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室4季度工作计划

2024-05-10

监控室4季度工作计划(精选6篇)

篇1:监控室4季度工作计划

信息监控系统四季度工作计划

本季度,集团公司信息部将继续遵循上级指导,坚持信息化发展理念,加强日常监管,加快各系统建设改造,以预防重大隐患为工作重点,保证系统平稳正常运行。现将2011年四季度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快工作进度,完成验收任务

协助官庄河、富家凹矿完成安全监控系统、入井人员考勤定位系统、产量监控系统、通讯联络系统方案设计、审批、施工、验收工作。完成北峪、郭家山通讯联络系统升级改造工作。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技术资料

本季度开始,各生产矿井在原有“三大系统”基础上将新增通讯联络系统,目前该系统所需软件资料几乎空白。将根据山西省煤矿通信联络系统检查标准和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完善技术资料。借鉴上季度“三大监控系统”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实施经验,先开始试点,再根据具体操作情况建议对内容进行修改,最后推广到各矿。本季度将对完善后的制度及主要技术标准、规范归类、排版、制册,做到人手一册,最大限度的把制度建设工作落实贯穿各个系统,并能有效发挥制度建设的作用。

三、加强日常监管,严格规范操作

上季度监控系统运行总体平稳,无重大安全隐患,这也得

益于公司领导和矿领导对监控工作的重视。但也存在着诸多细节性问题,主要体现在监测仪器仪表的使用、管理方面,未能按标准去执行,按规程去操作,责任人往往有大问题不出、小问题无关的工作态度。根据以上情况,本季度检查重点和重心将做大幅度调整,检查内容更细化,不定期突击检查,在以往排除重大隐患基础上,重点查看现场管理,加大该项得分值,主要涉及仪器仪表安放、设备牌板、线路悬挂。通过检查以提高认识,改变工作态度,规范操作行为,做到一切管理从细节抓起。

加强对各系统多发故障问题的分析和预防工作,结合每月对各矿各系统故障信息,归类统计,综合分析,并拿出相关解决方案。

四、强化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综合素质。

随着管辖范围的扩大及业务量的增加,涉及知识面更广泛,结合相关标准、规范和工作需求,依照岗位分类和所担负的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主要包括各系统软件使用、硬件安装、异常处理、制度解释、管理资料等,以提高新形势下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为做好各项工作奠定基础。

五、其它工作

1.做好集团公司、各厂矿地面视频监控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定期检查其运行状况。

2.做好集团公司办公电话通讯系统巡检排查工作,根据本季度天气状况,加强对各通讯分支线路室外分线盒、接线处检查工

作,并做好接头处的防水措施。

3.做好集团公司视频会议系统巡检工作,定期对各分会场会议电话、摄像头等设备进行测试和调试。制定应急预案,任何一个分会场通讯故障时24小时内启用备用通讯,保证会议正常进行。

2011年9月26日

篇2:监控室4季度工作计划

对重点煤矿和烟花_企业实行停产整顿。煤矿方面:主要对煤与_突出煤矿(11家)、高_煤矿(4家)、必须停工煤矿(2家)、超深越界煤矿(5家)从9月22日起到党的十八大闭幕前一律实行停产。明确由县安全生产综合执法大队、县国土资源局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严查非法违法生产行为。明确要求由县煤炭局、各产煤乡镇重点对其他煤矿的安全隐患开展密集排查工作,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明确责任人跟踪落实整改。对排查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坚决实行停产整顿,严格挂牌督办。烟花_方面:对所有生产企业从9月30日至10月7日期间一律实行停产整改。明确由县安监局和相关乡镇监管到位,坚决杜绝违法生产行为。

二、进一步加大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力度

认真贯彻执法《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大力开展联合执法,加大安全监管力度,严肃查处各类伤亡事故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加强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实行重大事故隐患档案管理制度和跟踪督办制度。

三、深化各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继续深化以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和水上交通(学生用车)、烟花_和民爆器材、建筑、消防、食品药品安全为重点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整顿和规范安全生产秩序,改善安全生产环境。

四、继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为迎接年底省、市安全生产标准化验收,我县将严格按照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组织领导、工作责任,扎实抓严、抓实、抓出成效,突出重点、保证质量。继续加大对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五、继续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

篇3:监控室4季度工作计划

2009年,国民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货币信贷快速增长,在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萎缩、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的情况下,为在短期内扭转我国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实现回升,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一、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

2009年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0.6万亿元,同比增长27.7%,增速比上年高10.0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2.0万亿元,同比增长32.4%,增速比上年高23.3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3.8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上年低0.9个百分点。全年现金净投放4027亿元,同比少投放71亿元。

货币总量增长较快,货币流动性不断增强。去年前11个月,M2和Ml增速总体呈上升势头,其中上半年加速态势更为明显。12月末,两者增速均有所回落,但仍保持较高水平,这与上年同期基数较高也有一定关系。去年年初,M1增速相对较低,1月末仅为6.7%,比同期M2增速低12.1个百分点。此后Ml增速明显加快,年中已恢复至危机前水平,9月份后,M1增速开始高于M2,第四季度持续维持30%以上。

二、金融机构存款增长较快,活期化态势明显

2009年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金融机构,下同)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61.2万亿元,同比增长27.7%,增速比上年高8.4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3.2万亿元,同比多增5.4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9.8万亿元,同比增长28.2%,增速比上年高8.5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3.1万亿元,同比多增5.4万亿元;外汇存款余额为2089亿美元,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年低3.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62亿美元,同比少增157亿美元。

从人民币存款的部门分布和期限看,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增长明显快于居民户存款,存款呈活期化态势。受经济逐步回升、资本市场活跃等因素影响,居民个人用于生产经营投资的资金增多,居民户存款增长明显放缓。年末金融机构居民户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6.5万亿元,同比增长19.3%,增速比上年低7.0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4.3万亿元,同比少增3290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全年加速增长态势较为明显,5月份后增速持续高于居民户存款。年末,非金融性公司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9.8万亿元,同比增长37.2%,增速比上年提高22.0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8.1万亿元,同比多增5.2万亿元。其中,企业存款增长较快,企业总体支付能力显著增强。年末,企业存款比年初增加6.6万亿元,同比多增4.2万亿元。活期存款多增较多,企业活期存款同比多增3.1万亿元,居民户活期存款同比多增1.1万亿元。年末,财政存款余额为2.2万亿元,同比增长24.2%,比年初增加4368亿元,同比多增4098亿元。

三、金融机构贷款快速增长,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

2009年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42.6万亿元,同比增长33.0%,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5.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0.5万亿元,同比多增5.5万亿元。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制造业。2009年,主要金融机构(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投向这四个行业的本外币中长期贷款分别为2.5万亿元、6404亿元、6013亿元和5025亿元,占全部产业新增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分别为50.0%、13.1%、12.3%和10.2%。

人民币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年末余额为40.0万亿元,同比增长31.7%,增速比上年高13.0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9.6万亿元,同比多增4.7万亿元。分机构看,2009年全国性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商业银行提升幅度较大,为6个百分点;地方金融机构信贷份额总体有所下降。从部门分布看,居民户贷款增长逐步加快,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年末居民户贷款同比增长43.3%,增速比上年高29.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5万亿元,同比多增1.8万亿元。其中主要是居民户消费性贷款,特别是个人住房贷款同比大幅增多。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同比增长29.1%,增速比上年高9.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7.1万亿元,同比多增2.9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比年初增加5.0万亿元,同比多增2.9万亿元。票据融资比年初增加4563亿元,同比少增1898亿元,全年呈现上半年大幅增加、下半年持续下降态势。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2009年我国银行业机构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含票据贴现)全年新增3.4万亿元,年末同比增长30.1%,增速比年初高16.6个百分点。其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长41.4%,增速比年初高34.23个百分点。(见表一)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金融市场受到巨大冲击,金融机构出于风险控制及增加收益的考虑将境外资产调回境内,在外汇贷款需求快速增长且外汇存款增长有限的情况下,支持了外汇贷款的发放。2009年年末,外汇贷款余额为3 7 9 9亿美元,同比增长56.0%,增速比上年提高44.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362亿美元。同比多增1105亿美元,其中第四季度同比大幅多增600亿美元,主要与我国进出口逐步回暖、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等因素有关。从投向上看,进出口贸易融资和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2009年分别新增579.7亿美元和589.4亿美元,同比分别多增582.8亿美元和211.2亿美元。由于境外流动性头寸减持空间有限,年末外汇贷款增速有所放缓。

四、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2009年年末,基础货币余额为14.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8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年末货币乘数为4.11,较年内8月末的高点下降0.53,但比上年末高0.43,货币扩张能力总体较强。年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3.13%。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1.72%,股份制商业银行为3.13%,农村信用社为8.78%。

五、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先降后升,整体比上年下降

2009年前三季度,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利率水平回落后保持低位平稳运行。截至9月份,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05%,比年初下降0.51个百分点。进入第四季度后,受市场环境变化影响,利率小幅回升。去年12月份,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达到5.25%,但仍比年初下降0.31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88%,比年初下降0.35个百分点;票据融资加权平均利率为2.74%,比年初下降0.15个百分点。12月份,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42%。

注:①政策性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已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正处于过渡期,统计上仍纳入政策性银行。②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③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从利率浮动情况看,执行下浮和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增加。去年12月份,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般贷款实行下浮和基准利率的占比分别为33.19%和30.26%,比年初分别上升7.63个和0.13个百分点;实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36.55%,比年初下降7.76个百分点。

