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财政所首问负责制度

2024-04-10

三和财政所首问负责制度(精选15篇)

篇1:三和财政所首问负责制度

财政所首问负责制度

一、为进一步规范我所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根据县局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凡到财政所来访、来电、来信的服务对象,在申请办事、咨询或者投诉时,与之接触的第一位工作人员即为首问、首办责任人。

三、首问责任制是指首问责任人在执法、处理行政事务、办理具体业务事项、接待来信、来访群众等直接面对时,必须负责解答、办理或移交其他经办部门办理的制度。

四、首问责任人的工作责任:

1、问责任人对所有来电、来信、来访(无论是否属于本岗位范围的事情)的人员,都必须热情礼貌,文明用语,耐心解答问询,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拒绝或拖延处理时间。

2、问责任人受理服务对象的咨询、投诉或所申办事项时,属于职责范围内的,凡符合规定、手续齐全的,首问责任人应当按本局已公开的办事制度及时办结;手续不全或未能及时办结的,应主动说明原因,并告知其有关办理需要补充的材料及申办程序。不属于本岗位职责范围的,要及时告知受理部门及联系电话,尽量避免服务对象在多个部门间往返。如确实不属于本人职责范围的,要有礼貌地说明不属本局工作范围无法受理的原因,并给予指引和帮助。

3、答复服务对象提出的问题时,要热情礼貌,实事求是,回答要准确、清楚且符合政策。对于不了解、掌握不准确的问题,要及时请示领导或有关部门负责人,给予准确的答复。对于确实无法立即解答的问题,要向服务对象说明情况,并在事后及时主动与对方联系。

4、服务对象咨询、投诉的问题或申办的事项比较复杂,涉及多个部门,或法律法规和规范文件规定不明确等特殊情况,首问责任人应热情咨询了解,尽可能做出相关指引。本岗位或本部门难以解决的,由相关领导协调研究,指定部门处理。

5、属于举报、投诉的,首问责任人应将反映的事项及举报或投诉人的姓名、联系电话等记录在册,并及时转交有关部门或报告分管领导。对于有可能涉及打击报复的事项,应为投诉人提供保护、保密措施。

6、首问责任人必须熟悉本局各部门的业务和工作流程,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强化职业道德意识,确立为民服务的思想,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业务技能,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充分体现财政工作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乐于助人的精神风貌。

五、凡违反本制度而被有效投诉的,按县局有关规定处理。

六、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行,并向社会公开。

篇2:三和财政所首问负责制度

壹、当事人到财政局办理有关事务,在该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第一位接待当事人来电询问或来访的工作人员为首问人。

贰、首问人对前来办事或咨询有关事项的人员,应做到热情接待,用语文明,详细了解当事人的来意及询问内容,耐心解答当事人提出的有关问题。首问人对不属于本职范围内的事务,应耐心、详细告知当事人承办该事务的具体部门及所处位置。

叁、首问人对属于自身职责范围内的事务,应负责处理、答复,并一次性告知相关的办事程序及要求,符合规定应予办理的事项,应及时办理;对不符合规定,不能办理的事项,要说明不能办的理由;对手续不全的,要说明暂不予受理的理由,并做好解释、说明指导工作。

肆、当事人需办理有关事务,凡属首问人应受理办理的,首问人应负责到底,不得擅自转交他人处理。遇有特殊情况需要转交他人处理的,应报本部门领导批准,认真办理移交手续,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

伍、首问人对当事人所办事项,凡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不明确的,或情况比较特殊的应认真了解情况,并及时请示部门领导。经研究不予办理的,应当告知当事人不予办理的理由;凡确定应予办理的,明确告知当事人,并及时办理。

篇3:三和财政所首问负责制度

问:什么是公务卡、公务卡制度?推行公务卡制度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公务卡是指预算单位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公务卡制度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 以银行卡为载体的现代财政支付管理制度, 是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体系的组成部分。现行的现金支付和报销方式已经落后于现代科技发展现状, 成为制约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的重要方面。一是单位财务从银行提取现金、保管库存现金以及办理预借款和报销等工作不仅环节多, 而且不安全、不方便。二是审核难, 报销人拿来的票据凭证是否真实合法, 财务人员很难审核出来, 这也是虚假发票抵账等问题存在的制度和技术原因。三是个人办理公务支付也很不方便, 每次都要办理预借现金手续, 还要小心谨慎携带现金, 回头再办理报销, 很麻烦, 安全性也是很大问题。而使用公务卡结算, 既不需要财务人员从银行提取和保管现金, 也不需要工作人员提前向单位借款, 财政财务部门还可以有效监控支付的真实性和规范性, 方便快捷, 安全简单, 透明度高, 可以有效克服传统的现金支用方式下存在的问题。因此, 推行公务卡制度是进一步提升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

问:我省公务卡的特点是什么?

答:我省公务卡统一使用“62”字开头的银联标准卡, 全省各级各部门使用的公务卡卡面为统一图案。预算单位统一组织职工申请办理公务卡。公务卡实行免费开卡、免收年费、免担保、免开银行账户和到期免费换卡等优惠政策。公务卡是一种贷记卡 (信用卡) , 在透支额度内不需要预先存款即可刷卡消费, 持卡人只需要在透支免息期内按时还款即可。公务卡实行实名制, 卡片及密码由开卡职工自行妥善保管, 持卡人办理公务支出结算时, 在信用额度内, 先消费, 后到单位财务报销, 按照各发卡银行的相关规定具有20~56天的透支免息期。

问:公务卡与普通信用卡有什么区别?

答:公务卡是金融机构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在编在职职工发放, 主要用于公务消费支出的贷记卡。除了普通信用卡所具有的透支额度与透支免息期功能外, 公务卡与普通信用卡的主要区别, 一是公务卡的持卡人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在编在职职工, 开卡时必须由单位确认其身份;二是公务卡主要用于公务活动开支。

问:公务卡可以用于个人消费吗?

答:在使用公务卡进行公务支出的前提下, 我们允许并鼓励使用公务卡进行个人消费, 但个人消费部分由自己承担还款, 不得通过公务卡系统报销和还款。我省各公务卡发卡银行还将不定期的推出多种刷卡积分优惠活动, 不论是公务消费, 还是个人消费, 都将进行积分奖励。

问:公务卡结算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公务卡的适用范围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原使用现金结算方式的零星商品服务支出, 包括差旅费、招待费、设备购置费、办公费、会议费、咨询费、租赁费、邮电费、水费、电费、维修费等费用。

问:实行公务卡结算方式后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什么影响?

答:一是“两个基本不变”, 即现行财务管理制度和报销流程基本不变, 现行会计核算办法基本不变;二是“一个严格管理”, 即对现金的使用实行严格管理。

问:为什么说公务卡结算能够提高公务支出的透明度?

答:实行公务卡结算方式后, 一般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不再使用现金结算。作为一种电子化的支付结算手段, 公务卡刷卡消费的所有信息, 包括消费商户名称、消费日期、消费金额、消费地点等均会被真实、全面地记录下来。单位财务部门在报销时通过集中支付系统的公务卡报销流程自动提取上述信息, 对公务消费进行更全面、有效的审核, 提高公务支出的透明度, 堵塞管理漏洞。

问:为什么说公务卡结算方式不改变现行财务管理制度?

