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香优美散文

2024-04-26

槐香优美散文(共14篇)

篇1:槐香优美散文

四月的一天,我带外地国土局的同志去河南永城芒山,去看刘邦斩蛇起义碑。到了芒山脚下,已是晚霞映照、炊烟缕缕,山城华灯闪烁了。雾霭迭迭的芒山峻而不险,遥遥地向我们招手。

刚一开车门,一股清香扑面而来。好香啊!大家都惊异地愣在那里,深深吸了一口气,瞪大眼睛在朦胧的夜幕中寻找。

“是槐花香!”一位女同志欢快地叫道。在连绵的山坳里,我看到一片槐树林,在怪石嶙峋中顽强地挺立着,甜丝丝的香气随着一阵阵的山风吹来。虽然看不清那挂满树冠的一串串的白色小花朵,但我能隐隐约约地望见它们一簇簇的倩影。闻着槐花的清香,我的思绪回到了曾经的岁月。

小时候,我家住在县委南院。父亲是县委办公室的一名秘书,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但那时父亲的工资低,家里姊妹又多,母亲便把我们送到乡下的姥姥家。姥姥家在靠近黄河故道的一个村子里,离省农垦厅管辖的果园场仅一里之遥。这里虽离果园场很近,但在农业学大寨喊得最响,口粮不够吃的情况下,也没有人去想过栽果树挣钱。

那时,村前村后,院内院外,大片大片的杂树林几乎是槐树。每年槐树开花的时节是我们最快乐、最兴奋的时候。虽然年幼的我描述不出那槐花盛开的白色世界的壮观美景,但却记得槐花能做出各种的美味。

物质贫瘠的年代,农村经常遭遇旱涝水灾,粮食产量下降不够吃。野菜、红芋等就是维系温饱的主食,而鲜美的槐花则成了人们的美味佳肴。一串串槐花用开水一烫后,配上各种配料,便成了一道美食。那香气扑鼻的味道至今回想起来还馋涎欲滴。

槐花妆扮了家乡,也养活了家乡的人。每到槐花盛开的季节,我们姊妹几个都抢着要姥姥绑镰杆子钩槐花吃。在我们人小扛不动镰杆子,便让大个的抱起小个的拿起镰杆子使劲从树上往下钩,嘴里呼喝着“

一、二”的号子。随着“喀嚓”一声,一枝枝槐花从树梢飘然而下,引得树下的弟妹一阵欢快的笑声,抱着槐枝拢到一边,匆忙地动手捋起花来。有时连槐叶也被捋下来,夹在槐花的花瓣中。

姥姥在欢声笑语中把择好的槐花洗净放进锅里,在开水里烫一滚,捞出来挤净水,然后少用点油,在锅里煸一下,再加进去粉条炖熟。我们闻见溢出来的香味都坐不住了,挨个地去厨房打听消息。那吃在嘴里,甜在心里的味道,至今还难以忘怀。

后来,我高中毕业参了军,离开家乡去了内蒙古当了一名汽车兵。每天驾驶解放车拉石子,修通了通霍铁路、沈阳地铁、大连码头铁路,却再也看不到那清香洁白的槐花了。

几年后,我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全家早已回到城里了。那一片片绿意葱茏的槐树林,一串串晶莹透亮的花蕊,一树树沁人心脾的槐香,似乎已从我的记忆里远离。

记不清有多少年没有闻家乡的槐香,吃家乡的槐花了。当我在神秘的芒山又闻到了久违的槐香时,我仿佛回到了儿时和小伙伴们一起捋槐花,吃槐花的欢乐时光。此时,家乡的槐树是否都成了参天大树,槐花是否也在竞相开放?是否还有人在槐树下捋槐花?突然想起了母亲说过,除了老宅门前两棵老槐树留作守宅没舍得砍,其它的槐树都已被砍光,栽上梨树了。

改革开放后,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我的家乡早已成了闻名的梨乡,并已被列入世界连片果园之最。年年岁岁梨花盛开的赞美之词连篇累牍,但我心中一隅还是会想念在那最困难的年代给我欢乐、帮我解饿的槐花。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心中暗想,无论花多大代价,我也要保住老宅门前的两棵老槐树!虽然它们年年不见长,花开自然落,但它在我心中比神秘的芒山上二十一景中的任何一景烙印都深。

久违了的槐树林,久别了的槐花香。神秘的芒山,刘邦捋须扶剑的雄姿,吕后怀抱婴儿的身影我记住了!但我更记住了神秘的芒山又添一景“槐香”。

槐香,令我永不忘槐恩,永不忘家乡。

篇2:槐香优美散文

四月的风暖暖地吹着,周末休闲又踏上弥河的小路,呼吸着清爽的空气,忽然一阵甜丝丝的槐花香飘过来。哦!又到槐花盛开的季节了!在我前面河坝下就是一片槐花林,于是踏上木板栈道,一路听着鸟儿的鸣唱,一路嗅着槐香来到林中,看到一串串洁白的槐花,像无数个素衣的天使在婆娑的绿叶中随风舞蹈,我的思绪不禁又飞向了那记忆中的少年时代。

小时候,我们学校坐落在村子的东北角上,八九千人的大村子,学校的规模自然也是很大的,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

那时候,由于条件有限,校园里并没有什么特色的绿化,最多的树就是槐树了。记得东西两条甬路两旁都是槐树,每排教室的前面也各有一排槐树。

我小学时,有几年特贪玩,与一帮疯丫头一起,每日无忧无虑,课余打扑克,做游戏,过着懵懂无知的日子。周末或假期里,我们是经常疯跑在田野里的,名义上是割猪菜,割芦子,实际上也是玩一大半子。那时村子里有好多槐树,村外也有成片的槐树林,有时我们去槐树林里拾柴火时,偶尔会看到粉色的带血的卫生纸,有同伴说有不正经的人在这里搞流氓了,后来直到八年级学习了生理卫生那门课,我才懂得那不过是女人的例假。

其实初一六年级的时光很是有趣,记忆犹深的是那年元旦班主任给我们改编的歌舞,隐约还记得几句:“老师同学听我言,今天就是阳历年,大家心里多高兴……那个再提高哎,哎——哎——”唱到再提高时,四十多岁的班主任给我们设计的动作是,蹲下,起来,蹲下,起来。后来这句“再提高”配上蹲下、起来的歌舞在元旦汇演后成为同学们的笑谈。

“老常,等我一下。”下课上厕所时,玉花在我后面大声喊我,玉花是我的发小,那段时间她经常喊我“老常”;恰巧这时英语老师常老师拿着教本从我们身边走过,他回头看了一下我们,忽然明白了似的笑了。常老师是一位脾气很温和的男老师,可是我们的英语那时却经常不及格。

不知从哪里读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并不明白什么意思,只觉得出奇地美好,数学自习课上我就顺手写在了一张纸上,数学老师一把抢了去,逼问我是写给谁的,我也不知要写给谁,只是喜欢而已。

