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摘帽工作总结

2024-05-07

煤矿摘帽工作总结(通用6篇)

篇1:煤矿摘帽工作总结

贵州省煤矿事故摘帽工作方案

近年来,我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连续7年实现了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特别是2011年,全省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总量降幅明显。但多年来,我省煤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长期居全国第一,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也给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12‟8号)精神,围绕提速转型、加快发展,全面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用两年时间摘掉全省煤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全国第一的帽子(以下简称“摘帽”),促进安全生产与全省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刻认识“摘帽”工作对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意义。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摘帽”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突出重点,深入扎实开展煤矿“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深化煤矿瓦斯、水害专项整治,全面排查各类隐患,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强煤矿安全人才和监管监察队伍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严格行政许可、严格监管、严格执法,严肃查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确保2013年“摘帽”任务顺利完成。

二、工作目标

有效遏制全省煤矿重特大事故,一般事故大幅度下降,2012年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200人以内,2013年摘掉煤矿事故全国第一的帽子。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严格落实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和地方行政首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按照“打非法、查违章、治隐患、建标准、强责任”的要求,狠抓政府监管责任落实。市、县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定期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处理安全生产重点难点问题。

2、各产煤县(市、区、特区)、乡(镇)政府要选配熟悉煤矿安全生产的分管领导,配齐配强县、乡两级政府煤矿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并严格执行煤矿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认真落实对辖区内所有生产、新建、技改和整合煤矿的安全生产包保责任。

3、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和目标考核制度,对省政府下达给各市、自治州的2012年度煤矿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见附表1)及兼并重组、瓦斯抽采、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机械化、矿山应急救援等任务进行再分解,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和任务责任书,明确职责和考核内容,切实抓好督促落实。

4、认真组织开展煤矿“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4月17日召开的全国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

电视电话会议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2‟10号)精神,成立“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各级政府牵头,部门协作,联合执法,完善各项工作措施,强化责任落实,切实组织开展好本地区煤矿“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坚决治理纠正违法、违规及违章行为。

(二)强化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职责。

5、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全面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对煤矿的行业管理和指导职责。煤矿安全监管监察系统、煤炭行业管理系统内部要按照自身职责和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层层签订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和责任书。

6、强化煤矿安全检查综合执法。各级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监管、煤炭行业管理、国土资源、公安、工商、电力监管等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联合执法,实施综合治理。

7、加强驻矿安全监管员的队伍建设和管理。严格按照《贵州省地方煤矿驻矿安全监管人员管理办法》(黔府办发„2011‟100号)的要求,逐矿派驻安全监管员,并全面加强地方煤矿驻矿安全监管员队伍培训和建设,严格督促驻矿安全监管员切实履行监管职责,确保煤矿安全监管第一道防线切实发挥实效。

8、推进安全监管监察信息系统建设。在“金安”工程一期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全省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基础数据和业务资源数据库,建设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信息共享支撑平台,提升重大危险源监控、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事故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等能力。

(三)认真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9、严格执行国家及省颁布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与技术标准。各煤矿企业必须依法依规切实保障煤矿安全投入;依法取得相关证照,依法依规从事生产经营建设活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制度和责任体系,并确保落实到位;认真开展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在进一步完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及人员定位系统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井下紧急避险系统,2012年年底前全省所有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全部建设完成紧急避险硐室,2013年全面完成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国有煤矿要加快建设示范矿井,率先实现瓦斯治理“零超限、零爆炸、零突出”目标,国有煤矿2012年煤炭百万吨死亡率要控制在0.5以内,2013年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在2012年的基础上有较大幅度下降。

(四)加大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

10、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省能源局等有关部门要结合我省实际,适时制定全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总体规划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积极稳妥推进小煤矿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减少资源浪费大、安全保障能力低的煤矿数量,2012年淘汰落后产能煤矿150个,2013年淘汰落后产能煤矿100个。

11、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对查出存在违法、违规及违章行为的煤矿企业,要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或拒不执行监管指令的,坚决依法予以关闭;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煤矿,经调查认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一律依法实施关闭,并按有关规定上限进行处罚。

(五)着力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基础

12、把好准入关。严格按规定实施煤矿行政许可审查和验收工作,“十二五”期间,停止核准新建30万吨/年以下的高瓦斯矿井、45万

吨/年以下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项目,已批在建的同类矿井项目,其矿井开采方案初步设计、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要重新审查,进一步完善瓦斯、水害防治措施。

13、建立健全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通知》(安委办„2012‟1号)精神,充分运用科技和信息手段,建立健全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强化监测监控、预警预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严格执行重大安全隐患治理逐级挂牌督办和公告制度,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对挂牌督办的重大安全隐患治理情况进行及时跟踪、督促整改,确保监控、整改、防范等措施落实到位。

14、深入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2012年,全省所有生产矿井必须达到省三级以上标准,国有煤矿及煤与瓦斯突出、水害严重的矿井必须达到省二级及以上标准,省一、二级达标矿井数要分别达到19个和103个,2013年省一、二级达标矿井数分别达到25个和134个。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将工作任务按年度分解到各市、自治州,各级质量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督促检查,推广先进典型,严格验收把关。

15、推进煤矿机械化。省能源局要抓紧制定实施推进煤矿机械化工作方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等措施,鼓励和引导煤矿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大力推行机械化改造,不断提高煤矿机械化程度。到2012年底,全省小型煤矿采煤机械化和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37%和70%以上。到2013年底,全省小型煤矿采煤机械化和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43.3%和73%以上。

16、深化瓦斯治理。省能源局要全面组织开展我省的煤矿企业瓦

斯防治能力评估工作。继续开展瓦斯防治专项整治,充分调动技术专家等社会力量,与执法检查有机结合,对煤矿做到“既看病、又开方、还治病”,并帮助煤矿企业做好瓦斯治理长远发展规划,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隐患排除、综合利用”的瓦斯治理工作体系。按照全国煤矿瓦斯防治现场会和全省煤矿瓦斯防治现场会议部署,在突出矿区和重点煤矿企业实施示范矿井建设工程。严格执行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在煤与瓦斯突出矿区,根据煤层赋存情况强制推行开采保护层和卸压抽放的区域防突措施,有效防止瓦斯事故发生。建立健全瓦斯抽采管网计量装置,实现瓦斯抽采自动计量和实时监控。制定实施煤矿瓦斯抽采及利用优惠政策,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要及时分解下达瓦斯抽采利用指标,确保完成2012年瓦斯抽采任务,力争实现目标突破,2013年力争完成瓦斯抽采量20亿m。

17、加强水害防治。煤矿企业必须认真开展矿井水文地质调查,探清矿井及周边范围内老空、老窑积水、岩溶水等分布情况及积水标高、水量、范围等,完善相关水文地质资料,健全防治水队伍,配齐用好专用探放水设备,建立并实施好煤矿水害隐患排查治理、探放水班报日审等制度,严格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的各项要求实施监控,及时发现并排除水害隐患,大力开展防治水工作;对受地表水(含河流、湖泊、水库等)、地下溶洞、含水层等因素影响的季节性煤矿,严格实施雨季期间停产停建和撤人断电措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推广千米雷达水文地质勘探等先进实用技术,着力解决煤矿老空、老窑水和岩溶水透水等难题。

(六)加强安全人才和监管监察队伍建设。

18、加大安全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鼓励支持省内煤炭类高等院校以及各类高职院校、中职院校、职业中专学校及煤矿企业技工学校

3采取校企办学、对口单招、订单式培养等方式,切实扩大煤矿各类人才的招生培养规模。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帮助煤矿企业搭建人才引进平台,积极帮扶煤矿引进煤炭相关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帮助煤矿企业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

