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对照《清凉山》

2024-04-19

文白对照《清凉山》(精选6篇)

篇1:文白对照《清凉山》

文白对照《清凉山》

菩萨显应 事彻形识之封,随时即显;理悬生灭之表,触类而彰.月印千江,示有感必通之旨;日明万国,吐无微不烛之光.故大圣示生,心期利物;至人(1)阐化,愿在转凡.东涌西没,西涌东没,浑如大火聚燎却面门;看即有形,觅即无迹,何异弄潮儿滚成侣.见说婆罗门白发曳杖,忽然睹面正逢渠;将谓金刚窟苎服牵牛,认着依前还不是.真诠(2)当谛信,不假沉吟;大道断攀援,宁容伫想.志显应.

作 者:苏知 作者单位:刊 名:五台山英文刊名:WUTAISHAN年,卷(期):“”(11)分类号:关键词:

篇2:文白对照《清凉山》

于是予有叹焉。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

年七月某甲子,临川王某记。

篇3:文白对照《清凉山》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读原文中的这句话, 比较一下和故事的内容有什么异同。飞卫曰:“未也, 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 视微如著, 而后告我。”

师:你能读懂大概的意思吗?

(生自由说句子意思)

师:能读好原文吗?注意节奏。 (出示节奏线) 未也, 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 视微/如著, 而后/告我。 (生有节奏地朗读)

师:对比朗读课文里飞卫说的话, 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对比读)

生:我发现原文的语言更加简洁, 短短的两句话就把意思表达出来了, 比故事的内涵更丰富。

生:感觉原文的语言很深奥, 故事中的语言很容易明白。

生:故事中, 飞卫只说“把极小的东西看成很大的东西”, 而没有表达出原文中“视微如著”的意思。

生:我发现原文字少, 但很有节奏, 而且更能表现老师的严厉。

师:同学们发现了原文中的语言很凝练, 节奏感很强, 这就是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下学期大家将会学习到一些文言文, 会更多地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所在。

【点评】

篇4:曲沃方言的文白异读

关键词:曲沃方言,文读,白读,语音

曲沃位于山西省临汾盆地南端, 与陕西省毗邻, 北依太行山余脉塔儿山、乔山、垆顶山, 西傍汾河, 同襄汾河交界;南隔中条山余脉紫金山, 与绛县为邻;东和翼城县接壤;西同侯马市毗连。曲沃乃“天府雄风、三晋重地”, 历史上曾是“武公据之以兴晋, 文公依之而称霸”的古晋国之都。传统的曲沃方言为晋南语, 后因为中原官话的扩散, 成为中原官话和晋方言的过渡地带, 在1990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 (1) 中, 曲沃方言被划分为中原官话汾河片绛州小片 (2) , 与晋语中的并州片有许多相似之处。这里的文白异读保留得相对比较完整, 为我们研究古晋语和中原官话提供了一些“活化石”。

文白异读是汉语方言中一种特有的现象, 即在方言中一些汉字有两种读音, 文读是尽量接近民族共同语的书面语读书音, 白话音指方言土语, 也就是说话时的口语音。文读与白读之间有语音对应规律, 反映出不同的语音层次。曲沃方言的文白异读现象比较突出, 本文试做如下梳理。

一、曲沃方言声母文白异读

(一) 古全浊声母今读清塞音、塞擦音的字文读不送气, 白读送气。如:

柜κυει53掌~、κΗυει53立~;垫τΗιΘ) 53床~、τΗιΘ) 53~钱;

簟本音、τΗιΘ) 53~:席子;侄本音、τσΗΦ31~女

(二) 古全浊声母今读清塞音、塞擦音的字文读送气, 白读不送气。如:

谈τΗΘ) 213~话、τΘ) 31杨~:地名;脐τ丿Ηι31~带、τ丿ι31肚不~:肚脐

咳本音、κΦ31~嗽;扑πΗυ31~火、πυ31~克;

(三) 知庄章组合口字变为[π准]、[π准Η]、[准]。如:

注τσου31全神贯~、π准υ31~意;吹τσΗυει213~牛、π准Ηυ213~灭

摔συαι44~掉、准ει31~倒;唇[τσΗυε]213~膏、准ε) 31嘴~

(四) 合口一三等精组字文读[τσ]、[σ], 白读为[τ丿]、[τ丿Η]、[丿]。如:

