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典故的诗词

2024-04-28

带典故的诗词(精选6篇)

篇1:带典故的诗词

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1、梨园 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

“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2、抱柱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

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3、斑马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

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的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4、问鼎 春秋时,楚望而却步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孙满慰

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后遂以“问鼎 ”喻篡夺政权。《晋书•王敦传》:“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今常以喻谋求夺得。例: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冠军的机会。

5、辞第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国忘家。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6、请缨

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7、钓鳌 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只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8、三尺 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

三尺,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汉书•杜周传》:“三尺安出哉?”

9、还珠 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

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 “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10、金鸡 古代流传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

鸡,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后便以“多鸡”借指大赦令。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1、烂柯 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2、青眼 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杜甫《短歌行》:“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13、高山流水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录。明唐寅《世情歌》:“清风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辛弃疾《谒金门》: “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14、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廓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

•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q,劳苦)劳。”诗歌写使臣行

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 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15、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唐人李群玉《自沣浦东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 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其典出自战国楚玉《对楚王问》。

16、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

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宋刘克庄《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

17、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

”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 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不平凡的来历铸就了一柄宝剑,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启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18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或《晋书•张翰传》)。“(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菰()菜羹:菰菜、莼(ch n)羹。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 ”、“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例如,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徐自华《慧僧先生解职归见》:“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莼鲈乡思。”

19、庄周梦蝶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20、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周,而伯夷、3 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孟郊《感怀》(之五):“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 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21、碧血 化碧 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顾炎武《赠朱监纪四辅》:“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七日围。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语出《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也用“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朱敦儒《木兰花慢》:“化碧海西头,剑履问谁收。”

22、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典出《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唐人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23、怀桔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跑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唐人张祜《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诗云:“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 “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24、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朱叔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25、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

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壁),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tu,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例如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26、咏絮 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唐人卢纶《宴赵氏昆季书院因与会文并率尔投赠》“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据刘义庆《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另见《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东晋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其叔父要求比拟白雪,谢郎谓空中撒盐,而她答以柳絮因风起,深得谢安赏识。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红楼梦》(第三回):“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咏絮才指的就是林黛玉非凡的咏诗才华。、柳营

指军营。唐武元衡《送张六谏议归朝》 : “

笛怨柳营烟漠漠,云愁江馆雨萧萧。”

《史记 •

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

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

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如,唐人鲍溶《赠李 黯将军》 : “

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28、南冠

指囚犯。《左传 •

成公九年》 : “

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 „

南冠而絷者,谁也? ‟

有司对曰: „

郑人所献楚囚也。‟ 使税(通 „ 脱 ‟)之。……

公曰: „

能乐乎? ‟

对曰: „ 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 ‟

使与之琴,操南音。公语范文子。文子曰: „

楚囚,君子也。‟” 楚

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

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如骆宾王《在狱咏蝉》 : “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 李

白《流夜郎闻不预》 : “

北阙圣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29、霓裳羽衣曲

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 “

渔阳鼙鼓动

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白居易《长恨歌》)30、后庭花

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 “

商女不知忘国

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31、杨柳曲

乐府曲调,即折杨柳。以伤心之词写军旅生活,怀念征人

32、谢家

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 “

谢家 ”

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1)用谢

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世说新语 ·

言语》载,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 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 “

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这是说,谢安子弟 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辛弃疾《泌园 春 ·

叠嶂西驰》 : “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 之事。《宋书 ·

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 “

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 ”。后用此事

指居家的幽美。

33、献芹

《列子 ·

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 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 “

蜇于口,惨于腹 ”

。后来就用 “

献芹 ”

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 提的建议浅陋。也说 “ 芹献 ”

。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 “

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34、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 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

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35、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

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6、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7、执牛耳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左传·哀公十七年》:“诸候盟,谁执牛耳?”后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黄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太仓之执牛耳,海内无不受其牢笼。”(太仓,人名)

38、折 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9、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篇2:带典故的诗词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阅读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回答问题: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1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14、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5、南浦:屈原《楚辞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16、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17、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8、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9、雕虫: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状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20、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21、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辛弃疾《定**》:“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22、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l、黍离:《诗经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24、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25、商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6、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7、瑟瑟:愿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28、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篇3:诗词中常用的典故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 自怜羁客尚飘蓬。”典出《晋书·谷阝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 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 为天下第一, 犹桂林之一枝, 昆山之片玉。’”唐人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握兰中台并, 折桂东堂春。”

钓鳌———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 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 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 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 他一下钓走六只鳌, 因此, 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 空郁钓鳌心。”

