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遥拓展方案

2024-05-03

山西平遥拓展方案(精选3篇)

篇1:山西平遥拓展方案

我最快乐的事是去年暑假去山西旅游。我坐上爸爸的大巴车,踏上这次山西之旅。到了平遥古城,我迫不及待的跑下车,因为这是第一次旅游。我跟着导游阿姨了城,平遥古城从上空看像乌龟的形状。又称龟城。导游给我们讲解了许多关于平遥古城的历史我很开心。到了晚上我们在古城的一个农家宾馆住下了。

第二天,我们依次参观了晋祠、棉山、乔家大院。让我亲生感受到了晋祠山水的独特、棉山自然风光的秀丽、平遥古城昔日的繁华和山西商人的智慧。

山西之行,使我大开眼界,快乐至极。

篇2:浅谈山西平遥古建筑的建筑特色

关键词:山西平遥,古建筑,构件装饰,礼制文化

山西的平遥古城是目前我国现存的规模最大且历史最悠久的古县城,其汇聚了中华名族的智慧与文明。其不仅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各界学者对于平遥古城的都有足够的评价。山西平遥的古建筑距今已经有2700多年的历史,其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且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尤其是它的城墙、寺庙、店铺以及民居等等,其建筑风格是独具特色,在国内实属罕见的[1]。而且古建筑上的各种装饰美观、严谨,极大的营造了建筑的空间氛围,另外平遥古建筑完全继承了我国封建的“礼教”文化,进而在建筑风格及布局上诠释了儒家、佛家和道家文化,当然这也是平遥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所在。

一、山西平遥古建筑的大木构件装饰艺术

在我国古代建筑的空间分布上,一般是分为内檐空间和外檐空间,其中内檐空间主要指的是建筑的室内空间部分;外檐空间主要指的是在建筑的廊下或者是檐下所形成的过渡性空间,当然这些空间形式也是我国古建筑所特有的。在古建筑中大木构件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其装饰效果将进一步烘托建筑的内、外檐空间艺术效果。

(一)古建筑中内檐空间中的雕刻

为了让室内空间具有柔和气氛,在古建筑的设计上一般会采用雀替与合榙,以此来增加室内的视觉兴趣点。而在平遥古建筑的室内空间设计上,其应用最为广泛雕刻的题材主要是以卷草水浪等镇压火祥的植物,但是这类题材却与平遥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而选取这类题材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由于古代的建筑都是土木构件,其最忌的是烟火,刚好水能克火,因此很多古建筑内檐所雕刻的都是类如蕉叶、水草等等的植物。像这类的雕刻不仅在居民室内而且在公共性质的城隍庙献殿内都是可以看到这样的装饰处理,使用这种雕刻不仅可以让室内空间氛围柔美婉约且富于细节美,更重要的还能表达出人们的追求与信仰。

(二)古建筑中外檐空间中的雕刻

对于古建筑外檐空间的雀替雕刻纹样,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房主的喜好或者是建筑的性质来决定呈现出什么样的风格与特色。例如:在清代民居建筑的外檐下,其呈现出的是各式各样雕刻纹样的雀替,有的沉静素淡有的绚烂夺目,其实这些都集中反映了民居主人对于生活的一种向往;而在城隍庙献殿额枋下,其雀替上主要是施以压低隐起式的浅浮雕,而纹样都是以龙行云海图案为主,这样可以与檐下的其他装饰进行完美的融合,以此来营造出外檐空间的热烈氛围[2]。

在平遥古建筑的内、外檐空间中的雕刻中,雀替与檐柱、额枋一起构成了一种视觉的框架,并且刚好可以将其后的锢窑发券框在其中,当然这不是一种巧合而是经过细致推敲的。同时,精美通透的雀替雕刻与其后敦厚质朴的锢窑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视觉效果,这样不仅丰富了建筑的内、外檐空间的变化与层次,同时还创造出了一种新鲜的视觉体验。

二、平遥古建筑中的中国礼制文化

距今有2700多年历史的平遥古城中,其中完整的保存了城墙、寺庙、店铺以及民居等等古建筑,其独具特色的严谨布局,尤其是经纬分明,方正端庄,中轴对称,中规中矩以及恪守“制”,可以说是完全继承了我国封建文化中的“礼教”习俗,更重要的是充分展示了我国传统的礼制文化。

(一)古建筑中的“四象”之礼

在古代,“四象”一般是指代表了古代四方以及以四色为主的四种灵兽符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左青龙(东方,青色),右白虎(西方,白色),前朱雀(南方,红色),后玄武(北方,黑色)。而之后将这四种灵兽用来象征四方与四色,大约从周代开始,人们便将其应用到城市建筑领域中,而山西的平遥古城的兴建也正好是开始于西周宣王时期。人们在进行建筑选址时,一般是将宅后的房屋屋脊视为来龙也就是玄武;而左边的流水视为青龙;右边的大道视为白虎;房屋前面的街道或水地视为朱雀,这就是“四象”在我国建筑中应用,而这也是我国建筑最理想的格局[3]。

