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质篇讲稿

2024-05-16

矿物质篇讲稿(精选5篇)

篇1:矿物质篇讲稿

矿物质篇讲座

人体重量:96%是有机物和水分,4%为无机元素组成。人体内约有50多种矿物质在这些无机元素中,已发现有20种左右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维持生理功能、生化代谢所必需的,除C、H、O、N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外,其余称为无机盐或矿物质。大致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为多种酶的活化剂、辅因子或组成成份:钙------凝血酶的活化剂、锌----多种酶的组成成份。

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及组织细胞渗透压:酸性(氯、硫、磷)和碱性(钾、钠、镁)无机盐适当配合,加上重碳酸盐和蛋白质的缓冲作用,维持着机体的酸碱平衡;无机盐与蛋白质一起维持组织细胞的渗透压;缺乏铁、钠、碘、磷可能会引起疲劳等。

钙。钙在奶粉中的含量最多,每百克奶粉含钙1030毫克、虾米883毫克、芝麻酱870毫克,木耳、海带、黄豆、芹菜、柑橘、核桃、海蜇、海参、羊乳、豆腐、油菜等的含钙量也均在100毫克以上。

磷。每百克黄豆含磷571毫克、羊肝414毫克、牛肝400毫克,其他肉、猪肝,鸡、鸭蛋,鱼、葡萄干、桂圆、木耳、海带、谷类等都含有磷100毫克以上。

铁。在木耳和海带中含铁量多,每百克分别含铁质185毫克和150毫克,其次是芝麻酱、牛、羊、猪的内脏和腌菜等也含有较多的铁质。

镁。在谷类、豆类和核桃、花生中都含有镁。

钾。为细胞中重要的阳离子,儿童每天约需1~2克。通常食物中,已含有足够的人体所需要的钾。

碘。海带、紫菜、海参、蚝、鱼等都是富含碘的食品。

铜。肝脏含铜甚富。

锌。谷类中锌较多。

锰。普通食物如萝卜、洋白菜及核桃中都含锰。

钴。存在于肝脏中。

以上各种矿物质,都是儿童正常发育所必需的。儿童每日均衡地进行饮食,才能保证健康发育。

60%~70%存在于血红蛋白中,其余大部分贮存于肝、脾、骨髓等组织中,是人体许多正常生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铁是人体内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之一。如果缺乏,会使血红蛋白含量和生理活性降低,引起携带的氧明显减少,从而影响大脑中营养素和氧的供应。铁还是人体内氧化还原反应系统中一些酶及电子传递的载体。

铁还与免疫功能、消化功能以及神经行为等有着密切的关联。

宝宝缺铁的表现

宝贝缺铁了

宝宝缺铁往往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发病多在6个月~3岁,大多起病缓慢,不为妈妈所注意,到就诊时多已为中度贫血。因此,掌握铁缺乏的临床表现有助于妈妈及早发现宝宝的缺铁症状。

1.一般表现

皮肤黏膜进行性苍白,口唇、口腔黏膜、眼睑、甲床、手掌最为明显,同时伴有精神不振,对周围环境反应差,有时烦躁不安,会头昏、耳鸣、记忆力减退等不适。

2.其他系统的表现

消化系统: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胀或便秘等现象,严重者有异食癖(吃纸屑、煤渣等)。

呼吸循环系统:由于缺氧,可有代偿性呼吸、心率加快,活动或哭闹后更明显,严重者可出现心脏杂音、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

免疫功能降低:易患各种感染。T淋巴细胞功能减弱及粒细胞杀菌能力降低。肝、脾、淋巴结肿大

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淋巴结可有轻度的肿大,年龄愈大,病程愈长,贫血愈重者,肿大愈明显。