答:公务卡是以职工个人名义开设的, 在财务部门没有报销之前, 职工刷卡消费行为完全属于个人行为, 与单位财务部门及财政部门无关。进入报销环节后, 单位财务部门要按照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与程序对公务卡刷卡消费行为进行合规性审核, 确定属于公务消费行为后才能报销;对审核认定不属于公务消费行为的, 由持卡人负责还款, 单位财务部门与财政部门不承担还款责任。因此, 公务卡只是一种新型的结算方式, 并不改变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

问:实行公务卡结算方式后, 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继续使用现金结算方式的范围是什么?

答:由于用卡环境等因素的限制, 行政事业单位难以在短期内完全避免现金结算。因此, 在积极鼓励职工使用公务卡进行结算的同时, 如果在不具备刷卡条件的前提下, 职工可继续使用现金结算在商业服务网点发生的零星支出等。

问:实行公务卡结算方式后, 对行政事业单位提现有什么规定?

答:实行公务卡结算方式后, 财政部门将通过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对预算单位现金提取业务进行实时监控, 对属于公务卡结算范围而提取现金的, 不予支付资金。

问:行政事业单位职工都要开设公务卡吗?

答:从规范管理、方便工作的角度, 单位在编在职职工原则上都应开设和使用公务卡。单位应鼓励和提倡单位职工开设公务卡, 考虑到改革的渐进性, 可根据工作需要, 逐步、分批给单位职工开卡。

问:职工可开设多张公务卡吗?

答:公务卡实行“一人一卡”, 职工不能开设多张公务卡。

问:借调、调离、聘用、离职、离退休人员可以开设个人公务卡吗?

答:公务卡的开卡人为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在职职工。上述人员不属于在编在职职工, 因此不能开设公务卡。

问:公务卡透支额度怎样确定?

答:我省规定行政事业单位透支额度上限为3万元, 具体透支额度, 由单位财务部门根据每位职工的工作需要提出意见, 发卡银行根据本行规程办理。

问:使用公务卡刷卡消费时要注意什么?

答:首先要特别提醒, 使用公务卡消费时, 一定要注意在最后还款日前及时还款, 个人消费部分由职工个人自行还款, 公务消费部分及时到单位财务部门报销。其次, 公务刷卡消费后要特别注意保存刷卡凭单, 实行公务卡结算后, 刷卡凭单和发票同等重要, 都是进行报销的必须凭证。单位财务人员在报销时要根据您的交易凭条提取消费信息, 并将交易凭条作为会计原始凭证入账, 如果没有交易凭条, 将影响您的报销和财务人员的账务处理。

问:公务卡可以提取现金吗?

答:推行公务卡结算的政策目标就是减少使用现金。所以, 使用公务卡进行公务消费时严禁提取现金, 提取现金属于个人消费行为, 提取现金手续费由持卡人个人承担, 单位财务部门不予报销。

问:如何查询公务卡报销是否已完成?

答:完成报销后, 您可以通过电话银行、网上银行、银行对账单、手机短信息、ATM机查询、营业网点查询等多种方式查询报销是否已完成。

问:因公务卡还款不及时而产生的循环利息和滞纳金, 应由谁负担?

答:持卡人使用公务卡结算的各项公务支出, 必须在规定的透支免息期内 (银行记账日至发卡行规定的到期还款日之间的期限) , 持合规的报销凭证和经本人签名的消费交易凭条, 按照现行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办理报销手续, 因个人报销不及时造成的罚息由持卡人承担, 若个人已报销, 而单位未能及时还款造成的罚息由单位承担。若因代理银行未能及时向相关公务卡账户还款而产生的罚息由代理银行承担。

行政事业单位应制定本单位内部的公务卡管理办法, 对公务卡报销的时间以及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做出具体规定。

问:如果遗失了公务卡怎么办?

答:根据有关规定, 公务卡代理银行提供“失卡零风险”服务, 即公务卡挂失后被冒用、盗用的所有风险和损失由发卡行承担;如果公务卡不支持密码功能, 发卡银行还要承担挂失前48小时的所有风险。

如果您遗失了公务卡, 请尽快拨打发卡银行服务电话进行挂失处理。有的银行还要求在电话挂失后进行正式挂失, 正式挂失需要您本人或委托他人到发卡银行 (或指定网点) 办理, 具体的事宜您可咨询发卡银行。

篇4:首问负责制度

为了进一步促进治超的行政效能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服务质量,确保群众满意,特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相对人或有关人员来本单位办事,第一位接受询问的治超工作人员即为首问责任人。

二、首问责任人要热情接待来办事的人员,负有为其服务的责任,必须做到使用文明、规范的用语;耐心听讲,认真受理,服务周到。

三、属于首问责任人所在职责范围的事项,要按有关规定及时接洽,能马上办理的即予办理,不能马上办理的,应耐心说明情况;不属于首问责任人所在职责范围的事项,首问责任人要负责向对方明确地告知有关承办处。

四、属于业务不明确或首问责任人不清楚承办部门的事项,首问责任人要及时联系并帮助落实有关承办部门。对管理对象或有关人员提出的问题或要求,无论是否是自己职责(权)范围的事,都有责任和义务给他们以一个满意的答复。

五、办理事项若不属于治超职能范围的,首问责任人要耐心给予解释。首问责任人因特殊情况不能立即答复,自己不能办或不能马上办理的,应说明情况,热情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或及时向领导汇报,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刁难或与办事人员发生争吵。

六、管理对象或有关人员来电话反映情况或举报的,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为首问责任人,首问责任人应将来电内容、来电人姓名、联系电话等登记在册,转有关部门办理;来电话咨询的,接电话的工作人员为首问责任人,属于本人业务范围的,应认真负责地回答;属于其他部门业务范围的,应将有关的电话号码告知来电人。工作人员接答电话都应热情礼貌,并尽可能地回答问题。

七、对于来投诉、报案、举报的管理对象或有关人员,应热情接待,认真受理,详细耐心地听取群众的陈述,并做好记录。

八、对管理对象或有关人员的投诉、报案、举报的问题或由其他单位、部门经手办理的事项等,一时无法做出明确答复的情况,要认真做好登记工作,并及时查询落实,主动向他们做好说明解释工作和反馈工作,让他们满意。

九、对首问责任人的处理:

1、责任人没有做到首问责任要求尚未造成不良后果的,予以谈话告诫。

2、责任人推诿、刁难管理对象或有关人员产生不良后果的,视情节给予相关行政处分。

一次性告知制度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治超综合执法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制定本制度。一、一次性告知制度是指管理相对人或其他有关人员(以下简称办事人)通过来访、来电、来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要求给予服务或咨询有关办理事宜时,经办人员应一次性将其所要办理事项的依据、时限、程序、所需的材料以及不予办理理由告知办事人的制度。二、一次性告知应坚持群众至上、热情服务、为群众提供便利的原则。

三、经办人必须向办事人提供以下告知内容:治超政策事项、法律依据、实施主体、服务内容、受理机构、申报材料、办事程序、承诺时限、收费的法定项目和收费标准、监督部门和投诉渠道等。四、一次性告知可采取多种告知方式。综合运用语言、须知、注意事项、一次性告知单、办事指南等形式,把一次性告知做好,不留死角。

五、对办事人要求办理的事项,经办人应当场审核有关手续和材料,对即时办理的事项要即时办理;对手续、材料不齐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一次性书面告知其所需补充的手续和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的要求补充后,经办人应当及时予以办理。

