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计划

2024-05-18

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计划(共14篇)

篇1: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计划

中考语文复习人教版教案

一、复习总设想

导向引路:以学校的中考备考指导思想为导向,要在深入研究新考标、课程标准、、教材、市中考语文命题的思路、原则、内容、题型以及学生实际的基础上,从内容到方法,体现正确的复习方向。并在复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上,对学生给予正确的指导。最终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

整理归类:以“考标”为依据,帮助学生对语文教材中所牵涉到的知识加以分类整理,以掌握知识的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简单化。

训练能力:通过复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实际应试答题迁移能力。

二、复习总安排

第一阶段:从4月8日到4月25日,以“标”为标,以“本”为本,夯实基础,过好教材,梳理课本,进行拉网式复习。全面复习与系统归纳各册所要考到的知识点,力争每一册的知识点都要做一次过关考查。(要注意的是根据以往考试规律,七、八年级的复习可以简略一点,九年级稍微详细)

这一环节是中考语文复习的起始环节,关键环节,分四大版块:

1、积累运用,过好写字、识字、识词、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标点符号关。

2、综合性学习,过好学科融合、生活实际运用语文、综合运用语文关。

3、阅读,课内:六本书,三十六个单元,按照四大文学样式分类逐项进行复习。人教版7----9年级语文课本,戏剧占约三十六分之一;小说占约六分之一;散文约占三分之二,这里的散文是大散文,包括三大文章体裁,数量约103篇,背诵25篇,外国散文约15篇,是复习的重头戏,背诵任务,特别是古代散文的背诵可与诗歌的背诵分庭抗礼;诗歌的复习任务仅次于散文,但默写却位居四大文学样式之首。诗歌分五类:一类,背诵并默写约15首;二类,只背诵约21首;三类,课内学习,不要求背诵的约22首;四类,课外背诵每册十首,六册,共60首;五类,课文后附录,综合性学习里的共约33项。此外,还有少量的童话、神话、寓言、新闻类的复习任务。每册书后都有附录,在积累运用、综合性学习考查里都会辐射附录里的相关内容做为复习的一个单位,还有课文后附录的知识框也应进行拉网式复习。

4、写作,作文已占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复习应基础、能力、应考并重,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卷面整洁习惯,认真审题习惯,快速拟题习惯,快速构思习惯,下笔成文一气呵成的快速作文等习惯。

第二阶段:从4月26日到5月20日,进行各个考点的专题检测与点拨,归类整理,作好专题,查漏补缺,切实提升学习复习效率,打好阵地战,歼灭战。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第三阶段:从5月21日到6月13日,进行综合测试与知识点的查漏补缺。以中考模拟题的形式进行检测。模拟训练,掌握答题技巧,熟悉考试技术,作好一切应考准备,清理战场,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本阶段主要是在“专题复习”和“过教材复习”两个环节之后进行的考前“实战”模拟“演练”,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仿真”训练。

三、主要措施与方法

1.狠抓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在复习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基础知识考点的范围,始终以考纲作为复习指南.2.重点搞好现代文阅读理解的复习。要以课本为典型示例,教给学生阅读的要领和方法,以“整体阅读——部分阅读——整体阅读”的阅读思路,“读文——读题——答题”的解题思路贯穿整个阅读复习过程中,并且抓好课外文段的阅读训练,着力提高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和应试答题能力。

3.重视文言文的阅读训练,对初中六册语文教材的重要文言文篇目要求学生都要过关,重点要求学生能默写一些重要的名段、名句,懂得文言实、虚词的释义,翻译句子和能了解其主要内容及其写法。

4.对于作文的复习要以抓学生的思维训练为中心,要把作文的分解训练和综合训练结合起来,每周都要布置专题作文让学生训练,并要加强作文的指导和讲评工作,特别要做好“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等开放性作文的强化训练。

5.复习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面向全体,注重实效,要理论联系实际,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复习时应讲知识要点、题型、思路、规律、方法和学生中的难点问题。要求学生练要有计划性、目的性、针对性。布置的练习要有典型性、指导性、灵活性。

6.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每课时都要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并且要抓“突破口”,不盲目“开快车”。

7.在专题知识的测试阶段中,做好学生的成绩统计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做好点拨。

8.在综合测试的阶段中,要做好知识点的查漏补缺工作。指导学生分析答卷中的主要失误及其原因,并从中找出规律来,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突出“测—评—练—讲”的模式

9.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及循环复习工作,让学生及时做好笔记,对于一些常见的错误要做好归纳总结,力求要逐一解决。

10.做好每堂课的练习题的设计,以及专题测试题和模拟试题的收集、筛选与刻印工作。

九年级语文复习备课

第一轮复习:

梳理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掌握本册重点和考点

时间安排:拟用两课时和一个早自习

教材分析及对学生的要求:

一、本册共有六个单元。各单元的重点课文有:

第四单元《化石吟》、《看云识天气》;

第六单元《皇帝的新装》、《郭沫若诗两首》

在复习课文时,要求掌握字的音、形、义;了解重要的文学常识;背诵重要篇章及重要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二、综合性学习内容:

1、这就是我。

2、漫游语文世界。

3、感受自然。

4、探索月球奥秘。

5、我爱我家。

6、追寻人类的起源。

要求学生能掌握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了解相关的知识。

三、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过故人庄、题破山寺后禅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夜雨寄北、泊秦淮、浣溪沙、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如梦令、观书有感

