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小帮手反思

2024-05-15

妈妈的小帮手反思(共14篇)

篇1:妈妈的小帮手反思

《妈妈的小帮手》教学反思

现在孩子们都是宝贝一代,孩子们习惯了索取,在他们的眼中,家长对他们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孩子们也很少对妈妈有所表示,无论是语言上还是行动上。这个活动《妈妈的小帮手》是一个很好的感恩教育的机会。把孩子们平时没有注意到的小细节,让孩子直观地感受,了解妈妈的辛劳,产生爱妈妈的真切感情。

在活动的进行中,当我问到:妈妈每天在家都干些什么事?孩子们给我的答案几乎是相同的,做饭,然后一家人一起吃饭。孩子的注意力有限,并且由此可见在家,孩子并没有学会关注家人,关心他人,基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想到更多不同的答案。我尝试用我的肢体动作来提示孩子。这样不仅有了趣味性,让他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并且解决了孩子思维上的固定模式。并用还出示了妈妈劳动和小朋友帮忙的图片,让孩子们加深印象。我还找到一本分享阅读,题目就叫《帮帮忙》。通过绘本的欣赏,孩子们还学会了送妈妈一份礼物,就是——我来帮帮忙。这是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每个孩子回家后都没有忘记把这份礼物送给妈妈。

教师:高秀珍

2010年3月12日

篇2:妈妈的小帮手反思

这一节活动选材好,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该老师采用的是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他采用真实生活的.情境再现法,首先创设了真实生动的生活情境,有人有景,场景布置的也很简单,兔子头饰很能突出人物形象主要特征。本活动的主题是《妈妈的小帮手》,我能为妈妈做点什么呢?妈妈交代任务的方式也十分独特,很是不错。老师以姐姐的身份参与其中,同幼儿席地而坐、一起扫地,一起整理图书、玩具,一起叠衣服,同时又以一个引导着的身份,带领孩子们一起检查劳动效果,很有亲和力。学习了。

但是,如果劳动内容如果不是妈妈特意交代的,而是因为小兔子们体会到妈妈照顾奶奶后回到家一定会很累,主动提出帮妈妈收拾和打扫屋子,这样劳动的主动性就会更强一些,效果会更好一些呢? 还有,就如专家所说:“如果妈妈赶回来 看到小兔子们的劳动成果之后,能逐个地方逐项地进行积极评价,并正确引导幼儿在平时的活动中,注意玩玩玩具及时放回原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及时地做,相会效果会更好。”

篇3:妈妈的小帮手反思

1. 数据输入

启用SPSS,软件将自动打开数据编辑窗口,单击“Variable View”,切换到变量视图窗口,视图的每一行代表一个变量的各种属性,如名称(Name)、类型(Type)等。在前五行的中分别输入变量名姓名、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总分,设置各变量的属性:将姓名变量的类型变为字符型(string),其余均为默认值。单击“Data Variable”,将窗口切换回数据视图,在各个变量中输入相应的信息和数据。SPSS软件也可以直接读取Excel、SAS等格式的文件。选择菜单【File】→【Save】,在弹出的“Save Data As”对话框中选择适当的保存地址。

2. 数据统计及分析

2.1 数据的简单描述

执行【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Descriptives…】, 出现“Descriptives”对话框, 选择语文、数学等七个变量至右边“Variable”空框中, 选择“Save standardized value as variables”。单击【Options】, 出现“descriptives:Options”对话框, 单击【OK】, 系统就会弹出SPSS的结果浏览窗口, 得到所有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总分变量的样本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标准差、方差、全距等常用的统计量。

2.2 绘制直方图

统计指标只能给出数据的大致情况,而直方图则更加形象直观。执行【Graphs】→【Histogram】→【Display normal curve】,系统弹出绘制直方图对话框,将“语文”选入“Variable”选择框内,单击【OK】按钮。此时结果浏览窗口内会绘制出如下直方图:

2.3 排序

执行【Transform】→【Rank Cases…】,弹出“Rank Cases”对话框,将左边选项中需要排列的变量选入右边“Variable (s)”空框中,如“语文”;“By”框是用来选择分组变量的,如“班级”,将班级作为分组变量选入“By”框;“Assign Rank 1 to”单选框组是用于选择将秩次赋给最高分还是最低分,这里选择“Largest value”;【Ties】钮用于定义相同值的处理方式,这里选择默认平均值。单击【OK】,系统就会在数据编辑窗口中建立一个新变量“r语文”(即原变量名前加r),取值为学生的语文成绩在班中的排名。

2.4 频数分析

平常教师对成绩的统计,除了计算平均分外,还需要观测各分数段的学生人数,在SPSS软件中,这项工作可以通过重新编码和频数分析两个操作来实现:

执行【Transform】→【Recode】→【Into Different Variables…】,在对话框中,将左边列表框中的语文变量选入右边的“Numeric Variable→Output Variable:”框中,并在“Output Variable”框中输入“Name”为“语文2”。单击【Change】→【Old and New Values…】钮,出现“Recode into Different Variables:Old and New Values”的子对话框,在左边“Old Values”方框中选择“Range”,在下面的两个空格内分别输入130、150;在右边“New Value”方框中选择“Value”,在后面的空格内输入1,然后单击【Add】按钮。重复此操作,分别将110—130分转为2,将90—110分转为3,将70—90分转为4,将低于70分的转为5,输入完毕后,单击【Continue】按钮,再单击“Recode into Different Variables”对话框中的【OK】按钮,数据编辑窗口中就会出现“语文2”新变量,完成对语文成绩的重新编码。执行【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Frequencies…】,出现“Frequencies”对话框,将左边框中需要分析的变量“语文2”选入“Variable (s):”空框中。单击【OK】,结果输入窗口就会呈现学生语文的各分数段人数分布,以及各种百分数。

2.5 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

在考试结果分析中,教师一般会用平均分高低来简单比较各班的成绩差异,SPSS软件的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可以对此进行更科学的统计分析。例如,用独立样本检验比较两班学生的化学和数学成绩是否有差异:

执行【Analyze】→【Compare means】→【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选取数学和物理变量进入右边的“Test Variable (s) ”空框中,选取班级为分组变量,进入“Grouping Variable”中,单击【Define Groups…】按钮,在“Group1”“Group2”后分别输入1、3,单击【OK】,就会输出统计结果。

利用SPSS软件还可以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可用来验证“数学成绩好的同学物理成绩也一定好”这样一个命题是否成立。

3. 结语

SPSS软件为教师实施教学测量手段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如何运用SPSS软件更好地来分析教学测试结果,还需要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余建英, 何旭宏.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2]于水华, 郑任儿.浅谈SPSS在教育信息处理中的应用.教育信息技术.

[3]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 (第2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4]王孝玲.教育统计学 (修订二版) [M].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篇4:能干的小帮手

搬运衣服

2 岁多的宝宝,总想自己独立完成某件事情,衣服洗干净、叠整齐后,可以让他将衣服放到衣柜里。因为衣服很软,不好拿,宝宝有可能会把衣服弄掉在地上。

你可以这样帮他:宝宝的手小,一摞衣服不容易拿住,你可以教他这样拿:一只手放在衣服的上面,另一只手放在下面,像三明治一样把衣服夹在中间,这样就能放进衣柜里了。

小园丁

宝宝都喜欢玩水,浇花是他们最喜欢干的家务活之一了。不过,要想成功地将水浇到花盆里,对于2 岁多的宝宝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他要学会掌握好手的力度和喷壶的倾斜度。