六、对办事人所办事项涉及多个部门的,或相关手续、材料不清楚,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不明确等特殊情况,经办人应及时帮助其咨询了解或请示报告,并将结果告知当事人,不能一推了之。

七、在开展路面治超执法中,执法人员要持证上岗执法,对管理相对人亮明身份,告知执法单位和单位所在地;在处理具体超限违法行为案件时,执法人员要一次告知管理相对人违反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款,依据条款应受到怎样的处理与处罚;管理相对人在接受处理时,执法人员要一次告知相对人有行政复议权、听证权和具体复议听证时效。

八、各级治超部门作为一次性告知服务的初始起点和重点,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统一管理协调本部门一次性告知制工作的落实,解答办事人的疑难问题。各级治超部门把本部门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工作情况纳入量化考核之中。

九、对有下列不正确履行一次性告知责任行为的,情节轻微的,对直接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影响恶劣、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警告以上的行政处分。

(一)不履行一次性告知责任制,造成办事人为同一事项往返多次办理的;

(二)对办事人告知不热情,甚至态度粗暴或故意刁难的;

篇5:三和财政所工作制度

(一)、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财经纪律以及规章制度,自觉维护所内团结,积极工作、履行职责、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政府、县局党委、行政决定决议,保证政令畅通,工作不打折扣。

(三)、积极执行县局”六项制度”活动,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四)、不断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工作纪律,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安排工作计划,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自觉遵守上下班时间,工作时间坚决不准玩电脑游戏和其他娱乐活动。

(五)、认真履行工作请示汇报制度,对日常性、阶段性工作和突出困难问题,所负责人应及时向乡镇党委、政府和县局领导请示汇报,同时,总结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合理性意见和建议,发挥参谋作用。

(六)、建立工作督查责任追纠制。凡因工作互相推诿、延误工作时效,造成工作落实不到位,经镇政府和县局督查发现工作失职,一律追纠负责人责任。

(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要求经常到村、户结合本职进行调查活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益。

篇6:三和财政所财务管理制度

(1)经费支出要坚持统筹安排、节约开支、总额控制的原则,确保镇工作正常运转。

(2)开支发票必须合法有效,所有原始凭据要经办人、审核人和审批人签字才能有效入帐,否则,会计有权拒绝接受。

(3)会计人员要严格审查会计凭证的真实性、完备性,对虚假和不合法开支票据坚持原则拒绝报帐,要做到日清月结,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表相符。

(4)如发现假伪票据和办审手续不完善的开支款项由当事人自行负担,并依据实际情况追查相关人员责任。

(5)财务收支公开接受监督,促进合理、公正、规范管理。

(6)财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现金管理规定,不准超额库存现金。

篇7:三和财政所首问负责制度

一、“三和路线”提出的背景和内容

二战后, 东欧先后成立了八个社会主义国家, 特别是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使得社会主义阵营逐渐强大起来,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彰显。与此同时, 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意识觉醒, 西方国家的殖民主义土崩瓦解。赫鲁晓夫深受鼓舞, 他认为, 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和平过渡”, 让新独立的国家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已经成为可能。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开始, 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共领导层觉察到, 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放弃了用战争手段来获取生产资料和销售市场的做法, 与资本在主义国家争夺的方式可以采用“和平竞赛”的方式, 而避免采用代价高昂的战争方式。

1949年8月, 苏联成功饰演了第一颗原子弹, 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核垄断, 同时在世界上也建立了核恐怖平衡。赫鲁晓夫敏锐地认识到, 核战争没有胜利者, “因为在我们这个创造了毁灭性如此之大的战争手段的时代, 已经没有战争与和平之间的中间地带了”, 与美国“和平共处”, 共同主宰世界, 是现实的政治选择。

在这样的背景下,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 大会提出了新的外交路线, 即和平共处, 和平竞赛, 和平过渡, 我国学者称之为“三和路线”。

二、制度的伦理评价标准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人类不断地发现需要和满足需要的过程, 而制度正是在发现和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产生的。制度本身并不是目的, 而是一种桥梁, 一种实现人类共生共荣的桥梁。制度为人而存在, 而不是人为制度而存在。那么, 符合什么伦理标准的制度是合理的正当的呢?

第一, 公正标准。它分为形式上的公正和实质上的公正。形式上的公正主要指程序公正或规则公正, 它的首要原则是法律规则或程序面前人人平等, 即法律的程序和规则做到不偏不倚, 保持中立。实质上的公正, 主要指基本人权的保证, 机会的平等。

第二, 生产力标准。根据唯物史观, 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这一原理, 即制度的合理与否“应该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从根本上来说, 还是归结为生产力标准。

第三,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标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精华, 马克思, 恩格斯一生的理想和追求就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公正标准和生产力标准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可见,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评价制度的最终标准和依据。

三、“三和路线”的制度伦理评价

“三和路线”促进了国际公法公正目标的实现。赫鲁晓夫执掌苏共领导权后, 特别是“三和路线”出台之后, 加速了与美国的缓和步伐, 如, 推动戴维营首脑会晤, 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特别是在裁军谈判和禁止核试验领域, 签订了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这也是二战后美苏之间签订的里程碑式的条约, 它以国际公法的形式规定了缔约国所应该尽的国际义务, 和所享有的国家权利, 进而让当时的强者美国不再“为所欲为”。这也为后来一系列国际条约的制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和路线”所蕴含的思想能够缓和紧张的国际局势, 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美苏冷战是全面的对抗, 包括政治上, 经济上, 军事上和文化上。其中经济上的对抗表现为马歇尔计划与莫洛托夫计划, 以及后来的煤钢共同体与经济互助为委员会之间的对抗, 其结果是严重遏制了欧洲商品, 劳动力, 资金, 技术的流通, 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延缓了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三和路线”所提倡的和平共处, 和平竞赛思想, 正是为了缓和当时紧张的两级对峙, 促进美苏合作, 为增进人员等要素的交流创造条件, 客观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三和路线”所倡导的“平等竞争, 和平共处”理念为世界各国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冷战让两大阵营所属的国家怒目而视, 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政策都以战争为主线, 以生存权发展权为核心的基本人权难以得到确实维护, 人们在战争的阴霾下扭曲的活着, 这就更谈不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了。三和路线主观上虽然服务于美苏争霸, 共同主宰世界, 但在客观上却提出了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 平等竞争, 为实现人的自由和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综上, 从制度伦理的角度来看, “三和路线”是有其进步性的, 它是符合人类整体的长远利益的政策。但由于当时复杂的国际性国内形势, 这一政策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摘要: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 赫鲁晓夫所推出的外交政策改革成果——“三和路线”在反应人道原则方面是很突出的, 是冷静的, 理性的。他看到了历史前进的大方向, 只有最终反应人性符合人类整体的长远利益的的政策才能得更好的执行, 进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赫鲁晓夫,三和路线,制度伦理

参考文献

[1]施惠玲制度伦理研究论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篇8:社区工作站首问负责制度

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推动工作站服务的“精细化”和“品牌化”建设,经社区党支部会议通过,实施本制度。

第一条首问负责制度是指工作站工作人员对来工作站办事人员询问的事项回答和解决的责任规定。

第二条首问责任人是指工作站第一个接待来电、来访、来信、来函询问工作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首问责任制适用于工作站全体工作人员,列入工作站考核。

