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图书室管理制度

2024-05-24

教师图书室管理制度(共9篇)

篇1:教师图书室管理制度

教师借阅制度

一、教师凭借书证人室借书、个人物品不准带人。

二、凡本校教职工所借图书及时归还。

三、爱护图书,保持图书的整洁、完好,不准在图书上标点、画线、撕剪或污损,妥善保管,以防遗失。如有违反,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四、本校教职工调出或离校必需按规定还书,方可办理离校手续。

五、要遵守借书规则,否则停止借阅。

篇2:教师图书室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图书馆是学校教育资源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必要条件之一。它所拥有的馆藏文献极大满足学校师生的学习需求,是师生们进行学习的好场所。它不仅广泛服务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而且培养了学生们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德、总结、德、智、体的全面发展,真正把图书馆办成名副其实的第二课堂。目前,我校图书馆的建设设施较先进,藏书量大,随之而来的是图书馆的业务量加大,书刊的流通率高。因此,对图书管理员的培训工作也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培训,让图书管理员学习一些图书馆工作的理论知识,熟悉图书管理的基本业务,帮助图书管理员搞好图书管理工作。

二、培训目标

在新的一年中,定期对图书管理员进行培训,对他们进行多方位介绍,介绍我校图书馆藏书工作及分类、编目的常规工作,学习图书馆的管理规程,并展开学习讨论,实地参观学校图书馆的各个科室,参观图书文献资料的排架,进行现场培训,以积累如何进行图书管理的经验,从而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三、培训重点

本次培训,定时对图书管理员进行图情教育,管理工作的培训,培养图书管理员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担任起协助图书工作人员工作的职责。

四、培训项目

对图书管理员进行培训,培训模式是开展理论学习,开设知识讲座和参观学习(实操),具体指导相结合,以集中培训的形式展开。培训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常规工作的培训

1、学习图书馆各科室(各部门)的规章制度。

2、了解图书馆管理的要求、原则。

3、开设图书馆藏书的工作及分类的知识讲座。

4、了解我校我校图书馆管理、借阅的现状,熟悉馆内读者借阅图书的具体要求和步骤。

5、组织参观学校图书资料室、电子览室、了解图书室各科室(各部门)的主要功能。

6、文献丢失和损坏的赔偿制度。

7、了解馆内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排列法。

8、让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自己总结图书的排列情况,然后交流。

9、学习整理图书 拿几本图书,让学生按要求放到书架上去,学生先说讨论应该如何放,最节省时间,学生实地操作。

10、精心保管图书,做好图书馆的清洁卫生。(二)、阅读指导培训

图书馆每学期都开展读书活动,深受学生的欢迎。然而到馆参加阅读的学生很多人员忙不过来,需要图书管理员帮忙。因此,培训图书管理员参与管理势在必行。

本学期,组织图书管理员进行阅读指导工作的培训,内容包括:

1、学习《学生阅览室规章制度》。

2、图书与图书馆知识的介绍。

3、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4、图书的选择和读书方法。

5、读书卫生知识。

总之,搞好图书管理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图书管理员的图书管理工作的能力,有利于推动图书馆的工作,让我们的图书馆越办越好。

本寨中学图书室

篇3:浅析树立高校图书馆员教师形象

二十一世纪唯一不变的是变化。面对高等教育变革和信息革命浪潮的双重冲击,作为高校信息中心和高等教育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无疑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沿袭经年的传统图书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于是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网络图书馆、复合图书馆等新概念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置身其中的高校图书馆员更应顺应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提高素质,重新定位,重塑自身形象,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1.1 高校图书馆面临的发展趋势

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高新技术将不断为图书馆发展提供日益先进的技术支撑,社会的网络化将不断使图书馆成为一个资源的共同体。在一个以信息、文化和公共资源为主要生存轴心的社会平台上,只要拥有一台PC机,通过网络,任何一个图书馆都可以进行超馆藏、超地域服务。如果说,在上个世纪,各高校图书馆是以馆藏丰富为荣的话,今天,图书馆馆藏的多少和馆舍的大小己不再形成竞争的绝对优势。高校图书馆要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寻求发展之路,就必须在网络信息世界开创和占有一片天地,像新浪网、亚马逊书店、中国期刊网等一批信息服务成功品牌一样,创名牌图书馆,塑造高校图书馆新形象。

1.2 高校图书馆员的现状

革命导师列宁说过:“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图书馆员的形象和素养代表着一个图书馆的基本形象,高校图书馆的整体形象取决于馆员职业形象的个体表现。然而,目前高校图书馆员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由于图书馆无直接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边缘化之虞,再加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高校图书馆曾一度被当作“冗员收容所”。凡此种种,造成了多数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素质参差不齐,队伍综合素质较低的状况。馆员知识结构的单一、老化,整体素质不平衡,使得高校图书馆员形象弱化,在高校系统中,图书馆员的形象和地位不能得到普遍的认同和尊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有为才能有位”,高校图书馆要创名牌,谋发展,重中之重就是要提升图书馆员的价值,树立图书馆员的新形象,这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各高校图书馆一直在进行多种多样的尝试和探索。笔者认为,树立图书馆员教师形象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一条可供尝试之路。

2 树立高校图书馆员教师形象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员的定位难以确认,是“服务者”还是“教育者”,这是一个问题。《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以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为宗旨”。“读者第一,服务育人”这是新时期对图书馆教育的必然要求,服务只是其工作形态,工作目的是为了培育人才。高校图书馆员要实现“育人”的目的,必然要认同自己的教师身份,注意自己的“师表”形象。因此,树立高校图书馆员教师形象,无论对馆员增强自信心,积极开展图书馆各项工作,还是提高图书馆地位,创名牌图书馆都将大有裨益。

