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宪法宣传活动班会

2024-05-10

校园宪法宣传活动班会(精选6篇)

篇1:校园宪法宣传活动班会

一、指导思想:

切实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以六五普法为契机,加强领导、整合力量,建立健全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长效保障机制,务求宣传教育活动取得时效。促进我校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

二、教育内容:

此次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日的主要宣传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三、活动时间:

从11月下旬开始到12月中旬结束。

四、活动原则: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依法治校进程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治本之策,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强调法制宣传教育要坚持分级负责、分类施教的原则,重点加强在校特殊家庭学生,问题学生的法制教育。因为据统计,在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人是处于家庭生活不完整的状态中,而且据调查有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自己法律知识的来源与家庭教育无关,也就是说,家长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没有涉及法律的知识。家风不正、父母行为不轨、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家庭暴力等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五、具体工作安排:

(一)、法制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

时间:20_年11月28日

地点:学校操场

范围:全校师生

形式: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

安排:邓华校长宣布20_年南昌现代外国语学校法制安全教育宣传月开始;值周教师以法制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国旗下讲话。

(二)、主题班会,法制教育讲座

时间:20_年12月1日

地点:图书馆三楼会议室

范围:全校师生

形式:知识讲座

安排:由政教处主任张晓军主持,法制副校长周校长讲有关法制教育内容。

(三)、图案展、宣传资料发放、设立法制教育专栏、校园广播站宣传

(四)、法制教育宣传日总结

六、具体要求

(一)、各班级班主任要高度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结合法制教育学宣传月加强对学生法制观念的教育,认真开展好这次活动。

(二)、在开展活动同时,各班级要及时向德育处汇报开展情况。

篇2:校园宪法宣传活动班会

第XX期

XX司法所 XXX年X月XX日

XX司法所 “送宪法进校园” 法治宣传周活动圆满落幕

为弘扬宪法精神,促进宪法实施,切实提高青少年宪法意识,5月21日—5月25日,XX司法所启动“送宪法进校园”法治宣传周活动。邀请XX律师事务所XX律师走进XX附属一小、XX一小、XX小学和XX学校开展了四场“送宪法进校园”法治知识讲座。800余名中小学师生参加了讲座。

宣传周活动期间,XX律师以“尊重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为主题,从什么是宪法、宪法的作用、宪法修正案变化的内容、宪法与中小学生的关系、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等方面,采取与学生互动、法律知识抢答等多种方式,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让宪法知识深入到每个青少年学生的心中,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宪法意识。活动现场,法治宣传志愿者还为青少年学生发放了《青少年法治教育 1 宣传手册》650余份。

篇3:校园宪法宣传活动班会

为纪念今年9·16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响应国家与广东省政府推动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履约工作的号召,此次保护臭氧层走进校园活动以“关爱地球母亲”为主题,旨在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的认识,并呼吁广大青年人增强对保护臭氧层的知识,自觉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保护臭氧层,自觉维护地球生态环境平衡。

笔者在活动现场看到,此次活动的主办方以发放宣传手册、展示宣传展板、开展知识问答游戏、赠送环保礼品等形式吸引了广大学生的关注。学生们主动积极地阅读宣传手册,不时向志愿者咨询。不少参加活动的学生表示,通过对宣传资料的阅读和聆听志愿者的讲解,对保护臭氧层有了更多的认识,同时通过形式多样的知识游戏,更加深了学生们对于消耗臭氧层物质、保护臭氧层的措施等相关知识的了解。

篇4:校园宪法宣传活动班会

“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的

通过学生发挥个人所长编排与法制有关的节目,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武器,从而做到“懂法制,懂道德,无违法,无犯罪”。

(二)活动地点 教室

(三)、活动准备

1、学生排演节目

2、电子琴、录相片、课件、(四)、活动内容

一、主持人宣布开会;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们每天早晨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使你安静地来到学校;当你在课堂上汲取丰富的知识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带给你良好的学习条件;当你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购买心爱的玩具时,又是什么使你买到了货真价实的商品?

对,是法律!法律是生活的保障,法律是幸福的源泉!

试想,在一个没有法律或者法律不健全的国家里,犯罪分子日益猖獗,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的威胁,到处坑蒙拐骗,到处杀人放火,那将是一片多么可怕的情景啊!所以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懂法制、懂道德、无违法、无犯罪是我们每一名小学生应具备的条件。下面我宣布《携手迈向光明大道------法制在我身边主题班会》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演讲:《争做知法守法小公民》

同学们:

像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2000年2月1日,《光明日报》报道:河南省一名小学生,因为自己的考试成绩没有科科达到90分以上,回到家后,竟被父母活活打死;长春市一名小学生,因为自己没有被评为“三好学生”,竟把老师打了一顿。这些事例以前我也看过一些,真是令人触目惊心。所以,青少年知法,守法,运用法律的武器捍卫自身权益已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

那么,法律是什么?法律就是一些比较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常常表现为一部部法律。比如,专管国家大事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打击犯罪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邢法》、维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等等,这些法律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安宁,带来了和平……经我这么一说,同学们肯定对法律有了新的认识:法律是公平的使者;法律是正义的化身;法律是我们的保护神!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是否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对祖国未来的建设与发展关系重大。所以,让我们为争做21世纪知法守法小公民而努力奋斗吧!