你可以这样帮他:小喷壶里只放一半水,这样宝宝不会把水洒在地上。刚开始时,要用手扶着宝宝的手,让他学会怎样倾斜喷头。

整理图书

宝宝看完图画书,往往是一片混乱,书扔得满地都是。要鼓励他自己把书放回书架上。

你可以这样帮他:在书架较低的地方给宝宝留一层放书的地方,让他能轻易地取书、放书。教会宝宝用一只手把书架上的书分开,另一只手把书放进去。

扫地

吃完小点心,地上会洒下一些小碎渣,需要清扫。这个工作可以交给宝宝来干,而且他也很乐意干。

你可以这样帮他:先要教会宝宝将簸箕顶住地面,然后把小碎渣扫进簸箕里。你可以和宝宝一起来做,让宝宝拿着簸箕,你把碎渣扫进簸箕。等宝宝左右手能协调地掌握簸箕和扫把后,就可以让他自己干了。

摆桌子

要吃饭,拿个碗、摆个碟子的事可以试着让宝宝干。告诉宝宝不要用双手捧着碟子,要拿着碟子的边,用手指抓住碟子。而且一次只拿一件东西,不要跑。

你可以这样帮他:先帮他提前清除沿途的障碍物。让宝宝看着自己的前方,如果他还走得不是很稳,先不要让他拿这些东西。

给孩子自信的4 个小窍门

虽然孩子还很小,但还是要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这些小小的挑战能让他获得自信和骄傲。不过,有几点要提醒你:

不要把起点定得太高。开始的时候,不要让孩子做过于复杂的工作。应该让他感到这种工作很容易,他才有兴趣继续做。

开始不要对他要求过多。比如像摆放衣服、

预防可能出现的危险。给他一些提醒:“这个可能会掉下来,这个会往外流……”但也要告诉他:“只要你小心,肯定能做到。”这样他会感到很骄傲。

篇5:妈妈的小帮手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成对的物品、相关的物品进行对应匹配。

2、初步养成将物品及时归位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拖鞋、球鞋、凉鞋、等鞋子各一双,5双不同颜色的袜子;相关物品的卡片若干组(碗和勺子,牙刷和牙膏,水壶和茶杯,脸盆和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帮妈妈整理鞋子。

1、出示一堆放乱的鞋子:老师(妈妈)这里有一堆鞋子,小朋友看它们乱七八糟的,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吧!

2、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你是怎么整理的?这两只鞋子为什么要放在一起?<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检查幼儿配对情况并小结:材料一样、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的鞋子叫一双,它们是好朋友,所以要放在一起。

二、帮妈妈找袜子。

1、出示颜色不同的袜子,分给10个幼儿每人一只,请手拿相同颜色袜子的幼儿迅速配对。引导幼儿找一找哪两只袜子是一双,应该叠在一起。

2、示范叠袜子的方法,请幼儿尝试将袜子叠整齐。

三、帮妈妈整理其它物品。

1、出示碗、勺子、牙刷、牙膏等物品的卡片,请幼儿说说它们的名称以及用处,并请他们说一说:哪些物品可以放在一起?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

2、请幼儿将相关的物品放在一起,并用语言表述:XX和XX在一起,XX和XX是好朋友可以放在一起。

四、结束活动。

1、请幼儿说说家里还有什么东西是一对好朋友,可以放在一起?这些东西放在家里的什么地方?

2、小结幼儿上课情况。

教学反思:

知道了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干家务活儿。这不仅能够分担父母的辛劳,更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生活能力,养成劳动习惯。老师衷心希望同学们学过这课,都能主动关心、体贴父母,多做家务,做好父母的小助手。

篇6:妈妈的小帮手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幼儿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愿望。

3、引导幼儿体验父母的辛苦,增加彼此间的亲情。

4、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5、乐于参加体育活动,感受帮助有困难的人的快乐体验。

活动准备:

学过的有关帮成人做事的儿歌、有关亲子活动介绍的联系单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一)以图片的形式,帮助幼儿回忆儿歌的内容你们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并请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二)以谈话方式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体验父母的辛苦提问设计:你们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都在什么地方工作吗?

