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吉乡基本情况

2024-04-28

长吉乡基本情况(通用4篇)

篇1:共和县铁盖乡牛皮蝇感染情况调查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0年3~4月份共抽检共和县铁盖乡七台村、上合乐寺村、吾雷村、哈汉土亥村、铁该村和拉才村的不同年龄, 不同饲养条件下的牛共282户, 477头.。

1.2 调查方法

用肉眼观察和手触摸牛背部瘤庖数, 统计感染数并计算出感染强度。

2 结果

6个村282户477头舍饲和放牧牛牛皮蝇感染情况见表1, 不同年龄牛感染情况见表2, 不同饲养条件下牛感染情况见表3。

3 讨论

(1) 调查结果表明, 牛皮蝇对铁盖乡养牛业的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较为严重。全面防治牛皮蝇极为重要, 要因地制宜的选择驱虫药品和科学制定驱虫时间, 以提高驱虫效果, 增加养牛户的经济收入。 (2) 幼年牛牛皮蝇感染程度较成年牛严重, 这与幼年牛的抗病能力较成年牛弱的原因, 要加强幼年牛的饲养管理, 以提高幼年牛的抗病能力。 (3) 就舍饲和放牧情况来看, 放牧牛的感染率明显高于舍饲牛。这与近几年加强了舍饲牛的饲养管理, 牛不受外界恶劣环境的影响, 采食营养比较科学, 提高了牛的整体抗病能力, 不易受寄生虫的侵袭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蔡进忠牦牛皮蝇蛆病的流行病学与危害调查[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7 (2) :32-34.

篇2:发展县域经济促进长吉图合作

1 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产业结构不合理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县域经济结构单一,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色彩浓厚。目前农业仍占有很高的比重, 农业经济特征明显。在工业方面优势不够突出, 投资超亿元, 利税超千万的, 能够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大项目还寥寥无几;不少地区还是以生产原材料和半成品为主, 产品技术含量不高, 工业附加值低, 各区域间产品趋同现象严重, 缺乏市场竞争力。第三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比重过低, 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虽然较快, 但因起步晚, 多以传统服务业为主, 没有形成规模, 不足以拉动整体经济发展。

1.2 投资环境差、资金制约严重、财政经济运行难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县域经济的发展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需要有良好的融资环境和融资渠道。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农业结构战略调整没有足够的资金是难以实施的。作为县域经济主体的民营经济在形成和发展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融资, 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也同样面临资金短缺的制约。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 农业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推广体系很难形成, 低质农产品积压, 销售难现象时有发生。由于财源建设滞后、刚性支出增多, 现行分配体制不合理等诸多问题的影响, 县级财政仍然普遍窘困, 大部分县市要靠省财政转移支付度日, 难以拿出财力搞建设、谋发展。这些难题, 不仅严重束缚乡村经济发展, 而且影响到社会稳定。

1.3 民营经济发展迟缓

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生活中唱主角, 是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实践也证明, 一些县之所以GDP增长快、有活力、财政收入高、老百姓富裕, 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县民营经济活跃、非公有制比重较大。从民营经济自身来看, 存在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 产业分布不合理, 产品结构不合理, 多数集中在第三产业中的餐饮服务业, 以家族式管理为主, 自身发展潜力有限等诸多问题。多数民营企业预期收益不明显, 自有资金少, 由此导致其偿债能力低, 甚至部分民营企业缺乏还贷意识和法制意识, 造成信誉度下降。要加快发展县域经济, 就必须确立民营经济在发展县域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把启动民间资本、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 以民营经济来增加财政收入、充分安排就业、减轻政府压力、维护社会稳定, 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1.4 特色经济发展不明显

正如激烈的自然竞争中, 每种生物都会发出自己特有的生存能力一样, 在现代经济的全面竞争中, 县域经济要想在国际分工中取得一席之地, 也必须利用自己的资源, 创造自己的特色优势。经济全球化与县域经济特色化, 是一个统一体, 愈是有特色便愈是全球化的, 愈是全球化的就愈要求有特色, 特色就是生命, 就是竞争力。纵观经济发展的轨迹, 凡是县域经济发达的地区, 均是该地区特色经济能量充分释放的结果。任何要发展本地区的经济, 都必须努力寻求自身特色能量释放的最佳途径, 要挖掘自身特色优势, 要发挥优势, 打造特色产业, 要依托科技提升特色竞争力。

