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场管理服务建议

2024-05-23

停车场管理服务建议(精选11篇)

篇1:停车场管理服务建议

地下停车场管理建议方案

为了创造一个良好停车环境,保障车辆出行快捷、方便、安全,结合郫县科研孵化中心地下停车场实地情况,拟制定地下停车场管理方案如下:

一、车辆必须按标牌指示的路线和行驶速度进入地下停车场入口处,待保卫人员问清事由登记完毕后,领取车辆出入证,方可入内,并妥善保管;

二、车辆进入地下停车场后,必须听从保卫人员指挥,在车场规定的区域内按序同向停放整齐,同时检查车门窗和防盗系统是否安全,驾驶员和随车人员的物品自行保管,如有遗失,概不负责。

三、车辆离开时,须将车辆出入证交到停车场出口处,经保卫人员验证核对后才予以通行;

四、车辆出入证如有遗失或恶意损坏的,驾驶员应主动向保卫人员说明情况,自觉地出示相关证照,经核对无误后,将其证照复印件存档备案,并赔偿车辆出入证工本费方可离去;

五、车场开放时间为每天上班前半小时至下午下班后半小时收车,其余时间不得入场停放,确需滞留的,提前与保卫科预约,否则发生问题概不负责。

篇2:停车场管理服务建议

陈总:根据8.25孙总指示精神,对平阳景苑停车管理提出下述几项调整建议,供您参考:

一、小区周边三条市政干道亲贤街、平阳路和长风街均设置机动车进口和出口,方便三个方向都能就近进场停车和快速出场上路。

二、地下坡道和小区进出口数量有限,要尽量设置为私家车与商业临时车共用,以提高进出通道口的利用率。

三、私家车位和商用计时停车位分区域隔离管理。在共用进出口的分流节点处设分离设施,使进出口既能共用,又能使两类车辆各行其道。

四、地下车库坡道和小区道口不管进口还是出口,都设置为多车道同方向行驶的专用口,提高坡道和路口的通行效率。

五、根据本次地下二层车位南北分区的调整意见和上述几项原则,地下车库7个坡道口分配建议为:3进4出,(原东西分区方案为4进3出)。

其中:北区商业停车区为2进2出(5#、6#进,4#、7#出);私家车位区为3进4出(3#、5#、6#进,1#、2#、4#、7#出)。

六、小区4个车行路口分配建议为2进2出,车辆进出方向与坡道口车流及市政道路车流方向尽量保持一致,防止路口车流交叉。(除7#坡道外基本是北进南出原则)。

园区内道路行车方向尽量设置为单向行驶。

七、收费站集中设置。

A区在地面路口设一处收费站,统一管理进场车辆并收缴地下和地上车位的停车费。

B区共设5处收费站。其中4个出口坡道各设1处,具体位置是4#和7#坡道地下二层出口处各一个,收缴商业临时停车费;1#、2#坡道出口的地面道路上各一个,用于管理私家车位停车卡同时收缴园区内地面停车位停车费。

沿亲贤街120个地面停车位封闭为小型停车场,专设一处收费站。

沿小区边沿另星停车位采用计时智能车位锁进行管理,停车人自助交费。

八、为进一步提高坡道口和地面路口通行效率,所有机动车进口取卡均按双机或三机配置,出口收费站按双通道或三通道配置。长期停车卡采用预缴费VIP卡管理方式,路口设置远距离读卡、快速抬杆功能的专用通道。

九、为防止临时停车出场交费排队,也可在地下二层商业停车区设置提前交费站一个作为路口收费站的补充,商业临时停车出场高峰时启用,缓解排队现象。

十、商业地下停车区建议配置智能车位寻找系统,便于进场车辆快速找到空车位停车,提高车位周转效率。

十一、地下二、三层交通线路复杂,建议突出设置绿色通道并配置出口导向灯箱指示,便于出场车快速找到出口。

十二、物业公司车管员根据车流高低峰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

十三、停车位管理方式:

1、销售性质停车位。由物业公司统一管理,车位业主与物业公司签订管理协议,向物业公司交纳车位物业管理费。

2、建设单位自持经营性停车位。建设单位与物业公司签订委托管理协议,约定管理办法。

十四、非机动车停放数量大,建议设计方面按业主、员工和顾客三大群体分别设计预留停放位置。

上海顾问组

篇3:停车场管理服务建议

一、世博会停车行业管理的经验总结

在为上海世博会184天做好保障服务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索静态交通管理的长效机制, 关注好后世博问题是推动城市交通综合管理的重要举措。世博会期间, 针对停车行业管理形成的管理制度、方案和措施, 值得总结和提炼, 并在今后的国内外大型活动中得到推广应用。

1. 一体化的管理体制

针对大型活动, 建立一体化指挥调度体系, 设置相应管理席位, 明确管理职责, 加强内外协调联动。制定统计报送制度, 各个区域按时向管理部门提供活动的最新进展及突发状况, 以便于及时分析、评估、调整相应的管理措施, 实现动态管理。

2. 智能化的技术手段

充分运用智能化技术手段, 建立停车诱导系统, 促进停车场及相邻道路的有效利用。通过多种方式向驾驶员提供停车场的位置、使用状况、路线, 以及相关道路交通状况等信息。通过停车预约系统, 均衡停车场使用量, 达到有序管理, 统一调度, 提前掌握停车需求的目的。采用网上票务预约措施, 提前预定停车场和车位, 便于控制客流人数, 均衡客流。利用路径引导图、导览图, 为驾车者提供到达路径服务。

