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运行分析

2024-04-23

电子信息产业运行分析(精选8篇)

篇1:电子信息产业运行分析

今年是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战略方针,全面向小康社会迈进的重要一年,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广大电子企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积极克服伊拉克战争和非典型肺炎对经济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去年平稳发展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出现了快速强劲的发展势头,为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调控目标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局。

工业生产强劲增长主要产品产销两旺

在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主要电子产品产销衔接较好,全行业产销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根据我部重点产品监测情况,大部分产品产销两旺,增幅较大的产品有手机、台式及笔记本电脑、背投彩电、打印机等,彩电、显示器、集成电路等产品也保持两位数增长幅度。

经济运行呈现四大特点

一、通信及计算机类产品发展速度加快,家用视听产品增幅有所回落。

由于电信运营商加大网络扩容力度、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出口形势持续看好以及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今年开局以来,通信及计算机类产品一改去年以来的低迷势头,发展速度出现强力反弹,一季度增幅为42.2%,对全行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为63.8%,拉动全行业生产增长19.4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类产品增幅达到50.8%,拉动全行业生产增长30.3个百分点中的11.8个百分点,成为行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电子元器件行业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一季度电子元器件类产品生产增长23.6%,对全行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为24.2%,拉动行业增长7.3个百分点。一季度电子元器件产销量、出口均保持较大增幅,其中光电线缆行业增幅较大,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50%;电声器件产量增长约为30%;在阻容元件方面,片式瓷介电容器产量增长约30%;另外,磁性材料、印制电路板、半导体分立器件、集成电路等产品的销售收入也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幅度。

一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受国内市场需求稳定、出口增长较快等因素影响,计算机类产品和家用视听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两个行业一季度实现利润分别为24.9亿元和13.6亿元,同比增长57.1%、46.4%,对全行业利润增长起到了极大的拉动作用。

三是自去年以来,不少外向型企业所接出口订单增长较多,如深圳赛格由于出口订单猛增,一季度彩管出口额增长37%,集成电路增长22%。加之不少跨国企业将生产基地转入我国,国内合资或独资加工企业出口订单大增,如dell将生产基地转入我国福建后,接单大幅增长,一季度微机出口增长68%,使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

四是一些企业转制初见成效,如无锡华晶在港资控股后,生产经营策略发生重大调整,目前已扭亏为盈。

五是高附加值产品发展迅速,如背投彩电、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等产品产量不断增长,占全部产品的比重不断提高,这些产品利润空间相对较大,因此也使企业利润有所增长。

当前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手机、计算机、集成电路等产品出口增长较快,成为拉动全行业出口的主要力量;二是外商来华投资持续增长,一些跨国公司调整发展战略,如dell公司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将其设在马来西亚的加工点关闭,陆续转移到我国福建生产,目前生产状态已经十分稳定,产量不断提高,客观上也促进了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增长;三是在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进口过快,手机散件和自动贴片机等产品表现得尤为突出,造成贸易顺差比去年同期大幅度减少。

四、各地区发展情况差异显著。目前电子信息产业仍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且由于外资、技术、人力资源、信息等资源不断向这一区域集中,因此产业规模有扩大的趋势,但在东部地区之间,发展情况又有所差异。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发展势头良好,生产、销售、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对全行业发展,特别是经济效益增长的拉动能力增强,而北京、上海等地发展减缓,经济效益呈现负增长,对全行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中西部地区,如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发展迅速,且生产和效益同步增长。

一季度主要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情况

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亟待解决

2.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造成产品成本提高。尽管当前世界原油价格有所回落,但仍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使国内部分重要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生产资料价格在长期走低的情况下,今年一季度出现强力反弹,平均价格同比上涨6.6%,其中石油及其制品价格上涨29.5%,化工产品价格上涨8.4%,钢材价格上涨10.8%,部分地区电力供应出现紧张现象。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电子产品加工业形成压力,部分电子产品成本提高。

3.电子产品出口存在不确定因素。尽管一季度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形势良好,但应该看到,出口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出口形势“喜中有忧”。一是伊拉克战争对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二是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技术贸易壁垒和知识产权保护等贸易纠纷不断增加,可能会影响我国电子信息产品扩大出口;三是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发展,将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活动和产品进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5.市场竞争加剧。目前竞争手段已经从单纯的价格竞争,发展到质量竞争、技术竞争、销售渠道方面的竞争,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趋势也日益突出。

篇2:电子信息产业运行分析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 高素梅

2011-6-10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中央促进经济加快平稳发展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工业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态势,运行质量相对较好,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为“十二五”发展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1年一季度产业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一季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全行业的生产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一季度全国工业的增加值增速达到了14.4%,比去年的三四季度提高了0.9%和1.1%,三月份本身月环比提高0.7%,工业执行的质量和效应也正在好转;工业利润实现34%增长,利润率为

6.6%,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9%。中小企业的活力也在日益增强,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速度达到了16.8%,高出全国工业2%,利润和税金分别增长41.7%和31.3%,占全国工业比重均超过60%以上,中小企业今年年初的活力日益增强,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缓解就业压力的作用。二是全行业出口继续保持良好的恢复态势,一季度,外贸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8.3%。三是区域的发展协调性也在明显的增强,中西部的增长潜力加快释放,增速明显高于东部。四是信息化水平迈出了新步伐。一方面是互联网兼容用户快速增长,同时,网民的数量明显增强,电子商务交易额也大幅度增加,比2005年增加了3倍。此外,三网融合稳步推进。去年选择的12个试点地区目前运行良好,网络覆盖稳步推进,信息服务质量日益提升。3D发展进展良好,1~3月份累计3D用户已经达到了6190万户,本年新增用户达到了1480余万户。3D新增用户的增长,对整个移动用户贡献率达到47.6%。

由此可见,电子信息产业一季度开局良好,从规模和效益上看,电子的增加值增速一季度达到15.3%,高出整个工业0.9个百分点,利润增长42.2%,利润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产品升级加快,平板化、网络化、绿色化的趋势明显,平板电视占比超过了80%以上,从今年整体情况来看,3D已经成为市场销售热点,但目前仍是以理念为主,真正销售量从总体规模上看还有不足。产业投资发展迅猛,今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由宽松到稳健,今年新增的投资增长应该占整个电子的全部投资超过40%以上,主要体现在元器件、光谱产业上。

