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申报科普示范村总结

2024-05-01

村申报科普示范村总结(精选9篇)

篇1:村申报科普示范村总结

村创建科普示范村申报材料

近年来,白地村始终把科普工作放在全年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创建科普示范村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科普素养,为培育现代新型农民作出积极贡献。在镇党委、政府以及上级科协部门领导与关心下,我村的科普工作得到了有效地推进,宣传内容更加广泛,群众科普意识明显增强。为更好地推动全村科普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借创建促进各项工作,开展创建科普示范村活动更是全面深化全村科普工作内涵的重要举措,为此,全村上下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人员到位,落实到位,措施到位,围绕创建目标要求及本村的工作实际,加强科普硬件设施,完善科普队伍建设,健全科普宣传,扎实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

一、基本概况:

白地村位于旌德县西南部,位于白地镇政府所在地,与黄山风景区、绩溪县相毗邻,205国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商贸繁荣,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由原白地、三节、新村三个村合并而成。全村辖26个村民小组,1011户,3528人,村域面积23.3平方公里,拥有耕地4022亩,旱地2005亩,山场6900亩,经济林3450亩。村“两委”班子7人组成,1个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9个党员中心户,共有党员124人(其中预备党员6人)。先后被评为县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市新农村建设新进村,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村,省卫生村等光荣称号。近年来,我村全面实施“科教兴村”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争先创建科普示范村。

二、科普创建工作情况

在科普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及科学方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大力实施科学素质工程,积极投入科普经费,专款专用,保证人均每年科普经费达到5元以上。并推进科普工作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开创了村科普工作的新局面。我村从抓科普设施建设,营造科普氛围入手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大科普创建力度,营造全员参与氛围

根据《关于开展宣城市“科普示范镇、科普示范村”创建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本村实际,村“两委”班子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创建筹备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创建科普示范村的作用和重要意义。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合力。同时成立了村创建县级科普示范村领导小组,由村党总支书记任组长,其他“两委”班子、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妇女代表等为小组成员的30人的科普领导小组,26个村民组长为科普宣传员,并确定专人负责。制定科普活动计划,及时了解新科普信息,在村委会的倡导下,请学有专长的村民作为科普宣传员,建立了科普工作队伍,保证科普工作天天有人抓,天天有人做,明确了具体工作任务安排。随着创建工作的开展,大家对科普文明村创建工作的认识逐渐加深,拓展了对创建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体现,促进了村科普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我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充分考虑到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党员会议及村民代表会议,开展创建工作动员,加深群众对创建工作的了解,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在村级简报上向全村农民宣传创建工作的意义、要求,同时设立了创建工作意见箱,群众可以对创建工作提出建议,充分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在全村形成了人人参与科普兴村的氛围。

(二)加大科普投入力度,完善科普工作平台

今年我村将创建科普示范村作为全年工作目标中的一项头等大事来抓。在上级科协的关心下,狠抓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使创建工作更上一个台阶,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经常性地听取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实地走访农户和种养殖户,积极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活动。近三年来,我村共已累计投入100多万元,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了村民文明意识,完善了科普文化活动阵地,为我村科普活动搭建了新的舞台,配套建设了乒乓球台、篮球场、科普阅览室,科普活动室配有电脑、投影仪、彩电、vcd各一台。图书阅览室面积40平方米,有各类书刊400多册,其中科普报刊杂志100多册、定期村民开放。新建休闲场所一处,面积300多平方米,健身设施一应俱全。科普宣传栏内张贴有各类科普知识资料、实用技术信息、生活常识、国家政策宣传等,并经常进行更换。(三)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提升农民科普素质

近年来,我村通过科普下乡、科技培训、科普培训、科普报告等形式,大力开展科普宣传、科普教育和科技服务。村科技宣传小组利用专题会议、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种养殖方面的防治知识、发放各种宣传资料600多份。我村还积极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优势,创新宣传方式,利用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开展了一系列下村宣传活动,使科普宣传真正做到了宣传到户,并深受广大村民欢迎。邀请公安部门组织开展了一次反对封建迷信及治安方面的宣传活动。种养殖是我村带动产业结构的龙头产业。今年我村及时与县农委、县职高、镇农技站取得联系,组织有关农户参加了我村举办的syb农民创业培训班,在地提高了广大养殖农户的技术水平同时,也激发了一些村民自己创业的想法。全年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和科普讲座4次,发放各类科普材料3000多份。科普工作覆盖面达到80%以上。我村通过经常开展各类科学文明健康的群众性科普活动,采取举办培训班、报告会、现场指导和外出参观等形式,对全村科普员队伍加强培训,提高他们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充分发挥科普组织的作用,为我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而有效的贡献。通过创建科普示范村,使全村各项中心工作得到有力推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科协部门的要求还存有一定距离。我村科普领导小组将继续按照科普村的创建要求,认真分析创建工作还存在的不足之处,落实工作措施,确保创建工作保质保量。

