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做普法志愿者教案

2024-05-14

高中做普法志愿者教案(精选3篇)

篇1:高中做普法志愿者教案

福海县职业高中开展普法 志愿活动 今年是我国第四个“宪法日”,为夯实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思想,切实增强广大师生和附近居民的道路交通安全和环境卫生法知识,保障市民安全文明出行和生活环境特开展此次志愿者交通安全、环境卫生普法活动。

2017年12月5日,福海县职业高中志愿者冒着严寒来到福海县

一小门口,在上学放学高峰期引导小朋友文明过马路。由于前几天刚下过一场雪,路面十分湿滑,小朋友们在过马路时很容易滑倒。我校志愿者手拉手把小朋友护送到家长们跟前,在遇到车辆时志愿者们指挥小朋友安全过马路,并传授小朋友交通安全顺口溜“过马路,仔细瞧,确认安全才通行; 红灯停,绿灯行,交通信号要看清。”志愿者把小朋友手把手交给家长并向家长做了交通安全、环境卫生普法宣传,同时家长对我校志愿者的表现纷纷表示支持给志愿者们点赞。

此次志愿者普法宣传,我校深切贯彻了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思想。通过此次活动我校践行了普法教育、依法治校、依法施教并给学生们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创建安全文明校园。

篇2:高中做普法志愿者教案

第一部分:法院实践篇

2009年2月2日至13日,我于河北省xx市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庭进行了寒假实践,在这12天中,我同xx市市中院的各级领导、各庭法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和深入的讨论,也亲身经历了某些案件的审理和事后执行过程,并且同数位民工兄弟、城市工薪人员以及低收入人员进行了一些访谈,从中了解到家乡近来几年的政策变化以及群众对政策的态度。

之所以选择在执行庭实践,是因为执行难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司法和执法系统的重大难题,一直给我国法院的司法形象和权威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自1999年全国法院开展“执行年”以来,为解决“执行难”问题,已经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比如大力推行委托执行,组织执行大会战、完善执行机制,改进执行程序,提级、交叉执行,建立全国法院执行信息连网系统等。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执行难”问题虽然得到了初步缓解,但要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决非朝夕之功,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法院在执行问题上仍面临着很多困境,多有掣肘之时。我在xx市市中院的实践过程中,几乎每个案件的执行都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攻坚战,案件执行十分困难。

我总结,执行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由于当事人原因造成的执行难。我国历史上人治的传统意识根深蒂固,而人们的法制意识却很淡薄,民众对法律了解甚少。在这种情况下,暴力抗法,抗拒履行生效的法律文书,或者过分依赖法院,而惰于依靠自力救济去保护自己的权利等现象层出不穷。

第二,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存在缺陷,给予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我国属于“审执合一”的立法模式,至今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强制执行法。民事诉讼法的第三编“执行程序”是主要的民事执行立法,该编只有30条,规定的比较概括、简单、缺乏操作性,这必然导致强制执行制度的不完备和执行中的无法可依。此外,不恰当的执行程序也使得法院执行雪上加霜。执行通知书的发放成为了执行的前提条件,便为不愿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义务的被执行人提供了转移、隐匿财产进而逃避执行的时间和机会,束缚了执行人员的手脚。

第三,法院的内部原因也是造成执行难的重要原因。案件数量上升,未结、未执案件也呈上升趋势,加上法院靠地方财政解决开支受制于地方经济,给执行工作带来诸多物质条件上的限制,这给法院执行工作造成较大压力,以致某些案件久拖不决或者久决不执,造成恶性循环。

第四,社会上的某些不良现象也是造成执行难的重要原因。这其中,最明显、影响最恶劣的就是地方保护主义阻扰执行的现象。现阶段法院的财政依附于地方财政,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区的利益,依仗职权对抗法院的执行或给法院施加压力,迫使其放弃执行。执行人员在某种程度上受人大和政府的领导,“上级”的指令在执行工作中“生效”,为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增加了难度。有些金融机构为了保护客户的利益,对于法院的执行工作不予协助或不予有效协助,有的甚至设置障碍,使得执行工作难上加难。执行人员长期工作在一定区域,工作、日常生活都要与该地区发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执行人员在其执行过程中难免要受到“人缘”或“地缘”的干扰,开展执行工作必有难度。

我在中级法院实践的12天中,接触到的执行案例,难度最大的就是地方保护主义的阻扰,其中尤以跨地区执行难度最大(在某一案件中,外市一企业所欠xx市市一企业债务无法偿清,法院依法执行其公司财产清偿时便遭遇到外市市政府的强行阻扰);其次便是债务人想方设法转移、隐匿财产以逃避执行,甚至会出现暴力抗法的事件。一些当事人胜诉之后,却得不到法律规定的权益,法院执行部门对此也经常束手无策,这就使得某些当事人对于法院的权威产生了质疑。我认为,如果这一状况得不到有效地改善,久而久之,这些当事人可能就会通过非法律的途径(例如讨债公司、黑社会)等来讨回自己的权益,这样一来,对于我国的法制建设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民事案件执行难的问题必须尽快、有效的解决。

xx市市中级人民法院去年荣立全国法院系统一等功,在处理法院执行难问题自然有自己的一些独到之处;结合xx市市中院的经验,结合学者们讨论的结果,我认为,解决“执行难”的难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下手。

第一,制定与完善执行及其相关的法律制度。制定专门的强制执行法,以国家强制力强迫债务人履行执行依据确定的义务,保障债权人债权全面实现。对现有执行制度中不合理之处予以修改,增加新的执行手段,创设新的具体执行制度。对于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律制裁体系,加大对民事执行中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彻底解决现有制裁体系无序和约束无力的现状,树立司法权威,为解决执行难提供最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篇3:荔湾区普法宣传志愿者活动

近日,人文与法学学院心晨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带着与社会接触,宣传法律魅力的心情来到广州市荔湾区开展以安扶帮教、社区纠正为主题的送法进社区志愿者活动。

活动当天,鲜黄的志愿者彩带在我院心晨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员胸前迎风飘扬,很是醒目。队员们冒着烈日,向荔湾区附近的居民详细说明了公民的义务与权利,同时通过派发维权知识小册子、典型案例陈述等方式向居民提供了一系列防范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有效措施。其热情的服务、真诚的微笑得到荔湾区居委的工作人员的一致认可,也吸引了许多过往的居民前来了解法律知识。

生动有趣的法制谜语有奖竞猜、通俗易懂的法制宣传小册子、幽默诙谐的法制漫画宣传都成了荔湾社区人生鼎沸的集中点。群众们对新奇有趣的法制宣传载体充满兴趣,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法制宣传的熏陶教育。普法宣传活动取得了意料之外的可喜效果。

此外,我院心晨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员们还通过翻查荔湾区刑释人员在改造教育期间的档案,协助司法行政机关建立完善解救人员信息库,分析他们的专长技能,实现信息共享,为对刑释解教人员开展安置帮教提供依据,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巩固改造效果,继续加强思想意识改造和行为纠正,努力适应新的社会环境,遵纪守法,自食其力,安居乐业,不再违法犯罪和危害社会。

上一篇:领导者要什么样的学习能力下一篇:支部对照检查材料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