2011年产业发展运行环境分析

从总体态势上看,各国经济在刺激政策的持续的推动下,全球经济复苏较好,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没有完全消除,影响经济运行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短期内全球经济仍然是在曲折艰难中缓慢复苏。一方面发达经济体的内升动力依然不足,另一方面消费信心和投资的意愿依然不足,此外,科技进步转化的长中期性目前为止没有改变,科技进步的转化现实生产力依然不足,还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期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后劲还有一个需要过程。

全球经济进程不均衡,政策协调难度加大。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不平衡。另一方面,资源型和消费型国家之间不平衡。另外,发达体与经济体经济发展进程日益分化,发达国家财政赤字和债务危机影响了整个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由于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投放大量刺激经济的一些政策资金投入,使得发展中国家通胀压力继续加大,像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球经济增长。

干扰经济持续复苏的因素也在增加。一个是全球贸易保护在加强。2010年,我们国家遭遇到的贸易保护调查46起,金额约为70亿美元,比上年有大幅度的增长。

调查重点是信息产业,有LED和软件等。在另一方面,近期美国在质疑我国新能源包括稀土,接下来,稀土成为很可能争议的热点。另外一些国家更加关注我国

TWO的承诺,以及利用多变双边会谈,不断向我们施加经济压力。同时,股市和汇率波动的加剧,使得外贸企业增加成本压力,美元贬值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的影响。

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加快全球各国为加快本国经济全民复苏,各国都在加大了对本国产品出口力度,都在想通过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出口,来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的份额,提升本国的国际竞争实力。另一方面日本地震,导致了世界竞争加剧。由于地震影响,使得整个产业链出现了一些供货紧张,这样导致了全球包括我们国内的一些企业都会受到影响。比如像欧洲半导体价格,出现上涨了25%以上。

从国内情况来看,经济发展正处在回升相好和稳定增长关键期,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产业平稳发展,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为产业发展增进后晋,宏观调控力度的增强,货币政策从宽松转向稳健,通胀压力上升,使得产业发展存在不确定因素。

首先看一下有利因素,一个是各级政府“十二五”规划项目储备发展比较良好,对我们整个产业发展后劲有一定支撑的力度。例如广东省,那么数字家庭应用示范基地,还有平板显示基地,以及战略经营产业材料研发等。这些都开展了产学联动机制,对整个产业发展后劲起到了支撑作用。

二是产业转移,进一步支撑优势企业的发展,发展的优势。目前中西部地区发展已经进入到快车道,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应该说正在开展。

特别是从去年年底情况来看,中西部的整体发展速度,应该说是高于平均水平,占全国的比重在明显提升,产业转移的趋势,我们认为在进一步的加强。这种趋势的发展,我们认为更加有利于支撑优势企业,使他的优势更加发挥。

第三个是战略吸引产业推动经济加快发展,国务院在今年出台了32号文件,鼓励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总共提出了七个方面,和我们关系较多的是新一代技术,新能源以及高端制造,像这些我觉得都是对我们整个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市场空间。

工信部提出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相结合,要用新技术推崇新产业,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要抓好行业指标的规划措施,要注重发展生产型行业,这个战略性生产提出了一些措施,那么像这些我觉得对我们产业发展有一定良好的支撑。另外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仍然具备较大的运用空间。

从财政支出情况看,我国的财政仍然具有较强的扩能力,国债和地方余额合计起来占GDP不足40%,和国际上规定的警戒线差的很远。另外就是国家继续实施家电下乡、以旧换新,以及包括新闻连接的政策像这些在进一步支持和产业发展,从宏观政策看,国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这个政策继续实施,战略新兴产业政策,逐渐的推出和落实。从产业看三网融合,发展新一代融合技术,支持重大专项等等这些产业政策,都在逐步的落实,这些都有利于支持产业发展。最后是转方式调结构,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

一个是两化深度融合,工信部提出了几项措施:加强工业和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推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装备制造和技术改造应用,推动智能电网和信息的发展,这些和信息产业息息相关;另外是加快发展服务业;第三是发展新一代的通信技术;第四是推动国家专项技术的转化,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这些对我们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应该说是有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有一些不利的因素,比如调控政策的滞后影响,仍然是不容忽视的,像国家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以及清理地方政府融资的平台,治理产能过剩,这些会影响行业投资进展,另外取消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以及各个城市大中城市在解决交通拥堵,出台了一些限制的措施,这会影响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减少部分产品出口退税,近期国家在讨论,要缩减贸易顺差,这样可能要对出口产品的退税政策进行调整,我们应提前做一些前期准备,哪些产品我们认为是可以减的,哪些是不减的做前期准备,也好给国家修订政策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同时对产业发展,应该说起到一些保护的作用。

另外,通胀压力与生产成本攀升也不容忽视,从去年下半年以来,CPI和PPI大幅增长,今年三月份CPI超过5达到5.3%,由于流动性过剩,农产品价格上升和成本推动要素价格不断上涨,使得CPI上涨,这样也致使企业生产成本的压力不断积累,今年1~3月份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以及出厂价格出现了倒挂,工业储量价格同比增长是5.5%。工业品购置价格同比增长9.6%,倒挂了4.1%。劳动力产品增长15%到20%,财务产品平均增长2.8%,以及支出增长27.7%。这些使得企业整体的经营成本上升,而且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企业经营成本已经超过了越南、菲律宾30%以上。这些对企业发展都是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还有资源环境约束,在进一步增强。

近几年我们国家由于粗放式发展,高污染高排放,环境损伤严重,为了加快解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强化污染排放标准,限制排放的物种也将增加,区间发展的空间和排放空间也会详细的增加,还有日本地震对我国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国家大部分半导体来源于日本,日本震后,我们国家很多企业要寻找新货源,一方面在货源上增加难度,另一方面提高了成本。

同时在短期内引起国内原材料尤其元器件产品价格的上涨,从北方的中关村的市场价格和深圳的市场价格来看,今年一月份整个国内半导体上涨10%,元器件价格上涨10%。这些对我们下半年的企业发展,应该说是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有些企业库存,原材料购置价格,存货出现了问题。