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和默写,了解诗词的主题,能够对诗歌进行简单的赏析。

四、名著导读

《爱的教育》;《繁星春水》;《伊索寓言》。

学生根据附录介绍,对这些名著人物、内容、主题有所了解,对名著的部分情节有所了解。

时间安排:拟用两课时和一个早自习

教材分析及对学生的要求:

一、本册共有六个单元。各单元的重点课文有:

第三单元《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第六单元《珍珠鸟》《斑羚飞渡》

在复习课文时,要求掌握字的音、形、义;了解重要的文学常识;背诵重要篇章及重要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二、综合性学习内容:

1、成长的烦恼。

3、我也追星。

2、黄河 母亲河。

4、戏曲大舞台。

5、漫话探险。

6、马的世界。

要求学生能掌握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了解相关的知识。

三、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竹里馆、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滁州西涧、江南逢李龟年、送灵澈上人、约客、论诗

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和默写,了解诗词的主题,能够对诗歌进行简单的赏析。

四、名著导读

《童年》;《鲁滨逊漂流记》;《昆虫记》。

学生根据附录介绍,对这些名著内容、主题有所了解,对名著的部分情节有所了解。

五、附录

汉语词类表

梳理八年级上册教材内容。掌握本册重点和考点

时间安排:拟用两课时和一个早自习

篇2: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计划

( 一)唐雎不辱使命(14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与臣而将四也。,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 若士必怒( )

长跪而谢之曰( )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译: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

13.从“秦王怫然怒”到“长跪而谢之”可以看出,秦王以“ ”相恐吓,唐雎以“ ”相回应。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是 ,唐雎的回应,表现了唐雎

的精神。(4分)

1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秦朝统一是必然的,推动了历史的进步,那么怎样正确看待“唐雎不辱使命”呢?(3分)

答:

(二)隆中对(节选16分)

亮答约:“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弱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壶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自董卓已来( ) (2)名微而众寡( )

(3)挟天子以令诸侯( ) (4)利尽南海( )

16、解释下面文言语句。(3分)

百姓孰敢不箪壶以迎将军者乎?

译:

17、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应采取那些策略?(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简答:(6分)

(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选文中任举一例说明。

篇3: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计划

教学内容:梳理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及梳理本单元在高考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题

一、单元体制:本单元共三篇课文

《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三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均属散文,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神就是文章的情,形散而情聚,情感这条红线贯穿文章的始终。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然后重点读《记念刘和珍君》的第2部分及第4部分,体会《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当中的情感:

真的猛士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学生自主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小狗包弟,概括文章大意,然后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3.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体会其中蕴含了什么思想情感,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汇总:

二、链接高考:在考场中出现的与本单元相关的语言运用题

1. (教师投影,学生欣赏) 为刘和珍写一则颁奖词 (4分)

刘和珍———在黑暗的时代中,你没有沉论;在严酷的高压下,你没有沉默;在枪弹的攒射中,你依然前行。虑及民族存亡,你黯然泣下,为了国家复兴,你奋然前行。你如流星刹那间闪过,却爆发出夺目的光茫。

2.教师再投影课本中其他几个人物的颁奖词,学生欣赏

易水清寒,夺人心魄,因为它知道自己送走的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你的勇气砥砺了你手中的匕首,你手中的匕首又将你的名字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太子丹的邀请只是你义无反顾的契机,真正让你勇者无惧的是你心中的信仰;为国为民,才是侠之大者! (荆轲)

千军万马,战火纷飞,你是未能加冕的帝王;爱恨情仇,尔虞我诈,你是未能立业的英雄。但你的霸气是许多帝王所不及的,你的豪情是许多英雄所缺少的。霸王不成霸业却一样名垂千古。 (项羽)

含垢忍辱,你用顽强之志铸就了史家之绝唱;废寝忘食,你用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骚。一部《史记》,讲述着一个史学家应有的良知;一部《史记》,见证了一个史学家对历史的忠贞;一部《史记》,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我们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 (司马迁)

3.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几个人物颁奖词,思考:究竟应该怎样写颁奖词?颁奖词的写作

4.教师再读一则颁奖词,让学生猜写的是谁,进一步体会上面的写作方法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了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了“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刘伟)

三、作业:

篇4: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计划

教学内容:梳理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及梳理本单元在高考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题

一、单元体制:本单元共三篇课文

《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三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均属散文,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神就是文章的情,形散而情聚,情感这条红线贯穿文章的始终。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然后重点读《记念刘和珍君》的第2部分及第4部分,体会《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当中的情感: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学生自主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小狗包弟,概括文章大意,然后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3.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体会其中蕴含了什么思想情感,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汇总:

二、链接高考:在考场中出现的与本单元相关的语言运用题

1.(教师投影,学生欣赏)为刘和珍写一则颁奖词(4分)

刘和珍——在黑暗的时代中,你没有沉论;在严酷的高压下,你没有沉默;在枪弹的攒射中,你依然前行。虑及民族存亡,你黯然泣下,为了国家复兴,你奋然前行。你如流星刹那间闪过,却爆发出夺目的光茫。