2.1 有利于馆员自我定位的确立

经过对高校图书馆员的调查统计,100%的馆员希望读者称呼自己“老师”,而非同志、叔叔、阿姨等其它称谓,这说明馆员内心深处有确认自己“教师形象”的强烈愿景。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图书馆工作的服务性,馆员往往以“服务者”的形象示人,而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育人者”的身份,因此,只有60%的读者主动称呼馆员“老师”。在“老师”这个称呼极度泛化的当今,仍有40%的读者吝于称呼馆员为“老师”,这不由让人深有感触。所以说,树立高校图书馆员教师形象,帮助馆员早日确立自我定位,增强自信心,提高工作品质,刻不容缓。

2.2 有利于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

教师和大学生是高校图书馆面对的主要读者群,高学历人员占有比例较大,需求层次也相对较高。在计算机高速发展和网络资源日渐丰富的今天,要求馆员服务能力、知识层次顺应形势的发展,时刻加强系统化知识的学习,为读者提供反映最新研究热点、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信息资料。为此要求高校图书馆员应加强形象建设,即从手工时代的传统“服务者”形象,转化为现代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为读者提供信息导航的“教师形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具备教师形象的馆员,无论是向读者提供导读等服务,还是劝导读者遵守馆规馆纪,都较易为读者接受。而较易与读者发生冲突矛盾的馆员,往往经常被读者称呼为叔叔、阿姨等不规范称谓。由此可见,树立高校图书馆员教师形象,便于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

2.3 有利于图书馆地位的提高和名牌图书馆的创立

印度图书馆学家阮风纳赞曾经说过:“不管图书馆座落在什么地方,开馆时间和设备怎样,也不管管理图书馆的方法怎样,一个图书馆成败的关健还是在于图书馆工作者。”馆员的职业形象决定了图书馆的专业程度,图书馆的职能要依靠馆员的工作来实现。进入信息社会以来,图书馆馆藏不再仅仅局限于印刷品书刊,视听资料、电子出版物、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也纷纷作为一种馆藏入驻图书馆。读者面对浩如烟海的各种信息资源往往无所适从,这就需要馆员运用熟练掌握的图书馆业务工作技能,以教师形象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支持保障,正确引导读者深层次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通过馆员高水平、深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可以消除读者对图书馆只是借借还还、开门关门的错误认识,增进读者对图书馆的了解与认可,塑造高校图书馆的品牌形象,提高高校馆的社会知名度,使图书馆事业走上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上来。

3 树立高校图书馆员教师形象的途径

作为一名高校图书馆员,要树立教师形象,必须提高自身的职业修养,努力学习,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拥有科技信息技术及相关科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教育和引导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资源,让每位读者高兴而来,满载而归,使图书馆员的教师形象名副其实。

3.1 更新传统观念,树立高校图书馆员教师形象

传统观念认为图书馆员从事的是“甘为人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工作,笔者认为这类比喻颇为不妥,有损馆员的自信心和职业形象。现代社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馆员在工作时为读者提供服务,在生活中也享受着别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绝对不是“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悲情形象。图书馆工作应是“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美好事业,馆员在“付出”、“给予”的同时,更有“收获”与“回报”。图书馆本身就是成就馆员生命意义的一个平台,工作不断激发馆员的生命激情和创造力,并促使馆员不断反思与完善自我。馆员在成就他人,提升自我的过程中获得幸福感,更激发起对图书馆事业的热爱之情。

有些馆将“读者就是上帝”、“视读者为衣食父母”作为图书馆工作的服务理念,岂不知图书馆工作不同于商场、宾馆等商业服务,并不直接产生经济利润。馆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素养,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以立身行事、言行举止“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读者。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图书馆员的工作是“服务育人”,虽然工作形态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培育人才。因此,高校图书馆员不应是商业服务员的形象,而是要在读者面前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近年来,有人把“人本管理”的理论应用到图书馆,提出图书馆要确立“馆员第一,读者第二”的新观念,这与图书馆学的“读者第一”法则相冲突,有待讨论。但单从员工管理的角度来看,也有可供借鉴之处。这一理念对增强馆员自信心、更新传统观念,强化馆员主观能动性和重视馆员的意识,帮助馆员树立教师形象,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

3.2 增强自身素质,树立高校图书馆员教师形象

馆员的职业形象是内在素质和外在表象的统一。内在素质是馆员树立教师形象的关健,它包括馆员的知识结构、品德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水平和开拓精神等。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和网络资源共享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而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更是需要知识广博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员要顺应当今信息时代发展的需求,适时调整知识结构,加强与之紧密联系的计算机知识、信息知识及外语知识的学习,以满足广大读者的求知需求,这是信息时代馆员必须具备的内在素质。

内在素质带动外在表象,外在表象服从内在素质。馆员的仪表风度是重要的外在表象,它与每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成长背景、内在品质密切相关。表现为优雅的举止、文明的谈吐、得体的装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馆员在开展工作的同时,把美的形象、和悦的工作语言、娴熟的专业技术,传递给读者,使读者“见其礼知其政”,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图书馆员的理解和认识。

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员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就必须刻苦钻研业务,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立教、立言、立行、立德,把自律与他律、内在修养和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用自身的魅力去启迪读者的心灵与智慧。

