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总复习计划

2024-04-15

初三化学总复习计划(共8篇)

篇1:初三化学总复习计划

根据我省近年来中考化学考试特点,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使他们的知识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层次,进一步提高复习效率,特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版)为纲领,以教材为载体,以《陕西省中考说明》为模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强化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应试水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考化学复习计划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上学期教学及本学期两次模考,再结合学生平时表现,化学教学出现以下特点;

(1) 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概念不清,化学用语不规范,语言表达不准确,错别字多,

计算题格式不正确,字迹潦草。

(2) 审题能力差

学生在答题时往往审不清题意,回答非所问,缺乏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3)解题技巧不灵活

学生解题时,因循守旧,应变能力差,思维广度不够,不能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考虑问题。

(4)知识迁移能力弱

主要表现为思维不活跃,知识提取、重组、应用能力较差,所学的基础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不上,只会背理论,纸上谈兵,不会解决实际问题。

(5)下册内容学的太快,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将采用“三阶段”复习模式,全面提升学生应试水平和综合能力。

三、复习安排及措施

第一阶段(3月10——4月30)紧扣教材,重视双基

本轮复习着眼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当于单元复习,构建单元知识网络,使书本知识由厚变薄,系统化、网络化,

资料共享平台

复习时先从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及金属矿物开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对于每一单元,利用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教师精讲例题、学生练习、教师处理疑难问题四步复习,尽可能做到疏而不漏,同时让学生整理好纠错笔记。

第二阶段(5月1——5月31)分块复习,培养能力。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结构,把知识点整合成五个专题:即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这一阶段试题要做到精选、精练、精讲。避免学生重复劳动和无效复习。本轮复习学生的知识能力已有所提高,在课堂上要改变教法,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切记教师一灌到底。另外,本阶段还要让学生不时的将第一阶段整理的纠错笔记重现;对平时考试中反复出现的知识通过专题,让学生总结规律和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阶段(6月1——6月20)模拟训练

这一阶段也叫冲刺阶段,让学生熟悉中考题型。有针对性地把近三年我省中考热点、学生易错点反复训练,调整学生心态,减少不必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查漏补缺,回归课本,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及综合能力。

总之,在复习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面向全体,狠抓落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篇2:初三化学总复习计划

一、夯实基础,让学生认真阅读化学课本

化学课本是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阐述教材内容的教学用书,抓住课本,也就抓住了基础知识,应该对课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看、去记忆。同时还应注意学习化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为它能提高学习的思维能力。

看化学书的程序一般分三步。

1.全面看 全面看一节教材,把握一节书的整体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整体印象,要做到能提纲挈领地叙述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和本质的问题。

2.抓关键 在全面看的基础上,抓住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用语重点看,认真反复琢磨。

3.理思路 看书时要积极思考,重点知识要掌握,难点知识要逐步突破。

总之,看书的程序可概括为:“整体-部分-整体”,即整体感知,部分探索,整体理解。

二、让学生掌握做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一)实验——学习化学的手段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

(二)观察实验要与思考相结合

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别进行观察。观察的同时还要积极地思维。例如:在观察铜、锌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的现象时,要想为什么会看到锌放在稀硫酸中会产生气体,而铜放在稀硫酸中却无气体产生呢?通过思考,把感性知识升华,就会获得较深的认识:锌的活动性比氢强,能将氢从酸中置换出来,而铜没有氢活泼,故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三)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一、二、三”

1.实验室取用固体粉末时,应“一斜、二送、三直立”。即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人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试管底部。

2.实验室取用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时,应“一横、二放、三慢竖”。即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3.在液体的过滤操作中,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即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口,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烧杯要紧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三、让学生掌握化学用语的学习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是研究化学的工具,也是一种国际性的科技语言。不懂化学用语,学习化学就不能入门。所以,掌握它是很重要的。

要掌握如下几方面:

1.掌握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2.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3.掌握写好记好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四、做好初三中考最后一个阶段的复习并穿插进行小专题复习

综合训练和模拟考试,可提高学生的做题速率,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锻炼学生的应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考水平。然而,初中化学知识中有许多是具有一定内在联系或区别的,在第三轮进行综合训练与模拟测试同时,穿插进行小专题复习,可以使学生的化学总复习得以升华,可以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拓展思路和联想,有利于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块的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能力,能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提高应试素质。

(一)、小专题的特性

1、专一性:“专题”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否则就无所谓“专”。如今中考化学命题的一个趋势不在于题目包含的知识点多,而在于对所考查点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挖掘。当然,化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小专题应以一个知识点为重点,赋予相关内容浓缩而成,但重心不能变。