2.教师再投影课本中其他几个人物的颁奖词,学生欣赏

易水清寒,夺人心魄,因为它知道自己送走的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你的勇气砥砺了你手中的匕首,你手中的匕首又将你的名字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太子丹的邀请只是你义无反顾的契机,真正让你勇者无惧的是你心中的信仰;为国为民,才是侠之大者!(荆轲)

千军万马,战火纷飞,你是未能加冕的帝王;爱恨情仇,尔虞我诈,你是未能立业的英雄。但你的霸气是许多帝王所不及的,你的豪情是许多英雄所缺少的。霸王不成霸业却一样名垂千古。(项羽)

含垢忍辱,你用顽强之志铸就了史家之绝唱;废寝忘食,你用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骚。一部《史记》,讲述着一个史学家应有的良知;一部《史记》,见证了一个史学家对历史的忠贞;一部《史记》,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我们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司马迁)

3.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几个人物颁奖词,思考:究竟应该怎样写颁奖词?颁奖词的写作

4.教师再读一则颁奖词,让学生猜写的是谁,进一步体会上面的写作方法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了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了“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刘伟)

三、作业:请大家尝试为霍金写一则颁奖词

篇5:人教版中考语文第一轮分册复习

复习目标:语文基础积累;掌握文言字词及能准确的翻译重点文言语句。

背诵并准确默写课内和课后的古诗;掌握古诗赏析的技巧和方法。

复习重难点:文言知识梳理及古诗背诵默写过关,古诗赏析的技巧和方法

复习范围:七年级上下册

一、字音字形 七上 见《火线100》P01 七下 见《火线100》P13

二、词语释义 七上 见《火线100》P01-03 七下 见《火线100》P13-15

三、作家作品 七上 见《火线100》P03 七下见《火线100》P15

四、文体常识

1、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议论等方式表达。

2、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3、诗歌: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和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建筑美。

五、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字音字形

缥(piǎo)碧 轩(xuān)藐(miǎo)嘤嘤(yīng)蔽(bì)鸢(yuān)飞戾(lì)天 疏(shū)条 短褐(hè)穿结 祗(dǐ)晏(yàn)如 箪(dān)瓢 屡空衔(xián)觞(shāng)硕(shuò)师叱(chì)咄(duō)俟(sì)负箧(qiè)曳(yè)屣(xǐ)急湍(tuān)甚箭皲(jūn)裂 衾(qīn)泠(línɡ)泠 窥(kuī)谷忘反

横柯(kē)性嗜(shì)酒 辄(zhé)黔(qián)娄汲(jí)汲于富贵 骈(pián)死 一石(dàn)俟(sì)被(pī)绮绣 容臭(xiù)烨(yè)然 缊(yùn)袍 寥(liáo)落 风飘絮(xù)宫阙(què)低绮(qǐ)户 槽(cáo)枥(lì)粟(sù)

(二)、内容复习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逐字复习并背诵内容,并勾画重要字词

《论语》十二章》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逐字复习并背诵内容,并勾画重要字词。2关书独立完成重点词语。见《火线100》P08 精题演练见《火线100》P08-09 《口技》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逐字复习并背诵内容,并勾画重要字词。2关书独立完成重点词语。见《火线100》P51 精题演练见《火线100》P51 《狼》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逐字复习并背诵内容,并勾画重要字词。2关书独立完成重点词语。见《火线100》P52 精题演练见《火线100》P52-53

/

六、课内古诗

1.七上课内课后古诗背诵默写

重点篇目:《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夜雨寄北》、《泊秦淮》、《浣溪沙》 七下课内课后古诗背诵默写

2.七上课内课后古诗赏析(古诗赏析技巧练习)见《火线100》P03——06 古诗名篇名句默写 见《火线100》P11-12 重点《论语十二章》

3七下课内课后古诗赏析(古诗赏析技巧练习)见《火线100》P15-17 古诗名篇名句默写 见《火线100》P22-23 重点篇目:《口技》《狼》

语文八年级下册复习总纲

复习目标:语文基础积累;掌握文言字词及能准确的翻译重点文言语句。

背诵并准确默写课内和课后的古诗;掌握古诗赏析的技巧和方法。

复习重难点:文言知识梳理及古诗背诵默写过关,古诗赏析的技巧和方法

复习范围:八年级上、下册

四、字音字形 八上 见《火线100》P23 八下见《火线100》P41

五、词语释义 八上见《火线100》P24 八下见《火线100》P41-42

三、作家作品 八下见《火线100》P25 八下见《火线100》P42

四、文体常识

1、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多用于叙述和陈情。

2、转 史传①本纪:传记的一种,专门记述帝王事迹。②世家:主要叙述诸侯和特殊人物的事迹。③列传:用于记述一般人臣和庶民的事迹,也有用来记载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历史的。

3、说

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4、序、跋

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我们学过的“序言”有:《〈呐喊〉自序》、《〈农村调查〉序言》、《〈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等。

赠序 文体名。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如韩愈《送石处士序》:

/

“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其后凡是惜别赠言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五、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字音字形