篇3:电子信息产业运行分析

其中,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统计内规模以上企业个数为167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98.07亿元, 同比增长15.10%, 实现利润148.69亿元, 同比增长19.75%, 实现利税228.69亿元, 同比增长18.84%;分别比1-7月份增幅提高1.08、5.5、2.6个百分点, 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幅高出5.39、20.08、17.12个百分点, 比全国信息产业增幅高出17.8、40.5、28.67个百分点。

软件业统计内规模以上企业个数为543家, 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50.44亿元, 同比增长17.64%, 比上月增幅提高1.31个百分点, 实现利润16.79亿元, 同比增长45.3%, 比上月增幅降低2.96个百分点, 实现利税30.73亿元, 同比增长48.37%, 比上月增幅降低0.29个百分点。其中, 软件产品收入72.84亿元, 同比增长26.66%;软件技术服务收入49.06亿元, 同比增长61.78%;系统集成收入46.12亿元, 同比增长1.35%;嵌入式软件收入82.38亿元, 同比增长3.6%;软件业务出口19789.55万美元, 同比增长13.75%, 其中, 软件外包服务出口6712.85万美元, 同比增长34.91%。

1-8月份重点产品中手机、程控交换机、移动通信基站、服务器、电视机、台式微机等产品保持了13%以上的增速。其中手机生产3201万部, 同比增长13.71%;程控交换机生产238.12万线, 同比增长42.54%;移动通信基站生产579.97万信道, 同比增长316.11%;服务器生产8.53万台, 同比增长18.31%;电视机生产676.23万台, 同比增长13.25%, 半导体分立器件生产54.85亿只, 增长0.09%;截止8月份高端彩电产品发展迅速, 特别是液晶电视机共生产454.85万台, 同比增长147.93%, 比上月增幅提高11.44个百分点, 比去年同期提高37.8个百分点, 占电视机的比重达到67.26%。而传统CRT彩电产量243.72万台, 同比下降44.6%, 占彩电的比重36.04%, 比去年同期下降低了28.19%;部分产品受金融危机影响和去年相比呈下降趋势, 打印机生产360万台, 下降10.89%, 传真机生产238.5万部, 下降13.65%, 电子元件生产90.39亿只, 下降37.48%;

各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超过全省平均增幅的有莱芜、淄博、枣庄、菏泽、烟台、日照、聊城、济宁8个市, 分别增长167.91%、32.9%、30.38%、28.87%、26.04%、20.38%、17.43%和16.38%;利润增长超过全省平均增幅的有滨州、临沂、枣庄、烟台、东营、淄博、济南、济宁和菏泽9个市, 分别增长983.23%、50.37%、45.43%、33.06%、30.12%、27.81%、26.23%、21.07%和20.48%, 利润负增长的是莱芜、潍坊、德州、和威海, 降幅分别为72.65%、16.63%、14.11%和7.35%。

篇4:电子信息产业运行分析

2003年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加快,电子专用设备和计算机类产品生产快速增长,增速分别超过全行业发展速度116和30.9个百分点。特别是计算机类产品的产销规模占全行业比重迅速攀升,由2002年的27.3%上升到2003年的33.6%,提高了63个百分点,名列全行业主首。通信类、元器件类、家用视听类产品产销规模占全行业比重由2002年的21.6%、24.5%和16.8%下降到2003年的19.5%、22.9%和15%,分别下降了2.1、1.6和1.8个百分点。

二、全行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2003年全行业经济效益不断好转,经济效益总体指标为160.4%*,高出全国工业经济效益指数10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12.9%,比2002年提高了1.05个百分点,高出2003年全国工业水平2个百分点;2003年全行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增长10%,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5%,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分别高出全国工业水平1个和0.8个百分点;2003年全行业资产负债率为56.3%,比上年下降了0.8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为16次,比上年加快了0.2次。

三、全行业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3年,我国各电子生产企业更加注重企业的研发能力,产品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一些高附加值和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取得了长足进步。

软件和集成电路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取得了新的进展,方舟、龙芯系列芯片和Linux软件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有了新的突破;国内品牌手机企业在第二代移动手机的应用层软件、射频模块设计技术、核心芯片及协议层软件等开发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通信系统设备研发取得了群体性的突破;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发达到了0.25~0.18цm水平,目前我国研发能力已快速进入国际主流技术水平。

四、国际市场开拓力度逐步显现

目前,我国大部分电子企业不断加大开拓国际市场力度,产品出口进一步增加。特别是一些国内生产企业在稳定国内市场的同时逐步加大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不断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中国跨国公司,使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海外研发中心规模以及产品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2003年,全行业中电子家电类产品前5家、通信类产品前10家以及软件业前15家等生产企业均在国外建有研发中心或生产线,其海外市场的收入占本企业的总收入大部分都超过20%以上,为全行业出口增长作出了新的贡献。

五、资企业对全行业经济增长的作用继续攀升

2003年,由于外商投资环境进一步好转,电子外商投资企业进一步增加,规模迅速扩大,拉动全行业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增强。2003年,电子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共4026个,占全行业企业个数的23%,但完成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工业增加值、出口额占行业的比重均超过一半以上,分别为67.5%、57.9%、52%和82.7%,对全行业经济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通信类产品对全行业经济效益增长贡献最大

2003年,电子信息产业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拉动下,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产销规模比例不断变化。但从经济效益增长状况看,虽然通信类产品产销规模占全行业比重小于计算机类产品14.1个百分点,对全行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最大。2003年通信类产品完成利润总额177.2亿元,位居全行业之首,在全行业中占25%,分别高出计算机类和电子家电类产品5个和13.9个百分点。2003年通信类产品上缴国家税金72亿元,在全行业中占27.6%;分别高出计算机类和电子家电类产品17个和12.9个百分点,是拉动全行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

七、国内品牌手机企业内销币场份额继续扩大

2003年以来,国内品牌手机生产企业充分发挥价格低、性价比高、服务好、消化吸收快、政策支持的比较优势迅速崛起。全年国内品牌GSM手机生产4830万台,销售4732.9万台,分别占手机总产量和总销量的30%和29.5%,占国内市场销售的54.7%,比2002年提高了15.5个百分点。波导、TCL、康佳三家企业进入了全行业产、销前十名,生产、销售总量分别占国内品牌企业生产、销售总量的56.6%和56.3%,国内市场占有率为31.6%。特别是波导手机的国内销售量已超过全部外资企业跃居全行业第一。