2、针对性:开设小专题,必须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见效,提高复习效率。在选择专题时,应针对学生在前面复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知识缺漏、能力差异、知识点的地位、中专命题的热点来选择专题,否则,专题就有可能失去其应有的功效。

(二)、小专题的来源

1、从中专的热点找专题:分析近几年的中考题可以发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及题型几乎年年都考。对近几年新出现的“信息给予题”、“实验探究题”等试题类型,进行专题复习,认真分析此类题目的特点,总结这类题目的解题规律,同时在专题复习过程中可加大对化学信息材料的补充,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从题目所给材料中提取解题所需的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熟悉“猜想假设-实验探究-验证结论”的探究型试题解题方式

又如:不用试剂或用一种试剂鉴别各种物质、开放性试题、学科间的综合题等。如果将一个或几个热点串联成专题加以训练,必然能会增加学生应试的针对性,提高每类题的得分率。

2、从教材的重点、难点找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而导致解答推断题的能力不令人意。因此,可以专门开设物质推断题专题,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中例举一些经典试题,加以训练。

3、从学生的知识、能力的薄弱环节找专题:在总复习的测试中,常会出现一类部分学生答对率差,某类能力题学生无从下手,特别是一些实验设计、实验评价、新信息题等,可以加以总结、对症下药,给学生开设相应的专题,并且对相应的专题进行归纳分析、思考总结、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形成解题思路方法,掌握解题规律。

(三)、专题开设的注意点

1、专题的开设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又要略高于学生的平均水平。教师对所选专题的讲解要做到“知识、方法、能力”的统一,切实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加强巩固薄弱环节。

2、专题要注重“精、透、准、难”四字。“精”指内容要精选;“透”指教师要讲透,学生要吃透;“准”指重点、热点方向要准确;“难”指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3、开设方式要多样化,增强学生新鲜感。小专题的讲解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可先开讲座,并配以一定数量的练习,也可以边讲边练;还可以让学生先做,教师批改后评讲、归纳。这样做,在临近中考的气氛中能给学生一些新鲜感、一些“凉”意,增强复习效果、忌讲法单调。

总之,小专题复习可对四大知识块的复习起拾遗补缺的作用

五、加强练习,认真改错。

篇3:初三化学总复习计划

一、全面分析试卷数据,确定讲评内容

试卷评讲时,很多教师图省事,不管试题难易程度,不分主次,从第一题讲到最后一题.这种讲评对题不对人,试题有多少学生会,有多少学生不会;学生如果不会,问题出在哪里,教师都不关注.这样讲评的结果肯定效益很低,不仅造成考试的诊断反馈效率低,还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试卷的讲评不在于多而在于是否有针对性.

有效率的总复习试卷讲评课应该从做好对学生考试试卷数据分析开始,有效利用学生考试试卷数据分析的反馈信息.数据分析的目的是把隐没在一大批看来杂乱无章的数据中的信息集中、萃取和提炼出来,以找出所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

考试试卷数据分析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一环,它为指导教学,保障教学质量提供重要参考信息,当然也为考试后的讲评课指明方向.教师可以通过考试数据分析的信息反馈,整体把握考试效果,及时、客观地了解考试情况,对考试活动中出现的种种偏差进行分析,探明造成偏差的原因,并制定策略,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调节和控制[1].

1. 对考试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对考试基本情况的数据分析包括:一是班级平均成绩、优分人数、优秀率、合格人数、合格率、最高分和最低分;二是班级学生分数段分布情况;三是班级优秀率、合格率、低分率以及与年级三率的对比情况;四是班级分数前十名,与上次考试对比得出的进步幅度大的前十名.

2. 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为针对性地讲评提供依据

(1)对选择题答题情况进行数据分析

选择题既要分析每题的得分率,还要统计ABCD的比率,分析出来的数据有以下两种情况可确定为讲评课重点评讲内容.

①同一道题在同类型班级里得分率明显偏低的可确定为讲解重点.

例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合成纤维、塑料、合金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电木插座开裂后,可用加热熔化的方法修补

(C)可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棉纤维与合成纤维

(D)人体所需能量主要来源于糖类、油脂和蛋白质

与同类型班级比较,6班该题的得分率明显偏低,说明该题所涉及的有关“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是6班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错误原因是因为学生没有仔细阅读课本,对十二单元识记的内容没有掌握.

②对于整道题目得分率不低,但其中某一个错误选项比率偏高的,该选项所涉及的知识点也要确定为讲解重点.

例2关于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它们表示两种元素

(B)它们都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C)它们均为稀有气体

(D)它们的核外都有2个电子层

该题的得分率并不是特别低,属于容易题,但错误选项B的比率明显偏高,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对什么叫“相对稳定结构”不清楚,所以干扰了选项.

