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审批授权规定

2024-05-07

财务审批授权规定(精选8篇)

篇1:财务审批授权规定

财务审批授权规定

一、目的:

为规范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医公司发展,在坚持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审批制度适用于制造本部、营销本部、国际本部等职能中心商品出库、货款支付、工资发放、费用报销、员工借款、固定资产购置、税金交纳和其他货币资金使用的审批。

三、内容: A.出库审批

1、审批程序

⑴ 对于先收款后发货的情形

由经办人员填写出货清单交部门负责人签批后交由销售会计审核,财务负责人复核,再交由货运人员到库房办理产品出库手续。

⑵ 对于先发货后收款的情形

由经办人员填写出货清单交部门负责人签批后经销售会计确认应收款额,交由财务负责人审核,再报相应的审批权人审批(审批权限如下,额度外的不予批准)。经办人员持审批权人的审批意见到库房办理商品出库手续。

2、审批权限

未收到货款的订单,累计欠款金额a)10000元以下(含10000元),由销售经理批准;b)10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含20000元),由营销中心销售总监批准;c)20000元以上50000以下由营销中心负责人批准;d)50000以上由总经理批准。以上“累计欠款金额”,不包含购方按规定享有的信用额度或双方另行约定的欠款额度。

B.材料结算审批审批

1、审批程序

⑴ 货款支付一律先由经办人员认真填制付款申请表,对收款单位、付款金额、用途及合同号码(附合同原件)均要详细填列,并对经济业务内容的真实性及有效性负完全责任。

⑵ 经办人员将付款申请表交由部门负责人审核业务的合理性、真实性并签署意见后交制造本部负责人审批。

⑶ 财务部负责人审核付款申请表的经济内容,包括合同、发票等,签署意见后交职能本部总监审批,最后交由出纳办理付款手续。

2、审批权限

⑴ 现结设备、物料及零星采购,单笔次金额在50000元(含50000元)以内的报销(或冲账)由制造本部负责人审批;50000元以上的由总经理审批。

⑵ 月结材料款,金额在30万元(含30万元)以下的支付由制造本部负责审批;30万元以上的支付由总经理审批。

C.工资发放(包括员工社会保险费用)审批

由公司人力资源部制作员工工资,《工资发放表》由财务部负责人复核后,交公司职能中心总监审批。D.费用报销审批

1、费用划分

费用报销包括销售费用、行政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报销。

销售费用在本制度中指物流费、广告费、业务招待费、销售人员差旅费、报关费、船运费、提单费等; 行政管理费用在本制度中指办公用品费用、电话费、技术开发费、员工培训费用、租赁费、修理费、总部员工差旅费等;

财务费用在本制度中指利息支出、金融机构手续费、审计费等。

2、审批程序

费用报销人员填写费用报销单并经本部门负责人审核无误后,交由各职能本部负责人签批,再将费用报销单交财务部负责人复核,职能中心总监审批。

3、审批权限:

公司各部门因公发生的费用(含代客户垫付的费用)单笔次金额在3000元(含3000元)以内的由各职能本部负责人审批;金额在3000元以上的由总经理审批。

注:1)其中工伤事故发生的费用需由相应的车间主管及行政部经理审核;

2)应由客户承担先由我司垫付的费用,销售文员需签字确认并复印留底。E.借款审批权限

1、现金借款

公司各部门因公借款一定要注明借款事由、金额、预计报销日期等内容,单笔次在3000元以内(含3000元),先由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名,再由各职能本部负责人审批;3000元以上的由总经理审批;

2、支票借款

公司各部门因公办事需借支票,在借支单上一定要注明借支原因,单笔次在10万元(不含10万元)以下由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名;再由各职能本部负责人审批;10万元以上的由总经理审批。

3、特别说明

1)以上现金借款由审核、审批人承担连带责任;

2)以上现金借款,若借款人未办理担保手续,按《费用报销制度》中“现金借支”规定办理;

3)未写抬头、金额的支票,借款人必须是办理了担保手续的员工,否则不予借支(写好抬头及金额的除外)。

F.固定资产购置审批

由申请人向采购部提出购置固定资产申请报告(报告说明购置固定资产的必要性、计划购置数量、固定资产品名、规格、型号、市场询价情况、资金来源等),采购部负责人根据公司和申请人的实际情况对是否购置给予审核,交由制造本部负责人签批。G.交纳税金审批

各月份应缴纳各项税金的纳税申报由会计负责填列后交公司财务负责人审核,再交职能中心总监签署。H.投标保证金审批权限:

1、本公司代经销商支付投标保证金在对方款项已到本公司账上的情况下,由营销中心负责人审批;对方款项未到本公司账上,需由本公司先行垫付的,先由营销中心负责人审核,再交总经理审批。

2、本公司自付保证金,单笔次金额在5万元(含5万元)以内的,由营销中心负责人审批;5万元以上的由总经理审批。

I.其他:

1、银行代扣代缴的各项费用无需填制付款申请表,无需报批;

2、其他相关联公司需我司代垫付款项由总经理审批;

3、上述未涉及到的款项支付由总经理审批。

四、审批责任

1、审批人及经办人必须用钢笔或签字笔签字。签批人对所签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2、审批人员在履行审批权限时,应遵守有关财经制度,秉公办事,对所审批事项负责。

3、审批权人因故不能履行审批权利时,其审批权上移。

五、附则

1、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财务部。

2、本制度自签发之日起执行,原授权制度同时废止。

篇2:财务审批授权规定

财务审批与授权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公司管理架构调整后的业务发展,规范df板块的经营管理,根据“CSST司[2007]072号《财务授权制度(试行)》”、“CSST司[2007]044号《财务管理办法(试行)》”及“CSST《2008年财务审批与授权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中所称“CSST”指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CSSC”指安防销售(中国)有限公司,所称授权是指公司在法定经营范围内,授予各下属公司、事业部经营管理活动的权限。

第三条 各单位应严格按照本规定执行,并在授权范围从事经营管理活动,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越权或未经授权经营。

第四条 凡是CSST规定需经法务部审核合同,不论是否在授权范围一律要经CSST法务部审核同意才能签订。

第五条 本规定所指的“单笔、单个”支付,不得将同笔业务进行分拆“化整为零”;“金额”均以人民币表示。

第六条 安防销售公司各单位均纳入此规定的范畴,在此规定内开展经营活动。

第二章 经营业务的财务审批与授权

第七条 CSSC实(试)行预算化管理,每月20日前总部各部门、大区需提报次月费用及采购付款预算,经分管公司领导审批,报财务总监、总裁核准。各单位的所有经营活动应按照已核定的预算执行,凡超过预算的,原则上不予审批。