“你很漂亮”,课间操时,因为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而留下后遗症的那个瘸腿男生真的很会讲话,可是我忘记了当时是怎样回答他的。但我的确很佩服他的性格,因为我觉得他似乎一点也不自卑;而且脑子有时也转得好快。

晚自习课上,常常在昏黄的烛光下,偷偷地用铅笔摆弄着烛芯,偷画一幅戏曲人物图,或者与我那位叫乐乐的同桌说说话,和我同桌的小男生从小就没了娘,记得他的棉袄领子上是油光锃亮的;燃尽了一支长长的蜡烛后,晚自习就毫无意义地结束了,因此,我在班里仅是十几名的学生。

然而,不知不觉,我十三岁了,那一年,我特别爱吃饭,我的身体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我喜欢照镜子,学着姐姐花几角钱买那种成袋的雪花膏,不喜欢穿姐姐替换下来的不合体的旧衣服。那年夏天,开始时兴半高跟鞋,供销社进了一批半高跟凉鞋,我回到家就告诉母亲,我的凉鞋穿着小了,我要供销社里新进的半高跟凉鞋。那时家里境况还可以,我的要求很快就被应允。那天,吃了中午饭,父亲就带我去供销社,买下了那双半高跟的凉鞋,父亲拿着我的旧鞋子回家了,我得意地穿上那双崭新的半高跟凉鞋走向学校,至今已忘记了同伴们的评价,只记得那天学校里的槐花开得格外香。

因为从小我个子就小,排队、排桌我老在前排,我渴望着我能长得再高一些。回到家,我把身体紧靠在我房间的土墙上,用尺子在头顶的墙上划下一道线,过了一年,到七年级快结束的时候,我的个子超过了那条线半高跟鞋的高度,从那以后,我的个子好像再也没有髙出那条线了;而且,爱挑我毛病的姐姐老说我很胖,就这样,我长大了。

也就在那年的春天,校园里的槐花开得串串飘香的时候,我却因为一件事情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态度。我的座位在教室中间的第一排,下课了,我正坐在冲着教室门口的凳子上出神;门外洁白的槐花枝头下,一个少年的身影出现在我的视线里。他,干净的白色的确良衬衣里,隐隐透着海军蓝T恤的蓝色条纹;他是我们班的.学习尖子,是我的后桌。他两手抄在身后,站在槐花树下,夹带着槐花香的风吹动着他的衣襟,我不知道为什么他那么安静地立在那里,他好似也在出神。那段时间,我脑子里会经常浮现出他的身影,但我又很少与他说过话,只是有一次我正跑过校园的甬路,刚要在墙角拐弯,却不经意地和他差点撞个满怀,我们都一个急刹车,只是相互看了一眼,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朦胧中,一种说不清的情愫占据了我懵懂、孤独的心;我开始对我的成绩感到自卑,我要努力学习,我要赶上他,我暗暗对自己说。我上课开始认真听老师讲课,不再乱写乱画,早自习我会不管雨雪风霜很早就到教室;而且不久,那袄领油光锃亮的没娘孩儿也辍学了,那一帮疯丫头也早已不和我一个班了。少年孤独的我开始写日记,日记里经常写下我要超过谁谁;很快,我的成绩直线上升,我成了班里的佼佼者,成了老师和同学们称赞的好学生。两年后,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

篇3:槐香优美散文

美, 是人类的理想。如何把新闻作品写得更有文采, 更美, 更有情感, 更受读者的欢迎, 进而能感动读者, 走进读者的心里?新闻界老前辈穆青用其一生的实践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穆青的新闻作品, 尤其是其通讯的散文化写作特色, 给人留下强烈而又精彩的印象。

在上个世界的六十年代, 新闻界著名的老前辈穆青就曾经创造性地提出了“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的观点, 这一观点打破了新闻报道在形式上的束缚。穆青说:“我觉得, 从广义上说, 新闻即是散文的一种。因为散文无非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 这件事有什么意义, 散文中的叙事文不也是如此吗?既然叙事文可以这样写, 也可以那样写, 为什么新闻就只能按照死板的公式去套呢?我看只要事实能交待清楚明白, 在写作上可以突破老一套的公式, 不一定非得第一段写导语、第二段写背景、第三段写……可以百花齐放, 大胆创造。”

以穆青之道, 我们赏析其新闻作品, 笔者认为散文化新闻的写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穆青的新闻报道语言似散文般优美, 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反映一个个不同的人、一件件不同的事这才是新闻作品的特点所在, 每一个人之间的性格不同, 所说的话自然也不相同。介于此, 新闻老前辈穆青非常细致入微地观察人物, 对于不同的人物形象使用不同特点的语言。例如在作品《两张闪光的照片》中对人物的刻画, 简单几笔, 就生动形象地把一个不惧怕生死的农民英雄刻画得栩栩如生, 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好奇心, 另外也增加了其感染力。

许多的新闻界朋友都认为, 新闻作品不等同于小说需要纪实, 只要说清意思就行了, 没必要过于追求语言的华丽、优美。穆青则不是这么想, 所以我们看他的新闻作品, 文章都充满诗意, 字里行间之间充满深情。在他的作品《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 作者集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多种写作手法与一体, 悲愤与苍凉并存, 发人深省。

第二, 使用白描手法展现事实。《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有一段关于周总理与农民科学家吴吉昌的对话, 其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可谓是穆青作品中的典范。在文章中穆青通过对两位老人白描手法的运用, 一方面描绘了周总理对吴吉昌的期望很大;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农民科学家吴吉昌身上的担子沉重而艰巨, 更深度刻画了吴吉昌坚决完成任务的决绝。穆青把两位老人家的对话这一段放在了报道的开头, 这样既起到了引子的作用, 也为下文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在文革被当作“敌人”时仍不屈不挠地为科学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做了铺垫。

白描的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 很容易起到一个传神的作用。以少胜多, 不作过多的雕饰, 寥寥数语, 声态毕现。白描的手法在形式上与叙述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经常被人混为一体, 所以我们有时候听人说, 所谓的白描就是描写与叙述的高度结合, 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白描只是以单纯的质朴的文字, 淡淡几笔抓住对象的重要特征, 通常不设喻, 少修饰, 简明生动不加渲染地勾画出形象来。使用白描手法, 正是写散文化新闻不可缺少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三, 注重描写对象的细节。所谓的细节描写就是指在事件中, 那些细枝末节的部分。要知道事件的构成要素之一就是细节, 细节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事件上, 无细节就无事件。对于一个事件的描写就该恰如其分地运用细节描写, 如果缺少了细节描写, 就会缺少形象, 形象就没有血肉。众所周知, 文学上的细节描写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典型性细节描写, 二是非典型性细节描写, 它们之间的运用也不相同, 要是想突出文章的主题, 描绘人物形象就应该运用典型性细节描写;要是想反映现场面貌、事件背景就应该运用非典型性描写, 采用非典型细节描写还可以增加文章情趣。