3. 细致化的服务规范

制定大型活动停车行业服务规范, 加强大型活动期间公共停车行业规范化管理, 实现“规范服务、礼貌服务”。从车辆进出场、车辆停放、安全管理, 到停车场应急处理、卫生保洁、通信广播等各个方面制定服务标准, 做到细致服务、微笑服务, 展现上海停车行业的良好形象。

4. 差别化的收费标准

世博期间专用停车场的收费在5~20元之间, 价格合理。采用不同区域不同价格, 并按照有关规定对具有公益性的P+R停车场, 根据“一点一价”的原则给予财政补贴。

5. 人性化的交通标志

上海世博会充分考虑游客需求, 在关键的交通节点设置标志, 引导驾车者和行人由最便捷的路径到达活动场地。齐全、周到、细致的交通标志, 更能促进区域交通状况的好转。

6. 现代化的停车设施

采用临时停车场措施, 建设标准为大型活动临时简易停车场, 占地不大且易拆除, 便于大型活动后改为他用。建立停车设施配置标准, 如驾驶员休息室提供饮水机、空调等服务设施, 为司机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 并配套安全监控、巡逻和对讲机等安全保障设备。

7. 标准化的停车场建设

大型活动中停车场的建设, 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 (场) 设置标准》DGJ 08-7-2006来进行设计。泊位分为小汽车车位和专线巴士车位:小轿车按5.5×2.5米设置, 旅游巴士车位规格按标准大车位13.0×3.75米设置。停车场道路以双向两车道为主, 部分设置有紧急停车带。

考虑便于施工和使用, 地坪与车行道均采用水泥混凝土结构;考虑世博期间恰逢汛期雨水较多, 地面排水采用排水明渠加盖板, 接入地区排水系统或就近出浜, 污水排管就近接入污水管网;考虑停车场夜间使用, 场地中央设置高杆灯照明, 周边采用一般路灯;考虑日常管理和方便使用, 利用彩钢板搭建临时停车场管理用房和厕所等公建设施, 同时配置给排水、照明、消防和空调设备;考虑停车场安全要求, 配有监控装置和停车信息采集系统, 停车场围墙采用砖砌型式;考虑内部交通组织引导, 场内采用交通标线引导车辆, 场外采用交通标志牌引导。

8. 集约化的停车换乘系统

世博停车换乘系统是世博交通集约化策略的重要体现, 是世博交通保障的措施之一。它发挥了一定的截流和应急保障作用, 促进了绿色出行理念的传播, 为今后推广应用停车换乘交通组织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后世博日常公共停车管理的建议

1. 规范服务常态化

世博后日常停车管理制度可以沿用世博会期间制定的停车服务规范, 展示上海公共停车行业的良好形象, 实现规范服务、礼貌服务, 为驾车者提供最细致最专业的停车服务。

一是做好设备设施维护。停车场运营者应日常检查设备设施的运行状态, 发现故障或损坏应及时向负责方报修, 确保设备设施完好、正常运行, 包括收费系统、诱导系统和照明系统的日常维护, 以及消防设备和安防系统的日常检查。

二是工作人员培训。工作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岗位业务知识等, 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人员应统一着装、佩带服务牌证、仪表整洁、操作规范和用语文明, 并且宜能使用简单外语进行停车服务。

三是规范管理制度。停车场运营者应建立健全车辆停放和进出、投诉处理、设备设施维护、卫生保洁、业务统计和培训、顾客服务, 以及安全、消防、防汛、应急处置等管理制度, 并配备确保制度施行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

2. 应急预案制度化

世博期间制定的应急预案制度可继续保留。针对特殊天气、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紧急状况, 停车场应制定应急保障预案, 建立停车场治安管理工作程序、日常消防管理程序, 以及突发事件的信息通报流程等, 既能妥善处理突发应急事件, 更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其中, 应对突发火灾状况的世博专用停车场消防应急演练制度可沿用至日常停车场。演练过程应包括火灾情况通报、场内人员及时疏散、车辆转场停放路径引导和保证转场车辆行车道路畅通等。定期的消防演练能提高停车场工作人员在遇险时的应变能力和操作技能。

3. 日常管理智能化

一是在公共停车场领域推广停车预约服务模式。停车预约是停车场信息化管理的手段之一, 可作为停车信息服务平台的一个扩展功能。通过建设停车预约服务网站、手机、电话等服务方式, 为驾车者提供电话、短信以及网站等方式的预约服务。停车预约服务网站将提供停车场信息的查询和停车预约服务等功能。

二是在道路停车收费领域推广应用手持POS机收费终端。手持POS机又可称作手持咪表, 在国内一些城市如杭州有成功的应用。手持咪表与传统咪表相比实现了收费的电子化, 但没有实现收费的自动化, 是道路停车管理从人工现金收费到咪表自动收费的一个中间解决方案。

国内一些城市目前在使用手持POS机代替咪表, 驾驶员用公交卡在协管员的手持POS机上刷卡付费。手持POS机通过无线的方式将车位信息传输到停车信息平台提供信息服务, 同时又是实现收费无纸化和电子化并减少费用流失的一个有效方法。

建议在日常道路停车中采用POS机收费代替人工收费, 规范道路停车收费, 避免拒付款、开车逃逸、假票据等道路停车收费漏洞;同时又能减轻收费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收费的自动化。