缥(piǎo)碧 轩(xuān)藐(miǎo)嘤嘤(yīng)蔽(bì)鸢(yuān)飞戾(lì)天 疏(shū)条 短褐(hè)穿结 祗(dǐ)晏(yàn)如 箪(dān)瓢 屡空衔(xián)觞(shāng)硕(shuò)师叱(chì)咄(duō)俟(sì)负箧(qiè)曳(yè)屣(xǐ)急湍(tuān)甚箭皲(jūn)裂 衾(qīn)泠(línɡ)泠 窥(kuī)谷忘反

横柯(kē)性嗜(shì)酒 辄(zhé)黔(qián)娄汲(jí)汲于富贵 骈(pián)死 一石(dàn)俟(sì)被(pī)绮绣 容臭(xiù)烨(yè)然 缊(yùn)袍

寥(liáo)落 风飘絮(xù)宫阙(què)低绮(qǐ)户 槽(cáo)枥(lì)粟(sù)

(二)、内容复习

《桃花源记》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逐字复习并背诵内容,并勾画重要字词。2关书独立完成重点词语。见《火线100》P29 精题演练见《火线100》P29-30

《陋室铭》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逐字复习并背诵内容,并勾画重要字词。2关书独立完成重点词语。见《火线100》P30 精题演练见《火线100》P30-31

《记承天寺夜游》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逐字复习并背诵内容,并勾画重要字词。2关书独立完成重点词语。见《火线100》P36 精题演练见《火线100》P36-37

《与朱元思书》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逐字复习并背诵内容,并勾画重要字词。2关书独立完成重点词语:见《火线100》P48 精题演练见《火线100》P48 《送东阳马生序》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逐字复习并背诵内容,并勾画重要字词。2关书独立完成重点词语:见《火线100》P51 精题演练见《火线100》P51 《小石谭记》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逐字复习并背诵内容,并勾画重要字词。2关书独立完成重点词语:见《火线100》P52 精题演练见《火线100》P52-53 《岳阳楼记》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逐字复习并背诵内容,并勾画重要字词。2关书独立完成重点词语:见《火线100》P53-54 精题演练见《火线100》P54-55

六、课内古诗

1.课内课后古诗背诵默写

八上课内外古诗重点篇目《望岳》《春望》《使至塞上》古文《爱莲说》《三峡》《记承天寺夜游》

八下课内外古诗重点篇目《诗词曲五首》《诗五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早春》《无题》《相见欢》《登飞来峰》古文《与朱元思书》《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小石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2.课内课后古诗赏析(古诗赏析技巧练习)八上古诗鉴赏见《火线100》P43-47 八上古诗名篇名句默写P39-40

八下古诗鉴赏见《火线100》P43-47 八下古诗名篇名句默写P43-47

/

语文九年级复习总纲

复习目标:语文基础积累;掌握文言字词及能准确的翻译重点文言语句。

背诵并准确默写课内和课后的古诗;掌握古诗赏析的技巧和方法。

复习重难点:文言知识梳理及古诗背诵默写过关,古诗赏析的技巧和方法

复习范围:九年级上、下册

一、字音字形 九上 见《火线100》P60 九下见《火线100》P72

二、词语释义 九上见《火线100》P60 九下见《火线100》P72

三、作家作品 九下见《火线100》P61 九下见《火线100》P73

四、文体常识

1.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等。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2.表,指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表达臣子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诸葛亮的《出师表》即“表”中范例。

3.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文言文标题中的“……记”,即相当于现代文中“记……”的形式,这类文章大多数是游记,如《小石潭记》。其他的是些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者“杂记”,如《核舟记》等。

4.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都用韵,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多含颂扬、鉴戒之意。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5.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做“赠序”,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事物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

6.说,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大多是一事一议,要求说出作者对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跟现代的杂文或杂感小品相似,如《马说》《爱莲说》《黄生借书说》等。

7.书,即书信,又叫“尺牍”等,多记事陈情。也可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8.传记,一种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也单称“传”。一般由别人记述,也有由自己记述的,称为“自传”。分为两类:一是历史性传记,以记述历史事实为主,多属历史或学术著作,如《陈涉世家》(《史记》);二是文学性传记,通过如实地叙述人物的经历,刻画出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不仅具有史料价值,而且富有艺术感染力,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五、课内文言文阅读 1.正音字

弊(bì)舆鼋(yuán)鼍公输盘(bān)郢(yǐng)鲋(fù)鱼

(yú)(tuó)

犀(xī)兕(s楩(pián)楠 禽滑(gǔ)厘 守圉(yù)诎(qū)

ì)

一箪(dān)畎(quǎn)亩 傅说(yuè)胶鬲(gé)拂(bì)士

/

一豆羹(ɡēnɡ)蹴(cù)尔

濠(háo)梁 鯈(tiáo)鱼

(二)、内容复习

《陈涉世家》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逐字复习并背诵内容,并勾画重要字词。2关书独立完成重点词语。见《火线100》P65 精题演练见《火线100》P65-66

《唐雎不辱使命》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逐字复习并背诵内容,并勾画重要字词。2关书独立完成重点词语。见《火线100》P66 精题演练见《火线100》P67

《出师表》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逐字复习并背诵内容,并勾画重要字词。2关书独立完成重点词语。见《火线100》P69 精题演练见《火线100》P70

