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与爱国精神

2024-04-16

五四运动与爱国精神(精选9篇)

篇1:五四运动与爱国精神

大学生永远的责任与使命—五四爱国精神

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嘉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今天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展示我的PPT及演讲。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大学生永远的责任与使命——五四爱国精神。我希望,这并不只是我的一次展示,更多是能够让大家时刻谨记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应负责任与使命。

1、讲述“五四运动”的起因、经过、影响,阐述何为五四精神

首先让我们一起追回到那如火炬般的五四运动年代!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的中国参加了会议,并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世界列强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

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在这种情况下,和会代表提交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说帖,要求归还中国在山东的德租界和胶济铁路主权,以及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等不合法条件。但结果,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居然准备在《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上签字。最终,英、美、法、日、意等国不顾中国民众呼声,最终还是签了《凡尔赛和约》,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送日本。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

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云集天安门,他们要求惩办卖国贼,痛打章宗祥,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

这是多么豪壮的语言;这是多么威严的气势;这是多么震撼的力量!是他们铸就了中华民族新的伟大精神:“五四”精神:既是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的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先驱,是我们永远值得学习的民族脊梁。五四,从此成为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青年的一面旗帜。岁月如烟,流年似水。五四运动所包含“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火炬,经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的接力传递,正由当代青年高擎着迈向新世纪。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传统和精神,不仅深深扎根在历史的土壤中,而且与当代青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年轻一代追求和奋斗的坐标。

五四运动九十二年来,无论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代又一代先进青年,在党的领导下,继承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肩负起民族的希望和历史的使命,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

2、前辈们对五四精神的继承与发扬事迹

青年强!有我,中国强!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当代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朋友肩负着伟大和崇高的历史使命。因为“年轻”就是我们打拼天下的资本,“年轻”就是我们前行的旗帜。在付出中肯定自我,在探索中品尝乐趣,实现个人价值是我们每个人活着的动力和目标。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认为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强烈的爱国使命感;在实现自我的同时也要肩负起对国家的责任和民族的使命。

而在当前,我们首要做的便是自我成长的的需要。弘扬五四精神,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就应做到:

3、当代青年应负的责任与使命

1.树立理想,坚定信念。以理想信念为核心,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努力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五四时期青年的历史使命是拯救中国,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是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实践证明,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当代大学生要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施展才华,有所作为,就要自觉地、深入地学习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之中,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始终以一个新时代大学生的要求为标准,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自觉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坚持思想学习和行动学习相结合,一方面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各种实践,做思想和行动的巨人。密切关注国家大事,关心身边的一事一物,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指导,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2.深入实际,注重社会实践。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之余,给自己更多的锻炼机会,培养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在工作中,以“外塑形象,内强素质”为指导,认真积极,有高度的责任感,踏实肯干,任劳任怨,不言苦、不怕累,追求完美,圆满完成各种工作任务,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和处理基本事务的能力以及协调能力,能和同事和睦相处,愉快共事,积极分享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树立了团队的合作意识。一个当代的大学生,面队象牙塔外激烈的社会竞争,只有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发挥自我,自觉地参加社会实践汲取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智慧力量,才能茁壮成长,成为有用之材。

3.勤奋学习,努力创新。青年人精力充沛,思想敏锐,是人的一生中最好的学习与创造的时期。要明确学习目的,坚持自主学习,科学安排学习时间,大力发挥学习的自主性,自觉适应专业要求和社会需要,积极主动地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自己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不仅认真学好本专业的知识,而且积极学习与本专业有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不仅学习知识,更积极地探索科学地学习方法,培养探索求知的热情,学会如何收集、处理、选择和管理信息,学会分析和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

4.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在脚踏实地打下专业根底的同时善于思考,勇于开拓,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敢于打破陈旧的思维定势,努力从事探索活动,培养创新精神。把精力更加集中到学习上来,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学习各种新知识,不断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提高自己。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努力成为

知识丰富、眼界开阔、富有开拓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挥更大的作用。

4、结束语

戊戌变法领袖、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在《中国少年说》中提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先生怀着爱国爱家的热忱之心、责任之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青年的强弱是一个国家强弱的评判标准。

今天,五四运动虽已成为过去时,五四精神仍在现在进行时和将来时中演绎着。国家兴盛是个人发展的前提,牢记自己的责任。我们作为当代青年是幸运的,远离了国家兴亡的风雨飘摇,面临的是一个个展示自我、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回望历史,我们要认真地思考自己未来,在自己生命中的价值,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崇高使命。总之就一句话,作为当代——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谨遵伟大领袖周恩来总理的誓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错,我们的祖国需要我们的激情、需要我们的斗志、需要我们的智慧、需要我们的创新、需要我们的勇往直前!

谢谢大家!

篇2:五四运动与爱国精神

——在深圳市皇御苑学校国旗下的讲话

邬德发

2010年5月10日

今年的5月4日是五四运动91周年。91年前的5月4日,当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北京的青年学生愤怒了,他们勇敢地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山东”、“还我青岛”等口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主旋律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精神,是中华民族高度一致的价值取向。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凡是爱国的英烈,无不受到人们的崇敬而流芳百世;凡是汉奸、卖国贼,无不受到人们的唾骂而遗臭万年。拿端午节来说吧,这是一个人给予一个民族的节日,也是一个民族给予一个人的节日,这个人就是屈原。我们中华民族为什么要给予屈原这么一个节日呢?因为屈原太爱他的祖国和人民了,他一生忧国忧民,“恐皇舆之败绩,哀民生之多艰”,当他听说楚国的都城已被秦军攻陷的时候,他的心碎了,于是怀石投江而死。楚国人民的心也都碎了,因为人民也太爱他了,人们拼命地划龙舟救他,将粽子撒遍江河湖海,不让水族们残害他的躯体。一个民族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就这么发源了,它发源于屈原,发源于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再拿岳飞来说吧,自他遇害之后就一直活在人民的心里,真可谓家喻户晓、孺妇皆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把岳母所刺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深深地刻在了自己的心里,凝聚在奋勇杀敌的刀光剑影之中,也凝聚在对老百姓“秋毫无犯”的大爱里。与此相反,秦桧因为卖国求荣、陷害忠良,人们给他铸了一尊跪像,永远跪在了岳飞墓左前方的一个角落里。大卖国贼汪精卫死后,他的家人把他葬于用钢筋水泥建成的坟墓之中,然而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政府将他的坟墓炸得粉碎,真是大快人心。我相信,在我们中华民族,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国人是要做爱国者而不愿当卖国贼的。请允许我现在来做一个调查:凡是要做爱国者而不愿当卖国贼的,请举手!好,非常好,大家都举手了,请把手放下。

