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院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

2024-05-24

护理学院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精选6篇)

篇1:护理学院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

护理学院“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指导思想与发展思路

“十二五”期间学院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巩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取得的成果,继续深化各项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稳妥地适度发展教育规模;理清学科建设思路,优化专业结构;进一步凝聚师资队伍,凝练学科方向,打造特色专业,建设重点学科,提升办学水平,为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护理人才支持。二、十二五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学院“十二五”期间的总体目标是: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本科教育为基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专业规模稳步发展,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逐步提高;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调整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学科建设与科研水平,实现从教学型学院向教学研究型学院的转变;以社会服务为支撑,提升学院的综合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把学院建设成特色鲜明、国内领先、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的应用型学院。

(二)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

“十二五”期间学院将按照夯实专业基础、强化实践教学、拓宽专业领域、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系统的理论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学院将根据学校总体要求和社会需求,在原有招生规模的基础上,适度扩大护理学研究生和成人教育的招生规模,到2015年,由目前的1个专业扩展到2-3个专业,在校生控制在1500人以内,本科毕业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达到20-30%,研究生优秀毕业论文达到1篇;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继续保持达到95%以上,本科生升研率达到10%左右。

2.学科建设

学院将在“十二五”期间,确立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全面推进学院整体工作的指导思想,从学科梯队、科学研究、教学质量、工作条件等诸方面进行建设,推进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是:统筹兼顾,交叉整合,局部突破,全面发展,并寻求新的学科生长点,力争将护理学科建设成为省级重点学科。

3.专业建设

学院现有1个专业——护理学博士、硕士、本科、专科4个层次。“十二五”期间,该专业将在国家特色专业、省级名牌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的基础上,继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声誉,以育人为根本,以特色求发展”的工作思路,依托综合教育资源,继续加强内涵建设,创新教育模式,进一步凝练专业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优势。

到2015年之前,力争新开1个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的专业本科(助产护理)、2个专业专科(社区护理、口腔护理)和1个专业方向(涉外护理),使新办专业达到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检查和评估要求。并按照省级特色专业的标准有重点地加大对1个新开专业的建设,努力形成我院的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

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继续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实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将在“十二五”期间,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点,紧跟社会发展需要,以课程内容更新、课程整合和完善课程结构为主线,以特色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深化课程内容改革,形成专业课程特色,及时调整课程内容。

第二,大力构建教学与实践、创作相结合的三个平台。一是以课程教学为主体的教学平台,二是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主体的实践训练平台,三是激励学生专业创作与发表的创新平台。实现“第一平台打好基础,第二平台综合提高,第三平台发展个性与提升创新能力”的教学功能,并以此为基础,力争建设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第三,重视教学方法改革和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在教学手段上,继续深入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大力开发数字化资源建设,提高教学效果。并力争吸收国外行业内的专家进课堂。在教学方法上,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探索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激活课堂,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变革传统的课程教学评价方式,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推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4、课程建设

在现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7门校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继续力争获2-3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课程,重点是形成“专业化精品课程建设”,并以此进一步突出专业特色。在主干课程中进一步推动双语教学,力争将《基础护理学》建设成为“省级双语示范课程”。

5.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学院将根据教学规模及发展趋势,确定专业师资数量,不断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采取多样性、多渠道的方式培养符合专业教育要求和需要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勤于钻研业务、爱岗敬业、精诚团结,教研能力强、教书育人的专兼结合的专业师资队伍。争取专任教师达到30人,分别新增正高职称人数3-5人;青年教师中培养博导1名、硕导1-2名;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比例达到90%以上,45岁以下教师中博士学位比例达到50%;教师中海外名校博士人数突破1人。力争5年内打造1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培养2名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3—4名专业骨干教师,争取广东省的教学名师1人,力推国家级教学名师,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坚持教师到医院实践的做法。

6.科学研究

“十二五”期间,学院争取获得省部级基金项目3项,科研总经费达到100万元左右;争取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1项。争取省部级教改课

题3-5项,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5项以上,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1项以上。发表论文总数200篇,其中SCI检索收录的影响因子论文2篇以上。学院将鼓励教师编写或参与编写教材,主编出版专著、国家统编教材、“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以上。

通过学院创收、争取社会资源积极改善学院科研条件,力争建设1个能满足基本需求的护理科研实验室。

7.社会服务与合作交流

发展成人教育。争取在现有“广东省高等学校自学考试社区护理专业主考单位”的基础上将我院建设成为“广东省社区护理人才培训基地”。

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建立国际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留学生数达到20左右,与美国大峡谷大学、孟菲斯大学进行学生短期互换培养及师资交流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联合的学制培养模式。同时,加大学生到国外就业的比例。

筹资兴办托老机构、护理照顾中心(对于妇女产前、产后、或因患慢性病出于身体康复的需要提供专业护理照顾)、健康会所(保健、康复、推拿保健等),拓宽学院的经济来源,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同时开辟学生的就业新渠道。

三、“十二五”期间发展的主要任务及具体措施

(一)主要任务

1.学科、专业建设重点

“十二五”期间,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的战略重点是:新增省级重点学科1个;新增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1个、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数1个、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数2-3个。新增省级教学成果奖1个,建设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新增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

2.师资队伍建设重点

按照学科建设规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科研梯队的配备、人员学历层次的提高和职称结构的合理。建成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力争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人员达90%以上,45岁以下教师中博士学位比例达到50%;教师中海外名校博士人数突破1人;青年教师队伍中培养博导1名、硕导1-2名、3—4名专业骨干教师,确保学院向教学研究型方向发展。

(二)措施保障

1.规范管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管理水平是体现一个学院规范化建设的标志,科学高效的管理是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前提。为此,学院将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使以人为本、民主管理、依法治校和专家治教理念在学院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实现管理制度规范化、管理队伍专业化、管理手段现代化、管理效率高效化。加强学院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修养,建立和谐学院,形成一种刚性与柔性协调互补的人性化的管理办法,管与理并举,以管理促发展,实现制度创新。

2.继续推进专业建设工作

坚持 “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声誉,以育人为根本,以特色求发展”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强调“以人为本,培养以德为先、崇尚科学、全面发展的人”的治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深化教学改革为核心,创新教学体系和管理机制,构建先进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努力把学院的专业建成特色鲜明、国内有影响的专业。学院将护理学专业作为重点专业建设,并依托该专业的辐射作用,全面推进新开专业的建设。

3.加强科研工作,提升学术水平

加强科研梯队建设,以学科研究方向整合科研队伍。鼓励教师参加高级别学术会议,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纵向、横向的科研项目。营造的良好学术氛围,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

5.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全面启动课程建设与改革工程,全面推行专业课程群建设工作,积极推进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精品教材等建设工作。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施研究性教学,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6.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实验实践一体化、发展学生个性的实践教学运行体系。增加综合(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积极推行专业实践和专业创作,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管理模式上,整合现有的实验资源,全面开放实验室,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

7.开放办学,扩大交流

学院的发展不仅要靠自身的努力,还必须依靠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要做到“三个加强联系”:一是加强与专业界、教育界的联系;二是加强与国内、国际学术结构和办学单位的联系;三是加强与社会各界用人单位的联系。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丰富学术资源,扩大

学院在业界的影响;在开放办学、业务培训、横向科研合作诸领域加强合作,拓宽办学渠道,提高办学效益,改善福利待遇。

8、抓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学院发展的精神动力 加强学院党委班子建设。

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领导干部头脑,增强党委班子解决自身问题、推动单位建设的能力。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学院党委会议事规则和学院办公会议事规则,大力推行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提高统揽全局、抓大事、谋发展的能力。推行院务公开,切实保障师生员工对学院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切实增强党支部的活力。建设党支部示范点,发挥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定期对学院党务工作者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思想理论水平和党务工作能力。进一步做好学院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注重典型的发现和培养工作,力争推出1个全校有影响的单位或个人。以党建带团建,认真抓好共青团组织建设。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及有关配套文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院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教师中开展“崇教厚德、为人师表”、学生中开展“立志、修身、博学、报国”的主题教育。继续深入抓好学院导师制工作的开展。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制定配套的制度和相应的措施,落实责任制,加强教育,强化监督,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力度。

