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基本知识包括

2024-05-08

党的基本知识包括(通用10篇)

篇1:党的基本知识包括

㈤《 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历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若干规定》

5月25日 中央、国务院针对党内和各级行政存在着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等奢侈浪费现象,为了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推动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重申和制定了本规定。本规定主要从十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1、严格控制新建和装修办公楼。2、严格控制各种会议。

3、严格控制各种庆典活动。4、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挥霍浪费。5、严格控制用公款安装住宅电话或购买移动电话。6、严格控制各种检查,禁止形式主义的评比和达标活动。7、严格按规定配备和更换小汽车。8、严格管理公费出国(境)。9、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执行本规定。10、本规定所适用的范围。

以上内容,仅对五项规章、章程、规定做了简要的说明,还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原文。我们对党的纪律的学习需要持之以恒,要认真地去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纪律的内容非常丰富,在学习中我们首先应联系我们的实际,学习与我们有关的规定。每项党纪条规都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明确和划分了正确与错误,应该做和不应该做或必须反对的界限,以便党员在行动中所遵循,同时对党的组织和全体党员起着警示和预防违纪的作用,给我们指明了哪些是违纪行为,是禁止做的。从另一方面来说,党纪条规是加强反腐败斗争的强有力武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战斗力的强有力武器,所有共产党员都应自觉地拿起这个法规武器,用以辨别是非、严以律己,自觉遵纪守法,从而进一步保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篇2:党的基本知识包括

党的建设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等,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实践性,指导党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况下的工作与活动。

党的政治建设:党的政治建设即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路线方面的建设。它的主要内容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分析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正确制定和实施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统一全党的政治方向,提高全党的执政本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保证党的纲领和路线的正确性与连续性,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的长期稳定性。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问题是制定正确的纲领。党的纲领是党团结全党共同奋斗的政治基础,是党公开树立起来带领群众共同奋斗的旗帜。

党的思想建设:党的思想建设指党为保持自己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而在思想理论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改造和克服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党的思想建设的实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领导,保持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和党的先进性。

党的组织建设:党的组织建设是党的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基层组织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紧紧围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把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统一起来抓;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增强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凝聚力。要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凡是已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都应建立党组织,都要在企业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高度重视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加大在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全面做好机关党建工作和学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等事业单位的党建工作。

党的作风建设

导思想上表现出来的行为取向和特点,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的体现。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形成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党的思想作风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征,是党的思想作风的核心和灵魂,是党顺应时代进步潮流、永葆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作风建设,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从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家际形势出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努力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学风问题也是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兴衰和事业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加强和改进党的学风建设,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要科学地对待理论学习,把理论学习与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结合起来,及时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是贯穿于工作过程中的一贯风格。党的群众路线,也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工作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党个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工作作风说到底是一个世界观问题,是世界观的外在表现形式。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建设,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成并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是党的领导作风的核心,贯穿一切领导活动之中。加强和改进领导作风建设,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度和行为模式,是干部的思想品质、道德观念、文化素养和行为方式

等日常生活中的综合反映,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干部生活作风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党及其成员的精神风貌,与学风、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等一起构成党的整体形象。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建设,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重要的历史意义。加强党的干部队伍生活作风建设,必须教育和监督党员干部,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模范地遵纪守法,管住小节,挡住诱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追求健康的生活情趣,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

党的制度建设:

(1)“三会一课”制度。这是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之一。“三会一课”,即按有关规定,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期上好党课。坚持这一制度,已经在党的支部建设中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2)党支部委员会民主生活会制度。党支部委员会的民主生活会,是党的组织生活会议的一种形式,是加强班子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一般每3个月召开1次。党支部委员会按时参加所在党小组的生活会议,也要定期召开党支部委员的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各方面的情况检查总结,统一认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3)民主评议制度。民主评议党员是从严治党,提高党员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对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方法。在评议中,要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作为评议的重点。民主评议党员要在党委领导下,以支部为单位有步骤进行。

(4)报告工作制度。支部委员会在支部大会休会期间,负责领导和处理支部的日常工作,执行支部大会的决议。支部委员会对支部大会负责,对支部全体党员负责,因此,支部委员会应将自己工作的情况定期向支部党员大会作出报告,接受支部全体党员的批评和监督。支部委员会改选时,也必须向支部大大会作工作报告。

