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方案

2024-05-22

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方案(精选6篇)

篇1: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方案

专题党课讲稿:关于全力推动乡村振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同志们:

按照“XX”工作要求,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次党课。我们都知道,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并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了党章,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具体要求,提出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的主攻方向。省委、市委先后出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对推动乡村振兴作出了具体安排。前不久,XX委、XX政府刚刚制定出台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XX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目标、方法路径和保障措施,为我们落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可以说,自上而下这一系列的举措,都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也是统领我们农村发展的总抓手。

作为农村党员,我们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应该怎么干、干什么?是当前需要大家认真思考的新课题。今天,我就结合我个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学习体会,从如何理解、怎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广大农村党员应发挥什么作用三个方面,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第一个问题,如何理解乡村振兴战略

要理解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搞清楚几个问题:

一、为什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提出,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转化,就是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通俗的解释,就是在当前社会有的地方发展快、有的地方发展慢,比如城市和农村之间,城市资源丰富、机会众多,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里务工就业,造成城市越来越拥挤,农村“空心化”越来越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从2013年到2017年,全国总人口数在增加,但农村人口却由6.3亿减少到5.77亿。看看我们XXX村,也是这样,全村2700口人,常年在外务工的就有700多人,并且都是青壮年,留下的都是我们俗称的“61、38、99”(儿童、妇女、老人)。这说明一个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发展方式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但是,不管发生怎样的变化,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是不会改变的,仍然有大量农民生活在广大农村的国情也是不会变的。有个理论叫木桶理论,说一个用木板箍起来的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我们整个国家好比这个木桶,城市和农村就是木板,现在城市的板不但长,而且越来越长,农村的板本来就短,还可能继续短下去。所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基础在农村,最突出的短板在农村,最主要的难点也在农村。怎么解决呢?就得靠振兴乡村,把短板补高,补得和城市一样齐。

二、什么叫乡村振兴战略?概括地讲,就是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通俗地讲,就是农业的希望来了,农村的春天来了,农民的盼头来了,我们可以把乡村振兴战略这几个字分开来理解:首先是“乡村”。现在讲乡村和过去讲农村已经不是一回事了,农村说的是搞传统农业的地方,也是我们种地打粮食的地方。但乡村的范畴就更广了,它包括了城市范围之外的镇、村、田、山、水、林等等。从产业结构上来讲,不仅包括农业这个第一产业,还包括加工业、旅游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实现一产连二产接三产,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讲的农业“新六产”。因此,乡村振兴不仅是农村、农民、农业的问题,而是城乡二元结构中整个乡村范围内产业、人口、环境和社会结构、治理方式的全面变革。其次是“振兴”。长期以来,国家宏观的城乡制度安排、政策设计基本上是服务于工业化、城市化,资源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乡村发展普遍滞后。“振兴”二字表明,今后“三农”工作的立足点将回到乡村自身,彻底当前资源几乎是单向流向城市的状况,形成乡村与城市平起平坐的地位,使城市有城市的功能,乡村有乡村的作用。第三个是“战略”。中央对乡村振兴提出的战略目标是长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为三步走,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的过程。所以我们围绕乡村振兴要干什么事情,决不能泛泛的眉毛胡子一把抓,想着“一步进入社会主义”,必须做好规划,明确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一步一个脚印的推进好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

三、什么样的乡村才算振兴?简单来说,就是“三个让”: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具体的,农业怎样才是有奔头?就是农业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业的功能和价值得到拓展和掘深。当前,我**正在全力打造的***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通过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模式,探索出了农业全面发展的新路子。农民怎样才有吸引力?就是农民不仅可以有多种工作来选择,而且生活得体面有尊严,能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养老、医疗、入学、休闲等生活设施和社会福利,一年四季不再像候鸟一样往返城乡之间,生活舒适、稳定、惬意。美丽家园什么样?就是秩序上自治有力、法治有序、德治有效,氛围上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环境上干净整洁、生态宜居、美观有序,总的来说,就是家家户户都能过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第二个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应怎样实施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上指出乡村振兴的五个方面: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可以说,乡村振兴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全面把握、统筹规划。在这里,结合咱们XXX村的实际,和大家交流一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是发展产业的问题,怎样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活富裕是根本。当前,农村产业发展的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较低。只有走产业化、集体化的发展道路,把农村经济壮大起来,才能把外出的村民吸引回来,才能把群众重新组织起来。可以说,壮大农村经济是实现农村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我们省里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将村庄的类型分为这么几个:示范引领型村庄、特色发展型村庄、改造提升型村庄、搬迁撤并型村庄,咱们村尽管资源少、底子薄,但是区位优势好、农业基础比较强,是属于改造提升型的村庄,应当补短板、强优势,重点抓好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庄整体发展。

首先,要放大我们传统农业种植优势。这方面,2位第一书记要发挥好作用,帮助大家出点子、跑路子、搭台子。要积极到农业局、林业局等相关单位沟通对接,邀请相关农业专家到村指导,或组织种植户参加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生姜、地瓜、花生、芋头等传统经济作物,在种植、病虫害防治以及存储等方面抵御风险的能力,保障群众不因技术、虫害等问题受损失。同时,要指导大家科学选用优良品种,推广良种良法配套,让种子的质量更好、产量更高。需要指出一点,在推广新的良种时,有些群众可能习惯于老品种不愿意更换,咱们党员在这方面要起带头作用,种给群众看,等收成好了,大家也都愿意更换品种了。另外,还要注重精品园区建设,也就是在现在苹果、板栗种植的基础上,通过争取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平台项目政策资金,争取打造2处种植示范园区,并推广使用现代农业设施设备及先进种植技术,使之成为精品示范园、高产示范园。

