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习题及答案解析

2024-04-23

口技习题及答案解析(精选8篇)

篇1:口技习题及答案解析

口技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基础知识题

1、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⑴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

A jué B jiào

⑵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A jiān B jiàn

⑶ 宾客意少舒( )

A shào B shāo

⑷ 曳屋许许声( )

A xǔ B hǔ

⑸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

A jǐ B jī

⑹ 夫齁声起( )

A hān B hōu

⑺ 夫叱大儿声( )

A chì B chī

⑻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

A jìng B jīng

⑼ 曳屋许许声( )

A yè B zhuài

⑽ 盆器倾侧( )

A qǐng B qīng

2、下边对句子加粗的词的解释,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改正过来,写在括号内。

⑴ 虽(虽然)人有百手 ( )

⑵ 会(适逢)宾客大宴(举行宴会) ( )

⑶ 但(但是)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

⑷ 两股(大腿)战战 ( )

⑸ 不能名(说出)其一处 ( )

⑹ 几欲先走(行走) ( )

⑺ 当是(这)时,妇手拍儿声 ( )

⑻ 妇抚儿乳(吃奶) ( )

⑼ 中间(其中)力拉崩倒之声 ( )

⑽ 京中有善(擅长)口技者 ( )

3、下面语句与原文完全相同的是哪一句?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答( )

A、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身,其夫呓语。

B、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C、妇扶儿乳,儿含乳啼,妇拍儿呜之。

D、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二、阅读测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求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注音:

中间( ) 曳( )屋

2、对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一句理解恰当的是( )。

A、所有能够模仿的,这里都有。

B、凡是别处有的,这里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C、一切应该有的声音,这里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D、凡是应该有的,这里都有。

3、对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

A、中间有人用力拉屋架,发出崩倒的声音。

B、中间有人用力推拉,发出房倒的声音。

C、其中夹杂有劈里拍拉屋倒塌的声音。

D、其中夹杂着崩倒的声音。

4、本文运用了正确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属于( )描写;而宾客们的表情动作,属( )描写。宾客们几欲选走情形,烘托了口技艺人的 ( )

5、用‖给这段文字分层,标在原文处。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⑴ A

⑵ B

⑶ A

⑷ B

⑸ B

⑹ B

⑺ A

⑻ B

⑼ A

⑽ B

2、⑴ 即使

⑵ √

⑶ 只

⑷ √

⑸ √

⑹ 跑

⑺ √

⑻ 喂奶

⑼ 夹杂

⑽ √

3、D

二、阅读测试题

1、jiàn yè

2、C

3、C

4、正面;侧面;技艺的高超

5、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第一层写口技人摹仿深巷起火、救火的声音。第二层写宾客听摹仿时惊吓的种种表现。

篇2:口技习题及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中间() 曳()屋

2.对“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一句理解恰当的`是()

A.所有能够模仿的,这里都有。

B.凡是别处有的,这里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c.一切应该有的声音,这里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D.凡是应该有的,这里都有。

3.对“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理解正确的是()

A.中间有人用力拉屋架,发出崩倒的声音。

B.中间有人用力推拉,发出房倒的声音。

C.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D.其中夹杂着崩倒的声音。

参考答案:

1.jiàn、yè

2.C

篇3:考试复习题(15)【答案解析】

116.心脏舒张功能异常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共有的病理过程。原因在于过度肥厚的心肌弛张期延长和顺应性下降, 心肌缺血、室壁张力增加和心律失常也是加重或诱发舒张功能不全的重要因素。

126.绒毛膜癌转移途径主要是通过血运, 随着血运绒癌的滋养细胞播散至全身。绒毛膜癌病变原发于子宫, 不久即侵入子宫肌层的血窦中, 由此进入宫旁组织的静脉内, 形成宫颈、宫旁转移, 继续发展则在子宫静脉形成瘤栓, 血运受阻, 逆流至阴道静脉丛, 瘤组织乘机进入阴道静脉, 绒毛膜癌就易形成阴道、外阴转移瘤。