受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波动和境内资金供求变化影响,境内外币利率总体呈下行走势。12月份,3个月以内、3 (含3个月)~6个月美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1.59%和1.66%,比年初分别下降2.06个和2.36个百分点。活期、3个月以内大额美元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0.17%和0.46%,比年初分别下降0.68个和0.76个百分点。

2008年末至2009年上半年,部分金融机构多次自主下调了本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1年期小额美元存款利率由3%下调至0.8%左右。为增加外币资金来源,2009年9月份部分金融机构小幅上调了本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调整后的1年期美元存款利率为1%左右。(见表2、3)

六、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009年以来,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去年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282元,比上年末升值64个基点,升值幅度为0.09%,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为1欧元兑9.7971元人民币、100日元兑7.3782元人民币,分别较上年末贬值1.41%和升值2.53%。汇改以来至2009年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1.21%,对欧元汇率累计升值2.21%,对日元汇率累计贬值0.98%。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计算,汇改以来至2009年12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2.7%,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6.3%。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2009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为6.8201元,最低为6.8399元,最大单日升值和贬值幅度均为0.07%(50个基点),244个交易日中129个交易日升值、1个交易日持平和114个交易日贬值,2009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保持稳定,基本上在6.81~6.85元的区间内运行,人民币汇率预期相对平稳。

第二部分货币政策操作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认真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总体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得到了有效传导,对扩张总需求、支持经济回升、遏制年初的通货紧缩预期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十分重视信贷平稳可持续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前瞻、灵活地调整政策重点、力度和节奏。经过努力,三、四季度信贷增长比上半年有所放缓,节奏更趋平稳,有利于防范和化解可能影响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风险。

一、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从2009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按照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求,密切监测经济金融新形势及市场环境新变化,进一步加强对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的预测分析,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促进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和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一是针对不同时期流动性形势变化,合理把握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和频率,灵活适度加强流动性管理。

全年累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4.0万亿元,开展正回购操作4.2万亿元;截至2009年年末,中央银行票据余额为4.2万亿元。二是科学设计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组合。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情况,去年上半年以3个月内短期操作为主,7月初恢复了1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适当延长了流动性冻结时间。同时,灵活调整3个月以内的短期正回购操作期限结构,与中央银行票据在期限上形成互补,增强了流动性管理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三是适当提高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弹性。上半年保持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大体平稳,下半年随着经济企稳回升趋势的进一步确立,顺应新股IPO重启后市场利率波动上升的走势变化,及时增强了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弹性,操作利率由小步上行到逐步企稳,有助于促进货币市场利率合理回升,发挥市场利率调节资金供求关系的作用。截至2009年年末,28天期正回购和3个月期中央银行票据操作利率分别为1.18%和1.3280%,较年初分别上升28个和36个基点;1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为1.7605%,自重启以来累计上升近26个基点。四是及时开展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加强与积极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逐步提高了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的操作频率及规模,操作品种也进一步丰富。全年共开展11期业务,操作规模共计3100亿元,年末余额为1200亿元。

二、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优化信贷结构

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央投资项目的配套贷款投放,做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金融配套服务;按照“有保有控”的原则,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西部大开发、节能减排、就业、助学、灾后重建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发放的贷款。改进和完善再贴现管理方式,优先为涉农票据、县域企业及中小金融机构签发、承兑、持有的票据办理再贴现,对于促进扩大涉农行业和中小企业融资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密切监测地方投融资平台贷款可能潜藏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督促商业银行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进度,正确处理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执行好资本充足率、贷款集中度、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最低资本金等监管指标要求,确保自身健康和维护整体金融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稳定存贷款基准利率

在2008年9月份以来五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2009年利率政策保持稳定。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维持在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维持在5.31%。同时,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积极培育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指导金融机构完善利率定价机制。

四、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危机应对合作,稳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呼应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需求,先后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尼、白俄罗斯和阿根廷货币当局签署了6份总规模为65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积极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债融资,在积极参与并充分考虑自身情况的前提下,与IMF签署了购买不超过500亿美元IMF债券的协议。积极推动包括清迈倡议多边化在内的区域货币金融合作,2009年12月24日,东盟10+3以及中国香港正式签署了总额为1200亿美元的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为了促进贸易发展,积极参与了国际金融公司贸易融资计划以及泛美开发银行贸易融资计划。

积极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顺利展开。经国务院批准,2009年7月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东莞市的365家企业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减少汇兑损失,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发展。试点以来,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稳定,人民币账户融资、跨境项目融资、人民币购售等相关业务有序进行。人民币结算、出口退(免)税及进出口报关政策清晰明确、操作流程便利,人民币资金跨境清算渠道便捷、顺畅,企业在进行人民币报关、结算和出口退税不用提交核销单、出口收入也不用先进待核查账户,简化了试点企业的办事手续,缩短了资金到账时间,有利于节约交易费用。

截至2009年年末,银行累计为企业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409笔,金额为35.8亿元。境内代理银行为境外参加银行共开立160个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账户余额6.9亿元;中银香港为境外参加银行开立53个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账户余额486.2亿元。

五、稳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四家已改制上市的大型国家控股商业银行改革继续深化,经营业绩和服务效能不断提高。中国农业银行2009年1月16日股份公司挂牌以来,现代公司治理架构初步建立,内部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工作稳步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向全国推开。国家开发银行加快商业化转型步伐,强化风险管理和内控建设。2009年8月末,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国家开发银行在传统业务基础上通过该公司大力发展股权投资业务。同时,继续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根据国务院要求,200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单位和部门,成立了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改革工作小组,围绕政策性功能定位、业务范围、国家注资、公司治理和内部改革、章程修订、外部监管、协调机制、配套改革措施等问题,重点研究论证改革实施总体方案及章程修订工作。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也不断深化内部改革,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建设,稳步开展新业务,为全面改革创造条件。(见表4)

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资金支持政策实施进展顺利,对支持和推进改革发挥了重要的正向激励作用,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明显提高。截至2009年年末,已累计向2340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兑付专项票据1641亿元,兑付进度达到97%以上;发放专项借款21亿元。2009年年末,按贷款四级分类口径统计,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分别为3490亿元和7.4%,比2002年末分别下降1657亿元和30个百分点。资金实力显著增强,支农服务力度明显加大。2009年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7万亿元和4.7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占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为12%,比2002年末提高了1.4个百分点。农业贷款余额2.1万亿元,占其各项贷款和全国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比例分别为44%和95%,比2002年末分别提高4个和14个百分点。产权改革进展顺利,法人治理架构初步建立。截至2009年年末,全国共组建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农村信用社2054家,农村商业银行43家,农村合作银行195家。部分农村信用社在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应着力解决当前改革发展中存在的机制体制问题,促进建立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服务“三农”原则,督促和引导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支农服务方向不动摇;坚持重点突破原则,明晰产权关系、改革产权制度务必取得实质性进展;坚持市场化原则,鼓励农村信用社自主选择产权组织形式,总体保持县(市)法人地位稳定;坚持适度竞争原则,建立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强化外部约束;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着力构建系统性、制度性农村金融政策扶持体系。

数据来源: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2009年三季报。

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适时调整外汇管理的方向和重点,出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多项措施,支持涉外经济稳步发展。改进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管理,提高预收货款和延期付款等基础比例;将2009年度调增的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全部用于支持企业贸易融资。

继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外汇管理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简化服务外包企业外汇收支审核手续,对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给予账户开立、资金汇兑等政策便利;将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核和资金汇出核准调整为登记管理,在汇兑环节上对境外直接投资给予便利。将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扩至13个省市自治区和4个计划单列市,进一步满足国际旅游中心、部分涉外经济发达地区的个人兑换需求。完善QFII和QDII外汇管理,扩大QDII投资额度,全面公布合格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审批情况,提高行政许可的透明度。截至2009年年末,累计批准83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为165亿美元;批准65家商业银行、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等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为633亿美元。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管,防范异常跨境资本流动风险。规范个人结售汇监管,堵塞个人以分拆等方式规避管理,规范个人手持外币现钞结汇行为。修订《银行执行外汇管理规定情况考核办法》,提高银行外汇业务合规性管理。打击“地下钱庄”等违法违规外汇交易活动。

七.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继续按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第三部分金融市场分析

2009年,我国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利率从低位有所回升;债券收益率曲线总体逐步上移,债券发行规模快速增加;股票交易量明显放大,股票指数大幅上扬。

2009年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包括住户、企业和政府部门)融资总量快速增加,全年累计融资1.31万亿元,同比增长1.2倍。从融资结构看,贷款仍然是主要融资方式,但占比有所下降;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国债融资规模大幅增加,占比明显上升;股票及企业债券融资量均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占比则略有下降。(见表5)

一、金融市场运行分析

(一)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利率从低位有所回升

2009年,货币市场回购、拆借交易量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回购累计成交70.3万亿元,日均成交2812亿元,同比增长21.4%;同业拆借累计成交19.4万亿元,日均成交774亿元,同比增长29.1%。回购、拆借交易均主要集中于隔夜品种,其交易份额分别为77.7%和83.6%,同比分别上升14.0个和12.8个百分点。交易所市场国债回购累计成交3.6万亿元,同比增长46.2%。

从货币市场融资结构看,融资主体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保持充裕,资金供给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二是受货币市场融资收益相对较低及资产配置策略影响,其他商业银行资金净融出规模同比明显减少;三是受股票市场震荡上行、下半年新股密集发行等因素影响,证券、基金及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融资需求大幅上升;四是外资金融机构资产扩张放缓,融资需求有所减弱。(见表6)

