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八年级上册的生物教学计划

2024-04-11

学年度八年级上册的生物教学计划(共14篇)

篇1:学年度八年级上册的生物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

语文教学计划

贝伟雄

为了使本学期的八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顺利完成我年承担的教学任务,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简析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活动、探究共安排三项任务,分别是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第二单元是阅读回忆性散文、传记类文章,本单元课文,或深情回忆,叙述难忘的人和事;或怀敬仰之情,展现人物的品格与精神。第三单元是诵读古诗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语期中的情怀。第四单元学习的散文类型多样,领会作品的情思,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第五单元是学习说明方法,揣摩说明语言,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说明的;还要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第六单元是诵读古诗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还要多读书读,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

六个单元都安排了写作,分别安排了新闻写作、学写传记、学习描写景物、语言要连贯、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表达要得体。在第一、五单元安排了口语交际,在第三、五单元安排了名著导读。另外,在第三、六单元后安排了八首课外古诗词诵读。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的学习锤炼,八年级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拓展,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有部分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意识不强,语文积累较少,阅读面狭 窄。学生语文成绩两极分化严重,个别学生连文章都读不成句,这是本学期语文教学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学期教学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以下几点:

1、知识积累与运用:

(1)掌握八年级上册语文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2)能默写教材要求背诵的古诗文。

2、阅读教学:

第一单元:阅读消息、新闻特写、通讯等不同体材新闻作品, 了解新闻内容,把握各自特点,学习读新闻的方法;养成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

第二单元: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比如内容真实、事例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等。从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单元: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语期中的情怀。注重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第四单元:要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第五单元: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说明的;还要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第六单元: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还要多读书读,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另外, 阅读课外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

3、写作教学:结合六个单元写作要求,引导学生了解写作的基 2 本技巧,掌握写作方法。

三、教学措施:

我年教学的班级学生有53人。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本学期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与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3、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4、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反思。

5、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实效。

6、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导学、导问、导思、导法、导行,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出色策划者、组织者。教师内涵的转变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

7、进一步做好两个优化:(1)优化教学实施及反馈体;(2)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8、实行培优辅困,面向全体学生。让优生帮学困生,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

9、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开阔视野,积累好词好句。结合教材单元主题,进行作文写作专题训练。坚持写周记。作文实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写的作文教学,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四、教学进度:

第一周(8月29日—9月1日)开学第一课。语文学习习惯教育。第二周(9月04日—9月10日)

1、新闻两则 2课时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课时

3、“飞天”凌空

1课时

4、一着惊海天

1课时

第三周(9月11日—9月17日)

任务二 新闻采访

2课时

任务三 新闻写作 2课时 口语交际

讲述

1课时 第一单元测试

第四周(9月18日—9月24日)

5、藤野先生 2课时

6、回忆我的母亲 2课时

7、列夫•托尔斯泰 2课时

第五周(9月25日—10月1日)

8、美丽的颜色

2课时 写作 学写传记

2课时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

1课时 第二单元复习

1课时

第六周(10月2日—10月8日)国庆放假

第七周(10月9日—10月15日)

第二单元测试、讲评 2课时

9、三峡

2课时

10、短文两篇

2课时

第八周(10月16日—10月22日)

11、与朱元思书/吴均

2课时

12、唐诗五首

2课时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2课时

第九周(10月23日—10月29日)名著导读 2课时

课外古诗词诵读

2课时 第三单元测试、讲评

2课时 第十周(10月30日—11月5日)期中复习

第十一周(11月6日—11月12日)期中考试、讲评

第十二周(11月13日—11月19日)

13、背影

2课时

14、白杨礼赞

2课时

15、散文两篇

2课时

第十三周(11月20日—11月26日)

16、昆明的雨

2课时 写作 语言要连贯

2课时 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2课时

第十四周(11月27日—12月3日)

第四单元测试、讲评 2课时

17、中国石拱桥

2课时

18、苏州园林

2课时

第十五周(12月4日—12月10日)

19、蝉

2课时 20、梦回繁华

2课时 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2课时

第十六周(12月11日—12月17日)

口语交际:复述与转述 2课时 名著导读——《昆虫记》第五单元测试、讲评 2课时

第十七周(12月18日—12月24日)

21、《孟子》二章

2课时

22、.愚公移山

2课时

23、.周亚夫军细柳

2课时

第十八周(12月25日—12月31日)

24、诗词五首

2课时 写作 表达要得体 2课时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1课时

2课时 5

第十九周(1月1日—1月7日)

课外古诗词诵读

2课时 第五单元测试、讲评 2课时 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1月8日—1月14日)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1月15日—1月21日)期末复习考试

第二十周(1月22日—1月26日)评卷 放假

篇2:学年度八年级上册的生物教学计划

一、学生分析:

共有二个教学班,学生人数100人,其中男生48人,女生52人。本届八年级学生的英语基础方面还很薄弱,经过上学期我的不懈努力,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加强,学习态度也有所好转。大多数学生已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交换信息。能读懂短篇故事,能写便条和简单的书信。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整体的惰性还是很强,自觉性很差。学生发展参差不齐。有少数学生因为基础不够好,学习很吃力而自暴自弃,有的因此扰乱课堂次序,这给教学带来不少困难。

另外,所教班的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例如:很多学生不能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有些同学在学习中缺乏小组合作意识;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没有计划性和策略性;不善于发现和总结语言规律,不注意知识的巩固和积累。

二、教学总体目标

1、学生应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能听懂教师对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能参与讨论。

3、能读供七至八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4、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

5、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克服困难。

6、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异。

三、教学具体措施

1、每天背诵课文中的对话。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培养语感。

2、每天记5个生词,2个常用句子或习语。实施:利用“互测及教师抽查”及时检查,保证效果并坚持下去。

3、认真贯彻晨读制度:规定晨读内容,加强监督保证晨读效果。

4、坚持日测、周测、月测的形成性评价制度:对英语学习实行量化制度,每日、每周、每月都要给学生检验自己努力成果的机会,让进步的同学体会到成就感,让落后的.同学找出差距,感受压力。由此在班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和竞争意识。

