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卫东讲课心得体会

2024-04-22

听李卫东讲课心得体会(共14篇)

篇1:听李卫东讲课心得体会

今天中午,在徐州铁路文化宫礼堂听取了李卫东的两节作文课,下午听取了他题为《与学生一起读写评》讲座。

两节作文课讲的内容分别是些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第一课,他准备了几个“话题”:手,财富等,让学生学会把话题的范围缩小。第二节课讲的内容是短信的写法,其实就是语言的“陌生化”,他讲的什么“美感=熟悉+陌生”的百分比我没有听懂,但是我觉得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的陌生化,使语言生动形象这个办法还是很有用的。

晚上,有几个老师因为有其他事情,所以不能去了,我就联系了陈爱荣、渠艳美和张莉去。刚开始,我准备不让张莉去的,考虑到她的家务事繁多,好不容易一个周末,再利用恐怕不好。但是后来想,这样一个机会也不容易,而且正好讲初一的内容,对我们的老师肯定有好处。所以就决定去照应一声,即便不去,也有个说法。没有想到,她很慷慨,而且说,好机会,不想错过。真的让人感动。我们学校对教师的培养还是很慷慨的。我真心的希望我们的老师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成为最优秀的老师,对学校,对个人的发展都是极好的。

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互为依托的。学校为教师个人的发展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教师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保证。一个学校如果没有教师个人的发展,也很难真正的成为名校。

明天,我们还是6:00左右去徐州,学校包车,全校去了20多人。今天和实验中学的郭辉一起回来时,他听说我们学校来了20多人,很惊讶,说还是你们学校有钱。我说,不是我们学校有钱,而是我们学校的领导们一致认为,像这样的学校机会实在难得,让我们的教师走出去,真正的走出去,就要多学校。现在就在我们不远的地方,所以要抓住机会。10月份,就派出42人的庞大学习队伍到洋思和东庐中学学习,现在又是如此。我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的老师绝对是一流的老师!我们的学校有了这样优秀的老师,自然会成为最优秀的学校!

篇2:听李卫东讲课心得体会

李老师的课堂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李卫东老师“学生为本,以生活为源,以内化为综,以实践和感悟为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让我真实地感受到了从“师本”到“生本”的转变。我们的教学追求的仅仅是“教好书”,还是要追求“教好学生”呢?教材只是一个教学的本,一个参考,最重要的还是看教师怎么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文化修养理解后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因此这也提醒我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要时时感悟、事事感悟、处处感悟;时时学习、事事学习、处处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能力有资本去更好的利用我们简单的教材给学生上出不简单的课程来。

另一方面,李卫东老师严谨认真的态度使我又看到了一个名师背后付出的努力。正如全国名师窦桂梅老师说的:“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李老师不仅仅是备课,而是达到了“备字”的程度。一个词的读音、一个字的书写;一个长句的断句,一个量词的辨析,都体现了他做学问、传知识的严谨态度。特别是“栋梁”一词的教学,我们也可能只停留在释义,而李老师却图解了古人造房的过程,从“基础”讲到了“栋梁”;从“木材”讲到了“人才”;从孩子们只有现在打好“基础”讲到了将来才能成为“栋梁”。也许花去了不少教学时间,但学生从中收获颇丰:他们学到了建筑的常识、古人造字的规律、辨析了字形、理解了词义,更重要的是从老师对学问的研究态度中,孩子们懂得了精益求精的道理,立下了成为“栋梁”的志向,真可谓“润物细无声”。

语文是门良心课,不备课也能教下来,备课也能教下来。一叶知秋,一节近两个小时的大课,我看到了李老师从课上到课下,从书本到社会,一字不落地研究教材,挖掘每个字中的教育内涵,丰富语文课的教学内容;看到孩子们是怎样迷上了语文课,爱上了语文学习……

篇3:听李卫东讲课心得体会

——[美]威廉·格拉瑟

言语的艺术

“这个问题谁问的?”

“向他鼓掌表示感谢。”

“今天这个知识是和谁学的?”

“——我们自己。”

“那给我们自己鼓鼓掌。”

最常听到的是李卫东老师在课堂上这样与学生交流。

这样的一问一答似乎透露出这样的信息:首先, 要善于发现, 发现字里行间的问题, 并能勇于质疑, 这是问题意识;其次, 有了问题, 要相信文本, 在字里行间中穿行, 学会联系, 进行深思, 这是探索意识;经历了探索过程, 学会了探索的方法, 得到了探索的乐趣, 要饮水思源, 这是感恩意识、团队意识;相信探索过程属于自己, 相信自己, 这是生命意识。