其次,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旅游业。这几年,我们XXX的红色旅游打出了品牌,就拿XXX来说,每年接待前来参观学习、休闲旅游的人就成千上万,而且是一年比一年多。咱们村东临XXX,南临XXX,与XXX相邻,正是发展休闲农业和旅游业的绝好位置。下一步,XXX将结合帮扶计划,联合旅发委等单位,对我们村的部分农户进行改造提升,先期打造20户左右的红嫂人家,吸引上级一些部门单位前来开展“三同”教育,也就是同吃同住同劳动,增加户里的收入。另外,我们村周边正在开发迷迭香谷、仙溪峪旅游项目,要争取将村居发展纳入XXX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依托天然环境和地理区位优势,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鼓励引导农户发展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美食鉴赏、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打造一处亲近自然、感受农家生活的生态田园圈。

第三,要积极创新生产经营体制。自古以来,农民和土地是分不开的。但传统的你的地你种,我的地我种的方式,不但效率低,而且产量也上不去。现在国家提倡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经营,也就是“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我们村里有不少的耕地、建设用地、荒山、林地、闲置土地等等,下一步要进行分类统计,慢慢地引导这些土地向种养大户、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组织流转,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此外,还要向上争取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增加集体用地面积,鼓励村集体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向种养殖大户、外来投资者等进行有偿转让、承包、租赁,也给村集体创收。这样一来,土地的使用价值就更高了,农民不用种地也能挣承包费,还可以腾出手来做其他的事情,实现双赢。

二是增加收入的问题,怎样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来山东视察时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过上好日子、体面的生活,是我们农民千百年来最大的梦想。必须把增加农村收入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持续拓宽增收渠道,才能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方面,要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紧紧抓住现在各项惠农富农强农政策,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土保持、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重点领域,加强对上沟通衔接,努力争取更多的涉农项目和资金,对村里的基础设施进行改善。近期的重担任务是积极争取道路建设补助政策,对村民反映比较强烈的部分生产路进行硬化,拓宽致富路;争取政策资金,对XXX两处危桥进行修缮加固,并增设护栏,确保通行安全;对接水利、水保部门,对村主河道上游1000米河道进行清理整治,做好河道护坡,保护水源,提升河道储水量;在村北部低洼处规划建设塘坝一处,用于农业储水灌溉,同时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对现有塘坝进行清淤加固,从根本上上解决缺水的问题。同时,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强农惠农政策,发放好各类涉农补贴,对村里的贫困儿童、困难党员、孤寡老人、贫困户这些低收入群体进行帮扶,及时协调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提高幸福感。

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充分利用XXX平台,及时组织村党员群众收听收看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村居发展建设典型事迹,并邀请其他地方的致富带头人优秀代表到村现场传授经验,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带动作用。对有发展潜力的村致富能手,及时靠上帮扶,协调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让他们脱颖而出。在这方面党员要带好头,这点我后面还要讲。另外,咱们村外出务工人员多,打工的地方普遍距离比较远,下一步,结合旅游开发、农业园区建设,把这部分人给叫回来,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对于那些愿意自己创业的,积极在税收优惠、项目扶持、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让更多的农民通过开商店、办工厂、做流通、搞服务,增加工资性收入。

三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问题,怎样让“农村成为宜居的美丽家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有一幅画,叫《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这幅画描绘的是富春江两岸初秋的景象,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是人们居住的理想之地。今天,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就是为了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要大力改善农村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2月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未来三年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主攻方向和目标,主要是通过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厕所粪污、生活污水,来提升村容村貌。改善环境最重要的是思想的改变。要积极引导群众逐步转变旧的生活习惯,垃圾不乱扔、积极改厨改厕、生活污水不乱倒、房前屋后自觉打扫等等。环境变好了,人的心情就会好,如果每天都是垃圾成堆、苍蝇蚊子满天飞,看着都难受。另外,咱们村在去年就实现了水泥路“户户通”,下雨不怕踩一脚泥,尘土也少了,但这些还不够。还要集体开展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大路边多种树、小道旁多栽花、一些柴火堆、石头堆还要继续清理,真正使XXX成为美丽乡村的样板村,也让群众的心情通过环境的改变而舒畅起来。

要持续加强文化建设。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是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之举。其中,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的发展动力。只有重视乡村文化、挖掘和利用好乡村文化,不断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才能为其他振兴工作提供动力,才能留住乡愁记忆。咱们XXX村据说是唐代贞观年间由王氏一族人从外地来到这里开始建村,因为当时这里长满了野竹,所以得名XXX。XXX和XXX两个村也都有着较长的历史了。这些历史文化都要发掘出来,特别是让村里的孩子多学习,了解村庄的历史及发展变化,时刻铭记以后不管走到哪里,根就在XXX,这就是乡愁记忆。同时,还要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上下功夫。一方面,在村河道交汇处规划建设一处占地3亩左右的文化广场,融入党建元素,既作为村民群众茶余饭后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也作为宣传党建、凝聚民心、弘扬传统文化的一处阵地,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大力宣传精神文明,引导群众弘扬新风正气,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广场健身及各类文化娱乐活动,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和谐家庭”、“好婆媳”、“好夫妻”、“好儿女”等评选活动,引导村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形成好的风气。