2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2.1 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农民增收、财政增长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两大目标。 (1) 做好产业之间的调整。传统的县域经济第一产业比重大,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小。因此要在保证第一产业生产的前提下, 适当发展二、三产业, 加快工业化进程。 (2)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从农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入手, 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稳定农业面积, 提高单产, 优化品质, 提高粮食生产水平, 积极发展畜牧水产业。优化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 提高农业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县域经济中不少企业是围绕本地资源兴办的, 初级产品比重大, 产品附加值低。因此要依靠科技, 发展农产品深加工, 提高乡镇企业的创新能力。

2.2 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

必须确立民营经济在发展县域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把启动民间资本、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以民营经济来增加财政收入、充分安排就业、减轻政府压力、维护社会稳定, 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要走出一条挖掘民智, 吸引民资, 依靠民力, 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对于县级政府及主管部门而言, 在民营经济发展上, 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 切实转变观念、拓宽思路、用活政策、搞好服务、加强引导, 积极主动地当好“助手”和“后台”。要制定完善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根据国家产业导向和全县经济布局, 对民营企业的投资方向进行适当指导和综合协调;要努力营造宽松透明的政策环境, 全面清理所有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歧视性规定, 取消歧视性的市场准入障碍, 降低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门槛”。要为民营经济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积极为民营经济提供信息咨询、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的服务, 帮助民营经济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要为民营经济提供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现象发生, 营造有利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针对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按照“抓大促小带中间”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 通过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

2.3 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从区域竞争的态势看, 特色是品牌, 是市场, 是竞争力。要想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更好地适应新形势, 培植自身强势, 抓好特色经济。 (1) 研究挖掘自身特色优势。每一个县均有自己的特色优势。 (2) 发挥优势打造特色产业。一定要按照比较经济利益的原则, 研究制定县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突出自身特色, 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劣中选优, 切忌毫无特色的“大而全”、“小而全”。 (3) 依托科技提升特色竞争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县域经济要搞出特色, 无论是第一产业还是第二、第三产业, 或者是传统优质产业, 如果离开了科技和信息的运用, 都是不可能的。靠科技形成的特色才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2.4 把优化经济环境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竞争点

通过积极创建“服务型政府”, 切实从“管理企业、管理百姓”向“服务企业、服务民众”转变, 最大限度地实现行政提速、审批畅通和办事高效, 从源头治理, 从机制入手, 坚决清除一切不利于环境发展的障碍。 (1) 推行服务承诺制度。将服务意识和营造软环境的观念实化为企业服务的具体承诺, 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 接受监督。目前, 全县国税、地税等多个涉经部门都公开进行承诺, 收到良好效果。 (2) 推行工商并联审批制度。凡是投资企业到某个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实行程序联动, 并联审批。同时, 进一步规范行业用语, 限定办事时限, 方便企业和群众。 (3) 推行重点部门中层干部备案管理制度。对重点部门中层干部履行责任情况进行跟踪考核, 对破坏软环境的重点部门中层干部, 随时调整其岗位和职务。 (4) 推行“先帮后改再处罚”制度。各执法监督部门在执法中给违规招商引资企业和重点企业一定的整改时间, 先指出受检查单位存在的问题, 提出整改意见, 屡教不改的再依法处理, 让企业切实体会到执法监督部门的人文关怀。 (5) 推行县纪委常委班子成员和软环境义务监督员走访企业制度。定期深入企业了觖情况, 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参考文献

[1]郭图新.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相关问题的思考[J].当代经济, 2009, (2)

篇3:长吉图经济区文化因素分析

一、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含义

狭义文化的概念是由英国著名的文化学家泰勒提出来的。他把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及人的能力和习惯都包含在了文化的范畴之内,例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都属于狭义的文化范畴。

鉴于各个地区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不同而导致的历史文化背景差异,从而形成的各个地区明显的文化特征,这种独特的文化就是区域文化。区域文化的存在可以使各地更好地互相补充,互相协作,协调发展,发挥国民经济的整体优势,对于保持社会安定,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也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这种文化与地方优势凝结在一起,可以更快地使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二、长吉图经济区区域文化的特点分析

目前,“长吉图旅游文化”“吉林人参文化”“长春电影文化”“朝鲜族文化”“高句丽文化”“萨满文化”等都属于长吉图经济区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区域文化资源。还有“吉林建筑文化”和“长春汽车文化”,这些代表性文化聚焦地方特色,或以产业为中心,或以民俗为核心,章显了此区文化内涵,构成了长吉图经济区特色文化的庞大资源群。因此为了发挥这些特色文化资源群的影响力,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如何去研究、开发和利用,如何去深度挖掘,并且让其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持,成为当今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要充分挖掘长吉图文化的潜力,并把其尽快转化为长吉图地区的优势。鉴于此,发掘此经济区的区域文化特点成为重中之重。长吉图地域内多种文化元素共生共存,本人采众家之长,现总结长吉图经济区区域文化特点如下。

