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几点认识

2024-04-28

于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几点认识(精选9篇)

篇1:于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几点认识

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反对本本主义》首次明确地反对教条主义,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38、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实事求是的概念 1941、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解释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精髓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和根本点,贯串于毛泽东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实事求是

是毛泽东倡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充分体现了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有机统一,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运用和发展,是从事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

于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几点认识

●陈国金

最近,笔者认真学习了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邓小平同志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江泽民同志的《关于讲政治》等文章,感到收获很大,尤其是其中对实事求是的论述,更是深有感触。现就关于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谈几点认识。

一、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是辩证统一的有机结合体

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要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统一起来。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具有根本的一致性。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邓小平指出,不实事求是,思想就解放不了,就会僵化;思想一僵化,条条、框框就会多起来,就会教条地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一僵化,反过来又会不尊重实际,不讲党性、不讲原则,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不实事求是,本本主义就会严重起来,一切照抄照搬书本、文件和领导人的讲话,工作就缺乏主动性、灵活性、创造性。不实事求是,思想就不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敢试不敢闯,做起事来就会左顾右盼,就会脱离四项基本原则,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实事求是是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纵观我国革命史和建设史,不难发现,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在实践上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没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就没有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也没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真正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最本质的东西。20年来改革开放的进程,就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进程。在改革开放的每个关键时刻,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碰到思想障碍干扰的时候,邓小平同志都强调坚持实事求是,拿事实说话,澄清理论上的是非,统一全党的认识,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愈益深入人心,使我们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重要谈话,再次强调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因地制宜,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从而迎来了我们神州大地遍地开花、蓬勃发展的喜人景象,再一次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崭新阶段。

三、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反对好大喜功、急功近利。

实事求是是作风问题,作风是一面镜子,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干部的党性观念和工作态度,都无一不体现在作风上。20多年前,在“十年**”刚刚结束不久,邓小平同志针对许多干部群众仍然深受思想束缚和禁锢的状况,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强调要“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特别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现在,一些干部甚至领导干部的思想路线不端正,思想方法不对头,虽然嘴上喊实事求是,但行动上却与实事求是南辕北辙。特别是一些乡镇领导思想浮躁,急功近利,热衷于轰动效应,追求表面化的“政绩”,好大喜功,超越乡镇和农民的承受能力搞形象工程,弄得债台高筑,百姓叫苦连天;一些部门和单位搞不切实际的评比、达标活动,搞得下面“鸡犬不宁”,甚至造假应付。这种倾向违背了实事求是,违背了我党积极奉行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危害极大。

事实一再证明,一个干部、一个班子能不能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关系着这个干部和班子能不能为国成事,为民造福。“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每个干部都要把坚持实事求是作为思想作风建设课题的重中之重,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掌握这一理论精髓——实事求是,解决好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使自己在行动上自觉防止脱离实际。必须加强党性修养,摆脱名、权、利的私欲,做决策、办事情,都要从国情民意出发,从具体的工作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搞掖藏私利的“名堂”,才能踏踏实实地为国家、为人民群众、为社会发展办实事、做贡献。

四、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克服事务主义,反对官僚主义,杜绝形式主义。

坚持实事求是,基本的前提是要学好理论。当前,一些同志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不高,整天忙于事务,有的陷入“文山会海”,有的心浮气躁,有的满足于“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认为不学习照样可以干好工作,等等。其结果是,理论根底浅薄,分析问题就事论事,工作凭经验、靠感觉,不能识大体、知大局、懂大势,不能抓住事物本质、把握规律,难以明辨是非,在复杂的环境和错误思潮的影响面前,保持不了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克服事务主义的倾向,不仅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而且要有一股学习的挤劲、钻劲和韧劲,要持之以恒,克服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自我满足情绪。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反对官僚主义作风。领导干部如果习惯于高高在上发号施令,对实际情况若明若暗,对新事物麻木不仁,对群众的呼声和意愿置若罔闻,就不可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就很难做到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杜绝形式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然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形式主义却屡屡存在。比如,不管实际情况如何,只唯上、唯书,上面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文件没有的我们不能做,文件上已有的我们不能改。还有,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等等,凡此种种形式主义不杜绝,就难以做到实事求是。

实践在发展,改革在深化,社会在前进。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问题和困难,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省委、市委保持高度一致,响应党和时代的召唤,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勇前进。(作者系龙岩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篇2:于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几点认识

思想品德课堂论文:坚持时政教学的几点认识与收获

张如峰

(南京市浦口区大桥中学)

摘 要:通过多年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坚持时政教学得到的一些感悟,得出如何开展时政教学的一些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时政教学;学科能力;教学实践

本人自1994年开始中学的思想品德教学,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时政教学进课堂,多年教学实践获得以下几点收获,望与大家共享,并得到批评指正。

一、必须树立课程资源新观念

1.时政教学不是可有可无,不是我们在教学中的表演,耍的花架子,它是我们教学必须与必然的延伸,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课程的再开发,时政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动态,是了解社会热点、把握时代脉搏、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教学。它不仅能使学生通过这种延伸了解国内外大事,而且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我认为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2.时政教学必须与教材紧密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我在讲“战胜挫折”时联系“南京青奥彩排中”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分析教材中战胜挫折的方法与意义。但一些教师忽视时事新闻事件和学生生理和心理接受水平,忽视时政和教材的关联性,忽视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把时政当成故事,当成笑话,这样时政教学就成了画蛇添足。