《孟子二章》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逐字复习并背诵内容,并勾画重要字词。2关书独立完成重点词语:见《火线100》P76-78 精题演练见《火线100》P76-78 《鱼我所欲也》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逐字复习并背诵内容,并勾画重要字词。2关书独立完成重点词语:见《火线100》P79 精题演练见《火线100》P579 《曹刿论战》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逐字复习并背诵内容,并勾画重要字词。2关书独立完成重点词语:见《火线100》P81 精题演练见《火线100》P82 《邹忌讽齐王纳谏》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逐字复习并背诵内容,并勾画重要字词。2关书独立完成重点词语:见《火线100》P83 精题演练见《火线100》P83-84 《愚公移山》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逐字复习并背诵内容,并勾画重要字词。2关书独立完成重点词语:见《火线100》P84 精题演练见《火线100》P84-85

六、课内古诗

1.课内课后古诗背诵默写

八上课内外古诗重点篇目《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状词以寄之》《观刈麦》古文《出师表》

八下课内外古诗重点篇目《关雎》《蒹葭》《雁门太守行》古文《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

2.课内课后古诗赏析(古诗赏析技巧练习)八上古诗鉴赏见《火线100》P62-64 八上古诗名篇名句默写P70-71

八下古诗鉴赏见《火线100》P73-75 八下古诗名篇名句默写P85-86

鹓(yuān)醴(lǐ)泉

雏(chú)

鸱(chī)

篇6: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词复习提纲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 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⑴译文:从前有仙人乘黄鹤腾空而去,这里只剩下黄鹤楼屹立江头。黄鹤载仙人升飞后再未回来,千百年来白云悠悠随风飘流。阳光下汉阳镇绿树历历在望,春草青青茂盛铺满了鹦鹉洲。夕阳西下哪里才是我的家乡,烟波浩淼江水奔涌更添乡愁。

⑵赏析:①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昔人:指传说的骑鹤仙人。已:已经。乘:乘坐。去:离去。指离黄鹤楼而去。此地:这个地方。即黄鹤楼所在的黄鹤矶。空:副词,只,仅。余:剩下。○即题叙事,起调平稳自然。②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副词。一旦,一经。千载:千年。悠悠:这里形容白云浮荡的样子。○即事抒怀,感叹宇宙无限。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平川。这里指汉水平原。历历:分明的样子。汉阳:武汉三镇之一。因在汉水北岸,故名。树:树木。全句意思是阳光照耀看汉水平原,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芳草:香草。萋萋:春草茂盛的样子。鹦鹉洲:唐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描绘登楼所见景色。④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太阳将要落山。乡关:故乡。何处是:意思是在何处。烟波江上:江上的烟雾波涛。○寄寓故土之思。

面对白云,诗人意识到宇宙中时间的永恒和人生的短促。虽然没有发生一连串《天问》式的感慨,但读者已感觉到诗人心潮的起伏,领悟到诗人借助“黄鹤”、“白云,,等意象所传达出的关于宇宙、人生真谛的思考。

35.《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⑴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篇7:人教版中考语文名著导读复习资料

1、作者:笛福(英国)

2、体裁:长篇小说

3、内容: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孙,不甘平庸,一心向往冒险与挑战的海外生活,于是私自离家出海航行,历尽艰险。有一次,风暴将船打翻,鲁滨孙只身漂流到一座荒岛上。在荒岛上种地,驯羊,还搭救一个野人,为他取名“星期五”。他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王国”。

4、人物性格:鲁滨孙敢于冒险;敢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5、人物的社会意义:鲁滨孙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韧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在西方,“鲁滨孙”已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

6、艺术特色:小说有着非凡的想像力和艺术表现力,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显得亲切、真实,情节通过人物的自白串联起来。语言明白晓畅,朴素生动。

六、《昆虫记》

1、作者:法布尔(法国)

2、异译名:《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3、卷数:十卷

4、内容:介绍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使人们了解昆虫的真实生活情景。

5、艺术价值:《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昆虫在作者的笔下,都赋予了人的性格。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

七、《朝花夕拾》

1、作者:鲁迅

2、书名含义:早上的花,晚上捡拾起来。所收集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文章。

3、体裁:散文

4、内容简介:这本回忆性的散文集收集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都是回忆作者童年、少年、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文字中透视出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5、精彩点击:《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二十四孝图》等。

八、《骆驼祥子》

1、作者:老舍

2、体裁:长篇小说

3、故事梗概:祥子来自农村,如同骆驼一样健壮,坚忍。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拉洋车,原本想凭借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但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最终以惨败告终。

4、人物性格:

祥子:起初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后来成了麻木、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刘四:残忍霸道

虎妞:大胆泼辣、有些变态

5、主题:小说无情地批判了那个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

篇8: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计划

一、早开始, 早梳理

将教学和复习结合起来, 能够将时间利用起来, 避免了教师因为害怕没有充足的时间复习而迅速、草率地讲完新课, 而一边复习一边上课, 两者结合, 学生的压力也相对小了许多。积压起来一起复习会让学生产生烦躁的心情, 让学生产生巨大的压力, 总觉得内容太多, 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或者总觉得自己落下了某个知识点, 而这个知识点肯定会在考试中出现, 因而时常心中忐忑不安, 紧张不已。因此, 从进入初三就开始复习是最好的方法。