5、对后进生进行专门辅导,布置单独的作业,让他们在小进步,小转变中体味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自信,尽快成长起来。

6、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7、实施“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8、在教学中根据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9、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0、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篇3:学年度八年级上册的生物教学计划

关键词:初中生物,说课稿,课堂交流,有效性

新课程倡导“交往———互助、沟通———对话”的教学理念,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现以冀教版八年级生物学 (上册) 《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课教学设计为例, 说明提高课堂交流有效性的做法。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从接受知识的途径看, 初中学生更喜欢自主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但单纯通过探究学生得到知识的系统性较差, 对教材内容理解也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 仍需教师帮助突破重点和难点。初中生的抽象思维是建立在具体、直观、形象、感性经验基础之上的, 本课教学应充分让学生观察到真实、可信的实验现象,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植物根细胞吸收水分的原理, 实现认识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升华。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第二章《根的吸收作用与水肥管理》的第二节, 阐明了根对水分的吸收, 符合课程标准的第四个主题中的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属于理解层次。“根对水分的吸收”是根的主要功能之一, 与本章第一节、第三节的内容联系紧密, 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 也是后续学习理解吸收作用与蒸腾作用的关系及高中阶段学习水分代谢与渗透作用的基础。

2.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是在分析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的基础上, 理解根吸水的原理和过程, 并能合理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和农业生产中的灌溉问题。

3.对教材顺序的调整:把观察根的结构放到后面是基于知识整体性的考虑, 这样更加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对科学探究的认知规律, 使本节课结构更加紧凑, 重点更加突出。

4.对实验的改动:由单一实验变为课前探究实验, 增强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扩大学生探究活动的空间。实验用品全部来源于生活,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课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性目标:

1.说出根是吸水的主要器官和吸水的部位。

2.得出细胞吸水、失水的原因, 说出根毛吸水的道理。

3.了解烧苗的原因。

技能性目标:

1.尝试探究根是吸水的主要器官。

2.运用简单的材料和用具, 分析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情感性目标:

1.形成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合作意识。

3.培养节水意识。

重点与难点:

只有明白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才能解释根吸水的道理和过程。因此重点是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和原理, 以及根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和过程。

针对水分的吸收过程是抽象的生理过程, 而且它需要“溶液”、“浓度”等知识作为理解的基础, 还需要思维推理、分析、判断等支持。所以,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也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法分析

为达到上述教学目的, 采取如下教学方法:

1.采用探究式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设计实验并完成探究活动, 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及时向学生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 引导他们分析、思考、归纳、总结。提问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 使学生由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2.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使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直观的展现,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根吸水的动态过程也使用多媒体课件做形象的展示。

五、学法分析

1.小组合作学习法, 学会与人合作与交流。

2.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探究,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下面重点谈谈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分为5个环节。其中 (二) 、 (三) 、 (四) 是知识主线。

六、教学过程分析

创造性思维基于实验, 始于问题, 提出问题和强烈的好奇心是思维活动良好的开端。因此, 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 创设情境:

(一) 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魔术。”一上课便采用魔术的方式故作神秘地在萝卜片上撒上一些粉末, 演示萝卜失水现象, 使本来很普通的实验增加了一种神秘感,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课堂上, 又为后面分析细胞失水、吸水巧妙地做了铺垫。

(二) 引导学生完成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的探究活动

“同学们上课的状态就应该是现在这样!可不能像它!”展示一棵发蔫的幼苗, 并提问“怎么让它也振作起来呢?”学生应该会做出“洒水”、“喷水”、“让它吸水”这样的答案。就势引出探究问题:“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什么?”让同学们进行小组探究。

结合课本中的提示设计实验方案, 指导学生改进和完善, 掌握设计实验的三原则。对有创意的设计给予肯定。

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学习和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通过小组共同探究, 掌握设计实验的原则和方法。

(三) 引导学生归纳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如何引导学生归纳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关键。我从两方面入手。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细胞吸水、失水是源自于液泡的细胞液, 并且要理解“溶液”、“浓度”等概念。我是这样处理的:

我在此时揭晓魔术现象:萝卜上面出现好多水!“水是从哪变出来的?”通过视频观看显微镜下细胞失水、吸水的现象, 借助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显微镜下细胞吸水失水的过程和现象, 尤其要观察到液泡大小、颜色的变化。最后概括出:水来自液泡;吸水时液泡大, 颜色浅, 浓度小;失水时液泡小, 颜色深, 浓度大。

然后, 启发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做定性分析。

新课标提出, 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 要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 我对教材中的实验做了调整:除教材上的实验外, 每组同学都要“寻找生活中植物吸水、失水的现象, 想办法带到课堂上来!”要求学生展示并清晰的描述, 增进交流, 共享成果。这必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扩大活动空间, 也让实验更加贴近生活。最后引导学生从众多的现象中找到植物吸水、失水的规律:周围溶液浓度小, 植物吸水;周围溶液浓度大, 植物失水。此时反馈小魔术, 并让学生揭示魔术的本质。

整个过程要充分给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 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 最终得出细胞吸水的原理。

(四) 引导学生归纳根吸水的原理

理解了细胞吸水原理, 根吸水的道理就会迎刃而解。学生能轻松的解决本环节的三个知识点。

1.引导学生完成观察活动———植物的幼根

针对第一个问题, 采用回顾第一条知识主线得出的结论, 进一步提问:“为什么说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呢?带领学生去思考。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相关知识, 借助三个问题:1成熟区形成根毛有什么作用?2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是什么?3导管的作用?学生自学, 最后总结出根尖适于吸水的特征。让学生领悟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之所以把观察根的结构放到后面是基于知识整体性的考虑, 使本节课结构比较紧凑, 重点比较突出。

2.引导学生归纳根毛细胞吸收水分的条件。

3.引导学生了解根吸收水分的过程。

在理解细胞吸水原理的基础上, 根毛细胞吸水原理和根吸水的过程对学生来说较容易理解。因此, 我采用学生自己归纳和多媒体flash动画展示, 并让学生进行根各层细胞的角色扮演, 以帮助同学们加深印象。