第四条实行首问责任制要求工作站全体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本站工作职能和办事程序,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第五条在办公场所显著位置要设立公示牌,公开工作人员的姓名、职务、照片、以及岗位职责。工作人员实行挂牌上岗,以便于群众监督。

第六条首问责任人在接待办事人时,应热情服务,使用文明用语,不得敷衍、应付、推诿,不能使用“不知道”、“不清楚”、“不归我管”等语言予以回绝。

第七条如果首问责任人对工作不作为,或者让办事人不满意,办事人可拨打工作站站长电话进行投诉,投诉电话是***(李艳兵站长)。

第八条首问责任人的责任和义务。首问责任人根据不同情况应承担下列责任和义务:

1、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内能够解决的事项,属即时办结的应即时办结,属在规定时限内办结的,应当按照一次性告知制的要求,一次性向办事人告知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和需要提供的全部相关材料;在审查办事人的办事请求和提供的书面材料时,一次性告知能否办理、手续是否齐全、办结时限。

2、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内不能够解决的事项,有关责任人因故暂不在岗或联系不上的,首问责任人应当书面纪录办事人的单位、姓名、联系电话及拟办事项、留言等内容,负责转交相关责任人或处室负责人。

3、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内不能够解决的事项,并且有关责任人因故暂不在岗或联系不上的,要填写首问责任纪录,同时填写首问责任群众联系卡,并将卡交给办事人,明确首问责任人、工作责任人及相关联系电话。

4、有两种情况需要填写首问责任纪录和首问责任群众联系卡:一是责任人不在而且联系不上,不能当时办理;本人就是责任人,但是由于某种合理的原因,暂时不能办理。

第九条首问责任的履行情况将纳入考核。工作站人员表现突出者将给予奖励;违反首问责任制,给予告诫,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篇9:便民服务首问负责制度1

为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更好地服务群众,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首问负责制度是指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到便民服务中心咨询或办事时,首先问及的工作人员(包括非窗口工作人员)作为责任人负责为其提供相应服务的制度。

二、首问责任人接到服务对象咨询或办事要求时,应当热情接待、认真办理,做好解答、说明。对属于自己承办的事项应立即接办;对不属于自己承办的事项应引导其到有关窗口办理或将有关事项转交承办人,并负责跟踪办理,同时对接待办理事项进行登记,注明姓名、地址、电话、事项、所收材料、首问责任人、承办人及电话、处理情况等相关信息。

三、当工作人员发现服务对象需要办事但不知办事窗口、办事规则时,应主动询问,并针对具体情况做好服务工作。

四、首问责任人对不属于本中心办理范围内的事项,应当向办事人员说明理由、告知该事项的具体负责部门和联系方式,并尽可能给予指导和协助。

五、违反本制度的,依照《便民服务责任追究制度》及其他有关规定问责追究。

篇10:公交站场管理处首问负责制度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防止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现象,更好地为广大司乘人员提供方便、有序、满意的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首问负责制适用于公交站场管理处的全体工作人员。

第三条 首问负责制是指最先接待单位(职工)咨询或办理业务的本单位工作人员,要负责为单位(职工)办理或引导单位(职工)办理所需业务,其中最先接待单位(职工)的工作人员为首问责任人。

第四条 首问责任人的责任:

(一)服务对象到本单位办理事宜及联系其他工作,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内能够解决的,首问责任人应当及时办理,一次性告知有关事项,必要时提供有关资料、表格等,热情耐心地解答服务对象的询问。

(二)服务对象提出办理的事项不属于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的,首问责任人应当热情相待。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的,应当主动告知与何部室、经办人联系,必要时应为对方联系有关部室和经办人员;属于本部室或本单位职责范围的,但有关人员不在或联系不上的,首问责任人应将服务对象的单位、姓名、联系电话及拟办事项等内容登记清楚,并负责转交给有关人员。有关人员阅知登记内容后应尽快与服务对象联系,了解情况并在规定时限内解决服务对象需要办理的事项。如果有关人员出差或暂遇责任不明确的事项,首问责任人应当及时向上一级领导报告,并负责给对方答复。

(三)服务对象需办理的事项不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的,首问责任人应当耐心解释,并尽自己所知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首问责任人在接待服务对象时,应文明礼貌、热情大方,使用文明用语,禁用文明忌语。要为服务对象着想,不得冷漠待人,不得推诿扯皮,要充分体现本单位工作人员良好的品质、素养和乐于助人的精神风貌。

第五条 首问负责制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本单位各项业务和工作流程,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了解各部室的工作职责;强化职业道德意识,树立为服务对象服务的思想;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业务技能,不断提高办事效率。

第六条 对自觉遵守首问负责制、主动热情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工作人员,应及时予以表扬鼓励。

第七条 违反首问负责制的相关责任人员,按照《公交站场管理处员工奖惩制度》处理。

第八条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篇11:三和财政所首问负责制度

问:近年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取得哪些成效?

答:近年来, 农业部、财政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 精心组织实施, 建立健全制度, 严格规范操作, 加大政策宣传, 强化监督管理, 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到位, 取得了提升产业、助民增收、利农利工的一举多得的好效果。

一是提高了农业装备水平, 改善了农机装备结构。2004-2009年我国农机总动力年均增幅在7%左右, 明显高于补贴前5.5%的水平;大马力、多功能、高性能及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增长迅速, 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

二是提升了农机作业水平, 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2009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8.8%, 连续四年年均增幅超过3个百分点, 而2003年以前只有0.5个百分点左右。农机农艺集成配套, 促进了精量播种、化肥深施、高产栽培、旱作农业、保护性耕作等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措施大面积推广, 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

三是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 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机补贴推动下, 农业机械得以广泛应用, 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 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实现农业节本增产。机械化收获小麦可减少损失3%左右, 仅此一项全国减少小麦遗洒损失50亿斤以上。采用大型机械进行深松整地, 增产幅度达到10%~15%;水稻机插秧能使亩增产50斤以上。

四是拉动了农村需求, 促进了农机工业发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直接拉动了农村消费需求, 带动了农机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2004-2009年中央财政共投入199.7亿元, 带动地方投入71.9亿元, 直接拉动农民投入购机资金约690亿元, 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583万台 (套) 。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产值年均增长超过20%, 产销率达98%以上, 农机市场产销两旺。

问:2010年补贴政策在操作办法和程序等方面, 主要有哪些变化?为什么要进行调整完善?