铁剂不宜放臵过久。补铁制剂是二价铁,放臵过久,存贮不当,二价铁可氧化成三价铁而影响疗效。

铁剂服用后,可使宝宝大便变黑,这是正常现象,停药后消失,妈妈不必紧张。

人体中的铁元素有

促进因素:钙镁比为3:2,钙磷比为2:1时作用效果最佳,维生素d、硼以及体育锻炼都可促进钙的有效利用。

抑制因素:激素分泌失衡、酒精、缺乏锻炼、咖啡因、茶、胃酸缺乏、脂肪和磷的过多摄入都会抑制钙的吸收。压力大会引起钙质的流失。★镁——钙的亲密战友

功能:镁增强骨骼和牙齿强度,有助于肌肉放松从而促进肌肉的健康,对于治疗经前综合征、保护心脏和神经系统健康是很重要的。是产生能量的必需物质,也是体内许多酶的辅基。

摄入不足缺乏症状:肌肉颤抖或痉挛、四肢无力、失眠或神经质、高血压、心律不齐、便秘、惊厥或抽搐、多动症、抑郁、精神错乱、缺乏食欲、软组织内钙质沉淀(如肾结石)。

★铁——氧的携带者

功能: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参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载和交换;是酶的构成物质,对能量产生也是必需的。

摄入不足缺乏症状:贫血、面色苍白、舌痛、疲劳、无精打采、缺乏食欲、恶心及对寒冷敏感。

推荐每日摄入量rda(recommedded daily allowance):14毫克。最佳每日摄入量oda(optimum daily allowance):20毫克。补充范围:5-15毫克

毒性:摄入量低于1000毫克时不存在毒性(我国营养学会制定的标准,铁的每日最高摄入量为50毫克)。

最佳食物来源:南瓜子、杏仁、腰果、葡萄干、胡桃、猪肉、煮熟晾干的豆、芝麻、山核桃。

最佳补充剂:氨基酸铁的吸收率是硫酸铁观音氧化铁的3倍。

促进因素:维生素c增加铁的吸收、维生素e、钙(但不能摄入过多)、叶酸、磷以及胃酸。

抑制因素:草酸盐(菠菜)、单宁酸(茶)、植酸盐(麦麸)、磷酸盐(苏打软饮料和食品添加剂)、抗酸剂、锌摄入量过多。

★锌——最被注重的元素

功能:锌是体内200多种酶以及dna、rna的组成成分,是生长发育的必需物质,对于伤口愈合也很重要。可调节来源于睾丸和卵巢等器官的激素的分泌,对有效缓解压力也有帮助,还可促进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健康,尤其是对于处于发育的胎儿。对于骨骼和牙齿的形成、头发的生长以及能量的恒定都是有帮助的。

摄入不足缺乏症状:味觉和嗅觉不灵敏、至少有两个手指甲出现白斑点、易感染、皮肤伸张纹、痤疮或皮肤分泌油脂多、生育能力低、肤色苍白、抑郁倾向、缺乏食欲。

推荐每日摄入量rda(recommedded daily allowance):15毫克。最佳每日摄入量oda(optimum daily allowance):20毫克。补充范围:5-20毫克

毒性:锌摄入量多于2克时会导致胃肠不适、呕吐、腹泻、发育迟缓、缺乏食欲、甚至死亡。但但也有患者多年来服用相当于膳食摄入量的10倍以上的锌,并未发现不良反应。

最佳食物来源:牡蛎、羔羊肉、山核桃、小虾、青豆、豌豆、蛋黄、全麦谷物、燕麦、花生、杏仁。

最佳补充剂:氨基酸螯合锌、柠檬酸锌和甲基吡啶锌的效果比硫酸锌和氧化锌好。

促进因素:胃酸、维生素a、维生素e和维生素

6、镁、钙、磷。抑制因素:植酸盐(小麦)、草酸盐(菠菜)、钙摄入量过多、铜、蛋白质摄入不足、食糖摄入过多、压力、酒精。

篇2:矿物质篇讲稿

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传统手工艺等,不但世代相传,还在人和历史、自然的影响互动下,被不断地再创造。目前总共有76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占了22项,加上此前入选的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国已拥有26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世界文化遗产的数量能够反映某地区、某国家的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与深厚程度,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能被世界瞩目,还能被更好地保护传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根据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规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设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两个名录,从今年开始申报每年举行一次,数量也不再受限制。