19、组织实施好“万名煤矿总工程师安全培训工程”。通过培训促进煤矿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扎实提升以煤矿总工程师为核心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煤矿安全技术管理水平,到2013年底,确保全省所有煤矿总工程师轮训一遍。

20、提高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水平。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监管监察人员培训制度,强化在岗监管监察人员业务能力培训。积极引进德才兼备的煤炭专业人才,充实煤矿安全监管队伍,并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的能力评价体系,对不适合或不胜任岗位要求的人员适时进行调整,切实提高监管人员业务水平。认真组织好干部挂职锻炼交流工作。强化作风教育,切实转变作风,努力做到“六个实”(即工作踏实、作风扎实、检查务实、基础打实、责任落实、成效求实),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文明执法。加大对安全监管部门的财政支持,强化安全监管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改善装备和条件。建立地方后备干部任职之前到安监部门工作锻炼制度,加强安全监管领导力量。建立安全监管监察激励机制,对在工作岗位上成绩突出、德才兼备的干部和监管人员重点培养,优先提拔重用。完善安全监管监察绩效目标考核制度,对成绩优异、做出突出贡献的监管人员进行奖励,切实提高安全监管人员工作积极性。

(七)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21、加快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基地建设。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要进行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规划,将矿山抢险救灾排水基地

作为示范项目重点建设,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市、自治州。加强和推进煤矿救护队建设,规模30万吨/年及以上的煤矿必须组建专职救护队,规模30万吨/年的煤矿未组建专职救护队的,必须组建兼职救护队,并在2012年完成兼职救护队的组建和培训工作,煤矿兼职救护队人数不得少于12人,并配备有符合要求的技术装备。将矿山救护队建设纳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和安全生产许可证验收的前置条件,未按规定建立专职救护队或兼职救护队的,不予受理其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和安全生产许可证验收申请。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和基础条件,加快建设应急平台,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或管理中心,切实做到人员、装备和经费落实。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完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及时发布安全生产预警信息。

(八)严肃事故查处。

22、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要求,严肃认真做好事故调查工作,进一步加大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对发生事故的煤矿和相关责任人员要依法依规从重处罚,注重汲取事故教训,防治同类事故再次发生,用事故教训推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和各有关企业要按照本工作方案,结合各自工作职责(见附表2),制定部署落实工作方案的具体措施,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省安委办和省有关部门将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规定、措施执行落实到位。

篇2:煤矿摘帽工作总结

2014年以来,我乡按照县委、县政府有关扶贫开发政策精神,在县扶贫办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目标,坚持以整村推进、产业扶持、农村危房改造、教育培训、结对帮扶、基础设施等扶贫项目为重点,整合力量、整合资源,完善措施、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了我乡扶贫开发工作为民服务的能力。

我乡现有1.83万人,15个村(社区)87个村民小组,其中:一类贫困村2个,二类贫困村2个(十二五规划村),现有贫困人口1000户3645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936元)。按照我县确定的扶贫攻坚工作“减贫摘帽”计划,今年,我乡减贫摘帽计划完成减贫人口1100人,实际减贫人口1132人,共294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较2013年增长14%上。

一、主要工作措施

1、精心组织领导,建立“三个机制”。一是建立领导责任机制,乡党委成立了“减贫摘帽”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确定乡党委书记为“减贫摘帽”的第一责任人;二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乡党委把实施情况纳入了各部门和乡党建目标考核内容,对帮扶效果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效果差的单位和领导予以通报批评;三是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减贫摘帽”办公室设立了帮扶档案,实行全程跟踪、动态管理,一月一抽查,半年一督查,年终全面检查考核。

2、结成帮扶对子,做到“三个落实”。一是帮扶对象落实。乡党委明确规定,乡党委及相关部门和各个贫困村、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二是帮扶时间落实。每月一次到帮扶村了解情况,与帮扶户交心谈心,给予指导和帮助。三是帮扶措施落实。每个帮扶人要为帮扶对象落实一项切实可行的增收项目。

3、因地制宜帮扶,推行“三个着力”。一是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从解决贫困户住房难、行路难、吃水难、灌溉难等方面入手,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发展环境。二是着力拓展致富门路。着重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上进行指导和服务;对经济发展缓慢村,指导选择发展突破口。对尚有劳动能力、没有致富门路的对象户,向其提供1至2项农业实用技术和种养增收项目,扶持带动致富;对鳏寡孤独、丧失劳动能力,难以脱贫的对象户,着重在资金和实物上帮扶。三是着力提高综合素质。采取技术培训、骨干帮带等多种形式和途径,让50岁以下的村民普遍掌握1至2门新型实用技术,培养“田秀才”、“土专家”。

4、建立统计台账,规范立卷建档。我乡把开展农村贫困人口识别工作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性工作,作为我乡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开发的基本前提,作为加快我乡贫困村经济发展、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构建和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二、工作完成情况 “减贫摘帽”工作进行以来,我乡因地制宜,根据农户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帮扶计划,实施帮扶项目,使减贫农户能脱贫脱贫1132人共294户,使“减贫摘帽”工作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1、建设基础设施,为“减贫摘帽”创造条件。截止目前,投入资金71.05万元硬化了多条通组路,总长4100米,投入资金1279万元修建XX至XX、XX至XX、XX村委会至XX公路,总长19.1千米。投入资金76万元在XX村、XX村、XX建设沼气共160口。投入资金25.68万元在XX村建设50立方米蓄水池1口,管道3.5千米。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发展产业项目,让“减贫摘帽”实实在在地进行。截止目前,投入资金260万元新建XX茶园2000亩,投入资金2000万元培育马尾松、栎类、竹经济林苗2000亩,利用村级集体发展基金10万元在XX发展葡萄50亩,发动XX村民种植甘蔗200亩,引进大户4户在XXC村规划集中种植烤烟400亩,整合资金30万元以“协会+农户”的形式在XX发展大棚蔬菜650亩。目前,XX水库工程和XX电站工程正在实施建设中,前景美好,值得期待。产业的发展及工程项目的建设,让我乡“减贫摘帽”实实在在地进行,真真实实地出效果。

3、实施结对帮扶,使“减贫摘帽”落到实处。通过前期的进村入户调查,确定了全乡1132人的“减贫摘帽”任务,并通过“654321”方案进行了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扶。截止目前,乡政府帮扶人员63人,帮扶了113户,帮扶人口461人,每户现金300元,帮扶资金共33900元。县纪委、县住建局、县档案局、县文联和县志办5个县直部门帮扶到位,措施有力,效果明显。县纪委到乡帮扶26人,帮扶了82户,帮扶人口326人,每户现金500元,大米50斤,帮扶资金共41000元,帮扶物资大米4100斤,菜油50桶;县住建局到乡帮扶32人,帮扶了57户,帮扶人口205人,每户现金300元,帮扶资金共66800元,其中精准扶贫资金16800元,解决XX等村办公经费50000元。县档案局到乡帮扶12人,帮扶了26户,帮扶人口79人,每户现金200元(其中计生户300元),帮扶资金共5200元,同时为XX村购买一台价值5000元的旋耕机;县文联到乡帮扶4人,帮扶了10户,帮扶人口37人,每户现金300元,帮扶自己共3000元,同时为XX村购买核桃苗若干;县志办到乡帮扶2人,帮扶了6户,帮扶人口24人,每户现金300元,帮扶资金共1800元。各单位帮扶人员共139人,共帮扶了294户,帮扶人口共1132人,结对帮扶资金共101700元,大米4100斤,菜油50桶,旋耕机1台,核桃苗若干。

4、建设农村新风貌,巩固“减贫摘帽”发展成果。截止目前,在5个村建设完成5个村级活动场所,尤其以XX老年大学(农村幸福院)最为典型;投入资金342.49万元在全乡改造农村危房305户;投入资金39万元在XX村XX实施房屋改造60余户,打造美丽小康寨;投入资金48万元对XX公路沿线房屋实施立面改造,打造别具一格的小康房。新风貌,新农村,是我乡“减贫摘帽”工作成果的有力验证。