二、全面复习

语文复习离不开语文课本, 对于语文课本上的考纲, 应该严格执行, 对于知识点要求完整地进行整理。对于初一初二课本的古诗文、古诗在上课前默写、背诵一两篇, 一个学期结束后, 就能够对初一初二两个年级的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 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些古诗词、古文的记忆力。除此之外, 引导学生按照考纲内容, 对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 整理出新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也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力。在全面复习中, 多阅读、少做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长久以往, 学生的阅读量会增加, 而答题技巧也在日积月累中得到了训练。

三、结合考试题型, 由浅到深复习

语文考试题型是十分多样化的, 如果将所有的题型融合起来进行训练十分的耗费时间和精力, 而且效果也不好。所以, 可以将六册语文书融合起来, 用大分类来分六册语文书, 按照每个分类进行复习, 也就是专题复习。然后还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题目, 不可盲目做题, 在批改学生的作业、试卷的时候, 找出大多数学生比较薄弱的地方, 然后找题目让学生进行训练。题目应该由浅到深, 逐渐递增。若是一开始就是难度偏大的题目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让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在阅读和写作方面, 要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进行分析、找出关键字、词、句。

四、掌握要点, 找出关键

语文复习中, 知识点的掌握十分重要, 考试经常围绕着知识点来出题, 所以, 学生对知识点的不理解直接导致在考试中拿分不高。所以, 在复习当中, 应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 然后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对于考试题目, 应该帮助、引导学生发现解答题目的技巧和思路。

在复习中, 学生很容易感觉到疲惫, 所以需要教师在复习的时候增加新颖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 用一些故事性的资料、趣味性的图片来进行语文复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 而通过竞赛法、知识抢答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当然, 课堂气氛的活跃也可以让学生放松心情, 减轻压力。时不时在课堂上举行辩论赛能让学生主动去学习, 去查找资料, 对于问题的分析也会更上一层楼。

篇9: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计划

关键词:初三复习;语文;知识

语文复习是一个枯燥的过程,但是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在复习的时候应该努力做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把握好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对于语文复习,采取阶段性的复习手法,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而对于初三语文复习来说,早点进行能够减轻学生的压力。

一、早开始,早梳理

将教学和复习结合起来,能够将时间利用起来,避免了教师因为害怕没有充足的时间复习而迅速、草率地讲完新课,而一边复习一边上课,两者结合,学生的压力也相对小了许多。积压起来一起复习会让学生产生烦躁的心情,让学生产生巨大的压力,总觉得内容太多,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或者总觉得自己落下了某个知识点,而这个知识点肯定会在考试中出现,因而时常心中忐忑不安,紧张不已。因此,从进入初三就开始复习是最好的方法。

二、全面复习

语文复习离不开语文课本,对于语文课本上的考纲,应该严格执行,对于知识点要求完整地进行整理。对于初一初二课本的古诗文、古诗在上课前默写、背诵一两篇,一个学期结束后,就能够对初一初二两个年级的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些古诗词、古文的记忆力。除此之外,引导学生按照考纲内容,对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整理出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也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力。在全面复习中,多阅读、少做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长久以往,学生的阅读量会增加,而答题技巧也在日积月累中得到了训练。

三、结合考试题型,由浅到深复习

语文考试题型是十分多样化的,如果将所有的题型融合起来进行训练十分的耗费时间和精力,而且效果也不好。所以,可以将六册语文书融合起来,用大分类来分六册语文书,按照每个分类进行复习,也就是专题复习。然后还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题目,不可盲目做题,在批改学生的作业、试卷的时候,找出大多数学生比较薄弱的地方,然后找题目让学生进行训练。题目应该由浅到深,逐渐递增。若是一开始就是难度偏大的题目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要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进行分析、找出关键字、词、句。

四、掌握要点,找出关键

语文复习中,知识点的掌握十分重要,考试经常围绕着知识点来出题,所以,学生对知识点的不理解直接导致在考试中拿分不高。所以,在复习当中,应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对于考试题目,应该帮助、引导学生发现解答题目的技巧和思路。

在复习中,学生很容易感觉到疲惫,所以需要教师在复习的时候增加新颖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用一些故事性的资料、趣味性的图片来进行语文复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而通过竞赛法、知识抢答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当然,课堂气氛的活跃也可以让学生放松心情,减轻压力。时不时在课堂上举行辩论赛能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去查找资料,对于问题的分析也会更上一层楼。

初三语文阶段性的复习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但是在复习当中,不能走马观花、丢三落四,要做到全面,对于知识点要重点讲解。考纲当中的每一个内容都要尽最大努力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果。

(作者单位 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小箐中学)

篇10: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一、重点词语解释

1、清洌:清凉

2、可百许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约。许,表示对数量的估计。

3、佁然不动:呆呆的一动不动。佁然,愣住的样子。

4、俶尔远逝:忽然。

5、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6、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7、邃:深

8、寂寥:寂静寥落。

9、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10、明灭可见 明灭:或现或隐 11、以其境过清 清:凄清,冷清清

二、重点语句翻译

1、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凭借也没有。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3、斗折蛇行:(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5、其岸势犬牙差互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7、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8、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三、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抑郁忧伤之情。

