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霞镇调委会首席人民调解员制度

2024-05-03

仙霞镇调委会首席人民调解员制度(精选6篇)

篇1:仙霞镇调委会首席人民调解员制度

仙发字〔2012〕9号签发人:余良关于转发仙霞镇首席人民调解员制度的通知

镇各调解委员会:

为了促进我镇人民调解工作健康发展,提高人民调解工

作能力和水平,经镇党委政府研究,现将《仙霞镇首席人民调解员制度》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仙霞镇首席人民调解员制度

二0一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抄送:宁国市人民调解委员会

仙霞镇首席人民调解员制度

为增强综合调处能力,加大调处辖区内疑难、重大、复杂矛盾纠纷的力度,及时把矛盾纠纷就地解决,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特制定仙霞镇首席人民调解员制度。

一、各村要在村一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首席人民调解员制度。

二、镇一级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为首席人民调解员,由市司法局聘任,村级首席人民调解员由司法所聘任。任期为三年,期满可以续聘。

三、首席人民调解员的聘书、由市司法局统一格式和规格制作。首席人民调解员调处矛盾纠纷时一律佩带胸章。

四、首席人民调解员的任职条件:

1、为人公正,刚直不阿,对群众一视同仁;

2、能坚持原则,按照法律法规政策和社会公德进行调解,不偏不倚,不徇私舞弊,不打击报复;

3、热爱人民调解工作,不怕艰苦,不怕麻烦,不计较个人得失,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密切联系群众,能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遇事能和群众商量、倾听群众意见;

5、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和调解工作经验。

五、首席人民调解员的主要职责是对其所辖范围内所调解的纠纷实行负责,主持调解工作,主导重大、复杂、疑难案件的调解,做到快速组织调解,坚持原则不偏袒,公平、公正处理事件,对村调委会工作指导有力。

篇2:仙霞镇调委会首席人民调解员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团场人民调解员综合素质,加大调处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力度,促进团场灾后重建各项建设的平稳顺利进行,现根据兵、师文件精神和团场领导指示,结合本团场实际,现拟定在全团人民调解员中拟聘任若干名首席人民调解员,特制定七十三团首席人民调解员选聘和考核工作制度如下:

一、选聘条件

1、熟悉本辖区情况,有熟悉调解民间纠纷工作经验两年及以上;

2、思想政治坚定,具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具有一定群众工作基础的团场基层人民调解员;

3、为人公正、办事公道,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和公益活动;

4、能够遵守人民调解有关工作规则、程序和制度。

二、选聘程序及要求

1、本团首席人民调解员选聘工作由团场司法所负责推荐初审,由农四师司法局审定选聘和备案。

2、选聘出的首席人民调解员经农四师司法局培训后颁发聘书、徽章,做到执证上岗。

3、首席人民调解员在执行调解职务时,必须依法秉公调解,并告知当事人享有的权利与履行的义务,不得以驻司法所工作人员身份从事调解工作。自觉遵守人民调解工作纪律,认真履行人民调解工作职责;首席人民调解员在执行人民调解任务时,应当

佩戴“首席人民调解员”专用徽章。

4、首席人民调解员任期二年,任期届满经考核合格后可以续聘;对能够完成首席人民调解员工作任务的人民调解员,履行选聘程序后,可以适时选聘为首席人民调解员。

5、各调解委员会应当对选聘出的首席人民调解员的基本情况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照片、姓名、性别、年龄、职务、所在单位及通讯联系方式等

三、首席人民调解员职责待遇

(一)职责及要求

首席人民调解员在团司法所的组织指导下开展工作。首席人民调解员应当直接面对群众、扎根基层,依法秉公调解,自觉遵守人民调解工作纪律,按照人民调解法的规定,认真履行人民调解工作职责。

1、遵守人民调解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纪律;

2、根据指派和委托主持调解矛盾纠纷;

3、及时发现、掌握、反映各类纠纷信息、社情民意和动态,并及时做好纠纷信息的报送工作;

4、在司法所的组织下,参与对本辖区人民调解员的专业培训工作;

5、检查和督促生效协议的履行、回访和归档。

6、主持调解辖区内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或承担指派的人民调解任务,指导帮助辖区内人民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及时向

所在镇街和上级部门报告倾向性、苗头性矛盾纠纷情况,做好辖区内人民调解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讲解工作。