(一)民族文化的交融性

以汉族为主体,具有鲜明的朝鲜族、满族、蒙古族特色的融合型民族风貌是长吉图经济区的特点之一。这里的游牧民族与非游牧民族彼此渗透影响,最终形成了当代的满蒙朝汉共存的立体多面的文化特点。外来人口占多数,外来移民人口在保持原有文化的基础之上,去习惯各种不同人群之间的交往,去接受各种不同的文化,因此形成了交融属性。满族的渔猎、蒙古族的放牧、朝鲜族的水稻种植和汉族的玉米种植成为大家为了生存而广为学习的目标。此种交融特性也决定了各个民族之间比较容易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在长吉图建设中发挥粘合剂的作用。

(二)区域文化的开放性

长吉图地区这里有扶余文化、高句丽文化、关内移民文化和佛教文化,同时又有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等外来文化,多元化的文化兼容并蓄,在优势上能够互补,同时又能够相互促进,成为彼此各自发展的支撑。这种良性发展的文化系统的建立,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的振兴、地区GDP的增长率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教育水平高层次性

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其教育水平高,科研机构众多。此区人口素质高,人才挖掘潜力大,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和延边大学都属于吉林省的专业人才培养院校。这些学校专业设置结构合理,人才专业属性较强,特别是外语人才,近些年的培养更是朝向应用型发展。电子商务专业、商务英语专业都是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的专业代表。外语人才是我省与外界沟通的纽带。这种跨文化交流方式,可以将外语人才的专业知识及语言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将国外成功的招商引资经验学习借鉴,结合长吉图经济发展,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在促进长吉图文化软环境建设同时的同时,也可以为创新招商引资思路提供新的理念。

三、创新长吉图文化产业建设,促进长吉图经济发展

在我国,文化产业从属于第三产业类型。长吉图经济区的文化产业建设发展较为迅速,在吉林省GDP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优秀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地域与民族文化,是长吉图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文化产业的优势。

(一)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展示城市文化特色

长吉图经济区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吉林省的旅游景点大都集中在这一区域。继续发展具有各种文化特点的旅游资源,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将是长吉图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 节庆、会展类文化产品:

长吉图经济区每年大规模的节庆类活动都定期举行。如“长春农业博览会”“长春瓦萨滑雪节”“长春汽车博览会”“吉林雾凇冰雪节”“长春东北亚经济博览会”“长白山森林旅游节”等。通过长吉图开经济区具有特色的节庆、会展类文化旅游产品,构建了其规律性强、品种齐全、内涵丰富的特色产业。

2. 工业类文化产品:

长春的旅游产业中工业文化类旅游产品居多,主要原因是“长春第一汽车厂”的存在。其作为新中国建设中的第一座汽车厂,目前已经成为长春的标志性所在。此外就是生产众多轻轨、地铁及火车产品的长春客车制造厂,其在全国的知名度也较高。两家企业凭借着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以及他们的生产车间、厂房,成为外来客人的落脚点。在充分展示长春的特色产业文化的同时,也极大丰富了长吉图区域的文化旅游市场。

3. 民俗文化类产品。

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种类,挖掘地方文化潜力,必须注重开发本地的特色文化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榆树市的“二人转”“东北大鼓”,延边地区有敦化市根雕根艺、剪纸、石艺,安图县石门镇的朝鲜族民族打击乐、崇善镇“红旗河旅游漂流文化节”、龙城镇“朝鲜族饮食文化节”,东城镇“有机大米民俗文化节”,万宝镇红旗村的朝鲜族民俗表演队和龙市西城镇“金达莱文化旅游节”都是长吉图区域内比较成型的旅游产品。2014年,延边州图们市月晴镇白龙村、珲春市敬信镇防川村、和龙市西城镇金达莱村、安图县石门镇茶条村和二道白河镇奶头山村五个村寨入选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挂牌名录。

(二)建设原生态的绿色文化产业

绿色原生态文化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富有活力的精髓。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其地貌造型奇特、生物种类繁多,是一个自然生态旅游的理想胜地,原生态的景观加上原生态的文化,集合力发展长吉图区域经济。朝鲜族的诸多舞蹈,如鹤舞、打糕舞、牙拍舞、捣米舞、棒槌舞等是安图县文化建设中提倡原生态形式的产物。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朝鲜族鹤舞,吉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打糕舞,还有作为图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捣米舞都来源于朝鲜族生活,也成为非朝鲜族人民广为喜爱的对象。发掘其绿色文化属性,开发其原生态理念,是长吉图经济区迅速发展的基本保障。