篇2:护理学院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

教学建设与改革“十二五”(2011-2015年)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根据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十二五”(2011-2015年)发展规划关于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及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的有关要求,特制订本规划。

一、客观基础

(一).“十一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院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1号)文件精神,把教学工作做为中心工作,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质量,为“十二五”教学建设与发展打基础的重要时期。

1.教学基本条件明显改善。数字化媒体教室已达74间,使2/3以上课程教学手段实现现代化;新建20500平方米、高标准的实践教学中心,可供2700多学生同时进行实践教学活动;集教学、训练、群体活动为一体的体育馆项目投入使用;新建图书馆,目前藏书超83万余册,生均达到113册;各系部都设了资料室。

2.教学建设开始起步。在教学建设中,学院开展了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和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双语课程建设;其中院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特色专业2个;院级重点建设课程20门;双语教学课程10门,并从重点建设课程中培育院精品课程。“十一五”期间,共出版教材43部,其中获省高教学会以上奖励 6 部;学院启动了教学名师、教学优秀团队建设项目。

3.教学改革逐步深入。教学改革与创新深入进行,获得阶段性成果。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三个专业进行试点并全面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引进国内外、特别是国外合作院校优质教育资源,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试制度的改革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学生自主学习纳入教学计划并开始实施,实践教学得到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4.教学成果开始显现。截止2009年,教学改革与创新方面获省高教学会以上级别奖励的科研项目有5项,教材6部;省内公开发表论文21篇,其中获省高教学会奖3篇。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根据学院在2009—2010学年度全院学生网上对开设的263门课程评议,满意度达到90%以上。有一批中青年教师获得教学优质奖;多名学生在全国和地方组织的学科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大赛中获奖,其中2006级学生张辛获全国BEC标准级大赛第一名,并奖励到英国剑桥大 学留学一周;2009年我院有两名学生参加全国新概念英语大赛,其中信息科学系学生赵安获得全国总决赛大学组第二名;2010年4月艺术系教师指导学生原创动漫作品获第三届全国动漫游戏产学研合作讲坛“最佳提名奖”(进入前7名);数名教师获得全国和省、地区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基本建设仍需加强

随着在校学生规模扩大,新专业及专业方向的增加,从学院未来发展竞争的需要来看,目前学院专业教室、实验、实训场所仍然紧张、功能还需进一步完善。

外语类专业课程、公共外语课程的教学班额偏大,缺少小班(15-20人)教室。经管类专业、艺术设计专业、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等的实验、实训场所规模及设施功能尚难完全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数字化多媒体教室与数字化网络教学功能建设需进一步提高。2.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有待进步树立

传统陈旧的人才观、质量观、多未完全突破;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观念不牢固;

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教学目标,不够突出。

3.教学建设的一些项目水平仍需提高

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尚未突破;

双语课教学整体质量有待提高;

出版教材数量不少,但高质量的不多; 教学研究项目、教研论文总体水平不高; 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尚无显著成果; 4.教学改革与创新需进一步深化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还处于探索、研究、试点阶段; 课程体系的改革有进展,但创新尚无明显的突破;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创新应进一步深入;

以能力培养为主,多模式、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尚需提高质量,校外实习基地应进一步规范;考试、考查制度应加大改革与创新力度。

(三).改革和发展环境分析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1.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人才市场的国际化,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在我们走向世界的同时,发达国家的教育机构,跨国公司、集团,特 别是国外有实力的高等学校通过招收和互换留学生,合作办学,专业培养,职业资格认证等形式进入我国高教领域。他们的国际化视角、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但促进中国高校的改革,而且使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房门面临严峻的竞争挑战。

2.国内生存压力加大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巨大,促使了国内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全国普通本科高校1000多所,其中仅独立学院就达300多所,特别是独立学院存在着专业雷同,特色不鲜明,在招生、师资队伍、教学基础条件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成为普通高校特别是独立学院生存和发展中必须面对的严重问题,都面领着生存的巨大压力。3.学校自身动力不足

主要是对教育形式的正确认识不够,缺乏紧迫感;学习不够,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慢;学校经济基础不雄厚,教学基本条件建设缓慢;学校历史不长,处在成长过程中;文化底蕴不够深厚,优良的教风、学风和校风逐步形成中;学校的激励机制尚不够健全,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步伐不够大。

我院是一所新兴的民办学院,不但面临众多独立院校的激烈竞争,同时也面临公办高校不对称的强大竞争。但在广大人才市场的需求面前,各高校的机遇又是平等的。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下,坚持科学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培养目标,发扬我院国际化开放方式办学的优良传统,在教学改革与创新上下功夫,打造专业特色、课程特色,打造师资队伍特色、教学特色、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质量创新人才,我们就一定能在高校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有一席之地。

二、教学建设与改革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以贯彻落实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契机,以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为根本,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教学建设为保障,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增加教学建设投入,加大建设与改革力度,建设具有恒星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富有前瞻性的教学体系,全面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实 3 力,为学院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发展思路

学院在“十二五”期间,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基本思路是: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突出重点。

教学建设要以三个为主:

教学建设要以加强内涵建设为主; 教学建设要以提高质量为主;

教学建设要以突出特色,以提高核心竞争实力为主; 教育教学观念要实现四个转变: 从传统人才观向现代创新人才观转变; 从传统教育质量观向现代多元质量关转变;

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向现代具有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从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观念向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观念转变;

教学建设与改革要统筹规划,分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在2011年—2015年的“十二五”期间,以继续完善和加强教学基本条件为基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在特色专业、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双语课程建设及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教学综合实力有所提升。

第二阶段:在2016年—2020年的五年间,以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学建设与改革水平,建成一批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培育出一批教学名师队伍和一批优秀教学团队,形成教学的一定优势和特色。教学质量大幅提高,教学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使学院整体教学水平在省内独立学院中处于先进行列,达到省内普通高校中上水平。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的目标

根据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学科专业发展建设规划的要求,教学建设与改革的主要目标:

(一).继续加强教学基础条件的建设

“十二五”期间,教室、实验室、实训室等教学基本设施形成一定规模,教学仪器设备的数量、质量和功能等方面,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指标,能够满足全院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教学的需要,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二).努力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以素质教育为前提,以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构建“产学研”结合、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国内外教育相连接,以培养涉外型、复合型、应用型为主的具有恒星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加强课程的分类建设,推进双语课程教学,打造精品课程 1.“十二五”期间,学院加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的建设和管理,加强系管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建设,努力使全院60%的课程达到良好以上的标准。重点建设20—40门院级重点课程,其中25—30门达到校级优秀课标准。

2.推进双语课程教学,提高双语课程教学质量。“十二五”期间双语教学课程达到15门左右,其中50%的双语课程达到良好的标准。

3.精品课程建设。“十二五”期间,在院级重点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遴选出10门左右的院级精品课程,努力争取1-2门课程进入省级精品课程行列,实现省级精品课零的突破。

4.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十二五”期间完成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为主,10—15门网络课程的立项建设。引进国际、国内网络课程 5门。

(四).加强教材建设,强调编写出版和引进使用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强、质量高的教材和辅导教材。

1.“十二五”期间,编写出版较高质量的教材和辅助教材,其中自主编写出版具有学院特色院内使用的教材和辅助教材20--30部;院校之间合作出版的教材 14部,争取有11部教材纳入国家规划教材。

2.“十二五”期间争取正式出版大学英语多媒体教材,争取编写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系列教材和辅助教材。

3.积极引进和使用国内外先进教材;鼓励、支持教师与外籍教师合作编写满足语言类专业和涉外专业需要的双语课程教材和辅助教材。“十二五”期间,争取在经管类专业、对外汉语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共编写出3—5门双语课程教材。

(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达到规模适当、功能较健全、效益较高的指标 1.校内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以院实践教学中心为主

重点加强建设外语、商学、信息与艺术、“蓓蕾”、“SIFE”五大实践教学区和学生自主学习区的软硬件建设,充分满足校内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最大限度发挥其人才培养功能。