2.对主观题答题情况的数据分析

主观题要统计每个空的得分率,要统计典型错误出现的比率,把隐没在数据中的学生问题集中、萃取和提炼出来,从而确定讲评课讲解重点.

①得分率偏低的空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要确定为讲解重点,统计各种典型错误出现的比率,并记下出现了错误又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名单,以便上课时关注或提问.对学生的典型错误可用相机拍照的方式记录,上课时投影给学生看.

例3用氯化亚钯(Pd Cl2)可测定空气中微量的一氧化碳.常温下,氯化亚钯溶液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灰黑色的金属钯(Pd)沉淀,还生成二氧化碳和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某班该空的得分率是47%,得分率明显偏低,数据分析显示学生的典型错误是书写的化学方程式中缺水H2O(占错误学生中的40.4%),错误原因是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没有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无法在配平这一步发现生成物中出现了氢元素.

例4图1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30℃时,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数据分析某班该空的得分率是23%,得分率严重偏低.

学生的典型错误答案集中在80%和44.4%,究竟学生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讲评课前要主动找学生代表询问解题思路:询问做对的学生是怎么做出来的,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点;询问做错的学生是怎么做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并请他们将计算过程写出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顺利的发现:17.3%的学生其实是通过40 g/50 g计算到错误答案80%的,这部分学生根本问题在于没有弄懂公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而错误记成了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另外34.6%的学生,是通过40 g/(40 g+50g)计算出错误答案44.4%的,这部分学生明显没有结合溶解度曲线图去分析30℃时,40 g的甲根本没有完全溶解.讲评课前教师要用相机记录好学生代表的计算过程,讲评时可以投影出来,让全班学生一起进行错例分析.

②与同类型班级得分率比较分析,明显偏低的要确定为讲解重点,并统计典型错误的比率.

二、重组讲评内容,提高讲评课的效率

对学生答题情况的数据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要在有限的讲评时间内做最有效的事,需要我们充分利于好对学生考试试卷所做的数据分析,把已经确定要讲解的内容条理化,并进行适当的组合、筛选,最终合理安排讲评课要讲解的内容,这是提高初三化学总复习讲评课效率的有效途径.

1. 按知识点的分类来整合讲解内容

把试卷上同一知识板块的题目归在一起进行分析讲评,让学生对试卷上的同一类问题有一个整体感,更容易发现自己的知识弱点,也能使学生举一反三、形成解题思路方法,掌握解题规律.按知识点板块重新组合讲解内容,能提高讲评课的针对性,有效提高讲评课的效率.

2. 合理筛选,确定讲评内容的主次

按知识点板块组合出来要讲解的内容可能也很多,总的讲评原则是:先解决一些涉及面不是很大的一些板块,涉及面较大的板块要另用专题解决.

例如,“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原子和离子结构”、“化学与生活”、“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书写信息方程”等这样的知识点板块可以作为讲评课的教学目标;而涉及面较大的,如“金属化学性质”、“酸碱盐知识流程图”、“物质鉴别”等,则要另用专题的复习来解决.

三、选择有效的讲评方法,把教学目标落实到位

针对不同知识点板块存在的不同问题,恰当选择有效讲评方法,可有效提高讲评课效率.笔者对确定在讲评课上讲解的知识点板块所采用的讲评思路为:讲—评—练—评—讲(归纳).“讲”是指回顾小专题知识和讲解该专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评”是指评学生答题错因;“练”是指在“讲”和“评”后进行相应的习题训练;“评”是指在学生巩固练习中进行个别辅导和点评,对暴露出来的有代表性的共性问题当场进行分析点评和指导,有效提高讲评的课堂效率和质量;“讲”是指在上述环节后归纳该类题型的解题技巧[2].例如,进行“化学与生活”板块的讲评时,将属于化学与生活的题目的得分情况归在一起投影出来,学生就会有一个整体感,更容易发现自己的知识弱点.讲评过程中要让学生意识到这类题目的错误的原因很明显都是因为没有仔细阅读课本,缺乏对知识的积累.然后教师再点明这类知识的解题技巧是:仔细阅读课本,强调回归课本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查找课本核对答案.接着再进行相应练习后再点评,这样的讲评才落到实处,才有高效率.

为了突破这个知识板块,笔者在讲评课学案中进行了如下设计:

【学案】“化学与生活”专题

你应该知道的知识要点:

1.(上册课本P142)煤燃烧排放的___、______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2.(下册课本P92)甲醛会破坏______的结构,使其变质,所以(能或不能)用来浸泡水产品.