穆青一直很看重细节描写, 而且他认为细节描写最具有表现力, 要想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 准确而又生动地运用细节描写, 就应该在平时的采访中多留心观察, 观察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细节描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很强的现场感, 现场感对于新闻报道来说非常重要。要知道语言文字并非是电视机, 能够直观明了地动态展现给观众, 但是借助于细节, 我们就可以把场景写得充满画面感。在穆青的文章《铁人王进喜》中有一个细节, 铁人王进喜开始的时候, 不会写“矛盾”这两个字, 就在本子上画了一个贫农, 一个地主, 用来表示矛盾的意思。这个细节道出了千言万语, 表面上平平谈谈, 其实则是暗流涌动, 让人对于王进喜的细节过目不忘。

仔细阅读穆青的作品, 发现他在很多的作品中都通过大量生动的细节表现主题。新闻叙述不能虚构, 它是对真实事件的真实刻画, 但你的文字又不能写的太过于贫乏, 要深刻感人就需要花大力气思考, 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感人细节。

第四, 采访写作饱含热情, 情感奔放。对祖国的热爱, 对党的热爱, 对人民的热爱, 对劳动者的热爱, 使穆青的笔调一直饱含着激情。用他的话说:“我一直主张记者应该拥有激情。我完成一些新闻作品的过程往往也是一个激动的过程。”

农民科学家吴吉昌深受迫害, 却顽强与之斗争, 不屈服于困难险阻, 穆青在对其进行报道的时候, 常常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愤慨。而焦裕禄的事迹, 作者是流着泪采访, 流着泪写作的。在其《历史的审判》中, 对林彪、江青等反革命集团, 作者嗤之以鼻, 无情地鞭笞与声讨。面对生机勃勃的珠江三角洲, 穆青老前辈万丈豪情跃然纸上, 唱起了“大江日夜流, 风帆起珠江”的高亢之颂歌。穆青说:“ (写通讯报道) 要积极投身于英雄人物为之献身的伟大事业, 热爱人民, 热爱生活, 有一种高度的革命责任感, 加上火一般的激情。”“要使读者动感情, 首先记者自己要动感情。”穷其一生, 老前辈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新闻名作被读者记住, 除了其爱憎分明之外, 还有其对于新闻报道形式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

真实性是新闻活的灵魂,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 新闻必须必备真实性与时效性这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在现今社会中, 记者是新闻事件的组成部分, 有记者的新闻才算的上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 记者必须第一时间出现在事件现场, 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必须真实、准确、客观的再现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 不能在报到时参杂自己的主观情感与自己对事件的评述, 这样, 违背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舆论导向。所以, 记者在新闻报道中, 要切实明白自己的角色, 为自己的角色寻找准确的定位, 不能超越角色要求报道新闻事件。

1新闻记者的角色误区

新闻事件是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情, 大到国家政策法规实施的社会效果事件, 小到家庭纠纷、邻里矛盾, 新闻记者作为这些事件的可能主角, 在新闻事件到报道中无形之间就会忽略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新闻事件的报道时参杂自己的主观情感, 对事件进行评价论述, 有些记者甚至站在一方当事人的立场报道新闻事件, 忽略了自己采访者、报道者的身份, 严重的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 与新闻的价值造成了严重的冲突。

1.1角色越位

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越位是指新闻人员在报道新闻事件中, 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态度的表现形式直接超越了自己的工作职责传播新闻事件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 忘记了新闻的基本属性与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报道时混入自己的主观情感, 没有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事件的原始面貌, 使民众在评论新闻事件时, 由于受记者先入为主的扭曲报道评论影响, 社会民众不能客观公正的评论新闻事件, 形成错误的舆论导向, 对新闻事件中的一方当事人造成不公平的社会待遇。

新闻事件中的记者角色定位

文丨武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新闻报道在民众生活中越来越获得关注, 民众对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是社会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者是新闻事件的观察者与直接报道者, 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是民众对新闻事件形成正确认识的提前, 影响着民众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力和舆论导向, 所以, 记者必须在新闻事件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客观、真实的报道新闻事件。

关键词:新闻记者;角色;品质

参考文献

[1]穆青等编.《穆青论新闻》, 新华出版社, 2003年版

篇4:又逢槐香四溢时散文

一阵香味袭来,是窗外的槐花开了,校园里那排槐树每逢这时节都会送来沁人心脾的花香……

时光不留痕迹的悄然划过,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如今又带来槐香,带来那一段满心回忆。

槐香的季节,连风儿打旋儿窝都香气扑鼻。而我就是在这样的季节里认识了你,演绎出许多美好故事,书写出景秀前程!还记得三年前的这个季节,课间和同学打闹,在拐角处与路过的你撞了个正着。瞬间你手里的书本夺手而出,掉在地上,恍惚之后你才站稳。我手忙脚乱的捡起书本递给你,等待着白眼和训斥。你却出乎意料的拿上书本朝我莞尔一笑,脚步匆匆的走了,留我呆滞在原地。直到一缕带有槐香的清风把我从中拉了回来!

如果前世的千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相遇,那么我前世不知回眸了多少个千万次才得以与你相遇!后来才得知你是高我一级的学姐。记得之后见你是诗歌朗诵的舞台上。虽然那天你的打扮病不那么时尚靓丽,但却掩饰不住你非凡的才情气质。你的言行举止并不张扬风动,但却透露出你的自然娴静。不紧不慢,举止大方,“嘴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说的不正是你吗?

此时那校园里槐花开得正好,既不是羞怯的来开,也不是将近凋零,而是恰到好处!如恍惚清泉滴落的声音;如璀璨夜空闪闪的繁星;如你明澈灵动的.眼眸!

再一个槐香四溢之时,你要毕业了,此时你已不是那个让我感到遥远而不敢靠近的你了,我可以叫你学姐,可以向诉说不快,可以和你谈论理想和琐事。你说你一定要以高分考到重点高中,那时重点高中对我来说只是个梦。

槐花全部凋谢之时,你也走了,你果然以高分考到了重点高中!你做到了,而且比想象中的更好。

没有槐香的季节不代表没有梦想,你毕业了,槐花也凋零了,可是我的梦又发芽了。我也要考到重点高中,不然我怎么能对得起前世无数次的回眸才能与你认识。

时间一晃而过,去年此时你对我说过,你们学校也有槐树,而且花香也会弥漫在整个校园,我满怀期望更加坚定一定要考到你们学校,为的不仅是那一缕槐香……

当去年槐香化作春泥去护花时,我已经穿上了一中的校服,我做到了,我真的做到了,而且以优异的成绩考到了你们学校,以后又可以一起看槐花,嗅槐香了。谢谢你,学姐!是你给了我动力给了我勇气,给了我又一季校园的槐香!

现在,又是槐花盛开的季节,我正站在槐树下,看着那槐花在风中摇曳,张开手想接住纷扬的花瓣,可是,我却发现自己已没有时间等待花落下了,我必须去追寻梦的踪迹。学姐,你说是吗?