要真的去触摸、品味李老师的每一句话, 探求每一句话后面的指向和深层内涵, 说实话, 太多了。仅举一例, 虽反复思量和咀嚼, 还觉得意犹未尽, 我想:这就是李老师的言语艺术。他的语言不繁华似锦, 仿佛高高在上, 不可触摸, 甚至不可模仿;他就是家常小菜, 人人都会吃得习惯, 没它不行。可这言语背后对学生的价值关怀的分量, 就不是小菜了, 那是一场盛宴——学生倍受启迪、鼓舞。“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第斯多惠) 学生在老师的鼓舞和激励下, 勇于提问, 学会提问, 习得探索的方法, 这是知识、能力层面的事情。但是, 自信在滋长, 欲望在滋长, 学习的需要在滋长, 这就是生命的层面了。

这就是教师言语艺术的一个境界吧。

三次整体感知

梁启超的三步读书法给我的影响是:

鸟瞰——整体感知, 把握全篇;

解剖——抓住重点和疑难研读;

会通——跳至文外, 深层探究。

……

低年级对词的理解在句中, 中年段对词的理解在段中;高年级对词语的理解在篇中, 因为他们已经有了构篇的能力。

——摘自李卫东老师的报告

教师的课堂行为直接反映着教师的理念。无论他理念说的多深、多广, 若是没在他的课堂行为上显现出来, 没有在他的课堂行为上展示出来, 我想, 他的课堂就不会真正的走进别人心中。

说实话, 李卫东老师课堂的教学行为中, 给我最大的震撼是李老师把《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全篇课文以文本文档的形式, 以小4号字的大小三次展示给现场所有学生和老师。当看到这一教学行为时, 我的眼睛真是为之一亮。刚开始有些许的不解, 后来, 随着课堂教学的越来越深入, 逐渐理解了李老师这一独具匠心的做法, 并深思了这一行为后面理念层面的东西, 我深深为之动容。

课后, 李卫东老师把他对“鸟瞰——整体感知, 把握全篇;解剖——抓住重点和疑难研读;会通——跳至文外, 深层探究”的理解说与我们大家, 我又为之动容直到豁然开朗。

为之动容是因为:平时, 我们对语文的教学原则——整体入手, 整体感知的认识, 就是在前辈的指导下, 通常理解为先读整篇课文, 课文短的, 自由读或小声读;课文长的, 就要节省课堂时间, 变成默读了 (通常这时不是默读能力的训练, 而是节省时间的工具了) 。再按照“课文学习要在文章中走个来回——从内容到形式, 再从形式到内容”, 争取回读一遍, 或者问学生这节课收获到了什么……环节大致如此, 从来没有对“整体感知—把握全篇”做深入的思考。有时虽也试图去思考, 但是没有更好的答案。所以, 放眼望去, 多少节课堂都是读课文, 或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这个教学环节中, 没有百花齐放, 似乎也没有百家争鸣。所以, 当李卫东老师对文章的三次感知理解, 用这样的教学行为、这样的教学过程展示出来的时候, 不能不为之震撼。

豁然开朗是因为:三次运用文档展示全篇, 在全篇中勾勾画画的这个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堂教学行为, 看到的是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诠释。

第一次鸟瞰通览, 尊重学生的年段特点。这篇课文是六年级的课文, 作为一个六年级的学生, 理论上已经具备了概括能力, 用默读的方式概括要点, 找到中心句, 应该说没有困难。在几分钟之内, 学生完成了鸟瞰, 把文章大致写什么、想表达什么做了初步了解——这就是初步了解学情。

第二次展示全篇, 尊重学生的理解 (思维) 特点。学生在经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重点词语:如姹紫嫣红、繁花似锦) 后, 又在教师的指导下, 了解了其他似懂非懂的词句。这时候, 李老师出示了文档, 展示全篇, 把已理解的或已了解的有关构段方式的句子勾画了出来, 剩下的就是还没有涉及到的内容, 给孩子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事实上这些正是学生的学习的盲点 (看似已读懂, 实则没有读懂) ——这是深层次的了解学情。

第三次展示全篇, 只剩下学生“真”没读懂的教学内容。于是, 学生真正的“需求”开始了——追求最近发展区的最大化。同样是经过学生的提问, 借助教师的言语、启发、图片的帮助, 给学生带来了深层的文化思考。这就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语言文字的思考, 而是文化的思考了。——而这就是另一个层面的学情。

多元对话

李卫东老师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充分展现了多元对话的特质。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 教师、作者之间, 教师、学生、文本、编者之间多元对话、多次对话, 借助教学内容进行平等交流、真诚沟通, 教师把自己的对教材的深入理解, 融合到引导学生质疑的过程中, 在合作的氛围中, 师生各自生成进而建构了自己的认识与知识体系, 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创造的色彩。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收器”, 而是知识的“发生器啊”。