同学们,举举手,表示要做一个爱国者,这是很容易的。但是,要想真正做一个爱国者,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爱国者就不那么容易了。知道五四运动之后,我国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是怎样弘扬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吗?让我简单地说一说“一二九”运动的故事吧,1935年华北事变发生后,华北面临着成为第二个伪满洲国的危险,华北之大,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了,也就在这一年的12月9日,北平的青年学生愤然走上街头,高呼“反对华北五省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反动军警用高压水龙头向他们喷水,水喷到身上,很快就结成了冰,然而这些青年学生没有一个人退缩,因为他们的心中燃烧着爱国主义的熊熊烈火。

篇3: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爱国精神培养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古老文明的认识和了解, 提高学生“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识。

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这一节中, 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 整理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让学生通过上网、翻阅历史资料了解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 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历程。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能力, 关心祖国发展的思想情感, 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看待改革开放新时代进程中的新思想、新变化。

在《伟大的旗帜》中重点介绍邓小平设计师、江泽民总书记、胡锦涛总书记对祖国和人民作出的贡献, 感受伟人工作过程中的艰辛与风采。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资料介绍和图片展览的方式, 引导学生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方向, 逐步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坚定信念。

在《万众一心奔小康》这一节中主要进行资料介绍和照片展示, 让学生一一列举家乡的新变化, 比如, 穿着、通讯方式、文化程度、住房面积、交通工具等。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虽然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但是目前的小康水平还是相对较低的, 增强学生对自己家乡和祖国的热爱, 以及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苏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民族情, 民族魂》这一节中提到, 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就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比如, 尊老爱幼、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匡扶正义、重义、勤俭。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下来的传统美德, 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深远影响。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 各个民族之间彼此依存, 互相学习借鉴, 共同促进发展, 产生了稳固的民族向心力与凝聚力。无论是哪个民族, 都应该尊重彼此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友好和睦相处。爱国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直接体现, 同时也寄托了个人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无论是炎黄子孙还是海外游子对祖国都有依恋之情, 中华民族有过辉煌的过去和屈辱的历史, 支撑我们民族站立起来的是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 是永不磨灭的爱国精神。

在《科教兴国》这一节中, 教师通过列举先进人物事迹, 比如,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吃着中国的大米, 心里装着世界的温饱, 袁隆平平凡而又伟大。邓小平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教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实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要号召学生热爱祖国, 努力学习, 刻苦钻研, 贡献国家。

《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这一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保护家园也是一种爱国, 教师首先播放两组图片:一组播放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另一组播放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地荒漠化、白色污染、森林减少、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恶化照片。然后让学生思考问题, 在小组内讨论, 最后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必须保护环境, 爱国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 要树立牢固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九年级思想品德《拥护党的领导》这一节中, 教师播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具有时代特点的歌曲来反映当时的社会。列举革命英雄人物和先辈的事迹, 如方志敏、毛泽东等, 引领学生了解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艰苦奋斗历程, 让学生懂得要热爱我们的祖国, 就要拥护党的领导, 吃水不忘打井人。

二、开展系列主题班会

开展系列主题班会, 从实际出发, 讨论对于爱国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比如, 随手关紧水龙头, 为“希望工程”捐出一元钱, 为山区的人们捐出一件衣服, 将来学有所成回到家乡或是去边远地区支教。

三、参观游览历史纪念馆, 烈士陵园

通过参观历史文物, 翻看历史老照片, 学习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教育广大学生怀爱国之情, 树报国之志, 践强国之行。

四、观看爱国主义影片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定期带领学生观看爱国主义的影片, 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报国热情, 回忆怀念红色记忆, 莫忘国耻。比如, 《血战台儿庄》、《小兵张嘎》、《地道战》等。

五、其他喜闻乐见的形式:征文、演讲和爱国知识比赛

思想品德教育是初中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直接渠道, 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科技、先进人物, 将爱国情怀深深印入心中, 要教育学生虽然我们远离了腥风血雨、硝烟弥漫的战场, 但是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 爱国不只是口号, 要深入到实际行动中, 从节约一滴水、一粒米饭、一分钱、一度电的小事做起, 将个人的理想、抱负同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为振兴祖国效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篇4:五四运动与爱国精神

关键词:五四运动;爱国主义精神;中国青年

【中图分类号】D616

五四运动造就了一代新人,并且熔铸了经久不衰的五四爱国主义精神。五四精神有着多方面表现形式,但是归根结底则是极强的民族意识觉醒及忧患,那些先进的人们持续批判及选择出的,使得中国民族不断独立与富强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青年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就是继承及发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参与各项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及方针落实,秉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念,实现五四先驅们未实现的强国富民远大理想及爱国抱负。

一、新时期爱国主义特征

1、爱国及爱社会主义统一性

五四运动中的五四青年们反帝则主要是为了爱国,不过这并不是爱北洋政府的国,那时反对这个政府则是爱国体现。这个政府是卖国政府,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更是保护落后生产关系及腐朽文化思想,并且压迫人民群众的政府。新时期的中国爱国主义则是将爱国及爱社会和谐统一,并且坚持爱国主义及社会主义一致性及统一性。爱国主义可谓是体现人民群众对祖国深厚情谊的崇高精神,与历史发展息息相关,与维护国家独立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密切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则爱国主义是注重推翻帝国主义及封建主义与官僚主义等资本主义反动统治斗争,将黑暗的旧中国进行改革,成为有着光明曙光的新中国。现代爱国主义关键是建设及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积极参与祖国统一事业。

2、爱国主义开放性

现代社会属于一个非常开放的时代,全球化早已是时代发展的潮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地球似乎变得很小,就像是地球村。这时的爱国主义特性主要是开发性,新时代爱国主义并不是闭关锁国式的民族主义,而是有着开阔的胸襟及全球化意识和视角。中华民族的民族腾飞及国富民强主要支撑点就是宽阔的视野及开放的胸怀,海纳百川,汲取人类文明中所有的优秀成果。世界和平及稳定和全球环境等方面问题与人类息息相关,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主要依靠于世界和平及稳固的国际格局,更是离不开地球良好的生态环境。爱国不能摒弃全球意识,应树立及世界和地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理念。