在“十二五”期间,扩大专业实践教学区的规模,进一步完善教学功能,建设1个院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争取外语、计算机应用两个实践教学区建设规模、功能和效益名列省内独立学院前茅,进入全省普通高校先进行列。努力争取达到省级示范中心标准;建设1个院级示范实验室;到2020年争取建设院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6个;有院级示范实验室10个,其中3个达到省级标准。

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需要,选择专业针对性强,设施条件好,具有一定指导能力,数量规模有保障的社会企事业单位,建立一批长期、稳定、实践效果显著,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起重要做用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十二五”期间,每个专业至少要建立2—3个标准较高、具有一定规模,效果较显著、长期共建关系密切的校外实践基地。

“十二五”期间,外语类和其他涉外类专业,特别是中外合作专业,努力争取在语言所在国建立学生的实习基地,实现国外实习基地的突破。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的突破 1.在“十二五”期间,培育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院级教学名师10人,其中1—2人达到省级教学名师标准。

2.“十二五”期间,建设院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

(七).大力提升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1.进一步提升外语、计算机应用、大学语文、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在校际间可比项目中,大幅度提高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提高计算机应用等级考试的合格率。

在“十二五”期间,在校际可比项目中的通过率和合格率,要居全省民办高校的前列,争取我院英语教学水平进入全省优秀行列。

2.在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积极参加全国及全省学科竞赛活动,继续保持在全国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等大赛中的领先地位,继续保持商务英语、计算机应用、汉语言文学等有关方面的知识、能力在全省竞赛中的优势地位,争取其他学科专业有新的突破。

3.巩固和发挥学院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

注重职业资格、岗位技能及应用能力水平的认证,培养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高质量创新型人才。

努力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巩固和提高学生就业率,提高社会的满意程度。

(八).加强教学研究,促进教学建设改革

1.进一步实现教学研究课题立项的评审、检查、成果评定、实践推广的管理,使其制度化、规范化。

2.教学研究项目在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同时,还应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使教学研究更好的促进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3.在“十二五”期间,计划完成院级教学研究课题 33 项、获省高教学会优秀成果奖 8 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争取到2020年达到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标准1--2项。

五、重点任务

(一).继续加大教学基本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满足教学需要

1.加速4#教学楼工程建设,争取在2011年新生报到前投入使用;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扩大教学用房面积,满足外语类课程实现小班(15—20)教学的需要。在“十二五”期间,逐步解决因教室紧张等因素造成的排课不合理、教师连续集中上课、学生忙闲不均及部分课程只能利用周六、周日上课的现象。

2.抓紧以实践教学中心为主的后续建设工程,扩建外语实践教学区;建设俄语、日语、计算机软件工程等新增专业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3.进一步完善以外语、商学、信息与艺术、“蓓蕾”、“SIFE”等实践教学区和学生自主学习区为主的软硬件建设,实现规模适当、功能较健全、效益较高的“十二五”建设目标。

(二).教师队伍建设要保持规模、实现结构优化、综合素质高的标准 1.“十二五”期间,专任教师的规模达到500人,生师比为18:1,专业课教师中三种类型专任教师的比例争取为6:2:2,即:专职教师约300人,外籍教师100人,外聘教师100人。

2.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在保持研究生以上学历、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均达到30%以上的同时,注意引进学科专业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注重引进有深刻专业背景,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专业视野开阔、较强指导能力的高级人才,争取在“十二五”期间,每个专业配备1—2人。3.继续加强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在“十二五”期间,每个专业至少培养1—2名校级教学名师,每类公共基础必修课争取培养1名校级名师。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考核,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注重教学团队建设。“十二五”期间,建设6支院级优秀教学团队。争取实现每专业、每类公共基础必修课建设一支以教学名师为龙头的、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保证教学质量的教学团队。并在省级教学名师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实现突破。

(三).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授课时数;逐渐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参与科研、参加学科竞赛、进行创新型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十二五”期间,涉外专业要形成“课程互设、师资互聘、学分互认、学位互授”为特征的开放式、国际化办学特色。在试点基础上,各专业都要构建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根本的个性化培养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四)推进“三种教育”改革,提升学生的竞争能力

积极推进“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首先把“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就业教育” 等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思想和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7 中,制定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推进应用教育与创新、创业、就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其次以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为基础,学科、专业教育平台课程为依托,素质与能力拓展模块为导向,实践教学环节模块为平台,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涉外型、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第三建立创新、创业、就业教育实践基地,营造创新、创业、就业教育氛围,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五).推进学分制的改革与创新,积极研究探索弹性学制。进一步完善目前我院实行的不完全学分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建立符合我院实际和特色的学分制管理体系;逐渐扩大选修课范围、完善主辅修制、贯彻落实“平台+模块”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积极研究探索弹性学制模式,在“十二五”期间,争取在条件成熟的专业试行分阶段(基础课阶段、专业课阶段)的弹性学制。

(六).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紧密围绕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目标,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根本、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原则,优化课程体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结合专业实际,将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大力改进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启发式、讨论式、演示、操作、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在因材施教上下功夫。在教学手段上熟练掌握应用数字化多媒体设备,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建设一批自主研发的质量较高、教学效果显著的数字多媒体课件。加强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将重点课、精品课纳入网络课程建设。

(七).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对我院外语类、汉语言文学类、经济与管理类、计算机应用类、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行分类指导的方针。以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的有利条件,加大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各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注重实效。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省和全国的学科竞赛和社会职业资格和专业岗位能力水平认证的考试。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在大学英语能力等级考试通过率、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考试合格率有较大提高。争取在全国、全省学科能力竞赛中有新突破。

(八).推进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促进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继续推进考试多种形式(笔试、口试、大作业、小论文、实验操作、网上考试等)、多阶段(平时测试、作业成绩、期中、期末考试等)、多种类别(院内组织考试、校际间考试、社会公共考试等)、多种成绩评定方式(主考教师评定、考评组评定、学院组织专项考评、校外评定等)等方面考试制度的改革。

在考试内容的改革上,注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技能、对认识问题、8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考核,有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九).进一步建立健全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

1.进一步加强院教学督导与评估中心的建设,充实经管类、计算机应用专业和艺术设计类专业督导成员,增强教学质量监督的针对性;“十二五”期间,争取增加3名以上所缺学科专业的督导教师,以提高教学质量监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强系部教学质量监控组织建设、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建立系教学质量监控督导组,配备1—2名兼职督导教师,以系为主配合院教学督导与评估中心工作形成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督导体系。

3.进一步提高三级评教工作质量,对三级评教的形式、内容、可操作性进行认真的总结,使三级评教能够更客观、更准确的反映教学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加强领导及时更新成员,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动态、为各级领导的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4.建立和完善评估质量标准。要建立课程、毕业论文、试卷、实验实习等专项评估的质量标准和评估办法;要逐步建立评教、评学、评管的三类评估体系。

(十).启动国外实习基地建设项目

1.启动国外实习基地项目,努力争取“十二五” 期间,在英语、日语、俄语等外语专业和涉外专业语言的所在国,有选择地建立国外实习基地。“十二五”时期,首先选择在日本、俄罗斯试点。

2.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争取现与英国伦敦南岸大学、英国贝福德郡大学(原鲁顿大学)、马来西亚双威学院合作的商务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本科专业实现与国外院校所在国共建学生实习基地的目标。

六、保障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一).保障措施

1.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院系(部)两级管理体制,保证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顺利进行

(1)明确院、系(部)的管理职能,管理中心下移,在院长统一领导下、教学副院长直接负责,实行院系分级管理负责制。形成规划科学可行、管理规范、监督机制灵活有效、教学质量提高、规模效益显著、特色鲜明的教学建设与改革的管理体制。

(2)明确教务处在教学副院长直接领导下、全面负责学院教学建设与改革的规划和日常管理工作,各系、部负责本部门的教学的具体实施、建设和监督管理职责。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学督导与评估中心,负责学院各项教学建设与改革规划项目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工作。使教务处成为学院教学改革和管理的参谋部、指挥部。