要积极创新社会治理。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要求。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根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的好与坏,关键是看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行不行,村里的治理搞得好不好。今年以来,我们把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作为重点项目来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什么这么搞?首先,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作用发挥不明显,甚至个别村的村主任说了算,党支部软弱涣散、扶不起来;其次,行政村规模调整不彻底,还是各干各的,谁也管不了谁,影响了政策的落实;再者,就是各个村里设置的岗位,比如计生主任、警务助理、报账员等,差不多有10多个,有不少占着岗位不干活,或者本身就不用了干活,但工资照发,钱虽不多,也就三五百块钱,可是就全县来说,加起来就是笔不小的数目。怎么办呢?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增加党员在村委会、村民代表中的比例,提高党的工作的覆盖率。二是实行规模调整村“两委”干部“双重”分工负责制,给你发挥作用的平台,让每个两委干部都负起责任,使“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干好有激励、失职就问责”。再一个就是设置“三大员”。把以前十几个村级岗位进行整合,在每个自然村统一设置社会治理网格员、集体“三资”管理员、社会事务服务员这三个岗位,鼓励村“两委”成员兼职担任,并将原来的人员的工资补贴进行整合,集中向“三大员”发放,提高他们的收入,增加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咱们村前期按照这个思路进行了整合,从目前的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根据村里的党员群众反映,这部分人干事的积极性也高了,也为下一步我们推动乡村振兴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第三个问题,农村党员在乡村振兴中应该怎样发挥作用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根本是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我们农村党员来讲,我认为,在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亮明党员身份,积极主动作为,真正以主人翁的意识、以领头雁的姿态,带着老少爷们一块“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让我们的生活更富裕。

一要讲政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并强调“什么时候全党讲政治、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健康,我们党就风清气正、团结统一、充满生机活力,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就弊病丛生、人心涣散、丧失斗志,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失”。讲政治是对党员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党员必须坚守的底线,决不能说我只是一名农村党员,又不是什么领导干部,讲不讲政治关系不大。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也是很危险的,我们在座的党员千万不能有这种想法。特别是当前,信息网络非常发达,我们经常使用的微信群、朋友圈里,各种各样的负面言论层出不穷,还有一些封建迷信、邪教等内容,我们有些党员原则性、战斗性不强,发现了也不敢去制止,有的还进行了转发、传播,甚至有的党员竟然参加宗教活动。这些都是党规党纪明令禁止的行为,必须严肃查处、坚决杜绝。大家都是党员,在村里平时的一言一行,群众都看在眼里。所以,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把爱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生活各个环节,自觉划清是非界限,同不当言论、封建迷信活动、邪教等作坚决斗争。

二要有本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往大了说,履行党的执政使命,必须有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党员队伍。往小了说,就党员个人自身而言,如果本领一般、能力很弱,不要说为党作贡献了,连自身生活都可能保障不了,群众对你也不信服。所以说,有本领很重要,我们每名共产党员都必须有安身立命的法宝。怎么样提高本领?关键是要勤于学习。当前,为了丰富党员学习形式和内容,我们先后规范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政治生活,大家要按要求认真参加,决不能想来就来、想走想走。另外,还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俗话说:“人有一技之长,不愁家里无粮”。可能有的党员会说,我们在农村,会种地就行了要技能有什么用?这句话大错特错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农村是一次大变革、大发展,需要的不是会种地的农民,而是专业化、技术化、职业化的新型农民。比如说刚才提到的XXX,从开始建设之后,村里有手艺的人有的干石匠、有的搞民宿、有的制作手工艺品,收入都很可观。而没有手艺的只能打零工,收入差距一下就拉开了。因此,大家作为党员,要积极学习新技能,今后将陆续开展“乡村星火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电商人才培训和“乡村之星”“乡村工匠”乡土艺人”评选等活动,大家要积极参与,既提升自己的能力本领,也给村里的群众带个好头。

三要能致富。“自己富了不算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才算富”,这已成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新追求。会不会、能不能带领群众致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高低。目前,农村党员中有一种人是“富了不带富”。这种人有经济头脑,很会算计,但只关心个人的利益,从不关心集体和群众利益,不愿意操心带领群众致富,没有奉献精神。在座的党员同志,有很多都是村里的致富能手,自己富了一定要不忘众乡亲,要想想怎样带动大家富起来。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组织优势,制定规划,确定目标,努力带领群众致富。农村党员、干部要当好农民的“千里眼”、“顺风耳”,学会捕捉准确的市场信息,搞好信息咨询,积极帮助农民开拓市场,切实解决好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积极主动领着群众闯市场。也许有的党员、干部会说,自己有心想帮着群众共同寻找发家致富的路子,但是每家每户绝大多数都是自主经营,很难提出好的致富路子。目前来看,党员同志可以积极把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群众组织起来,参加我们举办的各种培训活动,学习上级政策、掌握致富信息、提高能力素质,让群众的“脑袋”先富起来,找到各自致富的路子和本领。