在李卫东老师的课上, 由于对文本的细读到位, 对作者、对编者的意图都研读准确的缘故, 李老师的“对话文化”才得以精彩展示;李老师的“对话历史”才得以实现;李老师的独立思考才能真的跳至文外, 进入深层探究。

课堂上最精彩、最引学生注意的是对“正是这样”、“奇特”两处再浅显朴实不过的两处文字的理解。这看似浅显却奇崛的文字, 如果学生没有对文字敏锐的感受力, 是不会发现那些自己读不懂的东西的。于是,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里有了充分的体现。李老师提出了质疑, 并运用教师的智慧使学生学会思考。一句“我们的花养给谁看?”巧妙地嫁接了“对文化的思考”;通过对女房东“莞尔一笑”的理解, 轻描淡写地把这种文化和意识形态摆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去思考, 去欣赏另一种文化中“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价值观。问题从学生中来, 从而完成了一次与作者对话的过程。

仅仅对文化的欣赏还远远不够。作者还感叹:“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么值得欣赏的文化, 作者为什么不用褒义词, 而用的是中性词“奇特”呢?于是, “奇特”又出现在学生眼前:一张德国总理真诚跪地道歉的图片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对比中体会那“奇特”的历史、奇特的民族, 引发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再一次完成了与作者和编者的对话。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 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 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歌德语) 在李卫东老师的课上, 我充分体会到了这一点。

篇4:听名师讲课

一、 领悟名师成功课堂后的前瞻理念

通常听名师的课我们会陶醉于课堂中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起伏跌宕的教学过程,天衣无缝的教学衔接,情趣盎然的教学氛围之中。如果说这些是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的“热闹”,那其间折射出的前瞻的教学理念才是其中的“门道”。课堂教学是用教学事实阐述教学理念的过程,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往往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而作为一个听课者,我们除了要关注课堂的热闹,更重要的还应该去寻求、开掘、领悟支撑这种成功教学的理念。

如我在闻言黄爱华老师要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时,深感蹊跷:怎么会选择这样的课题进行教学呢?在我看来这部分的内容既枯燥,又没有什么探索的必要和价值,教师的一段告知完全就可以使学生很快接受。然而听课时才发现黄老师把“万以内数大小比较”这一知识,完美地融合在学生间所进行的一场“长江队”与“黄河队”的“抽数组数比大小”的比赛之中。听课中,我不仅感染于热烈的课堂氛围、黄老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更折服于他深厚、前瞻的新课程理念。这种“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从而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主动的建构知识”的教学理念才是我们真正应该领悟的“门道”。真正领悟了这些才能够使我们的课堂拥有足够的底蕴,才不至于使我们的教学迷失航向。

二、 感悟名师成功课堂中的精彩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 观名师的课堂,很多都具有这样一种共性:教学过程设计得粗放而大气,而教学细节却处理得细腻而到位。名师课堂中的细节,决非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也非为刻意追求“亮点”而设的“应景之作”,更不是不必为之的故弄玄虚。因为他们比我们更深谙“小细节包含大智慧”之理。作为一名听课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对细节首先要有一种敏锐的捕捉意识,在及时的记录后去细细地推敲、感悟其中折射出的名师们灵动驾御课堂的教学机智,有效整合利用教学资源的策略以及对教材、学生等教学因素的深刻理解和独到把握等等。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材中安排的这样一个习题:用一张涂满色的纸条表示整数1,要求学生填出在涂色部分是几分之几(如图1),而张齐华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对图1中的等分线作了隐藏处理(如图2),然后再让学生进行估計。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性的变化,却激发出了课堂中学生的强烈的表达欲望,学生不仅说出了自己估计的结果,更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自己估计的方法。而张老师更是借助这张小纸条做大文章,让学生观察涂色部分和对应的分数谈自己的发现。而此时学生的认识也已经完全超越了题目设计的本意:有认识到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有意识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数越小的……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异常地活跃。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教学细节,才让如此朴素的一道练习题承载了这般丰厚的数学内涵,估算意识的培养,数学思维的训练,极限思想的渗透,一切都显得那样的深刻而自然。我想也真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教学细节才使得课堂充满了如此的灵性。因此作为听课者而言,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捕捉名师课堂中的精彩瞬间,会让我们更深切的感受到他们教学的技巧、机智和智慧。

三、 品悟名师成功课堂上的生花妙语

听名师的课,常有让我们一唱三叹,拍案叫绝之感,究其原委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们课堂教学的语言。我们知道教学是师生充满了智慧对话的过程,而“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语)。名师们巧妙的教学策略和灵动的教程推进正是通过他们生花妙语的轻巧“点击”、从容调遣,才使得了他们在课堂中“随心”演绎、挥洒自如,从而让课堂“弹出”了精彩一片。