9(3)实行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负责制,确定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落实责任制。对经专家审定、学院批准立项的,其所在部门,要根据建设与改革规划制定详细可行的实施计划,保证建设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按要求实现预期目标。

2.深入开展高教形势和现代教育教学观念的大学习大讨论

(1)通过对高等教育形势的学习和讨论,使广大教师认清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民办高校面临的严重挑战和发展机遇,认识到优胜劣汰竞争规律,进一步明确高校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是教学质量的竞争,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树立良好师德和严谨务实的教风,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学院教学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2)通过对现代教育教学观念的学习和讨论,突破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实现观念的转变。树立新的现代创新人才培养观念、现代多元质量观念、现代具有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观念。建设具有观念新、中外视野宽、基础厚、教学手段先进、创新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具有鲜明我院特色的教师队伍。努力打造一批品牌特色专业和品牌特色课程;建设一批以专业为中心的优秀教学团队。增加学院核心竞争力,实现“十二五”教学建设与各项改革规划目标。

(3)通过学习和讨论,在全院进一步明确树立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的意识,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劳动的浓厚氛围。各部门同心协力、密切配合,为教学建设与改革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3.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重点选聘高学历、高职称、可作为学科专业带头人或专业背景深厚、有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

(2)进一步实施学院《教师培训制度》,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合作办学院校有利条件,采取在岗培训和脱产进修相结合,重点培养中青年双语教师,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

(3)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引进外语课程和涉外专业课程的外籍教师,保证引进外籍教师质量,满足教学需要。

4.加强管理,对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实行有效的质量监测与评价

(1)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院级重点课程、双语课程、精品课程评估标准;院级教学名师、教坛新秀、教学技能等奖项的评选标准和院级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评选标准,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2)要建立和完善院、系(部)两级领导听课制度、教师听课制度、教学 10 督导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及教学检查、教学质量评估、教学质量奖惩、课程考试考核、教师培训、新教师岗前培训等制度。

(3)严格按教学建设的评估标准和评选标准,加强教学在建项目的跟踪管理。对建设项目成绩显著的部门和负责人给予相应的表彰奖励;对建设项目因主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应给予告诫。

5.加大投入,切实保障各项建设项目经费的落实。

为完成“十二五”教学建设与改革各项任务的完成,学院要在保障教学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还要加大对软件建设经费投入的力度,保障师资培训、教研科研费用的支出。

(二).实现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在校生规模,专业发展规模适度

(1)学院在“十一五”时期,在校生规格已达到7600余人,“十二五”规划目标在校生本科稳定在8000人,平均每年增长为80人,增长比例平均1%多一点,按我院“十一五”年招生计划和实际报到率,实现8000人的在校规划是适度的,是可行的。

(2)学院现有专业12个,专业方向29个,“十二五”规划专业总数为30个左右。在专业设置上,“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年新增专业3-4个是切实可行的。

(3)适度的学生规模和专业规模,为教学建设与改革目标和重点任务提供前提条件。

2.教学基础条件建设有保障

(1)在“十一五”期间,教学基础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院图书馆工程、体育馆工程和实践教学中心楼三大基础工程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3#教学楼工程也将于2010年10月正是投入使用,各主要项目指标达到或超过生均指标。进一步扩大和改善了教学条件,满足了新专业教学需要。

(2)学院70多间数字化、多媒体教室的进一步完善,为全院教室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

(3)以学院先进的、多功能、高档次、适应多学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心为主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134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多模块、多层次、具有我院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3.现有教师队伍数量较充足,结构有特色,质量有保证

(1)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十一五”时期的2009年,师生比已达16.4:1,优于18:1的国家标准,具有研究生学历和副高级以上专任教师分别达到64%和50.1%,均超过30%的国家标准。

11(2)“十一五”期间,常年聘请英、俄、日、韩等外籍教师担任外语及涉外专业课程,每学年平均25-30人,整体教学质量较高,受到学生欢迎。根据我院专业特点,学院拟在“十二五”期间,加大外籍教师数量,达到专业任课教师的20%,承担40%左右的教学任务,使专职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有充分的业务培训及从事教改科研的精力,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与重点引进高级专业人才相结合,有利打造一支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队伍。

(3)近几年,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我院教师教学质量,特别是中青年教学质量一直保持稳步上升趋势。据2009年学生网上评教评课结果,满意度保持在85%到90%以上,教师的整体素质较好,为“十二五”教师队伍建设目标的实现打下了良好基础。

4.教学改革创新和教学基本建设深入开展

(1)“十一五”期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已在三个专业进行试点,其他专业也积极开展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学院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精心设计了“平台+模块”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认真修订。使之更加符合学院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以利打造特色专业,进一步构建更为完善的涉外型、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2010年,学院又启动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0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把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向深入。

(2)在“十一五”期间学院先期批准立项一批重点专业、特色专业、重点课程、双语教学课程,并积极培育精品课程。教学建设中打牢基础,增强实力,突出特色上下功夫,为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精品课程的突破打下坚实基础。

(3)学院在“十一五”期间启动了教学名师建设项目和教学团队建设项目,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建设力度,按省级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的标准积极建设一批以教学名师为龙头的、具有我院特色的优秀教学团队。使教师队伍在适度规模基础上,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这些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的启动和试点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实现“十二五”教学建设与改革规划目标提供可靠保证。

5.有较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

(1)学院注重加强教学管理组织建设,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建立了完善了由院长负责、教务处牵头、系(部)为基础、各职能部门相协调配合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建立了院、系(部)两级管理体制。

(2)“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出台了关于师德教风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实训环节教学工作质量、12 推进学生自主学习等十个教学管理方面的文件,构成了较完整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使学院的教学与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使教学与管理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学院教学活动在长期良好、稳定有序的条件下顺利进行。(3)“十一五”期间学院建立了常规教学检查和专项检查评估、三级评教、教师评学、教学成果评选、教学优质奖、外籍教师评选及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教学问题工作反馈等制度。大力表彰奖励先进教师;教育、批评、处理违规违纪教师。调动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实现“十二五”教学建设与改革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提供了制度保证。

6.学院开放式、国际化办学传统为特色建设奠定基础

我院建院以来,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发扬改革创新传统,坚持走开放式、国际化办学之路,加大与国外合作办学力度,在合办专业的基础上,引进国际考试项目,大力引进外籍教师,引进借鉴国内外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形式和内容及先进教学理念等优质教育资源。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营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上已初步被社会接受和认可,并被列入高教强省“1115”工程的民办高校。这一优良传统和这些特色的培育和形成必将为我院教学有优势和教学特色的进一步建设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我们坚信有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的扶持,在学院理事会全力支持下,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院教职工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勇于改革创新,奋力拼搏,就能够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在未来十年内,实现学院第二步发展战略,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上形成一定优势和特色,提升学院的综合实力的目标。

附表:

1.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学科专业群及拟建设新专业发展规划表

篇3:护理学院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

关键词:资产管理,管理理念,管理体系,效益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经过近5年的发展, 办学实力不断增强, 走在了全国技工院校的前列。“十二五”将是我院实现内涵提升目标的关键阶段, 也是创建高水平重点技师学院的重要时期。紧贴部门工作实际, 应是“十二五”发展规划研讨之重点。作为资产管理职能部门, 在今后几年中, 如何更好地把握重点, 攻克难点, 找准支撑点;怎样从过去生源多时粗线条“应急式”服务, 转变为生源减少后细线条“人性化”服务;如何通过更科学的运作流程, 让学院有限的资金更好地用在刀刃上;感到能挖掘的地方不少, 有许多文章可做。

一、管理理念更新如何再推进

其一, 把握重点, “管理出效益”工作理念再推进。这是设备处2010年11月提出的管理思想, 并以此作为贯穿本部门工作的一条主线, 采取了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突出体现在依托党风廉政“内控机制建设”这个平台, 及时建立了一支由40余名技师、高级技师组成的资产管理评估评审队伍。这些有经验的教师多是各专业的行家, 分批组织他们参与对维修项目结算及实训材料选购等环节的决策评估, 很大程度弥补了设备处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较好地控制了来自基建工程、校产校具维修、教学实训材料几大渠道各项经费指标, 为学院节约了相当可观的资金。除此之外, 通过尝试内部模块运作, 较好处理与系、处的条块结合等, 都体现了“管理出效益”。本文认为提出这一工作理念是一个创新, 是“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一种好方法, 对指导今后工作仍有重要意义。