3.(上册课本P144)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____和_______,(可或不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5.(下册课本P111)小实验:

分别灼烧纯棉制品、合成纤维制品和羊毛制品,其中________因富含________,燃烧会发出烧焦羽毛(烧毛发)的气味,烧成的灰用手一捻就成粉末.

备考指引:复习过程中认真阅读课本,积极查找资料都是很重要的.

总复习的试卷讲评课,内容多容量大,教师在讲评的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能充分利用对学生考试答卷数据进行的精心分析,将学生试卷中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整理出学生存在问题突出主要的知识点板块,并配合有针对性的答题情况了解,以讲—评—练—评—讲(归纳)为思路,采用不同的讲评方法,必然能达到提高总复习讲评课效率的目标.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三教学实践,并在学习借鉴其他教师经验的基础上,谈谈如何进行试卷的数据分析,如何有效利用数据分析的反馈信息,提高初三化学总复习试卷讲评课的效率.

关键词:总复习,试卷讲评课,数据分析

参考文献

[1]欧有萍.幽径觅佳趣,探究现洞天——浅谈怎样优化试卷讲评课[J].中学语文:下旬,2010(12).

篇4:小议初三化学总复习策略

[关键词]:初三化学 复习 重点 关键 习题 实验

总复习是初三化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总复习,对教材进行梳理、提炼、去粗取精,突出有效信息,把复杂问题简明化,把抽象知识形象化,把零散知识系统化。为了帮助初三学生突破重点,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在复习工作中,笔者采用以下策略。

一、抓住重点,及时复习突破难点

酸、碱、盐等知识是初中化学的重点,该章篇幅不多,但知识点多且关系错综复杂,应用性和规律性很强,学生学习难度很大。因此,学习后学生不易掌握,如果学习完该部分内容后,立即转入其他知识点复习,则容易导致学生对该部分内容遗忘更多、更快。笔者在讲授完该部分内容后,对该部分内容进行及时复习和巩固,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抓住关键,归纳各种物质的性质、用途及其相互关系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归纳各物质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实质上是各物质相互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归类和总结。复习时应注意:(1)掌握各物质相互联系规律及化学方程式,应围绕酸、碱、盐的通性来进行。(2)采用多种形式和活动进行复习,例如,开展化学方程式改错竞赛,书写各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比赛等。

三、设计习题,促进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习题设计立足于一个“精”字,抓住一个“活”字,突出一个“新”字,强调一个“实”字,所选的每一道题都应符合初中化学教学实际,切合初中学生能力要求,应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以致用,知识越用越活,只有经过实践应用的知识,才能牢固的活化在自己的头脑里,历久弥新。对于学生而言,最好的实践就是多练、多考,在练中学,在考中学,通过高效率的练与考来查漏补缺,强化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四、注重实验,贯穿章节复习和提高实验技能

在章节复习中以实验为主线,贯穿各章节知识点、重点,通过实验——思考——实践层层深入,逐步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实践应以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验为主。通过实验复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果。

五、强化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初中化学知识结构分为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及化合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部分,其中各部分又分为若干知识点。如基本概念和原理部分,以概念为基础,把学过的知识整理成知识点,并连成知识线,再进行梳理和对比,最后形成知识网络。

六、针对中考,进行题型和专题总结

篇5:如何做好初三化学总复习

中考在即,做好最后一个阶段的复习,对进一步巩固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我在中考总复习的方法,特别是在总复习中应重点抓好的几个问题,提出来与老师们商讨,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九年制义务教育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素质教育,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依据,又是考试的依据。

随着中考制度的不断改革,为了更好地体现化学教学的目的,突出对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学生的过重的学业负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中考改革的根本出发点。

一.近年中考化学趋势分析

分析近年的我省的中考命题,试题表现出四多三少:即大纲规定的重点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进行命题增多;有利于检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观性、开放性命题增多;与实验考查有关的命题增多;跨学科的知识联系来解决综合性化学问题的命题增多。但对于化学知识死记硬背的命题大大减少;偏题、怪题和繁琐的溶解度计算题也大大减少;难题和试题的总数量有所减少。二.重点、难点、热点 1.考查的重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2)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及其辨析(3)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辨析(4)化合价的推断及其与原子的结构的关系

(5)元素符号周围小数字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意义(6)金属活动性和溶液的酸碱性(7)酸、碱、盐和氧化物的概念和识别(8)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9)O2、H2、C、CO、CO2、H2O的性质(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稳定性等)及其比较与鉴别

(10)常见气体(H2、O2、CO2)的制取、收集、检验和提纯(11)物质的制取、除杂、干燥、转化检验、尾气的处理等综合实验

(12)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除杂、转化、鉴别

(13)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解度的理解和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有关计算 2.考查的难点