3、爱国主义国家利益至上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应具备极高的国家利益至上性,应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发达国家引领着经济全球化进程,资本主义国家假借民族国家主权过时论及人权高于主权等西方理论展开全球扩张。所以维护国家利益也就极为关键,也是现代爱国主义最核心的内容。

4、爱国主义理性化

爱国主义属于情感及理性的统一结合体,近代爱国主义主要是依靠于爱国情感来凝聚国民及振兴祖国的,这时的五四爱国主义逐渐理性化。五四先驱们开始深刻认识到爱国并不仅仅是喊一个口号那样简单,主要是各个民族均应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从而发挥自己的各项才能,为国家作出贡献。随着全球化及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快,国家之间的竞争持续激化,导致国家之间各方面矛盾及摩擦时常出现。

二、中国青年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途径

1、利用历史培养中国青年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文明史源远流长,距今已有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更是世界上唯一从未中断的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来讲意义非凡。近代诸多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崛起及复兴而展开了可歌可泣的斗争,更是谱写了诸多英勇奋斗的赞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则革命及建设也随之走上了新道路,中华民族解放及崛起逐渐成为现实,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事业及建设历史令人为之自豪。所以应针对性且有计划的利用历史培养当代中国青年爱国主义精神,注重中国近代史及现代史方面的教育,紧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及各类优秀文化教育。

2、利用现实培养中国青年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发展迅速,勃勃生机,国家各方面建设事业也均获得了巨大成就。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乡旧面貌也都焕然一新,各项伟大成就催人奋进,利用这些伟大的成就培养中国青年爱国主义精神不失为一本非常生动的教材。

3、利用理论力量引导中国青年

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改革,当代中国青年大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群体,对爱国主义及社会主义与党的领导理论等方面理论问题有着非常强烈的学习理解和渴望。当代中国青年在注重自身成长发展的同时还关注国家相关政策及发展道路,关注各项社会热点问题及敏感话题,并且这些相关问题总是涉及到非常深刻的理论。因此只有讲通理论,才能使得当代中国青年深刻懂得并真心接收,从而付诸于真实行动。

4、引导中国青年学会客观的社会观察及社会现象分析

应重视引导中国青年学会在客观视角下进行各项社会观察及社会现象分析,从而形成理性的爱国习惯。帮助中国青年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察结论也是培养当代中国青年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手段。

5、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中国青年的爱国情感

应开展各项宣讲活动,宣讲革命历史及光荣传统,进行各项形势报告及政策宣讲,有效引导青年重温那些历史,把握主流形势,从而坚定信心及凝聚力量。将培养中国青年爱国主义精神及引导中国青年把爱国情怀转为各项报国行为有机结合,引导青年们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转为刻苦学习等各方面实际行动,珍惜当下中国维系的安定团结局面,自觉维护社会安定及国家利益。

结束语

爱国主义属于一个历史性范畴,有着很强的历史性,爱国主义处于社会发展不同时期则有着不同的内容,具备特定时代及特定阶级的不同特征及内涵。古代的中国皇帝则为天下统一的象征,爱国及忠君是紧密相连的。爱国主义主要是维护国家统一及民族利益和忠君与治国安邦等方面。近代中国则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时也面临着亡国的危险,则爱国主义是反封建及反帝制,维护民族独立及国家主权,从而推翻腐败封建专制统治,找寻与探索救国之路。现代中国爱国主义主要是对历史上的中国爱国主义的充分积淀和凝练,特别是五四爱国主义精神的持续继承和发扬。申奥行动及迎接香港和抗洪抗震救灾等无一不体现着中国青年所具有的爱国主义情怀,继承着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也焕发出现代中国青年时代气息,显示着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特征。

参考文献

[1]李静.弘扬五四爱国精神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J].学理论,2013(14).

[2]陈章乐,张松青.大力弘扬五四精神的时代内涵[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3).

篇5:五四爱国精神(精选)

从儿时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沿着革命先辈的光荣路程,爱祖国,爱人民,少先队员是我们骄傲的名称。”到“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再到“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这些激动人心的音乐一直伴随着我们,在我们心中“热爱祖国”就像一颗种子。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它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直至茁壮成长。

我们祖国由三十多亿个细胞组成,我一直为我是其中的一个细胞而感到骄傲。我时刻提醒着自己要不断的进步,尽自己该尽的职责,发挥自身的能力,为我们的母体祖国做贡献。这么些年来我们在不同的阶段对共青团,对党的知识都不断在学习。这更加深我对党团的认识,加深了我对党团的热爱。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爱国与五四精神紧密结合,使我们青少年一代更容易去理解爱国精神与五四精神的真谛。提到五四,我们心中总会无比的澎湃激动。那是个令无数人伤心、激动、觉醒的时刻。于1919年五月,中国热血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那场伟大的五四爱国主义运动。我的脑海中深深地烙印着五四运动的画面,那是觉醒的人海,使我们民族崛起的前征。五四运动虽然结束但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93个春秋过去了,以爱国主义、振兴中华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中国青年去争取实现祖国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五四精神凝聚着我们无数代热血青年们神圣的精神追求,其血脉世代相承。升华为爱国主义的一种体现,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其主旨各不相同。

五四时期,面对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救亡图存;新中国建立后,百废待兴,爱国主义表现为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拨乱反正时期,面对各种探索与争论,爱国主义表现为对真理的追求、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那么,在今天这个和平能够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时代爱国主义新内涵是什么呢?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全球化不可逆转的浪潮中,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在中国发展世人瞩目的背景下,寻求我们国家在世界上全新的定位和方向;在对外开放交往日益扩大的现实中,探讨构成我们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新内容。这当然是从大的方面说,也就是从我们整个民族来说。那么从我们自身出发,从我们身边这些小人物出发,我们又该赋予爱国主义以何种内涵呢?我们又该怎样去体现我们自身的爱国情怀呢?