二、时政教学是教学的必要性――教学改革的必须与必然的延伸

1.学科功能的要求。思想品德的教学首先必须突出其德育功能,教材中的知识如何内化为学生的德育行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时政的教学无疑是一种有效又切实可行的方法。通过鲜活的人和事不仅可以给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学生以榜样的作用,而且给他们判断是非的标准。

2.时代发展的要求。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断涌现的知识信息让人目不暇接,使青少年学生获得新信息的速度又非常快,他们渴望表现,渴望表达,展示自己价值。()时代的发展需要有知识有创新的人才。

3.学科能力培养的要求。思想品德教学过程和考试要求必须具备相应的学科能力,如分析、归纳、演绎、推理、判断、辩证分析、综合,这些学科能力的培养仅仅依赖课本是不够的,时政材料为学生培养这些能力提供了大量丰富的阅读材料,现在的思想品德试题原材料也来源于此。

三、教学实践的基本方法

1.“新闻发布”――培养兴趣,张扬个性。每次上课前,由学生代表进行3~5分钟时政新闻发布。具体的内容由学生本人根据自己兴趣来决定,并结合教材进行评析。学生发布后,由其他学生补充或指正,做到自评、他评、师评三结合。每次发布近期发生的国内和国外发生的大事,通过新闻发布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张扬个性,还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演绎、表达能力等,培养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学科能力。

2.制作“时政报”――精选素材,积累知识。在班级中开展制作时政板报、手抄报、时政读本等活动,并定期开展评比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选材学会了鉴赏,提高了组织能力、编辑能力、竞争意识等。

3.“专题活动”――配合活动,理解主题。结合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初一刚开学时开展了“读书与成才”的演讲比赛;初二开展拒绝电子游戏读书活动;初三开展募捐活动,这些活动使学生所学的课本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行为。

篇3:于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理论联系实际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用科学的理论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因此, 我们应当毫不动摇地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来抓。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同样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搞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就必须坚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只有这样,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才能有的放矢, 取得实效。

一、针对部分大学生的思想现状, 迫切需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应该看到,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但部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错位和偏差, 导致他们思想道德出现了较严重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缺乏奉献精神。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导向。可是部分大学生过分地追求自主, 独立, 以自我为中心, 个人主义, 利己主义思想严重, 集体主义观念淡化。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 对班级工作漠不关心。

(二) 诚信缺失, 尊师气氛淡化。

考试作弊是当代大学生诚信度降低的有力证明, 有的学生为了个人利益欺骗老师, 家长。更有甚者把诚实守信看成是愚昧。出现道德危机的另一表现是尊师的气氛在高校校园里逐渐淡化。

(三) 不讲文明, 社会公德丧失。

当代大学生忽视社会公德, 失落文明的行为的表现是比较多的。如走廊墙壁上的脚印、球迹, 语言上的污言秽语, 等等。部分大学生虽然情感上认可良好的社会规范, 却不能身体力行。一些大学生不能践行社会公德, 对自己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原谅放纵。

(四) 精神空虚, 沉迷虚拟世界。

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无聊”、“郁闷”似乎成了同学们的口头禅。“大一不知道干什么, 大二知道该干什么却不想干, 大三想干却没有时间, 大四有时间却毕业了”这句流行已久的顺口溜似乎成了大学生最真实的写照。

(五) 功利主义, 唯利是图思想膨胀。

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在商品大潮和各种思潮的冲击下, 部分大学生产生损公肥私, 损人利己, 唯利是图等不良思想甚至行为, 使“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在大学校园滋生蔓延。甚至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和谋取个人的私利, 不惜采取各种不良手段。

英国大哲学家、科学家劳威恩斯认为:“德育是值得注意与研究的教育上第一号战略问题。”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课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为大学生树立理想、坚定信念提供了理论基础。理想是精神的支柱, 信念是前进的动力。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是凭空产生的, 而是来源于科学理论的武装, 来源于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生价值的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当前, 面对急剧变化的国内外形势, 唯有强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才能引导大学生深刻地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 正确看待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暂时挫折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暂时优势;深刻认识社会变革时期的特点, 正确对待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情况;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正确应对各种社会思潮和政治观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深刻认识自己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在此基础上确立的理想信念, 才是坚实牢固的;有这种理论信念的人, 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提供了精神支撑。

良好的道德情操是立身之本, 自觉的法律意识是成才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传授传统美德和道德修养, 阐述了国家制定的法律规范和行为准则, 启迪大学生认识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劣、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等, 引导大学生提升精神境界, 培养他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全面发展需要具备科学素质, 健康成长需要掌握思想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 帮助大学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引导大学生既学会做事, 又学会做人;既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又增长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既发展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 又发展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人格因素, 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 做到知行统一, 德才并进。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深化理论课教学改革

(一) 坚持不断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质和知识水平。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态度。因此,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基准线, 切实加强自身的理论素质和知识水平。首先, 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 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大脑, 着力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其次, 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积极主动地了解和研究学生对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思想动向、活动信息及社会热点、难点问题, 并努力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以正面引导。

(二) 坚持将理论联系实际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根本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也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同样也是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我们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坚定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劳动者。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就在于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 增强抵制错误思想和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这就要求在教育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分析学生思想状况, 把握其思想特点, 密切联系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 有针对性地回答和解决学生普遍关注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做到“有的放矢”, 避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空谈、说教, 增强针对性, 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1.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坚决摒弃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