(5)党支部联系群众的制度。党支部联系群众制度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党支部定期或进行某项工作前,通过召开座谈会和个别访问的形式听取同志的意见。二是根据党员的不同情况,分配每人联系几个群众,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帮他们排忧解难,做思想政治工作。对于联系对象情况要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党组织要进行督促检查。

(6)党支部保密制度。党和国家的机密是指关系党和国的安全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在一定时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道的事项。如果在保密时限内擅自公开或扩大范围,就是泄密,必须受到党纪处分或法律的制裁。为了防止泄密所造成的危害,必须建立保密制度。

(7)党支部请示汇报制度。党支部请示汇报制度主要包括,党员向党组织,党小组向党支部以及党支部向上级党组织请示汇报的制度。

(8)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最主要的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党支部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非常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决不能疏忽大意。

党的纪律建设:党的纪律是党按照自己的政治纲领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根据党的事业的发展需要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条例和决定的总和,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政治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党的主要纪律有: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宣传纪律、人事纪律、群众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外事纪律,其中最重要的是政治纪律。

党的纪律建设的内容:

篇3:党的知识分子观论纲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 党把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对知识分子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从学历上界定, 知识分子都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对学历的要求标准不同。建国初期, 毛泽东所说的知识分子大多数只是中学毕业, 只有极少数是高等学校毕业, 或是和普通民众相比, 只要能识文断字便称为知识分子, 在那个时期, 知识分子其实就是“有知识的人”。改革开放后, 邓小平所指的知识分子是那些受过中等专业教育或者通过自学达到中等专业水平的人。随着世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教育的普及, 知识分子的学历标准也会不断提高。现代意义上, 知识分子的学历标准就是达到大专以上水平。

第二, 从劳动方式上界定, 知识分子是和体力劳动相对的, 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也就是说知识分子的主要生活来源是靠脑力劳动取得的, 主要以脑力劳动取得工资为生存方式。毛泽东于1933年10月签署了《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 决定中对知识分子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知识分子在他们从事非剥削别人的工作, 如当教员、当编辑员、当新闻记者、当事务员及著作家等, 是一种使用脑力的劳动者, 此种劳动者应受苏维埃法律的保护。”这样, 党史上首次明确了知识分子的劳动者地位[1]。新中国成立后, 周恩来也多次强调知识分子的劳动者身份, 但由于“左”的思想干扰, 一些人错误地认为只有体力劳动才是劳动, 脑力劳动不是劳动, 强迫知识分子“劳动化”, 参加体力劳动。“文革”结束后, 邓小平针对这种错误认识指出, 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知识分子, “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 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 强调“从事体力劳动的、从事脑力劳动的, 都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2]。这一科学结论, 进一步肯定了知识分子的“劳动者”地位, 澄清了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

第三, 从社会属性上界定, 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 而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早在1925年, 毛泽东在他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 就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指出:“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 而是分属于不同的阶级, 除了一部分依附于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官僚和军阀的反动知识分子之外, 绝大部分都属于小资产阶级。”[3]也就是说知识分子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 具有依附性, 如同“毛”。在不同的社会中, 这些“毛”依附在不同的“皮”上。新中国成立后, 在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判断上, 毛泽东运用的是双重标准:一方面, 在经济地位上, 他认为知识分子是靠脑力劳动取得生活报酬, 是劳动群众。另一方面, 从世界观上, 他又认为知识分子受的是资产阶级教育, 把大多数知识分子指定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种划分使许多知识分子遭受到了不应有的打击, 被扣上“右派”的帽子, 被称为“臭老九”, 极大地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其实, 在社会主义改造结束后, 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消灭, 中国社会的主要阶级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按道理, 知识分子要么属于工人阶级, 要么属于农民阶级, 可是这种双重标准把知识分子划入了资产阶级之列, 这使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出现了偏差。与毛泽东的双重标准不同, 周恩来把列宁的“在资产阶级社会里为资产阶级服务, 在无产阶级社会里是为我们服务的”这一理论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际当中, 认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 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 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4]。这个判定无疑更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但由于党内“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 这一正确理论并未付诸实施。“文革”后,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把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重新确立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彻底地否定了以世界观标准来认定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错误认识, 把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恢复到正确轨道上来。