一.2001年申报成功

1、昆曲

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员的基本科目。昆腔及其戏剧结构(旦、丑、生等角色)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牡丹亭》、《长生殿》成为传统的保留剧目。昆曲表演用锣鼓、弦索及笛、箫、笙、琵琶等管弦和打击乐器伴奏。昆曲的舞蹈动作主要分作两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二.2003年申报成功

1、古琴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琴一直占据着一个重要地位,和中国的书画、诗歌以及文学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人们弹奏古琴往往不仅是为了演奏音乐,还和自娱自赏、冥思、个人修养以及挚友间的情感交流密不可分。从早期的文学作品以及考古发现中,可以得知古琴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的演奏是一种高雅和身份的象征,因此它成了一种贵族和文人的精英艺术,而不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表演艺术。实际上,古琴和中国文人的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因为它是中国文人所必需的素质修养“琴、棋、书、画”当中的一种,且位居其首。古琴艺术吸纳了大量优雅动听的曲调,演奏技法复杂而精妙,而且有着独特的记谱法,大量乐谱都是人们口头流传下来的。

古琴有七根弦,十三个徽,通过十种不同的拨弦方式,演奏者可以演奏出四个八度。古琴的演奏有三种基本技巧:散、按、泛。“散”是空弦发音,其声刚劲浑厚,常用于曲调中的骨干音;“泛”是以左手轻触徽位,发出轻盈虚飘的乐音(泛音),多弹奏华彩性曲调;“按”是左手按弦发音,移动按指可以改变有效弦长以达到改变音高的目的。同一个音高可以在不同弦、不同徽位用散、按、泛等不同方法奏出,音色富于变化。

三.2005年申报成功

1、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2005年11月25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第三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我国政府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全票通过,成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这里转意为大曲,是穆斯林诸民族的一种音乐

形式,集歌、舞、乐于一体。“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其以“十二木卡姆”为代表,十二木卡姆就是十二套大曲,这十二套大曲分别是:拉克、且比亚特、木夏吾莱克、恰尔尕、潘吉尕、乌孜哈勒、艾且、乌夏克、巴雅提、纳瓦、斯尕、依拉克等木卡姆。

2、蒙古族长调民歌

蒙古族长调民歌早在蒙古族形成时期就已经存在,它与草原、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是蒙古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布区。

四.2009年申报成功

1、中国篆刻

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也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篆刻艺术作品既可以独立欣赏,又在书画作品等领域广泛应用。

2、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它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3、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4、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它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识、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今天剪纸依然是中国百姓用以表达意愿、思想和情感的方式或形式,它介入当代民俗活动,呈现出互动的活力和再创造的面貌。

5、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由这种技艺所构建的建筑及空间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宇宙的认识,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制度和人际关系,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和审美意向,凝结了古代科技智慧,展现了中国工匠的精湛技艺。这种营造技艺体系延承七千年,遍及中国全境,并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各国,是东方古代建筑技术的代表。

6、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存续着中国皇家织造的传统,是中国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它采用“通经断纬”等核心技术在构造复杂的大型织机上,由上下两人手工操作,用蚕丝线、黄金线和孔雀羽线等材料织出华贵织物,如龙袍。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有着完整的体系,是人类非凡创造力的见证。如今,因灿若云霞而得名的南京云锦,依然作为中国传统织造技艺的经典,用于高端织物的织造,为民众所喜爱。

7、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各种活动因地而略有不同,湖北省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湖南省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和浙江等全国广大地区均各具特色。端午节是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中国民俗生活有重大影响。

8、中国朝鲜族农乐舞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反映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舞蹈具有生态、纯朴、粗犷、和谐的特征。舞前踩地神祭祀,表达了尊重自然、依靠自然的原始信仰。舞者伴随唢呐、洞箫、锣鼓的节拍欢歌起舞,表达了追求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场面热烈奔放,民族特色鲜明。农乐舞已融入中国朝鲜族的血脉,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艺术瑰宝。

9、《格萨(斯)尔》

《格萨(斯)尔》是关于藏族古代英雄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史诗讲述了格萨尔王为救护生灵而投身下界,率领岭国人民降伏妖魔、抑强扶弱、安置三界、完成人间使命,最后返回天国的英雄故事。凭借杰出艺人的说唱,史诗流传千年,主要流传于中国西部高原地带的广大牧区和农村。史诗全面反映了藏族以及其他相关族群关于自然万物的经验和知识,成为藏族等族群普通民众共享的精神财富。