(1)从考点的内容上看:

①多种物质间可能发生反应的判断; ②物质(离子)的鉴别、提纯和除杂; ③用规律或原理解释或说明问题; ④综合实验;

⑤质量百分比浓度、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这类难点难在各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比较、类推、解释或计算,难在缺乏清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上。(2)从题型上看:有注重能力的讨论题、推断题、实验设计题、开放性问答题、探究性的综合题、综合计算题,以及一些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求解。3.考查的热点

(1)环境与化学,(2)能源与化学,(3)生命与化学,(4)材料与化学,(5)综合与化学① 探究性的综合题,② 学科之间综合,③ 情景信息综合题,④开放性综合题。

根据近年中考化学趋势我们在总复习中重点抓好的以下几个问题:

一、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和《考试说明》为依据

在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实际,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对知识的需求,结合学生实际,在知识点、重点、难点上狠下功夫,启迪学生帮助他们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加工、归类、整理,使知识规律化,系统化、网络化。对照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和课本上的重点知识引导学生自己抓知识点和考点,牢固掌握把课本知识深化提高,即自我归纳小结,抓准知识点和考点的内在联系。

二、根据该科的复习特点,解决复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几年的化学教学和复习课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在存在着突出问题:一听就会、一做就错。我在教学中运用了方法:制订计划→课前自学小结→专心上课→及时复习反馈→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通过实践效果较好。

三、采用的复习过程是“三轮一冲刺”

第一轮复习---分章复习。按章节顺序对每章节重、难点、知识点进行整理,分类,铺开知识网。

第二轮分块复习。这一过程是按照初中化学内容分为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四大块进行专题复习,即在第一轮分章复习(横向发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知识块复习(即纵向深入),用关系图,列表等形式将四大块知识归纳,整理,并进行重点讲解和分析,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基点,通过对具体物质的研究带动对概念的理解,从化学计算入手,通过逆向思维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学会各种基本操作,通过综合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第三轮复习---综合训练,通过适量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做题速率,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如选择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等题型的解题方法,思路和技巧。

最后冲刺---借鉴前三年升学试题,框化当年试题量,搞模拟测试,对易记易忘的知识点,考点和考前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加深理解,查漏补缺,从而牢固掌握知识。

四、做好备考工作,提高应变能力 1 .加强审题训练。

不在审题上下功夫,就难以做到既快又准。我们提出:审题要慢,解题适当加快。通过审题训练,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联想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分步解决的问题,须得依次作答,才可取得较好成绩。审题是解好题的前奏,“ 磨刀不误砍柴工 ”。2 .提高表达能力。

不少学生会算知思路,就是说不清,逻辑混乱;书写潦草、丢三漏四。改变这些习惯,必须从解题规范和书写格式抓起。要求做到:字迹清晰,书写整齐,语言简练、准确、严密;计算准确,文字、符号、表达符合课本规范,养成严谨治学的好学风。3 .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信心、毅力、意志、情绪、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等对学习有很大影响。因此在传授知识和教会方法的同时,要加强思想工作,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帮助学生端正态度,改进方法,克服畏难情绪,激励学习热情,使其聪明才智充分发挥。4 .注意心理训练。

篇6: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2、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3、化学性质——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该物质由何种微粒构成,就由何种微粒保持其化学性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例如:氯气是由氯气分子构成的,则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微粒就是氯气分子(Cl2)。

金属镁是由镁原子直接构成的,则保持金属镁化学性质的微粒就是镁原子(Mg)

1、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①原子(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

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③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和反应中生成的质量总和相等。

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悬浊液:有不溶的固体

乳浊液:有不溶的液体

①加水 ②溶解度变大(升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①增加溶质 ②溶解度变小(降温)③蒸发溶剂

2、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3、混合物分离的方法:① 过滤—固液分离 ② 结晶—分离可溶性固体 ③蒸馏—分离不同沸点的液体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NaCl)。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KNO3)

4、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盐酸中溶质是HCl气体

石灰水中溶质为Ca(OH)2,但是,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

生理盐水的溶质也是NaCl。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等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3、工业制氧:分离液态空气,利用各组分气体的沸点不同,属于物理变化。

4、上海市空气质量指标: SO2、NO2、可吸入的颗粒物。

1、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分子个数比、物质的量之比)为2︰1,质量比为1︰8。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体。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最简单的有机物-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2、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

石墨(C)软而滑、导电性、熔点高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疏松多孔)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顺序不同。

3、① 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和MnO2的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 用过氧化氢(双氧水)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上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② 实验室制H2的方法是:常用锌和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用镁,反应速度太快了;也不能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了)