近年来,白地村始终把科普工作放在全年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创建科普示范村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科普素养,为培育现代新型农民作出积极贡献。在镇党委、政府以及上级科协部门领导与关心下,我村的科普工作得到了有效地推进,宣传内容更加广泛,群众科普意识明显增强。为更好地推动全村科普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借创建促进各项工作,开展创建科普示范村活动更是全面深化全村科普工作内涵的重要举措,为此,全村上下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人员到位,落实到位,措施到位,围绕创建目标要求及本村的工作实际,加强科普硬件设施,完善科普队伍建设,健全科普宣传,扎实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

一、基本概况:

白地村位于旌德县西南部,位于白地镇政府所在地,与黄山风景区、绩溪县相毗邻,205国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商贸繁荣,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由原白地、三节、新村三个村合并而成。全村辖26个村民小组,1011户,3528人,村域面积23.3平方公里,拥有耕地4022亩,旱地2005亩,山场6900亩,经济林3450亩。村“两委”班子7人组成,1个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9个党员中心户,共有党员124人(其中预备党员6人)。先后被评为县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市新农村建设新进村,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村,省卫生村等光荣称号。近年来,我村全面实施“科教兴村”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争先创建科普示范村。

二、科普创建工作情况

在科普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及科学方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大力实施科学素质工程,积极投入科普经费,专款专用,保证人均每年科普经费达到5元以上。并推进科普工作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开创了村科普工作的新局面。我村从抓科普设施建设,营造科普氛围入手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大科普创建力度,营造全员参与氛围

根据《关于开展宣城市“科普示范镇、科普示范村”创建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本村实际,村“两委”班子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创建筹备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创建科普示范村的作用和重要意义。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合力。同时成立了村创建县级科普示范村领导小组,由村党总支书记任组长,其他“两委”班子、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妇女代表等为小组成员的30人的科普领导小组,26个村民组长为科普宣传员,并确定专人负责。制定科普活动计划,及时了解新科普信息,在村委会的倡导下,请学有专长的村民作为科普宣传员,建立了科普工作队伍,保证科普工作天天有人抓,天天有人做,明确了具体工作任务安排。随着创建工作的开展,大家对科普文明村创建工作的认识逐渐加深,拓展了对创建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体现,促进了村科普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我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充分考虑到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党员会议及村民代表会议,开展创建工作动员,加深群众对创建工作的了解,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在村级简报上向全村农民宣传创建工作的意义、要求,同时设立了创建工作意见箱,群众可以对创建工作提出建议,充分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在全村形成了人人参与科普兴村的氛围。

(二)加大科普投入力度,完善科普工作平台

今年我村将创建科普示范村作为全年工作目标中的一项头等大事来抓。在上级科协的关心下,狠抓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使创建工作更上一个台阶,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经常性地听取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实地走访农户和种养殖户,积极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活动。近三年来,我村共已累计投入100多万元,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了村民文明意识,完善了科普文化活动阵地,为我村科普活动搭建了新的舞台,配套建设了乒乓球台、篮球场、科普阅览室,科普活动室配有电脑、投影仪、彩电、vcd各一台。图书阅览室面积40平方米,有各类书刊400多册,其中科普报刊杂志100多册、定期村民开放。新建休闲场所一处,面积300多平方米,健身设施一应俱全。科普宣传栏内张贴有各类科普知识资料、实用技术信息、生活常识、国家政策宣传等,并经常进行更换。(三)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提升农民科普素质

近年来,我村通过科普下乡、科技培训、科普培训、科普报告等形式,大力开展科普宣传、科普教育和科技服务。村科技宣传小组利用专题会议、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种养殖方面的防治知识、发放各种宣传资料600多份。我村还积极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优势,创新宣传方式,利用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开展了一系列下村宣传活动,使科普宣传真正做到了宣传到户,并深受广大村民欢迎。邀请公安部门组织开展了一次反对封建迷信及治安方面的宣传活动。种养殖是我村带动产业结构的龙头产业。今年我村及时与县农委、县职高、镇农技站取得联系,组织有关农户参加了我村举办的syb农民创业培训班,在地提高了广大养殖农户的技术水平同时,也激发了一些村民自己创业的想法。全年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和科普讲座4次,发放各类科普材料3000多份。科普工作覆盖面达到80%以上。我村通过经常开展各类科学文明健康的群众性科普活动,采取举办培训班、报告会、现场指导和外出参观等形式,对全村科普员队伍加强培训,提高他们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充分发挥科普组织的作用,为我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而有效的贡献。通过创建科普示范村,使全村各项中心工作得到有力推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科协部门的要求还存有一定距离。我村科普领导小组将继续按照科普村的创建要求,认真分析创建工作还存在的不足之处,落实工作措施,确保创建工作保质保量。