10、《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是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的总称。包括声音歌、叙事歌、童声歌、踩堂歌、拦路歌。“众低独高”是其传统的声部组合原则,优美和谐是其鲜明的艺术品格,歌师教歌、歌班唱歌呈全民性的传承方式。它所承载和传递的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人伦礼俗、智慧精髓等至关重要的文化信息。

11、《花儿》

《花儿》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蒙等民族中共创共享的民歌。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它用汉语演唱,在音乐上受羌、藏、汉、土以及穆斯林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公元1368年前后)。由于音乐特点、歌词格律和流传地区的不同,又被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和“六盘山花儿”三个大类。人们除了平常在田间劳动、山野放牧和旅途中即兴漫唱之外,每年还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自发举行规模盛大的民歌竞唱活动——“花儿会”,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与情感交融的特殊价值。

12、《玛纳斯》

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传唱千年,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演唱异文繁多,篇幅宏大,其中最有名的是玛纳斯及其后世共8代英雄的谱系式传奇叙事,长达23.6万行,反映了柯尔克孜人丰富的传统生活,是柯尔克孜人的杰出创造和口承“百科全书”。相关社区的传统节庆、民俗活动是其主要的文化空间。

13、《妈祖信俗》

妈祖是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公元987年,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的妈祖因救海难而献身,被该岛百姓立庙祭祀,成为海神。随着航海业发展和妈祖影响扩大。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习俗和庙会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该信俗传播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2亿多民众所崇拜并传承至今。湄洲岛是妈祖祖庙所在地。

14、《呼麦》

《呼麦》是蒙古族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呼麦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呼伦贝尔、呼和浩特及新疆自治区阿尔泰山一带的蒙古族居住地。蒙古国、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等地区和国家也能听到这种方式的歌唱。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歌唱形式,呼麦是蒙古族人杰出的创造。它传达着蒙古族人民对自然宇宙和世界万物深层的哲学思考和体悟,表达了蒙古民族追求和谐生存发展的理念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15、《南音》

《南音》是集唱、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南音用泉州方言演唱,主要以琵琶、洞箫、二弦、三弦、拍板等乐器演奏,以“乂工六思一”五个汉字符号记写乐曲。现存的3000余首古曲谱,保留了自晋(公元265~420年)起至清(公元1644~1911年)历代不同类别的曲目。音乐风格典雅细腻,其演唱形式、乐器形制、宫调旋律、曲目曲谱及记谱方式独特,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南音是相关社区广大民众珍爱的文化遗产。

16、热贡艺术

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佛教造型艺术,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艺术流派。肇始于13世纪的热贡艺术,主要分布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流域的吴屯、年都乎、郭玛日、尕沙日等村落,其内容以佛教本生故事、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等为主。热贡艺术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为信仰藏传佛教各族僧俗群众所喜爱。它承载着热贡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是相关社区广大民众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7、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

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其间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五千年来,它对中国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传统生产手工技艺和民俗活动至今还保存在浙江省北部和江苏省南部的太湖流域(包括杭州、嘉兴、湖州和苏州等市)以及四川省的成都等地区,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8、《藏戏》

藏戏是带着面具、以歌舞演故事的藏族戏剧,形成于14世纪,流传于青藏高原。常演剧目为八大传统藏戏,内容大都是佛经中劝善惩恶的神话传说。藏戏原来流传于民间,由艺人口传身授,在广场或寺院中演出,后来建立了专业剧团,出现了舞台演出形式,这两种演出样式都为藏族群众认可和喜爱。藏戏承载着藏族文化的血脉,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是他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9、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一种具有制作性、技能性和艺术性的传统手工艺,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包括原料的粉碎、淘洗、陈腐和练泥;器物的成型、晾干、修坯、装饰、素烧、上釉、装匣、装窑;最后在龙窑内用木柴烧成。在原料选择、釉料配制、造型制作、窑温控制方面,龙泉青瓷具有独特的技艺。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服务人类生活,其成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陈设瓷、装饰瓷、茶具、餐具等,是烧制技术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结合。龙泉窑烧制的“粉青”、“梅子青”厚釉瓷,淡雅、含蓄、敦厚、宁静,是中国古典审美情趣的表现。