注:①本表贷款融资为本外币贷款融资。②本表股票融资包括可转债融资,不包括金融机构上市融资额。③2009年国债数包含了财政部代理发行的地方政府债。④包括企业债、公司债券、可分离债、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注:本表其他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农信社联社、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及基金公司;负号表示净融出,正号表示净融入。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利率衍生产品市场运行平稳。债券远期交易相对活跃,成交量同比增长31.1%,其中2~7天品种占总交易量的63.4%;利率互换交易量稳步增加,成交量同比增长12%。其中1年期及1年期以下品种占成交总额的56.5%。远期利率协议交易较为清淡,名义本金额同比有所减少。Shibor在利率衍生产品交易定价中的作用不断加强,2009年,以Shibor为基准的利率互换占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总量的28%,远期利率协议全部以Shibor为基准。(见表7)

货币市场利率整体较上年下降,但下半年较上半年有所提高。随着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加之受2008年末超额准备金利率有所下调影响,2009年上半年,质押式回购和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基本稳定在0.85%左右的历史较低水平;下半年,随着宏观经济企稳向好,受新股密集发行及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有所上行等因素影响,货币市场利率从低位有所回升。12月份,质押式回购和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1.26%和1.25%,分别比6月份上升35个和34个基点。截至2009年年末,隔夜、7天期Shibor分别为1.1467%和1.5650%,分别较6月末上升6个和36个基点;3个月和1年期Shibor分别为1.8319%和2.2502%,分别较6月末上升51个和38个基点。

(二)债券收益率曲线总体有所上移,债券发行规模快速增加

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活跃。2009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成交47.3万亿元,日均成交1891亿元,同比增长27.9%。从交易主体看,国有商业银行是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要净买入方,全年净买入债券12423亿元;其他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分别净卖出债券10864亿元和1559亿元。交易所国债市场现券成交2085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指数有所下行。2009年,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财富指数由年初的132.11点降至年底的130.23点,跌幅1.42%;净价指数由年初的105.25点降至年底的101.13点,跌幅3.92%。银行间债券收益率曲线总体逐步上移。2009年,在经济形势总体向好、债券发行规模增加以及市场预期有所波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银行间债券收益率曲线总体逐步有所上移,并呈陡峭化上行走势。银行间市场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上行幅度明显,其中5~10年中期国债的收益率全年涨幅超过100个基点。(见图1)

债券市场发行规模快速增加。2009年累计发行各类债券(不含中1财富指数是以债券全价计算的指数值,并将付息日利息再投资计入指数之中;净价指数是以债券净价计算的指数值,未考虑应计利息和利息再投资因素,更能客观反映债券收益率的变化情况),4.9万亿元,同比增长64.3%,其中,国债、银行次级债、中期票据及公司债券发行量同比增幅均超过100%,为促进我国经济企稳向好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2009年年末,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债券托管量余额为17.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0%。债券发行利率持续走高,10年期记账式附息国债发行利率由3月份的3.05%上升至11月份的3.68%,累计上升63个基点。

数据来源: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债券发行有所创新。为弥补中央项目配套资金需要,国家财政部首次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全年累计发行2000亿元。2009年11月,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成功发行,开辟了中小企业新的融资渠道。此外还推出中期票据的含权产品及美元中期票据等创新品种,满足了市场多样化融资需求。(见表8)

Shibor对债券定价的指导作用有所增强。2009年企业债发行全部参照Shibor定价,全年共发行190只,发行总量4252亿元,较上年增长80%;参照Shibor定价的短期融资券共发行1272亿元,占该类债券发行总量的28%;以Shibor为基准的政策性银行浮动利率债券共发行728亿元,占该类债券发行总量的19%。

(三)票据融资增长较快

票据融资总体增长较快,波动较大。2009年,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10.3万亿元,同比增长45.0%,累计贴现23.2万亿元,同比增长71.4%;累计办理再贴现248.8亿元,同比增长126.8%。期末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4.1万亿元,同比增长29.4%;贴现余额2.4万亿元,同比增长23.7%;再贴现余额181.2亿元,同比增长684.8%。去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大力拓展票据业务,票据融资快速增长,增速快于同期贷款增速。截至6月末,票据承兑余额超过5万亿元、贴现余额超过3.6万亿元,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去年下半年,商业银行调整资产结构,票据承兑和贴现余额逐月下降,年末票据承兑、贴现余额分别比6月份最高峰下降0.9万亿元和1.2万亿元。

票据市场利率先抑后扬,总体水平较上年下降。随着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的实施,年初票据市场利率大幅下降,并在历史低位徘徊;去年6月以来,受经济企稳向好、IPO重启及货币市场利率有所上升等因素影响,票据市场利率逐步回升,并于年末处于年内相对高位平稳运行。

(四)股票市场交易量明显放大,股指大幅上涨

受国民经济企稳向好、市场资金充裕及上市公司利润回升等多种因素影响,股票市场交易量明显放大,股票指数在波动中大幅上涨。

2009年,沪、深股市累计成交53.6万亿元,同比多成交26.9万亿元;日均成交2197亿元,同比增长100.7%。年末上证、深证综合指数分别收于3277点和1201点,分别比上年末上涨80.0%和117.1%。截至2009年年末,股票市场流通市值为15.1万亿元,同比增长2.3倍。沪、深两市A股平均市盈率分别从上年末的15倍和17倍,回升到2009年年末的29倍和47倍。

股票市场筹资额明显增加。2009年各类企业在境内外股票市场上通过首次发行、再融资和可转债方式累计筹资6084亿元,筹资额同比增加2423亿元。其中,下半年筹资5030亿元,占全年筹资额的82.7%。经多方精心筹备,10月份创业板市场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境内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初步形成。截至2009年年末,共有36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累计筹资204亿元,占全年股票市场筹资总额的3.4%;市价总值1610亿元,占沪深两市总市值的0.7%。

(五)保险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保费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2009年,保险需求稳定增长,全年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1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财产险收入增长23.1%,人身险收入增长10.9%。全年保险业累计赔款、给付3125亿元,同比增长5.2%。

保险业总资产增速稳步回升。2009年年末,保险总资产4.1万亿元,同比增长21.6%,增速比上年末上升6.4个百分点。从资产配置结构看,年末银行存款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为25.9%,比上年末上升1.7个百分点投资类资产占比为66.2%,比上年末下降1.0个百分点。(见表9)

注:①国债含财政部代理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2000亿元;②包括企业债、公司债券、可分离债、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六)外汇市场运行平稳

外汇市场保持平稳运行。人民币外汇掉期在规避汇率风险中作用明显增强,全年累计成交8018亿美元,同比增长82.1%,增幅比上年提高42.5个百分点;其中美元仍是主要的交易货币,交易短期化趋势有所上升,全年隔夜人民币对美元外汇掉期成交量占掉期成交总量的64.8%,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人民币外汇即期交易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询价仍然是市场的主要交易方式。人民币外汇远期市场累计成交98亿美元,同比下降43.8%。“外币对”市场累计成交折合407亿美元,同比下降35.8%,成交主要品种为美元/港币和欧元/美元,合计成交量占总成交量的78.8%;“外币对”远期和掉期分别成交20亿美元和3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8倍和4倍。

(七)黄金价格震荡上行

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量稳步增加。2009年,黄金交易累计成交4710.8吨,同比增长5.5%;成交金额10288.8亿元,同比增长18.3%;日均成交19.3吨,同比增长6.3%。白银累计成交16247.8吨,同比增长267.6%;成交金额586.6亿元,同比增长296.1%;日均成交66.6吨,同比增长270.6%。铂金累计成交56.7吨,首次超过50吨,同比增长29.5%;成交金额155.3亿元,同比增长2.6%;日均成交0.23吨,同比增长30.5%。

黄金价格震荡上行。2009年国际市场黄金价格创历史新高,连续突破每盎司1000美元和1100美元,并于11月份创历史最高价1 183美元。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价格也呈上涨态势,并创每克269元历史最高价;年末收盘价245元,比年初上涨27.0%;全年加权平均价215元,比上年提高18元。

二、金融市场制度性建设

(一)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制度性建设

一是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金融债券发行管理,提高金融债券发行审核的透明度,健全市场约束与风险分担机制。规范与细化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信息披露操作相关行为,促进提高市场透明度。规范债券登记、托管和结算业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防范相关业务风险。同时,取消债券发行规模须超过5亿元才可交易流通的限制条件,为中小企业通过发债进行小额融资创造了较好的政策条件。

二是丰富债券品种及发行主体。2009年11月,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业务。集合票据是首个根据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量身定做的规范化产品,不仅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开辟了新的渠道,也丰富了银行间市场的投资产品。此外,允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稳步扩大金融债券发行主体的范围。

三是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11月28日,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挂牌成立,向市场参与者提供本外币交易及衍生产品交易清算服务,有利于提高清算效率、降低清算成本、提高市场透明度、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银行间市场新一代本币交易系统于2009年6月正式上线。2009年10月,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转贴现标准合同文本。同时,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上线运行,标志着我国商业汇票业务进入电子化时代。

(二)完善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

一是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于2009年6月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就完善询价和申购机制、优化网上发行制度、重视中小投资者参与意愿、加强风险提示、推动市场参与主体归位尽责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改革措施。

二是加强证券公司监管。2009年,中国证监会出台《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和《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等法律法规,促进证券公司持续规范发展,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三是推动基金业规范化运作。2009年1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范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业务,引导长期投资理念,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去年12月,发布《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规范基金销售市场秩序,完善基金销售费用结构和水平,促进基金业健康发展。

四是完善期货市场制度建设。2009年9月,《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规定(试行)》开始实施,对于强化期货公司合规经营意识、促进期货行业稳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市场正式推出。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和股指期货已获原则同意。

