的心,能常常换个角度、站在幼儿的立场来想问题,以了解幼儿的真实感受,即“感幼儿之所感”。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有与该角色适应的行为模式,是就容易造成人们的思维定势。如果我们能经常地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即以心换心,我们就不会在未充分了解别人之前就对其妄下评论,这是人际关系和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五、  拥有恒心

一个幼儿教师要想克服教育工作中遇到的一切困难,就需要在优良的意志品质,即拥有一颗恒心。因为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保证,一个缺乏意志的人不仅会杂器事业上一事无成,而且会因经受不住生活中的一点点挫折和失败而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其坚强勇敢的性格,需要教师去陶 和培养,一个意志坚强的幼儿教师也会是一个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也就容易为幼儿营造愉快的心境,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的发展。

篇7:幼儿教师教育安全健康心得

1、教师一定要树立“与其事后处理,不如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同时帮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避免受到伤害,健康成长。据调查发现,幼儿意外事故多发生在教师麻痹大意,缺乏一定安全知识情况下。因此,我们工作中,不能心存侥幸心理,掉以轻心,认为“意外防不胜防,不可避免”,而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始终紧绷“安全”这根弦,时刻提高警惕,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给幼儿创设一个安全的外部环境。例如:一天上午,我带着班级的几名小朋友在玩桌面玩具,在为幼儿发放玩具的时候我并没有发现玩具中有一个小棍状的物品,而就这这时一个幼儿却将小尖棍拿起与另外一个小朋友玩起来,我见状马上将小尖棍收起,避免了意外的发生,可见,安全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当中是无时无刻都不能放松的。同时,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学习有关生命的知识,学会珍惜生命。比如,在对幼儿日常教育的时候应让幼儿明白在马路上是不可以玩耍的,来往的车辆可能会伤害到健康甚至生命;懂得外出时要紧跟成人,万一迷路不能跟陌生人走,而要向警察叔叔、售货员阿姨、门卫叔叔求助;知道要保护动物,但不过分玩逗小动物以及要远离对人有伤害的动物等。

2、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用妈妈的心、婆婆的嘴把安全教育挂在嘴边,耐心地向幼儿讲解必要的安全常识,这是人们历经灾难后,在对灾难原由的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的防护措施,对幼儿来说有些是难以理解和掌握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各种灾难也会降落在幼儿身上,加之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偶然性和难以预料性,所以,幼儿只有掌握了必要的安全常识,才能更好地抵御灾难,保护自己。如对幼儿讲解防触电安全教育:教师要教育孩子不要触摸电线和开关;不要爬到电线杆上玩耍,避免触电;下大雨时,不要站在大树下避雨;手不要放进正在转动的电扇里,以免被打伤。一旦触电,要立即拉开电源并呼救。在这个问题的教育上,还可以采用相应的图片,让孩子们通过一定的图片来了解。防煤气中毒安全教育:要告诉孩子,煤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能闻到臭味的有毒易燃气体。如果煤气灶开关没有拧紧,管道煤气泄漏,人吸了煤气以后就会中毒,如不及时抢救就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屋里充满煤气,一遇明火,就会引起爆炸和火灾。因此要告诫孩子,不要进厨房乱动煤气灶开关,以防煤气泄漏;一旦有煤气泄漏,首先要关掉煤气灶开关,并立即开窗通风,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清新处,并呼救“120”,发生火灾时,呼救“119”。在这个教育环节上,我采用了相应的环境创设,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相应的模仿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搜集的声音效果,让孩子们充分的感受并体会危险的存在,是孩子们加强防范意识,同时也学着保护自己,学会自救。

篇8:幼儿园教师健康总结

一、以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呵护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 必然先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关爱, 然后才可以爱别人。因此, 幼儿感受不到教师的爱, 幼儿也就会对这个世界产生冷漠的感情, 幼儿也会惧怕上幼儿园, 甚至怕老师, 患上幼儿园恐惧症”;如果教师在展现对幼儿关心的过程中, 如果教师对幼儿的爱出现不公平的现象, 对某些幼儿过于偏爱, 也会导致不受到关心的幼儿心理上出现自卑情绪。因此,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必须对幼儿怀有一颗爱心, 无论幼儿美丑聪愚, 都要学会爱护幼儿, 给幼儿带来安全感、信任感, 确保怀着一颗仁爱之心与幼儿相处。幼儿教师的爱心, 是呵护幼儿成长的最宝贵的营养, 沐浴在爱的雨露之下的幼儿才可以得到安全感, 才能够适应幼儿园的生长环境, 学会与同学和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交往, 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以平和温柔的语言呵护幼儿的自尊心