其二, 找准支撑点, “追求工作价值”的理念再推进。“十二五”期间设备处将延续这一理念, 继续把想方设法创收节支作为所追求的目标, 继续把探求更合理、更规范、更科学的运作模式作为所追求的工作价值, 并力求做出更好成效诠释价值内涵。

其三, 攻克难点, “阳光运作”共担责任风险的理念再推进。对多经手财与物的部门而言, 履职的最大“难点”是什么?就是做事不公开不透明。认准了这一点, 对于权利、责任、风险这3个关键词, 设备处成立初期便做了自己的处理。即通过评估机制将所有涉及人、财、物的环节都实施各模块集体运作, 保证每批次都有系、处结合多人见证, 形成相互制约, 由此让“难点”破解。

二、管理体系的创新如何再提升

其一, 建立“国资委”, 管理平台的权威性再提升。根据目前已了解到的情况, 各类高校大都建立了以“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为代表的不同形式组织体系, 主要负责全院国有资产统一协调管理工作。“十二五”学院建立“国资委”的必要性, 在于按照2011年新修订的贯标文件, 在“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体制下, 更好地指导开展一系列全过程的资产管理工作。

其二, 更新举措, “评估评审办法”执行力度再提升。依照年初呈报院领导批准执行的《设备、物资采购与各类维修项目评估评审管理办法》, 在今后5年中, 设备处应针对各系、处多头绪申请购物, 之后不登记资产的现象, 继续建议领导把控好三大环节。一是采购人与使用人分离的原则。凡新购置设备和物资都要办理入库手续, 凭《入库报告单》设立设备、物资管理总账, 各系、处室设立分户账。二是凡大型仪器设备的配置, 均以学科发展规划为依据。统筹计划, 合理布局, 减少重复购置、“购非所用”或“高购低用”。三是依岗做事, 职责分明。学院所有国有资产的评估, 需在“国资委”领导下由设备资产管理处归口管理, 统一组织实施。

其三, 后发先至, 固定资产动态管理“零起步”进程再提升。学院未来发展需要强化现代技术应用, 否则就会落后于人。这里“零起步”概念, 是说与同行相比我院目前数字化资产管理模式显得滞后, 明显与自身规模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不相匹配, 成为突出弊端之一。为此, 需要在前期调研基础上, 通过“两步走”有效提升应用现代技术的管理水平。第一步, 从无到有。即先踏上全国同行技工院校数字化资产管理程序平台, 争取年内选购安装财政部推荐的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材料、低值易耗品管理系统软件, 在实现资产的动态化、精细化管理上向前推进。第二步, 从弱到强。即经过两三年之后管理者综合运用计算机、校园网、数码照相、条码识读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日臻成熟, 逐步实现“账物相符、账实相符”的资产管理目标, 推进学院资产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科学化进程。

三、“管理出效益”综合成效如何再晋级

其一, 巩固已有成果, “管深管透”再晋级。设备处成立至今常回头思考领导的期望, 注重把强化内部管理、加大增收节支力度作为实践“管理出效益”理念的重要抓手。特别是“强化内控机制建设———阳光运作”各项改革举措的实施, 有力深化了增收节支, 有力保证了学院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近一年来, 增收节支总成效是显著的。据不完全统计, 已实实在在为学院节省了几十万元资金。

其二, 挖掘学生会和班干部潜力, “人人都管物, 物物有人管”再上等级。把“学生会”和班干部们组织起来, 给他们提出要求, 明确工作任务, 促进设备资产各项督查管理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有机结合, 降低公物损坏率。第二, 通过挖掘“学生会”和班干部潜力, 使他们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 并将相关信息及时传递给各教学系管理人员和设备资产管理处。这样就能有效形成管理机制的互动, 对促进“管理出效益”大有裨益。

四、结束语

篇4:护理学院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充分发挥商贸物流业影响力具有战略意义和近期实效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暂时困难,中央及时作出的“保增长、保民生、扩内需、调结构”,“搞活流通、促进消费”和振兴现代物流产业等重大决策,对商贸物流服务业寄予的厚望前所未有。

商贸物流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工业品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在内的商贸物流服务业的影响力是指其支撑或改变国民经济、社会生产、就业需求和居民生活原有状态的能力,或国民经济、社会生产、就业需求和居民生活对商贸物流服务业的依赖程度。应对危机,从充分发挥商贸物流服务业影响力人手,可以最大限度消除经济存量中的闲置、损失和浪费。而一切存量的优化与盘活,最终都是稀缺资源的节省和生态压力的减轻。这是新时期低成本应对危机的政策选择,有望突破存量困扰,转变发展方式,切实解决国民经济存量中“结构扭曲、流程紊乱、高耗低效、就业压力、消费瓶颈、信用缺失”等老大难问题,促进国民经济结构和流程发生积极变化,并带来数万亿元的巨额社会、经济效益。因此,不仅具有长期的战略意义,更有立竿见影的近期实效。

其中,依托工业品的市场化、商业化订单机制,可优化结构,缓解产能过剩、库存积压,减少2-3万亿元的产业结构性损失(目前仅钢铁产业一项,陈旧落后的过剩产能就接近1.6亿吨、近万亿元,若加上产成品积压和上下游关联产业,结构性损失还得加倍);加快周转和经济节奏,可节省至少1.5-2万亿元的流动资本占用;提高物流效率,可降低1-2万亿元的物流成本;实施农产品畅销体系建设,可大大降低损耗率,为“三农”减损增收2000-3000亿.元;排除非收入制约,可增进城乡居民即期消费,额外化解至少1.8-2.5万亿元的购买力存量(2007年仅农村购买力结余就高达2.7万亿元);强化安全诚信,可消灭逃废债务、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商业贿赂、撕毁合同等造成的经济损失1万亿元;构建完整的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的商贸物流体系将产生巨大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等等。

(一)发展商贸物流服务业能够直接实现即期消费,创造未来消费,开发潜在消费

通过城乡便利快捷、服务周到的商贸物流网络,可使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最方便、最实惠的方式落到实处,将全社会、各阶层的每一分钱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活动。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9398亿元,同比增长15.0%(3月份增长14.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9%,同比加快3.6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在应对危机的关键时刻,中国消费增长业绩非凡,首先是宏观刺激政策的贡献,但作为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产业,商贸物流业也是功不可没。其中,依托信息技术创新和商贸物流延伸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国内网购市场的年交易额达到了1200亿元。今年一季度更是逆势而上,成为增幅极快的最大亮点。这种低成本、高时效、方便快捷的网上购物,不仅实惠顾客,而且盈利商家,展示了消费方式转变和商贸物流服务模式创新的巨大优势和贡献率潜能。各国的实践显示,个别企业可以由于大环境恶化、经营不善而垮台,但商贸物流业和居民消费从来不会垮掉。那些在经济困难时期因洗牌加剧而倒闭的商业物流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将为更多有效率的企业腾出发展机会和空间,实现商贸物流业的整体提升和创新跨越。因此,壮大商贸物流服务业,是今后促进消费、稳定市场、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始终领先于GDP增幅的重要举措。

(二)对于扩大就业更具影响力

商贸物流业既是传统的就业主渠道,也是最具后续潜质的主要就业领域。目前,国内贸易行业从业人员超过8000万人(按照国家统计局口径,主要包含批发、零售和餐饮业从业人员),仅次于制造业,农村转移的劳动力中有近40%被流通服务业吸纳,仅餐饮业每年新增就业岗位200多万个,成为安置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和就业技能偏低等弱势群体就业的重要领域。此外,物流业从业人员约2000万人,物流业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也可以新增10万个就业岗位。在眼下许多行业纷纷裁员的困难时刻,遍布大街小巷招工、招聘启事却随处可见,绝大多数是默默无闻的小餐馆、小商铺。由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会拉动各相关产业的中间需求,推动相关产业的扩大,从而对整体就业能够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因此,在国民经济遭遇暂时困难的时刻,着力保护事关民生、就业容量十分巨大的大中小型商贸服务企业和个体户,将极大缓解我国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三)对于节能降耗同样值得关注