③实验室制CO2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用浓盐酸(浓盐酸有很强的挥发性,使产生的CO2气体不纯,含有HCl),

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会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④ 工业上制CO2的方法是:煅烧石灰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 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氧气中发出白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大量白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⑥ 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 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 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火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① 可燃性: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② 还原性:都可以还原氧化铜,现象都是黑色固体变红色

6、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氢气是最理想燃料(无污染)。

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红褐色)。

2、防止铁制品生绣的方法:①在其表面刷油漆,②在其表面涂油,③金属制品表面镀上其它金属。

3、除锈的方法:加稀HCl、稀H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炉炼铁: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NH4Cl ) 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如氨水)

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

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2、酸性溶液可以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碱性溶液可以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

3、酸的通性

①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 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活动顺序排在氢元素前面的金属,K、Ca、Na除外)

③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CuO、Fe2O3、CaO、MgO等)

氧化铜和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铁和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中和)

⑤ 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4、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呈酸性,pH>7时呈碱性。

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使用pH试纸,测定时,用玻璃棒把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溶液的pH,这种方法测得的pH是整数,不精确。

5、碱的通性

① 碱溶液使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变红。

② 碱溶液能和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碱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中和反应)。

④ 碱溶液能跟某些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

6、盐的性质

① 在盐溶液中,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置换出来。

(K、Ca、Na太活泼,不发生置换反应)

② 盐与酸反应 (与前面相同)

③ 盐溶液与碱溶液反应 (与前面相同)

④ 盐溶液与盐溶液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

7、氧化物

①碱性氧化物:大部分金属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CO、H2O除外)

② 化学性质: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可溶碱(Na2O、K2O、BaO、CaO)

氧化钙和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钠和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可溶酸(CO2+H2OH2CO3,SO2+H2OH2SO3)

8、物质的检验

溶液是否呈酸性:用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是否呈碱性:通常用无色酚酞。

溶液的酸碱度检验:PH试纸

碳酸根(CO3):加盐酸产生气泡;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硫酸根(SO4):加Ba(NO3) 2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

盐酸根(Cl):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

区别HCl和H2SO4:只能用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由于Ag2SO4微溶)

焰色反应检验金属元素:钠元素使火焰呈黄色、钾元素使火焰呈紫色

9、物质的俗名或主要成分、化学式:

氧化钙CaO (生石灰)

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 、消石灰)

Ca(OH)2水溶液俗名石灰水,未溶解部分称为石灰乳,属于悬浊液;

氢氧化钠 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氯化钠NaCl(食盐)

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水溶液呈碱性)

石碱Na2CO3•10H2O、

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 (水溶液呈碱性)

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沼气、天然气:CH4

煤气:CO

10、有关物质的颜色:

红褐色Fe(OH)3、Fe2O3

棕黄色Fe2(SO4)3、FeCl3溶液(即Fe3+的溶液)

红色Cu、

黑色CuO、C、MnO2

蓝色Cu(OH)2沉淀;CuSO4 、CuCl2溶液

11、物质的性质

① 浓HCl具有挥发性,放在空气中质量减轻。

② 浓H2SO4:吸水性,放在空气中质量增重。

③ NaOH固体能吸水而潮解,又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变质,所以NaOH必须密封保存。

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变质。NaOH中含有的杂质是Na2CO3。

④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由于在常温下失去结晶水(叫风化),放在空气中质量减轻且变质。

⑤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12、物质的用途

① 稀HCl、H2SO4用于除锈

② 弱碱能用于治疗胃酸(HCl)过多,如: Al(OH)3 (不能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有强腐蚀性)

③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农业上农药波尔多液[CuSO4和Ca(O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燃烧的条件:① 可燃物②要与氧气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2、灭火条件: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意一条

1、六大营养元素: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矿物质)、维生素。

2、淀粉的检验方法:淀粉遇碘变蓝色。

1: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1)试管:常用做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2)烧杯:主要用于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

(3)蒸发皿: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

(4)胶头滴管:用于滴加少量液体。使用时应竖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

(5)量筒:用于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

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也不能对量筒加热,更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视线平视应与凹液面的最低点。

(6)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一般精确到0.1克。左物右码,两个托盘上都要放上等质量的称量纸, 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烧杯中称量。

(7)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液封,防止漏气

(8)玻璃棒:加速溶解(溶解时)、引流(过滤时)、使液体受热均匀(蒸发时)、蘸取少量液体、转移药品。

2、基本操作

(1) 药剂的取用:不准用手接触药品、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

已经取出或用剩后的药品不能再倒回原试剂瓶,应倒入指定的容器内。

A: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

B: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时可用胶头滴管,取用较多量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瓶塞要倒放,标签向手心)