槐香四溢的季节是我最难忘的季节,更让我遇见了你——崔静萱。你是红色的火焰燃烧着青春的激情,你是白色的雪莲,绽放着无边的真诚,你是我前行的动力。你一定要做的更好!

篇5:五月心安槐香处散文

转眼间,又是一年的五月。

沈地的草长莺飞之春似乎没停留多久就已经道别了,换来了赤热炎炎的初夏。想象去年这时候和几个伙伴于沈阳一家酒店当伙计,路过一片槐树林的时候被它的香味吸引,为它的美景驻足。想来惬意至极。不知现在,草绿的时光又复,景色依然,时光不再。

曾想象,于此美景之中邂逅,如古人的纯真自然,乃今生莫大的知足。如果说偶然遇见是注定的缘份,那么相守一生是必然的归宿了。在平凡中体味快乐,在知足里享受幸福,是一种隽永而绵长的美。或许,是等待太久了,所以要求才越高。不期望,也就没有所谓的失望。生命是一段漫长的历程,我需要且行且珍惜,且静且思考,且悟且微笑。如今,我惟一能做的就是沉淀心事,安心己事。

一直以来,我无忧无虑地生活着,这样的心态让我常常觉得心情很舒坦、轻松,甚至觉得自己很幸福。可有时候的心情真的很郁闷。给妈妈的电话中,老说着内心的不快与曾经的.悔恨,而妈妈只是一味的安慰与鼓励,我不知道该如如何?在别人眼里,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心态也不想知道。漫长的等待换来了无尽的失望。胸有成竹的理念,却被意想不到的结果局限。沉浮的心无数次在涅槃里重生,仿佛经历了无数的沧桑。寂静的人行道边,依旧是花开花落;繁华的街道,依旧是车来人 往;郁积的心事,依旧在四季轮回的脚步里沉沦。想念那些美好的日子,想念那些无忧无虑,想念那些和我快乐玩耍的伙伴。如今,只有以透明的澄澈,把忧愁送给过往,把愁绪释放。即使等待稀释了幸福,即使付出暗淡了回报。我还是会选择继续等待,继续付出,因为我相信等待终会有结果,付出终会有圆满。航程路上,许我安然。心安了,还有什么愁绪可言?学会适应,该放下时且放下,才能活得快乐,活得潇洒,活得轻松!幸福在平淡中盛开如兰,心境在等待里豁然开朗。心情好了,便是晴天。沉淀时光,心如止水。是我对自己最好的诠释。烦恼时在音乐里安静、浅眠。心静了,便有一种美,宛若一缕温婉,匿于花的世界,藏于爱的心海。心安了,便有一种坦然,一如有时淡淡的微笑,淡然的心境……

篇6:我欠北方一缕槐香散文诗

我熟悉你,北方,就像蝴蝶熟悉田野里的花香。我熟悉你,我的爱人,我能随口说出你的小名,甚至记得说出你小名时,你生气的模样。

你不用出声,翻过秦岭的风,已经稍来了你的心里话。

此时,汉江的.水已经冲开了季节的密码,在鱼儿破网而逃的瞬间,为我找回了许多年前的伤痛以及远行的理由。

大地无声,默默地记下我的童年。多少次,我小心的翻开泥土或者轻轻地俯下身子,却找不回一声鸟鸣,拽不住一缕花香。

南归的燕子,为了明媚的春天,执着的爱,总是不辞劳苦……

就像汉江河里的浪花,远行船儿,既然选择了远方,何必承诺太多……

一个梦醒了,老家我新手种下的槐树,又到开花时节。

槐香能飘多远?

谁都不曾记得。很想打个电话回家,问一声。

电话那头,母亲的语言,就像北方的土地一样贫瘠……

一时间,我想变成一棵槐。

携缕缕深情,缓缓地说出,时光带不走的方言。

推开窗,天空是一轮新月。皎洁,澄澈……

此时,春未夏至。大地沉默,偶尔,一声鸟鸣打破夜的安宁。

在南方小镇空旷的原野上,有风吹来,掺杂着麦子拔节的声响。

有一种难以忘怀的情感突然拥进我的记忆,直到母亲焦灼而悠长的呼唤,一次比一次遥远。

夏天悄悄地来到窗外,有一些玻璃隔不开的槐香,告诉我。连同故乡槐树发芽,吐叶,开花的每一个细节。

要说就说吧,何必吞吞吐吐。你看天空,那一闪一闪的星星,多么像母亲的眼,是不是还在村口深情地凝望……

篇7:槐香优美散文

他的一篇《荷塘月色》, 把一个如诗如梦的月夜描绘得犹如世外桃源, 让多少读者沉溺其中, 宛如也纯然像作者般“超脱”了, 脱离红尘俗世的凡嚣。

说到《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很多人并不陌生, 被它的“美”所迷住了。但对这篇美文, 大多数人都是从散文方面说得比较多, 其实朱自清先生原是一个诗人, 这就说到了文中脱不开的“诗”性美感了。近代作家们认为音乐美、词藻美及意境美是现代诗歌中必备条件, 我也就借用这“三美”的理论来细细品味这篇美文“如诗如画”中的诗性美感。

诗歌般的音乐美:重点也就是节奏感、韵律感。朱自清先生是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他用语言塑造了美的人生, 笔触细腻、语言清丽 (具有鲜明的口语性) 、婉转曲折的在文中保持一种温柔敦厚的气氛。尤其是他在叠词的运用上, 更是他文章里的一个闪光点。在《荷塘月色》一文中, 作者多处使用了叠音词。如“迷迷糊糊”的眠歌, “淡淡”的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 “田田”的荷叶, “亭亭”的荷叶, “弯弯”的杨柳……, 全文用了27个叠音词。这些词既加强了语意, 又使文气舒展, 韵律和谐。再来就是叠句, 如:“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等句子。巧妙搭配的长短句, 读来朗朗上口、错落有致, 使人有跌宕回环的听觉美感。

这样的写法使得全文在一种时而明朗、时而悠扬、时而恬然的节奏中, 韵律协调下, 犹如一首淡雅而感性的乐曲, 行云流水般娓娓带出一个淡雅静美, 远离尘嚣的理想世界。又如亲切而温柔的话语清淡如水, 让人不经意间进入心河中沐浴月光, 心神驰骋间欲罢不能。

诗般的语言美:文中的词汇体现出一种自然的美, 质朴清丽, 使人感觉特别清新、自然, 而且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通感与拟人的手法。如写荷花的清香, 用渺茫的歌声比喻, 将嗅觉形象比作听觉形象, 时断时续, 若有若无, 轻淡飘渺, 沁人心脾, 扩大了意境, 也烘托出环境的优雅、宁静, 这是月夜独处的独特感受。这些贴切的比喻把其中内在的和谐美表现得那么的恰到好处, 增强了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形象感, 更让人有亲切、自然的感觉, 如临其境。