岁συει31年~、丿ψ31~数;粽本音、τ丿ψΝ31~子;

皴本音、τ丿Ηψε) 213脸~;笋本音、丿ψε) 44竹~

(五) 见晓匣母字的文读[丿], 白读为[ξ]。如:

咸丿ιΘ) 213~丰、ξΘ) 31~菜;瞎丿ια31~闹、ξα31~子;

馅丿ιΘ) 31~饼、ξΘ) 31~儿;解丿ιΕ31姓~、ξαι31~州:地名

(六) 影疑泥母字文读零声母, 白读为[/]。如:

业ιΕ31~绩、/ιΕ31作~;女vψ44~孩、/ι213~子

义ι31~气、/ι31修~:地名;衣ι31大~、/ι213~裳

二、曲沃方言韵母的文白异读

(一) 假摄开口三等字文读[Φ]、[ιΕ], 白读为[α]、[ια]。如:

遮τσΦ213~挡、τσα213~住;车τσΗΦ213~马、τσΗα31小~儿;

扯τσΗΦ44胡~、τσα44~布;惹|Φ44~怒、|α44~事

(二) 梗摄开口字文读[τΑΝ]、[ΑΝ], 白读为[τΕ]。如:

青τ丿ΗιΑΝ213~年、τ丿ΗιΕ213脸~的;硬/ιΑΝ31~道理、ιE31~东西;

躺τΗΑΝ44平~、τΗιΕ44~一下;领λιΑΝ44~导、λιΕ213~子 (三) 深摄、臻摄开口三等字文读[ι], 白读为[ιΕ]。如:立λι31~功、λιΕ31~起;吉τ丿ι213~利、τ丿ιΕ31~许:地名;漆本音、τ丿ΗιΕ31油~;惜丿ι213~别、丿ιΕ213可~

(四) 宕江曾梗摄字文读[ΑΝ], 白读为[Φ]或[ε) ]。如:

炕κΗΑΝ31热~、κΗΦ31~上;忘υΑΝ31~记、覣Φ31~了;

丈τσΑΝ53~量、τσΗΦ53老~人:岳父;灯本音、τε) 213路~

(五) 深摄、臻摄、梗摄开口三等字文读[□], 白读为[Φ]。如:

湿σ□31~润、σΦ31淋~;实σ□31~数、σΦ31~在

室σ□31卧~、σΦ31教~;拾本音、σΦ31~掇

(六) 蟹摄开口一等、梗摄开口二等字文读[αι], 白读为[ει]。如:

来λαι213~回、λει213~人;开και213~关、κει213~门

麦μαι31~片、μει31~地;窄τσαι44狭~、τσει31宽~

(七) 宕摄开口一三等字文读[ιΑΝ], 白读为[υο]。如:墙本音、τ丿Ηψο213~上;冷λΑΝ44~面、λυο44~

汤τΗΑΝ213丸子~、τΗυο213、肉~;痒本音、ψο44手~

(八) 止摄合口三等、蟹臻摄合口一等字文读[ει][ε) ], 白读为[υει][υε) ]。如:

泪λει31~流满面、λυει31流~;累λει44积~、λυει53连~嫩本音、λυε) 31水~;雷λει213~锋、λυει213打~

(九) 曾梗摄入声字文读[Φ], 白读为[ει]。

如:刻κΗΦ31时~、κΗει31用刀~;隔κΦ213~壁、κει31~开色σΦ31~彩、σει31颜~;德τΦ213~行、τει31品~

三、曲沃方言文白异读的特点

(一) 有一些地名, 单读的时候只能白读, 不能文读。

如:张寨[τσ坠213σαι31]、曲沃[τ丿Ηυ31υ31]、县册[丿ιΘ) 31τσΗει31]。地名保留相对比较完整, 是研究曲沃方言文白异读最为可靠的资料。

(二) 曲沃方言的文白异读中, 有时一个字有多个白读音。

如:入[覣Φ31]收~、[|Φ31]~来:进来;泪[λυει31]流~、[λψ31]眼~;累[λυει53]连~、[λψ31]~的。它们之间的意义虽然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但是一般情况下不能互换。