三是开展科技创新研究, 推进物联网应用。在静态交通管理领域持续开展科技创新研究, 是提升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停车管理, 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及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将车辆与互联网相连,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停车场信息服务系统通过布设停车场传感装置, 实现对停车位使用信息采集及停车引导, 并通过手机卡刷卡实现对用户出入停车场验证与自动放行。这是一套领先的智能化停车场管理应用系统, 具有停车位信息采集及管理、车辆自动化出入、车位信息发布和车位引导等功能特点。

停车场可利用无线传感技术进行车位信息采集, 并实现通过手机进行停车位预定、查询, 以及停车费手机支付等功能。其所有设备都是无线设备, 网络部署快, 施工周期短。

篇4:停车场管理服务建议

停车难、停车乱是治理“城市病”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痼疾顽症。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对此高度重视,将其列为重点项目,持续推动政府抓紧做好停车管理工作。

2015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专门督促北京市政府办理了“加强机动车停车服务与管理,构建科学完备的静态交通体系”议案,在监督的同时还将制定“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作為立法预案研究项目,委托北京市交通研究中心从制度层面研究相关规则。北京市政府积极推进停车管理工作,逐步建立了“市级统筹、区级主责”的停车管理工作体制。市级部门负责编制规划、制定政策等宏观事务;区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停车场的规划设置及停放管理进行统筹协调,街道、乡镇负责辖区内的具体工作,并指导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对停车实行自治管理。在这上下一心的大氛围下,街道社区作为基层组织积极行动,在各自的地域内因地制宜,挖潜资源,为实现停车需求与供给平衡建言献策,积极探索实践治理机制下的停车新模式。

以下,本文以北京市核心区二环地带的社区——东城区东直门街道十字坡社区为例,对如何破解城市停车难、停车乱做一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十字坡社区探索推出“街道主导、社区组织;居民自治、市场运作”停车管理新模式

十字坡社区位于东二环东直门交通枢纽附近,属于老旧社区,有1277户3876人,机动车240余辆。社区内环境杂乱,管理混乱,有车的住户安装1-2个地锁占车位,无车的住户提前装好地锁为买车做打算,外来车辆也随意进入停放,部分居民由此看到“商机”,安装地锁出租。

2013年,东城区政府投资对社区进行改造,在环境提升的同时,广大居民纷纷要求对停车进行规范管理。东直门街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配合社区居委会开展停车管理工作。十字坡社区居委会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征询居民意见,结果表明88.9%的居民支持规范停车管理,75%的车主同意停车收费管理。征集到的居民意见主要包括:第一,同意缴纳较低的停车管理费,可接受的标准为100-400元/月(据调查,目前,北京市大多数社区停车收费标准为150元/月、1600-1800元/年),与有关“居住区露天停车场长期停放收费指导价”的标准基本一致,所以易于被居民接受。第二,赞成进行“四证”管理,即:凡房本、户口本、身份证、行驶证齐全的,本社区居民可以优先发放停车证,外来车辆一律不得进入小区停车。第三,缴纳停车费应固定车位,不同意外来车辆到本社区错时停车,认为这是“停车公司侵犯了居民享有的权益”。在问卷调查和充分听取民意的基础上,2013年底,十字坡社区居委会组织召开了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并通过决议:采取社区自治、聘请专业停车管理公司入驻的方式,对社区进行停车管理,并很快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停车管理许可。

对十字坡社区积极探索停车管理的做法,东直门街道给予了大力支持,为社区出资15万元,配备停车起抬杆等设施,同时组织地区公安、城管等部门,开展综合整治工作,拆除了大量影响环境秩序管理的地锁和阻车柱等。通过综合整治,社区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停车管理公司进驻后本着能满足、不固定、就近停放的原则规划车位,规定高峰时段严禁外来车辆进入,社区停车秩序由此井然有序,居民们再也不用为抢占车位发生矛盾了。

十字坡社区居民自治,聘请专业停车管理公司入驻的方式具有较强的典型性:一是该社区属于核心区内的老旧社区,社区内没有配建基本停车位,没有物业停车管理;二是该社区属于相对开放式的社区。由于处于中心城区交通枢纽的核心地段,周边有大量写字楼和商场超市,上班族的出行车辆经常停放在社区,加剧了社区车位的供需矛盾。通过社区居民自治,引进企业规范运营、指导规划车位、收费合理、收费公开,充分体现了居民意愿,得到了居民的配合支持,由此较好地破解了社区停车难问题。调研中,笔者还了解到,有的完全封闭式小区(一般以单位宿舍为主体),成立了由本单位员工组建的车委会进行管理,实践表明也比较成功。

当前,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正在积极推动政府部门做好停车管理工作。政府部门积极行动,基层政府纷纷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在实践中采取了解决停车难的多种方式。东直门街道探索推出的“街道主导、社区组织;居民自治、市场运作”模式得到了广大居民的认可,企业也从中受益,由此较好地解决了停车难问题,对北京市如何解决核心区老旧社区停车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思路。

三、完善停车管理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一)停车管理首先是民生问题,其次才是依法管理问题

老旧社区由于设施设置缺失等历史原因造成停车供需严重不匹配,既造成了停车难又带来了停车乱。同时,管理部门对违法停车疏于管理,无形中加大了执法难度。笔者调研发现,某社区附近的一条道路,2008年以来一直未被正式验收,结果成了长期的免费停车场。