八、软件产业快速成长

2003年以来,我国软件产业在2002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对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2003年软件企业认定达8582家,软件登记1.8万个,完成软件与系统集成收入1600亿元,比2002年增长45%,完成软件出口额20亿美元,增长33%,创历史最好水平。尤其是嵌入式软件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与传统产业日益紧密结合,并被广泛地应用于信息家电、通信产业及工业控制等众多领域,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产品发展迅速增长,嵌入式软件收入占纯软件产品的比例不断提高,由2002年的40%提升到50%以上,进一步加快了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步伐。还有智能卡、工交卡、一卡通等产品随着我国智能技术水平和产品智能化应用的提高,产销也出现了大幅度增长,全年增幅高达80%以上。

九、产业规模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

随着信息产业部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的不断推进,各电子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经济规模继续向优势企业集中、人才继续向优秀企业流动、市场份额继续向名牌产品扩大,全行业不断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大公司、大集团企业,特别是还出现了一些中国的跨国公司,如海尔、华为、创维、TCL、联想等大企业在国外均设有生产企业或研发中心,在国际市场上也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实力。这些企业的快速成长对全行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电子百强企业2003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5933亿元,比上年增长21%;实现利税444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实现利润240亿元,比上年增长20%,这三项指标分别占全行业的31.5%、44%和34%。

十、沿海地区增速依然强劲

篇5:电子信息产业运行分析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8日】 【来源:运行监测协调局】 【字体:大 中 小】

2011年上半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体运行态势良好,各项指标增速基本达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生产、出口、效益增速出现起伏,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迅猛,内销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下一步,形势中不确定因素很多,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迫切,仍需密切跟踪形势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一、总体情况

(一)生产增速出现起伏。2011年4、5月,规模以上制造业生产增速连续回落,6月份出现反弹,增加值、销售产值分别增长15.6%和22%,比5月增速分别提高4.2和5.4个百分点。截止到6月底,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5%,高出工业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34229亿元,同比增长21.8%。

软件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8065亿元,同比增长29.3%。

图1 2010年至今制造业增加值每月增速情况

(二)效益增速放缓。前5个月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542亿元,同比增长21.0%;利润981亿元,同比增长12.6%。值得关注的问题:(1)效益增速有所回落。3-5月,全行业销售收入分别增长23.6%、17.1%和16.8%,增速逐月回落;5月利润出现负增长(-5.9%)。(2)亏损情况依然突出。全行业共有亏损企业3377个,亏损面(22.8%)和亏损额增速(54.5%)仍处于较高水平。(3)企业成本压力较大。受原材料涨价、人力成本上升和货币政策收紧影响,前5个月行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长21.7%,高出收入增速0.7个百分点;利息支出增速达34.8%。

(三)投资增速高位回落。2011年上半年,电子信息产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960亿元,投资规模已超过去年前三季度的水平,同比增长67.6%,增速高于去年同期26.6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工业投资40.7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增速(37.5%)比4、5月份分别回落52和31.4个百分点。光电器件和新能源电池成为拉动行业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贡献超过四成。家用视听行业投资相对低迷,上半年投资同比下降9.6%。

(四)外贸出口平稳增长。2011年上半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除5月份出口增速略低外,其余各月出口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截止到6月底,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5254亿美元,同比增长15.6%;其中,出口3035亿美元,同比增长15.8%,占全国外贸出口的34.7%;进口2219亿美元,同比增长15.2%,占全国外贸进口的26.8%。

二、主要特点

(一)主要行业生产增速回落,基础行业仍是主要的增长点

主要行业增速回升。6月份,通信设备、计算机、电子器件、电子元件销售产值分别增长29.1%、15.8%、24.8%和21.9%,比5月提高19.9、4.1、2.7和4个百分点,其中通信设备成为增速回升最快的行业;软件业务收入增长32.9%,增速比5月份回升3.6个百分点。家用视听行业销售产值增速(15.9%)有所回落,比5月增速回落3.6个百分点。

基础行业仍是拉动行业增长的主要力量。1-6月,电子器件、电子元件行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28.5%和23.1%,比行业平均水平高6.7和1.3个百分点,对行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四成。其中光电器件仍是增长最快的领域(增长40.3%)。软件业务收入增长29.3%,比制造业增速高7.5个百分点,其中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分别完成收入1073和761亿元,同比增长34.5%和36.5%。通信设备、计算机、家用视听行业销售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0.9%、15.3%和13.7%,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图2 1-6月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要行业增速对比

主要产品增速回升。从我部重点监测的37个产品看,6月生产增速比5月提升的有23个产品,占比达62.1%。截止到6月底,全行业共生产手机50471万台,增长16.3%;移动通信基站4106.7万信道,增长68.1%;程控交换机1455.6万线,增长25.6%。微型计算机14496.5万台,增长27.4%,其中笔记本电脑增长21.6%,占比达74.3%;数码相机3843万台,下降3.6%。彩色电视机5028万台,增长0.3%,其中液晶电视增长10.0%,占比达74.5%。集成电路405.5亿块,增长25.2%;发光二极管(LED)392.8亿只,增长26.4%;液晶显示模组4.1亿套,增长19.9%。

(二)出口增速小幅回调,内销贡献率稳步提升

今年以来,全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速4、5月连续回落,6月份出现反弹,增速(13.8%)比5月提高

6.7个百分点。其中内资企业出口增速扭转5月负增长局面,6月增速(29.8%)比5月提高34.5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设备行业出口快速反弹,对全行业出口贡献率超过50%。其中6月通信设备出口扭转5月负增长局面,增速达26%。截止到6月底,全行业出口交货值18784亿元,同比增长14.2%;出口依存度(54.9%)比去年同期(58.5%)下降3.6个百分点。

内销始终保持较快发展,6月全行业内销产值同比增长32.5%,比5月增速提高1.5个百分点。上半年累计实现内销产值15445亿元,同比增长32.5%,内销对全行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9%,比一季度(59.0%)提高2.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39.3%)提高22.6个百分点。家电下乡产品销售5093.8万台,实现销售额124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7%和83.7%。