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何收效甚微, 往往是因为纯粹、单调、枯燥、高深的理论说教让学生不愿听、不愿信、不愿做。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根之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要想深入人心, 取得实效, 具有永不衰竭的生命力, 就要突出体现理论的科学性、实践性、应用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虽然走过弯路, 有过不少曲折, 但是看待事物, 首先要把握主流、认识本质。纵观新中国几十年,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的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等无数雄辩的事实, 证明了我党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性,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与伟大。这应该成为我们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最好的现实资源。所以, 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基本原则教育等必须结合社会实际来进行。

2. 坚持与创新, 积极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教学的形式和方式。过去一些好的做法与经验要继续坚持, 但随着形势的飞速变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客观条件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 只有不断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首先, 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认真分析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既要正确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 又要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 阐述理论, 回答并解决学生普遍关注的重要理论和实际问题。

其次, 在课堂教学中要避免一言堂、满堂灌。应当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 积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开展讨论。可以利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切入点, 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辩论会等。

最后, 一定要将课堂向社会延伸, 即开辟第二课堂。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 最好的办法就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可通过社会调查一类的方式,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 自主地写出调查报告。对调查中发现的现实问题, 运用所学的理论去科学分析, 并探讨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又在实践中巩固、丰富和发展了理论。也可带领学生参加“三下乡”、“支教支农”等社会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检验自己, 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增长才干。

篇4:于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设备维护;点检定修;炼焦设备

引言

焦化企业属于具有代表性的资产密集型企业,在最近几年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变大,炼焦设备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各种核心设备的价值往往在百万以上,单纯的就设备费用支出,就占据了炼焦成本的至少四成以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炼焦设备的构成和功能性也趋向于复杂与多样,设备不断老化的同时,维修费用也逐渐攀升。所以,提升炼焦设备运行的稳定,使得设备的使用周期不断延长,也已经成为了现代化炼焦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参照标准。

1.炼焦设备维护创新性的必要意义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是从长远发展为考虑切入点的,因此从焦化企业的长远发展作为研究点内容,开展炼焦设备有效管理属于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现如今国内外的焦化企业不论是在设备的资金管理或者是设备的运行维护上,都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企业在设备的管理过程中出现大量的信息是必然的,可是因为信息平台的承载性薄弱,不能够开展有效、准确的信息处理工作,也就使得设备的管理工作没有突出的重点,同时造成各种问题的蔓延和发生。例如,维护人员对于各项设备的维护方式不够了解,都会为企业的操作决定造成更重的问题和麻烦。另外,企业对于设备的各项管理维护,将重点放在了技术的管理工作上,而将设备的经济性以及效率性摆在毫不起眼的位置,甚至完全忽略了其存在的意义,尤其是设备维护费用的控制上,因为没有行之有效的操作手段,也就造成成本的控制不够理想,存在很多的问题,客观上也造成了企业经济负担加剧的情况发生,造成各项产品的管理在市场的运行的过程中竞争力低下[1]。最后,因为没有进行设备的有效管理监测,也就造成这些设备的安全性以及常规运行的生产力无法得到必要的物质基础保障。

所以在全新的发展形式下,需要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操作技术,环绕炼焦设备的长期生命管理周期开展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这对于焦化企业而言,不但必要性突出,同时现实意义也不可小觑。一边其能够有效的提升设备在运行管理维护过程中的操作性能,确保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可靠,延长此项设备的使用周期,充分的缩短误工时间,而且另外一边还能够有效的降低存储的成本和后期的运营建设成本,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利润,使企业获得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

2.几点方案操作方式

2.1建立在ERP运行基础上

建立在ERP运行系统上线基础之上,订立各种详细的规则,并且深入的完善各项设备点检考核方式,尤其是依照设备的一般运行情况,强化各项设备的点检以及计划性维修。及时的按照生产建设的要求,把维护工点检改变成为维修技工以及岗位技工相互结合的方式。并且按照设备的运行特点,安排一些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操作技工指导岗位工作人员开展现场培训操作,强化其专业技能,详细的为其讲述点检工作的重点内容和点检工作的具体要求,使得岗位工作人员能够清楚明白其所管辖的设备上的点检内容以及具体的操作方式,进而能够有效的将岗位工作人员在设备维护过程中的潜力挖掘和发挥。订立并且指导全部的工作人加入进设备的管理维护范畴之内,借助宣传以及培训操作,创造建立一个合适的工作环境和操作氛围,先从“5S”活动以及工作人员的清洁、点检、润滑、保养等工作开始,并且依照组成的有序规则,逐步构成规范的清洁、点检、润滑、保养、检查、维修等这一连续环节的管理方式,开展有序的管理操作。

2.2事前记录事后检讨

各项设备的检修记录以及设备检修之后的技术探讨等工作属于一项重点内容。以煤气风机作为研究案例,之前的设备定期检修工作完成之后,检修记录以及检修的工作人员因为存在差异,所以各自要求的标准和具体的规则也各不相同,设备一旦出现问题,使得无法及时的清楚了解各项设备最原始的检修记录,也就为各项设备出现故障之后的判断以及问题的解决方式带来了巨大的难点,在经过一段工作时间的探究之后,发现制定详细的煤气风机检修工作记录样本,就算是不停的更换检修人员,同样也会有非常完整详细的检修记录数据分析,这样有记录的话为往后的工作就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而所谓的检修记录的探讨,就是在完成设备检修工作之后,分析各项检修的数据以及对其做详细的分析研究,而并不是单纯的在检修完成之后不再理会,在研究分析了数据之后,发现设备未来的运行规律以及现如今设备的具体状态,尤其是能够为将来的点检工作奠定下必要的物质信息基础,设备运行之后,对于哪些部件是重点看护对象,哪些部件不够强大的就一目了然,这样未来设备的运行也就更加的安全可靠。