三、认真开展创建工作,创建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我村通过开展科普示范创建活动,全村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有力地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通过科普示范村的创建,我村积极开展了反对封建迷信的活动,不断加强了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我村专门组织开展了一次反对封建迷信的大型宣传活动,通过图片展示、放映科普电影(6次)、举办科普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了参加封建迷信的危害,教育人们要相信知识、相信科学。现在我村人民参加文化娱乐、早锻炼、健身等活动的人多了,搞种植、养殖、研究科学技术的人多了,搞封建迷信活动、参加打牌打麻将的人少了。

二是掀起了广大干群爱科学、学科学的高潮。过去群众科学意识差,农村中存在着有病不看的习惯,对新技术不认识、不接受,对新品种不愿种、不敢种,现在通过我们全方位的科普知识宣传,热衷于新技术、新产品的农民越来越多,农民从不愿种、不敢种到现在的自愿种、抢着种新品种,实施科学种田,说明农民的科技意识在不断提高。三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稳定。在创建科普示范村活动中,村党员干部一心扑在科普工作上,不遗余力地传技术、搞示范,开展科学技术服务,在生产实践中密切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联系,建立了领导干部、科技人员联系困难户、专业户、示范户制度,取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创建科普文明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还存在着一些差距。我们决心继续按照科普示范村的创建要求,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继续深入扎实的开展各类科普活动,续利用宣传窗、活动室、科普示范基地,营造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把村的科普工作创建的更具有特色、更有新意,为创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保证。

篇2:村申报科普示范村总结

**村位于浙北**县水口乡,区域面积13.2平方公里,总人口2692人。土地总面积18339亩,其中:耕地面积4453亩,园林1500亩,林地面积12380亩,属丘陵地带。主要产业:茶叶面积1500亩(其中:村集体茶场460亩),东魁杨梅500亩,苗木约3000亩,野生蔬菜500亩,是一个以农林为主的综合型生产村。全村有农业加工龙头企业2家,200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266元。村集体年收入71.6万元,集体经济人均可支配数达到266元,实现了户村双赢双增。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造林千佳村”、“省文明村”、“省全面小康示范村”和“省卫生村”,市、县“先进基层组织”和“先锋工程建设五好村”2005年**村创建省“科普示范村”,创建已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我们创建“科普村”工作做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科技工作管理体系和工作网络,落实科技工作责任,保证科普工作的顺利开展。

按照工作要求,我们成立了**村创建省(市)级科普村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省科技示范户亲自抓,村主任具体抓,村委会配合落实具体工作措施。并制订一系列科普工作计划,召开3次科普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科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办法,并以中心村建设为抓手,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和美化环境,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新农村步伐。

二、加大科技兴农的宣传力度,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

本村经常邀请县农技专家、县茶叶协会、浙江大学教授来讲座、辅导,通过“请专家进来”,建示范基地,提高村民科技意识和科技技能。同时,全村31个承包组相应建立科普宣传领导小组和科普宣传员,以承包组长为科普宣传员进行科普宣传活动。村里还投入资金近4万元配备电脑、电视机、科普宣传窗、农函大教室等设备,加大科技推广和科普宣传工作力度。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005年共举办培训班5期,参加人数达350人,开办了“农函大”学习班,完成结业学员58人,对全村党员开展了农村适用知识和市场经济的培训,64名党员在实施“先锋工程”中不但带头学习,更是发挥了“双带”作用。全村获得农民技术职称45人,其中村干部5人,占两委班子成员70%以上。还开办村“农民夜校”,利用夜校学科学、学技术,科普宣传面达90%以上。村党总支在带领全村村民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还十分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在平时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采取电化、有线电视、图书杂志、宣传橱窗等阵地进行宣传教育,有计划地组织村民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形势任务教育和科普知识。

三、抓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

在县科协的大力支持下,与浙江大学茶学系合作建立浙大**科研教育实验基地,建立县优质茶苗基地。投资3万元邀请浙江大学、省茶叶研究所专家进行老茶树低位嫁接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而且效果十分显著,建立了老茶树嫁接改造科普示范基地3亩。根据市场需求,从山东引进蔬菜新品种筒蒿试种,且获得成功,另外还全面推广水稻轻型栽培技术法,降低农民成本,种粮增产增效。

通过培训使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如今年改良的茶叶浙农117、浙农139的茶叶面积达500亩,提高了茶叶品质、增加茶农收入。野生蔬菜“芦蒿”也得到快速发展,从2004年100亩的基础上,今年发展到500亩。苗木产业提升档次,从原来单一的香樟树发展到现在的广玉兰、榉树、桂花树等等许多新品种。