在听名师课的过程中,我有个偏好那就是喜欢记录下名师嘴中那些能够真正打动我,给我以震撼的教学语言。翻开我的听课记录也许你并不能详尽的看到整个的教学过程,但你总能看到那些记录工整的名师的“妙语”:“相信有数学眼光的人一定能够发现其中的奥秘”,“我跟你握手不是我赞成你的说法,而是感谢你为课堂创造出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想想,要是我们的课堂只有一种声音,那该多单调啊!”……在我看来这些或朴实无华,或机智灵动,或幽默风趣,或充满哲理的话语也许并不是一些优美词汇的堆积,更重要的是这些语言能够给学生以激励、呵护,给课堂以情趣、美感。

当然,作为一名学习者,我们还应该正视自我,以一种更为虔诚的姿态对名师的这些语言去进行分类、整理,如课前谈话类、课堂引入类、课堂引导类、课尾总结类等等。在品悟的同时更好地借鉴、吸纳,在实践中不断地消化、锤炼,这样方能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作者单位:江苏丹阳市实验小学)

图/宋莉莉

篇5:听李卫东讲课心得体会

讲课伊始,按常规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生出色的表现更是让全场老师一片赞叹。李老师的引导自然流畅,学生配合恰到好处,学生和老师的节奏和谐生成,最后用“普通镜头”加“特写镜头”的写法进行练笔拓展“图书馆”的故事,整节课下来,学生对“搭石”了解的更深刻,更体会到了“搭石”过程中人物的美好感情。李老师注重写法的指导,更注重美好情感的渗透。这就是一位名师的境界吧。

其实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李老师的报告,整个过程李老师一直站着,背对大屏幕,却能够信手拈来,侃侃而谈,思路清晰,不禁令人佩服。首先层次性分析了不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的细微差别,提到第三学段的重点是“文章的表达顺序”、“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基本的表达方法”,把握住这三点,高年级的阅读目标就达成了。其次,分别解读了《司马光》、《盘古开天地》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三篇文章的教学重难点,深入浅出,令人叹服。最后,提出“三步读书法”:鸟瞰(整体感知)、解剖(抓住重难点进行剖析)和会通(文内文外,深层探究)。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强调满屏呈现课文,有助于学生的整体把握和感知,重点处大字呈现,整篇文章运用“起、承、转、合”的分析贯通,一个“走”字是“转”的关键所在,一个“转”字是整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正确的“转变”是一个教师的成功所在。

篇6:听名师讲课心得体会

2012年3月10日、11日两天,我赴太原师范学院聆听了来自北京、杭州等地的5位名师的展示课。

听完之后,我思考许久,下面是思考之后的总结:

一、数学课堂是培养思维的课堂

牛献礼老师给我们展示了《认识长方体》这一课,在这一课中牛老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长方体的特征,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

如何从数学的角度去认识长方体,探究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牛老师教给学生的是如何从实物到图形,如何从直观发展到抽象,是思维能力的提升!

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就应该像牛老师一样去引导学生发展思维,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师应该深入理解教材

看似简单的教材,如果认真研究,就会发现教材的每个例题都有其深层内涵,甚至每个习题的设计都是有一定意图的。作为教师,我们只有深入理解教材,才能把复杂的知识教的简单,把简单的知识教的厚重。

三、教师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一些习题进行改编:可以将静态画面变成动态画面,将全直观变成半直观,将单个的知识点进行联系等。

牛献礼、刘德武等5位名师的课堂和讲座,不是听过就行了,而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学习,因为那里面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

篇7:听名师讲课心得体会

4月8日,我在镇领导校领导的组织安排下听了王文丽﹑武风霞等4位名师的新课程教学观摩课。2天的专家、名师引领,使我耳目一新,感触颇多,受益匪浅,以下是我肤浅的点滴心得体会

1、众位名师的课,展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这次听的几节课,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感觉到整个课堂体现的特点是将课堂交给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主人翁思想,这样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建立了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

2、老师无批评、责怪的语言,更多的是鼓励和表扬,整个课堂让人感觉轻松、活泼;老师的教学理念新颖,注重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他们能恰到好处的把教学内容隐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以情生情。

3、把讲解看成是对话的过程,引导学生,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体会”、“品味”还给了学生。同时,在他们的教学中肯定性评价体现出尊重、鼓励的原则。

4、从他们的授课中可看出,他们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达到“思维活跃流畅、创新精神涌动”的最佳境界,真正行之有效地改革了课堂教学,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实处。

短短的学习,使我深切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教育素养,更要有不断学习、多思多想的意识,这才是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关键。

篇8:听名师讲课心得

近期,学校里展开了教师听评课的活动,作为实习生的我们当然不会放过这次绝佳的机会,去感受一下当地名师的教学风采。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上好课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实习前也有过一些试教活动,但真正的中学教学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从学生转变为老师,这之间需要付诸很多的努力。而听评课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学习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如何进行教学,能够使我们在短期内的教学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