2.3规范化设备管理

企业的设备管理规范化运行,开始的工作基础是宣传,开展调研,了解清楚当中的各种规律,并且订立出各种操作办法,在开展试验操作之后反复的研究,进而形成一系列的文件条款,之后再用一两个典型的操作机械或者管理阶层当做研究的切入点,慢慢的做推广延伸至所有的机械操作设备以及管理操作过程之中,使得每一台的设备都能够有规章制度可循,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最后实现整体性的设备规范化管理[2]。在这之后,不管是领导层的变动还是操作维修人员的变更,设备的管理运行都将是稳定的运行。而且新的工作人员上任之后,需要先对其开展全面的培训,通过考试之后才可以上岗工作。还有一点内容就是,伴随着企业的工作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设备的先进程度越来越突出,在确保管理规范的同时以及封闭流动环节的基础上,需要对各项管理内容作适当的优化,使其能够符合实际工作的要求,不断提升管理操作准则。

2.4局部损坏管理方式

一般情况下,局部损坏使用的维修方式是热修,简单的说就是在热状态下开展维修工作。热修的主要方式是喷补以及抹补。当焦炉的砌体中存在一些相对较大的裂纹缝口的时候,或者是墙面存在一些凹陷损坏的情况,可以选择喷补的方式。而焦炉的砌体若是存在缝隙较大的裂口以及墙面的凹陷部位较深的时候,可以选择抹补的应对方式。但是当焦炉的损坏情况较严重,像是部分的炉头坍塌,蓄热室中有各种高温事故情况存在时需要使用的方式是局部翻修。若是焦炉的内部损坏过于严重,可以选择停炉冷修的维修方式。

3.结语

冶金企业的数量一般非常的庞大,而且各项机械设备相对繁杂。所以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就非常的必要和重要了。但是,因为对各种设备管理的认识程度太浅,人们在工作意识上不会将维护放在重点方面,而是过分重视检修,所以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往往工作起来难度较大。为了能够有效的减少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各种失误发生以及杜绝管理上的各种问题瑕疵,提升工作效率,保证企业在市场运行的过程中有强大的竞争力,规范化生产维护设备的管理模式就显得十分的必要。

参考文献

[1]Sun Microsystems,Inc.Designing Enterprise Applications with the J2EE Platform,Second Edition[M].Addison-Wesley,March 2012.

篇5:于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几点认识

如何教短文?如何处理短文教材?如何挖掘短文的深度?这是语文老师值得思考的地方。今年11月2号, 我有幸倾听了子陵中学张杰波老师和郎霞中学赵萌芽老师执教的两篇短文, 我茅塞顿开, 我认识到:对短文的教材处理, 应该在“细”字上下工夫。这个“细”字指的是:怎样教得细一点?怎样教得多一点?怎样教得深一点?教学层次怎样精细一点?由此可见, 探索短文细教的意义也很重要。现以《蚊子与狮子》为例谈谈短文细教的几点认识。

一、细读课文

对于那些浅显而短小的文章, 广大语文教师往往忽视朗读的指导, 其实读什么?怎么读?必须要有明确的任务、范围、要求, 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有艺术地细化朗读, 在多形式多层次地朗读训练中, 对含义丰富的词句、精彩的段落进行充分的感悟和品读, 学生才能把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深情并茂的音响艺术, 以便学生较快地对短文内容有整体的把握。

《蚊子和狮子》的朗读, 对学生可以进行以下几点指导:

1. 初读———自由朗读课文

力争读准字音, 读出语气、语调、语势

2. 再读———集体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初步了解故事情节的大起大落。

3. 精读———引导品读课文

下面是学生品读课文的一个片段:

师:找出文中描写蚊子的语言。

生:“我不怕你, 你并不比我强。”“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我比你强得多。”

师:谁能仔细分析这三句话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生:第一句“你并不比我强”说明蚊子打败狮子的信心不是很足。

生:第二句“你到底有什么力量?”用反问句, 说明蚊子有了信心。

生:第三句“我比你强得多。”用肯定语气告诉我们, 蚊子信心十足。

师:由此可见, 要打败狮子, 信心很重要。再读蚊子的这三句话, 读出蚊子的信心和勇气。

课堂上学生用心感受着寓言的文字, 用最真切的声音朗读课文, 在学生细细地品读中, 初步感知了文中蚊子刚刚战胜狮子, 正把自己看得无敌于天下时, 它却被蜘蛛网粘住了的故事内容, 以及蚊子骄傲、狂妄的性格。

二、细品语言

《蚊子和狮子》这则寓言以动物喻人, 语言浅显简洁, 没有难懂的词语, 学生一读全懂了, 因而语文教师容易忽视对语言的品味。上这篇课文时不能缺乏语文味地单纯说教, 而应该从认真指导学生细细品味文本的语言入手, 一个字一个字地、一句话一句话地、多角度地反复地咀嚼品味语言, 让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发现浅显之中的精彩。

下面是品味语言的两个片段:

片段一

师:蚊子怎样向狮子发起进攻的?