四、抓基地示范建设和专业户培育。

根据我村产业现状,重点抓4大示范基地建设,即县级茶叶基地、苗木基地、杨梅基地、芦蒿基地。全村有各类专业科技示范户35户(其中有省级科技示范户一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技术特长和技术创新才能。以基地示范带动农户发展,以大户带动小户致富,以科学技术管理促进和提高经济效益。2006年8月,组建了**县水口乡**茶叶专业合作社,吸收会员300 多名,为全村茶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打响历史名茶----唐朝贡茶“紫笋茶”品牌。目前我村已获得国家级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认证,有机茶基地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竹笋基地认证等等,这些都是依靠科技知识支撑得来的。

篇3:申报科普文明示范社区的申报材料

一、党委、政府重视领导带头参加科普活动社区居委会成立以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区科普工作并将镇科协办涉及科普工作宣传下移社区,核定经费500元,作为科普工作经费,镇政府还将社区科普工作纳入年底对社区居委会目标管理的考核内容,分管领导还定期听取社区科普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街上带头参加科普宣传活动。

二、建立创建“科普文明示范社区”领导小组镇领导十分重视在社区居委会创建“科普文明示范社区”已成立了以分管社区的方玉忠副镇长为组长,社区书记、主任、委员为工作成员的领导机构,以“科普文明示范社区”创建为契机,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促进社区两个文明建设向前发展。

篇4:申报科普示范社区理由

――梅河口市金华社区申报科普示范社区理由

金华社区地处梅河口市城区西南部,社居委面积2.3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4554户,13149人,辖区内有住街企事业单位26个,商业网点488家。社区现有,一所小学,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幼儿园二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家,社区现有办公楼1000平方米,设有一站式服务大厅、科普活动室、科普书屋、科普画廊、LED电子屏幕、投影仪、微机等科普设施。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载体,拓宽领域,坚持以创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环境为目标。,联合辖区内单位、科普志愿者、科普宣传员,形成大科普、大协作的科普活动方式,组织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社区居民便于参与的社区科普活动,社区居民参与科普活动热情不断增长,社区科普活动呈蓬勃发展趋势,形成全覆盖社区科普环境氛围。为了进一步发展科普益民事业,在通化市“科普示范社区”基础上,我们申报省级科普示范社区。理由如下:

一、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需要

通过申报省级科普示范社区,进一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引导广大居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全面提升居民科学素养。

二、提升居民科学文化素养,创造社区丰富文化生活的需要。

通过申报省级科普示范社区,充分调动辖区各单位及社区工作人员、科普志愿者深入社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开展社区丰富多彩的科普生活,引领社区居民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创造先进文化环境服务和谐社会发展。

三、加强科普组织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普能力的需要。

篇5:创建科普示范社区申报材料

一、抓组织建设,把社区科普工作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

社区成立初始,就将科普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去抓。但当时社区对科普工作的认识不足,科普宣传仅停留在按照上级要求定期出科普专刊的层次上。近年来,根据省、市开展创建科普示范社区的要求,结合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需要,北都社区成立了科普宣传工作小组,由社区主任担任组长,还聘请了街道科技副主任等担任科普宣传工作顾问。社区制定了科普宣传工作计划等,做到科普工作有人抓,计划有安排,年终总结有成果。完善硬件设施(分别在北都花园,绿都嘉园、杏林雅苑内设置10平方米的科普宣传栏,社居委社立科普图书室、电教室等),从此,社区的科普宣传工作走上了新的台阶。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

北都社区在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中,在“实”上下功夫,想实招、干实事、求实效,使科普工作逐步在社区形成多样化、经常化和规范化。具体体现在:

1、坚持开展经常性的科普讲座(报告会)。社区按照科普工作计划,坚持经常性的科普电视讲座,定期播放科普电教片,为居民群众进行内容丰富的各种讲座,有中老年健康讲座,有家电使用常识,有破除迷信方面的,也有环境保护方面的。社区还充分利用各种纪念日,如“世界母乳喂养周”,组织医疗卫生人员到社区宣讲母婴知识,开展健康知识咨询。在“世界环境日”,组织社区中小学生清理社区环境卫生,培养爱护自己的家园的环保意识等。

2、在每年的科普宣传周和全国科普日期间,集中力量组织科普志愿者开展科普知识咨询、放映科普电视片、发放科普知识资料等活动。

3、社区内建有科普图书室,备有1000多本的各类科学教育材料,如少儿图书、因特网应用技术、卫生保健知识、科学烹饪技术、老年保健常识等,还为社区居民订阅各种报刊、杂志等科普读物。为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科普工作,在节假日闲暇时间,科普图书室、电教室吸引了众多的居民、中小学生及个体私营工商户等,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区居民群众对科学文化知识需求。

三、教育为本,突出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社区利用科普宣传阵地,通过图片展、板报墙报、科普讲座等多种形式,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在暑期,举办“科普小制作”等活动,培养青少年“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意识及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关爱老人”为主题举办了健康知识讲座,内容贴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倡导老年人要有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同时我们还努力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社区与辖区内钢铁新村小学定期联系,通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科普宣教活动,营造了一个有利于提高居民文化和道德修养的环境氛围。