1. 大力开发体育培训市场。

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加上极具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是长吉图经济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地方特色。利用长吉图先导区的天然资源优势,产生出具有东北特色的大型体育健身旅游活动,同时,开发出专项体育旅游产品,让国内外游客融入其中,亲身感受中国体育、旅游两产业有机结合与互动发展。发展体育培训市场,不合格的单位和个人企业要坚决淘汰,优先优质开发吸引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使之推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2. 发展民俗动漫产业。

动漫作为当代社会最为流行的产业之一,是各级地方政府乃至全社会广为关注的对象。这种以放松娱乐为主要目的的媒介,成长速度较快。动漫产业在吉林省起步略晚。2009年,吉林动漫集团成立,旗下有16家成员企业。在2010年,该集团又投资建成了中国吉林动漫游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动漫产业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但是当今社会动漫制作缺少文化内涵,民族特色内容被忽视,吉林动漫集团应该抓住此机遇,集合我省优秀人才资源,研发创新,打造一支优秀的动漫队伍,制作出体现吉林省地方特色的民族与民俗动漫,为进一步完善我省动漫产业做出相应的贡献。

四、保障性措施

(一)民间力量的主体作用与政府引领作用的共同发挥

民间力量是区域文化建设的主体。但发展文化产业建设若完全依靠民间力量,其最终结果往往表现为两个方面,或者是文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或者是文化布局不合理,文化产业的规模效果难以形成。地方文化建设需要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扶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相关部门政策性的引导是区域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吉图区域内发展势头较好的文化产业大部分都与政府的参与,并且取得显著成效。例如各种文化场馆、文化站的建设,各种文化节、民俗风情节,各类民间曲艺、舞蹈、民间技艺的传承与保护等等,都是政府参与指导并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当然单纯地发挥政府的引导性作用又是不够的,区域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民间力量,要充分调动民间社会团体与个人的积极性,让民间力量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本地的文化建设中来,才能真正建立起地方文化发展的根基。

(二)加强文化传承,建设文化人才梯队

虽然长吉图地区各级政府在文化以及文化产业建设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在文化人才的培养,人才队伍的建设方面,仍存在问题有待解决和完善。第一,人口的老龄化是制约人才梯队建设的首要因素。文化梯队中,传承人老龄化的问题极其普遍,后继乏人的民间传统技艺,如满族的嘎拉哈、打花棍儿、柳编工艺、单鼓制作工艺等比比皆是,这些项目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现实生活,难觅踪迹。第二,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传统的培养方式是师傅带学徒,但是这种方式也已经造成后继乏人,需要政府加以政策定引导并促进。文化需要传承并广为传播,而不是成为一种历史。因此,我们如何培养传承人,使文化成为具有生命活力的文化,是目前至关重要的内容。目前长吉图区域某些文化形式注意到了这一点,如珲春杨泡乡的满族剪纸文化,被列为中小学第二课堂的内容,从娃娃开始抓起,培养技艺人才。其他类似具有一定操作性的特殊技艺,政府应该加强引导,投资支持,使人才培养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并且也促使文化资源得到极大丰富。

(三)借力高校资源,加强文化研究

人才是任何产业的发展的基础,文化产业更是离不开人才的参与。如果说文化人才梯队的建设是为了能够让一项产业得以传承并发扬,文化研究则是探究其历史,使文化的传承得以保障。这就需要学术界的积极参与和考证,著书立说。吉林省高校资源丰富,文化基地的建设比较完善。借力于高校的人才资源,考察民俗文化的历史年代,发掘其文化内涵,认定其文化价值,为区域文化的开发与建设提供参考。长吉图区域内广泛分布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址,其发掘与考证工作,都需要有学术界的参与和指导,从而才能深度开发其文化资源,挖掘其发展潜力,促进经济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各地区之间、各城市之间的社会经济往来将会越来越紧密。区域合作的范围也将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展,合作的规模也将不断扩张,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长吉图经济区文化因素进行分析,并借以对此区文化产业建设进行分析论述,为经济发展贡献微薄之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地域间的整合,加上思想精神以及理念素养等方面整合,长吉图经济区必将形成具有时代意义与特点的现代文化趋势,产业发达,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安娜.浅谈长吉图文化产业发展,东方企业文化[J].2013(08).