爸爸妈妈工作了一天,回来还要做些什么,这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看到爸爸妈妈很辛苦,你会做些什么呢?

2、激发幼儿帮爸爸妈妈做事的愿望你们想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吗?

提问设计:我们能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二、亲子摄影展——《爸爸妈妈小帮手》

1、请爸爸妈妈把幼儿在家做小帮手的情景拍摄下来。(形式:照片、录像均可)

2、用展板的形式对系列照片进行展出,对拍摄的录像可以在某段时间进行播放。

教学反思:

1、我设计的这节课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2、在活动中有2位幼儿表现的不太积极,主要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该做点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做。这可能与家庭有关,在家从来没有人要求过他们去做什么,自己也没有这个意识,这次活动后希望他们能有所变化。

中班优秀社会教案《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840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服装》》:中班教案《服装》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大胆地设计与众不同的服装,愿意与同伴进行时装秀表演,体验表演的乐趣,了解和感受服装随着季节的变化在不断的变化,知道一年四季应该穿什么衣服,启发幼儿对观察服装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服装》教案吧。

篇7:妈妈的小帮手反思

活动目标:

1、懂得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2、教育幼儿要关心,爱自己的家人。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小兔头饰若干 电话机一部

活动过程:

一、“妈妈,我们回来了!”

1、教师戴头饰扮兔姐姐,幼儿扮小兔,一起在草地上念儿歌(小白兔,蹦蹦跳,跳到草地吃青草。)边自由做小兔动作。

2、下雨了,小兔们跑回家,走到家门口,兔姐姐带领小兔们,敲门:“妈妈,我们回来了?”

二、推门进去,“妈妈去哪了?”

1、小兔们走进家门,自由的围着兔姐姐坐在家中的椅子上或地上。

2、咦,妈妈呢,妈妈不在家,她回去什么地方呢?(启发幼儿猜猜妈妈有可能去的地方。)

3、这么长的时间了,妈妈怎么还不回来,真着急,怎么办呢?(请幼儿想象,怎样才能知道妈妈到哪去了?)

4、根据幼儿的回答,兔姐姐决定打电话问……

三、打电话了解妈妈的去向。

1、怎么打电话呢?

2、“妈妈没有去上班,手机也关机了,这可怎么办呢?(引导幼儿提出给爸爸打电话的办法)

3、我们怎么问爸爸呢?请大家想一句问爸爸的话。

4、兔姐姐打电话,与爸爸通话:“喂,爸爸,我是小兔,你知道妈妈上哪去了吗?噢,原来奶奶病了,妈妈去照顾奶奶了。”放下电话。

四、接到妈妈的电话。

1、正在此时,电话铃响了,兔姐姐拿起电话,原来是妈妈的打来的。

2、放妈妈的电话录音:“小兔们,我是妈妈,奶奶病了,现在在医院里,我在照顾奶奶,现在还不能回来,你们帮妈妈做些事情好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小兔们,你们把外面的衣服收进来,折叠好;把桌子上的碗、调羹和杯子收起来放整齐;把桌子、椅子擦干净;把地扫一扫;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好;把书架上的书整理整齐。小兔们听清楚了吗?妈妈再说一遍……好了,等一会妈妈回来看看我的宝宝是不是很能干,妈妈带好吃的东西给你们吃,好吗?小兔宝宝们再见!”