咏絮———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 有非凡的才华。唐人卢纶《宴赵氏昆季书院因与会文并率尔投赠》:“咏雪因饶妹, 书经为爱鹅。”据刘义庆《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另见《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 东晋谢道韫聪明有才辩, 其叔父 (谢安) 要求比拟白雪, 谢郎谓空中撒盐, 而她答以柳絮因风起, 深得谢安赏识。

问鼎——春秋时, 楚庄王北伐, 陈兵洛水, 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派遣王孙满慰劳楚师, 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晋书·王敦传》:“有问鼎之心, 帝畏而恶之。”今常以喻图谋夺权。

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 不见女子到来, 这时河水猛涨, 淹没桥梁, 尾生为了坚守信约, 不肯离去, 抱住桥柱, 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柱信, 岂上望夫台。”

辞第———汉时, 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 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 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国忘家。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 观图忆古人。”

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 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 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两棵树。比翼鸟, 传说中的一种鸟, 雌雄总在一起飞, 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战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 囚禁了韩凭。韩自杀, 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 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 大家拉她衣服, 结果还是跌下去, 死了, 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 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 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 十天就长得很粗大, 两棵树的树和枝交错在一起, 树上有鸳鸯一对, 相向悲鸣。

杜康———《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 亦作“瑟琴”。《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 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山川。”

高山流水——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 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曲调时, 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 伯牙叹无知音, 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明。明唐寅《世情歌》:“清风明月用不竭, 高山流水情相投。”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山弦断绝, 怒蛙声自咽。”

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 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 千村落寥。何日请缨提锐旅, 一鞭直渡清河洛。”

秦晋之好———秦晋春秋时, 秦晋两国为婚姻, 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 情愿与英雄结婚姻, 成秦晋。”

篇4: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

【关键词】古诗词;典故

典故,或称用典、用事,是指用过去的事来说明当前的问题,既要“师其意”,还须故中出新,使用典情思隽永,耐人寻味。用典,“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诗中用典,贵在自然,贵在妥帖,贵在切合其事。

1.龙城

杨炯《从军行》:“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匈奴名城,秦汉时匈奴祭祀的地方,泛指敌方要塞。

2.投笔

祖咏《望蓟门》:“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后汉书》: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投笔”即弃文从武。

3.折腰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官定后戏赠(时免河西尉,为右卫率府兵曹)》:“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宋书隐逸传》: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4.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杜牧《咏歌圣德远怀天宝因题关亭长句四韵》:“广德者强朝万国,用贤无敌是长城。”李益《登长城》:“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5.鸿雁

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商挺《潘妃曲》:“一点青灯人千里,锦字凭谁寄?雁来稀。”《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言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6.楼兰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杜甫《秦州杂诗(其七)》:“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汉书》: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7.长亭

王褒《送别裴仪同》:“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王昌龄《留别郭八》:“长亭驻马未能前,井邑苍茫含暮烟。”武元衡《送李秀才赴滑州诣大夫舅》:“长亭叫月新秋雁,官渡含风古树蝉。”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庾子山《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也。长亭短亭,传舍也。”古代驿站路上设长亭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8.折柳

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雍陶《题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折杨柳》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种情绪,后来“柳岸”也指送别的地方。

9.阳关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辛弃疾《鹧鸪天·送人》:“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柳永《少年游》:“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张先《蝶恋花》:“几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刘时中《雁儿落过得胜令·送别》:“长亭,咫尺人孤另;愁听,阳关第四声。”“阳关”位于河西走廊的西头,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阳关”“阳关三叠”。

10.关山

卢思道《从军行》:“关山万里不可度,谁能坐对芳菲月。”王褒《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高适《塞上听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乐府解题》:“《关山月》,伤离也。”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往往都离不了“关”“月”二字。

11.尺素

《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晏殊《蝶恋花》:“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12.青鸾

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汉宫词》:“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李璟《摊破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晁补之《临江仙》:“青鸾无计入红楼。”《山海经·海内北经》:西王母每次出行,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青雀”借指传递音讯的使者。

13.梁园

篇5: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典故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写的一首歌咏菊花的诗。黄巢年轻时,到京城长安应考,没有考上。他在长安看到了朝廷的腐`败,愤慨地写下了这首诗,表示了自己立志推翻唐王朝统治的决心。