篇11: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词复习资料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⑴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突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⑵赏析:①首联作者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自己被贬后的愤懑不平和无限辛酸。②颈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虽然有对身世不幸的感叹,但又相当达观,后人读它,更是赋予了它深刻的哲理。请问其中的哲理是什么?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现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比现在好。对未来有坚定的信念,表现诗人的乐观豪迈的情怀,描述颈联所描写的景象:沉舟之畔,会有群舟竞发,千帆齐扬!病树之后,会有姹紫嫣红,万树春光!③本诗运用典故的一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诗人以王质自比,意在说明什么? 意在说明自己被贬时间太久,恍如隔世,人事全非,无限悲痛怅惘。④思想情感: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的辛酸和愤懑不平。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14.《赤 壁》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⑴译文: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 ,拾起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历史的刀光剑影。

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建造铜雀台广罗天下名姬的时候,东吴美人大乔和小乔可能就深锁铜雀,春恨无限了。

⑵赏析:①咏史诗, 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②思想情感: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篇12: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计划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⑴译文:北风席卷大地,白色的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好像千万棵树都开满了洁白的梨花。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将军的弓都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⑵赏析:

①思想情感:对边塞奇异风光的热爱和赞美,表达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以春花喻冬雪,描述了边塞雪来的快,下的大,边塞奇异的风光及气候特点。

③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过渡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沙漠冰封,万里云凝的塞外天地。同时“愁云”二字情景交融,写出了离愁别绪。

22.《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⑴译文:离愁满怀,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

⑵赏析:

①前两句用白日和天涯烘托无限离愁,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脍炙人口大名句,试选一个角度作赏析。

A移情于景,是新生命的赞歌;B以落花、春泥为喻,寄托了诗人虽离开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的爱国热情。现常用来赞颂无私奉献精神。

篇1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阅读课复习教学

1.创设语境, 在综合运用中提高品词析句的能力, 在归纳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揣摩如何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情达意。

2.总结、规范答题方法,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答题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在具体的语境中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品词析句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欣赏, 积累导入

1.回顾课文, 欣赏发现。

师:在这学期的学习中, 很多句子让我们印象深刻。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精彩语句并朗读) 想一想, 为什么这些句子会让大家难以忘怀?

2.揭示目标, 引出重点。

师:今天我们复习的重点就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其表达效果。

二、结合目标, 归纳方法

1.结合实例, 交流方法。

师:请结合平时的学习, 举例谈谈你是运用怎样的方法来理解句子含义的?

2.教师引导, 归纳板书。

●联系上下文

●抓句子中的重点词语

●抓句子的特点

三、指导完成, 强化方法

师:让我们走近《远去的背影》, 一起思考, 一起交流吧。

附文:

远去的背影

在我绝对未读过朱自清《背影》的年龄阶段, 就曾为您的背影而怦然心动过, 而且至今仍感到您还在那里走着。

那是我刚六岁多的时候, 在一天晚上, 您请别人吃过饭之后, 第二天牵着我去上学了。因为路远, 而且曲里拐弯很难记, 您牵一阵子, 背一阵子, 把我领上一条崭新的道路。在这以前, 无论自己玩, 还是背着抱着弟弟妹妹玩, 都不过是屋前屋后转来转去。

这是第一次您把我领出了家门, 让我走上一条很远很远的路, 路的那头, 正书香四溢, 诵读朗朗。

快进校门的时候, 您在嘱咐我之后, 向另一条道上走去, 走得很慢。边走边回头看我踟 (chí) 蹰 (chú) 不前的步履。时而用目光, 时而用手势, 鼓励我迈进学校大门。

就在这个时候, 我站住了, 怎么也迈不开步, 像有一种什么东西羁绊住, 扯也扯不断。于是, 您毅然地转过身向前走去。看不到您的目光, 听不到您的说话, 只见到您慢慢向前移动的背影, 闪过大树, 闪过屋宇, 然后在高高的土丘处渐渐消逝。

我刷刷地掉着眼泪, 直到看不见您的背影, 我才用小手背抹干眼泪向学堂走去。

您的背影我应该是见到的, 而且不止一次。为什么这一次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呢?我想, 大约就缘于您突然转身的坚毅, 您在鼓励我自己走, 您在切盼一个六岁多的孩子走出门前屋后转的小天地, 您心中正腾起一个小小的稚气未脱的雄鹰。

如今, 这背影仍鲜明地印在我脑子里, 可是您已早早离我而去了。正如送我入学堂的那时, 您一步步默默地消逝。在那土丘后面。而我直到您去世后, 才从千里之遥, 赶到那土丘处向您跪拜。

1.回顾阅读程序, 归纳为:

初读整体把握—→读题捕捉信息—→精读深入思考—→组织语言答题—→检查答题情况

2.指导口头练习。

(1) 快速默读短文, 整体把握内容。

(2) 捕捉信息, 明确考察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

(3) 找到重点词句, 深入思考。

家门、书香四溢、很远很远、怦然心动、毅然

在这以前, ……都不过是屋前屋后转来转去。

正如送我入学堂的那时, ……赶到那土丘处向您跪拜。

(4) 构想设问方式。

A.读一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第一次”对我将有怎样的影响?“父亲第一次把我领出了家门, 让我走上了一条很远很远的路”, 你认为这是一条什么样的路?路的那一头又有什么?

B.读一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想一想,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如果去掉“您心中正腾起一个小小的稚气未脱的雄鹰”, 可以吗?为什么?