7、每年口头调解不少于12件,并能够按照兵团统一的人民调解工作台账中的简易登记内容登记齐备;立卷调解的矛盾纠纷每年不少于8件,且调解程序、内容规范合法,文书格式符合要求、要素齐全,调解卷宗制作规范;调解成功率、履行率达到98%以上,群众满意,社会反响好。

(二)待遇

1.对于完成任务的首席人民调解员年终一次性给予500元以上的办案补贴

2.农四师司法局每年择机择时组织专门对首席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

3.对成绩突出的首席人民调解员,适时进行表彰奖励。

四、考核办法

对首席人民调解员实行季度考核制度。考核内容:人民调解工作业绩(具体内容为纠纷受理、调处情况)、遵守人民调解工作纪律以及出勤的情况。首席人民调解员的考核及日常考核由团司法所具体操作。

首席人民调解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任单位应予解聘:

(一)在履行职务中,因工作严重失职在职工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或者因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的;

篇3:仙霞镇调委会首席人民调解员制度

近些年, 她坚持学用结合, 依法参与村中各项管理工作。积极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利用党日活动集中学习法律法规知识, 并结合当前形势聘请专家教授做专题讲座, 同时借助党员远程教育这一平台让党员和村民代表及时了解到国家最新的政策法规和政治实事, 并进行学习交流, 既增进了相互的友谊, 又加深了彼此的信任和理解, 形成了创先争优、弘扬正气、抵御不良风气的浓厚氛围。

为及时了解村民的思想动态以及存在的困难等情况, 妥善处理矛盾纠纷, 切实维护程村和谐稳定, 她创新工作方法, 注意联系服务群众各项相关工作的有机结合, 实施党员联系户、党员承诺制、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并举, 调动党员、村民代表和调委会等队伍积极参与到为群众服务中来, 让广大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结合程村实际和党员自身情况, 制定了党员联系户工作职责, 并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分为9个党小组, 每个党小组下设一个组长, 每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每人负责一个楼门栋, 每月走访两次联系户, 每季度组织一次汇报统计。在党员联系户活动中, 王学芳负责的楼门栋共有12户村民, 每次走访时她热心地与村民谈心交流, 利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及时、就地调解村民矛盾纠纷, 把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关心村民疾苦, 热心解狭群众困难, 做村民的知心朋友, 防止了矛盾激化。村民朱某的丈夫陈某病故, 陈某前妻的3个儿子因财产与她发生矛盾纠纷, 经副书记王学芳多次上门调解, 最终使她们达成共识, 解决了朱某的家庭矛盾纠纷。

对于群众来说, 喊十句口号, 不如做一件实事。在走访过程中, 她根据当前村里的形势, 以“致广大村民一封信”的形式, 向村民发放关于村民自觉维护小区环境卫生的有关宣传内容。在与村民谈心交流, 不失时机地向村民宣传程村大好形势和有关规定、法律法规、反邪教知识以及健康教育等知识, 及时掌握村民的思想动态, 了解村民的想法和存在的问题等情况。村民陈某因病去世, 他的4个儿子和6个女儿因财产分配发生家庭纠纷, 王学芳白天上班没时间, 就利用晚上为他们协商调解, 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经她多次上门调解, 最终使他们达成共识, 化解了他家的矛盾纠纷。不仅如此, 每次党员联系户反映的问题汇报上来, 她都积极协调, 尽心去办, 她为40、50的村民解决就业5人, 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2人, 为困难户送去帮扶资金和帮扶物品, 不论事情大小, 只要政策允许, 她都尽心尽责地去解决。她对待每一个反映问题的村民, 面对矛盾不回避, 公平、公正地提出自己观点和意见, 努力化解矛盾纠纷, 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群众看到党员干部尽心在帮助自己, 心平了、气顺了、意见少了。

交流调解方法

在创建美丽村庄活动中, 程华欣苑小区楼顶两侧有22户露天阳台私搭乱建现象, 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环境清整的工作顺利开展, 她积极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召开会议, 分组每组3个人分别走访做违建户的思想工作, 王学芳亲自负责一户, 她白天上班, 下班后与同组人员耐心细致地向违建户解释有关创建美丽村庄活动的意义和程村相关政策, 经多次上门, 她负责的违建户最终签订了拆违协议。在这次拆违工作中, 22户违建户其中20户签订了拆违协议, 还剩2户工作做不通, 王学芳召集党员、村民代表召开会议讨论, 想办法, 分别将与两户有亲戚关系的党员、村民代表由领导带头每天轮流做两户违建户的工作, 同时她发动与违建户关系要好的朋友分别做他们的工作,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一回不行, 就去两次, 她没有硬碰硬, 而是面带微笑、和声细语耐心地做他的工作。通过谈心交流, 使违建户理解了村委会为群众搞发展谋利益的苦心和难处, 明白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也把她当成了知心干部, 最终使违建户心悦诚服地与村委会顺利签订拆违协议。