3.3 提供优质服务,树立高校图书馆员教师形象

作为文化信息机构的高校图书馆,不论发展到何种形态,其本质都是提供服务以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知识的需求,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立足于服务,优质的服务对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和提高图书馆的地位有着很大的作用。有资料表明,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的建筑物占5%,信息资料占20%,图书馆员占75%。可见馆员的重要作用,身为馆员,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责无旁贷,这也是树立馆员教师形象的关键所在。

进入信息社会以来,高校图书馆“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传统文献服务己不能满足读者需求,人们渴望从图书馆获得更多样化、更高质量的服务以满足自己的的信息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内容便由传统文献服务转变为现代现代信息服务,即个性化服务、精品化服务、特色化服务、远程化服务和时效性服务的四化一性服务的整合。提供这类知识、智力高密集型的优质优质信息服务,必然需求馆员运用自己科学的知识结构,通过各种专业技术手段和措施,提升图书馆工作的技术含量,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与此同时也更好地向读者展示了馆员的教师风采。

3.4 拓展服务范畴,树立高校图书馆员教师形象

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内容、方式、手段以及服务对象、范围、深度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多年以来,高校图书馆的宗旨都是为本校的教学与科研服务,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向社会开放不仅是社会经济的发展驱动着广大民众对文化教育和知识信息的需要,也是在科教兴国、高教改革的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必须为社会服务的需要。例如南昌大学图书馆同时身兼全国高等院校文献信息保障中心(CALIS)成员馆;CALIS江西省高校文献信息中心;南昌大学科学技术查新中心,不仅仅成为学校而且成为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为创名牌图书馆打下了基础。

在扩展服务范围的同时,高校图书馆更要加强服务深度的挖掘。不仅只开设传统的图书文献导读、借阅、咨询等服务项目,还要进一步开展数据库资源利用培训、课题代查代检、定题服务、科研产出分析等多元化的服务项目。因此,作为一名馆员,必须增强信息意识,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构建起科学的知识结构,以便运用多种服务方式满足读者的不同的信息需求,真正成为读者赖以信任的良师益友。

4 结束语

应该看到,塑造图书馆员良好的教师形象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我们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更新传统观念,改善知识结构,注重“师表”形象,提供优质服务,高校图书馆员一定能成为信息海洋中出色的领航员,而且会在读者面前树立起全新的教师形象,让高校图书馆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读者的终生学校,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地。从而使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社会中创响名牌,馆员亮出风采,让二者在知识经济时代既“有为”又“有位”。

摘要: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及图书馆员所面临的现状,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员树立教师形象的必要性和途径。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员必须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立教、立言、立德、立行,树立起良好的教师形象,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图书馆事业的需要。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员,教师形象

参考文献

[1]邓彦,周淼龙.高校图书馆员“师德”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J].图书馆,2008,(5).

[2]刘彦丽.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员的素质形象[J].高教高职研究,2008,(16).

篇4:教师图书室管理制度

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开设了电子阅览室,提供信息化资料的查询和学习条件,也提供面向教师和学生的借书、还书服务。由于长期的经费短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和馆舍建设均滞后,缺乏专业水平较高的图书馆馆员,渐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有沦为边缘化趋势。

高校档案馆作为高校各类人员档案管理的唯一平台,与高校内所有人员(包括教师)的工作(如调遣、出国进修等)息息相关。目前,教师查询档案要先到档案馆进行登记预约,有时当天并不能成功拿到自己想要的档案材料。

高校教师主要工作包括两方面:专业知识传授和科技创新研究。教师的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及高校提供给教师的信息获取方式,直接决定着这些科研项目的成败,会对国家整体科技的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目前高校中,图书馆及档案馆和教师的关系均不是非常紧密。图书馆实际上是按照服务学生模式来服务教师。教师从图书馆获取到的服务也仅是借书和电子阅览等。档案馆对教师的服务模式也是被动的,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宝贵时间在排队等待上。

2 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传统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图书馆仍定位在被动借书、还书的传统模式下,和信息时代快节奏的工作方式不符合;图书馆自身人力资源有限,不能满足教师主动提升自身技能和科研项目中及时获取资料的需求;教师提取想要的档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等待上,工作效率低下。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对象还是学生,对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对国家科技进步至关重要。而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可以节省教师宝贵的时间。

3 高校图书档案管理和教师关系的创新探索

从教学方面,图书馆应该变被动为主动,定期向教师推荐一些图书资源,关于教学技能或是专业知识,可以学院为单位集中推荐。目前受限于图书馆人员数量限制,这方面工作开展并不好。

从科研方面,科研任务是高校教师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是作为教师考核的一个重要标准。长久以来,科研任务都是教师自己或者带领一个团队封闭式完成的,如果缺少资料再去图书馆查找,存在被动的因素。教师和图书馆之间的联系很少,图书馆平时并不知道教师需要哪方面的资料,双方的工作效率都较为低下。由于图书馆长期经费不足,专业人员短缺,要和教师之间形成“一对一”的工作模式也不太现实。

而档案馆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工作效率上。教师需要提取档案或者需要开一些证明材料的时候,由于档案馆工作人员较少,有的还没有预约机制,而查询档案的人员较多,教师当天并不能拿到自己想要的档案信息。

可以看出,造成目前高校图书馆不能很好服务教师的根本原因是图书档案管理人员数量限制,说到底是图书档案管理经费短缺造成的,但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相应经费预算不太现实。目前,各个高校都有大量高素质勤工俭学研究生,如果能让这些人参与,不仅可解决图书档案管理人员短缺问题,而且可以给家庭困难学生勤工俭学的机会。

综上所述,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及图书档案管理目前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如下模型:

新型图书档案管理与教师关系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传统的教师和图书馆、档案馆模型之间添加了助馆员的角色。在实际操作中,对于较大的学院设置一个助馆员;对于较小的学院,几个学院共享一个助馆员。

以下对助馆员的任务进行简单规划:

教学方面:收取所负责学院的教师教学技能提升要求,反馈给图书馆;收取所负责学院的教师专业知识提升要求,反馈给图书馆;根据图书馆的统一规划,定期推荐一些知识资源给所负责学院的教师。

科研方面:收取所负责学院的科研项目,反馈给图书馆;根据科研项目的内容,推荐相应的知识资源给教师;主动收集教师反馈的科研项目知识资源,积极协助搜集。

档案查询方面:收取所负责学院教师的档案查询要求,和档案馆联系档案预约查询时间;预约成功后,通知相应的教师在预约时间去档案馆办理业务。

可以给助馆员一定的权限,对于较简单的问题由助馆员独立解决即可;对于助馆员解决不了的问题,再交由专业的图书馆或档案馆人员予以解决。这样,把图书档案管理人员从繁杂、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更专注地从事高级业务相关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5:戚楼小学图书角书目教师类图书

戚楼学校图书角书目教师类

《小学作文教学大全》上下《罗兰精品集》《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鲁迅文集》《刘墉文集》《冰心文集》《林语堂文集》《余秋雨文集》《余光中文集》《孙犁文集》《萧红文集》《钱钟书文集》《艾青文集》《张爱玲文集》《丁玲文集》《闻一多文集》《郁达夫文集》《史铁生文集》《贾平凹文集》《曹禺文集》《高晓声文集》《巴金文集》《路遥文集》《茅盾文集》《中国当代小说选》《为每个学生创造成长的条件》《中小学伤亡事故事件典型案例选析》《四库全书》《唐诗》上、下《宋词》《元曲》《中华上下五千年》1、2、3、4卷《语文资料包》《高水平说话的十大诀窍》《菜根谭》1、2、3卷《喻世明言》 《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 《前列腺疾病防治270问》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有效教学经典案例评析》《备课上课的理念与实践策略》《为每个学生创造成长的条件》《听名师讲课 语文卷》 《今天怎样做教师》《和谐课堂管理方法与实施》 《警世通言》《让蝴蝶在心头蹁跹》《班主任工作实用方法》《开讲艺术》《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村欲》《现代汉语知识》

一、二册《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新课程怎样教》 《中外名曲欣赏》《莎士比亚全集》《紫玉金砂》《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意林2006春季卷》《河朔名邦焦作》《卡尔威特的教育》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醒世恒言》《可以这样教作文》《语文教学》 《特区文学》《班主任兵法》《班主任工作漫谈》《百密一疏》《集中营档案》《中国当代短篇小说选》《北京文学精彩阅读》《神剑 阅读》

篇6:教师资格证推荐图书(高中物理)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学习参考书系列: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适用于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是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学习参考书系列丛书之一,适用于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是一本价值极高的教师考试用书,学习《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学习参考书系列: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适用于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为教师考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作者简介

廖伯琴,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全国高等物理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基础教育领域重要刊物《物理教学探讨》主编。曾在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学习,与英国女王大学合作科研,曾多次在瑞士、法国、美国等有关高校讲学,多次参加“中美基础教育论坛”,并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在物理教育、科学教育、科技史等领域发表多项论文、专著、报告。

目录

模块一 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

考试目标

内容详解

第一章 物理教师职业素养

第一节 物理教师专业化

第二节 物理教师职业素养构成 第二章 物理学科知识

第一节 力学

第二节 电磁学

第三节 热学

第四节 光学

第五节 原子物理学

第六节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初步

第三章 物理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

第一节 物理课程基本理论

第二节 物理教学基本理论

第三节 物理学习基本理论

模块自测

模块二 物理教学设计

考试目标

内容详解

第一章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概述

第一节 什么是教学设计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第三节 教学设计注意事项

第二章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设置

第一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

第二节 中学物理教学目标设定

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学重难点设定

第三章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及案例剖析

第一节 中学物理常用教学方法

第二节 探究式教学法及其案例剖析

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第四节 中学物理概念课和规律课的教学

第四章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第一节 教学设计结构

第二节 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第三节 教学设计的改进

模块自测

模块三 物理教学实施

考试目标

内容详解

第一章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组织及学习指导

第一节 组织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

第二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

第三节 高中物理学习指导

第二章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实施

第一节 演示实验教学实施

第二节 学生实验教学实施

第三章 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第二节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见的现代教育技术

第四章 中学物理课程资源开发及选用

第一节 中学物理课程资源

第二节 物理课程资源的主要类型

第三节 中学物理课程资源开发及选用案例分析

第五章 中学物理教学实施案例分析

第一节 确定教学目标

第二节 设计教学方案

第三节 从教案到课堂

模块自测

模块四 物理教学评价

考试目标

内容详解

第一章 中学物理教学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 中学物理教学测量和评价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方式

第二章 中学物理学习评价

第一节 根据评价功能进行的分类

第二节 根据评价标准进行的分类

第三节 根据评价者进行的分类

第三章 中学物理评价案例分析

第一节 纸笔测试案例分析

第二节 对探究活动评价的案例分析

篇7:教师图书室管理制度

为了鼓励广大教师阅读优秀教育书籍,本刊于2011年6月初推出第三届“全国教师暑期阅读随笔大赛”,并在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开辟专栏刊登“全国教师暑期阅读随笔大赛”优秀作品。本刊同时联系了国内20余家主要教育出版单位,向广大教师推荐了400余册近两年出版的教育图书。半年来,“全国教师暑期阅读随笔大赛”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热烈关注和支持。为了让更多的教师受益于优秀教育图书,本刊启动了“2011年影响教师的100本图书”评选活动。该评选活动从400余本教育图书中再次遴选出100本图书,并为其中10本设立了最佳图书奖、最具潜质奖和特别推荐奖3个奖项。