C.读了本文, 联系自己的生活, 谈一谈你从自己父亲的背影中感受到了什么?

D.读文中画线的句子,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假如你就是作者, 你会对父亲说些什么?

3.总结:在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时, 应先理解句子的表达形式, 再揣摩句子的思想感情。

四、独立完成, 实战演练

师:让我们独立完成《心田上的百合花开》的笔头练习。

附文: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 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 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 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 它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 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 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 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 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 深深地扎根, 直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 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 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 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 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 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 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 而是头脑长瘤了。”

公开场合, 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 即使你真的会开花, 在这荒郊野外, 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 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在这断崖边上, 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 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

百合说:“我要开花, 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 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 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 不管你们怎么看我, 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 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 它终于开花了, 它那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 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这时候, 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 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 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 只有百合自己知道, 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 野百合努力地开花, 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 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 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 远在百里外的人, 从城市, 从乡村, 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 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 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 感动得落泪, 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那里, 被人称为“百合谷地”。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 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 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快速默读, 教师巡视。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 对潜心阅读的学生提出表扬。)

2.实物投影, 交流以下问题。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法, 增强综合能力, 养成良好的阅读和答题习惯。)

(1) 写出词语的近义词。

讥讽秀挺风姿谨记

(2) 细读全文, 你认为百合花从“一株”发展到“满山”要克服哪些不利因素?

(3) 阅读画波浪线的句子, 想一想, 为什么这株百合是“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综合运用了____等修辞手法, 这样写是为了____。假如多年后, 又有一株不为人知的野百合生长在断崖边, 你会对它说:你要开花, 因为____;你要开花, 因为____;你要开花, 因为____;你要开花, 因为____。不管____, 不管____, 你都要开花。 (最后两个空, 可以作为选做题)

(5) 百合花的生长历程启示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应该怎样去做?

五、课堂总结, 交流收获

篇14:中考语文复习设想

一、对于字词和名句的复习

对于字词要引导学生认真梳理。每位同学可以把梳理筛选出来的字词抄写在专门的笔记本上,这样既练书写又强化记忆。整理时还要注意将字词放入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进行判断辨别,以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

对于古诗文名句整理,范围是甘肃省教科所编写的中考复习指导指定的课内诗文与课外古诗词。同学们可以分册先熟背每篇诗文,然后逐一整理重点名句,从近几年各地中考默写题来看,古诗名句默写材料以陶冶情操、励志修养、人文关爱为主。

二、综合性学习方面的复习应当以本为本

近年来各地都重视了对综合性活动的考查。复习时首先将六本书的所有综合性学习按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然后针对不同的主题设计相应的活动程序;最后要注意关注新近发生的大事,认真收集整理地域文化信息,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名著导读这轮复习中,同学们可以利用课外时间适当阅读每册教材附录部分的名著导读,并用表格形式归纳,以达到积累和运用的目的,如:作品名称,作者简介、主题思想、内容概括、主要人物、性格分析、读后感想等。

三、古诗文赏读,分类掌握

要熟悉每一篇要求阅读的古诗词篇目(含必背篇目),并围绕名家名篇进行分项整理,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作家风格、诗体特点;作者情感、诗歌意境;遣词修辞、节奏韵律等。在整理归纳的过程中还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评价赏析。文言文阅读一般分为:字词类、翻译类、分析评价类三个部分。1.字词类,实词复习主要是抓住常用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词语。2.翻译类,侧重于文中关键句子或特殊句式。复习时应该熟练掌握翻译的技巧:(1)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学会换、留、删、补、调等方法。(2)注意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疑问句的翻译。(3)学会根据上下文推导,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进行意译。3.分析评价类,复习时要注意熟悉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相应背景下作者的情感立场,学会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做出正确的分析评价。

四、对于中考阅读训练的复习

复习时,要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阅读的程序:整体感知→梳理文脉→筛选信息→代入问题→确定范围→前后推敲→磨炼语言→得出答案。在阅读训练中要求学生努力做到五个“准确”。即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准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和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和思路,准确领会文章的写法和特点。提供一定量的阅读材料,进行必要的训练。阅读经验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阅读步骤的具体操作质量往往依赖于正确有效的阅读经验。阅读材料要精选,试题要有思维含量,不要追求做得多,每做一题要让学生展开讨论,总结做题思路和方法。

五、对于中考作文训练的复习

在复习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生活环境、周围事物的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要求学生做好素材笔记,就学校、家庭、社会以及自身新近发生的事件,新近产生的感悟,及时记载下来,以便到考场上有比较充分的选材余地,同时也使自己的作文洋溢着真情实感。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因为考场作文是以理解为前提的。要善于理解分析作文试题中的提示、要求(有的还有材料)的内容,并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为写作服务。可以让学生把近期的作文收集整理,深入分析自己在审题方面的得与失,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或挑选一些好的习作和考场作文,研究一下它们的作者是怎样把握题意,怎样开拓思路,怎样精选材料,怎样构思谋篇的,在语言运用上又有哪些特色;了解优秀作文都是如何做到题目新颖、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材料新鲜、细节鲜活、情感独特的。还需要求学生经常浏览报纸杂志,搜集新鲜的写作素材。使考场作文有鲜活的时代气息。

上一篇:三年级下册《水上飞机》教案设计下一篇:交通安全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