四要当表率。“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在各项村级工作中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比如,硬化道路、村庄绿化等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中,党员同志要出工出力,要主动帮助村“两委”出谋划策,积极向群众宣传村级建设发展计划,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争取群众最大支持。在环境卫生整治和乡村文明建设行动中,党员同志要发挥带头作用,主动认领卫生区域,带好头、负好责,带领大家把自己庭院周围的环境卫生打扫好、保持好,让整个村庄的村容村貌再实现一个新的提升。再就是,随着经济收入和家庭生活条件提高,老百姓对文化娱乐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多,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多想想怎样把村里的群众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广场舞就是个很好的形式,尤其是女性党员同志,要切实担起这个责任来,负责组织好、协调好,让更多的人跳起来、舞起来,把老百姓的精神头展现出来。

五要保稳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村稳定面临的压力也将不断增大,征地搬迁、宗族矛盾、家庭邻里纠纷等等,都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作为党员,大家一定要把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责任担负起来,为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大家平时与群众朝夕相处,对村里发生什么事情、出现什么情况、存在什么不稳定苗头,各方面信息掌握的比较早比较多。我们不怕出问题,出现问题后关键要早知道、早发现、早化解。对一些小的矛盾问题,比如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等,党员同志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及早发现、及早介入,积极做好调解工作。对于一些大的矛盾问题,比如搬迁方面的政策性问题,如果群众不理解,我们要深入到他们中间,积极帮着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明工作,理顺群众情绪,避免矛盾激化;对群众意见建议比较集中的方面,要收集汇总好,及时向村干部反映说明。在这些方面,希望大家都要真正负起责任、发挥作用,以积极自觉的行动把村里稳定维护好,为我们村的长远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整体环境。

篇2: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方案

一、基本情况

****村地处城郊结合部。汽车站南侧,水陆交通十分便捷,村耕地面积774亩。近年来,在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确立了“扶持农业、稳定工业、大力发展三产”的工作思路,从而有效地促进全村各业的经济的稳步协调发展。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718户,总人口2637人,全村工业企业18家,三产企业48家,工业总产值1.3亿,集体经济收入36万元,农民纯收入16600元,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率10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村组铺设水泥路面达11公里,健全排水设施,村内道路交错,河流纵横,区域性交通大动脉**和***穿村而过。

二、总体思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行先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三、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

(一)总体目标

将利用三年时间,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强化基础,完善功能,改变环境,把生活区、服务区、公共设施区、生活垃圾区、花圃、草地、绿化带等展现在村民面前,带动村民共同发展,带领农民增加收入,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壮大集体经济,逐步提高村整体综合实力,把****建设成为集体、村民共同富裕,物质、文化生活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工作任务

1围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目标,加快经济发展

开拓致富渠道,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一是加大对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和扶持力度,根据实际需组织家庭农场联盟,将村里800亩土地按家庭农场服务联盟模式,采取“能人+合作社+农户”、“农户提供土地+农场全程经营+效益协商”共享的发展方式,提升村集体和农民收入。二是充分利用和把握好我区经济园区的发展优势和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收入,力争招引1家工业企业;三是发展电子商务,线上线下营销我村的五叶香丝瓜、红萝卜等农特产品,扶持农产品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培育。同时村里组织失地农民进场、进企,在家门口就业,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两万元。力争今年到年底,村集体经济总量超过220万元,人均年纯收入突破 2.4万元。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美化村容村貌

大力开展环境绿化美化工作,本着“见空就栽树,露地就栽花”的原则,进行村绿化、美化;污水排放、垃圾处理有固定场所;主要路段两旁的围墙进行粉刷,实现路面平整、路沟硬化、林台绿化、围墙美化、街道亮化,达到街路整洁、房屋有致、绿树成荫、花草鲜艳、草坪如茵、卫生达标、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目标。

我村未来三年将新建公厕2座,垃圾房14个,购买垃圾车3辆,改厕全到位,填埋废沟塘,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全村12个组,硬质化道路铺到农家大院,构筑农民大舞台,未来三年,在****大道两旁,农家大院前后种植花草树木,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3.加强组织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一支以村两委班子为核心,坚强有力的村级组织,培育一批有较高素质、充满生机活力的后备干部队伍,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民满意率达90%以上;文化大院、幼儿园、村小学、医疗室等公益设施完善率达100%,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率达100%,初步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

加快发展精神文明和农村社会事业,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标志。一是建成一个文化大院;二是一个农民健身广场;大力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制定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和《评选文明农户、“五好家庭”标准》不断规范村民们的言行举止,引导广大村民争做“四有”新人。以“一帮双带“及”四新“为主题,开展各种活动。利用广播、宣传栏、人口学校等宣传阵地,向村民大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村民文明准则》,着力提升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4.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信息平台建设。建立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的农村农业信息服务平台,落实好优抚对象“五保户”,特困人口救助、残疾人福利等社会保障措施,使100%的村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突出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强智力扶持,技术扶持,生产扶持,力争使全村的特困户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完善卫生服务体系,规范建设村卫生室、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利用文化大院广泛深入地开展各项群众性文体活动,创建特色文化村。