20、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是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具有质地绵韧、不蛀

不腐等特点。自唐代(公元8世纪初)以来,一直是书法、绘画及典籍印刷的最佳载体,至今仍不能为机制纸所替代。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有108道工序,对水质、原料制备、器具制作、工艺把握都有严格要求。这一技艺经口传心授世代相传,不断改进,与多种文化元素结合,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促进民族认同和维护文化多样性有重要的作用。

21、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是流传在西安及周边地区的鼓吹乐。乐队编制分敲击乐器与旋律乐器两大类,演奏形式分为坐乐和行乐。至今使用着唐(公元618年~907年)、宋(公元960年~1279年)时期俗字谱的记写方式。乐曲结构庞大、风格典雅,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

22、《粤剧》

粤剧是用粤语演唱的戏剧样式,有300余年的历史。粤剧吸纳了多元的音乐、戏剧元素,将梆子、二簧声腔与粤方言音韵予以最完美的结合,创造性地拓展了中国戏曲的艺术表现,成为中国南北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迥异于中国其他戏曲剧种。作为粤方言区中最具影响力和海外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戏曲剧种,粤剧以多样而独特的演剧形式,渗透在岭南的传统和现代生活中,成为族群认同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三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1、羌年

羌年是中国四川省羌族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祝活动。节日期间,羌族人民祭拜天神、祈祷繁荣,展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对自然的尊重,并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和睦。在释比(神父)的细心指引下,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举行庄严的祭山仪式,杀羊祭神。然后,村民们会在释比的带领下,跳皮鼓舞和萨朗舞。活动期间,释比吟唱羌族的传统史诗,人们则唱歌、喝酒,尽情欢乐。新年之夜,每个家庭的一家之主会主持祭拜仪式,献祭品和供品。通过庆祝新年,羌族的传统、历史积淀和文化信息得以继承和传播,族人的社会习性得以巩固,羌族人民也借以表达了对所有生灵、对祖国和对祖先的尊重与崇拜。然而,近年来,由于人们的迁移活动日益频繁、年轻人对羌族传统文化的兴趣不断减弱,加之外来文化的冲击,庆祝羌历新年的人越来越少;2008年汶川大地震摧毁了许多羌族村庄,羌族人民聚集区遭到严重破坏,羌历农历新年也因此陷入岌岌可危的状态。

2、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是以传承人对环境以及结构力学的认知体系为基础,采用原木材料,使用传统木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运用“编梁”等核心技术,以榫卯连接并构筑成极其稳固的拱架桥梁技艺体系。木拱桥的建造工作由一名木匠师傅指挥,其他木匠操作完成。木匠工艺按照严格的程序,通过口头传授和个人示范流传下来,抑或通过师傅对学徒的教授或是作为家族手艺,代代相传。作为传统工艺的载体,木拱桥既是传播工具,也是传播场所。它们是当地居民重要的聚集场所,人们在木拱桥上交流信息、开展娱乐活动、举行祭拜仪式,从而加深了感情,凸显了文化特征。中国传统木拱桥营造的文化空间提供了一个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了解与互相尊重的环境。但近几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木材稀缺、可用建筑空间不足等因素威胁到了木拱桥工艺的传承与存活,这一传统已有所流逝。

3、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中国海南省黎族妇女创造的一种纺织技艺,它集纺、染、织、绣于一体,用棉线、麻线和其他纤维等材料做衣服和其他日常用品。黎族妇女从小就从母亲那里学习扎染经纱布、双面绣、单面提花织等纺织技艺。母亲们通过言传身教,传授技能。