答:目前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制度比较完善, 操作基本规范, 成效十分显著。但随着近几年资金规模越来越大, 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主要表现在:个别地方没有严格按规定确定经销商, 少数地方存在搭车向企业收取推广服务费的现象, 部分地区补贴资金结算较慢, 有的生产企业和经销商服务不到位等。农业部、财政部等相关部门经过反复专题调研、研讨, 在今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执行中, 按照“稳定、完善、加强”的原则, 进一步改进完善了政策操作办法。

“稳定”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内容总体稳定。补贴对象、补贴标准基本不变, 补贴机具种类适当扩大, 实施范围继续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 (场) , 使更多农民受益。二是操作上继续坚持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坚持补贴资金省级结算制, 农民差价购机, 确保资金安全, 切实减轻农民购机筹款压力;坚持管理过程监督制, 严防违规违纪行为发生;坚持受益对象公示制, 公平、公正、公开地确定补贴对象, 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坚持实施成效考核制, 加强绩效考核评估, 确保补贴政策实施效果。

“完善”主要体现在:一是改变补贴机具目录确定方式。制定补贴目录时, 不再进行选型和淘汰, 凡是补贴范围内且已列入国家或省级支持推广目录的产品, 均可列入补贴目录。

二是取消补贴产品最高销售限价。目录中不规定补贴产品最高销售限价, 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 但规定同一产品销售给享受补贴的农民的价格不得高于销售给不享受补贴的农民价格。同一种类、同一档的产品实行统一的定额补贴标准。

三是自选品目使用中央补贴资金量由各省确定。为适应补贴机具种类增加需要, 从今年起, 取消对各地自选补贴品目使用中央补贴资金不高于15%的规定。

四是农民购买补贴产品数量由各地自定。农业部、财政部对农民和合作社购买补贴产品数量不再做全国统一规定, 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五是放宽农民选择经销商限制。进一步明确生产企业自主推荐补贴产品经销商制度。同时, 为保障农民购机自主权, 允许农民可在省域内跨县自主选择农机经销商。

“加强”主要体现在:一是明确各部门职责。进一步明确部、省、县三级部门职责。农业部、财政部负责制定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分配资金规模等工作, 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和重点抽查;省级农机、财政部门负责调查摸底、方案制定、动员部署、培训指导、资金结算等工作;县级农机、财政部门负责政策宣传、补贴对象的确定公示、购机情况核实、档案登记汇总及项目监管等工作。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安排必要的组织管理经费, 财政困难县可由省级财政给予适当支持。

二是加强宏观调控。农业部、财政部采用综合因素法和公式法, 科学分配各地补贴资金, 促进区域农机化协调发展, 推进全国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提升。根据现代农业和农机化发展需要, 合理确定补贴范围, 明确年度补贴重点,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提升农机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大对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扶持力度, 优先补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含农机专业化组织) 、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 积极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 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三是加强政策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 增强政策的透明度, 扩大政策的影响力, 创新宣传方式, 采取灵活多样、富有成效的宣传手段, 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工作。如:在农民喜爱的电视节目时段利用滚动字幕宣传政策内容;在村头张贴宣传挂图、出黑板报;编制政策解读手册;利用乡镇、村召开大会宣传政策等。

四是加大监督惩处力度。农业部制定了《2010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监督检查方案》, 并安排专门机构受理社会各界的举报投诉。财政部、农业部将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和重点抽查, 发现问题严厉查处, 决不姑息。对发生问题的县, 将查实的情况通报全国农机系统, 并抄送省级纪检监察部门, 建议对相关责任人按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 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参与违法违规操作的生产企业和经销商, 将取消补贴目录资格或经营农机产品的资格。

通过以上措施, 进一步稳定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加强政策宏观引导,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调节作用,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全面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使补贴政策的效应最大化。

问: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是多少?补贴机具增加了哪些种类?

答: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45亿元。为了支持春耕备耕, 财政部已于3月1日提前预拨了2010年第一批补贴资金100亿元。第二批补贴资金预计将于6月底前拨付。同时, 各级地方财政也应增加农机补贴和农机化方面的投入。

按照中央1号文件关于扩大补贴种类, 将牧业、林业、抗旱节水机具纳入补贴范围的要求, 结合全国农林牧渔业发展需求及产品技术成熟度情况, 今年进一步扩大了补贴机具种类范围, 由2009年的12大类38个小类128个品目扩大到12大类45个小类180个品目, 新增52个品目。

特别是根据林业、抗旱节水机械化发展需要, 在原来补贴离心泵、潜水泵、喷灌机、微滴灌机械、渗灌机械等节水抗旱机械及种子烘干机、播种机、中耕除草机、割灌机、修剪机、水果分级机、烟雾机、杀虫灯、诱虫灯等林果业机械的基础上, 今年又将种子清选机、起苗机、埋藤机、嫁接设备、水果打蜡机、果蔬烘干机、食用菌生产机械、树木移栽机、粉碎机、开沟机、农用挖掘机、抗旱坐水种机械等林果业、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中央财政资金补贴范围。

在全国统一补贴的12大类45个小类180个品目外, 各地还可以自行增加不超过20个品目的其它机具列入中央资金补贴范围。考虑到部分小麦联合收割机已到报废更新期, 今年恢复小麦联合收割机补贴, 对更新报废的小麦联合收割机予以优先补贴。

问:请介绍一下2010年农机购置补贴的补贴对象和补贴标准?

答:今年补贴对象为纳入实施范围并符合补贴条件的农牧渔民、农场 (林场) 职工、直接从事农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取得当地工商登记的奶农专业合作社、奶畜养殖场所办生鲜乳收购站和乳品生产企业参股经营的生鲜乳收购站。

补贴标准有两个方面:一是全国总体上继续执行不超过30%的补贴比例。汶川地震重灾区县、重点血防疫区补贴比例可提高到50%。二是单机补贴额原则上最高不超过5万元。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挤奶机械、大型联合收割机、水稻大型浸种催芽程控设备、烘干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12万元;大型棉花采摘机、甘蔗收获机、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20万元。

问:农民如何申请?是不是凡是申请购机的都能享受到补贴?如果不能保证, 在确定补贴对象时怎样做到公正公平?

答:按照现行操作办法, 购机补贴实施区内的农民购买补贴机具时, 可根据所在县 (场) 农机化主管部门发布的农机购置补贴方面的公告、文件等要求, 按程序通过乡镇农机化管理机构向县级农机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由县级农机化主管部门依据优选条件和农民认可的方式确定补贴受益对象。

在申请补贴人数超过计划指标时, 为保证公正、公平, 农业部、财政部规定了补贴对象的优选条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种粮大户;乳品生产企业参股经营的生鲜乳收购站、奶农专业合作社、奶畜养殖场所办生鲜乳收购站;列入农业部科技入户工程中的科技示范户;“平安农机”示范户。同时, 对报废更新农业机械、购置主机并同时购置配套农具的要优先补贴。申请人员的条件相同或不易认定时, 采取农民接受的方式确定。

同时, 要求各地严格执行补贴对象公示制度, 必须将受益者名单、补贴金额等情况在实施区域内张榜公示, 接受群众监督。为方便农民, 对价值较低的机具可采取购机和公示同时进行的办法。

问:农业机械种类很多, 农民怎么知道购买哪些机具能享受补贴?到哪里去购买?补贴机具经销商如何确定?

答:农民可以通过各省区市公布的年度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使用方案和补贴目录, 了解购买哪些种类机具能够享受补贴。省区市年度农机补贴资金使用方案和补贴目录, 要向社会公布。

了解各省区市年度补贴目录有4个主要渠道:一是农业部将在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上公布;二是各省区市通过印发文件、报刊杂志、乡村公告等形式, 向农民公布补贴产品目录, 保障农民知情权;三是通过全国联网的农机购置补贴管理系统进行查询;四是向当地农机化主管部门咨询。

购买补贴产品须到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的补贴机具经销商处购买。补贴机具经销商应具备资质条件并由农机生产企业自主提出, 报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统一公布, 供农民自主选择, 农民可以在省 (区市) 域内跨县自主购机。

问:购机补贴资金如何兑现?对购机有什么信贷支持政策?