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表达能力。

(五)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掌握基础知识后重要的是引领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生产问题, 同时了解什么是烧苗和合理灌溉的意义,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和节水意识。

最后借助板书让学生谈收获:

第二节根对水分的吸收

一、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

清水吸水

浓盐水失水

二、根毛细胞吸水的条件

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

在教学中, 我深深的感到:教学是以语言为载体的一种认识活动, 教学过程必然伴随着交流过程。

交流像一条根, 汲取生活的营养,

交流像一段茎, 连接师生的合作,

交流像一朵花, 绽放课堂的魅力,

篇4:学年度八年级上册的生物教学计划

一、有特色导入的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同时利用班班通展示我国各大地形区和河流图片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跟随音乐一起唱这首歌。激昂的旋律,壮丽的景色,会平息学生一切杂念,会让学生激动,也会让学生对我国地势地形更加了解。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形

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理图形,展示我国各种地形的图片,让学生在看图的同时,首先可以快速掌握我国地形有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等地形類型,其次还可以让学生照图片记忆山脉名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读图、识图,发现和总结规律

地势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可以直观地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得出“西高东低”的特点,但不容易形成“阶梯状”分布的认识。因此,让学生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和沿北纬36°线中国地势剖面图,并请学生在黑板上画示意图,通过一步一步教学引导,特别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绘图,直观地把这一特点展示在黑板上,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比学生直接地从书本得到结论效果要好得多,从中也培养了学生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图的能力。

在学习地势特点的同时,认真分析课本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让学生掌握阶梯分界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总之,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使学生通过读图、绘图、填图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剖面图的分析,直观性强,使得学生很容易掌握地理知识。不足之处:课堂设计还有待完善。如,分析地势对交通的影响时,还可以增加一些视频资料,效果会更好,更有助于学生理解。

篇5:学年度八年级上册的生物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点为指导,结合学校工作的教育教学计划,继续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坚持面向全体。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与学习氛围,全面贯彻新课改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二、工作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下,生物要实现的是:

(1)、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2)、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世界观。

(5)、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三、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实施教学时,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学习生物的乐趣如:进行课堂比赛等;教学手法灵活、应变,这样既让基础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又要让学习层次较高的协商有发展提升的空间。同时,注意学生的动手及协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及生活经验出发开展教学,培养学生以生物学的角度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对之加以解答或寻得答案。

四、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按照学校课时安排,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作如下计划。周次 教学内容 1 概要:生物学什么?

第十五章 动物的运动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方式 3 第十五章 动物的运动 第二节:动物运动的形式 4 第十六章 动物的行为

第一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第二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5 国庆放假 第三节:动物行为的研究 7 第十七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一节: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8 第二节:我国的动物资源及保护

第十八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一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9 第十八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二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0 第十九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人的生殖和发育 11 第二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2 期中考试 期中评卷

第三节:植物的生殖方式 14 第二十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遗传与变异的现象

第二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15 第三节: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第四节:性别和性别的决定 16 第五节 遗传与环境 17 第六节:遗传病与人类健康 复习19 复习20 期末考试

八年级生物科

篇6:学年度八年级上册的生物教学计划

萨木于孜乡中心校

物理组

马志强

2013.9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挖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

三、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

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

6、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单纯地掌握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7、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要紧持启发式教学。

四、具体措施:

1、继续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和月考工作

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3、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6、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

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篇7:学年度八年级上册的生物教学计划

内容

况 (包括知识与能力、学习态度、习惯与方法等)

通过初一一学年的教学,从整体来看,所任教两个班级的学生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存在的问题是相似的,这些问题也不容乐观:目前两班级学生最大的特点是两极分化严重,而且“尾巴”较大,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个别优秀的学生来说是如鱼得水,但对我们这样中学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福音。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未雨绸缪,因此,我们在继续以前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课改的学习与研究。

析 (包括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重点、难点、三维目标等)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教材中,八年级上、下册属于一个阶段,这两册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共同点是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八年级上册四个现代文单元的专题分别是战争、普通人与平民、建筑园林与名胜古迹、科学,其中前两个单元以记叙类文章为主,后两个单元以说明类文章为主。

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另外,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本册文言课文的编排方式跟前两册显然不同;前两册是分散在各个单元里,每单元一篇;本册则是单独组元,每单元五篇,共有两个单元,课文篇数几乎增加了一倍。这个变化表明:过去一年里的文言文(含古代诗歌)教学只是“入门”的准备,而本册则是“入门”的正式启动。在这正式启动之际,应当做好以下两点:

1.狠抓诵读教学,使学生读得正确,并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本单元的背诵量相当大。要求全文背诵的有《桃花源记》(309字)、《陋室铭》(81字)、《爱莲说》(119字)、《大道之行也》(107字)、杜甫诗三首(200字);此外,还要背诵《核舟记》第二至第四段(266字),总计为1082字。

2.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弃绝“填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文言和现代语同源而异流,极浅近的文言文,即使文化水平很低的人听人读一遍也能听出个大概,何况是初中学生。再说,课本里的文言文内容和语言都比较浅显,不像古代经书那样深奥费解,再加上注释全用通俗的现代语,简洁明了,认真读几遍至少也能读懂大半,这就是探究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从学生一拿到新的课本就要大致翻阅一番这个事实还可以看出他们本来就存在着探究的愿望。因此,问题仅在于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收到最大的成效。

标 (包括基础知识、培养能力、情感审美、学业成绩等)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提高

学科

教学

质量

措施 (包括课堂教学、课余辅导、培优转差等方面)

1.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2.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3.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4.引导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5.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6.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7.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8.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周次 主要教学内容 备注

1)9.1~9.7. 21、《桃花源记》(3)

22、《短文两篇》(3)

2)9.8~9.14 23、《核舟记》(3)

24、《大道之行也》(2)

25、《杜甫诗三首》(1)

3)9.15~9.21 25、《杜甫诗三首》(1)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莲文化的魅力(3)

1、《新闻两则》(2)

4)9.22~9.28 2、《芦花荡》(3)

