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筷子》大班教案

2024-05-07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精选6篇)

篇1:《使用筷子》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筷子的形状和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是中国文化的体现。

2、掌握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

3、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知道多活动手指有益健康。

4、尝试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理解团结力量大。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筷子的特征。

6、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筷子的形状和用途,掌握正确握筷子的方法。

难点:使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双筷子,一只碟子。

2、每组一只托盘,里面装有玻璃球、纸球、花生粒、豌豆粒若干。

3、《卖汤圆》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4、幼儿用书第12页、第13页。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活动主题。

1、教师说谜语:“身体细长,兄弟成双,只会吃菜,不会喝汤。”

2、引导幼儿说出谜底――筷子。

二、幼儿认识筷子,并说说它的用途。

1、教师出示筷子,简单介绍它的来源。

2、请小朋友们拿起筷子,说说筷子是什么样子的?(一头是圆圆的,另一头是方方的),筷子有什么用呢?

三、幼儿掌握正确握筷子的方法。

1、小朋友们都说筷子可以用来吃饭和夹菜,请小朋友们夹一夹。

2、教师讲解示范拿筷子的正确姿势:两根筷子都放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中间,大拇指在两根筷子的上面,食指抵住一根筷子,中指在两根筷子的中间,无名指抵住另一根筷子,小拇指在无名指下面。

四、幼儿分组比赛用筷子夹夹托盘里的东西,并说一说感受。

1、幼儿先夹一夹托盘里的玻璃珠和纸球,并说一说什么好夹,什么不好夹,为什么?若姿势不正确要及时纠正。

2、把筷子分开,看看能不能夹起东西,认识团结的力量。

3、在此基础上分组比赛:幼儿随着音乐声起在规定的时间内夹托盘里的东西,看谁夹的多。

五、小结:“健康博士告诉我”使用筷子的好处。

1、通过健康博士的谈话,让幼儿明白多动手的好处。

2、筷子只有中国人使用,使用它能灵活我们的双手,手是我们的“第二脑”手指灵活会使我们更聪明。我们一定要经常活动手指,让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

六、活动延伸:

教师提问:“筷子除了可以吃饭、夹菜,还可以怎么玩?”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相互渗透,所有环节都是围绕“筷子”来进行。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用筷子的乐趣。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谈话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采用谜语引起幼儿对筷子的兴趣。“身体细长,兄弟成双,只会吃菜,不会喝汤。”这个谜语形象的讲述了筷子的外型特点和用途。在孩子们兴致勃勃的猜出谜语后,教师出示筷子,简单介绍它的来源,激发幼儿操作筷子的欲望,为下一环节打下基础,并落实了第一个目标。

2、示范法: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动作要领,通过教师准确的示范动作让幼儿掌握学习内容和基本动作技能。

3、操作探究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练习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一次操作活动中我就引导幼儿练习筷子的使用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对教师示范的观察进行练习,他们不一定会使用的很正确,那也不要紧。第二次操作是实践活动,幼儿通过对玻璃球和纸球的训练,强化了筷子的使用方法,教师在活动中适时的个别指导,就巩固了练习方法。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尝试使用筷子进行比赛活动,通过夹取不同的东西,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在活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在活动延伸之前,应穿插一个游戏活动。因为《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因此,在幼儿用筷子夹托盘里的东西即将结束时,教师随音乐用筷子敲出欢快的节奏,吸引幼儿一起来打击奏乐。这个游戏活动渗透了艺术活动,在幼儿跳完节奏舞后,教师提问:“筷子还可以怎么玩?”这个问题的设计为幼儿提供了创造发挥的空间,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活动,这样,整个课堂教就完整了。

篇2:《使用筷子》大班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本次活动选自大班(秋期)健康《正确握筷子》,筷子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一种餐具,他们每天都能看到,用筷子进食是我国的一大特点。常言道,心灵手巧。使用筷子是手的精细协调动作。用筷子夹食物时,不光是5个手指的活动,腕、肩及肘关节也要同时参与。从大脑各分区分工情况来看,控制手和面部肌肉活动的区域要比其它肌肉运动区域大得多,肌肉活动时刺激了脑细胞,有助于大脑的发育。可见,及早进行手的活动功能训练一方面可以让幼儿享受用筷子进餐的乐趣,另一方面对幼儿的智力发育也有好处。大班幼儿的小肌肉不断的发展,可以掌握多种动作技能,而且会比较协调。但班里有部分幼儿不会使用筷子吃饭。因此,我选此活动让幼儿在游戏练习中学会使用筷子,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活动目标