129.吞服碱性或酸性化学品后立即对食管造成损害, 黏膜的灼伤情况与吞咽化学腐蚀性药品的流向有关, 所以黏膜不规整, 细线状狭窄。

14 1.关于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治疗原则应立即控制惊厥解除喉痉挛, 补充钙剂。

(1) 急救处理可用苯巴比妥, 水合氯醛或地西泮迅速控制症状, 对喉痉挛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2) 钙剂治疗用10%葡萄糖酸钙5~l0ml加入葡萄糖l0~20ml缓慢静脉注射 (10分钟以上) 或静脉滴注, 钙剂注射不可过快, 否则有引起心搏骤停的危险。惊厥反复发作者每日可重复使用钙剂2~3次, 直至惊厥停止, 以后改口服钙剂治疗。钙剂不宜与乳类同服, 以免形成凝块影响其吸收。 (3) 应用钙剂后即可同时用维生素D治疗, 用法同佝偻病治疗方法。

143.一般小儿4个月左右添加辅食, 此时首先可以添加的食物就是菜汤、果汁;4~6个月可以添加米糊、稀粥、蛋黄、豆腐、菜泥等;7~9个月可以添加粥、烂面、烤馒头片、饼干、肝泥、肉末、全蛋;10~12个月添加厚粥、软饭、面条、碎肉、带馅食品等。

145.大便隐血检查是大规模普查以及初筛手段。直肠指检是诊断直肠癌最重要的方法。直肠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可在直视下肉眼做出诊断, 并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

146.手术切除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法。放射治疗作为手术切除的辅助疗法有提高疗效的作用。术后放疗仅适用于晚期病人或手术未达到根治或术后局部复杂的病人。

147.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斜径或前后径上, 大囟在前, 小囟在后则为枕后位。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横径上, 大、小囟门分别在骨盆两侧则为枕横位。阴道检查借助胎儿耳廓及耳屏位置及方向判定胎位, 耳廓朝向后方即可诊断为枕后位。

篇4:口技习题及答案解析

()

A.人文主义者是封建势力的代表

B.当时法国的君主主张建立民主制度

C.当时的法国王权具有进步意义

D.当时法国君主和人文主义者的阶级利益是一致的

[解析]当时欧洲世俗王权和人文主义者存在本质的差异,但都反对罗马教廷,主张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正确答案为c。

2参与制定1787年宪法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或内在的控制了。”这说明了

()

A.1787年宪法弱化联邦政府的权力

B.1787年宪法赋予联邦政府绝对的权力

c.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建立开明的专制制度

D.1787年宪法既加强政府的权力又防止政府独裁

[解析]人不是天使,故要加强政府的管理;政府不是天使,故要限制政府的施政行为。正确答案为D。

3.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其表现不包括()

A.自由主义改革运动的逐步开展

B.I业资产阶级逐步掌握国家政权

c.为应对农民涌入城市等问题,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逐渐加强

D.为应对经济危机,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兴起的思潮是自由主义,故D不符合史实。正确答案为D。

4.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在北美生根开花?”这说明

()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缘条件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D.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解析]由材料可知,历史学家强调的不是地缘条件而是社会制度;31业化可以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现,也可以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等其他模式实现。正确答案为C。

5.1854年《遐迩贯珍》月刊第十一号的编者按语说:“《遐迩贯珍》数号,每记花旗国与日本相立和约之事。”这里的“花旗国”最有可能是

()

A.England

B.America

C.Germany D.Russla

[解析]1853年美国侵入日本,始有日本与西方国家签订条约之事。正确答案为B。

6.马克思指出:“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材料中的“西方式的社会”的本质含义是

()

A.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B.经济工业化、市场化

C.思想理性化、多元化

D.现代工业文明

[解析]注意:A、B、c三项只是现代工业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具体表现。正确答案为D。

7.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科技革命的蓬勃开展

B.资本主义体制日趋成熟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D.和平与发展成为欧洲主流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战争阴霾笼罩欧洲,故D项符合题意要求。正确答案为D。