3、《蜡烛》(3)

5)9.29~10.5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4)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2)

6)10.6~10.12 5、《亲爱的爸爸妈妈》(2)

综合性活动写作口语交际、:“世界:何时铸剑为犁”(4)

7)10.13~10.19 6、《阿长与〈山海经〉》(3)

7、《背影》(3)

8)10.20~10.26 8、《台阶》(3)

9、《老王》(3)

9)10.27~11.2 10、《信客》(3)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3)

10)11.3~11.9 课外古诗词背诵(4)

名著导读(2)

11)11.10~11.16 期中复习

期中考试

12)11.17~11.23 11、《中国石拱桥》(3)

12、《桥之美》(2)

13、《苏州园林》(1)

13)11.24~11.30 13、《苏州园林》(2)

14、《故宫博物院》(2)

15、《说“屏”》(2)

14)12..1~12.7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说不尽的桥(3)

16、《大自然的语言》(3)

15)12.8~12.14 17、《奇妙的克隆》(2)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2)19、《生物入侵者》(2)

16)12.15~12.21 20、《落日的幻觉》(2)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3)

26、《三峡》(1)

17)12.22~12.28 26、《三峡》(2)

27、《短文两篇》(3)

28、《观潮》(1)

18)12.29~1.4 28、《观潮》(2)

29、《湖心亭看雪》(2)

30、々1.5~1.11 30、《诗四首》(2)

期末复习(4)

20)1.12~1.18 期末考试

篇8:学年度八年级上册的生物教学计划

2015年10月在苏州市某区发生了一起酒驾致人死亡案例, 恰逢学习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三思而后行》, 笔者就以此为素材, 开展了主题式案例教学。笔者把整个事件划分为三个时间段, 并设置相应的问题, 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厘清教材知识, 同时提高自身的法治观念、道德水平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行动前选择

1. 案例回放。

2015年10月, 本市某区有三位男青年 (驾驶员甲、同伴乙、丙) 找朋友丁 (车主) 借了一辆车去某农庄吃饭, 期间喝了大量啤酒;饭后, 他们准备继续开车去某家KTV唱歌。

2. 问题设置。

(1) 他们的选择对吗?为什么?

(2) 你觉得酒驾会有何危害?

(3) 如果重新选择该怎么做?

通过以上问题的设置, 一方面使学生预测并了解到酒驾的危害, 有利于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懂得平时行为前一定要冷静思考, 深刻地理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行动前要对自己的选择作出充分的预测”的道理。同时初步掌握遇到类似问题的处理办法:如招呼代驾、招呼亲戚朋友来接送等,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一些问题的能力。

二、行动中及时调控

1. 案例回放。

于是, 三人驾车经江城大道去往某KTV, 途中, 一边打开汽车音响, 放大音量, 一边极速飙车 (死者手机图片显示最高时速达200KM) 。

2. 问题设置。

(1) 他们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2) 你觉得飙车有何危害?

(3) 他们 (驾驶员、同伴) 的正确做法应该是什么?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 使学生懂得了飙车、使用音响音量过大等的危害, 同时也纠正了学生中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 如:酒后正常行驶但不飙车就不要紧;或者少量饮酒开车不要紧等;同伴不劝阻驾驶员酒驾不违法, 等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对自己行为负责, 一定要重视行为过程中的及时调控”的道理。

三、行为后自省、承担应负的责任

1. 案例回放。

最后, 因车速过快, 与一辆正常行驶中的卡车发生追尾, 导致两名同伴当场死亡 (没系安全带) , 驾驶员受伤。

2. 问题设置。

(1) 事故中卡车司机要承担责任吗?

(2) 驾驶员甲要承担哪些责任?

(3) 有人说车主丁也要承担连带责任, 你认为对吗?

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 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酒驾、飙车等不良驾驶现行为的危害性的认识, 使学生理解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集中体现在对行为后果的自省及自觉承担应负的责任上”的道理, 同时也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 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

四、课堂小结

1. 课堂回顾。

2. 设置问题:假如一切可以重来, 请你为此次事件中的相关人物重新作一次选择。

通过此问题的设置, 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明确本框的主题:三思而后行。

由于在课堂教学中, 选用了本地区的真实案例, 而且知晓度较高, 笔者发现, 学生上课时注意力普遍集中, 气氛热烈, 兴趣深厚, 几名平时比较厌学的学生也主动参与到讨论和探究中去, 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案例, 有了这样一次探究, 相信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处理类似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 经常会采用这一教学方式, 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此笔者也有一些个人的观点与大家分享。笔者认为, 主题式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 关键在于做好案例编制和问题设置两个方面。

一、案例编制

首先要保证案例的完整性。一个案例就是一个故事, 师生共同循着故事的发展层层剖析, 最终才能得出理性和正确的结论, 而断章取义或者留有悬念的案例, 其结论也只能是残缺的, 甚至是错误的。

其次是案例的选编要有针对性。这里的针对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教材, 也就是与教材观点相契合;二是针对学生, 也就是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基于这一特性, 案例的选编一般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 如:大家普遍熟悉的社会热点、学生关心的时事新闻及一些影响较大的经典案例等。它们必须是学生感兴趣且有能力去探究并得到答案的。

最后是案例的选编要有真实性。事实胜于雄辩, 真实的案例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所以教师在选编案例时一定要保证案例来源和内容的真实性, 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 在教学实践中, 如果每一框都要找到一个与教材观点相契合的单一案例是困难的, 所以教师也可以在保证事实真实的情况下, 通过塑造人物的方式把真实的事件串联起来, 并精心编写符合学生年龄段的教案, 这也是符合案例真实性的要求的。

另外, 需要注意的是案例的呈现。呈现的篇幅要精简, 关键词要精当。如在本框中笔者所呈现的三段材料, 内容简单明了, 而且在第一段材料用了“大量”一词, 为下文的酒驾埋下伏笔;在第三段材料中用了“正常”一词, 免得学生在讨论、探究时出现方向性错误。