四、建设内容

1.做好家庭农场联盟,生态农业建设为主的支柱产业,实现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小麦、蔬菜等特色种植,到2020年在结构调整上力求实现新的突破。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针对脏、乱、差现象,从2018年开始对硬化路及两侧乱堆乱放,乱占、乱圈、乱建等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全面治理,建立垃圾集中堆放点,推广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对垃圾定时清运,建立垃圾排水排污设施,重点解决垃圾乱堆乱放,污染环境的问题,大力推广农村户用型沼气建设,以沼气池的建设带动改圈、改厕、改厨工程,逐步改变群众生活观念,改变往日的生活习性,实现节省能源,推进农民生活用能的清洁化和节约化。

3、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信息平台建设。建立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的农村农业信息服务平台,落实好优抚对象“五保户”,特困人口救助、残疾人福利等社会保障措施,使100%的村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突出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强智力扶持,技术扶持,生产扶持,力争使全村的特困户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4、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完善卫生服务体系,规范建设村卫生室、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利用文化大院广泛深入地开展各项群众性文体活动,创建特色文化村。

5、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摒弃陋习,培育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成立村红白理事会,实行勤俭办事,坚决取缔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营造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社会精神风貌。

6、聘请专家学者,举办农民科技培训,每年不少于4次,参加人员不少100人。

7、加强组织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开展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党支部活动,建立完善“一制三化”即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的工作机制,落实党员干部“两带三为”即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为民造福、为民解困、为民排忧责任。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健全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村级财务公开制度,按照“群众急需、共同受益、量力而行、民主决策、上限控制”的原则,实行“一事一议”制度。

五、规划实施

本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力争一年有起色,二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2018年:

初步完成拟定项目的申报、立项。

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和绿化工作,初步改善村容村貌。2019年:

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管理体系,使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真正达到村民自治。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 2020年

大力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排灌设施,水、田、路、林、电综合治理,达到稳产高产,旱涝保收。

优化产业结构,优质小麦种植面稳定在800亩以上,优质萝卜等优质蔬菜面积稳定在80亩左右。

六、保障措施

(一)搞好组织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切实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功夫,采取有力措施,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尊重农民意愿,解决实际问题

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项,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引入专家论证等多种科学决策方式,实现新农村建设重大思想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把村民当前最关心、最急迫的事项作为近两年的建设重点,通过建设成效的展示,进一步激发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三)拓宽投资渠道,增加资金投入

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投入主体,受益主体和建设主体,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特别是要引导民营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争取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根据新农村建设项目的不同类别,性质和特点,广泛吸收各方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形成合力。

七、****新农村建设分年度主要工作任务安排

(一)2018年主要工作任务

硬化路沟:新修500米硬底化路沟,即将铺设****(十组、十一组)的路面,安放中心下水道,修建水渠,使路沟顺畅,解决积水排放问题;改建老旧村部办公大楼,做防水,加设避雷针、护墙板、铺设地面砖等;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工作,种植游园及停车场绿化带(绿化总面积约10亩)

(二)2019年主要工作任务

在保证2018年实施方案按时完成的基础上,计划在2019年把钱园路路面翻建大约600米;大力发展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开展农技等农民培训课程,培养新型农民,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千方百计增加村民收入;到2019年底,全村危房改造工作全部结束,村民住房全部实现砖瓦化;继续巩固环境整治效果,大力开展改水、改厕工作,加大力度改善人居环境;村民人人学法,诚信守法,团结友善,遵守村规民约,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三)2020年主要工作任务 在2018及2019年计划按时完成的基础上,2020年进行示范村建设的收尾完善工作,集中力量建成一个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网络服务中心为一体的新型办公区;着力通过土地入股流转等方式,创建一个村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实现村集体收入6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2.2万元。

篇3: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方案

煤炭所占比例过高的能源消费结构和高污染、高排放的工业结构, 引发大气污染物过量排放, 是造成河北大气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为此, 《河北省大气污染深入治理三年 (2015-2017) 行动方案》提出, 推进能源结构调整, 到2017年煤炭消费量比2012年净削减4000万吨。全面推进火电、钢铁、水泥、玻璃、焦化等重点行业污染综合治理, 到2015年底四大行业实现脱硫脱硝除尘达标治理, 2016年底焦化行业全面完成除尘和挥发性有机物达标治理。同时, 2017年, 石化、医药、有机化工等重点行业全面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

同时, 在重点城市实施针对性治理。《方案》针对重点城市产业结构和污染物排放特征, 明确区域控制重点, 力争实现最优减排效果。如石家庄市重点严控燃煤消耗量, 重点实施电力、钢铁、水泥行业提标改造, 唐山市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压减钢铁行业过剩产能, 保定则是强化淘汰低效燃煤锅炉, 增加集中供热面积, 减少原煤燃烧等。此外, 针对扬尘污染、农村面源污染、车辆尾气污染等都提出综合整治措施。

篇4:推进东北振兴三年滚动方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8月22日印发了《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2016-2018年)》,重点围绕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四大核心任务,分年度明确了137项重点工作,其中2016年85项,2017年36项,2018年16项。

在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方面,《实施方案》明确了要加快完善政府管理体制、深化国企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工作任务,包括制定和组织实施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方案,在东北地区改组组建一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在部分转制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股权和分工激励工作等。

在着力推进结构调整方面,明确了在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工作任务,包括推动在东北地区开展“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工作,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示范项目,组织实施东北地区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三年行动,建设若干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示范园区等。