由于时间的不断推移,如今我们已经无法重现当年平遥古建筑原始的面貌,但是从现在遗址地形来看,在平遥古城城东有惠济河流经而注入汾河,而平遥的西北部地区都是丘陵地带,这就正好验证了上述的建筑规则。除此之外,在整个古城区的传统建筑群的分布秩序方面,都充分体现了“左文右武”的布局特征。例如:在古城内在左面保存有以城隍庙、魁星楼、文庙为首的文系建筑,而右面则是以武庙、集福寺、县衙署等为首的武系建筑。

(二)古建筑中的“门堂”之礼

在平遥古建筑中,一般的传统住宅都具有浓郁的传统礼制文化,也就是我国传统建筑布局中的独特“门”与“堂”分立礼制,具体的布局首先是依据门和堂的分立来进行构思,整个民居都是以堂为房屋的主体,而门是一个标志,而整个民居建筑的起首都是贯穿于轴线上的,但是头与体之间都必要要有一个过度。通过民居的布局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建筑对传统“礼制”思想的重视。

(三)古建筑中的“主从”之礼

在平遥的古建筑中,民居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山西的平遥古民居建筑中,其类型多样,规模不一,而其平面的布局都是具有我国典型北方汉族四合院特点,大部分的大宅都采取二进院式,其方位都是遵循坐北向南,且有明确的轴线,主次分明,左右对称。

对于这些高门深宅,一般外观都较封闭,而其房舍较内向,在房屋的四周均筑成较高的石脚砖体的高出屋脊的围墙,犹如古代城墙一样。而且这里的四合院住宅基本上都是较为封闭的,也就是不对外开窗的,但是在内部却能很方便的使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建筑布局不仅满足了我国封建社会中长幼有别、内外有别的礼制要求,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个安静、舒适的人居环境。

综上所述,在山西平遥的古建筑中,其不仅是我国古建筑的集大成者,更是在建筑中传承了我国传统文化体制。尤其在古建筑中的大木构件装饰应用上,其不仅在视觉上形成了一种新的空间氛围,更是烘托出了古建筑的艺术效果。另外在平遥古建筑的布局上更是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礼制文化。因此从这些古建筑的布局中,我们便可很容易的分辨出这是民间住宅(民居)还是官方建筑(县衙),因为这些都是严格按照我国传统礼制来进行建造的,当然这不仅其中有包含了封建礼教文化,同时也融合了易学风水知识。山西平遥古建筑不仅在建筑艺术价值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其还具备了民俗研究价值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姜晓樱.浅谈古城平遥的建筑文化因素[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3),42-43.

[2]焦洋.平遥古建筑大木构件装饰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4.

篇3:山西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又被称为龟城。鸟瞰平遥古城,你会发现,它的呈平面方形的城墙,形如龟状。六座城门,南北各一座,东西各两座。城池南门为龟头;城门外的两眼井水,为乌龟的双目;城北门为龟尾。这是全城的最低处,城内所有积水都要经此流出。城池东西的四座瓮城,双双相对。上西门、下西门和上东门均向南开,像乌龟的三条腿一样,惟有下东门的外城门径直向东开,据说这是因为工匠在造城时恐怕乌龟爬走,所以将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台上。乌龟象征着长寿,这个传说折射出古人对乌龟的崇拜之情。他们希望借助龟的神力,使平遥古城坚如磐石,固若金汤。

爬上城墙,古城便又展现出另一种风貌。内部由素土垒成,外包砖石,顶铺砖面,在这上面可供两辆马车并行,非常宽阔结实。城墙上有72个观敌楼,墙顶外侧有垛口3千个,传说这象征着孔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

城墙的四周有护城河,两端设有吊桥,在古代战乱的日子里,这的确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尤其是东西四道有狭小的瓮城把关,防护能力非常强。就算有敌人攻入,也只能少数进入,并会立即陷入包围之中,成为瓮中之鳖。这样的设计十分巧妙。

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迄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但它也可以说是中国明清时代的缩影。过去的票号、钱庄、镖局几乎都原样保存下来了。

走进古城,便像穿越到了历史书和电视剧里,不禁想象自己是县衙门里威严的县太爷,想象自己在日升昌号有一堆白花花的银子,或者自己就是那威风凛凛的镖局掌柜,或是一位身背宝剑、独步江湖的侠客……诸般情景,让人深深沉浸,不愿离开!

上一篇:校党课论文下一篇:牛津九年级第二单元重点词组句子及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