(三)加强对保险机构投资债券的管理,推进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对保险机构投资债券的管理,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9月发布《关于债券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保险机构投资企业(公司)债券的比例、债券发行人资质等规定进行了调整;并于2009年12月正式允许保险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无担保企业债券,同时还明确了无担保债券的条件、信用级别、发行方式及保险机构的投资比例。

此外,为有序推动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开展相互投资试点,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11月26日发布了《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管理办法》,内容涉及商业银行准入、风险管理等多方面,并明确规定现阶段每家商业银行只能投资一家保险公司,且原则上应选择现有保险公司。该办法将对规范和引导当前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工作起到指导作用,有利于防范风险跨行业传递,推动银保深层次合作顺利开展。

第四部分宏观经济分析

一、世界经济金融形势

2009年,在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下,世界经济出现企稳回升态势,但基础尚不稳固。美国、欧元区、日本复苏缓慢,失业率处于历史高位。新兴市场经济体,特别是亚洲经济体,则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恢复性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1月26日宣布,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0.8%,比2008年下降3.8个百分点。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部分国家债务负担过大,财政可持续性堪忧;资金快速流入新兴市场经济体,推动局部地区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发达经济体需求下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展望2010年,世界经济有望延续复苏的趋势,但是各经济体调整经济刺激计划的可能性加大、部分国家主权债务风险上升、局部地区通货膨胀上升,经济复苏不排除出现反复的可能。

(一)主要经济体经济状况

美国经济显现复苏迹象,但复苏内在动力不足,就业形势尚未好转。2009年美国GDP增长-2.4%,而2008年为0.4%,各季GDP增速经季节调整后折年率分别为-6.4%、-0.7%、2.2%和5.7%,增速逐季攀升。全年季节调整后的失业率为9.3%,其中12月份为10%,比上年同期上升2.6个百分点,创17年来新高。对外贸易总量萎缩,贸易逆差收窄。全年贸易总量为34868亿美元,占GDP比重为24.5%,比上年减少5.6个百分点;贸易逆差为3807亿美元,占GDP比重为2.7%,比上年减少2.1个百分点。受经济放缓和大规模财政计划影响,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大幅攀升。在2009年,联邦财政赤字创下1.42万亿美元新高,占GDP的比重达到10%,是二战以来最高纪录。CPI持续小幅上涨,但长期通货膨胀预期稳定。2009年全年CPI涨幅为-0.4%,比2008年回落4.2个百分点。12月份同比CPI为2.7%。各季CPI环比经季节调整后折年率分别为2.2%、3.3%、2.5%和3.3%。

欧元区经济缓慢复苏。2009年前三季度各季GDP增长经季节调整后折年率分别为-9.6%、-0.4%、1.7%,从第三季度开始转正。就业形势逐月恶化,12月份季节调整后的失业率已达10%,比上年同期上升1.8个百分点。对外贸易总量大幅缩减,但由于出口降幅小于进口降幅,贸易差额从逆差转为顺差,1~11月份贸易总额同比下降21.5%,

贸易顺差达到1 860亿欧元,而上年同期为逆差5310亿欧元。欧元区各国政府在财政刺激计划和银行救助上投入大量资金,公共领域债务和赤字问题严重。2009年欧元区预算赤字占GDP的比重达到6.4%,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几家国际评级公司已经下调了希腊和西班牙的主权债务评级。通胀出现回升态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2009年全年综合消费价格指数(HICP)上涨0.3%,比上年回落3个百分点,同比涨幅从年初的1.1%降至7月的-0.7%,之后逐步上升,12月升至0.9%。

日本经济依然疲弱,处于通缩状态。2009年前三季度各季GDP增长经季节调整后折年率分别为-11.9%、2.7%、1.3%。就业形势不容乐观,11月份季节调整后的失业率为5.7%,比上年同期上升1.7个百分点。对外贸易总量大幅缩减,但受外需增长拉动,出口持续回升,尽管全年贸易总额同比下降34%,贸易顺差仍达到2.8万亿日元,同比增长36%。新财年预算、债务创纪录,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2010财年的财政支出计划达到92万亿日元,而税收仅为37万亿日元,公共债务余额预计将达到973万亿日元。通货紧缩重现,2009年全年CPI下降1.4%,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其中2月份以后同比CPI已连续11个月负增长,12月份为-1.7%。

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复苏喜忧参半。亚洲新兴经济体由于财政和国际收支状况较好,外债负担较轻,复苏势头明显。中东地区由于经济结构相对单一,经济复苏一波三折。2009年11月25日迪拜债务事件爆发,引起全球市场动荡,并直接波及到希腊、西班牙、波罗的海三国等地。拉美地区经济出现分化。墨西哥经济继续下滑,巴西和阿根廷则逐步摆脱了危机影响,经济快速恢复。东欧一些经济体由于政府财政负担过重,金融系统脆弱,对外资吸引力下降,其经济回升势头相对缓慢。

(二)国际金融市场概况

2009年,主要货币间汇率宽幅波动,美元汇率在震荡中总体贬值态势,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年初,受避险需求上升影响,美元对欧元、日元等货币延续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升值态势。3月后,随着金融危机影响减弱及其后经济复苏,国际外汇市场避险情绪由强减弱,并逐渐转为风险偏好,加上美国利率持续保持历史低位推动出现大量借入美元买其他货币的套利交易,美元对欧元、日元汇率持续回落。去年12月份,市场开始关注部分国家主权违约风险和财政可持续状况,促使美元低位反弹。年末,美元兑欧元汇率为1.4332美元/欧元,较上年末贬值2.9%;美元兑日元汇率为93.08日元/美元,较上年末升值2.5%;美联储公布的美元广义名义贸易加权指数全年累计贬值4.6%。

主要货币市场利率低位下行。伦敦同业拆借市场美元Libor震荡下行。受联邦基金利率处于历史低位影响,美元Libor总体保持下行走势。2009年12月31日,1年期美元Libor降至0.98%,比年初下降1.02个百分点;欧元区同业拆借利率Euribor亦维持低位。2009年12月31日,1年期Euribor为1.248%,比年初下降1.801个百分点。

主要经济体国债收益率大幅波动。2009年全球金融市场延续动荡,国债收益率先呈逐步走高态势,后小幅回落。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通胀水平保持低位,目前主要国债收益率基本保持平稳。2009年年末,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收于3.793%、3.381%和1.291%,较年初分别上升了1.732个百分点、下降0.437个和下降0.123个百分点。

全球主要股市大幅反弹。自2009年2月中旬起,随着各经济体政府频繁推出大力度、非常规危机救助举措,市场信心有所提振,全球股市大幅回升。去年11月25日爆发的迪拜债务事件曾令全球主要股市一度下挫,但很快恢复并继续反弹。年末,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欧元区STOXX50指数和日经225指数分别收于10549点、2291点、2579点和10638点,较年初分别上涨16.7%、40.0%、20.8%和17.6%。

(三)主要经济体房地产市场走势

美国房地产市场继续下滑,但跌速已趋缓。美国全国房价指数在2009年跌幅进一步扩大,前三季度各季同比分别下降3.37%、3.99%和4.08%。2009年新房开工数量和新房销售数量月均分别为55.4万户和37.4万户,分别比上年下跌38.8%和22.9%,降幅在缩小。随着经济的缓慢复苏,投资者信心有所恢复,部分城市房价在第四季度出现小幅回升。

欧洲房地产继续疲弱。2009年各季度,欧洲中央银行统计的住房类商品价格指数同比涨幅分别为2.0%、2.1%、2.0%和1.9%。英国房价探底回升。Halifax房价指数经季节调整后的环比涨幅在2 0 0 9年2月达到本年最低的-2.2%后逐步回升,7月后持续为正,12月为0.8%。法国房地产2009年上半年延续2008年的跌势,但在经济刺激计划作用下,下半年也出现了恢复性上涨。自去年第二季度末,新房销售和新房开工数逐步回升。西班牙、爱尔兰、德国房价也出现止跌企稳的迹象。但是由于欧洲复苏基础不牢,失业率高企,欧洲房地产业短期内将继续承压。

日本房地产业未见起色。2009年以来,由于居民收入下降,经济陷入通货紧缩,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新屋开工数同比连续下跌12个月。2009年第四季度,六大城市地价指数同比下跌10.8%,未来形势不容乐观。

二、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2009年中国经济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2009年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200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3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增速比上年低0.9个百分点,经济增速逐季加快。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52.5%、92.3%和-44.8%。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下降0.7%,较上年低6.6个百分点。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020亿美元。

(一)国内需求稳定增长.国外需求有所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有所增加,实际消费平稳增长,居民消费意愿平稳回升。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增速比上年高1.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5%,增速比上年高0.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以及一系列包括家电下乡、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刺激消费政策措施的实施,对扩大居民消费产生了明显的积极作用。居民消费意愿平稳回升,中国人民银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去年第四季度38.0%的居民认为本季消费支出较上季增加,已连续三个季度平稳增长。2009年全年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实际增速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8.5万亿元,增长15.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4.0万亿元,增长1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17.0%和16.9%,分别比上年高1.3个和3.8个百分点。

投资快速增长。在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的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速回升。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5万亿元,增长30.1%,增速比上年加快4.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5.2%,比上年高17.1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4万亿元,增长30.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万亿元,增长27.5%。当前,企业投资意愿正在进一步恢复。中国人民银行5000户企业调查显示,第四季度企业固定资产、设备和土建投资指数,分别为51.2%、50.5%和48.1%,分别比上季回升0.8个、0.7个和0.4个百分点。