篇5: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实施方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2018年中央1号文件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有关部署要求,组织带动全国农业科教系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推动科技创新导向的转变和工作重心的调整,集聚科技、产业、金融、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着力开展关键技术创新、生态循环模式创建、典型示范引领、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培育和体制机制创新,显着提升科技对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支撑水平,有力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支撑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实施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按照生产、生态、生活协调发展的理念,着力解决制约节本增效、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推动建立先进农业生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农民美好生活需求相匹配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坚持目标引领。围绕乡村振兴对科技的迫切需求,聚焦产业技术供给、绿色投入品供给、优质农产品供给等主要目标,强化技术集成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形成乡村振兴科技供给新体系。

——坚持联合协作。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统筹协调好中央与地方各级各

类科技创新力量分工协作,充分发挥企业等各类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技术创新和市场主体作用,形成各方面共同发力、协调推进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坚持分类施策。根据资源禀赋、生态功能、生产规模、产业基础、经营主体等差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提供适用于不同区域、不同主体的技术解决方案,推动形成各具特色、平衡协调的乡村发展新模式。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围绕解决制约乡村振兴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着力创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集成应用一批先进实用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一批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打造一批科技引领示范村(镇),培育壮大一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制度政策,基本满足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对新品种、新装备、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模式等科技成果有效供给的需求。力争通过一段时间努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显着提高,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科技支撑引领产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显着提高,农村生活环境显着改善,农业农村人力资源充分开发,专业化社会化科技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二)主要任务

——突破一批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前沿,积极抢占未来农业科技发展制高点,着力在基因组学、合成生物学、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突破一批重大基础理论问题,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强化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源头供给,打造发展新优势。

——创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针对制约我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全局性重大瓶颈问题,在作物改良、病虫害防控、生态循环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机农艺融合和农业大数据等关键领域,重点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并研发配套技术系统,引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提供科技支撑。

——集成应用一批科技成果和技术模式。坚持市场需求和产业问题导向,着力加强重大科技成果的集成熟化、示范推广和转化应用,重点转化一批经济性状突出、发展潜力大的粮、棉、油等重大新品种,在适宜地区推广一批蔬菜、果树、烟草、茶叶以及畜禽水产重要新品种;转化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新肥料、新兽药、新疫苗、新农药以及农业机械等重大新产品(装备),推广一批绿色高效的重要农作物畜禽水产种养殖、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畜禽水产重大疫病防治、农机农艺结合、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水土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收储与高值利用、投入品减量高效施用等关键技术和模式,强有力支撑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的科技引领示范区。坚持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共赢”的基本导向,综合考虑不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类型和农业发展基础条件,探索农业生产与资源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治理当前农业农村环境突出问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路径与运行机制,重点围绕做强区域主导产业、资源环境修复保育、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三方面内容,突出科技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实现“四化”同步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做好实用技术、专业技能和创业。坚持科技引领和示范带动的工作

思路,加强核心技术创新成果的提炼总结和示范宣传,加强职业农民、农村干部和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和创业技能培训,提高各类参与主体的科技文化水平和生产实践技能,调动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培育一批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实施和参与主体。

四、实施重点

(一)加强基础前沿技术研究

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国家农业重大需求和未来科技发展趋势,针对事关国计民生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任务,围绕农作物高效育种、有害生物长效绿色防控、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主要畜禽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农业合成生物技术、农业大数据整合技术、农业纳米技术、农业人工智能技术、智能装备研制等创新能力带动作用强,研究基础和人才储备较好的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和前沿技术问题,强化以原始创新和系统布局为特点的大科学研究组织模式,部署基础研究重点方向,实现重大科学突破,抢占世界科学发展制高点。

(二)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大宗农产品方面。重点是按照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绿色发展要求,选育高产高效优质、适宜机械化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动植物水产新品种,研发主要农作物畜禽水产优质高产品种配套栽培养殖技术,研发土壤理化性状调控关键技术,研发农田养分均衡调控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与关键设备,研发水产高效生态健康生产技术,研发渔业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化技术,研发动物用抗菌药替代技术和产品以及中兽药制剂和精准用药技术,研发大宗农产品

保鲜、贮藏和运输工程化技术;开展新型非热加工、绿色节能干燥、高效分离提取、长效减菌包装和清洁生产技术升级与集成应用。

——名特优新产品方面。重点是按照改善产品品质、提高效益、保护产地生态的要求,选育风味独特、品质优良、商品性好、适于加工的特色农作物畜禽水产新品种,研发配套高效、环保的轻简化栽培技术和设备,开发特色农产品高效干燥、储藏保鲜等初加工工艺和设备,开展传统食品工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研发传统加工食品高效加工工艺、储运技术和设备。

——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方面。重点是围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的目标,选育适合于休闲农业基地种养条件的特色优质农作物畜禽水产新品种,研发配套栽培养殖技术,适合于民俗手工艺品制作的特色加工利用技术和设备,适用于不同规模经营主体的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和设备,围绕农村电商、餐饮、娱乐等新业态开发特色适用的农业信息化新技术,研发农业农村大数据收集整理挖掘和云平台技术。

(三)强化技术模式集成示范

——在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围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开展集成推广,主要包括优势产区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马铃薯、棉花、蔬菜、糖料、橡胶、奶牛、肉羊、生猪、肉鸭、水产品等不同产业的绿色提质增效技术模式。

