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力市第一小学学生仪容仪表标准

2024-04-08

铁力市第一小学学生仪容仪表标准(通用8篇)

篇1:铁力市第一小学学生仪容仪表标准

铁力市第一小学学生仪容仪表标准

一、发型:学生应留标准的发型,反应小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不烫发,不染发,更不剪成怪异发型。

男:不染发、不烫发、不留长发,要求:前额发下压不超过眼眉毛;后部头发不长过衣领;两边的头发不盖耳朵;不留中分发型、不用摩丝、发胶、定型水来定型头发,头发不过厚。

女生:不染发、不烫发、不散发,不束怪发,要求;前额头发不遮眼、不留长刘海或斜剪式刘海,后部可梳成运动式、休闲式短发、或短刘海、无刘海扎束式马尾。

二、服饰:学生应穿适合小学生的服饰(周一至周四穿校服),整洁、活泼、大方得体,不穿背心,不穿奇装怪服,不盲目跟风攀比,不佩戴任何挂件(包括颈上、手上,腰上的挂件、戒指、耳钉、耳环等),头饰要简洁,面部不化妆、不描眉、不涂口红。不穿拖鞋、高跟鞋、不留长指甲、不装饰指甲(涂指甲油)。

三、携带物品:在校学生不带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等通讯、娱乐设备到校。

篇2:铁力市第一小学学生仪容仪表标准

互学共进聚心智

资源共享促发展

铁力市第一小学

我校按照教育局统一部署,与双丰中心学校共建城乡联盟校。通过“管理互通”“研训联动”“质量共建”“项目合作”等形式构建“校际联盟结对”的发展模式,以实现两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经过多次探讨,两校决定2013---2014两年为联盟校共建年;两校将通过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教育科研、学生活动、学校文化等五个方面互动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挥群体优势,整体提高两校的办学能力。经过彼此的共同努力,目前总结了一些经验,现把完成工作的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目标确定方向 领导责权分明

联盟活动开展以来,双方学校都高度重视,成立了共建领导小组。我校由校长全面主抓此项工作,副校长金凤华具体负责;教师研训和教科研活动及教学质量提高方面工作由金凤华副校长和孙海燕副校长与双丰中心学校毕雅琴副校长对接负责;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工作由我校教导主任王力与双丰中心学校教导主任黄景波对接负责;教师师德及学校安全管理和学校文化建设由副书记兼工会主席秦红梅与共建校副书记周嘉宾和工会主席王义负责;学校卫生纪律、学生安全管理及开展的学生活动由政教主任孙立峰和大队辅导员王甲男与共建校政教主任滕少华和大队辅导员陈艳对接负责;校际联盟工作方案及预期目标经两校班子成员三轮反复研究后确定,力求通过二年时间的共同努力,使联盟校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改科研、师资培训、学生质量等方面有更快的发展。

二、具体做法

1、班子成员交流。两校校长与领导班子成员定期通过座谈、研讨等形

式交流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做法与经验,共同谋划学校发展之路,确立相应的工作目标,制定可行性计划,共同组织实施。11月4日下午联盟校全体班子成员将齐聚双丰中心学校开展“管理职责与责任意识”的座谈会,旨在通过交流使各位班子成员提升对自己所主抓工作职责的正确认识;并通过交流对比和自身反思,加强对其所主抓工作的责任感,力求其思想观念的更新与改变。12月20日联盟校班子成员在一小学进行个人工作总结及商讨制定2014年联盟校共建工作计划。

2、干部挂职同实践。自2013年3月至今,双丰中心校两次委派业务副校长毕雅琴和政教主任滕少华到我校连续三天跟岗实践。通过参加班子会、业务培训、听评导课、参与学校管理,两校副校长时时沟通,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进行交流、交流各自学校的工作情况。两校同时抽测,同时进行质量分析,查摆不足,查漏补缺。将在11月初进行4----6年级学生的语文、数学教材基础知识抽测活动,其目的为查摆两校教师在备课、上课及辅导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利及时改正。政教处主任的岗位实践主要把重点放在学生安全管理和卫生、纪律治理方面。我校学生自创的门岗自我管理方式、学生路队吟诵安全及文明童谣及学校与家长签订的接送学生安全承诺书等建议,联盟校滕主任回校立即践行,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11月下旬双丰校副书记周嘉宾和教导主任黄景波及大队辅导员陈艳将到我校进行挂职跟岗实践。

3、教师结对共发展

通过“你来我往”、“一对一”结对、网络教研、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扩大两校间教师交流空间,整体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使两校教师共同发展。

自2012年8月至今,双丰中心学校到我校参加交流听课学习的教师有

30多人;“一对一”结对教师20名;通过教师结对,两校教师经常在一起研究教学、解惑答疑、互通有无,充分发挥并展现两校合作交流的群体优势和规模效应。

4、集体备课求实效

在教学能力提高上两校注重从源头抓起,共同开展集体备课。双丰和一小的教师每学期各到联盟校参加各年段、各学科集体备课活动一次。2013年3月1日,我校由业务校长金凤华带领五年组全体班主任到双丰校进行集体备课送教,金校长并做了时效性很强的“如何进行集体备课”的业务辅导;在集体备课中,由教师对周课时内容、重点、难点等主讲,下发备课教案或教学设计说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并记录活动内容,通过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弥补了两校教师学科薄弱、人员较少不能进行有效备课的缺憾。4月末双丰校由陈校长带领15位各学科教师到我校参加互动式集体备课活动,通过双方互动式交流,双丰校教导主任和毕业班班主任夯实的知识功底和实践能力使我校教师感触颇深,尤其互动式的集体备课活动促进了两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5、“同课异构”同进步