进出口温和回升,贸易顺差收窄。2009年12月份出口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7.7%;进口同比增幅连续12个月为负后,11月份增长26.7%,年内首次实现正增长,12月份快速攀升至55.9%,国内需求增长强劲。2009年全年累计,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2万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降幅比上半年缩小9.6个百分点,比上年低3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万亿美元,下降16.0%,降幅比上半年缩小5.8个百分点,比上年低33.2个百分点进口1.0万亿美元,下降11.2%,降幅比上半年缩小14.2个百分点,比上年低29.7个百分点;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020亿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00亿美元,下降2.8%,增幅比上年低20.8个百分点。

(二)农业继续稳定发展,工业生产逐季回升

2009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万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7万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3万亿元,增长8.9%。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连续增产。2009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3亿吨,比上年增长0.4%,连续六年增产。肉类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7642万吨,增长5.0%。

工业生产逐季回升,工业企业利润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速由2009年第一季度5.1%的最低点平稳回升到第二季度的9.1%,第三季度快速攀升到12.4%,第四季度进一步上升到18%。2009年1~11月份,经历了长达10个月负增长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实现正增长,同比增长7.8%,增幅较前8个月高18.4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高2.9个百分点。中国人民银行5000户企业调查显示,第四季度企业盈利指数为55.6%,较上季度上升1.9个百分点,已连续三个季度回升。

(三)主要价格指标全年下降,年底出现上升

2009年我国价格形势经历了从下跌到回升的过程。2008年9月份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影响,主要价格指标急剧回落。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分别于2009年2月和2008年12月步入同比负增长,在2009年7月达到本轮低点。此后,随着我国经济企稳复苏态势逐渐明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负翘尾因素影响逐渐减弱,主要价格指标开始回升。CPI于2009年11月结束了连续9个月的同比负增长,同比上涨0.6%;工业品出厂价格于2009年12月结束了连续12个月的同比负增长,同比上涨1.7%。

居民消费价格全年下降,年底出现上升。2009年CPI同比下降0.7%,比上年回落6.6个百分点。CPI全年各季度同比涨幅分别为-0.6%、-1.5%、-1.3%和0.7%。从食品和非食品分类看,食品价格上涨0.8%,涨幅比上年回落13.8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下降1.4%,比上年回落2.9个百分点。从消费品和服务分类看,消费品价格下降0.6%,比上年回落8.0个百分点;服务价格下降1.1%,比上年回落2.4个百分点。

工业品价格前期跌幅不断扩大,后期回升较快。2009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4%,比上年回落12.3个百分点;各季度同比分别下降4.6%、7.2%、7.7%和2.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下降7.9%,比上年回落18.4个百分点;各季度同比分别下降7.1%、10.4%、11.1%和3.0%,

农产品生产价格全年降幅略低于生产资料价格降幅,去年第四季度出现上涨。农产品生产价格(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出售其产品时的价格)全年下降2.4%,比上年回落16.5个百分点,其中前三个季度各季分别下降5.9%、6.6%和2.7%,第四季度上涨3.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全年下降2.5%,比上年回落22.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季度同比上涨5.9%,后三个季度各季分别下降3.7%、7.3%和4.0%。

进口价格降幅大于出口价格。2009年,进口价格同比下降13.3%,比上年回落28.1个百分点;各季度分别同比下降15.6%、18.6%、17.5%和1.7%。出口价格同比下降6.0%,比上年回落14.7个百分点;各季度分别同比下降1.9%、7.0%、8.5%和6.6%。进口价格同比降幅快速缩小,主要是受第二季度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2009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当季平均价格分别环比上涨38.1%、14.1%和11.6%,累计上涨75.8%;伦敦金属交易所铜现货当季平均价格分别环比上涨35.8%、25.2%和13.7%,累计上涨93.3%;伦敦金属交易所铝现货当季平均价格分别环比上涨9.3%、21.6%和10.8%,累计上涨47.3%。

劳动报酬同比继续增长。去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2475元,同比增长12.9%。其中,城镇国有经济单位为2662元,增长14.2%;城镇集体经济单位为1543元,增长15.8%;城镇其他经济类型单位为2353元,增长10.4%。

GDP缩减指数降幅继续缩小。2009年我国GDP为33.5万亿元,增长8.7%,GDP缩减指数(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与按固定价格计算的GDP的比率)变动率为-1.8%,比上年回落13.1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缩小1.0个百分点。

资源价格改革继续推进。2009年以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并结合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先2008年GDP数据使用了国家统计局根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修订后的数据。后九次调整成品油价格。去年7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了水价调整的总体要求,提出要建立有利于促进节约用水、合理配置水资源和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的水价形成机制,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1月份,国家出台了电价调整方案,自2009年11月20日起将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8分钱。适当调整资源价格,有利于增加资源供给和抑制不合理需求,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未来应在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的情况下,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价格改革,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四)财政收入逐月回升,财政支出保持较快增长

2009年,财政支出一直保持较高增长,财政收入随着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好转逐步回升,年初较大的财政压力在下半年得到逐步缓解。

2009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好转,财政收入同比增速基本呈现逐步回升的态势。全国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速从1月的-17.1%振荡攀升至12月的55.8%,全年累计,全国财政收入执行初步统计数为68477亿元,增长11.7%。其中,中央本级收入35896亿元,增长9.8%,地方本级收入32581亿元,增长13.7%。全国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59515亿元,增长9.8%;非税收入8962亿元,增长26.1%。

2009年以来,财政支出一直保持较高增速,尤其是前三个月经济表现低迷时,为了促进经济回暖,去年1~3月财政支出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2.5%、42.0%和31.4%。其后随着经济整体表现的走强,以及上年同期基数较大的因素,财政支出的同比增速有所减缓,但总体仍保持在不低的水平。全年累计,全国财政支出执行初步统计数为75874亿元,增长21.2%,增速比上年低4.5个百分点。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5280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20.1%,同比增长14.5%,增速比上年降低2.1个百分点;地方本级支出60594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79.9%,同比增长23%,增速比上年下降5.4个百分点。

(五)国际收支保持双顺差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受国内外经济基本面变化影响,我国国际收支有所波动。总体看,2009年呈现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初步数据,2009年经常项目顺差284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5%,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含净误差与遗漏)1091亿美元。年末,外汇储备达23992亿美元,较2008年末增加4531亿美元。

外债规模总体下降。截至2009年9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3868亿美元,同比下降12.5%。其中,登记外债余额为2543亿美元,同比下降11.8%;占外债余额的65.7%;短期外债余额为2220亿美元,同比下降20.7%,占外债余额的57.4%。

(六)行业分析

2009年,工业生产增速逐季加快,工业利润自第二季度起持续改善。39个工业大类中,38个行业1~11月利润同比增长或降幅缩小。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总体实施效果良好,汽车、钢铁、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行业扭转了生产大幅下滑局面。汽车业产销增长均超过四成,石化、装备制造、轻工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超过10%,纺织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达9.5%,电子信息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煤电运输生产继续回升,原油供应基本平稳。2009年,原煤产量、发电量和货运量分别为29.6亿吨、36506亿千瓦时和274.4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2.7%、7.0%和7.5%;原油产量1.9亿吨,同比下降0.4%。

1. 房地产行业

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对提振信心、活跃市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促进住房消费和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以来,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幅持续增加,房价同比涨幅自6月份开始上涨后不断走高。部分城市商品房销售猛增、价格上涨的特点表现得更为明显。

受市场变化影响,全国房地产信贷也出现较快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稳步回升。2009年全国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6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年内各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速不断回升,但仍处于200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其中,商品住宅投资2.5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0.7%。2009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1.96亿平方米,比2008年增长12.8%;房屋新开工面积11.54亿平方米,增长12.5%;房屋竣工面积7.02亿平方米,增长5.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5.77亿平方米,增长6.2%。2009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土地购置面积3.19亿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8.9%。

商品房销售快速回升。200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9.37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2.1%,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43.9%;商品房销售额4.4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5.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增长80.0%。商品房销售快速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家实施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等行业外部因素,也有2008年房价下跌、购房推迟等行业自身因素。由于比较基期(2008年)销售同比负增长,使得2009年销售增长幅度显得较为突出。

房屋销售价格同比涨幅自2009年6月份开始转正后持续走高。1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8%;环比上涨1.5%,环比涨幅比11月份扩大0.3个百分点。其中,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1%,环比上涨1.9%;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8%,环比上涨1.0%。70个大中城市中,房屋销售价格同比涨幅超过10%的城市分别为深圳(18.9%)、温州(14.5%)、金华(12.0%)、杭州(11.5%)、湛江(11.0%)和南京(10.4%)。2009年第四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租赁价格与2008年同期持平;土地交易价格同比上涨13.8%,其中住宅用地交易价格同比上涨19.4%。

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快速增长,但增长结构存在差异。截至2009年年末,主要金融机构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为7.33万亿元,同比增长38.1%,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7.7个百分点,超过同期各项贷款增速6.7个百分点。其中,地产开发贷款超高速增长,年末地产开发贷款余额6678亿元,同比增长104.1%,比上年末高98.4个百分点;房产开发贷款回升相对缓慢,年末房产开发贷款余额1.86万亿元,同比增长15.8%,增速比上年末高4.6个百分点;个人购房贷款持续回升,特别是下半年增速明显加快,年末个人购房贷款余额4.76万亿元,同比增长43.1%,比上年末高33.3个百分点,其中新建房贷款和再交易房贷款增速分别达40%和79%。截至2009年年末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9.2%,占比较上年末高1个百分点。

2009年新增房地产贷款2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21.9%,占比比上年提高11.1个百分点,同比多增1.5万亿元。其中,个人购房贷款新增1.4万亿元,约为2008年的5倍,为2007年的2倍。从新建房贷款新增额与新建住宅销售额的比例关系来看,2009年为26.3%,分别比2008年和2007年提高16个和4个百分点。