篇4:人民调解制度的研究

关键词:人民调解制度;人民调解委员会;民间纠纷一、人民调解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人民调解制度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我国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的当事人采取说服教育“规劝劝导等方式,使纠纷当事人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从而消除纠纷的一项法律制度。人民调解制度是我国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的典型代表。

人民调解制度具有如下特征:

(1)群众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是由人民群众选举产生的,并且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2)自治性。人民调解组织是建立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基础之上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同时双方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也是在当事人自愿的情况下达成的,充分体现当事人的意思自治。(3)民主性。人民调解坚持平等自愿的原则,充分体现当事人的意愿,不强行进行调解。

二、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早期,我国建立了人民调解制度。最早期的人民调解制度主要依托于各地建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来调解民间纠纷,其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息纷止诉的效果,但是在新中国早期,由于高度中央集权的公有制度并伴随“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不理性的思潮盛行,人民调解制度因为其性质与当时主流思潮相违背,出现好多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民间矛盾出现的频率和种类大大增加。因此,原来的民事法律制度越来越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于是开始寻找诉讼外的民事纠纷解决方式,值此契机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开始了改革。

2010年《人民调解法》的公布是我国政府对人民调解在解决民事纠纷中所起的作用的肯定和支持,是人民调解制度再次走向前台展示自己的机会,也是人民调解制度的复兴起点。

三、人民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上的缺陷。(1)人民调解的适用范围问题。根据我国现行人民调解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人民调解的业务范围被界定为调解“民间纠纷”。人民调解的适用范围不仅限于一般的民间纠纷,基层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受理的涉及民事权利义务争议以外的其他纠纷案件,通过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判明适宜人民调解解决的,也可由人民调解来解决。(2)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2010 年颁布的《人民调解法》较之以往的人民调解立法,赋予了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确立了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程序,理应对人民调解作用的发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调解协议仍只具有民事合同的效力,而不具有强制执行力。这样的立法缺陷,会导致当事人一方完全可以无视调解协议的效力而反悔或不按照协议履行义务,从而使得人民调解协议本身的法律效力似乎并未在实质上得到加强和保障。

(二)实践中的存在的问题。(1)人民调解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人民调解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并不高,调解能力较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2)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缺乏。人民调解经费的短缺,一直以来都是制约人民调解制度发展的瓶颈。一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经费缺乏资金保障。二是人民调解员的工作报酬没有保障。由于缺失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无形中导致人民调解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的下降。

四、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

(一)完善《人民调解法》,规范人民调解制度。人民调解不同于法院审判,调解员不是处于一个强势的裁判地位,更多是扮演者居中调和的角色,对于调解的结果没有独自决定和裁决的权利,只是促成双方达成调解。而《人民调解法》作为现行的最为完整的人民调解法律规范,是人民调解制度的法律依据和法律基础,虽然《人民调解法》还是有许多地方可以进一步的完善出台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准则來明确不同类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分工合作问题,做到一个案件由一个人民调解委员会来调解,专门性案件交由专门性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來调解。

(二)完善人民调解的组织机构设置。设立专门的人民调解庭或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专业化的纠纷,人民调解庭比起法院诉讼程序而言,能够更快更好的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并且人民调解庭可以与法官进行指导交流,进一步的提升法律方面的专业知识,吸取法院调解的工作经验。

(三)政府通过政策来促进人民调解发展。(1)政府提高人民调解的财政预算,给予更多的经济支持。由于人民调解不收取费用,人民调解委员会本身不能够盈利,直接导致人民调解员的工资福利的降低,大批人才流失,成为人民调解制度日趋衰弱的经济根源。(2)防止政府对人民调解的过度干预,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独立性。

参考文献:

[1] 赵钢.《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辨析及其程序保障》,载《法学》2011年12期。

[2] 刘加良.《论委托调解的功能》,载《中外法学》2011年5期。

篇5:论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

关键词:人民调解;调解制度;社会稳定

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在调解矛盾、化解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国家改革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法制进程逐步加快、公民诉讼意识日益增强,人民调解制度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定性