二、问题设置

首先, 问题的设置要为教材观点服务。所以笔者在设计每个环节的第一问时都紧紧围绕观点展开, 在课堂小结部分, 也是通过回顾的方式突出本框主题。

其次是问题的设置要为课程服务 (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 。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做负责任的公民是思想品德课的核心。因此, 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 (尤其是七、八年级) 应有别于其他的文化课, 更不能被中考要求所束缚。所以笔者在每个环节设置的第二、第三问包括课堂小结部分, 表面上与教材没什么联系, 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在交通安全方面的意识。

第三, 问题设置要为学生发展服务。《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 在开展主题式案例教学中, 问题的设置还要有深刻性, 要引起学生的真实思考。如在第三部分的第三个问题, 关于车主丁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的问题, 从“要”和“不要”两个角度, 引起了学生激烈的争论。最后, 笔者引导学生不仅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看问题, 也要学会用客观的、全面的观点去看问题。

篇9:学年度八年级上册的生物教学计划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中的Section B 1a —1e. 本节课是一节听说课,从整体上看,是在sectionA部分的基础上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拓展和延伸,1a-1e是一组完整的听力训练,围绕“my best friend”这一话题展开,1a-1b在听前让学生谈论好朋友应具备的特质,1c-1d让学生听一段关于好朋友的访谈,听后1e要求学生利用所听信息重新组织语言编新对话。

二、学情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一系列的听、说训练,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新单词:talented, truly, care about. 并能运用本单元的语言结构——比较级,展开对好友标准的讨论及朋友之间的对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课听力部分多层次,对角度的挖掘,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捕捉重点信息,通过设置“interview”这一环节提升学生的对本课内容的语言输出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树立正确的对待友谊的态度,培养朋友间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听力和对话的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形容词、副词比较级的用法,将听力中使用的对比方法移为己用。

教学难点:通过熟练掌握本课语言结构,使学生能够对朋友之间的异同点进行描述。

三、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s and warming up

Make the students get interested in this class and reduc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

Sing a song about friendship and talk something about friends.

Talk with the teacher.

Step 2 Vocabulary

Make the students grasp the new words through creating the situations.

Use different situations to show the new items.

Answer the questions “ Is she a good friend?” to know the new items.

Step 3 Presentation of material

Make the students express their ideas about friends.

Show new items, ask the students to exchange the ideas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then present.

Step 4 Listening practice

Make the students get familiar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s, complete the listening material.

Ask the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 to the recreated chart.

Listen and fill in the chart.

Step 5 Presentation of conversations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to express the ideas about Molly’s and Mary’s best friends.

Ask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Molly、Mary and their best friends.

Talk in pairs.

Step 6 Interview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language in real situation.

Ask the students to interview their classmates

Interview the classmates and write down the information, then give a report.

Step 7 Homework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in the life.

篇10:八年级上册生物计划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生物技术在生活、生产、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2、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二、教学任务

1、第14章——第19章全部内容

2、提高学生学习生物课的积极性。

3、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形成具有特色化的生物课堂。

4、继续探究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吸取上一年的教学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课改”新成果,并完成好相关的课题,并尝试进行学科问题的初步研究。

5、继续探究新课程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标准,认真落实评价教学目标。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备好每一节课。

2、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3、划分学习小组,做好对学生互帮互学 指导,并检查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

4、认真批改作业,进行定期测试,从中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5、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

6、做好全面培养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把培优补差工作落到实处。

四、进度安排:

生物上册共6章,20节内容。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1、新课讲授:共10周(每周两节内容)

2、分章节复习:共3周(每周四节内容)

篇11: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

渠江中学 夏卫华

一、指导思想

在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基础上,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综合成绩为重点,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1.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2.在继续抓好“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继续探究试教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吸取过去两年的教学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课改”教学新成果。

4.继续探究新课程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标准,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总结过去两年中的教学的经验和体会。

三、学生情况分析:

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学生通过一学年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大部分对本科的学习兴趣浓厚。

四、教学总目标要求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知道动物的行为大多是通过运动来完成的,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都与它们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

3)获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知识。

4)通过活动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

能力:1)增强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实践性较强的活动。

3)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更好地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认识科学通过技术转化为人们改进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手段,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又具有实践价值。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往往带来人们预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因此,其实践价值就相当于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具有两面性。此外,尽管社会在走向科技化,科技也在社会化,但是,科学始终不是万能的,人类社会面临的所有问题,并非都能依*科学来解决。五.主要措施:

1、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倡导探究性学习

3、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4、改进教法,加强课堂教学(1)提高贯彻课程目标的自觉性

初中生物学课程目标涵盖的生物学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每节课或每项活动来逐步完成的。因此,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体现和贯彻;考虑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特别要注意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要求。(2)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 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一改过去传统的注入式写法,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教材安排了丰富多采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生活动。

(3)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

5、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有很大作用。

应重视以下五种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学生学习。(1)实验探究法:明确探究课题-->引导探究-->获得结论-->测试反馈(2)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物学现象,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3)识图学习法:

新教材图文并茂,色彩鲜明,可读性强。它形象、直观、不仅有利于教师把有关知识讲清楚,而且利于学生理解内容,便于记忆。(4)比较、归纳学习法:

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归纳,可找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使知识间的关系更明了。(5)综合学习法:

引导学生运用相关学科(如物理、化学)的知识来解决生物学问题八年级生物学科学案

课题:水中生活的动物(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1)了解水生脊椎动物的常见类型。

(2)探究鱼类的运动的方式。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探究鱼类的运动的方式。

难点: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活动的特点。

预习指南:

1、动物的分类: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 万种,它们可以分成两大

类: 和。

2、鱼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主要特点:一是能够靠 来获取食物和 敌害,二是能在水中。

3、鱼的运动和呼吸:鱼的运动器官是,呼吸器官是。

学习过程设计:

(一)动物的分类: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总结:

(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分成两类: 和。脊柱动物体内 脊柱,无脊柱动物体内 脊柱。

观察课本图

1、图2,认识几种鱼类,总结:

(2)根据鱼生活的水域环境,鱼可以分为两类:

和。

(二)鱼:

鱼能在水中生活的两个重要特点是:

1、游泳:

(1)观察鱼的外形:

体形:

体色:

体表:

侧线:

鳍:鱼鳍有 种 个,分为 鳍(个)、鳍(个)、鳍(个)、鳍(个)和 鳍(个)。

(2)观察鱼在游泳时各种鳍的动作:

鱼在游泳时,保持鱼体平衡的是 鳍、鳍和 鳍。保持前进方向的是 鳍。产生前进动力的是。

(3)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直接实验法:探究鱼的背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可以用捆扎鱼鳍的方法)

实验的结果:鱼体平衡,侧翻,鱼体的直立状态。

得出结论:鱼的背鳍的作用是。

模拟实验法:探究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是什么?