生: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 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师:哪几个词应该重读?

生:“冲”“专”“咬”。

师:品一品, “冲”改成“飞”好不好?

生:不好。

师:“冲”与“飞”有什么区别?

生:“冲”速度快, 没等狮子考虑完就冲到它面前了。

生:“冲”说明蚊子有信心, 力量足。“飞”反映出蚊子的恐惧感。

生:“冲”气势大, “飞”气势小。底气不足。

片段二

师:蚊子战胜狮子后得意洋洋, 结果如何?

生:又吹着喇叭, 唱着凯歌飞走, 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师:品一品, 蚊子第一次“吹着喇叭”与第二次“吹着喇叭”表现出当时的心理有什么不同?

生:因为蚊子对敌我双方力量进行冷静地分析后有了信心, 所以第一次“吹着喇叭”是为了鼓舞斗志。

生:蚊子第一次“吹着喇叭”表现它不畏强敌, 不甘示弱的心理。

生:蚊子战胜狮子后目空一切, 第二次“吹着喇叭”是为了炫耀胜利。

生:蚊子第二次“吹着喇叭”表现它骄傲自满, 洋洋得意的心理。

上面两个片段的语言品味, 会让我们的语文老师受到启发。在实际的短文教学中, 要对课文语言进行充满灵气的咀嚼品味, 要增加语言品味的时间与课堂容量, 从语言训练, 语言积累, 语言实践等不同层次深化教学内容, 丰富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细析情节

阅读寓言故事, 了解故事寓意, 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蚊子与狮子》篇幅虽短小, 构思却精巧。针对这一情节特点, 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巧设问题, 与无疑处生疑, 引起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的欲望, 以达到短文深教的目的。

师:弱小的蚊子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狮子? (用文中的话回答)

生:从蚊子“我不怕你, 你并不比我强……你要是愿意, 我们来较量较量吧!”的话中可以看出, 蚊子在向狮子挑战前有比较, 有思考, 充满信心。

师:那么蚊子是怎样战胜强大的狮子的?

生:蚊子知道狮子的厉害之处是用爪子抓、牙齿咬, 所以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 专咬狮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师:蚊子战胜了强大的狮子, 那为什么会成为小小蜘蛛的俘虏?

生:蚊子战胜狮子后, 又吹着喇叭, 唱着凯歌飞走, 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胜利后的蚊子太骄傲, 太得意了, 不够谨慎。

师: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从哪里可以看出?

生:有醒悟。蚊子叹息说, 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 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生:“最强大”与“小小”相反, “较量过”与“消灭了”相反, 对比鲜明, 蚊子发出了深思。

师:的确, 蚊子意料不到自己的结局。那么, 这篇寓言的情节可以分为几层?

生:分为四层:第一层写蚊子向狮子挑战;第二层写蚊子与狮子的战斗;第三层写蚊子胜利后的悲剧;第四层写蚊子临死前的悲痛。

《蚊子与狮子》的情节较为复杂, 写出了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化。我觉得引导学生细细分析蚊子与狮子、蜘蛛之间的矛盾关系, 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请这则寓言的情节, 而且还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

四、细探寓意

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与灵魂两部分, 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 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有些寓言往往在篇末点明寓意, 像本文《蚊子与狮子》;有些寓言则把寓意含蓄在故事里面。不过, 无论是明白点出还是含而不露, 都必须处理好“灵魂”和“身体”的关系。

分析完故事情节后, 学生对这则寓言的内容已有了深入的理解, 教师可以水到渠成地指导学生进行寓意的探究。

师:世上万事万物, 各有所长与所短, 面对狮子、蚊子, 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心里话?

生:我想对狮子说, 你光有武力是不行的, 还要有智慧。

生:我想对蚊子说, 你战胜狮子后太狂妄了, 否则不会失败。

生:我想对蚊子说, 你若改掉骄傲、轻狂的毛病, 就不会被蛛网粘住了。

师:从狮子和蚊子的故事中, 你有什么深刻的感悟?

生:骄兵必败。

生:勿以物大而惧之, 勿以物小而欺之。

生:强者有短处, 弱者也有长处。

生:无永远的胜利者, 无永远的失败者。

正因为精心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 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 他们纷纷举手发言,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而且新解了这篇寓言, 使学生明白《蚊子与狮子》的寓意不只局限于课文中的一种看法, 而应多角度地去探究。

教无定法, 短文细教的方法很多, 不管你采取哪种教学方法, 都要由每一篇短文的文体特点来决定。语文教师应巧妙地安排课堂教学的层次, 尽可能地创造出学生活动充分的学习局面, 尽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让学生获得独特的体验, 以形成细腻优美的课堂教学结构。“短文不是无情物, 只要紧抓‘细’的手”, 相信我们的语文老师在短文教学方面能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

参考文献

[1]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五十讲之教材处理的艺术》.