为联盟校各年级打造学科骨干教师,同时也为促进我校学科较薄弱教教的业务能力提高,我们在10月24日利用一下午时间开展了语文学科“同课异构”活动。其目的为力求通过联盟校教师“菜单式”的点课、点人、点班的形式来决定我校参加此次活动的具体人员,以便在“同课异构”互相交流中找出自身差距和在语文课堂中严重缺失的东西,从而快速提高,达到双方共赢。在听课过程中,我们本着“问题即课题“的理念,根据视导室陈业山主任提供的“听课提问次数记录单”进行总结教师的提问的习惯,以便查摆教师平时是否关注班级的大多数学生。课后以年级为单位的

六个讨论组的反思与探讨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11月中旬我校4---6年级的英语、思品和科学三个学科的任课教师将去双丰校参加“同课异构”活动。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开展 “同课异构”这种教研形式,我们就有信心把集体备课真正地落到实处,把课后反思践行为真正的行动;把薄弱学科的教师带动着不断进步。在此次活动期间,联盟校的所有班主任参观了我校的美术和社团等展室,看到美术展室中学生来自于生活的米粒、牙签、瓶盖、布艺等粘贴手工作品时,不少班主任都惊呼孩子们设想的奇妙,同时也感慨道:如果咱们孩子来做,资源会更丰富些!什么麦秸了、豆杆了都可以用啊!陈校长也借机激励教师回到学校后要立马行动。

6、“手拉手”促养成

10月中旬,我校由25名师生组成的“好习惯小达人”宣讲团到双丰中心学校开展文明礼仪宣讲活动,其目的是为交流我校在学生德育活动开展方面的体会与感悟。两校的孩子们一一结成了对子,一小学的同学向双丰校同伴赠送了故事书,并相约“小伙伴同读一本书”;双丰校的孩子们向我校同学赠送了体现双丰校本课特色的空竹;两校百余名师生在宣讲会后在校园操场上一起玩抖空竹游戏,气氛其乐融融,孩子们乐此不疲。回校后,这些孩子又带动了其它同学共同玩抖空竹游戏,增添了大课间活动的新特色。一小学“好习惯小达人”宣讲团到双丰中心校进行互动,不但在学生的养成习惯方面进行了促进,而且使学生的思想有了新的认识,双方进行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两校政教处和大队伍还将鼓励学生通过书信、交换书籍、共享心得、实践考察等多种方式相互联系,定期开展各种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等,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时间与平台,建立友谊,开阔眼界,取长补短,丰富生活。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通过近一年的联盟校共建活动,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

1、在两校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中,应更注重常态化,尤其是两校同年组教师的互动探讨与交流,避免一校教师一言堂现象。解决此问题的建议是:充分利用我校伊春市小学语文网络教研基地的优势,开辟UC小学语文教科之家的这块阵地,有两校教导主任负责每周定期一天从晚6点到8点开展互动式备课活动;两校教师共建教学及班级管理方面的资源库,建立公共邮箱,以便资源共享。

2、由于受两校距离、学校课程安排等实际情况的制约,“同课异构”活动的教师参与面会很小,大部分教师不能得到锻炼。解决此问题的建议是:双方学校的业务领导要根据自身情况,在每学期的开学初由学校班子牵头开展年级和学科“同课异构”活动,让所有的教师都能参与,求其实效性。

3、学生间的互动式实践活动因受到安全和时间等因素的约束不能大规模开展。解决此问题的建议是:坚持开展好结对同学的书信往来和手抄报制作活动,每学期定期在两校分别展览结对小伙伴的手抄报和其它作品,以达资源共享。同时每个年组设立一个结对班级,由大队部统一管理开展“班带班”活动,并定期利用微机课进行视频交流和成果展示。

4、领导班子挂职跟岗实践活动时效性不明显。解决此项问题的建议是:两校要找出本校管理的薄弱环节,然后由联盟校派主管人员到该校挂职共同诊断并进行具体指导;同时为加强班子成员的适应力培养,还可以进行短期的岗位交流实践活动。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两校共同开展班主任语文、数学学科,英语学科教师教材测试活动,并结合期末学生考试质量分析情况,制定新学期开课前的教师培训内容;

2、创新班子成员挂职跟岗实践活动,我校将在3月中旬派副校长孙海燕、政教主任孙立峰和办公室主任王宁波到联盟校进行挂职锻炼。

3、我校班主任将全员参与双丰校班主任教师的教学比武的评课活动,以此提高我校教师的观课、议课和评课能力。4、4月份由我校承办数学学科“菜单式”“同课异构”互动活动,并由两校分别开展教师论坛介绍本校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经验,以达到资源共享。5、5月中旬和六月中旬分别由一小和双丰中心校承办教师朗读和写字竞赛,以此加强教师基本功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篇3:铁力市第一小学学生仪容仪表标准