第八条 经营业务合同审批权限

(一)采购合同审批权限

1.采购部经理审批权限:单个合同金额10万元(含10万元)以下; 2.供应链中心总经理审批权限:单个合同金额10万元至50万元(含50万元)以下;

3.板块总裁审批权限:单个合同金额50万元至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下

4.单个合同在1000万元以上的,经CSSC审核后报CSST审批; 5.超审批权限的合同,须逐级审批。

(二)销售合同审批权限

1.销售大区经理、业务部门经理审批权限:单个合同金额50万元(含50万元)以下;

2.分管副总审批权限:单个合同金额200万元(含200万元)以下; 3.总裁审批权限:单个合同金额200万元至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下;

4.单个合同在1000万元以上的, 经CSSC审核后报CSST审批。5.超审批权限的合同,须逐级审批。

(三)其他合同

1.分管公司领导审批权限:预算范围内且单个合同金额为10万元(含10万元)以下;

2.总裁审批权限:预算外合同或20万元以上200万元(含200万元)以下;

3.单个合同在200万元以上的, 经CSSC审核后报CSST审批。第九条 经营业务的付款审批权限

(一)日常采购付款

1.采购部审批权限:采购付款预算内且单笔付款金额5万元(含5万元)以下;

2.供应链中心总经理审批权限:采购付款预算内单笔付款金额5万元至20万元(含20万元);

3.板块总裁审批权限:采购付款预算外或单笔付款金额20万元至600万元(含600万元)

4.单个合同在600万元以上的,经CSSC审核后报CSST审批; 5.超审批权限的付款,须逐级审批。

(二)日常费用支出

1.各销售大区、其他销售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批权限:预算范围内且单笔费用在2万元(含2万元)以下;

2.销售业务分管副总审批权限:预算范围内且单笔费用在10万元以内; 3.其他分管公司领导:预算范围内且单笔费用在2万元以内; 4.预算外及超过审批权限的,由总裁审批;

5.越过板块审批权限的,经CSSC审核后报CSST审批。

第三章 投资活动的财务审批与授权

第十一条 投资业务的审批。

1.新增房产的审批

无论金额大小,经CSSC审核后报CSST审批。2.房屋装修的单项装修审批

(1)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由公司总裁审批;

(2)装修立项在50万元以上的,经CSSC审核后报CSST审批。3.无形资产购置及股权投资 无论金额大小,经CSSC审核后报CSST审批。4.其他固定资产购置合同

(1)分管领导审批权限:预算内且单个合同为2万元(含2万元)以下;(2)总裁审批权限:单个合同为2万元以上至20万元(含20万元)以下并报CSST备案;

(3)单个合同超过20万元以上,经CSSC审核后报CSST审批。5.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处置

(1)下属公司、事业部审批权限:单项资产处置损失在15%(含15%)以下同时报CSSC财务部备案;

(2)单项资产处置损失超过15%以上,经CSSC审核后报CSST审批。

第四章 筹资、担保业务的财务审批与授权

第十二条 公司所有筹资(含信用证、银行承况汇票)、担保业务须报CSST审批。

第五章 合同的签置

第十三条 合同按照程序审批后,由各审批人或其授权的部门负责人行签订。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篇3:财务审批授权规定

(一)组织架构与岗位设置

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是我国国有企业构建有效的授权审批体系的重要构成因素。 在构建有效的授权审批体系的过程中,对于组织架构与岗位设置的科学性从一定意义上会直接影响授权审批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有一些国有企业在组织架构和人员岗位安排都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从而建立起来的授权审批体系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应到岗位,而是对应了具体的员工个人, 使构建出来的授权审批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僵化了审批过程,降低了管理效率。 然而合理的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不仅有利于知道相关员工进行合理的授权审批, 更有利于推动整个国有企业决策实施的有效化。

(二)决策事项类别和范围

国有企业要构建有效的授权审批体系, 首先要注重决策事项在整个授权审批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决策事项是国有企业构建有效的授权审批体系的核心内容。 首先,要对审批的类别进行认真的判定,确定相关的决策事项类别,以便与日后的工作开展。 其次就要做到对于审批范围的定界, 要将审批的范围限定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内;在类别和范围上都要做到认真严格的要求。 这不仅关系着企业相关体系的构建是否能够成功并取得相应的成效, 更是对企业的相关决策以及组织结构的认真负责的体现。 并在做好类别和范围的工作时,还要对各种其他突发状况进行一定的预判并作出周祥的解决措施, 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达成。

(三)授权与审批程序

最后在授权与审批程序上也存在许多问题, 企业在进行授权时大多时候后去授权都比较耗时,效率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相关发展。 其次,在审批的程序上也过于繁杂和无效,许多授权时间延后的原因都是由于审批程序繁琐低效所致; 在进行授权审批过程中需要经过多道流程,但各个流程的任务与责任却又划分不清,存在很严重的滞后性。 与此同时,在审批程序的合理性上也很值得引人商榷, 在构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上仍有待提高。

二、国有企业授权审批控制现状分析

(一)申请批准职责未分离

在国有企业构建授权审批体系的控制过程中, 申请和批准的职责往往被混淆对待。 责任和义务没有进行严格的划分,使得申请批准在要求上往往很难达到相应的标准。 具体表现为,许多国有企业过分的注重相关的权利和权限,对于责任和义务没有进行明确的区分和辨别,缺少独立的申请和批准空间;这不仅严重危害着授权审批体系的建设,更容易在国有企业内部滋生腐败以及权力滥用的现象。 因此,在申请皮批准的职责分离上急需得到有效地解决和治理。

(二)审批程序设计不合理

在审批程序的设计上缺乏合理性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国有企业的相关授权审批工作。 一套制度的最基本核心所在就是其合理的整体框架构建,就像是房屋的地基作用一样,框架的合理性构建对于审批程序的相关工作具有基础性作用。 如果在构建上就存在先天上的缺陷和不足,将为日后的国有企业授权审批带来很大的障碍和阻挠,不利与国有企业的竞争力的提高,更不利于未来在社会中的发展。 目前,我国许多国有企业在审批程序的设计上都欠缺一定的合理性, 而不合理的审批程序必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三)特殊授权机制不完善