实验结果:“鱼”由于“尾鳍”的摆动。

得出结论:鱼的尾鳍在游泳中可。

课题:水中生活的动物(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1)探究鱼类的呼吸方式。

(2)知道腔肠动物、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哺乳动物。

(3)通过水域环境保护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爱护水生动物,保护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水生动物资源的重要性。

重点:探究鱼类的呼吸方式;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难点: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活动的特点。

预习指南:

1、其中水生运动: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形形色色,主要的还有 动物、动物、甲壳动物等。

2、水域环境的保护:保护水生动物最重要的是保护它们所栖息的。

学习过程设计:

(二)鱼:

2、鱼的呼吸:

观察活鱼的口和鳃盖交替张合的动作,思考:口和鳃盖后缘为什么不是同时张(或合)呢?

把墨水慢慢地滴在鱼口的前方,观察墨水流动的情况。

现象:

这说明:

进入鳃和流出鳃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的变化:流出鳃的水流与流入鳃的水流相比,含量减少,含量增加。水的一进一出,于是使鱼完成了。

观察鳃的结构放大图,总结:

(1)鳃包括、和 三部分构成。

(2)鳃的颜色是,因为。

(3)鳃丝又 又,这有利于。

观察鳃丝在水中和空气中的舒展状况,回答:

(4)在水中时,鳃丝,与水的接触面积 ;在空气中时,鳃丝,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而空气又比较,所以鱼离开水后会因为不能从空气中得到充足的 而窒息死亡。

(三)其他水生动物:

其他水生动物 特点 代表动物

腔肠动物 有 无,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 排出体外

软体动物 身体,靠 来保护身体

甲壳动物 体表长有质地较 的甲

爬行动物 营半水栖生活

哺乳动物 生、、用 呼吸

(四)水域环境的保护

(1)水域环境的现状:

(2)原因:

(3)措施:加强水域环境保护的意识。课题:陆地生活的动物(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1)学生能识别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区别。

(2)通过比较能够阐明蚯蚓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的特征。

(3)说出蚯蚓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能概括出陆地上的动物适于陆地环境生活的特点。

难点:养成通过观察、比较与思考获取知识的习惯。

预习指南:

1、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看待动物具有角质 或 ;昆虫具有。

2、由于陆地环境复杂多变,所以陆地生活的动物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于 和。

3、陆地生活的动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1)有防止 散失的结构;(2)有支持 和 的器官;(3)有能在 中呼吸的,位于身体

的呼吸器官;(4)有发达的 器官和 系统。

4、蚯蚓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是:蚯蚓体表有黏液,身体由许多 组成,靠近身体 端有环带;蚯蚓腹部有刚毛,刚毛在蚯蚓运动中起 作用;蚯蚓靠 进行呼吸。

学习过程设计:

(一)陆生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观察图8,总结陆生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1)陆地环境没有了水中的溶解氧,氧气以气体状态存在于 中,出现了用 呼吸或用 呼吸。

(2)陆地环境没有了水的,出现了四肢发达的肌肉,这是支撑体重和奔跑运动的结构。

(3)陆地环境没有了水,变得,出现了、角质 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4)陆地环境复杂、危险四伏,出现了非常发达的 和灵敏的以对外界刺激做出灵敏、迅速的。

(5)陆地环境没有了水的温和,昼夜温差,出现了 温动物。

(二)蚯蚓:

1、蚯蚓的生活习性:在富含 的 土壤。以 和

篇12: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计划

1、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倡导探究性学习

3、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4、改进教法,加强课堂教学

(1)提高贯彻课程目标的自觉性

初中生物学课程目标涵盖的生物学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每节课或每项活动来逐步完成的。因此,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体现和贯彻;考虑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特别要注意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要求。

(2)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

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一改过去传统的注入式写法,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教材安排了丰富多采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生活动。

(3)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

5、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有很大作用。

应重视以下五种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学生学习。

(1)实验探究法:明确探究课题-->引导探究-->获得结论-->测试反馈

(2)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物学现象,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3)识图学习法:

新教材图文并茂,色彩鲜明,可读性强。它形象、直观、不仅有利于教师把有关知识讲清楚,而且利于学生理解内容,便于记忆。

(4)比较、归纳学习法:

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归纳,可找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使知识间的关系更明了。

(5)综合学习法:

引导学生运用相关学科(如物理、化学)的知识来解决生物学问题

二、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二周第一单元

第二周——第三周第二单元

第四周——第五周第三单元

第六周——第七周第四单元

第八周——第九周第五单元

第十周到一调第六单元最后

篇13:学年度八年级上册的生物教学计划

师:(板书:花园、荒原)看到这两个词,你们想到了什么事物?

生:看到花园,我想到鲜花;看到荒原,我想到一片杂草丛生的景象。

师:请同学们跳出花园和荒原,看到它们,你能联想到什么东西、人物或心情?请同学们大胆联想,写下你联想到的内容。(生写作,师指导,5分钟)

师:请从你想到的几个词语里,任选一个词写在黑板上。(生在黑板上写词语。花园:成功、快乐、天堂、光明、孩子……荒原:悲伤、黑暗、战争、野鬼、光头……)

师:你们的感觉真准确!花园里,一片光明,孩子们获得了成功的快乐,这里就像天堂一样美好;荒原上,战争爆发,双方厮杀得昏天黑地,留下的只有悲伤……这截然不同的景象,会不会出现在同一座花园里呢?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童话,它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王尔德。这篇童话故事里,也有一座花园。不过,这座花园有时开满鲜花,有时却是一片荒凉。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走进《巨人的花园》。(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带着联想,跳出花园

师:课文读完了,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这座花园总在变化,一会儿荒凉,一会儿美丽呢?