人民调解作为我国独创的法律制度,在当今社会经济文化极大发展的新时期有着不可动摇的调解基础性的地位、维持社会稳定与促进法治进程的重要作用,是保证我国和谐发展的“第一道防线”。

(一)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内涵

人民调解又称诉讼外调解,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社会公德规范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双方通过说服,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

(二)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特征

人民调解制度有着诉讼不可替代的独特特征:

第一,人民性。人民调解员是由人民群众推选信得过的热心为群众服务,有政策法律知识的人担任的,他们调解的纠纷是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第二,准司法性。人民调解是在依法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进行的司法活动,不是群众自发的活动。人民调解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帮助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并且接受司法行政部门和人民法院的指导与监督。

第三,先期介入性。人民调解适用于纠纷产生的初期,其先期介入的特殊方式能够有效预防纠纷升级,把矛盾和纠纷消灭在萌芽阶段。

二、目前我国人民调解制度存在的缺陷

随着人民法治意识的增强,诉讼案件在不断的增加,但人民调解的案件却在下降,其主要的缺陷有:

(一)人民调解协议的约束力、执行力较弱

人民调解協议的性质和效力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关于调解协议的效力问题,法律规定对当事人执行调解协议的规定属任意性规范,一旦一方当事人反悔起诉到法院,法院通常也不予考虑调解协议,调解协议甚至不具有普通契约的效力。因此除了即时履行的协议外,凡涉及重要利益和长期履行的纠纷处理,当事人宁可通过诉讼解决,以避免调解不成的尴尬和达成协议后遭遇反悔的风险。

(二)调解的工作过程及方法存在问题

人民调解的工作过程和方法本身存在许多缺陷,削弱了这一制度的效用充分发挥。比如,调解人员与当事人往往居住在同一社区,容易受到各种利害关系的影响,难于保持中立性;人民调解在实践中存在的这些缺陷,往往导致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公平、适当和及时保护,从而造成调解工作的被动和无效。

(三)立法滞后

人民调解现有法律规定实际操作性不强,如调解程序具有明显随意性、调解员如何保持中立以及调解协议的内容和形式等。调解程序不公开和不规范,当事人无法获得程序性保障。各种法律、法规、规章之间不统一,人民调解的组织架构、调解协议效力等基本上由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调整,而这些恰恰使人民调解在性质和法律地位等根本问题上与上位法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从而导致人民调解发展的不确定和不规范。

三、完善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建议

为了使人民调解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针对以上缺陷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不断完善人民调解制度的组织建设

基层人民调解具有利民便捷、低耗性、地域性等特点,其基础地位必须夯实。具体要求是:第一,根据《人民调解制度》中规定,夯实农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的实力;第二,人民调解委员会可由委员3人以上组成,实行主任负责制;第三,基层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建设,派出专门人员经常到基层去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制度的宣传工作,对农村人民调解加强财政支持。

(二)不断完善人民调解员的综合素质

不断完善人民调解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要求人民调解员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为人公正,能联系群众,有威信民望,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发展变化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具体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定期例会学习、分析案例等多种方式,加强对调解人员的岗前培训,提高其法律政策水平、文化水平和调解工作技能。

(三)不断提升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

强化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是保障调解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在赋予人民调解协议书的执行力问题上,可以借鉴仲裁制度中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凭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人民调解协议书,请求法院出具调解书,而法院调解书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具有给付内容的法院调解书具有强制执行力,也可以直接以法院的审核确认书来赋予人民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

人民调解制度关系到国家法治化建设的进程。我们必须不断总结和反思,吸取国外已经制定、颁布的调解法的做法和我国各地在人民调解工作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完善人民调解制度,通过立法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律地位、调解原则和程序、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将其建立成一个完善的、独立的、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龙腾,彭丽.正确认识人民调解制度在新时期的地位和作用[J].法制和社会,2012,(7).

[2]李炜冰,社会工作: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有效选择[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7).

[3]孙青平,吴传毅.人民调解制度的现实困境及完善[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1,(6).

[4]于丽娜.浅谈人民调解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2,(2).

[5]王恒勤.人民调解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11.