在特殊授权方面国有企业本应加强防范,做到认真严谨的对待,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我国国有企业的特殊授权机制一直没有得到相应的完善。 具体的表现主要有,由于改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休假时将手中工作转交给其他人; 由特殊授权机制的不完善在这时候恰恰是最易发生问题的阶段。 所以国有企业一定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对特殊授权机制进行一定的完善和修补。

(四)缺乏有效跟踪和反馈

在国有企业的日常工作中, 为了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有效的跟踪和反馈; 但目前在我国的国有企业授权审批控制现状却是缺乏有效的跟踪和反馈, 这不仅使工作质量得不到严格的保障同时也对于员工的相关管理起不到相应的作用。 严重的影响了审批授权的效果和工作的质量。 同时对于各工程项目由于缺乏有效的跟踪和反馈使得企业不能对授权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三、构建国有企业授权审批体系的措施

(一)组织架构改进

为了科学完善的构建国有企业授权审批体系, 首先就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组织结构框架。 在这过程中要汲取其他方面的优势,同时对自身的组织结构上的不足予以改正并对合理的地方进行继续保持和利用。 但是要确定好组织结构理念这一前提, 并在其指导下进行组件相关的授权审批体系,最后对与体系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明确的规范,并最终确定各个审批授权的过程步骤。 在一套科学的结构框架组织的指引下,企业的发展将会减少许多阻碍。

(二)统一风险评估

同时国有企业还要进行统一的风险评估, 要对审批授权过程中的各种不可变因素进行分析和预测; 并未相关的预测提前做好准备和解决的手段,以便在风险来临时可以做到有效的对待。 但同一风险评估主要是指国有企业为了检验先关授权的可行性, 进行同一风险评估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国有企业的相关风险。

(三)加强内部沟通与监督独立性

其次, 在国有企业的审批授权过程中还要加强内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内部氛围。 但也要注重监督机制的应用,务必要使监督独立于内部之间的沟通, 不能使二者逾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但也不是使监督和沟通隔绝交流,只是不能因为人情的原因而对工作的要求有所降低, 监督的作用不仅仅可以使相关员工提高工作的认真度,也可以使员工们对于工作有一定的要求准则,提升相应工作的质量,进而促进国有企业的审批授权的顺利进行。

(四)建立持续跟踪与反馈机制

最后国有企业一定要认真地建立一套持续跟踪和反馈机制, 大多数企业的审批授权体系在实行了一段时间后便在无人问津, 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一套有效的跟踪与反馈机制。 在建立持续跟踪与反馈机制时一定要掌握好科学性的原则, 构建一套科学的跟踪反馈机制可以使国有企业全面的了解审批授权的相关状况, 并及时的发现在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使问题得到很快的解决,而且跟踪与反馈机制还会对企业中的各种违规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和管理, 维持国有企业内部应有的和谐环境,保证企业所追求的工作效果。

四、结束语

授权审批体系是防范企业在重大决策和企业正常运营中存在风险的一项重要措施, 使为保证企业实现安全管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保障, 构建一套合理有效的授权审批体系对于我国国有企业的稳定工作和正常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相关国有企业没有从真正的意义上了解授权审批体系, 在授权审批体系的建设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因此,国家和政府应该积极的引导和帮助我国国有企业进行授权审批体系建设, 从而是我国国有企业构建一个有效地授权审批体系。

摘要:授权审批体系是防范企业在重大决策和企业正常运营中存在风险的一项重要措施,使为保证企业实现安全管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保障。在我国国有企业构建授权审批体系的过程中还存在申请批准职责未分离、审批程序不合理、特殊授权机制不完善以及缺乏有效的跟踪和反馈的问题。本文就针对我国国有企业如何构建有效的授权审批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对我国国有企业合理有效的构建授权审批系统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国有企业,授权审批系统,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1]惠楠.陈晨.赵文.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12

[2]赖腾云.浅议审计环境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及其对策[N].赤峰学院学报,2009

[3]孔德军.物资采购环节内部会计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J].市场周刊,2005

篇4:财务审批授权规定

【关键词】内部控制;付款凭单;企业风险;不相容岗位;授权审批

一、理论概述

1.付款凭单格式及流程

如图1所示,付款凭单是一种授权付款的凭证,主要针对企业购买商品、劳务、资产而产生的付款事项的支付凭证,它既是现金和银行支付业务的书面证明,也是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的管理和控制。业务办理过程中,由业务经办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发票、相关合同、入库单等原始凭证,填写业务内容、申请金额等项目并在付款凭单上签字确认,再交由部门主管审核;部门主管在完成稽核工作后确认签字并交由财会部门、分管经理、总经理等各职能部门稽核确认、审批;最后将经审核—确认—批准的付款凭单交会计部门负责应付账款的工作人员按付款先后顺序保管并处理付款事宜。付款凭单的流转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签字过程,而是一个确认的过程,该确认过程以稽核工作为基础,是一个权责分明、各司其职、相互监督的过程,是企业内部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和授权审批制度执行和落实的过程。

2.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和授权审批控制的重要意义

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和授权审批控制的落实与否、落实程度直接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等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一项业务或一个项目从计划、评估到决策、实施等环节悉数由一人担任,容易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而这些错误和舞弊行为却不容易被发现的职务。如: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等,贯穿在企业业务层面的销售业务控制、采购业务控制、资金活动控制等各个环节。企业通过明确不相容岗位及各岗位的职责权限,按照规定权限授权审批企业包括日常经营管理、投资融资活动等经济业务,使不相容岗位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和授权审批制度执行不力带来的风险

在我国企业经营者往往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会计控制或企业的规章制度、操作规定,没有从企业整个经营管理和风险防范的角度宏观地认识内部控制,更有甚者根本没有内部控制的观念,还停留在家长作风,一者为大的阶段。而企业一般管理者或员工则认为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行为,由专门的部门管理和实施,与自已没有什么关系。特别是看到一些领导没有按照内控有关制度办事时,也就没有动力主动执行内部控制相关规定,在业务办理中对于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了解、分析、核实的项目只是敷衍了事,认为只是走个形式,签个字而已,而不会积极地执行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等内控制度。现有企业经营管理和业务活动中,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和授权审批制度的执行不力,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管理风险和经营风险。具体为:

1.销售合同管理、客户信用管理及款项回收管理存在风险

销售合同的签订、客户信用调查、收款等环节没有进行相关岗位分离和授权审批,可能会造成销售过程的舞弊行为,如经办人明明已知道客户经营不善,资金紧张,还是为了个人的不当利益将商品卖给对方,签订没有明确对方付款期限、结算方式等条款的合同,导致企业无法收回货款,甚至遭到欺诈;销售经办与发票开具及款项的收回与确认不分离可能造成业务员为完成考核指标获取奖励而虚开发票,虚增收入;而应收账款坏账的计提、审批、核销不分离会使虚开的收入以企业坏账的形式计入企业成本,造成企业经济利益受损。

2.采购计划、合同签订及货物验收存在风险

采购计划申请与审批职务不分离,由采购部门直接采购货物,可能所采购的货物或商品不能满足生产部门和仓储部门对材料规格、数量的要求,造成物资的浪费,而生产却因所需的材料没能及时供应而受到影响;合同的拟订与审核岗位不分离,就可能无法对合同标的的金额、数量、规格、质量、付款期限等条款进行有效的控制,可能使企业面临以高价采购低质量材料的局面,造成资金浪费,影响公司产品质量和企业声誉;采购验收与仓库记录岗位不分离,可能造成物资或库存流失,形成企业资产损失。

3.投资项目与筹资项目方案拟订、项目收益及成本支出存在风险

投资项目的方案拟定、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及投资的决策、执行不分离,可能引起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如出租营运企业在作出增加投放营运车辆的决策前,如不对区域内出租车驾驶员的营业收入、行驶里程等营运指标进行调查分析,评估新增车辆对现有市场的影响,就可能影响驾驶员的收入,增加驾驶员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同时,在选择营运车辆车型方面如不考虑出租车较家庭用车行驶公里数高、车内空间要求特别是行李箱空间大的特点选择适合出租车营运的车辆时,可能会造成营运车辆提前报废、影响乘客选择本公司出租车作为交通工具的积极性。如盲目作出新投放营运车辆的决策,可能造成企业总收入和利润上升,但单车收入和利润却被摊薄,投资回报率降低的局面;投资绩效评估与执行岗位不分离可能造成投资绩效考评失真。同样在筹资活动中的筹资方案拟订与决策、筹资合同的审批与订立等相关岗位不分离,可能会对筹资方案的可行性、筹资规模的合理性、筹资方式的科学性缺乏客观的认识,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财务成本和偿债压力。

三、加强内部控制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和授权审批控制的建议

针对企业因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和授权审批控制带来的风险,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注重销售定价、客户、合同及收款环节的管理

首先,企业应安排专人对企业自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销售增长率等指标进行定期、环期分析,选择标杆企业同类产品进行价格、质量等因素的比较,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合理确定销售价格,制订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战略。其次,应与常规客户保持经常联络,加强与客户的交流,建立客户资信库,对于新增的客户做好资信调查,及时掌握客户的动态。第三,合同的拟订以《合同法》为依据,本着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合同条款需明确产品规格、产品数量、销售价格、结算方式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等,审批人员应当结合企业对产品市场价格、客户资信等信息对销售合同草案进行严格审核。第四,对于应收账款,分别由销售部门、财务部门负责催收和结算工作,并做好催收记录和收款记录,及时核对、核销应收款项。对于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由销售部、财会部、审计部等部门联合调查分析原因,明确责任,并严格履行审批程序。最后,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发票管理规定》办理发票的领用、开具、作废、红字冲销等,指定专人掌握发票使用情况并及时盘点发票结存数量。

2.加强采购计划、合同、货物验收工作的管理

(1)企业的采购业务需要采购部、生产部、仓库等部门共同参与,由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向仓库提出材料领用申请;仓库部门根据生产部提交的材料领用清单,结合库存实际情况向采购部提交采购清单;采购部根据市场情况,提交采购申请,申请中列明材料规格、价格、数量、供应商名单、采购方式等项目,采购计划的制订和申请需按职责权限和审批程序进行。(2)企业有必要安排专人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价格等与行业内其他企业进行比较,列出供应商优先名单。(3)采购合同的拟订、签订需要按照已明确的各部门职责权限进行审批,采购合同需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等。(4)材料或货物的验收是采购活动的最后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企业应安排专门人员严格按照采购申请清单,对材料或货物的规格、品质等进行把关,对于不合格的材料或货物按规定办理退货手续。(5)企业需分别设置货物保管人员和记录人员,并要求及时进行盘点核对,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3.关注项目的可行性及资金的使用效率

(1)投资活动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之外据以增加企业收益的经济活动,企业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加强投资方案所涉及领域的政策、行业前景、经营效果等因素综合评估,关注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风险与收益,不盲目跟风。(2)企业须根据筹资战略目标和规划,拟订筹资方案,并对筹资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如出租营运企业车辆更新项目筹资,需根据更新车辆数及单车价格计算资金量,运用科学的方法测算外部融资需要量,严格按规定权限和程序筹集资金;根据筹资规模、筹资成本、偿还能力等确定债务融资、股权融资、混合融资等融资方式等;企业应当严格按照筹资方案确定的用途使用资金,指定专门机构或专人对所筹资金的使用规模、方向进行跟踪管理。

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和授权审批控制只是内部控制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付款凭单为载体体现着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一叶的必要性、重要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央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逐步推进,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中国制造”不再是价廉质次的代名称,更多高科技领域时时有中国企业的身影。企业要跻身世界经济领域,必须从企业层面、业务层面落实企业内部控制活动,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才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参与国际竞争。

参考文献:

[1] 李 莉,《试论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管理纵横,2012.3 .

[2] 宋宝莲,《浅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特区经济,2012.10 .