生: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师:你发现了文中的关键句子,真好!孩子们在花园里游玩时,给花园带来了生机,所以,花园很美丽。孩子们失望地逃离花园时,花园就失去了欢声笑语,所以,花园就变得荒凉。不过,这只是表面现象。我们阅读童话和寓言,不该只看到表面的内容,而要透过表面内容理解深层的含义。你们看,童话故事中,这个巨人冷酷无情,花园里只有他一个人时,永远都是冬天,可为什么孩子的到来,会让花园增添春天的气息呢?

生:(摇头)不知道。

师:你们说,小孩子有什么特点?

生:(纷纷回答)天真!可爱!淘气……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天真吗?

生:傻呗。

师:说一个大人做事天真,想法天真,确实是说这个大人傻。不过,对于孩子来说,这个词的意思,就应该解释为纯洁无瑕,小孩子的心中没有一点坏的想法。天真的孩子,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这个特点正好与巨人相反。小孩子打架,永远不会记仇,在他们的心里,只有一个字,这就是爱。巨人冷酷无情,痛恨孩子,所以,花儿不会为他开放。孩子来到花园,花园里春暖花开,是因为孩子们把爱带到了花园。(板书:爱、恨,与“花园”与“荒原”对应)

师:其实,巨人的花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发现了吗?

生:生活中的花园里,怎么能一会儿开满鲜花,一会儿就下起雪花呀?

师:你们的脑袋里总想着花园,是找不到“巨人的花园”的。这花园是一个象征,它象征着冷酷的恨与温暖的爱并存的地方。

生:学校是这样的花园吧?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在学校里,有的老师对学生特别关心,学生病了,老师会亲自去为学生买药。可是,有的老师就很冷酷,学生成绩不好,就骂学生笨。

师:老师就是孩子们心中的巨人,一位有爱心的老师,会尊重孩子,爱护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让孩子的心中春暖花开。一个缺少爱心的老师,会责骂孩子,伤害孩子,居高临下地对待孩子,让孩子心中北风呼啸。其实,家庭也是巨人的花园,有的家长会把孩子当做朋友,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考试不理想时,会鼓励他。这样的家,就是一座美丽的花园。

师:不仅生活中有巨人的花园,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也有一座巨人的花园,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一个人的内心充满爱,心里就会充满了阳光。心中有恨的人,永远生活在北风呼啸的寒冬。

师:读一篇小小的童话,我们想到了这么丰富的寓意。我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读童话故事,不要只看故事表面的内容。你们都熟悉安徒生这位童话家吧,他的每一篇童话故事,几乎都是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他的那篇非常著名的童话《丑小鸭》,就是以自己为原型创作的。安徒生出生在一个鞋匠的家庭里,鞋匠在当时社会中,是最卑微、最底层的工作。安徒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想过当演员,当芭蕾舞者,可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他不知道在世态炎凉的社会里,等待他的是一种什么命运。他常常饱受饥饿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还要忍受人们鄙夷的目光。一次,他得到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去给一个孩子当家教。他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听。因为安徒生是一个很富有想象力的人。在安徒生的心里,总有一座美丽的城堡,里面随时都可能发生神奇的故事。在他的不断努力下,安徒生渐渐找到了自己奋斗的方向,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生:丑小鸭真的很像他呀!丑小鸭因为长相丑陋,总被大家欺负,但是,丑小鸭一直没有放弃追求,最后终于在湖水中看到了自己美丽的倒影。人们都赞叹它的美,都羡慕它的美。

师:你说得真好!如果你认真阅读一篇童话,多思考,多联想,就会看到童话背后的故事。你们也读过安徒生的童话《豌豆上的公主》吧?

生:我读过,故事说的是一个女孩子睡在几十层的柔软垫子上,垫子下面有一颗豌豆,她竟然都能感觉到。

师:你来说说,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思考)是说女孩子是真正的公主吗?

师:这只是童话里提到的内容呀,你想一想,在那么多被子下,只有一个小小的豌豆在,正常人会感觉得到吗?

生:这……

师:在生活中,有的同学不小心跌倒,会立刻爬起来,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继续前进。可有的同学呢,只会坐在地上掉眼泪,等待别人的安慰。那这个故事……

生:(恍然大悟)是讽刺那些一点小小的挫折都无法忍受的人吧?

师:正是!在安徒生生活的那个年代,贵族家庭里的人,通常都是不劳而获,娇生惯养,没有任何劳动能力。这颗小小的豌豆就代表挫折,这样微小的挫折都无法战胜,又怎么走入社会独立生存呢!

生:原来,童话故事也有这样深层的内容呀!

师:当然了,你们在阅读童话时,如果能静下心来,联系生活,认真分析,一定会读到更多内容。

第二课时:带着想象,钻进花园

师:现在,我们说回到《巨人的花园》。大家读到的这篇童话,在选入课本时,已经被删掉了一些内容,尤其对花园景物的描写,显得不够丰富。下面请同学展开想象,把文中描写花园的美丽与荒凉的内容,写得更详细一些。也许有的同学觉得这个很简单呀,不就是把花园里的景色介绍清楚吗?那就是一篇普通的写景作文了。我希望你们写出的文章,是能通过这些景物,就让人感受到花园里洋溢着爱的气息,或是花园里充满了冷酷的味道。

生:能写成这样吗?