篇6:小西门科普示范社区申报材料

小西门社区位于澧县县城以西,面积1.1平方公里,辖6个居民小组,居民1.3万人,所辖独立院落单位47家,有大型商住小区15个,中、小学各一所。社区党总支下设支部6个,管理党员248名,社区现有工作人员7名。

自开展“科普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以来,我们社区支居两委一班人始终把此项工作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坚持以省、市、县、镇文件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区域中心、幸福家园”的战略目标,以社区为重点,以科普为手段,以益民为目标,积极探索社区科普工作新途径,加强了组织领导,夯实了科普阵地,狠抓了队伍建设,创新了活动载体,推动了“科普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加强了组织领导

年初,在县镇科协、文明办指导下,社区成立了以总支书记为组长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副书记专抓,把科普工作纳入社区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与社区干部的年终岗评挂钩。坚持每季度专题研究此项工作,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有工作计划和5年发展规划,建立了科普活动志愿者队伍管理、考评等机制。社区每年用于科普工作的投入在3万元以上,确保了“科普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夯实了科普阵地

2010年,我们利用社区服务大楼迁址的机会,争取上级支持,对社区服务大楼进行了升级改造,投入在80万元以上。新的社区科普志愿者服务站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文件柜及办公桌椅,科普图书室、活动室等,办公设施一应俱全,并配有一定数量的科普器材,科普刊物和科普图书资料,目前已达到1750册。另外我们争取县二中的支持,建有120米长的科普画廊,开辟科普橱窗6处,坚持每季度更换一次内容,吸引居民及过往行人驻足观赏,效果很好。

三、狠抓了队伍建设

为充分调动社区广大居民的活动积极性,把科普工作落到实处,在县镇老科协精心指导下,我们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为契机,成立了社区科普协会,组建了50人的科普工作志愿者队伍,会长由热心此项工作的退休老干部担任,负责科普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所辖独立院落单位明确1名退休老同志参加,社区每年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培训,大大提高了科普志愿者队伍的服务意识,提升了综合素质。

四、创新了活动载体

1、“利用科普活动日”、“科普活动周”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知识的普及宣传教育活动。社区结合气象日、地球日、戒烟日、植树节、艾滋病防治日、环境日、人口日等纪念性节日,每半年组织一次大型特色科普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开辟宣传橱窗、组织知识讲座等大造声势,在全社区逐步形成了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社会

风尚。

2、针对中小学开展富教于乐、趣味性强的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中小学是面向青少年开展科普教育的主渠道,近几年来,社区积极和县二中、实验小学联系,先后开展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素质教育、科技创新、计算机、数、理、化奥赛、科普绘画书法、科普文艺演出、科技小发明、小制作、世界卫生日、爱耳日、爱眼日等特色主题活动,先后有23人获得各种奖励,增强了学生的科技意识,拓宽了科技视野。

3、结合科普进社区,组织开展主题性科普实践活动。社区紧紧围绕“学科学知识,讲健康生活,比文明进步,创示范社区”主题,充分发挥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作用,组成科技、教育、法律、卫生等科普小分队,先后开展了以“餐桌上的文明”为主题的“反对浪费,饮食节俭”活动;以灭蝇、灭蟑、灭鼠、灭蚊为主要内容的“除四害”活动;以幼儿、中老年人为主要对象的公共卫生服务保健知识讲座等活动,倡导科学生活理念和科学生活方式,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真正让科普进入千家万户,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普遍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科学文化氛围好,社区基本无封建迷信活动和愚昧落后习俗。

澧阳镇小西门社区居委会

篇7:某某镇科普示范镇申报材料

——**镇2010年创建市级科普示范镇工作汇报

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深入,我镇不断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将科普工作视为提升辖区居民生活质量与精神文明素质的重要抓手,取得了一系列可喜可贺的成绩。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区中南部,东与张庙街道和高境相连,南与彭浦街道相连,占地面积5.96平方公里,全镇辖3个村、14个居民区、3个村级公司、5个镇直属公司,常住户籍人口2万8千人,来沪人员近4万人。镇域内设有大型科普活动基地1处,科普画廊17个,专职科普干部及科普辅导员26人,科普志愿者450余名。

二、领导重视,组织健全,不断加大科普工作投入

镇党委、镇政府充分重视和支持科普工作,制定“四有”工作措施,夯实科普工作基础。

落实有抓手,把科普工作纳入我镇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将科普工作指标写入各村、居委、公司等基层单位与镇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内,组织机关干部认真学习《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全面提升领导干部对科普工作的认识。

工作有网络,镇级层面成立了由分管镇长为主席的科普协会理事会,负责对全镇社区的科学普及工作实行全面的领导。各居委、学校、企业相应成 1

立科普领导小组,设立科普专职干部及科普辅导员,负责具体开展各类科普活动,17个居(村)委都组建有科普志愿者队伍,总人数达450余名,使全镇科普工作形成职责明晰的两级工作网络。