篇5:关于调整财务审批权限的若干规定

(试 行)

为使事权与财权相结合,并提高财务审批效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学校教学、科研及其他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根据国家财经法规、财务规章制度,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规定。

一、财务管理原则

学校财务管理的原则为“预算控制、项目管理、成本分析、提高效益”

二、经费预算

年初,由预决算委员会办公室根据《预算法》和省财政厅当年预算批复编制学校经费预算,经预决算委员会讨论、校长办公会议审议,校党委会议批准后下发执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学校不再对预算进行调整。突发事项所需经费由责任部门按照相关程序上报学校批准后,从校长机动金中列支。

预算一经批准下发,任何部门和个人均不得随意变更预算项目和预算控制金额。各部门(学院)在下达的经费支出预算限额内,依据有关规定合理制定本部门经费使用计划,报分管校领导批准后,送财务处和教务处(本专科教学业务费)、研究生部(研究生教学业务费)备案。

财务处每月8日前向书记、校长书面汇报学校上月各类资金收支情况以及大额资金(5万元以上)支出项目明细表,每季度第一个月15日前向书记、校长报送上季度资产负债表和经费大

类支出明细表,并由校长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指示意见。年末按照财政厅的要求进行经费决算汇总报表的编制和效益分析,报预决算委员会批准后上报。

年终决算完成后,由预决算委员会以书面形式向教代会报告当年学校财务收支以及预算执行情况。

三、经费审批

学校各项经费实行集中核算,统一管理,逐级报批,分级负责的审批制度。

学校经费按照经费来源渠道分为预算资金(财政补助收入和事业收入)、校区基本建设及大型修缮项目专项资金、部门(学院)自筹资金、代管及其他资金。

(一)预算资金的经费审批

1、计划范围内的预算资金支出。包括年初预算资金和专项资金。年初预算资金是指学校财务计划中下达给部门(学院)的经费。专项资金则是指上级部门在计划执行内下达的各类具有专门用途的经费。

预算资金在计划使用范围内:

1万元以内的支出由责任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审批; 1—3万元的支出经责任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审定后,报分管校领导审批;

3—10万元的支出由责任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提出初步处理建议,经分管校领导审定后,报校长审批;

10—30万元的各项支出由责任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提出初步处理建议,经分管校领导审定后,报校长办公会议批准;

30—100万元的各项支出由责任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提出初步处理建议,经分管校领导审定,报党政联席会议批准;

100万元以上的各项支出由责任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提出初步处理建议,经分管校领导审定,报校党委会议批准。

经校长办公会议、校党政联席会议、校党委会议批准的经费项目,报销时实际支出在批准的预算范围内由校财务处长按照会议决定审核签字报销,不再报校长审批。若实际支出超过批准的预算范围则由财务处长提出经费处理意见后报校长审批。

2、调整计划项目的支出。经办部门(学院)提出经费申请,校财务处提出初步处理建议,分管校领导审定,报校长批准。10万元以上开支还应按照以上程序报校长办公会议、党政联席会议、校党委会议批准,报销时由财务处长按照会议决定审核签字,不再报校长审批。

3、校长机动金的支出。校长机动金作为学校为解决突发事件而安排的一种救急预备费用,根据学校财力状况在当年财务计划中统一安排。

校长机动金的使用由相关部门(学院)提出申请,财务处长提出经费处理建议,报分管校领导审定后,按照以下权限进行:

10万元以下由校长负责审批; 10—30万元由校长办公会议批准;

30—100万元由党政联席会议批准; 100万元以上由校党委会批准。

经校长办公会会议、校党政联席会议、校党委会议批准的机动金支出,报销时若实际支出在批准的预算范围内由校财务处长按照会议决定审核签字报销,不再报校长审批。若实际支出超过批准的预算范围则由财务处长提出经费处理意见后报校长审批。

4、使用预算资金购置礼品及食品、通讯耗材,发放咨询费、加班补贴,报销接待费等不论金额大小,一万元以上的公用车辆维修、燃料等费用支出,事先必须经过校党政主要领导的书面批准,事后根据实际支出情况报校长审批。

5、学校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贷款利息、归还贷款本金、按照财务计划提取各类专用基金,“一卡通管理中心”拨付给各食堂的营业款,由财务处长审核后签字支付,不再报校长审批。

后产公司(物业公司)的后勤服务费(物业管理费)支出由产业开发管理办公室按照协议审核签字后,财务处长审核拨付,不再报校长审批。

按照财务计划正常发放的人员工资、津补贴、离退休人员经费及生活补贴、丧葬抚恤费、研究生生活补助、导师指导费等人员支出,以及按照规定缴纳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工会经费等政策性支出,由人事处会同财务处审核后进行发放,不再报校长审批。

6、按照捐赠人意愿、政府规定发放的奖助学金由学生处审

核后报分管校领导批准后发放。

7、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内部独立核算部门发生的课酬、津贴、工资等人员支出,按照学院制定的《分配办法》,在批准的计划范围内由院长负责审批;教学业务费等公用支出3万元以内由学院院长负责审批,3万元以上由学院院长提出意见报分管校领导审批。学院提取的奖励福利基金的支出,3万元以内由学院院长审批,3万元以上由学院院长提出意见报校长审批。

(二)校区基本建设及大型修缮项目专项资金。是指学校通过各种渠道筹集的校区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以及财政安排的或学校自行安排的各种改扩建、修缮工程专项资金。

该类资金中对外支付的设计费、征地费用、审计费用、可研报告费用等的支付必须严格按照合同(协议)规定执行。工程预付款、进度款、决算款、监理费等严格按照学校建设项目付款流程(施工单位依据工程进度,按照合同规定提出付款申请,经过监理公司、项目跟踪审计单位、学校项目现场代表、校区建设办公室负责人、审计部门负责人、经办会计、财务处长层层审核,分管校领导审定,最后报校长批准)方可支付款项。

对内支付的建设单位管理费用中各项津贴、补贴、加班、奖金等的支出由建设办公室主任初步审核,分管校领导审定后报校长批准;日常行政办公、业务等公用开支1万元以内由分管校领导审定,1万元以上还须报校长批准;接待费用、办公设备购置一律由校长批准。

(三)部门(学院)自筹资金、代管及其他资金。是指各部门(学院)在各类对外办学、资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取得的收益扣除按照规定上缴学校收入后留在部门(学院)用于办学成本支出和职工福利奖励支出和改善办学支出的经费。

代管及其他资金是指财务处按照学校规定管理的各种纵、横项课题以及其他代管经费。

部门(学院)自筹资金、代管及其他资金的支出: 1万元以内由该部门(学院)行政主要负责人(课题、项目负责人)审批;

1—3万元由该部门(学院)行政主要负责人(课题、项目负责人)提出处理建议,报分管校领导批准;

3万元以上则由该部门(学院)行政主要负责人(课题、项目负责人)、财务处提出处理建议,报分管校领导审定后,报校长批准。

四、上述所有资金必须严格按照以上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执行,同时,涉及设备购置的还需要按照规定办理政府采购手续,严禁先支出、后补办手续的行为发生。