作者简介:

黄蕊(1988.11~),女,河北唐山人辽宁大学法学院在读研究生。

篇6:我国人民调解制度改良刍议

关键词:人民调解制度;人民调解员;改良

一、我国人民调解制度概述

人民调解是我国协调社会纠纷、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一种法律制度,它是我国法律规定的法定形式,是一种有效的制度,作为一种历史悠久有着良好的组织基础和社会基础的纠纷解决机制,人民调解应当承担起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主要角色。《民事诉讼法》第16条对人民调解解决方式做出了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指导下,调解民间纠纷的的群众性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根据自愿的原则进行调解。当事人对人民调解达成的协议应当履行;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反悔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如有违背法律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纠正。”

我国人民调解制度具有人民性、民主性、自治性,始终坚持平等自愿、当事人地位平等、合法合理等原则,人民调解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以法律为根据,以事实为准绳,接受社会公众、政府、司法机关的监督,做到公平、公正。通过人民调解制度解决人民之间的矛盾,消除误会,平衡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二、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现实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人民调解的现状主要体现在城市和农村两大方面。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社会因素,诸如经济、政治、文化或生活背景等都致使人民调解在这两块呈现着不同的情况。

1.城市的人民调解制度现实存在的问题

⑴城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存在着不合理,法律对调解人员的要求较低。根据我国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规定》的规定:“担任人民调解员的条件是:为人公正,联系群众,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具有一定法律、政策、文化水平。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法律对于人民调解员要求过低不利于调解工作的顺利进行,难以保证调解的质量,阻碍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

⑵人民调解委员会缺乏资金运转,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社区调解机构工作场地环境差,工作设施落后。在我国,城市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资金来源不稳定,还没有形成专项资金,政府只是进行一些补贴,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缺乏资金支持,这也造成了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人浮于事,目前这个问题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沿海地区也有,调解委员会缺乏资金得不到有效的运转,工作人员只好从事其它工作,这样就导致调解委员会形同虚设。

⑶人民调解组织地位不高,人民调解协议效力低,相对于法院判决书差距过大。这也造成了人民尽管达成了调解协议但毁约而向法院起诉,这就意味着人民调解协议已经失去了效力,人民调解协议在人们眼中只是一张纸,而当他们不信赖这张纸时就转向诉讼,协议只不过是暂时的妥协,最终要通过判决来裁决。尽管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确认了调解协议属于民事合同,但是这种确认并不能起到实质作用。这种民事合同况且不是一般的合同,它是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达成的,然而仅仅确认其民事合同的效力而没有其他强化措施,这是对纠纷解决社会成果的浪费,是对社会资源挥霍。

⑷人民调解委员会机构设置机关不合理,存在着多个可以设置调解机构的组织或单位。根据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通过以下形式设立:①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②乡镇、街道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⑶企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⑷根据需要设立的区域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这样看来,可以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或单位便显得庞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常常是基层自治组织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其他的组织根本没有产生多大作用,况且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过多会导致司法行政部门难以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这样也就难以保证调解的质量。

⑸现今,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地位还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根据法律规定,我国的人民法院有权对人民调解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可是怎样指导和监督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在现实中,法院的确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进行了一些指导,但是法院的指导工作仅仅是一些例如邀请人民调解员旁听、共同参加审理的类似指导工作,没有更好的体现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性质。另外,人民调解委员会还缺乏必要的监督,这样就容易滋生腐败,会导致调解的不公平,当事人利益受到损害。

2.农村的人民调解制度现实存在的问题

⑴农村纠纷的多样性与调解制度的设置不符合。主要体现在传统的调解只能解决农民与农民之间的纠纷,可是农民与农村经济组织、农村经济组织之间的纠纷人民调解却无法有效地解决,有些纠纷甚至跨地区、跨行业,人民调解便显得无能为力。再者,人民调解解决的为例如婚姻纠纷、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等人际关系之间的纠纷,可是新型的纠纷例如计划生育、合同纠纷、选举贿赂案纠纷、养老保险纠纷等就不能很好的解决。

⑵农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置覆盖面小。在城市基本上社区居委会都设有人民调解处,可是在农村大部分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和地方财政等种种原因,使得这些地方没有开设这样的机构,这也是农村发生一些小的纠纷为什么直接去法院起诉或者自行处理的原因。可想而知,覆盖面积这么少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不可能切实协调解决好广大农村中的民众邻里纠纷的。