“2011年影响教师的100本图书”入选书目(排名不分先后)

教育理论类

《学前教育改革与国家反贫困战略》[美]苏珊纽曼著,李敏谊、霍力岩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第2版)[美]诺丁斯著,于天龙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献给当代的教师、校长和家长》[英]马克·沃恩编著,沈兰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最棒的学校》[美]托马斯·阿姆斯特朗著,陈佩正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游戏和儿童发展》[美]乔·L.弗罗斯特等著,唐晓娟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

《受教育的脑——神经教育学的诞生》[阿根廷]安东尼奥·M.巴特罗等主编,周加仙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我们如何学习》[丹]克努兹·伊列雷斯著,孙玫璐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理解脑:新的学习科学的诞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编写,周加仙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学会对话:校长和教师的行动指南》[加]卡罗琳·希尔兹等著,文彬 1

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了解你的学生:选择理论下的师生双赢》[美]威廉·格拉瑟著,杨诚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穿越时空——百年名校持续发展的规律性研究》杨荣等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课程改革论:比较与借鉴》徐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师专业成长类

《20世纪教育名家书系》顾明远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北京师范大学组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力》[日]斋藤孝著,张雅梅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师的幸福资本——成长为优秀教师的8种特质》雷玲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讲台上下的启蒙》朱煜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你也能成为特级教师》蔡伟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做有智慧的教师》曾建胜、苏文木编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余文森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

《好老师是自己找的》杨茂秀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孩子为何失败》[美]约翰·霍特著,张惠卿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是实践的艺术》韩珍德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今天怎样做教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冯卫东著教育科学出版社《教师的体态语言》李振村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让学生爱上作业——小学作业布置、查收和批改的技巧》刘春生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教师阅读地图》魏智渊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

《生命与使命同行——走近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教育部新闻办公室组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16位著名特级教师的专业成长案例》华应龙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小学学什么——英才是这样炼成的》蒋保华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陈宇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光辉岁月——我与个性一班的高三之旅》秦望著教育科学出版社“行知工程教学全手册系列”李春华等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有效教学的案例与故事》余文森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

《心灵的觉醒:理解教师叙事探究》吴国珍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课例研究,我们一起来:中小学教师指南》胡庆芳等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从零开始——创建你自己的课堂》[美]史蒂文·利维著,杨敏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战战兢兢的讲台——一个中学语文老师的谵语》王雷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我们教室有鬼》杨茂秀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教师教育教学最需要系列”丛书赵国忠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教学设计——基于学习环境的教和学》蔡铁权著浙江教育出版社《为什么是他们——来自名师的教育智慧》杨卫东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西游记——我和“后进生”的故事》钟杰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从实践到文本——中小学教师科研写作方法导论》张肇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与教的理论与方法》刘雍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学的魅力——北大名师访谈录(第一辑)》郭九苓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是什么让教师不断进步(升级版)》[美]玛丽·伦克·贾隆格等著,张涛译中国青年出版社

《课程视野:小学科学教育的挑战及应对》张荣华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教师教育智慧的修炼》欧阳明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让生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故事》胡修金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习困难儿童发展与教育》赵微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学生是如何学习的》[美]M.苏珊娜·多诺万、约翰·D.布兰思福特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怎样让阅读教学更有效——提升教学能力的十种读诵模式》汪秀梅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黄厚江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美]安奈特·布鲁肖等著,于涵译中国青年出版社

《快乐教学——如何让学生积极与你互动》[美]艾丽斯·乌德瓦里-索尔纳等著,李珂译中国青年出版社

《你能成为最好的数学教师》任勇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知识不是力量》南桥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怎样让学生爱学习——激发学习动机的7种策略》赵丽琴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班主任如何思考——班主任理念创新之道》赵坡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管理类

“守望者的凝思:读懂学校、读懂校长”系列论丛裴娣娜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中国近代“校长群落”研究》陈华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生第一》李希贵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给校长的建议》郑杰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师、学生和家长焦点难题解决方案》[美]琳达·梅特卡尔夫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小学班级主题活动40例》庄传超主编,刘西萍副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好校长是这样炼成的》[英]托尼·布什等主编,林丽琳译福建教育出版社

《教改时期,你该如何当校长》[英]托尼·布什等主编,许可译福建教育出版社

《班主任工作的50个细节》郑金洲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

《给校长的127条建议》[美]福冉兹·弗莱克著,左小霞译中国青年出版社

《创新型学校》[美]托德·威特克尔著,冯凯、刘琦译中国青年出版社

《谁来办好每一所学校——9位名校长的办学智慧》雷玲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组织变革:重建学校管理“新关系”》张立新著江苏教育出版社《世界一流大学:校长必须是科学家吗?》[美]古多尔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如何调动和激励教师(升级版)》 [美]托德·威特克尔等著,田丽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

《民办学校法律地位》吴开华、安杨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园长的故事——幼儿园领导与管理案例》何幼华等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类