答:补贴资金的兑现实行省级集中支付制。为减少操作环节, 提高资金运作效率, 确保资金安全, 中央补贴资金只下达到省级财政部门, 不再向下拨付。省级财政部门根据农机化主管部门补贴实施后的实际核准情况, 直接将补贴资金支付给相关企业或供货方。

农民实行差价购机, 即购机农民只需缴纳扣除补贴的差价款, 就可提货。这样可以减轻农民一次性筹款难度, 降低农民的购机成本, 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拉动需求, 促进农机工业发展。同时, 为了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农财两部要求各省高度重视与企业的资金结算工作, 增加结算频次, 至少保证每季度结算一次。这样做兼顾了农民和企业双方的利益, 使补贴政策效益最大化。实践证明, 这些年这项制度实施效果是好的, 深受农民欢迎、拥护。

为支持农民购机, 国务院明确, 允许农民以拟购买的农机具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贷款。

问:补贴资金规模扩大后, 如何确保农民买到质量合格的产品?

答:农机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为确保补贴农机产品质量, 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农机产品鉴定工作。我国《农机化促进法》要求, 享受补贴的产品必须是经过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进行先进性、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鉴定合格的产品。

二是完善国家支持推广目录管理。合理调整国家和省级支持推广目录结构。加强评审把关, 切实将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具纳入目录。

三是充分保障农民自主选择权。农民可对列入目录的农机产品性能配置等进行综合比较, 进一步优中选优, 自主选购质量可靠、性价比最优的满意产品。各地不得向购机农民强行推荐产品。

四是加强补贴产品质量投诉受理和质量调查。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设立质量投诉电话, 及时受理农民质量举报投诉;定期开展补贴产品质量跟踪调查, 加强质量督导。对于违反规定、产品质量下降、服务不到位的及时取消补贴资格。

问:对农民购机后的售后服务有什么要求?

答: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督促农机生产企业、补贴机具经销商做好农民购机后的服务工作。生产企业要将售后服务机构分布情况及其服务范围向社会公布。进入补贴目录的企业要对售后服务等作出承诺。承诺内容主要包括:1.切实履行“三包”服务的有关要求;2.在作业季节接到用户反映质量方面的问题后, 在24小时内到达作业现场;3.企业维修服务中心有充足的零配件供应能力, 并保证有一定数量的零配件储备量;4.免费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5.对产品销售区域做出承诺, 确保供货和售后服务。

为了加强社会各界对补贴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的监督, 农业部在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上向社会公布了补贴机具质量举报投诉电话:010-67347472。各省区市也都设立了售后服务监督热线, 随时接受电话投诉和反映情况, 确保农民购机后的售后服务能够及时到位。

问: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是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主体部门, 对他们有些什么具体纪律要求?

答:为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真正把补贴实惠全部落实到农民, 农业部、财政部以文件和领导讲话等多种形式、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规范管理, 阳光操作, 严格纪律, 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纪律要求:

一是严格执行国务院提出的“三个严禁”要求。即严禁采取不合理政策保护本地区落后生产能力, 严禁强行向购机农民推荐产品, 严禁借国家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之际乱涨价。

二是切实做到“八个不得”规定。即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不得指定经销商;不得违反规定程序确定补贴对象;不得将国家和省级推广目录外的产品纳入补贴目录;不得保护落后强行向农民推荐补贴产品;不得向农民和企业以任何形式收受任何额外费用;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办理农民购机补贴手续和补贴资金结算手续;不得委托经销商代办代签补贴协议或机具核实手续;不得以购机补贴名义召开机具展示会、展销会、订货会。

篇12:XX县行政机关首问负责制度

第二条 县属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和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以及上述机关或组织设立的派出机构和服务窗口(以下统称行政机关),适用本制度。

县属其它机关、团体参照本制度执行。

第三条 首次依照职责接待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是首问责任人。

第四条 首问责任人对申请办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确认登记等公共服务事项,了解政务、反映情况以及联系公务、履行协作职能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办事人员(以下简称办事人员),应热情接待、认真办理或引导、跟踪办理有关事项。

第五条 首问责任人应当指导办事人员填写有关申报所需的材料。

第六条 首问责任人对属于自己承办的事项应立即接办;对不属于自己承办的事项,应将办事人员引导至承办人,或将有关事项转交承办人;承办人不在岗的,或承办人一时不明确的,首问责任人应当代为接收、转交,负责跟踪办理。

第七条 申请办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确认登记等公共服务事项,对于承办人不在岗或承办人一时不明确的,首问责任人应当对接待办理事项进行登记,注明姓名或单位名称、住址、联系电话,办理事项,所收材料的名称、数量,以及首问责任人、承办人、联系电话、处理情况等相关信息。

第八条 首问责任人对不属于本机关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当向办事人员说明理由、告知该事项的具体负责部门和联系方式,并尽可能给予指导和协助。

第九条 承办人应当认真及时办理有关事项,并将有关事项的办理情况、办理结果及时回复办事人员。

第十条 各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实际工作需要,确定首问责任人应当承担的责任事项,并对本机关工作人员履行首问负责规定职责进行督促、考评。

第十一条 县纪检监察部门对全县行政机关团体履行首问负责规定情况实施监督、考评。

第十二条 违反本制度的,依照《xx省行政机关责任追究制度》和其它有关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十三条 本制度由xx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篇13:便民服务中心首问首办负责制度

为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机关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河北省影响机关效能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首问负责制是指服务对象向行政机关咨询政策及有关工作事项时,接受询问的首位工作人员应当按照职责告知、领办导办的制度。接受询问的首位工作人员为首问负责人。首问负责人对咨询事项认真解答、领办导办并承担首问负责人责任。

第二条 首办负责制是指服务对象向行政机关申请办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确认登记等公共服务事项时,受理或办理该项业务的首位工作人员应当按照职责处理、对事项办理全程跟踪并回复结果的制度。负责受理或办理工作事项的首位工作人员为首办负责人。首办负责人对办理事项全程跟踪、协调、督办并承担首办负责人责任。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全镇各部门。

本制度所称工作人员是指各级行政机关公务员、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从事公共管理工作的人员(包括借调、聘用人员)。

第四条 对服务对象咨询或申请办理工作事项,首问负责人应当根据不同情形履行如下义务:

(一)对属于本人岗位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当一次告知咨询事项的办理依据、时限、程序、所需材料、相关手续等,依法受理、办理申请事项。

(二)对属于本机关其他岗位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负责领办导办到具体承办人员。

(三)对不属于本机关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事项,应向服务对象说明理由,对能够确定该事项主管机关的,应当告知其主管机关的名称和联系方式,并给予指导和帮助。首问责任人对申请办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确认登记等公共服务事项以及了解政务、反映情况、联系公务、履行协作职能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办事人员,应热情接待、认真办理或引导、跟踪办理有关事项。

(四)首问责任人在接待服务对象时,应遵循热情主动、文明办事、服务规范、及时高效的原则。充分体现机关工作人员的良好品质和素养,以及乐于助人的精神风貌。

第五条 对服务对象申请办理的工作事项,首办负责人应当根据不同情形履行如下义务: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和规定程序,能当场办理的事项,应当场办理。

(二)对符合法定条件,按规定程序不能当场办理的事

项,应当认真登记有关信息(包括服务对象姓名、单位、联系方式、申请办理的工作事项、接收材料的名称、数量等),并按规定时限要求对办结日期作出承诺,办结后及时向服务对象回复办理结果。

(三)对申请材料、手续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要求的,应当一次告知需补正补全的材料、手续,其中行政许可事项的补正补全应当书面告知。在服务对象补办手续、材料过程中如有咨询应及时给予帮助。