推进有联动,对于上海科技节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重点工作,先由镇长办公会议、镇党委会议进行专题研究讨论,明确初步方案,再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议,进行具体部署,责任落实到人,通过资源整合与协作联动,有效推进科普工作。

经费有保障,我镇逐年增加科普工作经费,2010年投入经费达1045余万元,同比2009年增长50 %,占全镇财政收入3.4%以上;2009年**镇户籍人口人均科普经费约6.7元,2010年增加至7.1元;同比2009年增长6 %。今年,镇科协出资1.5万元为全镇17个居(村)委订阅了全年的科技报、科普挂图、科学生活等,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科普宣传的投入。

三、夯实基础,完善平台,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镇党委、镇政府大力营造“处处能学科学、人人可学科学”的积极氛围,科普宣传广泛开展,深入基层。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2月我镇大型科普活动基地——**镇文化活动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其建筑面积达5千平方米,内设老年教育活动室、科普活动室、远程教育培训室、东方信息苑、健身房、图书馆以及可同时容纳250人的多功能厅,我镇科普活动室已被评为上海市科普活动示范室。我镇居(村)委共设立14个科普阅览室,供居民自有取阅科普读物,镇图书馆与科普阅览室中科技类书籍、报刊和影视读物总计达6千余册,占图书总量的30 %。镇域内设有科普画廊17个,覆盖所有居村委,配有专人管理,内容每月更换一次,其中2处与“区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平台”联网,内容涵盖科技常识、科普法规、科技热点等,成为全镇科普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深受居民欢迎。

发挥传播媒介功能,我镇综合运用多种传播媒介,包括报刊、讲座、影视、网络等,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群众的科普学习需求。对于社区居民,开展“构筑和谐**,讲述人间真情”为主题的故事表演比赛;对于老年朋友,利用《人民日报》宣传栏、《共康之声》简报、东方讲坛、文化广场、宣传橱窗等载体,广泛宣传与生活中的科普常识;对于年轻一族,运用信息化技术,在镇政府网站开设“世博专题”、“创先争优专题”等学习栏目,营造浓厚的科普学习氛围。

推广网络信息平台,我镇充分发挥互联网传播快、成本低、覆盖面广的优势,积极推广网络科普学习。通过“我的**、我的家园”、“文明观博”等系列主题活动,各居(村)委形成了“家中学知识、网上学科技”的氛围;世博期间,我镇有1.5万多人参加文明观博与世博环保网络培训,其中1万余人参加网络测试,9千余人获得合格证书;目前,全镇家庭上网率达 95 %,近四分之一居民在上海终身学习网、文明网等注册学习,超过50%的居(村)委建有自己的网站,设有科普板块;镇科普办定期维护**科普网,发布各类科普活动信息,目前我镇已成为区科普网络单位,共享相关科普资源与信息。

四、绿化环境,优化产业,深入推进“产学研社”结合模式

我镇以创建绿色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产业、提高自主科研能力为工作目标,运用科技发展推进和谐**建设。

整合高校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力度。近年来,镇政府相继联手华东师范

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制定《**镇环境保护规划》,为我镇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具有全局性、指导性、实效性的工作意见;2008年,镇政府拨款400多万元,引进水产大学研发的水体生态修复与水质净化技术,对镇域内1025米长的段浦河进行治理,将“臭水浜”变成了如今的生态景观河道,后续维护费用每年仅18万元;今年,镇政府又投入100万多元,引进东华大学废水、废气处理技术,对我镇共康路餐饮店油烟、污水、噪音扰民进行环保治理,整体提升**的环境面貌。

发展电子商务,推广绿色产业理念。2009年初,我镇依托上海智力电子商务创新服务园区,联手进宝网、柠檬绿茶等知名企业,建成**镇电子商务实训平台,大力推广“绿色产业”这一理念;2010年,我镇携手各大电子商务企业资深经理人及“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优秀创业导师,免费为青年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目前接受指导的青年达90人次,见习后就业率达60%,为我镇“绿色产业”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开展课题研究,提升自主科研能力。我镇积极参加市级实验项目研究,如“城镇散居婴幼儿家庭指导在社区教育中的实践”和“上海市社区教育实验街镇的实践与研究”,多次代表**区参加市级成果展示交流,《上海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学习成材与就业》多次刊登我镇相关研究成果及论文。