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是作用在其身上的三大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三大维度。但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地区及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社会环境较为复杂,不少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家长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孩子成长教育的意识和方法能力不足,因此,从家庭教育这个维度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和效力不尽人意,家校沟通的主体作用也主要“落在”学校身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学校硬件与网络设施得到很大的改善, 教师信息能力在逐步提升,同时,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普及实施,学生信息素养也得以提高,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创新提供了可能。互联时代网络信息的充斥,给社会、给个体思想与观念及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冲击,也为下一代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各种各样的难题。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作为利刃,在学校传统德育方式的基础上,探索网络德育、数字德育的方式与策略,拓展德育工作的渠道和方式,其意义和价值有着可期待、可践行的广阔空间。本文以广州市白云区竹料第一小学校园博客建设为例,拟通过学校博客家园建设的实践,拓展农村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为网络德育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相关概念

(一)博客系统

1. 什么是博客

博客(Blog)是Web2.0时代个人表达观点、想法的一种网络工具,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红火的网络交流方式。在2005年媒体号称博客在中国进入大众化元年,综合网站的博客平台、独立博客平台有如雨后春笋地冒出,注册开博用户爆长,在教育领域,相关专家、部门也极力倡议人人有博客,班班通平台,教育博客、校园博客,在一定阶段内得到实践性的扩散。撰写和建设该博客的人,即为“博主”。

2.博客系统平台

从技术层面来讲,博客平台是一种文章发布系统, 有发布文本以文字表达思想为主的博客系统,也有发布图片有如相册一般传播分享为主的博客系统,因其网页交互界面友好美观,操作简单,可评论回复实现交流互动,又能通过提供了风格、功能等的可选性设置,深受用户的喜爱。教育工作是经常跟文字打交道的工作,有思想的教师喜欢撰写博客与广大同行交流,成就自己个性化的网上教育家园。写博客的教师,以博客日志的方式发布文章,内容有教学设计、随笔、教育故事、学生习作等,日积月累形成了丰富内容的博客,会在一定范围内影响带动同行或学生阅读博主文章,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建设有校园博客系统的学校,也必然有若干具有撰写带动力的教师博主,率先垂范引领学生开展写博客表达与交流的行为。

(二)道德教育

德育,即道德教育,目标是育“德”,也就是有意识地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内化,或者说有目的地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德育是教育工作者根据对象组织适合其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个体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道德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德育专指学校的道德教育。学校德育可以通过课程、活动、 学科等三个维度去渗透。在我国,“德育即道德教育” 也只是狭义上的理解,在实践中,德育往往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个性心理教育、行为规范和准则、伦理规范教育等[1],它们都是德育的主体部分, 反过来,我们也往往按传统俗成称为思想道德教育,而在实际操作中,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体现在不同的年龄段的德育目标中。

(三)博客系统与德育

在教学过程中,个体的成长,是知、情、意、行四要素的统一,都需要人、行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经过长期反复的教育和自我教育才能构成个体价值和行为体系的主体部分[2]。学生年龄较小,思想道德发展水平随着环境的互动作用在动态变化。学生身处的环境,包括地域环境、家庭环境、学校与班级环境、互联网环境, 这些都是影响学生道德发展的。在网络信息极其丰富的时代,我们不可回避的是,学生不仅身处于真实的社会、 家庭和学校环境,还身处于各种良莠不齐信息充斥的网络环境。因而,在网络环境中,是让学生一个人,还是让学生一群人,仍然在一起,犹如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仍然在一起一般,通过自主的表达,实现多媒体信息丰富的个性和群体阅读和体验,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交流, 实现与环境的进一步交互,形成学校虚拟社区,其目的、 价值和功能,都是传统德育有力的补充和拓展。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研究旨在探索校园博客系统的建设模式、机制和运营策略,构建形成学校网络德育平台,逐步形成持久稳定的师生网络交流生态圈,拓展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合力的新途径,促进农村小学生德育建设。研究内容包括:1. 研究农村校园博客系统建设的技术操作机制, 形成校园师生博客建设的操作模式;2. 研究利用博客系统开展农村小学生德育的内容模式,促进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以及家校沟通等多元互动;3. 研究校园博客建设的激励策略,形成农村校园小学生博客德育生态圈,保持校园博客系统具有持久活力。

四、研究过程

(一)研究借鉴

在理论上,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探索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 但是,通过论文文献、国内校园博客搜查、博客活动比赛资料研究等发现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1. 技术上建立博客系统的多,系统建设校园博客的少;2. 发布博客文章的多,互动交流的少;3. 自由表达的多,主题表达的少;4. 阶段性热火的多,持久性建设的少。5. 撰写博客, 个体贡献的多,集体贡献的少。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校园博客建设其目的性、价值取向、生命活力和生命周期的问题。也反映出在如何有效利用博客系统形成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平台的研究和成果还是比较少,这是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二)研究设计

1.理论支撑

以社会学习论和人格发展的理论为指导,遵循小学道德认知、道德观念、道德情感的发展特点和要求,以博客系统作为传播、展示和交流工具,加强小学生道德与生活的联系,激活学生的道德需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建构,并针对学生的年龄和个体差异力求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研究对象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将研究工作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因而,研究对象包括全校教师、三至六年级学生,其中德育工作主管行政、三至六年级的班主任是实施主体,学科教师是副主体,学生是作用主体。

3.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两年四轮行动研究实践中探索基于博客系统的德育网站生态圈的建设模式和机制, 辅以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建设反馈进行数据采集与研究佐证。