三、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由于我乡地势平坦,较合适发展农业产业,多渠道的提高农民收入。但有的村基础设施差,经济来源单一,农村经济结构较为单一,项目资金财政投入相对有限。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自给自足也完全不符合当前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经济收入模式,提升农户的生产生活水平。建议对贫困山区扶贫的重点仍然放在环境改善、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上。在项目上给予重点倾斜,在资金上给予特别扶持,尤其在交通、产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给予倾斜。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篇3:煤矿摘帽工作总结

一、禄劝县基本情况

禄劝县国土面积4233平方公里, 2011年1月转龙镇、乌蒙、雪山3个乡镇划归“两区”托管后, 下辖13个乡镇 (街道) 、160个村 (居) 委会、2209个村民小组, 总人口42万多, 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4%, 是昆明市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 素有“三水一江之地, 彝歌苗舞之乡”的美誉。全县山区、高寒山区占总面积的98%, 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占33.2%。同时, 禄劝县又是一个革命老区县, 是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点扶持县和全省88个贫困县之一。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696户32865人, 其中:列为省级贫困乡2个, 贫困村20个, 贫困户2059户7309人。

二、具体做法和成效

今年以来, 禄劝县委、县人民政府按照中央、省、市委的决策部署, 围绕“年内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提高到3500元以上, 实现2个省级贫困乡、20个省级贫困村脱贫出列, 9696户32865名贫困人口脱贫, 完成51个重点村易地扶贫搬迁和71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房建设任务, 实现包括水、路、房、产 (产业) 等的具体任务和目标, 提出了要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的考核指标要求, 围绕开展‘六个一批’、‘十大工程’的脱贫思路, 组织实施‘三个百日会战’”等, 全力推进脱贫摘帽各项工作。

(一) 建立组织领导机制, 构建责任落实体系

建立了县委、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抓总, 分管领导抓块, 县级领导挂乡包村, 乡镇 (街道) 负主体主责, 职能部门包村帮扶, 机关干部结对帮户, 制定出台“挂包帮”工作职责四项规定, 全面落实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责任。多措并举开展“百千万工程” (百名科级干部挂百村、千名机关干部下基层、万名共产党员进农家) 、“六个百家” (进百家门、吃百家饭、结百家情、解百家难、励百家志、圆百家梦) 和“双学双争” (学马鹿塘精神争做自立模范、学身边典型争当扶贫先锋) 活动, 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群众脱贫摘帽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 精准识别, 找准“病”根, 对“症”施策

以“三个百日会战”统筹安排, 全面落实“六个一批”脱贫计划, 组织开展3轮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 逐村逐户开展精准扶贫摸底排查, 找准致贫原因、家庭现状和脱贫需求。对符合贫困户条件的该补录的补录, 对不符合条件的该剔除的剔除, 最终确定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9696户32865人。建立县、乡两级精准扶贫信息系统, 因乡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

(三) 着眼长远发展目标, 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房、路、水、业”基础设施建设之要, 搭建长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之平台。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自加压力, 将人均纯收入脱贫标准线从2800元提高到3500元, 逐户拟定产业增收计划, 整合涉农财政资金9196万元, 按人均2500元标准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整合880万元支持贫困乡、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 扶持发展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结合实际, 通过政府适当补助等措施大力推进中药材、核桃、马铃薯、青花椒等的农产品种植;完成总投资50337万元, 启动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村饮水等工程, 至9月底, 完成进度达80%以上。

(四) 公共服务齐上阵, 全策全力助脱贫

教育脱贫方面:投资4934万元, 启动10所幼儿园建设;协调对接驻昆高校, 完成2016年免费师范生培养定向禄劝招生40人;全面落实贫困生资助补助政策, 建立5310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读学生档案, 全县3618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434名普通高中贫困学生、272名职业高中贫困学生享受贫困生资助补助政策。医疗救助方面:对因病致贫的1483户1605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进行免费健康体检, 建立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大病救助保障线,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社会兜底保障方面:按照“输出一人, 致富一家, 带动一方”的思路, 转移劳动力就业6170人。积极推进农村低保线、扶贫标准线“两线合一”, 将符合低保标准、难以通过“六个一批”实现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4798户15295人纳入低保, 实现“应保尽保”。社会结对帮扶方面:对接中央、省、市28家单位、企业, 对口帮扶贫困乡、贫困村, 计划安排帮扶资金65806万元, 到位资金41171万元, 重点帮助解决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农特产品深加工、中药材、养殖业等。

三、金融在脱贫摘帽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云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云南省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以及省、市、县有关脱贫摘帽工作要求, 禄劝县金融机构积极响应, 主动作为, 参与到脱贫攻坚的浪潮中, 由人民银行牵头起草政府印发了《禄劝县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禄劝县金融精准扶贫行动方案》等文件, 3次召集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会议传达学习文件精神, 提出要求, 实施“六个专项行动计划”, 全力支持禄劝县脱贫摘帽工作。

(一) 建立金融精准扶贫信贷监测制度

加强与金融机构、扶贫办、财政、发改等部门和各乡 (镇) 的协调沟通, 强化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扶贫信贷资金使用、基础金融服务的监测, 建立金融精准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 精准对接特色产业发展, 精准对接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精准对接异地扶贫搬迁等金融精准扶贫动态统计监测制度。及时掌握项目推进、资金使用情况, 充分发挥金融统计信息的支持决策作用。

(二) 异地扶贫搬迁扎实推进

2015年9月, 禄劝农发行8亿异地扶贫搬迁贷款审批通过, 首笔4亿元贷款于10月放出, 该项贷款管理采取由政府成立禄劝县裕农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运作, 工作人员由政府办、发改局、建设局、扶贫办、农办等抽调人员组成, 负责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鉴定, 审查是否符合建房条件等, 并将拟建房名册提供给农发行和农村信用社。在农发行开设专门帐户, 由农发行与裕农公司签订贷款合同, 裕农公司委托农村信用社各基层社对搬迁 (含拆除重建) 贫困户发放贷款, 与农信社签定合作协议, 明确职责要求。全面实施51个重点村2699户易地扶贫搬迁和71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房建设。截至9月底, 4亿元易地搬迁扶贫贷款全部发放到建房贫困户。其中:3500万元贷款用于解决土地平整、通水、通电等基础设施;按户均4至6万元贷款标准为776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36500万元, 建档立卡贫困建房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的80%, 申请农户获贷率达97%, 贷款期限25年, 利率执行基准利率, 实行3年过度期, 过度期间免收利息。同时, 政府对建房户按每户5.2万元给予补助, 截止9月底, 建房户主体框架完成率达80%。目前, 农发行正在对接相关部门抓紧后期项目立项、评估工作, 启动下一阶段4亿元扶贫搬迁贷款的发放程序。

(三) 农村居住条件大幅度提升

从政府层面建立了“小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宜居农房建设风险补偿基金”1500万元, 为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农村危房改造贷款和农村宜居住房贷款提供风险补偿保证。目前, 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包括农村宜居农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美丽乡村建设贷款等2233户11063万元, 农村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

(四) 小微企业发展动力增强

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大力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中药材、花卉、农特产品以及养殖业等发展。以“公司+基地+农户”为经营模式的昆明云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禄劝鑫得利商行、云南山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给予年均5500万元的贷款授信支持;对“三七”种植大户昆明康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百生三七种植有限公司累计贷款3000万元, 扶持400余户农户种植三七;农村信用社与县妇联合作, 累计发放27户270万元贷款支持“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邮政储蓄银行连续4年与劳动就业局合作, 累计发放下岗再就业贷款2000余户11, 000万元, 支持下岗再就业工程;村镇银行重点扶持大棚花卉、中药材、水果种植等特色产业发展。