(三)东、中部地区增速小幅回落,西部地区增势明显

1-6月,东部地区实现销售产值30298亿元,增长18.4%;出口交货值17809亿元,增长11.8%,二者增速比前5个月分别回落0.2和0.7个百分点。河北、天津、江苏、浙江、辽宁、福建、山东、销售产值增速均超过20%;上海销售产值增速与去年同期持平;北京销售产值同比下降8.2%。

中部地区生产增速高位回调。截止到6月底,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累计增长51.0%和51.9%,比前5个月增速下降1.6和5.7个百分点。沿海省市的周边地区均保持快速增长,湖南、江西、安徽、河南销售产值增速分别达到76.2%、65.5%、59.8%、47.2%。

西部地区增势明显。截止到6月底,销售产值累计增长64.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3.1个百分点。其中6月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增速分别为83.6%和215%,比5月分别提高24.6和148个百分点。四川、重庆增长较快,销售产值分别增长54.7%和218.2%,二者合计占西部地区的81.0%。

图3 东、中、西部地区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完成情况

(四)各类型企业增速均有所回升,内资增速保持领先

6月,内资、港澳台、外商投资企业生产、出口增速均有所回升。其中内资企业生产、出口增速比5月分别提高7.8和34.5个百分点;港澳台企业分别提高5.2和3.6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分别提高

4.1和3.1个百分点。

截止到6月底,内资企业实现销售产值9563亿元,同比增长30.6%;出口交货值1923亿元,同比增长18.9%,高出行业平均水平8.8和4.7个百分点。其中民营企业增长较快,实现销售产值3417亿元,增长38.7%,快于行业平均水平16.9个百分点。三资企业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分别为24665亿元和16861亿元,占行业比重(72.1%和89.8%)比去年同期(74.0%、90.2%)分别下降1.9和0.4个百分点。

图4 1-6月内外资企业销售产值增速情况

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上半年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发布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6日】 【来源:运行监测协调局】 【字体:大 中 小】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各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带动下,电子信息产业投资迅猛增长,成为拉动产业发展和工业投资的重要力量。主要特点如下:

一、投资增势迅猛,新开工项目明显增多

上半年,电子信息产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960亿元,规模接近去年前三季度水平,同比增长67.6%,高于去年同期26.6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工业投资40.7个百分点。自二季度起,投资增速高位回落,6月份增速(37.5%)比4、5月份分别回落52和31.4个百分点。

上半年,电子信息产业新开工项目3693个,扭转去年同期负增长局面,同比增长62.6%。其中,电子元件、信息机电和信息化学品等领域新开工项目增长最快,增速分别达67.2%、82.5%和154.2%。

二、基础元器件领域快速增长,视听行业相对低迷

上半年,电子元件、器件和信息机电行业分别完成投资722、1009和899亿元,三个领域投资占全行业的66%,同比分别增长75.3%、57.7%和120.3%,其中光电器件和新能源电池是投资最多、增

势最突出的领域,投资达到639和728亿元,增长100%和128%。

上半年,整机行业受结构调整的影响,增长放缓。视听行业明显下滑,同比下降9.6%;通信设备行业投资增长放慢,同比增长18.3%,低于全行业49.3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下降23.4%;计算机行业在平板电脑、一体机等热点带动下,增长相对较快,上半年完成投资322亿元,同比增长53.5%。

2010-2011年上半年部分行业完成投资增速对比情况(%)

三、中部投资快速增长,东部投资大幅回升

上半年,中部地区完成投资1074亿元,同比增长69.4%,增速高于去年同期16.6个百分点,安徽、河南、江西、湖北四省在全国投资额排名中处于前十,其中安徽排位第三,完成投资287亿元,增速达100%。东部地区上半年完成投资2515亿元,同比增长76.2%,增速高于去年同期32.2个百分点,其中江苏、广东、浙江、北京投资上升较快,上半年增速超过90%。西部地区完成投资371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四川省完成投资208.8亿元,占西部投资的56%,同比增长74%。

四、内资企业仍是拉动投资的主体,港澳台商投资增势放缓

上半年,内资企业完成投资2946亿元,占全行业投资的74%,同比增长78.4%,高于全行业10.8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增势突出,同比增长达110%。

港澳台企业完成投资401亿元,同比增长32.6%,低于全行业35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增长

篇6:电子信息产业分析报告

[摘要]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已覆盖了我国的多个领域,其增速一直领先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型、先导型和

支柱型产业。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机构投资者都应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同时又要看清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政策、做出明确的投资决策。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创新;

一、电子信息产业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目前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排名世界第二,具有规模大、技术进步快、产业关联强等特征,也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战略性产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电子信息产业对中国GDP的比重贡献率逐步上升,发展到现在已明显高于其他产业的增长值,,整个国民经济增速不断下行,而电子信息产业能够与工业和国家形式深度整合,稳住工业的领先地位。同时,在这一期间,也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电子信息、科学研究、产品销售为一体的产业网络,并由此保证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增长保持至今。同时,随着我国经济政策的不断变化,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不断地优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所有的产品在研发、销售等方面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完善。而自20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体发展平稳,呈现出产了多方面的发展特征。

(1)产业总体实现生产销售平稳增长。自年初以来,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始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领先于全国工业水平2个百分点左右。全行业完成销售产值74096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比一季度和上半年提高1.2和0.6个百分点。

(2)产业效益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效益不断提升,利润总额由的1137.6亿元增加到3194.2亿元,年均增长18.2%,增长速度较快,但最近几年电子信息产业利润总额增长速度开始放缓。

(3)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进入提升期的趋势。自中国的出口额跃居世界第一后,其国际市场份额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与其他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虽然经过了的经济危机考验,但最终中国的电子设备工业逐渐适应了新的国际定位和市场形势,自20经历了小幅跌落后基本上稳定在0.12左右。同时,近年来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比较优势指数远高于1且不断上升,该指数值创历史新高。

(4)产业投资增长放缓。年1—9月,电子信息产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

产投资8624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回落0.4和1.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

(5)行业结构不断调整。目前,软件与元器件等基础行业继续成为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年增速比规模以上产业高,通信计算机和视听产品则比行业平均水平低;另一方面高端产品保持快速增长。