篇3:这是一篇演讲稿

发表演说词的目的,是“劝说读者与作者或演说者一道采取态度或行动”,[4]如果把这篇文章看作是一个通俗性的宣讲,首先需要理解什么是宣讲,宣讲的意思是,我有一个观点,我举个典型例子,然后你听明白就可以了。而宣讲的主要方法是印证,“印证就是我举个例子使你通俗的明白”,[5]印证是为了方便读者的理解而诞生的。演讲者在演讲的时候,通常先讲一个抽象的道理,再举一个具象的例子,用具象的例子来证实抽象的道理,使道理更加通俗易懂。而如果把这篇文章看作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就需要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学习课文的论证方法。在很多公开发表课堂教学案例中,都是把本文当作论说文来进行学习。李世萍老师提出要“继续提高举例论证道理的能力”;刘萍萍老师则认为本文的学习侧重点之一是“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文章一共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王阳明“格”竹子的例子;一个是作者自己的例子。那么,这两个例子到底是在“印证”还是在“论证”呢?《现代汉语词典》对“印证”动词义项的解释是:“证明与事实相符”。对“论证”动词义项的解释是:“论述并证明。”

本文中的论证与其说是论证,不如说是“印证”。我们一起来分析“印证”与“证明”之间的区别:

1.“证明具有保真性”,而印证只能提供相信某理由的例子,却不能保证这个道理必然为正确的道理。在这篇演讲稿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论述“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道理时作者引用了王阳明“格”竹子的例子,而在论述“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时作者所说的以“个人的经验为证”,是典型的“印证”而非证明。因为,仅仅凭王阳明的例子和我一个人的经验,只能为论点提供证据,但不能保证结论必然为真。

2.证明的完备性恰恰是体现在结论的唯一性、排他性上,而一个孤立的例子,不能证明结论的唯一性、排他性。“王阳明的例子”、“我的经验”可以作为证据出现,但相反的论据也有很多,无法保证结论的唯一正确。

3.“只有当我们有可能综观相关问题的全体,才可能有证明”。[6]一个例子或者个人的经验,并不能证明什么,因为“证明必须能被综观”,也就是说,不能达到综观的,就无法证明;反过来说,我们只能在没有证明的地方寻求论证。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出,“王阳明的例子”无法证明“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我的个人的经验”无法证明“中国的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演讲中,为自己的论点举一个例子,这样,就可以把抽象的、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浅显化,使听众容易接受并得到启示。这里,丁肇中先生是在用具体的例子来诠释自己的观点,这种形象化的语言通常更生动,更易于被现场的听众接受,能够取得较好的现场效果。“我们的所见所做可以作为证据,使某个看法得到印证、证实。”[7]这是演讲、讲课时常用的技巧,但是印证并不属于推证、论证。所以,把《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当做一篇议论文,用来学习“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是不恰当的。准确地说,这篇文章是一篇演说辞。

那么,该如何确定本文的教学内容呢?学习一篇演说辞,应该让学生充当听众的角色。学生聆听一次公众演讲,一般应该做到:能够理解或者明晰演说者的观点,能够对演说者的观点进行赞同或者反对的判断;感受演说者的风格,明确演说者不同风格形成的原因;学习必要的演讲技巧。因此,学习这篇演讲文,也应该精确总结演讲内容,并在讨论中对是否“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做出判断;并能够对作者如何运用例子印证自己的观点做出梳理,如果能够简单地加以练习运用就更好了。

语文版教材的课后练习即是围绕着演讲辞的学习展开的:

1.作者概述了《大学》本身所说的格物致知的目的后指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就被淹没了”。请以作者所举王阳明“格物”这一事例说说这句话的含义。作者认为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细读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2.作者认为中国学生“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作者认为造成这个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应怎样改变。

3.细读这些语句,注意加点词的作用。(略)

4.作者说:“不管研究科学,还是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联系实际,谈谈我们在求学过程中如何发扬这种怀疑求真的精神。

课后练习中有第一、二道题目是围绕着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展开的,这是听众聆听一篇演讲首先所要做出的判断:作者演说的观点是什么?你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其中第一题关注到了作者用“例子”来“印证”自己观点的方法;第二题则关注到了以“个人的经验”为“印证”方法来理解作者。但由于题目本身并没有指向“印证”方法本身,而是指向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极容易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对作者观点的理解上而非“印证”手法的运用上。第四题则是在认可作者观点的基础上谈一谈你会如何行动,这也是演说的最终目的。