唐朝晚年,特别是唐宣宗以后的懿宗、僖宗,一味的只知道寻欢作乐。朝廷政治黑暗,民间赋税繁重。贵族、官僚霸占了大量土地,老百姓却没有地种,只得到处流亡。有些地方发生了灾荒,农民靠吃草根树叶过活,官吏却照旧向他们催逼赋税。广大农民已经没法活下去了。唐懿宗即位的那年,浙东地区就爆发了裘甫领导的农民起义。公元868年,又发生了庞勋领导的桂林守军的起义。

鲍元875年,濮州(在今山东鄄城北)人王仙芝领导几千人在长垣(在今河南新练)起义,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很快攻占了曹州(今山东曹县)和濮州。附近农民纷纷参加,起义队伍一下子发展到几万人。

黄巢是冤句(在今山东曹县西北)人。他的家乡正是王仙芝起义军占领的`地区。黄巢精通武艺,读过经书,贩过私盐,结交了不少江湖好汉。他本来就想推翻唐朝,这时看到王仙芝起义,就也组织几千人,起兵响应,并加入了王仙芝的起义队伍。

王仙芝、黄巢在山东、河南一带,到处攻打州县,声势越来越大。朝廷派兵去镇压,可是老是吃败仗。于是有些官员提议,把王仙芝招降过去。

王仙芝官迷心窍,准备接受招安。这事给黄巢知道了。他去找王仙芝,愤怒地说:“当初我们立下大誓,一定要把天下那些害国害民的坏人扫清。现在事情还没有成功,你却想去做官,你怎么对得起这些弟兄!”

黄巢越讲越气愤,忍不住拔出拳头,朝王仙芝脸上狠狠打了一拳。黄巢不愿再跟从王仙芝,他带领一支军队,开始单独作战。

两人一分兵,王仙芝的力量大大削弱。他一心想当官,多次派人向唐朝官员求降。唐朝官员见他已没有多大能耐,便不再理会他。不久,王仙芝兵败被杀,他留下的队伍也赶去投奔黄巢了。

两支起义军重新会合后,大家推黄巢为黄王,号“冲天大将军”。黄巢开始设置官职,管理起义军内部的事务。从此,起义军才算有了初步的组织。

黄巢带领起义军,准备去攻打洛阳。唐僖宗急忙调兵遣将,增援洛阳。黄巢见唐军兵力强大,就渡过淮河,向唐军力量空虚的南方挺进。他们转战了大半个中国,一直打到了福州、广州。

黄巢到了广州,没想到那里发生瘟疫。起义军将领劝黄巢离开南方,举行北伐。于是,黄巢休整了一下队伍,又带兵北上。

这时,起义军已发展到几十万人,成了一支强大的队伍。他们一路上势如破竹,把各地的官军打得一败涂地,很快渡过了长江,随后又渡过了淮河。

鲍元880年十二月,黄巢打到了洛阳,洛阳官员马上开城投降了。黄巢进城以后,由于起义军纪律严明,洛阳城里商店照常营业,街上完全跟平常一样。

黄巢又下令向潼关进军。他的前锋部队很快到达了关外。起义军都打着白旗,那些白旗漫山遍野,一眼望不到尽头,简直像一片白色的海洋。一会儿,黄巢来了,起义军高声大喊,好像晴天霹雳。驻守关外的唐军看到这声势,吓得各自逃命去了。

潼关左面有个山谷,谷中有条小路直通关后。起义军通过这条小路,绕到关后,前后夹攻,一下子攻破了潼关。

潼关一破,整个长安乱成一团。唐僖宗骑了一匹快马,由几百个士兵保卫着,慌慌张张地逃往成都去了。

当天下午,黄巢带领起义军,开进长安。长安百姓兴高采烈地欢迎起义军进城,街道两旁站满了欢迎的人群。

黄巢部下的大将尚让,对欢迎的人说:“黄王起兵,都是为了百姓。我们决不像唐朝皇帝那样,不把你们当人看待。大家安居乐业,放心好了。”人们听了,都很感动。起义军对罪大恶极的官僚,捉到就杀,但看到路旁的穷人,却常把自己的东西送给他们。

就在这年年底,黄巢在长安当了皇帝,国号叫大齐。长安成了起义军的天下,黄巢也终于实现了“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是黄金甲”的愿望。

新政权建立了,但黄巢控制的地方却非常小,只有长安及其附近的几小块地方。原来黄巢一直流动作战,打下的地方,都没有派兵把守。他一走,这些地方又全给敌人占领去了。

唐僖宗逃到成都以后,就纠集军队,把长安包围起来。几十万起义军挤在这一小块地方,日子一长,粮食都吃光了。就在起义军出现严重困难的时刻,黄巢手下的一个大将朱温投降了唐朝。