在文中作者还不惜笔墨, 多处描绘了一些带着色彩的词语。淡淡的月色如流水般泻下, 薄薄的青雾包围着象在牛乳般洗过的绿叶, 星星似的荷花, 昏黄的街光, 模糊的远山……这似真如梦的境色随着笔尖流泻于读者的面前, 犹如历历在目, 让每一个读者随之展开无限的遐想。

还有就是文中多处用字用词十分传神, 如:“泻”字, 与文中的“月光如流水一般”的“流水”相照应, 强烈的动感, 表现了月辉照向大地那一览无余的情景。从这可见, 作者哪怕是一两个字的问题上也认真对待, 从不堆砌词藻, 其用词清丽蕴含着人性的情味。

诗般的意境美:也可说是作者想表露的情感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写道:“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更是“以情写景意境生, 无情写景意境亡。”作者在文中情景的交融是全文的一个升华。如“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一句感情起了变化, 先前是潜藏在心底很难倾吐的淡淡哀愁, 这里流露出淡淡的喜悦, 这种淡淡的哀愁中夹杂着淡淡的喜悦, 淡淡的喜悦中又挥不去的淡淡的哀愁中, 反映了作者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 但又被迫于现实从幻想中解不开的烦恼。也正是这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 给优美的荷塘披上了朦胧的轻纱, 作者笔下的景也是淡雅、安谧、柔和的, 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文中还多处与最后一段和第一段, 都使用了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 使得整篇文章有回环往复的感觉, 形成一个“圆”形结构, 再来就是作者的游踪 (把荷塘绕了一圈又回到家中) 与作者的情绪的波动 (“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的往复) 来说, 也是造成了另外两个“圆”形的结构, 共是三个“圆”。这一实中有虚, 虚中有实的写法, 这一意境, 更是将文章中的情意圈住了每一个读者的心, 让人有一种如丝丝牵绕的感觉, 似是如作者一般有一种时而解脱烦恼, 致身于人间仙景之中, 时而又似沉浸在难以明状的忧愁情绪之中, 像一首乐曲般——绕“心”三日。

所以, 在作者笔下, 荷叶清纯, 荷花素丽, 荷香清淡, 月色如雾, 月光如水, 月影如乐……而这一切, 无不是作者他那朴素无华的品格象征与拳拳赤子之心, 把真挚的情感悠悠地流畅在整篇文章之中, 似是万物有情, 又似是个中无我。大概是因为他认为“文章的成功, 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这个原由, 所以他的作品, 就笔致简约, 朴素中绕着娓娓动人的亲情, 让读者为之动情, 随他感情起伏而起伏。

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精确观察, 对声音、色彩的敏锐感觉, 通过千姿百态、或动或静的鲜明形象, 巧妙的比喻、联想, 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 便构成细密、浑圆的意境。使得整篇文章都沉浸在似悲似喜, 朦朦胧胧的情感中, 让人读起来不知不觉中, 随之喜悦, 随之哀愁, 荡漾在心中的是那让人说不出味道来, 却时而不舍挥去, 时而摆脱不了的感觉。

从这三方面可看出作者将诗歌的写法无不尽收入他的散文之中, 可讲是文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中有情。不但把散文讲求的“形散而神不散”做到情景交融, 更是把诗的三方面的美感, 在文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诗情画意交融之下, 一篇揉合了诗与散文的优点惊世之作, 从此流芳百世。

摘要:《荷塘月色》是一篇有名的散文, 但曾为诗人的作者在文中, 同时也蕴含了诗性美的三个元素:音乐美、词藻美及意境美。

关键词:荷塘月,色诗性美,音乐美,词藻美,意境美

参考文献

[1]吴宏聪.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篇8:槐香诗歌

摸到一手故乡的香

那是一场童年里欢跳的梦

太芬芳

睫毛承不住那重

滴成故乡的河

那是故乡的香啊

绽放在跑道上方

我踮起脚尖

试图拥抱这幽幽的香

它却越长越高,越来越香

香得那么遥远

好像河边开花的洋槐

好像岸上撒欢的小孩

都远在千年以前

想摘一片花瓣,回忆它入口的味道

它一定不再香、不再甜

而是淡淡的涩

篇9:四月槐香作文

时间能改变一切。昔日坚实的石桥如今也会成为断壁残桓,昔日平坦的大道如今也会成为坑洼之路。唯有那深深的脚印,还默默地注视着人间沧桑。

――题记

烟雨迷蒙的四月。漫步在乡间小路上,春风吹来,树叶哗哗作响。这声音伴随着一种像牛奶和蜂蜜混在一起浓烈的`香味,这味道扑面而来吗,使人陶醉不已。是什么这么香呢?抬头一看――是槐花香。

八岁那年,正巧四月,槐花茂盛。我跟着姨夫,领着弟弟去摘槐花。姨夫拿着带有钩子的竹竿,而我和弟弟一人拿着一个小篮子,我们每次都要走好久的路才能找到极其茂密的槐花林,每次出发外婆都会嘱咐:“小心!别被刺扎到了。”

“采槐花的小兄弟,提着一个小篮子……”因为每次都要走很远,为了鼓励自己这是我们俩特地改编的。而姨夫总是累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熊孩……子,也不帮我……”

到达那片槐花林后,这简直让我们三人目瞪口呆:槐树上,几乎连绿叶子都没了,树上全是槐花,盛开的槐花。未开的槐花骨朵,一串串挂满树枝……一阵微风出来,让我们感觉无比舒服。

准备好后,姨夫让我们往后走一下,接着他举起杆子就是一棒。只听见一声“砰!”那白色,绿色都落了下来,仔细一看,这时才发现有绿色的叶子,不过更多的还是槐花,那情景,简直像个童话世界。满天的“铃铛”,漫天的绿叶。旁边又是“砰”的一声,我和弟弟又是往后跑,原来姨夫又是一棒,还把树枝打了下来。“哇塞!赶紧摘!”我和弟弟争先恐后地去摘槐花。由于我的手没有弟弟的手快,弟弟又像个强盗似的很快就将树枝上的槐花摘完了。我打算用“蜜蜂”的点子把弟弟篮子里的槐花抢走:“看!蜜蜂,有蜜蜂!”“啊!啊……蜜蜂!”弟弟吓得拔腿就跑。结果摔倒了,槐花洒了一地,像一个个可爱的精灵,漂亮极了!此时,我笑了,姨夫也笑了,就连弟弟也笑了……

我们回到了外婆家。外婆赶忙结果槐花,给我们煲汤喝……“唉,躺好了!”外婆把汤端过来温柔地对我们说。我的心就像吃了蜜一样甜。这时,我迫不及待地端起碗狼吞虎咽:“哎呦!好烫!”屋里又是一片一片欢声笑语……