停车管理首先是民生问题,其次才是依法管理的问题。“停车入位、停车收费、依法严管”——对供需矛盾不大、阻力较小的区域,完全可以先加强执法,向社会释放法律信号,一方面可以促进占道停车向路外转移,一方面可以培养人们的停车付费意识,客观上也能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停车场的意愿。而对于供需矛盾大、执法难度大的区域,需要因地制宜,完善停车设施。尤其是居住区的基本车位,存在历史欠账,政府部门应当优先解决停车位,否则就会缺乏执法的社会认同环境,损害法治权威。

(二)建议统筹考虑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关系,做好停车设施结构比例的长远规划,尤其是要处理好占道停车的比例关系

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城市停车设施应以配建为主,公共停车场为辅,占道停车位为补充。基本车位一车一位,由建筑物配建解决;出行车位配建供给比例应不低于80%,社会公共停车场在15%以内,路侧占道停车控制在5%以内。据调查,北京市民夜间路边停车比例大幅上升,达到了35.9%。

nlc202309090233

在城六区范围内,投资新建配套停车设施或公共停车设施都面临土地、资金等瓶颈性难题。为了较快较好地解决居民停车难,政府部门更愿意采取设置简便、即设即用的路内停车泊位。但是过分依赖路内停车泊位有悖于城市停车设施的发展规律,是治标不治本的短期举措,虽能解一时之围,但后患颇多。这是因为,路内泊车一方面加剧了道路交通拥堵程度,一方面引发居民对停车员坐地收钱行为的不满,进而质疑政府的管理能力,同时也刺激了居民对停车需求的無限满足感。在此,可考虑借鉴广东深圳、日本东京的做法。

深圳市规划的占道停车位4.5万个,占规划停车位总量(110万)的4%,已建成的占道车位1.5万个。2014年,深圳市制定《深圳市机动车临时停放管理办法》,将最难最乱的占道停车纳入法制化管理。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科学统筹静态交通和动态交通的关系,按照规划要求,控制占道停车位总量;第二,对具备占道停车条件的路段要严格管理,交通主管部门依法划线,由停车单位设置停车标识和收费公示牌,严格人员管理,实行收费公开;第三,政府部门要为周边居民提供夜间免费停车优惠,要向社会公示,坚持好事要办好;第四,对违法占道停车要严格处罚。从停车示范街做起,一步一步推进,强化公众的守法意识。

北京与历史上的东京在人口增长、机动车发展、停车治理等方面非常相似。1955-1985年是东京停车问题的爆发期。东京通过一系列立法,明确停车位供给责任,大量增加停车设施。1958年,东京出台《东京都停车场条例》和《路内停车场设置规划》,明确要配建路内停车场。1985-1995年,东京兴建的停车设备设施开始进入管理期。由于停车设备设施陆续投入使用,停车已不再是难题,从而进入执法管理的轨道。1990年,东京修改《道路交通法》,加大对违章停车的处罚力度;1991年,东京通过《取缔部分路侧停车位》法规,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东京的一系列举措表明路侧停车管理经历了为增加停车位而大量设置-引发道路交通拥堵-减少路侧停车位以缓解拥堵的过程。基于前车之鉴,在考虑路内泊车的问题上,建议北京市政府管理部门统筹考虑静态交通停车与交通拥堵的问题。

(三)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停车管理,统筹社会停车资源,实行错时停车,资源共享。注重从制度上规范、从政策上引导社会单位积极参与,有效盘活现有资源

增加停车供给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建设停车设施,一种是盘活既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充分共享。但是,建设停车设施成本高,见效慢,共享则可以挖潜现有资源,可在短期内缓解停车供需。

从笔者的调研情况分析,2011年以来,十字坡社区附近的一家国有单位与该社区合作,实行错时停车,为该社区居民提供了30多个车位。居民持有该单位核发的停车证有序停车,停车费为月缴150元、年缴1800元,与本社区收费标准相同,实现了资源共享。调研中,大部分的写字楼等社会单位,很少参与错时停车(即非工作日的晚上和周末节假日对周边居民开放提供停车位)。主要原因一是停车费高。中档写字楼一般月缴500-600元,高档写字楼一般月缴800-1000元,超出了周边居民的心理承受能力;二是社会单位担心管理难。很多写字楼的物业提出,一旦提供错时停车,对不遵守停车时间约定、长期占用车位、限号当天无法开走等问题不好处理,干脆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以停车位已卖给产权人为由,不愿意参与错时停车。

2011年,北京市的一项停车普查数据显示:公共建筑停车场开放比例平均不足20%,停车位的夜间利用率低至37%。北京市交通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居住区可挖潜的空间骤减,2014年挖潜的车位数仅为2012年的30%。错时停车难的问题与《北京市全面健身条例》制定中“如何鼓励社会单位向周边社区开放健身设施”的问题非常相似,需要从制度层面加以引导,从政策上鼓励社会单位共同参与城市治理,共同实现对城市公共事务的公共治理。一是要树立停车公共治理理念。政府要正视“挖潜难”这一现实,从推动社会共同参与停车公共治理的高度,将“统筹社会资源、推动错时停车”提上议程,下大力推动。二是创新错时停车机制。由于社会单位的停车位各有各的产权归属,不属于公共资源,立法上无权强制要求其开放共享,只能鼓励、引导,性质上接近行政指导。首先,规定政府有组织地开展错时停车。由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组织登记周边居民的停车需求,基层政府出面,而非单独的居民个人,与有闲置停车位的社会单位进行协商。可以选择一批具备物业管理条件的单位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后予以推广。其次,政府要制定鼓励政策,对主动提供停车资源的社会单位,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经费补贴或其他方面的优惠。比如,将原本用于新建设施的费用用于补贴社会单位错时停车的支出费用;将参与的社会单位纳入停车资格备案范围,实行合法的收费管理。三是创新纠纷解决机制,为社会单位管理解除后顾之忧。由基层政府出面组织错时停车,可以考虑由基层政府作为第三方,签订错时停车服务合同,约定一旦发生纠纷先由基层政府进行协调,之后再适用民事合同,为社会单位打消管理难的顾虑。