(2)物质的加热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一般与桌面成45°角,先预热后集中加热,加热时切不可对着任何人

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防止产生的水倒流到试管底,使试管破裂)

(3)溶液的配制

A:物质的溶解:加速固体物质溶解的方法有搅拌、振荡、加热

B:浓硫酸的稀释:一定要把浓硫酸倒入水中,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C: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① 步骤:计算、称量、溶解;② 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4)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

“二低”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①烧杯紧靠玻璃棒 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边 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5)结晶

① 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② 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的,则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降温结晶)。

3、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

A:固体加热装置:用氯酸钾制O2;B:固液反应装置:制H2、制CO2、用H2O2制O2

4、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A:排水法:适用于难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气体,如:H2、O2

B: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O2、CO2

C: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H2、CH4

排气法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

5、气体的验满:

O2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CO2的验满:用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

6、气体的除杂

NaOH溶液:吸收CO2或吸收HCl气体;用NaOH溶液;

浓硫酸:吸收水蒸气用(也可用NaOH固体、CaO固体)

7、气体的检验

澄清石灰水:检验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水硫酸铜:检验水蒸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检验时先检验水,吸收时最后吸收水

1、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考纲:P5)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K、Na、Ag、H +1; F、Cl Br、I -1;

Ca、Mg、Cu、Ba、Zn、Fe(亚铁) +2; O、S -2;Fe、Al +3; C +2、+4

3、常见原子团的符号和化合价:

名 称 铵 根 氢氧根 硝酸根 硫酸根 碳酸根

符 号 NH4 OH NO3 SO4 CO3

化合价 +1 -1 -1 -2 -2

4、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一、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变一)

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一变多)

3、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4、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酸碱盐相互之间的反应)

篇7:初三总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让学生将三年的数学知识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更利于学生理解;

(2精讲多练,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

(3抓好方法教学,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题的方法,适应各种题型的变化;

(4做好综合题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方法与措施:

考虑到数学复习的时间和任务,笔者认为,中考的数学复习最好分三轮进行。太少,复习就没有层次性;太多,时间上不允许。

第一轮,摸清初中数学的知识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第一轮复习是总复习的基础,侧重点是双基训练。近几年的中考题安排了较大比例(约70%)的试题来考查 双基。全卷的基础知识覆盖面较广,起点低,许多试题源于课本,有的是对课本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具体的做法是:

1.使学生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把握各个知识点,特别要记牢记准一些重要的公式、定理、公理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公式、定理中的隐含条件。

2组织、引导、协助学生将一些相关的、相近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比较,掌握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要做到理清知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并能综合运用。例如,在复习绝对值的性质时,可以将绝对值的非负性和平方、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联系起来。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几个非负数的和如果为零,那么这几个数都必须同时为零。

3.通过例题和习题,使学生在做题中注意规范的解题格式和步骤,对基本的解题方法进行归纳和整理,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基本运算时,要提醒学生每一种运算都要 先确定符号,再确定绝对值。在求证线段或角相等的证明题时,常见的方法是证明三角形全等。

第二轮,针对综合性较强的难点和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热点,开展专题复习。

第二轮复习是总复习的提高阶段,侧重点是思考方法和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的训练。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践探索题、动态分析题等开放性题目越来越多,总复习时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加强这些方面的探讨和学习,掌握解决这类题型的方法和技巧。具体的做法是:

1.针对中考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一些资料,进行专项训练:①实际应用型问题;②突出科技发展、信息资源转化的图表信息题;③体现自学能力考查的阅读理解题;④考查学生应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开放性试题;⑤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归纳猜想、操作探究性试题;⑥几何代数综合型试题等。

2.引导和协助学生总结上述问题的解题技法。例如,在解答实际应用型问题时,可引导学生从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简单的数学模型,并学会运用表格或者图形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在解答归纳猜想、总结规律的问题时,可引导学生先找出问题中的 变 与 不变,再找 变 量之间的关系,掌握 从特殊到一般 的思维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在进行专题训练时,要求学生思维要严密,必要时要分类讨论;解题过程要有逻辑性,每一步都必须有理有据,千万不能想当然;解题结束时要进行简单的检验,要注意解题结果是否符合题义或者实际意义等。