2. 煤炭行业

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和制造业原材料。随着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和世界经济企稳回升,煤炭产量和价格上升。火电、钢铁等下游行业对煤炭需求的大幅增加,为行业景气进一步回升奠定基础,也对能源运输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煤炭生产稳步回升,煤炭价格打破平稳态势开始上涨。2009年2月以来,在西部省份原煤产量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全国原煤产量逐月提高,全年累计生产原煤29.6亿吨,同比增长12.7%。去年前三季度,煤炭价格基本平稳;第四季度,受经济增速加快、国际煤炭价格和货运价格迅速上涨以及入冬以来大范围剧烈降温天气的共同影响,主要港口煤炭库存下降,国内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年末,秦皇岛港存煤536万吨,直供电厂存煤2147万吨,同比分别减少38万吨和2185万吨;秦皇岛港各类动力煤平仓价比9月末上涨30%左右,比年初上涨31%~40%。由于国际煤价低于国内煤价,煤炭出口转内销倾向明显。2009年,出口煤炭2240万吨,同比下降50.7%;进口煤炭12583万吨,同比增长211.9%;我国首次出现全年煤炭净进口。

煤炭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国煤炭产能以整合为主、新建为辅。通过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加快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煤炭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目前,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也已基本完成。截至2009年年末,全国累计淘汰焦炭落后产能8254万吨,超额完成淘汰任务254万吨,提前实现“十一五”淘汰焦炭落后产能目标。

理顺煤电价格形成机制是改善电煤供求关系,解决“煤荒”和“电荒”的治本之策。去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完善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政府退出煤电谈判标志着煤炭市场化改革迈出重要步伐。煤炭订货会制度取消后,将加快建立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以区域市场为补充,以网络技术为平台,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自主交易的现代化煤炭交易体系;建立和完善我国电煤市场价格指数,为供需企业协商价格提供参考依据,引导生产和消费。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较长时期内仍将持续,要实现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和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的目标,任重道远。需要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稳妥发展现代煤化工项目,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更加注重节能降耗,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建立节能考核制度。

第五部分货币政策趋势

一、我国宏观经济展望

2010年我国经济面临的有利因素较多,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态势。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阶段已经过去,全球经济正在缓慢复苏,虽然还有不确定因素,但总体看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好转。世界银行等机构普遍认为2010年净出口将恢复对我国GDP增长的正向贡献。中国人民银行5000户企业调查也显示,第四季度出口订单指数已达49.2%,比上季度上升1.8个百分点,比最低时的第一季度上升8.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国内经济活力和信心也逐步增强,地方加快发展和扩大投资的热情较高,投资扩张动力较大。2009年,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32.3%,增速比上年提高12.4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67.2%,增速比上年提高61.8个百分点。城镇化和消费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有望进一步增强。我国城镇化尚有较大发展空间,将拉动一系列相关产业持续发展。城市消费逐步进入更新换代期,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农村消费也将跃上新的台阶。特别是国家较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增加农业补贴,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加之经济回升、企业效益改善、就业状况好转,都有利于提升居民收入和消费倾向,促进消费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2009年第四季度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连续两个季度回升,39.3%的居民预期下季消费支出增加,比上季提升7.9个百分点。就业状况指数也较上季提高,自年初以来持续好转。第四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较上季上升2.4个百分点,市场需求、企业销售以及盈利状况也均有好转。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宏观经济预期指数较上季上升4.0个百分点。

不过也要看到,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也存在不少困难,面临国内外复杂局面的挑战。一方面,尽管世界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增多,但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尚不明朗,主要经济体继续加大刺激政策的空间有限,贸易摩擦加剧及刺激政策退出等不确定因素也会对国际经济和我国外部发展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目前内需回升的基础还不平衡,民间投资和内生增长动力尚待强化,持续扩大居民消费、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任务还很艰巨。同时,要关注价格走势,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必须把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为长远发展营造良好条件有机结合起来,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未来价格走势尚有不确定性。当前外需总体还较疲弱,国内粮食连续多年丰收,工业产能较为充裕,有利于稳定价格。但在全球货币条件较为宽松的大背景下,伴随经济持续回升,市场信心逐步增强,存在价格走势趋升的可能性。此外,美元和初级产品价格走势、国内资源价格调整等也都增加了价格变化的不确定性,总体看价格稳定的潜在风险有所加大。中国人民银行2009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未来物价预期指数为73.4%,较上季提高6.6个百分点,年内持续走高。

二、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

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务院统一部署,坚持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维护金融体系健康稳定运行。2010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预期增长17%左右。

一是加强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切实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使贷款保持均衡,防止季度、月度间过大波动。

二是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继续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信贷政策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缓解农业和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产能过剩行业以及新开工项目的贷款。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提示,借鉴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等提出的监管改革思路,并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的制度框架,发挥其跨周期的逆风向调节功能,保持金融体系稳健,增强金融持续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

三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继续推进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科学定价能力,发挥利率调节作用。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继续推动外汇市场发展,丰富汇率风险管理工具。继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四是加快金融市场产品创新,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进一步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丰富金融机构发债主体类型,稳步扩大在境内发债的境外主体范围。加快债券市场发展,丰富金融衍生产品。继续推动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创新,在现有债务融资工具基础上,继续扩大市场规模,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集合中期票据的发行,研究中小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务融资工具的可行性,研究并推动企业发行资产支持票据。

五是继续深化金融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已改制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促进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继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风险控制体系,加快做实“三农”事业部。推动国家开发银行继续完善金融服务组织体系。指导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稳步实施改革方案。指导和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继续深化内部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推进重点地区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

此外,要进一步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保持投资适度增长,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在优化结构、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作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关键领域改革,增强民营经济的活力,更大程度发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通过转型和调整提升经济增长潜力,形成新的内生增长动力。

专栏1、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速和节奏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货币信贷支持经济发展力度很大,且随着形势变化信贷投放的波动性也比较大。2010年要更加注重根据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均衡把握信贷投放节奏,改善信贷服务,着力优化信贷结构。

一、2009年货币信贷增速、节奏和结构的基本情况

2009年货币信贷总量较快增长。年末M2和M1分别增长27.7%和32.4%,分别为1996年和1993年以来最高。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9.59万亿元,同比多增达4.69万亿元,增速为31.7%,为1985年以来最高,信贷支持经济发展力度很大。

分季度看,上半年尤其一季度贷款投放较为集中,四个季度新增贷款分别为4.58万亿元、2.79万亿元、1.30万亿元和0.93万亿元。这一方面是年初反危机特殊时期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受到金融机构早投放早收益经营观念的影响。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波动较大,中长期贷款季度波动相对缓和,四个季度分别新增1.86万亿元、1.91万亿元、1.69万亿元和1.23万亿元。

从投向看,项目贷款投放较多,消费贷款增速持续加快,票据融资前增后降,对“三农”和小企业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较强。扣除消费贷款的中长期贷款全年新增5.15万亿元,同比多增2.99万亿元,有力支持了4万亿投资计划的实施。个人消费贷款全年新增1.80万亿元,同比多增1.30万亿元,其中上半年增加6508亿元,下半年增加1.15万亿元,加速增长态势明显。新增个人消费贷款中75%左右为个人住房贷款,主要与住房消费有关。票据融资第一、二季度分别增加1.48万亿元和2248亿元,第三、四季度分别下降8262亿元和4240亿元。涉农贷款和小企业贷款全年分别增加2.36万亿元和1.41万亿元,占同期新增各项贷款的比重分别为22.4%和24.8%,占比均呈明显上升态势。

二、中国人民银行采取多项措施引导信贷合理増长

在引导金融结构加大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十分重视信贷平稳可持续增长、信贷结构优化和金融风险防范,前瞻、灵活地调整政策重点、力度和节奏。2009年4、5月份连续对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商业银行成为“稳定器”而不是“放大器”,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进度,正确处理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2009年年中以来,随着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强窗口指导,提示金融机构加强对已发放贷款的风险评估。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逐步加大并引导利率适当上行,7月初重启1年期央票发行,流动性回收力度增大,逐步从少量净投放过渡为持续净回笼,并对部分贷款增长过快的银行通过发行定向央票引导其注重贷款平稳适度增长。指导金融机构按照“有保有控”的原则,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灾后重建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贷款,密切监测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可能潜藏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在多项措施的综合作用下,经过努力,三、四季度信贷增长比上半年有所放缓,从全年的分布情况看,贷款增速较高,但增势趋稳。

三、2010年要力争实现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均衡、结构优化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统一部署,201 0年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就要求结合2010年经济增长实际需求、物价变动并综合考虑国内和国际市场流动性状况等因素,合理引导货币条件逐步从反危机状态回归常态水平。金融机构要切实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使贷款保持均衡,防止季度、月度间过大波动。

同时,要着力优化信贷结构,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使贷款真正用于实体经济,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一是信贷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贷款。新增中长期项目贷款额中用于新、老项目的比例按2/8开~3/7开安排。二是优化贷款期限结构。新增中长期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应较2009年有所回落,掌握在正常年份的平均水平。三是继续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春耕在即,涉农贷款增速原则上不应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四是大力增加对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争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部企业贷款增速,新增小企业贷款占新增企业贷款的比重有所提高。五是继续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促进消费。

专栏2、Shibor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地位逐步夯实

2007年1月,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正式发布,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培育工作全面启动。三年来,Shibor的定价机制不断完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基准性地位进一步夯实。