[2]何迪.长白山文化的民族性对长吉图开发的特殊意义[J].山东社会科学,2013(12).

篇4:长吉乡基本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抽取整个乡所有4个月内婴儿为调查对象, 共190例, 其中男107例, 女83例, 日龄11~114d, 平均59d。

1.2 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入户上门, 根据禹州市卫生局统一制定的调查问卷向婴儿生母询问。母乳喂养情况按现公认的几种方式: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纯母乳喂养是指除母乳外, 不给婴儿任何其他食物和饮料, 包括水。母乳喂养是指因各种原因母乳不足或母亲不能按时给婴儿哺乳时, 需加喂牛奶或其他乳品、代乳品。人工喂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母亲不能亲自喂哺婴儿时, 而采用其他动物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哺婴儿。

2结果

出院前纯母乳喂养率为61.5%, 母乳喂养率为23.1%, 人工喂养率为15.4%;出院后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为23.1%, 母乳喂养率为59.0%, 人工喂养率为17.9%。母婴同室率为100%, 母婴早接触率为33%;开奶时间:最早1h, 最迟72h, 平均21.4h;开奶前喂其他食物率 (如糖水) 为25.6%;1个月内婴儿奶瓶使用率为76.9%;按需哺乳率为89.7%。改变喂养方式的原因:78.3%自认为奶不足, 因乳头问题、婴儿生病住院占21.7%, 无因自觉疲劳、婴儿腹泻放弃母乳喂养的。被推销母乳代用品的占12.8%, 其中奶粉公司占5.1%, 超市占2.6%, 母婴直销店占5.1%。孕期、产时、产后接受宣传教育率分别为84.6%、64.1%和82.1%。

3讨论

我国虽有数千年母乳喂养的优良传统, 但由于妇女广泛参加社会劳动, 各种代乳品的大量生产和未重视母乳对小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意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纯母乳喂养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上海市1980年城区纯母乳喂养率为24.0%, 1984年后下降到12%左右。据1983~1985年全国22个省市母乳喂养的情况调查, 城市喂养率为49.3%。此次调查显示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为23.1%, 距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提出的要在20世纪90年代末使4~6个月以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 说明结果不容乐观[1]。

造成母乳喂养率下降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如妇女就业的增加及家庭模式的改变, 但更为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尽管上海于1995年创建爱婴医院82家, 全部实行母婴同室, 但医院的管理制度和医务人员的知识、态度和技术不利于母乳喂养。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母婴早接触率低、开奶时间迟、定时抱奶、开奶前加喂糖水等, 说明工作中存在着薄弱环节, 医务人员本身对母乳喂养的知识认识不足, 也未掌握指导母亲的必要技术, 影响了成功的母乳喂养。 (2) 代乳品厂商采用不正当的推销手段, 影响了母亲对喂养方式的选择, 大量的代乳品广告通过知名人士夸大的宣传, 使家长们盲目的追从, 导致母乳喂养的失败[2]。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 要降低婴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关键在于提高母乳喂养率, 但是当今世界上母乳喂养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前景令人担忧。要提高母乳喂养率, 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 首先应取得政府部门的支持, 运用“国际代乳品销售准则”, 制止不负责任的有关代乳品的宣传, 所有的产品标签上应说明人工喂养的危害性;要求所有的孕产妇保健机构宣传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促进母乳喂养十项措施”。 (2) 加强医院管理, 开展母乳喂养知识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 要求所有卫生保健人员应掌握母乳喂养常规知识和技术, 并实际给予孕产妇指导和帮助。 (3) 加强孕产妇管理, 通过各种渠道向所有孕产妇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 (4) 充分发挥社区的群体优势, 在社区建立母乳喂养支持组织, 设立卫生宣传栏和妇幼卫生咨询室, 开放母乳喂养热线电话, 使妇幼卫生工作深入社会、深入家庭, 从而提高各项妇幼卫生指标, 推进全方位的妇幼卫生服务[3]。

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禹州市范坡乡4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状况。方法对禹州市范坡乡4个月内的190例 (男107例, 女83例) 婴儿生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禹州市范坡乡婴儿 (无论男女) 母乳喂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距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提出的要在20世纪90年代末使4~6个月以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结论禹州市范坡乡婴儿母乳喂养率较低, 结果不容乐观。

关键词:禹州市范坡乡,婴儿,母乳喂养

参考文献

[1]荫士安.中国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与辅食添加现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4, 12 (6) :509-511.

[2]王盈盈.泉州市6月~7岁儿童缺铁性贫血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4, 12 (3) :264.

上一篇:军中绿花串词下一篇:领悟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