勇于承担历史责任,是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的光荣传统。我是一名共青团员,屈指数数也有七个年头了.在这七年作为一名躬亲团员我一直传承着爱国精神,和我的同学们参加多次自愿活动,发扬五四精神,彰显我们新一代青年的新气象新面貌.作为大学生我更是时刻提醒自己,不忘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向党靠拢。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爱国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国旗我们庄严的注目礼是爱国;为了祖国的需要,勇士英勇献身是爱国;为了祖国科技发展,站在科研台上的夜以继日的研究是爱国;扛枪握剑,驻守边疆的男

儿,是爱国;我们在教室里学习也是爱国。所以我们非常需要五四爱国精神。我们是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的年轻一代,我们是充满热血的年轻一代,我们要奋进,我们要创新,我们要用自己的热情,自己的行动践行我们的职责。祖国现如今发展迅猛,我们一直在为屹立世界之林而奋斗着.在发展的同时我们相应的看到我们国家的不足之处.在GDP增长的情况下,我们与其他国家相比在很多方面都处于劣势。我们力所能及的就是国民素质这块。即使不能给全民以影响,但我们可以影响我们周围的人,周围的人又影响周围,这作用其实很大。我们以五四精神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树立自身崇高的精神风范。

革命尚在继续,我们新一代青年,立志弘扬五四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唱响:

篇6:五四运动与爱国精神

班级是由师生个体组成的群体。集体是教育的目的,又是教育的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生动的教育活动,不仅可以给教育者以知识、经验、智能,而且能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活动主题 : 弘扬五四爱国运动精神

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主题班会,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把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爱国行为结合起来,学好本领,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活动前准备 :收集关于爱国主义精神的资料,比如:五四爱国运动历史短片、知识竞赛相关内容、五四运动诗歌朗诵等。

活动时间 : 2015年5月19日晚7:30

活动地点 : 07纺织大专204教室

活动流程 :

1、主持人致开幕词,并且介绍到场的评委、嘉宾。

2、观看五四学生爱国运动历史短片。

3、五四爱国运动知识竞赛抢答(英雄队VS巾帼队)

(1)巾帼英雄两队各选派一名队长,主持人只认准两队长举手速度,速度快的队伍则获得答题权。

(2)优胜队可获得现场采访嘉宾一权。

(3)落败队则须派1一2名代表现场谈谈对五四学生爱国运动精神的感想。

4、朗诵:《让五四灵魂铭记在我们心中》

朗诵者:邱双萍、曾艺辉、詹丽萍

刘文勇、李淑芳、姚森岛

5、奏唱团歌:全体成员

6、主持人宣布此次班会圆满结束

工作安排 :

1、方丽惠:负责班会前准备,如:桌椅安排、迎宾等

2、吴佳琦:电脑控制,如:幻灯片、歌曲、短片、图片等

3、陈儒泽:灯光控制

篇7:纪念12·9运动 弘扬爱国精神

本网讯(记者 刘爽)12月7日,为纪念12·9运动76周年,激发广大同学的爱国主义热情,弘扬和传承12·9运动中所体现出的广大青年学生的优秀品质。由本科生教育部、体育科学学院、校学生会联合举办的“一二·九”团队跑比赛在星烁礼堂前拉开帷幕。领导嘉宾有:副校长、本科生教育部部长夏敏教授,本科生教育部副部长、招生就业指导处处长杨杰老师,学生处处长刘亚军老师,校团委书记赵东方老师以及体育科学学院副院长石云龙老师,出席此次活动还有来自各基层学院的党总支副书记、团委书记以及学生代表。

本届比赛与往届有所不同,活动的形式充分体现团队的协作精神,比赛将在各学院十名参赛选手组成的团队间举行,比赛成绩也将以团队整体的成绩为最终结果。

雪后的午后虽然很冷,但比赛现场却暖意浓浓,《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响彻长空。继杨杰老师宣读比赛方案后,各参赛队代表上台喊口号,为队员出征前鼓舞士气,所有选手及助威同学齐呼主题口号“团结跑动青春,携手舒展身心”,比赛前,选手们通过跳绳、慢跑等不同方式做热身运动,选手们的积极热情带动工作人员也加入跳大绳的行列。

在副校长夏敏的一声令下,比赛正式开始每组的十个人紧握大绳,一心向前,在赛道的两旁总有手握气球,高举小旗,为学院呐喊加油的拉拉队。

最后,体育科学学院以9′55″的优异成绩荣摘冠军桂冠,亚军和季军分别是旅游管理学院和文学院,今年比赛获道德风尚奖的是教育技术学院和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选手们用不懈的努力诠释团结的意义,用行动弘扬爱国精神。

篇8:陶铸的崇高品德与爱国精神

一、坚定跟党走, 抗敌立战功

1908年1月16日, 陶铸出生在湖南永州的一个革命家庭。其父陶铁铮毕业于衡阳第三师范学校, 是一位具有深切革命思想的进步青年, 1911年参加了武昌起义, 后担任过汉冶萍公司下辖的运转局局长。在父亲革命思想的影响下, 陶铸16岁时即考入父亲的母校衡阳第三师范学校, 并于在校期间加入了湘南学生联合会, 直接接受了来自刘泰、蒋先云、夏明翰等联合会内革命领袖的革命思想教育。两年后, 陶铸以优异的成绩和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培训班, 其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335。由于蒋介石等人的倒行逆施导致大革命的失败, 也让陶铸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他毅然离开黄埔军校, 跟随叶挺参加南昌起义、广州起义。1929年底, 陶铸被中共中央任命为福建省委书记、漳州特委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等职。在职期间, 他精心组织策划了厦门劫狱斗争, 解救了大批革命同仁。他还建立起了闽东地区人民武装力量和闽南工农红军游击总队, 与国民党反动派做坚决斗争。由于革命斗争能力极强, 陶铸于1933年被调到中共中央在上海的机关单位工作, 但却因叛徒出卖于同年5月被捕入狱。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淞沪会战打响后, 囚禁于上海某监狱的陶铸被党组织成功解救出狱, 并被立即送往湖北, 担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随着抗日战争进入艰苦的相持阶段, 陶铸逐渐从党的工作转向军队工作。1939年初, 他到鄂中组织游击队抗日, 开辟了鄂中游击区。一年后, 陶铸辗转来到延安, 出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宣传部部长, 在中央核心机构指挥全国抗战。解放战争期间, 陶铸先后担任过辽宁省委书记、辽西军区政委等职, 为东北战场解放和东北地区土地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平津战役中, 陶铸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代表的身份入北平与国民党傅作义部商议北平和平解放事宜, 后又负责对傅作义部进行整编, 为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伟大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 经受了数十年革命战火洗礼的陶铸深得党和人民信任, 先后担任过第四野战军政治部主任、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广西省委书记、广东省委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69年11月, 由于遭受江青、陈伯达等人的打击陷害, 陶铸在合肥含冤病逝。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中共中央为陶铸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并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2]287。

