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教通用工作总结

2024-04-25

理教通用工作总结(共2篇)

篇1:理教通用工作总结

2010年度XX县理教工作总结1

今年我县的理教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契机,将理教工作融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当中,不断拓展、深化理教工作,努力提高理论武装工作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水平,着力推进生态经济大县建设。为此,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强化了理论学习领导。为保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正常、有效开展,同时也是为了促进理教工作,我县特成立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县委书记XXX任顾问,宣传部长XXX任组长,县委办副主任XXX、政府办副主任杨慎敏、组织部副部长刘永湘、宣传部副部长刘乐权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XXX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县委宣传部理教组。领导小组在对全县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进行引导、协调指导的同时,加强了对全县的理教工作督查和考评。

二、丰富了理论学习内容。理论学习的内容比较宽泛,为使我县的理论学习有具体的学习内容,我县为每一位县级干部订阅了《学习园地》和《学习活页》,为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发放《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读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理论辅导读本》、《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与实践之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与实践》、《热

点理论辅导读本》、《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七个怎么看》、《热点话题谈心录2010》等理论辅导读物一万余册。这些书籍使我县广大党员干部能够学有所依,各单位开展的“一季度一主题”读书活动有内容。

三、巩固了理论学习载体。我们进一步巩固了理论学习的三个载体。一是巩固了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我们制定、下发了《全县干部理论教育和党员教育意见》、《全县基层党委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等文件,对所有乡镇党委中心组学习笔记进行调阅,抽查了部分县直党委中心组学习情况,规范了乡镇中心组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实效;二是巩固了绥宁县干部理论学习网。我们在学习网上开辟了“领导言论”,为县级领导干部提供理论文章发表园地,至今已刊发论文20余篇;鼓励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与思考”板块发表文章,截止目前已刊登工作调研、读书体会等理论文章30余篇,并将全县各单位在干部教育网上发表的文章纳入年初制定的年终绩效考核目标。三是巩固党校学习载体。利用每年的科干班培训,鼓励他们用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写出优秀论文,从县委宣传部工会主席XXX的《彰显侗族文化特色,加快绥宁旅游产业开发》到XXX乡党委XXX的《浅论包茂高速建设对乐安的影响》再到民政局副局长XXX的《我县社会福利院发展状况及对策分析》,无不体现了理论联系实践、指导实践的成果。

四、创新了理论学习形式。一是以讲促学。7月份我们邀请了市委党校XXX教授来绥做了一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讲座,全体县级干部、县直机关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聆听了讲座;为有效指导县直机关和乡镇开展理论教育活动,我们与县委党校组织了4个理论宣讲小组,分赴各机关单位和乡镇开展理论辅导讲课活动;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背景下,各单位的“党组(党委)书记讲党课”也都顺利开展起来,党委书记们都开始重视理论学习,积极讲党课、讲理论、促发展。二是以考促学。为了避免少数党员干部学理论走形式走过场,学一半丢一半,同时也是为了检验我们的党员干部学理论效果,我们从今年开始,坚持每年进行一次理论闭卷考试,将考试成绩与每年年终的评先评优挂钩。今年将在12月份组织一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考试。三是以写促学。今年以来,县级领导干部带头参加理论学习、带头深入基层搞调研、带头撰写文章,县委书记XXX撰写的《XXX》在XXX刊发,县长XXX撰写的理论文章《后发赶超突重围,科学发展上水平》被载入《求是》杂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XXX写的理论文章《领导干部要树立“四个形象”助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鼓励了全县各级干部要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楷模。今年“三学三比”读书活动在全县照常开展,截止11月30号,已收到各类学习心得体会32篇。

五、严格了理论学习督查。10月份,我们会同组织部就全县部分乡镇、县直机关单位开展了创先争优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督查。在此过程中,我们特别针对这些单位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情况、理论宣讲活动开展情况、理论转化实践成效情况开展了督查,在抽查的9个单位中,大多数单位的理教工作都开展得比较好,尤其做得好的典型单位有XXX、XXXX局、XXX乡和XXX镇。当然,在督查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小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把理论学习督查工作固定化、经常化、制度化,在下乡进行理论宣讲的同时又对这些乡镇的理论学习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以促进理论学习的深入开展。

篇2:理教通用工作总结

最近,我在一次听课调研中发现师生之间还有一些不默契的现象,对此我感觉教与学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对二者关系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教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更有利于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建立正常的师生关系,乃至正确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为此对于他们之间的关系,学者们进行了长期的探讨,有较大影响力的是“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由于这两种教学观念各有优劣,为了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我们有必要对这两派观点作一番分析。

一、“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

(一)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提出的“教师中心论”

赫尔巴特坚决反对18世纪启蒙时期出现的“自然教育”思想,他认为学生的身心智力的成长全依赖于教师对教学形式、阶段和方法的刻意加工和固定模式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他十分重视和强调教师权威的发挥以及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作用。

(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提出的“学生中心论”

这种理论与“教师中心论”的观点完全相反,提倡教学重心应该由以“教师为中心”转移为“以学生为中心”。他们首先把学生的发展看作一种自然发展的过程,认为教师是不能主宰这一过程,而是“自然仆人”。

我们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对立起来,只承认其中一个方面而否认了另一个方面。这两种相应的观点各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同时又有其不足的一面。因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辩证地看待教与学的关系

(一)教与学的关系本质上是主导与主动的关系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身体心理正处于发育阶段,生活阅历、知识经验和动手能力均不成熟,他们非常迫切地需要教育者的引导和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如同向导一般,起着一种指引路程、把握方向的作用。这种作用就是所谓的“主导作用”。如果忽视或放弃教师的教的主导作用,根本就谈不上教学成效。

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的影响。相反地,应该高度重视在教学中学生的学的主动性。教师的教的成效应该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果表现出来;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和结果也是要通过学生的学体现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可以作为向导或指南针,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机会、条件或环境。

教师的教是学生的学的前提条件,只有真正地使学生的学主动起来,教师的教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任何形式的教学,如果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教师的教并未起到主导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有利机会和条件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的学进行得更加顺利。学要主动也不是意味着“学生中心”,而是指学的目标与教的目标一致,学生能主动利用教师为之创造的机会、条件和环境,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又能按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学习。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特点设计、组织并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并运用高超的教学技艺使教更为灵活,学更为主动。

(二)学生的学是教与学矛盾的主要方面

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运动的过程。教师的教,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对学生来说都是第二位的原因,都是外部条件,即都是外因;而学生,只有学生才是教与学这一矛盾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即内因。“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是师生这种内外因关系的生动写照。

学生对学习的渴求和愿望,持久不断的学习积极性,自觉勤奋的学习精神以及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正是学生学习内因的具体体现。教师的教,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自觉勤奋学习的精神,尊重和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发动机才能很好地开动起来。

(三)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起积极促进的作用

教与学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之一。师生之间的关系既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一般关系,也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关系。这种特殊关系就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今天的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讲得更多是人文精神,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对人的尊重。学生,作为社会的人,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学生的人格和情感理应受到社会和教师的尊重。因此,师生关系就有了新的定位,就有了新的概念。师道尊严,学生应该尊重教师,这是对的,但是不全面的,因为它只讲了问题的一方面;学道同样也是尊严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只有既讲师道尊严,也讲学道尊严,师生之间应该相互尊重,才是全面的。

总之,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是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只有正确认识和自觉地遵循这一教学的重要规律,才能更好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才能够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上一篇:中英文结合的励志名言下一篇:实习生的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