三、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1、标志介绍(包括禁止饮用标志、禁止通行标志、禁止触摸标志、自然保护区标志、步行街标志、自行车停放标志等)

2、歌曲《抓贼》

3、小品《再也不敢了》

4、欣赏绘画《我心中的英雄》

5、儿歌《交通法规要记牢》

五、热点论坛

1、主持人引入谈话:同学们的表演十分精彩,看来大家对法律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但是,我们身边的人对法律也这样了解吗?让我们看看前方记者发回来的报道吧!

2、观看录像片。

3、自由论坛。(同学们各抒己见,畅谈看法,提出合理建议,推广法律。)

篇5:宪法主题班会ppt活动

活动过程:

1、什么是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制定宪法时所依据的基本理论,在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时所遵循的根本标准,它贯穿于宪法的全部内容之中,体现着宪法的基本精神,突出反映宪法的本质属性。

2、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一)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就是指国家主权这一最高权力来源于人民,同时永远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我国现行《宪法》

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一规定充分表明,我国现行宪法不仅确认了人民主权原则,同时也规定了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方式,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人权原则。所谓人权就是作为一个自然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我国宪法条文中没有直接使用人权一词,而是使用公民的基本权利这一表述。我国宪法

第二章具体规定了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不仅包括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等,而且还规定了公民的劳动权、休息权和从国家及社会获得物质帮助权等社会经济权利。

(三)法治原则。法治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律是国家和公民的最高活动准则,任何国家机关、政党和团体、公民包括国家领导人都必须遵守法律,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国家任何权力都必须有法律的依据,而对公民权利的任何限制也都必须源于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其中主要包括:

(1)平等权。《宪法》第33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基本原则。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宪法》第3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3)言论自由。《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言论自由是指公民享有宪法赋予的通过口头、书面、著作及电影、戏剧、音乐、广播、电视等手段发表自己意见和自由权利。

(4)出版自由。出版自由是言论自由的扩充表现,是广义的言论自由。它是公民以出版物形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它的主要媒介物是书籍、报纸、传单、广播、电视等。

(5)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6)结社自由。结社自由是指为了一定的宗旨而依照法律规定的某种社会团体的自由。

(二)宗教信仰自由。《宪法》第3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这是公民基本的权利之一。宗教信仰自由和含义是指:每个公民既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或者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或者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三)人身自由。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拘捕、阻挠、搜查和审查。广义的人身自由除了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还包括与人身自由相连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和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起码的权利,是公民参加其他活动和享有其他各项权利的先决条件。

(四)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的权利。《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这是宪法赋予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一种监督权。

(1)所谓批评权,是指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有提出批评意见的权利。

(2)所谓建议权,是指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权利。

(3)所谓申诉权,是指公民的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作出错误的、违法的决定、判决而受损害时,受害公民有向有关机关申述理由,要求重新处理的权利。

(4)所谓控告权,是指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机关揭发和指控的权利。

(5)所谓检举权,是指公民对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向有关机关揭发事实,请求依法处理的权利。

(6)公民的取得赔偿权,《宪法》第41条第3款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五)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是指公民享有经济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宪法规定的公民社会经济权利主要包括劳动权、休息权、退休权、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和获得物质保障权。

(1)劳动权,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参加劳动并领取相当报酬的权利,劳动是人们生存的基本权利,是其他权利的基础。《宪法》第42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2)休息权,是指劳动者在享受劳动权的过程中,有为保护身体健康,提高劳动效率,根据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有关规定,而享有的休息和修养的权利。《宪

法》第4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修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3)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退休制度,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在达到一定年龄后,退出现职,并按照规定领取一定离休金、退休金,实行修养的一种制度。《宪法》第44条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

(4)物质帮助权,是指公民因失去劳动能力或者暂时失去劳动能力而不能获得必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时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生活保障,享受集体福利的一种权利。《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六)文化教育权利。我国公民享有的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和自由,包括受教育权和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及其他文化活动自由。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在各类学校和各种教育机构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权利。《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宪法》第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七)婚姻、家庭、妇女、老人、儿童受国家保护的权利。

(1)国家保护妇女的权益。《宪法》第4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2)国家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宪法》第49条第1款、第4款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八)保护华侨和归侨以及侨眷的权益。《宪法》第5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宪法知识竞赛及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1.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

2.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集中制的原则。( × )

4.在国家结构形式上,我国属于复合制国家。( × )

5.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相统一。(×)

6.现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

8.目前我国不存在宪法判例。( √ )

9.我国现行宪法是在1982年9月20日颁布实施的。( √ )

10.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 × )

1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实行民族的自治。(×)

12.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包括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

13.中央人民政府授权特别行政区依照基本法自行处理有关的外交事务。(× )

14.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修改权属于全国人大,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会。(√)

15.民族自治地方的政府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正副职行政首长。( × )

二、单项选择题

1.依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A )。

A.人民 B.中国共产党 C.人民代表大会 D.中央人民政府

2.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 B )。

A.组织国家机构 B.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C.维护社会秩序 D.控制国家权力