(三) 文白异读表达的含义有所不同。

如:汤[τΗΑΝ213]丸子~、[τΗυο213]肉~。读[τΗΑΝ213]音的时候, 表示素的、菜汤;读[τΗυο213]音的时候, 表示各种肉的汤。

(四) 文白异读和词的历史层次有关系, 白读反映较

早的层次, 文读反映较晚的层次, 从中可以看出词语的发展变化。如:车[τσΗΦ213]~马、[τσΗα31]小~儿。读[τσΗΦ213]时, 一般表示自行车、汽车等比较大的车;读[τσΗα31]时, 一般是表示小孩坐的小车或者是手推用于耕作的小车。

(五) 在曲沃方言中, 许多称谓存在文白异读。

如:妗子[τ丿ιε) 53τσ□]/[τ丿Ηιε) 53圮]、爷[ιΕ213]/[ια213]、外甥[υαι44τσΑΝ31]/υει31σα31τ圮], 前面是文读, 后面是白读, 这些白读存古, 是保留相对比较完整的资料。

曲沃方言文白异读既有其自身的原因, 又有历史的原因。从自身原因来看:由于曲沃的独特地理位置。曲沃两面依山 (北依太行山余脉塔儿山、乔山、垆顶山;南依中条山余脉紫金山) , 一面傍河 (西傍汾河) 。独特的地理位置犹如一道屏障, 使得曲沃方言具有天然的保守性, 加之交际可懂度低, 曲沃人很少与外界交流, 语言处于“禁锢”状态。曲沃方言的语音演变相对缓慢, 存古现象突出, 如:曲沃方言中还保留[/][Ν][覣]等声母。

从历史原因来看:晋方言的主源方言是关中方言。西周成王削桐为戏, 后封其弟叔虞于唐地。“唐在河、汾之东, 方百里”, 当初来到今山西侯马一带的应是来自关中的移民。他们带到晋地的是古关中方言, 可以推论周部落方言为晋方言的祖源方言 (乔全生) 。并州片是晋方言的核心, 汾河片无疑是并州片的前身 (陈庆延) 。当年最初的晋方言所在地由于受中原官话的影响今已演变为中原官话汾河片, 从今汾河片与晋方言并州片许多特点的一致性不难看出其间的关系。汾河片方言属于过渡地带的方言, 它既“承接”了关中方言的主源方言, 又“开启”了晋方言的后裔方言。晋方言部分地区就保留有汾河片特有的文白异读的特征。所以, 研究文白异读尤其是白读, 可以推知一些历史语音的面貌。

基于以上的原因, 曲沃方言才能完整地保留下来。曲沃方言的文白异读中, 地名、称谓、俗称等最能代表白读层, 它们能很好地反映词语的语音变化。总之, 文白异读就像山西的煤矿一样, 等着我们不断去开采。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M].方言调查字表.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1.

[2]侯精一.现代汉语方言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3]王临惠.汾河流域方言的语音的语音特点及其流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4]唐作藩.音韵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5]乔全生:晋方言语音史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 2008.

篇5:无锡方言中的文白异读

所谓文白异读, 是指“意义上有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读音具有相同的来历”的、“系统性的又音现象”, 我们通常把文白异读中与普通话差别较大而与就近其他方言差别较小的一读称为白读, 反之则为文读。

文白异读的差别不仅表现在语音层次上,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和词汇层次的差别有关系, 一般来说, 文读多用在书面色彩比较浓的词语中, 而白读一般用于口语化的词语中, 两者出现的场合一般相对固定。例如, 在无锡方言中, 同样一个“尾”字, 在“结尾”一词中读作[vi], 在“尾巴”一词中则读作[捱i]。

我们对无锡方言中的文白异读现象进行一定的归纳和分析,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当地方言的演变规律, 以及其在与其他语言接触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异情况。本文试图通过对无锡方言中常见的220个文白异读字进行整理和归类, 从音节结构、音韵系统、词义三个方面对无锡方言文白异读现象的规律予以一定的分析和阐释。

本文所说的无锡方言是指无锡市区老派方言, 例字后的第一个音为文读音, 后一个为白话音, “ () ”中所注的是该读音使用时的固定词语的例子。有一部分字, 在读书时用的是文读, 但在日常生活中只使用白读, 并无固定搭配, 则不在其后进行举例。