五、打造特色,加强互动,全面提升市民科学素质

镇科普办扎实开展“两个阵地”建设与科技周活动,积极探索符合**镇实际情况,具有品牌特色的科普工作方式,着力提高科普活动实效。

以“一居一特”为亮点,推进社区阵地建设。各居(村)委先后建立了“开心俱乐部”、“相约星期三”等科普特色社团,坚持科普活动“天天有内

容、周周有学习、月月有教育”。共康二村还开通心理疏导热线和信箱,创办社区小报《春之声》,进一步丰富活动样式;共康公寓相继开展了“低碳生活知识竞赛”、鲜花换废旧电池、节能环保讲座等;各居(村)委组建高血压、糖尿病自我管理社团,定期开展以健康饮食、控烟控酒、心理健康等为主题的活动;今年,我镇居民陈玲娣、黄根荣获得了“上海市科学生活家庭”的称号,居民董万隆荣获了“上海科学生活大使”的称号。

以“学用结合”为重点,推进学校阵地建设。全镇中小学校内均成立科普小社团,虎林三小、华师大**实验学校在**区气象局的指导与支持下,开展各类气象科普活动,成为青少年探究气象的学习基地;通河四小以建筑模型为重点、机械奥运为亮点,积极参与科普竞赛,在国内外比赛中取得了多项好成绩;镇科技学校根据居民需求,开设趣味英语、艺趣串珠、瓷画、版画等培训班,培训人数达3万人次;针对来沪人员的青少年,居(村)委假日学校开展“外来娃娃科技创新训练营”系列活动,组织来沪务工人员子女参观科技馆、参加走近机器人等科普活动。

紧扣世博主题,扩大“科技周”活动效应。今年,我镇在科技周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承办“启思带你揭秘世博,科技点亮美好生活”上海市科普社区巡展。展览期间,共有近987位市民在科普吉祥物启思的带领下,了解了上海市科普宣传周的“科技与创新”的历程和世博会中贴近民生应用的科技亮点。世博期间,**镇科协结合自身实际,举办以世博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东方之冠”模型制作比赛、节能减排专题讲座等,共有800余人次参加活动。

**镇科普工作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为工作原则,坚持

“大科普”的工作理念:以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公众参与度高为科普工作目标,诠释“大”之涵义;从推广科学知识逐步到运用科技创新,加强产学研社有机结合,体现“科”之特色;以科学普及为抓手,培育自身特色,全面提升市民科学素质,突出“普”之实效,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了“全镇覆盖、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今后我镇将再接再厉,让科技之光为构建和谐**添砖加瓦!

**镇科普办

篇8:xx村巾帼示范村申报材料

泾县蔡村镇xx村位于蔡村镇东南方4公里,总面积19.83平方公里全村辖6个社区,总人口2055人。村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汀溪河穿境而过,水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民风、民情淳朴,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是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区、“全国绿色小康村”、“国家级生态村”、“宣城市十佳美丽乡村”、“宣城市美丽和谐村庄”。目前,我村有龙灯对、篮球队、广场舞舞蹈队等多个群众文化团体。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是因为这里活跃着一群“美好乡村”建设的巾帼队伍。近几年来,我村妇代会以村“两委”为依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和贯穿“美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字方针,展开了“美好乡村”建设和“巾帼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一、班子团结,组织健全,作用突出

我村妇代会班子健全,妇代会设主任一名,由村党支部委员、妇女主任章丽霞同志担任,副主任一名,由计生专干徐月红同志担任,另外在每个社区设一名妇女组长兼计生信息员。活动阵地多,制度健全,妇代会设有专用的办公室,另外还有文体活动室、图书室、各社区文化广场等活动场所。作用突出,妇代会利用现有的资源,组建了广场舞舞蹈队,聘请了专门的广场舞教练,天天组织排练学习广场舞,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村妇女的业余生活。

二、村妇代会积极引导和带动广大妇女参与“美好乡村”建设,共同努力构建“巾帼示范村”

“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既为广大农村妇女创建美好家园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也为农村妇女实现自身全面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村被列为市级“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之一,对这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我村村妇代会当仁不让,切实担负起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妇女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使命。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动员组织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到“美好乡村”建设中,在建设的过程中创造了新业绩、创造了新生活,加快实现农村妇女自身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三、、组织广大妇女参加科技培训,切实提高妇女同志增收致富的能力 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我村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在毛竹科技示范园建设中,我村广大妇女积极投入到示范园建设中,同时认真学习毛竹增产增收等农业技术,在我村的毛竹科技示范园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现毛竹科技示范园二期工程已近完工,毛竹产业增产达20%以上,农民增收在10%以上。

结合我村旅游产业的特色,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形成了我村“农家乐”旅游特色,现我村拥有规范化“农家乐”20余家,在黄金周、暑假等旅游热季,以健康可口的乡村美味、过硬的服务质量赢得了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农家乐”旅游在发展中扩大规模,引导着广大妇女在发展“农家乐”旅游中增收致富。

于此同时,妇代会充分发挥村级培训学校的作用,组织开办多形式、多门类的培训班,教育和引导农村妇女转变就业观念,掌握一技之长,使更多的妇女同志创业、就业、致富。截止目前,我村成立了“农家乐”旅游协会一个,有3名妇女创业带头人,70%以上的妇女劳动力接受过实用技术培训。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村已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的新格局,村民年人均收入在8000元以上,居于全镇前列。