第四, 从职业范围进行界定, 知识分子从事的职业主要以文化传承、运用和创新为主, 并运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创造价值。在毛泽东那里, “学术界、律师、小员司、小事务员、人民的教育家和教师、人民的科学家、工程师、技师、医生、新闻工作者、著作家、文学家、艺术家和普通文化工作者等”都是知识分子[5]。很明显, 这些人大都是以传播、运用、管理、创造知识为职业。有所不同的是, 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不包括在校学生, 而是称他们为准知识分子, 并且要求知识分子的学历必须达到一定水平, 同时从事的职业不符合以上标准的也不被称为知识分子。

第五, 从社会作用方面界定, 知识分子具有民族精神和爱国思想, 而且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 掌握着先进的科技和文化, 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起着独特的作用。知识分子依据其所从事的文化活动领域的不同可以分为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和自然科学知识分子, 他们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不论从事何种职业, 他们都努力用自己掌握的知识造福人类;他们都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 把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看得重于泰山;他们都在用知识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他们不仅是“社会的良心”, 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他们为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进步、国家的繁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知识分子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 随着时代的不同、条件的变化, 其界定标准也各不相同。综合地看, 知识分子就是指那些在同时代社会劳动者中, 具有较高学历水平、较高程度文化专业知识, 主要从事传播、创新、应用、管理科学文化专业知识, 并以此为生存手段和创造社会价值的脑力劳动者。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普及, 社会对知识分子的学历要求和能力要求都会不断提高, 知识分子的人数也会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资料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5册[M], 1975:331-332.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89.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5-6.

[4]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4:162.

篇4:党的基本知识包括

关键词:党的基本知识;大众化;理论依据;实践意义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027-02

党的基本知识,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学说的基本原理,党内生活的基本制度、规定,以及党史、共产主义运动史的基本常识。党员了解党的知识,可以提高对党的认识,增强党性,自觉执行党内的各种规范。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工作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历来为我党高度重视的工作之一,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做好这项工程,对我党意义深远[1]。

大众化,就是民众化,群众化。大众化跟不同的领域相结合,形成不同的大众化。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大众化”主要指采用通俗化、普及化、生活化的形式让直接受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人数扩大,从而导致教育层次和类型的增多,教育目的和效果的实现等。一方面,大众化可以理解为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一种过程与机制;另一方面可以将它理解为一种结果。这种“大众化”在全社会是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成为人们言行的指导思想,成为生活秩序运行的内在规则,它实际上表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介入或参与程度。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既是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和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助推器。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具有深重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一、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依据

(一)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反映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一项革命性突破。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告诉我们,人是具有能动的实践主体,实践的对象既是自然界,也是人类社会,而且“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2]56实践构成了人的全部生活世界;他还告诉我们,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只有拿到实践中去检验才能永葆青春并得到发展。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2]58党的基本知识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全世界无产阶级为美好未来不断奋斗的实践凝结,是无数共产党人在浴血奋战、艰苦历练中得出来的经验总结,它指导了共产主义政党的建立,“组成一个不同于其他所有政党并与它们对立的特殊政党,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2]9——共产党,领导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并取得了胜利。这就是最广泛的大众实践,最引人注目的实践。

党的基本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而这种实践从来就不是个人、个体的实践,而是大众的实践,党的基本知识从来是与大众结合在一起的,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283党的基本知识是经历无数考验形成的科学知识,它也必须与人民大众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焕发它的无限生机,不但要在党员中广泛教育、学习,而且要在人民大众中广泛教育学习,让更多的人了解、理解党的发展历程,党的伟大事业,让党的基本知识深入人心,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反映。

(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就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主体,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即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是血肉的联系。”[3]

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是党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表现,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4]的基本群众观。党的基本知识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从群众革命实践中来,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它也要回到群众中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让广大人民群众深知党的群众观。党的群众观是不断发展的群众观,从为了人民群众当家做主,到为了人民群众共同富裕,到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再到为了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无不体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党的宗旨,以凝聚人心,汇集力量,以建设美好未来一道努力奋斗。

(三)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基本要求

篇5:党的基本知识包括

答: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2、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实现哪五大转变?(10分)答:一是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二是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四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五是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

3、请阐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是什么?(10分)答:⑴、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⑵、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⑷、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⑸、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⑹、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4、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10分)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5、改革开放作为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是什么?(10分)