现在的我,经常梦到童年,希望能够回到童年。

篇10:那年的槐香作文

偶然走进一家花店,大束的红紫在我眼前铺呈。玫瑰,绣球花,百合,桑切星,腊牡丹……千丝万缕的浓香钻入我的鼻尖,烈得让人发晕。我渐渐往店里走去,眼神忽然被一只花死死的抓住,那是一株放在柜台上的小槐花枝,清香淡雅,沁人心脾。在这阵阵俗香中格外明显。

老家的槐树,也曾是如此芬芳!小的时候,庭中总有一颗老槐树,粗壮盘虬的枝干顶簇着茂盛鲜绿的叶子。在叶隙间,便拖着一串一串的槐花,如米粒般的槐花星星点点,绕着一条主藤缀花烂漫。每逢仲秋,我总和奶奶坐在树下,它晒花,我读诗。“嘉树吐翠叶,列在双阙涯。铎凰娣缍,柔色纷陆离。”那首《槐树诗》在槐落间颂得千千万万遍。秋风扫过,淡淡花落,雪白的、鹅黄的槐粒交织在空中,似给红霞遮掩一方面纱。

盛开的地方,在那花儿。

然而眼前这枝槐花,虽不壮美,却也精致脱俗。我于是想将它买下店,老板却笑着摇摇头,说这是装饰品,不卖。店老板是个白发的老婆婆,虽年龄渐增,却也精神抖擞。片刻,我了解到:原来老婆婆也是个喜欢槐花的人。

花前,我看着老婆婆,突然想起自己的奶奶。我的奶奶,也是那样的.爱槐花!奶奶老了,却愈是爱一个人待在槐树下。每次回家,我都陪奶奶在槐树下听戏。一少,一,一椅,一树,一抹晚霞,一眼花落。槐香总浸润着戏声,清香在曲中越发浓烈。轻吸一口,槐香就从鼻尖沁入心房,贯通脊梁。那段时光仿佛氤氲飘渺着缕缕槐香。

列在双阙涯,嘉树吐翠叶。

只是奶奶后来走了。奶奶去世的那天,我忍着心中的万般绞痛,在她的坟前种下一株槐花。泪水忽然倾出眼眶,模糊了我的视线。落珠滴入土壤,浇育着槐花苗。我跪在坟前,泣不成声。种下的是槐花,生根发芽的,是我对奶奶的思念!

与老婆婆叙过旧事后,老婆婆还是将那株槐花赠予了我。拿着那纯白的精灵,我思绪万千。

某个春日的早上,我起床,却发现阳台上的槐花在晨光的照耀下,随风摇曳。春意袭人,风牵情丝。晨辉间,槐花随风扬舞,好似奶奶的裙摆在风中飘荡。痴痴,泪目……仿佛又嗅到,那年的槐香……

篇11:五月槐香之启示作文

今天放学我回到家,正埋头做作业,忽然一阵清香飘溢而来,那淡淡的清香,虽然。没有玫瑰香那么浓郁,但却沁人心脾。

我跑出门外,门前大槐树上的槐花已经开放。我顿时明白了清香的来源――槐花!现在正值五月,正是槐花盛开的.时候。

我慢慢地走近它,那清香越来越细腻,越来越清晰。我用手抚摸。靠近鼻子,那香气令人陶醉。我惊奇地看着,看着这算不上艳丽的花。它竟然能从这并不出众的花瓣里透出如此的香,而且把香气发挥的淋漓尽致!静静地,静静地,我尽情地享受着,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株槐花。我彻底的醉在其中了。

篇12:槐香拂过你如期而至爱情美文

春风拂过,淡淡的槐香随着摇曳的树枝在空中翩跹,一缕一缕的清香在古都蔓延。

与你漫步在城墙根下,手指触摸着斑驳的古青色墙砖,细数着光阴点点,抬头看,繁密的槐树早已萦绕在我的头顶,清香淡雅的槐花在树叶的缝隙里浅藏,一簇簇纯白无瑕,洁白的似乎让人不敢靠近,怕有一丝的尘埃污染了它那洁白的身子,一朵朵,一串串,都咕嘟着小嘴,像在等待着一个惬意的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你已经居住在我的心里,就像这古青色的墙一样,早已成为历史的见证;或者淡雅如这朵朵的槐花,从年少时代便扎根在心底。无论世事如何沧桑,一切永如珍贵的记忆。

记得那一天,我站在窗口眺望你的方向,听着耳畔的声音,在心里种下希望,你告诉我,你会北上,与我相约。

你来了,踏着四月的末梢,在花香盈满的小径上微笑,所有的奢望在顷刻间繁华,一如这个季节。

喜欢在这样的季节,守着你在某个温馨的角落饮一杯茶,聊着我们喜欢的话题,慢慢品味生活的味道。其实,这样的时候于你于我都是一种奢侈。

花瓣在风中落下,同时跌在你我的掌心。我一直相信我们的缘分是等来的.,多少年的错过只为以最原始的姿态等你,等你在尘埃里相聚。

深深的感触这份清香,不为年年开放的槐花,只为这千年等来的遇见。花儿无法抗拒春天,人无法抗拒这份遇见。

我刻意在阳光下看你缩短的影子,我想庞大的东西我无法拥有,你弱小的身材我可以一拥而怀。

可时光很浅,我无法拥住阳光下你的影子,心头便滋生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惆怅。

千里迢迢,你穿越尘埃,停靠在了我的心湖。烘干了我心底所有的潮湿,这一季,我看到了四月的阳光,很明媚。

穿熙的人群里,你是我目光游离的方向,形形色色的服饰中,清洁的白色是我永恒的守望。你用你微笑的眼神释然了我心中所有的荒凉,这一季,我的芳香亦如槐香,清爽淡雅,笑颜绽放。

你,还是这般模样,岁月的沧桑都写在了额头,我就静静的看着,把每一份心疼,都揉进骨子里,镌刻在心里。

一直以来,喜欢用唯美的故事去诠释爱情,纵然只是一场空虚的幻想,于是,折叠的文字里千回百转你的身影,想拉近却惧怕走近,若即若离的把你靠在我的周围。

我是如此的喜欢,与你相遇时的这个季节,晴空,微风,槐花飘香,每每这个时节,心里涌起的激动,总是让人兴奋不已。偶然,想起你的笑容,脸颊泛红,嘴角不由多了一丝幸福的浅笑。

天空,一片纯净,伴着缕缕清风,飘来阵阵槐香,我们走过树下,走在彼此的心里……

★ 暖风拂过初中作文

★ 春天拂过的心灵作文500字

★ 只要春风从这里拂过抒情散文

★ 后的一天美文

★ 又是春归时美文欣赏

★ 抱着生命过海洋美文

★ 你关心过父母吗美文

★ 过新市古镇情感美文

★ 童年的最后一天美文

篇13:立冬的优美散文 立冬散文

雨总能让我有更多的沉静和思考。于是,喜欢雨也就再自然也不过了。喜欢不打伞,在雨中的漫步,无论春夏还是秋冬。当然是细雨如丝的日子,滂沱大雨时淋湿了,那感冒就要来造访了。