四、创建妇女之家,开展多种形式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妇女同志生产生活的积极性

村妇代会以“富裕在农家、美德在农家、和谐在农家、平安在农家”为目标,以创“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为载体,普遍开展了以“五好文明家庭”和“美德在农家”工程为主的特色家庭创建活动,我村共获得镇级以上“五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达到300余户,占总户数的60%以上。

我村妇代会建立了妇女之家、妇女学校、图书室等活动阵地,多次开展了留守妇女互助活动,帮助农村困难家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同时,利用宣传栏、标语、文化墙、宣传图画等多种宣传形式,积极宣传中央以及各级党委的各项文件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使得尊老爱幼、孝敬公婆、睦邻友好等一系列的中华传统美德深入人心,形成了家家讲文明,人人倡新风的良好风尚。

我村妇代会还积极宣传计划生育、适龄儿童入学等政策,我村现在计划生育工作良好、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五、积极引领我村妇女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篇9:村申报科普示范村总结

国庆村位于慈城镇西部,交通便利,信息发达,群众思想活跃。全村10个村民小组,812户,1823人,党员64名。近年来,我村夯实基础,搭建平台,创新载体,把发展弘扬先进文化作为切入点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取得了可喜成效。

一、加强领导,全民动起来

村两委会充分认识到先进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始终把文化建设摆在同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同等高度上来抓。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首的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抓文化工作,在文艺队伍建设及各项文娱活动开展中,均由支村两委成员担任领队或组长,全程参与,确保领导的到位。近年来,每年用于文化开支的经费达两万元以上,人均近十元。支村两委的高度重视,也充分调动了全体群众的积极性,营造了全民关注、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夯实基础,阵地建起来

阵地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为此,我村着力加强硬件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文化阵地,两年来共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0万余元,先后打造了综合培训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健身房、体育场地等十余个文化阵地,初步形成了较为健全的村级文化网络。村图书室藏书5000多册,往来读者络绎不绝。文化活动室棋牌俱备,成为群众闲时娱乐的重要场所。科普、文化宣传窗每月一更新,向群众传递着政策法规与生活常识。去年,又新添置了篮球架、乒乓球室、等体育设施。硬件的改善,有力地转变了文化贫瘠的旧貌,满足了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

三、大搞活动,氛围浓起来

“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曾是农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农村文化的单调、乏味。而现在,完善的硬件设施,层出不穷的文艺队伍,彻底改变了这一现象,每逢元旦、三八、六

一、重阳等节日我们都安排组织文娱活动,参与群众共计两千余人次。村老协、计生协、妇女、青年等群团也通力协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每逢传统节日,我村都能轻松举办出文娱活动,从未受无场地、无节目、无人参加而局限,就连村上的党员会、村民代表会上,也都会先来上几个文艺节目助助兴。在各种文艺活动的开展中,他们着眼于大文化建设格局,冲出“唱唱跳跳”的圈子,融入一些科技、法律、市场知识,让群众在娱乐中学到更多的致富本领,真切体会到文化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的同时,村民学文化、学科技的风气逐渐形成,构建了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

四、管理规范,素质高起来

为了建好、管好、用好现有文化设施,村文化活动中心每周开放60小时。每年到村文化活动中心人次不少于2万人次。村两委会注重日常管理经费落实,并建立健全文化工作目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服务公示制等有关规章制度。文化工作情况及开展活动的图片、文字

材料要记录在案。文化档案健全规范,资料保存完好。

另外实施“素质”工程,狠抓农民素质提高。充分利用村民学习园地、科普知识栏等载体,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及提高技能素质两大主题,举办政治理论学习、科技知识培训、专业技术辅导、法律常识讲座和社会公德教育等。如今在我村,学习蔚然成风,各类培训班都是人如潮涌,就连那些须发皆白的老人,也打破“人过三十不学艺”的古训,学习得津津有味,有远见卓识的年轻人还踊跃参加了各种函授、远程学历教育。

五、狠抓队伍,锣鼓响起来

农民是文化建设的受惠者,更是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只有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吸纳到文化队伍中来,才能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吸引全民关注文化建设、参与文化建设。村两委会看准这一点,大力引导群众组建文艺队伍,两年内组建了篮球队、乒乓球队、登山队、象棋队、排舞队等六支文艺队伍,少的十来岁,老的六十余,上百人参与其中。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许多群众离开了牌桌,扔开了麻将,自发地聚拢在一起,自排自演、自娱自乐,追求健康高尚的精神生活。

卓有成效的农村文化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目前,我村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秩序井然,全村无重大刑事案件、无越级上访事件、无重大安全事故、无计划外生育,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正向着更高的台阶迈进。

上一篇:经典QQ签名语句下一篇:八年级下英语单词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