五、本规定从公布之日起执行,试行一年。凡与本规定不符的,均以此规定为准。本规定由财务处负责解释。

关于需要由校长审批的经费支出范围

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的若干规定》中有关规定,现对在财务报销中需要由校长审批的经费支出范围明确如下: 1、3—10万元的预算资金在计划范围内的支出; 2、10万元以内的预算资金计划项目调整的支出; 3、10万元以内的校长机动金支出;

4、经过校长办公会议、党政联席会议、校党委会议批准但在实际支出超出批准预算的经费支出;

5、用预算资金(不含校领导工作经费)购置礼品及食品、校领导通讯耗材,报销接待费、咨询费、加班补助以及一万元以上的车辆维修、燃油等费用支出;

6、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3万元以上的奖励福利基金支出;

7、校区建设经费中工程款以及人员经费支出、设备购置费、接待费以及一万元以上的公用经费支出; 8、3万元以上的部门(学院)自筹资金、科研代管经费支出;

不需要由校长审批的经费支出范围明确如下: 1、3万元以内的预算资金计划支出; 2、10万元以上由校长办公会议、党政联席会议、校党委会批准并在预算范围内的支出;

3、按照财务计划发放的人员工资、津补贴、研究生生活补助、导师指导费,缴纳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工会经费等支出;按照捐赠人意愿、政府规定发放的奖助学金;支付银行利息及本金、提取各类专用基金、“一卡通管理中心”拨付给各食堂的营业款、按照协议支付的后勤服务费、物业管理费。

4、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按照规定支付的人员支出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篇6:财务审批授权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核、审批工作,明确审批权限和审核审批责任,根据财政部《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和《财政部关于授权水利部审批1亿元以下大中型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通知》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按照财政部规定,水利部及所属单位管理使用财政性资金投资额在1亿元(含1亿元)以下的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含前期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由水利部审批。

由水利部及所属单位实施的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中央水利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由水利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

第三条 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级主管部门根据权限进行审批或审核。

第二章 申请条件

第四条 申请进行竣工财务决算审批的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凡申请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批的项目单位,应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项目主管单位向上级 审批(审核)单位正式提交申请报告;

(二)工程项目单位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编制了竣工财务决算。前期项目单位按照《中央水利基本建设前期工作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办法》编制了竣工财务决算;

(三)项目通过了竣工验收或项目鉴定;

(四)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告符合编制要求,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程序进行了审计,并由审计部门出具了审计报告;

(五)项目单位完成了竣工财务决算报告的修改,并对审计中提出需要整改的问题进行了整改;

(六)主持项目竣工验收的同级审计部门对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已出具了确认意见。

第五条 申请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批的项目单位,应报送以下资料:

(一)项目竣工验收报告或项目鉴定书;

(二)竣工财务决算报告;

(三)审计部门的审计意见;

(四)主持竣工验收部门的同级审计部门的确认文件;

(五)对各级部门提出整改意见的整改落实情况;

(六)债权、债务已落实清理回收的方案;

(七)上级财务部门对竣工财务决算报告的审核文件。审计部门的审计意见指项目主持验收单位的同级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意见以及项目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组织对竣工财务决算的审计意见。未设内部审计部门的单位,由单位内具有内部审计的职能部门出具审计意见。

第六条 对于以前决算中已核销的基建项目,其竣工财务决算的审批,根据财政部《关于解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执行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建[2003]724号)的有关规定,按照以下要求处理:

(一)2002年12月31日以前全部完成、单项金额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并在当年决算中已经核销的前期项目,可以不再补报审核、审批手续;

(二)2002年12月31日以前全部完成、在决算中已经核销的其他建设项目,在权限范围内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可以不再进行竣工财务决算审批:

1、项目已经水利部组织的竣工验收或鉴定;

2、财政部批复同意在决算中予以核销。

(三)2003年1月1日以后完成的基本建设项目,无论在以前决算中是否核销,其竣工财务决算均按照本规定审核、审批。

第三章 审核程序和内容

第七条 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隶属关系,中央水利 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告逐级上报,逐级审核,报送至审批单位。

第八条 各级审核部门应对项目单位报送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进行复核和审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是否按照批准的预算、投资计划和初步设计、任务书所确定的内容实施,有无超标准、超规模、超概算;

(二)项目资金是否全部到位,核算是否规范,资金使用是否合理,有无挤占、挪用现象等;

(三)项目形成资产是否全面反映,计价是否准确,资产接受单位是否落实;

(四)竣工财务决算报表所填列的数据是否完整,表间钩稽关系是否清晰、正确等;

(五)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历次检查和审计所提的重大问题是否已经整改落实;

(六)已经核销的基建支出和转出投资有无依据,是否合理。第九条 项目单位的上级财务部门负责对竣工财务决算报告进行审核,如有必要,可要求项目单位修改或重新进行编制。

第四章 审批管理

第十条 水利部对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批原则上实行集中办理,一般集中在每年7月至9月。

第十一条 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审核和审 批工作,按照《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核审批工作细则》(另发)进行。

第十二条 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批单位应对竣工决算报告先行进行审核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出具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批意见。

对授权权限范围以外的项目,项目主管单位在报送上一级审批单位审批前,应先行予以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财政部另有规定的,按财政部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按照财政部《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经批复的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作为主管部门或项目单位进行账务最终调整的依据;未尽事项,按财政部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批单位不予办理或暂缓办理竣工财务决算审批:

(一)竣工财务决算报告不符合规定的内容和格式;

(二)决算资料报送不完整;

(三)相关主管部门没有出具审核意见。

第五章 权限划分

第十五条 由水利部主持竣工验收的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由水利部审批,或由水利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第十六条 其他总投资额1亿元及以下的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水利部审批或经水利部授权后由有关单位按规定权限审批,报水利部备案。审批权限划分如下:

(一)水利部直属单位本级项目,单项设备购置概算总投资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和其他项目概算总投资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的竣工财务决算,由水利部审批;在此限额以下的本级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由水利部直属单位自行审批;

(二)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所管理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概算总投资在5000万元(含5000万元)以下的,由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分别审批;

(三)其他流域机构、综合事业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所管理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概算总投资在2000万元(含2000万元)以下的,由上述单位分别审批;