幼芽是稚嫩的, 幼儿就像是幼芽一样, 其自尊心十分稚嫩, 幼儿即便是年龄在小, 其也懂得, 错误与缺点不会为自己填光, 只会带来羞辱感。如果教师在日常经常羞辱幼儿, 幼儿就会觉得所谓顾忌了, 也是“脸皮变厚了”。幼儿如果有了过失, 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 应该把幼儿领到一边开展教育, 不要让幼儿出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经常提醒自己, 不要强制幼儿服从, 要保证幼儿的独立性, 不要说幼儿“这不准”、“那不行”, 这十分不利于幼儿的成长, 会严重损害幼儿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不要对幼儿采用讥刺或者挖苦幼儿, 也不可以笑话幼儿的弱点, 特别是当幼儿违背教师意愿的时候。例如, 画一个小房子, 孩子画走样了, 教师绝不可以说“四不像”, 之类的讽刺话, 更不可以说孩子“没出息”、“笨蛋”等具有贬义的词。因为, 这些话都会在孩子的心理上留下严重的阴影。此外, 教师更不可以给孩子起外号, 例如:“胖妞”、“大头”、“小迷糊”等等, 这些外号, 孩子会觉得这是自己的标志, 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此外, 幼儿对自己的评价能力很差, 成人对孩子的评价往往会产生重大的引导性作用。如果成人说孩子“笨”、“傻”、“丑”, 他就会认为自己是最无能的人, 最不讨人喜欢的人, 从而失去了上进的信心和动力, 由此严格要求也就失去了基础。还有, 不要当众斥责和羞辱幼儿。三岁之后, 随着幼儿自我情感与意识的发展, 幼儿已经开始注意自己的情感, 并且十分敏感别人对于自我的评价, 对于羞愧的情况也会变的十分强烈。这时如果幼儿有了过错, 教师不要盲目的在班里公布, 不要当着所有幼儿的面狠狠教训。

三、以敏感细致的心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

任何一个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如3岁以后的幼儿找小伙伴十分热心主动, 常被不相识的幼儿的活动所吸引, 并情不自禁的加入其中。4岁的幼儿就会和小伙伴一起商量着玩耍, 如, “过家家”、“公共汽车”。5岁多的幼儿就有了自己的“游戏集团”和“领袖”并把这种关系看的越来越重。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幼儿心理, 并在教育过程中遵循有幼儿的发展规律对幼儿开展教育, 例如, 幼儿往往会对自己的主观愿望或者想象当成现实, 如果幼儿不了解这些情况, 往往就会认为幼儿在撒谎, 批评甚至嘲笑幼儿, 这必将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 也将伤害到幼儿与教师交流的信心。如果教师不了解幼儿这一特点, 必然会导致教育的偏差。例如对于幼儿多动这一特点, 教师不能批评幼儿“动手动脚”、“屁股坐不住”等词语。其次, 幼儿阶段的孩子, 应该处于活动期, 教师要求幼儿静坐这也违反了幼儿的发展规律, 因此, 教师更应该不断地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 并以此来知道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 确保教育的科学化。

四、以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培养幼儿的自信

教师的评价对于幼儿来说至关重要。教师的教育态度必须是积极的, 要多鼓励, 多鼓励孩子可以让孩子更具有主动性。当幼儿有了一点进步, 比如说, 吃饭时不在乱撒饭粒了, 很少说脏话了, 不乱拿小朋友的东西了, 或用积木能搭出别出心裁的“小楼”, 能画出是象非象的小鸟……他是多么希望教师能报之以微笑, 夸一句呀!教师千万不要以为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让他从身边无声无息的滑过。要知道对不太懂事的幼儿来说与其要求他怎么做, 不如肯定他行为中值得肯定的东西好。如果教师总是将目光盯幼儿的缺点上, 用“你怎么干什么都不行啊”、“笨死了”等语言来否定幼儿, 幼儿往往就会自卑、灰心丧气, 怕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 从而严重地影响其心理健康。每个幼儿的爱好、天赋是不同的, 因此, 教师必须注意因材施教。要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进步, 而不能整齐划一的要求幼儿。况且, 幼儿是一个发展中的整体, 幼儿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教师要从幼儿的整体发展来看待幼儿的教育, 不能因某一幼儿的某些方面发展较差就对失去信心, 要能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引导。

总而言之, 幼儿教师维护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上一定要把平等、关爱、沟通融合在一起培养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 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良好的心理教育不是一蹴而成的, 这需要教师拥有充分的耐心、爱心、细心, 时时刻刻关注着幼儿, 确保幼儿可以得到身心上的关怀, 在爱的海洋健康成长。