链接

东城区加强停车场管理提升停车管理服务水平

为进一步规范东城区停车管理工作服务水平,东城区市政市容委于前不久会同北京市交通运输管理局东城处、北京公联顺达停车公司组成检查组,对该区东直门外大街,东华门大街、朝阳门南小街,美术馆后街等地区道路两侧停车场的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表明,东城区停车场基本做到规范设立收费标志,日常管理制度健全,周边秩序有序,管理人员刘位,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良好。东城区市政市容委根据市,区关于加强城市环境和停车秩序管理的工作精神,结合东城区街巷特点,继续采取多项措施,解决停车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一是进一步规范停车场管理,提升窗口服务形象。要求停车公司提高业务管理能力,合理安排车辆进出路线,提高效率,避免矛盾,同时协调有能力的停车场引入科技手段,加快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应用,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二是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常态考评机制。开展停车场管理服务质量评比活动,与辖区停车场签订了环境卫生责任书,加大日常检查力度,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根据情节进行处罚;对检查中发现非法停车场,将严格按照《北京市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管理办法》等法规予以关停。

三是进一步完善人员业务培训,增强停车管理水平。要求经营单位健全现场管理人员的培训体系,开办停车管理员业务培训班,提高人员素质和能力。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调交管、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对管理员进行授课,确保培训质量。

四是进一步开展停车管理调研,探索中心城区新模式。结合东城区道路交通特点,深入停车管理公司调查了解停车管理工作现状,及时汇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调研胡同街巷停车管理工作新模式,实现道路资源与停车管理的良性循环,引导辖区停车场管理工作向规范化、科技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李静敏)

篇5:停车场管理服务建议

2020年加强和规范居民小区停车管理调研报告理论文章意见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县私家车的保有量越来越多,道路交通的压力进一步加剧,居民小区也成了汽车违停的“重灾区”。小区停车乱、难的情况对居民的出行和生活环境的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违停占据消防通道、安全通道的情况,一旦有紧急情况,后果将不堪设想。居民小区里如何做到文明停车也已逐渐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关于小区违停的新闻常能见诸报端,以本人所住小区为例,小区共含两栋楼房,共计152户,地面车位60个。每天下班高峰期,楼房主干道停满车辆,乱停车现象非常严重。

细究小区违停现象为何屡禁不止?笔者认为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先天不足。小区车位严重不足,违停实属无奈。一些居民小区,特别是老小区内停车位配比先天不足。现有的某些住宅小区多数是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建设的,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在规划方面比较少或几乎没有考虑私家车的停放问题,使得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二是执法真空。按照现行法律法规,交警部门不负责小区内道路和公共场地汽车行驶停放过程中违章问题的处理,而社区和物业管理公司又无法律依据对小区内车辆行驶与停放进行有效管理与制约,造成了目前居民小区内车辆违停处于执法真空地带的现状。

三是管理缺失。部分小区的物业管理意识不强,对小区车辆管理混乱,外部内部车辆不加以区分,不做管控,造成小区停车混乱。

四是素质不高。小区部分有车族素质不高,公德意识不强。一些小区内虽规划了较多的临时车位,但因业主不按序停车,一车辆占用两个车位的现象随处可见,导致车位利用率低。冬季天气寒冷,很多车主为了方便,习惯把车就近停靠,根本不顾及自己的车是否堵住了安全通道。

五是利益驱使。相较于高昂的地下车位费用,免费、方便的地面停车位成了“香饽饽”。以某小区为例,小区地面车位免费,地下车位一个月的租金为100多元。如此价格对比,谁不想免费停车,于是地面成了大家的免费停车场。

二、建议与对策

一要划定区域,破解供需难题。针对小区车位不足与业主车辆保有量多的供需不足的问题,可借鉴园区某些小区、甚至其他发达城市的现行做法,在小区外划定区域增设临时停车位,并采用有偿停车的管理方式,聘请专人看护,这样一方面可以确保业主小区内停车整齐,一方面也保证了在外停车的安全。

二要做好宣传,加强规范引导。小区内设置公告栏、电子屏,小区QQ业主群、论坛定期曝光小区内乱停车的车辆信息,采用道德约束的方式进行管理,同时加强宣传教育。

三要科学管理,加强车辆管理。物业公司科学管理,给小区有车的业主办卡,车辆必须凭卡进入。社会车辆想要入内依法发放一式两份的临时通行证,注明户主和车辆基本信息及车主联系方式,发放的临时通行证上应注明车牌、车型、出入时间、进出是由等。进入小区车辆应在物业管理人员的指引下停放在指定车位。任何车辆不准在绿化带、消防通道、人行道等地方任意停车。物业公司对合法进入小区的车辆有合理管理、引导车位、排除障碍物以及看护管理义务,确保小区道路畅通。公司应当在小区内设置必要的禁停、转弯、缓行等标志,应经业主大会或居委会同意,可以设置预防违章停车的障碍物、计时收费装置、减速坡道、监控摄像等配套设施。