(五) 充分发挥支农再贷款支持带动作用

10年来, 人民银行累计向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再贷款168, 300万元, 有力地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 实行贫困地区再下降1个百分点的利率政策。通过支持扩大农村信用社信贷资来源支持禄劝“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 对农户贷款实行不高于支付支农再贷款利率上调3个百分点的要求, 建立管理台帐, 人民银行进行跟踪检查, 确保支农再贷款真正用于支农得到落实, 小微企业、农户融资成本大大降低。

(六) 禄劝支行挂钩帮扶进展顺利

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挂包帮, 转走访”工作安排, 禄劝支行挂钩云龙乡联合村委会。联合村委会属于水库水源保护区, 不能栽种如玉米等高杆农作物, 不能大规模养殖, 只能种植马铃薯、蔬菜等, 农民经济来源主要靠政府各项补贴。23名人民银行干部接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119人, 其中:联合村30户, 拥箐村8户。干部职工利用周末、节假日时间, 购买慰问品, 一对一深入农户家中进行模底调查, 帮助农户出主意、想办法, 建立贫困户信息档案, 先后投入资金10余万元, 动员贫困户结合实际发展生产、种植养殖, 增加收入。共有34户新建住房, 分别获得4~6万元不等的扶贫建房贷款, 大部分房屋已封顶, 正进行内部粉刷, 有望11月末全部完工。

篇4:煤矿摘帽工作总结

一、强化担当,高位推进,扛起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的政治责任

作为广西首批8个脱贫摘帽县之一,陆川县6.3万贫困人口脱贫、32个贫困村出列的任务,分别排在8个脱贫摘帽县的第一位和第二位。为强势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形成一线合力攻坚局面,陆川县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县四家班子领导既挂帅又出征,县委书记、县长担任组长和总指挥长,指挥部内设由县处级领导担任组长的9个专责小组,并实行定岗定责,通过全县 67个贫困村派驻脱贫攻坚工作队全覆盖、县级领导带队包村脱贫全覆盖、县(镇)直部门参与精准脱贫全覆盖、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全覆盖“四个全覆盖”,实现贫困村发展、贫困户增收,做到群众不脱贫、部门不脱责、干部不脱钩。先后召开县四家班子会、县党政联席会、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和全县精准脱贫攻坚动员会、培训会、推进会23次,并且多次进村入户进行现场办公,逢会必为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加温鼓劲。县镇村层层签订《脱贫摘帽承诺书》,落实了横到边、纵到底的责任制。坚持领导在一线指挥、情况问题在一线掌握、脱贫措施在一线推进、督查问效在一线进行、用人导向在一线树立的一线工作方法,扎实推进脱贫摘帽攻坚工作,为确保高质量完成6.3万贫困人口脱贫、32个贫困村出列、陆川县脱贫摘帽的攻坚目标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二、精心部署,压实责任,为脱贫摘帽攻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以“五挂作战”压实帮扶干部责任

为整合资源力量,构建上下联动、干部联手精准帮扶的工作格局,陆川县实施“五挂作战”精准帮扶活动,压实扶贫攻坚责任。一是挂职作战。在全县14个镇、154个行政村成立脱贫摘帽攻坚队和攻坚分队,挂点联系的县四家班子领导和县直部门领导担任队长、分队长,落实定点帮扶责任,强化一线指挥带动力量。二是挂图作战。在县、镇、村设置《精准扶贫作战图》,列出结对对象、服务承诺及服务措施,明确服务谁、由谁服务、怎么服务,并每月公布1次服务进度情况,形成赶、学、比、超的帮扶氛围。全县6601名干部与19889户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实现帮扶全覆盖。三是挂牌作战。按照“653”帮扶标准,处级干部每人联系帮扶6户,科级干部帮扶5户,一般干部帮扶3户,确保每户贫困户都落实有帮扶责任人。所有帮扶干部都要在各自帮扶的贫困户家门口进行挂牌公示,公开贫困户姓名和帮扶干部姓名、单位、职务、联系电话和帮扶措施等。四是挂联作战。攻坚队、攻坚分队与各镇党委、政府通力合作,通过实施“一村一合作社计划”,在67个贫困村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社,把贫困户组织起来,挂靠、联结到各种产业组织,发挥产业组织的带富帮扶作用。全县贫困村实现农村专业合作社100%覆盖,60%贫困户加入合作社。五是实行挂账作战。建立县、镇、村三级摸排清册、帮扶计划表、帮扶进度表3本工作台账。根据台账,县脱贫攻坚办公室(以下简称“攻坚办”)每月列1次工作任务清单,将任务清单下达到各攻坚队,攻坚队对照工作清单组织队员开展服务活动。截至9月底,全县帮扶干部共列出帮扶计划2.1万条,落实帮助措施1.9万条,帮助10941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

(二)以县镇村户“四级脱贫攻坚平台”完善精准帮扶管理

明确各级攻坚工作责任,解决精准帮扶责任全程可控的现实问题,建立完善县、镇、村、户四级帮扶脱贫责任平台,聘用镇村信息员共190名,实行统一指挥,挂图作战、责任明确到户到人,构建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对全县14个镇67个贫困村19889户贫困户实现全覆盖。一是县级责任平台。成立县级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部占地1000平方米,共有23人驻地办公。县指挥部负责总揽全局,县9个专职小组组长为县级第一责任人,明确职责、配足人员、配齐设备,落实了352万元经费,确保全县扶贫工作运转顺畅。二是镇级责任平台。按统一硬件配备,成立镇级脱贫攻坚指挥部,镇党委书记、镇长为镇级第一责任人,落实一名副镇长专职负责脱贫攻坚推进工作,落实镇人大主席负责协调脱贫攻坚工作;建立完善镇扶贫站,配备3-4名扶贫助理,负责镇工作进度收集、台账管理及上传下达等工作,确保镇级层面的各项扶贫脱贫攻坚工作有序有效推进。三是村级责任平台。以村委会为村级建设平台,驻贫困村第一书记、后盾单位主要领导为村级第一责任人,细化落实帮扶措施及村级台账管理。四是户级责任平台。以档案盒为户级建设平台,帮扶干部为贫困户脱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帮助贫困户理清脱贫思路,落实具体脱贫措施,确保帮扶对象按时真脱贫。截至9月底,全县共落实了1.9万多条帮扶措施。

(三)以“真问责”倒逼帮扶干部“真帮扶”

陆川县进一步抓紧抓实精准帮扶成效督查工作,县攻坚办定期编发“红榜、黑榜”,先进的镇和帮扶单位上“红榜”,落后的上“黑榜”,对于连续2次督查都落后的实行问责,依情节轻重进行表态发言、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甚至就地免职。截至9月底,已编发“红榜、黑榜”3期,电视通报2期,累计约谈8人次;每个月在推进效果好的镇和推进效果差的镇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已责令8个单位在现场推进会上作表态发言;启动问责程序,对思路不清晰、态度不积极、工作进展较慢的1个镇进行问责,对科级领导干部给予党内警告1人、诫勉谈话2人。

nlc202309081111

三、突出精准,靶向施策,务实推进脱贫摘帽攻坚工作

(一)创新“危改+加建+修缮”模式,全力破解“住房不达标”难题

陆川县人口密度大,故“人均稳固住房面积达13平方米(含)以上”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最大难题。对有能力建房的贫困户,全力争取农村危改指标,2016年向自治区争取了3510户危改指标,全部用于贫困户。对无能力建房的贫困户,利用新增国债资金1500万元,以修缮、加建的方式解决贫困户的住房问题。2016年1—9月,共解决4800多户贫困户住房不达标难题。