摘要:幼儿时期所受到的教育往往会留下终生的痕迹。幼儿教师肩负着神圣而光荣的使命, 因此, 幼儿教师必须树立起科学的教育理念, 并协同家长一同对幼儿开展教育, 从而对幼儿心理健康以积极、正面的影响, 避免幼儿形成人格障碍和心理疾患。

篇9: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关键词:幼儿教师 心理健康 现状分析 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幼儿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研究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据此采取相应的对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一、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

走进幼儿园,当你听到孩子的欢声笑语,看孩子们天真灿烂的笑脸时,自然会想到生活工作在其中的幼儿教师,也一定充满了快乐与自豪。因为正是教师充满爱心的看护和教育,才有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当我们真正走进幼儿教师,走进她们的内心世界,才发现其实这是一个身心充满疲惫的群体。幼儿园工作的复杂性、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全身心地付出,才能完成保教任务。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对幼儿教师的要求的提高,幼儿教师感到压力越来越大。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时常听到来自幼儿教师的抱怨声:“工作真没劲”、“这些孩子太调皮了”、“太吵了”、“家长素质太低”、“园长水平太差,无法调动我们的积极性”等等,“烦死了”“累死了”几乎成了口头语。据了解,这种现象在不同的幼儿园里,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表明目前我国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学者对在职幼儿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评定,发现有20.8%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欠佳,在人际交往和情绪状况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突出;虚荣心理明显;焦虑水平偏高;性格忧郁孤僻;逆反心理较强,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压力大等等。由此可见,要完成幼儿园的保教双重任务,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提高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已势在必行。

二、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1、教师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首先是物质需要。教师的物质需要大致可分为生活物质需要和工作物质需要。前者如工资待遇、住房条件、饮食条件等,后者如教具、教材等。虽然不少教师受传统文化崇尚节俭等观念的影响,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及工作作风,习惯了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其他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提高,教师的物质需要也在“水涨船高”,对于一些“高档”生活用品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工作上的物质需要受到了比较大的刺激,要求改善教学条件,丰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需要日益强烈。事实上这些需要在很多幼儿园都得不到满足,甚至还有部分幼儿教师低层次的生活需要得不到满足,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的地区经常发生侵犯教师权益,拖欠教师工资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难免在教师中产生脑体倒挂,酬不抵劳的不公感和社会地位的相对反差,导致了部分教师心理失衡,心态欠佳。其次是自尊需要,主要集中在社会对自己的业绩、形象给予认可方面。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幼儿教育这个职业要求教师具有强大的责任感,耐心和爱心,比别人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与心血。但是社会上还有许多人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存有偏见,相当一部分人仍然把教师等同于保姆、服务者,这种不公正对待也使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产生了不平衡感和自卑感,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发展。第三是教师的成就需要。幼儿教育属于启蒙教育,教育成果不能用学业成绩来体现,幼儿园管理者和家长对教师教育成果的评价有时有失公允,使教师的自我价值得不到体现,另外有的幼儿教师所担负的工作同她的工作兴趣爱好、能力等不适合,学非所用、专业不对口等,都会使幼儿教师的成功需要得不到满足。使之产生挫折感和心理疾病。另外如果当成就需要强烈而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时,如,教师对自己的要求超出个人的能力或环境所允许的条件,或幼儿园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过高造成过重压力时,都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失败感。长期以来,教师一直被视为甘于奉献的人,教师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烈的自尊需要、荣誉需要和成就需要,只求能得到社会的关注与认可,“无求益之,唯忌损之”。而有这些需要的教师也正是那些具有强烈责任感和创造需要的教师,当他们的创造成就被忽视、否定、抹杀时,往往使心灵深处造成创伤,引起消极的后果。

2 、人际关系复杂,导致人格障碍问题。幼儿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着教师必须与幼儿,同事,幼儿园管理者及幼儿家长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作为多重角色的扮演者,在处理各种关系中可能遇到矛盾冲突,处理不好,因此产生激动,不安,烦恼和痛苦,不仅影响工作,而且有碍心理健康。在讲求民主、开放的社会里,人际间必须互相尊重、平等、坦诚相待,而有些教师在与人相处时,却缺乏良好的沟通方式与能力,无法适应环境变化的需求,因此产生身心失控的现象,导致人格异常。