篇6:对停车场系统软件的建议

知悉公司准备进一步完善停车场系统软件,结合我对我们公司的产品及其他同行业厂家的相关设备、产品的了解,对我司新车场软件提出一些建议,望能给相关的同事带来一点帮助。

1、车场软件在工作状态(监控停车场出入口时)界面显示的内容需完善。现场车管员一般需要熟悉月卡车主及车主常用的车的车牌号,并且需要了解车主所持的月卡有效期,甚至有的管理处需将业主居住的房号等其他信息都能在车主进出车场时,刷卡能显示在车场管理电脑上,所以希望在新软件中,有能将这些信息完整显示出来的界面(具体需不需要显示相关信息,可让停车场管理方自己决定并自己去处理)。

2、停车场出入口的车管员操作我们的软件时,能尽量简化操作步骤。一个是最好有快捷键(最好是在工作状态界面能一键查询场内车辆报表、车辆出入报表、特殊车辆出场对话框等),另一个是车辆出场时能简化车管员操作步骤(现在我们的软件在车辆出场时需点五次鼠标才能完成一次车辆出场流程,在白沙岭和富瑰园都有车场管理员反应我们的软件出场操作没有其他厂家的简捷)。

3、车场出口车道控制器如采用E10系列产品时,建议在机箱内增加语音模块及语音喇叭,以便于车场管理员和车主(如有需要)都能听到收费金额或月卡有效期限等相关信息。

4、我们现在停车场软件用的是Mysql数据库,如果可行,建议采用SQL2000数据库。

篇7:停车场管理服务建议

关于缓解停车压力,修建城市立体停车场的建议

一、重庆市主城区停车现状

近年来,重庆市主城区停车难问题日趋严重。“停车难”问题不仅成为备受广大市民关注的难点之一,而且也会成为影响城市投资环境和制约城市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重庆市主城区“停车难”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商贸、文化、娱乐等高密度人群活动场所,缺乏相应的配套公共停车场所,而且绝大多数停车场属于平面停车场,停车数量及其有限,停车位数量空缺较大。以解放碑为例,早晨8点后,解放碑车位吃紧;9点后几乎所有的公共车位无空缺,停车时往往需要在解放碑商圈转几个来回,或者直接在车库门口等候,要花1—2小时才能停好车。

二是居民小区严重缺乏停车场,停车混乱。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修建的一些住房小区内,根本没有修建停车场,也没有可供改建成公用停车场的储备土地,导致车辆只能停放在小区周围或有限的空地上,造成了停车难或停车混乱,有车族之间、有车族和无车族之间常因停车问题发生矛盾,严重影响了邻里之间友好和谐的关系。

三是驾驶员停车不当,人为导致停车数量减少。目前,重庆市每年学习驾车的人数与日俱增,新驾驶人员因技术较差或部分文明修养较差的市民不遵守停车规定,乱停乱放车辆现象严重,人为造成停车地点能停放的车量减少。

二、停车现状原因分析

据分析,造成重庆市主城区停车难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首先,城市商贸、文化等高密度人群活动场所缺乏配套公共停车场所,是产生停车难问题的重要原因。市区道路狭窄,可供建设公共停车场的土地十分有限且大型酒店、商场超市基本是临街而建,大多没有大型专用停车场地。有的虽留有停车场地,但面积太小,只能供少量车辆停放,有的甚至被改为商用。城管部门想方设法增加临时停车泊位,也仍远远满足不了停车需求。

其次,停车场的修建改造速度慢于机动车增加速度也是造成停车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截至2010年9月底,全市车辆保有量超过253.7万辆,其中,汽车逾111万辆,私家车逾71万辆;重庆市机动车2010年增长速度位居全国首位。机动车辆突飞猛进的同时,重庆市停车场的修建改造却相对滞后,停车位缺口数量还相当大。以沙坪坝区三峡广场为例,满打满算三峡广场的停车位也就1600多个。每百平米建筑配备的停车位还不足0.4个,实际车位缺口很大。

最后,现有停车场规划设计不合理,造成停车场空间利用不够。尽管在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中或多或少地涉及了停车场,但停车场规划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设计规划停车场时未能充分吸引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规划方法;修建停车场时质量监控和管理不到位,停车场的整体利用效果较差。

三、修建立体停车场,改善停车难现状的建议

停车难是城市化发展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国外发达国家有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其中之一就是发展立体停车场。立体停车场具有占地面积较小,空间利用率高,存取方便快捷;安全性、可靠性高;造价低,运行经济;维修简单、维护成本低等优点。政府应及早介入,提前规划,大力推动和发展城市立体停车场建设,通过出台相应政策,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努力解决停车难题。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提高停车智能化水平,对老式居民区及公共场所现有的停车场进行改造,改建成立体停车库,尽可能在不改变原有结构、尺寸的情况下,使车位增加2到3倍;

2、鼓励新建项目发展立体停车场,同时大力扶持立体停车场产业;在未来城市的发展规划中充分考虑立体停车的可能性,降低未来改造不必要的成本;

3、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和发展立体停车设备的制造业,通过鼓励措施和加大研发投入,开发生产能够满足机关、社区等不同特点的立体停车设备。

篇8:解决旧小区停车难——我的建议

一、政府主导, 市场方法

老旧小区私车停放问题, 一是要结合改造重建解决, 这是最终的出路。但是, 对于尚无条件纳入改造计划的老旧小区, 这个办法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可望不可及。那么, 是否换种思路, 采取政府搭平台, 运用市场手段, 通过征收置换某幢建筑, 政府给予适当补贴, 将其改造建设为立体停车库以解决停车困难。如果形成规模效应, 还能运用市场化手段培育专营投资管理公司, 投资建设和管理小区立体停车库, 使小区车库改造工程走向可持续化的轨道。