在听课前,我认真研究了所要讲到的教材中的相关单元,如果是习题课或者听力,我则会事先认真把题目做一遍,想一下如果是我来讲我会怎么讲,是否能够让学生明白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到了听课时,我则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听课的重点是注意讲课老师讲解过程中与自己思路不同的部分,以及课上流程与自己不一样的地方,以吸收老师的优点,同时纠正自己的做的不好的地方。听课过程中,我也将自己疑惑的地方记下,想一想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讲。可以说,每个老师都有各自的特点,基本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在听课时,不仅仅只关注讲台,也要注意学生的表情反应,从而思考以后我要以怎样的形式方法去上课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才能让学生乐意接受,主动去学习。我们班的学生普遍有偏科现象,学生的理科都学的比较不错,而像英语这种偏文科目,分数普遍较低,这与课堂上的表现是分不开的。课堂气氛不活跃,原因是他们基础较差,就算认真去听,也觉得很枯燥,比较难懂。

篇9:听名师讲课心得体会622

6月22日,我在庙沟门学区校领导的组织安排下听了王威、刘亚两位老师的新课程教学观摩课。两节课下来,使我耳目一新,感触颇多,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1、两位老师的课,展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这次听的两节课,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感觉到整个课、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

2、老师无批评、责怪的语言,更多的是鼓励和表扬,整个课堂让人感觉轻松、活泼;老师的教学理念新颖,注重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他们能恰到好处的把教学内容隐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以情生情。

3、把讲解看成是对话的过程,引导学生,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体会”、“品味”还给了学生。同时,在他们的教学中肯定性评价体现出尊重、鼓励的原则。

4、从他们的授课中可看出,他们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达到“思维活跃流畅、创新精神涌动”的最佳境界,真正行之有效地改革了课堂教学,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实处。

短短的学习,使我深切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教育素养,更要有不断学习、多思多想的意识,这才是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关键。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三尺讲台是我们的舞台,学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想真正拥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须勤奋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识,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同时,使我在深受启发的同时,也有新反思,深感当前教学任务的艰巨。在新的课改理念下,如何使教育教学工作焕发出新的光彩,是我们值得深思、感悟的。在今后的教学中,针对自己的教学的薄弱环节,以名师为榜样,研究她们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思想,为己所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更趋完美,努力提升我的教学成绩。

沙梁小学:刘丹

篇10:听名师讲课的心得体会

许富贵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师启发了我们,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之前,曾在网上看过名师的案例教案,五月五日和六日能有幸进入课堂亲身体验,真有“百闻不如一见”之感叹,其中庄老师的《图形与整理》和宋老师的《掌心里的》故事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影响,他们那一瞬间展现的精彩让我回味无穷。教师语言艺术的魅力令人惊叹,当我听着庄老师讲课时,不由惊叹,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她的语言竟有如此魅力,没有多余的一个字,他能把学生带进无限的遐想,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真是太了不起了,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学习的楷模。

宋老师的讲座太精彩了,以故事的形式展示了她的成长路。她虽然很年轻,但取得了丰厚的成绩。她重视了学习与积累,重视了自己专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她重视了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的推动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双方智慧的体现。这些名师就是把自己和学生的智慧充分地挖掘,放大,施展,从而使他们的课生机勃勃。

篇11:听名师讲课的心得体会

2014年4月15日教科所张老师带领我们来到邢台市英华小学参加了《邢台市小学语文优质课的展示活动》。我们分别听了韩向宇、李春兰、杨永志、李强老师的课,使我深受震撼,真正感受到了“新课程,新理念,新思路”带来的新变化。聆听了他们的教育思想,目睹了他们的教学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

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师启发了我们,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通过这次学习我对小学语文课堂课有了新的认识,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我的语文课堂该怎么进行?

教了多年语文,无非是按照大多数教案、教参的模式,教学生读读生字词,朗读朗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分析修辞手法等等。之所以孜孜不倦的教学生这些东西,根本原因在于考试,为了应付考试而不得不让语文课变成枯燥的语言训练课。而学生在这样应试的训练下,似乎应试能力也没有多大的提高,考试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当我听完韩向宇老师的课的时候,我就问自己这些年我的语文课教给学生什么了?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让他们终身受益的,有什么东西是能够对他们的心灵产生影响的?我的语文课堂该怎么进行呢?