二、高标严律己, 为官永无私

陶铸常年担任我党、我军和政府部门的高级领导人, 但他始终坚持共产党人一贯艰苦朴素的作风。在任广东省委书记期间, 他无论到哪里视察工作都会事先约法三章, 即不准送礼、不准迎送、不准请客。如果有人触犯了这三章约法, 陶铸会毫不留情拉下脸面给予严厉批评。在视察工作时, 他历来反对蜻蜓点水、走马观花, 带头下基层蹲点, 并坚持在蹲点地与人民群众同住、同吃、同劳作。从1960年至1966年, 陶铸担任主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全面工作的中南局第一书记, 公务更为繁忙。但无论再忙再累, 自己该做的工作、该履行的义务从来不落下。例如缴纳党费一事, 他给自己制订了一份标准, 即每年1月到6月、8月到12月, 他都自觉将工资收入的八分之一拿出来作为党费上缴。而党的生日所在的7月, 他会将工资收入的四分之一拿出来作为党费上缴。他身边知情的同志曾对他说:“您这样缴纳党费已经大大超出了应缴规定的标准。”陶铸却笑着说:“我是按自己定的标准缴。”[3]312每当中央国家机关领导同志来陶铸主政下的中南五省视察, 他总少不了经手一些迎来送往的事情, 但他始终坚持不用公款送礼、请客的原则。如果实在是要请客吃饭, 陶铸就自己掏钱, 绝不动用公款一分。有一次, 向来了解陶铸的彭德怀到广东视察, 陶铸将自己腌制的一坛甜姜拿出来送给彭德怀。起初彭德怀不愿意收, 后来在陶铸的盛情之下勉强收下, 但提出要付钱。陶铸一脸严肃地说:“你彭老总来广东又不是来买姜的, 我陶铸也不是卖姜的。即便你真是要来买, 那我也不卖。”彭德怀一听这话, 再看看陶铸脸上有些生气的表情, 只好把钱收回。

陶铸在生活方面一直强调党员干部不能脱离人民群众。他常常对身边工作人员说:“现在国家建设还是面临不少困难, 生产没上去, 咱们吃那么好的饭菜、住那么大的房子, 心里总归有过意不去的地方, 人民群众也坚决不答应。”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全国上下都在勒紧裤腰带搞建设。陶铸在领导班子里带头提出:自己家里吃的东西要和老百姓家吃的一样, 绝不能接受特殊照顾。从1962年年底开始, 全国经济形势逐渐转好, 但陶铸在各种场合仍然讲究节俭。他说:“一碟辣椒、一碗青菜, 对我来说就够了。吃饭讲究的只是填饱肚子。好东西这也要吃、那也要吃, 不好的这也不吃、那也不吃, 那还叫什么接近群众啊, 不接近群众怎么为群众服务啊?”在艰苦的战争年代, 陶铸勤俭为人民的作风更是如此。1947年春节, 中央为像陶铸这样的高级领导干部每人发放了300元的过节费。但陶铸将这笔钱全部捐给了东北战区的饥民。解放后他主政的广东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较而言属于经济形势比较好的省份, 但陶铸一直居住在一所老房子里。房子年久失修, 而南方大雨又多, 屋内经常漏雨。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后多次提出要给陶铸换一所房子, 陶铸始终都不同意。后来他们又提出对老房子进行翻修, 他还是不同意。这样僵持着直到1965年, 陶铸的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严重, 他才在医生建议下翻修老房子, 以减轻屋内的潮气。待房子翻修完毕, 陶铸立即到财务部门提出自己支付翻修房屋所用的经费。由于财务部门没有这样的先例, 收钱入不了账, 所以不肯收。陶铸说:“这样吧, 这钱你们还是收下, 就当我是捐给公家的。”实际上还是陶铸支付了这笔翻修经费。

陶铸是湖南人, 虽然多年在外为国为民打拼, 但他始终未改乡音。解放后湖南归中共中央中南局直接领导, 作为中南局第一书记, 陶铸如果想要对老家亲属给予特殊关照是十分方便的, 在外人看来也算是这位大领导对家人的一点儿补偿。但是, 陶铸从来没有想、也没有做这样的事情。当有人向他提出这样的建议时, 他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 代表党、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不是过去旧社会时的官府老爷, 绝不能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事情。”[4]89陶铸的老母亲及一家亲属都在湖南永州老家务农, 湖南省委好几次要把他们迁入城镇并落户, 但陶铸每次都出面阻止。最后他实在忍不住了, 严厉地对湖南省委的领导班子说:“农村还有那么多老人, 你们如果真要将我母亲的户口迁出来落户城镇, 就先将所有农村老人的城镇户口问题解决了再说。”在当时历史条件下, 陶铸此话不可能成真, 湖南省委也就只好作罢了。的确, 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 陶铸一生从未乱用公款、滥用权力, 为官清正廉洁、心底大公无私, 展现了崇高的品德和事事为党和人民思虑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刚烈锻忠魂, 柔情慰至亲

总结陶铸的崇高品德与爱国精神, 可以借用世人对其“三个形象”的解读, 即牛、大丈夫和诗人。而这三个形象给世人的确留下了深刻印象。毛泽东就曾以牛脾气比喻陶铸的个性。1933年, 陶铸在上海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在法庭上, 陶铸根本无视国民党法庭的存在, 将其变为宣讲革命的讲台, 言语滔滔不绝、疾言厉色, 声音远远大过法庭审判之音, 令在场的国民党特务无计可施, 只好面面相觑。当他“大闹”法庭的消息传到羁押他的监狱时, 狱友们感到他很可能被判处死刑, 于是想方设法准备了一碗肉汤面, 准备给他送行。结果他被判无期徒刑, 当他接过判决书, 一眼都没看直接将判决书撕成两半, 昂首挺胸走入监狱。在狱中, 陶铸将监狱变成“学校”, 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 领导狱友们学习、与国民党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直到四年后被组织成功营救出狱, 陶铸在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下从未改变过对党的忠诚度, 体现了他刚烈倔强、勇往直前、不计个人安危的政治品格, 突出了他政治生涯中“牛”性的一面[5]146。