篇6:对党的领导干部的问责方式包括

问责是追究政府官员的职责,意即权责对等,是政治礼貌的体现,要建立职责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行政问责制,最近的一系列问责事件,反映了高层治理官员队伍的决心。问责,则是即便你不触犯党纪国法,但是你的职责范围之内,职务范围之内,出了问题也要承担职责。新京报:问责风暴中频频出现免职,有人担心免职成了挡箭牌,本该撤职甚至开除的,却只给予免职,等风头过后再重新任命。汪玉凯:上级监督下级,这是体制内的问责,监察系统就是行政体制内的,这次处理河南矿难事故,就是监察部门出面。

改革开放以后,个性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事故增加,我们引进了政府管理模式,逐步开始关注问责。过去,官员权力很大,但出事以后不直接承担职责,除非他触犯党纪国法,出了问题了,才按党纪政纪追究。问责,则是即便你不触犯党纪国法,但是你的职责范围之内,职务范围之内,出了问题也要承担职责。

问责是个大的概念,具体来说,有四个层次。

第一是引咎辞职。比如,这个领导因官僚主义导致未深入调研,或者重大隐患没有防范,就要承担领导职责,要引咎辞职。

第二种是停职。事情还没有完全调查清楚,先停掉工作等待调查。

第三是免职。事情已经比较清楚了,是必须要承担职责的。被停职和免职不是终点,如果在调查中发现有权钱交易现象,将会进一步追究司法职责。

第四种就是撤职。撤职已经属于行政处分的一种了,是指在事态已经十分清楚的状况下,直接给的行政处分,证明要追究官员职责了。

纪律处分、组织处理和经济处分。纪律处分由轻到重依次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职)、撤职、留用察看、开除。组织处理包括:调离、停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经济处分包括:扣减薪酬等。

★ 被问责检讨书

★ 治庸问责自查报告

★ 治庸问责个人自查报告

★ 学习党问责条例的心得体会

★ 对干部评议总结精选

★ 对干部个人评价精选

★ 求问大学毕业生干部身份问题

★ 每天对自己问一声好作文

★ 赵本山范伟小品脑筋急转弯对问

篇7:会计的基本职责包括

2.负责审核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

3.审核员工报销单据与核算员工工资;

4.开具与保管发票;

5.月末出具财务报表;

6.熟悉财务核算,纳税申报,会归集研发费用,建立研发费用辅助帐;

篇8:党的基本知识包括

关键词:党的基本理论

大学生是影响当代、决定未来的重要力量, 发展大学生党员是我们党历来特别重视的一项工作。特别是近年来, 青年大学生的入党热情和愿望虽然越来越高, 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数逐年呈大幅度递增趋势。在上个世纪90 年代, 我国曾对国民特别是对青年学生普遍进行过以“基本路线”和“基本国情”为主要内容的“双基”教育运动。20 多年过去了, 虽然我们的国家面貌已今非昔比, 但是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教育却应当长期进行下去。

一、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现状

入党动机是指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每一个申请入党的人, 首先遇到的就是入党动机的问题, 也就是为什么要入党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 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各种思潮等因素的影响, 其入党的内心想法是不相同的, 入党动机日益趋向多元化、实用化的特点。

一是多元化。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已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在这些入党动机中, 有正确的, 如有的学生的入党动机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有功利的, 如有的学生入党是为了追求执政党的好处, 通过入党在政治上找个靠山, 认为只要入了党, 就容易受重用, 提拔也快, 或者毕业后可以找个好工作;有盲从的, 看周围要求入党的人比较多, 自己就随大流也要求入党, 甚至有些人说不清自己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而要求入党的;还有存在偏见的。可以说, 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点。

二是实用化。有一些学生仅仅是出于个人需要而提出入党要求的。如有些学生申请入党是“为毕业后好找工作”, 有些学生申请入党是“为自己早日成才”, 还有部分学生申请入党是为了“追求执政党的好处”。大学生党员在当前的就业选择和竞争中确实存在优势毋庸置疑, 但这些优势源于各级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 源于优秀学生党员的良好品质和不断努力。仅仅出于个人利益的需要而考虑申请入党, 是实用主义的表现。

二、对大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的引导对策

1、把握学生的入党动机, 有针对性地安排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使学生成为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实践者

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和实用化的特点, 他们思想比较活跃, 能善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 但是有时候又缺乏冷静分析事情的态度, 容易有极端化倾向, 因此对他们进行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时应注意有针对性地加强引导。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使学生们认识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就失去了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丧失动力。