今天的雨从昨天一直走来,下得那么的不急不缓。仿佛要将冬季的寒冷置于这丝丝的雨中,贯穿整个的季节。

这一路走来应该很艰难吧。从遥远的北方,长途跋涉的。雨可以走过漫漫长路,也可以从一个季节走入另一个季节,而有时候却无法从一个街区迈入另一个街区,只是在徘徊。如此的徘徊,也许雨季带来了某些人的问候,于是如邮差般,一家一户的,轻叩门环,将每一个只言片语都要带到。也许有的人家还烦劳她带回复,这样一来,雨也就只有慢慢等待了。然后带着温暖的问候到下一站,那里就将开始绵绵叙讲的雨天了。若是谁家的回复带着愤怒或犀利的言辞,那下一个街区等来的即是暴雨如织,或者是闪电雷鸣了。

徘徊忙碌了一天的雨,不知是否吧我的话给遗漏了,于是我投身雨中,在万千雨丝中找寻我的温暖。不得,只有返回陋室。守着小小的茶盘,煮上一壶水,泡一盏茶,在茶汤中寻找失落的记忆。

天凉了,所以泡了闽北水仙。

不记得怎样知道闽北水仙的,只是第一次看见这个名字就爱上了。想起西方神话中,那个溺水的少年,如水仙般洁白,悠远的淡淡愁绪。因此第一次到语茗轩,不问别的,只问水仙,恰好有。也因此和老板娘成了朋友。

起初并不知水仙是属于岩茶,也不谙何为岩韵。但是第一次喝过,就知道,这是我的茶了。

水沸了。汤杯,置茶。干茶置于杯中,乌黑粗壮的条索,沉重有声。这是好的水仙的第一特性。醒茶数秒,倒去茶汤。此刻的茶叶已经有所舒展,开始泡第一泡。茶汤倾出,随雾气袅袅的茶香立刻让人沉醉。业界有“醇不过水仙”的说法,果然如此。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出岩茶的这种甘甜。如善歌者随意中浅浅的吟唱,仿佛轻描淡写,却回味悠远。那种甘甜如这冬雨中的暖意一般,渐渐释放出。不细心体会的人,只是感受到了冬雨中的寒气,而非丝丝的暖意。

小口轻啜着滚烫的茶汤,两三盏茶汤喝罢,胃已然暖了。这下子,从里到外的暖意,真实而又有点儿奢侈了。暖,有时未必就一定艳阳高照,若是有心去寻,即便冷冷的冬雨中,你也可以寻着她的气息了。

篇14:朱自清散文之瑕疵优美散文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学者,他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他的作品集共有二十六部,约一百九十万字,其中以散文成就最高。几十年来,朱自清的散文始终享誉不衰,只要提到现代散文必提朱自清,所有现代散文选集也必选朱自清。他的《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甚至编入中学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的范文。面对评论家的诸多赞美,朱自清已完全笼罩在大师的光环下。但是,做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任何事都不应该受某种光环的影响,在学习朱自清散文优点的同时,也应注意其中的不足。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对于文学语言,上海师范大学的刘叔成在《文艺学概论》中提出了一个共同的、基本的要求:准确、鲜明、生动。这是每一位作家都力求达到的。我国古代的大作家、大文豪无不在语言上下苦功夫,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的“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等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都是作家们锤炼语言的自白。朱自清作为一位散文大家,在这方面却做得很不好。例如《荷塘月色》里的句子“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我们都知道蝉半夜一般不叫,要叫也是一两只,而且半夜蝉声听来总是让人惊心的,朱自清用“热闹”来形容蛙声尚可,用来形容半夜那一两只孤单的、惊心的蝉声就不妥了,既不符合客观实际,又不符合人们的主观感受。这样的错误一般都出现在小学,朱自清大师却出现在成名之后,令人不可理解。再如《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的几句“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蔚蓝的天,颇象荒江野渡光景……天是蓝的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现出异彩,象是美丽的贝壳一般。”这三段文字都是写夜晚的天空,但写的都不准确,甚至可以说不符合客观事实。夜晚的天空是蓝色的,但绝不是蔚蓝,蔚蓝从来就是形容白天晴朗天空的。当然,夜晚的天空也不会蓝得可爱,“可爱”一词带有明亮、活泼的感情色彩,如果用来形容星空尚可,用它形容夜晚天空的墨蓝,就有些用词不准确。还有晚上的云,我们都有体会,只有月亮非常明亮,而且云要靠近月亮,或者挡住月亮,才会有明亮感,而朱自清写的月是“淡淡的月”云是“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我不禁佩服朱自清的眼力,在夜晚不但能看到“蔚蓝”的、“蓝得可爱”的天空,而且能看到远处“亮得现出异彩”的云。

好的文学作品,在内容上一定是层次分明,前后呼应,符合人们的思维逻辑,但是朱自清的有些散文总感觉前后矛盾。例如朱自清的《白采》中的描写,该文前四段介绍了白采的为人以及和作者的书信交往,但未写白采和作者的会面。第四段末尾说到了白采的死,作者表现出了极大的惋惜和愧疚。第五段开头便是:“平伯和我都不曾见过白采,大家觉得是一件缺憾。”根据前文,再看这句,很自然的理解就是“我和平伯”都不曾见过活着的白采。可是第五段却出现了这样的句子:“但平伯终于未见着白采,我竟得和他见了一面”而且还“只匆匆一谈”,读到这里不禁使人迷惑,前后文竟然自相矛盾!仔细分析,才会发觉,错误是在“平伯和我都不曾见过白采,大家觉得是一件缺憾。”这句中少了一个时间限定词,造成了前后文的矛盾。再如《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的第四段“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大异了……我们下船后,借着新生的.和河上的微风,暑气已渐渐消散……我们出了大中桥,走不上半里路,船夫便将船划到一旁,停了浆由它宕着。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去就是荒凉了……”这段文字开头已是大中桥外的景色,而且下了船,就该是已经出了大中桥,怎么后文又是“我们出了大中桥”呢?仔细思考,总觉不妥。其实这里是层次顺序没安排好,如果把“我们出了大中桥,走不上半里路”放到“我们下船后”前面,我想文章的层次顺序就会一目了然,再不会出现前面的矛盾和曲解了。

在白话文刚刚兴起的二三十年代,句法僵硬、累赘,修辞过重、做作,是那个年代的通病,在当代人看来朱自清的文章中到处是“别扭”的句子,如“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荷塘月色》);“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他爱唱沙软而重的眠歌的乳母”(《〈忆〉拔》)等等,象这样的句子,非常繁琐、困人,所以当代文人都尽力避免这种句法。对此许多学者、文学家都有过评价,如台湾大学的余光中说“一连串三四个形容词,漫无秩序地堆在一个名词上面,句法僵硬,节奏刻板,是早期新文学造句的一大毛病。福罗贝尔所云‘形容词乃名同之死敌’,值得一切作家玩味。除了三五位真有自觉的高手之外,绝大部分的作家都不免这种缺陷。朱自清也欠缺这种自觉。”,叶圣陶在《朱佩弦先生》中也说“他早期的散文如《匆匆》《荷塘月色》《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有点做作,太过于注重修辞,见得不怎么自然。”