4.技术路线

研究操作的技术路线如表1。

(三)研究实施过程

下面以竹料一小博客家园建设为例,阐述德育博客系统的操作机制和模式。

1.选择技术模式,搭建博客系统

学校建设校园博客系统,有三种方式。第一种:学校通过技术人员安装博客系统服务器,搭建本校的博客系统平台;第二种,学校使用教育领域相关部门提供的教育公共博客平台;第三种,学校使用大型网站有影响力的公共博客平台,例如新浪博客、教育人博客等。显然, 这三种方式中,各有优缺点。如果要求校园博客平台具有独立性和持久性,那么学校有独立的博客系统服务器是优选,利于统筹管理,本研究中实验基地学校采取这一种。课题组通过技术调研和甄选,选用了多用户博客代码系统Xspace安装学校博客平台服务器。

2.设计用户机制,构建博客社区建设模式

学校师生建博客,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用户的权限,二是管理机制。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自主表达和发布的意识尚弱,同时,如果所有学生都开设博客,浏览和管理工作量较大,经过研究设计与行动研究实践论证,在技术管理机制上形成了以班级博客为建设的联结单元、以群组圈为类聚单元,实现三级用户管理权限。 其中,班级博客由学校按照入学届数编排命名规则和账号,例如“2012届四(2)班”。班级博客建设由班主任和班委会管理建设,按照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建设策略,发布活动内容和作品,班里每个学生自行注册有自己的实名账号,原则上不作个人博客建设,但能够浏览日志和评论回复。如果对博客撰写比较有兴趣的学生, 也开放其建博客写日志的权限。学科教师和家长都可以开设个人博客,并根据平台的类聚功能,分类到教师博客和家长博客群组。具体如图1和表2所示。

3.探索建设方法,挖掘激活主体参与的激励策略

为激发和保持校园德育博客的活性,学校在建设策略和模式的设计和实验,坚持两个原则:第一是与学校常规德育工作相结合,第二是发挥网络发布多媒体信息和社群评论的技术优势。具体策略如下:

(1)以主题内容为虚拟活动线索,联结博客社区学生阅读和交流内容的认知和情感路径,形成校园博客社区的德育导向。例如,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感恩教育系列、 行为规范教育、垃圾分类主题活动系列等。以用户圈子为主题知识的传播和互动,实现主题知识的阅读、家校沟通等,形成学校博客德育生态圈的内容脉络,如图2。

(2)以技术培训为博客操作做支持,基于博客耕耘的教师信息能力培训,将博客操作技术内容渗透到学生信息技术课程中,实现课程学习与技术应用的衔接。例如,图片的加工与发布,视频的加工与上传,视频的搜索、分享与发布等。同时在班级配置1至3部台式电脑, 或设定时间点开放电脑室,提供给学生搜索资料、浏览博客、实施评论回复等。

(3)班主任要统览学生的日志和评论,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给予回复与引导;学科教师利用个人博客发布教学资源和拓展主题阅读,例如,主题作业、数学日记等。

(4)设立博客空间、博客日志、博客用户的评奖机制,每学期对优秀的班级博客、教师博客、积极家长用户等予以评选在博客上表扬和奖励,造就德育的榜样功能,形成虚拟社区的情境、环境和氛围。

五、研究成效

(一)形成了学校实施德育的博客平台

通过四轮的行动研究,构建了竹料一小博客家园生态圈,探索出建设机制,积累了丰富的而具有成长纪念意义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内容,既是承载德育渗透的公共网络平台,也是记录每一届学生成长的记忆平台。

(二)促进了学生品德的发展和与人交往

农村小学生质朴,怕生,不善于交往与交流,班级博客为他们创造了打破心理屏障的平台,使学生逐步能够大胆使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与主张。这些文字真实地记录他们的思想变化的过程,异常珍贵。在日志文本、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内容的浏览和师生互动中,开阔了农村学生的视野,深化了对活动的体验,促进道德的内化。同时,也为具有文字表达特长的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平台。

(三)促进了师生的平等对话与深度交流

博客的文字交流,避免了面对面交流性格冲突、情绪发泄带来的压力,教师在博客中,充当的是“导游人” 的角色,给予学生引导、鼓励和期待。师生关系在社区形成多向平等交流关系,这种基于文字的交流方式使得师生间的关系更为温馨和密切,心灵得以细腻碰触,师生间情感联结深化,增强了彼此的信任感,形成了良好的德育氛围。

(四)增加了家校沟通,促进教育的合力

在博客平台使用之前,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局限于传统的方式:电话访、校讯通、家长会等。但博客开通后, 家长可以从博客中了解学校的各类活动,阅读孩子教育的知识,关注孩子的博客,了解孩子的思想,给予评论回复,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愿景等。这些阅读与交流,加强对学校教育的了解和理解,促进了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五)博客平台,推动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竹料一小利用博客系统开展德育活动形成学校博客家园以来,学生的思想表现进步明显,学生违纪现象越来越少,学习目标明确,校风、学风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成为学校德育建设的特色学校,被评定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基地。

六、存在问题与不足

1. 校园博客建设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包括课余时间、假期私人时间等,教师都需要登录、写作和回复, 繁忙的工作令博客交流难以为继,当学校建设风向标发生变化时,其持续性和生命周期堪忧,中断建设将可惜了充满珍贵记录的校园博客平台。

2. 对博客功能与德育研究两者的关联性研究还处于较粗浅认识,以文字和图片承载活动教育为主,基于学生道德发展水平而精心设计的系统活动不足,利于视频资源开展教育的策略不足,有待下一阶段进一步深入实践尝试。

3. 每一种技术都有生命周期,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 微博、微信的盛行,教师、家长甚至学生都习惯于手机移动阅读 , 而减少了台式电脑的网页浏览。虽然博客仍然有它存在的需求和魅力,也是校园网络人文生态所需要的, 但是由于技术公司对不少博客系统的代码不再更新,校园博客系统的生长自然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和影响。