“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丛书郑爱明等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为心灵解压——一本写给教师的心理自助书》傅宏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守护孩子的幸福感》[美]理查德·韦斯伯德著福建教育出版社《给长耳兔的36封信》李崇建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解放阅读:文学批评与语文教学》汪政、何平著江苏教育出版社《儿童心理问题咨询》钱志亮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懂你的孩子:唤醒潜能的秘密》苏明进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为什么孩子这么难教:心理学家教你养育五类问题儿童》[美]斯坦利·I·格林斯潘、杰奎琳·萨蒙著,姚芸竹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前教育类

《我和我的那些小野兽》粘峻熊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陈迁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

《爬上豆蔓看自己——辛黛瑞拉的教育日记》高美霞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读懂幼儿的思维:幼儿的学习及幼儿教育的作用》[英]纳特布朗著,刘焱、刘丽湘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扩展幼儿的思维:父母与教师的合作》[英]艾希著,潘月娟、刘焱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幼儿园和小学探究式科学教育实验项目“做中学”教学案例集》江苏汉博教育培训中心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综合类

《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哈佛委员会著,李曼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大学校长演讲录(毕业篇)》潘鸿雁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全世界都在对我微微笑》李庆明主编,李冰选编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儿童的文学世界》(教师版)陈晖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于智博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小学还能这样上——中国妈妈眼中的加拿大小学教育》廖晓英著宁波出版社

《青少年生命教育国际观察》王定功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钱学森和他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马德秀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篇8:教师图书室管理制度

据《中国教育报》消息, 教师爱读书不仅能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也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鼓励广大教师阅读优秀教育书籍, 中国教育报启动了“2010年影响教师的100本图书”评选活动。该评选活动从500余本教育图书中再次遴选出100本图书, 并为其中10本设立了最佳图书奖、最具潜质奖和特别推荐奖。它们是:1.吴非:《致青年教师》;2.董奇、边玉芳合著:《心理学经典实验书系》;3.乔纳森·考泽尔:《给青年教师的15封信:教育家对话新任教师》;4.孙云晓等著:《拯救男孩》;5.詹姆斯·洛温:《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6.罗泽·弗莱克·班格尔特:《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儿童画与儿童心理解读》;7.艾尔菲·科恩:《家庭作业的迷思》;8.丹尼尔·T·威林厄姆:《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9.理查德·洛夫:《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10.安东·布赫尔:《那些让孩子感到幸福的事儿》

篇9:教师图书室管理制度

关键词:学科服务;学科专家;学科指导教师;高校图书馆;台湾地区

中图分类号: G250.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1968/tsyqb.1003-6938.2015108

Subject Expert/Advisor System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Taiwan and Its Enlightenment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significance, service items and operation procedure of subject experts/tutor system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Taiwan, China, and, based on such an analysi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subject experts/tutor syste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subject service in academic libraries and a mutual supplement of traditional subject service,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subject experts/tutor system still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guarantee and support of the system, an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and developed.

Key words subject services; subject specialist; subject teachers; academic libraries; Taiwan

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围绕不同学科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而开展的一种延伸式主动服务[1]。传统的学科服务一般由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承担,服务对象主要是全校的教职工读者。我国台湾地区部分高校图书馆自2005年起,陆续实行了由专业教师广泛参与的学科专家/指导教师制度,改变了人们对传统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认识,该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其经验非常值得借鉴参考。

1 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的学科专家/指导教师制度概况

通过调研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提供的高等院校名录及网址链接所提供的信息,本文逐一浏览了各高校图书馆主页中的规章制度内容,从学科专家/指导老师制度(见表1)可以看出,共有13所院校图书馆制订了14条学科专家/指导教师制度,相对台湾100多所高校而言,比例不高,但却是不容忽视的大胆尝试和创新之举。其中,大叶大学图书馆于2005年6月率先制订《大叶大学图书馆学科老师指导服务办法》,并于2010年10月制订《大叶大学优良图书馆服务教师评选办法》作为学科服务的配套奖励办法。从制度使用的称谓来看,《佛光大学图书馆学科专家设置要点》和《圣约翰科技大学图书馆学科指导教师服务实施要点》较有代表性,分别使用了“学科专家”和“学科指导教师”两种称谓,其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也有所不同。

2 学科专家/指导教师制度服务内容

“学科专家”和“学科指导教师”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也有所不同。

“学科专家”制度主要强调专业教师与图书馆学科馆员间的互动。以佛光大学为例,该校制订的《佛光大学图书馆学科专家设置要点》明确指出学科专家的任务包括:担任图书馆学科顾问,透过与学科馆员之互动,即时反映各学科师生在教学研究等方面对图书馆服务的专业需求,并提供改善建议;提供系所发展之重点及教师研究重点,建立该系所学科资源资料库;协助建置并落实具体可行的各系所馆藏发展政策(包括核心馆藏),以充实学科专业图书资源;提供图书编目之学科专业咨询或建议,提升分类品质,降低错误率;协助图书馆受赠图书之选书作业及“特藏专区”规划设置之咨询;协助提升图书馆及各项馆藏图书资源的使用率;协助设计本校机构典藏;接受图书馆委托,提供介绍学科专长领域之专题或教材,并转制成为机构典藏之电子资源,以协助学生了解该学科之专业领域,进而引起学习兴趣[16]。

“学科指导教师”主要指专业教师在约定时段到馆提供咨询服务,咨询主题依教师的专业特长而定,包括图书馆资源使用的相关知识、论文解析及学生专题研究咨询、学科问题咨询、课业辅导、生涯规划咨询、就业咨询、外国留学经验及升学咨询等。

3 学科专家/指导教师制度主要运作流程

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学科专家/指导教师制度的操作流程大致包括教师选聘、读者预约、教师咨询、反馈评估和表彰奖励等环节。