在朱自清的散文中,大部分都有“我”的形象,而这个“我”基本上可以说就是朱自清自己,那么“我”是怎样一个形象呢?我们不妨先以《关于“月夜蝉声”》来分析。这篇文章的大盖内容是这样:陈少白先生给朱自清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蝉在夜晚不叫,《荷塘月色》中的蝉声有误。为此,朱自清请教了昆虫学家刘崇乐先生,刘先生找到了记载夜晚蝉叫的文字。可朱自清给陈先生回信却说自己记错了,蝉在夜晚不叫,自己请教的昆虫学家也说蝉在夜晚不叫,《荷塘月色》那一晚,自己没听到蝉叫,并许诺以后再版时,要删掉月夜蝉声的句子。几年后,陈先生发表了一篇文章,讨论月夜蝉声的问题,并引用了朱自清的回信。这期间,朱自清又有了两次听到月夜蝉声的经历。又过了些年,朱自清写了该文,推翻自己前几年的那封信,说蝉在夜晚叫,《荷塘月色》那晚听到了蝉声。朱自清在文章中表现的如此反复,如此不坚持真理。如果朱自清那晚听到了蝉声,就不该有那样的信,如果没听到,就不该有该文。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知道,朱自清那晚确实听到了蝉声,而且事后还写了文章,但朱自清为什么要违背自己亲耳听到的事实,违背昆虫学家的原意而写那样的信呢?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不惜用谎言去搪塞、敷衍陈少白先生,省得陈先生再没完没了的多事。可陈少白先生还真多事,偏偏引用自己的信去讨论问题,朱自清不得已才写《关于“月夜蝉声”》为自己辩解。另外这篇文章中还有两个不能证实的疑点:一是朱自清说问了好几个人,都说没听到,朱自清都有三次听到的经验,按概率这“好几个人”怎么也应有一两个人,听到一两次吧。二是说“好容易找到这一段儿”。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半夜蝉鸣的记载,如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唐代李洞 “梦入连涛郡,书来积雪营。泪随边雁堕,魂逐夜蝉惊。”等等,朱自清是清华大学的中文系教授,应该知道的更多吧。当然,也许是朱自清没问对人和学业不扎实。但《关于“月夜蝉声”》中却无一字就那封信的错误而自我批评,只在第四段为晚写了几年该文而说了一句“一懒就懒了这些年,真是对不住陈先生和一些读者。”,然后就开始教育公众如何观察之难,如何不能以经验推论一些真理。朱自清好文笔呀,说到自己的错误时只说是个“有趣的例子”,在给自己辩解时说“于是自己的经验,认为是记忆错误;专家的记录,认为也许例外。”,在夜晚听到惊心的、不经常叫的蝉声,而且事后还做了记录,请问还能“记忆错误”吗?,既然有例外,自己就不能遇到例外吗?况且有过三次经验!由此可见,这篇文章也是不惜用谎言去搪塞、敷衍关心和喜爱他的读者!文章中这种形象的“我”,我们能学到什么呢?

在《关于“月夜蝉声”》中,“我”的形象很不好,那么在其它文章中“我”又是怎样的呢?再以《白采》一文来分析。《白采》中提到两个人,一是白采,一是李芳,李芳是朱自清的学生,他将自己的诗文集交给老师做删改,并嘱他做序,朱自清答应了,可李芳等了半年就突然病逝,死时他还未开始给李芳工作。白采本来和朱自清不相识,但他为李芳的事看不顺眼,就给朱自清写了封信,催他设法将李芳的诗文集出版,并在自己的小说中讥讽了他,没想到却因此认识了朱自清,交了朋友,于是,白采就把讥讽他的话做了删改。朱自清说要给白采的诗写篇评论,白采很高兴地盼望着他的文字,还常常提及此事,但朱自清并不把此事放在心上,直到三年后听到白采的死,才“刚刚写了一页”!朱自清如此对待朋友并不仅仅是李芳和白采,还有《怀魏握青君》中的魏握青,他和朱自清是好友,魏握青要出国留学,在走前要朱自清作些文字送他,朱自清答应了,而且是“一定做”,结果是两年后作了这篇文章。在这两年中魏握青来了两封信,可朱自清只字未复。当然,他起李芳和白采来要幸福得许多,最起码还没“等”到死。从《关于“月夜蝉声”》到《白采》到《怀魏握青君》,这虽然仅仅是他自己的三篇文字,但我们仍可以看出朱自清是一个从不把诺言当事的人,对朋友能拖就拖,敷衍了事的人。这几篇文章只不过提到几个人,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朱自清又有多少个没有记载的白采、李芳和魏握青呢?又有多少个没有实现或没有来不及实现的诺言呢?1932年11月朱自清代表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两次上门邀请鲁迅到清华讲演,鲁迅均谢绝,却到其他五所大学做了演讲,不知是朱自清办事不力还是鲁迅“慧眼识人”。

前文所论不过是笔者个人见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都可以提出不同看法,但有些问题是原则性的,一旦为公众认可,便不能再任意改动。而朱自清却在《雅俗共赏》一文中犯了一个这样的错误,请看该文中的这一句:“中唐的时期,比安史之乱还早些,禅宗的和尚就开始用口语记录大师的说教。”这句话中,中唐时期和安史之乱的关系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中唐时期包含比安史之乱,我想这是作者的原意;第二种是中唐时期比安史之乱还要早,这种解释有些牵强;但是,不管那种解释都是错误的。所谓“中唐时期”是文学史上唐诗的分期,历史学上并无此分期,现在公认的唐诗分期是明末沈骐在《诗体明辩。序》里的分期,他把唐诗分为“四大家”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中唐的起止时间是公元766年至公元836年,而安史之乱发生在公元755年至公元763年,就是说安史之乱是在中唐时期之前,正好是盛唐时期。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历史侃侃而谈,各种历史名词,历史典故满篇皆是,对一字一词考据的细致之极,显示出了作者对历史精深的研究,却出现了这样大的漏洞,几乎使我不敢相信,我宁愿相信中唐时期是盛唐时期的笔误。但这篇文章刊行多年,朱自清未曾更改,只能说明不是笔误,而是糊涂。我不禁为朱自清感到脸红。朱自清糊涂,做为现代人的我们更糊涂,竟然把此文一版再版,对这样一个大漏洞熟视无睹,我们将怎样去教育后代为学要严谨认真呢?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槐香优美散文】相关文章:

黑子优美散文04-08

散文优美范文05-17

优美散文范文05-17

风优美散文04-08

牵手优美散文04-09

心迹优美散文04-09

两边优美散文04-10

凉粉优美散文04-11

圆月优美散文04-11

惦记优美散文04-11

上一篇:我是一只小蚂蚁想象作文下一篇:商城运营推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