——在特色优势农产品产区,围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开展集成推广,主要包括果树、蔬菜、茶叶、牧草、烟草、中药材、热带香辛饮料、水产品等不同特色优势产业的绿色提质增效技术模式。

——在典型生态区,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农林文旅深度融合开展集成推广,主要包括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南方“猪-沼-果”循环模式、牧区减牧还草模式、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模式、南方山区种草养畜模式、南方经济林林下经济模式、热区稻田绿色增效技术模式、沙漠化土地综合防治模式、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技术模式、“粮饲-猪-沼-肥”生态模式、“林果-粮经”立体生态模式、不同水体绿色生态养殖模式、渔农综合种养模式、渔业资源增养殖与高值利用模式、综合生态养殖场生产模式、规模化养殖场生产模式、“围山转”生态农业模式、生态经济沟模式、西北地区“牧-沼-粮-草-果”五配套模式、生态果园模式、不同区域生态观光村和生态农庄等农业绿色持续发展技术模式。

(四)打造1000个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镇)

——依托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建设一批推动我国农业农村产业升级发展的科技引领示范村(镇)。依托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已有的国家级农业科技产业平台发展基础、科技优势和产业聚集效应,进一步完善金融、政策支持农业高技术产业发展机制,加快推动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在示范区转化落地。探索乡村农业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培育一批与乡村产业发展紧密融合的创新型农业企业,引领乡村产业向高层次发展,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依托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一批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引领示范村(镇)。依托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区,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生态优先为导向,围绕农业产

业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的协调发展,重点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农业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农业生态系统养护修复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机制创新、成果转化推广,凝练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绿色发展技术模式,打造一批技术创新能力突出、技术推广水平领先、技术应用效益显着、模式辐射带动有力的科技引领示范村(镇)。

——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建设一批推动我国农村产业兴旺的科技引领示范村(镇)。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区域发展中心,以现代产业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立足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生产要素聚集为重点,以集约化高效生产、智能化设施装备、绿色化精深加工等重大关键技术为核心,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进区域乡村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开发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引领示范作用,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现农业农村发展动能转换,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着、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农业科技引领示范村(镇)。

——依托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建设一批推动我国农业农村质量效益竞争力提升的科技引领示范村(镇)。依托农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示范县、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已有基础,按照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的要求,聚焦区域优势农产品和农业多功能性,以产学研协同、一体化攻关的科技创新联合体为单元,围绕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种养机具等的系统集成和生态环境养护修复、休闲农业、生态观光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应用节本降耗、提质增效、绿色生产和循环利用等技术模式,打造一批与当地农业资源

禀赋和发展主流方向深度融合的创新驱动增长点,推动形成一批综合竞争力显着、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生态环境优美、产业功能多元、文化内涵丰富、农民收入明显增加、科技支撑保障有力的科技引领示范村(镇)。

(五)培育一批引领乡村振兴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实施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等为培训对象,重点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加强规范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支持其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作用。

——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以中等教育及以上学历的返乡下乡创业青年、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以及农村务农青年为对象,加强培训指导、创业孵化、认定管理、政策扶持,吸引年轻人务农创业,提高其创业兴业能力。

——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计划。以产业发展带头人、大学生村官等为主要对象,以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发展的先进典型村为依托,按照“村庄是教室、村官是教师、现场是教材”的培养模式,通过专家授课、现场教学、交流研讨,不断提高农村带头人增收致富本领和示范带动能力。

——实施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带头人培训计划,面向贫困地区,以村党组织书记及村“两委”成员、大学生村官、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等为对象,聚焦贫困地区产业精准扶贫,加大对农民创新创业、农民合作社培育、美丽乡村建设、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等方面培训,提高扶贫带头人组织和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六)强化制度创新,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激活机制。推进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分类评价机制改革,核心是把科技与产业的关联度、科技自身的创新度、科技对产业的贡献度作为评价标准。完善协同创新机制,做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着力解决农业基础性、区域性和行业性重大关键问题。探索科技与人才、金融、资本等要素资源结合新机制,推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区域农业经济增长极。

——放活人员。建立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机制,让科技人员“名利双收”,激发科技人员面向市场的创新活力。以兼职取酬、股权期权等多种形式,鼓励农业科研人员在企业和科研院校之间兼职兼薪、顺畅流动。促进公益性推广机构与经营性服务组织融合发展,激发农技人员推广活力。

——用活成果。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评估机制,准确评价市场价值和应用前景,提高科技成果的供给质量和转化效率。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打通成果供给与产业应用的通道。加快科技成果的集成配套、熟化应用,解决单一成果、单项技术用不了、用不好的问题。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农业农村部成立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工作推进小组,制定行动方案,牵头组织实施,开展绩效评估,进行指导监督,总结宣传典型案例;各省(区、市)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可参照本工作方案,组织协调本地科教系统、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等共同参与行动。

(二)加强协调协同

围绕实施方案目标任务和实施重点,统筹优化政府、科教单位、推广机

构和企业等各类主体的资源配置,整合存量资金,优先向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特色产业扶贫实用技术和“一带一路”农业“走出去”领先技术研发倾斜,引导各类资源向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的重点领域和重点研究方向集聚。