(6)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愈加突出。。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对全国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 30%,新增从业人员与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的比例接近1/20。

(7)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业规模大而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自身深层问题仍旧突出。还没有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规模性产业集群,生产效率、资源使用、环境保护等难以形成规模化优化调整。此外,电子信息产业以制造业为主,软件业、信息服务业占的比重低,发展不平衡。

2)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核心基础产业薄弱。电子信息产业一直追求高速、粗放型增长,注重模仿其他国家产业产品,而在自主研发方面仍较薄弱,自主研发产品科技水平不高,从而导致我国电子信息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力相对偏弱、附加值较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强。

3)缺乏高技术人才。国内的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欠缺,高校高素质人才外流情况严重,一定情况下制约了电子信息产业向技术和信息密集型产业转变。

4)产业发展不平衡,区域增长及内外资企业增速差距日益明显。今年来,中西部地区产业收入增长速度高于东部地区,同时,东部地区增速下滑又快于中西部地区。外资企业收入少于内资企业,而同时收入降幅又大于内资企业。

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探索性建议

(1)政策扶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扶持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完善体制机制,改善投融资环境,培育优势企业,扶持中小创新型企业,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促进产业结构有序调整。加速整合并促成一批面向中高端市场的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同时鼓励高新技术发展,支持产业技术创新;通过政策引导和规划,建立若干重点应用示范区,快速促进电子信息新领域的市场扩散和电子信息新产品的普及应用,拉动消

费与投资。

(3)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尤其是注重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逐步形成适应产业发展规划和现实条件的产业技术创新运行体系,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在管理调控方面的角色定位,通过政策法规的制定、体制改革的深化营造公平而有利于创新的市场环境,以激发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创新的内在动力。

篇7: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与对策分析

摘要: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振兴的重要支柱性产业,本文针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并制定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矛盾;对策性;

近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位居世界第一位,这其中离不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效益,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壮大,产品的在结构形式、涉及范围、商品种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提高,并且针对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链条进行了有效调整,在此状态下,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进入了集群型生产阶段。

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虽然起步很晚,但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就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逐步形成了一个以电子信息、科学研究、产品销售为一体的产业网络,并且保证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增长保持至今,在2008年以后这种增长速度更是高达每年25%的增长率。在这期间我国的GDP比重贡献率明显高于其它产业的增长值,并且成为了第三产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我国经济政策的不断改变而发生了优化。并且形成了十分完整的产业链,所有的产品在研发、销售等发面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对全球的行业开发呈现出十分强大的支撑作用。随着产业发展的不断集中,电子信息企业也出现了一种“扎堆”,的现状,这种现状变现为产业升级、市场需求、生产能力,同步增长,并且形成了良好的配套性产业形势。同时伴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素质整体提高使国民经济增长的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针对电子信息产业大发展一直采取鼓励进口技术、出口产品的政策。这样不仅缩短了关键技术的研发时间,同时使我国的电子产品能够追赶上国际上的信息产品,使电子信息产业增长不断加快。在出口范围上我们将产品定位面向非洲、南美等国家,这使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成为了具有较高附加值的电子产品,目前我国的电子产业的外贸发展程度超过60%,产品在出口和进口的同时能够具有十分良好的经济带动作用。

二.电子信息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虽然发展很快,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具有十分长足的进步,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高科技研究人才奇缺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植下导致很多技术长期依靠进口,虽然提高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销售率,但是却造成了电子科技人才培养的断档。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高密度型产业,它的核心竞争就是高科技人才的竞争。另外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很多小型的电子信息产业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完成人才的自我培养,这使很多人才外流到了外企,这是我国电子信息人才流失的主要问题之一。

2.技术进口引发的矛盾

我国的电子信息起步很晚,这与国际上发达的欧美、日韩等国家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并且在电子信息产品上来看在世界范围内还处于一个中下游的水平。所以为了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的技术性含量,就需要在国家电子和信息技术中使用大量的资金,进行先进技术的引进,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提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科技含量,但是也使我国的电子信息处于一个长期波动的范围内。同时因为技术引进风险小,极易诱导国家和企业往往只注重“引入”,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投入则相对较少,从而偏离技术引进的初衷;此外,外资企业的逐利性决定了它只可能着眼于短期经济利益,不会关心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长期技术进步的问题,特别是对一些核心技术,他们更是严格控制流出国门,所以国内大多数电子信息企业无一例外地缺乏核心技术,只能靠代加工别人的产品赚取辛苦的劳务费,技术进步则越来越成为了这些电子信息企业的“神话”。

3.企业缺少良好的创新意识

我国的企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都是相对薄弱的环境,这一点充电子信息产品的关键技术依赖进口就可以看出,同时很多产品缺少合理的自主品牌和知识性技术产权,使很多科技成果不能被实际性的转换,这使很多核心技术缺少专利性,导致电子信息企业在国际竞争过程中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提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策略

要想提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发展中迎合机遇和挑战,就必须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占率作为基础,所以要从如下几个方面中进行加强。

1.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

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创造能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企业可以拿出部分资金,用于现有人才的进一步培养和潜在人才的开发,努力保持适当的人才流动性,争取达到人才流动“溢出效应”最大化。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研究制定有利于造就领军人才和技术带头人的分配政策和激励措施,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通过高等学校、民办机构、企业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大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的力度,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电子信息产业需要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信息产业的强大支撑力量,在自主创新的同时要保证科技进步和市场的激烈竞争,要将自主创新作为行业发展的基础要素。首先我国要为电子信息产业创造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并且在科技人才培养上加大力度,要保证有针对性的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的优惠政策,将产品提高速度,和产品附加值同步提高,并且使企业的应用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在提高产业优化的同时,使企业最大程度的获取效益。

结束语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不仅在产品制造上逐步细化,并且形成了很多我国特有的电子信息技术,这使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性竞争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电子信息技术也朝着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所转变,同时电子信息种类中的界限被逐渐消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就必须对自身的产业结构组成进行调整,并且在科学发展观的带领下,将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和我国实际科学技术能力相互结合。电子信息产品在生产、组装、销售等环节加强整合性,使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适合国际形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希军.我国光电子产业的技术选择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吴江.信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3]宁钟,郭熙保.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本经济规律[J].软科学;.2001年01期