二、控制小车, 提供服务

在对小区车位挖潜扩容的同时, 管理和服务应当创新。一是上海实行车辆年度额度指标控制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 以有效地控制私人小汽车的增长。二是创新社会服务, 对没有小车的家庭提供可替代私人小汽车的服务, 如多样化的出租车服务, 实现就医、就学等接送车服务。三是发展社会租车服务, 提供举家出游等休闲服务。总之, 应采用一系列的控制车辆增长手段和培育多品种车辆的社会服务体系, 满足必要的个性化交通服务需求。

三、抑制个体交通, 发展公交

对于私人小汽车发展, 除了进行刚性的控制和提高个性化交通社会服务水平之外, 积极发展轨道交通、地面公共交通, 并优化公交线网服务系统, 高效地实现对个体化交通吸引的目标, 是上海等特大型城市有效解决交通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四、规划引导, 源头控制

重视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引导, 控制特大型城市人口规模。目前, 全国正在步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道路, 通过城镇化发展, 控制人口向北上广等特大型城市的迁移, 从源头上控制车辆需求的增长, 这是未来上海城市发展必须认真思考、形成对策并付诸实施的行动计划。否则, 不仅仅是老旧小区的停车问题难以解决, 就是社会交通也会无序发展, 还会给城市健康发展制造新的麻烦, 形成恶性循环。为此, 必须认真加以对待, 做好事前谋划、事中控制。

篇9:中小城市停车难问题的对策建议

摘 要:城市停车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停车难已经从大城市蔓延到中小城市,成为中小城市不得不面对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綦江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走访问卷等方式,对中小城市停车难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城市;停车难;对策建议

随着城市交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开始大量进入普通家庭,由此引发的停车难问题逐渐从大城市蔓延到中小城市,已经成为中小城市不得不面对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綦江区停车难问题已经逐渐影响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活环境保护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笔者以綦江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走访问卷等形式,对中小城市停车难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一、停车难问题现状及成因分析

近年来,停车难问题逐渐成为影响中小城市发展和城市形象的重要问题和难题。綦江区在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同时,也不得不正视停车难的问题。

1.停车供需失衡,车位严重缺失

截止2015年12月,全区机动车保有量近14万,其中私家车占近一半。近3年来,私家车每年净增近6000辆,呈现暴增趋势。以文龙街道为例,目前登记在册的小区泊位数6126个,道路临时停车位3681个,车辆泊位比4.6:1,与国际通行惯例1:1.2的车辆泊位比,车位缺口近5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私家车进入到高速增长阶段,城区小车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停车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扩大,泊位缺口也将越来越严重。

2.停车规划滞后,缺乏前瞻预判

过去的城市规划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停车场和停车位,没有预见到汽车销售的高速增长,这种历史遗留问题使得车位需求很难满足。除了东部新城的车位规划配置比较合理外,老城区、开发区及商圈停车配给明显不足,以前修建的小区在车位规划配置上达不到标准,车位数量少,甚至被挪作他用。没有预留规划用地,停车场的建设明显滞后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3.车辆随意占道,阻塞交通出行

我区未形成停车产业化,也未对规范停车进行宣传,因此很多车主没有树立规范停车的意识,对小区的道路和对外车库及背街道路划定的一定数量停车位要收费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抵制;临街商铺利用废旧物品占道,进一步缩小机动车停车空间;机动车停车大多选择占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导致道路更加拥堵,车辆行驶不畅,甚至造成区域交通瘫痪,对道路交通带来难题。

4.存在多头管理,部门职责不清

目前涉及停车管理包括交通、公安、市政、建委、规划等多个部门,管理上存在重叠交叉,又相互脱节,在停车问题很难达成一致共识,无法做到统一协调管理,这就势必导致权限不明、职责不清,各自为政,执法力度弱等问题,停车难问题很难从政府行政力量着手得到有效推动。

5.小区环境破坏,生活出行不便

受历史因素影响,过去多数小区规划设计不科学,造成小区车位数量明显不足,出现车辆占用小区道路,并逐渐挤占小区休闲空间和绿化带,给小区居民带来汽车尾气和噪音,对小区环境造成破坏,引发车主和物业、小区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等问题,从而影响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二、停车难问题的对策建议

要改善和解决停车难问题,必须加大对停车难问题的重视,多管齐下,采取长远和现实相结合的方式,制定有力措施,才能有效缓解,改善人们生活环境,促进城市交通的有序健康发展,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深挖潜力,尽量增加停车泊位

停车难问题的解决关键要增加停车位,因此多开发停车场,增加停车泊位才能有效缓解这一难题。

新城区及新开发的小区要做好规划设计,充分考虑私家车暴增情况,将停车位按照国际标准1:1.2甚至更高的比例配比,规划部门可出台相应政策,将车位部分不纳入容积率,以鼓励开发商多建设停车场。同时,对建筑在设计施工初期进行交通影响评估,确保有足够的车位配置。

对于老城区、开发区及商圈,可利用空间有限,要在现有基础上想方设法增加停车泊位。采取充分调查统计闲置土地、地下空间,适当放宽公共停车场建设用地类型,全方位开拓停车空间,尽可能向立体空间发展;鼓励开发企业在建设中合理增建停车场,开发临时或长期的停车场,以缓解停车难问题;加强人防工程体系建设时,考虑利用地下空间,建立地下停车场;在商圈和车辆密集地,统计周边停车泊位情况,推广智能立体停车库,缓解交通拥堵情况;鼓励机关部门和公司开放停车场,供居民错峰停车使用;建议在远离城市主干道或市民集聚地的城郊地区建立货车、挂车等中大型车辆停车场。