1、了解筷子的形状和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是中国文化的体现。

2、掌握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

3、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知道多活动手指有益健康。

4、尝试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理解团结力量大。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筷子的形状和用途,掌握正确握筷子的方法。

难点:使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双筷子,一只碟子。

2、每组一只托盘,里面装有玻璃球、纸球、花生粒、豌豆粒若干。

3、《卖汤圆》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4、幼儿用书第12页、第13页。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活动主题。

1、教师说谜语:“身体细长,兄弟成双,只会吃菜,不会喝汤。”

2、引导幼儿说出谜底——筷子。

二、幼儿认识筷子,并说说它的用途。

1、教师出示筷子,简单介绍它的来源。

2、请小朋友们拿起筷子,说说筷子是什么样子的?(一头是圆圆的,另一头是方方的),筷子有什么用呢?

三、幼儿掌握正确握筷子的方法。

1、小朋友们都说筷子可以用来吃饭和夹菜,请小朋友们夹一夹。

2、教师讲解示范拿筷子的正确姿势:两根筷子都放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中间,大拇指在两根筷子的上面,食指抵住一根筷子,中指在两根筷子的中间,无名指抵住另一根筷子,小拇指在无名指下面。

四、幼儿分组比赛用筷子夹夹托盘里的东西,并说一说感受。

1、幼儿先夹一夹托盘里的玻璃珠和纸球,并说一说什么好夹,什么不好夹,为什么?若姿势不正确要及时纠正。

2、把筷子分开,看看能不能夹起东西,认识团结的力量。

3、在此基础上分组比赛:幼儿随着音乐声起在规定的时间内夹托盘里的东西,看谁夹的多。

五、小结:“健康博士告诉我”使用筷子的好处。

1、通过健康博士的谈话,让幼儿明白多动手的好处。

2、筷子只有中国人使用,使用它能灵活我们的双手,手是我们的“第二脑”手指灵活会使我们更聪明。我们一定要经常活动手指,让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

六、活动延伸:

教师提问:“筷子除了可以吃饭、夹菜,还可以怎么玩?”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相互渗透,所有环节都是围绕“筷子”来进行。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用筷子的乐趣。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谈话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采用谜语引起幼儿对筷子的兴趣。“身体细长,兄弟成双,只会吃菜,不会喝汤。”这个谜语形象的讲述了筷子的外型特点和用途。在孩子们兴致勃勃的猜出谜语后,教师出示筷子,简单介绍它的来源,激发幼儿操作筷子的欲望,为下一环节打下基础,并落实了第一个目标。

2、示范法: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动作要领,通过教师准确的示范动作让幼儿掌握学习内容和基本动作技能。

3、操作探究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练习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一次操作活动中我就引导幼儿练习筷子的使用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对教师示范的观察进行练习,他们不一定会使用的很正确,那也不要紧。第二次操作是实践活动,幼儿通过对玻璃球和纸球的训练,强化了筷子的使用方法,教师在活动中适时的个别指导,就巩固了练习方法。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尝试使用筷子进行比赛活动,通过夹取不同的东西,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在活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在活动延伸之前,应穿插一个游戏活动。因为《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因此,在幼儿用筷子夹托盘里的东西即将结束时,教师随音乐用筷子敲出欢快的节奏,吸引幼儿一起来打击奏乐。[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这个游戏活动渗透了艺术活动,在幼儿跳完节奏舞后,教师提问:“筷子还可以怎么玩?”这个问题的设计为幼儿提供了创造发挥的空间,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活动,这样,整个课堂教就完整了。

篇3:我校学生一次性筷子使用情况调查

1 研究方法

1.1 问卷调查

通过查阅与整理文献, 自编“大学生一次性筷子使用情况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3个问题:

问题1:本次用餐是否使用一次性筷子。意在查看一次性筷子在生活中的普及性 (选项为“是”得0分, 选项为“否”得1分) 。

问题2:是否知道一次性筷子的危害。意在调查我校学生环保意识的高低 (选项为“是”得1分, 选项为“否”得0分) 。

问题3:是否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意在调查我校学生是否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选项为“是”得0分, 选项为“否”得1分) 。