8.20世纪初英国人说:“纵世界万国,与我断绝交易,我亦足以自供也。”这说明

()

A.英国的经济实力独占鳌头

B.英国的殖民地十分广阔

c. 英国实施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

D.英国的资本输出世界第一

[解析]A、G不符合史实,应排除;D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干,亦应排除;因为英国殖民地广阔,可以在殖民地得到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所以认为足以自供。正确答案为B。

研究性学习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据此回答9~12题。

9.为了展示14—17世纪欧洲文明在各个领域里的重大成果,张涛同学设计了《神曲》、《蒙娜丽莎》、《君主论》三张卡片,你认为还应该补充下列哪一张卡片

()

A.《愚人颂》

B.《大卫》

c.《国家论》

D.《天体运行论》

[解析]注意:《愚人颂》和《神曲》、《蒙娜丽莎》和《大卫》、《君主论》和《国家论》分别同属文学、艺术、社会科学领域,《天体运行论》属于自然科学,正确答案为D。

10. 涨涛同学立志要为伏尔泰写传记,并草就了写作大纲,那么,你认为不能列入的传记标题是

()

A.上帝已死——彻底的反宗教者B.儒学功臣——中国文明的传播者

c.博学多才——有思想的文学家D.时代宠儿——开明君主的座上宾

[解析]注意:伏尔泰仍主张信仰上帝。正确答案为A。

11.张涛同学惊奇地发现: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不少地名非常相似,如荷兰有西兰省,大洋洲有新西兰;法国有奥尔良,美国有新奥尔良等。对此,你的解释是

()

A.两者地理形势相同

B.两者文化传统相同

C.两者关系世代友好

D.欧洲列强进行的殖民活动所致

[解析]历史上,西方列强在对外殖民扩张过程中往往把被征服地区以自己国家的地名来命名,以显示自身的宗主国地位。正确答案为D。

12.张涛同学发现很多国家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词汇特别多,而且划分很细致;而现代常用文字中关于“马”的词汇少了很多,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B.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绝

C.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

D.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

[解析]注意:“马”和“机”分别是畜力和机械力两种动力源的代表。正确答案为C。

历史是多样的,它只有道路,没有模式。据此回答13-14题。

13.同样是资产阶级革命,美国迅速建立了共和政体,但人权建设步履蹒跚;法国的共和政体建立曲折反复,但革命之初便颁布了《人权宣言》。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不包括

()

A.美国在独立之前的政治架构中没有君主传统,故能迅速建立共和政体

B.革命前的法国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势力根深蒂固,故共和政体建立曲折反复

c.奴隶主阶级在北美独立战争中充当了领导角色,故不可能迅速解决人权问题

D.法国在革命之前封建等级制度森严,故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强烈

[解析]美国在独立之前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国王当然也是殖民地的君主了。正确答案为A。

14.与英国相比,日本工业化的特点是

()

①政府主导②有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⑨从外国引进技术④优先发展重工业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注意:日本进行工业化的时候外部发展环境固然不错,但英国进行工业化的时候外部发展环境也非常之好。正确答案为B。

有比较才有鉴别。据此回答第15题。

15.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都面临相同的历史任务,即实现独立和近代化。但结果却截然不同,其原因有

()

①日本是在推翻了旧王朝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中国则依托旧政权②中华文明承载几千年的文化负担,而大和文明以学习其他文明为常事,文化负担小③两国最高统治者对改革支持与否④日本人要求发展资本主义,而中国人没有这种要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

[解析]日本推翻的是幕府统治而不是旧王朝,排除①;慈禧太后同样支持洋务运动,排除③;洪仁玕和早期维新派已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排除④。正确答案为D。

近代中国人的著述为我们了解世界近代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新颖的视角。据此回答16-18题。

16.19世纪初成书的《海录》记载某国:“由英吉利西行约旬日可到,……疆域稍狭,原为英吉利所分封,今自为一国,风俗与英吉利同。……其国出入多用火船,……无烦人力,而船自行驶。”对该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某国”应该是指美国,当时美国疆域仅为东部沿海十三个州,故曰“疆域稍狭”