3.1 教师选聘

图书馆面向全校教师发布选聘学科指导教师或专家的公告,明确选聘要求及办法。本校专任讲师以上资格教师均可报名,学科教师以一学期为一任,学科教师召集人以一学年为一任,均可连任。学科指导教师可由教师自行报名,也可由各院系选派。欲报名教师可自行查询空档时间,在《学科指导服务申请表》 中填写基本资料与服务时段,并以电子邮件回传图书馆承办人信箱,每学期于固定时段服务学生。遇同一时段多人报名时,各院校也制订相应的规则办法,例如朝阳科技大学在规则中确定以下优先顺序:本校讲座教授、特聘教授或曾获选教学优良教师、优良导师者;该系尚无教师参加者;前一学期曾协助图书馆相关业务者;第一位报名者为优先[15]。

nlc202309062204

3.2 读者预约

各院校图书馆根据教师的报名情况,并兼顾学科均衡的原则,合理选聘学科指导教师,同时依据《学科指导服务申请表》所填资料编排《学科指导服务时间表》面向全校读者发布公告。每个时段只安排一位学科指导教师负责学科指导服务,有学科指导服务需求的学生向图书馆预约教师及时段。如金门大学图书馆规定学科指导服务实行预约制,每一时段服务人数以5人为限,须咨询日三天前(不含假日)完成报名。图书馆则第一时间通知被预约之教师,若教师临时有事,将通知学生改期。

3.3 教师咨询

学科专家与学科指导教师的服务方式有所不同。学科专家一般面向图书馆的学科馆员,负责向图书馆提出咨询建议,而学科指导教师则需按指定时段到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咨询或指导服务。学科指导教师服务时段一般为工作日上午8:30至下午5:30,每一时段以一小时计,同一时段仅安排一位教师,每周固定一小时即可。有的学校还对总服务时数作了要求,如长荣大学规定一学期至少服务十小时。服务地点可以是图书馆学科指导室、讨论室或服务台等。德明财经科技大学图书馆《学科指导教师办法》规定:“学科指导教师于授课教室或教师研究室或本馆为地点,利用课堂时间或每周office hours时间,提供有需要之学生相关问题咨询,指引学生利用本馆书报期刊、数据库来解决课业或学习上的问题”。每次服务后,教师及学生均需填写学科指导服务表或记录表并签名,作为服务的有效记录(见表2)。

3.4 反馈评估

学科指导服务一般具有反馈或评估环节。读者接受学科指导教师指导后,可在《学科服务表》给予教师反馈(如赞、佳),以作为图书馆后续作业之参考。此外,教师的出勤率、签到与签退记录、咨询记录等均可作为评估之依据。

3.5 表彰奖励

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指导教师大多为志愿性质,但图书馆在制订的学科专家或学科指导教师服务制度中,均有对学科服务教师象征性的奖励或补偿措施,以示肯定。这些措施主要包括颁发聘书或感谢状、公开表扬、抵扣学校规定的office hours、教师绩效考核加分等(见表3)。

其中,大叶大学图书馆制订的《优良图书馆服务教师评选办法》非常值得借鉴,该办法规定:发挥教师本身之学科专长,担任图书馆学科指导老师,每周于固定时段驻馆,提供学生各项咨询服务,可参与优良图书馆服务教师评选。入选者获颁奖状,并公开表扬,其服务成果列入本校教师评鉴之绩项目。

4 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学科专家/指导教师制度的分析

4.1 价值意义

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专家/指导教师制度对图书馆、学生读者及专业教师是一项三赢的举措。对图书馆而言,学科专家/指导教师制度可以强化图书馆人力支援,引进本校丰富教师资源拓展图书馆服务,提供多元化教师咨询服务,提升图书馆资源效益与服务品质;可以透过图书馆与各系所学科专家的互动机制,加强与各院系间的专业合作,切实掌握各专业学科之特色以及教学科研对图书资讯服务的需求,为本校读者提供更贴切的个性化学科服务。

对学生读者而言,通过图书馆的学科指导服务可得到一个权威的跨学科领域咨询途径,解决其课业、研究、职涯规划等方面的疑惑,获得较之传统参考咨询更为宽泛、更值得依赖的专业咨询服务。在“学科指导教师”指引下,学生可以更加熟悉图书馆资源,获得最切合需求的学科资料。

对专业教师而言,一方面,通过学科指导服务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能了解学生掌握专业课程的状况、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进而可以有的放矢改进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参与学科指导服务也可以促使教师更加了解和熟悉图书馆各种资源与服务,无形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

4.2 成功经验

台湾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专家/指导教师制度的时间不算长,实施此项服务的图书馆数量也不多,尽管如此,还是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效益。

首先,部分高校图书馆在学科指导服务的统计方面做得相当规范。朝阳科技大学图书馆和长荣大学图书馆是较为典型的代表。朝阳科技大学图书馆自2008学年实施学科指导服务以来,广受读者欢迎,最多的达到2547人次/学年,远超传统参考咨询服务的人次(见表4)[15]。

长荣大学图书馆专门发布了名为《专业领域咨询服务》[17]的学科指导服务统计文件,除了统计每学期咨询教师人数、服务时数、预约次数和咨询总人次外,还按系别分别统计了各系咨询教师服务人数、咨询教师服务时数、读者使用次数,统计相当详细及规范,其中基本统计数据见表5。