陶铸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好丈夫, 也是一个男子汉气概十足的好父亲。在生命的最后关头, 他充分展现了自己大丈夫的性格特征。他蒙冤含垢, 在有生之年的最后一个月时间里, 身心备受折磨, 但“四人帮”的迫害没有吓倒他, 唯一令他不安的只有自己的至亲骨肉。虽然不能和妻女在一起, 但为了他们, 他甘愿一人承担所有痛苦, 独自撑着手杖踏上去往疏散地之路。

在文化大革命中, 陶铸失去了自由, 于是常常写字写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郁闷。家里没有宣纸, 他就用旧报纸来写。两年多时间里, 家里的旧报纸都被陶铸写光了, 堆积起来竟有两米多高。很多写在旧报纸上的诗句连家人都不知道。他含冤病逝后, 家人整理这些旧报纸, 才令陶铸的诗作重见天日。陶铸生前将内心感情的流露与对时局的真实看法都付诸诗歌予以表达, 这些诗歌对于研究陶铸的崇高品德与爱国精神都有着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

摘要:陶铸青年时代即坚定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多年斗争实践中, 他英勇抗敌、精心指挥, 领导军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战功。新中国建设的和平年代, 陶铸主政一方, 其崇高的思想品德和为党为民的爱国精神一直被世人传颂。

关键词:陶铸,崇高品德,爱国精神

参考文献

[1]臧峰宇.中国历史人物的典型经验[M].哈尔滨出版社, 2009.

[2]罗平汉.党史细节[M].人民出版社, 2011.

[3]綦常清.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新探[M].时事出版社, 2005.

[4]江燕.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基层建设历史考察[M].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9.

篇9:爱国主义与批判精神

一、毛泽东一生“神交”屈原

根据现有的资料,毛泽东一生数十次提及屈原或征引《离骚》以及其他《楚辞》作家的事迹、思想和作品,相对而言最集中的两个时期分别是其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以及建国后的1951至1972年间。1913年10月至12月间,毛泽东在自己的学习笔记(自名为“讲堂录”)中,抄写了屈原的《离骚》和《九歌》的全文,并为《离骚》的每一段撰写了简短的内容提要。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时,并没有开设与《离骚》和《楚辞》有关的课程,可见毛泽东是出于个人爱好自学这些篇目的。1915年5月,毛泽东与罗章龙第一次相见,地点选在长沙的定王台。两人畅谈两三个小时,内容从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直到宇宙、人生观等,涉及十分广泛。据罗章龙后来回忆,当时他们都对《离骚》感兴趣。关于这次相见,罗章龙还写诗纪念:“策喜长沙赋,骚怀楚屈平。风流期共赏,同证此时情。”这首诗借高才的贾谊和屈原描绘二人当时的“书生意气”和一拍即合的惊喜。而在三年后的1918年,毛泽东送别即将前往日本的罗章龙时,再一次提及屈原,以“年少峥嵘屈贾才”诗句赠别东行的罗氏,可见二人对屈原的喜爱和景仰之情。建国后,毛泽东更是多次称道屈原和他的《离骚》。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次:1951年7月,毛泽东邀请老朋友周世钊、蒋竹如到中南海,在交谈中多次称赞《离骚》“有一读的价值”;1957年,他请身边工作的几位同志把各种版本的《楚辞》和屈原著作50余种收集来,在这段时间里集中阅读了这些书;1958年1月12日,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今晚又读了一遍《离骚》,有所领会,心中喜悦”;1958年3月中央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在提倡干部要讲真话时说,屈原是敢讲真话的人,敢为原则而斗争;这年的8月16日,毛泽东在评论中国古代教育的人民性时,称赞了屈原批判君恶;1959年8月,毛泽东评价枚乘《七发》时说,“骚体是具有民主色彩的”,而骚体作家中,“屈原高据上游”。1958年的12月24日,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相关章节时再一次提到了屈原,说:屈原如果继续做官,他的文章就没有了,而正是因为开除“官籍”、“下放劳动”,屈原才有可能接近社会生活,才有可能产生像《离骚》这样好的文学作品,因为知识都是经过困难、经过挫折得来的。毛泽东在1959年、1961年还两次要《楚辞》,还特别指明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影印的宋版《楚辞集注》。有学者考证,屈原还是唯一两次获得毛泽东诗赞的历史人物,一次是前文提到的“年少峥嵘屈贾才”,另外一次,也是毛泽东对屈原着墨最多、最集中的一次,就是1961年9月毛泽东作的《七绝·屈原》。

除了向当时各界友人和党内同志推荐《离骚》等之外,毛泽东还多次在国际场合推介屈原的形象和《楚辞》,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屈原文化的弘扬者。毛泽东第一次与外国人谈及屈原,有记载的是1949年12月6日,这一天他在去苏联的火车上对苏联汉学家费德林称赞了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他说:“屈原生活过的地方我相当熟悉,也是我的家乡么。所以我们对屈原,对他的遭遇和悲剧特别有感受。我们是这位天才诗人的后代,我们对他的感情特别深。”接着指出屈原“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1954年10月26日,毛泽东在会见印度总理尼赫鲁时,引用了屈原《九歌》中的“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一句。而毛泽东向他人推荐屈原的作品以及《楚辞》,最令人称道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是1972年赠送《楚辞集注》给当时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则更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佳话。

毛泽东在人格、精神、思想、作品等多个方面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屈原的影响,毛泽东的“屈原情结”展现了多方面的丰富内容:青年时代的毛泽东追思屈原,更多的是景仰屈原飘逸高蹈的才华,钦佩其拳拳报国之情。建国后毛泽东称述屈原见诸记载的更多,《离骚》以及由此发端的《楚辞》在毛泽东的话语系统中显然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经常为毛泽东所多次征引、灵活化用,借以表达某些“弦外之音”。而屈原也成为毛泽东心中的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在毛泽东的精神世界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毛泽东一生神交屈原,屈原的诗词影响着毛泽东的创作,屈原的思想启发着毛泽东的斗争,而屈原的人格更是深深沁人毛泽东的生命。