B.材料中的“分封”与我国先秦时期的分封不同,实质上是殖民统治

c.该国人基本上由英国移民而来,且以英语为国语,故曰“风俗与英吉利同”

D.材料反映的史实不会早于1807年,因为美国人在1807年才发明汽船

[解析]由教材中的《美国的领土扩张》图可知,19世纪初美国领土早已超出东部沿海十三个州了;注意:材料中的“火船”实际上就是富尔顿发明的汽船。正确答案为A。

17.第一位环游地球的中国人李圭曾参加美国举办的费城“万国博览会”。李圭在其游记中写道:“有美国者,……泰西强大国也,光绪二年为有国百年庆期。……(故)广治天下物产互相比赛,……曰‘赛奇公会”请根据材料判断,光绪元年是公元

()

A.1873年

B.1874年

C.1875年

D.1876年

[解析]美国于1776年成立,则其建国一百周年应该是1876年,是年为光绪二年,故光绪元年为1875年。正确答案为C。

18.承上题,李圭在这次博览会上不可能见到

()

A.蒸汽机

B.景泰蓝瓷器

c.柴油机

D.电灯

[解析]注意:柴油机发明于19世纪90年代,而电灯此时刚刚问世。正确答案为c。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圈地运动开始的时候,因失地而进城的农民被简单地看成流浪汉和“懒汉”,通过“血腥立法”,加以严惩。如1531年法令和1536年法令规定,所有健康的人,一旦被发现乞食,要被剥光衣服,绑在马车后,游街示众,同时鞭打至流血为止,然后遣返原籍。随着圈地运动的大规模开展,失地农民的骤增,英国政府逐步认识到惩罚不如疏导,要进行疏导,首先要进行救济。1601年英国政府颁布的《济贫法》规定:每一个教区的有产者每年必须对教堂有一定数量的捐赠,然后再由教堂在一定的监督制度下分发给本教区的穷人。

(1)根据材料一,说明16、17世纪英国对待流浪农民的政策有何变化,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必须遵守严苛的工作纪律,进行繁重的劳动,以获得勉强维持生命的生活必需品。这是一种带有劳动改造性质的规定,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靠劳动谋生。院内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被称为“穷人的巴士底狱”,穷人宁可接受低薪的工作机会,非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到那里请求救济的。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旧《济贫法》相比,英国新《济贫法》有何特点。试分析造成这些特点的历史背景。

(3)与旧《济贫法》相比,英国新《济贫法》有何利弊?

材料三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的政治家致力于避免革命的发生。1909年,王室调查委员会发表了一份《关于济贫法的报告》。报告主张废除单纯从救济贫民着眼的济贫法,由国家从教育、就业、卫生、养老等方面采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两年以后,劳合·乔治不顾各方面的强烈反对,在自由党与工党的支持下,依据报告的基本原则,提出并通过了《国民保险法》。

(4)根据材料,指出与《济贫法》相比,英国《国民保险法》的特点。试分析出现这种特点的历史背景。

(5)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英国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为?

参考答案:(1)变化:由惩罚到救济。主要原因: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失地农民骤增,严重冲击了英国的统治秩序,实行救济制度可缓和社会矛盾。

(2)区别:必须参加强制性劳动。原因:旧的济贫法有负面影响;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掌握政权;工业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资产阶级不愿为社会救济而承担经济责任。

(3)利:鼓励参与劳动,惩罚懒惰行为;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弊:资产阶级不能正确看待社会贫困者;资产阶级容易逃避社会责任;容易激化社会矛盾。

(4)特点:政府承担责任;多管齐下,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历史背景:经过两次工业革命,英国经济实力取得了重大发展;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英国的社会制度日趋成熟;工人阶级为争取阶级利益而英勇斗争;《济贫法》有负面影响。

(5)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政府必然进行更多的社会改革和社会立法来处理经济和社会问题;英国政府积极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客观上促进了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的增加为英国政府积极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保障;英国政府的行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贫困等社会问题。