(四)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事项,应当告知不予受理、办理的原因,其中行政许可事项应当书面告知不予受理的原因。

第六条 各级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对本机关落实首问首办负责制负总责。各级监察机关负责监督检查首问首办负责制落实情况,定期通报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及时受理、办理投诉。对违反首问首办负责制的行为,依据有关规定实施责任追究。

第七条 机关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本单位的各项业务和工作流程,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了解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强化职业道德意识,树立为服务对象服务的思想,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业务技能,不断提高办事效率。第八条 对自觉遵守首问负责制,主动热情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机关工作人员,应及时予以表扬鼓励。

第九条 违反首问首办负责制,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予以责任追究。情节较轻的,给予口头告诫、书面告诫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离岗培训、调离岗位、免职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给予辞退处理;构成违纪违法的,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一)首问负责人态度蛮横粗暴、不履行告知、领办导办义务致使应办理的事项未能及时办结的;

(二)首办负责人对承办事项应受理而不受理、未一次告知、超时限办理、未及时回复办理结果的、未及时将服务对象拟办的事项移交给承办人的;

(三)违反法定权限、条件、程序等实施行政许可或非行政许可审批的;

(四)违反首问首办负责制的其他行为。

篇14:阿拉坦花卫生院首问负责制度

制度

一、为进一步加强职工的作风建设,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结合乡镇卫生院管理活动的实际特制订首问负责制度。

二、首问负责制度是指最先受理病人或家属的本院职工为第一责任人,负责解答,引领,处理病人或家属在医院范围内提出的医疗服务项目,办事程序以及寻医问药等各类问题,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使用与全体职工(含工勤人员)。

四、凡是接待来院就诊人员及陪护人员的第一认为首问负责人。

五、首问负责人对询问者要热情接待,做到文明礼貌,使用文明用语,禁用服务忌语。

六、对咨询和所办事宜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首问责任人应认真解答,做到一次性解释清楚,对能及时办理的,应当及时办妥,对手续不全的,应一次性告知有关事项。

七、对咨询和所办事宜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首问责任人应主动告知并引其到其他工作人员解答办理,并尽自己所能给予指导和帮助。

篇15:三和财政所首问负责制度

问:近年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取得哪些成效?

答:近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 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连年大幅增加,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2004-2010年共安排中央财政补贴资金354.7亿元, 带动地方和农民投入约1187亿元, 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1108万台套, 受益农户达到925万户, 取得了提升产业、助民增收、利农利工的一举多得的好效果。

一是提高了农业装备水平, 改善了农机装备结构。2010年, 全国农机总动力达9.2亿千瓦, 比政策实施前的2003年增长52.3%。大马力、多功能、高性能及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增长迅速, 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 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384万台, 是2003年的3.95倍, 年均增长21.7%;水稻插秧机、玉米收获机分别达到33万台、13万台, 分别是2003年的5.55倍、31.7倍, 年均增长分别达到27.7%和63.8%。

二是提升了农机作业水平, 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十一五”期间, 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年均增幅超过3个百分点, 而2003年以前只有0.5个百分点左右, 2010年已达到52%, 这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由人畜力作业为主向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综合机械化水平7年的增幅相当于政策实施前30年的增幅。小麦基本实现了生产全过程机械化。重点作物薄弱环节机械化取得重大突破, 水稻机械种植水平从2005年的7.1%提高到今年的20%以上, 水稻机收水平从33.5%提高到60%以上, 玉米机收水平从4%提高到25%。农机农艺进一步融合, 精量播种、化肥深施、高产栽培、保护性耕作等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得以大面积推广。

三是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 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机补贴推动下, 农业机械得以广泛应用, 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 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实现农业节本增产。机械化收获小麦可减少损失3%左右, 仅此一项全国年减少小麦遗洒损失50亿斤以上。采用大型机械进行深松整地, 增产幅度达到10%-15%;水稻机插秧能使亩增产100斤以上。

四是拉动了农村需求, 促进了农机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直接拉动了农村消费需求, 带动了农机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 全国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产值年均增长超过20%, 产销率达98%以上, 农机市场产销两旺。农机销售、作业、维修市场不断发展壮大, 农机服务组织蓬勃发展, 2010年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预计超过2万个, 农机作业服务总收入达3700亿元。

问:2011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总体要求有哪些?

答:今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为主要任务, 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 积极发展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林果业及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在实施中应突出七个注重:一要注重因地制宜, 合理确定补贴范围, 促进农机装备总量增加和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二要注重突出重点, 向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关键薄弱环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 提高农机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三要注重统筹兼顾, 协调推进丘陵山区、血防疫区及草原牧区农机化发展;四要注重扶优扶强, 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机具, 推动农机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五要注重阳光操作, 加强监管, 进一步推进补贴政策执行过程公平公开, 监管措施扎实有效;六要注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切实保障农民选择购买农机的自主权;七要注重发挥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 调动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 促进农机化快速健康发展, 为促进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做出贡献。

问:2011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哪些完善和强化措施?

答:为进一步推进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创新, 堵塞各种可能的漏洞, 简化程序, 提高效率, 2011年着力从以下五个方面完善强化措施:一是保障农民自主选择权。为确保农民购机的自主选择权, 改补贴协议为补贴指标确认通知书, 或直接用申请表替代补贴协议。补贴指标确认书由县级农机化管理部门办理, 经与同级财政部门联合确认后, 交申请购机农民。同时, 提倡农机生产企业采取直销的方式直接配送农机产品, 减少购机环节, 实现供需对接。二是公平公开确定补贴对象。强调在申请补贴人数超过计划指标时, 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各地要采取公开摇号等农民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确定补贴对象并公示, 防止出现内部操作、优亲厚友现象。三是省级财政应安排必要工作经费。为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顺利实施, 省级财政部门要安排必要的管理工作经费, 对开展政策宣传、公示、建立信息档案等方面的支出给予保证。严禁挤占挪用中央财政补贴资金用于工作经费。四是开展创新试点。鼓励各地在保证资金安全、让农民得实惠、给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前提下, 下放资金结算级次, 强化地方责任;选择少数农业生产急需的农机品目在省域内满足所有农民申购需求, 推进农机装备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使更多农民受益。五是强化监管。要求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加强政策宣传, 加强部门间协作和监督, 加强对实施情况的检查, 对违规违纪行为严肃处理处罚。

问:2011年农机购置补贴规模是多少?补贴资金如何分配?

答:2011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总规模为175亿元, 比上年增加20亿元, 实施范围继续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 (场) 。为支持春耕备耕, 财政部已于去年将2011年中央财政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10亿元指标提前通知各省级财政部门。

为合理分配补贴资金, 财政部、农业部综合考虑耕地面积、主要农作物产量、农作物播种面积、乡村人口数、农业机械化发展重点等因素, 结合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开展情况, 科学确定各省 (区、市、兵团、农垦) 资金规模。各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也采用因素法或公式法, 科学合理地确定本辖区内项目实施县 (场) 投入规模。补贴资金重点向粮棉油作物种植大县、畜牧水产养殖大县、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县、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全国100个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创建县和1000个专业化防治示范县、血吸虫病防疫区县、汶川地震重灾区县适当倾斜。

问:2011年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有哪些?补贴机具种类范围有什么调整?