1.2 得分等级划分

总分3分为优, 2分为良, 1分和0分为差。

1.3 调查对象

通过在学校餐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 共调查3个年级的459名学生。

1.4 调查实施

本次调查的时间为2012年9月21—25日, 共5天。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 收回462份, 其中有效问卷459份。在有效问卷中, 一年级187人, 占40.7%;二年级156人, 占的34.0%;三年级116人, 占25.3%。

1.5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一次性筷子使用情况 (见表1)

总分为优的学生 (19人) 仅占4.1%, 总分为良的学生 (171人) 占37.3%, 总分为差的学生 (269人) 占58.6%。由此可以看出, 我校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均处于较低水平。

2.2 不同年级学生一次性筷子使用情况

从表1可知, 总分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 具体表现在:一年级学生总分明显低于二三年级, 在一年级学生中, 总分为优的仅占本年级被调查人数的1.6%, 总分为差者占本年级被调查人数的79.7%。整体来看, 随着年级的增高, 学生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 一方面, 可能是一年级学生刚入校不久, 对学校的餐厅制度还不太清楚, 对碗、筷消毒循环利用的全过程还不了解。另一方面, 学校也没有来得及对一年级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二三年级学生的环保行为也没有对其产生影响。因此, 一年级学生应该尽快适应校园生活, 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用自己的行动保护我们的环境。

2.3 学生环保意识与行为 (见表2)

注:表中数据为对该问题回答“是”的人数及其百分比

表2显示, 有434人 (占94.6%) 本次就餐使用了一次性筷子, 398人 (占86.7%) 知道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危害, 但是仍有265人 (占57.7%) 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由此看出, 大部分学生具有环保意识, 但他们的环保行为严重滞后。

从年级来看, 使用一次性筷子人数最多的仍然是一年级学生, 有182人, 占本年级被调查人数的97.3%;三年级最少, 有106人, 占91.4%。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的人数同样以一年级学生最多, 有147人, 占78.6%;三年级最少, 有43人, 占37.1%。由此可见, 学校的环保教育对学生环保意识产生了正面影响。

3 建议

3.1 普及环保教育, 积极创建绿色大学

自1998年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提出创建绿色大学的目标后[8], 国内许多大学紧随其后, 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相继提出了类似的绿色大学创建模式, 并取得良好成效[9]。实施绿色大学模式就要建立完善的环保教育或绿色教育体系、营造浓厚的绿色校园文化。完善的绿色教育体系能使大学生获得较系统、全面的环保教育, 是提高大学生对环保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方式。在绿色校园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下, 更容易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境伦理和环境素养[10]。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 我院学生整体环保意识较差, 且环保行为严重滞后。大部分学生对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危害有一定认知, 但仍有很多学生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因此, 我们应在校园普及环保教育, 争创绿色校园。

3.2 加大环保宣传力度

本次调查还发现, 不同年级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有显著性差异。其中, 三年级学生对一次性筷子危害的掌握程度最好, 二年级学生次之, 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说明随着年级的增高, 学生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

针对这种现象, 我们应加大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力度, 扩大学生知识面, 保证环保教育的频率、连续性和持续性, 营造全员参与环保的氛围。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 一方面, 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 如在校园张贴“禁止使用一次性筷子, 拯救森林”等宣传海报, 开展环保专题知识讲座等;另一方面, 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 如开展与环保主题有关的网页、课件制作竞赛等, 拓展环保教育新途径。

3.3 将环保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首先, 开设与环保相关的公共选修课, 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环保内容;其次, 加强现有师资队伍环保知识培训, 培养教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出现的环保问题的能力;最后, 投入充足的环保教育资金, 可通过国家财政拨款或社会多方募捐, 建立环保教育基金, 以充足的教育资金保证环保教育的有效开展。

3.4 开展有意义的环保实践活动

目前, 学校里和环保有关的社团及环保类实践活动相对较少。所以, 应注重环保类实践活动的开展, 把环保作为班级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的重要主题, 利用地球日、环保日、植树节等特殊日子开展起来。鼓励学生成立和环保有关的社团或组织, 并积极参与班级或社团组织的各种环保实践活动, 使其在实践中树立环保意识。

3.5 严格规范餐厅制度

走访发现, 学校餐厅普遍为学生免费提供一次性筷子, 即便有消毒餐具, 学生也拒绝使用, 原因是怕消毒餐具并未消毒, 只是简单的清洗。鉴于此, 学校应规范餐厅管理, 禁止餐厅为学生免费提供一次性筷子, 建立严格的餐具消毒监管制度, 做到碗筷清洗干净, 严格消毒, 让学生放心使用。

参考文献

[1]童世明.保护、珍惜森林资源人人有责——从一次性筷子使用所引起的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997 (12) :27-28.