(二)发挥“回乡干部”作用,全力破解“无特色产业”难题

通过帮扶干部“返乡渠道”,大力推进“一户一产业”,共筹集了4000多万元扶贫资金支持发展扶贫产业,实现贫困户产业发展有实效、干部产业帮扶有载体。一是推行帮扶干部指导“一户一产业”。帮扶干部进村到户向每户贫困户发放1000元产业扶持资金,鼓励贫困户发展年内见效的“短平快”产业。通过帮扶干部回购、龙头企业回购等方式,帮助贫困户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截至9月底,累计发放到户扶持资金1500万元。仅此项每户贫困户年均增收2200元。二是扶持发展农民合作社。从县扶贫专项资金中拨付640万元,用于扶持2016年预脱贫的32个贫困村合作组织(每个合作组织20万元)发展生产,带动贫困户增加经济收入。三是建设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加大投入力度,重点在九洲江流域布局特色水果、蔬菜、花卉和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共投入880万元,建设1个自治区级农业示范区、2个市级农业示范区、2个县级农业示范区、14个镇级农业示范区,带动143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引导龙头企业提前分红,全力破解“小额信贷进度慢”难题

创新性地引导扶贫龙头企业提前分红,提前让利于民,让贫困户提前得到红利、获得实惠。规定每发动一户贫困户参加小额信贷就奖励该行政村工作经费30元。今年发放的4.9亿元扶贫小额贷款,都将在12月前提前一年分红完毕。举办了4期陆川县扶贫小额信贷分红发放仪式,群众反响热烈,宣传效果良好,将更有效地动员贫困户主动与信用联社签订小额信贷协议。截至9月底,已发放2.07亿元、4694户,其余的在国庆节前发放完毕。

(四)强化政策激励,全力破解低保户与贫困户“重合率不高”难题

创新政策激励措施,出台相关政策,规定每将一户50分以下贫困户新纳入低保就奖励该行政村工作经费30元,鼓励村干部按程序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纳入低保保障范围,不断提升“重合率”。截至9月底,全县有低保户27999人,其中贫困户成员13865人,重合率达到52%。

(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力破解“基础设施薄弱”难题

一是投入新增政府债券资金扶贫项目5500万元,对20户以上未通村屯道路的145个自然村道路进行修建和硬化。二是投入1200万元,按照“一厅六室两栏三中心”或“一厅五室两栏”的设置标准,重点对村办公大楼属危房需要拆除重建、面积不足300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重建,优先向全县67个贫困村倾斜,进一步改善偏远山区村面貌。三是投入400万元,建设农村小水利和小型人饮工程,解决479户贫困户的饮用水问题。四是投入4500万元,根据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需要,用于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四、实干快干,措施有力,全县脱贫摘帽攻坚工作初显成效

在积极有力的措施下,陆川县脱贫摘帽攻坚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实现民生大改善、发展上水平、基层得加强、干部转作风“一举多得”的叠加效应。2016年1—9月,全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1352亿元,其中中央下拨扶贫专项资金5353万元,自治区下拨扶贫专项资金6543万元,玉林市下拨扶贫专项资金109万元,陆川县筹集扶贫资金5747万元,新增政府债券资金扶贫项目资金1.36亿元。筹备成立了陆川县扶贫基金会,成立合作社160家,家庭农场32家,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小额信贷资金分红已发放48万元,已有9家企业参与,1150户贫困群众得到了实惠。危房改造及住房修缮、加建共改善4800多户贫困户的居住条件。截至9月底,在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脱贫摘帽31项指标中,陆川县已实现26项指标达标,为脱贫攻坚首战必胜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5:某县扶贫开发脱贫摘帽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六个攻坚战”“六个强省”“五个新龙江”,以及市委“寒地黑土之都、绿色产业之城、田园养生之地”目标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切实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目前,已退出贫困村79个、贫困户10740户26082人,贫困发生率从2017年末的6.02%下降至2%,其中,2018年退出贫困村58个,退出贫困户6244户14750人,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三年在全省脱贫成效考核中位居A档次。计划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

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充分发挥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统筹各方资源在脱贫攻坚上集中发力。

(一)强化主体责任抓落实。认真落实“三级”书记抓扶贫、党政同责党政双责机制,成立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书记、县长共同担任组长,46个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各乡镇均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乡镇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1名乡镇副职、3—5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脱贫攻坚工作。县委县政府与15个乡镇党委政府及11个重点部门分别签订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力。

(二)坚持以上率下快推进。省委书记张庆伟同志1次来青,市委书记曲敏同志1次来青,市长张子林同志1来青,省市包保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110余次来青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县党代会、县委全会、县政府工作报告均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要任务进行安排部署,年初以来召开县委常委会议16次,其中涉及脱贫攻坚工作10次,组织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调度会等会议10余次,部署阶段性工作任务。

(三)凝聚各方共为聚合力。县人大、县政协分别组织专项调研视察,强化多元监督,促进责任落实,为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可行性意见建议。成立社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社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捐资捐物价值180万元。抽调12名干部组成脱贫攻坚督查组,开展巡回式、全覆盖督查检查,促进工作落实。

二、主攻产业扶贫,拓宽持续稳定增收渠道

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坚持“输血造血”并举,因村制宜,因户施策,确保每户贫困户至少有2项以上增收项目,人均增收2700元以上。

(一)实施涉农整合项目促增收。2019年,涉农整合项目产业发展类共16项,整合投入资金4.62亿元,按照产业项目5%、10%、15%带贫比例,可实现项目预期收益4838万元,能够基本覆盖全县所有贫困户,带动16976户(次)。

(二)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促增收。全县114个涉农企业、合作社(企业12个、合作社102个),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化思路,通过订单生产、入股分红、带地入社等方式,带动贫困户16948户(次),预计增收1072万元,户均增收632元。

(三)发展特色种植促增收。全县发展汉麻、粘玉米、蔬菜(食用菌)21.9万亩(汉麻6.1万亩、粘玉米13.3万亩、蔬菜食用菌2.5万亩),建设汉麻、粘玉米、蔬菜科技示范区42个,通过带地入社、带资入社、务工入社带动贫困户2430户,预计增收267万元,户均增收1100元。

(四)发展畜禽养殖促增收。全县共有423户贫困户自主发展畜禽养殖,饲养畜禽总量3972头(只),预计可实现收入162.5万元,户均可增收2175元。全县3个规模养殖场区(芦河镇民权村复合型畜牧养殖园区、兴华双兴肉牛养殖合作社、继东大鹅养殖合作社)通过带畜入社、带资入社、务工入社等形式参与规模养殖,带动贫困户234户,预计增收33万元,户均增收1410元。

(五)实施菜园革命促增收。全县建设菜园革命村64个(示范村15个),共参与种植农户10173户(其中:贫困户5077户),菜园面积6103亩,预期可实现总收益 712万元,户均增收700元以上。

(六)拓宽就业渠道促增收。整合扶贫、农业等部门资源,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年初以来,全县内转外输贫困人口2432人,平均务工6个月,月工资2200以上,增收3161万元,人均增收1.3万元以上。同时,利用产业项目收益资金,设置护林员、治安员、卫生员等公益性岗位8类,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8548人,人均年工资1200元。

(七)发展光伏产业促增收。建设光伏发电项目73.73兆瓦,现已全部并网发电,预计年可实现纯收益3369.5万元,可带动贫困户13818户。截止目前,已实现发电纯收益1870万元。

三、补齐短板弱项,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坚决打好住房、饮水两个歼灭战,同步推进道路、文化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刚性指标全部达标。

(一)加强住房保障工程建设。2018年,我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实现住房安全保障。今年,计划投资3.33768亿元,实施的6700户农村“三类农户”危房改造项目现已开工2800户,9月末可全部完工。