摘要:在学校传统德育方式基础上,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作为利器,探索网络德育的方式与策略,拓展德育工作的渠道和方式,其意义和价值有着可期待、可践行的广阔空间。本研究拟通过学校博客家园建设的行动研究,拓展农村小学生道德教育的方式,为网络德育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篇4:中职学生仪容仪表标准

1、男同学要求:不得留长发,不剃光头,不得染发、烫发,不理碎发,做到前不扫眉、旁不遮耳、后不过颈,不留怪异发型。

2、女同学要求:理运动短发或扎马尾辫,前额流海不过眉,不涂脂抹粉,不画眉毛,不画眼圈,不抹口红,不得涂指甲油,不得披头散发、烫发、染发,不理碎发,不梳怪发型。

3、全体学生必须养成着装整洁庄重、仪容端正、大方的良好习惯。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穿拖鞋,不穿奇装异服,尤其是裤腿不能有口袋和吊带,不盲目追求名贵服饰。

4、在校园必须佩戴校卡。不得佩戴耳环、项链、戒指、手镯、手链等饰物。男女生均不得戴护身符。不染、不装饰指甲,不留长指甲。

5、不得穿拖鞋、运动背心和运动短裤进教室,女生不得穿高跟鞋。

6、参加学院集会、军训、升旗仪式,在校学习、实习期间和重要活动时必须按规定统一穿着校服。穿着校服时,应保持服装整洁;不得在校服上乱写乱画。

7、住校生离开宿舍不得打赤膊、穿背心、拖鞋(通宿生不得同样穿着进入校园)。

学生处

篇5:铁力市第一小学学生仪容仪表标准

仪表仪容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素养的体现。小学生的仪表仪容应该符合小学生的身份、年龄特点,以整洁、大方为主。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精神,学校制定小学生仪容仪表具体规定:

一、头部要求:

1、头发符合学生身份和性别特征,不烫发,不染发,不理光头。2、建议女生头饰不过于异型、花哨。

3、经常洗头,头部无异味。

4、每天早、晚必须洗脸、刷牙。中午饭后要做好脸部清洁工作。保持面部干净。

5、养成经常照镜子,整理自己仪表仪容的习惯。

二、着装要求

1、周一至周五,学生必须穿全身校服。

2、学生服装必须整洁、合身。夏天每天换洗1 次,冬天每周换洗3次外套。

3、内衣不得长于外套。外头纽扣、拉链必须完好。非运动期间,必须扣好纽扣、拉上拉链。

4、学生上学穿便于运动的鞋子,建议穿运动鞋。一般不允许穿皮鞋和凉鞋上学(夏天可以穿运动型凉鞋。)

三、饰物和挂件要求:

1、学生上学应该佩戴红领巾,6 月和9 月天气过于炎热可以不佩戴红领巾而戴队徽。

2、学生校牌挂在脖子上,应正好低于红领巾。

3、红领巾要保持干净和完整。胸卡外套内不能塞无关的物品,胸卡必须干净、无涂改、粘贴现象。

4、少先队干部标志佩戴在左臂。

5、建议学生不要在身上悬挂其他物品。

四、书包要求

1、学生上学用双肩书包。不允许以时装包、购物袋替代书包。

2、书包必须保持整洁。在上下路上,书包的外部拉链必须拉上。

五、手部要求

1、不留长指甲,女生不涂指甲油。

2、指甲内无污垢、饭前便后要洗手。全天候保持手部干净。

3、不在手及手腕处贴粘贴纸和涂抹。

六、其他要求

1、保持作业本、课本干净。在做读书、作业前先擦干净所用课桌。

篇6:铁力市第一小学学生仪容仪表标准

1 规划概况

1.1 地理位置

重庆空港新城第一小学建设地点位于重庆市渝北区, 空港新城两路组团F标准分区F14-1/01号地块。

1.2 规划范围

规划地块周边为规划中的城市道路, 南北侧均为规划中的住宅小区, 东侧临城市次干道, 西侧临桂馥大道, 南北均临城市次干道。用地现状较为平整, 南北向长233m, 东西向宽155m, 呈较规则的矩形状, 规划总面积为39 211平方米。

1.3 综合利弊分析

1.3.1 有利因素

(1) 规划场地规整, 可充分利用所有空间进行设计。 (2) 周边交通便利, 有利于石材和植物的运送。 (3) 场地内无拆迁情况。

1.3.2 不利因素

(1) 地块边角部分高差比较大。在方案中会有较多区域形成堡坎。 (2) 植物选用时考虑一定的现有苗木, 对较快形成整体效果有一定影响。

2 规划设计原则

2.1 功能性原则

协调学校的场地、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 将学校划分为教务办公区、教学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四个区域, 突出学校这一特定环境的使用功能, 让每个空间在满足其特定功能的前提下形成特色景观 (图1) 。

2.2 文化性原则

学校是教育的圣地, 是文化的象征。该设计方案重视文化底蕴的体现, “寓教于景”, 总结励志名言, 挖掘经典教育故事, 将它们融入校园景观中, 增加校园景观的可读性和文化氛围。

2.3 以人为本原则

规划设计从小学生的行为心理出发, 注重空间尺度、色彩设计与其相适应。注重景观设计的实用性、安全性、趣味性, 注重人的空间感受和人体工程学尺度, 创造合宜休息、学习、交流和活动的空间。同时, 设计中注重消防通道等的规划设计, 充分满足学校保证小学生人身安全等的基本要求。