[2]孙诗语.一次性筷子使用的调查[J].辽宁经济, 2009 (9) :36-38.

[3]赵英, 黄力飞, 杨大华, 等.一次性筷子的细菌与硫化物含量调查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50 (8) :94-99.

[4]王文勇.一次性筷子:存或废[J].中国经济周刊, 2005 (49) :36-37.

[5]付蔚莹, 傅新禾.当代大学生环保教育对策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5) :59-60.

[6]朱爱辉, 贾竟波.大学生生态意识调查研究——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学生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7) :14-16.

[7]谢鸿宇, 林媚珍, 陈妃端, 等.基于生态足迹的大学食堂餐具生态影响分析[J].2009, 29 (5) :2669-2674.

[8]王大中.清华大学建设“绿色大学”研讨会主题报告节录[J].环境教育, 1998 (3) :62-65.

[9]吴云.我国绿色大学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探究[J].沈阳大学学报, 2007 (3) :78-80.

篇4:筷子使用讲究多

筷子的出现,应与初民只会烤制食物相关。原始烤法分三种:一是直烤法,将食物叉起来,直接明火烤制,刀叉应由此化来,商代中国人也用刀叉;一是石燔法,火上架石,石上放肉,餐具以刀为主;一是炮烧法,将食物用泥裹住,放入火中烤熟,然后用拨火棍拨出,这应是筷子的前身。

筷子成为中国人的主要餐具,主要有两次契机。

一是春秋时人们尚未掌握干饭的做法,主食基本是粥,甲骨文中就没有“饭”这个字,却有“粥”,在粥中加入蔬菜和肉,由此形成羹。羹在古人饮食中非常重要,马王堆出土的食谱中,羹达20多种。在汉代以前,匙没有勺,基本呈刀形,主要用来切割肉类,遇到羹便无用武之地。当时也可以用手拿食物吃,但羹太烫,不便操作,只能用筷子夹取,这使筷子的通用性压倒了匙。

二是炒菜的普及,让匙的作用进一步下降,炒菜前肉类已经被切碎,不需要再用匙,所以匙后来不再有刃,反而增加了勺体,成为喝汤的专用工具了。炒法春秋已出现,但汉代反而没有炒这个字了,魏晋时它又冒了出来,炒菜是后来中餐最主要的处理食物方式,这让筷子成了不可或缺之物。

筷子原本叫“箸”,明代大运河沟通南北,船民最怕船“住”,否则就将折本,所以改称筷子,意思是能让船越开越快,今天这已经成为人们通用的说法。

古代中国是一个重礼仪的国家,生活的细节皆需讲礼。汉代以前,左手持筷子被认为是极不礼貌,汉代尚左,画像砖上,反而是人人左手持筷,但后代规矩又有所改变。

老北京是天子脚下,人文荟萃,礼仪文化积累深厚,在筷子使用上堪称规矩森严。比如餐前筷子要码放在碗的右侧,用餐后要竖向码在碗中间,在用筷方面有8大忌。

即:长短不齐,把筷子随便放在桌子上,这代表着死亡;仙人指路,用筷子直接指人,有骂人的意思;击碗敲盘,这是骂厨师菜做得不好;刀光剑影,用筷子碰触别人的筷子;执箸巡城,筷子在不同的菜盘中翻来翻去;泪箸遗珠,就是夹菜时汤汁落到其他菜中,这是严重失礼;当众上香,把筷子插在米饭中,犹如给逝者上香;落地惊神,筷子掉在地上,这是严重失礼的行为。