3、你们听到妈妈刚才在电话里说了什么?(请幼儿复述电话内容)

4、请小兔们帮妈妈做事情。

五、妈妈回来了

1、我们把加整理得多干净呀,妈妈说的事情我们都做好了没有?(请几个小兔宝宝去检查一下)

2、妈妈回来了,(请配班老师扮兔妈妈)兔妈妈:“小兔宝宝,你们把家整理得真干净呀,你们真是能干得好孩子,妈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吃的,我们一起坐下来吃好吗?(幼儿快乐的分享)

教学反思:

知道了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干家务活儿。这不仅能够分担父母的辛劳,更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生活能力,养成劳动习惯。老师衷心希望同学们学过这课,都能主动关心、体贴父母,多做家务,做好父母的小助手。

篇8:妈妈的小帮手

青岛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22-25页。

教材简析:

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课教学以“帮妈妈放衣服”为主情境,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引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比较“厚薄”,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4、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游戏:对口令。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配以动作演示)。

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

【说明:热闹的师生互动的对口令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口令的内容紧扣本课知识点,并配以形象的动作演示,便于学生感知、理解,为“比一比”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请班里一名比较高的同学与自己合作比一比个子。

师:我觉得这名同学矮,你们认为呢?

学生讨论,自由发表观点。

有的学生会同意老师的观点,因为他比老师矮很多;也有学生会不同意老师的观点,认为他不矮,因为他虽然比老师矮很多,却比我们班很多同学都高……

师:有的同学认为他高,有的同学认为他矮,还有的同学觉得和他差不多高,这些结论都是通过“比一比”得到的(板书:比一比),今天我就来研究“比一比”,看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还能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小事引出“比一比”的学习,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民主地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驳,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研究“比一比”问题的积极性。】

二、引导探究。

1、整体感知情境图。(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说说图上都有什么?

学生们通过观察说出画面中左边有挂衣橱和存衣柜,放有爸爸、妈妈和小明衣服;右边是博古架,摆放着瓷马、花瓶、琉璃球等。

2、比多少、厚薄。

(课件播放)小明说:妈妈的衣服真多呀!

师:你和小明的看法一样吗?你怎么知道的?

(多媒体突出放大存衣柜,便于学生观察。)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数一数妈妈的衣服有11件、小明的衣服有4件,所以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多。

(2)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厚,所以妈妈的衣服多。

(多媒体演示比厚薄的过程)

……

小结:同学们用了不少好方法比较出妈妈的衣服最多,通过“比一比”,我们还可以发现许多问题呢。

3、比长短。

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妈妈准备了三件外衣挂在衣橱里,(多媒体突出放大挂衣柜),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并在全班汇报。

学生们会出现许多不同的结论,如: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小明的衣服比妈妈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小明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比爸爸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最长,小明的衣服最短……对于能用多种标准进行比较的小组进行表扬。

小结:比较的时候一定要确定谁跟谁比,比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3、你还能比什么?

仔细观察情境图,小组确定研究内容,选择一样主题图中的一件物品,合作进行比较研究。

小组汇报,其它组补充、评价。

小组可以选择琉璃球比较大小、轻重等;可以选择瓷马比较高、矮、多少等;也可以选择花瓶比较胖瘦、高矮等。

小结:(根据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先带领学生充分感知情境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由“妈妈的衣服真多呀,你也这样认为吗”这个问题,激起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进行自主探索的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先是领着学生比较衣服厚薄,再半放给小组交流比较衣服长短,最后通过“还可以把什么东西比一比”,让小组自选研究题目,进行比较,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使他们对新知识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三、“闯关”巩固。

第一关 比多少、厚薄(多媒体出示第23页第1题)

师问:哪边的书最多,哪本书最厚?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第二关 比轻重(第24页第2题)。

用多媒体模拟天平称量水果的过程,

学生独立思考后判断轻重。

说说理由。(学生可以结合压翘翘板的生活经验直观感受天平杠杆重的一端下沉,轻的一端上翘的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演示,变教材的静态呈现为动态呈现,引起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从而更直观形象的感知天平称重的有关原理。】

第三关 比手的长短(第24页第4题)。

演示活动:教师演妈妈,大同学扮演“我”,小同学扮演“弟弟”,比手。谁的手最长 ?

【设计意图:结合自主练习中的的插图在课堂上组织分角色表演演示活动,紧紧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符合儿童欣赏、认知特点,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第四关:实践应用活动:谁哪合适?