师:写景的文章,离不开各种修辞手法,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借助想象填补文中的空白,让人们真正感受到爱的美好与恨的冷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篇童话。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后,开始你的创作吧。

(生写作,师巡视、指导,30分钟后朗读、讲评)

生:花园里美丽极了,树上到处都是可爱的小鸟。草地上,还开着五颜六色的花,十分漂亮。清晨,当太阳刚升起时,花园里到处都洒满了阳光。每一朵花的花瓣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巨人和孩子们一起在花园里做游戏,他们望着一朵朵美丽的花,都欢快地笑着。

师:你的文章里,虽然写到了美丽的景色,不过,并没有让我们感觉到爱心的存在呀。

生:清晨,巨人从睡梦中醒来。他睁开眼睛,一缕温暖的阳光从窗户照进来,让巨人感到春的气息来到了。巨人走进花园,花园里遍地都开着鲜花,姿态各异,颜色万千,美丽极了。每一朵花的花瓣上,都挂着美丽的小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那是像钻石一样耀眼的光辉。花园里的小水潭上,有许许多多光点在跳舞。微风拂过,地上的小草愉快地点着头。树上的冰雪一点一点地融化了,大树在阳光的抚摸下,流下了幸福的泪水。花园里,到处都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师:你写的小片段里,真是处处洋溢着爱呀。文中的比喻句都很准确,让我的眼睛浮现出一座特别美丽的花园,与巨人一起享受着孩子们带来的爱。尤其是“大树在阳光的抚摸下,流下了幸福的泪水”这句话,真是太温暖,太富有诗意了。哪位同学写的是荒原,来给我们读一读?

生:一滴露珠从叶子上滚落下来,一阵寒风扫过,露珠瞬间就凝结成了一颗沉重的冰珠。冰珠重重地砸在地上,发出“砰”的一声重响,就像一个冻僵的尸体,毫无生机。寒风在巨人的头顶上凄凉地哀号着,空旷的大地上,好像随时都能飘来一个野鬼,吞噬这里的一切。地上的花早就没有了模样,整个大地就像花的坟墓。河里的水冻成了坚硬的冰,冰上四处都是竖起的冰柱,就像是一把把锋利的剑,随时要刺穿人们的心。冷风无休止地怒吼,时间永远在阴冷的冬季停留了。

师:从你的文字里,我感受到了巨人的冷酷,你写得真好。但是,想象要合理,这么寒冷的天气,露珠早就消失了,换成雪片更好。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明白,优秀的童话故事不是编出来逗小孩玩儿的,它有深刻的含义。只要大家认真阅读,展开联想,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故事里隐藏的一个又一个秘密,就会把短小的故事读成内容无穷丰富的大故事。

备课笔记

谁持彩练当空舞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毛泽东的这两句诗,写的是彩虹,可是我读到它的时候,仿佛看到一位舞者正挥动着七彩的长绸,沉醉在优美的舞姿中。

那些多姿多彩的名篇佳作,不也是一道靓丽的彩虹吗?我们语文教师能把它在课堂上舞动起来吗?能让学生与我们一起沉醉其中吗?

三百年来,《红楼梦》在不同的时代,产生了久远而广泛的影响。人们不只在读《红楼梦》,也在读自己的一生——一本书,可以让你不断看到“自己”,这才是可以阅读一生的书。

名篇佳作,健康长寿,它们穿越时空,长途跋涉,走了百年千年,一直走进我们的课堂,走到我们的眼前,它们依然精神矍铄,激情满怀。我分明看到,它们的双眼里闪动着渴望的光芒,渴望理解,渴望关爱,渴望与我们手拉手跳一支舞。当你与它心手相牵的时候,你就在它的目光中看到了自己,看到了当今的社会百态、生活万象。

阅读的目的是什么?积累词语,丰富知识,应对考试……这只是过程,是为了达到阅读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如果把它们当做阅读的目的,那是短视而又肤浅的。阅读的目的是认识自己,进而认识整个人类。阅读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握着它,人生就充满了情趣。

一位禅学大师有个总爱抱怨的弟子。有一天,禅师抓一把盐放入杯中,让弟子喝一口,然后问:“味道如何?”弟子皱着眉头答道:“咸得发苦。”随后,禅师带着弟子来到湖边,吩咐他把一大把盐撒进湖里,然后说道:“再尝尝湖水。”弟子捧起湖水尝了尝。禅师问:“什么味道?”弟子答道:“纯净甜美。”禅师在告诉弟子:如果你是一杯水,狭隘的胸襟必将经受痛苦的折磨;如果你是一片湖,宽广的胸怀终将冲淡心中的苦涩。

我们的阅读课,就是要引导学生跳出文本这只狭窄的水杯,融入生活的江河湖海。那样,我们将带着名篇佳作给予我们的美好启迪,畅游在生活的海洋中,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

篇14:学年度八年级上册的生物教学计划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总体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通过分析国民党覆灭的史实,培养归纳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识图和运用地图学习历史的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的伟大胆略,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播放视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这首诗是毛泽东在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南京后写的,反映了人民解放军锐不可当的气势和中国大地由此发生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表达了全国人民统一中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心声那么,渡江战役是怎样发起的?渡江之前,江北广大地区是怎样解放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课《战略大决战》首先,请看第一篇章“决战江北”——三大战役

【合作学习】

小组分工:、2组为辽沈战役组,3、4组为淮海战役组,5、6组为平津战役组,各组组长担任“总指挥”,根据课本P93《三大战役示意图》完成三大战役情况表要求:()“总指挥”带领组员认真阅读课本P92—P95,对照要求,认真圈画(2)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交流,声音洪亮(时间:3 分钟)

分组讨论后学生呈现答案

【教师过渡】

辽沈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在淮海战役进行的时候,东北解放军又挥师入关,开赴华北战场,同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北平的和平解放,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群策群力】

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提示:()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2)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都文物免遭战争破坏;(3)对傅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教师概括】

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第二篇章“江山易主”——渡江战役

【教师铺垫】

949年4月国民党同共产党进行停战谈判,但当时国民党想通过谈判与共产党“划江而治,东山再起”,共产党识破他的阴谋北平谈判破裂后第二天,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发起了渡江战役

【播放视频】《渡江战役》

【教师总结】

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南京解放以后,人民解放军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合作探究】

国共力量相差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内就由弱转强,打败国民党呢?

要求:()组长带领组员,集体参与;(2)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交流,声音洪亮(时间: 2 分钟)

四、课堂小结

上一篇:迎上那目光作文750字下一篇:因书惹祸六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