一、无锡方言文白异读的类型

从音节机构来看, 无锡方言的文白异读大致有以下五种类型:

1. 文读音和白话音的声母、韵母不相同, 声调相同。例如:

2. 文读音和白话音的声母不同, 韵母和声调都相同。例如:

3. 文读音和白话音韵母不同, 声母和声调相同。例如:

4. 文读音和白话音韵母、声调不同, 声母相同。例如:

5. 文读音和白话音声母、韵母和声调都不相同。例如:

上述五种类型中, 第三种类型的文白异读字较多, 第一种次之, 第二种较少, 而第四、第五种类型的文白异读字只有极个别的几个。

二、无锡方言文白异读现象的特点

从音韵系统来看, 无锡方言的文白异读现象有以下几种特点。

1. 声母

(1) 属于古微母合口三等的文白异读字, 一般文读时声母为[v], 白话时读为[m], 例如:

但是, 这一类文白异读字也有一个例外, 即“尾”, 文读音为[vi], 白话音为[) i]。

(2) 属于古日母开口三等或合口三等的文白异读字, 通常情况下, 文读时声母为[z]或零声母, 白读时声母为[捱i]。

例如 (开口三等) :

(3) 属于古疑母开口二等的文白异读字, 一般情况下, 文读时声母为[j], 白读时声母为[耷]。例如:

(4) 属于古疑母合口一等的文白异读字, 一般文读时声母为[揿], 白读时声母为[耷]。例如:

(5) 属于古见母开口二等的文白异读字, 一般文读音为齐齿呼, 声母为[t];白话音为开口呼, 声母为[k]。例如:

(6) 属于古见母合口三等的文白异读字, 一般来说, 文读时声母为[k], 白读时为声母为[t揶]。例如:

(7) 属于古匣母开口二等的文白异读字, 通常情况下, 文读时声母为[h], 白读时声母为[h].例如:

这一类文白异读字中“辖”是例外, 其文读音声母为[揶], 白话音声母为[揿]。

2. 韵母。

(1) 古梗摄开口二等的文白异读字, 其文读与白读韵母的转变有较强的规律性。

一般情况下, 文读音韵母基本接近普通话, 而白读音则皆为[觔]。例如:

如果是属于古梗摄开口二等入声的文白异读字, 则通常文读时韵母为[藜揲]或[o揲], 白读时韵母为[a揲]。例如:

(2) 古止摄合口三等的文白异读字, 文读时韵母为[ue], 白读时韵母是[y]。例如:

但是, “泪”是一个例外, 它的文读音位[le], 白读音为[li]。

(3) 古假摄开口二等或合口二等的文白异读字, 文读时韵母为开口呼[ua]或[a], 白读时韵母为合口呼[u]或[ou]。例如:

另外, 这一类文白异读字中, 有一部分假摄开口二等的字是一个文读音对应两个白话音的, 其白话音韵母分别是[u]和[a]。例如:

3. 声调

无锡方言中文白异读字在声调方面的变化并不明显, 仅有个别的古入声字在文读时改为了接近普通话的舒声, 白读时仍然保持入声。例如:

无锡方言读文读音和白话音的区别

从词义角度来看, 少数无锡方言文白异读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读文读音和白话音有以下区别:

马上[ma]立即, 立刻

[mu]在马背上

生活[sã]工作, 例如“生活忙”, 即意为工作忙;“吃生活”, 特指小孩子挨打。

[sən]即普通话中的“生活”之意。

无锡方言中的文白异读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无锡方言的发展规律, 且保存一定的汉语演变的遗迹, 例如在声母上, 重唇音和全浊音被保留在一部分文白异读字的白话音中, 一部分古入声字也在文白异读时分别变成了舒声。另外, 无锡方言文白异读字中的文读音明显受到了普通话的影响, 掌握文白两读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利于普通话在该地区的推广和普及。

摘要:本文着重从音节结构和音韵系统方面来讨论无锡市区老派方言中的文白异读现象。文白异读字在无锡方言常用字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对这些字进行归纳和分析,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无锡方言在语音上的特点和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 并且能够体现出普通话对无锡方言的影响。因此, 对无锡方言的文白异读现象进行研究, 不但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汉语的演变过程, 更有助于普通话在吴语区的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无锡方言,文白异读,声母,韵母,声调

参考文献

[1]庄申主编.无锡市志·方言卷[M].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5.10.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方言调查字表[M].商务印书馆, 1981.12.