Shibor在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地位逐步确立。通常情况下,Shibor是信用等级较高的商业银行从市场上获得资金的一般性价格,体现了报价行对资金成本、市场资金供求及货币政策预期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对货币市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从三年来Shibor走势看,3个月以内Shibor有货币市场交易支持,与拆借、回购实际交易利率走势一致,主要反映市场资金供求变动;3个月以上Shibor则更多反映了报价行的政策预期及对资金成本的考虑,通常与中央银行票据、国债等关键市场利率保持较为合理的利差。从交易基础看,Shibor报价行是货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对于活跃市场交易发挥了积极作用。2009年,货币市场交易共成交89.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较2006年增长212%,其中有报价行参与的交易占80%。

Shibor为金融市场产品定价提供了基准。一是Shibor在债券定价中的指导作用逐步增强。从浮动利率产品来看,自2007年6月第一只Shibor浮息债面世至今,共发行以Shibor为基准的浮息债23只,总发行量为1860亿元。发行主体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企业,发行范围涵盖内地和香港。从固定利率产品来看,2007年4月以来,企业债全部参照Shibor定价,截至2009年年末累计发行逾8千亿元;参照Shibor定价的短期融资券累计发行逾4千亿元,约占总发行量的3 7%。二是以Shibor为基准的衍生品市场不断深化。截至2009年年末,以Shibor为基准的利率互换累计成交2501亿元,约占全部交易量的22%。远期利率协议成交1 84.1亿元,全部以Shibor为基准。此外,2008年10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与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的中央银行签署了6500亿元货币互换协议,全部采用Shibor为基准利率。

Shibor在商业银行内外部定价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Shibor为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提供了定价基准。目前,16家报价行的FTP价格已不同程度地与Shibor结合。一方面,商业银行在Shibor基础上加点生成回购、拆借及票据等业务的FTP价格;另一方面,报价行还采用市场化产品的FTP价格作为Shibor报价的基础,Shibor与FTP价格之间实现了较好的互动。二是Shibor促进贴现利率定价机制不断完善。Shibor推出后,报价行每日通过票据网对以Shibor为基准的票据转贴现进行双边报价。在此基础上,多家报价行先后建立了贴现利率参照Shibor的定价机制。此外,2009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上线,其中票据业务利率采取参照Shibor的方式,在完善贴现利率形成机制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3个月以上Shibor的基准性。三是Shibor推动了同业存款业务的科学定价。同业存款为金融机构间的资金互存,其利率本质上与Shibor类似。目前,大部分报价行的同业存款均已不同程度地参照Shibor定价。2009年,我国同业定期存款发生额约为4万亿元。同业存款参照Shibor定价对于理顺利率传导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专栏3、金融危机下非常规政策调整的最新动向

金融危机以来,相关经济体政府出台经济刺激政策促进经济复苏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超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助长了资产价格泡沫,增大了通货膨胀压力,同时也增加了部分国家主权债务风险。因此,如何调整现有的经济刺激计划,已成为当前各主要经济体面临的现实选择。

非常规政策在危机救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发达经济体是本次危机的发源地,受危机冲击最重,经济下滑程度也最大。新兴经济体虽未直接受到危机影响,但因外部市场萎缩,经济也出现了严重的下滑。为抗击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相关经济体纷纷采取了规模空前的非常规经济刺激政策。各主要央行大幅降息,并向金融市场注入大量额外的流动性。各经济体政府也加大了财政支出,并对受危机影响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给予了大量财政支持。在非常规经济政策的作用下,2009年以来,全球经济出现探底企稳迹象,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开始复苏。

非常规政策在恢复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新风险。首先,非常规政策对全球通货膨胀构成了压力。全球多数经济体还未出现通货膨胀,但是通货膨胀预期已逐步显现。2009年1 1月份以来,多数发达经济体通胀率同比转正。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则出现了明显的物价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走高,2009年CRB指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上涨了23.5%。国际原油价格从年初47美元/桶上涨至77美元/桶,涨幅达63.8%。其次,非常规政策增加了全球流动性,推高了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2009年以来,巴西BOVESPA指数、俄罗斯RIS指数、印度孟买SENSEX指数分别上涨了140%、129%、80%,亚洲房地产市场也出现较大涨幅。再次,非常规政策还加大了部分经济体债务负担。为救助危机和刺激经济,各经济体政府动用了大量财政资金,大量私人亏损转化为公共债务负担,这使得相当一部分经济体债务负担过重。目前,希腊、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和爱尔兰等国债务问题严重。各经济体面临及时减少负债的挑战。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多数金融危机时期实施的非常规措施将逐步终止。如果维持零利率政策过久,那么未来经济不稳定的程度有可能比近期金融危机严重得多,代价也更高。部分国家已经开始逐步终止非常规货币或财政措施。美国、欧盟、墨西哥陆续终止了部分按约定到期或无必要延续的非常规政策。2009年底美国终止了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TARP)中向银行注资的资本购买计划、资本支持计划以及特定投资项目三项措施。英格兰银行于2009年12月31日按照约定期限终止信用担保安排。欧洲中央银行在2009年12月3日决定,于201 0年3月结束目前执行中的半年期低息融资计划。多数国家还将按照明确的到期日终止临时性存款保险措施。

由于担心各经济体无序退出经济刺激政策而带来负外部效应,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为首的国际组织均强调退出政策的灵活性、透明度、可信性、引入市场机制的必要性以及国际协作。IMF和FSB鼓励各经济体通过运用价格杠杆等基本的市场机制,增加市场主体接受支持的成本,使其有动力在市场趋于正常的情况下主动减少对支持措施的使用,从而实现循序渐进的市场化退出。由于一国退出战略的实施可能对其他经济体产生溢出效应,一国就某项政策的单独退出还可能引致市场套利行为,因此各经济体在制定和实施退出战略时要加强国际协作与跨境合作,这有利于世界各经济体的经济恢复与增长。但并不意味着同时退出。

相比新兴市场经济体,主要发达经济体由于经济总量大,其政策变动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更为明显,因此全球更应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退出政策。在主要发达经济体未完全退出非常规政策之前,预计全球市场流动性还将保持充裕态势,并继续推高资产价格。而一旦主要发达经济体开始了“退出”行动,全球资本流动将有可能出现逆转,全球资产价格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资产价格可能出现波动。

专栏4、加快节能减排,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规划提出节能减排的约束性目标后,我国节能减排力度明显加大,通过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两高一资)行业和鼓励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淘汰落后产能等途径,我国单位GDP能耗和排放量逐渐下降。2006年到2008年,单位GDP能耗分别下降1.79%、4.04%、4.59%,累计降低10.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了8.95%和6.61%。2009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又下降了3.3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了5.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46%。从能源供应结构看,2008年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达到9%,2009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中水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占32.3%,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到2009年底,一些原材料和能源行业的落后产能被逐渐淘汰,关闭小火电机组6000万千瓦,煤矿个数下降到1.5万个。淘汰落后产能有效降低了这些行业的能耗水平,2009年上半年煤炭、钢铁、建材、电力行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水平分别下降了3.83%、8.43%、9.03%、9.51%。

尽管我国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但单位GDP能耗和排放的绝对水平仍然较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瓶颈也日益突出。从发展趋势看,一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和排放压力逐渐增大;另一方面,在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的背景下,能源资源等初级产品进口增多、国际市场价格上升过快会加大国内生产成本,国际上对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能耗和排放标准提高的压力也日益增大。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近期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都进一步强调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性,深刻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和系统工程,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从推进节能减排入手促进产业和经济结构调整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建立有利于加快推进节能减排的外部约束机制、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交易机制,能够推动形成合理的能源资源价格和环境消耗成本,限制两高一低行业发展,并有助于提升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以及促进制造业结构优化。从更广泛的经济结构优化目标看,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增加服务消费,制造业结构优化也有助于减少初级产品进口和提升出口附加值,促使整个经济结构更为平衡,提升经济增长效率。

篇4:监控室4季度工作计划

Enfodesk 易观智库分析认为,本次华视传媒财报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再创单一季度收入新高,实现2011年的首盈利。2011年第4季度,华视传媒的总收入达到5340万美元,实现盈利170万美元。其中,广告收入为5,160万美元,占总收入的96.7%,同比增长 14.9%,环比增长2.7%,增长速度略有放缓。除了受到季节性因素影响外,部分类别广告主(如部分互联网企业)的停止投放也是影响其环比增长速度大幅减缓的原因。

第二,ARPU、每播出小时的平均广告收入持续提升。2011年第4季度,华视传媒广告主数量持续减少至676家,但ARPU值较3季度的7.05万美元增长至7.63万美元,去年同期为6.31万美元;2011年第4季度,华视传媒在每播出小时的平均广告收入由3季度的1,122美元升至1,217美元,而去年同期为859美元。双项指标的提升,这说明媒体价值进一步得到广告主的认可,广告主黏性也得到提升。

第三,战略布局持续下沉,拓展更多三四线城市。2011年,华视传媒公交资源城市从原有的20个扩展到61个,在原有的一、二线城市的基础上,继续下沉至三、四线城市,其中自有媒体网络覆盖优化至20个城市,自有媒体资源网络屏幕总数为137423个。城市公交系统的建设与广告主诉求的下沉是吸引移动电视媒体厂商向下线城市布局的主要因素,但对媒体运营商来讲,对当地的广告主的教育仍是短期内的艰巨任务。华视传媒还需不断提升广告主在三四线城市的投放规模,拉动媒体利用率的提升。