着重进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成就、经验教训和改革的必然性及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 使大学生们深刻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思想之一;深刻理解建设和改革都要从国情、国力出发, 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也要着重进行工人阶级地位、光荣传统以及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责任的教育, 自觉增强主人翁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党的基本理论要求发扬艰苦奋斗传统, 提倡艰苦奋斗精神。使学生们明白提倡艰苦奋斗精神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的长远方针, 是逐步提高改善人民生活的确实保证, 是在新时期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树立良好风气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们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增强爱国的深厚情感, 确立报国的崇高志向, 培养建设祖国的聪明才智, 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坚持报效祖国的积极行动。

2、讲究方法, 拓宽渠道, 教育形式贴近学生, 增强基本路线教育效果

要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的想法去解扣子、释疑难, 既讲道理又办实事, 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 防止教育内容上结合不起来, 深入不进去, 更重要的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思想教育上。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国情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学校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制定形势政策教育教学计划, 认真组织实施;要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作用, 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基本路线和基本国情教育的重要手段, 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的主题网站和网页, 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 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 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

篇9: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经验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基本经验

党的执政能力是一个动态的范畴,随执政环境、执政目标和执政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多载体地探索和实践。成为执政党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对执政能力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加深,党的执政能力在执政实践中不断提升,并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科学而先进的执政理念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前提

执政理念,就是执政党关于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问题的理论和观念体系,它从根本上决定着执政党的性质、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是一切执政理论的本质与核心,贯穿于执政思想与执政实践的方方面面。执政党都是在一定的执政理念下执政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受执政理念支配和制约的。执政理念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前提和价值基础。执政理念决定执政能力作用的性质与方向。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之所以失去政权,根本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本领,而是因为执政理念的偏离。

党长期以来一直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但作为党执政的核心价值理念,在改革开放以后才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和清楚表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之后,党鲜明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执政理念上解决了“为谁执政”的问题。胡锦涛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他提出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些论述,是对我们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本质的精辟概括。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存在的全部理由,也是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理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上,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在实践中认真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着力提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能力和水平。在制定和实施路线、方针、政策时,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决策。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创新发展思路,努力使我们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使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更好地发展起来,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从而充分体现党的执政理念,充分发挥党执政为民的能力和水平。

二、坚实而可靠的执政基础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石

党的执政基础是执政党的执政地位赖以维持和巩固的基本条件,是执政党执政的基石。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执政基础与执政能力是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执政基础支撑着执政能力,执政能力又反过来强化执政基础。一个执政党的执政基础是多层面的,可以分为政治基础(包括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等)、经济基础、思想文化基础、社会基础和组织基础等。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有着坚实深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一个执政党,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实现自己的执政使命,就必须努力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执政基础,特别是要解决好增强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的问题,这是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基石。否则,不但不能巩固执政地位,甚至连其自身的生存都将成为问题。

执政以来,我们党始终注重巩固自己的执政基础。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党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系统的伟大工程,紧紧围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认真总结党执政的历史经验,深入分析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的深刻教训,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主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党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实现长期执政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导。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的执政理论建设和执政能力的提高,把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党的执政理论的重要内容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条件,并就如何扩大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进行了深入探索。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使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会议强调,要通过“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更好地“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以巩固党执政的经济基础;要通过“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更好地“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以巩固党执政的政治基础;要通过“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以巩固党执政的思想文化基础;要通过“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以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这些要求,以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为出发点,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归宿,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了全面部署,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健全而科学的执政体制和方式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保证

党的执政体制即执政党执政的具体制度,同党的领导体制密切相关。它是执政党基于执政的基本制度,根据党实现其执政任务、执政使命的需要,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在自己的执政实践中逐步形成和确立的,也是在执政实践中逐步健全和完善的。体制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执政体制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廉价、高效,能否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和完善,对执政党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至关重要,而且这本身就反映了一个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后,从国情(包括历史和现实)出发,确立和实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也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制度。党执政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坚持这一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我们党在自己执政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确立了一整套执政体制,大大推进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践证明,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改革、健全和完善党的执政体制,加强党的各项制度建设,才能使自身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