篇6:于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工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119-01

高中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为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才能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既要讲究管理艺术,又担负着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重任。为此,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要努力工作,不断强化自身的管理能力,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一、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可忽视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是最好的表率榜样,教师是范例。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用自己的崇高师德与完善人格管理班级,管理学生。让学生都对班主任产生敬佩心理的同时,还积极拥护班主任,当学生爱戴班主任的时候,一定会乐于接受班主任孜孜不倦的教诲。学生都喜欢宽厚胸怀、博爱精神、知识渊博的班主任。所以,班主任只有先赢得学生们的尊敬与爱戴,才会得到学生的拥护,进而才能得到学生的支持,管理好班级。师德与知识也是赢得学生爱戴的法宝。基于此,班主任好要不断修炼自己,提高自己,为学生做好表率,树立好的榜样,当学生也支持班主任工作时,班级工作的管理效率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二、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高考压力,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作为学生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班主任只有帮助与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的,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等,才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作为班级的领头人,班主任一定要从细节做起,教育学生尊师守纪、文明有礼、讲诚信、勤奋好学,以此作为培养目标,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加强学生的管理与自我完善能力。另外,还要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建立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加大对学生的德育力度;为学习营造好的氛围,建立科学的竞争机制,制订科学的量化考核标准,让学生都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三、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高中是学生性格形成、价值观确立的重要阶段,班主任要加强班级的凝聚力,为学生的成长营造好的环境,这样既有利于学习,又有利于提高学生与其他同伴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班主任是班级凝聚力的核心,基于此,结合班级情况,多创建一些小游戏或者小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促进班级的和谐。比如,可以借助周末时间,组织学生集体徒步,这样的活动既能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劳逸结合,又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而且还能加强班级的凝聚力。班主任也可以在课间或者午休时间进行一些增强凝聚力的小游戏,比如,踩报纸游戏,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4~8人,各组成员都要踩在同一张报纸上,班主任发指令,让报纸逐渐缩小面积,学生之间也会通过合作让所有人都站在报纸上,站报纸面积最小的一组获胜。创设这样的小游戏,在加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同时,还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更有益于学生的学习。这也是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提高班级互帮互助、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式之一。

四、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

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高考压力,也必定会伴随这样那样的情绪,比如说,学习上的,生活上的等,班主任一定要及时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讲授一些心理健康常识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也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多元化,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利用好这一渠道,找准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能力,宣传思想教育的切入点。对学生来说,课堂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主要空间,也是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基于此,课堂上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很重要。这就需要班主任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把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达到“润物细无声”教育之效果。再如,也可以利用日常教育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帮助学生及时排除不愉快的情绪。班主任有很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比如说课间休息、活动课、自习课等,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时间段。但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一定要选择一种相对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这样有利于学生放下紧张情绪,有助于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感。班主任一个微笑、一声赞美、一声肯定等都能给学生带来鼓励,也会让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信赖感,有利于让学生真情流露,愿意和班主任展开心灵沟通,这一利好条件对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很有帮助的。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用自己的耐心、细心去教育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让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当然,责任心强,使命感强是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作为一名教师基本的条件。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与教育的管理者,也是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道路上的引航人,是联系各科任教师的桥梁。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在工作中要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不断学习,及时摸索一些好的方法,争取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高中班主任。

参考文献:

[1]戴芸.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工作的若干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2011(9).

[2]马记,苏琼,马娜. 明确教师角色 合理对待学生需要[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4):58-60.

[3]李宗惠.架设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浅谈班主任如何做好与家长的沟通[J].网络科技时代,2008(20).

[4]马昌富.班主任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思考[D].贵州师范大学 2005.

[5]李跃.新课改环境下有关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2(8).

篇7:于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几点认识

一、要树立正面良好的教师形象, 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亲其师, 信其言。”要使课堂教学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教师必须重视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使师生双方感情更融洽、更具合作性。为此, 教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 平等地对待学生, 真诚地关心学生, 和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交朋友, 认真研究、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 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和价值观。要努力创设一种平等、轻松、愉悦的氛围, 以民主、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 增强自己的“亲民效应”, 从而以自己良好的学识、品德、能力、情趣去对学生的认知、行为和追求等产生影响。同时, 在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中, 要及时接收学生反馈的信息, 不断地做到扬长避短, 这样才可以做到教学相长, 提高教学效果。

二、认真探索和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 青少年的心理也因受社会发展的影响而变得越来越复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遵循教育的规律, 从最基本的东西抓起,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 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感觉到思想政治课能够帮助自己解决现实问题, 从而增强学习政治课的信心。总之, 只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从学生关心的、易接受的事物入手, 再鼓励学生向高的层次和境界发展, 就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实中, 大部分学生对教材中出现的内容, 不一定理解得透、掌握得好, 也不一定都能落实到实际中去。那么, 如何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呢?笔者觉得, 必须注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他们学习的动机和求知欲, 是不会自然涌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需要教师的引导, 并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 必不乐学。”因此, 教师必须要认识到,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 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教师必须根据新的社会形势, 研究新的教学方法, 注意教学程序的设计和教法的使用, 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读、议、讲、练等环节上的不同心理特点,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措施, 以增强教学效果。

1.教师可以运用电化教学法。在讲“奴隶制的建立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时, 教师可以制作一些奴隶劳动、生产精密分工的画面以及古代城堡和殷墟平面图, 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 以幻灯片的形式依次展现在学生面前, 边投影边进行生动的讲解。这样课堂的气氛十分活跃, 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掌握了有关知识。

2.教师可以运用社会小调查的形式。在讲“‘三个代表’, 砥柱中流”时,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做社会调查或查找资料, 然后将调查结果在课堂上讨论, 达到用活生生的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以及在辩论中升华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的目的。