(二)加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2018年,我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实现饮水安全。今年,计划投资2715万元,解决6997户“三类户”新建住房户饮水安全问题,现已完成1700户自来水入户任务,预计10月末全县所有农户均吃上安全水、放心水。

(三)加强道路工程建设。2018年,投资1.49亿元,修建改造农村道路461.4公里,其中贫困村道路87.64公里,全县农村通村通屯道路实现全部硬化。今年,我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计划投资3.31亿元,新建改造农村道路450.7公里、农村危桥27座,进一步改善农户人居环境和发展条件,目前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

此外,全县所有贫困村卫生室、村医全部达标,文化活动场所、宽带网络、广播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实现全覆盖。

四、落靠扶贫政策,致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坚持现行扶贫标准,既不吊高胃口,也不降低标准,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着力抓教育扶贫。全面落实“五助两免一补”政策,开展“泛海助学”“金秋助学”等行动,全县没有一名学生因贫困而辍学。今年,计划发放补助资金80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5000人次,目前已发各类补助资金425.81万元,资助贫困学生7923人次。

(二)着力抓医疗扶贫。全面落实“一免五减”“一补三降四提”等政策,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病补充商业保险+医疗救助”四重保障,开展“千名医师包村联户”行动、“先诊疗后付费”服务,大病集中救治、慢性病签约服务因病致贫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年初以来,县财政出资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交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总计1092.6825万元,建立了基本医疗、大病商业保险、大病商业补偿保险、医疗救助四重保障机制,贫困户医疗报销比例达到95%以上,有效防止贫困户因病返贫。年初以来,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报销4533人次1178万元、门诊慢性病报销1089人次164万元,大病保险报销751人次236万元,大病补充商业补偿保险保报销535人次174万元,医疗救助5629人次729万元。各级医疗机构为3269名贫困人口垫付医疗费用882万元,为1935名贫困人口减免医疗费用27.5万元,累计免费体检贫困人口1231人,深入5个乡镇15个行政村开展巡诊义诊服务活动,诊疗患者3000余人。

(三)着力抓兜底扶贫。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应保尽保、应享尽享。年初以来,已为全县农户发放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各类救助补助资金3615.18万元,惠及农户58846人。其中,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835.1万元,惠及16143 人。

五、建强基层组织,筑牢脱贫攻坚保障

围绕脱贫攻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推动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一)提升基层组织功能。按照庆伟书记提出的农村“四有”党支部创建要求,深入抓好有好的带头人、有活动场所和经费保障、有主题和实践载体、有培训和管理的“四有”党支部创建活动,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过硬。制定下发了《青冈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分类晋级实施方案》,倒排确定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25个,全部派驻“第一书记”定点包保,有力推动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提档升级,截至目前,已有1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实现晋级。研究制发了《青冈县清理纠正合同、化解债务及新增资产资源收费工作实施方案》,不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截至目前,通过土地确权清理新增地源8547亩,新增收费149.3万元。不断强化党建基础保障,年初以来,共落实党建工作经费和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经费265.11万元,确保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干部教育培养,分领域培训党员干部2350人,选派32名村党组织书记赴浙江杭州、山东潍坊、齐齐哈尔甘南兴十四村等地学习党建先进经验。建立健全选育管退机制,制发《青冈县关于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对村党组织书记职责任务、选拔任用、教育培养、激励保障、管理考核等进行细化明确,推动村党组织书记作用发挥。积极开展村“两委”换届“回头看”,制发了村“两委”班子人选联审制度,联合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等部门对全县现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展了4轮核查,将4名受过刑事处罚的村干部清理出村级班子,保证村级干部队伍肌体健康。

(三)强化干部定点帮扶。35名县处级领导和26个重点企业结对帮扶深度贫困村,并选派25名优秀县直部门干部挂任深度贫困村党组织副书记,进一步强化了帮扶力量。落实驻村工作队经费每年5000元,将驻村干部年生活补贴提高到1.8万元,并全部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年初以来,省市县驻村工作队办理民生实事1451件次,捐赠物资价值646万元。

(四)全力改进工作作风。定期召开驻村工作队联席会议,研究农村党建、产业扶贫、民生改善等工作。出台《青冈县驻村帮扶工作管理办法》,严格落实派出单位对驻村帮扶干部的直接管理责任,通过巡回检查、常态化测试、定期报告、考核问责等方式严格约束管理驻村干部。注重对优秀驻村干部的关怀激励,先后提拔重用优秀“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成员21名。在全省市优秀驻村干部表彰大会上,4名驻村工作队长被评为全省优秀驻村干部,16名驻村工作队长被评为全市优秀驻村干部。

六、突出问题整改,巩固提升脱贫质量

针对国家、省、市通报反馈问题,制发《青冈县对照黑龙江省2018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发现问题整改工作方案》,抽调精兵强将135人,组成15个核查组,开展逐项、逐村、逐户排查,共查摆出129个问题,分类列出整改清单,建立整改台账,落实整改主体,明确整改时限,现已整改完成85个问题,剩余44个问题将于6月末前全部整改到位,并健全相关制度,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一)务求动态管理工作据实精准。严格履行程序标准,坚决防止被脱贫、假脱贫和数字脱贫等现象发生。一是严把精准识别关。制定《青冈县脱贫攻坚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实施细则》,严格按照精准识别“十三步”流程,牢牢把握八个关键环节,确保识别精准、应纳尽纳,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二是严把退出质量关。制定《2018青冈县扶贫对象动态调整方案》,严格落实“六个不能退”标准,严格履行“八步工作法”,确保贫困人口退出质量。三是严把档案建设关。组成档案建设指导督查组,指导督查乡、村、户三级档案建设,有效解决了档案错填、漏填、信息数据不一致、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档案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加强项目资金整合使用和运营监管。制定《青冈县2019年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青冈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暂行管理办法》,严格实行公告公示制、项目监管制,并将扶贫资金作为财政、审计、纪检重点督查内容,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能。2019年,统筹整合资金5.13亿元,资金结转结余率可控制在8%以下。

(三)健全扶贫产业项目收益分配机制。制定《青冈县产业扶贫项目收益资金及设置扶贫公益(劳务)岗位的指导意见》,资金收益优先保障无劳动能力人口分红,剩余部分按4:3:3比例列支,分别用于村级公益(劳务)岗位扶贫、公益事业扶贫、小微扶贫奖补,每个村可设置8类岗位,每类岗位均确定工资标准。

(四)全面提高扶贫政策落实水平。健全完善相关制度,确保各项政策精准落地、精准受益。一是精准掌握政策。组织开展政策培训,扶贫干部对政策程序标准记得清、说得明,切实增强了政策落实和推动脱贫攻坚的能力。二是广泛宣传政策。驻村工作队员和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解读政策,发放政策宣传单、挂历、慢性病宣传漫画、政策汇编,全面提高了贫困群众的政策知晓率。三是严格落实政策。对符合条件未享受到政策的,及时查缺补漏,按规定落实到位;对不符合条件的,说明原因、耐心解释,最大限度地争取贫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五)充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帮助贫困群众增强脱贫斗志和勇气。一是强化舆论宣传。开辟《脱贫攻坚进行时》等扶贫专栏3个,创作《拆墙》等戏剧10余部,以及《第一书记》等扶贫歌曲,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舆论导向进一步树立。二是注重典型引领。组织召开扶贫讲堂、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开展“最美青冈人”“最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和攀比心理,形成了人人关心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三是培育文明新风。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习俗不办,传承良好村风,推动新风正气持续上扬。此外,着力完善分户标准,有效防止了贫困户为享受政策而分户,将财产留给子女、债务留给老人、老人留给政府的现象发生。