这些禁忌的产生,与合餐制产生息息相关,中国人在唐代以前多是分餐制,因为当时没有桌椅,人们只能席地而坐,餐几离地不过15厘米,所以那时人用的筷子比今天长,自顾自尚且不暇。唐代有了桌子,吃饭成了集体行为,再不重规矩,别人实在受不了。

(据《北京晨报》)

篇5:大班社会神奇的筷子教案

王娅丽

活动目标: 1.了解筷子的用途,认识不同的筷子,知道筷子是中国独特的发明创造;2.让幼儿掌握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 在游戏比赛中进行练习。

3.体验游戏的乐趣,增强“我长大了的”自豪感。活动重点:能正确使用筷子。

活动难点: 在正确使用筷子的基础上,开展各种游戏活动。教学法有观察法,提问法,示范法,游戏法。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双筷子。每人一个小碗。2.每桌一个不锈钢水果盘,放入豌豆粒。活动过程: 1.出示手工作品,仔细观察这几样手工什么东西制作的?筷子是用来干什么的?

(1)你们谁知道筷子是哪国人发明的?(筷子由来的故事)(2)引导幼儿观察了解筷子的特点(3)出示各种筷子,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它们的不同,了解筷子的种类

颜色不同、长短不同、形状不同,粗细不同、图案不同、材质不同

2.学习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1)请两位小朋友比赛夹大枣。

(2)正确使用筷子的动作要领:两根筷子放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的中间(准许个别幼儿习惯用左手),大拇指在两根筷子的上面,食指、中指、拇指尖夹住外面一根筷子,无名指和拇指内侧抵住里面一根筷子,小拇指在无名指的下面。夹东西时,食指和中指向内弯曲,使第一根筷子靠紧第二根筷子。

3.游戏活动:比赛夹豆子(1)使用筷子是要注意什么?

(2)请六位小朋友玩夹豆子的游戏,在规定的时间里看谁夹的豆子多。

(3)请全班的小朋友一起比赛,看谁在规定的时间里夹的豆子多。

篇6:《使用筷子》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初步学跳双圈集体“筷子舞”。

2、通过使用道具,尝试探索“筷子舞”的舞蹈动作。

3、表现舞蹈欢快、热烈的情绪。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欣赏乐曲,并准备好配套磁带或CD。

2、每人一副筷子(两双一捆,用橡皮筋扎紧,尾部系上绸带),幼儿腰扎红腰带。

活动过程:

1、跟随音乐拍手。

2、学习舞蹈动作。

(1)自由创编男、女小朋友的舞蹈造型动作(预备动作)。

(2)探索在身体不同位置敲击筷子的动作。

师:小朋友,筷子可以在胸前敲,还可以在身体的什么位置敲呢?

(3)和老师一起练习在身体不同位置敲击筷子的动作。

(4)看两位教师完整示范1~16小节的舞蹈动作。

(5)男女小朋友分别学习1~16小节的舞蹈动作。

(6)站成双圈(女内、男外),完整地跳1~16小节的舞蹈动作。

(7)听17~24小节的音乐,看教师的舞蹈示范动作。

(8)学做17~24小节舞蹈动作。

3、完整地跳双圈集体舞。

(1)第一、第二遍注意动作合拍。

(2)第三、第四遍,逐步能有表情地跳舞。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时,幼儿表现出对筷子的喜爱和熟悉,回答问题也十分踊跃积极,因为生活中筷子是非常熟悉的一样东西。但是在课程教学中,发现幼儿虽然对筷子十分的熟悉,但是会正确拿筷子的幼儿却不多,大部分幼儿只是用右手握着,不知道应该用手指头拿好。

在活动过程发现幼儿的积极性都很强,由于课堂提供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等食物,幼儿都十分兴奋的拿着(握着)筷子在夹小碟子里面的食物,正确拿着筷子的幼儿可以很快就夹起小碟子里面的食物,相反,其他的幼儿就有点困难了。

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幼儿是否还不够理解,所以我想,如果让幼儿在吃饭的时候尽量的抛开汤匙进而使用筷子这样会不会慢慢改进幼儿拿筷子的错误拿法呢?在实际生活中尽量让幼儿实行这一措施。

课堂的气氛还算稳定,幼儿的注意力基本上都有集中在教师身上,只是幼儿能不能正确的拿好筷子进餐这方面还需要大大的加强!

上一篇:商品砂浆厂家考察报告下一篇:2022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面试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