1、出示一个篮球和一个铅球。

师:请你猜一猜哪个球重?哪个球轻?

2、学生们掂一掂、试一试后,说说实际比较的结果。

3、请出两名男同学(一胖一瘦),问:这两个球给谁合适呢?

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猜测一下哪个球重,哪个球轻?熟悉这两种球的孩子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判断出铅球比篮球重,对与没有这种生活经验的孩子教师要组织他们亲身试一试,体会大得物体不一定重,小的物体不一定轻的辨证思想。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开放题,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在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第五关:实践拓展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教室里还有什么可以比的东西,小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设计意图】在应用提高阶段,教师鼓励学生将所学“比一比”的知识综合运用到生活中去,再次让学生体验与感受到生活当中处处都有数学,提高学生们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提高参与学习活动积极主动性。】

小结:

根据学生闯关情况进行评价。

【本环节总设计意图:采用游戏闯关的形式,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练习与综合实践应用等练习穿插起来,每过一关学生都可以获得一份鼓励,吸引他们充满信心并迫不及待地的进入下一关活动,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自己评价与小结,梳理所学知识,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后反思

篇9:妈妈的小帮手作文

今天星期天,妈妈累的腰酸腿疼,我灵机一动,帮妈妈按摩!好,说干就干。我用小手把妈妈的每个脚趾头挨着轻轻的按摩,接着按摩小腿,我先是用手捏,再用脚轻轻的踩,妈妈直夸我懂事 !看着我忙碌的样子,妈妈也顾不得累了,赶紧起来为我做饭。我吃着妈妈做的香喷喷的饭菜,心想:妈妈为了这个家,为了我,多么辛苦呀!我一定要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妈妈减轻负担!

于是,我在妈妈的辅导下认真快速做完作业,就开始扫地,抹桌子,妈妈看着我,脸上绽开了一朵花,我知道那是最幸福的花朵!

篇10:妈妈的小帮手叙事作文

今天是星期天,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决定抓住这个机会锻炼一下自己,想来想去,还是帮妈妈干家务吧。

看着脏兮兮的地板,我拿起了扫把,准备先扫地。我用扫把把家里的垃圾扫到一起,连平时不注意的`角角落落我挨个扫了一遍,然后用簸箕把垃圾揽起来,揽的时候我很仔细,生怕漏掉了一个小纸片,清扫完地,看着眼前干净的地面我已经有些气喘吁吁了。我心想:看来以后要多干家务活了。

接下来拖地开始了,我先打开水龙头把拖把涮干净,接着我便把每一个房间的地板认真地拖了一遍,这时候我已经精疲力尽了,但是我还是坚持拖完了客厅,我大口大口喘着粗气,真是累极了,我想到妈妈平时下班回来还要干这么多家务,真是太辛苦了。坐在沙发上歇了一会,我又去书房里,把书架上没有放好的书整齐地摆好,终于干完了所有的事。看着干净的家,我开心地笑了。

篇11:做妈妈的小帮手作文

我拖完地后,又去擦玻璃,茶几,干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这时候,妈妈回来了。她看到被我拖得干干净净的地板,对我说:“孩子,你真长大了,懂事了,知道帮妈妈干家务了。”

我听到妈妈这样对我说,心里比喝了蜜还甜。

我以后还要经常帮妈妈干家务。

我五周岁时,有一天早上7点多钟,爸爸妈妈在刷牙洗脸。我觉得肚子很饿,想着爸爸妈妈也很饿,我就自己跑到厨房,看到锅里有麦片粥,就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用大勺往碗里舀麦片粥,舀了三碗——我自己吃一碗,给爸爸妈妈也一人一碗。