(四)水利部其他直属单位所管理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概算总投资在500万元(含500万元)以下的,由各单位自行审批;

(五)水利部各直属单位所管理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概算总投资在上述规定限额以上的,由水利部审批;

(六)对于上述授权,水利部各直属单位不得向下级单位再授权。

第十七条 由水利部或流域机构下达投资计划,建设单位全部使用自筹资金的建设项目,其竣工财务决算由项目竣工验收主持单位的财务部门负责审批。第十八条 各授权单位在其审批权限内审批的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均须抄报水利部备案,并由水利部抄报财政部。

第十九条 水利部对所属各单位授权审批的竣工财务决算实行抽检,对不符合竣工决算编制和审批要求的项目,相关单位要及时进行整改,或重新编制、审批。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规定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篇7:财务审批授权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对公司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保证资金安全,加强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率,根据公司《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关联交易决策制度》等规定,结合公司实际修订本规定。

第二条 管理机构:

公司的资金管理机构为财务部,该部同时具有结算中心的职能。财务部在公司董事长、财务总监和协管财务的总经理助理的领导下,负责办理公司与各独立核算单位之间以及各分公司之间的结算、资金调剂和资金管理工作。

第三条 存款管理:

各分公司的银行存款余额不得超过公司下达的存款限额,超过部分必须及时汇入公司。

第四条 关联交易项目涉及关联交易的,按照公司《关联交易决策制度》执行。公司与关联自然人发生的交易金额少于500万元的交易项目和公司与关联法人发生的交易金额少于500 万元的交易项目,由董事长牵头经理层决定;公司与关联自然人发生的交易金额在500 万元以上,不足5000 万的交易项目(公司提供担保除外)和公司与关联法人发生的交易金额在500 万元以上,不足5000 万元的交易项目(公司提供担保除外),由公司董事会决定;公司与关联人发生的交易(公司提供担保、受赠现金资产 除外)金额在5000 万元以上,且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50%以上的关联交易,由公司股东大会决定。

第五条 借款和担保的管理:

公司的银行借款由由董事会审议批准。

对外担保:各分公司一律不得对外担保。公司对外担保,严格执行公司《担保管理办法》,由财务部审核、登记,由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决定。公司对外担保,除控股子公司、互保单位外,对其他单位的担保必须提供反担保。

第六条 对外投资的审批权限:

公司的对外投资:1000 万元及以下的,由董事会审议批准;1000万元以上的,由股东大会表决决定。资金支付由总经理核准,董事长签字批准后支付。

第七条 公司购建、出售资产审批权限:

公司董事长牵头经理层决定购买、出售资产金额不足公司资产总额10%的事项,决定金额低于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净资产10%的固定资产投资事项;公司购买、出售资产的金额达到公司资产总额10%以上不足50%的事项、金额达到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净资产10%以上不足150%的主营业务固定资产投资事项、金额低于50%的非主营业务固定资产投资事项,由公司董事会审议;金额达到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净资产50%以上的主营业务固定资产投资事项、金额达到5%以上的非主营业务固定资产投资事项,由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购买、出售资产的总额超过资产总额50%的,须经股东大会普通决议通过;公司购买、出售资产的总额达到资产总额50%的,须经股东大会特别决议通过。

上述项目涉及款项的资金支付,单笔10 万元以下的,由财务总监和协管财务的总经理审批;单笔10 万元至500 万元的,由总经理或常务副总经理审批;单笔500 万元以上的,由董事长审批。

第八条 采购材料资金支付的审批权限:

公司对外采购支出,单笔100 万元以下的,由财务总监和协管财务的总经理签字支付;单笔100 万元—500 万元的,由总经理或常务副总经理签字支付;单笔500 万元以上的,由董事长签字支付。

第九条 拨付各分公司生产经营周转资金和各单项在建工程周转资金,由财务部审核,财务总监和协管财务的总经理签字拨付。

第十条 宣传广告费用资金支付:单笔5000 万元以下的,由财务总监和协管财务的总经理审批;单笔5000 万元—50 万元的,由总经理或常务副总经理审批;单笔50 万元以上的由董事长审批。

第十一条 差旅费用资金支付:单笔5000元以下的,由财务总监和协管财务的总经理审批;单笔5000 元以上的,由总经理或常务副总经理审批。

第十二条 对外捐赠、赞助:对外捐赠单笔总价值50 万元以下的,由董事长牵头经理层讨论决定;对外捐赠单笔总价值50 万元以上不足100 万元的,由公司董事会决定;对外捐赠单笔总价值100 万元以上的,由公司股东大会审议决定。对

外捐赠、赞助的资金支付,单笔总价值50 万元以下的由总经理或常务副总经理审批;单笔总价值50万元以上的由董事长审批。

第十三条严禁公司借款给外单位或私人。公司员工因公的临时借款,由财务总监或协管财务的总经理审批。

第十四条 业务招待费资金支付:单笔5000元以下的由财务总监和协管财务的总经理审批;单笔5000 元以上的,由总经理或常务副总经理审批。

第十五条 福利费用的资金支付:单笔5000 元以内的,由财务总监和协管财务的总经理审批;单笔5 万元以上的,由总经理或常务副总经理审批。

第十六条 资产减值或损失处理:由财务部提交处理报告,金额在5 万元以内的,由财务总监和协管财务的总经理审批;5万元—30 万元的,由总经理或常务副总经理审批;30 万元—50 万元的,由董事长审批;50 万元以上的,按照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 公司生产经营其他费用的资金支付:单笔5000 元的由财务总监和协管财务的总经理审批;单笔5000元以上的由总经理或常务副总经理审批。第十八条 所属各分公司的财务开支审批权限:

1、固定资产处置非生产经营性资产,5000 元以下的,由分公司审批;5000 元以上的,由股份公司领导审批;生产经营性资产,2 万元以下的,由分公司审批;2 万元以上的,由股份公司领导审批;

2、对外捐赠、赞助:1000 元以下的由分公司审批;1000 元以上的报股份公司审批。

3、各分公司日常的生产经营费用支出严格执行公司下达的年度计划,由各分公司制定具体的资金支付审批管理规定,报公司备案。

第十九条 公司各项费用具体的报销程序由经办人签字,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对其真实性审核,财务部门进行合规合法性复核后,按本规定办理资金支付。第二十条 公司以前的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符的,以本规定为准。