我国物流成本节约的潜力巨大。基本情况是,在社会总产品中,工业生产资料产品占75%;工业品物流总值占社会物流总值的85%以上;工业企业自采自销比重高达70%。这些产品的市场流通,绝大部分是在工业企业之间直接进行的。而目前对工业企业为此而自行设置的采购、库存、储运、销售机构所引发的巨额投入,以及成本和效率状况几乎胸中无数。这个深不见底的巨大黑洞正是中国物流效率低下、粗放扩张、流程恶化的要害所在,也是潜力所在。其中,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整合潜力巨大的工业采购、库存、储运、销售、废旧物流程,可降低现有物流成本的50-60%。而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每降低1%,则可以在货物运输、仓储方面节能降耗3000-4000亿元。

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底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已经从1991年的3万亿元上升到88.82万亿元,年均增长22.2%;当年物流费用支出占GDP的比重已经从1991年的24%(5182亿元),下降到2008年的18.4%,达5.21万亿元。而美国物流费用一般占国内生产总值10%左右。假如我国物流技术管理达到美国的水平,则2008年物流费用支出仅为2.83万亿元,与实际支出相比,可以少支出2.37万亿元。在这2万多亿元成本中,固然包含不同于美国的重化工业缘由,但也隐藏着巨额的“体制性成本”。所谓“体制性成本”是指体制不合理、由人为因素导致的原本可以避免的行政性额外负担,因而是“最冤枉的成本”。只要相关体制和政策得到改变,这种体制性成本就会即刻消失、剔除。例如,不合理审批制度、庞杂收费、税制缺陷、行政垄断、地区封锁、标准混乱及其他人为障碍造成的物流开支,都属此列。剔除体制性成本是迄今最薄弱、最有针对性、最有希望立竿见影的重大政策问题,理应率先纳入我国节能降耗的总盘子,并在执行产业振兴规划中予以特别的重视。

(四)落实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需要商贸物流体系的支撑

例如,实施事关民生的城市社区商业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产品基地与连锁超市对接、家电下乡、汽车摩

托车下乡和以旧换新都需要安全诚信可靠的商贸物流服务企业、渠道服务网络和物流配送先行;为确保消费安全一食品安全,采购分销渠道更是责无旁贷。

二、应对后危机时代。将商贸物流渠道建设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商贸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和巨大成就始终是主流。目前的突出问题是,传统业态资源过剩,新型业态发展虽快但规模过小,大型企业过少,国际化企业空缺。因此,要发挥商贸物流服务业多方面的影响力还存在“诸多不便”,甚至障碍重重。其中,自主采购分销渠道“命脉缺失”,已成为最突出的要害瓶颈。

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巨额商品出口受阻,迫使中国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在继续努力转变方式、增加出口的同时,实行适度的“内需替代”。而“内需替代”、“出口转内销”谈何容易,因为时至今日,内外贸分隔,内销、外销渠道各异,结算方式、购销方式、技术标准不同,致使内外贸一体化的长效体制、机制、政策和流程远远没有形成。

需要特别指出,自己主导的网状流通渠道与自主品牌有着天然的依存关系,自主网络渠道是自主品牌的摇篮、孵化器,自主品牌是自主网络渠道的显赫代码。自主网状渠道被损毁,必然导致中国制造业知名老品牌遭重创,新品牌难存活。实际情况是,美国、欧盟、日本主导的世纪恰恰也是渠道争夺、品牌大战和商贸物流业国际化的世纪。发达国家GDP的60%来自知名品牌产业,中国不足20%。与此相关,自主品牌只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在世界品牌500强中,真正属于中国的微乎其微。自主品牌缺失让中国人感受到了切肤之痛,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自主品牌每况愈下,实质上是长期重工轻商、缺乏渠道意识,自主网状渠道资源被由来已久的外资大面积切割替代所致。道理很简单:在由外资构筑的国际化网状渠道中,品牌筛选当然要由外资来主导,从来就不希望看到中国的自主品牌。而跨国公司长驱直入、控制中国的购销网络,就抓住了品牌、技术、订单、信息和产品,就加速了优质商贸物流资源向跨国公司集中,也就夯实了其可持续盈利的在华基础。通过这种品牌、渠道的挤出效应,中国制造商只能在低端产品上依靠拚数量、拚消耗、拚能耗,粗放微利保本经营。

利润是一切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基础。危机来临才使人们深切感到,自主渠道就是收入,自主品牌就是利润,渠道安全才有经济安全。纵观世界,“有本事的人赚别人钱,没本事的人送别人钱”。重工轻商,结果就是十分利中国有其一,90%利润跑冒滴漏流失海外。因此,从战略规划角度看,中国需要倒过来思维,以渠道品牌为中心,以现代服务业为基础,在下一个30年,应努力“颠倒乾坤”,实现传统工业资本主导向商业资本主导转变;实现“肥水不流外人田”,利润从1:9向9:1转变。从近期实战角度看,中国必须拥有内外贸一体化的自主购销渠道,才能灵活运用国内外两个市场,才能拥有自主品牌、掌握自己的命运,实现就业和利润最大化。中国要走向世界、实现“自主品牌万里行”,迫切需要“自主渠道万里长”。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有可能给中国带来转机。实际上,目前国外越是困难,对中国物美价廉商品的依赖就越强。中国此刻商品出口受阻、订单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原来外资主导的资金链、供应链和购销渠道损毁所致。而外资主导的流通渠道损毁正是中国商贸物流企业“走出去”,抓紧培育自主分销网点来取而代之的重要契机。从长远看,中国巨大的商品输出必须同巨额的商业资本输出相匹配。只有这样的外贸战略和政策才是完整的,服务贸易逆差才有望扭转,有效益的商品出口才可望回升。

将商贸物流渠道建设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是:抓住机遇构建内外贸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批发零售物流配送一体化的商贸物流渠道体系网点,实施国外抢滩、国内整合的“两头扩网”战略。

国外抢滩。目前,中国商人在海外大多数属于小散差,不成气候,近年大多只是浙江商人摊位制小商品批发市场模式,是中国模式在海外的简单延伸,国际化、现代化大型零售、批发企业几乎为零。针对这种状况,“十二五”规划期间,商贸物流领域的对外开放重心要从吸引外资“请进来”转变为推动内资“走出去”,从委托代理出口为主转变为自营出口为主,促使国内大型商贸物流企业按照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思路向外延伸,实施渠道接管、销售终端前移,用中国企业的全程自主分销取代外商主导的低价采购,逐步用自主品牌取代加工贴牌,打一场持久的、系统化的产业链、供应链、渠道、价格和品牌的争夺战,逐步掌控海外的主动权、主导权。

为此建议:(1)国内涉外企业要停止在海外的内斗自残,改变“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消极被动局面,联手抱团“走出去”,增加海外投入,在国外抢滩登陆、开辟大规模由供应链支撑的采购分销窗口和基地网点。(2)要重视软实力,深入研究各个目标国的投资环境和文化背景,借鉴外国公司在华投资及其本土化的经验,借助海外华人、华商形成的商贸物流增长点和影响力,广泛联络在海外已经站住脚、本土化的运输服务贸易场站、批发市场、工商企业、商务办事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商贸物流据点和大批浙商、粤商及海外华商等工商、金融界人脉,在海外直接投资、收购兼并、代理转自营。(3)要打破内外贸分割的局面,促进原来体制分治造成的内贸企业和外贸企业之间的合资合作,培育一批内外贸一体化的现代企业集团,追踪国际动态,引导产业方向,促进国内商贸物流企业走向世界。(4)为促进商品内销和外销之间的灵活转换,降低购销风险,要推动目前权宜之计的“外贸大集”常态化,积极探索外贸企业建立内销机制和内销风险基金。与此对应,内贸批发、零售企业也要建立针对出口转内销的采购机制和采购风险基金。(5)主管机构要具体研究“走出去”的商贸物流企业所应具备的条件、潜质、方式和鼓励政策,积极创造企业走出去的国际环境。即使走出去有具体困难,大格局暂时难以改变,也要逐步提高商贸物流领域的市场集中度,千方百计强化中国工商企业自主定价能力,强化在价格、品牌、利润、标准等方面的话语权,为日后走向世界创造条件。