(三)整合各类资源

以乡村振兴重点任务为核心,大力整合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技推广体系、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学科群等已有研究团队、平台。推动信息资源、平台仪器的共建共享,在任务组织上统筹考虑。在任务设置、研发推动、中试转化、推广应用中注重发挥企业的作用。

(四)加强考核评价

篇6: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县教育发展大会精神,全面启动实施《文县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5年)》,根据《文县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第一阶段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促县战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办人民满意职业教育为目标,重点抓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创建平安校园建设,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学科竞赛和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实现学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教师素质明显提高、“三校生”高考上线率明显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职业教育健康较快发展,学校办学能力、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全面完成《三年行动计划》各阶段的工作任务。

二、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70.2亩,建筑面积28266㎡,现有在校学生 1162 人,有教职工85人,其中本科学历35人,专科

学历31人。专任教师75人,“双师型”教师12人。开设专业有计算机应用、焊接、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文秘、学前教育等专业。同时与省内外多所职业院校开展联合办学,联办专业有:学前教育、民航服务、饭店服务与管理等。学校建有汽车驾驶模拟室、电子电工实训室、计算机实训室、焊接实训室、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室、钢琴室、形体训练室等专业实训室12个,并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处。学校总资产达到6000多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校强化内部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使学校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教育基础设施和实训条件有了极大改善,师资力量明显增强。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极大提高,但我们在发展职业教育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办学条件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校舍严重不足因学校重建项目尚未完成,当前临时搭建的板房只能容纳400学生,部分实训器材因无房至今没有安装使用。同时板房冬天冷,夏天热,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也对招生造成了不良影响。二是办学设施简陋,器材缺乏。近年来国家虽然给予我校实训项目建设支持,已建起了电子电工实训室、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室、德国赛会援建了焊接实训室、钳工实训室、汽车发电机及检修实训室,北京未来基金会援建了计算机室。但仍有些实训设备简陋,配套器材和耗材缺乏,部分专业无法开设或不能满足教学实训的需要。三是实习实训基地缺少。

我校处于内陆贫困山区,周边几乎没有可供学生实习实训的大、中型工厂,对学生实行工学结合和实习造成了很大困难。学生实习必须得远赴沿海工业发达地区,提高了实习成本,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办学效益和招生。

2、教师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目前我校教师大多数是从普教调来的,从结构上看相对文化基础课教师过剩,专业课教师缺乏,已严重影响到了专业设置及专业课的开设。二是专业教师中大多数人只受过国家级、省级专业培训,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不是很高,且缺乏专业操作技能,不能完全胜任专业课教学,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学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学校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未能充分结合学校当前实际,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纰漏。二是对教师的管理不够严格,师道教育不够,部分教师缺乏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三是对学生的管理方面,措施不到位,致使部分学生纪律散漫,学习缺乏能动性,上进心不强。

4、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学质量提高困难。我校招收的学生,是淘汰分流机制下的中考、高考落榜生,分数普遍偏低,其中大多数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理解、接受能力较差,缺乏钻研精神,并且有相当部分学生纪律表现不良,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没有适合的模式,教学难以兼顾,质量难以提高。

5、招生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观念落后,许多家长认为孩子上普高考大学才是正道,出现了“普高热、中职冷”现象,使我校招生非常困难。二是招生环境恶化,招生市场混乱。社会招生人员受到利益诱惑,跨地区进行有偿招生,既严重扰乱了招生秩序,又给广大学生和家长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是本地生源外流,直接影响我校招生任务的完成。

四、整改措施

1、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一是积极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尽快使新校区工程完工验收,交付使用。二是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实训项目,及德国赛会援建实训项目,力争建成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机械加工实训基地、焊接实训室。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结构。一是争取国家省级培训项目,三年内再培训专业教师12人。二是请求上级部门为我校引进招聘10名本、专科理工类大学毕业生到我校任教。

3、加强学校管理,完善各项制度。一是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师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并进行严格考评,确立良性机励机制,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二是加强教师管理,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强化考勤,继续实行全员聘任制,目标管理制,绩效工资制。三是加强学生管理。从学籍管理,德育教育,纪律法制教育,养成教育对学生进行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

4、加强教学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一是建立合理 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每学年与各科任教师鉴定教学目标责任书,结合市上抽考,对各科任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考评。对应届毕业生参加高考上线率制定责任指标并进行奖罚。二是进一步加强学校教研教改工作。针对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选择研究课题,对专业课教学进行研究,创新教学方法。三是结合职校学生学习基础差、能力弱的特点,对他们进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其特长,重视其能力的培养。四是建立规范标准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积极推行学分制建设,促进学校教学正规化管理。五是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具有竞争力的专业,并开办好适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的自办专业。

5.进一步加强招生就业工作,一是完善工作措施,强化工作责任,力争三年内招生人数达到2000人以上。二是继续开展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模式,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及跟踪服务,就业率达95%以上。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校“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

长:杜保成 副组长:关继林、蔡花

成员:赵兴富、赵建德、梁晓琪、蔡旭、刘安平

(二)靠实工作责任,抓好落实工作,按照实施方案的

具体工作目标要求,明确责任,分清职责,制定工作措施,积极抓好组织实施,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对各项工作落实进展情况的检查指导。学校定期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指导,总结经验,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O一二.6

上一篇: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的争议和问题下一篇:营销计划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