⑶农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缺乏资金支持。在农村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资金严重短缺,调解人员的待遇与城市的调解员差距太大。根据《人民调解若干工作规定》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调解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调解员的补贴经费,由村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解决,而司法机关则通过同级人民政府的支持,解决人民调解的指导和表彰经费,但事实上,在农村乡镇人民政府根本没有运用资金去支持人民调解的工作,使得广大农村地区的人民调解员不能有效地化解纠纷。

⑷在农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与法院联系甚少。《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基层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构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司法助理员负责,这就阐述了人民调解委员会与法院的关系,可是在农村人民法院根本与调解委员会没有太大的联系,一般是与政府进行联系,也就是乡镇人民政府的司法助理员对调解工作进行指导,法院很少甚至没有履行指导的职责。

三、我国人民调解制度改良具体措施

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现代的人民调解制度相比传统而言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改良。针对人民调解制度现实存在的问题,下面笔者将着重提出以下几点制度改良的建议:

1.加强调解人员队伍建设,提高调解人员队伍专业素质,根据《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人民调解员是经群众选举或者聘任而产生的,因此要严格人民调解员准入制度,只有受过专业的调解教育或者具有法律从事经验的人员例如律师、法官等,或者长期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具有丰富的调解经验的人才能担任人民调解员。另外,对人民调解员应当进行的一些相应的培训,对人民调解员可进行定期的考试、职称评定,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挑选专业素质高的人进入调解机构,从而保证调解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可以更好的解决纠纷,保证公平公正。

2.应该要加强人民调解的宣传,提高“调解”在人们心目的意识度,争取调解在诉讼之前解决纠纷。法院在立案之前应该向当事人说明调解,询问当事人是否进行调解,鼓励他们选择调解解决纠纷。各种新闻媒介要加强对人民调解的宣传,广播一些调解成功的案件,提高人们对于调解的信任度。此外政府也要加强人民调解的宣传,当发生纠纷时,利用调解来解决矛盾,避免摩擦甚至是暴力事件。

3.我国司法机构应该赋予人民调解协议一定的执行力。尽管国家法律规定人民调解协议属于民事合同,这样的协议根本不具有任何强制执行力,当事人可随时违约转入诉讼程序,使调解协议不具有公信力,公民的信任度下降。为此,笔者认为最高院应该制定相关的规定,如书面调解协议经法院确认登记或者公证机构公证之后即具有确定力,一方当事人如反悔,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凭借该协议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强制执行,但是法院应当对人民调解协议进行审核,审查该协议是否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是否违背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否违背公序良俗原则。

4.扩大人民调解的主体范围、纠纷范围、允许多种类型调解组织的发展。传统的人民调解主要是解决公民之间的纠纷,现代的人民调解可以尝试将主体范围扩展到公民与法人之间、法人之间;与此同时,也可以扩大人民调解的纠纷范围,尽量将调解延伸到其他未知的领域,例如:知识产权、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等新型领域,扩宽人民调解组织涉及领域和作用范围。

5.对人民调解工作应提供财政补贴,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保障调解工作的顺利进行。政府可以按照调解组织调解的成功的案例的工作经费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予以支持,核拨资金,必要时可设立专项资金,给予调解工作物质保障。通过对调解组织的资金支持可以提高调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更好的帮助当事人解决纠纷。

6.立法部门应当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结合我国的国情,总结人民调解的历史经验教训,我国的人民调解法还与其他部门法存在着冲突,法条之间出现了矛盾,这就需要我们修改其中的不合理之处。同时可以借鉴国外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ADR制度),创新人民调解法律制度。

7.要明确政府和人民法院的业务指导职能,对人民调解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法院要积极融入到调解工作中去,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要将调解作为诉讼的一个前置制度,告知当事人是否需要调解,做好协商工作。

四、结语

鉴于人民调解制度在我国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和考验,改良之路势在必行。

只有在立足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社会形态的不断变化,不断完善人民调解制度,从人员管理、经费运转、立法建设等方面对我国人民调解制度进行改良,对在历史的长河中吸取经验教训,弥补不足;同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ADR制度,在我国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民调解制度,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晓红:构建中国本土化ADR制度的思考[J].河北法学.2007.02.

[2]李年终:论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以“诉调对接”为视角[J].时代法学.2007.12.

[3]高翔:人民调解机制的现状调查与制度改进[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8.02.

[4]宗玲:论人民调解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J].前沿.2009.04.

[5]徐冉:论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现状及完善[J].经营管理者.2009.12.

[6]张会永:论人民调解的发展现状及其制度完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09.

上一篇:论制度反腐下一篇:箫声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