以往我上课都是拿起课本,让学生打开第几页,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某某人的诗或者文章,我也会对着学生介绍一翻作者,学生对老师的话记住了多少,理解了多少?当我听了韩向宇老师的课以后,使我的眼前一亮,韩老师讲的是四年级《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韩老师做了一个小游戏《过目不忘》,教师在大屏幕瞬间出示:南宋爱国诗人、十二岁能写诗会舞剑、现有存诗最多有九千多首等等句子让学生说说自己记住的句子,韩老师就是用这么一个小游戏环节让学生对这位诗人有了深深的了解。我觉得这才是一个轻松,有趣的课堂,这才是学生想要的课堂,这才是我应该给学生的课堂。

二、我的语文课堂追求的是什么?

我以往的语文课注重的是我这节课给学生讲了多少个词语,我给学生讲了多少生字,我会关注学生记住了多少个词语,多少个生字,会背课文了吗?考试的时候学生还会写这些词和字吗?还会背这篇课文吗?整堂课下来累的我是口干舌燥,学生的成绩也不理想。听了这四位老师的课以后,我重新审视了我的课堂,我课堂的追求是什么? 我在听韩老师和杨老师的课的时候有这么一点深深的触动了我,韩老师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老师通过让学生自主读课文看注释先自己理解字、词的意思。韩老师通过多媒体图像把学生带回那个时代,让学生对“僵卧”、“尚思”等词有了更深的理解。让学生理解了当时作者在怎么的心情写出这样的诗句的。学生并在教师的点拨中了解作者写作方法。还有杨老师的《七律长征》由于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好,学生体会不到过去在战争年代战士所吃的苦,杨老师利用一段《飞夺泸定桥》视频,一下子把学生带到那个战争年代,让学生通过看视频感受到当时战争的惊心动魄和战士生活的艰苦。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不仅理解的诗的意思还激发了学生爱祖国的情感。教师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感悟、想像、质疑问难,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到方法。

今后我的语文课堂,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体会”、“品味”、“感悟”还给学生。我会重视我教给了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我传递给了学生怎样的思想,我激发了学生怎样的情感。

篇12:听优秀老师讲课心得体会

陈老师话语一:企业家先做人,后做事:先处理心情,后处理事情。

感悟:先做人,后做事,这是一条朴素而深刻的真理。俗话讲,做官一时,做人一世,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做官,可做人却是一辈子的事。企业家要想获得长久的成功,首先要具备的便是德商,德商的内容包括体贴、尊重、容忍、宽容、诚实、负责、平和、忠心、礼貌、幽默等各种美德。如果我们要构筑自己事业的高楼,那么一个人的品德犹如大楼的地基,地基不牢,楼便无法盖高。在企业的各种资产中,企业的诚信度是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而企业家的诚信度则代表了企业的诚信度。华人首富李嘉诚便是一个品行及诚信度非常高的企业家,只要合同一签,无论情况如何变化,即使赔再多的钱也要履行合同。很多人都非常信任他,只要他口头答应的事,不签合同别人也相信,不签合同也敢和他做生意。李嘉诚诚实守信的品质为他带来了滚滚财源,成为全球华人首富。

先处理心情,后处理事情,因为心情会影响我们处理事情,一个优秀的企业家,首先得有很好的调节自我情绪的能力,做事情要三思而后行,做了决定便全力以赴去完成,做了的事情就决不后悔。无论情况如何变化,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此为人生最高境界,人只有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才能理性地思维,明智地做出决策,所以,心情不好时不要做任何决定,而要尽快调整心情,在心情平静时再做决定也不迟。

话语二:我们要读一流的书籍,获一流的信息,交一流的朋友,做一流的事业。

感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想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要做一流的事业,必须要读一流的书籍,古往今来的书籍浩如烟海,特别是现在,是人似乎都可以写一本书,书店里面的书琳琅满目,可真正称得上书的却少之又少,要把时间花在经典上,要读那些历经时间检验而常盛不衰的经典之作,因为读一本差书应象和一个白痴吵架,最后你会不知道谁是白痴。

获一流的信息:我们现在是信息社会,各种信息的浪潮汹涌而来时,要学会识别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要有前瞻性,洞察性、要有良好的直觉。否则,我们很容易患上信息焦虑症。现在社会,凭一条信息成为亿万富翁的人并不少见,信息值千金啊!

交一流的朋友也很重要,我们知道,交朋友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毕竟我们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因而我们必须要交能给自己带来价值的,比自己有前途的朋友,这样,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余光中先生把一个人的朋友分为四类:高级而无趣、高级而有趣,低级而有趣,低级而无越,我想我们应该努力多交高级而有趣的朋友,坚决不能交低级而无越的朋友

话语三:我们每天在高速公路上来去匆匆,却从没留意过路过美好的景物。难道人生就是为了这样,匆匆忙忙,赶来赶去,辛苦劳累,来不及感觉,顾不上体验,没有回味,没有体。

感悟:生命是一个过程,幸福要靠我们细细品味,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来忙碌的,也不是来劳累的,我们是来追寻幸福的。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过,只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缺少一颗善于领悟的心灵。