年初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个别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不足、少数非贫困人口争当贫困户、极少数帮扶干部帮扶措施不精准的问题。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全面贯彻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讲话及批示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工作部署,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更加扎实的作风,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让全县人民与全国全省一道步入小康社会。一是聚焦深度贫困精准发力。发挥县处级领导、重点企业结对帮扶贫作用,落实落靠具体措施,统筹政策、资金、项目集中倾斜,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加快深度贫困村的脱贫步伐。二是聚焦产业扶贫精准发力。培育壮大县域主导产业和立乡立村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使贫困户在参与产业发展中精准受益、持续增收、稳定脱贫。鼓励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畜禽养殖、产加销等项目,实现自主创业、自主脱贫。三是聚焦基层组织精准发力。深入开展分类定级和分类转化升级工作,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提升村党组织引领能力,把党建资源转化为扶贫资源,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把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四是聚焦扶智扶志精准发力。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典型培树、移风易俗等活动,教育贫困户转变落后思想观念,依靠自己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引导农户讲究卫生,摒弃不文明行为,共创优美的人居环境。五是聚焦作风建设精准发力。按照省市部署,进一步强化脱贫攻坚问题排查整改工作,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整治,紧盯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政策落实等领域,常态化督查巡查,全过程考核考评,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篇6:煤矿摘帽工作总结

——山盆镇2014年 “工作总结

今年是我镇扶贫开发任务最繁重的一年,也是基层干部扶贫工作最辛苦的一年。主要基于我镇要实现省级摘帽,与全县同步小康,县委、政府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镇各单位、部门通力协作,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减贫摘帽”工作效果明显。

一、目标任务预计完成情况

2014年全镇计划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8%,达到9170元,贫困农户增收15%。2014年县委政府安排我镇减少贫困人口3858人,但由于我镇贫困人口基数大,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减少贫困人口930户4441人。

二、工作亮点

(一)党政重视,强化责任落实,定期对工作进行调度。为打好“减贫摘帽”扶贫攻坚战,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由党委书记亲自抓,将“减贫摘帽”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减贫摘帽”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布署“减贫摘帽”工作,于3月16日召开了“减贫摘帽”誓师大会,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增强了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对规划的项目明确责任人,对帮扶对象明确挂包责任人,使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指标,将“减贫摘帽”工作一抓到底。每月定期 召开减贫摘帽工作调度会,会上各单位、村(社)负责汇报本单位干部、职工帮扶情况,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二)深入调查,准确掌握减贫对象。

为使“减贫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镇党委、政府组建了14个工作队,由包村领导任队长,包村单位干部、村干部为队员,到14个村(社)通过召开群众会议、走村窜户等方式调查村情、听取民意、摸清底数,客观、公正的评议出贫困农户和贫困人口,建立了准确的贫困人口台帐,同时向群众广泛宣传“减贫摘帽”相关政策,做到了家喻户晓。

(三)开展结队帮扶,明确包保责任。

按照部门包村、个人包户的形式,镇党委把2014年减贫摘帽工作分摊到了各部门和干部个人,每村至少一部门挂包,按照“654”工作方法,按班子成员6户、股级干部5户、一般干部4户的目标任务落实到个人,要求每户至少帮扶资金100元,每月至少到挂包农户家中开展一次工作,帮助群众谋思路、想办法、出点子,制定帮扶计划,明确帮扶项目,建立收支台账,完善帮扶记录和档案资料,做到一户一项目,一户一档案。镇党委还制作了结对帮扶“连心卡”发放给帮扶对象,“连心卡”注明了帮扶干部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方便群众遇到困难时及时联系,及时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

(四)传统与特色产业齐头并进,促群众增收脱贫。重点围绕“产业带动、项目支撑、农民增收、脱贫摘帽” 的思路和目标,采取以“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方式进行扶持,围绕“上有方竹,中有桃李,下有密柚”的产业布局。一是巩固烤烟、高粱传统两大经济作物,全镇种植有机高粱20000亩,通过漂浮育苗和地膜覆盖移栽技术的推广,增加了产量,提高了品质,为有机高粱的论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利用现代烟草生产技术和国家优惠政策,在6个村种植了烤烟6100亩。二是加大仙人山方竹林改造,提升市场价值。三是依托“桃李之乡”品牌效应扩大脆李、核桃种植增加群众收入,形成脆李长廊。2014年新增脆李种植4865亩,全镇脆李总面积达12000亩;新增核桃种植1000亩,总面积达6000亩。四是利用海拔优势发展新兴水果产业,2014年在低海拔的落炉和新华两村种植红肉蜜柚400亩;五是利用仙人山地质公园、落炉和丁村峡谷风光等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循环经济惠及全镇群众。同时引进外商完成仙人山滑雪场项目签约,目前工程已启动,正在建设中。六是利用丰富的耕地资源发展养殖业,加大投入发展林下养殖、种草养畜,今年贫困户新增鸡养殖1.2万羽,发展牛331头、羊304头。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脱贫致富的条件。一是抓住大力实施交通“三年会战”机遇,启动了201411个项目、103.7公里公路硬化建设,总投资5257.3万元,其中在整村脱贫村实施20公里。建设完成后将实现 村村通油路。二是以水利“三项会战”为契机,加快农村人饮工程、水库建设、治理等水利设施建设,力争完成东风桥水库勘测设计;完成1座小二型水库治理;完成集镇引水管网改造;完成10个村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解决8432人的饮水问题,其中在精准脱贫村解决2400人。三是积极实施“6+X”行动。在落炉村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整村推进二期建设,实施仙人山古树村落打造;完成全镇农网改造,实现小康电全覆盖。

(六)驻村干部为引领人,促进农民增收。

2014年我镇驻村干部26人,充分发挥他们自己优势,帮助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带资金、带项目、带科技,帮助困难群众发展基础产业和设施建设。一是对自身所帮扶的困难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带资金,帮助其发展产业,增加收入,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对我镇干部职工启示范带头作用;二是协调项目资金30余万元帮助困难群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协助村支两委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村级经济积累,摆脱空壳村现状。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扶贫攻坚长效机制。贫困问题是我镇实现与全县同步小康的“短板中的短板”,帮助我镇贫困村(社)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与全县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山盆镇党委、政府把扶贫工作列为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切实抓好遵义县2014年减贫摘帽精准扶贫工作的通知》(遵县党办发„2014‟30号)文件,我镇(乡)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减贫摘帽〃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服务和督导“减贫摘帽〃精准扶贫”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工作调度,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工作及时部署。3月16日我镇召开了“减贫摘帽”誓师大会,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增强了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对规划的项目明确责任人,对帮扶对象明确挂包责任人,使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指标,将“减贫摘帽”工作一 抓到底。并制定出台了《山盆镇2014年“减贫摘帽”工作实施方案》(山委通„2014‟28号)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具体措施、安排县级财政资金91万元用于减贫摘帽〃精准扶贫工作。二是加强调度督促。我镇每月定期召开“减贫摘帽”工作调度会,单位主要责任人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对在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梳理总结,及时有效的推进工作的发展。三是召开现场推进会。5月16日,全县14个贫困镇(乡)精准扶贫“减贫摘帽”在我镇召开推进会,明确将减贫摘帽精准扶贫工作纳入“一票否决”,进一步将扶贫工作列为重中之重,确保做到领导、工作、措施“三个到位”,确保“六个到村到户” 落到实处,做到扶真贫、真扶 贫,实现扶贫对象精准,定点帮扶精准,资金投入精准,考核评价精准。