[3]徐立芳.苏州方言的文白异读[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6, (02) .

[4]汪化云.黄冈话的文白异读[J].黄冈师专学报, 1990.12.

篇6:盐城(步凤)方言的文白异读

文白异读是对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音不同而言的, 一般我们把近于北京语音的一种读音叫文读, 把远于北京语音的一种读音叫白读。文白异读在汉语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一、声母方面

1.大部分古全浊声母仄声字今塞音、塞擦音, 白读阴平送气, 文读去声不送气。

古全浊声母清化是汉语史上的重要现象, 塞音、塞擦音清化的途径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二是无论平仄, 全部变为相应的送气清音。就盐城境内而言, 大部分方言变化的途径是第一种, 如滨海、阜宁、建湖、盐都等, 东南一片如大丰、东台 (属江淮官话中的通泰片) , 则是第二种途径, 如“袍抱、台豆、曹造”在两地都是同声母的ph、th、tsh。步凤方言白读层中大部分的全浊声母无论平仄一律送气, 这一点与洪巢片的方言不符, 反而接近东南的通泰片, 这当然与地理上的邻近有很大关系。这样的一种地理分布, 为研究古全浊声母清化的过程提供了借鉴。

2.部分古见系开口二等字白读为[k]组声母, 文读为[t揶]组声母, 其韵母也随之而变。

二、韵母方面

假摄早在12世纪以前, 北方话业已分化成两类声母。步凤方言里存在文白异读现象, 白读系统与南方一致, 文读则与北方话一致。很显然, 保留白读类韵母是步凤方言的固有现象, 由于北方权威方言的渗透, 出现了另一类文读音, 不过新生的文读音尚未取得独立地位。

2.个别古入声字, 白读保留入声韵, 文读则为舒声韵。

三、声调方面

部分古全浊上声、去声、次浊去声字, 今文读去声, 白读阴平。其中尤以古次浊声母去声字最为常见。

1.古全浊上声字。

2.古全浊去声字

3.古次浊去声字

从上述例子看以看出, 浊声母上去两声, 在步凤方言中有向阴平发展的倾向, 只因普通话的有力影响, 这种发展倾向被迫停止或减缓, 未完成最终过程。这是典型的“中断的变化”。可以设想, 如果没有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 则可能更多的字可以完成与阴平的合流。

声、韵、调上的文白异读现象, 可以看出步凤方言兼有官话和非官话的特点, 目前二者尚处于一个过渡阶段。有些白读层的现象, 和今天的某些晋方言及江淮方言通泰片的情况类似, 如晋西南古河东郡的临汾、稷山、洪洞、闻喜等地, 古全浊声母今逢塞音、塞擦音无论平仄一概送气 (1) , “闻喜 (城关) 话的阴平和去声都是降调, ……由于调型相同, 调值相近, 这两个声调在闻喜 (城关) 话中表现出合并的趋势” (2) 。《晋书·王导传》云:“洛州倾覆, 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记载的是晋永嘉之乱后, 北方人大举南迁, 盐城南部地区当时就迁入了大批山东兖州等地的大族。这样的民族迁徙不仅给淮南、长江下游两岸带来了大批中原人口, 同时带来了当时的民族共同语———中原汴洛音。结合方言语音现象、民族迁徙的历史, 我们推测, 步凤方言其历史上可能本是吴语, 受南下的中原汴洛音的强大影响而形成了现在官话和非官话并存的局面。

摘要:本文从声、韵、调三个方面梳理了盐城步凤方言里的文白异读现象, 作者认为步凤方言兼有官话和非官话的特点, 目前二者尚处于过渡阶段。

关键词:盐城,步凤,方言,文白异读

注释

11 陈庆延.古全浊声母今读送气清音的研究.语文研究, 1989 (4) .

上一篇:医专主持词下一篇:乌氏庙碑铭 阅读答案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