2.齐抓共管,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停车问题涉及多个部门,需要结合各部门分工,从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入手,建立分工明确、高效联动的多部门协调管理运行机制。规划部门要放远眼光,对城市停车作出科学规划设计;城建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依法行政,将相关规定落到实处;宣传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树立规范停车意识;交通、公安、市政等部门对停车运营和管理加强监督巡查,对乱停乱放、违章占道的车主和商铺进行批评教育,同时加强管理,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处罚。

3.加强管理,制定合理收费标准

将停车纳入市场元素,鼓励停车管理产业化发展。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成立停车行业管理机构和停车行业管理协会,加强对停车行业的统一管理。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停车时间及收费管理做出规定,并通过行政部门或停车管理机构予以保障,发挥资源最大化效能。比如晚上8点后到第二天早上7点前,这一时段的人行道和各道路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可辟为临时停车场,实行停车免费,其他时段根据车流量和停车位的具体情况,实行收费,对超时停车实施高收费。对占道经营或者利用废旧物品无偿占用公共空间的行为要予以批评教育,并给予一定的处罚。在不影响行人通行的情况下,在人行道上划定摩托车停车位,实行摩托车和私家车分开停放,合理利用公共空间。

4.做好宣传,鼓励文明规范停车

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微信及网络等多媒体平台,做好对停车时间和收费管理相关规定的宣传;鼓励市民遵守交通规则,做到文明规范停车,鼓励短程距离尽量乘坐公交或者步行。对违法停车的要加强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要給予一定处罚。

作者简介:

篇10:倡议市民文明停车建议书

品质大良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积极营造文明交通环境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营造安全、畅通、有序、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特向广大市民朋友们发出以下倡议:

一、争当文明规范有序停车的践行者

请自觉将机动车停放在机动车停车位内,非机动车(含电瓶车、自行车、三轮车等)停放在指定的非机动车停车位内。

二、争当文明规范有序停车的劝导者

请您积极参与到规范有序停车劝导活动中来,劝导亲戚、朋友和家人按要求将自己的爱车进位进库,要文明规范停放车辆。

三、争当文明规范有序停车的宣传者

请您积极主动宣传文明规范停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带动身边市民自觉践行文明交通行为,养成文明规范有序停放车辆的良好习惯。

朋友们,文明是一个城市最美的名片,我们都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更是城市文明的建设者。文明交通需要全社会人人参与、共建共治、共同维护。衷心希望大家从今天做起,从点滴做起,从你我做起,对所有不规范、不合理、不文明的停车行为说“不“,为建设文明顺德品质大良贡献自己的力量。

xx社区居民委员会

篇11:停车场管理服务建议

人行道是为行人提供安全通行的道路,但近年来,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城市停车压力越来越大,人行道违章停车现象日益突出,占用盲道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中心城区尤为严重,给行人特别是盲人带来不便。影响了居民的正常通行,有损于一个文明城市的形象,群众反响较大,亟待规范和整治。

一、现状和分析

1、机动车夜间停放挤占人行道和盲道。例如,沿河东路双磨胡同、东关路段等。主要是旧小区紧靠马路,建成年代早、规划不全面、设施落后,没有停车位,无法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没处停车,一些住户经常堂而皇之地将机动车停放在人行道上,塞满整个人行道。

2、机动车强行霸占人行道和盲道。例如,中心路沿河路以东路段等。主要是地处中心城区,周边既有行政中心,又有商业中心,是居民出行、购物的必经区域,停车位很少,机动车霸占人行道和盲道停放,影响行人通行安全。人行道和盲道被机动车“霸占”后,行人被迫冒险行走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出现了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并线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行人的通行安全。特别是中心路小学段,每当学生上下学之时,学生接送车十分拥挤,一些机动车还“霸占”

了行人道,许多学生与家长只能冒险行走机动车道,在车辆之间来回绕行,可谓险象环生。

3、机动车抢占路口人行道和盲道。为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全区各路口全部进行了集中整治,将人行道和盲道顺延至路面,修建了无障碍通道,为行人出行特别是盲人提供了便利和安全,是一个城市文明的亮点。但是,人行道和盲道的顺延也为机动车提供了无障碍条件,使机动车可以很顺利的驶上人行道和盲道,将路口完全堵死了。

二、意见和建议

1、加快规划、建设和整合停车场地进程,努力为群众停车提供方便,加强对老旧小区公共停车场建设和改造工作,对有停车条件的人行道逐步进行改造,在不影响行人通行安全的前提下,划设专门的停车位。

2、对中心城区现有的停车场,如银座停车场、第五季地下停车场等进行统一规划,提高他们的利用率,鼓励和督促车主将车辆停放到停车场区,减少路边停车对人行道和盲道的占用。

3、在路口顺延处增设科学合理的“隔离桩”,既阻止机动车驶入,有不影响行人特别是盲人的行走,从根本上杜绝机动车驶入人行道的可能。

4、针对机动车乱停放的现象,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交警部门应加大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特别是机动车非法停放

人行道和盲道的查处力度,切实提高管理实效,警示居民乱停车行为,还人行道于行人。

上一篇: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医疗策划书下一篇:妊娠期心脏病护理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