追寻和忙碌本身并没有错,可我们一定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追寻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人生最大的悲剧是:忙忙碌碌追求了一辈了,到头来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陈老师上课妙语),其是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放慢脚步,去感受小草发芽,花开花落呢,为什么我们不能边走边看,边追寻边体味生命的美好呢,要知道,结果并不是生命目的,我们能拥有的,恰恰只是过程而已。

话语四:生命的质量在于心境,在于此时此刻的心境

感悟:什么样的人生最幸福?乐于奉献,有梦想,有追求的人最幸福,人生幸福与否,心境很重要。只要心中有期待,有梦想,有惊喜,人的心情就会满溢幸福和快乐。

人是否幸福与否,与名与利无关,与财富的多少无关。有钱可以卖到最好的床,可无法买到好的睡眠。有钱可以买最好的房子,可买不到一个美满的家庭,有钱可以买到任何物质的东西,却无法买到一个好的心情。走过了很多路之后,才醒悟,实际最重要的是心情的宁静,人生高境界是宠辱不惊,马寅初诗云:“宠辱不惊,笑看厅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去抒”,此为生人的最高专境。物质带给人的快乐是短暂的,只有精神层面带给人的东西可以永恒。现代人过分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导致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忘记了去丰富自己精神生活。

不要后悔过去,过去已经过去,再也无法挽回,不要担心未来,未来还没有到来,我们无法控制,我们能控制和拥有的唯有现在,我们能控制的是现在的心境。为什么不让心灵打开,让阳光照进来,为什么不远离悔恨、妒忌、猜疑、恐惧,让心灵处在一处宁静与祥和的状态?为什么不去用心感受生命而生活的美好,而要去计较名与利上的得失呢?禅宗里有一句话:“借来的光,无法照亮自己的心灵”,快乐是一种能力,心情的遥控器完全掌握在你的手中,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受外界的干扰,让自己仔细去感受生命的美好。

话语六:给人面子,就是给自己面子,给人台阶,就是给自己台阶,与人方便,就是与自方便,让别人舒服,就是让自己舒服。

感悟:人是一个社会性的动物,我们需要与人相处,也需要获得别人的尊重,我们渴望结交更多的朋友,因为多个朋友多条路,因为每个朋友都会上我们的生命中留上痕迹,丰富我们的记忆与人生感受,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因有缘而相聚,尽缘尽而分离,茫茫人海,能相遇本身非常不容易,要懂得珍惜。

我们希望与人和谐相处,但如何才能和谐,陈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我们与人相处的一条金科玉律。要有同理性,要知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应如何对待你,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有一定的虚荣心,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尊得,要学会给别人面子,不要得理不让人,而要有理让三分。要懂得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要乐于助人,因为帮助别人就是要帮助自己,因为助人是快乐之本,帮助别人自己得到的最大回报应是快乐的心境。要学会换位思考。给别人面子,给别人台阶,别人一定心存感激,当你需要台阶时,别人也会为你搭建台阶。只有遵守了这些原则,别人才愿意与我们相处,我们才能有很好的人脉,要知道,我们相遇的每一个人对我们来说都可能是一种机缘,我们得好好把握。

话语七:散散心,远比散散步更重要

现代人普遍都感到很疲惫,感到很累。来自工作、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常常让人感到心力憔悴,一项权威调查显示,中国70%的知识分子处于过劳死的边缘,这真是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数字。与身体的劳累相比,对人伤害更大、更持久的是心理上的劳累。实际上,如果心情愉快,轻松,即使每天非常忙碌和劳累,也可以通过休息得到很快的恢复。可心累对人的伤害即容易被人忽视,也很不容易得到解脱,心理问题引发人焦虑,失眠等一系列症状,时间长了,让人内分泌失调,引发一系列身体上的不良反映,很多人并未对心理压力对人的危害程度给予充分的重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往往效果不明显,真的,到我们彻底放松身心的时候了。

让我们放下手中的工作,到户外去走一走,不但让身体的疲劳得到恢复,更重要的是让心理上的压力得到充分的缓解,工作是做不完的,要学会劳逸结合。让我们到户外去感受明媚的阳光,感受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人一定要有阳光心态,面对任何事情要学会乐观而自信,要举重若轻,应对自如。要给自己设定恰当的目标,不太高也不太低。不要过分追求事情的圆满,要知道,不圆满是世间的常态,不圆满也是一种美。