国内整合。国内企业做大做强是走出去的重要基础。“十二五”规划期间,要结合已经出台的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整合结构、提升国内商贸物流资源的质量。要加强对内开放、深化改革,彻底改变“流通渠道行政化”的传统隶属格局,打破条条块块的部门分隔、地区封锁,推动商贸物流资源和企业的横向性、市场化流动,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的高效重组。(1)从大宗分类产品看,要根据工业品生产资料、工业消费品和农产品生产、消费和流通的特点,切实建立以大型骨干领军企业为主导,以中小企业加盟、联盟、标准化、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为基础的工业品批发流通体系、消费品零售服务体系和农产品畅销体系。(2)从空间布局看,要构建城乡一体化、内外贸一体化、批发零售物流配送一体化的商贸物流渠道网点。为此,要借助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等契机,重点组织实施针对广大农村网点缺失的“覆盖战略”;针对二三线城市商业资源小散差的局面。重点组织实施提高市场集中度的“补强战略”;针对国内外影响力巨大的特大城市,重点组织实施能够引领商贸物流业未来与发展方向的“创新战略”。

总之,中国应当走出陈旧的“传统制造业思维”,牢固树立“渠道是稀缺资源”、“渠道是经济命脉”的新理念、新思维,充分发挥商贸物流业影响力,推动流程变革和业态创新,将培育、构建内外贸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自主品牌、自主渠道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篇5:护理学院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校园文化是学校整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在办 学实践中逐渐孕育和形成的办学理念、道德规范、校容校貌、组织制度以及体现全校师生价值取向的学风、教风、校风等 共同整合而成的人文生态环境。大力推进我院校园文化建 设,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为 进一步加强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现制定我院“十二五”校园 文化建设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 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立足实 际,注重积累,彰显特色,努力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学院特 色的校园文化。

二、工作目标 遵循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原则,按照校园 环境营造整体美、校园精神营造风尚美、人文佳作营造艺术 美、行为文化营造文明美的思路,努力传承“厚德、博学、强能、自立”的校训和“善教、乐学、求实、创新”的校风 精神。通过五年左右时间的努力,争取使校园环境建设创精 品、文化活动出成果、制度建设有特色,使校园文化渗透于 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推 进学院和谐发展。

三、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全院师生员 工,既要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要 使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师生员工。2.实践性原则。校园文化重在建设,重在实践,要开展 符合学生特点、引导学生成才、形式喜闻乐见、学生参与性 强、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和支持的校园文化活动。3.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系统工程,要统筹 兼顾,和谐发展,全员参与,持之以恒。4.发展性原则。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 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

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一)进一步建设校园宣传阵地 1.进一步加强校内宣传活动的管理。2011年12 月前, 制定我院校园文化宣传活动管理办法,对校园内悬挂条幅标 语、橱窗板报更新、张贴告示和海报、摆摊设点等行为进行 规范化管理。2.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实行校园主网站和各部门 网站的二级管理,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使校园网成为展 示校园形象、宣传校园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窗口。3.进一步提高院报办报水平。加入江西省院报研究会, 进一步加强院报编辑及学生记者队伍建设,提高办报水平, 节省办报成本,使院报上水平,有特色。4.进一步拓宽校内宣传载体。在现有宣传阵地的基础 上??安装 1-2块LED 电子显示屏(联入局域网),在学院迎 新、节假日、重要活动及日常教育教学中,播放校园视频、校庆片、节假日贺词、发布学院重要信息等,展示学院良好 形象。5.进一步营造职业教育氛围。在院内的各专业实习实训 基地,进一步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宣传,营造企业工作情境, 进一步营造职业教育氛围。(二)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深入挖掘学院的感人事迹、先进事迹,通过开展感人 事迹、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用身边的人教育身边的人,弘扬主旋律,每学年组织召开一次事迹报告会。2.通过邀请专业教师讲课、组织学生观看教育视频、宣 传片等形式,定期组织一些道德、法制、诚信、礼仪、廉政 等方面的教育讲座。3.每年定期组织一次“忆党史、读经典、唱红歌”活 动,提升校园精气神。(三)进步规范校园形象、标志管理 1.2011 年7月30 日前,组织艺术系教师为学院设计一 些统一风格的、体现我院特色的标志,主要是校徽和校名的 组合、校园交通指示牌、各楼栋平面图、校园警示牌、寝室 门牌、教室门牌、幻灯片背景、教职工佩戴的工作牌、学生 佩戴的校徽等。2.2011 年8 月,在校园各主干道,树立各主干道名称牌、校园交通指示牌、校园警示牌。3.2011 年12 月30 日前,规范所有教职工工号及学生学 号,使教职工工号与学生学号与校园各信息系统账号统一, 为教职工配发工作牌,为学生配发校徽。4.2012 年8 月,在各楼栋张贴各楼栋平面图,各楼栋、寝室门牌。

五、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一)基本规划 1.做好人文景观的设计和规划,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景观 和室外空间。坚持以人为本和打造人性化空间的原则,有计 划性的建设历史名人雕塑,观赏泉、景观小品、休闲广场, 以及开展水湖畔环境整治建设、高质量的环湖人行通道等, 使校园景观在学校育人中发挥重要作用。2.在现有基础上逐步完善环境建设,重点建设南大门周 边环境;南大门改造;图书馆扩建项目与周边环境建设,宁 静湖、淡泊湖区及周边休闲娱乐场所设施的建设;校园主干 道亮化、架空路线下地,两侧休闲人文景观建设;旧3 号教工宿舍拆除与敬业楼后山清理修整连与一个整体,田径场周 边环境文化墙与体育运动标志性造型的建设;主教学楼北侧 的园林建设;人行天桥;新建东校区学生宿舍1 栋。(二)实施步骤 2011 年至2015 年期间,力争完成下列项目建设: 1.2011 年完成网球场建设、南大门的亮化、医务室改 造、教工会场装饰、田径场周边环境文化墙与体育运动标志 性造型的建设、开展楼栋与道路征集命名活动,制作统一的 指示标牌。2.2012 年图书馆扩建项目立项、开工(申报市重点建 设工程,争取市政府投资建设);主干道亮化、架空线路下 地、两侧人文景观建设、南大门建设。3.2013-2014 年间完成图书馆扩建,宁静湖及周边休闲 广场、观赏喷泉、景观小品的建设;旧3 栋教工宿舍的拆除。4.2013-2014 年间完成办理新建东校区学生宿舍立项等 手续,完成敬业楼后山的清理修整,主教学楼北侧的园林建 设,新图书馆与东校区人行景观天桥的建设及周边环境的美 化建设;新建东校区学生宿舍竣工。5.2015 年完成新图书馆周边环境的美化建设,南大门 东侧淡泊湖环湖高质量人行通道建设及绿化环境建设(包括 人行桥的维修装饰),艺术楼侧音乐广场的建设,致远亭的 修缮,拆除2、8 号学生宿舍并进行绿化与共青园相呼应。