这时,唐僖宗又调来了沙陀族的酋长李克用的骑兵。李克用带领沙陀骑兵,和唐军一道作战,击败了起义军。

黄巢见形势不利,撤出了长安。一路上,他作战又老是失利,最后退到泰山狼虎谷,兵败自杀了。

篇6:诗词鉴赏_诗词常用典故100例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 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21、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22、螟蛉 《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23、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24、神器 指帝位、政权。

《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25、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26、陶朱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

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27、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28、秋水 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29、连理枝、比翼鸟 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30、孔方兄

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31、青梅竹马

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32、问鼎 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33、见背 背,离开。谓父母去世。

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见背。‛

34、逐鹿

《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35、三尺 是法律的代名词。

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

36、杜康

《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7、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8、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39、彭祖

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40、谢家 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

(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说,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辛弃疾《泌园春〃叠嶂西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41、鸡肋

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见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42、婵娟

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

43、献芹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44、执牛耳 用‚执牛耳‛指盟主。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左传〃哀公十七年》:‚诸候盟,谁执牛耳?‛后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黄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太仓之执牛耳,海内无不受其牢笼。‛(太仓,人名)

45、作壁上观

壁:营垒、壁垒。观:观望。在壁垒上观望。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46、虞美人 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辛弃疾有诗曰:‚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亦有英雄惜英雄之意,清代有人以虞姬口吻占诗曰:‚君王意气过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该诗角度新颖,情切动人。

47、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在唐时甚红。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48、豆蔻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49、精卫

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50、击楫中流

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即东晋大将祖逖率部渡江,当船行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后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宋人赵善括《满江红〃辛卯生日》:‚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又称‚中流誓‛,如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51、鸡口牛后

《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52、岁寒三友

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这称。

53、花中四君子

梅竹兰菊花称为‚花中四君子‛。

54、泰斗

‚泰山北斗‛的简称。典出《新唐书〃韩愈传》,比喻杰出的可为榜样的人物。

55、人杰

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56、仁人

典出《论语〃卫灵公》喻指有博爱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57、传人

典出《荀子〃非相》,原指道德学问能传于后世的人。今指能得到祖先或师长精神或技艺的人。

58、玉成

典出《西铬》(西晋张载),比喻为人成全好事。

59、口碑

典出《五灯会元》,比喻众人的口头称颂。

60、壁还

敬词,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归还借用别人的物品。

61、方家

典出《庄子〃秋水篇》,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62、等身

典出《宋史〃贾黄中传》,敬辞,比喻著作多,堆起来等于该人的身高。

63、西席

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

64、心许

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应的意思。

65、三味

典出《邯郸书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义)。

66、洗耳

典出《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汉蔡邕),原指厌听世事,今比喻聆听、恭听。

67、斧正

典出《庄子〃徐无鬼》,指请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正‛

68、抱璞

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

69、染指

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

70、射影

典出《苦热行》(南朝宋鲍照诗),比喻说此喻彼,别有用心。

71、掣时

典出《吕氏春秋〃具备》,比喻办事受牵制,不顺利。

72、青鸟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73、雷同

典出《礼记〃曲礼上》,相同的意思,或人云亦云。

74、涂鸦

典出《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撰),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

75、城府

典出《宋史〃傅尧俞传》,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

76、借光

典出《战国策〃秦策》,向别人询问或请人给自己方便时的套话。

77、物色

典出《后汉书〃严光传》,本指形貌,后指按照一定标准去访求人才。

78、不才

典出《庄子〃山木篇》,自谦没有才能。

79、方寸

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80、提刀

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

81、下榻

典出《后汉书〃徐稚传》,原指礼遇贤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住宿。

82、润色

典出《论语〃宪问》,比喻对文稿细加修饰。

83、春秋

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84、梨园

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85、抱柱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86、班马 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7、问鼎

春秋时,楚望而却步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晋书〃王敦传》:‚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今常以喻谋求夺得。例: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冠军的机会。

88、辞第

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国忘家。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89、请缨 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90、钓鳌 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只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91、三尺 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汉书〃杜周传》:‚三尺安出哉?‛

92、还珠 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93、金鸡 古代流传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后便以‚多鸡‛借指大赦令。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94、烂柯 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95、青眼 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杜甫《短歌行》:‚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96、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录。明唐寅《世情歌》:‚清风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97、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廓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q,劳苦)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 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98、巴歌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唐人李群玉《自沣浦东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其典出自战国楚玉《对楚王问》。

99、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宋刘克庄《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

上一篇:重点项目办公室农业股年底工作总结下一篇: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