散散心真的很重要,散散心以后,我们似乎又恢复了无究的信心和力量,我们又可以扬帆启航了。

话语八:什么是营销?营销就是让顾客购买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成为必然。

营销实际上就是与客户的一种沟通,通过这种沟通,我们要给客户提供尽量多的选择我们产品和服务的理由,互联网的兴起及电子商务的普及,使今天的竞争不再是区域的竞争,而是全球的竞争,客户可以能面临很多种选择,如何让客户选择我们,这就需要与客户进行充分的沟通,营销就是将产品推荐给客户,让客户产生购买欲望的过程。因而,营销过程中我们必须关注与客户接触的每一个接触点,从传统的4P理论看,从产品的设计开始,便要考虑目标客户群,要考虑客户的需求,要尽可能为客户提供价值,然后是价格,要做到物超所值,要有竞争力。渠道则要尽可能给客户提供方面,节约客户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同,要尽可能地向客户介绍产品。促销是与客户的一种沟通,通过促销促成客户下决心购买产品。另外,还可以通过品牌,使客户对品牌的内涵产生共鸣甚至依赖,从而产生购买行为,可以通过服务,产生良好的口牌,因为企业最好的广告便是使用了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后感到满意的客户,因而,营销应是要想办法通过各接触点与客户的接触,让客户产生购买欲望,我们要多给客户购买的理由,并通过营销将将这些理由准确地传达给客户,让客户购买我们的产品及服务成为必然。

话语九:要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原因上去解决问题。

奥卡姆剃刀定理告诉我们:把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很简单,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很复杂。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并不容易,需要对问题的本质有非常深刻的理解。老子去: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间万物都有其运行的内在规律,这种万物运行的规律称之为道,我们认识问题,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问题的实质和内在规律。

现代企业管理中,我们强调要简单管理,管理者要有系统思维,考虑问题一定要全面,要通过优化流程,合理授权,知人善用保证复杂管理问题的简单化,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里有一段话话:““神奇化易是坦途,易化神奇不足提”。我们有些员工,交给他一件事,他能干出十件事来,这种创新就不需要,是无能的表现。这是制造垃圾,这类员工要降低使用”,作为管理者要把十件事做成一件事,而不能把一件事做成十件事,老子云,治大国如烹小鲜,我们要能举重若轻,要把握问题的本质,不要南辕北辙,偏离问题的.本质或从现象上解决问题。要懂得系统思考,要知道世界万物都是联系在一起的,解决事物要从事物的起因入手,这样才能提高效率。

话语十:我们是谁,不取决于我们的能力而取决于我们的选择

选择很重要,我们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我们,是以前我们很多次选择的结果。我们做过无数次决策,其中有少部分决策是非常关键,常常会改变我们人生的轨迹。我们可以选择高尚,也可以选择卑鄙,可以选择守信,也可以选择失信,可以选择宽容,也可以选择计较可以选择爱,也可以选择恨,可以选择成功,也可以选择失败。选择需要勇气,很多时候,我们凭勇气做出了勇敢的决定,结果道路越走越宽。选择需要智慧,做一项重大决策前应该进行慎重的思考,权衡得失利弊,最后才能做出决定。选择常常是一件痛苦的事,很多时候,我们选择了其中一种结果,就意味着失去了另一种结果,而我们常常并不知道哪一种结果对我们更好,选择是一种冒险,选择对了,世界便会为我们来启成功之门,从此步入精彩的人生。

篇13:听老师讲课的心得体会

1、蔡老师的语文知识非常的扎实,是值得我们年轻教师学习的。

2、学练结合抓住训练点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蔡老师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抓住训练点,将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加偏旁组词,为学生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足:

1、读书的形式太过单一,读书的时间也少。课前复习和教师介绍搜集资料用去了六分钟,的确太过奢侈,因为这毕竟应该是扎扎实实的语文课。

2、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这样的形式安排得不够合理,欠缺考虑。

因为一老师在介绍资料,时间又长。其他人做什么呢?很多同学都是拿着书,无所事实,个别学生虽然再听,但教师讲的太深奥,对他们来说也是雾煞煞。

3、教师注意了字词、语句。但是我感觉到蔡老师对字词挖掘得不够深,浮于表面,而且在字词的探究中应该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才会让学生记得牢。

5、语言太过平淡,激情不够。

篇14:听名师讲课的心得体会

经过华南理工网络学习的教育平台里,我聆听了名师讲座的课程,老师们所讲的视频课件我一丝不苟聆听管理学原则这门课程,对于我们学员来说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感受到老师的教学风采,也好 让自己从中受到启迪。

涂健老师在课堂讲了一句话,“难学易用”这个词能体现到虽然学习坚苦,但最终可以让我们在工作管理方面如何运用等。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老师不断举例有明确的讲解管理知识,老师教育观念转变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我深受启发和震撼,真正感受到了“新课程,新理念,新思路”带来的新变化,体会到管理学身心发展深深地让我受益匪浅,同时我还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那深情的爱;是我们值得深思、感悟。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

上一篇:东张镇中心学校敬老月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酒店厨师长竞选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