3.教师可以运用讨论的形式。首先, 教师要确定好讨论的题目, 这是搞好课堂讨论的前提。讨论过程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并根据课文中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对学生的见解加以整理和归纳, 力求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学生在讨论之后, 可以形成新的正确认识, 但也有可能产生错觉, 得出错误结论。也有的学生本来就存在着某些错误认识, 容易在讨论中与错误的言论产生共鸣。比如在讲述“‘三个代表’, 砥柱中流”时, 笔者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找出现实生活中一些中共党员实践“三个代表”的例子和结论。但就有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得出消极错误的结论:共产党并没有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 而是在搞特权、搞腐败。对这些持错误观点的学生, 要坚持正面说服教育, 指出腐败现象的确存在, 其表现为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它败坏了党的形象, 破坏了党群关系, 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 阻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但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腐败, 并坚持把反腐斗争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随后, 笔者利用了其他学生的调查结果, 说明少数腐败分子的腐败行为, 并不能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从而指导学生理顺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关系。讨论教学法, 可以促使学生接受正确的观点, 摒弃错误的认识, 较好地达到知识、能力和觉悟三者统一的目的。

总之, 使用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只要教师在备课时, 认真钻研和理解教材,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运用科学的教法和学法, 就可以使教学内容条理化, 课堂结构合理化, 教学效果优质化。但是, 无论教师采用哪种形式讲课, 都必须注意传授知识的系统性, 即讲解概念, 力求形象;叙述原理, 力求通俗;阐明观点, 力求鲜明。

四、要认真研究学习方法, 加大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力度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注重教师的讲, 忽视学生的学, 教师重教法研究, 轻学法与考法研究, 结果既不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面对新教材和社会现实, 教师除了要探索适应新教材、新形势的新教法,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也应该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 指导学生善于读书, 可以告诉学生课前要预习, 课中要“专习” (即上课时对课前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要专心听老师讲, 并做好笔记) , 课后要复习。指导学生科学记忆, 可以告诉学生学习政治不能死记硬背, 但又不能不记不背, 问题在于会不会背;告诉学生在分析和理解观点或区别相似事物时要善于对知识进行分类、比较、鉴别, 互相对比, 弄清异同。比如在复习“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时, 可以引导学生制作象形图进行理解记忆。列表制图应由学生完成, 教师重在引导, 不宜代劳。

篇8:思想品德课育人于无痕的几点尝试

【关键词】师德 现代教育技术 活动体验 无痕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也认为,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旨在促进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但是,一些思品老师经常对学生进行口耳相承的训诫式教育,思品课堂变得机械、枯燥,充满了说教的痕迹。很多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失去兴趣,所学知识也只能应付考试。为摆脱思品课程空洞说教的积弊,有效落实课程的育人的功能,笔者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努力实现育人于无痕的目标。

一、良好的个人师德实现成长引领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同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个人师德。良好的师德正如阳光,能驱散学生心灵的阴霾,引领其健康成长。

思品老师任教班级较多,与学生相处时间少。很多思品老师在一学期后也叫不出几个学生的名字,课堂提问对学生的称呼多是“你”或“这位同学”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之缺乏和爱生情怀之淡漠。笔者认为,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看似小事,却是良好师德的一面镜子。所以,新学期伊始,笔者都尽力在最短时间内记住每一个孩子的姓名和容貌。这一平常之举使我很快走进学生心灵,而学生更是体会到为师的可亲之处,“亲其师,信其道”的理想教育水到渠成。

“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所以,面对地面静躺的垃圾,我会随时弯腰;面对他们学习、生活之需,我会倾囊相助。这一切,都是用教师的“躬亲”之身引导学生学做“真人”。

二、生动的多媒体资源实现内心感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视听资源。思品课程的一些教学内容抽象、空洞,仅仅依靠老师的口头讲授和课本的文字表达,只能让学生感知浮于表面的观点或要求,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刻意说教,机械而乏味。而通过观看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多媒体影视资源,能让学生获得更丰富、更真实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于无痕中自悟、自省、自律,让他们真正体验那种直抵心灵深处的震撼,浸润无声、无痕的教育,达到理想的育人状态。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天下父母心》一课,我从网上下载了大量与父母亲情有关的视频,中央电视台有关“Family”一词的公益广告更是让孩子体会到父母之爱的艰辛、伟大以及血肉亲情的弥足珍贵,触动了孩子心灵深处最柔弱的神经。影片观看后的自我反思环节,孩子们畅所欲言,深刻检讨自己与父母相处过程中的不良行为。没有任何刻意的说教,但“年幼时尊重父母,年长时关爱父母”的决意却在孩子的心底生根发芽。取得了空洞说教无法实现的效果。

三、优秀的人物事迹实现精神熏陶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认为社会、生活乃教育之源。因此,科学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优秀人物,充分发挥和放大其对学生的精神影引领作用,一定能大大增强我们的德育效果。现实生活中的优秀人物,他们虽为平凡之人,必有非凡之举。他们犹如一盏明灯,指引人们走出黑暗,走向光明。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十五课《让人生更加灿烂》时,笔者没有直接告诉他们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灿烂人生,而是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播放著名的澳大利亚残疾人演讲家尼克·胡哲的《人生不设限》。影片将一个身残志坚、不屈不挠的英雄形象刻在孩子的心中。观看过程中一些学生感动至深,潸然泪下。