20.亚洲各国为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读上图说明18世纪初西方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地的分布特点。

(2)读上图说明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末,西方列强在亚洲殖民地的分布特点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3)面对西方文明的潮流,亚洲诸国或自我封闭,或竭力抵制,或积极拥抱。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亚洲人常见反应及其结果。

(4)看右图回答,与19世纪中期相比,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解放斗争有何新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新变化的原因。

(5)综合以上各问,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分布在沿海地区;点状分布。

(2)变化:深入亚洲腹地;亚洲几乎被瓜分完毕。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对外扩张和殖民掠夺;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阶段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亚洲几乎被瓜分完毕。

(3)举例不必局限于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4)新变化:资产阶级领导;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终极目标。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矛盾尖锐;民族资本主义逐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等。

篇5:英语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My brother plays——football very well.

A.a B.the C. all D. /

2.Birds —— when there isn’t enough food for them.

A. starve B.are starving C.starved D.starves

3.I can see an apple ________ the apple tree and a bird ________ the banana tree.

A.on, in B.in,in C.on,on D.in,on

4.I have a red box.It’s full ________ toys,so it’s very ________.

A.of, light B.for,big C.like,small D.of,heavy

5.Your football shoes are under the chair.Please ________.

A.put away it B.put it away C.put away them D.put them away

6.Mom’s in a bad _____,so be nice to her.

A.time B.trouble C. manner D.mood

二、阅读理解

Mr.White looks out of his window.There is a boy at the other side of the street.The boy takes some bread out of a bag and begins eating it.There is a very thin dog in the street, too.The boy says to it, “I’ll give you some bread.” The dog is hungry and goes to the boy, but he does not give it any bread.He kicks the dog.It runs away, and the boy laughs.

Then Mr.White comes out of his house and says to the boy.“I’ll give you a shilling (先令).”The boy is happy and says,“Yes.”“Come here.” Mr.White says.The boy goes to him,but Mr.White does not give him a shilling.He hits him with a stick. The boy cries and says, “Why do you hit me? I do not ask you for any money.” “No,” Mr.White says,“And the dog does not ask you for any bread,but you kick it.”

1.Where is Mr.White at first?

A.He is in the room

B.He is in the street.

C.He is in front of the house.

D.He stands close to the boy.

2.Why does the dog go to the boy? Because__________.

A.it wants to eat

B.the boy asks it to do so

C.the boy is the dog’s owner

D.the boy is friendly to it

3.Why does the dog run away? Because__________.

A.the boy gives some bread

B.the dog doesn’t like bread

C.the dog doesn’t like the boy

D.the boy kicks the dog

4.Why does Mr.White tell the boy to come up to him? Because he wants to__________.

A.give him a shilling

B.give him a good lesson(教训)

C.give him some more bread

D.help the boy

5.What kind of man do you think Mr.White is? He is a __________man.

A.cruel (粗鲁的)

B.sympathetic (富有同情心的)

C.friendly

D.polite (有礼貌的)

一、语法精练

1.D 解析:本题考查冠词的用法,在球类的名词前不加冠词。

2.A 解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本句不强调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所以不选B。从句中是一般现在时,根据句意,不需要用过去是,C排除。Birds是复数,不需要用单三形式,D排除,所以选A.

3.A 解析:on表示本来就在数上的东西,如水果叶子等;in表示外来物在树上,指原来并不长在树上的东西。所以选A。

4.D 解析:be full of指装满——,这是固定的`用法。然后根据句意判断,箱子里装满玩具,所以应该是很重的。

5.D 解析:此类词组在与代词连用时应该把代词放在中间,跟名词连用时则放中间或末尾均可。类似词组还有put on, take away,等,本句中代词指代的是shoes应该用them。

6.D 解析:be in a bad mood表示某人的心情不好。。

二、阅读理解

1.A 解析:本题可以从第一句得出答案,他从窗户往外看,可以推出他是在屋里的。

2.A 解析:本题从第三行的最后一句可以得出答案,狗很饿然后它走向小男孩。狗是想吃东西才向小男孩走去。

3.D 解析:本题答案在第四行。

4.B 解析:最后两题都需要在理解后半部分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推敲。Mr. White把小男孩叫过来说要给他一个先令,但是他打了小男孩一顿,正如小男孩对小狗做的一样。Mr. White是为了教训小男孩。其他三项都是不准确的。

5.B 解析:读懂整篇故事,就可以知道,Mr White是对小动物很有同情心的。

篇6:英语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My brother plays——football very well.