3 规划目标

空港新城第一小学的规划目标在于合理规划设计建筑中庭空间, 使同学们在良好环境中能更好地学到知识。

4 规划布局与景观特色

彰显学校乐学的办学理念,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重庆市空港新城第一小学在设计中传承了中国古老的教育理念和文脉, 体现出该小学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儒雅的学术之风。

整个校园采用“一轴”“三园”的布局形式。“一轴”是指快乐大道, “三园”是指校园内因建筑围合成的三个相对独立的空间, 即“知知园、好知园、乐知园” (图2) 。“一轴”与“三园”是紧密联系的, 知之、好之、乐之是学习过程中从无知到有知的三个阶段, 体现学校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圣地, 引导学生在知识海洋中不断前进, 突显学生应该在快乐中学习的真谛 (图3、图4) 。

4.1快乐大道

快乐大道是空港小学的主要景观轴线, 它将校园主要入口 (图5) 、中心广场、知知园、好知园、乐知园、次要入口联系。快乐大道设计理念来自于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大道上用各种字体的“乐”为元素, 运用在铺装上点缀在水景的汀步里, 让乐学的观点通过景观设计进入学生的心中。大道两旁是顺畅优美的曲线, 宛若知识的海洋连绵不断, 主要由水景、花海、铺装组成。大道两边主要由特色景墙、科学家雕塑、景观树组成, 设计生动活泼, 空间富有变化。

4.2 旭日广场

旭日广场是校园的主入口, 是学校的标志性景观, 是师生停留、人群驻足的地方, 同时也承担着交通转换的重要作用。广场以太阳的形状为构图元素, 预示着小学生如早上初升的太阳, 通过学校的培养, 不断学习, 终究会在明日发出万丈光芒。

4.3 知知园

知知园是二号教学楼的中庭区域, 以学习的初级境界“知之”为主要理念。学习之初, 要让学生知道学习, 了解学习。知学是通过古代勉励学习的小故事来体现, 如荀子的“劝学”、“孟母三迁”、“铁杵成针”等。故事通过景墙的形式展示出来, 具有观赏和学习的作用。知知园主要针对一二年级, 寓意进入知识的大门, 激发孩子的新奇感。

4.4 好知园

好知园是三号教学楼的中庭区域 (图6) , 以学习的中级境界“好之”为主要理念。波浪形的景观设计形态优美, 宛如大海一般连绵不绝, 表达出学海无涯的哲理, 起到激起学生学习斗志的作用。好知园主要针对三四年级, 寓意学生探索各方面知识, 让学生喜欢、感兴趣,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5 乐知园

乐知园是三号教学楼和食堂中间的区域, 以学习的最高级境界“乐之”为主要理念。乐知园以灵动富有韵律的曲线构图, 烘托出乐学轻松活跃的气氛。乐知园中设有学生作品展示、学生表扬栏等, 是学生欣赏自己的学习成果的地方, 营造乐学的气氛, 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乐知园针对五六年级, 寓意学生到了该阶段应该把学习当作一种快乐。

5 空港小学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遵循生态性原则、景观功能与实用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旨在体现学校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运用乔灌草的搭配, 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同时注重四季景观的变化, 做到“四季有花, 四季飘香”, 以打造绿色校园。设计时选用对人的心理、生理有益的植物, 以打造健康校园。丰富的植物配置不仅美化校园, 而且可以使小学生更加了解自然、亲近自然。

5.1 学海无涯景观大道植物配置

学海无涯景观大道植物配置也颇具特色。主要乔木品种有重阳木、广玉兰、玉兰、桂花、天竺桂、小叶榕、红叶李、栾树、银杏等, 树种变幻多样, 色泽丰富, 形态优美。主要灌木品种有红继木、金叶女贞、春鹃、八角金盘等。植物总体搭配内容丰富, 变幻无穷, 注重色相变化, 营造一种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氛围, 体现学校乐学的思想。

5.2 知知园植物配置

知知园打造的是舒朗、开阔、规整的景观空间。园区栽植有形态优美、独自成景的复羽叶栾树, 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其他主要的植物有山茶、栀子、含笑等。

5.3 好知园植物配置

好知园与操场看台形成一条轴线, 巧妙运用弧线, 化硬为软, 使得整个布局收放自如, 张弛有度。好知园处于操场、国旗台东侧, 在植物配置上, 运用多种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有机结合的方式, 使得好知园远离喧嚣, 成为良好的学习、休息场地。主要植物有银杏、红叶李、白兰、天竺桂、海桐球、红枫等。

5.4 乐知园植物配置

乐知园植物配置主要以碧桃、紫叶李等色彩鲜艳的植物混合搭配, 营造一种桃李芬芳的学习成果氛围, 让学生在乐中求学、在乐中不断上进。主要植物有垂丝海棠、紫薇、斑竹等。

6 小学植物配置原则

6.1 安全原则

在小学的植物景观设计中, 尤其需注意安全问题。由于小学生处于一个好奇的年纪, 对大多数事物都认识不完善, 由此校园的安全重于一切[2]。学校内不宜种植有飘穗、多刺、有毒有异味或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植物, 如夹竹桃、络石、罂粟、凌霄、凤尾兰、醉鱼草、莽草等, 它们的花或汁液有毒;又如蔷薇、花椒、皂荚、十大功劳、剑麻等, 它们的植株或者果实多刺;又如雪松的分支点低, 树叶又是针形, 学生在树下玩耍很容易受伤;又如柳树、梧桐等在开花时节, 空气中弥漫着飘穗, 容易引起哮喘等。