3.我国依据宪法享有监督宪法实施职权的国家机关是( C )。

A.最高人民法院 B.最高人民检察院 C.全国人大及其会 D.国家主席

4.下列各项关于宪法的分类中,属于列宁所提出的宪法分类的是( D )。

A.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 B.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C.钦定宪法、协定宪法和民定宪法 D.真实的宪法与虚假的宪法

5.关于宪法的分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的区分标准是看宪法是否具有成文形式。

B.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的区分标准是看制定机关和制定修改程序是否与一般法律相同。

C.英国宪法既是不成文宪法,又是柔性宪法。

D.法国1830年宪法属于协定宪法。

6.将“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载入现行宪法的是下列哪一宪法修正案?( A )

A.1988年宪法修正案 B.1993年宪法修正案 C.宪法修正案 D.宪法修正案

7.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修正案是哪一年通过的?( C )

A.1988年 B.1993年 C.19 D.20

8.潘恩曾言:“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这体现了( C )。

A.人民主权原则 B.基本人权原则 C.法治原则 D.权力制约原则

9.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篇6:宪法宣传活动总结

组织落实到位

一是领导重视,以党委书记龚__为组长,镇长有__为副组长,全体班子成员为组员的宪法学习宣传领导小组,对宪法宣传周准备实施的全过程进行了监督指导。二是经费保障,镇司法所制定了宪法宣传周具体的实施方案以及所需的活动经费,宪法学习宣传领导小组相当重视,并给予了足额的经费保障,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开展。三是沟通协调,宪法学习宣传领导小组在宪法宣传周活动开展前,联系了活动相关单位,要求与镇司法所积极配合协作。四是准备充分,镇司法所在宪法宣传周开始前将所需物品全部购置完毕,包括易拉宝、徒步行所需的彩旗等等。

宣传氛围浓厚

一是定制五个国家宪法日主题的易拉宝,将其置于辖区内的重点区域,比如公共法律服务站、__镇消防中队、文广站,并在电子屏上播放宪法宣传片。二是各村委会、居委会的宣传栏中张贴之前下发的关于国家宪法日的海报,让辖区内更多群众了解国家宪法日。三是海桥中学、海桥小学配合镇司法所,要求每个班出一期国家宪法日相关的黑板报。四是在12月5日下午,开展“司法行政开放日”活动,共邀请镇人大主席沈国兴、党委副书记陈健、村部分两委班子成员及群众代表20人参与,观看了宪法宣传视频,介绍了司法所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的主要职能、办事流程、海棠法溪法治宣传阵地建设的成果以及20__年度特色工作和20__年工作计划。

活动形式丰富

一是开展宪法我能读早市,12月5日上午,__镇司法所在__路路口开展以“法润__与宪同行”为主题的宪法宣传早市。早市活动中,__镇司法所向群众发放宣传折页和法宣产品,并且开展“宪法我来读”活动,邀请过往群众朗读宪法条文,进行宪法宣誓。

二是开展宪法进校园系列活动,12月6日,司法所在海桥中小学开展系列活动,活动共分为三项内容:首先是宪法我能读、宪法我能背,由司法所工作人员带领同学们开展宪法宣誓仪式,然后由海桥小学低年级的同学整齐朗读宪法读本,海桥中学同学们通过接力背诵宪法法条;其次是宪法黑板报和手抄报评比。通过前期充分的沟通,海桥小学和中学所有班级以“您好宪法”和“法润__与宪同行”为主题精心制作黑板报和手抄报,并评出一二三及优胜奖若干名;最后是宪法知识讲座。由司法所工作人员讲述宪法的修改历程、修改的意义等。本次宪法进校园系列活动加深了师生对宪法的认识和参与热情,使同学们真正感受到宪法在身边。

三是举办宪法趣味运动会,12月6日下午,__镇举办了以“法润__与宪同行”为主题的宪法趣味运动会活动,由机关事业工作人员、法治宣传对象、人民调解对象共计30余人组成,趣味运动项目共分五个,每一个项目都蕴含了宪法相关的知识,比如夹乒乓球,每个队伍选出五名选手,将印有“宪法”字样的乒乓球从印有“一九八二”字样的帽子中依次传递到“一九八八”、“一九九三”、“一九九九”、“二零零四”、“二零一八”帽子中,表明现行宪法自1982年出台后,共公布了五次宪法修正案。本次趣味运动会将游戏与说法结合,在保证宪法宣传力度的情况下,充分调动了所有活动者的热情,寓教于乐,弘扬了宪法精神,阐述了宪法知识。

四是开展宪法徒步行活动,12月7日上午,由机关事业工作人员、法治宣传对象、人民调解对象等组成的30余人宪法宣传志愿者在司法所带领下,从镇司法所出发,到达__镇海棠读书会,再折返回到__路街道,沿路对商铺、医院、旅馆、超市等人群比较密集的地方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共计发放法治宣传资料200余份,宪法宣传品100余份。

上一篇:顺义2012年反腐倡廉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言材料下一篇:英语面试3项事先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