第三轮,模拟中考的特点和要求,开展 实战演习。

第三轮复习是总复习的升华阶段,侧重点是解题速度和考试心理的训练。中考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120分钟内做完试卷,并且需要一定的检查时间,这就需要学生在考试时尽量提高解题速度,切不可懈怠。考试的时间紧,任务重;再加上中考的组织比学生以前的任何一次考试都要严格,考场气氛紧张;竞争激烈,学生升学压力大等诸多因素很容易造成学生紧张、心慌、怯场等,从而影响学生考试的发挥。因此,在第三轮复习时,需要针对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考试心理进行 演习训练。具体做法是:

1.从往年中考卷、自编模拟试卷中精选3至5份进行 实战演习。演习时要严格按照中考的要求,包括考试时间、试题份量、试卷的批改等。并且,在每一次 演习后都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导并协助学生解决在 演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在中考前两天,要求学生将知识点浏览一遍,并回味自己原来容易出错的问题和一些典型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篇8:如何搞好初三数学总复习

通过听课教研,我发现较为普遍的问题是:在目标定位和内容的选取以及教师的归纳与提升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将严重影响初三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依据对课标、考试说明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需要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来作保证。

通过深入学习新课标,熟读考试说明,我们对下一阶段的复习定位、内容选取有了方向。

复习备考中复习目标定位要切合学生的实际, 按照考试说明确定复习目标,再结合自己学生实际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复习内容的选取一定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要盲目增加复习内容的难度和要求,或降低相应知识的要求。对于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抓基础,关注能力。无论怎么复习,都必须以夯实基础为前提,以提升能力为核心,同时要渗透各种解题策略。老师的归纳要及时到位。复习内容要符合考试说明,如果说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过于宽泛,且较中考数学试卷较远,那么,数学考试说明就是中考命题的直接依据,我们必须真正明确它的含义,切实落实它的要求。

我采用三轮复习法。一轮复习是基础知识复习,二轮复习是专题复习,三轮复习是套题复习,四轮复习查漏补缺。

首先进行一轮复习,即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基本方向,把握各知识点的目标要求,熟悉考试范围,考试内容,试卷结构,试卷难、中、易题的比例。在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指导下,把基础知识系统起来,进行梳理,然后再针对各知识点进行方法突破,并进行变式训练,最后进行当堂效果检验。这一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分配时间长一些,一般在一个月到一个半月。一轮复习中要重视概念的教学复习,数学的核心知识就是概念,复习中要把它放在第一位,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前提和条件。一轮复习应继续加强基础知识掌握和基本技能提高在几何计算方面,要善于从复杂图形中提取出基本图形,建立模型思想,解决问题。在这轮复习中要培养学生规范的数学表达,解答题要培养学生善于抓住关键步骤,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这轮复习中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阶段要培养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消元、降次、配方、换元、待定系数法、特殊—一般—特殊、未知—已知、用字母表示数、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思想、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等,这些都是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指导原则。在这轮复习中要归纳提升,师生一起归纳概括,总结提升。我留出充分时间进行,围绕本节课的重点问题,使得学生凌乱的知识得以梳理、发散的思维得以有效的回笼。

二轮复习是专题复习,要抓住主要知识和核心内容,更要关注中考命题特点和方向,对某一重要的数学知识技能的内在联系和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 选取近年各地典型试题进行集中训练,精讲训练。专题复习选择要准,安排时间在4周内完成要有代表性、针对性,围绕近年中考试题热点、难点,对重点下工夫,不惜一节课练一到两道题。专题复习要注重总结,要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提升分析总结能力。专题复习选择专题要有一定难度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但难度要适当。专题复习重点是提示思维过程,揭示解题方法,不搞题海战术,更不能急于给学生答案。这轮复习遵循课程标准要求,整合全国各地的最新中考信息,对每一专题的考点进行细致划分,展示最新中考动向、新理念、新思路、新信息、新题型。二轮复习分六个专题:新定义专题,函数应用专题,函数几何综合专题,几何探究平移,旋转、圆的探究,动点专题。二轮复习注重总结规律技巧,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遵循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原则。

三轮复习是套题复习。进行一模以后每两周进行一次套题训练,针对题目的难度、题型分布、试卷结构、精心选题,全真模拟训练。考完后要认真评阅试卷,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收集学生模拟考试中出现的一些知识,一些存在不足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强的知识弥补训练。

四轮复习是查漏补缺,这个阶段很关键,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复习,初三复习,各类试题要做多套,平时,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免不了出现知识点的学习漏洞,没有真正理解或理解不到位,如果通过看笔记、错题本把疑难问题解决了。我要求学生建立错题本,把平时做错的题系统整理好,在上面写上评析和做错原因,每过一段时间,拿出来复习。这个过程是反思的过程。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心态,良好的心态是高效学习的基本保证。积极良好的学习心态能让学生精神振奋,正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能充满信心地克服。还能让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上一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下一篇: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