6.2 文化与植物配置相结合的原则

校园是陶冶情操、传播知识的地方, 植物配置应赋予同样的文化内涵。可以利用植物与中国的诗、书、画等文化联系起来, 中国自古就有“松、竹、梅”岁寒三友, “玉兰、海棠、牡丹、桂花”玉棠富贵,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的竹子等, 都是通过植物表达了一种情操, 表达了造园者的一种品位。小学校园内我们可以通过对植物的合理配置, 达到陶冶学生的心境, 使学生们爱上学习, 爱上自然, 爱上生活。另外, 在绿地内设置形状各异、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植物景观, 比如植物雕塑、植物组合景观等, 并可以在植物上标注植物标识牌, 使学生认知自然, 从小培养学生对环境及植物的保护意识。

6.3 科学规划的原则

在小学校园景观中, 配置植物需结合同学活泼好动、喜爱色彩的特点, 在植物规划时, 需按照不同年龄的层次, 选用表达不同情感的树种, 如在一二年级区域, 可以选择色彩艳丽, 开花红艳的植物, 如樱花、红叶桃、碧桃、红叶李等, 在五六年级教学楼附近选择带有寓意的植物, 使同学们在营造有某种寓意的校园环境中, 更深地感受书本知识所传达的意境, 如常用的竹子、梅花等。

7 结语

重庆空港新城第一小学的在规划设计及植物配置中都充分考虑了“小学”这个特殊的环境因素, 充分挖掘可以运用的元素, 发挥“小学”独特设计理念, 并在植物配置中, 运用植物的特征、寓意、呈现效果, 把小学的植物配置做到具有自己的特色, 使小学的植物景观与整体校园的规划设计相融合, 做到相得益彰。

摘要:通过对重庆空港新城第一小学的景观设计及植物的配置的研究, 讲述小学校园的规划原则及植物配置原则, 并把这些原则合理运用到项目中。

关键词:小学,设计,植物配置

参考文献

篇7:铁力市第一小学学生仪容仪表标准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一小学始建于1955年,占地面积5 800平方米,环境优雅,交通便利;现有28个教学班,90多名教职员工,近千名学生。是东城区一所优质校,学校曾连续三年被评为北京市教科研先进校、 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单位,并获得东城区科技示范校,市级健康促进校,全国红旗大队等称号。

我校秉承“和立校、动育人”的办学宗旨;在“让生命动起来”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构建了“生 • 动课程”体系;同时“生 • 动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地与时俱进、微创前行、逐步完善的过程,这期间学校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形势, 不断整合、融入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增强了课程的生命力。

同时我校培养并拥有一支精良的师资队伍,包含了市级骨干教师3人,区级骨干教师14人以及多名区兼职教研员等。他们具备较强的科研实力,长期承担或参与国家、市、区级多项重点课题研究工作。他们积极活跃在北京市科学教研、课题工作当中,在北京市评优课、 研究课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 在全国的比赛中也有良好的成绩;积极参加北京市教材培训以及各种科学教学大赛,将北京市先进的科学思想带到东城区。我校十分重视科技教育,连续十几年被评为东城区科技节先进单位。

《北京市小学科学教室配置规范研究》项目

二、建设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小学科学教室是开展科学课程教学和活动的重要场所。科学教室内合理的教学仪器设备配备,能够真正实现让学生经历科学、体验科学和理解科学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校科学教学水平,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科学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更好地完成市、区教委和教研室布置的各项活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我校在北京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的指导下,对科学实验室进行了改造和创新。

1. 教室环境设计

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领域中的很多内容是很难客观再现的,学生缺少直观、形象的认识和感知。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激发学生喜爱天文的兴趣,我校依据科学教材和课标的要求,以“天文” 为主题设计了科学实验室的环境。

教室的顶部做了“M型”的弧形吊顶。其中一排是制作了四季星空吊顶。在春季星空中略偏东北的方向, 可以看到北斗七星,斗口两颗星的连线指向北极星。此时的斗柄正指向东,所以《冠子•环流篇》有云:斗柄东指, 天下皆春;斗柄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斗柄南指,天下皆冬。春季星空的主要星座有:大熊座、 小熊座、狮子座,夏季是看星的好时节,在夏季星空中向西可以看到狮子星座,狮子座东面是室女座,还有天蝎座。秋夜星空多的是王公贵族:仙王、仙后、仙女、 英仙。冬季寒冷,但星空却极其壮丽。猎户座是冬季星空的中心,入夜后可看到3颗排列整齐的亮星,民间说“三星高照”就是它们了。周围有4颗亮星和三星组成一个长方形,就是猎户座。

另一排,制作成了学生感兴趣的黄道十二星座,可以作为课外的延展向学生介绍什么是黄道十二星座以及神秘的第十三星座。这部分与学生的生活和兴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同时为了完善这部分的认识,教室一侧的3个窗帘分别制作成了月球、地球、太阳3个电动挂图,分别介绍了相关的知识,与教材、课程标准紧密结合, 同时突出天文主题;另一侧制作了软木展板,可展示图片或挂图,也可展示学生作品,使教室的互动性进一步增强。