第四,深度挖掘媒介传播价值,加大品牌影响力的建设。2012年的众多大事件,如两会、315、奥运会等,会给户外传播媒体带来积极的影响。一方面,作为传统电视媒体很好户外补充的移动电视媒体,可通过与各地广电部门、公益机构的合作,深度优化受众高关注的大事件的实时报道,抓住推广机遇,以受众的高关注度吸引广告主的投放创造商业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依靠对大事件的报道,公益广告的传播等加强社会媒体价值的提升,塑造品牌形象。

对于华视传媒未来的发展,Enfodesk易观智库分析认为,华视传媒除了需要继续加强在媒体网络和品牌价值的建设外,同时也需要继续加强新技术的创新应用,由内容创新、模式创新等来规避由移动智能终端带来的收视分流,从而进一步加强移动电视媒体的商业价值。易观智库建议可持续关注华视传媒的战略发展。

篇5:行政人事部4季度工作计划

1、组织证照审核

上半年行政部按时完成了公司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开户许可证、工会组织机构代码证等证照的年检工作,另外,残保金审核与劳动保障监察年审工作也按时完成,为公司的正常运营打下基础。

2、完善制度建设

为了加强公司管理,提高公司运营效率,行政部今年建立并完善了多项规章管理制度,其中包括财务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采购制度、考勤制度以及宿舍管理制度等多项管理制度。制定制度的同时,重落实、重监管,行政部带头执行、带头监督、带头落实,确保定出的制度不只是挂在嘴上、留在纸上。

3、加强档案管理

1

档案管理工作细致、繁琐,行政部严格按照档案管理制度为员工建立人事档案、培训档案;同时合同档案、公章等管理工作也做到清晰明确,严格规范;周报、会议纪要及其他各类报表也按时汇报,做到了收、发文件的准确及时,并对领导批示的公文做到了及时处理,从不拖拉使行政部基础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规范化,相关工作达到了优质、高效,为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4、树立公司形象

行政部努力提高公司知名度,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积极参与地县组织的各种活动及审查,在各种评优争先活动中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先后被自治区授予“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进步企业”荣誉称号,被__地区授予 “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荣誉称号,被__地委和行署联合授予“科技创新先进企业”荣誉称号并颁发了“__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被__县人民政府授予“五一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__县总工会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__县委组织部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此外,我公司今年与__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组建成立了__县建材行业“科研创新中心”并举行了揭牌仪式,奠定了我公司科研龙头地位,增强了我公司市场竞争力,为争取自治区、国家资金方面打下了基础。

5、狠抓安全管理

基于全疆维稳工作与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行政部作为公司安全领导小组的重要组成部分,两项工作齐抓共管、毫不松懈,落实领导

2

值班备勤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防死守,杜绝隐患,维护了公司的安全稳定,再创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年。

6、党团工建设

为充分发挥公司党支部、共青团支部的模范先锋作用,今年发展党员3名,发展积极分子3名。与__县总工会签订了公司20的《集体劳动合同》和《女职工劳动权益保护书》,确保了公司用工的合法有效,同时员工权益也得到了保障。

二、完善人力资源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组织人才招聘

年初,行政部通过宣传并与人力资源市场、各大职业院校联系,全方位动员,共计招聘新员工70余人,保障了生产运营的人员补给。

2、组织员工培训

组织新入职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成本控制、岗位职责、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培训,组织员工观看《优秀员工》影像资料。通过培训学习活动,员工精神面貌更加积极,工作中责任心明显加强,执行力明显得到提高。

3、落实三个100% 劳动合同:行政部在每年的三月份召开全体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会保险动员大会,用维汉两种语言进行讲解动员,同时用维汉两种文字合同书进行全员新签和续签劳动合同,后续人员入职当天就签订劳动合同,做到了劳动合同签订率100%。

3

社会保险:几年来,我公司一直按自愿原则缴纳社会保险,缴纳率为60%。今年,根据总公司下达的规定,我们对全体员工社保缴纳情况进行反复梳理、归纳,确保一个不漏的进行汇总并落实到位。目前我公司总人数__人,原缴纳人员__人,新增人员__人,X人因拒绝缴纳社保已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X人为退休返聘人员。

意外险:年初,公司已为一线员工、销售人员、司机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根据总公司下达的指示,我公司现已为其余全体员工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做到了100%员工参加意外保险。

4、加强绩效管理

完成绩效考核指标表的制定与收集工作,配合股份公司行政人力资源部完成绩效考核指标推进工作。深入全面的开展了“定岗定员”减少不必要开支、各岗位签订绩效责任书工作,绩效合约签订率达100%,合理层层分解绩效指标,切实落实了“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管理理念。

5、加强员工考勤

重点对考勤制度进行了深化管理,细化并统一了考勤统计口径。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考勤直接负责,严格落实考勤制度。考勤中员工入职、转正、离职、薪资标准等情况必须清楚反应,对员工出差、工资变动、差旅费报销等情况必须做出详细说明。

6、丰富员工文娱生活

多次组织篮球比赛、歌舞表演、联欢晚会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提高员工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工作积极性,增

4

强公司的凝聚力,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三、提高后勤保障水平,为员工创造良好工作环境

1、监管工程建设

为了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在行政部的监督管理下,于10月完成了二层职工公寓、职工浴室、水冲厕所及化粪池等工程的建设工作。为了节约成本,行政部多次组织员工参与到建设工作中,为工地搬运红砖35万余块,搅拌、浇筑混凝土300余立方,搬运装卸建筑模板1000余块、钢管余根,铺设水泥地面1000余平,加速工期建设,降低工程成本。同时组织员工自己焊床改床,共焊接单人床20张,双人床10张,改装旧床30张,装钉床板30张,节约了部分装修成本。此外,还对综合一楼进行了粉刷和简单装修,解决了行政、销售、售后各部门挤于一室的窘境,改善了员工的办公条件。

2、提高食堂服务水平

在食堂管理方面,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生活,不遗余力的提高食堂服务水平。我们并没有停留在使员工仅仅能够吃饱的一般化水平上,而是在服务态度和饭菜质量上下工夫,每天更换菜式,并增加了肉馅饼、牛肉面等主食,做到了员工基本满意。同时加强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确保员工的生命健康安全,做到责任到人,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3、严抓宿舍管理

公司住宿员工约60余人,安全、卫生问题一直是员工宿舍管理 5

面临的难题。为此,行政部制定了宿舍管理制度,并严抓落实。加强对临时进出公司的外来人员管理,实行员工住宿按车间相对集中制,不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杜绝了员工宿舍偷盗和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每月不定期对员工宿舍进行卫生检查评比,对环境卫生好的宿舍进行奖励,对环境卫生差的宿舍进行全厂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此举有效的提升了员工宿舍的整体卫生水平。

4、确保冬季安全供暖

为了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行政部及时组织安排对燃气锅炉进行安全检查,增加相应的配套设施,施行全方位的维修保养,确保排除安全隐患,并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燃气公司验收合格,保证零安全事故,以免造成公司人财损失。

5、加强绿化管理

行政部充分利用停产休整时间,组织员工平整、翻挖土地4500平米,种植葡萄2陇,补栽塔松、杏树等20余株,撒种鲜花近100平米,重新排布、改造原有绿化管线3000余米,为公司节省资金8000余元。此外对厂区内绿化带以及树木进行定期浇水、修护,为员工创造优美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6、提高日常服务工作质量

加强车辆管理控制,规范车辆使用审批制度,对用车里程数及加油加气费用进行严格登记管理,销售部带车出差及时向股份公司领导请示汇报。办公耗材管控及办公设备维护保养、日常行政业务结算和报销等工作做到了正常有序。深入到一线员工队伍中去,多交流,多

6

沟通,切实解决员工工作中的困难。能够处理好同当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工商局等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做好接待及对外宣传工作。其他日常工作及领导交办的临时性事务也基本做到了及时处理及时反馈,在协助配合其他部门工作上也做到了积极主动不越位。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篇6:2015年第4季度护理工作小结

眨眼之间已到年末,本季度在护理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结合本季度初的工作计划,完成具体工作如下:

一、对第三季度全院护理质控过程中我科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二、继续认真落实护士长下巡下视工作,每日在巡视过程中完成护理部要求做的“五件事”,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对患者满意和不满意的护士分别进行奖励和考核,消除了安全隐患,避免了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三、继续组织全科护士学习护理部下发的新静疗知识,并参加了院内的理论及操作考试;

四、配合医院进行CCU及ICU病区的改造,并做好重症患者的转移及安置工作,在改造过程中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五、做好CCU轮转护士的培训及考核,督促科内护士积极参加医院、片区、科室的各种业务学习、护理查房、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六、在工作中继续运用护患情感帐户,科内患者满意度较以前有了显著提高;

七、组织人员参加预保科举办的控烟知识竞赛,并荣获二等奖;

八、参加了护理部组织的护士长管理知识经验交流会,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工作中;

九、每周到回访中心查看回访调查情况,对我科反馈存在的问题及时开会讨论,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定期进行效果评价,本季度我科接到回访中心反馈的患者投诉1例,后经沟通发现是一场误会,经解释后未造成不良后果;

十、继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对急危重患者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及健康宣教,准确规范执行医嘱;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根据感染科的安排,对科内的感染工作进行了自查,并对了现问题及时迎接了三级医院大型巡查组的检查,并对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整改; 配合护理部进行第四季度全院质控工作;

认真完成了实习生、进修生和见习生的带教及管理工作; 改进;

参与护理部组织的护理文书评比活动;

完成2015年护理工作总结及2016年护理工作计划的撰写工作。

2016年第一季度我科工作重点:

一、做好CCU病房的管理工作,尤其是陪侍人的管理;

二、继续落实护士长下巡下视工作,做好每天应做的五件事;

上一篇:小学新学期第一天国旗下的讲话下一篇:安全在我心中教师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