篇8:电子信息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一、电子信息行业总体运行情况

(一) 行业总体运行概况

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6万亿元, 增长18.0%;增加值13000亿元, 增长18.2%;软件业务收入5800亿元, 增长20.8%。产业规模继续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位居领先, 销售收入占全国工业的比重为12%, 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达5.27%。进入二季度后, 全行业经济效益开始扭转负增长的局面, 至12月底实现利税2870亿元。其中实现利润2100亿元, 增长12.4%;税收770亿元, 增长5.5%;二者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计算机、家用视听设备和电子器件行业效益情况较好, 利润增速达20%以上, 成为拉动全行业效益增长的主要力量。

2. 产品产销衔接良好, 对外贸易增势平稳。

多数重点产品产量保持平稳增长, 全年生产手机5.48亿部, 增长14%;微型计算机1.21亿台, 增长29%;数码相机7493.5万台, 增长11.9%;集成电路产量412亿块, 增长22.6%;彩色电视机8433万台, 增长0.7%。产品产销衔接良好, 手机、计算机、彩电等主要产品产销率均达98%以上。全行业产品库存慢于收入增长, 增速为17%, 比收入增速低了1个百分点。全行业对外贸易额达到8047亿美元, 同比增长23.5%, 占全国外贸总额的37%。出口4595亿美元, 增长26.2%, 增速比全国出口高了0.5个百分点, 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7.7%。进口3452亿美元, 增长2 0%, 占全国进口总额的比重为36.1%。出口较快的主要是计算机和电子元件行业, 二者增速分别比全行业高了2.8和10.8个百分点。

3.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扩大。

全行业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646亿元, 同比增长27.9%;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477亿元, 增长9.2%。全年新开工项目2780个, 同比增长10.2%;新开工项目的计划投资总额为2303亿元, 增长34.9%;新开工项目主要来自电子元器件领域, 二者新开工项目超过1300项, 占全行业的一半左右。

4. 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科技创新日趋深入。

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27569家, 其中制造业14601家, 软件业12968家。企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全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完成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 实现利税超过500亿元, 出口交货值增长20%以上, 日益成为推动行业平稳运行的中坚力量。新品开发稳步增长, 全行业新品产值率超过20%, 比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企业研发投入不断提高, 全行业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 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接近4%, 其中有11家企业比例已超过6%, 海尔、华为等研发投入均超过50亿元。

5. 区域布局日益集中。

九个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实现收入超过3万亿元, 成为引领产业增长的重要地区, 并在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产业配套、外贸出口、人才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带动示范效应。40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 分别在通信、计算机、家电、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电子器件、电子材料等专业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合计产业规模占全国的1/4以上。

6. 能源消耗处于较低水平。

全年规模以上制造业消耗标准煤1476万吨, 每万元增加值消耗标准煤0.164吨, 比上年下降1.2%, 约等于国民经济和工业平均水平的15%和7%。其中能耗排在前面的小行业分别是电子真空器件 (1.13吨) 、电光源 (0.61吨) 、印制电路板 (0.38吨) 、信息化学材料 (0.37吨) 、光纤光缆 (0.36吨) 。从能源产品看, 电力、原煤、燃料油、柴油占据前四位, 分别占全行业能源消耗量的49%、15%、11%、10%。

7. 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全国手机普及率达到41.6%, 比上年增加了6.3个百分点;互联网用户达到2.1亿人, 比上年增长7000万人以上;城镇居民计算机拥有量达到59.7台/百户, 彩电拥有量超过151台/百户, 二者分别比上年提高了15%和5%。国家信息化投资占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接近10%, 电子政务投入占电信建设投入的比重为12%。企业电子商务不断推进, 电子大中型企业电子商务采购、销售额占营业额的比重达40%。

8. 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

2007年, 我国主要消费类电子产品价格指数为85.2, 降幅较上年增加了0.7个百分点, 比全国CPI低19.6个百分点。其中微型计算机价格指数为85, 笔记本价格指数80, 液晶电视机价格指数78, CRT电视机价格指数为95, 手机价格指数85, 数码相机80, 激光视盘机价格指数96.5, 音响价格指数98.5。电子信息产品价格下降平抑了物价上涨的趋势, 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下降0.53个百分点。

(二) 电子信息主要特点

2007年, 受技术业务升级和宏观环境变化的影响, 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新特征, 结构转型调整的趋向明显, 主要体现为:

1. 产业发展出现了不同于国民经济走势的趋向。

从往年看, 电子信息产业的各项指标增速均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2007年开始出现不同的格局:从工业增加值看, 2006年增速比全国工业高了5个百分点, 但2007年增速与全国工业相比基本持平。从出口看, 2006年增幅比全国出口高了8.5个百分点, 但2007年增速与全国出口基本持平。从效益看, 2006年制造业利润增幅比全国工业低了3个百分点, 到2007年二者差距扩大, 达到15个百分点。从投资看, 2006年增幅比全国工业高了16个百分点, 但2007年增幅却比全国工业低了8个百分点。

2. 内外资企业呈现不同发展格局。

从往年看, 三资企业一直是拉动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但2007年内资企业各项指标增速均大大高于三资企业。从规模看, 三资企业仍占较大份额, 比重达到78%, 但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内资企业, 其收入和增加值增速均为19%, 分别比内资企业 (24%、25%) 低了5和6个百分点。从效益看, 内资企业利润增长42%, 税金增长23%, 分别比三资企业 (15%、8%) 高了27和15个百分点。从出口看, 内资企业增长35%, 比三资企业 (25%) 高了10个百分点。从投资看, 内资企业增长38%, 比三资企业 (21%) 高了17个百分点,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增速仅为7%。从创新看, 内资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6%, 比三资企业高了2个百分点以上。

3. 技术升级带来的结构和市场变化十分突出。

2007年信息技术转型对产业和市场结构影响特别明显。一方面, 基础行业逐步成为拉动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软件、元件、器件行业收入增速分别比全行业高了3、10和3个百分点, 但通信设备、家用视听行业却分别低了9和1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 整机更换效应尤为明显, 高低端市场呈现不同的格局。由于结构升级, 主要产品增幅同比均有所下降, 手机、集成电路、显示器分别下降44、3和14个百分点;但高端产品增长很快, 以宽频、多核为主的笔记本电脑增速高达39%, 占微机比重 (67%) 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平板电视在彩电中的比重 (28%) 同比增加了10个百分点, 液晶电视产销增速均超过50%。