二、辞赋创作和人格情操一一毛泽东“屈原情结”的两个维度

毛泽东一生喜爱《离骚》,也终生景仰屈原。屈原的作品为毛泽东的创作提供了无穷的灵感,而屈原矢志不渝、堅贞不屈、勇于批判的伟大精神则在更深的层次引发着毛泽东内心的强烈共鸣。可以说,毛泽东的“屈原情结”即表现在这两个大的方面:屈原是毛泽东诗词创作上的重要灵感源泉;富有爱国主义精神和批判精神的屈原是毛泽东人格上的不朽楷模。下面就着重从这两个方面作一讨论。

(一)屈原的文学创作对毛泽东诗词的影响

屈原是古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与《诗经》作为现实主义的源头并列,屈原的《离骚》和《九歌》等作品被认为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论《楚辞》说:

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然其影响于后来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不到潇湘岂有诗”,其中的原因则正如王国维在《屈子文学之精神》一文中所写的:

南人想象力之伟大丰富,胜于北人远甚。彼等巧于比类,而善于滑稽。故言大则有若北溟之鱼,言小则有蜗角之国;语久则大椿冥灵,语短则蟪蛄朝菌;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汾水之阳,四子独往。此种想象决不能由北方文学中发现之。......夫儿童想象力之活泼,此人人公认之事实也。......则南人之富于想象,亦自然之势也。此南方文学中之诗歌的特质之优于北方文学者也。

楚地奇幻瑰丽的山川风物、奇谲神秘的神话传说和热情奔放、自由无羁的民间歌谣,激发了屈原驰骋不羁的想象。屈原为神话传说中的鬼神形象和瑰丽的自然景物赋予独特的思想内涵,构造了一个充满香草、美人、鬼神、龙凤的意象世界,形成了一种迥异于北方作品的飘逸奇幻的浪漫主义风格。屈原的作品是毛泽东诗词创作的一个重要的源头,在毛泽东诗词中,有不少典故、意象、句式等都脱胎于《离骚》等屈原的作品。例如,毛泽东1957年5月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就是充满了浪漫奇幻色彩的篇章: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飚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人间的烈士化作轻盈的杨柳飞向浩渺的夜空,月宫中的吴刚捧出清甜的桂花酒招待他们,嫦娥则为烈士们翩翩起舞。与上面这首词相似,1961年创作的七律《答友人》中,毛泽东不仅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而且部分意象也直接取材自《离骚》、《九歌》等: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廊,芙蓉国里尽朝晖。

毛泽东这首描写自己家乡湖南的诗,化用了屈原《九歌》中的《湘君》和《湘夫人》中的神女下凡的故事,一些词句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同时,毛泽东还将湖湘大地上的美景和瑰丽奇绝的神话故事赋予时代内涵:昔日的女神身着红霞乘风而下,看到的是一片全新的景象:洞庭湖水涌起波浪,人民迎来了解放,以饱满的革命热情投入了新家园的建设,这片古老大地上泛起灿烂的朝霞,似乎荡漾起无尽的歌声。

屈原的作品在形式上是浪漫主义的,但是其思想内容则具有高度的历史感和现实性。屈原借香草、美人自比,借以批判郑袖、靳尚等人的奸佞和楚怀王的昏庸;他叩问鬼神、苍穹,凸显着一种追求极致真理、独立不迁的超迈品格。屈原以超越现实的笔触批判现实,以笼罩历史的高度反思历史,这种方法也被毛泽东广泛运用。作于1949年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毛泽东为了打消柳亚子的疑虑,劝他留在北京,共商国是,借东汉隐士严光的故事作比:“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1954年的《浪淘沙·北戴河》则思接千载,借曹操《观沧海》感叹世事变迁、抒发慷慨的革命豪情:“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1959年6月的《七律·登庐山》则以陶渊明寄寓自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横槊赋诗”的曹操、归隐垂钓的严光、向往“世外桃源”的陶渊明等人物形象都为毛泽东所纵横驱遣,用以表达全新的思想境界,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历史人物更助毛泽东着眼现实、思接千载,最终铸就不朽的辞章。

毛泽东的诗词不仅在素材、意象和意境上大量吸收、借用屈原的作品,而且在方法上也充分通过极其夸张的形象塑造、色彩绚丽的景色描摹、极富戏剧性的历史典故和神话叙述来营造天马行空的神奇境界,并且都创造性地将这些意象和意境进行艺术加工,赋予它们更加深沉的现实内涵,赋予其鲜活的时代精神。不能不说,屈原的作品对毛泽东是有深刻影响的。

(二)屈原的人格情操对毛泽东的影响

据《史记》记载,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曾担任左徒、三阊大夫等官职,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向往一种君惠臣忠、百姓和乐的“美政”。在外交上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合纵抗秦。然而楚怀王信用佞臣,不但不接受屈原的意见,反而逐漸疏远了他,秦楚结好后,屈原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由北到南的流放生涯。屈原被放逐期间,楚怀王被秦国诱捕,并被囚禁,死在秦国。“信而见疑,忠而被镑”的屈原目睹楚国江河日下,逐渐绝望,写下了不朽的《离骚》,揭露以楚怀王为首的贵族集团的腐朽,抒发自己遭谗被疏的痛苦愤懑,宣示他对“美政”的追求。数年后,秦军南下攻陷楚国国都,悲愤交加的屈原只得以死明志,同年五月初五自沉于波涛汹涌的汨罗江中。

两千多年来,屈原被赋予了太多的文化内涵,早己成为爱国主义、理想主义、正直人格、忧患意识和坚韧信念的化身。屈原的人格情操对毛泽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屈原终生坚持美政理想,坚持一种“独立不迁”的伟大精神,宁可牺牲生命也绝不丧失原则和气节,这些精神都能够在毛泽东的生命历程中找到契合点,体现在毛泽东的言行举止、政治思想和内政外交的丰富实践中,正是这些思想精髓构成了毛泽东“屈原情结”的中心内容。而在这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当属爱国主义和批判精神,这是毛泽东对屈原的人格精神产生共鸣最为强烈的方面。