执政方式是一定的政党制度条件下政党执掌政权或参与国家政权的制度性规定,或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形式。按照什么方式执政,怎样处理好党的执政与国家政权活动的关系,既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反映,也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的发挥。执政党的执政方式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一是取决于历史文化传统;二是取决于经济基础;三是取决于执政理念。建国初期,我们党曾采取了以政策为主的执政方式,即“以党代政”,由党直接代行国家政权的职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了转变党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的问题。到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表明了我们党将在执政方式上致力于实现由“以党代政”向“依法执政”的根本性转变。与此同时,我们党还一再强调民主(发展党内民主、发展人民民主、实现决策民主化)和科学(按客观规律办事、实现决策科学化)。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如何进一步改进党的执政方式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强调“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使我们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辩证统一的,表明我们党对执政方式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

四、团结而高素质的执政主体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执政党掌握和运用国家政权,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法律、行政等各种手段,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本领。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党的执政能力体现在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等方面。执政能力强不强,归根结底要看党是否推动了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是否推动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建国以后的一段时间,我们党在这方面曾经走过弯路。改革开放以来,党认真总结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中,全党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较好地实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增强执政意识,牢固树立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权力观,真心实意为人民负责,竭尽全力为人民谋利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人民群众对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感受和评价,最直接地来源于每一位从政者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行为和表现,最直接地表现为每一位领导干部的政绩。所以,正确地看待政绩、科学地衡量政绩,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因为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单位、一项事业的顺利发展,而且会直接影响党群关系和执政水平。因此,要努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每个领导干部的素质,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权力观上,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使一切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落实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实际行动中。

篇10:基本服务礼仪包括哪些

1、鞠躬礼仪

鞠躬是表达敬意的最好身体语言之一,在客户进门时,起身适度的鞠躬迎接让客户有受倍受尊重感,而过度的鞠躬让人感觉形式和别扭感觉。我们国内通行的三阶段鞠躬礼包括15度、30度和45度的鞠躬行礼。15度的鞠躬行礼是指打招呼,表示轻微寒暄;30度的鞠躬行礼是敬礼,表示一般寒暄;45度的鞠躬行礼是最高规格的敬礼,表达深切的敬意。

2、微笑礼仪

笑是世界的共通语言,就算语言不通,一个微笑就能带给彼此一种会心的感觉。所以,笑是服务人员最好的语言工具,在有些情况下甚至不需要一言一行,只要一个笑容就可以打动客户。

3、问候礼仪

所有的服务行业都要使用服务用语,所谓的服务用语就是重点表现出服务意识的语言,比如“有没有需要我服务的?有没有需要我效劳的?”这样的问候语既生动又得体,需要每个服务人员牢记于心、表现于口。切忌不要使用类似“找谁?有事吗?”这样的问候语,它会把你的客户通通吓跑。

4、引导礼仪

银行服务人员在引导客户的时候要注意引导的手势。男性引导人员的正确手势应该是——当客户进来的时候你只需要行个礼,鞠个躬,当你的手伸出的时候,眼睛要随着手动,手的位置在哪里眼睛就跟着去哪里。

女性服务人员在做指引时,手要从腰边顺上来,视线随之过去,很明确地告诉访客正确的方位;当开始走动时,手就要放下来,否则会碰到其他过路的人,等到必须转弯的时候,需要再次打个手势告诉访客“对不起,我们这边要右转”。

5、询问客户受理业务

双手接过客户递交的现金、凭证、票据,以适宜的音量复述客户所办的业务。审核现金是否相符,要素是否齐全,填写是否正确。在和客户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注视客户眼睛,并尽量传达给他你的真诚、友善、专注。对于特殊的客户,比如老人、儿童、残疾人等更要表现出我们的耐心与爱心,不怕麻烦,用尊重的神情予以回应。

航空基本服务礼仪

1:制服干净,平整,无褶皱。衬衣必须扣好纽扣,下摆需系入裙中。制服裤笔挺,裙摆内衬不要露出。

2:工作皮鞋保持光亮,无破损。着统一丝袜,无抽丝,无破损。平飞更换布鞋时特别注意要避及旅客。

3:妆容得体,协调,颜色适宜。给人清新雅致的感觉,精神状态佳。特别注意不要在旅客面前补妆,使用香水以清新为主。

4:发型按要求梳起,整齐无碎发,保持清洁,光泽,无头屑。

上一篇: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面积教学反思下一篇:高中生体育课逃课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