2. 教学设备创新

(1)“风扇”创新打破传统格局

在科学教室的布局上,往往沿用了中学理化生实验室的传统布局:排排坐、水电到桌。但是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以及学生年龄特点等多方面的需求,这样的布局是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因此在教室的布局上打破了传统格局,以“风扇”的形式展开。学生可以更方便的、面对面的围绕着扇叶坐下来开展小组学习、研究讨论。满足了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需要,也方便组间的学习与交流。每个实验桌的扇叶还可以可单独拆卸、重新组合的,方便教师开展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

同时实验桌上的水槽全部去除,一方面是考虑水到桌的形式,在整个小学科学课中对其需求量不大,还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使用不够频繁却占用大量空间;将水槽转移到墙边和角落,可以节省出一部分空间供学生学习活动使用,并设计成4个高度不同的水槽, 方便不同身高的学生使用。

(2) 引入互联网丰富教学手段

现今的时代,已进入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教育又怎能落后呢?因此在教室的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引入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但是,又如何保证学生实验又不影响计算机的使用呢?这在实验桌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我们采取每组一台计算机,显示器可升降隐藏,主机隐藏在实验桌的下方,尽可能地减小空间的占用;鼠标、键盘、耳机均采用无线的方式。这样的设计方便学生获取信息和实验操作,丰富学生的学习手段,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三、使用管理制度

科学实验室作为专用教室,为保障其职能和作用, 保障学生的学习和安全,保障教学的正常使用,特制订如下制度。

(1) 科学教室是开展科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用场所,不得用于与开展科学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堆放公、私杂物。

(2) 学校要制定和落实科学教室防火、防盗、防中毒、 防触电等意外事故的安全措施。

(3) 教师和学生必须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则。

(4) 学校科学教室要经常保持清洁整齐、及时通风换气和清理废物。

(5) 未经专任教师或实验教师允许,任何人不得动用仪器、药品及其他实验材料,不得擅自拆卸仪器、设备。 科学教室的公共财产不得私自带出室外。

(6) 实验前,学生应按教师的要求,检查仪器、药品及有关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和完好。如有缺损,应及时报告。未经教师批准,不得进行实验。

(7) 实验时,学生要注意人身安全,爱护仪器设备, 节约药品、水、电等实验材料。

(8) 实验完毕,学生应按要求整理好仪器、药品以及其他实验材料。仪器设备若有损坏或丢失,要及时报告专任教师,并如实填写仪器报损单。专任教师与实验教师协商后,可根据有关制度准予报损或责成赔偿。

(9) 经专任教师允许后,学生方可离开科学教室。

和平里第一小学的教师们充分利用科学教室授课

四、取得的效果

小学科学教室环境改造和建设是十分到位的,教室环境布置对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吸引力,课上学生们一进教室里就被美丽的星空所吸引,紧紧地被科学氛围包围着;甚至在课间的时候,有的学生从楼上下来趴在门口,十分新奇的探头探脑。同时“扇形”桌椅的设计, 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很大便利,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所配备仪器设备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等特点,对教师的教学组织具有很大帮助, 有些仪器设备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对教师的教学具有指导作用。

科学实验室建成之后分别开展过北京市研究课、东城区展示课等活动,各区县教研员也来校参观和学习,受到老师们的好评;在各级专家和领导来校视察期间,科学实验室也作为学校介绍的亮点之一,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

科学实验室的建成为我们开展科学教学和科技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和平台,我校科学教师在市区研究课和科技活动比赛中曾荣获一、二等奖。

五、发展设想与建议

小学科学教育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育。科学素养包括基本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方法与技能、科学习惯、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这些科学素养需要小学生亲历科学过程,尤其是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在动手操作中与物质世界相互作用进行科学体验、 获得科学认识。因此,科学实验室的环境教育功能就更应该清晰体现,使专业教室具有自身独有的特色,让学生在科学的氛围内开展科学的研究。

同时,科学实验需要为学生准备大量的活动器材和实物材料,对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的需求更加迫切。 但是现有的材料往往求全,导致了各种实验盒中实验仪器过小,操作过于复杂,质量优良不齐。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肌肉发展状况而言,他们更适合使用大一些的、操作更加简单、人性化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篇8:铁力市第一小学学生仪容仪表标准

努力提高专业素养, 用科学的方法, 为师爱插上翅膀。

学生对我的爱是我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

爱学生需要有发展的眼光, 宽容的评价, 真诚的期待, 无私的支持。

安老师从事班主任多年, 曾荣获天津市十佳班主任、天津市优秀班主任、西青区名班主任、西青区十佳辅导员称号, 我对她最深的印象是26 年来她对教育的执著和热情,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影响和塑造一批批学生。她带的班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中队、市级三好班集体、市级优秀中队、市级雷锋中队。提起工作, 她总会露出幸福的笑容, 津津乐道地为我们讲述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 有着丰富教育经验的安老师, 学习新理论、了解新学生、寻求新策略, 学做“新”班主任的步伐从未停歇过。她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珍惜每一次进修学习的机会, 不断反思和创新;作为名班主任讲师团的成员, 多次在全区进行班级管理策略的宣讲;作为心理学科骨干教师, 参加区心理讲师团, 为全区小学老师进行团辅课指导;她参与天津市网上家长学校义务咨询, 为家长排忧解难。大量的工作, 她乐此不疲, 在总结提升的同时, 把智慧分享给大家, 并陶醉其中。

上一篇:望蓬莱 继重阳韵,望蓬莱 继重阳韵马钰,望蓬莱 继重阳韵的意思,望蓬莱下一篇:明天的明天小学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