1.爱国主义是毛泽东“屈原情结”的重要方面

毛泽东和与他同辈的热血青年,面对国家的危亡,常常追慕屈原的爱国意识和忧患意识。1921年,毛泽东曾为自己的好友易白沙写过一副挽联:“无用之人不死,有用之人愤死,我为民国前途哭;去年追悼陈公,今年追悼易公,其奈长沙后进何”。起因是,易白沙只身赴京刺杀北洋政府首脑失败,后南下面见孙中山,提出“组队赴北方杀贼”而遭婉拒,他悲愤不己,选在屈原投江的日子渡船赴明代名儒陈献章故乡新会县陈村蹈海自杀,以死报国,以图唤起民众,时年35岁。选在屈原沉江的日子蹈海而死,显然有明确的寓意在其中。毛泽东所写挽联中的“陈公”就是写下著名的《警世钟》的陈天华,陈天华也是为激励国内外青年学子而在日本蹈海自杀的,与易白沙相似。由此我们可以想见,毛泽东以及与他同时代的热血青年们,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影响程度之深之大。

1949年,毛泽东在在出访苏联的途中,与著名汉学家费德林谈话时说:屈原“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无论在国内国外,屈原都是一个不朽的形象。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无私无畏、勇敢高尚”的“伟大的爱国者”,这是毛泽东对历史人物的极高的评价了,而爱国主义就是毛泽东此时对屈原最景仰之处。

2.批判精神是毛泽东“屈原情结”的集中体现

1961年9月,毛泽东写下了《七绝·屈原》:“屈原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专门作诗称颂屈原作《离骚》这种“匕首投枪”式的批判精神、战斗精神,足见毛泽东对屈原在这方面的特质体认之深,可以说,批判精神就是毛泽东的“屈原情结”的集中体现。

作为楚国宗室,“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的屈原一度受到楚王的重用,《史记》记载屈原“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然而昏庸的楚王受到郑袖、靳尚等人的挑拨后疏远了屈原,并最后将其流放。《离骚》就是在流放时期写就的,“离骚者,犹罹忧也”,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镑,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离骚》的主要思想内容就是抒发自己在“信而见疑、忠而被镑”之时的苦恼和对奸佞小人的痛恨和批判。建国后,毛泽东征引屈原的诗句或提及屈原以及《楚辭》学派的其他学者最为频繁的一段时间是1958至1961年,且内容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毛泽东对屈原的人格情操怀有深刻的共鸣,一个集中的体现就在于钦佩、赞赏他的批判、战斗的精神。

1958年8月16日,毛泽东审阅陆定一的文章《教育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篇文章认为,办教育要坚持群众路线,要全面,要和劳动相结合,那些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深入群众进行劳动实践的观点,是资产阶级的教育路线。毛泽东对这篇文章的观点表示赞赏,并且写下批语,说中国古代的教育史“有人民性的一面”并特别提到了屈原“批判君恶”属于那些虽然自己没有教育专著但却以自己的作品和思想间接地影响了中国教育史的人之一。联系屈原的生平活动不难理解,这里毛泽东指出的“人民性”的表现就是“批判君恶”抽象地讲实际上就是对统治阶级的昏庸和腐朽无情地进行批判。正如1953年文艺家黄药眠所说的:“屈诗是具有人民性的”因为屈原是统治阶级当中“经过分化没落下来的”“受排挤的阶层”“是处于没落和崩溃当中”而“作家为了想挽救这个统治,对这些腐朽荒淫的生活加以无情的暴露”“在他长期地和人民生活在一起的过程中,他也逐渐感染了人民的情绪,因而表现了他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嘲笑”,因而“在客观上代表了人民的若干利益”,表现出了他的人民性。嘲在毛泽东心目中,屈原实际上是作为统治者当中的一员批判统治阶层中的昏庸腐朽者的,这就是他的思想和作品的“人民性”的具体体现。

1959年12月24日,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相关章节时再一次提到了屈原,并且专门讲他“下放劳动”的事。毛泽东说:屈原如果继续做官,“他的文章就没有了”,而正是因为开除“官籍”“下放劳动”,才有可能接近社会生活,才有可能产生像《离骚》这样好的文学作品,因为知识都是经过困难、经过挫折得来的。毛泽东认为,与“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相反,不少官僚身居高位,他们的智慧并不能够和自己的社会地位相称,因为“聪明人往往出于地位低、被人看不起、受过侮辱的人中,社会主义社会中也不例外”嘲这种议论显然又是借屈原的人生经历对自己心目中那些脱离群众、不了解实情、“智慧不能够和社会地位相称”的官僚主义者提出的尖锐批评。

在针对国内形势借古讽今的同时,毛泽东还在诗中将屈原塑造成一个富有批判精神的斗士,用以表达他对当时国际形势的思考。作于1961年9月的《七绝·屈原》,以“手中握有杀人刀”描述屈原,一般就被认为是毛泽东借屈原比喻中共产党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以“刀子”比喻某种政治路线,早在1956年毛泽东就打过类似的比方:“我看有两把刀子,一把是列宁,一把是斯大林。现在,斯大林这把刀子,俄国人丢了。哥穆尔卡、匈牙利的一些人就拿起这把刀子杀苏联,反所谓斯大林主义。”他还说:“列宁这把刀子是不是也被苏联一些领导人丢掉一些呢?我看也丢掉相当多了。十月革命还灵不灵?还可不可以作为各国的模范?”斯大林和列宁分别代表着无产阶级专政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十月革命道路”,而正是1956年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否定了斯大林,丢掉了这把“刀子”“哥穆尔卡、匈牙利的一些人”才开始“拿起这把刀子杀苏联”,制造了一系列动摇社会主义阵营的大事件。1961年正值中国与当时国际社会的东西两大阵营关系均十分紧张的时期,一方面中国“一边倒”,尚未与西方世界改善关系,另一方面中苏关系恶化等一系列事件也使中国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处于相对孤立的艰难位置。向往“美政”的屈原,手中紧握《离骚》这个用以批判楚怀王和佞臣集团的“杀人刀”,然而却身被佞臣之害而十分孤立、壮志难酬,这种“艾萧太盛椒兰少”的处境刚好被诗人毛泽东借用,一方面是毛泽东感叹屈原的悲剧性,另一方面也是针对当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有感而发。

上一篇:后赤壁赋经典教案下一篇:抗日战争故事会