A.a B.the C. all D. /

2.Birds —— when there isn’t enough food for them.

A. starve B.are starving C.starved D.starves

3.I can see an apple ________ the apple tree and a bird ________ the banana tree.

A.on, in B.in,in C.on,on D.in,on

4.I have a red box.It’s full ________ toys,so it’s very ________.

A.of, light B.for,big C.like,small D.of,heavy

5.Your football shoes are under the chair.Please ________.

A.put away it B.put it away C.put away them D.put them away

6.Mom’s in a bad _____,so be nice to her.

A.time B.trouble C. manner D.mood

二、 阅读理解

Mr.White looks out of his window.There is a boy at the other side of the street.The boy takes some bread out of a bag and begins eating it.There is a very thin dog in the street, too.The boy says to it, “I’ll give you some bread.” The dog is hungry and goes to the boy, but he does not give it any bread.He kicks the dog.It runs away, and the boy laughs.

Then Mr.White comes out of his house and says to the boy.“I’ll give you a shilling (先令).”The boy is happy and says,“Yes.”“Come here.” Mr.White says.The boy goes to him,but Mr.White does not give him a shilling.He hits him with a stick. The boy cries and says, “Why do you hit me? I do not ask you for any money.” “No,” Mr.White says,“And the dog does not ask you for any bread,but you kick it.”

1.Where is Mr.White at first?

A.He is in the room

B.He is in the street.

C.He is in front of the house.

D.He stands close to the boy.

2.Why does the dog go to the boy? Because__________.

A.it wants to eat

B.the boy asks it to do so

C.the boy is the dog’s owner

D.the boy is friendly to it

3.Why does the dog run away? Because__________.

A.the boy gives some bread

B.the dog doesn’t like bread

C.the dog doesn’t like the boy

D.the boy kicks the dog

4.Why does Mr.White tell the boy to come up to him? Because he wants to__________.

A.give him a shilling

B.give him a good lesson(教训)

C.give him some more bread

D.help the boy

5.What kind of man do you think Mr.White is? He is a __________man.

A.cruel (粗鲁的)

B.sympathetic (富有同情心的)

C.friendly

D.polite (有礼貌的)

一、语法精练

1.D 解析:本题考查冠词的用法,在球类的名词前不加冠词。

2.A 解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本句不强调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所以不选B。从句中是一般现在时,根据句意,不需要用过去是,C排除。Birds是复数,不需要用单三形式,D排除,所以选A.

3.A 解析:on表示本来就在数上的东西,如水果叶子等;in表示外来物在树上,指原来并不长在树上的东西。所以选A。

4.D 解析:be full of指装满——,这是固定的`用法。然后根据句意判断,箱子里装满玩具,所以应该是很重的。

5.D 解析:此类词组在与代词连用时应该把代词放在中间,跟名词连用时则放中间或末尾均可。类似词组还有put on, take away,等,本句中代词指代的是shoes应该用them。

6.D 解析:be in a bad mood表示某人的心情不好。。

二、阅读理解

1.A 解析:本题可以从第一句得出答案,他从窗户往外看,可以推出他是在屋里的。

2.A 解析:本题从第三行的最后一句可以得出答案,狗很饿然后它走向小男孩。狗是想吃东西才向小男孩走去。

3.D 解析:本题答案在第四行。

4.B 解析:最后两题都需要在理解后半部分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推敲。Mr. White把小男孩叫过来说要给他一个先令,但是他打了小男孩一顿,正如小男孩对小狗做的一样。Mr. White是为了教训小男孩。其他三项都是不准确的。