实际上,演讲辞的学习,不但要关注作者的观点,还要关注在演讲中作者所使用的演讲技巧。比如,在《美国语文》中,有一课学习帕特里克·亨利的演讲稿《在弗吉尼亚州大会上的演讲》和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在立宪大会上的演讲》,课后在“文学聚焦”栏目就专门针对他们的讲演技巧进行聚焦学习。

在演讲中,亨利和富兰克林使用了很多不同的技巧来强调他们的观点,包括:反问、重复观点、重复和并列。

1.(a)找出亨利使用了一系列反问的例子。(b)这些反问要达到什么目的?

2.找到一个亨利使用了重复技巧的例子。

3.(a)从富兰克林的演讲中找出三个重复观点的例子。(b)这种重复观点有什么效果?

4.从富兰克林的演讲中找出一个并列的例子,这有什么效果。

从这些题目的设计中可以看出,演讲辞的学习除了理解作者的观点外,演说者所运用的演讲技巧也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像反问、重述、重复技巧、并列等等。反问有助于激发感情;重述指的是用不同的方法反复强化同一个观点;重复则是用反复强调一个主要观点;并列指的是用语法结构的相同来增加语言的气势和感染力。学习演讲者是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增加演讲的说服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借鉴《美国语文》中演讲辞学习的指向,除了理解作者的观点之外,对作者使用了怎样的演讲技巧多加关注。对于《应有格物致知》一文来说,把它当作一篇演讲稿,学习其“印证”或其他的演讲技巧比学习各种并不十分恰当的“论证”技巧要妥当一些。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2015-JSJYLX-058 )

注释:

[1]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编.语文(八下),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

[2]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语文(九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4][5]王荣生主编.实用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6]刘畅.证明与印证.世界哲学.2011,(3).

[7]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编.语文(八下),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103.

篇4:矿物质篇讲稿

思想1: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二者是一种辩证关系。

阐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就好像乌的一双翅膀,折损一翼,乌不得飞。一个国家,物质财富的充实,固然好,但如果国民的素质、信仰、思想、道德等精神文明的因素不够充实,那么,这个国家的国民不过是一群生活在沙雕宫殿里的虫子,随时可以被消灭。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文明的建设往往更重要。救治灵魂比救治肉体更有价值。当然,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一个人已经重病在身,我们当然需要首先治病,放弃治病而给他大谈节操,那时可笑的。当前,我国的大政方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根据实际的国情我们有所侧重,这是甚为必要的。但是,有所侧重,决不等于只抓一手。所以邓小平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思想2: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地发展,社会才能稳定、健康地发展进步。

篇5:物质演讲稿

爸爸给了我两种水,一种是蒸馏水,一种是自来水。我们分别把两种水放在烧杯中,按照图上的装好。

当我接上电源的一瞬间,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插在自来水的二极管亮了,插在蒸馏水中的二机管还是那样,没有什么现象。我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把电源接上又断开,断开有接上。我开始怀疑是不是二极管有什么问题,我有换了一个新的,结果还是和上面的现象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的脑海好中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好。我想:“是不是线接错了?”我仔细检查了一变,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究竟是那里有问题呢?我突然想:“是不是水有什么问题?”这句提醒了我,“对对就是水,一个是蒸馏水,一个是自来水”我迎合到。此时爸爸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说:“对,你说的很对,就是水的问题”。我在问你一句:“为什么水不一样现象就不一样呢?”我开始冥思苦想。“蒸馏水很干净,没有什么脏东西,自来水不干净,有很多脏东西。”爸爸点点头说:“基本上是说出来了,但是不够准确.大家都知道蒸馏水很干净,我们把它叫做纯净物,就是它只含有水分子,不含有其它物质,也就不含有导电的物质(离子),所以二极管就不发光。”还没有等爸爸说完,我就插到:“自来水不干净,它里面含有带电的物质(离子),就可以导电,二极管就发光了。”

上一篇:大学生见习生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优秀的会计实习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