(三)加大减贫对象投入,确保增收减贫

一是加大减贫对象投入。县级财政连续3年安排资金386万元用于减贫对象增收脱贫。今年上级安排资金91万元用于“减贫摘帽”精准扶贫,集中投入到3个精准扶贫村及其余11个村(社)的4441人实施“减贫摘帽”工作。二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我镇镇级财镇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优先保证扶贫资金的使用,便于扶贫资金的及时安排和使用,确保贫困农户能及时将资金用于生产发展,用在季节上、刀刃上,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示范带动作用。资金使用不再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采取干部包保,物化补助,由政府统一询价采购、统一发放、统一服务指导。三是以点带面推进减贫。截止目前为止,我镇建设减贫摘示范基地6个,项目涉及农户930户4441人,其中新增种植有机高粱5000亩,马铃薯300亩,红肉密柚400亩,脆李种植4865亩,核桃1000亩;增养羊304头,猪611头,牛331头,鸡12000羽,鹅370羽;发放高粱有机肥152吨。四是加大基础投入。按照“六个到村到户”的要求,努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大扶贫格局,整合资金,夯实基础。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57个,累计投入资金2.9亿元,硬化公路46.02公里,解决5万人的人畜饮水和3000亩农田灌溉,改造农村用电 线路213公里,新增线路5.87公里,建新农村示范点一个,实施2004人生态移民工程,建设敬老院、卫生院、中心幼儿园等民生事业项目6个,硬化4条市政道路建设总长1.26公里。

(四)强化扶贫责任,确保真帮实助

一是建档立卡扶真贫。5月初,开展了对今年减贫扶持对象的民主评议,建立了到户跟踪服务卡。并对全14个村居的支书、主任、扶贫业务人员及相关单位负责人进行了扶贫工作培训,在此基础上,按照上级统一部署,严格按指标分解,规定程序开展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确保程序规范、公开透明,调查真实、准确,群众满意。目前已完成3703户14335人贫困人口录入,其中扶贫户2566户11569人、扶贫低保户652户2124人、低保户328户485人、五保户157户157人。二是细化措施强责任。实行定人定责帮扶,以强化干部扶贫脱贫责任为切入点,把干部结对帮扶作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结合“四帮四促”、“干部驻村”、“部门帮扶”、“认亲结对”等活动,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脱贫致富帮扶责任人”。深入贫困农户,因情施策针对性扶持、跟踪服务动态化管理。制定帮扶计划,细化措施,明确职责,强化责任。建立帮扶到户服务卡,跟踪服务,痕迹管理,充分发挥干群潜能。三是扶贫扶智拔穷根。捆绑结亲与扶贫,动感情、动脑筋、动真格,真帮实助,把干部帮扶、项目实施作为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创新精准帮扶 “六个一”(留下一个亲情电话、提供一些脱贫信息、解决一点具体困难、培训一门增收技能、找到一条致富路子、建好一本服务台帐),借助扶持和帮扶,深化干群结亲,改变传统观念,提升增收技能,实现树信心、提素质、助发展,既扶贫更扶智,提升贫困农户增收致富能力和综合素质,拔掉穷根。四是突出特色抓示范。深入贫困农户,真诚请教群众,摸清基本情况,与群众真沟通,同干部共讨论,分析贫困原因,既尊重群众意愿,又注重培训引导,因户施策,一村一特,把个性化精准扶贫与规模化产业扶贫有机结合,切实选准短、平、快的帮扶项目,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结合我镇的区域优势,今年已创建早熟洋芋、有机高粱、红肉密柚、种草养畜等精准扶贫示范点6个。五是驻村帮扶办实事。贯彻落实《遵义县驻村干部管理及考核暂行办法》、《遵义县驻村干部工作手册》,组建驻村工作组14个,26名驻村干部驻村、吃住在村、工作在村,扎实推进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切实为贫困村群众办实事。

(五)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依托比邻茅台酒产业链,发展有机高粱种植。以三个精准扶贫村为核心,项目辐射共发展有机高粱种植5000亩,配套资金投入44万元,办示范基地600亩,采用有机高粱漂浮育苗技术,建设漂浮育苗大棚65个,统一购买发放有机高粱良种、漂盘、有机肥、地膜等,强化培训以确保连片、规范种植,通过物资和技术扶持,创建“有机高粱” 品牌,实现单产和效益“双增”,增加群众收入。二是利用地理优势发展新兴水果产业,增加农业增收渠道。根据我镇地理区域优势,在低海拔的落炉村和新华村种植福建红肉蜜柚400亩,在不影响传统农业种植的基础上,长、短效益结合,最大效益增加农民增收渠道。三是依托“桃李之乡”品牌效应扩大脆李、核桃种植增加群众收入,目前全镇种植脆李面积达12000亩;核桃种植总面积达6000亩。四是扶贫养羊项目吸引大、技术应用加强。以项目建设为载体,规模场、养殖示范小区为突破口,新技术推广应用为重点,推行半舍饲、科技型养殖模式,抓样板示范,带动养羊水平的提升近2年共建设完成97户种草养羊示范,带动我镇山区养羊产业的发展。五是早熟脱毒马铃薯集中连片、规模发展。根据我镇落炉村苦竹坝和雨台村山木组低海拔无霜期的地理优势,采购早熟品种费乌瑞它,发展早熟马铃薯300亩,按亩均产量1500公斤,可产450吨马铃薯,按市场价1.5计算,农民增收效益明显。

(六)加大教育培训,为脱贫致富提供智力支持。围绕产业抓好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农业科技培训和创业培训。目前,全镇举办烤烟、脆李栽培、高粱种植、红肉蜜柚种植、脱毒马铃薯种植、种草养畜、农机操作等培训近20余场次,2000多名群众参加了培训。

(七)严督查考核,重奖惩保效果。

一是镇党委把“减贫摘帽”工作纳入月绩效考核,每月计10分。同时党委、政府拿出7万元对完成目标任务验收合格的村社、包村领导、包村单位进行奖励表彰,提高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成立专项督查组,实地暗访、电话调查、群众评价、开展督查等方式,定期对帮扶措施、资金、任务和干部到户情况开展督查。避免搞形式,走过场,出工不出力,应付检查,影响帮扶效果。二是把“减贫摘帽”工作纳入了一票否决,对因工作懈怠,措施不力,导致摘帽指标不能按期完成的,除按月兑现绩效考核外,取消综合考评资格。

四、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镇地处边远,受地理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影响,扶贫攻坚压力大、任务重,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一)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是影响群众致富最重要的因素。

(二)资金不足,减贫摘帽的投入不够。由于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减贫摘帽任务艰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近年来尽管得到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但与群众的期盼和发展的目标差距很大,影响了脱贫致富的进程。

(三)贫困农户文化素质低,技术缺乏,加之生产过程中部门的技术服务又跟不上,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实施。

(四)扶贫工作简单了事。一简单帮扶,部分镇村干部怕麻烦,简单确定项目,简单发放物资;二是部分包村干部未真正深入的帮扶群众家中,只是简单电话联系了事。三是只 扶贫未扶智。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我镇将继续加大减贫摘帽工作力度,多措并举,确保减贫摘帽目标如期完成。

(一)用铁的纪律强化干部挂包工作,确保每名干部到村到户,扎实履职,帮助挂帮农户解决生产致富中的困难和问题,实现挂帮到户、项目到户、物资到户、增收到户。

(二)加强资金的监管,确保所有资金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产业化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技能,让项目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抓好个性化精准扶贫与规模化产业扶贫相结合。以精准扶贫为抓手,以项目为载体,切实抓好有机高粱、红肉密柚、草地畜牧养羊和早熟马铃薯等扶贫产业,找准我镇扶贫开发的切入点,为面上工作探路子,出经验,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

(五)继续抓好各类扶贫项目的申报工作,做好对上衔接工作,争取资金投入。抓好减贫摘帽〃精准扶贫考核评估工作。

上一篇:创业协会元旦晚会活动总结下一篇:孔融让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