答:补贴机具种类包括: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排灌机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动力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设施农业设备和其他机械等12大类46个小类180个品目机具。在此基础上, 各地还可以在12大类内自行增加不超过30个品目的其他机具列入中央资金补贴范围。

今年补贴机具种类主要有两个方面调整:一是对补贴范围内的180个品目机具进行适当微调。根据“中央1号文件”关于“扩大抗旱节水设备补贴范围”要求, 适应各地抗旱保春耕农业生产需要, 将水井钻机、风力扬水机、抗旱机泵等抗旱节水机械纳入补贴范围, 同时将近年来农民申购数量较少的药浴机、花生烘干机、理麻机从全国统一补贴范围中剔除, 补贴机具品目总数保持稳定不变。二是根据各地特色农业发展需要, 将地方自选增加的机具品目数量由20个增加到30个。

问:补贴机具如何确定?补贴标准是多少?

答:农业部根据全国农业发展需要和国家产业政策确定全国补贴机具种类范围;各省 (区、市、兵团、农垦)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确定具体的补贴机具品目。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将本省 (区、市、兵团、农垦) 确定的补贴机具品目范围内, 所有已列入国家支持推广目录且承诺在本省域销售的产品和已列入本省级支持推广目录的产品, 全部纳入补贴目录, 按程序向社会发布并报农业部备案。

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行定额补贴, 即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在省域内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定额补贴按不超过本省域市场平均价格30%测算, 单机补贴限额不超过5万元。汶川地震重灾区县、重点血防疫区补贴比例可提高到50%。通用类农机产品补贴额由农业部统一确定, 非通用类农机产品补贴额由各省 (区、市、兵团、农垦) 自行确定, 不允许对省内外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实行差别对待。

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挤奶机械、大型联合收割机、水稻大型浸种催芽程控设备、烘干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12万元;大型棉花采摘机、甘蔗收获机、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额可提高到20万元。

问:补贴对象和补贴机具经销商如何确定?

答:补贴对象为纳入实施范围并符合补贴条件的农牧渔民、农场 (林场) 职工、直接从事农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在申请补贴人数超过计划指标时, 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采取公开摇号等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确定补贴对象。对于已经报废老旧农机并取得拆解回收证明的农民, 可优先补贴。

补贴机具经销商必须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 取得经销农机产品的营业执照, 具备一定的人员、场地和技术服务能力等条件。经销商名单由农机生产企业自主提出, 报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统一公布, 供农民自主选择。农机化主管部门和生产企业应加强对补贴机具经销商的监督管理。

补贴对象可以在省域内自主选机购机, 允许跨县选择经销商购机。

问:在加强农机购置补贴监管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农机购置补贴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 为确保政策实施效果, 我们在设计农机补贴管理制度之初就着力防止套取补贴资金、防止倒卖机具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在执行中不断建立完善机制、严格规范操作、强化监督检查、严查违规行为。重点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明确监管职责。各部门各司其职确保政策落实到位。财政部、农业部密切配合, 认真做好补贴工作的组织实施工作, 特别是注重发挥基层部门的监管职责。有关部门要加强农机工业行业指导, 鼓励农机企业开发农业生产需要、农民欢迎的产品, 督促企业做好售后服务。省级财政、农机部门要及时与企业结算补贴款, 减轻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地方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务院的决策部署, 加强领导, 组织好政策实施工作, 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

二是严格执行制度。坚持公开、公正、农民直接受益的原则, 规范管理, 阳光操作。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和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制度。在补贴资金分配、结算, 补贴对象、补贴产品和经销商确定等方面, 严格遵守规定, 强化部门内部审核稽查和风险防控, 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控工作机制。

三是坚持阳光操作。重点强化政策宣传和信息公开。部、省、市县都要将补贴政策的内容、程序、要求等,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 以及挂图、明白纸、公告栏等形式, 及时全部公开, 让广大农民了解政策, 让社会各界知晓农机购置补贴方法和要求, 提高政策透明度, 接受社会监督。启用全国农机购置补贴管理系统软件, 公开信息, 阳光操作。

四是加强督导检查。着重加强政策宣传、补贴对象确定、受益公示、补贴产品和经销商确定等关键环节监管。农机、财政、纪检监察等部门联合制定政策监督检查方案, 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和重点抽查。例如, 2010年农业部派20个督导组对全国补贴政策实施情况进行重点督导, 对6000户购机农民进行了电话抽查。公布补贴投诉电话, 认真核查处理群众举报。省级财政部门按照不低于补贴资金额度的30%的比例、县级财政部门按照不低于购机户10%的比例对补贴执行情况进行自查核查, 财政部将委托中介机构进行重点抽查。

五是严查违规行为。对检查发现的倒卖补贴指标、套取补贴资金、乱收费等问题, 严厉查处, 决不姑息。对发生问题的县, 将查实的情况通报全国农机、财政系统, 并抄送省级纪检监察部门, 建议对相关责任人按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 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参与违法违规操作的经销商, 将永久取消经营补贴农机产品的资格。对参与违法违规操作的生产企业要及时取消补贴资格。同时, 我们欢迎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加强对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过程的全面监督。

问:如何发挥补贴政策宏观调控作用?

答:一是合理确定补贴种类范围,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根据现代农业和农机化发展需要, 合理确定补贴范围, 明确年度补贴重点,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提升农机化发展质量和水平。二是利用因素法科学分配补贴资金, 促进主产区、优势产区农机化发展。考虑因素主要包括:耕地面积、主要农作物产量、农作物播种面积、乡村人口数、农业机械化发展重点及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开展情况等。三是注重扶优扶强, 促进农机产品技术进步。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机具, 补贴的产品必须是经试验鉴定合格并列入国家或省级支持推广目录的产品。四是鼓励更新报废老旧机具, 促进农机节能降耗。优先补贴已经报废老旧农机并取得拆解回收证明的农民。

问:对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有些什么具体纪律要求?

答:为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真正把补贴实惠全部落实到农民, 农业部、财政部多次强调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规范管理, 阳光操作, 严格纪律, 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纪律要求:

一是严格执行国务院提出的“三个严禁”要求。即严禁采取不合理政策保护本地区落后生产能力, 严禁强行向购机农民推荐产品, 严禁借国家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之际乱涨价。

二是切实做到“八个不得”规定。即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不得指定经销商;不得违反规定程序确定补贴对象;不得将国家和省级推广目录外的产品纳入补贴目录;不得保护落后强行向农民推荐补贴产品;不得向农民和企业以任何形式收受任何额外费用;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办理农民购机补贴手续和补贴资金结算手续;不得委托经销商代办代签补贴协议或机具核实手续;不得以购机补贴名义召开机具展示会、展销会、订货会。

三是坚决禁止农机购置补贴收费行为。即严禁向农民收费、严禁向农机生产企业收费、严禁向补贴产品经销商收费、严禁以工作经费不足为由向企业和农民收费。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绝不能做违法违纪的事, 并管好所属农机事业单位, 决不能违规收费, 增加农民和企业负担。

四是认真落实《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监管工作的通知》 (财农[2011]17号) 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纪律要求加强政策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的通知》 (农办机[2011]3号) 要求, 各级财政、农机化主管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责, 落实工作责任, 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特别是基层财政部门的监管作用, 保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顺利实施。

问:请您介绍一下农机购置补贴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作用?

上一篇:县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的发言稿下一篇:送给岳母的生日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