3、教育内部的“大锅饭”制度依然存在。“能者多劳而不多得,庸者少劳或不劳而均得”,这个滋生惰性的温床使教育失去内部活力,使教师丧失了进取精神。

4、对教育改革的不适应。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一些来自国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法不断涌入,观念的更新,课程的改变,大有让人目不暇接之势。目前保教第一线的幼儿教师多数毕业于幼儿师范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她们在校学习期间依然沿用传统的课程标准,重“三学六法”及“音、体、美”技能技巧训练,能力结构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加上有些教师缺乏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意识,对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难以掌握,使幼儿教师深感原有的知识水平已经不能完全胜任教学工作,这种难当其任的感觉给部分幼儿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如再不更新知识,充实与提高自己就无法胜任教学岗位,因此,教师心理的焦点、困惑日渐增多。

5、家长的高期望给教师构成了一定的压力。在我国,对孩子的教育一直被看作是重中之重,大多数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伴随着家长文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早期教育、早期智力开发等一些新观念的影响,他们不再把幼儿园当作是临时照顾孩子的地方,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从一入园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家长对幼儿园的社会声誉、教学质量、教学环境都有较高的要求,相应对幼儿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方法、自身素质等也有了较高的期望,这种高期望在幼儿教师身上的投射就变成了一种较大的心理压力。

(二)主观因素。

1、自信度。部分教师对自我情感、意志和能力难以把握,低估自身价值,丧失自信心,缺乏参与竞争的意识,事事以失败者的心理去接受市场的冲击。在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下,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就会有不思进取、消极怠工等被动的表现。

2、上进心。部分教师不安心教育,教育意识淡薄,再加上不准确的社会横向攀比,个别人对幼儿教师职业存有的偏见,使得整日“孺子可悲”、“夫子可怜”,自我心理与师生感情、敬业精神远远脱钩,出现教育上的“烧不熟心理”。

3、抱负水平。常言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部分教师在生活中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社会能力和社会角色,事事好高骛远,该属于自己的或不该属于自己的,能达到的或不能达到的一律兼收,以致碰得头破血流。

4、耐挫折能力。社会上每个人都可能随时受到挫折,但并非人人都会产生挫折感,这是由于每个人对挫折的容忍力不同的缘故,容忍力的大小受生理、思想境界、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说来,身体强壮的人,思想境界高的人,经历坎坷、阅历丰富的人,更能容忍挫折。同样的情境,有的人可能认为是严重的挫折,而有的人则可能认为是无所谓的事情,这是由于价值观不同的缘故。而幼儿教师的主要挫折,来自于教学工作的不顺利,不同人对教育事业的态度和热情不同,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不同使之感受也不同,这是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

5、心理素质。个体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持健康的心理的一个基本前提,在心理素质中,人格威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人格威信的大小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心理健康的水平。感情是制约教师威信高低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和幼儿之间有良好的情感交流,建立了良好的感情联系,彼此就能产生亲切感、认同感、相互间的吸引力就比较大,幼儿就会把教师当成自己的父母一样。实践证明,良好的感情关系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而人格威信较低的幼儿教师,幼儿不愿亲近,其他同事也不接纳,更得不到幼儿家长的认同,以至于使教师本人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无法维持师生间的情感联系,最终可能导致心理障碍。

三、增进与维护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无论是幼儿教师本人,还是幼儿园管理者,都应该充分了解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有效地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总的来说,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各方面、各层次的全力关注和努力。

首先要在宏观的社会体制层面上对幼儿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政府部门要把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作为一件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大事来抓,幼教师资培训机构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法令,以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尤其要将“尊师重教”的意识落到实处,保证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包括工资待遇、住房福利、在职进修、休假晋升等,使千千万万的幼儿教师能解除后顾之忧,安心幼教事业,而且不断取得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机会,为培养人格健全发展的祖国接班人做出毕生贡献。

其次幼儿园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幼儿园管理者要正确认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保护意识,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使每个教师都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外出业务进修的机会,特别是还应当创造条件使每个教师有获得工作上成功的可能,此外,要关心教师的家庭生活,哪怕是给予一点点精神上的关心和经济上的帮助都会使她们感激万分,并且重新振作起来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第三方面就是幼儿教师也要正确认识自己,积极进行自我的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学认为,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接受他人教育的成分呈递减趋势,而自我教育的成分呈递增趋势。教师作为教育者,在心理健康方面更要加强自我教育,幼儿教师要正视现实,淡化功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努力健全自己的人格,优化性格,乐于合群,珍惜友谊,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通过与各种人和睦相处,建立真正的友谊中得到快乐,获得人生的享受,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同时还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境,当产生不良的情绪后,可以向朋友或信得过的同事倾诉自己的心声。除此之外,在生活中幼儿教师还应培养健康广泛的兴趣,掌握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善待自己、关心自己、加强心理的自我保健。

上一篇:吟游者的散文下一篇:葛大爷励志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