5.B 解析:读懂整篇故事,就可以知道,Mr White是对小动物很有同情心的。

篇7:诗歌鉴赏练习习题及答案解析

战后

辛愿

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

川原宿荒草,墟落动新烟。

困鼠呜虚壁②,饥鸟啄废田。

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

【注】①这首诗是金末战乱后诗人初回家园时所作。②虚壁:空荡荡的四壁。

1.这首诗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喜——悲——愤”的思想感情。请你联系全诗,对诗人这一感情发展线索进行简要的解说。(6分)

答案:

1、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解析 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首先了解古典诗歌的抒情方式,此两句诗写景,属借景抒情。

答案: 运用对比(答反衬、映衬亦可)的手法。(1分)平源荒草遍地,寂廖无声,而村落升起炊烟,又见生机。“宿荒草”与“动新烟”对仗工整,“荒”与“新”对比鲜明,反差强烈。(2分)作用:突出战乱后村落初见人烟的生机,在巨大的反差中表现诗人对战乱后生机复苏的欣慰和对战乱的憎恶之情。(2分)(意思基本相符即可)。

2.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析 此题已经给出了诗人情感发展的线索:“喜——悲——愤”,结合诗文,对应情感,分析出“喜”“悲”“愤”的缘由即可。

篇8:关于物态变化的习题解析

考查物态变化的题目显著特点是“现象”多, 抓住“现象”描述中提供的关键信息, 明确发生物态变化的物质在变化前后的状态, 即可判断这一“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伴随着吸热、放热现象, 因此有必要知道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要吸热, 凝固、液化和凝华过程要放热。发生吸热、放热的条件是出现温度的差异, 当题目描述中出现“加热”、“遇热”、“制冷”等关键词时可以判断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在吸热, 当题面上出现“遇冷”这一关键词时, 物态变化伴随着放热。知道这些词语隐含的线索往往可以事半功倍。最后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有些物态变化的发生除了需要吸热、放热以外, 还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 即晶体熔化、凝固时温度要达到熔点、凝固点, 液体沸腾时温度要达到沸点。物态变化的考查在物理中考试题中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接下来我以下面几个题目为例进行物态变化的解题指导。

一、物态变化辨识及其过程中的吸放热

根据发生物态变化前后物质的状态辨识物态变化, 知道每种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熔化和凝固, 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互为相反过程。

例1 (2016聊城) 下列四种生活现象中, 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湿衣服晾干了

B.加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

C.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片变小了

D.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瓶装饮料后, 瓶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

解析: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A选项水的状态是液态, B选项冰的状态是固态, C选项樟脑丸的状态是固态, 这些物质的起始状态都不是气态, 发生的物态变化不属于液化。D选项中瓶外附着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矿泉水瓶壁液化形成的, 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解析:不降雨是因为温度较高, 空气中的水蒸气无法液化形成小水滴。固态二氧化碳即干冰进入云层, 从周围空气吸热变为二氧化碳气体, 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属于升华, 干冰升华时吸收了大量热量, 吸热的作用是为了制冷, 所以周围的温度急剧下降, 从而使水蒸气遇强冷变成小冰粒, 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小冰粒, 属于凝华;而冰粒下落遇到暖空气时, 吸热形成降雨, 由固态变为了液态, 因此属于熔化现象。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熔化

二、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例3 (2016天津) 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根据图象中的信息,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为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在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解析:从图象中辨别物质是不是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熔化时是否有一定的熔点, 即有一段时间物质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 从图象可以看出, 此物质在5~15min时温度保持80℃不变, 所以此物质是晶体, 且熔点为80℃, 故A错误, B正确;

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完毕处于液态.根据图象可知, 该物质从5min是开始熔化, 到15min时熔化结束, 整个熔化过程用了15min﹣5min=10min.第10min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所以CD错误。故选B