篇8:财务审批授权规定

关键词:国有企业,授权审批体系

一、授权审批体系的构成要素

授权审批是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 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 具体而言,授权审批体系的要素由以下三个主要方面构成:

(一)组织架构与岗位设置

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是我国国有企业构建有效的授权审批体系的重要构成因素。 在构建有效的授权审批体系过程中,对于组织架构与岗位设置的科学性从一定意义上会直接影响授权审批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部分国有企业在组织架构和人员岗位安排都还不完善的情况下, 建立起来的授权审批体系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应到岗位, 而是对应了具体的员工个人, 使构建出来的授权审批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僵化了审批过程,降低了管理效率。 合理的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不仅有利于各层级员工进行合理的授权, 更有利于推动整个国有企业决策实施的有效化。

(二)决策事项类别和范围

国有企业要构建有效的授权审批体系, 首先要注重决策事项在整个授权审批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决策事项是国有企业构建有效的授权审批体系的核心内容。 首先,要对审批的类别进行认真的判定,确定相关的决策事项类别,以便与日后的工作开展;其次就要做到对于审批范围的界定, 要将审批的范围限定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内。 在类别和范围上都要做到认真严格的要求,这不仅关系着企业授权体系的构建是否能够成功并取得相应的成效, 更是对企业的授权决策以及组织结构的认真负责的体现。 在做好类别和范围的工作时,还要对各种其他突发状况进行一定的预判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 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授权与审批程序

授权与审批程序指的是申请、审核与批准的过程。 申请是指具有相关业务需求的岗位,为实现企业业务目标,提出拟实施的事项;审核是指由申请人之外的人员, 从自身岗位职责出发, 对该决策事项进行分析,排除该事项可能带来的风险;批准是指具有权限的岗位最终决定该事项的实施与否。 从管理上看,申请与审核、申请与批准彼此是不相容职责,不得由同一人实施,否则无法防范舞弊风险或决策失误。

二、国有企业授权审批控制现状分析

多数国有企业的组织架构设计都设有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董事会下设几个专业委员会。 由于国企的特殊性,一般还设有党委会、纪委,纪委和审计部门分担了监事会的一些职责。 各分管领导下设相关专业部门,专业部门工作职责根据常规业务隶属关系制定,各分管领导对分管工作有一个大致的分工。 目前有些国有企业,就具体业务而言,普遍存在分工不细、职责不明确、程序不清晰等现象,导致办事效率低下, 决策链条过长,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科学发展。

(一)申请批准职责未分离

在国有企业构建授权审批体系的控制过程中, 申请和批准的职责往往被混淆,责任和义务没有进行严格的划分,使得申请批准在工作中往往很难达到相应的要求。 有些国有企业过分的注重相关的权利和权限,对于责任和义务没有进行明确的区分和辨别,缺少独立的申请和批准空间,这不仅严重危害着授权审批体系的建设,更容易在国有企业内部滋生腐败以及权力滥用的现象。 因此,在申请、批准的职责分离上急需得到有效地解决和治理。

(二)审批程序设计不合理

在审批程序的设计上缺乏合理性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国有企业的授权审批工作。 一套制度的最基本核心所在就是其合理的整体框架构建,就像是房屋的地基一样,框架的合理性构建对于审批程序的相关工作具有基础性作用。 如果在构建上就存在先天上的缺陷和不足,将为日后的国有企业授权审批带来很大的障碍和阻挠,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许多国有企业的审批程序设计欠缺一定的合理性,而不合理的审批程序必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三)特殊授权机制不完善

在特殊授权方面国有企业本应加强防范,做到认真严谨的对待,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我国国有企业的特殊授权机制一直没有得到相应的完善。 如某岗位的工作人员休假时将手中工作交给他人,由于特殊授权机制的不完善在这时候恰恰是最易发生问题的阶段, 所以国有企业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对特殊授权机制进行一定的完善和修补。

(四)缺乏有效跟踪和反馈

在国有企业的日常工作中, 为了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有效的跟踪和反馈, 但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授权审批控制现状却是缺乏有效的跟踪和反馈, 严重的影响了审批授权的效果和工作的质量。 因此,国有企业不仅要关注事前审批,也要建立对审批后事项落实的跟踪和反馈机制。

三、构建国有企业授权审批体系的措施

建立科学合理的授权审批体系,需要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控制特别授权。 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企业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避免个人单独进行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国有企业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授权审批体系需采取以下措施:

(一)完善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由于其历史发展的延续性, 导致计划经济的痕迹还存在于企业的管理运行当中。 就治理结构而言,从形式上看,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一应俱全,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部分机构职能交叉,履职情况缺乏监管,使企业的高层管理处于日常无监督,完全靠企业外聘事务所来履行事后审计,或者依赖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给企业管理埋下隐患。 国有企业应当充分调研企业各层次管理人员意见,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正确履行各机构职责,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服务的良性循环机制。

(二)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业务流程等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为了避免职责不清、业务流程不清晰影响企业工作效率,需要按照企业经营性质合理设置相关职能部门,并制定详细的有关部门职责权限、业务流程的管理制度,同时细化部门衔接工作的职责,明确各部门传递资料或信息的办结时限,避免相互推诿、扯皮现象,提高运行效率。

(三)加强内部沟通与监督独立性

企业的审批授权过程中还要加强内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内部氛围。 同时也要注重监督机制的应用,要使监督独立于内部之间的沟通,不能使二者逾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但也不是使监督和沟通隔绝交流,不能因为人情的原因而对工作的要求有所降低,监督的作用不仅仅可以使相关员工提高工作的认真度, 也可以使员工们对于工作有一定的要求准则,提升相应工作的质量,从而促进国有企业的审批授权的顺利进行。

(四)建立持续跟踪与反馈机制

企业要建立一套持续跟踪和反馈机制, 大多数企业的审批授权体系在实行了一段时间后便在无人问津, 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一套有效的跟踪与反馈机制。 在建立持续跟踪与反馈机制时一定要掌握好科学性的原则, 构建一套科学的跟踪反馈机制可以使国有企业全面的了解审批授权的相关状况,并及时的发现在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使问题得到很快的解决, 而且跟踪与反馈机制还会对企业中的各种违规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和管理,维持国有企业内部应有的和谐环境,保证企业的工作效果。

四、结束语

上一篇:2023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下一篇:2023安阳农村信用社面试真题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