二、目前电子信息业内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向

(一) 国家宏观环境变化影响加工制造的比较优势

2007年, 国家宏观环境出现变化, 主要体现为人民币升值加快、新劳动合同法出台、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统一、出口退税率调整、加工贸易管理强化等, 这些变化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加工制造的成本比较优势。电子信息产业中加工制造的比重很大 (来料加工贸易占全行业出口的85%) , 特别是一些以加工出口为主要业务的外资企业, 受到较大的影响, 并正在做出相应调整:一是改变贸易方式。为规避人民币升值带来配套成本增加的影响, 外资企业纷纷将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转为来料加工贸易和保税区出口, 导致贸易方式出现调整。二是转移部分投资。外资企业逐步做好向周边地区转移的两手准备, 并不断加大对越南、菲律宾等国家的投资力度。应该看到, 当前国家政策调整, 在推动结构调整、创造内外资公平竞争环境、保障工人待遇上正在取得积极的成效;但在另一方面, 外资企业做出的调整对产业的影响日趋突出, 做好政策的衔接引导、避免产业出现大起大落成为新的课题。

(二) 全球产业链分工和整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近年来, 跨国公司日益专注核心技术和业务, 产业链的分工与整合日趋深入。首先是制造环节代工化。以台湾地区企业为代表的代工企业基于成本和规模优势, 不断介入整机制造领域, 在产业发展中占据强势地位, 甚至出现产品制造通吃的苗头, 使产业的生产模式发生调整变化。其次是非核心业务外包化。跨国公司除将制造环节委托代工厂外, 开始将一些非核心的服务外包给发展中国家的软件企业。近年来, 印度、爱尔兰经济取得快速发展, 正是大力发展面向欧美跨国公司的信息服务外包业务所致。第三是业务外包的整合化。代工制造从OEM (原始设备制造) 、ODM (原始设计制造) 向I D M (一体化制造) +EMS (电子制造服务) 发展的趋向明显, 服务外包从原来的ITO (信息技术外包) 、BPO (业务流程外包) 日益转向KPO (知识流程外包) 、B T O (业务转型外包) , 外包内容从单独的生产、设计或服务转向综合生产、设计、材料、物流、维修、测试等在内的一揽子体系, 而且生产与服务重组、软件与硬件融合的趋势愈加明显。由于国内企业的业务相对单一, 在产业链中处于较低的环节, 面临产业链的发展变化, 亟需加强资源整合, 才能适应更高层次的竞争。

(三) 产业发展的生态化要求日益迫切

当前, 全球正兴起一股产业生态化发展的热潮。最为典型的代表来自欧盟, 近几年先后颁布了ROHS、WEEE、REACH指令, 对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回收等提出了明确的生态要求。2007年8月, 欧盟又有一个重要指令生效, 即用能产品的生态化设计要求 (EUP指令) , 该指令针对包括电子信息产品在内的用能产品, 在设计阶段, 对其生命周期涉及的节能、环保要求, 提出全面的框架性指令, 将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带来深远影响:

一是产业发展面临全新的理念。企业要从设计源头重视产品的生态发展, 建立生态参数档案, 并将生态评估贯穿于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结合国际惯例和我国实际, 建立电子信息产业的生态设计、评估和管理体系, 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课题。二是出口面临新的壁垒。欧盟是我出口第一大市场, 2007年出口超过600亿美元, 其中欧盟EUP工作计划拟优先采取措施的产品 (包括彩电、计算机与显示器、充电器、打印机等) 占1/3以上, 影响范围巨大。我出口企业的成本也将大大增加, 企业将因原材料、设备更换以及内部机构调整和设计生产流程变革而增加生产成本, 相关的检测成本也将提高, 这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成本优势是一个新的挑战。

(四) 伴随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出现的新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随着产品更新加快, 部分产品售后服务 (如平板电视、手机等) 跟不上技术发展步伐的问题日益突出, 基础产品标准不统一也对市场规范和环境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二是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形势日益严峻, 由于国内法制建设并未健全, 导致工作开展相对滞后。三是代工业快速发展, 市场上出现许多无品牌但功能齐全的电子产品, 对企业营销思路和行业监管模式提出了新的课题。四是随着产业融合趋势加快, 大型运营商和渠道商不断介入制造业, 基于增值服务的产品定制步伐加快, 渠道商开始发展自己的品牌产品, 都使国内品牌企业面临与市场关系割裂的格局。

(五) 出口形势有喜有忧

从忧的方面看, 一是全球经济增长有趋缓迹象。受美国次级债信贷危机和国际原油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 全球经济增长将因通涨压力增大而有所减缓。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预计, 2008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慢于2007年, 将保持在5%以下的水平。电子信息产业外贸依存度很高, 全球经济发展趋缓必然影响其增长水平。二是投资增长放慢将影响出口增长。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增速出现大幅下降, 由于后者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 其投资减少必然影响2008年的出口。

从喜的方面看, 一是产品市场将出现结构性增长。随着信息技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数字化和网络化产品及平板显示终端逐步成为市场的主流, 传统的产品因无法兼容新技术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由此引发了一股更换电子产品的热潮, 特别在手机、计算机、电视等领域表现尤为明显, 这也成为下一步市场增长的主要空间。二是新市场将不断兴起, 特别是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家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其信息化建设日益深入, 将对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带来明显的拉动效应。预计增长较快的领域主要来自智能手机、平板电视、笔记本电脑、半导体、软件服务等, 其增速有望保持两位数的水平。

(六) 投资前景不容乐观

一方面, 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将影响投资的增长。目前, 国家为遏制国内经济从偏快转向过热的势头, 将调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作为重要的举措, 并于2008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 严格控制信贷过快增长;同时在土地供应上将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 特别是东南沿海的工业土地供应日趋紧张, 因此产业投资增速受此影响可能有所减缓。但是, 如果能争取国家在投资上对信息产业予以倾斜, 并引导地方将信息产业作为经济结构升级的突破口, 调控措施对产业投资的冲击将有所弱化。

上一篇:有妈妈真好的作文下一篇:教作文先教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