六、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加强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大学 制度,不断提高民主办学、依法治校的能力。要着眼于建设 民主、科学、高效、安全、和谐的制度文化,健全完善各类 制度,形成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1.加强制度设计的理念研究。制度设计理念是制度文 化的精髓,贯穿于制度建设之中。要结合学院实际,汲取先 进管理理念,推进制度创新,树立科学、民主、高效、人性化的制度设计精神。加强制度体系研究及制度制定的依据、衔接、时效性、统一性的审查,确保制度质量。2.建立和完善各类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完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等制度,加强二级管理的 各项规章制度建设,期编印成册。2011 年12 月前,编辑一 册;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订和完善,2013 年评估时再编辑比 较系统的一册。3.各职能部门要根据形势的变化时对已有的规章制度 进行清理修订,针对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不断充实、完善和 更新,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4.加强法制教育。制定六五普法规划和普法计划, 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增强广大师生的法制意识,倡导依法 办事、按规则办事;加强对依法治校工作的监督。5.要积极探索并加强岗位责任文化建设,按照教学、学 生、机关、后勤、社区等工作的不同性质,研究总结能反映 岗位特色的管理服务文化。6.2011 年12 月前,完成对学院重大典礼、仪式、学术 活动、文化活动、表彰大会、节庆活动仪式和流程的规范、设计,确保活动有序、形式庄重、格调高雅,彰显学院办学 特色和管理文化,展示学校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七、校园行为、活动文化建设(一)加强团员青年思想教育 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运用学生喜闻 乐见的形式,开展主题教育。如: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 义教育片或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开展读书宣传活 动;每年组织新生开展入学教育,进行新团员宣誓;举办各 种知识竞赛或演讲会等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 移默化的教育。把每年3 月份的“学雷锋月”、5 月举办的“红五月”系列活动、10 月开展的“爱国教育月”办成学校最隆 重、最热烈、最有影响力的活动。(二)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本着“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的宗旨,利用三月份“学 雷锋”活动月,积极开展“学雷锋〃树先锋”主题志愿服务 活动和志愿者文化月活动,宣传普及志愿服务理念。继续广 泛开展扶贫济困、敬老助残、植绿环保、帮教助学、义务服 务等志愿活动??继续组织广大志愿者参加大型志愿服务活 动,节约资源,服务师生,关爱留守儿童,推动志愿服务工 作阵地化建设。(三)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活动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和我校的办学特色,按照职业教育的 培养目标,大力开展以职业指导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发 挥优秀毕业生的榜样激励作用。请优秀的毕业生回母校参加 开学典礼、上职业指导课、与在校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为 在校学生传授专业技能。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活动。通过集体 讲解与个别辅导,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需求信息、择业技 巧、创业途径、角色转换等内容。同时结合专业特点,精心 筹备,细致谋划,认真办好每年6 月的“技能大赛月”活动, 提高同学专业技能。(四)精心开展特色文体活动 在秉承中创新,深化特色校园文化培育工作,努力提升 校园文化品位。本着示范带动,全面活,提升品位的原则, 继续举办具有传统性、广泛性的 “五四”排球赛、“挑战杯” 篮球赛、12 月的“艺术节”、11 月的“体育节”等系列活动。以广大学生爱好、兴趣为纽带,增设让全校学生自主参与的 活动,丰富第二课堂,使广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五)努力规范社团文化活动 积极探索与完善社团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指导 鼓励学生社团自主举办多种形式的社团文化活动,促进学生 社团活动蓬勃健康地向前发展。加大扶持指导力度,建立校 院分层次管理体系,调整学生社团布局结构,落实每个社团 “有一位指导教师,有一个挂靠单位,有一项特色活动,有 一定经费保障”的学生社团“四个一”建设要求。大力扶持 学术技能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 公益型社团,在每年的 4 月开展“社团文化月活动”,展示 社团,使学生社团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家园,交流的乐园, 实践的天地。(六)切实加强对现有宣传阵地的管理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进行宣传,重点做好《团讯》、《二 月花》、橱窗板报和各类广播专题节目的编辑工作,努力提 升宣传水平和档次,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七)校园宿舍文化建设 1.进一步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建设 加强学生宿舍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员、保洁员的 工作效率;继续做好学生自治组织的建设,充分调动他们的 积极性。2.进一步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充分利用各楼栋立体空间,提供学生课余活动场所,可 在一、五、六、七栋建立活动室、密码箱租借室。3.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 加大常规工作的督察力度,鼓励先,积极探索宿舍管 理新思路,规范宿舍文化活动,每学期制定本学期宿舍文化 活动方案,做到每学期宿舍文化活动有规划、有报道、有总 结、有提高。

篇6:护理学院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

“十二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为了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期间学科专业建设思路,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凝练学科方向、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等方面整体协调发展,我系在总结前一阶段取得成绩基础上,认真分析我系目前学科和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可行性、特色化、循序渐进为原则,为经济与管理系“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提出战略性发展的建议,为下一步专业建设与发展指明方向。

一、我系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专业建设已初具规模

经济与管理系从2004年建系时的一个电子商务专科67人,发展到目前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四个本科专业和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和市场营销(汽车营销方向)三个专科专业,目前全系共有在校学生3640多人。

(二)各专业发展不很平衡

从历年统计数据来看,我系财务管理专业的招生呈上升趋势,从专业设立的108人,到目前在校生1123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招生呈下降趋势,从专业设立的180人,到目前在校生292人;市场营销专业从专业设立的261人,到目前在校生1112人;电子商务管理专业的招生呈上升趋势,从专业设立的67人,到目前在校生1132人,但本学期出现较大幅度的转专业问题,凸显就业形势和求学观念有异动。

(三)专业发展前景尚有一定的空间

从就业市场看,目前学科专业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对经济管理学科实践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我系专业发展前景尚有一定的空间。在未来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中,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步伐,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质量专门人才。

二、“十二五”期间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规划

在“十二五”期间,为推动我系专业、学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系以科学、务实、创新的精神,走强化质量、突出特色,以内涵为主的发展道路。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继续完善“一一三四二”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落脚点,实践教学等多种途径探索为依托,注重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与用人市场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以专业特色化为原则,加强教学基本建设。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教法改革等,使我系的教学环境上一个新的台阶。

1.教师队伍建设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全面提高师 1

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从招聘的源头上,注重吸收具备企业实践经验的师资;二是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教育工作,通过传帮带、集体备课、观摩教学、集体评教等活动增强青年教师的敬业意识、教学意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师素质和工作水平。

师资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

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我系专业特色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我系师资建设规划如下:

①继续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

②鼓励教师继续进修;

③聘任一批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专兼职教师;聘请有关专家到校短期任教,进行教

学与科研指导;

④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为人师表、敬业爱生、教书育人的自觉性;转变教育观念,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2.课程建设加强课程建设,及时促进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科学设置。树立课程建

设必须与时俱进的观念,确保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力争用4年左右的时间,使市场营销精品课程、财务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取得新突破,合格课程达100%,优质课程达30%,精品课程达10%。

3.教材建设在教材的使用上,做到精选内容、深度适中,注意实用性、科学性、先

进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对原有教材知识体系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当今技术的发展,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重视自编教材建设,特别是实践教学教材和实践教学讲义的编写,争取用三年的时间形成实训教材系列化、规范化。

4.教学教法改革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指导思想,继续改革以课堂为主、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管理与学生课外管理工作结合起来,重视学生科技活动。在营造一个适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育人环境中,提高教学质量。

(三)注重专业学科方向的增设与调整

我系在认真领会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的基础上,为适应中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培养更多的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十二五”期间前2年我系拟申报本科专业3个:企业管理、会计电算化、金融学,在校生规模拟达到4500人左右;同时初步拟定“十二五”期间后3年申报本科专业3个:物流管理、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招生规模达到7000人左右。

(四)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与实验教学规划

我系本着专业的开发与建设,组织人员对中小企业用工情况进行调研,横跨各类高校(一

本、二本、三本、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发展特色和情况,结合我系实际,在“一一三四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上,从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为切入点,力求实现本专业的高起点、跨越式发展。目前,不少企业主动联系,要求与我系建立长期教学实践合作关系,其中成都山旮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与我系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双方将在营销策划、产品推广、企业管理、人才选拔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实现校企共赢。成都鼎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就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主动来我系参观访问,双方合作事宜正在深度洽谈中。

在“十二五”规划中,配合专业建设,首先,将加强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目前我系

已有专业实验室四个,包括《电子商务实验室》、《企业管理沙盘实战演练实验室》、《企业管

理实验室》和《财会手工操作实验室》,电子商务平台、创业实验园区正在筹建中。其次,加强与现有合作企业的协作关系,拓宽与鼎新实业等企业的合作领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实训时间、条件。再次,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管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

上一篇:新概念英语背诵秘诀下一篇:体育兴趣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