三、水的物态变化

水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态多种多样, 水、冰、水蒸气、雨、云、露、雾、霜、雪、雹实质上都是水, 只是状态不同而已。水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气体, 用肉眼观察不到。冰、霜、雪、雹是水的固态。江河湖海中的水是液体, 显然雨也是液体, 小水滴漂浮在地面附近形成雾, 附着在植物上的小水滴就是露。小水滴或小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云。

日常生活中, 雪糕周围冒出的“白气”或冬天在户外呼出的“白气”也是水的一种存在形态。但我们很容易将“白气”和水蒸气混淆, 其实它们是水的两种状态。水蒸气是气态的水, 肉眼看不到, “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能够被肉眼观察到。

例4 (2016贺州) 关于物态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早晨的大雾, 这是汽化现象

B.冰棒冒“白气”, 这是升华现象

C.淸晨小草上的露珠, 这是液化现象

D.冬天瓦片上的霜, 这是凝固现象

解析:A选项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B选项冰棒周围的“白气”是由于冰棒周围温度较低, 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相对较高, 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选项正确;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选C

题目练习

1、夏天, 加在饮料里的冰块逐渐消失, 其物态变化是 ()

A.升华B.凝华

C.熔化D.凝固

2、海水淡化可有效解决人类的用水问题, 淡化海水的方法有很多种, 其中一种是“蒸馏法”, 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出来, 再将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淡水, 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有 ()

A.汽化和凝固B.汽化和凝华

C.汽化和液化D.升华和凝华

3、炎热的夏天, 柏油马路会变软, 这是因为 ()

A.柏油是晶体, 受热后达到熔点开始熔化

B.柏油是晶体, 受热后未达到熔点, 所以先变软

C.柏油硬度不够

D.柏油是非晶体, 没有一定的熔点, 受热后逐渐变软

4、在严寒的冬天, 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 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 (沸腾) , 这是因为 ()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 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 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 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 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5、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 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太阳能净水器, 该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熔化, 后液化

B.先升华, 后凝华

C.先汽化, 后液化

D.先汽化, 后凝固

6、下列措施中, 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

A.用地膜覆盖农田

B.用笤帚将水泥地上的水扫开

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D.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塑料袋

7、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水中蒸食物, 锅与碗底不接触, 当锅内水沸腾后, 碗中的汤将 ()

A.同时沸腾

B.稍后沸腾

C.不会沸腾, 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D.不会沸腾, 汤的温度能达到水的沸点

8、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 发现水在剧烈“沸腾”, 瓶口出现大量“白气”, 此“白气”是 ()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9、下列现象中, 能说明凝华放热的是 ()

A.放在衣橱中的樟脑丸越来越小, 最后“消失”了

B.下雪时比化雪时暖和

C.舞台上“烟雾缭绕”的景象

D.在严寒的冬天, 一直冰冻的衣服也可以“冻干”

1 0、如图,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 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 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 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1 1、如图所示, 甲、乙两图是某个同学做“水的沸腾”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 其中能正确反映沸腾现象的是__________图;图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 从图中可以看出, 水沸腾的过程中继续吸热, 温度_____, 看图分析还可以知道, 实验地的大气压比标准大气压_______ (选填“高”、“低”或“相等”) 。

1 2、如图所示是电冰箱工作原理图。电冰箱工作原理是利用了一种叫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 把冰箱冷冻室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边。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________, 又容易___________的物质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工作时, 电动压缩机将氟利昂蒸气压缩并把它压入冰箱的冷凝器里, 在这里蒸气变成液体并_________ (“吸热”或“放热”) , 这些热被周围空气带走。冷凝器里的液态氟利昂, 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 在这里迅速汽化_______ (“吸热”或“放热”) , 使冰箱内温度降低, 生成的蒸气又被压缩机抽走, 压入冷凝器, 再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出来的热放出。氟利昂这样循环流动, 冰箱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

习题参考答案

1.C 2.C 3.D 4.D 5.C 6.B 7.D 8.D 9.B 10.A.

11.乙;保持不变;低

上一篇:“狂欢圣诞,喜迎新年”双旦晚会策划下一篇:太忠乡2011年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