其次,部分高校专业教师参与图书馆学科指导服务的热情十分高涨。如嘉南药理大学图书馆和南华大学图书馆每个时段的学科指导教师多达4~5人,涉及的专业学科与指导专题相当广泛,排班服务表也有各指导教师专业特长的详细介绍,供读者预约和选择。

4.3 不足之处

台湾高校图书馆的学科专家/指导教师制度建设还存不少发展空间:首先,学科专家/指导教师制度尚未在台湾地区全面推广,尤其是大型公立院校均未开展此项服务,目前只在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的部分技专院校图书馆开展。一旦在师资力量更为雄厚的公立院校实施,将更有利于此项服务的推广,让更多的读者受惠;其次,已开展学科指导服务的院校服务效果参差不齐,体现为有的院校参与服务的专业教师较少、读者利用率不高、缺乏规范的统计等。再次,在学科专家/指导教师的规章制度中,对专业教师的激励机制仍需加强。仅靠简单的荣誉激励作用有限,很难吸引更多的专业教师参与,需要加强学校层面的制度设计,行政、薪酬、绩效和表彰等多种激励手段并用,才能促进学科指导服务更好的发展。

5 结语

我国大陆地区高校图书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陆续设置了学科馆员或专业馆员,面向院系教师开展形式多样学科服务,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嵌入式、互动式等学科服务理念不断涌现。但是,一些关键的瓶颈问题一直难以突破,如学科馆员人力和精力不够, 学科背景知识不足等。从学科馆员角度看, 即便有学科背景, 加强专业培训, 也很难熟悉每个研究方向, 学科知识匮乏成为学科馆员深入科研过程的掣肘。从院系师生角度看, 在信息来源和获取手段很多的大环境下, 他们对被动接受图书馆通报与宣传难有兴趣,图书馆服务只是其工作学习的辅助, 在惟有需求时才真正关注[18]。而借鉴、引进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学科专家/指导教师制度,让真正具有深厚学科背景、了解各院系学科需求的专业教师参与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上述关键问题不但可以迎刃而解,而且还会有效拓宽传统参考咨询或学科服务的服务领域,并随着专业化学科服务的开展和深入而建立起紧密分工与互动支撑的互补关系,建立起一套协作、专业、多元、互补的专业化学科服务队伍,进而推动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健康持续发展。

nlc202309062204

参考文献:

[1] 郭晶,黄敏,陈进,等.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的特色[J]. 图书馆杂志,2010(4):32-34,19.

[2] 大叶大学优良图书馆服务教师评选办法[EB/OL].[2015-07-16].http://reg.dyu.edu.tw/unit_index.php?page=4&unit=2500.

[3] 咨询指导老师服务办法[EB/OL].[2015-07-16].http://www.lib.ydu.edu.tw/T1/rule.cfm?bsn=14.

[4] 景文科技大学资源学科专家设置实施计划[EB/OL].[2015-07-16].http://www.library.just.edu.tw/rule_cnt.php?menu_folder=1&menu_order=4&cnt_id=57.

[5] 学科指导教授服务实施要点[EB/OL].[2015-07-16].http://www.cyut.edu.tw/~rules/laws/pmlis/rs/rs_file17.pdf.

[6] 学科专家设置要点[EB/OL].[2015-07-16]. http://libweb.fgu.edu.tw/rules/27.pdf.

[7] 大叶大学优良图书馆服务教师评选办法[EB/OL].[2015-07-16].http://reg.dyu.edu.tw/unit_index.php?page=4&unit=2500.

[8] 长荣大学图书馆专业领域咨询服务办法[EB/OL].[2015-07-16].http://sites.cjcu.edu.tw/wSiteFile/File/B2500/14091610294124pdf.

[9] 学科指导教授服务实施要点[EB/OL].[2015-07-16].http://www.nqu.edu.tw/orglibrary/index.php?code=list&flag=detail&ids=1151&article_id=8216.

[10] 学科指导服务专家征聘实施要点草案[EB/OL].[2015-07-16].http://lib.tust.edu.tw/about-library/about-rules.html#r-21.

[11] 德明财经科技大学图书馆学科指导教师服务办法[EB/OL].[2015-07-16].http://www.takming.edu.tw/lib/htm/th-rule.html.

[12] 学科指导教师服务实施要点[EB/OL].[2015-07-16].http://www.lib.sju.edu.tw/index/paper/1021224.pdf.

[13] 嘉南药理大学图书信息馆学习指导教师服务实施要点[EB/OL].[2015-07-16].http://www.lib.cnu.edu.tw/USER/default/Userfile/file/ff130605145619732229.pdf.

[14] 南华大学图书馆学科指导服务办法[EB/OL].[2015-07-16].http://lib.nhu.edu.tw/ct.asp?xItem=4632&ctNode=1099&mp=1.

[15] 致理技术学院图书馆学科咨询教师实施规则[EB/OL].[2015-07-16].http://lib.chihlee.edu.tw/dl.asp?fileName=310816442071.pdfhttp://lib.chihlee.edu.tw/dl.asp?fileName=310816442071.pdf.

[16] 朝阳科技大学图书馆.参考服务统计[EB/OL].[2015-07-16].http://www.lib.cyut.edu.tw/newweb/into/rule_stat/stat_01.asp.

[17] 长荣大学图书馆.专业领域咨询服务[EB/OL].[2015-07-16].http://news.lib.cjcu.edu.tw/wp-content/uploads/2015/08/css-20150803.xlsx.

[18] 范爱红,邵敏. 学科服务互动合作的理念探析与实践进展[J]. 图书馆杂志,2010(4):40-42.

上一篇:新员工求职自荐书下一篇:地球妈妈病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