我很高兴,觉得我长大了,都可以帮爸爸妈妈做事了。

当妈妈忙碌、辛苦的时候,我会主动变成她的小帮手。

妈妈放假了,本该好好地休息,可她却每天在家里洗洗刷刷。今天妈妈拿出一大堆衣服在洗呀洗,我说:“妈妈,您这么辛苦,我可以帮您洗吗?”妈妈说:“好呀!”说着拿了两块枕巾给我洗,然后她就去烧菜了。过了一会儿,妈妈把菜烧好了,我也把枕巾洗好了。妈妈夸我真棒。

还有一次,妈妈正在擦家具,我偷偷拿着拖把帮妈妈拖地,妈妈一看原来是伊睿把地拖得很干净,夸我是她的好帮手。当她洗碗的时候,我帮她擦碗。当她累的时候,我帮她捶背……

篇12:做妈妈的小帮手作文

妈妈工作很忙,有时出差要花很长时间。我很担心,就在纸条上写下我的情话“妈妈,你在外面小心点!”注意安全钱包不能放错地方,丢了会很麻烦.妈妈,早点回家。“偷偷放在她的包和行李箱里。每次看到纸条,我妈都会打电话夸我:“好可爱!会提醒妈妈注意安全!“我好像看到妈妈看到纸条高兴得合不上嘴。

妈妈有时在家加班,直到很晚才能睡觉。看到妈妈的辛苦,我很想帮助妈妈,但是我做不了她的工作。我想了又想,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帮妈妈做点吃的,让妈妈累了可以补充一些能量。不过晚上吃不了太多,就准备了一杯鲜橙汁和一个好吃的小蛋糕给妈妈。当我给妈妈带两种“爱”的零食时,妈妈边吃边开心地说:“谢谢你,亲爱的女儿,你做的零食很好吃,妈妈很喜欢!”

篇13:妈妈的小帮手作文100字

今天上午外面下雨了,我没出去玩,在家里帮妈妈做家务了。

我先去妈妈那里领任务,妈妈让我打扫卫生。于是我就洗了洗抹布,去擦窗台、茶几、相框,终于擦完了!抹布变成黑乎乎的了,但是茶几、窗台、相框都变的干干净净了。妈妈看到我擦的这 么干净,笑着对我说:“好孩子,你可真是妈妈的小帮手。”受到了妈妈的表扬,我虽然有点累,但心里真是美滋滋的,高兴极了!

篇14:我是妈妈的小帮手日记

星期天我做完作业后,突然产生一种想法那就是想把家里的卫生搞一下,这几天妈妈上班很辛苦,我应该帮妈妈分担一下。

首先我拿来了清扫工具:抹布、扫帚、托把桶,工具拿齐我就想起了妈妈的操作流程,应该是不难的,于是挽起袖子说干就干,我先用扫帚把家里扫了一遍,家里不像学校那样,虽然学校有大片的纸屑,垃圾但却很好扫,可以随意挥动扫帚,而家里有很多毛衣子,稍为用力扫毛衣子就会乱窜,我只能轻轻的扫小心翼翼的扫,我把沙发底下,茶几底下都挨个扫了一下,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扫了一遍,又扫了一遍确认不脏开始擦灰。我把家里的每一个桌子都挨个擦了一下,每擦一个都要重新洗一下抹布,确保抹布干净,才能把桌子擦的干净,擦干净了我就开始拖地了,我仔细的拖,用力的拖,哇,地被我拖的真干净,我真的好开心,虽然我也感觉有点累,但是我还是提醒自己,不要怕累不要怕累,一定要给妈妈一个惊喜!

不一会儿已经5点了,我的活也干完了,就等妈妈下班吧,在等的空隙,我还淘了米,把饭也煮上了。妈妈一开门就闻见了饭香,:“哟家里咋这么干净,我的宝贝咋这么能干,真是我的贴心小棉袄啊!”听到妈妈的夸奖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比吃了蜜还甜,是呀,我已经12岁应该可以为妈妈分担了。

上一篇: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与思考 实施方案下一篇:幼儿园公共环境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