四、科学的活动体验实现灵魂净化

知识的掌握,思维的历练,情感的熏陶,这一切目标的有效达成都需要实践活动这个平台。因此,设计科学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悉心体会,主动反思,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掌握、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还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能力发展和内心体验的域场,最终在无痕中实现灵魂的自主净化。

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一课中,我没有直接要求孩子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如何帮助别人,而是设计了以“盲人之路”为主题的课堂表演活动。我把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每组五至六人。所有组员都必须尝试扮演三种角色,即“过马路的盲人”,“汽车驾驶员”和“正常行人”。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在没有红绿灯指引的情况下,如何确保“盲人”安全通过斑马线。整个活动以大街上车水马龙的噪音为背景音乐,零距离贴近现实生活。最终,所有“盲人”都在他人的配合或直接帮助下,安全通过马路,所有学生都能亲身体验到残疾人生活的艰辛,以及弱势群体在特定境遇下对援助之手的渴望。

思品课程的教学是知、情、意、行相互统一的过程。因此,学生的发展变化不仅体现在“知”的掌握,“情”的丰富,“意”的改变,最终必须体现在“行”的落实上。以上教学尝试正是基于此目标,以优化课程育人的过程为出发点,以无痕育人为最终落脚点,达到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化己化人”的至高教育境界。

篇9:于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几点认识

一、建立逐级谈心制度

谈心活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在机关中, 普通干部和各级领导干部都可能有各自不同的思想问题。由于缺少沟通, 许多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 对自己的优缺点往往知之甚少, 不仅不利于当事人的进步, 而且会贻误工作。而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如果有问题却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的话, 危害就更大了。加强机关干部思想政治工作, 谈心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上级机关要关心下级干部, 及时了解和掌握其思想状况。我们在考察干部时, 不仅要听取他人的反映, 还要听取本人的陈述。遇到调动、提拔、家庭变故、工作困难、群众反映等特殊情况时更要进行谈心活动, 以利于矛盾的化解, 增强机关内部凝聚力。

二、寻求新的方法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如果没有一个与之匹配的好方法和手段, 就有可能事倍功半, 甚至前功尽弃。首先, 要由单向性向多向性拓展。过去, 计划经济的整齐划一性, 使人们形成单向、单一、单调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如今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 促进了社会阶层和思想观念的多样性, 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必须具有多向性和灵活性。过去用惯的“一把钥匙开百把锁”的思想教育方法已落伍, 即使采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思想工作方法也显得落后了。“锁”的复杂性、多变性, 决定了如今不仅要根据各种不同的“锁”打制出形形色色的“钥匙”, 而且即使是面对同一把“锁”, 也可能需要花样不断翻新的各种“钥匙”, 并使用不同方法才能打开。其次, 要由偏重灌输向注重渗透拓展。灌输的方法过去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 在今天仍然有其使用价值。但是, 市场经济的特点不断强化着人们的自主性意识, 它会对外在的灌输产生一定的排斥甚至逆反心理, 不注意研究接受者的特点, 用大话、空话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就不可能取得实际效果。思想政治工作固然最终要让人明白大道理, 但最好是把大道理贯穿和渗透在小道理之中。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展开必要的批评, 应当得到肯定, 但总是采用训诫的方式则往往适得其反。在改革开放的年代, 有些思想和观念问题是非界限不十分清楚, 有待于实践来证明, 如果简单地采用是非对错、非此即彼的方法, 采用我讲你听、我训你受的方法, 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还可能起到反作用。

三、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 离开了人就事论事, 往往很难解决人的思想问题, 所以在基层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 一定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一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坚持好为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二是基础思想政治工作, 要坚持“三贴近”的工作原则, 真正落实好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工作要求;三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广大干部群众拥护为标准, 要扎实地落实好“三个一切”, 即:一切为了广大干部群众、一切依靠广大干部群众、一切成果由广大干部群众共享, 当然也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也由广大干部群众来共享。

四、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政治工作实践, 不断做好理论武装工作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也是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是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是新世纪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只有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努力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 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 在统一思想中凝聚力量, 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紧密联系当前形势发展的实际, 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 引导干部群众正确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精神, 使其真正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

五、要充分认清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金钱万能”、“物质至上”、“精神失落”和“道德沦散”是伴随工业文明发展的一股“暗流”, 特别是资本主义在物质财富猛增的同时, 造成了价值理想的缺失、人自身的失落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失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总结和汲取资本主义的历史教训时, 始终以实事求是的态度, 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 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并把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 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这是十六大以来,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人为本”情怀和关注民生问题的具体体现, 是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的与时俱进, 体现了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从而使党的纲领更贴近时代脉搏。

人文关怀思想的产生与人类文明发展相同步, 与人们追求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精神家园相适应。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人文关怀的内涵不断丰富拓展。人文关怀已经从原来的侧重教化, 发展为进一步强化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肯定和尊重, 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 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 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

当前, 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的凸显期。经验表明, 当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开始加速, 或者说当一个社会正在急剧转型时, 不仅社会问题频繁发生, 而且心理问题也将大量凸显。一些人理想信念动摇, 导致人生价值观扭曲, 社会竞争加剧导致压力感加重, 生活节奏加快, 带来紧张感增加, 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引起心理失衡, 文化价值观念的变迁, 造成心理上的困惑, 社会陌生感增加, 导致归属感程度降低, 等等。因此,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 注重心理疏导,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上一篇: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小学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下一篇:藏茵陈片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